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铜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公主人

相关文章阅读帖子主题:世界上第一块铜镜,长这样的
共&0&个阅读者&
军号:9251973 工分:5513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世界上第一块铜镜,长这样的
站在这儿,眼望四周,满山的农田都是“齐家坪遗址”的保护范围,先民们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留下的万千物品,都深深埋藏在地底,偶尔露出一丝半缕,像先祖留给后人的“密符”,等待人们破解它的真正含义。“秘符”的第一次出现,是在1924年。受中国北洋政府邀请,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作为农商部矿政顾问于1914年来到中国,协助中国地质学家寻找矿藏。1924年4月,安特生在兰州见到了精美的灰陶罐,顺藤摸瓜来到宁定县(现广河县),在齐家坪发现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并撰写了《甘肃考古记》,把齐家文化列为“六期”文化之首。1945年,我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夏鼐来到甘肃进行考古发掘,发表了《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之改订》。之后,学界陆续有人关注这里,进行考古调查。1947年6月,“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中科院院士裴文中在广河齐家坪等遗址进行考古调查,首次发现齐家文化“石灰住室”,并撰写了《甘肃考古报告初稿》。1957年10月,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临洮、临夏、广河进行考古调查,发现齐家文化遗址22处。1974年至1975年,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广河县齐家坪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墓葬118座,出土陶器、铜器、玉器、牙角骨器、石器和金器等千余件随葬品。其中,发掘出土一面铜镜和一柄铜斧,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铜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发掘的考古报告一直未能出炉。1963年2月,齐家坪遗址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齐家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2006年,排子坪乡撤乡设镇,更名为齐家镇。考古学家们通过“碳14”测定及出土的器物特点等推断,齐家文化晚于马家窑文化,早于四坝、卡约、辛店文化,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4100年到公元前3700年之间。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齐家文化遗存在各地都有发现,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向西至张掖、青海湖一带东西近千公里范围内,地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镇馆之宝是被称为“中华第一镜”的青铜镜。它“出生”在4000多年前,长埋地下后,于1975年再获新生。现在,它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在柔和的灯光下,散发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铜镜扁平、光素无饰,背面中央有桥型纽。从铜镜铸造工艺来看,属于一次范模浇铸成型,纽部有锻饰痕迹、边缘规整光滑,铜镜通体有斑驳的铜锈。这样的青铜器在博物馆里还有很多,铜剑、铜铲、铜斧、铜锥、铜手镯、铜月牙形项链等,虽无繁杂的纹饰,但古朴典雅。甚至还有精美的绿松石铜牌,一颗颗细碎的绿松石镶嵌在铜牌上,几千年前古人的工艺令人惊叹。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说:“青铜冶炼和铸造是高度复杂的技术活动,是文明的标志。齐家文化最可能是夏代早期或中期文化,也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文化,中国自齐家文化进入青铜时代,也正式融入到青铜时代的世界体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也认为,齐家文化是中华早期文明当中青铜、冶金术最发达的地区,迄今发现的数量、种类以及达到的水平均为最高。齐家文化时期,人类已经步入了青铜时代,而夏王朝正是以青铜文化作为显著特点的。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世界上第一块铜镜,长这样的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条记录]&分页:
&对世界上第一块铜镜,长这样的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收藏家刘东的铜镜世界,冯毅:铜镜之中无杂质_宇文网
