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那些节目有来内地艺人台湾录制

您好, []|
《康熙》停播,天天兄弟被爆解散,台综衰落,台湾主持流向内地,电视主持流向网络,步台综娱乐为王后尘的大陆综艺需吸取教训,内容为王。
最近的综艺圈消息频出,好不热闹。先是蔡康永、小S宣布退出《康熙来了》,引网友不断挥泪挽留;后是多个微博账号曝料《天天向上》的主持团面临解散,矢野浩二、俞灏明、田源相继淡出,小五要回韩国服兵役,欧弟被传“单飞”后加盟浙江卫视……总之,千里搭喜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最终,抛给综艺粉们一颗重磅炸弹。网传《康熙来了》的最后一集,曾有请一百多位嘉宾共同录制的愿景,后来节目组“细思则恐”,担心嘉宾们若一人一句,节目恐怕得永远录下去了。在排山倒海的压力面前,他们一狠心,宣称谁都不请了,就两个灵魂人物――蔡康永和小S,外加“安慰贴”陈汉典。喧嚣11年,临别做一期安安静静的《康熙》,弄不好跟冯小刚策划的追思会似的,哭一哭,乐一乐。
“天天兄弟”解散,跟《康熙》结束看似呼应,其实有本质区别:后者有内功深厚的“救场王”汪涵坐镇,摒除多位主持哄抢台词且有人半天插不上一句话的“苦乐不均”格局,对节目来说,是沿革,不是削弱,是紧凑升级,不是销声匿迹。而曾经开创性的王牌谈话节目《康熙来了》停录,则是一个坚决的休止符。关于停录,蔡康永跟小S有一段对话。小S:“如果你不录,我就跟你一起。”蔡康永:“你不要那么急,感受一下可不可能自己做,或者和别人做。”小S却说:“我的事不用你管。”女人只会对宠溺她的人骄傲地说“不用你管”,而蔡康永当然会管小S,在他正筹备的电影剧本里,女主角就是小S。温文尔雅的康永哥像接纳自己的副人格一样,会继续把小S捧在手心。
以蔡康永亦庄亦谐、举重若轻、不开黄腔、Hold住全场的功力,大陆综艺节目想抢他加盟都来不及。比起内地《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类一集预算在1000万人民币规模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每集预算(除蔡康永、小S 酬劳)只有5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0万元),而这已经是全台湾制作预算最高的谈话类节目。资金流向就是人才流向,哪行都一样。蔡康永在大陆网络平台的主持“处女秀”献给了芒果TV的《百万秒问答》,据说,口碑优良,甚至传出他主持7小时,价码高达800万台币(约合人民币160万)的消息。蔡康永在大陆的高额身价和《康熙》制作资金捉襟见肘的局面形成强烈对比,从这个角度看,庙小供不了金佛,《康熙》不停录也不符合市场规律。
《康熙》的结束是台湾“综艺圣地”沦陷的一座界碑。十年前到台湾,打开电视机,除了看看议员们打架,闹闹新鲜外,几乎每个频道都是综艺节目的天下:一水儿的无厘头、哗众取宠、耳目松弛、语无尺度,令人叹为观止,欢乐到受不了。这是台湾综艺的生命力,也是他们的局限。恶搞有什么技术含量啊,只要禁锢解除,脑洞大开,“大尺度”的内容谁都能学会。果然,多年后,一伺台湾主持人与大陆雄厚资金,通过剪不断的血缘关系,嫁接出新生命力和混搭气质,节目效果大都有“优生学”上的先进体征,迅速完胜台湾综艺。现在上芒果台节目的明星,心理素质和体能都要强,其节目内容不止“恶搞加强版”那么简单。何况,像谢娜这样有人欢喜,有人烦的谐星主持人,也一边被吐槽,一边进了央视的视野,据说今年将入阁“春晚”。这一切,可以理解成是大陆主持界已慢慢有了松弛、开放的姿态。
台湾综艺主持人中真正有内涵的只有蔡康永。可是在《康熙》的舞台上,却不太需要他展现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他骄纵着小S,让自己尽量与台湾综艺气质有机融合,兴兴头头一家亲似的闹这么多年,也算是圆满完成使命吧。蔡康永在《奇葩说》中所流露出来的悲悯通透、博闻强记、见多识广,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格丰富、内存强大。这是新舞台、新搭档赋予的展示机会。