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城外猎天骄草色青青柳色的下一句句

最新诗词赏析
热门诗词赏析
相关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专题离离原上草的诗名 【范文十篇】
离离原上草的诗名
范文一:诗句“离离原上草”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全诗为: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全诗赏析: 注释   1.离离:繁盛的样子。   2.原:原野。   3.荣:繁盛。   4.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5.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范文二:离离原上草全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唐·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3、枯:枯萎  4、荣:繁荣茂盛  诗意: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赏析: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的名句 *
白居易的古诗
范文三:原上草      地母开怀   草芽儿小心地抱紧自己   石头摁不住它的头   昂首向万物致意   草原上没有草原   牧人的眼中只有草   你把雪花儿别在头上   我把露珠儿搂在怀里   用不着风吹草就低了   为了阳光把身子弯曲   不要野火 不要风暴   要只要一秋好风好雨      丁赫尔扎布      丁赫尔扎布   你这草原上古老的民歌   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歌词了   (我当上了蒙古骑兵的万户长   是一个大将军啊   领十万大军打伏的都督元帅   是您的儿子啊)   丁赫尔扎布   你这草原上的英雄好汉   如今跑到哪里去了   (你从一千匹马中挑出来的黄骠马   让它回归草原了   你深深爱过的媳妇   让她改嫁了)   丁赫尔扎布   在你经久的嘱托中   捡牛烘的额吉归来了   熬好浓香的奶茶站在风中   就等你了      晨 风      青草若丝   晨风的感觉   比草纤细   保持梦中的呼吸   让恋爱中的露珠儿   亲蜜到底      大地把黄袍穿在身上      超出凡高的梦想   向日葵   比狂草更加疯狂   像是儿童画   每一笔   都用尽一生的黄金和胆量   一万里葵花之外   透明的阳光   一根一根 又一根   散射成阳光一样的   芥茉花   大地把黄袍穿在身上   干枝梅   车行千里不撒手   搂着抱着      干枝梅      想着念着干枝梅   没有绿叶的干枝梅   形支影单的干枝梅   开不成梅花的   干枝梅   我爱你年轻花枝招展   当你老了   我也老了   剩一把骨头也是美
范文四:塔尔巴哈台山风景
  通向草原的路有很多,北疆草原却有一条绵绵无期的长路。春去秋来,承载着厚重的草原文明;年复一年,重复着几乎相同的故事。或许野草会将古道暂时封锁,风雪会将它掩埋,但是,转场季节一到,细碎的羊蹄将踏破霜冷泥泞、晓月晨光将其一寸一寸凿开……
塔尔巴哈台山风景
塔尔巴哈台山风景
  草原春秋   《亚洲史》一书利用很大篇幅描述了亚洲草原文明史,其中,谈到中亚草原地理分布状况篇章时,作者使用了“干草原”这个称谓。我印象当中这是首次读到历史学者使用“干草原”一词。我个人以为“干草原”对于中亚春秋及冬牧场而言可谓恰当,但是,对于广布中亚山地的夏牧场,“干草原”之说似乎有些欠妥。中亚游牧民栖居的绝大多数夏牧场,实为高山草甸型草场。不过,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由冬牧场迁往春秋牧场的画面,因此,“干草原”之称在这里还是非常贴切的。
