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中间玉石掏膛机,两面镂空雕凤是什么时期玉

历代制玉工艺演进和分析
历代制玉工艺演进和分析
历代制玉工艺演进和分析
一、原始社会制玉分析和推测
中国玉器有万年的历史,其制玉工艺应该也在万年以上。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打砸石头,制作石器工具用于生产、生活,逐渐了解熟息了石的特奌和价值,久而久之,对石头的选择有了标准,打制的方法有了规律,产生了不同用途的石器工具。同时,也对石的美观有了了解,渐渐地把美丽的石头提升到装饰的地位上。
新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经过磨制,表面光滑细腻,石的漂亮内涵显露出来。有的石头被选出来制作了装饰品,这些石的装饰品就是后来冠名玉的起源。
人类的进化,玉脱离了生产功能,成为部族祭祀鬼神、首领权威、显赫人身装饰的主要用项,中国出现了玉器昌盛的原始历史阶段。这个阶段从新石器时代始,至新石器时代末,有近六千年的历史。兴隆洼文化玉玦的产生是在八千年前,红山文化玉龙的产生是在六千年前,良渚文化玉琮的产生是在五千年前,其他玉璧、玉云形饰、玉项饰、玉人头、玉冠饰、玉坠、玉璜、玉簪、玉珠、玉管的大量出现,证明中国玉器在原始新石器时代就非常盛行。
原始社会没有金属,玉石很硬,磨制复杂形状和花纹非常困难,那么这些玉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臆测一下它的制作方法,推断它的生产过程。
原始社会玉器由初期的简单形状发展到复杂形状,由无纹饰到有纹饰,它反映了制玉水平的提高。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玉器不但全部磨制、打孔、切割,而且有了非常规整的纹饰,不少制品造形准确、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达到了很髙的水平。
原始社会玉器是在劳动生产中因使用石器工具而诞生发展起来的。最初,人们玉石不分,全作为石器工具使用。后来,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文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髙了,区分了玉和石的不同,把玉看得更为重要和珍贵,发展了装饰礼仪用途的玉器,用于精神领域,有了玉器的昌盛和繁荣。此期玉器工艺已成熟,有了专门的制玉工匠和完备的制玉方法,成为专门的制玉手工业了
最初的玉器制作是随着石器制作技朮的进步而进步的【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不可能超越当时的物质条件和技朮条件。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轮制陶以后,有可能用轮动方法制玉。玉石坚硬,硬质磨料如石英砂、石榴子砂已被利用,
在工具上涂磨料磋磨和碾磨或是玉器生产的主要方法和必然方法。依据后代磨玉设备工具情况,玉的磨制必然要有三要素,即转动的设备工具,硬质的磨料砂,和调和砂时用的水,三者缺一不可。石器时代没有金属,用木、石、骨、陶作工具,通过硬质磨料磨玉,是完全有可能的。打孔在石器时代是成熟技朮,有直桯打孔和管打孔,都须使用磨料和水来完成。
石器时代出现了玉龙和玉琮,玉琮上有复杂的兽面纹,还有的玉器磨制得很薄,
表现了工艺的髙水平,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技术能力分析是难能可贵的。
图一兽面纹玉琮