如果说,与台湾综艺舞台的自由度相比,大陆综艺舞台有尺度、有言论限制是一种弱势的话,那么,以《奇葩说》《晓松奇谈》和汪涵即将推出的网络推理脱口秀《火星情报局》为代表的个性张扬、有尺度、有想象力的网络节目的兴起,则是更高级的创新优势,它们对“娱乐性”和“深度化”都有覆盖。加上那些有资金链支持的优质班底,大陆网络综艺正喜笑颜开。台湾“综艺一哥”吴宗宪说过:“综艺节目是用金钱堆砌的。不是我主持得不好笑了,而是现在的电视台多了,瓜分了收视。”台湾有上百个电视频道,每周都要播出上百个综艺节目,制作水平下降和收视群体的分化,使得台湾本土综艺节目江河日下。《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来了》《全民大闷锅》等曾经拥有全亚洲拥趸的综艺节目都疲态毕现,张菲、胡瓜、张小燕、吴宗宪、蔡康永、陶子、小S、曹启泰、巫启贤、阿雅、吴淡如、吴佩慈、伍思凯、黄子佼等代表的一代台湾娱乐综艺势力,其流失方向一致指向综艺节目渐渐抵达峰值的大陆。而恰好,大陆综艺节目收视竞争激烈,已呈现“主持人荒”的态势。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在大陆的综艺节目主持人里,真正称得上优秀的可能不超过10个人,这与我们每年制作的几百档综艺节目数量相比,悬殊太大。各卫视、网络节目对主持人已求贤若渴。而会搞气氛、素质全面、经验丰富、综艺特质佳、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台湾主持人进入大陆,特别是主持网络化的综艺,简直是驾轻就熟,多年“娱乐感”有了极大用武之地,说不定可以开启他们的“新综艺时代”。他们融入内地综艺,就像水入沙土,有多少,吸收多少,多多益善――台湾主持人淘金大陆的供求关系就此形成。但值得警惕的是,台湾综艺界在亦步亦趋走向节目严重同质化后,终尝娱乐至死,并为此作出了检讨,现在又欲走“娱乐Plus人文”之路挽回失分。而大陆各大卫视、网络平台正在步其“娱乐为王”的后尘,至少“真人秀”有点泛滥成灾,不仅明星快不够用了,连明星的岳父都开始紧俏了。2016年的各平台综艺节目必定迎来一场更激烈的博弈。
腾讯网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请填入投票ID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台湾的综艺节目(如康熙来了),内地艺人去上的时候,说话有浓重的北京腔?
如果是内地的综艺节目,即使同时有港台艺人和内地艺人,只能听出来港台腔,一点都听不出来有北京腔,是因为两边录制的格式不同么?
对比。台湾节目当然是台湾人多,所以北京腔就凸显出来了。
我觉得题主首先需要搞明白什么叫北京腔,事实上,除了一些北京籍的演员之外,大部分受过专业表演训练的大陆演员,说的都是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有些南方演员会有一些口音。另外,根据我看了这么多年台湾新闻(相声)节目得出的结论,台湾人大部分不知道什么叫北京腔,在他们看来只要不是台湾腔的国语,都叫北京腔,比如他们之前就说王炳忠是一口京片子,事实上,王炳忠只是台湾国语,连普通话的边儿都沾不上。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台湾制作人北上 叹十年间内地综艺崛起_凤凰娱乐
台湾制作人北上 叹十年间内地综艺崛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在比的是谁钱多。这根本就不叫制作人,只能叫引进人。引进了模式,然后拼明星。& 十多年前初到大陆,李方儒想:&旁边要是有个台湾来的制片多好,能帮我做很多事情。&r
《我知道》的选手王威,从小身患癌症,痊愈后成了一名护士。&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她被邀请到现场观看。和过去的综艺节目不同,台湾制片人在大陆制作的节目,更注重挖掘普通人的故事。 (《我知道》供图/图) &现在比的是谁钱多。这根本就不叫制作人,只能叫引进人。引进了模式,然后拼明星。& 十多年前初到大陆,李方儒想:&旁边要是有个台湾来的制片多好,能帮我做很多事情。& 近两三年,李方儒回台湾开了节目,又开始感叹:&旁边如果有两个大陆来的人有多好。& 两个市场,十年间互换了位置。 &大陆学港台,港台学日韩,日韩学欧美。&大陆综艺圈曾经流传这么一句话。