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什么那么多国家18,19世纪欧洲出现了那么多优秀的作曲家

& 关于18——19世纪的欧洲步兵为什么没有“三段击” ...
查看: 6435|回复: 17
UID3087638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70金钱2249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74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0金钱2249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看了很多玩家的留言,看到很多人都因为玩了Koei的《信长之野望》就一个劲儿地拿小日本织田信长的火绳枪三段击说事,特此找些相关资料对比。注意小日本那个时候用的是落后的火绳枪,《帝国:全面战争》里面的步兵用的可是燧发枪!
  滑膛枪的重大改进也增大了其火力威力,从而使步兵更依赖火力的杀伤力。经过大约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17世纪90年代,部队开始大量装备燧发枪。这种枪是靠燧石撞击钢片发出火花而点着火药池中的火药的。燧石夹在弹簧击锤上,扣动扳机时,弹簧突然松开击锤,撞击火药池上的金属盖片,撞击的同时打开火药池上的盖片,并产生火花,点燃火药池中的引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显然,燧发枪的机械原理比火绳枪要可靠得多,最初,燧发枪的点火有效率为2/3,而火绳枪的有效率仅为50%。后来,随着技术进一步改进,滑膛枪的点火有效率提高到了85%。
& & 一种内装火药和弹丸的长椭圆形纸壳弹筒的问世,极大地提高了燧发枪的射击速度。对于旧式的火绳枪来说,枪手首先要用一个牛角制成的药筒,将火药池装满引火药;然后,将一个小木管内的火药装入枪管;再从随身携带的弹药袋里取出一粒弹丸,从帽子里取出一片布包上弹丸,一同装入枪管内;用送弹棍将弹丸和布条捅紧;最后,取出燃着的火绳,拴在枪机上,以备最后点火射击。而对于燧发枪来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首先,枪手用牙咬掉纸壳弹筒的尾盖,用嘴含住弹丸;然后,将弹筒内的火药倒入火药池中一部分,剩下的火药则装入枪管内;将用嘴含着的弹丸和弹筒的纸壳一起,装入枪管内;用送弹棍将弹丸和纸壳往下捅到火药处,这就可以准备射击了。火绳枪每分钟只能射击一次,而使用纸壳弹筒的燧发枪每分钟可以射击2-3次,甚至更多。
& & 尽管燧发枪的出现,要求战术队形做出相应的变革,但在实际过程中,这一变革过程却是很缓慢的。直到18世纪中期,许多国家的军队在作战时还没有采用适应燧发枪射击特点的3列横队队形,而仍然采用4列横队队形。18世纪中期以后,各国军队才逐渐接受了这种可以同时射击的3列横队队形。射击时,第一列跪着,第二列弯腰半蹲着,第三列则完全站着。还有一种同时的射击的方法是,第一列仍跪着,第二列完全站立,第三列移动一下,从第二列士兵的间隙进行射击。然而,采用第一种同时射击的方法,第二列士兵的锁骨很容易被击伤,而采用第二种方法,第三列士兵射击时又很容易伤着第二列士兵的手和胳膊,因此,三列士兵同时射击很难完全令人满意。最终,各国军队放弃了这种3列横队同时射击的做法,当然,直到19世纪,这种做法才正式被取消。
  由于此时的枪管是滑膛的,所以精度很差。再加上枪管内的黑火药燃烧后很容易弄脏枪管,为了避免在战斗中擦洗枪管,弹丸不得不做得小一些,其直径一般比枪管直径小1/20英寸还要多,因此装填得很松。这样做虽然影响了弹丸的初速和射击的精度,但却有利于装填火药,也不必擦洗枪管。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各国军队都没有使用有膛线的来复枪。因为,为了使弹丸在膛线作用下旋转射出,弹丸必须紧紧与枪管贴在一起被送入枪管底部。少数来复枪手甚至带上木槌,敲打送弹棍才能将弹丸送到枪管底部。
  由于所有步兵都使用滑膛枪,射击就更小心。当士兵们肩并肩站立着射击时,他们所穿的军服都必须改换,以免影响射击。17世纪后期的宽边帽子和全下摆的大衣,被换上了窄檐或无檐头盔以及紧身军服,以便士兵形成密集队形。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威力一直困惑着战术家们。他们从火绳枪的使用程序中去寻找更好的射击方法。法国人将火绳枪改换成燧发枪的进度最慢,一直坚持采用较大纵深的队形,通过增减队形纵深的列数控制火力密度。当编成5列横队队形时,一般首先是前4列先跪着,第5列站立着射击;第5列射击完毕后,第4列再站起射击,依此类推,一直到5列都射击完毕。由于只是一列一列地射击,这样他们就能够根据情况合理分配或保留火力。
