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名子

去四大“名楼”吟诗作乐(组图)
  自古以来,秋天都是诗人们最爱的季节。纵观古今抒写秋怀的诗句,总是离不开“楼”这一意象,而登“楼”的感慨,也自然成为了无数名诗的“骨架”。曾经,诗人们将登高望远、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愿景寄托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中。如今,这些久负盛名的“名楼”也因诗歌而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又是一年秋凉时,不如就让我们跟着诗人们的足迹,登上中国四大“名楼”,边品味秋的深意,边感受人们对“登楼”的美好愿景。
  南昌滕王阁 代表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提到“四大名楼”,大部分人都会首先想到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为王勃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滕王阁的秋色成为了众人追捧的对象。如今,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滕王阁或许显得不再那么伟岸。但当你真正登临,站在最高点看眼前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依旧会被深深地震撼。面对此情此景,王勃曾发出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感慨。当你站在这里,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或许,只有在这里,面对眼前辽阔的景色,你才能真正理解自古以来人们对“登楼”的钟爱。
  武汉黄鹤楼 代表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如今你能看到的这座名楼,已经不是古楼,而是1981年依据清代“同治楼”作为设计原型重建的。楼非当年楼,但地理位置完全一样,因此登楼者的心情变化也不大。而由于黄鹤楼高达51米,因此堪称观景圣地。登临黄鹤楼,你依旧可以俯瞰江汉风光,格外壮阔。而更难得的是,从黄鹤楼往下看去,几乎是入眼有情。你的目光所及之处的景色,所有都与诗词有关。那种历史和画面感,一定会让你非常感动。
  湖南岳阳楼 代表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岳阳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时期,是鲁肃的阅兵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比起滕王阁、黄鹤楼来,岳阳楼在高度上没有任何优势,楼本身只有3层。但若论大气磅礴,则滕王阁、黄鹤楼都难以比肩了。由于岳阳楼面对“八百里洞庭”,因此水面的壮阔,长江、赣江都比不上。当你站在最高点极目远眺,那种诗人们笔下气势奔腾、眼界高远之感,便会顷刻呈现在眼前。更不容易的是,四大名楼中,岳阳楼是真正保留了古建筑原貌的。
  山东蓬莱阁 代表名句: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西面,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自古以来,若论景色,任谁也不是蓬莱阁的对手。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东侧则是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当你站在蓬莱阁的最高点凭栏四顾,可见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那种曼妙,瞬间就能使人顿生超凡出世之感。
  本报记者 刘琼
  作者:刘琼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那些斑驳的曲水流觞、雕梁画栋※ 盘点古代建筑及文艺“四大”_中华城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66,194贴子:
※那些斑驳的曲水流觞、雕梁画栋※ 盘点古代建筑及文艺“四大”收藏
众所周知,中国从古至今都热衷于论资排序,佛教有“四大天王”,道教有“四大天师”,其他如“四大美女”、“四大名著”等等不一而足,今天,楼主带各位吧友盘点下古代建筑及文化艺术方面的各种“四大”(毕竟是华吧,楼主主要择取与地域相关的) 佛教四大天王镇楼图片来自:
专业从事公路工程,城市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材料生产,我们有精心的项目管理,熟练的施工技术,先进的配套设备!欢迎来电咨询洽谈!
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四大古都-西安西安: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西安,古称长安、京兆,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较长,建都朝代较多,影响力较大的都城,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均正式建都于西安,作为中国古代鼎盛王朝的首都,西安是中国古代大王朝文治武功的顶峰。西安也是中国古代产生盛世最多的古都:“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盛世、开皇盛世、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开元盛世”等等。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在这里建立丰京、镐京两京,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不计陪都),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四大古都-西安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古都-洛阳十三朝古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洛阳建都,拥有千年建都史,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城市,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与核心,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四大古都-洛阳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古都-南京十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民国)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自公元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所以一般南京称“六朝古都”);南唐、明、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南京被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四大古都-南京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古都-北京北京古称燕京,幽州,南京大都。为五朝帝都(燕、金、元、明、清),春秋战国时期分别是西周王朝北方诸侯蓟国与燕国的统治中心。历史北京曾为辽的陪都(当时称南京,又叫燕京)、金国的首都。公元1267年,蒙古族忽必烈定都北京,北京成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蒙古帝国汗国之一的元汗国的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中国建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四大古都-北京图片来自:图片来自: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你这么水是拿不到分的……
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四大古城-四川阆中古城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包括重庆全境、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国都位于今重庆渝中区)。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均名阆中。汉代,阆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带。其后,因江水啮城,城市逐渐南移,唐宋时稳定于今城区位置。阆中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设风格和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古城-云南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历史,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狮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则呈现出一派“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丽江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蕴含丰厚独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四大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平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缘,距省会太原90公里。平遥自古就是商贸集散市场,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和"小北京"之誉。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称雄全国明清时期晋帮和徽帮是全国最著名的两大商帮,尤以晋帮的实力为厚。道光四年(1824年)在平遥西大街路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产生了我国第一家创办“汇兑"的日升昌票号,这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平遥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众多的民居建筑,既有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至今还居住着城市居民。它们在今天都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的建筑文化遗产。四大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古城-安徽歙县古城歙(Shè)县古城,歙县位于黄山市东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过街楼、古戏楼等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百余间,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在杭州、千岛湖、黄山、九华山旅游线的中心点,徽杭、屯芜公路在此交会,皖赣铁路穿越而过,山明水秀、风光旖丽。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古民居到处可见。四大古城-安徽歙县古城图片来自:图片来自:
严肃帖不易火!顶顶!
