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钢事件反思: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和悲剧吗

通钢事件的反思
通化钢铁令人震惊地爆发了工人示威游行,抗议吉林省国资委做主的由私营企业北京建龙集团对通钢重组并控股的方案,在议案遭到原通钢董事会拒绝签字并发生了资方派往通钢的总经理被殴致死的情况下,吉林省政府紧急并永久地叫停了这桩重组并购。然而,事件之意义还不在于其本身,国企如何改制实际上与中国改革之命运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讲,相信世界上的每一个关注中国前途的人,无论其政治观点如何,现在都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们的政府怎样来处理这个事件。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是,吉林省国资委首先肯定说通钢改制方案是合法的,示威是受到了少数人的挑动,打人凶手要绳之以法,但考虑到工人们的国有情节,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化,这桩重组也永远不再进行。似乎以这种方式,地方政府就首先解脱了自己的责任。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想逃避责任实际是逃避不掉的。为了给所有的人,包括中央政府,通钢员工,资方管理层,死者家属,以及所有的睁大了眼睛关注事件结果的人一个交待,吉林省政府必须要站出来表态,也就是首先要表态这桩并购是不是如示威工人所称,牺牲了国家和通钢员工的利益,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至于是不是象有的小道消息所言,陈国军是被痛恨他的小偷殴打致死等等,要么是有人故意混淆视听,要么也只是必然事件中的偶然事件,与当地政府如何处理这件事关系并不大。我们的问题是,假如陈国军确确实实就是被愤怒的工人打死的,政府的态度是什么?
全民所有制的实验失败了,原有的国有企业需要改革,我们每一个真正希望国家强大的人也不应该回避这个话题。
问题在于我们所进行的改革要将我们的国家引向何方?我们可以让私有企业参与到社会生产的竞争中来,可是在原有的全民所有制的概念下,劳动阶层是企业的主人,难道任何的改制可以去损害原来主人的利益吗?这是一个立场问题。如果不从这个角度认识问题,我们的领导们就不配称自己是共产党人。具体到通钢的事件就是,吉林省国资委原有的改制方案是不是严重损害了工人的利益,这个问题我们的政府一定要回答,不可以含糊其辞,只有立场站对了,才可以谈通钢并购是否合法的问题,才可以谈如何依法处理具体的死人事件的问题,不是吗?
我们的政府也应当通过通钢事件对到目前为止的国企改制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反思,即国企改制中要怎样做才能够保护原有企业员工的利益不受侵害?
私企并购国企,私人企业家更多考虑的当然是私企的利益,如果就某个具体个案来说私企并购是必然的结果的话,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去幻想私企老板会有多大的仁慈之心去照顾工人的利益,资方和劳工的利益本来就是相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原有企业员工的利益就当然而然地落到了我们政府的头上。
我们这里从问题的根本入手来对问题的出路来进行探讨。
除却对于并购过程中的故意损害国家利益,官商勾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要依法严惩之外,完善我们的国企并购机制,最重要的是国家要有一个社会统筹的安置下岗人员的机制。
首先,国家属于人民,国家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使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如果我们事先有了一个全社会的统筹方案,确保每一个下岗的公民的吃饭,穿衣,住房及子女受教育的权益不至于受到损害,相信通钢的事件也就不会发生了。
其次,如果暂时做不到这一点,可以退而求其次,政府应该强制性地让接手的企业做出员工的分流方案。只有方案事先经过被并购企业员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才可以实施进一步的改制。维护企业员工的基本权益是国企改制的最重要的前提。
再者,要是这也做不到,则政府应该将亏损企业关停并转所得到的收益首先用于下岗员工的基本生活安置之需。这里所说的基本需求,不是象有的人理解的那样,按当地最低生活标准发放就可以了,而是要按照能够确保吃饭,穿衣,住房及子女受教育的权益不至于受到损害的当地平均生活标准来衡量。人民是共产党的衣食父母,人民有难了,将他们扔到大街上,结果会怎么样,还用过多思考吗?