  中亚游牧民的游牧生活是一种师法自然的生存方式。每年春天,他们驱赶畜群从人迹罕至的冬牧场踏上迁往春秋牧场的长路;初夏,迁往凉爽宜人、水草丰美的夏牧场;秋天,再从高山夏牧场迁往春秋牧场,短暂驻牧之后,再次迁往遥远的冬牧场,完成一个轮回。   近年来,就新疆北部牧区而言,国家实施的牧民定居工程几乎终结了这种古老的生存方式,但是,游牧经济毕竟是一种投入相对较少,回报比舍饲圈养高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牧民虽然在乡镇场有了条件优越的居住环境,考虑到游牧民的传统沿革、习俗,国家规定定居牧民依旧拥有自家的草场,于是,年复一年的转场就像活化石一样保留了下来。在一些途经高等级公路的转场路线上,甚至出现转场牧民和牲畜与各类车辆并行的场景。   伊犁、塔城、阿勒泰是北疆的主要牧区。伊犁地区部分草场位于赛里木湖沿岸及卡昝河、鄂托克赛仁河中上游区域,因此,诞生了每年春秋两季途经果子沟的牧民转场。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呈自西向东分布,春秋两季转场相对分散。塔城盆地各县市冬牧场主要集中在托里县玛依勒山,春秋两季转场集中,主干道转场人畜数量庞大,并且途径咽喉要道老风口,堪称北疆最震撼人心的游牧画卷。   塔城盆地至玛依勒山干线牧道全长约240公里。牧道穿过塔城盆地继续向西,可进入哈萨克大草原,乃至欧洲和南亚;牧道向东穿过庙尔沟山谷则可通达准噶尔盆地。老风口是这条古道上的小型十字路口。托里县、裕民县的部分转场畜群在老风口折向南,进入库鲁斯台草原及巴尔鲁克山草原。通过巴尔鲁克山地则可抵达伊犁河谷;一支折向西北进入吾尔喀夏山,沿吾尔喀夏山东麓过准噶尔西缘铁厂沟谷地,前方即为赛尔草原,继续向北则进入阿勒泰草原;塔城市、额敏县、农九师等转场牲畜则横穿老风口,西进直抵塔尔巴哈台山。   转场途中
  3月末,我在塔尔巴哈台山前山区丘陵地带遇到转场途中小憩的哈利别克一家。这家人正在一座丘陵顶部休息,他们的畜群同样疲惫不堪地趴在枯黄的干草原上。天很高,没有鸟,塔尔巴哈台山漫长的冬天已经退缩至不远处的中山区域,更高处的深山依旧在皑皑白雪中沉睡。哈利别克家所在丘陵四散开来的干草原被寂静笼罩着,绿色仅仅零星复苏,仿佛浑然不知牧人已经归来。哈利别克一家、畜群及他们简陋的行囊,既像被弃置与干草原的遗孤,又像干草原的主人,突兀的横亘在天地之间。   哈利别克和另外一个年轻的男子斜靠在刚刚从骆驼背上卸下的行囊上,他们疲惫的面孔带着一种惬意。两条趴在地上的牧羊犬对着我有气无力地吠了几声又睡了。哈利别克的老婆―――一位中年妇女―――尽管迟缓的行动中透出深入骨髓的疲惫,但是,不一会儿,寂寥、空荡的干草原上便升起一股淡蓝色的烟柱。烟柱袅袅升腾、变化,直至消失于春天水汽氤氲的空中。沉寂了一个冬天,被大雪覆盖了5个月的干草原在烟柱升起、消散中复活了。   哈利别克一家在路上已经走了10天,明天能够抵达目的地。因此,这一刻,这家人的疲惫当中有了几分慵懒。他们在路上损失了几只羊,还有几只羊早产。长途跋涉,牛几乎变成一具具活动的骨架,好在都跟上了转场队伍。
  我从远处的公路回首遥望哈利别克一家。那一刻,我似乎看到草原的变迁。草枯了又荣,花谢了又开,牧民们驱赶畜群追逐着越来越薄、越来越窄的草原,重复着那个累积了上千年的梦想。我见过许多牧民,他们的表情有时候淡漠,有时候火热,有时候疲惫,有时候让人捉摸不透。通向草原的路有很多,草原上,每一座毡房的门都是敞开的。我进过无数毡房,在那里品茶、吃各种奶制品、双手接过牧民们递过来的大块牛羊肉。在暮色苍茫的草原上感觉草原,在旭日东升的毡房外倾听草原上的天籁之音……