当前位置: >
> 收藏家刘东的铜镜世界,冯毅:铜镜之中无杂质
收藏家刘东的铜镜世界,冯毅:铜镜之中无杂质
铜镜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接触铜镜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儿时在南城居住,闲暇时到琉璃厂文物商店看看,被铜镜纹饰所吸引。参加工作后,在位于府学胡同的北京市文物局&文革&文物库房,见到著名收藏家关祖章等先生旧藏的数千面铜镜,深为其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而震撼。遂与铜镜结下了不解之缘。  傅大卣、程长新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凡是图案精美的铜镜都做了拓片,至上世纪80年代初累计上千张之多。由此,我热衷于拓片收藏,个中缘由是文物工作者不能收藏文物,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曾为我题写&千镜墨影之堂&堂号。  从&破四旧&回炉熔炼,到2004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专场拍卖著名收藏家关祖章老先生收藏,遭到2009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铜镜专场第5785号拍品唐代海兽葡萄镜以268万元成交,铜镜骄人的市场价格背后包含着鲜为人知的坎坷命运。  关于铜镜记载  铜镜是古代梳妆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绚丽的金属工艺品,中国古代钟爱金石收藏,古玩行经营也以金石为重。当然,我认为青铜器是第一位的,铜镜、佛像位列杂项,也是古代青铜文化重要且自成体系的门类,是备受世人关注和收藏的一种文物。历史文献记载中看到很多,如《轩辕黄帝传》记载:&&&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神镜宝镜也。&说铜镜起源于黄帝,历史悠久。战国文献亦有记载,《庄子天道篇》:&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韩非子观行》亦有&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  有趣的故事《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早晨,邹忌对着镜子整理衣冠,观赏自己的容颜,然后分别问妻、妾、客人:我长得美还是城北徐公美?妻、妾、客人皆回答是邹公美。邹忌又到镜子前照,观察自己的容颜,又与城北徐公比较,才发现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思之再三,邹忌认为:妻子因为爱我,妾因为怕我,客人因有求于我,故皆说我比徐公美。邹忌以观镜自美、妻妾爱己、客人奉承的故事来规劝齐威王应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其苦口良言终于使齐国富强起来。这些也仅能从古书记载中说明铜镜至少到战国晚期已经广泛流行了。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段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镜不仅是人们照面饰容的一种工具,而且成为了一种象征---是反应事物真实面目的载体;一种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从容颜的反应,到人生的观照,这种由本质至外延的扩展,正是中国古代铜镜的特性。  铜镜命运  民国以前的铜镜收藏,可从文献中看到,上至宋徽宗、清乾隆帝,下至历代收藏家罗振玉、陈介琪、刘体智、梁上椿等人,都将其视为心爱之物,无不庆幸中华民族有青铜镜这样的艺术瑰宝。但近40多年铜镜的命运,我是见证人。  &文革&时期,铜镜被当成废品论斤收购。那时,所有的文物都难逃劫难,更别提铜镜了!铜镜的下场只有送到废品站,几分钱或一二毛钱一斤收购,再回炉熔化,实际就是卖个铜价。废品收购站遍布北京,我去过永定门、德胜门、朝阳门等较大的收购站,城里的就是北新桥、菜市口、天桥门市部。有个朋友说喜欢铜镜,让我陪着去过几家有熟人的门市部。在门市部,破铜烂铁成堆,内有废旧管子、工业废料,也有宣德炉、佛像、铜钱、墨盒,多有缺损。当时,门市部的熟人对着废品堆说,这是最近拣选出一堆铜镜。我一看,大部分为宋元明清铜镜,品像不太好,也有裂纹或砸过的痕迹。装在麻袋里上秤一称,200块钱。一位老收购师傅还说,这路东西黑色的(黑漆古)、绿色(绿漆古)、银色(水银浸)(也就是现在所说战国、汉代、唐代铜镜)锈蚀多,熔化后出铜少,铜厂不爱要;这路(指现在所说的宋元明清镜)熔化后损失少出铜多。而&文革&&破四旧&伊始,文物是可砸可毁,但不能买卖收藏,那时有买卖文物罪和投机倒把罪的罪名。收藏家刘东的铜镜世界深圳铜镜收藏家刘东。他所藏的一些古镜,在国内收藏界颇为知名。唐四龙禽鸟葡萄纹镜东汉七乳歌舞升平画像镜初见刘东,很难把他和铜镜收藏联系起来。既无咬文嚼字的&学究气&,也无开口必言价值的&烟火气&。只是身边一个沉甸甸的帆布背包道出个中乾坤。当他从包中慢慢端出一面面出自战国、东汉、隋唐时期的精美铜镜,其背后鲜活的收藏故事被娓娓道出。  刘东现为中国铜镜研究会副会长,学金融出身,藏龄20余年,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铜镜收藏。藏品数量颇丰、精品众多。