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卦 婚姻变大畜卦求解

4.3《明夷卦》(坤上离下)的注解
我的图书馆
4.3《明夷卦》(坤上离下)的注解
4.3《明夷卦》(坤上离下)的注解
(帛书:《明夷》)
前接《丰卦》。本卦为离长八卦中的第二阶段。本卦“明夷”的意思为,像太阳刚出地平线时、被大山挡住,即阳的力量仍处于弱小的时候。下卦“贲”为从山顶喷薄而出了。
这时周文王的力量还很弱,纣王的实力仍很强。此时要坚守正道。作者借本卦主要阐述隐藏的方法。
明夷利艰贞。
(帛书:明夷利根贞)
明——光明。
夷——平、安。
明夷——表示“太阳刚出地平线时,即自己现在的实力弱小,光明被遮盖住了”。下卦“贲”为高出山顶了。
利——利益。有利。
艰——艰难。艰苦。
贞——坚守正道。
力量弱小时,应艰难地坚守正道才有利。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是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帛书:初九明夷于蜚垂其左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明夷——这里指“力量弱小”。
于——在。
飞——飞翔。
明夷于飞——于明夷飞。
垂——垂挂。
其——它的。
翼——翅膀。
君子——成为君王的人。
于——在。
行——行为。
三——数多。
是——太阳在正午时。直。
不——表示对该状态的否定。
食——食禄,俸禄。
有攸往——可以前去行动。
主——主人;东道主。
人——人类的“人”。
主人——指“纣王”。
有——具有。
言——话语。
力量弱小时,要像鸟儿垂着翅膀不要高飞及快飞,即要韬光养晦。君子的行动,要再三守正,不再接受俸禄。可以前去行动,但可能会受到纣王的责备。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帛书: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撜马床吉)
明夷——这里指“力量弱小时”。
夷——束缚。
于——如,像。
左——方位左右的“左”。
股——大腿。
用——借用。
拯——救,援助。
马——家畜“马”。
壮——强壮。
马壮——壮马。
吉——利,善,福。吉利;吉祥。
实力弱小时,就像束缚了左大腿一样,应借用好马援助。即要依靠优秀才人的力量。这样就吉祥。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帛书:九三明夷夷于南守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明夷——这里指“实力较小时,隐藏”。
于——在。
南——南方,南面。
狩(shòu)——巡守,围守。
得——得到,获得。
其——语辞。
大——大小的“大”。
首——首领。
不——表示对该动作的否定。
可——可以。
疾——急。
贞——坚守正道。
实力较小时,像隐藏在南方狩猎一样,首先要想方设法消灭对方的首领。且不要操之过急,要坚守正道。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帛书:六四明夷夷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廷)
入——进入。
于——到。
左——方位左右的“左”。
腹——身体中部;肚。
获——获得。
明夷——被遮住,被掩盖。
之——的。
心——在身之中。心脏。
于——超过;越过。
出——出去。
门——家门。
庭——庭院。
门庭——庭院的门。
进入到左腹部,才可以看到被皮肉遮住的心脏。即要获取外部的真实情况,必须要跨出家门到外面去探查。呆在家里仅靠思想是不行的。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帛书: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箕子——人名。
之——的。
明夷——这里为“把聪明才智隐藏起来。因为时机不对,露才会有杀身之祸”。
箕子之明夷——箕子是纣王的亲戚,一般说是纣王的哥哥,有的说是纣王的叔父。是一位贤人。他向纣王进谏而不被采纳,于是“被发佯狂而为奴”,“隐而鼓琴以自悲”。
利贞——坚守正道才有利。
时机不对时,应采取像箕子那种自掩其聪明才智的做法。且坚守正道才有利。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帛书:尚六不明海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不——表示对该状态的否定。
明——明白。这里指“明白隐藏的道理”。
晦(huì)——月终时。月亮处于朔日的前一天的月相。
初——刚开始。
登——升,进。
于——到。
天——天空,天上。
后——后来。
入——堕入。
于——到。
地——天地的“地”。
不懂得隐藏的道理,就像月终时,刚开始时升起到天空,不久却堕入到地下的结局。即开始因有才能而被重用,后又因具有威胁到纣王安全的实力而遭祸殃。
下接《贲卦》。
汉字简解:&
明——详见3.6《随卦》的汉字简解。
夷——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利——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艰——详见1.4《大畜卦》的汉字简解。
贞——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初九爻中:
于——详见1.2《需卦》的汉字简解。
飞——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垂——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其——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翼——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君子——详见8.5《遯卦》的汉字简解。
于——详见1.2《需卦》的汉字简解。
行——详见8.5《遯卦》的汉字简解。
三——详见1.3《需卦》的汉字简解。
是——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不——详见8.3《小过卦》的汉字简解。
食——详见1.3《需卦》的汉字简解。
有攸往——详见1.4《大畜卦》的汉字简解。
主——详见2.1《坤卦》的汉字简解。
人——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有——详见1.6《大有卦》的汉字简解。
言——详见7.3《讼卦》的汉字简解。
六二爻中:
于——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左——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股——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用——详见8.4《谦卦》的汉字简解。
拯——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马——详见7.2《涣卦》的汉字简解。
壮——详见1.5《大壮卦》的汉字简解。
吉——详见8.8《咸卦》的汉字简解。
九三爻中:
于——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南——详见8.7《蹇卦》的汉字简解。