听来粗暴,却道出了当年的部分事实。 台湾制作人是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进入大陆的,他们的手艺,最早呈现在当年的《快乐大本营》《超级大赢家》里。那之前,大陆观众对综艺节目的理解,大抵就是《正大综艺》里的&看世界&,以及&春晚&里一本正经的歌舞相声表演。大陆人当然也不知道,台湾人在节目里用到的许多花哨手法,许多都学自日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至少从《超级女声》时代开始,大陆电视人就不再那么依赖台湾人了。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更是在大陆电视圈掀起了直接和欧美做生意的风潮。《中国好声音》把这股风潮推向了最高点。这档一眼望上去就&高大上&的节目背后,是漂洋过海的欧美技术指导、长达数百页的&制作圣经&和一整套流水线式的工艺流程。 但终究是亚洲人更了解亚洲人。韩国版权的《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把中国明星从室内拖到了,韩国的金牌制作人们,也随之辗转中韩两地。 一转眼,台湾制作人成了被&边缘化&的一群人。鼎盛时期,&漂&在大陆的台湾制作人多达2000人,如今,只剩下20人左右。 旁边有两个大陆来的多好 如果要追溯台湾综艺节目何时开始走下坡路,台湾电视人王壮瑞的答案是1999年。那一年,是他进入演艺圈的第十年。这十年,也正是台湾综艺的黄金十年。 十年里,王壮瑞参与制作过30分钟的综艺短剧《女丑剧场》;也策划过与弟弟主持的综艺节目《龙兄虎弟》。后者在1990年代风靡一时,&名人名曲模仿大赛&&台湾歌谣时间&&超世纪模仿秀&等单元,都被奉为经典。 广告费是一档节目火红程度的直接指标。《龙兄虎弟》最辉煌的时候,曾有广告商开出过&以一搭十四&的价码&&那时,台湾综艺节目有一个官方审定的固定价格,大概每15秒广告15万台币。电视台有一套&搭售&策略:广告商要想在收视好的节目里插播广告,必须同时购买其他普通时段的广告,好的节目一般能做到&以一搭七&&&《龙兄虎弟》翻了一倍。此外,节目中放一支MV的价钱:30秒,20万台币。 1999年,&9&21&地震发生。这场大灾难影响了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 当时,王壮瑞所在的三立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大型募捐晚会,后来一共募集资金70亿台币。但这笔资金,实际上是电视台第四季度的广告预算,相当于广告主把原本给电视台的广告预算全部转拨给了灾区。 电视台只能缩减预算。原本120分钟的黄金时段综艺节目,预算200万台币,赈灾后变成100万。制作人也想尽办法简化节目。原本一档节目有唱歌、跳舞、游戏、短剧四种形态,减为两种。到1999年底,节目的预算再缩水为60万台币。制片人想尽千方百计做节目,而对于电视台来说,既然60万也能做,干嘛还给你200万? &到最后,电视台都不愿意做综艺节目,就花30万台币做谈话节目好了。&王壮瑞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某种程度上,那台募捐晚会,成了原本就越来越不景气的台湾综艺节目崩溃的导火线。 那两年,台湾的经济环境、综艺环境发生剧变。一方面,台湾通过了&有线广播及卫星广播电视法&,结束了台视、中视、华视的&三台时代&,台湾涌现很多电视频道,最多时达到一百多个,竞争惨烈;另一方面,随着大陆经济的增长,一些广告商的亚洲总部纷纷从香港、台湾移到了大陆,等于做决策的人都不在台湾,电视台的时间成本相应增加了。 一些台湾制作人开始了&台湾大陆两边飞&的生活。 李方儒是其中之一。李方儒曾是《周日八点党》《快乐星期天》等台湾王牌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周日八点党》是由等人主持的游戏综艺节目,固定主持吴宗宪的头衔是&党主席&,流动主持、郁方、的头衔是&党代表&,首次参加录影的艺人,称为&首次入党&。《快乐星期天》则是相继由、主持的一档糅合了才艺表演、游戏、相亲配对、平民参与外景表演的大型综艺节目。 1997年李方儒就随琼瑶一起去过湖南卫视,帮他们制作了《快乐大本营》前几期的样带。