河南豫剧大全孤儿院名字大全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袁厉害20年收养百余名弃婴 称曾想办一个孤儿院
  厉害之伤  1月9日,事故调查组认定火灾起火原因系宅内儿童玩火所致  文 | 何弛  1月6日深夜,半昏迷的袁厉害逐渐恢复清醒,她喝了一碗粥,很晚才入睡。次日一早,
  厉害之伤来 自 西 陆 军 事   1月9日,事故调查组认定火灾起火原因系宅内儿童玩火所致  文 | 何弛  1月6日深夜,半昏迷的袁厉害逐渐恢复清醒,她喝了一碗粥,很晚才入睡。次日一早,她拖着病体到乡下接回了自己收养的最后一名婴儿,她原本想亲自将孩子送往开封福利院,但终因身体不适,不得不由他人代劳。  在媒体面前,袁厉害流着泪说:自己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以后要把低保也还给政府,不再收养孩子。  两天前的那个早晨,一场火灾突然降临,袁厉害收养的孩子,7死1伤。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  发生火灾时,袁厉害正送几个大一点的小孩去学校。据袁厉害回忆,“失火的时候,家里没大人。我六点多起床,送孩子上学,然后顺道在外面办点事。我的保姆早上给孩子做好饭,吃完又去医院打工了。我在外面接到闺女电话,说着火了。我就赶紧往回跑。进门的时候,闺女、女婿还有好多邻居,都在那救火呢。我看着火是先在大厅里面着起来的。”  被烧死的都是岁数不大的孩子,稍大点的五孩,爬到了2楼,估计是因浓烟窒息而死。“那个最大的孩子,刚治好了疝气,没想到就这么在火场里丢了命。”袁厉害的小儿子杜鸣接受《山东商报》采访时说。  失火现场是一幢两层高的建筑,位于兰考县人民医院后面,据说是袁厉害从该院院长手中所租。火灾过后,目之所及,一片焦黑,门窗被烧得只剩下轮廓,除了一台残破的电扇,地上几乎没有能够辨认出来的物件。  袁厉害收养的孤儿袁松今年已经20岁。火灾发生后,他最先接到了袁厉害女儿的求救电话,便立即赶到现场。“当时消防队还没到,我看到有一个地方还可以进去,就快速进去,抱了小十出来。”  袁松在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把小十抱出来后,还想再进去,但进去的地方已经着起火来了。屋子里木质的东西一旦着起来,就很难灭了。”据袁松介绍,厨房和孩子住的地方是隔开的,孩子住的地方也没有煤球和炭之类取暖的东西。记者问他:“这么冷的天,不取暖不冷吗?”“不冷,他们那屋暖和得很。人多就很暖和。”袁松说。  袁松救出的小十是火灾中唯一幸存的孩子,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  据河南兰考县民政局原局长杨佩民介绍,袁厉害共收养有34名弃婴,与其共同生活的有18名。事故发生时,18名弃婴中有6名在上小学,2名上培训班,2名被人抱出去玩了,剩下8名在袁厉害家中遇到火灾,其中有7名遇难。他们最大的5岁,小的才7个月。他们是五孩、小雨、扎根、傻妮、小哑巴和两个没有名字的男婴。  1月9日,事故调查组认定火灾起火原因系宅内儿童玩火所致。  20多年收养的孩子超过百个  现年48岁的袁厉害在兰考非常有名。  她的原名叫袁凤英,兄弟姐妹共5人,她排行第二。8岁,小学一年级还没念完,她就开始和爷爷一起在医院门口卖大碗茶,后来摆摊卖油条、胡辣汤、烧饼、磨油,并在医院兼职勤杂工。  袁厉害的妹妹袁红英在接受《新闻晨报》采访时说,袁厉害的丈夫杜灵彪以前是军人,转业后夫妻俩曾开过饭店,但生意不好,之后袁厉害开始了其在医院门口的摆摊生涯。1989年时,他们已有了3个孩子,大女儿杜鹃、二儿子杜鹏、小儿子杜鸣。杜鸣出生没几个月就被送往老家河北邢台,交由他伯伯和婶子养育,直到12岁时才回来。正是从那年起,袁厉害开始收养弃婴。  “我们住在医院门口的窝棚里,有一次母亲在医院门口遇到一个弃婴,小女孩嘴上有个豁,母亲心一软就抱了回来。”杜鹃回忆道,这个女婴取名盼乐,是袁厉害最早收养的孩子之一。谈起盼乐,杜鹃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我们和她都挺亲的,没觉得她有病。”杜鹃说,盼乐成年后到河北生活,每逢过年还会回来和他们一家人团聚。  在收养盼乐后,袁厉害继续领被遗弃的孩子回家。作为医院的兼职勤杂工,袁厉害有一次从产科病房抱出一个“死婴”,医院给她20元让她“处理”一下,但走着走着,孩子突然在她怀里“哇”地叫了一声。“孩子根本没死,袁厉害不忍心丢弃,就抱回来了。”袁厉害的一位好友说。  袁厉害收养弃婴的事在兰考县传开了,更多的人送弃婴上门,甚至出现了把婴儿放在门口、一敲门就跑的情形。就这样,20多年的时间里,袁厉害陆续收养的孩子超过百个,大的工作结婚离开了,小的还在身边,这些孩子都称呼袁厉害为“妈妈”。  “姥姥、父亲为了孩子的事情一直和妈妈吵架。”杜鹏说,小时候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家里已经有孩子了,母亲还要不断地往家里接孩子。小儿子杜鸣也对母亲的行为有怨言。“她很少管我,我也很少叫她妈。说实话,她对我们几个真没上过心。”  虽有怨言,但家人也被袁厉害的善举感动,开始支持她。“那年冬天的一天,我记得下着大雪,我和妈妈一起回家,就在医院门口的积雪里看到一个弃婴。”杜鹏说,孩子被布包裹着,母亲把孩子抱起来带回家。“那时我在一旁看着,第一次感到那婴儿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果没我妈妈,他可能就活活被冻死了。从那天起,我理解了母亲的心,也就不