狩——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得——详见8.2《旅卦》的汉字简解。
其——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大——详见8.4《谦卦》的汉字简解。
首——详见7.8《未济卦》的汉字简解。
不——详见8.3《小过卦》的汉字简解。
可——详见6.6《蛊卦》的汉字简解。
疾——详见8.5《遯卦》的汉字简解。
贞——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六四爻中:
入——详见1.3《需卦》的汉字简解。
于——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左——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腹——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获——详见3.6《随卦》的汉字简解。
之——详见8.7《蹇卦》的汉字简解。
心——详见3.8《益卦》的汉字简解。
于——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出——详见5.7《节卦》的汉字简解。
门——详见3.6《随卦》的汉字简解。
庭——详见5.7《节卦》的汉字简解。
六五爻中:
箕子——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之——详见8.7《蹇卦》的汉字简解。
利贞——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上六爻中:
不——详见8.3《小过卦》的汉字简解。
明——详见3.6《随卦》的汉字简解。
晦——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初——详见4.3《明夷卦》的汉字简解。
登——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于——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天——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后——详见6.6《蛊卦》的汉字简解。
入——详见1.3《需卦》的汉字简解。
于——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地——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卦辞中:夷(yí):
字源字形:
夷:由多种方式表示该字的含义。
1.甲骨文字形Ⅰ和金文字形Ⅰ为,一个大(强壮、凶暴)人被用绳捆绑住,本义:天下太平了。引申为:和平,平安;安闲。平和;平易。倚辈;同辈。普通,容易。
2.甲骨文字形Ⅱ为,一个大(强壮、凶暴)人被被刀砍伤了,本义:天下太平了。引申为:创伤,受伤。铲除;消灭;诛灭。毁灭。傲慢。后用“痍”表示。
3.金文字形Ⅱ为,一个大(强壮、凶暴)人踞着,蹲着了,即被征服了,本义:天下太平了。后用“跠”表示。
4.篆体字字形为,一个大(强壮、凶暴)人的身体弯曲如弓,即被征服了,本义:天下太平了。
夷的文中出处及用法:
4.2《丰卦》: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4.3《明夷卦》:明夷利艰贞。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是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箕子之明夷利贞。
7.2《涣卦》: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初九爻中:垂(chuí):
&&& 含义一:为“垂”的本字。
&&& 含义二:通“陲(chuí)”。
&&& 一、垂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二、垂的含义:
&&& *[汉典]:堂檐下靠阶的地方。又如:垂堂(堂边近阶处屋檐下)。
&&& *[汉典]:垂挂。[诗.卫风.芄兰]垂带悸兮。[后汉书.邓禹传]垂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又如:垂垂(形容下垂的样子);垂丝(垂下发丝);垂梢(马尾长而下垂);垂涕(哭泣);垂髫(tiáo)(童子未行冠礼前,头发下垂,用以指童年或儿童)。
&&& *[汉典]: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音(垂示于文辞);垂则,垂法(垂示法则);垂训(垂示教训)。
&&& *[汉典]:赐予。如:垂盼(优待);垂佑(赐予保佑)。
&&& *[汉典]:留传。韩愈[答李诩(xǔ)书]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又如:垂名竹帛(名载史册;流芳后世);垂教(留传教训于后世);永垂不朽。
&&& *[汉典]:注意;留意。如:垂青(看重;见爱);垂顾(看重;宠爱)。
&&& *[汉典]:低下,放低。如:垂意(降意;垂念);垂光(光辉下照)。
&&& *[汉典]:垂直的,与地平面成九十度角度的。如:垂面。
&&& *[汉典]:细长下挂的——多用于树。如:垂柳;垂丝(下垂的丝状枝条);垂云(低垂的云彩)。
&&& *[汉典]:接近,快要。如:垂及(将至);垂毙(垂死):垂没(将死);垂年(晚年,将死之年)。
&&& *[汉典]:通“陲(chuí)”。边疆;边境。[说文]垂,远边也。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广韵]垂,疆也。[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 *[新华字典]:东西一头挂下:垂杨柳。垂钓。垂直。垂线。垂手。
&&& *[康熙字典]:自上缒(zhuì)下。[易.大传]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诗.小雅]垂带而厉。
&&& *[康熙字典]:布也。[后汉.邓禹传]垂功名于竹帛。
&&& *[康熙字典]:同陲(chuí)。堂之尽处近阶者。[书.顾命]一人冕(miǎn)执戣(kuí),立于东垂。一人冕(miǎn)执瞿,立于西垂。[史记.袁盎传]臣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康熙字典]:边垂。[左传.成十三年]虔刘我边垂。[前汉.谷永传]方今四垂宴然。
&&& *[康熙字典]:地名。[春秋.隐八年]宋公卫侯遇于垂。[注]垂,卫地,济阴句阳县东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注]齐地。
&&& *[康熙字典]:音縋(zhuì)。乡名。在县。
&&& *[康熙字典]:音瑞。[书.舜典]垂共工。陆德明读。
&&& *[康熙字典]:将及也。杜甫有垂老别诗。
&&& 三、陲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四、陲的含义:
&&& *[康熙字典]:[说文]危也。
&&& *[康熙字典]:[广韵]边也。[增韵]疆也。[左传.成十三年]虔刘我边陲。[史记.律书]连兵于边陲。
