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城市人叫高洪文

当前位置:
& 推荐专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高洪文
  一、个人简介
  高洪文,男,1957年3月生,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草业科学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草业科学杰出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牧草及饲用灌木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评价鉴定及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研究工作。
  二、兼职
  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地资源与利用学会副会长,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理事。《草地学报》,《草业学报》常务编委。兰州大学、扬州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
  三、承担课题
  目前承担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新型蛋白牧草资源引进、评价鉴定及开发利用研究”;国
  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牧草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农业部牧草资源保护“俄罗斯牧草种质资源的引进、评价鉴定及入库保存”;“973”“牧草、乡土草重要基因的挖掘及功能验证”等项目研究工作。
  四、主要研究成果
  20多年来,先后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新西兰国家草地研究所(87-88年)、美国堪萨斯、密西根州立大学(98-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从事牧草、草地、草坪研究工作。先后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其中2项为第一完成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2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一项(第2完成人);选育的“普那菊苣”与“晋北小叶锦鸡儿”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委员会审定登记;收集引进牧草、饲用灌木种质资源4500余份。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论文8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4部。
  五、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电话(O),传真:,&E-mail:
系统与平台
科技与三农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主办
www. 桂ICP备号-2 &&&www.gxsti.net 桂ICP备号-5
国际联网备案号:74&&&&&&&&&&&&
高洪文&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日&作者:& 来源:人事教育处&&『』『』
Copyright &20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第位访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邮编:100193
(京ICP备号-13)&&Powered by 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群管理系统114网址导航高洪文大明镇的养鸡致富带头人 - 行业动态 - 中国养殖网
客服热线:010-
高洪文大明镇的养鸡致富带头人
& 在调兵山市大明镇,提起高洪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从1985年开始养鸡的,当时他靠养鸡、孵雏、卖种蛋,盈利近万元。几年下来,小有积蓄的他,又投资2万元多元建起了220平方米的家庭养鸡厂,年收入达3万元。富裕后的他没有忘记乡亲们,主动找到村干部道出想帮助乡亲养鸡致富的衷肠。在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高洪文在小刘荒地村办起了养鸡联合体。在他的带领下,22户养鸡户先后走上了养鸡致富路。
&&& 之所以高洪文养鸡成功是因为他掌握了科学的养鸡方法,实行科学管理的结果。科学配料是高洪文科学养鸡的主要特色,并依据鸡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主要成份,购进鱼粉、磷钾、麦麸子等十几种配料,依据科学的比例自行配制成饲料,可以促进鸡快速生长,提高鸡的产蛋率,增强鸡的免疫力。科学管理也是高洪文积累出的一条经验,即是“三统一”: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购销。
&&& 始终走在养鸡致富前列的高洪文于1993年8月与村联合投资70万元合建一个六栋房舍、存蛋库、器械库、饲料加工车间、居住楼为一体养鸡近二万只的大型养鸡场。经过高洪文几年来辛勤运作,这个大型养鸡场已形成规模,共有固定资产160多万元,其中属于他自己的就拥有120万元,并与大明村、调兵山市两处养鸡场形成一体化,三处统一经营,互通有无,占领调兵山地区市场,占有率达60%。
&&& 为使鸡场一体化,他于2000年建起了一个3000套种鸡养殖基地,自己孵化鸡雏,形成一条龙、滚动式发展。于2003年新建了一个浓缩饲料加工厂和一个膨化车间,把鸡粪加工成喂牛、羊、猪饲料,形成良性循环。目前这套生产线年纯收入可达30万元。
&&& 成功之后的高洪文,下一步准备响应市、镇两侧政府的号召,在全市成立养鸡协会,带领广大农户一同走养鸡致富之路,为繁荣调兵山市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责任编辑:
【】【】【】【】【】【】【】 【】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微博:
[责任编辑:]
评论技术行情新闻1、基本信息姓名:高洪文岗位:种质资源评价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电子邮箱:2、个人履历教育经历1978年3月-1982年1月,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学士1982年3月-1985年1月,中国农业大学畜牧系草地专业,农学硕士1990年9月-1993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理学博士工作经历&&&&&&&& 1985年1月-2001年8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生物技术中心,助研、副研、研究员年,年,先后在新西兰、美国从事合作研究(访问学者)2002年8月-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3、科研风采秀研究方向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1)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利用;2)牧草高产优质重要性状分子标记发掘;3)重要牧草优异基因发掘与功能机理研究。主要业绩30年来,一直从事牧草、草地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通过审定登记牧草品种5个,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著作7部。近十余年来,耕耘在牧草种质资源这一基础性科技工作领域,主持引进俄罗斯牧草种质资源240余种、12000余份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牧草遗传资源;系统开展了资源的评价鉴定、种质创新、基因资源发掘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一批有价值资源。4、个人风采秀生于黄河边,长于吕梁山。1982年初春,师从贾慎修,由农转草,从此与草结缘。辛勤耕耘、三十余载。感小草虽小,成原则大。叹人生之短,草章之大。惟继续努力,慰藉此缘。5、体系寄语在我“奔6”的途中,有幸成为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一员,领略了她的风采,也见证了她的发展和壮大。草牧业的提出和纳入国家农业发展规划,既有体系人心血的倾注,也为体系未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愿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精诚团结、协同创新、继往开来、续写新章!6、座右铭今天最快乐,明天更美好!7、团队秀1、王赞,博士,副研究员, 牧草分子育种。真诚善良,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愿人生不是虚度的时光。2、王学敏,博士,副研究员,牧草基因资源发掘。热忱诚恳,温婉善良。爱好古诗词,喜欢阅读各种美丽的书籍。对科研依然怀有热情。3、刘海泉,副研究员,牧草种质资源更新繁殖。喜爱运动与读书,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多少人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