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之口,汉口的发展,始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以后,其主要是利用长江、汉水的水运之便,作为码头和商业市镇发展起来的。古代有“九省通衢”之称,后铁路运输发展,水陆并运,因处于我国南北中间位置,与其他省市联系方便。汉口与北京、佛山、苏州并称为“天下四聚”。清朝晚期,依清政府与外国政府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汉口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外国人在此地大规模投资,有五个国家再次开辟了租界。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汉口英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汉口德租界和汉口日租界。周边破产农民更是大规模地涌入汉口。至20世纪初,汉口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大城市,被称为“东方芝加哥”,民国初年年产值仅次于上海。四大名镇-湖北汉口镇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佛山镇,今广东省的佛山市,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部,我国南方著名的手工业城镇。今为我国四大丝织业中心之一。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水路踞广州上游而处西江、北江下游,是水路通达省城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古籍记载:“诸宝货南北互输,以佛山为枢纽,商务益盛。”繁荣的商贸带动了以手工业为主的制造业迅速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岭南地区商品集散地和冶铸、陶瓷、纺织、中成药等制造业的中心。以至与京城、汉口、苏州合称为“天下四聚”。繁华的商贸活动和兴旺的手工制造业孕育了中医中药行业的迅速发展。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名镇-江西景德镇景德镇,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以产瓷器闻名于世,东晋末年开始生产瓷器,已有1600多年历史。它是四大名镇中唯一不靠水运起家的城镇。英国的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称景德镇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是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河南开封县的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20公里处,相传战国为朱亥故里,亥居仙人庄,故名朱仙镇。朱亥本是一位屠夫,因勇武过人,被信陵君聘为食客,以后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信陵君的盖世英名也是与他发现和任用朱亥分不开的。朱仙镇的全盛时期是明末清初。当时全镇面积为25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多万,民商四万多户。镇内街道纵横、百货云集。贾鲁河将全镇分为东镇和西镇。明清两代东镇是重要市街。乾隆以后,因黄河决溢,镇中屡遭水患,东镇地势较低,商贾多由东镇移至西镇。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岳飞曾在这里大败金兵,取得朱仙镇大捷。图片来自:图片来自:
四大名寺:河南嵩山少林寺、河南洛阳白马寺、福建泉州开元寺、浙江杭州灵隐寺四大名寺-河南嵩山少林寺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南麓,地处中原腹地,与古都洛阳隔山相望。少林寺背依五乳峰,周围山峦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各拥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寺处少室山脚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又名僧人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始建于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法,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此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四大名寺-河南嵩山少林寺四大名寺-河南洛阳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愔、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四大名寺-河南洛阳白马寺四大名寺-福建泉州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该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年)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年)改额龙兴,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今名。在宋、元鼎盛时期有寺院120所,僧侣达千人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元末寺焚毁,明洪武年间重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准提禅院;西翼有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仁寿两石塔。四大名寺-福建泉州开元寺四大名寺-浙江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地处杭州西湖以西灵隐山麓,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创时佛法未盛,一切仅初具雏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南巡时,赐灵隐为“云林禅寺”。四大名寺-浙江杭州灵隐寺
四大名刹:山东济南灵岩寺、江苏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四大名刹-山东济南灵岩寺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地处泰山西北,始建于东晋,于北魏孝明帝正兴元年开始重建,至唐代达到鼎盛。灵岩寺风景秀丽,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登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之说。寺内千佛殿藏有四十罗汉泥塑,其中三十二座制作于宋代,八座作于明代,塑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被梁启超称为“海内第一名塑”。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佑二年(1057年),位于千佛殿西北,为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高55.7米。墓塔林是唐代以来埋葬历代灵岩寺住持高僧的地方,塔林中共有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幢。灵岩寺地位尊崇,僧人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自唐高宗以来,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四大名刹-江苏南京栖霞寺栖霞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西麓,江南“三论宗”的发源地。栖霞寺始建于南北朝齐永明七年,原为南齐隐士明僧绍的私宅,后宅舍由智度禅师主持。