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时代里,ps镜头光晕怎么调颜色真的还有颜色吗

我有我风格 九大品牌DC成像色彩之差异_数码_科技时代_新浪网
我有我风格 九大品牌DC成像色彩之差异
  自从有了相机,我们便可以将美好的时光定格、将美丽的景致带回家。胶片时代,我们用相机在菲林上成像,并通过胶卷冲印的方式还原风光,只要翻开厚厚的相册,我们便能再历当时的美景,重温彼时的欢乐。然而进入数码影像时代以来,大家越来越少跑彩扩店了,更多的时候我们用数码相机的LCD屏幕或者家用电脑欣赏照片。不过,无论是痴迷于菲林气质的怀旧派,还是钟情于光电传影的数码拥趸,成像的色彩一直是我们追求不弃的关键。我们所处的世界色彩斑斓,而我们所痴迷的相机的乐趣,便是它将这一切美形美色还原于眼前。由此看来,数码相机的色彩还原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评价因素,我们在选购相机时,都希望买到成像色彩好看的产品。
  然而我们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评价:这款相机色彩很好!那款相机色调太冷了。拍人像用饱和度低一点的色彩模式吧,拍风景呢就用对比度高饱和度高的模式……即便是面对同一处景致,不同品牌的数码相机拍摄得到的照片画面色彩也会稍有不同。自然,我们手边的数码相机拥有一整套还原景物色彩的机制,只不过,不同品牌的数码相机,在色彩还原方面特点各异。相信大家早有耳闻,不同的品牌,其产品的成像会有不同的色彩偏重。在IT168评测中心以往的数码相机评测中,色彩还原是一项重要的评测指标,通过这一项测试,我们便可以知道不同相机在色彩还原方面的饱和度及色彩偏移等差异。
图为:数码照片的观赏途径&
在分析各品牌数码相机色彩风格之前,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下数码相机的成像流程,通过它我们会知道我们是怎样看到这般色彩斑斓的照片的。简单归纳,数码相机的成像经历了三个过程,即“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阶段”、“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阶段”、“数字信号转换为真彩图像阶段”。首先,由数码相机镜头收集到光线,并将这些光信号传递至数码相机的“心脏”――图像传感器上。我们常用的图像传感器有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与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能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接着,数码相机的处理器又将这一电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最终,我们的各式显示设备便能将这些数字信号转换为不同的色点,从而组成一幅彩色照片了。
图为:数码相机成像流程示意
然而,我们从各类显示设备上或者从冲印出来的相纸上总会发现一个问题,数码相机帮我们留住的风景,其色彩似乎与原景致并不完全吻合,总有一些颜色偏深而一些颜色较浅,而这样的误差在不同的相机中的体现又各不相同。如果用一套标准色彩来作为基准从而考量数码相机的色彩还原的话,我们便可以从测试图表中看到在不同色域颜色的偏差程度。下面这张,便是我们在数码相机的评测文章中经常会看到的一张图例,它反映了被测相机的色彩还原能力。方块位置为标准色彩点,而圆圈的位置即为该数码相机的色彩表现。透由方块与圆圈之间的连线,我们便能清晰地了解这款数码相机的色彩误差情况。越偏离中心位置代表该色域的饱和度越高,反之亦成立。
图为:测试数码相机色彩还原程度的图表
影响色彩还原的因素
造成误差的因素有三:1.镜头的带通响应;2.CCD的分光响应;3.不同处理器的运算算法。
图为:影响数码相机成像色彩的三因素示意