&&& *[康熙字典]:[韵会]本作垂。[尔雅.释诂]疆界边卫圉(yǔ),垂也。[注]皆在外垂也。[战国策]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荀子.臣道篇]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 *[本人认为]:甲骨文字形为“树枝垂下来”。
&&& *[本人认为]:综合字典解释及文中用法,“垂”的含义为“往下,下垂”。
&&& 三、垂字文中出处及用法:
&&& *4.3《明夷卦》: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是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 初九爻中:翼(yì):
&&& 一、翼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二、翼的含义:
&&& *[汉典]:本义:翅膀。形声。从羽,異(yì)声。[说文]小篆(zhuàn)从飞,異(yì)声。[战国策.楚策]六足四翼。[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尔雅]南方有比翼鸟焉。宋玉[高唐赋]振鳞奋翼。又如:翼虎(添上翅膀的老虎);翼张(如鸟展翅。形容分布的样子);翼膀(翅膀);翼翮(hé)(翅膀)。
&&& *[汉典]:鸟的翅膀。[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
&&& *[汉典]:飞机的两翼。如:翼型。
&&& *[汉典]:昆虫的翅膀[周礼]以翼鸣者。
&&& *[汉典]:一个队形(如战线、散兵线、行进纵队)左侧或右侧。[韩非子.十过]韩、魏翼而击之。又如:从左右两翼夹攻敌人;翼室(路寝旁的左右室。路寝为天子或诸侯的正室);翼卫(辅翼护卫)。
&&& *[汉典]: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中的第六宿,有星二十二颗。如:翼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翼轸(zhěn)(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
&&& *[汉典]:量词。用于禽鸟。如:双翼。
&&& *[汉典]:分成两翼或分列左右。如:翼列(分列两旁);翼夹(如两翼相夹)。
&&& *[汉典]:辅助。[书.益稷]予欲左右民,汝翼。又如:翼扶(辅佐,扶助);翼助(辅助);翼佐(辅佐);翼善(辅助善行);翼辅(辅佐);翼成(辅助完成,助成);翼宣(辅助并加以发扬);翼亮(辅佐并发扬光大);翼戴(辅助拥戴)。
&&& *[汉典]:遮护。[诗.大雅.生民]鸟覆翼之。[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又如:翼瓦(屋瓦整齐铺列,如鸟翼相覆);翼蔽(像鸟用翅膀那样遮黄海掩护);翼卵(以翼覆卵。喻抚育)。
&&& *[汉典]:借助;凭借。如:翼冯(倚凭)。
&&& *[汉典]:迅疾。如:翼尔(鸟张翼疾飞的样子)。
&&& *[汉典]:恭敬,谨肃。如:翼翼小心(形容恭敬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懈怠)。
&&& *[汉典]:通“翌”,第二天。[书.顾命]越翼日乙丑,王崩。[书.金滕]王翼日乃瘳(chōu)。[聊斋志异.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 *[康熙字典]:[说文]翼,翅也。作??(yì)。翄(chì)也。篆(zhuàn)文从羽。[广韵]羽翼。[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
&&& *[康熙字典]:[书.皋陶谟]庶明励翼。[传]翼戴上命。[疏]言如鸟之羽翼,而戴奉之。郑云:以众贤明,作辅翼之臣。
&&& *[康熙字典]:[书.益稷(jì)]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传]汝翼成我。[疏]汝当翼赞我也。
&&& *[康熙字典]:[书.武成]越翼曰。[传]翼,明也。
&&& *[康熙字典]:[诗.小雅]四牡翼翼。[传]闲也。
&&& *[康熙字典]:[诗.小雅]有严有翼。[传]翼,敬也。
&&& *[康熙字典]:[诗.小雅]四骐(qí)翼翼。[传]壮健貌。
&&& *[康熙字典]:[诗.小雅]我稷翼翼。[笺]蕃庑(wǔ)貌。
&&& *[康熙字典]:[诗.小雅]疆场翼翼。[传]让畔也。[笺]闲暇之意。
&&& *[康熙字典]:[诗.大雅]小心翼翼。[传]恭也。
&&& *[康熙字典]:星名。[礼.月令]昬(hūn)翼中。
&&& *[康熙字典]:国名。[左传.隐五年]伐翼。[注]晋旧都,在平阳绛邑先东。
&&& *[康熙字典]:姓。[前汉.艺文志]孝经有翼氏说一篇。[姓氏急就篇]晋翼侯之后,汉有谏议大夫翼奉。
&&& *[康熙字典]:[广雅]飞也,美也,和也,盛也,元气也。[玉篇]翘也,助也。
&&& *[本人认为]:综合字典解释及文中用法,“翼”的含义为“翅膀”。
&&& 三、翼字文中出处及用法:
&&& *4.3《明夷卦》: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是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 初九爻中:是(shì):
&&& 一、是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二、是的含义:
&&& *[汉典]:本义:正,不偏斜。会意。小篆(zhuàn)字形,从日正。[说文]作昰(shì)。直也。从日正。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礼记.玉藻]而疑是精粗之体。疏:“谓正也。”[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 *[汉典]:对的,正确的。[国语.楚语]王弗是。注:“理也。”[荀子.劝学]使目非是,无欲见也。注:“谓正道也。”[淮南子.修务]立是废非。注:“善也。”[诗.魏风.园有桃]彼人是哉。清.林觉民[与妻书]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gāi)(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 &*[汉典]:概括之词。凡是,任何。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 *[汉典]:此,这。[诗.小雅.宾之初筵]是谓伐德。[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汉.贾谊[论积贮疏]安有为天下阽(diàn)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 *[汉典]:赞同;认为正确;肯定。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清.刘开[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 *[汉典]:订正。如:是正(订正;校正)。
&&& *[汉典]:遵从,以为法则。[荀子]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 *[汉典]: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诗.曹风.鸤(shī)鸠]正是四国。清.林觉民[与妻书]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 *[汉典]: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宋.沈括[梦溪笔谈]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kuī)然挺立耳。又如:他不是学生。