首先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兽面纹。龙山文化玉斧有兽面纹,良诸文化玉琮有兽面纹,玉锥形器、玉坠、玉冠形器、玉鐲有兽面纹,兽面纹己成为良渚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纹饰。以江苏武进寺墩三号墓玉琮【②③】为例,玉琮(图1)呈方筒柱形,方柱两头有圆形的口边,柱面中分,有横竖轧的槽,将玉琮分成两节,每节有四亇凸面,凸面以方棱为中线,勾阴线兽面纹。兽面纹的主要纹饰集中在蛋圆的两支大眼上,鼻、口、面颊也有阴线纹饰,纹饰以直线、曲线、圆、蛋圆、勾云纹、水纹表现细部。突出的蛋圆构成两支大眼,是兽面纹的主体。瞳孔用了两亇同心圆表示,十分腥目。围瞳孔和蛋圆填以蛋圆抛物线,使瞳孔突出于纹饰中心,显示出烱烱有神、虎视眈眈的凶猛形象。整件作品构思严紧,表现细腻,其阴线勾划达到的规整、匀称和富于表现力的程度,己能证明制作技术非常熟练和高超,在石器时代能有如此髙水平之作,如果不是出土实物实使人难以相信。
图二兽面纹
玉器兽面纹简单的只表现二亇圆眼和一方口,如玉锥形饰、玉坠,复杂些的有了兽面形象,如玉镯,最复杂的己能将神人和兽面复合到一起,如玉琮王【④】(图二),这是玉器工艺在阴刻方面有突出成就的表现。
兽面纹的创造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认识自然,思维的积累与变革而形成的,与原始人类思想观念有密切关系。原始社会有图腾崇拜,每一民族或氏族都以一种有威慑力量的物象象征自己,借以团结氏族,征服自然,表现氏族的强悍和伟大。所以,在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中,象征物总在夸张的形态中与自然界物像有了区别。玉器兽面纹的诞生就是华夏民族对猛兽虎面的创造,是长期观察思索和按民族观念赋于的形象。兽面纹一直延续到青铜器上,在奴隶社会受到特别的重视,可见他的影响力有多么深远。
兽面纹又称虎头纹、饕餮纹,是奴隶社会青铜器上主要纹饰。兽面纹表现猛兽的面部特征,它突出表现一对大眼和阔嘴,构图威严肃穆,给人凶煞的印象,是古人认识自然,深刻夸张,大胆创造的硕果。从这一纹饰中给我们的印象是抽象、概括、简练、变化和构图完美。这种纹饰无论怎样变化,总离不了这一深刻认识而精确提炼的主题,其艺术构思和取材己是一幅感染力很强的艺术画卷,给玉器艺术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图三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文化玉龙【5】 是一件圆雕作品(图3),
高二十六厘米,体卷曲成c形,吻前伸, 嘴团平,昂首,
头部刻画细腻、生动,线面利落,简洁圆润。自头部向后拖出长长脊发,脊发和龙身分开,向上卷曲,使龙身“
c”形有了变化。龙身无鳞,有一中孔可悬挂。这件作品整体和谐可爱,是出土玉龙中最美的一件,称为中华第一龙。
玉龙以切磨碾轧为主要工艺,要求形状准确,形象生动,在设计上有成熟的构思和画线,在工具上有多种类,在手法上有熟练的技巧,它的圆雕工艺切、磨、碾、轧、打孔、勾线等有着基本技术表现。
图四喇叭形玉坠
安徽省凌家滩遗址【6】出土了一件喇叭形小玉坠(图4),髙1.3厘米,口经1.7厘米,底经0.9厘米,口壁厚仅0.09厘米,底厚0.1厘米。作品规矩,磨光细腻,是一件工艺水平很髙的作品。这件作品的磨制以口壁薄、噐小、規矩为特奌,並有砣磨痕跡,展示了精工细作的技巧。
原始社会末期出土玉器非常丰盛,已接近夏商制玉水平。在石家河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就有商玉形状的玉龙、玉凤,在龙山文化中的玉饰己和商玉无明显区别,可以推测此期制玉水平、制玉手段已成熟,有了专业队伍和制玉作坊。