标签:袁厉害弃婴孤儿院
本栏目最新文章
俄罗斯前所未有地在中西部地区举行军备检查,虽如普京...
热门关键词河南农民办孤儿院9年收养48名孤儿(图)
核心提示:王泽林是河南商丘的一名普通农民。他从2000年开始先后收养资助了48名孤儿,使这些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今年,他收养的孤儿中,又有10人被北大、武大、郑大等院校录取,至此,这所孤儿院里已经走出了27名大学生。
现代快报9月25日报道 王泽林,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刘店乡大王庄村一名普通农民,靠种田被评为全国劳模。他从2000年开始先后收养资助了48名孤儿,使这些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
今年,他收养的孤儿中,又有10人被北大、武大、郑大等院校录取,至此,这所孤儿院里已经走出了27名大学生。
9月1日上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接见了王泽林和得到他资助刚刚考上大学的10名学生。9年来,一直戴着“体制非法”帽子的孤儿院,曾经几度几乎“解散”,如今,孤儿院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热心人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经济在逐步好转,而体制上也即将“转正”。
王泽林说,孩子们只要能实实在在做人,多为他人着想就行了。
“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再累我都愿意”
9月17日傍晚,细雨霏霏。王泽林站在他的“泽林孤儿院”门口,看着嬉戏玩耍的几个小男孩,满脸笑意,眼神中充满了慈祥。
其实,最近一个多月,王泽林都被幸福包围着,笑容每天都挂在他脸上。
2009年,在王泽林收养的孤儿中,又有10人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其中,张斌考取了北京大学,李根强考取了武汉大学,谭鹏飞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张哲考取了西南大学,王培培考取了郑州大学。
在此之前,2003年,贺鹏举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郭义飞以69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石奇珍考上了厦门大学,李志强考上了南开大学;2005年,李盼盼考上了厦门大学,李俊霞考上了东南大学,张怀相考上了武汉大学……
至此,王泽林收养的48名孤儿中,已经有27人考上大学,孤儿所住的房间里,墙上贴满了奖状。
“每一年都有人考上大学,并且一年比一年多,你说我能不高兴吗,再苦再累我都愿意,这也是孩子们对我最好的回报。”王泽林说。
除了孩子们考上大学,还有一件“大事”让王泽林兴奋不已。
9月1日上午,王泽林和那10个刚刚考上大学的孩子,受到了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邀请。在河南省委常委会议室内,徐光春亲切接见了他们,强调要学习王泽林同志,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并希望受到资助的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努力成才、更加努力奉献,报答党和政府的关心,报答各界人士的关爱。
“徐书记的接见,是对我最好的肯定,使我深受鼓舞,我一定会把孩子们照顾好。”说这话时,王泽林眼神坚定。
“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很心疼”
王泽林今年62岁,在孤儿院里,大部分孩子称他为“爷爷”,也有称他为“伯伯”的。
他的孤儿院位于虞城县至亳州公路小侯乡境内的公路东侧。
王泽林深吸了一口烟,告诉记者,2000年6月,他从当地媒体得知,商丘市睢阳区的李艳华、李兵权姐弟俩由于家庭出现变故,失去了父母,面临着辍学。当时,李艳华11岁,她弟弟李兵权才7岁,经和两个孩子的爷爷协商后,王泽林领他们姐弟俩到家中抚养,并送他们上学。
王泽林收养孤儿的事传出后,一些失去双亲的孩子不断在亲属的带领下上门,孩子渐渐多了起来。