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隋文帝于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诏以蒋州栖霞寺为首。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隐君栖霞寺,南唐时重修栖霞寺改名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严因崇报禅院、景德栖霞寺、虎穴寺(因栖霞山又名虎穴山)。明洪武五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现寺为1919年重建。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过海大师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栖霞寺舍利塔建于隋代,为八角五层石塔。千佛崖石窟始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历经各代凿建,现有佛像515尊。四大名刹-江苏南京栖霞市四大名刹-浙江天台国清寺国清寺位于浙江台州天台县城北天台山麓,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乃中国佛教天台宗和日本佛教台密的祖庭。隋代高僧智顗在此创立天台宗。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国清寺为祖庭。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法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由此,寺中有不计其数的胜迹和典故,包括乾隆御碑、寺前“一行到此水西流”碑、空海法师纪念碑、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隋梅,以及新塑供奉的五百罗汉像、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先生墨宝、济公像等。四大名刹-浙江天台国清寺四大名刹-湖北当阳玉泉寺玉泉寺位于湖北当阳境内的玉泉山,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1]东汉建安年间,普净在此结茅为庵。南北朝大通二年(528年),梁武帝敕建覆船山寺。隋开皇十三年,智顗奉诏建寺,因见山下珍珠泉清澈似珠玉,将其改名玉泉,晋王杨广赐额“玉泉寺”。唐仪凤三年神秀在此宏扬禅法,玉泉寺从此盛名天下。宋真宗天禧五年明肃皇后敕建玉泉寺,后元、明、清代都有所修葺。玉泉寺殿宇飞檐斗拱,彩画斑斓。殿前陈列着1500公斤重的隋铁镬以及元铁釜和钟,殿侧有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的石刻观音像。寺内种植古柏、银杏、月桂,四季飘香,寺前山泉叮咚,清韵宜人。玉泉寺左侧,有玉泉铁塔,铸于北宋,全部用生铁铸成,为中国古铁塔之最。四大名刹-湖北当阳玉泉寺
四大名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四大名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简称“嵩岳寺塔”,位于郑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处中岳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改名闲居寺。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改名嵩岳寺。唐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宫。现在塔前的山门和塔后的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近代改建。 该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四大名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四大名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建于明代的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古塔。现存为明嘉靖六年(1527)重建,天启二年(1622)底层增建围廊。飞虹塔平面为八角形,十三层,高约四十七公尺。塔身以青砖砌成,外嵌彩色琉璃,如雨后彩虹,故名飞虹塔。塔身中空,内设“之”字形梯道,其设计巧妙,在我国古塔中罕见。外型由下而上逐层收缩,状如锥体,塔内藻井、外檐佛、菩萨、天王、力士龙凤花卉等,均以黄、绿、蓝、紫、白等五色琉璃构件镶嵌,塔底层周围设有木构回廊,南面入口处,突出一间二层龟须座。塔底层内,铸有释迦铜像,顶部为琉璃藻井,雕饰著勾栏、楼阁、盘龙、人物等,门道右侧墙上嵌有碑文详载重建年代史,镶嵌在第二层的琉璃金刚以黄、绿、白三色琉璃烧成,造型生动,为琉璃工艺与雕塑艺术的佳作。充分表现明代琉璃制作的技艺。四大名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四大名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四大名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四大名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建于公元九世纪,属南诏国时期建筑,时值内地唐代中晚期。千寻塔是砖结构密檐塔,檐数多达16层,高69米,是密檐塔中檐数最多者,也是比例最为细高者。塔的造型与唐代其他密檐塔近似,即底层特高,上有多重密檐,全塔中部微凸,上部收分缓和,整体如梭,檐端连成极为柔和的弧线。但千寻塔各层塔檐中部微向下凹,角部微翘;塔底层东为塔门,西开一窗,以上各层依南北、东西方向交错设置券洞和券龛,对于在此以前各密檐塔每层塔身上下直通开券洞的做法有所改进,较有利于抗震,造型上也更有变化。千寻塔东临洱海,西负点苍山,是南诏都城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在千寻塔的西面,南北对称有两座八角平面砖砌密檐式塔,二塔形象和大小相近,高度均约40米,大约建于宋代。南小塔高38.25米,北小塔高38.85米,都是实心砖塔。每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等。它们的建筑时代晚于千寻塔,大约在五代时期。三塔峙立,为大理的秀丽湖山增添了不少美色。四大名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四大古塔(一说四大名塔另一版本):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福建泉州开元寺镇国塔、浙江杭州开化寺六和塔、河南开封祜国寺塔四大古塔-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四大古塔-福建泉州开元寺镇国塔镇国塔位于开元寺大雄宝殿前东侧,又名东塔。唐咸通六年(865年),建5层木塔。宋天禧年间(年)改为13层,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遭火灾,淳熙十三年(1186年)重建。宝庆三年(1227年),改建成7层砖塔。嘉熙二年(1238年),僧本洪改建为石塔,只造一层,后僧法权续建到第四层,天竺讲僧天锡续建第五层和塔尖,前后共12年。塔为花岗石仿木八角攒尖顶楼阁式建筑。塔盖上有铁香炉、铜宝盖,塔顶的八角翘檐角铁链和塔刹相钩连,塔刹尖顶装上沃金葫芦。环塔身有檐廊,廊外有平座扶栏。塔基上有须弥座,直径18.5米,周长60米,高1.50米,束腰部分用辉绿岩浮雕佛传图像40幅,雕工精细。全塔通高48.27米共用大柱40,大小梁各40,大斗192,小斗440,大拱112,小拱80,全用巨大的花岗岩石雕成。与西塔一起,成为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四大古塔-福建泉州开元寺镇国塔四大古塔-浙江杭州开化寺六和塔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当时杭州为吴越国国都,国王为 镇住钱塘江潮水派僧人智元禅师建造了六和塔,如今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六和塔的名字来源于佛教的“六和敬”,当时建造的目的是用以镇压钱塘江的江潮。六和塔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曾有人评价杭州的三座名塔:六和塔如将军。从六和塔内向江面眺望,可看到壮观的钱塘江大桥和宽阔的江面。六和塔塔高近60米,外看13层, 塔内只有7层。