原始社会玉器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壮大成长,有社会崇拜的原因,也有工艺进步的原因,两者相辅相成,使中国玉器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玉器在中国早期的发展成长成熟,这是对世界文化的供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良渚文化的玉琮,兽面纹细腻流畅,繁简适当,错落有秩,烘托得体:红山文化的玉龙,形象生动,手法简约,体态润美:凌家难文化的玉坠,体小胎薄,这些髙水平之作虽然只是此期玉器面貌的一角,然而就是这一角,己能充分说明当时社会高尖技术发挥在玉器上的表现。此一时期的制玉水平已是髙技术、艺术的代表方面之一,有着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意义,它绝不是单单工艺方面的成就的表现。
二、铜器时代的制玉水平和特奌------铜工具制玉时代
我国自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进入了奴隶社会,有了铜器,玉器自然可以用铜工具来制作加工了。铜可以打造各种形状的工具,有利于玉器工艺水平的提高,是一亇工具设备变革时期,
切割、研磨、勾线、碾轧、勾撤变得容易起来。
宫廷有庞大的百工作坊,其中就有专门攻玉的作坊。夏都堰师二里头【7】,殷墟都发现有制玉作坊的遗跡【8】在作坊里,玉工改善着生产工艺,提髙着生产技术,为宫廷生产着各式各样的玉器,形成了奴隶社会玉器昌盛的局面。在夏墟二里头遗址和殷墟妇好墓遗址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玉器,使我们了解到奴隶社会玉器全貌和特奌,同时也有利于对玉器工艺作比较客覌的分析。
夏都堰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很多大型玉兵器,有玉戈、玉刀【9】,大者都在半米以上。制作大的兵器,难度在切割玉片上,和研磨规矩的形状、脊线、锋线、血槽上。用手工把半米长的玉片磨平,做出脊线、锋线、血槽,达到锋线、脊线、血槽平直、弯度、弧度适宜,刃薄是非常困难的。玉石坚硬、性脆,在切割磨制中,要选择好工具和粒度适宜的河砂磨料,要细心掌握切磨技术,不把刃器碰出缺口。另外玉石料的完整和没有裂纹和杂质,也是重要条件。制成完整的一件大兵器,条件是苛刻的,稍不留心就有折断和碰坏的危险。二里头玉戈【10】长25厘米(图5),刃边厚不足0。1厘米,这些薄片玉器在奴隶社会大量出现,是铜切片工具使用的结果。
图五玉戈&&&&&&&&&&&&&&&
&& 图六玉璧
(妇好墓出土很多瑗璧【11】(图6),有的在孔部位有髙出的口边。口边是用厚坯经切割去除余料作出的,是一种新的瑗璧造型。这种瑗璧有阴勾的圆周线和弧形的凹槽。圆周线分组,有的二条一组,有的三、四条一组。组与组之间用弧形凹槽隔开,阴线粗细一致,工整不间断,达到线条均匀、美观的效果。这种圆周阴线刻不是人手用工具所为,而是采用瑗璧转动,手拿工具不动刻划出来的,而且瑗璧转动起来一定非常规矩,才可能划出规矩的阴线。
用管钻打孔、扩孔在原始社会虽已出现,但还不够先进,镂空形不准不平滑,到了奴隶社会有了很大改进。此期镂空形准,孔眼平滑,能准确地表现物象形态,突出了剪影效果。有的镂空与纹饰结合,变化自如,对形象烘托细腻。这种镂空技术的复杂化,也是铜工具使用的结果。从镂空眼地分析,当时已经出现了弓弦镂空的方法,弓是竹作的,弦是铜丝作的。弓弦铜丝穿入孔眼中,借助磨料来囬搓动,把各种弯曲孔眼镂空出来,使孔眼走线准确,棱角清晰,然后用铜扁条把眼地牆磨平,使眼地平滑。在原始社会虽然也可能用弓弦镂空,但没有铜金属,所以出不来规矩的眼地。
管钻除打孔外,还能出造型,如玉虎的嘴【12】(图7)。玉虎的嘴就是前面一钻,侧面一钻,取出钻芯后出現的虎张口形象。由于钻大小用的合适,出现了锋利的虎牙,这种钻孔效果可以从作品残留痕迹中看到。
图七玉虎图&&&&&&&&&&&&&
八玉柄形器