  然而,用这种方法来控制整营的兵力进行射击,则显得很困难。为了更有效控制射击,另外一些军队将一个营的兵力分编为18个排进行射击。他们从整个营队形的每个部位各抽出一个排编成3个组,每一组都可以独立指挥射击。由于每一组的各排来自于整个营正面,因此,在任何时候的射击火力都来自于整个营正面。同时,整个正面不仅任何时候都有1/3的火力射击,也都有1/3的火力预备着。让每排的3列士兵同时射击,可以使营指挥官较好地指挥控制部队,同时,也可以利用营下级指挥官控制部队以更好地行动。另外,以排为单位进行射击,不仅使士兵装填弹药方便了,因为,这样整个排的所有3列士兵同时在装填,而且,还保证了在任一时刻,营队形的任何一部位都有部分士兵在射击,而另一些士兵则装填好了弹药准备射击。
  平时的训练有助于士兵在战斗中保持整齐的队形,但是,整齐划一的队列行进,或者其他平时多么“精彩的队列动作”,在实际的作战中实施起来都是困难的。“一块耕种过的庄稼地或者深翻过的牧场,就足以打乱整齐的队形。当一些士兵的步子走错时,为了和其他士兵步子保持一致,就得赶紧调整,而当他们调整步子时,就可能掉到后面。而当他们赶上步伐前进时,其他人则又很快走错了步子。这样,整个前进的队形就变得混乱,以致停下来。”平时的军事训练可以使士兵熟练掌握装弹的技能,提高射击的速度,但是,当两排士兵彼此相距100码开始对射时,本来有指挥的射击就会变成单个自由射击,因为,一旦射击开始后,指挥官就再也不能有效控制他的士兵了。“特别是在持续时间长,战斗又十分激烈时,当不少士兵被击毙时,指挥官们就控制不住士兵们的随意射击。”另一位当时的学者描述了这样一次使用滑膛枪的战斗情景:“各排刚开始射击时,或许只有二三个士兵没有参加齐射而独自射击。紧接着队形中就出现一片火海,各排与各列的士兵们混杂在一起,士兵们装好子弹后就自行立即开火射击,第一列的士兵也不再跪着射击了,虽然他们也想那么去做。此时,上至将军,下至排长,面对这混乱局面,谁也无能为力。只有等待部队自行进退了。” [ 注:克里斯托弗·达菲,《腓特烈大帝的军队》(纽约,1974年版)第88-89页。 ]
& && &指挥官们在平时除了训练士兵的射击技能外,还训练士兵形成用于对付骑兵冲击的方阵,以及形成线式战斗队形。通过训练,指挥官们使士兵们在硝烟弥漫、人喊马嘶、血流成河的残酷战场上,仍能做到纪律严明,熟练地进行射击、前进,尽可能快速地进行战术变化。总的看来,尽管这些贵族出身的指挥官们,不重视采用引导的方式,指导士兵们进行训练,而是更多地采用强制的手段迫使士兵训练,但是,他们的训练应该说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UID3087638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70金钱2249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74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0金钱2249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线式战术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了。在此之后的几年里,军事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将军们和理论家都十分关注线式战术问题。随着刺刀的出现,线式战术可以说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但也还有一部分学者和将军们依然留恋方阵冲击战术,倡导回到冲击战术时代。1724年,法军的一位将军,曾参加过多次战役的一名老兵福拉尔建议,作战中以纵深相当于正面两倍的纵式队形实施冲击行动。他注意到,伊巴密浓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曾以重型步兵大败斯巴达的线式部署。受此影响,福拉尔坚信,以纵式队形对纵深只有3列的滑膛兵线式队形实施集中猛烈冲击,肯定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其队形。突破后,纵式队形就可一分为二,分别向两个相反方向实施卷击。因此,他还建议,在这种纵式队形最外边的一列士兵要装备短的长矛。福拉尔的理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既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但是,福拉尔还是没能说服大多数人,在实际作战中,他的纵式队形能否真的敢冒着滑膛枪火力齐射的危险前去突破对方的线式队形;当然,他的这一想法却对18世纪后期的军事理论研究一直有着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军队,在其规则中要求部队部署成纵式队形。