虽然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看起来相当晦涩,但是借由上面那这张图我们便能够简单理解它的含义。首先,大自然反射的各色光线要穿过数码相机的镜头,而数码相机的镜头为了让透光率更佳一般都会在镜片上覆一层增透膜,也正是因为这一厚度为1/4波长的增透膜使得不同色彩的光线在进入镜头时产生差异,最终影响画面再现。第二点,进入相机镜头的光信号要传导至传感器上才能有效被感知,而我们所用的CCD感光层前端还有一层微透镜,这一层微透镜同样在不同色光的传输过程中起了一定的影响。然而,上面所说的两点对数码相机色彩再现的影响均没有第三点重要,也就是说,影响数码相机色彩再现的关键是不同相机的机内处理器算法。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传感器转换完成的电信号必须在机内经由图像引擎用相应的算法完成电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正是在这至关重要的转换过程中,各品牌厂商使用的算法不同,导致了最终的图像还原在色彩上存在迥异的风格。
如果说在胶片时代,镜头的影响成为成像色彩的关键的话,那么进入数码时代后,特别是在卡片机泛滥小型机镜头素质整体走低的今天,镜头并不能成为影响色彩偏移的至重因素,相比而言,各家不同的机内算法成为影响的关键。
数码时代,斑斓的颜色均由R(Red)、G(Green)、B(Blue)三原色组成,在这三个维度上我们用0―255的不同数值最终混合出种颜色,还原我们的真彩世界。打开Photoshop,调出色板窗口,接下来,你选中的画面任何一点的色彩都能用RGB数字表达(如下图)。当R、G、B数值均为0时,我们得到纯黑色,当三个变量数值均为255时,我们得到纯白色,而当其中一个变量为255,其余两个变量均为0时我们得到对应于R、G、B的正红、纯绿和正蓝色。
图为:photoshop的RGB色彩
明白了色彩与数字之间玩的把戏,我们就很能理解为什么不同品牌的数码相机即便是接受到相同的电信号,也有可能展现出色彩风格甚有差异的照片了。注意哦,我们所谈论的一切色彩差异,均只指轻微的偏色与色彩饱和度上差异,这是在还原本真景物色彩的情况下色彩冷暖、浓艳或素雅的差别,而由于镜头损坏或者传感器故障引起的严重色彩失常与色彩再现错误并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因为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是不同品牌的自有领域,独立并不受其他厂商的影响,为了延续胶片时代各品牌相机成像的色彩风格,他们会在该算法上做相应的调整,以便表现出与胶片机一致的色彩风格。&或者因为产品路线的关系,厂商需要将色彩对比度增加或者让红色区域的饱和度更高一些,这些调整能够让这款相机更适合拍风景或者人像照片。所以说,所谓数码相机色彩还原能力,并不以完全贴近理论值为最优,有些时候,更高一些的饱和度表现反而能给我们的照片增彩,让原本平庸的景致一下子丰富艳丽起来。
图为:宾得相机拍摄样张用其他镜头拍的片子调出蔡斯镜头的味道
帖子8&缘分币7 Y&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10:11 
用其他镜头拍的片子调出蔡斯镜头的味道
网友萧风萧风的后期处理心得:
蔡司头的特点很特别,色彩浓烈,反差大,锐度很高,细节清晰,但又不干涩,有油润感,亮部暖,暗部冷。
根据这些特点就可以模仿了:
反差大和色彩倾向布兄已经讲了,在RAW里调好。
色彩浓烈:暂时别管,别加大饱和度!加大饱和度细节丢失严重。
锐度很高,细节清晰:可以局部用USM锐化得到。
不干涩,有油润感:大片的画面(比如天空,水面)一定不要锐化!最好用两层,一层降噪处理,模拟出油润感,然后和锐化的部分合成就漂亮了。
亮部暖,暗部冷:用色彩平衡,暗部和亮部采用不同的平衡。
最后调整色阶、曲线,对比上来了,色彩上细处理是用可选颜色调整得到的。
原理就这样了,但做得怎么样就要靠经验了。
一 蔡斯的色彩
