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喜剧剧本真的是一部喜剧吗

大话西游你看懂了吗?它是喜剧还是悲剧!
世界是巨大的枷锁,你不得不重复自己或是别人的生活。
  记得长辈说过:年轻是一种 罪过。他们说我们不成熟。
  真切地为自己的不俗喝彩,在深切的郁闷中,突然就看懂了《大话西游》的开头: 一位才华横溢又无法无天的青年(孙悟空),根本不喜欢世人摊派给他的大事业(西天取经)。他尤其受不了师父(唐僧)的唠唠叨叨,可世俗条规(观音)又不放过他。为让他悔悟,心甘情愿地去取经,唐僧和观音达成妥协:让他五百年后重新做人。 这真是一个宿命的开始。
  师兄曰:“大学的孩子都
世界是巨大的枷锁,你不得不重复自己或是别人的生活。记得长辈说过:年轻是一种 罪过。他们说我们不成熟。真切地为自己的不俗喝彩,在深切的郁闷中,突然就看懂了《大话西游》的开头: 一位才华横溢又无法无天的青年(孙悟空),根本不喜欢世人摊派给他的大事业(西天取经)。他尤其受不了师父(唐僧)的唠唠叨叨,可世俗条规(观音)又不放过他。为让他悔悟,心甘情愿地去取经,唐僧和观音达成妥协:让他五百年后重新做人。 这真是一个宿命的开始。师兄曰:“大学的孩子都是玻璃罐里养蛤蟆,前途光明出路不大。”再贴切不过。大闹天宫无非是大学四年的黄金时光罢了,找到工作走上社会任你盖世的才华浑身的个性也自有翻不出的五指山来压。只有戴上紧箍咒取经去,九九八十一难,做一个奇奇怪怪的佛。你别无选择。五百年后的悟空叫至尊宝,在五岳山从事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山贼。命运却要他扮演孙悟空,至尊宝只是个过渡罢了。蜘蛛精来了,白骨精来了,菩提老祖来了,牛魔王也来了……都是棋子,安静地立在命棋盘的中央。他的路线是早定好的:(1)一个人给他三颗痣(2)戴上紧箍咒(3)打败牛魔王(4)西天取经。可怜的至尊宝什么都不知道,认认真真做山贼,还爱上了白骨精,想和她结为百年之好。所有的事都瞒着他接二连三地发生。十年前我绝对不知道今天自己会在北京这所城市里打拼,如今已隐隐感受到那冥冥之中的牵引。可怕的是这还绝不是终点,不到游戏结束我不会知道答案。真相将揭晓,在我临死的瞬间。给至尊宝三颗痣的人是紫霞仙子。谁说的:总有一个女孩出现,让男孩最终成为男人。而男人永远都不可能得到她,那简直是一定的。非常喜欢紫霞的开场白:“现在我郑重宣布,这座山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包括你。”那样的气贯云霄,像一个童话故事。而现实是: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属于你,包括你自己。也许我们就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来到这个世上,因为年轻,所以押注于爱情。至尊宝拒绝了紫霞,他以为自己还爱晶晶。见到晶晶,他又发现紫霞才是真爱。命运一直在同他开玩笑:至尊宝忽然成了孙悟空,千辛万苦找晶晶又爱上了紫霞。而抉择是那样残酷:要打败牛魔王救紫霞,就必须戴上紧箍咒做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而戴上紧箍咒就不能有半点情欲,只有取经去。为至尊宝不平:不明白在这样的故事里为何爱情总要成为牺牲品,干嘛不让周星弛携紫霞纤纤小手——走先!爱情是那样美丽而脆弱,无法直面生活的琐碎和坚韧。哪段感情又没有绚烂的瞬间和艰难的长久,在一起就会幸福吗,未必。为紫霞叫好,"我的生活我做主",一个仙子为了所爱所恨抛弃一切. 虽然结局是她没有猜到了.可是她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至尊宝挖开自己的心,看到了紫霞留在那里的一滴眼泪,毕竟曾经沧海过。 五百年又五百年,兜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地。人没能战胜命运,而人的尊严却在抗争中得到了肯定,人的情感也必将不朽。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大彻大悟。紧箍咒,圈住昔日的梦想,圈住棱角分明的个性。成熟是一个很痛的词,它不一定会得到,却一定会失去。罗曼蒂克、海誓山盟、生死相许……面对爱情这些都是琐碎,不值一提。爱情就是爱情,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能与爱情同在的只有生命,其他都滚一边儿去。你爱了,难道还不够吗?悟空爱了,不论晶晶还是紫霞,他都要将爱情进行到底。晶晶爱了,那个弃她而去的悟空,“不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人又怎会开心。”紫霞爱了,“谁拔出我的紫青宝剑,谁就是我的如意郎君。”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孙悟空会爱白骨精,*八戒爱上了蜘蛛精。紫霞爱他至深,因为他拔出了一把剑。故事里的人找爱人的理由永远千奇百怪:王子要用水晶鞋才能找到灰姑娘,薛宝钗要那有玉的人来配……可生活永远现实得多,芸芸众生,谁又能许谁一个未来,自欺欺人罢了。有理由也好,没理由也罢,可还是要爱。让我去,过程就是结果,无悔。