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人香港租车自驾游自驾游那么重要吗

为何内地人不愿再去香港旅游|香港自由行|彭琳|内地游客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为何内地人不愿再去香港旅游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在两地网民互骂和关于香港的承载能力到底有多大的争执中,赴港“自由行”的高峰其实已经悄然过去,今年“五一”游客数量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本地不少业界人士都把矛头指向“反蝗”的行动,认为这是导致许多内地“豪客”反感而不选择来港旅游的原因。
内地反贪腐行动令假期来港购买奢侈品回内地送礼的游客明显减少。
  香港这个“五一”黄金周,混乱一如想象。本地激进分子“反蝗”不休,内地网民诅咒不止,关于游客究竟如何疯狂涌入香港令这里难以承载的讨论更是铺天盖地、争执不下。
  但许多人并没有留意,“自由行”的人流高峰其实已经悄然过去,今年“五一”游客数量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去年这三天假期,赴港旅客39.4万,今年则只有38.8万。
  黄金周赴港游客十年首次下降
  本地不少业界人士都把矛头指向“反蝗”的行动,认为这是导致许多内地“豪客”反感而不选择来港旅游的原因。一家在港澳都开设连锁粤式小吃店集团的总经理指出,今年一季度以来生意比去年少了近一成,是开业多年以来首次发生的情况,4、5月份更加明显,认为“反蝗”行动的持续对游客造成了影响,希望港人能更加包容。
  本地大型珠宝集团六福的主席黄伟常也表示,今年头几个月销售额比去年下跌了约10%,因为销售不理想因此全年准备暂停开张新店。他同样认为,“反自由行”活动影响了内地消费者的心情,更举例称有内地游客在其尖沙咀店内挑选商品时,竟然被激进“反自由行”分子赶走。
  当然,内地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打击贪腐的行动,也对整体境外游都造成了较大影响。除了香港,澳门四月博彩收入已经比前一个月下跌了超过一成,业界人士表示,五一假期的赌场和酒店也不如过去爆满。
  本地入境团旅行社会长谢淦廷相信,内地各境外游的航线越来越成熟,令香港的吸引力降低,而同时前往东南亚旅游的整体数字也下滑,令转机香港的游客随之减少。香港立法会旅游界别议员姚思荣则表示,内地反贪腐行动令假期来港购买奢侈品回内地送礼的游客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内地经济增长放缓,民众的收入也没有明显上升,这些都是令五一黄金周褪色的原因。
  普通观光购物难为经济增值
  不过,即便上述因素都不存在,其实自由行乃至整体旅游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也早已经见顶回落。旺丁不旺财的现象自两年前已经出现,在旅客依然维持逾20%增长的同时,消费额增长已经下滑到单位数,目前“自由行”游客在港的平均消费,已经仅2000左右。香港政府在“自由行”十周年即2013年发布的报告则显示,2012年度自由行消费为香港带来增值261亿元,占本地GDP仅1.3%。
  这其实大大早于中港矛盾、经济放缓、反腐等等因素的出现。不少本地业界人士早已指出,长期以普通观光购物为主的自由行业务,2000港元的每人次消费,对于香港这样人均GDP已接近3.9万美元(约30.4万港元)的城市,经济贡献的确微弱,港府应当拿出更多精力发展高端旅游业,让旅游业对经济真正有所增值。
  即便在中国内地,许多大城市的旅游产业也已致力于从普通的观光消费向个人化、专业化的高端旅游业发展。近日发布的全国旅游城市收入也显示,即便收入最高的重庆,整个“五一”长假旅游收入也仅有53.58亿元(),与其去年近1.27万亿的GDP相比(平均每日34.8亿),实在并不起眼。全国也仅有3个城市黄金周旅游收入超过30亿,显示普通观光旅游业对各地经济贡献都有限,实在难以成为经济支柱。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目前的观光购物游模式对城市公共设施、交通承载能力的重大冲击,令港人经常不断激烈抗议。抛开两地的历史情结不看,类似情况在内地其实也早已出现,此前“黄金周”长假期各大旅游城市之交通拥堵、住宿困难,景区“看人不看景”,早在六年前已促成政府取消了“五一”七日长假。
  香港旅游承载力扩容不易
  针对外界对于接待能力不足的批评,港府目前已经在新区、郊区觅地建设新的旅游商业区。在今年“两会”期间,官员也透露中央政府已经部署全面调查香港的景点、酒店、交通等旅游接待力。
  然而真的要“扩容”又并不那么简单:在“扩容”目标地之一东涌(迪士尼乐园及机场附近),调查显示近6成居民反对以旅游业作为该区经济支柱,反对者表示害怕成为“第二个上水(深港边境)”。
  在即将开通地铁的香港岛南区,近来有商场打算重新引入奢侈品名店租户,瞄准自由行消费,也遭到当地居民组织激烈反对。无论居民的抗拒是承载力的真实指标,还是过度敏感,在香港这个社会,遭到激烈民意反对的计划,流产的命运已是十有八九。
  回想2013年SARS期间,香港商界向中央求助放开内地人来港消费,时任副总理吴仪就曾警告,自由行是“易放难收”,对香港的承受力有所疑虑,现在看来显然有先见之明。香港若将此简单低端的旅游业模式不但难以为继,而且要勉强持续也对经济益处不大。
  俗语称,来的都是客。旅游业界所提出的转型升级,当然并非要将普通观光消费客人拒之门外,乃至限制签注,而是应当在定位上吸引更多高端的客人,提升旅游业的附加值。在这一方向上,香港需要更加长远和宏观的眼光和规划,大可不必钻入争执香港的自由行容量到底够不够的牛角尖中头疼不已。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官方泰国群主)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到香港自驾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