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附近酒店有吃饭的地方吗

扬州一日游:瘦西湖、富春茶社、双东街、汪氏小苑、个园、何园
补5月18日&阳光灿烂的一天,我们在扬州走马观花的参观了瘦西湖、双东街、汪氏小苑、个园和何园,在富春茶社吃了午茶,度过了很充实的一天。&早上7:30,孩子们在晨光大亮中睡的还很香,看来昨天玩得累了。今天我们自驾游去江苏千年古城扬州。自驾游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赶时间,小哥俩睡饱吃好,我们出发!小哥俩顺便在车上醒醒盹。有着2500年历史的扬州,绝对是个一流的旅游城市,曾经的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它那辉煌的历史,动人的故事,和那些保留至今的婉约的江南文化与历史遗存,无不令人心生向往。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到扬州,提前做足了功课。第一站我们先去瘦西湖。扬州的瘦西湖闻名遐迩,是一个集合自然湖畔,人工运河,江南园林,历史古迹于一体的景点。整个瘦西湖占地3000亩,我们带着小哥俩,只能是走马观花。我们从北门进入,坐游览车前往春熙台前的乘船处,沿途听导游娓娓述来。&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瘦西湖清瘦狭长,水面长约4km,&宽不及100m。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历次经营沟通,运用江南造园艺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我们乘船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再向北至蜀岗平山堂、观音山止,船行单程,大概要用四十多分钟,很适合我们这样带着小孩子的游客,省心省力又可以遍游主要景区。御码头是当年大清皇帝南巡时登舟的地方,但在今天看来,它几乎已没有什么皇家气派。从这一层层石级走向河边的时候,根本不觉得自己行走在万乘之君专用的御道上,却觉得仿佛是从喧嚣的都市里来到了郊野的村庄。但就在这一步步之中,我们已经跨越过了历史的时空,不由得让人感慨时间荏苒岁月无痕。瘦西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缓缓打开的山水画卷。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荷蒲薰风、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水云胜概、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石壁流淙、春流画舫、万松叠翠等景点,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桥下一共有着15个桥洞。这15个桥洞,洞洞相连,洞洞相通。《扬州画舫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说是每到满月之夜,五亭桥下十五个桥洞中每个洞都含着一个月亮。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被誉为中国的月亮城,在五亭桥赏中秋之月,就是其中的一大胜景。船行于蜿蜒的水面上,宛如在画中游。&天然的美丽景色,独特的园林艺术,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品味其中,回味无穷。岸边的长廊短亭之间、绿树红花之中,无数珍禽在争鸣斗妍,三五游人在驻足观赏。在绿荫掩映之间,仿佛看见了城墙的堞影,不由会令人想起王渔洋的名句:&绿杨城郭是扬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爸爸妈妈可以陪着小哥俩去行那万里路,但是那万卷书,可是要你们自己去读的哦...听到没呀,福儿...妈妈看到船左侧的水草中有一不明物体向水中央迅速移动,忙喊大家来看。原来是一条水蛇,很快速的穿越湖面,扎进了对岸的草丛之中。福儿看得有些惊讶,呵呵,长见识了,希望他没有被吓倒。好在我们很快就到岸了,继续换乘游览车观光。游览车到西门,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景区。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妈妈喜欢这首诗,对二十四桥很是神往,如今站在湖边身临其境,此情此景,实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二十四桥,清乾隆间景称&春台明月&,嘉庆后毁圮,但地形地貌、河湾港汊犹存。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旱颓圮于荒烟衰草,只留一块石碑以示纪念。现在的二十四桥景区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白玉栏杆24块栏板。关于二十四桥到底指那座桥,至今众说纷纭。碧空骄阳,九曲回廊。移步换景,却未曾想步步是景。美景如画,人在景中,于是也就一起入画了。谢谢爸爸的摄影技巧,可以把有些开始&中年发福&的妈妈拍的宛如古装剧情中的人物。从九曲桥走回吹箫亭,我们走马观花的把瘦西湖转了一圈。坐游览车返回北门的途中,看到了石壁流淙、万松叠翠等景观,我们没有下车,从外面看个大概。路过盆景园,我们略过。