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由螺旋阶梯相连。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塔内每二层为一级,由螺旋阶梯相连,壁上饰有“须弥座”。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花卉飞禽、走兽、飞仙等各式图案,刻画精细。构思精巧,结构奇妙,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四大古塔-浙江杭州开化寺六和塔四大古塔-河南开封祜国寺塔开封祜国寺塔始建于宋皇祜元年(1049年),坐落在开宝寺内,故应为开宝寺塔。明代改为祜国寺,所以始称祜国寺塔。塔上外壁为褐色琉璃砖,近似铁色,故俗称铁塔。塔高55.08米,为六角十三级仿楼阁式。塔外壁琉璃花纹砖图案繁多,有飞天、坐佛、菩萨、僧人、伎乐、龙、麒麟、狮、花卉等50多各。八面转角处砌倚柱,塔身底层四面各辟一圭形门,塔心室内为叠涩拱形尖顶。塔身层层开窗,一层南、二层西、三层北、四层东,依次上推为明窗,其余皆是假窗。塔身各层檐下置砖雕斗拱,塔顶为一莲座,上置铜质宝瓶。该塔在宋代和明清时期多次维修,因屡经黄水淹没,塔底座埋于地下。1938年,遭侵华日军炮击,塔身第四至十三层严重损毁。建国后进行大规模维修,恢复了铁塔原貌。四大古塔-河南开封祜国寺塔
四大塔林: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山东济南灵岩寺塔林、河南临汝风穴寺塔林四大塔林-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嵩山少林寺塔林,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朝以来历代古塔232余座,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现代和尚墓塔2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佛教界有名望的僧人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僧人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德大小来决定的。塔的层数不同,一般为一至七级,高度约在l5米以下,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体、椎体;有直线形、抛物线形;有瓶体、.喇叭形、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喇嘛塔、幢式塔、碑式塔。种类繁多,形态奇妍,这些塔是各历史时期的代表作,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宝库。四大塔林-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四大塔林-山东济南灵岩寺塔林灵岩寺塔林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是由灵岩寺历代住持高僧的墓塔、墓碑组成的。墓区里保存着自北魏至清代的各种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座,其中最早的塔是北魏建造的祖师塔。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仅次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塔林。是中国第二塔林。塔林中除了祖师塔(法定塔)以外,均为纯石结构的塔,高度基本上在2-6米之间,算不上建筑,属于建筑小品。根据造型分类,除了三座亭阁式塔,几座喇嘛塔,其他绝大部分都可以归类到“幢式塔”中去,结构相似,都是由底部八角(或六角、方形)须弥座,仰莲座承托塔身,再上是塔檐(华盖),顶部为仰莲、山花蕉叶、宝珠(宝葫芦)等组成的塔刹。四大塔林-山东济南灵岩寺塔林图片来自:四大塔林-河南临汝风穴寺塔林风穴寺塔林由风穴寺历代僧人的墓塔组成,是风穴寺景区的主要景点。其规模仅次于少林寺塔林。塔林位于风穴寺禅院外山坡上,分上下两处,故又分别称上塔林、下塔林。占地约20亩,原建115座,现存73座,其中元塔6座,明塔30座,清塔5座,无法确定年代的有32座。著名的有开山昭公塔、慧公塔、显瑞公合葬塔等。最早的开山昭公塔建于公元1342年,距今已660多年历史。墓塔结构各异,形式多样,除一座石塔外, 其余均为砖塔或砖制仿木结塔。塔平面有方形、圆柱形和六边形;层数有3层、5层不等,相当一部分塔修建工艺极其精良。上塔林中以“汝州风穴白云禅寺公无为长老塔”最具有代表性,该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是一座砖制仿木的结构、五层六面密檐塔,除塔刹和塔铭用青石雕成外,其余多用水磨砖造而成。下塔林中还有一座两个和尚合葬一处的墓塔,两僧合葬在众多佛塔中是很少见的,原因何在,目前尚无人能够说清。风穴寺塔林是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和宗教史的珍贵宝藏。四大塔林-宁夏青铜峡塔林青铜峡塔林位于宁夏青铜峡县峡口黄河西岩一个陡峭的山坡上,背山临水, 因塔数总计为一百零八座,俗称一百零八塔。据考证,一百零八塔始建于西夏。每当风和日丽,群塔倒映在金光闪闪的湖中,景色奇特、幽雅明丽。一百零八塔坐西朝东,背山面水,山势由上而下,错落有序,塔群林立,呈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数排列12行,构成一个雄伟的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塔群的总体布局别具匠心,风格独特。这类有规则排列的塔林,不但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仅此一例。民间相传,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点将台”,“天门阵”,其实它是佛教的纪念塔。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为了去掉人生众多的烦恼,善男信女要戴108颗贯珠,念108遍经。据说,来这里游览的人们,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烦恼,带来吉祥和好运气。该塔林建筑奇异,是我国唯一的大型白塔林。单纯以塔的数量而言,是中国第三大塔林,但它和其他的塔林有一定区别,其他的塔林多为墓葬塔,该塔林为纪念塔。所以在计算塔林规模时,有时不计入该塔林。四大塔林-宁夏青铜峡塔林图片来自:图片来自:
四大碑林: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四川西昌震碑林四大碑林-陕西西安碑林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四大碑林-陕西西安碑林图片来自:图片来自:四大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位于国子监东面的孔庙,矗立着198块碑刻,记录着元、明、清三个朝代600年来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录取名次。孔庙内碑石林立,丰富多彩,书法艺术真草隶篆,各有千秋,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最著名、最珍贵的是现存在孔庙东庑内的十八块汉碑,其中西汉时期的五块,东汉时期的十三块。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刻石,上有“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为石工所刻,字体浑厚道劲。东汉碑刻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是富有代表性的隶书珍品,所以历来为中外书法家所注目。大成门前的十三碑亭中珍藏着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封建帝王的五十多块御碑,碑文多是重修孔子庙记或歌颂孔子功德的,书法艺术无与伦比。同文门东侧的成化碑,是明代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宪宗皇帝朱见深御制“重修孔子庙碑”。它以叙说封建帝王尊崇孔子之道的碑文与极其精湛的楷书书法而名扬中外。四大碑林-山东曲阜孔庙碑林图片来自:四大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南门碑林又名大碑林,台湾日治时期,为了在台湾博览会中展览而在昭和十年(1935年)收集45座古碑而成,二次大战后台南市政府在民国六十六年(1977年)又从赤崁楼搬来15座古碑,之后又添加3座古碑,现计共有63件古碑,数量相当庞大。