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100回缩写100字30字

玄奘西游的故事(概括)只需要60~100字,(历史话题)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玄奘生于落州缑氏县东南凤凰谷陈村(今河南省偃师县陈河村),兄弟四人,玄奘最幼.他的二兄长捷早先出家于洛阳净土寺.玄奘到了十三岁,也跟着二兄在净土寺出家为僧.据说他在净土寺听法诵经,好学不倦.隋炀帝大业末年,离开净土寺,随二兄往长安游学.途中得知长安名僧因世乱多避居于蜀地,便转往成都.到成都之后,玄奘拜师求教,潜心学习;二年之后,离蜀东下,到荆州,第一次独立开讲《摄论》和《毗昙》各三遍.而后又游学于扬州,据说当时淮海一带名僧都闻风来聚.后来又北游相州、赵州,贞观元年(622年)到达长安,游学京师诸家.此时的玄奘,已游学南北,广承诸师,穷尽各说,史书上说他“擅声日下,誉满京邑”.  但玄奘从多年的游学听闻中觉察到,各地讲论说法颇不一致,此时恰逢印度那烂陀寺高僧波颇密多罗来唐译经讲论,于是决心前往印度求法.当时出国的禁例很严,玄类正式陈请没有得到允许.贞观三年(629年)因发生灾荒,出国禁令比较松弛,玄奘便乘机西行.从长安出发后,为了躲避官府的检查和追捕,昼伏夜行.经兰州、凉州、瓜州、一路结伴而行.而至夜渡瓠卢河之后,孑然只身,越过玉门关,跋涉五烽,度过了“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茫茫莫贺延迹大沙漠,九死一生,历经艰险,到达高昌首都伊吾城(今新疆哈密县).在此受到高昌王掏文泰的优厚礼遇,并得到终身供养的待遇.但玄奘志在西游求法,再三辞谢.  于是高昌王遣使陪送下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县)、跋禄迦(今新疆阿克苏)等国,翻越凌山,  到达西突厥首都素叶城,在这里又得到叶护可汗的通碟信件和陪同使者,顺利通过了与印度相  连的迦毕试国,终于进入北印度境内.  从此,玄奘遍游五印,广学诸派经论;至那烂陀寺,拜谒戒贤法师,听受《瑜伽师地论》  等,历时五年.将印度诸派各家学说包罗无遗.当时有羯若鞠阇国戒日王在其都城曲女城设立  大会,有五印度沙门、婆罗门、外道等6000余人参加,有18国国王到会.大会以玄奘为论主,  以玄奘所著沟通瑜伽、中观二说之《会宗论》等为标宗.任人破难.但18天大会结束,竟没有  一人敢提出异议.于是玄奘声冠五印,得到大小乘诸派的一致推崇,大乘人尊为“大乘天”,  小乘人尊为“解脱天”.其后,玄奘应邀参加了在钵罗耶伽国举行的万人无遮大会,经过75日  会毕,最后辞别东归,沿原来路线经西域诸国,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  至此玄奘西行求法,前后历时17年,取回经典520夹657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975/100缩写_百度知道东土代表凡人世界,唐僧一行返回东土代表到凡人世界弘法。唐僧修行成功后不是远离俗世,而是回到俗世弘法,这是在行大乘菩萨道,说明作者是一位大乘修行人。 《西游记》寓意综述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影响深远,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极高价值,对于修行人来说,更是具有非常宝贵的指导意义。为了更为深入地认识《西游记》在修行方面的指导意义,接下来通过下图综合认识《西游记》中不同人对待生死的不同方法:
A 凡人:唐僧的父亲以及唐王等都代表凡人,他们的生死代表凡人的生死。我们大家也是凡人,因此对凡人的生死最为了解。凡人的生死建立在身体基础上,我们总是被动地随着身体的生死而流浪于生死长河。
B 孙悟空:孙悟空代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根基深厚的修行人,这类修行人能够掌握原理,修行过程比较顺利、比较快速、比较轻松。悟空的修行过程如下:首先证入高级思维状态,获得“潜意识专注”,接下来由低到高完成物质方面的实证。在物质方面的实证中,首先证入“气珠”这种物质状态,然后由“气珠”直接证入“光”这种物质状态,不经历“气流”这个过渡过程,最后安住于高级思维状态。
C 唐僧:唐僧代表绝大多数普通修行人,这些修行人往往依靠经验进行修行,属于经验主义者。他们没有掌握原理,只能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寻找正确道路,因此整个修行过程不断出错,异常曲折,困难重重。唐僧的修行道路也是我们绝大多数修行人所要经历的,这条修行道路和悟空的修行历程形成鲜明对比,《西游记》用对比手法让我们充分认识修行中的问题,从而能够真正掌握正确修行方法,这样就能降低实证难度,提高实证效率。唐僧的修行历程如下:唐僧的修行历程讲解的是我们普通人将经历的修行过程,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学习这一修行历程,以便顺利、高效地完成身心两方面的突破。任何修行都必须先有“缘起”,先有发心,这样在内外因具足的情况下,正式的修行就开始了。江流儿东土发心学佛,观音菩萨奉如来之命寻找取经人,这样内外因具足,于是唐僧正式开始取经。双叉岭唐僧离开凡人生活,开始正式的修行。不明真心,修法无益,修行的首要任务是认识真心,因此唐僧首先收悟空为徒,用紧箍咒安住于真心,并进一步破除六贼(身体觉受)的诱惑。悟空代表真心,代表正确的修行方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高级思维状态是高度专注的,因此悟空又代表专注。凡是悟空奋力而为的地方,都是需要培养专注力的地方。