但扬州盆景还是值得一说的。作为中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之一,扬派盆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受扬州明清时期画风的熏陶,仿效名山大川,借鉴山水名画,方寸之间,意境阔大,曾次分明,严整平稳。有&一寸三弯,功在剪扎&,状如&云片&的特点。壁墙前这个硕大的盆景名为&云壑松风&。我们乘坐的游览车穿行过万花园和傍花村,远处的扬州大明寺移步换景,好似和我们捉迷藏般,时而隐藏于亭台楼阁之间,时而现于万花丛中。大明寺与瘦西湖、何园、个园齐称&扬州四大景点&,位于扬州的蜀冈中峰,唐朝名僧的鉴真东渡日本前,即在此传经授戒,该寺因以名闻天下。我们今天的行程紧凑,无法近看,只好远观了。饶是走马观花,也用了游览完瘦西湖,也就刚好到了午饭时间,在门口等车的时候,小哥俩在门口的身高柱旁量身高玩。福儿一米一,乐儿的身高将将够一米,呵呵都还没到卖票的年纪,省钱了。&福儿饿了,有些不耐烦的歪在婴儿车里。还好,停车场并不远,很快车就开来了。&扬州中午吃茶有两个有名的去处,一个在瘦西湖旁,冶春茶社,一个在市里的百年老店富春茶社。作为第一次来扬州的游客,自然要去百年老店富春茶社品淮扬美食。车行在扬州市内,城市干净整洁,很有江南风韵。下图左是文昌阁,明万历年间的建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矗立在市中心最繁华路段的十字路口处,在当地人心中它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富春茶社所处的位置很难停车,我们在附近停好车步行过去。老街上梧桐成荫,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可是在这么游客如织的老字号茶社附近,却看不到热闹叫卖的小贩。卖水果、卖饮料、卖服装...三街六铺的人都是悠闲的,聊着家常,串个门,喝喝茶,很是轻松随意。深藏不露的富春茶社,就在这条商业街里。说是商业街,但大家都是悠闲自在的各歇各的,并没有因我们这些游客的到来而马上热情招呼。扬州这个昔日的繁华漕运之都,如今洗尽铅华,虽然不够时尚也不够潮流,但当世界都只知道忙碌奔波,这里的散漫慵懒恰好变得无比奢侈起来。扬州有句俗语,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说清晨起来并不急着去上班,先去喝一杯扬州早茶再品尝一下扬州特色点心。晚上下班后去澡塘泡个澡,修面修脚剃个头,这就是扬州人最好的享受。这条商业街上很多卖泡澡工具的,而所谓&扬州三把刀&,指的是是剃头刀、修脚刀和厨刀。马上去吃午餐体验扬州人生活中的&皮包水&,但这次游扬州我们带着小孩,没办法去体验&水包皮&了(泡澡),妈妈看的心痒,顺手买了几个耳挖勺带回家做手信。看这耳挖勺就有种想塞进耳朵的欲望,用顶上的毛毛球在耳朵里面不痛不痒的转上几下,真的是很舒服咧!扬州人的吃是非常有名的,有&生在苏杭,吃在淮扬&的说法,淮扬菜既不甜也不辣,适应面非常广。我们一路穿过小摊小贩,没走很远就到了这家深藏不露的&富春茶社&。虽然已经过了午饭的高峰时间,但这个号称&淮扬第一楼&的茶社,还是宾客满堂,热闹的不行,正应了一句老话&好酒不怕巷子深&。&当地的朋友为我们点了很多特色的小吃,六个人三百元多一点的消费还是很平民的。玩了一上午,先喝杯茶润润喉。别看这茶叶其貌不扬,但一口下肚,绝对的沁人心脾。这是富春茶社独有的&魁龙珠&茶,1921年配方定型问世。就这么简单直接的把茶叶放入瓷杯中用热水冲泡,不讲究冲泡技术,也不刻意用什么天然山泉,但清香四溢,喝起来味醇绵和。虽然属于绿茶,可丝毫没有绿茶的苦涩,茶汤喝的时候感觉透着绵绵密密的甜味。说起来,魁龙珠的名气远不如西湖龙井,但喝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比起喝龙井的讲究,喝功夫茶的繁琐,魁龙珠茶的随意,恰到好处的反映出了扬州人乐天知命的心态。富春茶社的魁龙珠茶,近一个世纪来,受到茶客的普遍赞誉,它由西湖龙井、安徽魁针、福建珠兰兑配而成,文人墨客也称之为&一壶水煮三省茶&。原来只有在富春茶社才能喝得到,上个世纪60年代,富春公开了&魁龙珠&配方,茶叶店才开始卖。现在在不远处的绿杨春茶店就可以买到,爱喝茶的人有口福了。扬州的灌汤包子是扬州人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所谓&早晨皮包水&,指的就是灌汤包。这灌汤包子用料考究,制作精细,以精粉烫面制皮坯,选用肋条肉为馅心,用鲜骨髓汤打馅,配以十多种上等调料佐味。包子鲜香肉嫩、皮簿筋软、外形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带包子稍凉,将吸管轻轻地插入包子,轻轻地一吸,顿时满嘴的鲜香,细细品尝,除了汤汁以外,还有细细的肉沫和碎碎的蟹黄,这&皮包水&果然是名不虚传。爸爸和孩子们喝完了汁,就把包子撤了下去没再吃皮,可妈妈觉得这么大名鼎鼎的包子不全吃了有些浪费,于是揪起包子皮送进嘴里。包子皮很硬而且包子里已经没有多少馅料,并不好吃,看来精华都在汤汁里了,这皮不吃也罢了。抬起头来,看爸爸正在笑咪咪的看妈妈,呵呵,也是,还自诩是走南闯北的人呢,妈妈现眼了。这一顿大餐,吃了很多。最赞的是它的蟹黄煮干丝,和平日里吃到的完全不一样,干丝软软的极为入味,让人停不下筷子。还有,吃过扬州炒饭无数,总觉得在扬州吃一碗炒饭,才能算是真正的尝到正宗货,今天也终于得偿夙愿。三丁包、五丁包、蟹黄包、霉干菜包、千层油糕、翡翠烧卖、蟹粉狮子头...&花样很多,量也不小,我们个个吃得肚圆。吃饱午饭,我们出发去双东街商业景区。