文物专家、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任志录评价:&收藏的最高境界是讲艺术,刘东的每件藏品都属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有些甚至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水准。多年来,刘东专注在铜镜收藏行列,其收藏已初具规模,可以说是铜镜收藏界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他的藏品涵盖中国铜镜制作的各个高峰时期,尤以战国、汉代,隋唐时期为之最。&  收藏家都有自己的梦想。刘东的梦想是有朝一日成立一个&私人铜镜博物馆&。他源自天性的本色收藏,既与梦想相伴,也与使命相联。收藏不仅给刘东带来快乐和充实,也使他的梦想可亲可近。  缘起一面&汉代昭明镜&  一边经营着公司,一边做着收藏。刘东藏镜生涯的起点还是在1994年,当时花了40元,在陕西宝鸡的邮市上买到首枚小汉镜,把玩欣赏,爱不释手。&当时也没有多想,反正是几十元的东西,好看就行了。之后拿去文物商店,被专家告知原是一面汉代的铭文镜。镜的背面有工整的篆体字样: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刘东说。  从那时起,刘东便被铜镜上细致纹饰和神秘铭文所吸引。如今,阅镜无数的刘东回想起当年收藏的第一面镜,感叹道:&在见过那么多的瑰宝后,那面镜子确实相形见绌,但是它却作为命运的笺文被珍藏至今。&当记者问及寻访铜镜的渠道,刘东介绍:&2003年以前认识的业内人士并不多,当时的铜镜都是从古玩市场淘得。但是古玩市场的选择较少,后来又从网络拍卖和藏家手里购得许多。&  相较于其他被藏家趋之若鹜的青铜器臻品,铜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遭受&冷落&。刘东直言,自己在对铜镜的认识经历了从只&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他认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女史箴图》上的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收藏家眼中的铜镜本质:&世人咸知修其容,不知饰其性&。  一部奔驰换一面镜  采访过程中,刘东向记者展示了他最为心爱的七件藏品:汉代的&尚方&(为东汉时期专制铜镜的部门)铭五乳瑞兽纹镜、&尚方佳镜&铭七乳歌舞昇平镜、&福禄宜祥&铭半圆方枚神兽镜、鎏金&神圣并会&铭半圆方枚神兽镜、唐代的海兽葡萄纹镜、四龙文雀鸟葡萄纹镜和方形镂空腿狩猎纹镜。每一面都是独一无二且几乎完好无损。  刘东小心翼翼、双手捧上,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铜镜的来历、纹饰的寓意、制作的工艺及构图格局。大到每一面铜镜的寄意,小到铭文字数,刘东都了如指掌。  记者细观浮雕,七枚乳丁间分别以线雕铸就玄武、手持器物的神兽、青龙鼓瑟、朱雀、鸾凤、羽人翩翩起舞等纹饰,布局巧妙,纤毫毕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犹如一幅东汉人们思想中神仙生活的全景图。而刘东随后展示的海兽葡萄纹镜则与汉代铜镜大相径庭。不同于汉代铜镜的古朴规整,海兽葡萄纹镜如李白的诗歌般散发出浪漫与自由的气息。  刘东不无遗憾地表示,自己最心仪的铜镜至今还没得手,&那是一面极为罕见的汉代铜镜,世上唯此一件。经过数年的周旋,到现在还没成交。&刘东为求铜镜做过一件最为疯狂的事情:卖掉了一部奔驰车,换来了一面唐代的铜镜,&至今毫不后悔,因为再也没有见过同类中比那面铜镜更好的古铜镜。&  照容并非铜镜的主要功能  和刘东谈铜镜,都会被他言谈中流露出的对铜镜的挚爱之情所感染。整个采访过程,刘东为记者细细解读每面铜镜的来历和图纹式样,声调轻微,语速颇快,对于铜镜背后的经济价值,他总是一语带过,谈得最多的是关于铜镜制作在设计、制模、浇铸工艺方面的绝妙之处。  多年来的铜镜收藏经验,让刘东深刻地体会到,如今铜镜收藏研究十分欠缺,专家学者真正研究铜镜的非常少,同时研究者手头资料的缺乏也造成了铜镜研究跟不上市场的局面。  刘东介绍说,中国几乎所有关于铜镜的书开篇便称,铜镜是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用品,&其实这会带给读者一种误解,即铜镜是很普通的东西,是日常生活用品,没有很大的价值。许多学者与收藏家也都同样认为,铜镜起源于古人照容用的铜鉴,这个观点也被推崇了几十年。事实上,春秋时期的铜鉴有大量的出土,这一时期镜、鉴并用,直到春秋晚期,人们才开始发掘铜镜的实用功能。有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明,铜镜的照容效果未必好,而它背面美轮美奂的纹饰或文字往往浓缩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工艺标准和审美情趣,它为我们认识古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开启了一扇视窗。  &以前部落首领或者王,是半人半巫的角色,不仅有较高的权力,并且是半神话色彩的人物。所以我们认为铜镜出现的时候,更多的是作为礼器,沟通天地或者做法之用。包括后来也出现了一些教派用铜镜做法,比如道教,使用铜镜是最多的。最早的铜镜很可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只带有象征性意义的。人们不会去想怎么把它做得更精美,更适合日常用。&刘东说。  铜镜之美在于艺术  和其他的艺术门类一样,铜镜的收藏市场也经历了不少的起伏。在刘东看来,铜镜价格还远没有到位。