&&& *[汉典]: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 *[汉典]: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 *[汉典]:表示存在。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 *[汉典]:表示让步。宋.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 *[汉典]:表示适合。如:放的是地方。
&&& *[汉典]:尝试。用同“试”。如:是猜(试猜)。
&&& *[汉典]:像;似。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 *[汉典]:表示肯定。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 *[汉典]:“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 *[汉典]: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 *[汉典]:很,非常。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 *[汉典]: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 *[汉典]: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 *[汉典]: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 *[汉典]: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 *[汉典]: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 *[汉典]:或者。
&&& *[汉典]: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 *[汉典]: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 *[汉典]: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 *[汉典]: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范晔[后汉书]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 *[汉典]:帮助宾语提前。清.刘开[问说]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 *[汉典]:姓。
&&& *[说文解字,‘线装经典’编委会,云南教育出版社]:“是”甲骨文的意思为“正,不偏斜”。
&&& *[康熙字典]:[说文]作昰(shì)。直也。从日正。[释名]是,嗜也,人嗜乐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礼.曲礼]夫礼者,所以定亲疎(shū)、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 *[康熙字典]:[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见是而无闷。[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骄。
&&& *[康熙字典]: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吴有是仪,唐有是光。
&&& *[康熙字典]:音题。[公羊传.僖十六年]是月者何,仅逮是月也。[注]是,月边也。鲁人语也。[释文]是,如字。
&&& *[康熙字典]:与氏通。[前汉.地理志]氏为庄公。[注]氏,与是同。古通用。
&&& *[康熙字典]:[蔡邕(yōng).释诲]予惟悼(dào)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局而蹐(jí)之。
&&& *[本人认为]:“是”的本意为“日正,太阳在正午”的意思。引申为“正,直”。
&&& 三、是字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 *4.3《明夷卦》: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是(正)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 *7.8《未济卦》: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正)。
&&& *8.3《小过卦》: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此)谓灾眚。
&&& 六二爻中:左(zuǒ):
&&& 一、左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二、左的含义:
&&& *[汉典]:本义:辅佐,从旁帮助。后作“佐”。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说文]左,手相左助也。俗字作“佐”。[易.象上传]以左右民。[虞书]予欲左右有民。[诗.商颂.长发]实左右商王。[周礼.士师]以左右刑罚。[礼记.檀弓]左右就养无方。注:“谓扶持之。”[易.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后汉书.殇(shāng)帝纪]朕且继礼左助听政。
&&& *[汉典]:贬谪(zhé),从朝廷下放到地方为官。[增韵]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又如:左除(降级授职);左降(贬官);左退(降官;贬职);左宦(降官;贬职);左授(降官;贬职);左转(降官;贬职);左黜(chù)(降官;贬职);左迁(降官;贬职);左官(降官;贬职)。
&&& *[汉典]:见外,把某人当外人看待。[国语]今居分之土而官之,是左之也。
&&& *[汉典]:左手。[诗.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又如:左书(左手写字);左癖(左撇子)。
&&& *[汉典]:方位名。与“右”相对。[史记.魏公子列传]虚左。又如:左侍下(左边);左势下(左边);左符(符契的左半);左驸(车箱左侧的立木);左骖(cān)(左马。三马驾车中左边的马)。
&&& *[汉典]:地理上常以东为左。唐.李朝威[柳毅传]疾逸道左。宋.姜夔(kuí)[扬州慢]淮左名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左天都。又如:山左(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江左;左畔(东方);左序(东厢房);左海(海居于东;东海)。