双东街其实是指:东关街跟东圈街两条古街道,但实际上是以东关街为主。这里是明清两代扬州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又是东临古运河的水陆交通要塞,因而成为集文化与商业、手工业和宗教中心。路过汪氏小苑,我们进去随意看看。汪氏小苑顾名思义,主人姓汪,院落占地面积3000余平米,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小苑门前周围高墙围垣,墙体厚实,不设窗牖,其作用是防盗防火,门楼不饰雕琢,墙面不加粉饰,看似质朴无华,其实是藏富不露。而且到了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盐商已不能与清中叶相比,但从大门两边一对深浮雕石鼓及已斑剥铁皮包镶的厚实门扇钉&五福临门&花纹仍隐约透露出昔日主人的富有。汪氏小苑组群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正厅旁厢边廊,堂后寝室耳房,体现尊卑有等、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构屋取奇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神秘风水意识。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风采光充足,纵横互联相通,内外分合自如,是扬州大宅门传统格局形式之一。&小苑庭园玲珑精巧,厅前屋后辟&可栖&、&小苑春深&、&迎曦&小苑,使住宅小苑揉为一体,曲折多变。&小苑春深&与&迎曦&中间有汉白玉月洞门,两边有各式水磨砖细花漏窗分隔东西两园,隔景透景合而为一。站在月门前东望小苑景色,石峰崛起,古柏参天,石榴枝繁叶茂如盖张。高耸青灰丝缝云山式墙顶如游龙。西看小苑,曲廊幽榭,花厅书斋,牡丹台上翠竹千竿,花木扶疏,书斋窗前,百年石榴老干如龙蛇走。别小看这院落貌不惊人,实则深藏不露,功能齐全。当时的&车库&,出入有箱轿代步。汪氏小苑的厨房,宽敞豁亮,可见当时在家吃饭的成员及厨师、佣人还是很多的。而且苑内还有暗门、暗室、暗壁、暗阁、暗藏宝洞、防空洞、地下室等,足见主人深谋远虑,也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庭院深深深几许。孩子们在这深深庭院之中玩得很开心,上上下下没个闲着的时候。福儿吊在爸爸的胳膊上,要爸爸带着他走。呵呵,为了让小哥俩&行万里路&长见识,带他们出来游玩,爸爸妈妈付出的精力和体力可不是一般哦!后庭院内,有棵百年的老石榴树长势很旺,令人过目难忘。树皮斑驳不堪,一看就知久经风霜,树根盘踪错结,枝叶极为繁茂,漫开去如同一把大伞一般,交织向上,旁边还有一棵分支,长得可能歪斜了,要靠一根支柱支撑着。据说这是颗鸳鸯石榴,是两棵石榴树交织在一起的,加上旁边的柏树,正好有&百年好合&的喻意。出了汪氏小苑,我们在东关古街上漫步。古街全长千余米,重新修复后街道恢复了两侧商铺林立的壮观场面,其中更不乏有大量百年老店,比如百年老店绿杨春、&&中华首妆&之称的谢馥春、久负盛名的传统名特产品&三和四美&酱菜店、夏广盛豆腐店、乾大昌纸店等...漫步于这样一条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老街,很有穿越百年时空的感觉。就像很多城市里的现代&古街&一样,这条街上玩具店、冷饮店、小吃店...和卖剪纸、捏面人、根雕、刺绣店铺混杂在一起,现代与古代有趣的结合相应。路过谢馥春的妆粉店,妈妈进去买几个&鸭蛋粉&做手信。小哥俩乖乖的在门口挤在一个手推车里等着。扬州的建筑很有特色,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与苏州的粉墙黛瓦有本质的差别,扬州的围墙采用清水做法,不施粉垩,露出青砖本来的颜色以及砖与砖之间的缝隙,色彩沉穆稳健,有着北方建筑坦白质朴的风格。参观过汪氏小苑,我们又来到个园。和北京的皇亲国戚官府宅地红墙绿瓦的张扬比起来,扬州的盐商似乎更加愿意内敛而深藏不露。和汪氏小苑一般,个园的门口也是小小的一个入口,外面长直简朴的灰墙,很难想象里面竟是别有洞天。我们漫步在个园里,越走越惊讶于它的面积,与那小小的门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个园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个园以竹石取胜,园名中的&个&字,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也暗含了主人的情趣和心智。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叠石艺术而闻名。园内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算得上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园中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园内四季美景如画,不需繁冗赘言。引用一首古诗来演绎个园的四季风情: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庭前嬉戏,廊下观鱼,小哥俩在园中快乐的跑来跑去,尽情享受着美丽的风景所带来的怡神省身。个园的主人对后代的教育极为重视,&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这是汉学堂内的对联,而这幢藏书楼,更是看出主人对读书的重视。