&虽然学术研究与藏品的价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最终的价值是与精美程度,艺术性有关。从全球范围来讲,艺术品收藏的最高境界是讲艺术,所以全球最贵的艺术品一定是最精美的,而铜镜恰恰具备了这一点。&  最让刘东着迷的不是铜镜的使用者和背后的故事,而是匠人精美的制作工艺。每当刘东深夜拿出铜镜轻轻摩挲、细细端详时,他所看到的不仅仅是纹饰那柔韧飘逸的线条和奇禽异兽的顾盼有情,他还看到了数千年前日夜打磨锤炼出这枚镜子的伟大艺术家。  刘东不止一次地发出赞叹:&是怎样的工匠,才能够在方寸之地中勾勒出如此动人的形象?想必他一定是一个功力深厚的画家,才能够描绘出如此动人的纹饰;他也一定是个技艺高超的雕刻师,所以才能够将这样的图画镌刻成镜模;他一定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铸造专家,才能够浇铸出这样婉转流畅细如发丝却层次分明的图像。&  刘东最为感慨的是制镜的不易:&只要是中间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出问题,哪怕是合金兑比稍有不慎,或是镜范中掉进一粒杂物,甚至是温度、天气出现一点点变化,都会使这件作品达不到完美甚至前功尽弃。&除却个人的能力,刘东还认为还要有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的代代传承,以及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在伟大时代成就伟大艺术品。冯毅:铜镜之中无杂质冯毅在欣赏唐代海兽葡萄镜唐 菱花形鎏金瑞兽花鸟手镜  冯毅认为锈是影响审美的;这与国内专家提出的青铜镜鉴定要点&范线、垫片,红斑绿锈,闻味道、听声音&完全相悖。在铜镜的铸造工艺中,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尤其必须通过冶炼把铜内的杂质提炼得干干净净,所以精铜的价值古时超越黄金。  踏进冯毅的家门,迎面墙上便是形状纹样迥然不同的各式青铜镜拓片。纹饰如丝却又彰显力度与层次的是战国铜镜、雄奇与秀丽相融合的是两汉铜镜、圆雕与高浮雕达到了极致的是隋唐铜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在香港从日本收藏家千石唯司手中以3500万元购回的一面唐代海兽葡萄镜。这面铜镜是唐朝皇帝送给日本天皇的礼品,一个方形和一个圆形,象征天圆地方。当年由于海路不发达,路途遥远,礼物送至日本时,时任日本天皇已过世,由他儿子收纳。后供于奈良东大寺,这面铜镜故而很少生锈,品相完好。  冯毅喜好铜镜,然而他收藏之初却与铜镜没什么关系&&他曾收藏过邮票、钱币,后在邮币行情一路高涨时才转而收藏青铜镜。  冯毅&文革&期间买邮票时,曾留心收藏了几十张《全国山河一片红》和几张《无产阶级全面胜利万岁》,猴票也有一百多版。在赏玩的过程中,冯毅发现这些东西不知不觉涨价了,于是他就想:如何钱花得少,玩得东西更好呢?后来,他发现在世界艺术史上,中国青铜器才是最顶尖的艺术品。  上世纪80年代初,冯毅就花了一万元购买了一面汉代铜镜,这是一位老资本家拿出来卖的(当时冯毅就住在上海市南京路朵云轩旁边,那个年代他每月工资才39元)!当时周围所有人都断定这面铜镜是赝品,理由就是汉代的东西怎么没生锈?因为很多博物馆保存展示的青铜镜大多锈迹斑斑,但冯毅就喜欢逆向思维:这面铜镜工艺能做得这么好,而且不生锈,他就坚持认为是真品。所以,从1980年代初开始,只要古玩城有商贩说是假货,他就要求只要再找到类似的没锈的青铜镜,还会以同样的价格继续收购。结果20年过去了,一直没人找到过类似的青铜镜。  现在冯毅选购青铜镜的收藏标准首先就是不生锈,他认为锈是影响审美的;这与国内专家提出的青铜镜鉴定要点&范线、垫片,红斑绿锈,闻味道、听声音&完全相悖。冯毅通过不断地学习,自己悟出从铸造工艺上辨别铜镜的真假:就像缝纫机和手工做出来的衣服完全不同,留下的痕迹也不同的道理类似,真假的关键就在于青铜镜的范铸法工艺在明朝时为石蜡法所取代,但新的技术虽能仿制形状和样式,却因制造方法不同,一直无法还原古人铸镜的工艺美感。由于唐以前的铸镜没有文字记载,而宋代的记录是《天工开物》,之前都是神传。所以,他认为青铜铸造工艺是无法替代的。以前人都认为铜镜仅是日常生活用品,但冯毅认为所有的艺术品都来源于生活用品,增强了美感之后才变成艺术品。而青铜铸造工艺通过铜镜的制作推向了顶峰,使得青铜制造工艺达到极致。  在以万元购入第一面汉代铜镜的20年后,冯毅在古玩城无意中发现一面青铜镜与之很像,而开价才两三万元。冯毅一盘算:与1980年代相比,等于跌价了!冯毅当时就强烈意识到:青铜镜依然还是一个无人发现的金矿!他到处跟朋友说去买铜镜,结果朋友们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且都不购买。于是,冯毅就自己挑着买。  作为收藏家,冯毅认为收藏首先就要百分百懂真假,第二懂审美。工艺精致,造型线条生动流畅、灵动,带有动感,有呼之欲出的感觉,说明是好东西。绘画功底好才会造型好。从构思绘图、造型雕刻、铜料配比、冶炼火候、泥范浇铸等,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只要任何一道工序出现极小瑕疵都会被淘汰。只有尽善尽美地完成制镜的每个步骤才不至于前功尽弃。所以好东西留下来很少,按照冯毅的眼光,存世真正好的、质优的青铜镜也就两三百个。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这件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他认为,古代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当时都在研制铜镜,但技术一直无法突破,所以才会佩服我们中国的铸镜工艺。