基本上就是模仿蔡斯的几个特点如反差大,锐度高,细节清晰,有油润感,亮部暖,暗部冷等等,大家可以去网上查看一些作品这里我就不再重述了,主要讲讲自己总结一些前辈PS的思路。
  1.最好有raw文件,在相应软件里面把色温降低一些,然后曝光减少一些,提高一些对比度,如果图片偏色可以适当进行调整,注意这里只是微调,不要调的太夸张了。因为后期在PS里还要细调。
  2.在PS里面把模式转变成Lab模式,对明度使用应用图像,混合模式选择虑色,不透明度20%,不要太大,这一步主要是提高色彩的明度。对a和b通道分别使用应用图像,模式选择柔光(选择叠加图像细节会损失大一些)不透明度选40%。
  3.对明度进行适当USM锐化,注意半径不可过大,这里我选择半径0.9,数量90。对明度的锐化不会影响色彩。
  4.下来回到RGB模式,使用色彩平衡对高光和暗调进行微调,总体思路是把高光部分稍微调暖,暗部调冷。如果要强调某些部分可以使用蒙板进行局部调节。
  5.下来就是使用可选颜色等工具进行微调,这个根据图片的实际情况调节。
  6.最后再复制已经调好的图层,可使用降噪工具对该图层降噪然后改图层混合模式为叠加把不透明度降低,一般降到30-50即可。这一步主要是再增加画面油润,但是效果也因图而异。
色彩浓烈厚重而不腻,反差细腻平缓而不生硬,锐度刚柔而不失细节,画面整体又不干涩,有立体感,亮部暖,暗部冷。其实这就是德头的一些主要特点,也是与日头过分强调清晰度不一样的地方,它更讲求一种整体的画面感觉,
一些手法,,比如适当提高饱和带,再以局部用USM锐化得到锐度。(在这里可以用复制通道调对比建立选区的方法
不干涩,有油润感:大片的画面(比如天空,水面)一定不要锐化!最好用两层,一层降噪处理,模拟出油润感,然后和锐化的部分合成就漂亮了。(减少杂色时候稍微增加一下量效果会会更好)
亮部暖,暗部冷:用色彩平衡,暗部和亮部采用不同的平衡。(调得太过会失真,尽量控制在20
最后调整色阶、曲线,对比上来了,色彩上细处理是用可选颜色调整得到的。
但这也往往也是形似而不神似,,
后来想想也难怪,如果ps真能很容易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蔡司和徕卡也就没人追捧了镜头的设计不是靠计算机和玻璃材料就能简单解决的,除了技术的因素和成分,更多多的是一种文化的积蓄和内涵。
喜欢摄影的人无不为蔡司镜头拍摄的照片所感动。感动必然有感动的原因。当你真正问为什么感动的时候,肯定大家会拿出经典一句话:油润。既然一张照片你一看就感觉是蔡司镜头的蔡司味,那一定是有规律的。现在是数码时代,也许有机会让相片处理成类似蔡司片的味道。
& && & 当然要想真的处理成蔡司味是不可能的,因为蔡司味除了色彩,还有它的虚化效果,它的细腻程度等等。如果我赶斗胆说用数码调出蔡司味,那一定会被大侠们飞砖的。我也不是数码的专家,更不敢说能调出蔡司味,只是想让自己的相片更接近蔡司味,让自己的相片更生动些。所以标题只是想让自己的相片有蔡斯味。。。。
& && &看过许多蔡司镜头的照片,多数是长焦拍摄的前后景虚化的片子,油润得让人溜口水,这也是让色友中毒着迷的一个最大的因素,而这个感觉是最难模仿的。即使用数码的后期模糊处理,也很难接近那个效果,也不自然。这个方面就暂且不考虑模仿,先琢磨琢磨蔡司色彩的特点吧。
& && & 既然是琢磨,就是连我自己还没弄明白,就边琢磨边改,反正是为自己琢磨的,不管对不对,不管人家怎么看,对自己的相片后期有好处就行。
& && &一、看过许多蔡司的片子,第一感觉就是油润。到底什么是油润呢?能不能说就是过渡细腻?蔡司的片子感觉很真实,即使是数码相机的片子,很少所谓的数码味。(我理解的数码味是色彩过渡硬朗,锐化过度,色彩暗涩。。。)。可以这么说,蔡司片子的色彩饱和度比较高,而透明度(也许是所谓的色彩纯度)也比较高,但是总体却不漂浮,而是沉稳浓重。总之首先白度不能过,还要稍欠。色彩尽量调到饱和度较高,而纯度也高。蓝色,金黄色,绿色相对特别浓郁饱和,黑色也黑的深沉而不死黑。
& &&&二、不知道是作者后期调整得好的缘故还是什么,感觉蔡司的色彩非常真实,白平衡非常准的感觉(也许是感觉)。忧郁的冷色调和浓浓的暖色调可以同时饱满地呈现在一张相片里。冷调跟硬调同时存在也许不难,但是同样浓郁就比较少了。后期上也许真的需要蒙板分别处理。