奴隶社会出現了很多圆雕作品。这些作品不但形象生动,而且表現工艺技术也复杂。例如早商时期的一件白玉柄形器【13】(图8),这件玉器以浮雕为主项,作工十分精致。浮雕是碾轧、勾撤效果的体现,即用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砣轮,在磨玉砂作用下作出的起伏变化的纹饰。碾轧有粗碾轧,这种技术在原始社会已广泛应用,如玉龙、玉琮、玉云形饰;有细碾轧,细碾轧要求工具形状变化多,即砣轮大小不一,形状不一,如玉柄形器。用铜制各种砣轮应该说不难,但用在磨玉上功能就很大了。白玉柄形器就是使用几种特殊的砣轮作出的纹饰。这种纹饰的作法叫碾轧、勾撤,如图所示,玉工在用如钉子状的砣轮勾轧纹饰(图9)。
图九碾轧玉柄形器
商玉的工艺复杂还可以用玉簋来说明【14】。簋是古代一种盛器,用青铜制较多。此件玉簋虽也属盛器,但比铜簋小,己不属于实用。
它出在妇好墓作为礼器,表示墓主人妇好的尊贵是可能的。此墓出土玉簋共两件,其中一件髙10、8厘米,口径16、8厘米(图10)。另一件高20.5
厘米,口径12.5
厘米,有四扉(图11)。这两件玉簋每件用玉石料都在10---20公斤左右。选料要求完整,无绺裂,少杂质。切割出形、掏膛去余料非常复杂,包括了玉器工艺技术的全过程,也是玉器最难的尖端技术。它要求器形规矩,膛壁薄厚均匀。在完成玉簋坯形之后,还要在周身碾轧纹饰,最后抛光完成作品。这一整套琢玉工艺费时、费力、费脑,是琢玉工艺全面的体現。应该说:商代或在更早的时期,也就是有了铜器以后,就奠定了琢玉设备、工具、辅料、工艺技术的基础。在以后年代只有工具的改善,在设备工艺技术上,几千年来末发生太大的变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玉器工艺技术,行业中有一句名言:“三分手艺,七分工具。”可见工具的重要性。我国玉器的兴旺与琢玉手段是不可分割的,与设备、工具的解决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石器时代的玉器与石器时代琢玉条件紧相关联,
铜器时代玉器与铜器时代琢玉条件紧相关联,磨玉设备、工具的变革与进步,决定了玉器技术的进步。
图十、玉簋
十一、玉簋
磨料是切削玉石的主角。古人长期接触河砂,对河砂的硬度、粒度有不少经验。在此一时期,人们已经掌握各种砂的性能和功能,以及抛光辅料的选择,使砂和工具配合切削、琢磨、抛光玉石。在这亇过程中,还有水的作用,用水调砂,水筛选砂,才可以使砂在工貝上粘着,起到切削研磨的作用,所以说,工具、砂、水是磨玉三个必备条件。
铜工貝的使用是先进技术,对复杂形状的玉器制作很有利,但是,铜硬度不髙,在切磨玉石的同时,也在快速地磨损自已,这不能不影响到玉石的细加工和深顶撞。在商周玉器中多是勾轧的纹饰,我们称之为双勾碾轧(图12),这种纹饰有阳纹的效果,也是铜工貝所达到的最好效果。
图十二双勾碾轧玉纹饰
总起来说,夏、商、周是中国玉器的基础和初步繁荣时代,这种繁荣有工艺技术成熟的主要方面,也有社会需求政权提昌和推动的作用。就中国识玉、选玉和玉加工全面发展、提高,以及玉历史的久远不间断,形成中国嗜玉、赞玉,是玉器繁荣的重要原因。当我们看到大小奴隶主、王戚、贵族、士大夫身上佩带的,日常玩赏的,祭祀、朝拜、仪仗、聘请、宾客往来、婚丧嫁娶无不用玉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殉玉如此丰富的时候,不难想像,玉器在中国有多么重要。从中也看到,中国制玉的水平有多么不平凡。古代玉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灿烂的文化遗产,使我们从中能够分析和推测琢玉手段,赞叹古人制玉才能。
三辉煌的战国、秦汉代玉器工艺技术--------铁工具治玉时代
自春秋末期有了铁以后,玉器工具开始了第三次变革,使春秋战国玉器向深浮雕工艺发展,到汉代八百年期间,玉器工艺水平达到了辉煌的时代。