&凡事都是自己不会做、做不过人家,才会佩服人家。&所以冯毅认为铜镜最值得买,而且比一切现在买卖的艺术品都便宜。于是,他把当年的邮票和钱币渐渐卖出便转到选购青铜镜上&&那些卖出的东西放在今天虽然都是天文数字,论投资价值,或许会有人认为冯毅做了错误的收藏选择,但冯毅自己不这样看,他现在依然故我。  对于国外的艺术博览会他也一直关注,前几年他在法国枫丹白露行宫里看到早年被抢的6万多件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如此规模的艺术品,每年接受数百万游客的欣赏,让人觉得优秀的艺术品应该让全人类得到美的享受。冯毅目前的愿望就是建立一个青铜镜博物馆,他说:&如果国家重视的话,我愿意捐献。&  在铜镜的铸造工艺中,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尤其必须通过冶炼把铜内的杂质提炼得干干净净,所以精铜的价值古时超越黄金。和青铜镜一样,爱铜镜的人,或许亦心无杂质。  Q&A  收藏十问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是我从日本藏家手中花3500万元买的唐代海兽葡萄镜。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1966年买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小时候喜欢邮票开始。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收藏艺术品必须要了解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国外的拍卖行、古玩商和古董博览会。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令我满意的只有五十件藏品。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是收藏家。  Q: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我的愿望是想建一个中国铜镜博物馆,国家重视的话,我愿意捐献。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最大乐趣就是中国有那么好的东西,我觉得祖先很有智慧,作为中国人觉得很值得骄傲。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我经常遇到赝品,但一目了然。 (陈子裳)古镜藏家孔祥星:古铜镜价值要看朝代孔祥星  孔祥星,日出生,研究馆员,1957年-196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学习;1962年-1965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学习;1965年-2000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1984年-1988年任副馆长,1988年-2000年任副馆长,主持工作,为法人代表;2000年8月-现在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工作。现已退休。  北京市&十五&社会科学规划历史专家组组长,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专家组组长。  主要研究隋唐文物考古、博物馆学、吐鲁番文书和中国古代铜镜。  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陈列内容设计工作,发表专著多部和论文多篇。其中《中国古代铜镜》已在日本、韩国出版,并在我国台湾发行繁体字版。此外,还从事中国古代铜镜等文物的鉴定工作。唐代花瓣形龙纹铜镜 图片资料  2011年的纽约佳士得&思源堂中国青铜器珍藏&专场,压轴拍品&&唐代花瓣形龙纹铜镜以超出估价数倍的229.74万元人民币拍出,创造了纽约市场近年中国铜镜拍卖纪录。这使得许多当时高价收藏汉代甚至春秋时期铜镜的藏家一方面后悔&买早了几百年&,一方面又期待行情轮转,花落自家。  针对近年来飙升的古镜行情,古镜藏家孔祥星表示,&古镜的收藏与传统古董字画不同,未必年代越久越值钱,主要还是看其工艺和大众认可度。就目前而言,唐代铜镜最为值钱,战国铜镜则是近年来升值最快的。&  三代古镜各自为营  仔细观察近几年古镜拍卖市场走向,唐代铜镜凭借题材内容、造型装饰、工艺技法上有所突破创新以及铸造技术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成为古镜拍卖之王。另外,一些战国铜镜的精品,基本上已经与唐代铜镜不相上下。 孔祥星认为:&现在收藏的铜镜年代主要是战国、隋唐和两汉。这三个年代是铜镜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等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是最值得投资的。目前汉镜几乎占了古镜收藏量的80%,所以是最大众的收藏品,其中不乏精品。隋唐时期的铜镜由于市场热度比较高,量又比较少,所以非常吃香。战国镜属于三者中年代最久远的,其历史价值是公认的,随着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渐渐被藏家认可,其价值正逐年翻倍上升,大有赶超唐镜之势。&据思源堂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国内战国铜镜的高档品拍卖成交价多在30万至60万元间,少数精品破百万元,中档品价格多在10万元至30万元,品相上佳的普通品也要数万元。