那时大陆基本没有综艺节目,许多电视台跃跃欲试。1998年,安徽卫视希望李方儒也为他们做一档综艺节目,于是有了《超级大赢家》。 1999年,就在台湾综艺走下坡路的同时,《超级大赢家》登陆安徽卫视。节目形态一看就是台湾综艺的翻版&&由明星翻唱老歌的&红人馆&、比拼做游戏的&超级游戏王&、明星与普通人互动的&明星零距离&等环节组成。这种台湾观众早看腻了的节目形态,在当时的大陆却非常新鲜。节目播出不到半年就稳居全国收视冠军。 那段时间,李方儒还担任过中央电视台经典少儿节目《大风车》的制作人。当时,大陆制作一集综艺节目普遍成本只有15万至20万元人民币,而《大风车》一集的制作成本是40万元人民币。李方儒自己,从《大风车》每一集拿到的工资是6万元人民币。这让李方儒明确感受到:大陆的综艺市场正在迅速崛起。 2004年,《超级大赢家》播出五周年,李方儒搬到了大陆。 王壮瑞2012年正式迁居上海。此前十年,他在台湾改做偶像剧,但也不时受到大陆电视台邀请,为一些综艺节目当顾问。 这十年,他眼看大陆的综艺节目已经从《超级大赢家》,走到《超级女声》,再到《中国好声音》,更迭了好几轮。台湾综艺的半壁江山,却是访谈类节目,以及多少受到&超女&影响的&超级星光大道&撑起来的。 2012年,王壮瑞的一位朋友受灿星制作邀请参与《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担任现场导演,找他一起帮忙。他们发现,在大陆,即使是&好声音&这样顶级的制作团队,团队合作也很成问题,比如,舞美和摄影师就会经常发生矛盾,摄影师坚持机位摆在某处,舞美又觉得,万一穿帮怎么办?争执不下,双方第一时间想到的办法是:让领导做决定。 但目睹了广告商豪掷千金的大手笔后,王壮瑞觉得不必再等了。&我只觉得来得太晚了。&王壮瑞一再向南方周末记者重复。 一年以后,台湾综艺&教父&忠坐在了《中国梦之声》的导师椅上。这位《康熙来了》的金牌制作人,来到这档英国版权真人秀,最大目的是&取经&。&你看收音,《我是歌手》二十四轨的收音都有,可以把每一个音收下来,再像快速制作唱片一样播出。《中国梦之声》一样,机器多得不像话,一个人的脸,永远都被记录下来。&王伟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样的技术强度,让他觉得&非常厉害&。 十多年前初到大陆,李方儒想:&旁边要是有个台湾来的制片多好,能帮我做很多事情。&近两三年,李方儒回台湾开了几档新节目,感叹:&旁边如果有两个大陆来的人有多好。&两个市场,十年间互换了位置。
早年刘谦在台湾节目《综艺大哥大》中表演近景魔术,一集8000元台币。不久,他在大陆走红,身价飙升。图为刘谦2010年重上《综艺大哥大》。 (CFP/图) 为什么要外拍?为什么要请? 最早,台湾制作人做节目的方式也是&借鉴&。 李方儒最早做的《红白胜利》,从名字上看,就受到日本&红白歌会&或多或少的影响。 王壮瑞抄过日本&喜剧王&志村健的幽默短剧,大致掌握了怎样让观众发笑,怎样铺&梗&,渐渐发现成本很高&&日本的道具、背景设置都很昂贵,王壮瑞开始改变:每牺牲一个笑点,就拿一个新鲜的创意补进来。 台湾电视人的原创能力,就从这里开始练起,这是他们从日韩学来的经验,也是在大陆行走的本钱。 2012年定居上海后,王壮瑞为上海地面频道制作了两档原创真人秀。一档叫《疯狂心跳》,相当于中国版的&跑男&:户外设置惊险刺激的逃亡游戏,每集会有6名黑衣猎人,抓捕6名明星,有时节目中还设置内鬼帮助猎人。录制150分钟,其间游戏会有六种变化形式,每个游戏、环节都是原创;另一档节目《生活大不同》,邀请不同国家、地区的外国人,聊各国不同的风俗、生活,比如&坐月子&、减肥等。 《超级大赢家》时期,李方儒除了把台湾综艺节目板块式的做法移植到大陆,还做过一些改造,比如增加外拍环节,把明星请到户外、风景名胜地做游戏。这是时下流行的&跑男&模式,但在当时,大陆电视人不解:在摄影棚就可以完成的游戏,为什么非要搬到户外?在摄影棚,一天可以录三到四集《超级大赢家》,外拍就只能录两集。 关于外拍,大陆电视人没经验,以为就像拍电视剧一样,要把摄影机固定好。李方儒赶紧解释,外拍更讲究的是捕捉人物即时的反应,摄影机要跟着动。 后期制作,当时的大陆综艺节目也不重视,李方儒坚持录完后花一周时间加特效字&&那些突然蹦出的花字、气泡、问号、爆裂特效,不单把观众心里的想法直接搬出来,还增加了喜剧效果。 2007年,安徽卫视另一档综艺节目《周日我最大》开播,做了两年,进入瓶颈期。