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着进行曲睡觉 晚上梦到希特勒和斯大林 斯大林还有几个人在学校图书室说

  【早年生活】
  斯大林于日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第比利斯省的哥里城。他的父亲是一名奥塞梯鞋匠,母亲是格鲁吉亚农16岁时的斯大林奴。斯大林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两个兄长在婴儿时代就已夭折。起初他的父亲比较富裕,拥有自己的工厂,但嗜酒无度,经常毒打妻子和儿子。后来家庭的财政状况变差,斯大林随父母多次搬家。他的母语是格鲁吉亚语,十岁那年,母亲把他送到哥里的神学学校就读,在学校里他学会了俄语,但讲俄语的时候依然带有格鲁吉亚口音。16岁时,他进入第比利斯一所东正教中学读书,成绩优秀并获得了奖学金。在此期间他接触了一些革命书籍,并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1898年8月,斯大林加入了当年3月刚刚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899年,由于他无法支付学校突然上涨的学费,不得不放弃了最终的考试,被学校开除。随后他在第比利斯的气象观测台做一名职员,同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03年党发生了分裂,他选择加入了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一边。不久后斯大林就成为了高加索地区主要的革命活动者,他组织罢工、发放传单,为了给布尔什维克活动募集资金,他还使用抢劫银行、绑架、敲诈等手段。1906年夏天,斯大林和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结婚,后者不久之后就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雅可夫。
  日,斯大林和手下在第比利斯市内的广场伏击了帝国银行的护送队,枪战中自制炸弹爆炸导致40人死亡,而斯大林和手下成功的劫取了25万卢布脱逃。随后他带着妻子来到巴库,但斯瓦尼泽却在1907年12月因伤寒去世,这使斯大林在悲痛中渡过了几个月,最后他选择了把孩子雅可夫交给了娘家抚养。来到巴库后,他积极从事阿塞拜疆和波斯地区的革命活动,包括暗杀极右翼民族主义团体“黑色百人团”的成员,并参与绑架、抢劫等。从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逮捕7次、流放6次,从流放地逃出5次。1912年,来到圣彼得堡的斯大林在列宁的指示下创办了《真理报》。1913年3月,他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并首次使用了“斯大林”(意思为“钢铁的人”)这一笔名。随后不久他最后一次被捕。1916年,沙俄政府将他强征入伍参加一战,却被医生检查出左臂有伤,于是他免于参与动员,被流放到阿钦斯克。
  【革命时期】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沙俄罗曼诺夫王朝灭亡。斯大林被释放,他于3月25日重返彼得格勒(圣彼得堡),与加米涅夫、莫洛托夫等人继续从事布尔什维克《真理报》的编辑工作。他们曾一度对克伦斯基的俄国临时政府持支持态度,而在4月召开的党内会议中,列宁主张推翻临时政府,斯大林等人于是转变了立场支持列宁。会议上他被选为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成员。同年发生七月事件,列宁由于试图发动革命而被临时政府所通缉,斯大林协助他逃往芬兰,为了避免扩大流血冲突,斯大林下令让被围困的布尔什维克党员投降。不久列宁重返俄国,并在斯莫尔尼宫策划武装起事推翻临时政府,斯大林成为了领导团体的一员,最终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中成功夺取了政权,随后他被任命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
  斯大林、列宁和加里宁 1918年,俄国内战爆发。斯大林和托洛茨基等人入选了由列宁组建的五人主席团。同年5月,他被派往察里津征粮,在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人的支持下,他强化了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这段期间内,斯大林多次违抗当时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的决议,处决了很多红军中在沙皇时代任过职的军官以及“反革命”。为了征粮,他还使用了焚烧村庄的手段,逼迫农民服从和防止食物供应被强盗劫掠。最终红军在察里津战役中取得胜利,同时他也和第一骑兵军的军人建立了政治上的合作关系。在斯大林掌权后,察里津被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称伏尔加格勒)。1919年初斯大林被调回莫斯科,3月24日他与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结婚。5月他又被派往彼得格勒附近的西部前线,期间对红军中的逃跑者,他严厉的把他们作为叛徒集体处决。
  1919年波苏战争爆发。任苏军西南方面军政委的斯大林希望夺取波兰城市利沃夫,然而这却违背了列宁和托洛茨基主攻华沙的战略意图。他的政治把戏促使第一骑兵军的布琼尼和叶戈罗夫违背中央的命令,拒绝援助图哈切夫斯基的西北军,最后苏军在利沃夫和华沙的两场战役均以失败告终。归国后,斯大林的行为受到批评,他则辩护说问题在于中央的决策,而同时也主动辞去军职。在党内第九次会议中,托洛茨基更是公开的指责了他,两人最终在日后结仇。
  【掌握权力】
   1921年红军入侵格鲁吉亚,建立了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其中斯大林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此时列宁和托洛茨基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于是列宁重用斯大林与其抗衡。在加米涅夫的帮助下,日俄共第11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被选斯大林和列宁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而在5月列宁突然中风,之后不得不减少了政务活动。在处理格鲁吉亚事件时,斯大林要求削减格鲁吉亚地方自治的权力,要求格鲁吉亚苏维埃并入南高加索联邦再并入苏联,引起了当地布尔什维克的不满。他和奥尔忠尼启则于是对反对派使用了粗暴的高压政策,列宁对此非常反感,称他们的行为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同时,斯大林要求放松外贸垄断的建议也跟列宁发生了分歧。列宁于是在遗嘱中批评了斯大林的粗暴,建议将其“调离总书记的位置”,并寻求与托洛茨基再次合作。斯大林得知后,在电话里辱骂了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列宁之后曾愤怒写信给斯大林,并以绝交威胁他道歉。斯大林选择低头认错最终事情平息。