至此后漫漫长路我独行。爱无须掩饰无须矫做无须患得患失,只要像紫霞一样说:“让我们立刻开始这段感情吧!先亲我一下。”晶晶口中道:“我再也不会为这个男人心痛了。”可还是要为他拔剑与人拼命。至尊宝梦中也要叫紫霞的名字七百四十一次,不知道的人觉得紫霞一定欠了他很多钱。爱是身不由己.紫霞说:“就象飞蛾,明知会受伤也要扑到火上。” “我无力抗拒,向你狂奔去。”无可救药的痴迷。爱是奋不顾身。至尊宝对晶晶说:“你杀了我吧,我不希望你看我的时候心里却想着别的人。”晶晶以为:“都是骗我的。”跳下崖去。紫霞把身体挡在至尊宝面前,刺进牛魔王的铁叉里。一时间,以后的人生如何,大家都无所谓了。连那样宝贵的性命,也打算随时给爱情作了祭品。一个个一头扎进这情爱苦海,宁愿永生永世不得超生。爱是深刻莫测的,。三十娘流着泪说:“想我春三十娘貌美如花,却跟这么丑的人有了。” 这是多少美丽自负的女子的宿命:心中的他是能文能武翩翩少年,枕边人却鼾声如雷大腹便便。谁敢说多年后眼望自己的丈夫不会有如此感觉,真不知幸福还是心酸。不过还是要为他挺身而去无限牺牲,像春三十娘为*八戒放下断龙石与牛魔王同归于尽。晶晶爱悟空,至尊宝爱晶晶,紫霞爱至尊宝,“他爱你你爱我我爱他”,千古无解的方程。《白马啸西风》里说:“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又深深爱上了别人,能有什么法子?”所以紫霞说:“爱一个人原来是那么痛苦。” 晶晶找不到那个抛弃她的悟空(象不象殷离),告诉至尊宝:“你经过五百年回来要找的不是我。”至尊宝原以为可以与初恋共度今生,谁知初恋的时候并不懂情爱人生。当年被他推开的紫霞已经悄无声息地抵达他灵魂的最深处,而他却不自知。可紫霞死了:“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没有人猜得中结局,一切随风而去。恋爱的时候我们都不懂爱情,懂得爱情后却失去了可以相爱的时光。最绝望不是他不爱你或他离你而去,最绝望是你忘记了怎么去爱一个人,你已丧失了爱的能力。请记住下面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对你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也顺便记住这段话的原版,在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里:“如果记忆是一个罐头,我希望它永远都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至尊宝第一次说这番话是骗紫霞,第二次说已痛不欲生。 总有一天,你会在灵魂最温柔的一隅为她重复这段话,为了你们即将封存的一万年。 “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一定要骗我。不管你心里有多么不愿意,你都不要告诉我你从来没有喜欢过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背景这是香港政府高官张敏仪颁奖给周星驰时说的“我很高兴颁这个奖给你,因为你令很多香港人在不开心的时候都可以笑。”大话西游就是这样一部,不知当年刚出来为什么没被香港人认可,幸好后几年内地人给予了很高评价。搞笑是无厘头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大话西游中周星驰给我们塑造的至尊宝这一形象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他的“我KAO,I服了YOU。”,“为什么你不做苹果要做葡萄”,“曾经有一分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都成为台词中的经典。想我这种喜爱喜剧电影的人,看着这些电影真是一种享受,我最爱的一件事便是温习周星驰的电影(特别是后期的)幽默中又带给人思考。大话西游带给我的不仅是喜剧还有它其中所讲述的主题“爱情与仇恨”,《大话》中所体现的爱情是我见过的最奇怪的,也是最合理与最感人的。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至尊宝在戴上金箍圈时问观音的那个问题:“我还是不明白,恨一个人可以十年五十年甚至五百年这样恨下去,为什么仇恨可以大到这种地步呢?”至尊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当他超脱了一切,看穿了万物时的顿悟,正如他所说的:“以前我看事物是用肉眼去看,但在我死去的那一刹那,我开始用心眼去看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真的可以看得前所未有的那么清楚……”至尊宝看清了什么?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才是编剧乃至周星驰最想向我们表达的,我想那就是关于仇恨的思考。其实在影片中并非爱情而是各式各样关于仇恨的矛盾冲突占据主要位置,至尊宝始终陷入在各式各样的仇恨交织的网中,并最终导致其爱情的悲剧性结局。众多矛盾中白晶晶与春三十娘之间的冲突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片中并没有交代原因却相当着重渲染了她们间矛盾的严重程度,正像片中至尊宝所质问春三十娘的“有这么大仇吗?