& &&&三、蔡司的片子色彩过渡非常细腻,就是说色彩过渡层次多,而不会感觉被数码化的那种色彩简化。虽然过度柔和,但是分辨率却感觉很高(镜头本身质量好),就是感觉既清晰又柔和。颜色明锐但是却不是数码锐化过度的那种感觉。所以更多的胶片味。
& &&&四、看到蔡司的片子,还有一个感觉就是通透,如果片子不通透,一定不认为是蔡司的。通透是指相片的色彩纯度比较高,对比度也比较大,图片的清晰度也比较好,虚化效果也代表一部分感觉。片子灰蒙蒙的,色彩不够饱和,清晰度不好,虚化不自然,这些都不被认为是蔡司的特色,其实有时蔡司镜头也会拍出这种效果,特别是后期处理不好的话。
& &&&五、蔡司的色彩为什么会那么浓郁呢?也许是因为镜片和镀膜让某些光线通过率高,而某些光线吸收较多,结果色彩被加强了,特别是蓝色和金黄色。而灰色系列被保留下来。层次还是显得那么丰富。色彩的纯度也比较高,明度也比较大,对比也比较强。但是却不过暴。就是总体白度不超过极限。蔡司对蓝色和金黄色似乎比较敏感,饱和度特别高,看到瓦蓝瓦蓝的,或者金黄金黄的,就像是蔡司的代表。
& &&&六、究竟什么是蔡司味还真难总结,但是人们常说,蔡司的色彩真是毒啊。毒在哪里,为什么毒,还真不好说。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到哪些是蔡司味,哪些不是(当然有些镜头拍的相片也有那种细腻油润的感觉,我们暂且都称之为蔡司味吧),色彩上总是相对比较浓郁,就是说色彩饱而不跳跃,不刺眼。其他普通镜头也能拍出清晰锐利的相片,但是看起来就是色彩有些刺眼,对比过于锐利,有数码锐化的感觉。
& & 七、蔡斯的片子,有的色温相对较低,加强了蓝色和绿色的纯度。对比度稍大些,曝光要合适,相对较低但又不太低而损失了颜色。色彩饱和度增加些。适当锐化,但不过度,保证有通透感。
& & 八、经过琢磨蔡司味的特点之后,在图片的后期处理上,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调试,试图调出蔡司味来:1。先在RAW格式中调整色温,调稍低些(根据感觉),调整曝光到折中位置(保证有正确的色彩还原),调整对比度稍低,调整亮度稍低,这些都是为了使画面不出现高光过度和暗部细节损失,使画面比较细腻。& && && && && &2。调整好后转到PHOTOSHOP里调整图片。先进行再次的白平衡调整。用曲线里的黑白灰三个吸管。黑色白色先调,同时适当降低极白值,提高极黑值,使画面不至于对比过于强烈。然后用灰色吸管寻找灰点(即RGB三个数字相近的),也可以选择RGB三个数字递减的颜色作为灰度色,这样画面蓝色和黄色会得到加强。
& && && && && &3。然后转到LAB 模式中,在明度通道里点图像选项,选应用图像,混合选项选择滤色,不透明度选择10-30%左右,(为的是提高色彩的明度即纯度)。在A,B通道中也同样点图像选项,选应用图像,混合选项选择叠加(或柔光会比较柔和些),不透明度选择20-50%左右。(为的是增加色彩的饱和度即浓度)。在明度通道中用滤镜里的USMR锐化,将画面适当锐化。(为的是提高画面的清晰度,但千万不要锐化过度)。这样处理的相片,相对色彩纯度比较高,色彩饱和度也比较高,画面通透度也提高了。但是一些细节调整要根据每个图片的实际情况调整,尽量使画面色彩沉稳,过渡细腻。如果嫌有些色彩还不能达到蔡司味,还可以用图像中的替换颜色的工具将某些颜色加强。
& && && && && &4。或者转到PS后调整白平衡后,直接复制图层,选择滤色10-30%,选择柔光20-50%,然后锐化,也可以达到类似的通透,只是画面稍逊色。
& && && && &&&5。这里总结起来就是用了在LAB模式下的应用图像中的滤色、柔光、叠加等工具,主要是提高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用这种方式处理的好处是色彩自然,对画面色彩的损害很小。在前期处理中就是要注意白平衡、曝光准确不过曝,锐化适当不过度,尽量保持画面柔和层次丰富。要想调出色彩深沉浓郁的效果,还可以继续在可选颜色工具中调整色调,适当增加黑度(继续琢磨中)。