私有资本由于其本性所决定可以是不顾劳工的死活,共产党则不可以不顾。否则,任何的改革我们不如不要。
我坚持认为,国企改制的根本出路还应该是进行笔者曾经讨论过的劳动者所有制的转制。在职业经理人管理已得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普遍认可的今天,企业是国家所有,私人所有还是劳动者共同所有,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言,不会有任何的差别。然而,只有劳动者共同所有,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才能够真正得到保障,才真正没有剩余价值的剥削,也从根本上能够杜绝当今社会无处不在的腐败。
已投稿到:回复:我对通钢事件的一点看法_通化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5,251贴子:
回复:我对通钢事件的一点看法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10楼是什么人?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10楼是贱龙的那伙的替建龙说话的走狗
告别死工资:送150美金,可提取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10楼的观点有问题,国家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这句话是对的,但只对了一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给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从而保障了人民的生活需要。如果仅从经济观点来看,军队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那就不办了吗?企业也是一样,他担负着既要发展,又要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忽略那一点都是不对的。私企就是打着有利于国家的大旗,干尽了伤天害理的坏事。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十楼你不合稀泥,这阶极斗争.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2楼你说到点子上了 !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人民要求看到事情的真相,很多不在通钢的人也在关心这件事情,可是报道太少,不明究竟,总之我支持通钢所有的工人阶级,毕竟我的祖辈曾经为它奋斗终生。。。。。。。。。。。。。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现在,的确需要思考,这件事留给人们的问题不少,对于政府部门需要反思,虽然改革的初衷是要更利于发展,但是也应该琢磨如何避免改革进程中不走样,不被念外经。对于民众也需要冷静地思考,狂热,往往于解决问题无益。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10楼&&
“老子退休了,儿子、女儿都可以不用考试就接班,大锅饭可以永远吃下去”。此话纯属放屁!你不知道国有企业没有接班这一说吗?只有领导家孩子打着被招工的旗号,进入单位,仰仗老爸的权利作威作福,最后在他老子临退休时把子女推到一个“稳定”的位置。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网友们你们好!不管是通钢的还是通化的乃至于全国的网民,这个事件全国都知道了,陈的死亡很悲产,他是改革的牺牲品,事实已经存在了,生者还好生存,死者要安息,我希望这件事情国家、省都会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我不希望大家在这里,骂这骂那,有用么?要冷静思维,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等待等待,等待就是胜利!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楼上哥们,你说咱们怎么团结起来啊?怎么去保护自己,你说说啊~!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41楼大哥问的好 ,40楼朋友你说怎么团结啊!不要光喊
宅男diao丝,射杀女神?这游戏你玩过没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团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高质高效地搞好生产,提高效率;二是努力降本降耗提高效益;三是工友们相互帮助,做到亲如一家;四是领导们要确确实实做到以人为本,把职工群众当兄弟,当亲人,大家同事一场是缘份,在搞好生产的同时提高职工收入;五是提高管理水平,抓好发展;六是作为国企,我们要争气,创造一流的管理和效益,长中国产业工人的志气,莫让人看扁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10楼,学过历史吗?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靠野蛮、黑暗、血腥地掠夺而来的。很多人员一夜暴富,有几个是合法的?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法律不断的完善下,大资本家变的非常和善,有正义感。广大“被剥削者”的收入很高。这样的企业有发展后劲。不然,人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一声令下,全体罢工、游行(全都合法游行)。一旦名声臭了,什么合同,贷款全都没了,从总统到平民,全都向你吐口水。没见过吗,当微软公司总裁来中国讲学时,有中国人发帖子说,“比尔.盖茨,您剥削我吧......”我国的改革面临很多困难,当时邓老爷子是希望智者、劳者先富起来,而不是奸者、恶者、“能者”先富。现在呢?好像不是吧。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支持10楼。你是国企工人国企就是你们家的啊?国企属于全体国民,你嫌钱少,你让开,不嫌钱少的人有的是。凭什么还就的你干 还就得给你高工资啊?你嫌改制以后工作累挣钱少,人家民营钢厂的工人就不活了?人家怎么不说三道四啊?好好的国企一个个倒闭,不全是管理层的错,跟这些又要少干活又要高工资的懒汉工人也有关系。