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最大的特征是相续性思维(意),我们的思维总是处于相续性运作状态。我们必须深入认识“意”,要认识到“意”这种思维现象有利于实证的部分(真意)和不利于实证的部分(妄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真意”提高实证效率,降低实证难度,因此接下来唐僧收服白龙马,这样旅途就轻松多了。
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还有一种思维功能对修行影响很大,那就是“选择性思维”。这种思维功能平时处于高频活动状态,这种状态对实证是非常不利的,是需要破除的。然而当“选择性思维”处于低频活动状态,尤其是当其处于唯一专注状态(制心一处)时,会十分有利于实证,因此我们同样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这种思维功能进行实证。这种思维功能就是猪八戒所代表的思维功能,在修行路上,猪八戒虽然经常有一些不良表现,但在关键时候却总是奋勇当先,积极主动,为修行立下汗马功劳。凡是八戒奋力而为的地方,都是需要改造八戒的地方。唐僧代表凡人,八戒代表凡人必有的思维功能,唐僧和八戒功能相近,所以唐僧总是袒护八戒,总是听信八戒。八戒所代表的功能需要进行改造,怎样改造呢?当然是“潜意识化改造”,要对八戒进行潜意识化改造。“静”是潜意识现象,只要能够进入“静”中,就能改造八戒所代表的思维功能,因此接下来乌巢禅师告诉唐僧,要在前路收服沙僧,让沙僧制约和改造八戒。悟空代表的是高级思维状态的功能,而高级思维状态是“潜意识专注”状态,因此悟空代表的是潜意识。沙僧代表的也是潜意识,悟空和沙僧都代表潜意识,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悟空所代表的潜意识是高级思维状态的,而高级思维状态的潜意识是没有意识和潜意识分别的,因此严格来说不能把悟空所代表的功能进行分解,不能简单地用我们当前对意识和潜意识的定义对悟空的功能进行界定。这样看来,只有沙僧代表的潜意识才是我们当前这种状态的潜意识。与沙僧相反,八戒所代表的功能是意识,是散乱心,因此要对八戒进行“潜意识化改造”。怎样改造?有两种方法,一是由沙僧对八戒进行“潜意识化改造”,也就是通过“静”进行改造,所以在《西游记》里每当八戒出问题时,总是由沙僧进行协调,总是让沙僧安慰平复八戒;二是由悟空对八戒进行“专注化改造”,“专注”能够演变为潜意识。什么时候是最专注的时候呢?战斗的时候是最专注的时候,因此《西游记》里凡是打仗的地方都是暗示这些地方是最需要培养专注力的地方,战斗越激烈,说明这时候专注力越强。你会发现,凡是最激烈的战斗都是悟空和八戒同时参与的,这正是对八戒进行“专注化改造”。“选择性思维”的选择频率和专注成反比,因此八戒总是跟悟空捣乱,经常和悟空闹矛盾。只有把八戒完全改造过来了,悟空和八戒才能拧成一股绳,融合为同一种思维功能,这时候取经才能获得成功。《西游记》中凡是让八戒去探路和战妖魔的地方,都是对八戒进行改造,那些妖魔多是八戒自身问题的反映,等把妖魔战败了,八戒也就改造过来了。这是对八戒的另一种改造方法,就是通过错误进行改造。这种改造方法是一种经验主义改造方法,和上面的两种改造方法不同,上面的两种改造方法是在理论指导下的主动改造,而经验主义改造方法则是被动的,是被迫的。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八戒的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对我们自己的改造,因为八戒就是我们自己。
乌巢禅师在告诉唐僧还需收服沙僧的同时,又对唐僧将来的修行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要按照悟空指引的方向前进等。修行人往往能够使自己保持“静”,“静”与“气”相应,因此很容易证入“气”这种物质状态。但由于“静”容易“静极生动”,因此会产生黄风怪所代表的“气机走窜”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证入极其深沉的静中,一般的静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沙僧正是代表这种极其深沉的静,因此收服沙僧要放在黄风怪后面。极其深沉的静就是“专注的静”,沙僧既来自流沙河,又来自天道,前者代表“静”,后者代表“专注”,“专注”是天道的基础,由此可见,沙僧所代表的静是“专注的静”。