直到2001年春天,看到家里“实在住不下了”,王泽林决心办一个孤儿院。两个月后,一个5间房的孤儿院建了起来。
接收孤儿之初的那几年,国家对农村学生还没有实行“两免一补”。在收了10个孩子的时候,学杂费、生活费开始让王泽林感觉到了压力。
他几次在夜里下决心:再来孩子,绝不能收了。可当一些孤儿找到孤儿院,哭着,甚至跪着向他诉说不幸时,他的心又软了……
“孩子那可怜的样子,谁看了都心疼,我要是不管他们,可能真的就没人管了。”几年来,王泽林一直都是这样说服自己。
就这样,王泽林收养的孤儿越来越多,至今已有48人。其中大多数来自虞城县的各个乡镇,也有虞城以外、商丘以外的。
除了这些孤儿,王泽林还收留了7位孤寡老人。
“只要他们实实在在做人就行了”
王泽林有时也会感觉到累,累时,他习惯点一支烟,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不出来。
虞城当地人对王泽林的称呼是“王善人”,从孤儿院到老家大王庄,10多里路程,一路上遇见他的人常常掏出一支烟递给他,这在农村是一种表达敬意的惯用方式。
王泽林告诉记者,有一年夏天,他带着一个孤儿到郑州参加会议。由于不熟悉郑州地形,散会后两人拖着行李“奢侈”地打出租车到火车站。下车时,出租车司机死活不要王泽林的钱,司机指了指孤儿衣服上印的“泽林孤儿院”几个字说:“你是好人,我不能要你的钱。”
说话间,王泽林的眼眶有点湿润,他扭过头用衣袖擦了擦。对于别人和社会给他的一切,他很感激,他认为,这些都是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肯定。
2003年,孤儿院里第一次有孩子考上大学,他激动地跳起来。王泽林把考上大学的孩子的照片制作成展板,激励其他还在上学的孤儿。“如果实在上不了大学,我也不怪他们,只要他们能实实在在做人,多为他人着想就行了。”他说自己对孩子们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只要能做一个好人就行。
儿子不理解他,但他理解儿子
“那么多孩子,每天要伺候他们吃喝,家里的粮食也不够吃;钱也花得很快,跟流水似的。当初我不太乐意,办孤儿院,是他从牙缝里抠出来的钱。”王泽林的妻子袁献芝说。
袁献芝告诉记者,有段时间经济困难,一到开学,王泽林就为孩子们的学费发愁,一个劲儿地吸烟,很少说话。
为了省钱,他去4公里外的县城办事,从不乘车,而是骑自行车;他也从来不在县城吃饭,再晚也要回家吃。王泽林说,一天就算省两毛钱,时间长了也能省下一大笔钱。
看到王泽林如此省吃俭用办孤儿院,袁献芝一开始不明白丈夫到底为了啥。后来看到孩子在眼前一天天长大,有的还考上了大学,看到王泽林的劲头一天比一天大,袁献芝逐渐接受了他的举动,“现在,我也想开了。”
王泽林一共有4个孩子,唯一的儿子从来就不搭理办慈善事业的父亲。前几年,从一家工厂下岗的儿子想问父亲要点钱,被父亲拒绝了。从此以后,他就走上了外出打工的路。
“我不能给他钱,如果把钱给他了,这些没有爹妈的孤儿咋办?我的儿子再没有钱,也比孤儿强。”王泽林说,儿子不理解他,但他理解儿子,“我的一个孙女有小儿麻痹症,我的外孙有两个得这病的,他们都需要钱,但是没有钱也比没有亲人强。”
从2002年开始,王泽林就陆续在孤儿院四周种树,几年下来,600多棵白杨大多已成材。这些树是王泽林的希望,他指望用这些树还债。“我欠3个女儿太多,我希望死后把这些树留下来,用卖树的钱来补偿她们。”王泽林说。
为了节省开支,自从孤儿院开办以来,王泽林没有请过人,9年来,一直是由妻子和两个女儿跟随他打理孤儿院。从做饭到照顾小孩,两个女儿没有丝毫怨言,最小的女儿在郑州工作,每月还给他寄回1000元钱。
“她们都理解我,不过,我年纪越大却越感觉对不住她们。”王泽林感慨地说。
“只要有孤儿求助,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王泽林靠承包土地、种植速生杨、培育棉花种、开办工厂挣钱,用这些劳动收入办孤儿院。有时候,孤儿院也会得到一些社会援助。
2003年和2004年是孤儿院最困难的时期,当时,孤儿院有4个孩子在上小学,15个读初中、高中,再加上几名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年下来需要十几万才能维持。
“孩子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得多,我不敢保证孩子们吃好,但必须让他们吃饱。”王泽林对钱控制得很严,“学费、理发、洗澡、生病、吃油、买盐、文具都需要钱,能省一个是一个。”
“当时,我每天都在咬牙坚持,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了,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孩子们。”王泽林说,不管再怎么困难,他从来不会主动向政府求助,“徐书记接见我时,问我有没有困难,我说没有,这个孤儿院是我自愿干的,没有人逼我这样做,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想办法解决,别人愿意帮助,我非常感谢,但不能主动向别人要。”王泽林的语气非常坚定。