李方儒再次当&救兵&,担任制作人。他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增加了近景魔术板块,请来了魔术师刘谦。 当时刘谦还是无名之辈。他在台湾《综艺大哥大》中表演近景魔术,一集8000元台币,人民币不到2000元。他手中只有30个近景魔术,不到半年时间变完,在台湾已经没有节目可上。 李方儒建议把刘谦请过来,每期表演一个近景魔术。安徽卫视的领导起初不同意:为什么要在黄金档,用一个不知名的魔术师,表演冷门的魔术? 那时港台艺人来大陆演出,出场费会翻三四倍,李方儒说服刘谦,用1000元的出场费在大陆表演,先打出知名度。因为价格不贵,安徽卫视同意试试。 李方儒做了全套设计:刘谦出场,摄影师在他身后架一台摇臂,营造一种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形象,这一分钟的出场,摄影师通常要拍一个小时。 刘谦不知名,就请来SHE、、等大牌艺人在一旁看他表演。试播一集后,《周日我最大》的收视率从不到1%提升到了2%。刘谦得以一直表演下去,也因此上了当年的&春晚&,商演身价飙升。 同一时期,李方儒还制作了天津卫视的一档美食节目《综艺食8街》。李方儒觉得单纯做菜不好看,干脆把活的食材带进摄影棚&&猪、牛、马,有一次,还带来了八只鸵鸟。明星们要先在节目里捉住这些活物再做菜。美食节目就这样被包装成了游戏节目,做菜只是最后三分之一的环节。《综艺食8街》一集制作费只有16万,收视率却进入了全国前三。 找李方儒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他一个月同时接手12档不同卫视的综艺节目。在台湾,他一个下午就能把所有的电视台走完,在大陆,他&必须经常从黑龙江飞到广东,又飞到广西,最后根本不知道我的节目在播什么。这样持续了三年,最大的影响,就是把&李方儒&三个字做坏了。&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把都请出来了然而&& 明星是台湾综艺节目的&标配&。王壮瑞几乎与台湾所有&难搞&的艺人都接触了个遍。 接触最多的是台湾主持界大哥、《龙兄虎弟》主持人张菲。张菲对脚本非常挑剔,常常看一眼就开始训话,&你写的这个,我15年前就讲过&,啪地丢掉脚本。王壮瑞再从口袋拿出第二本:这个呢?张菲还是不满意。又拿出第三本,张菲一看,终于满意上场了。 《龙兄虎弟》曾经得到一次难得的机会,专访时任菲律宾总统菲德尔&拉莫斯。对于一档综艺节目而言,这是创历史的访问。出发去菲律宾前一晚,张菲突然说不去了。王壮瑞和同事软磨硬泡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由张菲的弟弟费玉清代他前往采访。 王壮瑞一直想不通,这样级别的采访,对艺人声名提升是好事,为什么要放弃?后来费玉清才告诉他,名人如张菲,也有脆弱的一面,离成功越近时,越惶恐。 在李方儒看来,明星从来都不难搞,难搞的是经纪人。&明星都是让经纪人扮黑脸。&李方儒说。有时,明星来上节目,开宗明义不唱老歌、不玩游戏、不谈绯闻&&李方儒就找两三个人去跟经纪人聊天,聊着聊着,聊到摄影棚外面去了,明星留在现场。这时,明星如果还不接受访问,李方儒就安排现场观众提问。 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却上了李方儒制作的节目四五次。2004年,李方儒担任主持的娱乐访谈节目《娱乐六条通》的制作人。那时,王菲刚与拍完了电影《大城小事》。电影还没有上映,李方儒和陶晶莹拼命找片商,提前看了片子,又把王菲出过的专辑,从头到尾听了一遍。王菲觉得受了尊重,一下打开了话匣。 李方儒坚持在节目录制前跟明星聊一聊。有时他会专门飞到明星所在的城市,只是为了在休息的20分钟空档聊几句。&你真的跟他见过面、聊过天,才知道他的性格。现在的小朋友都不做功课,问的东西都千篇一律,艺人也觉得很无聊。&用这样的方法,他顺利拿下了、。 在大陆兴起的新一拨韩国模式的节目,走的也是明星路线。韩国真人秀模式可以概括为:户外游戏+全明星阵容。在中国,这样的模式很受广告商青睐&&明星就意味着收视和丰厚的利润回报。 在李方儒看来,韩国可以实行全明星阵容,因为韩国明星的生存很大程度都仰仗KBS、MBC、SBS三大电视台,出场费都不高。但在中国,明星每集出场费动辄几百万。