  戈壁奇迹   伊犁、塔城等地牧业转场的一些路段途经繁忙的交通动脉,因此这一带的转场活动出镜率非常高,阿勒泰地区转场活动得益于旅游业,同样可以频繁地接触媒体,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奇台等地的牧业转场则很少被人提及。也是在一个春天,跟随奇台县五马场乡领导前往北塔山,发生在将军戈壁的转场活动彻底震撼了我。   将军戈壁是横亘于东天山与中蒙边界北塔山之间的一片无人区。奇台、木垒(包括吉木萨尔少部分牧民)春秋牧场及夏牧场分布于东天山,冬牧场则位于北塔山。两山之间的公里数约280公里。也就是说,转场牧民和牲畜必须横穿赫赫有名的死亡之地将军戈壁。   将军戈壁春天的荒凉、绝望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昏沉沉的天幕笼罩着一望无际的灰褐色戈壁,世界如同被拽入月球或火星。我素来对大自然心存敬畏,面对死气沉沉的将军戈壁,我的敬畏变成无言的恐惧。越野车轰鸣着在戈壁上行驶了4个小时,目光所及除了戈壁还是戈壁。将军戈壁春秋两季大风肆虐,大部分地表仅存坚硬的戈壁砾石,寒风吹过光秃秃的戈壁,既掀不起任何沙尘,也没有枯草之类的杂物助威。
  哈萨克羊以红褐色为主,放眼北塔山方向,灰褐色的戈壁上似乎有一条流动的红褐色河流,我以为是大风或戈壁的灰褐色在视觉上产生的幻觉。仔细观望,灰褐色大地上滚滚而来的红褐色分明是真实的,发洪水了?接下来,我望见骆驼、马和羊群。我目瞪口呆地注视着戈壁上的奇迹,忘了对将军戈壁的恐惧,忘了狂风,忘了“我思故我在”。   将军戈壁上转场牧民的装束有点奇特,皮大衣、皮裤、皮帽子,脸上蒙着只露出眼睛和嘴的毛线面具。牧民叫哈加依,38岁,奇台县五马场乡牧民,他和他的两个雇工及500多只羊在路上走了6天了。他们每天早8点上路,下午6点左右到达休息点,一天行程约30公里。再有4天,哈加依和他的羊群将进入东天山春秋牧场。将军戈壁的转场途中分布着“休息泉”“苦水泉”“咸泉”“铁灭克泉”等零星地下水溢出点,泉水附近生有稀疏的芦苇等牧草。戈壁中有水的地方即为牧民转场的救命歇息之地。其中,间隔90公里,约三天路程,既无水也没有草料的戈壁荒漠区域,羊群全靠体能及牧民捎带的一点玉米挺过难关。   哈加依带着5峰骆驼,其中4峰骆驼驮着玉米,一峰骆驼驮着简易帐篷及食物、水。抵达休息点时,会给羊群喂一点点玉米粒,每只羊不会超过100克,有泉水的休息点不用喂玉米。哈萨克羊是我国地方优良品种绵羊的统称,其中,巴什拜羊和阿勒泰羊为哈萨克羊中的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北疆其他牧区牧民一旦进入冬牧场,即开始一段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北塔山过冬的牧民们能否“定居”得视牧草情况而定。降水多的年份,一个放牧点可以待20来天,大多数时候,十天半月要换一个放牧点,否则羊群就得挨饿。   狂风中羊群似乎有些躁动。哈加依扯了扯马缰绳,吆喝一声,松散停滞的羊群在几只头羊的带领下,立即形成一股涌动的激流滚滚而去。羊群的行进速度之快出乎我的预料,看来羊群明白将军戈壁非久留之地。   游牧定义   游牧转场说白了即是一种“人化”的动物迁徙。再好的草原,如果不加节制的利用,几个月之后草原即会变成不毛之地,对于游牧生活这无异于竭泽而渔。野生食草动物通过迁徙,合理利用了不同类型草原的植被,有意或无意实现了草原轮牧,保护了草原,同时,又以这种方式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进而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家畜因人庇护野性基本消失,但是,牲畜必须得适应四季天然放牧,长途迁徙同样为合理利用草原的方式之一,同样,四季转场也是游牧牲畜自然淘汰和强健体魄的方法之一。   人类社会,知识、经验、文化等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牲畜和牲畜之间也有一种东西,一代接着一代传递。常年的转场经历,尤其是春季转场路上遭遇的险情,让所有行进在牧道上的生命十分清楚:这条道路上没有所谓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抵达充满希望的目的地。