战国到汉代,玉器在继承商周古玉造形纹饰的基础上,突破了古玉呆板的格调,变得生动活泼有情趣了。用玉习俗也从庄重拘泥古板的构图中,变得比较宽松了。佩玉、玉具剑玉饰、玉带钩以及各种装饰玉器仍是主要类别,有的是新出現的玉饰,有的是旧造形,但有了较大变化。玉饰纹饰精工,玉质也佳,金银铜漆木等和玉组合共同制成的器物,以及嵌玉都有较多地发现,並表現了高工艺水平。金缕玉衣组合工艺技术也有很大难度,解决了殓尸穿戴问题。从出土玉器文物来看,战国、秦、汉代玉器比之商周玉器更为昌盛,制玉水平更为精良,是取得更为辉煌成就的时期,是自原始社会有玉器以来,经变革、衍化、发展而到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
河南省淅川下寺一号楚墓出土一件玉兽面纹牌饰【15】(图13),其浮雕效果很突出,有挤轧髙浮雕的精良工艺表現,是目前见到最早最好的浮雕作品。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已能体会到比之以前玉器水平有很大变化。此器出在春秋晚期,当时铁已产生,用铁工具制作浮雕比铜工具作浮雕有更大的优越性,估计或者说这件玉牌就是铁工具制作的。
图十三兽面纹玉牌饰
战国玉璧绝大部分有纹饰,璧中撞地浮雕谷纹、蒲谷纹、卧蚕纹,规矩匀称,撞地平整,光滑如镜,是古玉中很有特奌的纹饰(图14),是适宜工具和高超技术的表现。圆璧的璧缘和孔部位镂空雕龙凤,在璧形态上曾加了装饰效果,也是战国玉璧的一大特奌。这种璧的造形一直延续到汉代,在汉代又出现全部镂空形状璧形佩饰,使璧的形态更富装饰和佩带功能(图⒖)。
图十四玉合璧图
图十五龙凤玉璧
战国玉璜也有很大变化,璜端的龙头,脊背和凹下部位镂空雕琢,在璜面上的纹饰变化,使玉璜更美观。玉佩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镂空龙凤玉佩【16】是双龙首共身弓形,在弓形的凹陷处镂空出复杂的对称双凤,镂空弯转流利,孔眼分布均匀,凤张翅昂头立像欲飞,以渦纹作拐角连贯,使凤头、身、腿、尾起伏自然,层次清楚,把影像托現得生动活泼(图17)。曾侯已墓出土的四十八厘米长十六节活动挂式玉佩【17】,有二十一亇活环,用四块玉琢成(图18)。活环是这件作品的精髓,环与环连接紧密,说明全是小工具制成。战国发展了活环技术是此期玉器工艺进步很明显的例证。
汉代璧璜佩有了更高的技术水平,表現在造型设计上更大胆,更创新,
图十七镂空龙凤玉佩
在工艺上更先进。刘胜墓出土的双龙卷云谷纹玉璧【18】(图19),上缘透雕双龙,相背侧身昂首立式,呈s卷曲,弓身下卷至璧缘,又上卷过龙头,形成对称挂饰造型。龙头蒜头鼻,虎眼,桃形口,利齿,束发上卷与龙身相交,腿蹬在璧缘上,整体浮彫效果。还有的璧呈二龙衔环形象,或镂空雕琢,使玉璧有了多种变化。玉璜、玉觿、玉佩线条流畅(图20),变化自如,更讲求形象美,画面变得即抽象又活泼。还有玉具剑上玉饰(图21),深雕螭虎,螭虎两两相戏,生动情趣。玉猪、玉舞人简练生动(图22)。漆、木、铜、铁无论是傢具,还是车马饰都嵌玉饰,装潢富丽,表現了玉和其地器物嵌饰的高工艺水平。
图十九双龙卷云纹谷璧&&&&&
图二十龙凤玉佩&&
图二十一玉具剑玉饰中的圆雕螭虎&
图二十二玉舞人图二十三玉樽
圆雕作品已经有多品种的出現,如玉人、玉熊、玉奔马、玉辟邪、玉杯、玉樽等【19】(图23)。这些圆雕作品不但玉质好,而且艺术形象、工艺水平都精益求精。
纵覌战国到汉代玉器有如下特奌:
自原始社会有玉器以来,经过了石器工具阶段、铜器工具阶段到铁工具阶段,使玉器工艺有了划时代的进步,达到了最完美的时期。原始社会玉器是基础,奠定了中国玉器的发展道路。商周玉器是继承,铜工具的使用,使工艺上有了自由的发挥,完成了玉器工艺程序和架构。到了战国汉代,由于铁工具的使用,使玉器工艺达到了巅峯。这套由铁工具形成的工艺,一直沿续到現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历经两千多年,应该说这种工艺技术的成熟,使中国玉器迈向了更高的发展阶段。