明星要价越来越高,制作费一再飙升。真正为节目贡献创意和体力的幕后人员,却拿不到什么钱。为博收视,电视台宁愿花大价钱买模式,跟风制作全明星阵容的模式节目,也不愿意冒险投入到原创节目的开发中去。 李方儒最近接手了几档引进类节目,打算把节目的三分之二进行本土化改造,并且坚持在团队中全部启用大陆电视人,不用韩国人,也不用欧美人。 李方儒有时会怀念《综艺大赢家》的时代,那时预算都不高,反而是发挥创意的时候。&现在比的是谁钱多。这根本就不叫制作人,只能叫引进人。引进了模式,然后拼明星。&李方儒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湖南卫视的《偶像来了》,把林青霞都请出来了,但并没有做出令人惊艳的节目。& 制作过《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的韩国&金牌制作人&金荣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我听说中国明星上真人秀的价格高到令人咋舌,这已经有些跑偏了。& 金荣希自称更看好普通人做主角的节目,未来他也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这类节目上&&这个思路,恰好契合了广电总局的最新通知:日,广电总局在《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第四条中对真人秀提出了新的纠正方向:&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 不能总让艺人和老外爽 让普通人当真人秀主角,这条路王壮瑞从2014年起重新摸索。这一年,他担任了南方周末和四川卫视联合制作的填字类真人秀《我知道》第一季的执行导演。这档节目,除了三位明星导师、和,选手都是普通人。 要让一档普通人唱主角的真人秀获得好的收视率,还得要包装&&像包装艺人一样包装普通人,把他们的特别之处放大。&能找到八个十个让人留下记忆点的代言人,这档真人秀就成了。&王壮瑞说。 令王壮瑞印象最深的一位选手名叫高磊。高磊是一个形象很不起眼的&书呆子&。他自掏腰包近800元买了一支毛笔,想送给导师崔永元。王壮瑞看到高磊一直站在崔永元化妆室门口,默默等候,不敢进门。&他的呆板和憨直恰恰成了他的特色,可以在节目中放大呈现。&王壮瑞觉得。 赢了100万要怎么花?高磊的计划被很多人笑话为&脑残计划&&&开一家免费的租书店。正是这个不切实际的计划,让很多观众记住了高磊。 日,《我知道》第二季开播,王壮瑞想把&人性&放得更突出一些。 他们找到一位小护士选手王威。王威从小身患癌症,一直生活在医院里,从未上过学,她所有的知识都是在病床上看杂书看出来的。王威痊愈后,当上了心内科的护士。王威在节目现场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情感导师柳岩很惊讶&&她就曾做过心内科的护士;郭敬明立马联想到自己小时候患败血症躺在病床上两年的经历。&利用这种人性勾连,导师哪怕是一个冷若冰霜的人,都会点头,跟她呼应。&王壮瑞说。后来,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王威还被邀请到现场观看。 很多素人看上去普通,深聊才能发现亮点。有位选手起初找不到&梗&,后来发现这个人的特点,一是喜欢摇滚;一是曾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曾经代表华裔学生向校长抗争,争取权益、反对歧视。导演组后来让这位选手以一身摇滚装扮登场,展现他的摇滚和抗争精神。 导师们预先并不知道这些选手的故事。柳岩在第二季《我知道》中以情感导师身份出现,她是导师中了解信息最多的,但节目组也只提前对她讲70%,最令人惊喜、意外的,则在节目现场展示。 2015年,李方儒加盟了上海的一家文化公司,打算和视频网站合作,开发一些真正不同形态的原创节目。 其中一档节目已经拍了样片,&一个人在讲恐怖的鬼故事,但是在《中国好声音》那么大的场面。&李方儒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新的节目里,李方儒打算把预算花在节目制作本身而不是明星身上:&一般投资八千万的节目,可能有五千万花在明星身上,我们这次只花两千万给明星,六千万用在内容、后期或者道具上。& &也许会失败,但我真的要尝试改变。否则,爽的永远是艺人,或者卖版权的老外,而国内的电视人,不会有一个创作的机会。&李方儒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责任编辑:王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5470012