  在列宁健康恶化时期,斯大林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建立了政治同盟,共同对抗党内威望较高的托洛茨基。在列宁逝世后,克鲁普斯卡娅把列宁的遗嘱交给了中央政治局。在苏共第13次代表大会上,列宁的遗嘱没有被公布于众,而仅仅是在中央委员会的高级领导人中传达,斯大林提出辞职,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不同意,他们认为列宁的建议是不合适的,并一致选举斯大林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写下《论列宁》和《十月的教训》,其中直言不讳的批评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的错误,这促使了两人和斯大林联手形成共同对抗托洛茨基的局面。三人发表文章称“托洛茨基主义”不是真正的列宁主义,斯大林还表示“党的任务就是要埋葬托洛茨基主义这一思潮”。被孤立的托洛茨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解除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而不久之后,斯大林和又和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在一些问题上发生分歧:斯大林支持布哈林的意见,延续新经济政策,放宽对农民的约束,并希望先在一国内建成社会主义;而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反对放大新经济政策并拥护世界革命的主张,他们形成“新反对派”,1925年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会议上,他们和斯大林为首的主流派公开对抗,却以失败告终。季诺维也夫于是重新联合托洛茨基,并和列宁遗孀克鲁普斯卡娅等人结成反对派联盟,共同和斯大林的“右倾”集团斗争。斯大林则充分利用中央权力对反对派实施政治打压,1927年12月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后,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被先后开除出党。
  1927年末苏联发生谷物短缺,斯大林认为是富农囤积的结果,力求迅速消灭富农阶级,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而布哈林等人则认为谷物收购危机的原因不在于富农,而在于收购价格不合理和工业品供应不足,支持继续维护新经济政策。两派展开政治斗争。斯大林批评布哈林等人是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集团,并于1929年利用权力将布哈林清除出政治局。
  【统治苏联】
   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中,斯大林并没有起主要作用,但是在随后的两年中他表现得积极出色,多次受到列宁的委派前往最关键的战线与国外武装干涉势力和国内反对势力作战,巩固了新生的政权。这一期间,在斯大林的主导下,俄国的国家名称由原来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有使苏联成为“未来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国”的意图。同时,斯大林还提出“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一国社会主义)的主张。1922年斯大林成为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列宁虽然欣赏斯大林的才能,但也曾批评斯大林太粗暴,担心他掌握无限的权力。有人甚至说列宁在他的政治遗嘱中曾建议将他“调离总书记职务”,而斯大林后来成功地销毁了这一遗嘱。
  1924年在列宁去世后,斯大林联合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一起和托洛茨基斗争,他在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上继续当选党的总书记,并获得最高领导权。1925年4月,在苏共十四大上,斯大林代表中央提出把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后,斯大林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工业化,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同时他也开始残酷消除其他政党和党内的反对派和政治对手,大搞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以确保斯大林路线得以全面贯彻施行。
  这样,在斯大林的主导下,在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后期这十几年里,苏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方面,斯大林通过两个“五年计划”,使得苏联这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改变了面貌,建立了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工业和军事体系。这期间苏联的工业产值增加了4倍多,年平均增长16.8%,重工业发展增加了9倍,年平均增长21.2%。到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此外,1930年前后,在国家工业化迅速高涨,商品粮食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斯大林力排众议采用高压手段实行了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把数百万富农强行流放到西伯利亚与中亚。由于措施不当,斯大林的农业改革造成多地出现饥荒,其中的乌克兰大饥荒更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亡。另一方面,斯大林在30年代所领导的所谓“肃反”中对苏共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和其他反对派人士展开了大规模的残酷“清洗”,将大量的干部杀害,包括当时红军第一批晋升为元帅的五人中的三位,以及列宁逝世时七名政治局委员中的四名;成千上万的人被处死,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
  斯大林在30年代还主导了苏联外交关系的改善和拓展以及苏联的法制建设。他先是同英法逐步改善了敌对关系,1933年又同美国正式建交。1934年苏联被接纳加入国际联盟并担任常任理事国,使得苏联完全走出了建国初期被孤立的处境,并以大国身份进入国际舞台。1936年底,斯大林在苏维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新宪法草案》的报告,大会随后通过了苏联宪法草案(这部宪法也被称为“斯大林宪法”,之后的苏联宪法虽几经修改,但都以此版本为基础),从法律上规定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二战领袖】
  1930年希特勒掌握德国政权之后开始扩军备战,当时西方国家采取绥靖政策,苏联在国际上颇为孤立。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著名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1939年纳粹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解放”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幌子下,根据与德国达成的秘密协议,苏联红军参与了对波兰的瓜分。随后苏联军事威胁下,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个独立国家,最终归属于苏联。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也被苏联用武力威胁的手段吞并了,芬兰在威胁面前不肯低头,苏联便发动了入侵芬兰的冬季战争。上述扩张行动常被说成苏联需要这些领土来防御纳粹德国的突然袭击,但是当战争已结束、德国被彻底击败以后,斯大林并没有表示要放弃对所占据领土的控制。