  20世纪70年代以前,草原上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千里迢迢,牧民赶着羊群从冬牧场抵达春秋草场,继而进入阿尔泰山夏牧场,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了,路途上还能看到单只母羊带着羊羔赶往夏牧场的情景。如果路途中不出现意外,母羊肯定能够带着羊羔找到自己的主人。这是一幕非常动人的画卷。羊群熬过准噶尔盆地(阿勒泰地区冬牧场之一)漫长的冬季,春季转场时,整个羊群的体能几乎消耗殆尽。有些羊,尤其是待产的母羊在转场过程中不知不觉掉队。有时候,掉队的母羊可能加入从后续的其他牧民家的羊群继续前进。即便如此,这些母羊也不会忘记主人的声音。它们往往在体力恢复后,便带着羊羔踏上寻找主人之路。
  游牧民和畜群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微妙。牛羊依赖牧民的管护,繁衍生息,它们每年用整个畜群一半左右的生命为代价,支撑牧民的生活需要,维系着自我发展。对于畜群而言,这种生存代价肯定是残酷的,但恰恰是因为这种残酷,在生命的大多数时间,畜群保持着与自然状态下的食草类动物截然不同的命运,它们可以悠然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不必时刻提防食肉类动物的攻击。   游牧社会,牲畜就是游牧民的全部。他们宰杀牲畜,他们更爱自己的牲畜。每一头牲畜,在游牧民的心里都有一个名字,以及围绕着这个名字的故事。不管是漫长的冬季,还是天堂一般的夏牧场,都是游牧生活的一部分。从冬牧场到春秋牧场,再到夏牧场,从夏牧场到春秋牧场,最终回到相对稳定的冬牧场。牧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延续着古旧的游牧画卷。
  岩画及其他   中亚(新疆)草原历史复杂,历史悠久,正所谓后来者总是占据前人的地盘,文化遗存叠压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彻底弄清楚草原文明沿革历史,绝非易事。
  最早关注中亚草原文明的先驱是沙皇时期的俄罗斯及后来的苏联。我国对草原文化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中最大的考古发掘活动在伊犁河谷。发掘成果最丰富的是吐鲁番洋海古墓、巴里坤兰州湾子、东黑沟遗址等,正在进行中的温泉县阿敦乔鲁草原考古发掘则进一步完善了中亚史前时期新疆草原文明版图。   岩画和草原古墓及遗迹是草原文明的历史脉搏。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勒泰山及准噶尔盆地西缘阿拉套山、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玛依勒山、加依儿山、萨吾尔山等地均分布着大量岩画和草原古墓等草原先民遗迹。岩画内容有动物、狩猎以及生殖崇拜等与古代游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几年前,我在巴里坤草原东黑沟考古现场,面对遍布岩石表面的岩画曾经记录了下面一段文字:
塔尔巴哈台山风景
  草原上所有绘画高手都来了,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确定了自己作品的主题。比赛正式开始了,东黑沟居高临下的地势,浩如大海的巴里坤湖风光,美丽的巴里坤草原风光赋予了画师们灵感的翅膀,他们不仅刻画了赖以生存的牲畜,而且充分展示想象的空间,用一些抽象的图案,将狩猎、图腾、太阳等等事物表达了出来。画师们高涨的创作热情,从日出延续到日落,甚至点燃火把工作到了深夜,以至于草原上彻夜不息的传来画师们在坚硬的石头上凿、磨、雕刻岩画发出的响声。