一般人往往认为“静”是什么也不做,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静是一种死水不藏龙的“死静”,是一般的静。这种“静”容易产生气痞,如果在这种静中又有严重的身见,那将产生“人相气痞”,这就是人参果。我们所需要的静是一种“专注的静”,在这种静中,我们的思维是非常活泼的,是高度专注的,这种静就是观音菩萨所代表的“静”。观音菩萨净瓶中的“水”代表灵活的静,代表“专注的静”,观音菩萨把水从下向上,再从上向下浇灌人参果树,这是暗示接下来气机方面的修行将进入任督二脉的修行历程,因为这里的“水”代表“气”。“水”只有流动起来才是活水,“气”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救活人参果树,因为人参果树所代表的正是人体气脉。为什么要在气机方面进行修行?这是“通过调整物质状态而调整思维状态”。正是因为最终的目的是调整思维状态,因此在对物质的调整进入“光”这种最高物质状态后,还要继续修行,要彻底完成思维方面的实证。气是微观物质,为了证入微观物质状态,我们必须破除“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因此接下来要首先破除“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这就是三打白骨精。假若我们继续执着于“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那么宏观物质状态方面的各种反应,比如:食、色、睡等就会严重障碍我们的修行,因此一定要首先破除身体的宏观觉受。身体宏观物质状态破除后,微观物质就非常显著地展现出来,这就是黄袍怪这节的暗示。黄袍怪这一节首次出现“玉”,“玉”暗示清凉,暗示此时的静,暗示“气”所给我们带来的体验。《西游记》中往往用“玉”代表“气”,因为“气”能够给我们带来清凉感。同样的,《西游记》往往用“金”代表“光”,因为“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光”。如果是金镶玉,那就代表是由“气”向“光”转化。黄袍怪这节的“气”是气聚下丹田,这个阶段最容易产生“阳举”现象。如果此时处理不当,容易产生性冲动,这也是此阶段唐僧变虎(凡人)的原因。怎样处理?让悟空来处理,悟空代表专注,只有向上证入“专注的静”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悟空和妖精激战的过程正是培养专注力的过程,妖精被带入天道说明“专注的静”培养起来了,因为天道这种高级物质境界是和“专注的静”对应的。气机在下丹田充盈后,将很快贯穿到后背的尾闾关,并在尾闾关聚集,向上冲击,这就是“平顶山”冲破尾闾关。冲破尾闾关后,气机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向上,二是向会阴穴,会阴穴会出现跳动。向上的发展是正确的,因为“专注”的发展方向是自下而上的,向上就是向“潜意识专注”发展;向下的发展方向是错误的,因为向下就是向死气沉沉的静发展,《西游记》黑水河这一节就是告诉我们此时不要向会阴穴发展,不要向静发展。气冲尾闾关后,我们将清楚地发现“气”还具有“光”这个特征,这样我们将由“气”向“光”发展,乌鸡国的金镶玉正是这种暗示,“玉”代表“气”,“金”代表“光”。金镶玉是以玉为主,金占很小的比例,这是暗示此阶段仍然以“气”为主。“光”在形态学方面有“弥散的光”和“凝聚的光(光珠)”,本节所出现的“光珠”是在特定场景下出现的,是在国王沉入水井死亡状态下出现的。当然这种死亡是假死,是一种睡眠,是一种极深的潜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出现“光珠”是暗示此时的“光珠”只有在梦中实证时才会出现,平时的实证仍然仅仅是“弥散的光”。这个阶段的修行层次并不是很高,但作者却让“明珠”这种高级物质状态的物质出现在这里,这是作者有意向我们暗示梦中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梦”进行修行。假若我们真正能够利用梦进行实证,那么我们的实证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怎样利用梦进行实证?我们首先必须象唐僧此时那样精进,“精进”是梦中实证的前提。与“光”这种物质状态对应的思维状态是“专注的静”,而不是此前一般的静,因此这时候出现真假国王。真国王代表此时的心君,代表“专注的静”,假国王代表过去的心君,代表一般的静,此时要把过去的心君赶走,要破除一般的静。与之相应,此时要以“光”为主,向“光”靠拢,以“光”作为身体,而不能以“气”为主,不能继续执着于“气”,因此此时会出现真假唐僧。唐僧代表身体,过去的身体是“气”,是假唐僧,现在的身体是“光”,是真唐僧,要把假唐僧赶走,要安住于真唐僧所代表的光。接下来的实证,我们将完成真假国王和真假唐僧的转换工作。唐僧的身体代表物质状态,物质状态在不断演变,因此唐僧的寓意也在不断演变。凡人的唐僧用“虎”来表示,“虎”是凶猛的,暗示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以及与之对应的刚强心。唐僧刚开始修行时的形象(假唐僧)代表“气”,本节的真唐僧代表“光”,将来到灵山后河上飘着的唐僧尸体代表一切物质状态的身体。那时候站在无底船上的唐僧代表非物质状态的唐僧,代表无漏法身。我们要注意唐僧身体的演变过程,并根据这个演变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实证。红孩儿这一节是纠正偏差的,纠正的方法就是要用“真水”灭火。所谓“真水”就是“真静”,所谓“真静”就是“专注的静”,而不是一般的静。只要具备“专注的静”就能顺利通过夹脊关,渡过通天河,直达百会穴,只不过越向上“专注”的成分越大。悟空代表专注,因此越向上越要依靠悟空,同时这时候越要约束和改造八戒,使八戒能够和悟空齐心协力地融合为“潜意识专注”。