  日,法西斯德国向苏联发动了闪电战。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方面称为卫国战争),斯大林于7月3日发表演说,号召苏联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1941年6月他担任了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由于斯大林的脾气暴躁,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导致战争初期由于种种失误苏联遭到了巨大的物质、人员损失,斯大林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性格。下令死守基辅的的决策给苏联苏联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基辅战役中苏军损失了约70万人,有66.5万人投降,丢掉了一个庞大的战略集团,德军把基辅战役说成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到11月初,德军逼近莫斯科。7日,斯大林照常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极大的鼓舞了红军的士气,苏军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纳粹德国闪电战的神化第一次遭到挫败,被认为是“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歼敌33万人,此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3年7月,苏联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这场胜利的意义,用斯大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示着德国法西斯的衰落,那么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面临灭顶之灾”。1945年5月,苏联红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同年,斯大林获苏联大元帅军衔。
  斯大林先后出席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同美、英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等人会谈,为二战以反法西斯力量的完全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战之后,根据美、苏、英等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的划分,斯大林确立了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并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但在对待同为共产党政府的南斯拉夫时,斯大林采用大国沙文主义的手段,并在东欧各国推行清洗资产阶级精英分子的运动。此外,二战后中国政府也在斯大林的重压下被迫同意外蒙古作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苏联势力扩展到了大半个东欧,斯大林利用这个机会在整个占领区建立了共产党政府,变成苏联的卫星国。共产主义扩展到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引起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大恐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逝世】
   斯大林于日去世,享年73岁。依据官方说法,斯大林是因脑溢血去世的;但俄《共青团真理报》在进行了深入调查后称,斯大林是被贝利亚毒死的。他的遗体被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列宁墓中,供瞻仰参观。
  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在朱可夫元帅的帮助下,将贝利亚逮捕枪决,罢免了继任的苏共总书记马林科夫,最终坐上苏联的第一把交椅。并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做“秘密报告”,全面批判否定斯大林,使斯大林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声誉在全世界受到极大的影响,非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大量党员退党。赫鲁晓夫还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来火化,骨灰埋在了克里姆林宫墙下。赫鲁晓夫也遭到了各方面的批判,被称为“站在导师坟墓上跳舞的人”。
  【爱好】
  斯大林喜欢吃家乡菜、喝格鲁吉亚酒,其中三样有代表性的格鲁吉亚菜最为他喜爱:香软可口的“哈恰普里”奶酪馅饼、风味独特的加核桃仁的茄子卷、鲜美味厚的“哈尔乔”羊肉汤。他喜欢喝“赫万奇加拉”和“金兹马拉乌利”两种半干红葡萄酒,微甜带涩,醇厚香浓。
  斯大林与中国
  对於中国,斯大林强占中国的唐努乌梁海、整个黑瞎子岛、迫使外蒙古脱离中国独立等,对中国造成极大的伤害。斯大林为了讨好日本,更是屠杀了远东地区约30万华人。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和毛泽东 斯大林主义是指苏联和受苏联影响的共产主义国家, 在斯大林统治下及其之后的共产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了斯大林的政治经济外交主张。但是,斯大林本人从来不承认自己创立了任何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的所谓“斯大林主义”,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是列宁的学生。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主义的一个核心是中央集权体系。里昂·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主义体制的本质是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义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他们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
  也有很多人认为斯大林主义其实是西方反共势力强加给斯大林的。毛泽东就曾经说过:“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斯大林主义的话,就只能说,首先,它是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了一些极为严重的、必须彻底纠正的、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他尖锐的指出:“所谓非斯大林主义化就是非马克思主义化,就是搞修正主义。”苏联出版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宣传海报。
【大事记年表】
  日,出生在高加索格鲁吉亚的哥里城。
  1894年,斯大林进入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读书期间开始研读马克思的作品并参加革命活动。
  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梯弗里斯组织。