  画师们原计划在东黑沟一带所有的石头上留下作品。也许他们做到了,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洪水、风霜抹掉了他们的成果。总之,某一天早晨,也可能是夜里,一阵浓雾过后,画师们携妻带子神秘地消失了。他们的王,绘画大赛的组织者以及将军、侍从、牲畜等等也消失了,只留下斑驳的岩画以及他们曾经生活的遗迹等待着后来者。   草原古墓是另一把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草原历史的钥匙。北疆草原古墓众多,从封堆式样来分有土堆墓、石堆墓、石围墓(石板墓)、八字胡须墓等几种类型。   专家推测,石围墓很可能是家族或有血缘关系的公共墓地,神秘的八字胡须墓则可能与草原先民的图腾有关。土堆墓和石堆墓遍布中亚草原,由于这类墓葬数量众多,其中不乏巨型大墓,因此备受人们关注,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大土堆墓、石堆墓很早以前就引起了盗墓者的关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近现代考古工作者对这类墓葬的了解也相对多一些。
  从伊犁河谷草原古墓发掘成果来看,新疆草原古墓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时期塞人(斯基泰人),下限则到了近现代。大型土堆墓、石堆墓则非部族或氏族首领墓葬莫属。   中亚特殊的气候条件,为游牧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古人驯化了绵羊和牛,开启了利用平原草场的先河;驯化了生性活泼好动的野山羊,开发了占新疆草原面积三分之一的山地草场。但是,仅有这些远远不够,于是,他们驯化了草原文明的翅膀―――马。马的驯养及二轮或四轮马车的出现,为中亚游牧文明的迁徙插上了翅膀。世事沧桑,历史翻过了几千年,游牧生活的基本要素及文化传统,随遍布中亚及新疆的古老的牧道一起被后来的游牧民传承了下来。   游牧沉思   新疆是我国三大草原畜牧业基地之一,草原总面积8.6亿亩,可利用面积7.2亿亩。草原类型多样,已知牧草2 930种,分布面积广,饲用价值高的优良牧草382种。得益于这些优越的游牧条件,帕米尔高原牧民能够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草原游牧,北疆牧区牧民则从平原草场一路探索,进入高纬度海拔3 000米以上的草原。   游牧现实,不能不让我思考草原文明以及现代城市人心目中游牧生活的原始或荒凉的含义。何以我们心目中的荒凉,牧民们视而不见或者将其视为一种生命过程,能够无所畏惧地往来于茫茫古道?尤其是一年两次穿越将军戈壁的游牧民,他们完全可以选择离开或者换一种生存方式,远离荒凉绝望的将军戈壁,放弃贫瘠、封闭、寒冷、大风肆虐的北塔山。将军戈壁上演的转场行为,北塔山游牧生活的现状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恪守传统。北疆其他地区年复一年的转场牧民同样诠释类似的生存之道。他们的生存状态说明,幸福是一种感觉。那么原始及荒凉,等等,同样是一种感觉。
  若干年前,我看过一部介绍生活在埃及撒哈拉沙漠腹地基督徒的电视片,据说,居住于此的人们至少隐居了1 000年以上,他们沿袭着古老的自给自足生存法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于现代人而言,他们如同生活在某个平和安谧的地外星球。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流动性沙漠,其自然环境可想而知。他们在沙漠腹地找到的幸福和安逸,情形与哈加依等牧民在北塔山的生活相仿。实际上,世界各地还有许多类似的人群或个体,他们的生存现状用现代文明尺度衡量简直是“苦修”,然而恰恰是他们面对荒凉的“苦修”又让许多现代人心生羡慕,自愧不如。