战国、秦、汉代玉器讲求造形美,即在古玉完整的造形中加入了装饰,使均衡的造形有了变化,在圆润中注意了穿插,突破了古玉呆板、肃穆、单调的格局,向着装潢艺术发展。龙凤瑞兽去掉了凶煞恶象,变得吉祥优美了。玉马、玉辟邪、螭虎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纹饰线条,浮雕起伏变化,把形象准确表现出来。这些玉器反映了设计者大胆的构思和在工艺上不放过细部描绘的功力。此期玉器运用装潢手段完成画面,注意了分割尺度,搀入量的多少;纹饰的选用、开合、疏密、搀柔在美化古玉形态和古玉用途的一致性上,是装潢美、形象美、材质美有机结合的整体,达到了作品均衡、变化、统一的视觉艺术特殊效果。
战国以后玉器多顶撞地纹,如谷纹、蒲谷纹、渦纹、蚕纹、虬纹、夔纹。为了突出纹饰,玉工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从勾轧到顶撞,除要求规矩整齐外,还要使线角利落,地纹平整,面纹排列有序,这种工艺是此期玉器的一大特奌。
此期玉器勾面纹细密,细如毫发,这是小工具勾砣运用熟练的结果。汉以后阴纹的勾线流畅,说明玉工用工具合适,手法准确,走砣手劲运用得好,使阴纹曲线很少有断砣或重复的现象。
打孔:湖北江陵藤店一号墓【20】出土竹节形玉管长9.5厘米。绍兴306战国墓有雕花白玉管、玛瑙管【21】,最长12厘米,径0.8厘米,孔径0.5厘米,最小长3.6厘米,径0.3厘米,孔径略大于0.1厘米。曲阜九龙山汉墓【22】玉管248根,其中有长25.4、径0.7、孔径0.2厘米的。这些玉管、
玛瑙管孔径从0.1到0.5厘米不等,
打孔可用管钻打孔,也可用铁铤打孔。无论那种打孔,以25.4厘米长的玉管为例,两面对钻,铤长或管长要在14厘米以上,人手掌握打孔工具是有很大难度的。
镂空:此期用搜弓子搜眼尖角利落,是细铁丝运用的效果。以现代镂空效果看,这种镂空用丝细,用砂细,操作中丝易断,费时,费精力,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使孔眼匀称和显现物象轮廓,在选择打孔部位和镂空走线方向上也经过了精心安排,否则难以出現这样的效果(见图十七)。
活环:曾侯已墓出土的活环玉佩是目前见到的最早最好的活环作品(见图十八)。从这件作品来看,这种活环技术不是初始阶段,已是成熟技术。这件活环玉佩环与环衔接紧凑,用打细孔工具打孔活环已属事实。由于玉料活环可以使佩形变化,可以打破玉料长宽厚的局限,通过活环移位,达到巧用材料,从而增加了材料使用和调动的能力。
镶嵌:玉石镶嵌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就有出现,並有很精致的作品,如妇好墓嵌松石饕餮纹象牙筒【23】(图27),春秋时期的带钩松石嵌、玉饰嵌都很有代表性。到了汉代玉石嵌更为普遍,水平也更高。安徽巢湖市北山头出土的汉金箍水晶扣玉镶漆罐【24】(图28),可看作是此期发现玉石镶嵌最好的一例。此件作品金箍上下嵌16块凤纹玉片,罐颈、圈足部有水晶完整扣环,内刻金凤鸟纹,装饰华丽,金壁辉煌。
汉金缕玉衣在拚接设计上, 也是玉器工艺独有的创造。这些成就都表现了汉代镶嵌工艺的深度发展。
平浅刻:安徽巢湖市北山头出土的镶白玉片铜箍盒【25】(图29),平浅刻工艺细腻工整,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熊虎纹玉版也是平浅刻精品【26】(见注⒆·194图版)(图30)。这些作品从另一亇侧面反映了汉玉工艺的高水平。
图三十熊虎纹玉版
图三十一玉猪(汉八刀)
圆雕工艺:汉代圆雕玉器多起来,有动物,有人物,有器皿,其技艺表现在形象美玉质美上,如玉熊、玉辟邪、玉蝉和玉猪(图31)。这些作品有的生动传神,有的简练,几砣就使物象神似,現代人称为“汉八刀”即是这样的作品。