在具体的操作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在夹脊关这段,我们要注意破除“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要完全放弃身体宏观物质状态方面的各种觉受,这是关键;在通天河这一段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完成两种思维功能的融合,要在“潜意识专注”的形成上下功夫;在百会穴这个地方则要注意用“无”的思想静观微观物质变化情况,要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客观观察者,不能加入个人的任何主观观念。过了百会穴之后,我们将很快进入任脉。女儿国代表任脉,任脉与静相应,不过这种“静”不是死气沉沉的静,是静中有阳,所以要解阳。所谓“阳”,在思维方面指的是“潜意识专注”,因此要由悟空和沙僧去取水,因为悟空代表“专注”,沙僧代表“潜意识”。由于沙僧主“静”,因此这个阶段的“潜意识专注”是“专注的静”,含有“专注”和“静”两种成分。“专注”容易破坏“静”,因此接下来的大周天阶段容易产生火性症状。此时我们要加大“专注”成分,当然这种专注是“潜意识专注”,而不是“有意识专注”。“有意识专注”是假芭蕉扇,只会火上浇油,而“潜意识专注”是真芭蕉扇,能够带来清凉。真芭蕉扇的主人是铁扇公主,芭蕉和公主都代表真阴,“铁”即“金”,故过大周天这一节在思维方面不仅要具备“潜意识专注”这种高级思维状态的思维功能,而且要具备“深深的柔软心”这种高级思维状态的心理基础。从物质方面来说,从火焰山开始,我们正式证入“光”这种物质状态。不过由于大周天仍然以“气”为主,因此这时候的“光”在形态学方面还不是凝聚的“光珠”。物质的这种形态学特征是和此时的思维状态对应的,是和散乱心对应的,只不过此时的散乱心是“潜意识散乱”,因为和微观物质对应的是“潜意识”,而不是“有意识”。接下来,在荆棘岭破除“潜意识散乱”,这样“光”就转化为“光珠”,于是在金光寺我们证得“光珠”。此处的“光珠”和乌鸡国的“光”相比,无论在形态学方面还是在质地等方面都大有不同,此处的“光珠”是“光”这种物质的完全展现,其各方面特征均显著表现出来,尤其重要的是这种展现随时都会出现,而不仅仅是在梦中。“光珠”是另一种物质,也是另一种身体,《西游记》用“塔”代表这种身体。“塔”表示我们证得另一种高级身体,这种身体虽然我们曾经拥有(因为低级物质由高级物质生成的,我们曾经经历过、拥有过高级物质),但毕竟长期空置,未免不熟悉,积满灰尘,因此唐僧要扫塔。扫塔的目的是要安住于这种新的物质、新的身体。什么因素能够导致我们无法安住于这种新的物质状态呢?在诸多因素中,夫妻生活是最大破坏因素。金光寺一场血雨导致光珠被盗就是暗喻夫妻生活对此种物质状态的巨大破坏作用,作者以此提示我们此阶段尤其要注意彻底戒除夫妻之事,否则将严重退失。得到“光珠”后,在“向光性”这种本能的作用下,我们将很快安住于“光”这种物质状态,并使自己的思维相应地安住于“潜意识专注”,这样我们就开始进入中脉的修行。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脉呢?在现代物理学中,我们学过“弦”理论,“弦”是世界上唯一真实的物质,其他一切物质都是“弦”的震动。人体也是这样,也是弦的震动。人体的弦就是中脉,人体其他所有组织器官都是由中脉生成的,都是围绕中脉生成的。按照物质“无中生有”的基本规律,有形可见的物质都是由无形可见的物质生成的,真正的高级物质都是没有形象的。“弦”就是这样,“弦”是没形象的,它不从属于任何宏观物质。之前的任督二脉等经络就不同了,它们从属于身体的组织器官,我们在身体的组织器官上能够体验到它们,针灸学能够查找到它们的踪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任督二脉等经络是“弦”这种无形可见的物质向有形可见的组织器官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环节。正是由于经络是宏观物质和“弦(这里指中脉)”这种高级物质之间的桥梁,因此我们必须经历经络(气)这个环节才能发现“弦(这里指中脉)”。反过来,当我们发现中脉后,我们要果断放弃“气”这种物质状态。中脉是高级物质,高级物质是无形可见的,我们到哪里寻找中脉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种子、树木等的中心都是空的。这种“空”并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高级物质,是“弦”的所在。我们的大脑也是这样,大脑的中间也是空的,这个空就是“中脉”。中脉贯穿身体,身体所有器官都是围绕中脉生成的。虽然身体的所有器官都是围绕中脉生成的,但为什么只有大脑的中间是空的呢?中脉是高级物质,是能量,能量在向下生成物质的过程中是逐渐变化的,古人云“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因此中脉的上端是能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地方我们能够发现“空”,在中脉的下端就逐渐降生为低级物质,我们无法用肉眼发现“空”。身体的中脉自上而下贯穿身体,虽然其下端我们无法用肉眼发现,但在实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验到它的存在,比如:任督二脉的穴位是前后对应的,是成对的,当前后穴位的反应都非常明显时,我们将对之形成高度专注。