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一首名叫《单程车票》的歌曲曾经风靡世界。这首歌之所以流唱至今,反映的就是任何人从生到死说白了就是一张单程车票。这趟没有返程的列车上,有的人活得从容,有的人活得拘谨,有的人活得幸福,有的人活得痛苦,有的人为自由而活,有的人为金钱或权利……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呢?   DNA先天而成,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后天的行为方式却可以随时修正。其实,游牧生活现实的悲壮、荒凉、原始,等等,就是心灵归所问题。心灵无所皈依,人就处在漂泊不安当中。心灵有了归所,心就安定了。心灵归所,可以是一城一地,一山一水,当然也可以是游牧生活。生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心灵有所皈依,我们会明白幸福因人而异,幸福无所不在。
范文五:古诗写意——离离原上草
古诗写意——离离原上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唐·白居易
一声惊蛰的响雷,摇动一片荒草的酣梦。于是,草的根儿醒来,一脚踢开蚯蚓的骚扰,伸伸懒腰,揉揉眼睛。一片薄薄的雪花,带着天地的精气神,于二月的早春里,又一次轮回地化作一缕魂儿,钻进了草的骨髓。
风来了,满绿的手掌,柔柔地拂过残雪剩冰的大地。雨来了,把咋暖还寒的土地松动,把养精畜锐的草根拔节,润酥清纯如莲,但等萌出新芽点燃一丛绿色的火苗温暖这个早春。
草色悄然,遥看一抹淡绿。太阳捧住草芽的嫩黄,指引她的眼睛,看那古老的经筒,是如何悠悠转动着无尽的期盼。原来真言的奥义,是从土里萌芽生动。
眼中不再困惑,看那向善的鸟翅驮来了一朵洁白的莲花。那一刻,草的心中便有了万千温和的牛羊走过,蹄声如雷。于是,古老的土地,再一次破出孤独,并以草的笔墨书写日子的新篇章。
透明大土,我读着唐朝,读着少年白居易应考而写出的草歌。是他用想象的双翼贴近土地,乘着季风的快车飞翔。一抹晨曦,一地宁静,再顺着山的脊梁滚翻,一群羊在等待又一场绿的风,绿的雨。亘古的油画,在马头琴的沧桑里浓缩出一片撩人情怀的景致。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荣也本原、枯也本原。柔情四溢的诺言,温馨打马而过的村庄。日子简单,但又丰腴而内涵。青鸟一声轻盈的呼唤,天空便落入潺潺流淌的溪水五彩缤纷;羊群也飘动原上草歌的音符飞上碧宇。风吹草低,草色无边,自然的恩赐,在遥远的地平线律动。
青青原上草,艳艳小草花,被阳光打照出神性的光彩。压着底色的绿,洇着无边的翠,将太阳的剪影镌刻在绿色的梦里。天蓝如镜,一匹白马悬在草天一色的地平线上,那是唐朝遗留的月光么?
诗的野性是用叠字"离离",是借《易经》的火形容草的旺盛。草的风采,枝叶迎日,清丽芊绵。一个又一个的传说,从阳光的脊背滑落下来:神农尝百草,为了人类最早的食物;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为了苍生百病不侵......
原野,芳草碧连天。绿草如茵,芳草长堤,都是"劲草良将"的身影,都是平凡朴实的景色。草坪、野花、白鹅、蓝湖,恍如仙境。想起一句诗:霜凝肥草静无尘。
草的顽强是枝茎横生,是固土盘根。一株草,一株草,站立起地球的"第二森林",站立起防沙的绿色长城。让噪音消失,让飘尘逝去,让富含负离子的清新徘徊上空,吹亮我们的鸽哨,落进老阿妈挤奶的木桶里。
有草必有花。报春花开了,金莲花开了,银莲花开了。而龙胆草花则做了一个恋的梦,被一万只蜜蜂包围着;那虎口草花,在一米厚的阳光下吐出一片云锦彩霞,花艳夺
目,浓郁芬芳。一头奶牛凝视天空,眸子祥和,于阵阵涌动的绿浪中漾起幸福的涟漪。
直面原上,草花盛开。我顺着鸽哨的声音寻找天空的翅膀。恰有一只风筝,被一群>孩子于草坪上放飞云霄......