  1900年开始参加地下政治活动,在高加索一些工业中心组织罢工、示威。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化为孟什维克派和布尔什维克两派后,他参加了布尔什维克派。
  1904年12月领导巴库工人大罢工。
  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7次,多次被流放和监禁。
  1912年2月被选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主编党的机关报《真理报》。
  1913年7月至1917年3月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7年5月至1952年10月连续当选为俄共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了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参加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
  1918年至1920年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和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
  1922年至1952年10月连续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苏联共产党1925-52年简称联共(布)。
  1922年12月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报告。他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
  1924年,斯大林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具有严重的弊端。
  1928年,他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工业化,通过几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这个落后国家迅速改变了面貌。
  1934年底开始,斯大林发动了一场政治恐怖风暴,处决了许多曾支持他掌权的老党员以及苏联红军和苏联红海军的大多数中高级军官。
  1936年开始在苏联红军和红海军中实行红军式军衔制;12月5日在第8次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上批准了在他领导下起草的第一部苏联宪法,即所谓“斯大林宪法”。
  1940年恢复实行俄罗斯传统军衔制。
  1941年5月至1946年3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
  1941年6月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1945年6月获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称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成为同盟国最成功的统帅之一,
  1941年冬季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期间,斯大林始终留在首都组织大反攻。在他的卓越指挥下,苏军先后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使当时的形势出现转折,兵锋指向德军,他领导苏联人民战最终战胜了纳粹德国。斯大林参加了盟国的几次首脑会议,包括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举行的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52年10月联共(布)19大将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共中央主席团时,他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日,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遗体经防腐处理后安放在列宁墓。
  1956年,赫鲁晓夫主持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
  1961年,斯大林的遗体被火化后掩埋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纪念斯大林】
  斯大林创建了巨大的军事-工业机构,使苏联进入核时代,并实现了工业化,但他的农业集体化始终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
  他的著作编为《斯大林全集》,均已译成中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格鲁吉亚重建了20多座斯大林纪念碑,均为斯大林崇拜者集资修建的。
  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命令公布一直秘密存放在总统档案馆的有关斯大林活动的材料,叶利钦赞同关于出版斯大林文献集的建议,该建议是由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领导的受政治迫害者恢复名誉委员会提出的,叶利钦委托总统办公厅将总统档案馆的材料移交给该委员会。
  日,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的哥里市举行了纪念斯大林诞辰119周年的活动,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领导人和积极分子、左派团体的代表在哥里市斯大林博物馆附近举行集会,斯大林的孙子也参加了集会。
  日,在格鲁吉亚共产党人的倡议下,哥里举行了纪念斯大林逝世46周年的悼念活动。哥里的斯大林纪念馆一直对外开放。
  【斯大林的子女】
   长子(斯大林的第一个妻子所生)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于1941被德国俘虏,希特勒曾企图用雅科夫交换被苏联军队俘获的一名德军高级将领,但被斯大林拒绝,雅科夫后来牺牲。他较早开始独立生活,生活俭朴,坚定顽强,在法西斯面前英勇不屈,受到苏联人民的热爱。
  第二个妻子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留下两个孩子:儿子瓦西里、6岁的女儿斯韦特兰娜。
  瓦西里在战争中是一名勇敢的飞行员。1947年被任命为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员,因严重酗酒,1952年夏斯大林亲自签署了对他的撤职令。1953年4月被捕,被判8年徒刑,关押在弗拉基米尔监狱,当时他改用了他的第三个妻子的姓──瓦西里耶夫。1960年提前释放,被允许继续住在莫斯科,并还给他住房、将军肩章、党证和勋章,因其继续酗酒又被关进监狱。1961年出狱时健康状况恶化,赫鲁晓夫把他送到更远的喀山,但其行动完全自由,一名女护士是他的最后伴侣。1962年3月瓦西里因酗酒死亡,年仅40岁,其墓碑上写着:瓦·约·朱加什维利将军之墓。
  斯韦特兰娜在斯大林在世时就有不少绯闻,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已结过两次婚。同第一个丈夫格里戈里·莫罗佐夫生育有一子约瑟夫(后来成为医生);同第二个丈夫尤里·日丹诺夫(前苏共中央书记安德烈·日丹诺夫的儿子)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卡佳。斯大林去世后,斯韦特兰娜没有受到排挤和打击,继续在莫斯科住五居室的房子,每月得到个人抚恤金300卢布,两个孩子另外各有100卢布。后来,她与印度人拉杰什·辛格同居,辛格是印度共产党员,在莫斯科一家出版社工作,他的叔叔是尼赫鲁政府中的一名部长。日,辛格去世,她申请去印度安葬他的骨灰,她在印度的辛格父母家居住两个月后到美国大使馆请求避难,苏联领导人为此撤销了当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的职务。