& && && && &&&现将用不同方法处理的两张相片做个对比,虽然不是很有蔡司味(还在琢磨中),但是色彩的浓郁程度得到提高且比较自然。
& && && &&&图一为常规方式处理(在RAW格式下调整好色温,曝光,对比度等,在PS里的LAB模式下增加色彩饱和度和锐化图片)(原片为RAW格式转化为JPG格式)
看过许多蔡司镜头拍摄的照片,多数是长焦镜头拍摄的前后景虚化的效果,油润得让人流口水,这也是让色友中毒着迷的一个最大的原因,而这种感觉是最难模仿的。即使用数码的后期模糊处理,也很难接近这种效果。这个方面就暂且不考虑模仿,先琢磨琢磨蔡司色彩的特点吧。
  人们常说,蔡司的色彩真是毒啊。毒在哪里,为什么毒,还真难用语言表达。但是人们却能感觉到哪些是蔡司味,哪些不是(当然有些镜头拍的照片也有那种细腻油润的感觉,我们暂且都称之为蔡司味吧)。我感觉蔡司味色彩上总的来说相对比较浓郁,就是说色彩饱和而不跳跃,不刺眼。其他镜头也能拍出清晰锐利的照片,但是看起来就是色彩有些刺眼,对比过于锐利,有数码锐化的感觉。
  看过许多蔡司镜头拍摄的照片,第一感觉就是油润。到底什么是油润呢?能不能说就是过度细腻?蔡司的照片感觉很真实,即使是数码相机拍摄的,也很少所谓的数码味(我理解的数码味是色彩过度硬朗,锐化过度,色彩暗涩……)。可以这么说,蔡司照片的色彩饱和度一般都比较高,而透明度(也许是所谓的色彩纯度)也比较高,但是总体却不漂浮,而是沉稳浓重。蓝色、金黄色、绿色相对特别浓郁饱和,黑色也黑得深沉而不死黑。
  蔡司镜头拍摄的照片色彩为什么会那么浓郁呢?也许是因为镜片和镀膜让某些光通过率高,而某些光吸收较多,结果色彩被加强了。特别是蓝色和金黄色,而灰色被保留下来,层次还是显得那么丰富,色彩的纯度也比较高,明度也比较大。对比度也较强,但是却不过曝。蔡司镜头对蓝色和金黄色似乎比较敏感,饱和度特别高。看到瓦蓝瓦蓝的,或者金黄金黄的,就像是蔡司味的标志。此外,蔡司照片的色彩过渡非常细腻,就是说层次多,而不会感觉被数码化的那种色彩。虽然过渡柔和。但是分辨率却很高(镜头本身质量好),也就是照片既清晰又柔和,颜色明锐但却不是数码锐化过度的那种感觉,所以有更多的胶片味。
  看到蔡司的照片,还有一个感觉就是通透,如果不通透,一定不认为是蔡司的。通透是指照片的色彩纯度比较高,对比度也比较大,图片的清晰度比较好,虚化效果也代表其中一部分感觉。但是如果照片灰蒙蒙的,色彩不够饱和,清晰度不好,虚化不自然,这些都不被认为是蔡司的特色。当然有时蔡司镜头也会拍出这种效果,特别是后期处理不好的话。不过,在后期调整好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感觉蔡司镜头拍摄的照片的色彩非常真实,白平衡非常准(也许是感觉,其实往往色温稍偏低些)。忧郁的冷色调和浓浓的暖色调可以同时呈现在同一张照片中(冷暖色调同时存在也许不难,但是同样浓郁就比较困难,也许需要后期蒙板分别处理冷暖色)。
  经过以上分析后,在图片的后期处理上,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调出蔡司味。
  方法一
  1.先在RAW格式下调整色温,稍调低些(根据感觉);调整曝光到折中偏低的位置(保证有正确的色彩还原);降低对比度、亮度,画面整体显得沉稳。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出现高光过度和暗部细节过度损失,使画面比较细腻。保持沉稳的色调。
  2.调整好后转到Photoshop里,再次调整自平衡:用曲线里的黑白灰3个吸管,先调黑色和白色,同时适当降低极白值(将曲线中的白点往下拉一点),提高极黑值,使画面不至于对比过于强烈。然后用灰色吸管寻找灰点(即RGB3个数字的相近值),也可以选择RGB3个数字递减的颜色作为灰度色,这样画面色温会偏低些,蓝色和黄色会得到加强。