这63块古碑的历史来源,大致上可分为纪功、修筑、建筑图、捐题、墓道、示告等6类,若细细阅读其涵意,还可得知许多当时社会概况,十分有趣,碑刻着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都是碑石精品。其中示禁碑是清道光28年(1848年),为避免守城兵借故骚扰百姓,由官方颁立。上书“农商负贩,车牛来往,不许兵役勒索,特示”,十分具有警示意味。而最特别的是,“五妃墓道碑』”、“五妃墓诗”和“五妃墓跋”等三道碑文,是为了缅怀郑成功五位妃子的忠贞不渝而立。四大碑林-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四大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西昌地震碑林位于西昌市南泸山光福寺内,共有石碑100余通。石碑上记有西昌、冕宁、甘洛、宁南等历史上发生几次大地震的情况,详细记载了明嘉靖15年(1536年)、清雍正10年(1732年)、清道光30年(1850年)西昌地区3次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前震、主震、余震、受震范围及人畜伤亡、建筑破坏的情况。西昌地处安宁河、则木斯河断裂带,是我国西南部震区之一,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这碑林为我们研究强震是否在同一地点重复、发震周期、内在规律等提供了实物资料,不仅可与历史文献相对照,并可补其不足,实为我国之罕见。该碑林拥有100多块碑石,记载了西昌、甘泉、宁南等地历史上发生地震的情况,特别是详细记载了明清时期西昌发生的三次大地震的详细情况,弥补了历史资料的缺失,是研究地震史的宝贵资料。四大碑林-四川西昌地震碑林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忻州五台山、浙江舟山普陀山、四川乐山峨眉山、安徽池州九华山四大佛教名山-山西忻州五台山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 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目前,大部分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五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是从唐代开始的。唐太宗曾言“五台山者,文殊閟室,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从此五台山便被公认为文殊圣域。登上皇位的武则天自称她“神游五顶”,于长安2年(公元703年)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大德感法师为主持。这是五台山佛教在全国佛教界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发端,随着唐王朝的国威远扬和唐朝文化的传播,五台山的声望也随之显赫于世。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四大佛教名山-山西忻州五台山四大佛教名山-浙江舟山普陀山普陀山的名称,出自佛教《华严经》等六十八卷,全称为:“补坦洛迦”、“普陀洛迦”,是梵语的译音,意为“美丽的小白花”,由于中国历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来,惯称此山为“南海普陀”。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誉。海天景色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奇观使人振奋。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普陀山主要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这是现今保存的二十多所寺庵中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为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建筑总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上,又名佛顶山寺。奇岩怪石。著名的有盘陀石、二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等二十余处。四大佛教名山-浙江舟山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四川乐山峨眉山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峨嵋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即传入峨嵋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嵋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四大佛教名山-四川乐山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安徽池州九华山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距池州市青阳县20公里、距长江南岸贵池区约60公里,方圆 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4.4米,为黄山支脉,相传为地藏王菩萨(或称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后人便削其旧号,易九子山为九华山。四大佛教名山-安徽池州九华山
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鹰潭龙虎山、湖北十堰武当山、四川成都青城山、安徽徽州齐云山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鹰潭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是道教发源地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世家”的世居之地,号称“中国道家第一山”。东汉中叶,张道陵于江西鹰潭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龙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战国大型崖墓群珠壁联合为特色,在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张天师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所以鹰潭又称为“道都”。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鹰潭龙虎山四大道教名山-湖北十堰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部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方圆400公里,东邻襄阳市,西接十堰市,背靠神农架林区,面临丹江口水库,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涧、十一洞、十石、十池、九泉、九井、三潭、九台以及元、明建筑群等风景胜迹,居于七十二峰之道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北宋书画家米芾曾赞武当为"天下第一山"。这里既是道教名山之一,又是武当拳的发源地,丹江口水库之滨的玄武门(石雕牌坊),坊额刻有明代嘉靖皇帝御笔"治世玄岳"四字。玄岳门西一公里处,有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敕建的遇真宫,是纪念武当拳的创始者张三丰的。天柱峰顶端有建于1416年的金殿,是武当山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建筑群。殿高5.54米,宽5.8米,深4.2米,重80 余吨,英姿魁伟。还有铜铸金童、玉女及水火二将侍立两侧,十分壮观。汉代阴长生,唐代吕洞宾,明代张三丰等均在此修炼。四大道教名山-湖北十堰武当山四大道教名山-四川成都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在四川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九寨之奇齐名。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四大道教名山-四川成都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安徽徽州齐云山齐云山又名白岳、云岳,位于徽州(一府六县,府治歙县,包括今黄山市大部,宣城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海拔1000余米,面积60多平方公里,因最高峰齐云岩得名,以幽深奇险著称。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二十四涧及其他许多洞泉飞瀑,与黄山、九华山合称"皖南三秀",素有"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之誉。早在唐代建寺、宋代宝庆二年(1226)建佑圣真武祠,成为道教中心。明代嘉靖皇帝敕建殿,御赐山额,以后道教繁盛,建有三清殿、玉虚殿、无量寿宫、文昌阁等著名道观。以后游人日盛,文人墨客多有题咏,至今尚存碑碣及摩崖石刻1400余处。
