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昆山友谊医院急诊时间好的诗歌词 比赛用 急!

一、形象的分类&&&&&&&&&&&&&&&&&&&&&&&&&&&&&&&&&&&&&&&&&&&&&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
“人物形象”包括“诗人自己(抒情主人公)和“作品中其他人物”。“物象”包括“自然景物”和“意象”。
&1.指诗歌中创造的人物形象。即诗词人物,诗词中直接描写的人物,如刘兰芝、采莲女等。江雪
(唐·柳宗元)如1996年的“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写出了诸葛亮的杰出功绩;1998年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通过环境的荒僻塑造了李凝的隐者形象。
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如2000年“闲敲棋子落灯花”,通过一个动作“敲”,就写出了作者久等友人不至的烦躁心情;1999年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蝉自述追求高洁人格的决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的形象,如《将进酒》一诗,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细节来分析、鉴赏李白的形象。
&3.指诗歌中描写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往往并非纯自然的景物,它们常常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如1994年元稹“遍绕篱边日渐斜”的《菊花》,就蕴涵了作者对菊花的高洁品质的认肯和追慕之情。1997年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看似纯粹写景,实际上还是含蓄地透露出作者对高旷脱俗的境界的向往。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表明自己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4.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二、古典诗词中的常见人物形象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蜀相》中诸葛亮自从三顾茅庐起得到刘备知遇,为蜀国制定开创基业完成统一的大计,费尽了心机,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豁达的形象:如李白《将进酒》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悲感已极的内蕴,却丝毫不堕纤弱,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心怀山海、狂放不羁的千古巨人。
4、踌躇满志、自信潇洒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风流英俊、爱情美满的周瑜,在谈笑风生中取得赫赫战功,一位少年得志、从容潇洒,功业有成的俊杰形象呼之欲出。
5、金戈铁马、转战沙场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6、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归国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真实形象、带月荷锄、夕露沾衣,把田园生活当作理想人生,安贫乐道。
7、孤傲高洁、独守节操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诗中的渔翁来去自如,仿佛是这山水中的精灵一样,与山水合一,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孤傲高洁,遗世独立。
8、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9、怀才不遇、沉郁郁愤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
10、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1、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三、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塑造方法
1、&细节刻画。2、烘托。3、对比衬托。4、比兴手法。5、抒情方式。
四、鉴赏形象的方法
(一)鉴赏人物形象
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登幽州台歌》: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满腔报国热望的志士形象,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感伤。
2.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
在诗歌鉴赏中如能充分地把握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性格,则能有助于进入诗歌的意境。“诗而有境有情,则自有人在其中”(《围炉诗话》),这个人便是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形象,所谓“风格就是人”。所谓“诗品出于人品”。我国历代诗论都非常重视和强调人品与诗品的关系,一个成熟的伟大的诗人,其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就是他的人格的自我写照。这里,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的《咏梅》词和陆游的《咏梅》词的比较中深入地认识这一点。毛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毛词中,借梅作喻,树立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英雄形象,创造出了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而在陆词中,虽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只是封建士大夫作个人奋斗,遘悯受侮后的哀怨牢骚,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同是咏梅,为什么创造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诗人的心胸气度不同,品格修养不同,审美标准不同,结果诗篇的意境也便不同。
3.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简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1)总体说明是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析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的思想内容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也就是说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小结一下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意义。&&
例: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其性质,在理解诗歌深层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一步)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二步)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三步)&
(二)鉴赏景物形象(意象)&&
1.概念解析:“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对象(景物、山川草木等),但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即指附着有诗人思想感情、文化意义的自然物象。&&
2.如何正确把握“象”之“意”&&
⑴“象”之色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⑵“象”之动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⑶“象”&之远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⑷“象”之修饰词&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
【解析】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⑸“象”之组合方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解析】诗里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3.鉴赏诗歌意象的方法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情感(《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情感(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问君能有机多愁。。。。。。)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五、鉴赏诗歌的意境
1.概念: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之情与客观景物统一起来并物化于诗中的艺术境界。要体察诗歌的意象,包括人事物景、草虫鱼鸟、山川日月、菽黍稻禾,抓住了这些具体的意象,才能理解诗中蕴含的真谛,进而体察诗中的情和意,感悟诗中的人和景。&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2.答题模式:分析意象、意境、诗情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要综合考虑,三方面缺一不可。要用描叙性语言表达,不能翻译诗句。语言要突出意象、意境和诗情特征。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及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三是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四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简述意象的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