  1970年,她又一次结婚,丈夫是一名美国建筑师,名叫威廉姆斯·皮特斯,他们不久生下一女,取名奥莉加。后来离婚。1982年她移居英国,1984年11月带着小女儿回到莫斯科,没住多久,她又孤身一人,住在英国西海岸的一家养老院里,膳宿费同国家负责,每月70英镑,此外她每周还可领到65英镑10便士的养老金。
  【斯大林的夫人】
   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叫娜杰日达。娜杰日达——即“希望”的意思。于日夜在孔策沃别墅开枪自杀,年仅30岁。她留下一份遗书,除了斯大林之外,谁也没有看过它的内容。
  娜杰日达是斯大林老战友阿利卢耶夫的女儿。他们都是格鲁吉亚人。十月革命初期,斯大林孤身一人,在彼得格勒曾寄宿在这位老友家中。斯大林的第一位夫人斯瓦尼泽早在多年前已经逝世。1919年,39岁的斯大林与不满十八岁的娜杰日达成婚。斯大林是成熟的职业革命家。娜杰日达中学还没有毕业,不过她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已开始涉猎荆棘人生。娜杰日达年轻,貌美,上进,她不以做夫人为满足。她要具备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她随斯大林上过前线,在列宁办公室当过秘书。后来进入工业学院学习化学纤维工艺。学院里除个别人之外,并不知道这位勤奋的黑发文静的女同学是斯大林的夫人。
  斯大林与娜杰日达一起生活了13年,生了一儿一女。当时革命家的夫人们都不太过问家务,娜杰日达也不例外,她整个身心扑在社会事业上。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击败了党内“反对派”,成为全党的第一把手。娜杰日达了解斯大林取胜的过程与付出的代价。她在政治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她的观点和列宁的遗孀克鲁普斯卡娅及其他被扣上“反对派”的帽子的人们相近。有的老布尔什维克成了斯大林的政敌,却是她的朋友。但她知道自己的身份,极力克制个人的感情。
  日十月革命15周年,红场上举行大游行时,娜杰日达和工业学院的同学们走在接受检阅的行列中。可是几天后,报上发布消息,说她于8日逝世。讣文没有提到她的死因,也没有刊出医生的最后诊断,这不能不在社会上引起疑问。她的死成了众人猜测的谜。于是社会上流传开不同的说法:自杀、他杀、谋杀……
  苏联政府为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斯大林只参加了与遗体告别的仪式,没有护送遗体到墓地,以后他也没有到妻子墓地去凭吊和扫墓,只是墓碑上留下了他的名字:
  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斯大林娜
  联共(布)党员。
  日生——日亡
  约·维·斯大林敬立
  她女儿斯韦特兰娜的一段话:“如果她没有死,那么她以后的命运会是如何呢?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早晚她会成为父亲的政敌。当她看到她的最好的老朋友,如布哈林、叶努基泽、雷登斯、斯瓦尼泽夫妇都一一死去,她决不会沉默。她绝对熬不过去。”
  斯韦特兰娜在怀念母亲的文章中自问自答:“也许命运赐予她死亡使她免于遭到等待她的更大的不幸吧?”
【个人崇拜】
  斯大林在苏联建立了他自己和列宁的个人崇拜。他不顾列宁的遗孀反对,将列宁这位苏维埃创建者的遗体安放在水晶棺内供人瞻仰。斯大林也曾是大规模敬爱甚至是崇拜的中心。一些城镇、乡村、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如斯大林格勒,还有斯大林奖,斯大林和平奖等等。这种个人崇拜在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达到了顶峰,他的名字甚至被写入新的苏联国歌。斯大林成为了诗歌、音乐、绘画、电影等各种文化作品的焦点。
  托洛茨基曾批评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认为建立这样的个人崇拜将个人价值凌驾于党和阶级之上,违反了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的价值,从而没有人能对斯大林进行个人批评。
  【历史评价】
  斯大林作为苏联的实际统治者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他有卓绝的才干,精力旺盛,坚毅不拔。斯大林个性的突出特点就是刚强。斯大林是备受争议、影响深远、极其复杂矛盾多面的历史人物。从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开始,关于斯大林的历史面貌与评价一直争论不休。前苏联国内主流舆论几十年里几乎一边倒地将其塑造为暴君和精神病狂人。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主流媒体依然重复着前苏联关于斯大林的种种“故事”,也有一些历史学者开始跳出官方评论重新审视斯大林问题。俄罗斯国内由于近10年的经济衰退,民众中也开始产生对斯大林的怀念之情,因为毕竟如丘吉尔所说“斯大林接受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原子武器的俄罗斯"。在他逝世50周年之际,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在经过近50年的妖魔化后,已经将近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凭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可以原谅斯大林的一切”,将近一半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主要持正面评价。总统普京在就职演说中把斯大林说成是“不能忘记的人”。近来俄罗斯新版的历史教程开始对斯大林做出了新的评价。总之,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斯大林就是一张牌,任何政治家都得打他,都要打他。”
   在20世纪30年代的肃反运动中,由于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肃反扩大化,使一大批党和军队的优秀干部遭到残酷迫害;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由于他把苏联一国的经验绝对化,忽视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了不少不妥当的做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对待一些国家问题上体现了大国沙文主义。