这么多年来你还不肯放过你师妹!”因为她们的仇恨才有了白晶晶的中毒跳涯挥刀自杀,才有了至尊宝为救白晶晶而倒转时空回到五百年前,更有了后来至尊宝被春三十娘所杀从而翻然醒悟了却情缘变回齐天大圣。紫霞与亲生姐姐青霞之间一开始更是充满仇意,“前世跟我斗得太厉害了,所有佛祖就把我们两个卷在一起变成一根灯芯,要我们苦练修行化解这段恩怨,可惜事与愿违,现在比以前斗得更厉害了”,至尊宝夹在中间相当不好做人。唐僧的罗嗦使无论是至尊宝还是孙悟空都对他痛恨无比,最终孙悟空才干出把唐僧送给牛魔王的弑师行为、至尊宝痛打高唱“ONLY YOU ”的唐僧,甚至连观音都曾对唐僧起过杀意。牛魔王与原来是兄弟的孙悟空为了紫霞而反目成仇;就连猪八戒与沙和尚之间也是吵闹不断……至尊宝虽然做的是山匪,但他是个善良的人,他对生活无所求,他不想做猴子不想当齐天大圣,他只想找到真正的爱人。因此他曾不顾一切地要拿到月光宝盒回去救白晶晶,却由于陷入了各式各样的矛盾仇恨中始终不能得到,甚至失去了真正是上天安排的爱人——紫霞,直到患难之交菩提子等人无辜被杀,至尊宝对这个世界失望了,对这个充满仇恨的世界彻底地失望了。因此死后他向观音问了那个问题,而观音回答道:“所以唐三藏取西经他就是想指望这本经书去化解人世间的仇恨。” 这使至尊宝明白了一切,甚至明白了唐僧整天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所要表达,也明白了唐僧之所以要舍生救他的意义,正所谓“ 生亦何哀,死又何苦”。因此他戴上了金箍并不是像我的一些天真的朋友所想的仅仅是为了复活,而是他真正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艰巨的任务,从而抛开一切情欲去西天取经,为得就是感化世人消除仇恨,让世界充满爱!由此可见,周星驰在这部片子中呼唤的是爱的主题,想教育观众相互间不要充满仇恨,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就像唐僧对待那些小妖一样。:)故事的结局也寄托了周星驰的美好愿望:紫霞与青霞终究归好,姐妹情深在关键时候表现了出来;白晶晶与春三十娘共伺一夫;唐僧不再 嗦,说话简洁明了;甚至猪八戒与沙和尚也相敬如宾,友好礼貌……这些是《大话西游》所向我们揭示的,只希望我们的世界也能少些仇恨,多一些爱!现在想来 喜剧看大话西游足矣。虽然周星驰大话西游受欢迎后在香港人迷惑的目光中进入文化圣殿——北大讲堂讲学,他也自己老老实实地承认对“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等观众加给他的光环一知半解。但他给我们的够了,我们永远的周星驰,我们永远的大话西游!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为什么说《大话西游》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 - 简书
为什么说《大话西游》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
我曾经听人讲过,当你唔会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莫忘记。
一如果要把《大话西游》划入后现代,那么首先需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梳理与界定。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历了危机和动荡的时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滋,反映了青年一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懑、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乱。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以反文化的立场颠顶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的概念界定,学界尚没有统一权威的划分。其主要特征是在与现代主义的比较中得到归纳的。如:
现代主义:上帝死了,主体建构,晦涩难懂,独一无二,有确定的中心
后现代主义:人死了,主体解构,平面性娱乐性,可复制性,多中心乃至无中心