&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相较于现代人的急功近利,暴发户的短视肤浅,一个在当时坐拥大量财富名声显赫的大盐商,一个拥有精致至极私人园林的富有人家,却能够有如此朴素的家训,其内心的修养和境界可见一斑。我们离开个园,搭一段人力车,然后驱车去下一个扬州的著名园林&何园&。一天的游览时间紧凑,我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再细细漫步于这老街之中,只能借人力车之力,流连在这青砖黛瓦之中。来到何园时,已经是三四点钟了,小哥俩精神都很好,没有一丝困意。何园是清后期扬州最后建造的一座大型园林。同光以后,由于盐商和漕运的衰落,园林建造的中心已经转到苏州,此时的扬州园林已处于回光返照的状态,但仍能体现其豪放大气的一面。而何园集扬州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并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奇葩。何园有着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是一座中国园林中仅有的水上戏台。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是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进入园中,映入眼帘几个大字,&寄啸山庄&,单看这名字,妈妈险些以为自己到了琼瑶电影的拍摄地。名字既有琼瑶小说的浪漫唯美,又有着金庸大侠书中的快意江湖。和之前参观的&汪氏小苑&、&个园&的内敛深藏而大不同,这座院子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都很张扬哦!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就是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分东、西两部分。在东园的所有建筑群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整座厅形似船形,厅周围以鹅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纹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如果说东园是后花园的序幕,则西园则是后花园的主体。走入西园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贯穿全园的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型。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它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连在一起,居于其中,即使在雨天,也可以免遭淋漓之苦,尽情欣赏全园美景。复道,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而形成,起到分流作用。&何园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至,这1500米的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把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回廊的东南两面墙上开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绕廊赏景,步移景异。何园中的水心亭(也称戏台),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据说《红楼梦》《环珠格格》等影片电视剧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复道回廊逶迤曲折,延伸不断。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麓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筑浑然一体。园中的植物配置也独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药,南山的红枫,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筑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变化,极尽人工雕琢之美。这样一个古典庭园,同时还引进了当时最时尚的细节。法式的百叶门窗、日式的拉门浴盆、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何家的老少主人们,就在这样的一个个园居空间里一幕幕演绎他们的人生故事。此外,在体现住宅建筑功能和人性化需要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如地面设通风孔、地下建近两米高的透气层等等,可见当时园主人&与年俱进&的思想。闲杂人等有专用的楼梯与主人分开使用,在二楼还可见这种天井与一楼相通,方便杂役上下递取餐饮及物品,避免了二楼人员混杂,设计很是巧妙。