四大名亭:安徽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四大名亭-安徽滁州醉翁亭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亭内有联对此亦作了点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四大名亭-安徽滁州醉翁亭四大名亭-北京陶然亭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坐落在这里。四大名亭-北京陶然亭四大名亭-湖南长沙爱晚亭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山长罗典所建。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爱晚亭”三字是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同志接受校长李达之请,亲笔题写的。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称“二南诗”。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爱晚亭在我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之中的经典建筑。四大名亭-湖南长沙爱晚亭四大名亭-浙江杭州湖心亭杭州湖心亭,位于西湖中一座绿色小岛。清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时,民工挖十万四千多吨淤泥堆积而成。在宋、元时曾有湖心寺,后倾圮。明代有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清帝乾隆在亭上题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值得一提的是胡来朝作《湖心亭柱铭》:“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月夜;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这副铭文虽有些煞风景,但游人读了未必没有好。”亭前有乾隆皇帝手书“虫二”石碑,正好是繁体“风月”去掉周边笔画后所剩的字,寓意此处风(风)月无边之意。湖心平眺被列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四大名亭-浙江杭州湖心亭
你喜欢南京么
四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东烟台蓬莱阁(一说山西永济鹳雀楼)四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新楼5层,高51.4米,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四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四大名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坐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四大名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四大名楼-山西南昌滕王阁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四大名楼-山西南昌滕王阁四大名楼-山东烟台蓬莱阁蓬莱阁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蓬莱阁矗立于丹崖山巅,云海簇拥浪山轻托,海山美景层出不穷。整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因为蓬莱阁的神奇景象和宏伟规模,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阁内文人墨宝、楹联石刻,不胜枚举。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四大名楼-山东烟台蓬莱阁四大名楼-山西永济鹳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雀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从此,无限辉煌的鹳雀楼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鹳雀楼”,登临作赋者不绝。清初诗人尚登岸写道:“河山偏只爱人游,长挽羲轮泛夕流。千里穷目诗句好,至今日影到西楼”。西城楼也实在是“盛名难却,其实难副”,数百年来给人留下无限遗憾。由于原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四大名楼-山西永济鹳雀楼
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浙江杭州文澜阁。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另外,故宫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考证》、《古今图书集成》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文渊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文渊阁的园林布局,十分精致。阁前设长方形水池,周置石栏,以石拱桥与文华殿后殿联为一体,池中养殖鱼藻。大型叠石假山环列阁后,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连阁的左右门道阶梯也增加叠石艺术处理,使文渊阁的气氛更加浓厚。阁内悬有乾隆御书“汇流澄鉴”四字匾。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四大藏书阁-辽宁沈阳文溯阁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乾隆曾说:“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诗所谓溯涧求本之义”,体现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创业艰难,为后世子孙示守文之模的深意。文溯阁是七阁中藏书最完整而散失较少的一阁,文溯阁是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阁前有戏台、嘉荫堂,后有仰熙斋,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边盖黑色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都装饰有绿色的地仗。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四大藏书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四大藏书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清乾隆年间,为了庋藏《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7座皇家藏书楼,其中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岸达彼岸的济渡处。文津阁内原藏《古今图书集成》万卷、《御制诗》四集,1785年《四库全书》也曾收藏于此。四大藏书阁-河北承德文津阁四大藏书阁-浙江杭州文澜阁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名‘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中为文澜阁”。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始重建,并把散失、残缺的书籍收集、补抄起来;辛亥革命后又几经补抄,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才恢复旧观。建国以后,书阁经过多次修缮,面貌一新。四大藏书阁-浙江杭州文澜阁