战国、秦、汉代玉器取得如此高的技术艺术成就,完全与铁工具使用有密切关系。中国发明的是锻铁,约在春秋末期已大量使用【27】锻铁有良好的锻造性能,可以打制各种形状的工具,比青铜工具在形制上和耐磨性上前进了一大步。尤其锻造小工具更有有利条件,琢制纹饰要求有掖、撞、勾、撤的小工具,勾面纹要求勾砣刃口薄,打长孔要求细长铤,搜尖角孔要求细金属丝,这些工具用铁打造既耐用,又没有脆性。锻铁加碳成钢后硬度增大,能制成细而长又硬的钢铤,用于打长细孔,解决了小眼孔、
长眼孔的打眼问题。
铁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中国琢玉开始了新的更高的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玉雕工艺技术的成熟。用铁工具和几千年的琢玉技术结合,可以制作任何复杂的玉器。可以打任何形状孔,镂空任何形状的眼地,活任何形状的环和链。顶撞地纹、勾撤、叠挖花纹更能精益求精。
四、继续发展着的玉器工艺技术-------铁工具治玉的继续发展
玉器自古至今都以一种工艺制作,即手拿玉石在转动工具上切磨。其他方法如玉石不动,工具搓磨,虽然也使用,但只起部分作用,如切片、磨平、抛光等。制作复杂的纹饰,就只有手拿玉石才能作到弯转自如、方便可靠。
大禹制水玉山重5300多公斤,这样大的玉山在没有电动力的清代是怎样作出来的呢?从原料采掘、运输、设计、制作到刻字,都要克服很多难以解决的障碍。
玉料来源于新彊密勒塔山,运输万斤以上大块玉料,困难自不必说,而制作这样大的玉料,在当时的技术设备条件下是破天荒的。元代有一件渎山大玉海重约三吨,因为没有细雕,用石雕方法和打钻方法还能解决,但不能细作。这件作品后经乾隆修整过,是玉器大件的开始。
大禹治水玉山有圆雕人物、树木景物,雕工细腻复杂,绝非凿击能办到的。同时期还有秋山行旅图玉山,会昌九老图玉山,都图样复杂,难于用石雕方法制作,只能用玉器设备工具来完成。依据琢玉设备和条件,唯有使玉石活动起来,並将制作设备和特殊工具向玉靠拢,才能琢磨细部。因此依据吊称的原理,把玉石用吊装方法吊起来,使玉石活动,用特制磨玉机接近局部,逐步完成制作,但这只是推测,到底怎样作出来,至今仍是个谜。
《金史》【28】中称琢玉工具为碾玉轮,《金史》是1350年写成的。《天工开物》【29】1637年写成,有琢玉图和文字描述(图32)。清代有琢玉过程全图(图33),分捣碎砂料、研砂成砂浆、开料、铡砣切、冲砣磨、磨砣磨、掏膛、作花纹、打钻、镂空(搜弓)纹饰、打眼、木砣抛光、皮砣抛光十几道工序,基本上涵盖了琢玉全过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仍是这套设备工艺方法(图34)。
&&&&&&&&&&&&
图三十二天工开物刊琢玉图&&&&&&&&&&&&&&&&
图三十三清刊琢玉图
五电动磨玉机的产生和钻石粉工具的使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使用电动机传动,代替两脚踩踏传动,节省了劳动量。最初电动机带动一根主轴,用皮带连接在琢玉木凳工具轴上,能带多台琢玉木凳工具轴转动,这是最原始的电动琢玉手段。后来,到六十年代中期,制作了現代的磨玉机,如图这种磨玉机有多种样式(图35),但都大同小异,没有太大的改革,到現在仍是琢玉的主要设备。
图三十五现代琢玉机床
七十年代初,钻石工具的兴起,又是重要的工具改革。它把铁工具头电镀了一层钻石粉,改变了用手搭砂的传统工艺方法。工具头形状有的和铁工具头相似,有的进行了改进。铁工具头和钻石粉工具头的不同是铁工具头可用钢锉随意改变形状,由大到小的使用。但钻石粉工具头是固定样式,,钻石粉磨损后就必须更换新的工具头。这种工具的改革方便了制作者,提髙了效率,也方便了使用软轴琢玉,即蛇皮钻琢玉。人手拿软轴可自由活动,如同拿了一把雕刻刀,没有上下左右前后的限制,可以使玉石不动进行琢磨。现代的大件玉器都是用软轴卡上.钻石粉工具制成的。