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福柯的“话语”(discourse)及“权利”,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及潜意识学说,文论上主要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为基础,以及稍后的罗兰·巴特等人。后现代的哲学基础则是以德里达为代表的解构主义。起源于60年代的法国。主要是对结构主义文本中心论的批判,以及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s)的消解;方法论主要有三种,戏仿、拼贴和黑色幽默。二虽然目前学界对后现代主义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我个人觉得,如果非要为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正式兴盛确定一个年份的话,应该选1994年。电影分商业与艺术,而在20世纪后半叶的艺术电影中,现代主义思想在其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主要代表是意大利费里尼、苏联塔尔科夫斯基,瑞典伯格曼。他们三个被共同誉为“现代电影圣三位一体”。而1994这一年,可以说完成了由现代到后现代主义的转折,其标志性事件是1994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昆汀的《低俗小说》打败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获得戛纳金棕榈。其意义大致相当于1945年之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1959年之于法国新浪潮,1967年之于美国新好莱坞。而与之同时的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以及香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刘镇伟的《大话西游》在这一两年内同时涌现,这些电影基本都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拼贴的电影语言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在这之后,后现代主义逐渐在艺术电影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在戛纳之前,基耶斯洛夫斯基已凭借《蓝》获1993年第50届威尼斯金狮奖;而第二部《白》也于1994年获第44届柏林银熊奖(最佳导演);而当基耶斯洛夫斯基带着《红》来到戛纳眼看着要以《蓝白红三部曲》实现欧洲三大电影节大满贯的时候,昆汀的《低俗小说》出现了。这在当时也许不能为普通影迷所理解,认为戛纳“堕落”了,虽说《低俗小说》也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代表之一,但其“粗俗不堪”的内涵,毫无思想深度内容,“无意义”的颠倒叙事怎么可能和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深度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相比呢?几十年后回过头不得不感叹当时戛纳评委的眼光,他们正确了预见了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到来,且推动并鼓励了这一新的电影潮流的发展壮大。三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大话西游》这部作品。1995年初的香港,刘镇伟拍出了当时票房失败而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后现代经典的《大话西游》。如果说每部电影都有作者的话,那么除了刘镇伟以外,周星驰也被会看做是作者之一。在出演《大话西游》之前,周星驰已经参演过多部喜剧经典,其搞怪夸张的无厘头喜剧风格已成为周氏喜剧的共同点。1990年值得注意的有两部电影,《赌圣》和《赌侠》,尤其是前者,周星驰所塑造的夸张搞怪的“赌圣”形象实现了对《赌神》经典地位的解构(后现代即是解构经典)。赌神出场时的慢镜头,被周星驰运用到《赌圣》里,但以解构的方式存在——星爷学着《赌神》电影当中出场的慢镜头,极为夸张的一步一步跨着走进了房间。此即为戏仿。而《赌神》中的经典配乐在这种情况下的重新运用实质上也组成了解构的一部分。再到1991的《逃学威龙》《赌侠2上海滩赌圣》,1992《逃学威龙2》《鹿鼎记》,直到1993年的《唐伯虎点秋香》,周氏喜剧终于达到了一种相当成熟的高度。以1993年的成熟之作《唐伯虎点秋香》言之:(一)首先实现了对传统经典的解构如《唐伯虎点秋香》,本是民间传说,附会于唐寅身上,这是一次“误读”,或者已经可以看做是一次解构。到了电影版,周星驰和巩俐又再度实现了对唐伯虎形象以及唐伯虎点秋香这一经典文本的再解构。而《大话西游》很显然,是对有着四大名著地位的,最为典型的经典文本《西游记》的解构。(二)对人物形象的瓦解在解构经典文本的同时,又顺带着瓦解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而作为真实历史人物的唐寅已经离人们愈来愈远。同样地,作为经典人物形象的孙悟空(电视上则以86版西游记为经典文本),也离人们印象差之甚远。(三)间离效果的使用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华夫人和唐伯虎的广告式台词中:
华夫人:哈哈~~~~我告诉你,你刚才喝的那杯参茶,已经被我下了天下第一奇毒--“一日丧命散”!