加入贴吧妹子团获得,
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江苏苏州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清朝行宫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四大名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以北,距离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它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9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蜿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19.5里约10公里)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四大名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四大名园-江苏苏州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四大名园-江苏苏州拙政园四大名园-江苏苏州留园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四大名园-江苏苏州留园
四大名桥:河北石家庄赵州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广东潮州广济桥、 北京卢沟桥。四大名桥-河北石家庄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6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独立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在大桥洞顶左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这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桥面两边的栏板望柱,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在结构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一种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隐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四大名桥-河北石家庄赵州桥四大名桥-福建泉州洛阳桥洛阳桥:原名“万安桥”。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据史料记载,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岩石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即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四大名桥-福建泉州洛阳桥四大名桥-广东潮州广济桥广济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俗称湘子桥。横跨浩瀚的韩江,居闽粤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历史广济桥,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淳熙元年〔1174),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纬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筑建,至绍定元年(1228)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朝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建设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亨”,并称东桥为“济川桥”,至开禧二年(1206),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该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桥墩上建有形式各异的廿四对亭台楼阁,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四大名桥-广东潮州广济桥四大名桥-北京卢沟桥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座古老的桥又增添了新的意义.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卢沟桥两旁有281根汉白玉栏杆,每根柱头上都有雕工精巧、神态各异的石狮,或静卧,或嬉戏,或张牙舞爪,更有许多小狮子,或爬在雄狮背上,或偎在母狮膝下,千姿百态,数之不尽, 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四大名桥-北京卢沟桥
四大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一说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四大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为府学,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被尊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四大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四大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初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其中“讲堂”是老师讲学道的场所,“斋堂”则是学生平时读书学习兼有住宿的场所。岳麓书院的这种中开讲堂、东西序列斋舍的格局一直流传至今。初设讲堂5间,斋室52间。咸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赐书岳麓书院,其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当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后,书院得到迅速的发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真宗的召见和鼓励。,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四大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星子县白鹿镇境内),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书院的变迁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初为唐代贞元元年(785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一白鹿,出入跟随,人称之白鹿先生。