   许多人指责斯大林是过于残酷和犯下严重罪行的独裁者,在列宁去世后执政苏联的30多年间多次进行党内外的清洗活动,使一大批苏共党和军队中富作战经验的优秀干部遭到残酷迫害,许多人还指责斯大林利用政治保卫局、内务人民委员会(克格勃的前身)等组织严密控制人民的思想言论。至今,在斯大林时代被迫害的人的总数已经无法查明,特别是按照不同的统计、对时间范围的不同定义以及对于被迫害致死的不同定义(例如是否包括在迁徙中死亡的人数等等),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大相径庭。其中一种说法是共约170万人被关押,近70万人被处死。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对那一历史时期共产主义势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起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斯大林的作用,东欧的各卫星国才建立了共产主义。也有很多人指责斯大林在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时,把苏联一国的经验绝对化,忽视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了不少不妥当的做法,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例如,共产主义在中国获得胜利就主要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的结果。 此外,苏联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时占领中国的黑瞎子岛,二战后强迫蒋介石政府同意将外蒙古以独立公投的形式从中国独立出去,都对中国产生极大伤害。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个性的突出之处是残忍,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但多数人都承认斯大林有着卓绝的才干、旺盛的精力、坚毅不拔的品质和敏捷灵活的思路。同时,斯大林对各种艺术门类,特别是文学和音乐也涉猎良多,都有不俗的品味和造诣
  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完成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有一定贡献。斯大林对那一历史时期共产主义势力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起了重要作用,多数人都承认斯大林对于苏联成立后政局的稳定、以及苏联经济军事发展的巨大贡献。他统帅苏联红军为打败法西斯德国以及同盟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斯大林抓住英法等欧洲国家衰落的时机,筹划安排战后的世界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大国地位在经济、军事和国际政治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全面加强,最终成为与美国共同主导世界事务的超级大国,使苏联成为世界最强国之一,共产主义扩展到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同时他也特别专断,他强行实施的一系列极端的政策给苏联的建设留下太大弊端,以至于不同学者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却没有人否定他的历史重要性。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日斯大林80诞辰之际(当时斯大林逝世已经6年)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说:"对于俄罗斯万幸的是,在它经受艰难考验的年代里领导它的是天才而且坚忍不拔的统帅约.维.斯大林.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所生活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斯大林精力过人,博学多识,意志坚定,无论处事还是谈话,他总是果断`坚决`毫不留情,连我这个英国议会培养出来的人也不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他的著作有一股磅礴无比的力量.这股力量在斯大林身上是如此巨大,以至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的领导人中,他仿佛是无与伦比的,他对人们的影响是不能抗拒的.当他走进雅尔塔的会议厅时,我们大家就好像是听到了命令似的,站起身来.而且,真是怪事,两手下垂,放在裤缝边.斯大林具有深刻的,逻辑性极强的,清晰的智慧,绝不会惊慌失措.他是无人能比的大师,能够在困难时刻好到摆脱绝境的出路.他是一个能够假敌人之手消灭敌人的人,它迫使我们这些被他公然称为帝国主义者的人去同法西斯主义者作战.斯大林接受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原子武器的俄罗斯"。
  毛泽东不赞成把斯大林说的一无是处,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力求客观公允、实事求是,他说:“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斯大林不是在所有问题上,而是在一些问题上犯了错误”,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他认为,斯大林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现象,带有时代的特点”。所以,“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看斯大林”。
  1989年东欧剧变后,匈牙利等国摆脱了苏联控制,在日加入欧盟前,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市长办公室发表的声明称:“斯大林对人类、欧洲、匈牙利、匈牙利人民、布达佩斯和布达佩斯市民犯下了严重的罪行。”同时剥夺了斯大林于1947年获当时的布达佩斯市政府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这项荣誉是为了表彰他领导的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把纳粹德军队赶出匈牙利)。
  有些历史学家将斯大林和彼得大帝的政治经济政策并列。这两个人都致力于俄国在经济军事实力上赶超西欧,都全面深远地改变了俄国、西欧乃至世界的历史,都成功地令俄国在一段时间成为欧洲领导者。同时,也有历史学家对斯大林与彼得大帝、伊凡四世等在限制人民自由、专政手段上的残暴上作出了比较。
  苏联解体多年后,在俄罗斯的政治家和普通百姓中出现了重新正面评价斯大林历史作用的呼声,认为“斯大林是一个非凡的人物”、“是20世纪杰出的人物之一”。俄罗斯的民意调查表明,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凭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可以原谅斯大林的一切”,并赞扬斯大林使苏联“井然有序、工业发展,成为令人骄傲的伟大国家”,几乎有一半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主要持正面评价;但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仍然“将斯大林与大迫害与劳改营联系在一起”。总统普京在就职演说中把斯大林说成是“不能忘记的人”。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更声称“斯大林不仅是20世纪俄国历史,而且是整个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活动家”。
  俄国在2007年重新修订的一本教科书中,将斯大林明确定位为“一个确保国家迈入工业社会的体系的开拓者和维护者,一个濒临战争的国家的领袖”。并为斯大林所犯下的所谓“人道罪过”进行解释,认为那就如同秦始皇、彼得大帝等的“残暴”一样,是时代的必然,最终将成为滚滚向前的大历史的附属物。这种罪过将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大统一、大发展中获得强劲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斯大林死亡之谜】
  ——自然死亡还是被人谋杀?