面积160平米的&与归堂&,是目前扬州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楠木厅,此处为主人会客的地方。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的手法,运用整块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不但气派非凡,而且采光效果极好。 出&与归堂&沿着复道回廊向东入骑马楼,骑马楼是何园的客舍。骑马,意味着异乡和征途。何园客舍取骑马为名,别有一番苦心深意。爸爸忙着参观,忙着接听电话处理工作事务,还要手抱肩扛睡的正香的乐儿,一路着实辛苦。参观完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额是移用石涛的墨迹。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的意境。&片石山房&内藏有一座石屋。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它本非自然而追逼自然,出自人工却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福儿还是很精神,在山墙边看到一口废弃的井,招呼妈妈过去看。乐儿年纪小,在爸爸身上睡得一塌糊涂,我们顺利地结束扬州的走马观花一日游,安全的返回南京的下榻之处。印象中的扬州是二十四桥明月夜和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迷离繁华和纸醉金迷,单是听到都令人心生向往。但今天一日游下来,妈妈感触最深的却是它的人文环境,那种与世无争,我自乐天知命的心态。小哥俩在返程的路上休息之后,又很精神的和爸爸去打了一个多小时的高尔夫练习场。(详见博文:小哥俩打高尔夫练习场&&)&晚上没有再外出,在酒店里面吃的自助餐。乐儿突然爱上了面包圈,晚餐吃了两个大面包圈,还要主动要妈妈给他拍下来,呵呵,瞧他的小坏样。奔波劳累了一天,小哥俩洗洗泡泡,香喷喷的睡着,一夜无话。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扬州美食之旅】 东关街上,不可不尝的扬州老吃刮_扬州
& & & &&东关街,明清风貌,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古街上各式传统小吃琳琅满目,令人流连忘返,形成了古街的独特风景,大大增添了街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品牌价值,丰富了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方便。& & 这里介绍的几种传统(手工)美味,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品牌,不但扬州人情有独钟,还受到了来扬游客的热捧。如果您来(在)扬州,不要辜负了您的那张嘴哟。
一.蛤蟆酥,即方酥
二.一两银子一只的蛋
&&& 200年前,个园的主人黄至筠,身为两淮盐商八大总商首领,生活极端奢华,他家的鸡下的蛋,值一两白银一个,史称”
&&& 因为他家养的鸡,饲料中含有人参、白术、黄芪、大枣等磨成的粉末。当年,乾隆皇帝都觉得扬州盐商,过于奢侈。这种蛋不仅口感非同一般,而且具有补肾益气的功效,体现了“药补不如食补”的养生之道,特别适合气血两亏的产妇、体弱多病的人、注重保养的人士进食。
三.各式汤圆
&&& 这种圆子,不是用水和面、手搓,而是放在箥箕或筛上摇晃、叠荡,工艺复杂费事,制作费时耗力,但吃起来既糯软,又有咬嚼,非一般汤圆所能比拟。
&&& 凡手上搓出来的,一点都不稀罕。
&&&&牛皮糖不足为奇,全国各地都可以买到。关键是满街的各式酥糖,披着扬州的外衣......
&&& 牛皮糖,正宗的扬州货。
五.手工米酒(盐商家宴)
& & &扬州不是知名的产酒地,但历史上扬州人喜欢酿酒。尤其扬州盐商,少不了的应酬,可谓花天酒地。但盐商请客,不下馆子,自办酒席,喝自家纯粮酿造的酒,相对柔和一些,相当于现在的专供,喝了不上头,喝过口不干。
六.炒糖圆子
子时雪: 坐等再续执行命令!
都是些美味。。。。。。
最喜欢“黄桥烧饼”了。。。。
展呢~以前住东关街的时候,好吃的东东多多啊,现在住城西边,没有口福咯
黑鱼夫人: 展呢~以前住东关街的时候,好吃的东东多多啊,现在住城西边,没有口福咯滚滚长江东流去,为了去见大海,不辞劳苦从高原涌向东海,何况人呢?
小馋咪咪: 想去啊。欢迎你来,让你&馋&个够!
赞!!!!!支持
很喜欢蜜三刀
舒舒: 很喜欢蜜三刀要不给你寄点?
盐商大少: 要不给你寄点?有心意就行啦
我老家也是扬州的,只可惜每次回去都是匆匆几天,跟亲人们说说话,就到时间了,根本没空去各处尝尝美食,最常吃到是富春的包子,最喜欢里面豆沙包、油糕,
冬天凤凰桥牛肉汤不可不吃
喜欢这条老街,所以就来了,每天骑车穿过整条街去上班……
丁香结: 喜欢这条老街,所以就来了,每天骑车穿过整条街去上班……好长时间不见你上网了,更不知你已来到扬州,哪一天你闲下来我请你这个&红楼迷&。
大连有个东关街呢!
肯定要都尝尝!!谢谢!
子时雪: 坐等再续续上了,等你来尝鲜。
GXL8728: 我老家也是扬州的,只可惜每次回去都是匆匆几天,跟亲人们说说话,就到时间了,根本没空去各处尝尝美食,最常吃到是富春的包子,最喜欢里面豆沙包、油糕,那是扬州人的传统习惯。
本小组最热话题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州个园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