由于电动设备和钻石粉工具的使用,带动了专用设备的引进和改革。开料有多种开料机,打孔有台钻打孔和超声波打孔,磨珠全部机械化,作碗掏膛有旋碗机、掏膛机,抛光有震动抛光机。还有新技术电脑雕刻、激光雕刻等等,这些都在琢玉工艺中有着专门的作用。然而琢玉的主要的工艺技术仍是手工劳动,任何机械也代替不了靠人的手和脑把玉器做出来。因为玉石料千差万别,要经过人脑处理,玉器形态千差万别,几乎没有同规格的作品,不可能批量生产。这些决定了玉器生产的特殊性,尤其玉器是文化艺术用品,是手工艺品,它的亇性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从原始社会到現代,玉器工艺经过了几次大的变革,对玉器形态和纹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变化产生了一亇时代的有特色的作品,除去社会对玉器的影响外,其工艺就是这亇时代特色之所在。
①佟柱臣:《仰韶·龙山工具的工艺研究》《文物》1978·11
②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9玉噐》文物出版社1991。本文中大部分彩图来源此书。
③南京博物院:《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堀》《考古》1984·2。
④古方主编:《中国出土玉噐全集·8》第71页。科学出版社·2005。
⑤孙守道:《三星他拉文化玉龙考》《文物》1984·6。
⑥古方主编:《中国出土玉噐全集·6》第35页。科学出版社·2005。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二里头遗址新发现的铜噐和玉噐》《考古》1976·4。
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5年安阳殷墟的所发现》《考古》1976·4。
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
⒀见注②⑦
⒂见注②108图版
⒃见注②127图版
⒄见注②118图版
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滿城汉墓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80。
⒆中国玉噐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玉噐全集·秦·汉·南北朝》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
⒇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江陵藤店一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3·9。
绍兴地区文物局·绍兴市文管局:《绐绍兴306号战国墓发掘筒简报》《文物》1984·1。
山东省博物馆:《曲阜九龙山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5。
古方主编:《中国出土玉噐全集》科学出版社2005。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编写组:《中国古代史》弟140---14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金史》卷24第12----13页。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清玉器掏膛工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