在高端市场其价格比起唐镜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中上游区间,仍有10万&20万元左右上升空间。由此可见,从投资角度来说,战国镜无疑是古镜收藏中的潜力股,而唐镜当然是绩优股,汉镜则是稳中求胜的长跑型选手。  古铜镜拓本真假难辨熟悉书画收藏的藏家一定熟知拓本的价值,一本名家拓本不仅给收藏者提供  一个鉴赏及辨识真伪的模本,还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古铜镜的拓本也是如此,虽比不上《淳化阁帖》乾隆拓本这样动辄一两百万美元的身价,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收藏意义。随着爱好拓本的收藏者逐渐增多,其价位也稳步上升。如今一件汉瓦铜镜拓本价值已上升至2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是由于拓本本身就是复制品,所以辨别真假就成了大问题。  海派石拓家韩武表示,熟知拓本用纸和墨色,对于鉴别古镜拓本的真伪大有益处。&比如宋代拓本纸张多为黄麻纸,纸纹距离不匀。墨色不完全为黑色,微微有些泛蓝。明代则多为白棉纸,色白不亚于宣纸。墨色显得粗重厚实,纸纹已露不出来了。到了清代常用&棉连纸&,墨色看起来很有光泽。我之所以只说宋、明、清三代的拓本是因为宋拓是藏界公认的精良体,之后的明拓便是模仿宋拓,而清拓则是模仿明拓而成。所以无论是古铜镜还是书画及其他铜器,收藏价值较高的拓本都出现在这三个朝代之中,辨别其真伪显得尤为重要。&  5年内或可涨10倍  相对于其他艺术品而言,古铜镜几乎兼具了艺术品投资中的所有优势。4000多年的实用史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精美瑰奇的纹饰和铸造工艺凝固了各历史时期文化和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遗存至今有一定的数量可供收藏,但数量不是特别多,且市面少有仿品。这样的条件想不升值都难。收藏古镜多年的黄洪彬在上海拥有一间私人古镜收藏室,汉代的规矩镜、神兽镜,隋唐的瑞兽葡萄镜、花卉镜、盘龙镜等一应俱全。拥有几十年收藏经验的他觉得,就目前看,铜镜的整体市场价格还没有完全达到国际水平,国外铜镜的价格比国内同档次品种要高出近5倍。不过近两年铜镜总体升值情况乐观,保持在10%&&20%之间。随着文物政策的逐渐放宽,和拍卖市场的火爆程度,一些精品的价值在5年内则可达10倍的增长。 对于铜镜收藏的价格区间,黄洪彬建议:&现在铜镜收藏的门槛也高于以往了,一般1万元到2万元的藏品才有收藏价值,几千元的几乎已不具备后续升值潜力了。&美国藏家向上博捐赠97件古代青铜镜东汉石氏车马人物画像镜  &将艺术之美生动地呈现在方寸之间!&这是世人对中国古代铜镜制作技艺的赞誉。这项工艺不仅受到国人的喜爱,而且远行域外。近日,97件中国古代青铜镜经由美国收藏家罗伊德&扣岑之手回到中国。作为对捐赠者的答谢,上海博物馆从这批珍贵铜镜中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59件(组)藏品,明天起举办&罗伊德&扣岑捐赠中国古代铜镜展&,向人们系统地展示中国古代铜镜的艺术魅力。  罗伊德&扣岑是美国洛杉矶知名艺术品收藏家、慈善家、露得清公司前总裁。他的收藏涉猎广泛,藏品包括古代纺织品、当代编织品、儿童书籍、当代陶器等多个门类。  上世纪50年代初,罗伊德&扣岑开始收藏中国古代铜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他注重对早期铜镜、各个时代的典型铜镜、特殊工艺的铜镜以及相关文化的收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收藏风格,藏品独具特色。  可贵的是,罗伊德&扣岑并不把收藏看做是个人的私有物品,而是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够被更多的研究者、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欣赏。在过去的20年中,他将所藏的部分艺术品和书籍捐赠给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馆。而上博是他为所藏中国古代铜镜选择的最理想的&家&。他认为,把铜镜归还到它们的祖国,才能最好地呈现出铜镜背后蕴藏的艺术魅力。  本次亮相的59件藏品中,包含了罕见的中国早期铜镜,例如公元前2000年左右齐家文化时期锯齿星纹镜、商代的几何纹镜等,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铜镜工艺的产生、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品中也有各个时代的典型铜镜。例如,在战国时期的铜镜中,以山字纹镜、四兽纹镜以及各类龙凤纹镜等最具特色,这些铜镜大多属于楚文化系统,造型轻巧,多为弦纹钮,纹饰线条细腻流畅,主纹衬有精细的地纹。汉镜主要以画像镜为主,表现神人神兽、历史故事等。其中一面东汉石氏作人物车马画像镜,纹饰雕刻峻深、制作精良,极具立体感。本次展出铜镜的装饰工艺同样吸引眼球,从透空、鎏金、髹漆、彩绘到银背鎏金、镶嵌玻璃、镶嵌螺钿、金银平脱等,应有尽有。