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一般可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冷寂。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三: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要采用描叙性语言。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特别注意:一是描摹景物时不能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等来思考,避免出错。三是不能硬套某些术语,要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来分析。四是要结合诗歌文本,就诗论诗,不能随意发挥引申。
例1:王维《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点拨:按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第一步)。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的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第二步)。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第三步)。
例2:(04广东)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颔联:我“就”象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颈联:“我”虽已暮年,就如日落西山,但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反觉病情渐渐好转,“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六、方法指津
1.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的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2.准确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
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征意义。如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再如2003年北京春季考题列出了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然后要求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需要我们对诗中雁的形象有正确的理解:雁是候鸟,春秋迁徒,它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如2002年全国考题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抓取“象”的基本特征,分析其人文意义。
附录: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①“柳”谐音“留”,暗喻离别,表达留恋、伤感之情。&&&&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芳草:①思妇怀远、游子思归,暗喻离恨。
②象征荒凉衰败,抒发盛衰兴亡之感。
梧桐:象征凄凉悲伤。
松柏: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
梅花:①象征志土,或象征隐土,或象征美人,表达坚贞、高洁的品格。
&&②用于赠别。
莲花:“莲”谐音“怜”,借以表达爱情。
红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燕子:①表现春光的美好,抒发惜春之情。   ②表现爱情的美好,抒发对情人思念之情。
&&&③代人传书,抒发离愁别绪。 
④表达羁旅情愁,抒发漂泊他乡之苦。&
⑤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鸿雁:①指代书信,常作传送书信的使者。 &②抒发游子羁旅伤感、思乡怀亲之情。
鹧鸪:抒发游子羁旅伤感、思乡怀亲之情。
寒蝉:①抒发离愁别绪、悲凉伤感之情。&&
②象征高洁的人格。
杜鹃:(子规)①表达哀怨、凄凉的情思。②抒发游子羁旅伤感、思乡怀亲之情。
乌鸦:象征荒凉衰败,抒发盛衰兴亡之感,或抒发漂泊他乡之苦。
月:①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②象征年华、岁月的流逝。
云:表达漂泊他乡之苦,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雨:①春雨:表现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欣喜之情。
②秋雨:抒发离愁别绪、悲凉伤感之情。
③抒发远离喧嚣的悠然自得、闲情雅致。
水:比喻忧愁。
船:①表达漂泊之感。& ②表达自由的心态。
青山:①象征故乡,抒发游子羁旅伤感、思乡怀亲之情。 ②象征亘古不变的事物,抒发盛衰兴亡之感。
③抒发无人理解的苦闷,或隐逸山林的志趣,表达清高、傲岸的品格。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3、&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出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
5、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古诗中的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在古诗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如: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如: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
7、草木。古代诗歌中,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如: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喻杀敌报国。如: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四、练习。鉴赏分析下列诗词中的形象
题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作者是一个独处竹林、可以自由自在地弹琴唱歌,但又有些孤独寂寞的隐士。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懒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简要分析诗中“贫女”的形象和寓意。
【参考答案】形象:贫女是一位家境贫寒、风流自赏、操守高尚、女红精巧,待嫁之年、无人做媒、亲事茫然,只得年复一年、为别人做嫁衣的、内心痛苦的女子。寓意:流露出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抑郁惆怅之感。
题3:&&&&&&&&&&&&&&&&&&&&&&&&&&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捉银胡碌,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锦襜(chān)突骑,精锐的锦衣骑兵。银胡碌,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东家,东邻农家。
分析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形象。
【参考答案】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不为朝廷重用,无法施展抱负、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并透露出对统治者的嘲讽和批判。形象:诗人是一个由穿着锦衣、骑着快马、冲入敌营活捉叛徒的豪迈勇士,受贬谪后,成为青春已逝、解甲归田、策论不被采纳、收复中原的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路英雄。
题4:&&&&&&&&&&&&&&&&&&&&&&&&&&&&
早雁& (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统治者南侵,大肆掳掠。
赏析诗中“早雁”的形象
【参考答案】早雁实际是战乱之中、背井离乡、无法回归、只得在南方客居的北方人民的形象。作者用象征、托物寓意的方法,表示了对北方人民四散他乡的苦难的同情。
题5:&&&&&&&&&&&&&&&&&&&&&&&&&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中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妇女形象?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妇女是一位非常想见自己戍守辽西的丈夫、黄鹂啼叫打破她的好梦,因此将一腔怨愤撒向黄鹂的闺中思妇。从她“打起黄莺”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的心理。
题6:&&&&&&&&&&&&&&&&&&&&&&&&&&
&&&(南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简析词中诗人形象。
【参考答案】诗人是一位年光过尽、青春暗逝、客居外乡、无法回归,因此思乡怀亲、孤独痛苦的羁縻游子形象。作者借“离人心上秋”、雨打芭蕉、“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等景物和细节描写,鲜明地表现出作者怀乡思亲之愁。
了解了诗词人物形象与其他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相同之处,和它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性,明白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解题思路,就会懂得体察细节、依诗绘形之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山市中医院急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