然而由于我们这个阶段的专注是一种“潜意识选择性专注”,这种“选择性专注”只能作用于点,而不能作用于面,不能作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察对象,因此当前后两个穴位的觉受都非常显著时,随着专注力的提升,这两个穴位将完全融合为一体。两个穴位融合的地方就是中脉的位置,因为穴位也是围绕中脉生成的。,虽然两个穴位融合的地方是中脉的位置,但我们不要妄想从宏观物质方面寻找中脉,因为二者根本不是一个物质层次。这就要求我们当发现两个穴位完全融合为一体的时候,一定要坚决果断、彻底干净地放弃任何宏观方面的觉受,要唯一地安住于中脉,安住于其上不同节点。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在身体气脉方面的实证,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任督二脉上前后对应的穴位显现出来,这样就能通过这两个穴位发现中脉,中脉才是我们实证的根本目的。为什么能够通过前后两个穴位的融合发现中脉呢?因为前后两个对应的穴位分别代表阴阳,这两个穴位的融合代表阴阳的融合,阴阳的融合标志着此时不分阴阳,而只有高级状态,只有中脉是不分阴阳的。这也是作者在此过程中无数次不断强调阴阳融合的根本原因。有的人把“光”作为目的,其实“光”也是可见的,也是由中脉生成的,因此“光”也是一个工具,是我们证入中脉的工具,是我们证入中脉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正因为“光”也是一个工具,因此当我们证入“光”后,当完成出阳神这个任务后,还要进一步证入“空”,这也是道家在出阳神后还要进一步证入“虚”的根本原因。“虚”和“空”是从不同角度对“弦”的描述,这和中脉一样,中脉是从“路径、路线、相对位置”这个角度描述某一物质中的“弦”,因此有时候我们也说“中脉是光的运动路线”。
当我们认识中脉后,就可以开始中脉方面的实证了,小雷音寺就是这样。为什么把小雷音寺也称作“雷音”呢?因为它和大雷音寺一样,也在中脉上,只不过由于其位置较低,处于由“弦(空)”向低级物质过渡的一个阶段,与大雷音寺相比,级别较低,因此只能称之为小雷音寺。小雷音寺这个地方我们往往又称之为下黄庭,它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有人认为它在下丹田和尾闾关之间,有人认为它在肚脐和命门之间,这两种说法都对,因为小雷音寺这个地方还没有完全摆脱“气”这种物质状态,它是由“气”向“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而“气”这个阶段的觉受是比较宽泛的,而且这两个部位靠得非常近,在实证中这两个部位在觉受方面没有显著区别,因此不必做形式上的机械划分。理论来源于实证,理论服务于实证,对其位置的确认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由于这两个位置都没有脱离“气”这种物质状态,都还有显著的“气”机方面的体验,因此这两个位置完全可以视之为同一个。在实证中,如果“潜意识专注”稍不稳定,那么我们将专注于下丹田和尾闾关之间;如果“潜意识专注”稍稍增强,那么我们将专注于肚脐和命门之间。这两种专注力的变化是很不显著的,无法进行严格区分,因此在具体的实证中对二者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别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反而容易造成所知障,诱发“有意识思维”,破坏“潜意识专注”。基于此,《西游记》并没有把这两个地方分开来谈。中脉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证入中脉后,后天饮食系统将大为改变,因此接下来在稀柿胡同解决后天饮食问题。我们吃的物质都是低级物质,这种物质容易增强散乱心,解决了饮食问题有利于破除散乱心,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潜意识专注”,这对改造八戒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在稀柿胡同八戒最积极,出力最大。&&接下来将进入中黄庭,中黄庭位于膻中穴和夹脊关之间,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容易激发情志反应,因为膻中穴是主管情志的;反过来,情志因素是障碍此阶段修行的最大问题。正因如此,本节接连出现国王情志问题和盘丝洞问题。朱紫国的三个金铃代表精气神,收服三个金铃代表精气神的完全融合,这是为“三花聚顶”做准备的。所谓“三花聚顶”就是证入“光”这种物质状态和与之对应的思维状态,低级状态的精气神来源于此。精气神的完全融合表明我们从这个阶段开始,逐渐能够和“光”这种新物质保持“心物一体”,表明我们已经能够完全脱离“气”这种物质而真正掌握“光”这种物质。不过由于此时刚刚完全脱离“气”,刚刚完全掌握“光”,因此此时的“光”是“朱紫”色的,不是高品质的纯粹的光。习惯是形成潜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潜意识最容易跟着习惯进行习惯性运作,在实证中也是这样。