  3.然后转到LAB模式中,在明度通道里点图像选项,选应用图像;混合选项选择滤色,不透明度选择10%--30%(为了提高色彩的明度即纯度)。在AB通道中也同样点图像选项,选应用图像,混合选项选择叠加,不透明度选择20%~50%(为了增加色彩的浓度即饱和度)。在明度通道中用滤镜里的USMR,将画面适当锐化(为了提高画面的清晰度。但千万不要锐化过度)。这样处理后的照片,色彩纯度和饱和度都较高,画面通透度也提高了。但是一些细节调整要根据每张图片的实际情况,尽量使画面色彩过渡自然。如果嫌有些色彩还不能达到蔡司昧,还可以用图像中的替换颜色工具将某些颜色加强。
  4.为了让画面有更强的浓郁色彩和沉稳色调,图片处理好后,可以在Pnotoshsp里。通过复制图层,在图层工具里选择叠加,不透明度调整为20%一50%之间,即可得到色彩比较浓郁的画面效果。
  方法二
  图像从RAW格式转到Photoshop后调整白手衡,直接复制图层,选择滤色10%一30%,选择柔光20%~50%。然后锐化,叠加选择20%一50%,也可以达到类似的通透效果,只是画面稍逊色。
  方法三
  在RAW格式下适当调色温,降低曝光和对比度,让照片显得层次丰富些。稍加饱和度,用曲线调整画面亮度。在Photoshop里打开,先用曲线吸管调黑灰白平衡,亮度可以不调。然后在通道混合器里将红、绿、蓝各调为110%(可适当提高色彩的纯度和明度),用正片叠底工具将图片颜色加深加暗(产生一定的色彩凝重感),在可选颜色工具里将灰度中的红、绿、蓝各加10,在黑色通道里将黑加5,最后在LAB模式下增加色彩饱和度和锐度。为了更加符合实际效果,再适当微调即完成。这种调色方法的缺点是对画质的损害比前两种稍大些,优点是快速且色彩浓郁,纯度高。
  总结起来就是在LAB模式下,在AB通道中,运用滤色、叠加、柔光、明度/对比度,以及通道混合器、可选颜色等工具,提高画面整体的色彩纯度、浓度及对比度,适当降低色温,并保持整体画面沉稳浓郁的色调特点(在直方图里像素偏向黑场一边)。整个画面中,亮度不过度甚至暗些,黑色浓郁而保留层次,再配合原片的清晰度和画面层次,让整个画面带有浓郁的蔡司味。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画面的整体效果:不过曝,色彩不溢出,锐化不过度。噪点也不可太大,要让层次过渡自然。之所以不用曲线调整,是因为曲线还是有一点局限性,而且对画质损害会大一些。
  现将用不同方法处理的3组图片做个对比,虽然不是很有蔡司味,但是色彩的浓郁程度得到提高。
各组图片中第一张均为采用常规方式处理(在闩AW格式下调整色温、曝光、对比度等,在Photoshop里的LAB模式下增加色彩饱和度和锐化图片,原片为RAW格式转为JPG格式)。第二张为采用仿蔡司风格的处理手法(与原片为同一张图片,RAW格式转JPG格式)。处理后的画面色彩很通透,且更加细腻。杂质也比较少(如果配合降噪软件处理,画面将更加细腻)。当然处理得还不够到位,色彩有些溢出的感觉,还将进一步调整。
我的理解就是色调偏兰紫一点,对比大一点,最后呈现出高光部分油润一点,自己也是往这方面调的。简单尝试的,发现对这样的小品还有点效果但是人物就差远了。
--------------------------------------------------------------------------------
# 采用斜角度拍摄
# 平视的角度
# 使用大光圈
# 焦点对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虚化背景和前景)
# 降低曝光
# 增加暗角
# 增加饱和度
# 增加油润感
# 压低高光,增加明暗对比,增加对比度
# 白平衡变冷
# 暗部冷,亮部暖
# 在焦点周围提高亮度,突出焦点的所拍摄对象的主体。
蓝通道调高就行
模仿蔡斯的几个特点如反差大,锐度高,细节清晰,有油润感,亮部暖,暗部冷等等
色温高点,色彩饱和点,兰通道高点,曝光欠点,虚化好点,焦内锐点,味道就好点
[ 本帖最后由 aoyabing 于
10:43 编辑 ]
(298.92 KB)
(327.78 KB)
(164.85 KB)
(236.01 KB)
(112.93 KB)
(203.33 KB)
(271.48 KB)
(277.53 KB)
(355.53 KB)