范文六:天上的大草原      牦牛吃着天上的草   云上的河曲马在光中闪现   极目之处   油菜花的一抹金黄   溢在山的天边      堰塘抚平天上的云片   高原的羊群宁静如同簇簇的格桑花   风向所动炊烟透出毡房   隐于花丛的狗吠   突然从山坡俯冲下来      寺院的喇嘛念着经文   开着的门经筒转动   极度的专注   蓦然回首高高的金塔   眼里噙满泪水      天上的大草原辽阔无垠   人间的若尔盖七月凝诗      孤独的白牦牛      绿草勾出山坡的柔和线条   山坡上的一头白牦牛   孤独地垂着头   风吹动着鬃毛   染白一处草地      黑色的牦牛已经远离   在山的另一边有新的草地   白牦牛少见的白牦牛   孤独地站在山坡上   滋生着忧伤的沉思      风在传递白牦牛的叹息   叹息令人怜悯   生不成群特别更显特别   而生存的草   维系一样的生命      花湖      花湖远比纳木措湖漂亮   花湖的草和水   闪耀着肌肤的光泽      花湖里的花细小而妖媚   鸟的定格拍动   天空在翅膀上殷殷地   翻动一片一片的意境      而水草把每一缕坚硬的阳光   揉碎在高原的湖泊   白云和水波   静静地在最后一声鸟鸣里   漾入夕阳      藏牧少女      这是藏牧少女蓝色   天空下一朵敏感的格桑花   蒙纱的脸   躲开迷散尘土和阳光   眼睛如同深壑山泉      这是太阳下山时的偶遇   天空余光落入湖中   她在水边望着水草   神秘的目光   如同远处沉迷的寺庙      水草惊人地平静   起伏的山松弛流动   一缕孤直的炊烟   融入一瞬的狗吠   回眸变成脚尖的顾盼      所有陌生没有净化   所有净化归于宁静   大草原的花和城市小巷   不同的天空   少女延续着各自愿望      大草原的清晨      天色渐亮山脊纹理清晰   山坡举起的树   细微的叶子贴近白云   透出大草原的冷静   而淌过河的牛涟漪纵横   带出几声响哞      清晨六时的光线柔和   气温低于体温很多   舒适的炊烟从毡房顶上飘出   涌动的山丘   把一大片一大片草原和湿地   扩大成旋转的蓝天      天色渐亮眼睛纯净地灵动   天路如同哈达蜿蜒   人际罕至的地方   清脆的铃声抖出牧民的音符   真实的天人合一   愉悦在渐强的光中释放
范文七:草原的诗句  1、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鲍溶《塞上行》  2、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草原诗》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4、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北山》  5、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6、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曹邺《寄刘驾》  7、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草原诗》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初春小雨》  9、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王维《出塞作》  10、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1、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轼《立春偶成》  1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13、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草原诗》  14、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高骈《边方春兴》  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6、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民歌《敕勒歌》  17、羽色深深何众嫌?真言诤语反诬谗!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鸦噪树低无绝唱,乌啼月落有余篇。俗清风雅本难定,大智如愚乃巨贤。——七律《乌鸦和塞北草》  1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
大草原的诗句 *
描写草原的古诗 *
关于草原的诗句
范文八:1、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鲍溶
2、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草原的诗句。??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4、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
5、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欧阳修
6、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草原的诗句。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曹邺
7、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
9、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王维
10、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11、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轼