与几年前相比,如今,孤儿院的经济困境正在逐步好转。
“两免一补”后,孩子们的书费、学杂费全免了,初中住校的孩子还能领到一天1元钱的生活补助,让王泽林的负担减轻了很多。
今年年初,王泽林又开办了毛毡厂和小磨香油厂,目前,运转良好。
“现在的生活我很满足。”王泽林说,几年前,他骑的是破旧不堪的自行车,现在骑的是电动车,原来吸的是每包0.8元的黄河牌香烟,现在吸的是2.3元的红旗渠。
在经济状况好转的同时,9年来,一直戴着“体制非法”帽子的孤儿院也即将得到“转正”。目前,虞城县民政部门正在给孤儿院办理相关手续,孤儿院也将更名为“刘店乡泽林福利院”。“我估计手续很快就会办下来。”王泽林说。
“只要还有孤儿向我求助,我就会一直做下去。”王泽林说,按照他的设想,再过几年,会把孤儿院完全交给两个女儿打理。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没有相关论坛帖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43137条
评论106482条
评论97511条
评论93297条
评论91272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给孤儿院起个好听的名字_百度知道河南:女子投资80余万办孤儿院收养数十名孤儿
原标题:一个都不能少
打工妹事业有成后
出资办孤儿院
□记者 陈海峰 实习生 刘梦珂
本报商丘讯 刘英曾是个打工妹,事业有成后,为回报家乡,她于2007年8月在永城市西城区铝厂家属院对门租赁了一处院落,投资80余万办起了孤儿院,收养了30名孤儿。刘英也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河南十佳母亲&之一。
10月9日,记者在永城市采访获悉,如今,刘英的孤儿院仅剩14名孤儿,其中3个孩子患有疾病,每月的治疗费都要上万元,加上事业的滑坡,她的生活也更加艰辛。但她依然一心放在孩子们身上,她说:&无论多么艰难,我都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孩子。&
刘英,今年58岁,曾是个打工妹,靠在南方打工的积蓄,于1998年创办了安徽省亳州京久技校,由于她精明的头脑,技校越办越红火,效益也随之越来越好。
2007年1月,刘英在广州飞机场候机时,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小男孩在乞讨。刘英就问孩子是哪里人、爸爸妈妈干什么的。孩子告诉她,他没有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听到这话,刘英心疼地一下把小男孩搂在怀里。此时,她的脑海里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创办一所孤儿院,让更多无家可归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经过她的考察,刘英决定将孤儿院建在自己丈夫的老家永城市。于是,2007年8月,刘英在永城市西城区铝厂家属院对门租赁了一处院落,投资了80余万元创办了孤儿院。孤儿院建成后,刘英便将生意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一心一意在孤儿院照顾孩子们。
&这些孩子多数来自河南永城、安徽亳州等周边地区,有的父母双亡,有的是因为先天缺陷,出生没多久就被父母遗弃。&刘英说,&虽然他们的父母不要他们,但是对我来说他们都是宝。&
孤儿院最多时收养了30名孤儿,为更好照顾孩子们,刘英雇用厨师1名、保姆4名、勤杂人员1名,仅雇用人员的工资和生活费用每月就达7000余元。
10月9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刘英,她称,现在自己在北京同仁医院给孩子做化疗。
电话中刘英告诉记者,现在孤儿院还有14个孩子,有些孩子长大了离开了孤儿院,有些孩子因病不幸去世了。由于这几年自己的生意效益不好,她的经济收入相应减少了,而她的压力却是更大了。
据了解,现在,刘英的孤儿院有3个孩子患有严重疾病,每月都要定期检查治疗,除去日常生活花费,光孩子们的治疗费都要上万元。永城市政府给刘英孤儿院的每个孤儿每个月1000元补贴。
从孤儿院走出去的孩子,也会经常与她联系,并要给她送来自己打工挣的钱,但刘英就是不要。她说:&他们在外打工也不容易,我不能要他们的钱。他们能想着这里,我已经很高兴。不求他们回报我啥,让他们回报社会就行。&
&有困难,我自己慢慢克服,无论何时,我都不会丢弃任何一个孩子。&刘英说。
[责任编辑:PN032]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豫剧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