在朱紫国这个阶段,虽然我们已经脱离了“气”这种物质状态,但由于我们还保留着之前使用观呼吸、使用“气”的习惯,因此这种习惯将对我们造成障碍,我们必须果断破除观呼吸,果断放弃“气”,因此在狮驼岭我们要破大象精。大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鼻子长,长鼻子是用来暗示观呼吸的,收服大象精标志着破除了观呼吸的习气,从此完全脱离“气”这种物质状态。下黄庭已经脱离“气”这种物质状态,这里却还在谈“气”,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气”是与“潜意识专注”对应的一种物质状态,潜意识容易在习惯作用下悄无声息地自动运作,更何况越向上发展专注力越强,“专注”能够打破“静”,容易使意识重新活跃,这两个因素都容易使我们重新观呼吸,重新堕入“气”这种物质状态。由此可见,本处的侧重点在于破除“观呼吸”这种习惯,破除体验气机的习惯。只有把这种习惯完全破除了,才能彻底摆脱气机的束缚,完全安住于“光”这种物质状态。大象代表执着于法,执着于“有”,而狮子精则代表着于“空”,狮子精的大口暗喻“空”。这里的“空”是观念上的“空”,是“假空”,是一种心理状态。此外,这里的“狮”还有另一层含义:“狮”即“思”,说明这个阶段容易放弃对物质的体验而仅仅住于某种心理状态。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突然放弃了观呼吸,突然破除了旧习惯,此时新习惯还没有形成,我们还没有形成“安住于光”的新习惯,这时候容易手足无措,容易落入“空”这种观念和状态。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他们在证入“光”这种状态后,面对显著的光感,竟然一下子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进入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在证入“光”后,我们该怎么办?要按照狮驼岭大鹏鸟的提示修行。大鹏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抓”,二是“飞”,“抓”就是要让唐僧等紧紧跟随,“飞”是指引方向,要向上飞向“光”里,飞向如来头顶金光。大鹏鸟飞进如来头顶的金光里就是告诉我们要融入“光”中,要和金光保持“心物一体”状态。此处不仅大鹏鸟如此,悟空也是如此,悟空也是躲在佛陀金光里,无影无踪。悟空代表修行方向,因此悟空和大鹏鸟都是在告诉我们本节最关键的就是要忘我地融入“光”中。 在小雷音寺下黄庭那一节虽然我们也证入“光”这种物质状态,但那时候我们和“光”是对立的,是无法真正认识和掌握“光”这种物质的,因为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认识和掌握是通过“心物一体”这个原理进行的,因此本节必须忘我地融入“光”,与“光”保持“心物一体”。在“选择性思维”的作用下,我们只能和所选择的物质保持“心物一体”(比如:我们目前只能和这个身体保持“心物一体”),而和其他物质处于“心物对立”状态。这样我们要想选择和使用新物质,就必须摆脱原来的物质,而努力融入新物质,和新物质保持“心物一体”。“气”和“光”这两个阶段的实证就是这样,我们在发现“气”这种物质后,就要完全放弃和摆脱目前这种“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而完全融入“气”,与气保持“心物一体”。在和气保持“心物一体”后,我们将深入全面地认识“气”,这时候我们将发现“气”还具有“光”这个特征。接下来为了证入“光”这种物质状态,我们就必须放弃“气”,同时必须忘我地融入“光”,和“光”保持“心物一体”。在新旧物质之间这种操作上的变化,完全是由“选择性思维”造成的。物质是“观察与被观察”关系的描述,而“观察与被观察”关系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因此只要我们使用物质,我们就必须按照“选择性思维”的这种作用规律办事。狮驼岭这个阶段是极其关键的,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本节悟空在狮子精肚子里说的那段话指明了中脉的修行。悟空说的折叠锅即道家的金鼎,之所以称之为折叠锅,因为这个地方是把前后两个穴位(对穴)叠加在一起而发现的。金鼎放在三叉骨上,三叉骨就是下黄庭,下黄庭连接前后脉,下通会阴穴,是一个三岔口。“烟”者“郁”也,“郁”会产生蒸热,因此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通”,悟空用金箍棒向上通一个烟囱,指的就是中脉。注意这里“烟”这个比喻是非常形象的,“烟”具有“气”和“光”两大特征,“光”郁于“气”中而生烟,故这里的“通”就是摆脱“气”这种物质状态,而完全安住于“光”这种物质状态。怎样“通”?靠的是“潜意识专注”。金箍棒是高级物质,与之对应的是“潜意识专注”。“用金箍棒通一个烟囱”告诉我们要在体验“光”这个物质的过程中培养高度专注的专注力。但在实证中,我们不需要考虑中脉,因为中脉无非是“光”的运行路线,我们只需要安住于“光”就可以了,只需要跟着“光”走就可以了,只需要跟着大鹏鸟和悟空指引的方向走就可以了。跟着“光”,跟着“大鹏鸟”,跟着悟空,我们进入上黄庭的修行,进入了如来头顶的金光,接下来我们就来到陷空山陷空洞,解决出离身体的问题。当我们乘坐“光”这个新交通工具(身体)脱离原来的身体后,就不需要方法了,这就是灭法国。