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楼主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改革必须符合人民的心愿,必须有利于人民,否则改革就是失败,像陈在死前说的“都让你们下岗”,这是改革的宗旨吗?即便让建龙重组通钢是错的,但打死人也是不应该的。既然事件已经发生了,作为通钢人就应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意识,同时应该拿出工人阶级的能力和水平,站在维护通钢和个人的长远利益出发,维护通钢的稳定与发展。各位工友如果有什么不满和诉求,可以通过司法手段或者正当合法的手段进行申张,这样既合法合理,同时也能保证个人和家人的长远利益,要多站在家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要相信我们的党能够解决好通钢的问题。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对通钢事件非常重视,也本着对通钢的发展负责的态度,准备让时任通化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巩爱平同志担任通钢新的负责人,此人对通化市和通钢工作非常熟悉,为人公道、正直,工作能力较强,相信他的到来一定会让工友们满意,但是他的工作也离不开工友们的支持,相信在通钢全体的支持和帮助下,通化人一定能够办好通钢自家的事。
楼主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改革必须符合人民的心愿,必须有利于人民,否则改革就是失败,让建龙重组通钢是即便是错的,但打死人也是不应该的。既然事件已经发生了,作为通钢人就应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意识,同时应该拿出工人阶级的能力和水平,站在维护通钢和个人的长远利益出发,维护通钢的稳定与发展。各位工友如果有什么不满和诉求,可以通过司法手段或者正当合法的手段进行申张,这样既合法合理,同时也能保证个人和家人的长远利益,要多站在家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要相信我们的党能够解决好通钢的问题。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对通钢事件非常重视,也本着对通钢的发展负责的态度,准备让时任通化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巩爱平同志担任通钢新的负责人,此人对通化市和通钢工作非常熟悉,为人公道、正直,工作能力较强,相信他的到来一定会让工友们满意,但是他的工作也离不开工友们的支持,相信在通钢全体的支持和帮助下,通化人一定能够办好通钢自家的事。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46楼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支持10楼。你是国企工人国企就是你们家的啊?国企属于全体国民,你嫌钱少,你让开,不嫌钱少的人有的是。凭什么还就的你干 还就得给你高工资啊?你嫌改制以后工作累挣钱少,人家民营钢厂的工人就不活了?人家怎么不说三道四啊?好好的国企一个个倒闭,不全是管理层的错,跟这些又要少干活又要高工资的懒汉工人也有关系。事实证明,通刚多SB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望通钢人把厂子管好,质量产量都上来.效益上来.让那帮狗官看看.争口气.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同样是钢厂工人,民企工人比你干活多,比你福利少。你的工资成本就要高,工资成本高肯定带动产品成本的提高。产品成本高的产品肯定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企业就要垮台。可你是国企,你垮台了,却要全民为你买单,合理吗?公平吗?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革命胜利以后,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精神枷锁!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51楼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全国农民工支持10楼和46楼!!!全国农民工支持10楼和46楼!!!全国农民工支持10楼和46楼!!!全国农民工支持10楼和46楼!!!全国农民工支持10楼和46楼!!!全国农民工支持10楼和46楼!!!全国农民工支持10楼和46楼!!!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那些眼睛只盯着工人工资的人,为什么不说说高管的高工资?他们有资格拿那么高的工资吗?看得出来,有几个人在这里笑里藏奸,装出一幅客观公允的样子,其心可诛!他们不过是想要给大家洗脑,别上他们的当!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58楼高管不该拿那么高的工资,哪凭什么国企职工要比民企职工多拿工资啊?他们不都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吗?高管拿高工资是国际惯例,国企工人与民企工人工资福利不同才是中国特色。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59楼国际惯例是:劳动工资占GDP的50%,而我国只占14%。---国企不要便宜了高管,民企不要便宜了老板。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10楼的好像挺讲大道理,通钢人不反对重组,问题是怎样重组?重组的目的是为了把通钢做强做大,工人的收入和福利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人人有份不就是和谐社会想要达到的目的吗?这样不好吗?怎么只有私企化才能够发展,国企必然死亡吗?好像你有文化?好像你懂得经济?好像你是救世主?你到通化来打扫厕所都没有人用你,文化不够!!!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吗?----通钢事件反思
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吗?