  官方公报
  日,当时苏联最具权威的官方报纸《真理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前一天由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联合签发的斯大林病情公报,公报说,“斯大林于3月1日午夜至3月2日凌晨在莫斯科的寓所里突发脑溢血,造成右肢瘫痪并失去言语能力,3月2日和3日已采取了必要的医疗措施”。3月6日,《真理报》发布了斯大林病故医学鉴定书:“因连续出现心血管供血不足和呼吸困难,斯大林同志于3月5日21点50分逝世。”《真理报》的上述报道,就是苏联官方有关斯大林病情、死亡时间、地点及其原因的正式说法。但这种官方说法的可靠性和可信性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
  谋害之说
  最先提出有别于官方说法的是赫鲁晓夫,1971年他在纽约出版的英文版回忆录中讲述了斯大林死亡前的情景。他证实说,斯大林实际上是在他的孔策沃别墅里突发脑溢血而后去世的,而不是在莫斯科的寓所。此外,赫鲁晓夫还认为贝利亚有反常表现,暗示贝利亚与斯大林之死有关。
  明确提出斯大林是被密谋毒害而早逝的是流亡西方的苏联学者阿·阿夫托尔哈诺夫,1976年他在德国出版的俄文版《斯大林死之谜》一书引起广泛关注。此后还出现了谋害之说的各种版本,如安·弗·安东洛夫———奥费申柯在《斯大林时代的谜案》一书中的说法也与阿夫托尔哈诺夫的说法相似,认为贝利亚是谋害斯大林的主谋,当然还有赫鲁晓夫、马林科夫、布尔加宁。
  最近有关谋害之说的提法,是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爱·拉津斯基1997年出版的《斯大林秘闻》,他挖掘了历史见证人的回忆录,如斯大林的警卫员雷宾1977年撰写但尚未发表的回忆录《钢铁士兵》,并采访到了恰好曾在斯大林发病当天值班的警卫员洛兹加乔夫。俄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科戈诺夫在1999年出版的《苏联七领袖》一书中对此的描写也大致相同。根据这些见证者回忆:斯大林是3月1日白天突发中风昏迷,晚上10点多警卫员发现后通知了国家安全部部长伊格纳季耶夫,并根据他的指示通知了马林科夫、贝利亚,但斯大林的四位战友在2日凌晨3点多来了一趟就匆匆离开了,早上7点多再次把他们叫来,这时他们才决定叫医生来救治。
  逝世诱因
  到目前为止,谋害之说仅仅是推测而已,还没有任何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事实根据,怀疑贝利亚有“谋害之心”的,也是缘于他与斯大林晚年的政治恩怨。不过,1952年10月联共(布)十九大所通过的组建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来取代原政治局以及1953年斯大林发动的新的清洗运动,所针对的是原领导机构里的某些核心人物,并不只针对贝利亚一人,而且,事实上自1946年起贝利亚就不再是国家安全部部长了,斯大林在1946年和1951年先后任命阿巴库莫夫以及党务干部伊格纳季耶夫接任安全部部长,并进行直接领导。所以说,1953年3月的贝利亚早已经无法插手斯大林的安全警卫工作了。
  其实,斯大林自1923年起就患有风湿病,1944年已出现血压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1945年10月曾患过一次中风,1951年~1952年斯大林健康状况已明显恶化,他为此戒了烟,赤红的面色说明这时斯大林已有高血压的征兆,再加上1952年~1953年斯大林忙于发动新的清洗运动而没有休假,这一切都可能是他后来突发脑溢血的诱因。
  目前结论
  斯大林逝世虽然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但对于斯大林死亡之谜这个重要历史悬案目前仍无定论,不过,结合1953年苏联当时的政治局势的大背景,在了解见证人对斯大林突发脑溢血前后整个事件的详细叙述基础上,再分析斯大林的健康原因,目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谋害之说缺乏事实根据,当时并不存在长期准备的反斯大林的密谋,斯大林是因突发脑溢血而死。至于为什么官方发布的病情公报与斯大林实际发病时间“有误”,对斯大林之死进行专门研究的俄罗斯历史学家、生物化学家若列斯·麦德韦杰夫认为,“不排除在斯大林突发中风后有一种心照不宣的自发产生的密谋”,麦德韦杰夫在其新书进一步提出,“在斯大林突发脑溢血而昏迷请医生来的这十几个小时,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等人达成了针对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九大上指定的苏共新领导班子和苏联政府的密谋”。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官方伪造关于斯大林发生脑溢血的时间以及拖延叫医生前来救护的做法,只是不想让更多的人过早地知道斯大林病危,为的是争取足够的时间来对国家权力进行内部重新分配。
  有人认为,如果及时救助斯大林是能救活的。对于这一说法,麦德韦杰夫的依据是,“斯大林是因颅内大面积出血而导致昏迷,这种重度中风就是在当今其结果也是致命的。若迅速采取医疗救护,只能是推迟去世的时间,仍救不活斯大林”。
【虚假传闻】
  苏联英雄、卫国战争参加者、作家卡尔波夫用了数十年时间依靠保存下来的零星档案,以及对参战将领和特工、外交家的访谈,调查年卫国战争的某些事件。
  传闻一: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斯大林建议德国停战,共同打击英美