(记者 李婷)狄秀斌:指尖上的铜镜战国 镂空钮蟠龙纹镜汉代&景公之象&铭四乳瑞兽纹镜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在古代,铜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正因为铜镜的这些特征,才使得狄秀斌会长对其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说起狄秀斌的收藏之路,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起初,狄秀斌收藏的有明清官窑瓷以及一些高古瓷器,后来慢慢进入铜镜收藏圈,说起狄秀斌的铜镜收藏,这不得不说带他进铜镜圈的一个叫&三乐&的人。三乐,原名俞金林,是铜镜启蒙较早的人,1983年中国还没有收藏铜镜的民间藏家,他因为在文化馆工作,参与了文革查抄文物清理工作而接触到了铜镜,三乐对铜镜非常痴迷,算得上铜镜收藏界的大家,具备对铜镜足够的鉴赏能力。2008年的一个晚上,在狄秀斌生意伙伴的介绍下,狄秀斌与之有了一面之缘,三乐为狄秀斌介绍了铜镜市场,这让狄秀斌对铜镜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兴趣,于是,狄秀斌就开始了铜镜的收藏之路。  狄秀斌说,迄今为止,他的藏品已有1000多件,主要有古铜镜、老窑瓷器、文房杂项等,以古铜镜最具特色,达300余面,年代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明清,各朝代器物风格皆有。  &古铜镜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我国现存最早的古铜镜是齐家文化时期的,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此后,古镜制作传承不断,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战国至秦汉为鼎盛期,造镜大气浑厚,显示出一种雄浑美;魏晋为中衰期,造镜技术难以为继,作品大多单薄无力,独具一种纤巧美;隋唐为繁荣期,造镜复达高峰,展现出一种精丽美;宋元明清为衰落期,古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其中辽金造镜却别具一格,流露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粗犷美。&说起历代铜镜的特色,狄秀斌娓娓道来,眉开眼笑。唐代 菱花形仙骑纹镜金代 &上京都僧录司&款单龙镜明代 掐丝珐琅花卉纹特种工艺镜  要说最喜欢哪个时期的铜镜,狄秀斌沉思片刻说:&只要是好铜镜,我都喜欢,至于最喜欢的,还是汉代铜镜,因为那个时期的铜镜已达到最高水平,制作精良,纹饰华美,内容丰富,最合我意。&  &读懂藏品背后的意义&  汉代铜镜是狄秀斌最喜欢的,对于他来说,玩收藏,最重要的就是喜欢,且对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了如指掌,其历史可读性不容小觑。在狄秀斌的珍藏中,有一面西汉&景公之象&铭四乳瑞兽纹镜,这面古镜为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直径19厘米,厚7毫米。它通体黑漆古,色泽深沉朴重,透出一种久远的历史气息。镜面的纹饰为线条流畅的四神、瑞兽及羽人纹,相间排列,呼应自然,颇有动感。铭文用鸟篆雕刻,刀法细致,字体飘逸,犹如仙子舞袂,神韵天成。  这面汉镜是狄秀斌最钟爱的藏品之一。之所以喜欢这面镜子,是因为这面古镜以它精美的铭文讲述着一个两千多年前的爱情故事。据专家考证,铭文中的&景公&和&吴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景公&为春秋时齐国君主齐景公,&吴娃&为战国时赵武灵王的王后。但齐景公和吴娃并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它们在铭文中应该是代指。&景公&或为镜子主人的自称,而&吴娃&则是他的情人。&吴娃&又可理解为生于吴地的美丽女子,也许正是她的美丽征服了&景公&其人。  &景公&和&吴娃&的爱情故事很美好,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代人们爱情生活的甜蜜。  除了钟爱的汉镜,狄秀斌还有一面唐代的菱花形仙骑纹镜,这面铜镜,八瓣菱花形,半圆钮,内区四组纹饰分别为四位神仙头束高髻佩戴高冠,分别骑跨鸾凤、神鹿、仙鹤和麒麟飞翔,身旁流云飞动,摇曳秀美的花枝点缀其间,四仙裙带飞舞,衣袂飘摇,一派仙风道骨,逍遥祥和之气。镜缘八瓣菱花点缀花卉纹,亦飘逸自然。镜体白光灿然,品相完美。狄秀斌说,自古以来,身骑白鹤游青天,是古人对于神仙世界的美妙想象。南朝文学江淹云:&架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这种跨越时空、自在逍遥的奇思妙想渗透在先秦至汉唐的的文学、诗歌和各种艺术载体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多彩的一笔。  细观狄秀斌收藏的这些历代铜镜,无不透露出铜镜本身的历史厚重感,或许我们只有透过铜镜,才能窥探历史的印记,了解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小编想,这正是狄秀斌由衷感慨的,收藏最大的意义是&&读懂藏品背后真正的意义。  &玩收藏,需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提到收藏这一行,人们都感叹:&收藏这一行水很深。&&吃药&、&打眼&这等剧情每天都在上演,因此,进入收藏圈前,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说起狄秀斌的收藏入门之路,他微笑中透着些许无奈,&刚开始玩收藏的时候,由于眼力不够,买到赝品是常有的事儿。