----通钢事件反思
&《破土》创刊号 作者:潘毅
  日早晨,陈国君上任通钢公司“总经理”的第一天,近3000名职工及其家属在通钢办公大楼前集会,高举“建龙滚出通钢”等标语,高喊口号。由于人数众多,场面壮观。10时30分左右,陈国君进入“老焦化楼”想安抚工人。此时,不满民企建龙控股国企通钢的职工已经封堵了铁路运输线,造成1、2、3号高炉先后停产。一名通钢职工说,“他们听说陈国君在这里,就冲了过来,用暖气片撞开了二楼的防盗门”。[1]
  在工人的抗争中,陈国君寸步不让,严厉要求工人回到工作岗位。“三个月内让你们全部下岗”,通钢工人说是陈国君的这句话激怒了大家,引起了群殴。“众人停手后,他还嘴硬,说他带来了几千人,三年内不要通钢一个人。”这句话更是激怒了通钢工人,一群人把他拖进走廊进行群殴。
  一天内,“陈国君最少被群殴三次”,被从二楼楼梯上打得滚落一楼,“他嘴里喘着粗气,但不会说话了”。
  大约19时,陈国君已经不会动弹了。22时许,聚集人群散去,被公安、武警“抢”回来的陈国君满身伤痕,当晚23
时抢救无效死亡,“死状凄惨”。当日晚间,吉林省政府紧急宣布,建龙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这起震惊全国的公共事件在政府出面“解围”后,事态方趋于平复。
  这是一宗被媒体形容为“通钢悲剧”的国企工人抗争的事件,同时也是国企工人在改制十年后为自身权益奋不顾身而站出来斗争的划时代标志。通钢事件源于国企进行混改,在混改过程中,不管是要让国企“做强做大”的国家主义声音,还是要让利于民资和外企的新自由主义诉求,在“国退民进”的强大舆论压力下,劳动者的权益和出路问题,都像风一样,给吹掉了。
●新国改与老问题
  2014年,在轰轰烈烈的反腐声浪之后,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正式抛开了关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信号。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开头指出,“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对于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无论我们站在国家富强,或是社会大众福祉的立场上,我们不知道能不能笑得出来。也正是在这一历史时刻,重新思考通钢悲剧,是我们面对新一轮混改,必须完成的工作。
  今天的“混改”并不是新事物,早在十几年前,第一轮的国企改制以来,就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资本重组、股份分配的情况。建龙与通钢是这段历史中的一个典型。导致陈国君之死的直接导火索,就是长春通钢集团总部传来私营企业建龙二次入主通钢的消息。在重组之前,建龙集团是通钢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此次重组是将建龙持有的36.19%股权,上升为65%,即控股。事实上,当建龙得知通钢扭亏实现盈利6000余万元,离开仅3个月后又杀了个“回马枪”,再次入股通钢并绝对控股,同时宣称将大幅度裁员,终于激起了工人及家属的愤怒和反抗[2]。
  通钢职工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通钢拥有近3万职工,管理层与职工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薪水过低、频繁加班、职工福利”等方面。而且建龙的每一次折腾,都是工人在付出代价。一位通钢中层职工表示,自从2005
年通钢改制后,通钢职工的工资“就没有上涨过,反而一降再降”,“厂里越改制越吃不上饭”。”“去年企业亏损,一再限产,职工工资从2000元减到每月人均300元,一个工作了27年工龄的退休职工在去年底,一个月只能拿到200块钱的收入”。“厂区及职工家属区乃至整个通化市二道江区的供暖都无法供应”[3]。而作为总经理的陈国君,据说年薪高达300万元。其间,劳资摩擦时有发生[4]。
  因此,建龙重组通钢的消息对通钢职工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他们不愿面临重组后可能下岗的命运,不愿失去养家糊口的微薄薪水,更不愿失去政府补偿的退休金……但在整个重组过程中,谁也没有与通钢职工沟通,信息不公开、利益不均衡,以至于普通职工情绪被轻易点燃。最终,他们在事件末尾忽然出场,为重组画上了一个血淋淋的句号。工人说,“陈