(254.61 KB)
(92.73 KB)
(84.52 KB)
(125.94 KB)
(113.27 KB)
(171.68 KB)
(74.26 KB)
(159.6 KB)
(220.86 KB)
(246.35 KB)
(107.63 KB)
(219.46 KB)
(265.28 KB)
帖子133&缘分币1 Y&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我来好好学习学习
帖子344&缘分币214 Y&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顶!谢谢奉献
帖子87&缘分币54 Y&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学习一下。
Let's思维漫步
帖子1413&缘分币16560 Y&阅读权限30&注册时间&
好文章,问下楼主下面的照片是自己拍的吗?
左岸月落 |&&明日晨曦
UID502004&精华&积分3453&威望189 F&回复币247 B&警告0 次&贡献2 &金币0 个&学分0 点&性别男&最后登录&
帖子121&缘分币140 Y&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一直想搞两个好的蔡司头,可就是包里空啊..........
UID390895&精华&积分141&威望2 F&回复币101 B&警告0 次&贡献0 &金币0 个&学分0 点&性别男&来自云南&最后登录&
帖子304&缘分币7595 Y&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帖子30&缘分币3 Y&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受益匪浅,谢谢!
帖子16&缘分币9 Y&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243.16 KB)
帖子9&缘分币0 Y&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aoyabing 的帖子
学到了,慢慢研究,谢谢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推荐到广播
1947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āáǎà)
第三方登录:举报理由:
敏感或淫秽色情信息
内容涉及抄袭及版权问题数码时代,各家色彩真的没有意义吗?【单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38,252贴子:
数码时代,各家色彩真的没有意义吗?收藏
最近以来,听到很多人说数码时代,色彩基本上不太重要,raw+ps或lr,完全可以模拟出各家色彩。“佳能肤色好 尼康风景色彩好”是否已成往事,真的能靠后期作出来吗?
正品佳能单反数码相机,来佳能官方0101商城,体验佳能EOS全画幅的世界,感动常在,佳能!
不觉得,虽然我是新手,但是我试机时也感觉到N家与C家的色彩区别。而且后期不是一切吧。
颜色可以后期 但是味道后期不出来的
镜头的特色有什么不同啊?还有4l的xd,你说的味道指的是什么呢?
都一样!!!玩好通道,弄个毛里求斯味都不是问题!
后期还没入门呢,这个以后得搞好,靠后期这手艺勾搭妹纸.....
表示真正能够高效快捷准确模拟出各家色彩风格的ps大神没几个
我在屋脊里看到不少资深说cnsp的自家风格无法互相通过后期转换,所以有点茫然了
都什么时代了,别说RAW
就算保存JPEG加PS都可以换各种色彩了更别说RAW了,楼上说模拟不出来只是他们懒,要么PS技术不行PS完之后肉眼根本看不出区别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码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