我们不仅不能继续执着于原来的方法,甚至连一切法相都不能执着。一切物质、一切相皆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而“选择性思维”是非常不稳定的,是容易退失的,因此当我们证入“光”这种物质状态后,虽然这种物质是最高层次的物质,但我们同样不能执着,而要继续向更为高级的状态实证,证入完全的“虚空”心境。“虚空”心境是一种非物质的能量状态,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弦”,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禅定状态。这种状态是很稳定的,具有可掌控性,我们要住于这种状态,这是灭法国的另一层含义。到了灭法国,在物质方面向更高层次的实证也就结束了。回过头来,你会发现此前我们在“气”等环节的实证是非常不顺利的,我们并没有真正掌握不同物质状态以及不同思维状态之间的演变规律,因此接下来我们要从高级状态向下发展,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熟练掌握各种物质状态和思维状态之间的演变规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搬神入体”,从“隐雾山”到“天竺国”都是在完成这个过程。从低级到高级,从高级到低级,这个过程、这条路,我们要反反复复多走几次,只有这样才能熟练掌握物质和思维不同层次之间的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科学使用和自由使用各种思维状态和各种物质状态的目的。按照条件论,物质和思维在从高级状态向低级状态演变的过程中,是逐级生成的,不可能跳跃性发展,搬神入体改造身体也是这样。对身体的改造是严格按照身体器官的生成顺序进行的,无法跳跃性发展。胚胎各器官的发育基本上遵循着从头到脚的顺序,搬神入体改造身体遵循的也是这个过程,首先改造的是头部器官,紧接着是脊柱,最后才是内脏等器官。《西游记》中隐雾山这一节改造的是头部神经中枢及其所对应的功能,玉华国改造脊柱等神经传感器官,金平府改造身体其他脏器,天竺国彻底完成对身体的改造工作。在胎儿各器官的形成过程中,心和大脑都是较早形成的,在中医学基本理论里,“心之官则思”,“心”和思维是紧密关联的。虽然这里的“心”并非专指心脏,但却和心脏具有密切关系,思维方面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心脏健康状况,因此隐雾山对大脑这个神经中枢的改造是包括心脏在内的,不要把心脏和其他脏器均等看待。在对身体的改造中,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先思维,后物质”,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先改造大脑、脊柱等组织器官,还体现在凤仙郡对潜意识散乱的彻底改造。为什么要遵循“先思维,后物质”的原则?因为思维是和如来藏紧密关联的,而物质都是低级的,是和共性思维状态对应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思维方面的改造工作不仅主动、自由,而且很容易实现从高向下的改造。思维方面的改造将为身体的改造创造良好条件。在对身体的改造彻底完成后,我们就真正认识和掌握了不同层次物质之间的演变规律,从而实现了对物质的自由,不再被某种物质状态束缚和障碍,这时候修行的任务才真正完成,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gh_a606a8158d7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几天来教研组的同志把自己的实证经验进行整理,汇编成《思维本体学实证流程和参照标准》,该文由三部分组成:框架图、经验录、问答。《西游记》把凤仙郡的因果故事放在出阳神后,说明修行的目的不是破除因果,修行人并不是不落因果。前一阶段我们完成了“走出去”这个任务,接下来我们还要完成“引进来”这个任务,我们要从高级物质状态向下证,要让“光”和身体(气)结合,用“光”改造身体(气),提升身体素质,解决身体问题,熟练掌握“光”与“气”之间的演变。本节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搬神入体,用高级思维状态和高级物质状态改变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和物质状态(身体);要注意研究教学和管理问题。收服玉兔这一节属于“炼精化气”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完成后,对身体的改造工作也就彻底完成了。这段着魔完全是由太过放逸导致的,这说明即使是在修行进入很高层次,也不能恣意妄为。搬神入体后将彻底解决气机方面的问题,使气机处于良性运作状态。无字真经代表无为法,有字经文代表有为法。《西游记》把取经的目的地定在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同时唐僧一行又是乘坐无底船到达的,这说明作者在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同时是以佛家为主导的,也就是说作者主张的是以佛家为主导的三教合一。我们究竟是怎么样思维的?