  国君刚被我们送走了,这才3个月又来了。即使不是陈国君,只要是建龙集团的人来了就不行”。工人们都对陈国君的死不带有同情之心,显然,他们“受够”了建龙集团[5]。
  陈国君被殴打死亡当日,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建龙钢铁集团将永不参与通钢集团重组,这也意味着双方的重组协议被永久性终止。在宣布建龙退出重组之后,据说通钢厂四周到处鸣放鞭炮。通钢厂上一次鞭炮齐鸣是在09年3月建龙经营通钢出现亏损退出时。至此,一起钢铁业“民进国退”的改制事件以悲剧告终[6]。
  公有制是全民所有的,产权在民,工人是劳动主体,因此团结协作才能争取更大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又是属于全体劳动者的,这便创立出了和谐的生产关系;相反,非公有制的产权属于几个寡头,工人都为他们打工,努力工作的受益方不是工人自己而是寡头,于是只能相互竞争,拥有产权的几个人操控了整个游戏规则,但他们最终是以逐利为目标的。资本积累和扩张的最大化是私有制企业的主要目标,在激烈的全球资本竞争下,所谓的现代化管理、提高融资能力、增强生产力等等,都建立在牺牲劳动者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因此,改制后的国企以“优化组合”、“减员增效”为借口,工人们纷纷被迫下岗。这就是“国有企业”即原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的基本过程,也是众多改制后企业盈利的秘密,因而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地位。
●混改何去何从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营企业的产权和管理权都在全体工人手上,这保证了前三十年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后三十年资本的无限扩张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一次国企改革之后,产权在民的国营企业变成了国家与一部分人共同拥有产权的国有企业,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发展势头,是与建立健全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分不开的,这当然也包含了原来国营企业性质的改变。2003
年,国务院成立了国资委,正式确立国有资产管理的转变,出现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监督和管理的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动出资人责权和管理的分开。而实际是,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不少央企或国企出现了多个“婆家”或“孩子”,它们的下属子公司,大多是属于合资、控股或独资的性质。
  如张晨的研究指出,以中央企业为例,目前国资委监管的113家央企(集团)的母公司虽仍以国有独资为主,但作为其经营实体的子公司,大多数都已经通过合资、参股、员工持股等形式实现了股权多元化或私有化。因此,混合所有制目前已经是央企的基本形态;从企业产权登记数据看,在全部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已经占52%;另外,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已达378
家,其中非国有股权的比例已经超过53%,而参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则更多[7]。
  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决定》所指出的是,混合所有制是为了“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许多省市不顾实际情况,“一刀切”、“一阵风”、“运动式”地搞混合所有制改革[8],比如,有些国企因为产能过剩,负债累累、入不敷出,便指望通过上市融资,分摊股权、消化风险,四两拨千斤,实现资产增殖,用市场力量抵消市场内生的矛盾和危机,说白了,不过是暂时转移矛盾,甚至积蓄着更可怕的经济危机。这个过程中,坐拥财富者可以奔走相告,而劳动者的权益就更加提不上议程了。
  国企的改革到底何去何从?是走向混合制下的国家主义吗?还是走向自由市场主义?抑或,这两种主流方案都无法让工人真正走出窘境?