播放数:195823
播放数:34865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台湾综艺节目都烂到没人看了,还敢大言不惭批《极限挑战》!-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微信扫一扫阅读
台湾综艺节目都烂到没人看了,还敢大言不惭批《极限挑战》!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2:27:20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徐乃麟、曾国城、方芳芳、庹宗康、康康、郭子乾出席中视新节目《没玩没了》记者会,劲敌是猪哥亮的华视《华视天王猪哥秀》,徐乃麟开炮说:“台湾观众要长进,不要只是看重播,重播的都是千篇一律。” 同时他认为内地节目《奔跑吧兄弟》没什么好看,“大家老是认为外国月亮比较圆,但应要多支持台湾节目”。还批黄渤和罗志祥录的节目难看:“《极限挑战》这个大陆的节目吧,难看死了,这类型台湾20几年前就做过了。”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很多台湾的所谓知名主持人都开始吐槽内地的综艺节目,称内地的综艺烂到家了,不知道大陆人民为什么这么捧场! 面对这样的评论,啧啧!星星听完以后真想过去就是一锤子!深感这简直和说大陆吃不起茶叶蛋是同一个水平的玩笑。我们先不去深扒这位徐乃麟,就事论事说道一下台湾的综艺节目。台湾已故艺人高凌风曾断言“大陆综艺至少落后台湾综艺二十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的确是两地电视人的共识。然而短短几年时间,两者之间已悄然经历了一场身份转换。想当年,《我猜我猜我猜猜》和《康熙来了》一直都是下载量最高的节目。有媒体分析,《我猜我猜我猜猜》第一次被叫停,可视为台湾综艺节目走下坡的分水岭。吴宗宪的主持风格老化,阿雅国外留学,杨丞琳又难成气候,《我猜我猜我猜猜》的收视率一度低到0.5,令制作单位心灰意冷。当时一些综艺老将的节目也被停播,台湾综艺圈“三王一后”(张菲、张小燕、胡瓜和吴宗宪)时代终结。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台湾综艺节目内容太雷同,几乎每档节目标配素颜,翻包,而通告艺人一个梗可以跑遍所有电视台,比如寇乃馨和他老公的故事几乎是在每一个访谈节目里都重讲一遍。与内地强大的资源配置相反,台湾综艺人仿佛回到作坊式制作模式,每集几万块的制作费用,让台湾综艺更难以翻身。以内地综艺《12道锋味》为例,投入到单集的制作费用,超过100万人民币,而台湾最贵的单集制作是《康熙来了》的十万元人民币。如《国光帮帮忙》、《小燕之约》等普通访谈类节目,每集制作费用仅有4―5万元人民币。曾有一个在大陆做音乐总监的台湾音乐人拉着陶晶莹飙脏话:“哇靠,大陆现在真是不得了,我想要一个交响乐团就有交响乐团,想呈现的音乐都能做到,太爽了!在台湾,这怎么可能?”台湾综艺节目的制作经费捉襟见肘可以说是普遍性的,例如像台湾的一档老牌节目《超级星光大道》,虽诞生了萧敬腾、杨宗纬、林宥嘉等知名歌手,同样因为经费的不足也难逃停播厄运。有爆料称,《康熙来了》受内地综艺的挤压,制作费十年未涨,团队精英大批出逃到内地发展,节目面临难产,收视率走向下坡。自从《康熙来了》正式停播后,台湾综艺在内地的知名度也渐渐淡去。蔡康永则将工作重心正式转向大陆市场,继参与《奇葩说》试水内地尝到甜头后,又以主持人身份加盟《百万秒问答》,参加《明星大侦探》,随后主持2016《超级女声》总决赛。台湾资深综艺节目主持人陶晶莹更是对此表达了自己看法:“为什么别人(大陆)就可以让人觉得这么的气势磅R,或者是VCR的剪接,或甚至用动画,这些都要钱耶,每一分都要钱,那如果台湾再不投资,我也可能只好去大陆做节目了。”