  这样的谈判确实举行过,在―27日。当时的情况很像列宁在1918年为了拯救年轻的苏维埃俄罗斯而缔结了相当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斯大林看到,红军损失严重,大多数军工厂正在向大后方撤退,急需喘息时间。最高统帅下令情报机关同德军指挥部联系,以他的名义建议停火。
  到德军占领下的姆岑斯克参加谈判的苏方代表是副内务人民委员梅尔库洛夫,德方是党卫军参谋长沃尔夫。斯大林建议,日6时到8月1日18时全线停止军事行动,随后德军应撤到事先商定的界线,并在1943年底前与苏军一起对英美开战。文件还说,苏联准备考虑对德媾和条件,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到国际犹太人组织头上;如果德方拒绝,德军将被击败,德国将不复存在。
  梅尔库洛夫日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说,德方建议停火后把战线现状维持到1942年底,苏联政府应立即把犹太人送到极北地区的集中营里消灭;在随后的世界格局中,德国要求统治拉美、中国和阿拉伯世界。
  苏方表示无法接受德方要求,谈判中断。斯大林没有出卖本国的犹太人。卡尔波夫认为,斯大林想同德国一起对英美开战是一种策略手法,目的是赢得时间。
  传闻二:苏联特工机关制订了消灭希特勒的计划,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斯大林竟然在最后一刻放弃
  早在1941年苏联就准备谋刺希特勒。当时苏联情报机关推测,希特勒会像拿破仑一样,在攻占莫斯科后亲临苏联首都。情报机关成立了几个小组,准备了好几套方案。但德军并未攻下莫斯科。
  第二个计划是1942年制订的,当时获悉希特勒要到德军占领下的乌克兰文尼察的野战指挥部。当时正在敌后的苏军颠覆队队长、资深特工梅德韦杰夫被责成执行这项任务。但行动失败。
  最接近于成功的是老特工苏多普拉托夫和伊林筹备的“连环套”。他们通过希特勒的亲信,步步接近“元首”。第一环是名演员布鲁门撒尔―塔马林娜的儿子弗谢沃洛德,他曾投靠德国,并与希特勒宠爱的影星契诃娃一起,取得了法西斯的充分信任。第二环是苏联把弗谢沃洛德的侄子米克拉舍夫斯基派到他身边。1943年,这时情报机关向斯大林请示行动。斯大林听完梅尔库洛夫和苏多普拉托夫的报告,只说了一句话:“这事别干了。” 但米克拉舍夫斯基的线没有断。1944年,机会又来了,再次请示,斯大林指示:“希特勒不用收拾掉。”这次梅尔库洛夫大着胆子探问原因。斯大林说:“我们需要希特勒。只要他活着,德国就不会同西方单独媾和。万一希特勒消失,西方就可能同他的继承人戈林等谈妥条件。这对我们不利,我们已经接近于彻底打败德国了。所以你们别碰希特勒……” 就这样,斯大林出于战略考虑,放过了希特勒。
  传闻三:德国想消灭斯大林,但没成功
  希特勒曾下令消灭斯大林。为采取行动,德国人挑选了前苏联军官塔夫林。此人在前线向德军投降,后又进入德国军事情报机关的间谍学校,他表示愿意去暗杀斯大林。打入国防人民委员部干部局和预备队司令部的两名德国间谍给他伪造了假履历,塔夫林和报务员希洛娃将装成在前线行动中负伤的苏军锄奸总局少校夫妇。塔夫林的行动方案有两个:第一方案是潜入有斯大林出席的一场庆典,用淬毒子弹对斯大林开枪;第二方案是用特制的微型火箭筒打斯大林的汽车。
  日,空投塔夫林和希洛娃的德国飞机被苏军高炮击伤后迫降,他俩被捕。塔夫林马上招供。苏方将计就计,让他呼叫德国请求支援,轻易地消灭了新派来的德国特务。一直持续到1945年4月,德国还在等结果。反谍机关一直等到1952年,才枪毙了他俩。
【参考资料】
  1.俄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 著,《大元帅斯大林》,2005年,ISBN 7-
  2.俄列夫·托洛茨基 著,齐干 译,《斯大林评传》,ISBN 7-俄沃尔科戈诺夫 著,《斯大林(全三册)》,ISBN 7-
  3.俄叶梅利亚诺夫 著,《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通向权力之路)》,2006年,ISBN 7-
  4.俄叶梅利亚诺夫 著,《斯大林:未经修改的档案(在权力的顶峰)》,2006年,ISBN 7-
  5.俄罗伊·梅德韦杰夫 著,《让历史来审判--论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2005年,ISBN 7-
  6.英亨利·佩林、俄德·安·沃尔科戈诺夫、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 著,《二战三巨头》,2003年,ISBN 7--X
  7.俄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 著,张凤、贾梁豫 译,《二战秘密档案》,2005年,ISBN 7-
  8.中袁南生 著,《斯大林 毛泽东与蒋介石》,2005年,ISBN 7-
  9.中杨奎松 著,《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2005年,ISBN 7-210-02127-2
  10.中沈志华 著,《毛泽东 斯大林与朝鲜战争》,2003年,ISBN 7-218-04411-5
  11.苏维拉·达维多娃等 著,《克里姆林宫秘史--斯大林情妇的回忆》,中国华侨出版社 1988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大林空军进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