唐伯虎:哈哈~~~~天下第一奇毒,哪轮得到你那“一日丧命散”?!应该是我们唐家的“含笑半步颠”才对。
华夫人:哈哈~~~~废话!我们“一日丧命散”是用七种不同的毒虫,再加上鹤顶红,提炼七七四十九日而成的,无色无味,杀人于无影无踪。
唐伯虎:我们“含笑半步颠”是用蜂蜜,川贝,桔梗,加上天山雪莲配制而成,不须冷藏,也没有防腐剂,除了毒性猛烈之外,味道还很好吃。(两人面对镜头,成广告模式)
华夫人:吃了我们“一日丧命散”的人,一日之内会武功全失,筋脉逆流,胡思乱想,而致走火入魔,最后会血管爆裂而死。
唐伯虎:没有错!而吃了“含笑半步颠”的朋友,顾名思义,绝不能走半步路,或者面露笑容,否则也会全身爆炸而死。实在是居家旅行--
华夫人:杀人灭口--
两人齐声:必备良药!
这一段台词所包含的现代意识,以及“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必备良药”这类典型的现代广告式语言,绝不可能在古代出现。这是一种语言上的古今拼贴。另外在这一幕,剧情实质上是被暂时搁置下来了,用昆德拉的话来说就是“离题”(Exkurs),而其直视屏幕对观众说话,打破演员观众的二元对立,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布莱希特意义上的“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effekt也被译作“间离效果”。简单点说,就是打破观众的投入,以及共鸣,突出戏剧/电影的假定性,让观众知道,这并非现实。四接着时间来到了1995年,经过前一年的辛苦筹备和拍摄,2月初《大话西游》在香港上映。在这部电影里,周氏的无厘头喜剧风格达到了巅峰。在周氏喜剧发展完善过程中,其精华部分都相当程度地保留了下来,最终体现在其集大成之作《大话西游》当中,其对经典文本和话语的戏仿,对传统固定的人物形象的解构以及语言上的拼贴等等这些都使它成为一则后现代主义的经典电影文本。主要体现在:(一)对《西游记》这一经典文本的解构一般来说,《西游记》的经典不仅仅之吴承恩的文本,同时也应该包括86版六小龄童主演的《西游记》电视连续剧。比如,在原版中,孙悟空都是见妖精就打的,而在《大话西游》中孙悟空和妖精谈起了恋爱。原版中唐僧哪有现在这么啰嗦,以及白晶晶、牛魔王等等人物形象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瓦解。(二)对王家卫电影作品的戏仿刘镇伟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那句著名的“爱你一万年”的台词「只是单纯的想嘲笑王家卫,因为他真的很闷骚。他的电影里的男男女女都是爱了很久,也不肯说出一个爱字。」具体来讲有三点:1、首先看一下那句著名的「一万年」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刺下去吧,不用在犹豫了!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哪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再对比一下《重庆森林》里的「一万年」:在1994年的5月1号,有一个女人跟我讲了一声“生日快乐”,因为这一句话,我会一直记住这个女人。如果记忆也是一个罐头的话,我希望这罐罐头不会过期;如果一定要加一个日子的话,我希望她是一万年。2、另外,看过王家卫电影的都会对他作品中那些精确到厘米、分钟的台词有很深印象。如《阿飞正传》里张国荣去认识张曼玉:“十六号,四月十六号。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同样地还有《重庆森林》:“在公元日夜晚九点的那一瞬间,是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相距只有0.01公分,57个小时以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再看看《大话西游》。当紫霞的剑抵在至尊宝的咽喉上时,我们听到的至尊宝内心独白是:“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咽喉只有零点零一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那把剑的女主人将会彻底爱上我。”3、对《东邪西毒》的戏仿
盲剑客:看来我不应该来。
刀客:现在才是,太晚了!
盲剑客:留下只手行不行?
刀客:我不要手,要留就留下你的命!
在《大话西游》最后,孙悟空看到紫霞跟至尊宝在城楼上,两人这样说道:
至尊宝:看来我不应该来。
紫霞:现在才知道太晚了!
至尊宝:留下点回忆行不行?
紫霞:我不要回忆,要留留下你的人!