&&& *[汉典]:后多泛指旁边。[欧阳修文]臣以臣守有职,不得攀号于道左。又如:左邻(左近。邻近,附近)。
&&& *[汉典]:在直书而左行的文字中,特指右后。[史记]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
&&& *[汉典]:证据;证人。[汉书]廷尉定国考问,左验明白。[新唐书.刘洎(jì)传]帝愈,召洎问状,洎引马周为左。又如:左验(左证。证人;证据)。
&&& *[汉典]:御者,赶车的人。[诗.郑风.清人]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 *[汉典]:指进步、革命的派别或思潮。如:左联;思想极左;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 *[汉典]:与众不同,异于常规。如:左脾气;左性(性情固执,遇事不肯变通)。
&&& *[汉典]:错误,荒谬。如:你想左了;左建外易(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政权,变革法度);左计(与事实相背的打算。引申为失策);左错(差错)。
&&& *[汉典]:部分或全部不同。如:意见相左。
&&& *[汉典]:偏僻,离中心城市很远。曹丕[与吴质书]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 *[汉典]:不正,偏邪。[增韵]左,人道尚右,以右为尊,故非正之术曰左道。又如:左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左道术(邪法)。
&&& *[汉典]:向左。[史记.殷纪]欲左,左。又如:左回(向左方旋转);左射(向左方射);左衽(rèn)(衣襟向左);左转(向左方旋转);左顾(向左方观看)。
&&& *[汉典]:姓。
&&& *[说文解字,‘线装经典’编委会,云南教育出版社]:“左”甲骨文的意思为“左手”。
&&& *[康熙字典]:[增韵]左右定位。左,右之对,人道尚右,以右为尊。[礼.王制]男子由右,妇人由左。[史记.文帝纪]左贤右戚。[注]韦昭曰:左犹高,右犹下也。
&&& *[康熙字典]:[增韵]手足便右,以左为僻,故凡幽猥(wěi),皆曰僻左。[前汉.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注]师古曰:左官犹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汉时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佐诸侯为左官也。[韵会]策画不适事宜曰左计。
&&& *[康熙字典]:[正韵]左,戾(lì)也。
&&& *[康熙字典]:乘车尚左。[礼.曲礼]祥车旷左。[疏]旷,空也。车上贵左,仆在右,空左以拟神也。
&&& *[康熙字典]:吉尚左。[礼.檀弓]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则有姊(zǐ)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
&&& *[康熙字典]:不助也。[左传.襄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疏]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
&&& *[康熙字典]:证也。[前汉.杨恽(yùn)传]左验明白。[注]左,证左也。言当时在其左右,见此事者也。
&&& *[康熙字典]:姓。[广韵]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后因氏焉。又汉复姓二氏,左传公子目夷为左师,其后为氏。秦有左师触詟(zhé)。晋先蔑为左行,其后为氏。汉有御史左行恢。
&&& *[康熙字典]: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lǜ)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 *[康熙字典]:音祖。[王逸.九思]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俓(jìng)娵(jū)觜(zuǐ)兮直驰,御者迷兮失轨。轨音矩。
&&& *[康熙字典]:挫平声。[诗.小雅]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 *[本人认为]:综合字典解释及文中用法:“左”的含义为“方位‘左’;不助”。
&&& 三、左字文中出处及用法:
&&& *4.3《明夷卦》:明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 *7.6《师卦》:师左次无咎。
&&& 六二爻中:股(gǔ):
&&& 一、股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二、股的含义:
&&& *[汉典]:本义:大腿。形声。从肉,殳(shū)声。[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史记.酷吏列传]余皆股栗。[聊斋志异.狼三则]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闻鸣镝(dí)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又如:股掌(大腿与手掌);股弁(biàn)(大腿发抖)。
&&& *[汉典]: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汉书.沟洫志]注:“如淳曰:股,支别也。”又如:人事股;军需股。
&&& *[汉典]:合股纱、线或绳的一组成部分。如:六股的绣花丝线。
&&& *[汉典]:资本或财物的一份。如:普通股;优先股。
&&& *[汉典]:不等腰直角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周髀(bì)算经]故折矩,以为句(即勾)广三,股修四,径隅(即弦)五。又如:勾股弦。
&&& *[汉典]:一阵气味或一阵随风飘至的气味或味道。如:一股香味;一股烟悬在休眼火山上空。
&&& *[汉典]:喷出或吹出的气体或液体。如:从烟斗喷出的股股烟。
&&& *[汉典]:一队武装人员。如:一股游击队;一股强盗。
&&& *[汉典]:一伙罪犯。如:三股土匪。
&&& *[汉典]:一阵突然而剧烈的爆发。如:一股熊熊火焰正从屋顶冒出来;尤指一阵感情的激烈爆发。如:一股劲。
&&& *[汉典]:流体从源或容器的流出。如:一股热气。
&&& *[汉典]:用于指道路等。如:两股道。
&&& *[康熙字典]:[说文]股,髀(bì)也。[韵会]胫本曰股,辅下体者。[论语.宪问]疏:膝上曰股,膝下曰胫。[易.说卦]巽为股。[疏]股随于足,则巽顺之谓,故谓股也。[诗.小雅]赤芾(fèi)在股。[传]胫本曰股。[前汉.高五王传]因退立,股战而栗。[注]股,脚也。战者,惧之甚也。
&&& *[康熙字典]:[释名]股,固也,为强固也。
&&& *[康熙字典]:车上近毂(gǔ)者亦名股。[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参分其股围。[注]股,谓近毂者也。方言,股以喻其丰。
&&& *[康熙字典]:磬(qìng)上亦有股。[周礼.冬官考工记]磬氏为磬,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注]股,磬之上大者也。