翻看陶晶莹近几年的工作安排不难发现,从2013年起她已然将重心投向内地。台湾综艺咖频频转战内地发展的现象已经已经变得十分普遍,早前靠着主持内地综艺翻身还清外债,并且爆红的台湾艺人欧弟就是个例子,他最后还娶了个大陆媳妇!嘻嘻!就连台湾综艺一哥吴宗宪也参与了内地制作的综艺节目《两天一夜》,还时常参加内地晚会节目的主持工作!近几年,大陆综艺的风生水起,特别是近些年大热的真人秀,更是让不少明星翻红,顺势捞金无数。其中更不乏出道多年知名度平平的台湾艺人,比如从《我是歌手》中爆红的杨宗纬、林志炫、徐佳莹以及出道八年大器晚成的A-Lin(黄丽玲)。据采访称,A-Lin在参加节目前一直靠租房为居,而在之后不仅在内地名气大增,捞金无数,自己更终于可以买到心仪的房子。又比如从《爸爸去哪儿》中翻红的林志颖、曹格、夏克立,可以说在大陆综艺节目尝到甜头甚至爆红的台湾艺人不胜枚举。而最直接的除了内地综艺已成大势外,更多来自于节目组的资金大力扶植与节目内容的日益丰富,受众群体大,收视率高,而这些因素最为直接的利益便是名利双丰收。所以谁愿意去守着一滩死水,而不愿意拥抱资源丰富海洋呢?而我们再看台湾的综艺节目近年的状况是:家家都是谈话类节目,就算通告艺人再多,也难免同一个梗会出现在不同节目里。当年hold住姐因为在《大学生了没》中演出“一秒变格格”而爆红,迅速在台湾多档节目中亮相。当没有新作品出现时,hold住姐的老梗很快被观众厌烦,连她自己也自嘲说江郎才尽。现在hold住姐的另一个标签是《小时代》里的唐宛如,至于她曾经的辉煌战绩,已很少有人再提起。同时,新节目没有收视就被砍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管是吴宗宪还是胡瓜,电视台都不卖面子。如何避免新节目“见光死”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所以,台湾电视一打开,换来换去几乎都是不变的访谈类节目,聊来聊去就是那些家长里短的破事,既枯燥又乏味。台湾综艺节目曾影响了大批内地观众,但如今轮到内地节目在台湾本土逆袭。许多餐馆里还看到正在播放的《好声音》录播带,反复循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综艺节目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013年,《好声音》正式被台湾中天电视台购买播出,第二季因为有哈林和张惠妹,掀起收视狂潮,首播夜以0.88的好成绩打败同时段的《康熙》(0.77),收视排在第一位。而随后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也有着不错的收视率。这三档内地节目在台湾的火爆,引发了台湾人很多文化学者的思考和讨论!五年前就有台湾的文化学者提出:如果未来台湾的电视综艺节目还是一水儿的无厘头、哗众取宠、耳目松弛、语无尺度,无限恶搞,那台湾的电视节目是不会有任何技术含量,被大陆超越是迟早的事情!而台湾一批批的金牌综艺节目主持人例如张菲、胡瓜、张小燕、吴宗宪、蔡康永、陶子、小S、曹启泰、巫启贤、阿雅、吴淡如、吴佩慈、伍思凯、黄子佼等代表的一代代台湾娱乐综艺似乎也看透了这一点,纷纷北上大陆寻求合作,现在的台湾综艺,落魄的像个考试不及格的小孩!所以,当台湾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徐乃麟、曾国城、方芳芳、庹宗康、康康、郭子乾纷纷吐槽诸如:大陆综艺节目难看死了,台湾早就玩过的梗、毫无新鲜感等等孩子气的话,其实是台湾电视节目主持人自卑的表现,还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台湾综艺节目最火爆的怀恋中,其实以上这些台湾综艺咖也很可怜,他们的内心其实非常渴望来大陆参与综艺节目的录制,可惜知名度有限,台湾的知名艺人几乎在大陆各家电视台遍地开花,只留下了这些还在台湾跑通告的综艺咖酸酸的讥嘲!喜欢文章的话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微信号:xingbap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节目谈内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