经验也不是很足,被卖家在的谈判中算计过,有些卖家还不守信用,记得以前在市场上看到一面古铜镜,想要购买,与卖家谈妥价格后,正要准备去取货时,却被告知已被他人买走。当时心里就暗下决心,以后玩收藏,一定要好好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的确,练就收藏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狄秀斌有心建议收藏爱好者:&初涉收藏,首先要补充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只有掌握了历史,才能对藏品的历史有基本的了解,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藏品,就可根据藏品的发展历史进行收藏;其次要找一位可靠的老师,帮助我们掌眼。&  说起老师,狄秀斌庆幸自己有一帮像三乐那样的朋友为他指引把关,才使他在收藏之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虽然在这15年的收藏之路上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但好在早已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收获了丰富的收藏经验。而且,随着眼力的不断提升,狄秀斌在收藏圈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各大电视台的鉴宝栏目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做客专家席。如今,他亦是嘉德拍卖的顾问,这一职务主要是对拍卖公司征集的藏品进行鉴定与把关,狄秀斌的收藏功力可见一斑。  &尽我所能,将中国铜镜推上更高水平&  多年来的铜镜收藏经验,让狄秀斌深刻体会到,如今铜镜的收藏研究十分薄弱。狄秀斌对目前铜镜市场的现状表达了内心的看法:&目前的铜镜收藏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很是脆弱,需要铜镜爱好者的用心维护和强有力的支持。铜镜的历史非常悠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希望被更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  为弥补铜镜研究薄弱这一缺陷,狄秀斌成立了&中国铜镜研究会&。如今,在狄秀斌的努力下,&中国铜镜研究会&已经成功申请为半官方性质的民间组织,改名为&中国铜镜专业研究委员会&,目前理事有71名。研究会自2011年成立以来,就开展了一系列的藏镜展,最大的展览要数今年在杭州开展的&古镜今照&&中国铜镜研究会成员藏品精粹展&,这次展览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得到了藏家的一致认可。除了展览,中国铜镜专业研究委员会还创办了自己的会刊《中国铜镜》,并创建了官网&&中国铜镜网。展览、杂志以及网站三位一体的形式,更加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与认识中国铜镜。这也是狄秀斌最希望看到的。  作为首任会长,狄秀斌心中自有一杆明秤,他希望将中国铜镜专业研究委员会推向更高的高度,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铜镜。如何让更多的人关注铜镜的发展,狄秀斌也费了一番心思。其实,他有三个心愿,或者说是抱负吧:第一是想在原有的铜镜典籍基础上补充修订代表中国当代铜镜研究水平的铜镜大典;第二是编辑出版宋、辽、金铜镜图册;第三是筹建中国铜镜专业研究委员会网上博物馆。狄秀斌说,这三件事目前正在积极的筹备中。从这些已做或是将要去做的事情中,或许我们能看到狄秀斌对中国铜镜收藏与文化的付出与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干实事、潜心研究铜镜的人,铜镜的辉煌将指日可待,市场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历朝历代的铜镜,游走在十指尖上,散发着历史的气息,透露的却是狄秀斌的一份挚爱、执着与痴迷。  人物简介:  狄秀斌,浙江台州人,浙江中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工商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副会长;  中国铜镜专业研究委员会会长;  中国青瓷专业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古代首饰专业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2011年浙江省十大收藏家;  2012年中国十大古玩收藏人物  2009年,他以69万拍得一面汉代尚方御镜,改写了规矩镜不值钱的历史,将规矩镜的价格从几万拉升到几十万;  2010年,他以500万拍得一面明代掐丝珐琅铜镜,提高了宋以后铜镜的价格预期;  拍卖场上,他挥斥方遒,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铜镜,就会毫不犹豫,尽收囊中,现已成为中国铜镜收藏大家。他就是中国铜镜专业研究委员会会长狄秀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兴趣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漂亮奇石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