&&& *[康熙字典]:国名。[山海经]长股之国,在雄常北。[集韵]或作& 。亦作骰(tóu)。
&&& *[本人认为]:综合字典解释及文中用法,“股”字含义为“大腿”。
&&& 三、股字文中出处及用法:
&&& *4.3《明夷卦》:明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 *8.8《咸卦》: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 六二爻中:拯(zhěng):
&&& 一、拯的字源字形[汉典]、[汉字叔叔]:
&&& 二、拯的含义:
&&& *[汉典]:本义:向上举。形声。从手,丞(chéng)声。[易.艮]艮期腓,不拯其随。王弼注:“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孔颖达疏:“拯,举也。”
&&& *[汉典]:救济;援救。清.徐珂[清稗(bài)类钞.战事类]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起而拯之。又如:拯弊(匡救衰病);拯世(救世);拯物(济世);拯恤(援助;救济);拯抚(救济安抚);拯济(救助;救济)。
&&& *[康熙字典]:救也,助也。[增韵]援也。[左传.宣十二年]目于眢(yuān)井而拯之。
&&& *[康熙字典]:举也。[易.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注]隨谓趾也。[集韵]本作抍(zhěng)。或作承。又作氶(zhěng)。[韵会]或作& 。详抍字注。
&&& *[本人认为]:综合字典解释及文中用法,“拯”字含义为“向上举;援助;解救”。
&&& 三、拯字文中出处及用法:
&&& *4.3《明夷卦》:明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 *7.2《涣卦》:用拯马壮吉。
&&& *8.1《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 九三爻中:狩(shòu):
&&& 一、狩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二、狩的含义:
&&& *[汉典]:本义:冬季打猎。形声。“犬”是狩猎的助手,故从犬。[说文]狩,犬田也。从犬,守声。[易]明夷于南狩。按,田必有犬,故从犬。”[易.荀]注:岁终田猎曰狩。[公羊传.桓公四年]狩者何?田狩也。[汉书.刑法志]冬大阅以狩。[列子.黄帝]狩于中山。注:“火田为狩”[左传.隐公五年]春蒐(sōu),夏苗,狝(xiǎn),冬狩。又如:狩田(冬季打猎);狩地(古代天子、诸侯冬猎之地)。
&&& *[汉典]:古代指放火烧山以围猎。
&&& *[汉典]:打猎。[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huán)兮?又如:冬狩;狩人(猎人);狩取(捕捉)。
&&& *[汉典]:古同“守”,指帝王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古代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治理的地方。[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阳。曹操[薤(xiè])露]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又如:巡狩(帝王出巡)。
&&& *[汉典]:征伐。如:南狩(南征)。
&&& *[康熙字典]:[说文]狩,犬田也。从犬,守声。[尔雅.释天]冬猎为狩。[左传.隐九年]冬狩。[注]狩,围守也。冬物毕成,猎则取之,无所择也。[白虎通义]冬谓之狩何,守地而取之也。
&&& *[康熙字典]:[尔雅.释天]火田谓狩。注]放火烧草猎亦为狩。
&&& *[康熙字典]:或作守。[孟子]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礼.制]天子五年一巡守。[注]狩或作守。
&&& *[康熙字典]:音手。[集韵]冬猎。[诗.郑风]叔于狩,巷无饮酒。又[小雅]田车既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 *[康熙字典]:音始。[易林]克身洁己,逢禹巡狩。锡我& 圭,拜受福祉。
&&& *[康熙字典]:音暑。[易林]驾龙巡狩,王得安所。
&&& *[本人认为]:综合字典解释及文中用法,“狩”字含义为“冬季打猎”。
&&& 三、狩字文中出处及用法:
&&& *4.3《明夷卦》: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 六四爻中:腹(fù):
&&& 一、腹的字源字形[汉典]、[汉字叔叔]:
&&& 二、腹的含义:
&&& *[汉典]:本义:肚子。形声。从肉,复声。此为后起形声字,初文应即“畐”(fú)字,象人腹部之形。[说文]腹,厚也。按,脐上下两旁也。一曰身中。[易.说卦传]坤为腹。[易.明夷]入于左腹。[素问.评热病论]腹者至阴之所居。[释名]自脐以下曰水腹。晁(cháo)错[论贵粟疏]腹饥不得食。又如:腹痛(肚子痛);腹肠(肚肠,肚子);腹围(腰带);腹如垂瓠(hù)(形容肚皮松瘪难看);腹便便(形容肚子肥满)。
&&& *[汉典]:比喻中央部分。如:腹城(内地的城);腹居郡(位于中心地区的郡县);腹腴(yú)(内地富饶之区);腹民(内地的居民)。
&&& *[汉典]:内心。[汉书.灌夫传]腹诽而心谤。又如:腹诽(口里不说,心里不以为然);腹记(暗记在心);腹热(内心焦急);腹悲(心里暗悲);腹咏(内心歌咏);腹咒(心中咒骂)。
&&& *[汉典]:怀抱。方苞[王处士墓表]先妣(bǐ)出入操作必腹之。
&&& *[汉典]:容纳。柳宗元[天对]巴蛇腹象,足觌(dí)厥大。
&&& *[新华字典]:[]出入腹我。
&&& *[康熙字典]:[说文]腹,厚也。一曰身中。厚。[尔雅.释诂]腹,厚也。[诗.小雅]出入腹我。[传]厚也。[笺]腹,怀抱也。[礼.月令]孟冬之月,水泽腹坚。[注]腹,厚也。
&&& *[康熙字典]:[增韵]肚也。[释名]腹,複(fù)也,富也,肠胃之属,以自裹盛复于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易.说卦]坤为腹。[疏]坤能包藏含容,故为腹也。
&&& *[康熙字典]:凡借以喻物。[诗.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河图引蜀谣]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 *[康熙字典]:遗腹。[前汉.昭帝纪]泗(sì)水戴王有遗腹子煖(xuān)。
&&& *[康熙字典]:腹疾。[左传.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鱼腹疾柰(nài)何。
&&& *[康熙字典]:衣名。[释名]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
&&& *[康熙字典]:姓。[战国策]腹击为室而巨。[注]赵臣。
&&& *[康熙字典]:人名。[史记.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
&&& *[康熙字典]:[易林]阴寒主疾,水离其室。民饥于食,不病心腹。
&&& *[本人认为]:综合字典解释及文中用法,“腹”字含义为“身中”。
&&& 三、腹字文中出处及用法:
&&& *4.3《明夷卦》: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 六五爻中:箕(jī):
&&& 一、箕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二、箕的含义:
&&& *[汉典]: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形声。从竹,其声。[说文]箕,簸也。[礼记.曲礼]以箕自乡而报之。注:“箕去弃物。”[礼记.学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 *[汉典]: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广韵]箕,箕帚也。[礼记.曲礼]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 *[汉典]:指纹形状之一种。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 *[汉典]:星宿名,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 *[汉典]: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
&&& *[汉典]:箕踞。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礼记.曲礼]坐毋箕。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 *[康熙字典]:音姬。宿名。[诗.小雅]成是南箕。[传]南箕,箕星也。正义曰:箕,四星,二为踵(zhǒng),二为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狭而舌广。[韵会]箕者,万物根基,东方之宿,考星者多验于南方,故曰南箕。[尔雅.释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疏]天汉在箕斗二星之间,箕在东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为隔。隔河须津梁以渡,故此次为析木之津。[史记.天官书]箕为敖客,曰口舌。[注]敖,调弄也。箕以簸扬调弄为象。又受物有去来。去来,客之象。箕为天口,主出气,是箕有舌,象馋言。[石氏星经]箕四宿,主后宫別府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为相天子后也。[书.洪范註]好风者箕星,好雨者毕星。[春秋纬]月丽于毕,雨滂沱。月丽于箕,风扬沙。[天官书]箕,燕之分野。
&&& *[康熙字典]:[篇海]箕,簸箕,扬米去糠之具。
&&& *[康熙字典]:[广韵]箕,箕帚(zhǒu)。[礼.曲礼]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 *[康熙字典]:国名。[书.洪范]王访于箕子。[注]箕,国名。子爵也。
&&& *[康熙字典]:地名。[山海经]厘山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春秋.僖(xī)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注]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孟子]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前汉.地理志]琅(láng)琊(yá)有箕县。[水经注]潍水出箕屋山。
&&& *[康熙字典]:姓,晋有大夫箕郑。
&&& *[康熙字典]:斯螽(zhōng)別名。[周礼.考工记疏]幽州人谓斯螽为舂(chōng)箕。
&&& *[康熙字典]:木名。[郑语]檿(yǎn)弧箕服。[韦注]箕,木名。服,矢房也。
&&& *[康熙字典]:[张衡.思??赋]属箕伯以函风兮。[注]箕伯,风师。
&&& *[本人认为]:综合字典解释、历史典故及文中用法,“箕”字含义为人名“箕子”。
&&& 三、箕字文中出处及用法:
&&& *4.3《明夷卦》:箕子之明夷利贞。
&&& 上六爻中:晦(huì):
&&& 一、晦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上六爻中:登(dēng):
&&& 一、登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二、登的含义:
&&& *[汉典]:本义:上车。象形。[说文]登,上车也。[尔雅]登,升也。[礼记.玉藻]登车则有光矣。[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
&&& *[汉典]:升,上,从下而上。[玉篇]上也。进也。[易.明夷]初登于天。[礼记.玉藻]。登席不由前。注:“升也。”[楚辞.惜诵]欲释阶而登天兮。注:“上也。”[诗.大雅.皇矣]诞上登于岸。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 *[汉典]:进献。[吕氏春秋]农乃登黍。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 *[汉典]:增加。[左传.昭公三年]皆登一焉。注:“加也。”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 *[汉典]:成熟;丰收。[孟子.滕文公]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淮南子.览冥]风雨时节,五谷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禾稼登熟。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 *[汉典]:登记;记载。[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 *[汉典]:登天,指死。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 *[汉典]:成,引申为定。[诗.大雅.崧(sōng)高]登是南邦。[周礼.遂人]登其夫家之众寡。[礼记.曲礼]年谷不登。[礼记.月令]蚕事既登。[左传.隐公五年]不登于器。[左传.襄公二年]且不登叛人也。
&&& *[汉典]:加封,升任。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 *[汉典]:进用;选拔。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 *[汉典]:谓科举考试中选。欧阳修[新唐书]登博学弘词科。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 *[汉典]:超过。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 *[汉典]:踩;踏。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 *[汉典]:蹲;呆。[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qīng),厕所);登坑(蹲茅坑)。