后李渤为江州刺史于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其实并没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怀抱,貌如洞状而已,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宋初扩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军,到白鹿洞书院察看遗址,请孝宗批准,筹款建屋,征集图书,聘请名师、广集生徒,亲任洞主,亲自讲学,并制定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五条教规,即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至此,白鹿洞书院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誉为“海内书院第一”,“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四大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石鼓书院为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衡阳市石鼓区,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石鼓书院立有高约两米石鼓。晋时庚仲初《观石鼓书》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则载:“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石鼓山峻峭挺拔,风景奇异,历有湖南第一名胜之称。名城衡阳人文荟萃,石鼓文脉绵延千年。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朝的千年学府,书院屡经扩建修葺,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程洵、郑向、湛若水、叶钊、邹守益、茅坤、旷敏本、赵大洲、林学易、王敬所、蔡汝南、胡东山、李同野、罗近隐、王闿运、曾熙等人在此执教,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鼓书院曾鼎盛数年,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比较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阳岳震南天”! 四大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四大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据记载,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号称“二程”的程颐,程颢在嵩阳书院讲学10余年,对学生一团和气,平易近人,讲学鲜感,通俗易懂,宣道劝仪,循循善诱。学生虚来实归,皆都获益,有“如沐春风”之感。嵩阳书院正是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师资条件,声名大振,四方生徒摩肩接踵,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
四大古代官衙: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山西临汾霍州署、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四大古代官衙-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北侧,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两代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四大古代官衙-北京故宫四大古代官衙-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驻此,至清朝灭亡(1911),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四大古代官衙-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四大古代官衙-山西临汾霍州署霍州署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我国目前尚存唯一一座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霍州署相传曾为隋朝中郎将宋老生的幕府,又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其作为州治衙署,至今已历时1300多年了。原建筑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倾圮。次年,监州失剌不花、知州李伯渊主持重新修建。后经明清两代陆续增补修葺,日臻完善,其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分中轴线和东西辅线三大建筑群及一些署外建筑。该署主体建筑,雄伟高大,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附属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得法,形制壮丽,内实外华。四大古代官衙-山西临汾霍州署四大古代官衙-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内乡县衙,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的内乡县,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县衙座北面南,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共6组四合院,85间房屋,均为清代建筑。整个县衙建筑,布局对称、合理、紧凑,主次分明,高低错落,井然有序,浑然一体,具有我国南北方古建筑的文化艺术风格,是迄今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与北京故宫等一起被誉为是中国四大古代官衙,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四大古代官衙-河南南阳内乡县衙
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穹隆顶窟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现存主要洞窟四十五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四大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四大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大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四大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关于西安的描述从哪里拷来的?那么不靠谱?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1]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1-2]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往西北和西南的门户城市与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环绕(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自然景观优美。2009年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著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4年国务院批复成立的西咸新区是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3]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