  第一种主流观点是国家主义,这种观点的拥护者要么以制度经济学家自居,要么就是一部分学院派马克思主义者。前者认为需要在坚持国有制的前提下,以现代的资本主义经济运作,把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他们将其称为“现代化企业制度”,其实不过是采取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压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工人对福利的负担;后者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旗帜,要强化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绝对所有权、支配权和管理权。这种思路以巩固和发展国家工业为目标,试图通过混改进一步扩充国有资产的势力范围,但其结果却是将国有资产逐渐聚集到小部分人手上,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维护了当下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然而,这两派国家主义者在强调国家的同时,一方面避而不谈两极分化与贪污腐败的问题,另一方面更是将那些“国家的主人”,即活生生的工人们远远抛出他们的视野之外。
  国家主义解决方案的问题在哪儿?它将产权所有制和民主管理(经济民主)混为一谈,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专家认为,官僚主义泛滥、工人生产积极性低以及生产效率低下等等问题是计划经济时代国营企业弊病,并开出了改变产权所有制性质的药方。可事实上,这不过是一方麻痹神经的止痛剂,让劳动者参与民主管理、分配劳动成果才是激发生产效能、约制官僚主义,增强国企免疫力的真正出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企改革往往都只是一味嗑药不增强体质,从而导致少数垄断了管理权和社会资源的精英磕起药来越来越嗨,国家和工人的利益不断受损,国企的病越来越重。
  第二种主流的观点是自由市场主义。这种观点认为国企的主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因而滋生贪污腐败和资源垄断,使得生产低效、成本激增,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认为只要厘清国有资产,逐步让位给市场,让有能力的个人逐步分割垄断资源,独立管理就能激发技术改革,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开出的药方就是进一步的产权改革,建构一个产权私有、权责明确、自负盈亏的现代化的企业和市场制度。说到底,他们提出的出路就是进一步地私有化,企图将所有权从国有制转为私有制。
  自由市场主义观点认为进一步的私有化和现代化管理就能防止贪污腐败的问题。在自由市场主义者看来,他们其实认为,产权和资源被控制、垄断在小部分人手上并不是一个问题,他们反对的是产权控制在官僚手上而不是资本家手上。与国家主义观点不同的是,自由市场主义将产权制和民主管理对立化,认为只有资本家才懂得市场逻辑和企业管理,才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结果,这种主张就是赤裸裸地把产权和社会资源转移到少数的资本家手上,并把追逐利润视为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用“甩包袱”的方式取消工人的工作保障和福利,将工人抛到所谓的自由市场上进行竞争,造成极大的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公。
  问题在于,这两种方案是分别站在国家和资本的立场上,有意地把产权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颠倒,因此无法真正处理国有企业和工人所面临的困境。从本质上看,不管是国家主义还是自由市场主义,都忘记了这些默默奉献的工人才是企业的真正主体,才是基础工业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然而,我们如何才能让工人走出历史隧洞里的黑暗呢?让工人走出贫困,改变生活的窘境,不能单纯依靠财富的再分配,而是必须回到阶级主体和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彻底改变当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希望重构工人这一消逝的阶级主体的政治话语和经济民主,只有让工人重新掌握生产资料,参与劳动过程,分享生产成果,确立工人阶级真正的主体性,才能走出今天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困境。
[1]关于通钢事件的过程,请参考中国工人网编辑的《通钢事件与国有情结》,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09年。
[7]参考张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2014年未刊稿。
[8]参考张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2014年未刊稿。
●作者单位:香港理工大学
●欢迎批评指正E-mail:
转载自:豆瓣网
《破土》创刊号 作者:潘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莎士比亚悲喜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