此即为刘镇伟对王家卫的戏仿。而戏仿这一手段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体现。(三)拼贴式的电影语言在《大话西游》这部电影中,电影语言可以任意发挥,不受时空限制,完全被当作消遣的游戏。例如,当至尊宝发现瞎子为他而死是假装的时候,他由衷地发出后来风靡一时的“I服了U”的赞叹,以及唐僧在牢房里唱的“Only You”歌曲,这些台词将古今中外融汇在一起,具有明显的后现代色彩,这些在当时那个时候不可能存在的话语无疑加强了电影无厘头的韵味。另外,观音菩萨问唐僧为什么不给悟空用金刚圈,看看唐僧的回答“手工精美、价钱又公道、童叟无欺,干脆我介绍你再定做一个吧!”。(四)对“崇高庄严”的瓦解当至尊宝决定接受戴上紧箍咒,迎接自己的命运,并前来迎救紫霞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打雷闪电,这种环境氛围的设定非常完美烘托了孙悟空与牛魔王的终极大战。就在这紧要关头,唐僧居然非常无厘头地说了一句“小心啊!打雷喽!下雨收衣服啊!”这种游戏一切的姿态,将原本终极大战所竭力构建起的“崇高庄严”氛围瓦解殆尽。(五)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运用布莱希特间离效果在电影里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倒叙:提前告知观众结局,打破观众观影期待。如《人性》、《美国美人》;2)叙述者的存在:如《大空头》、《黄金时代》、《小城之春》;3)离题:打断情节正常发展,如《大空头》里的经济学术语解释;4)表演:布莱希特提倡演员要驾驭角色,而不要与角色合二为一,要有双重自我,此类在电影里的体现有大话西游;还有演员可以直视屏幕,对观众讲话,这样就打破了演员-观众的二元对立,如《杀人回忆》、《大空头》、《黄金时代》、《安妮·霍尔》;5)叙事结构:非线性主题—并置的叙事结构,如《党同伐异》、《云图》,此类影片的这种非线性结构本身就在起间离的作用,阻止观众投入;6)开放性结局:如金基德《坏小子》,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7)摄影:推拉镜头,让观众意识到摄影机的存在,意识到这是故事,是虚拟的,而非现实,打破观众投入感。典型如洪尚秀的一系列影片,都使用了给观众以间离感的推镜;8)构图:不对称倾斜构图等极致的形式主义让人感受到影像之外的制作者的存在;9)剪辑:跳接,一反经典好莱坞的连贯性剪辑,连贯性剪辑旨在让观众投入其中,竭力将剪辑做得不留痕迹,使之更加接近生活本身。跳接与此截然相反,其突兀的剪辑方式打破了观众对电影的认同和期待;10)拼贴,如赖声川之《暗恋桃花源》,彩排的情节使得台上情节的被打断有了合理化的前提,而就在观众一次次要投入到台上戏剧情节及人物时,又被导演一次次打断。不仅是台上与台下,也是台上两出戏剧的彼此错杂与干扰,如赖声川所言:“《桃花源》有许多华丽的东西,不断地掉下来,掉下来,落在《暗恋》当中。”再回过头看《大话西游》,至尊宝几次通过月光宝盒穿越试图救人的时候,吴孟达都是趴在门口,看到至尊宝穿越。根据假定,他应该只具有他所在的时间线的记忆,所以每次看到穿越的反应应该是类似的。但是剧中,吴孟达在几次之后台词就变化了,出现了——“啊~又升天啦!为什么要说'又'呢?”这里如果只是故事角色的话,他只会老老实实故事行事。这个“又”字突出表现了演员的双重自我。布莱希特在表演上提倡演员要表现出双重自我,以劳顿表演的《伽利略传》为例,他说,在这个舞台上,劳顿既要是伽利略,也要是他本人。也就是说演员应该驾驭角色,而不应该与角色合为一体。这里的吴孟达喊出的这个“又”字,即是演员双重自我的体现。他既是剧中人物,同时也是吴孟达——他知道《大话西游》的剧情,并且意识到这已经“又”是一次穿越了。[参考资料][1].许南明等.电影艺术辞典[M].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6年[2].崔莉.论《暗恋挑花源》中“间离”的运用[J].戏剧创作. 2002.3[3].刘亚.电影《大话西游》的后现代意蕴分析[J].今日湖北. 2014.7[4].侯茜.从电影《大话西游》看解构主义[J].金田. 201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话西游一共几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