12、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
13、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14、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高骈
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16、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民歌
17、羽色深深何众嫌?真言诤语反诬谗!相依福祸随君往,无妄灾殃任客冤。鸦噪树低无绝唱,乌啼月落有余篇。俗清风雅本难定,大智如愚乃巨贤。??七律
1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范文九:关于大草原的诗句
关于大草原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大草原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敕勒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斜率敦。其全文诗句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丰乐亭游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欧阳修。其全文诗句如下: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将要从天空中落下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绿莹莹的树和高耸入云的山峰, 广阔的郊外草原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际。游人们顾不上春天即将结束,还在亭前踏着地上落下的花儿嬉戏玩耍,竟没有一丝遗憾:美好的春天就这么过去了。
《战城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炯。其全文诗句如下: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 战城南 》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
《江亭夜月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全文诗句如下: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长江远远地送走了从巴南来的流水,大山横亘,仿佛嵌入了塞北的云层。秋天明月夜,在这渡口亭子里,谁见过在离别时哭哭啼啼的呢。
《塞北江南万里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于塞北春日思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良。其全文诗句如下: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
为许羁愁长下泪,那堪春色更伤心。
惊鸟屡飞恒失侣,落花一去不归林。
如何此日嗟迟暮,悲来还作白头吟。
《寄塞北张符》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周朴。其全文诗句如下:
陇树塞风吹,辽城角几枝。
霜凝无暂歇,君貌莫应衰。
万里平沙际,一行边雁移。
那堪朔烟起,家信正相离。
《出塞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范文十:蒺藜花    在故 乡的田埂,地角,沟边   蒺藜花贴紧大地,匍匐着开,蔓延着开      没有蝴蝶的翅膀,没有桃花的颜色   像天空不经意撒落的几把星星   在盛大的春天,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用浅淡的黄一毫米一毫米,一厘米一厘米   慢慢拓宽生命的空间      但是,谁敢轻看它们?   对于试图靠近的口唇,践踏,偷盗和掠夺   这些乡下的妹妹会成为真正的铁蒺藜   亮出花朵背后所有的刺      误解      两颗心背对着背   谁也不再说什么      起风了   最先起身的是她   之后是他   最后是月光      空下来的那一小片草地   陷入虫鸣中的幽暗与寂静      在草原      1   我送来甜水和炊烟   我的脸颊有高原红,桃花晕   我的长调多少高多么亮   是长长的套马索   比你的马匹还跑得快跑得远   青春无边无际无休无止地绿   一对相跟的小羊啃食叶片正面的阳光   背面的露水,幸福像草儿一样茂密   草场深处,我们勾起手指,奔跑,做梦   说起去天上安家的愿望   我的歌儿一出口格桑花就开了   你的牧鞭一甩乌云就散了      2   生活让我们学会感恩   学会把寒冷和黑夜平静地赶走   马头琴拉长的日子   毛毡房披着月光雪光   炉火边,儿子的童年在作业本上,   歪歪扭扭地走路   我在编织,你的温酒   三口入围拢成一个圆   青稞酒是汗水酿出的香甜   让苦寂的冬夜弥散着暖   我的脸上有炉火的温度,淡淡的美   掌心握有羊毛的柔软,俗世的爱   我不心慌也不头晕   只在明亮的火光里微微眯起眼睛      3   我们老了,夜里失眠,少梦   再不能把羊群搬上天空   我们静静坐着,身子紧挨着   混浊的目光看儿子拍打翅膀      穿越雪山口远走高飞   我抹一把落在你脸上的暮色   你揩去我眼角悲喜交集的泪水   一对被岁月折断翅膀的老鹰   替对方梳理仅剩的几枚羽毛   两盏渐熄的酥油灯   摇曳的光相互交融,温暖   一盏为另一盏坚持最后一缕亮      青花瓷      软刀子往内里切割   丝绸缓慢撕裂   针尖抖动,四处游走……   这纵深的,横向的,纵横交织的   让身体暗伤遍布   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眼里   一只藏有裂纹的青花瓷再光滑   存在也是可疑的   “哗啦”――月光下一声脆响   我成全了她完美的结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