&&& *[汉典]:穿。[红楼梦](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 *[汉典]:上路,登程。唐.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汉典]:古代祭器名。[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 *[汉典]:高。[国语.晋语]不哀年之不登。注:“高也。”[汉书.扬雄传]涉三皇之登闳(hóng)。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 *[汉典]:即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 *[康熙字典]:[尔雅.释诂]升也。[玉篇]上也。尽也。[易.明夷]初登于天。[书.尧典]畴(chóu)咨若时登庸。[左传.僖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zuò),下拜登受。[礼.月令]农乃登麦。[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前汉.食货志]进业曰登。[注]进上百工之业也。
&&& *[康熙字典]:[尔雅.释诂]成也。[增韵]熟也。[书.泰誓]以登乃辟。[诗.大雅]诞先登于岸。[周礼.地官.小司徒]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niǎn)。[注]登,成也。成犹定也。[孟子]五谷不登。[注]登,成熟也。
&&& *[康熙字典]:尊之曰登。[礼.月令]登龟。[注]龟言登者,尊之也。
&&& *[康熙字典]:[博雅]登登,众也。又筑墙用力相应声。[诗.大雅]筑之登登。
&&& *[康熙字典]:登闻鼓院。[宋史.职官志]隶司谏正言,掌受文武官及士民章奏表疏。
&&& *[康熙字典]:榻登。[释名]施于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说文]作毾(tà)?。
&&& *[康熙字典]:星名。[晋书.天文志]岁星之精流,为及登。
&&& *[康熙字典]:凤皇朝鸣曰登晨。见[轩辕黄帝记]。
&&& *[康熙字典]:州名。古莱子国,隋牟州,唐改登州,取文登山而名。
&&& *[康熙字典]:姓。出南阳,蜀有关中流人,始平登定。
&&& *[康熙字典]:履也。或作蹬(dēng)。
&&& *[康熙字典]:[公羊传.隐五年]公曷(hé)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注]登读言得。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 *[康熙字典]:音东。[前汉.宣元叙传]元之二王,孙后大宗。昭而不穆,大命更登。
&&& *[康熙字典]:音当。[易林]南山高冈(gāng),回隤(tuí)难登。道里辽远,行者无粮。[说文]上车也。从癶豆,象登车形。[集韵]或作僜(dēng)。[字汇]登与豆豋之豋,从月从又者别。
&&& 三、登字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 *4.3《明夷卦》:不明晦初登(升;从下而上)于天后入于地。
&&& *5.6《中孚卦》:翰音登(升;从下而上)于天贞凶。
&&& 上六爻中:地(dì):
&&& 一、地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 二、地的含义:含义一:读“de”。
&&& *[汉典]: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舜子变文]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
&&& *[汉典]: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唐.杜甫[越女词]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
&&& 含义二:读“dì”。
&&& *[汉典]:本义:大地。形声。从土,也声。与“天”相对。[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 *[汉典]:地面;陆地。[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 *[汉典]:土地;田地。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殚(dān)其地之出。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 *[汉典]:领土,属地;地区。[战国策.魏策]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 *[汉典]:地方;场所。唐.崔颢(hào)[黄鹤楼]此地空余黄鹤楼。[资治通鉴]英雄无用武之地。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 *[汉典]:地位。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 *[汉典]:心意活动的领域。如:心地;见地;识地。
&&& *[汉典]:路程;面积。[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又如:十里地。
&&& *[汉典]:居住地。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 *[汉典]: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 *[汉典]: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如:省地县三级。
&&& *[汉典]:地主的简称。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 *[汉典]: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庄子.养生主]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康熙字典]:[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 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tè),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艸(cǎo)木为之毛,土为之肉。
&&& *[康熙字典]: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
&&& *[康熙字典]: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按吴棫(yù)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
&&& 三、地字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 *4.3《明夷卦》: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大地)。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夷卦 婚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