我们的思维只有当前这一种状态吗?有没有其他的思维形式存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实证成就者的介入,相信思维的秘密终将得以对普罗大众揭开,并被快速应用与科学研究和我们的生活。这里节选部分空静自然老师的实证日志,供大家学习参考。让我们一起安静下来,用科学的方法内观自照,发现我们的意识和思维的真相,了解自我,认识生命。感谢以思维本体学的理论框架完整阐述思维现象并指导大家实修的清凉月老师。这里节选部分空静自然老师的实证日志,供大家学习参考。让我们一起安静下来,用科学的方法内观自照,发现我们的意识和思维的真相,了解自我,认识生命。感谢以思维本体学的理论框架完整阐述思维现象并指导大家实修的清凉月老师。这里节选部分空静自然老师的实证日志,供大家学习参考。让我们一起安静下来,用科学的方法内观自照,发现我们的意识和思维的真相,了解自我,认识生命。感谢以思维本体学的理论框架完整阐述思维现象并指导大家实修的清凉月老师。初学者往往无法让心相应,因而不能抓住入定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人只能用“等”的方法,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取得根本突破,必须有完整的时间作为保证。因此充分利用节假日、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往往是突破的关键。《西游记》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清凉月老师从实证的角度对于《西游记》做了全面的解读,愿每一位致力于实证的朋友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感恩清凉月老师,感恩精进实证的各位朋友!东土代表凡人世界,唐僧一行返回东土代表到凡人世界弘法。唐僧修行成功后不是远离俗世,而是回到俗世弘法,这是在行大乘菩萨道,说明作者是一位大乘修行人。修行人不贪爱世间财物,但修行人爱做善事,不过世间善事都是相对的,很容易转为坏事,出现很多麻烦,影响修行,因此修行人要随缘行善,不着于相。这一节谈出阳神后如何应对世俗事务。狮驼岭讲上黄庭的修行,陷空山则讲我们与光合为一体(光身)并从中脉出离身体。“法”似舟楫,能够载我们渡过河流,登临彼岸。当我们登上彼岸后,自然就不需要继续坐在船上了。在修行中,当我们成功后,自然就不需要方法了。我们从经典中、从别人那里听说如来藏的基本情况,从广义上来说也属于道听途说,也是六耳。这些现象和真的如来藏一模一样,于是有的人往往误以为这就是真的如来藏,就是真悟空。善与恶是按照我们在生活中的价值取向进行定义的,这种定义服务于世俗生活,属于伦理学范畴。从佛法的角度讲,善与恶都是念头(观念),都是“思维内容”,都是“有”。本节主要谈一个问题,那就是“融合”,要把意识和潜意识融合为“潜意识专注”。“气团”是“气”的最高形态学特征,是我们在身体方面实证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证入“气团”状态才能实现向“光团”的转化,才能最终完成在物质方面的实证。潜意识散乱”总是悄无声息地破坏“潜意识专注”,导致微观物质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在宏观物质方面就会呈现为各种异常不适现象,“红孩儿”这一节就是谈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方法。唐僧在冲破尾闾关后,真正体验到修行所带来的美好享受,这时候他对修行有了全新认识,不仅深深感叹于人们的一些不良习气。“气”过“尾闾关”的过程相当激烈,很象炼丹,两股气流就象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两股气流的交争就象他们的两个角在一起缠绕撕咬,呈现出尖锐的撕裂感。唐僧一行来到流沙河,河边石碑上写道: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沉底。沙僧属土,主静,本节主旨在于讲“静”。为了进一步解决思维问题,孙悟空到“灵台方寸山”中的“斜月三星洞”进修。为了进一步解决思维问题,孙悟空到“灵台方寸山”中的“斜月三星洞”进修,从菩提祖师那里学会了一个修行原则:身修和心修交替进行;两个修行禁忌:不可守静、不可单纯在“身体(气)”上用功。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说:能观心者,究竟解脱。正确的观心要始终立足于大悲心,因为这是我们真心的体。当念头越来越少,由于大悲心的深厚,使他能发起“无我”心,由于“无我”心的发起,念头再也不出现了,他终于证入如来藏,获得了根本解脱。窥基法师(632年-682年),字洪道,俗姓尉迟,是玄奘法师的高足,被称为唯识宗的二祖。gh_a606a8158d78人间借个臭皮囊,踏破青山笑斜阳。辽廓太虚任点染,无何有处是故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a606a8158d78人间借个臭皮囊,踏破青山笑斜阳。辽廓太虚任点染,无何有处是故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色的鱼钩缩写1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