  另一位法国元帅萨克斯,虽然不赞成采用纵式队形,却也倾向于实施冲击战术。他提出,应该让一部分部队装备长矛和盾牌。更重要的是,当萨克斯的想法实施后,他确实发现纵深较大、正面较窄的纵式队形,要比为最大限度发挥火力威力而部署成纵深浅、正面宽的线式队形,更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
  主张使用滑膛枪在一定距离外进行火力作战的人,仍然不能接受纵式队形的集团冲击战术思想。于是,在军事思想界另有一派人提出重新采用轻步兵战术。传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轻步兵,无论是使用标枪、抛石器,还是弓箭,他们在作战中都是各自为战,而不是排成密集队形,这样,他们可以发挥投掷兵器的威力,对付敌人的重步兵;而避免与敌方的重步兵或重骑兵进行近距离搏斗。大多数16世纪的火绳枪兵们也采用传统轻步兵的散兵战术,当然,他们在战场上也以长矛兵方阵提供可靠的掩护。当古斯塔夫·阿道夫将所有的轻步兵都装备滑膛枪,并与长矛兵部署在一线,这样,这些滑膛枪手们就几乎完全抛弃了传统轻步兵的战术。刺刀的出现,轻、重步兵合二为一,步兵队形又回到了以前传统重步兵的队形上去了。
  但是,步兵队形的这一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训练,要求所有的步兵在战斗中都要保持线式队形实施集团作战的战术技能,使得步兵完全丢失了传统轻步兵的独立散兵战术。在战场上,步兵如果采用传统轻步兵的独立散兵战术,士兵们就可以充分利用战场上的地形、建筑物作掩护,很好地向对方线式队形射击,却可以避免自己暴露于对方线式队形的齐射火力之下。另外,一些部队采用这种战术,还可以有效地侦察、袭击敌后勤运输队和供应基地。
  随着人们对轻步兵的战场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在18世纪,步兵又进一步被区分为轻步兵和线式列阵步兵。两种步兵的区别不在于他们使用的武器有什么不一样,而在于他们的行动方式不同。这两种步兵都主要装备滑膛枪。线式列阵步兵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他们排成队形以抵挡敌方骑兵的冲击,最大限度地加快火力射击速度。轻步兵在战术上主要强调分散独立作战,称之为散兵作战。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条件隐蔽自己,以避免敌人的骑兵或线式列阵步兵的火力齐射,同时集中自己的火力打击对方的列阵步兵目标。
  训练轻步兵作为散兵作战,使得轻步兵在战场特别适合担负警戒、侦察以及袭击等小规模行动。骑兵也分化出一种类似轻步兵的轻骑兵。轻骑兵一般装备马刀和手枪,专门担负一些战略性任务。而那些装备差不多,但仍保留沉重护体盔甲、骑着体形高大战马的骑兵,仍然被训练为在战场上实施冲击行动。装备轻便滑膛枪的龙骑兵,在战场上可以作为步兵使用,也主要执行一些战略性的侦察或袭击任务。
  尽管技术上的进步使步兵和骑兵的射击武器和冲击武器合二为一,但是,轻步兵和轻骑兵具有较高的机动能力,轻步兵不再依赖相互制约的战斗队形,这就使得他们适合担负一些独立性的战斗功能。自此以后,轻步兵和轻骑兵区别于其他步兵和骑兵,不再是看他们身上的盔甲或者所使用的武器,而在于他们平时的训练及所担负的战略、战术任务不同。当然,士兵身着制服的不同以及武器装备的不同通常是区分不同种类部队的主要标志。一些轻步兵部队开始装备装填速度慢,但精度高的来复枪,而且,由于他们一般不用于对付骑兵的冲击,所以,轻步兵的来复枪上都不装刺刀。
  18世纪上半叶,在战术思想上的第三种改进措施是,提高对同一类步兵的战斗队形控制使用。由于没有专门的长矛兵和滑膛枪手,部队形成战斗队形应该变得更简单。在实践中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是普鲁士军队,他们在反复、认真的训练中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18世纪二三十年代,普鲁士军队与欧洲其他国家军队不同,它们所有的团都采用统一的训练体系。每个营包括8个排,每排是一个独立的火力单位。各个火力单位都要进行装填和射击训练,要求全营能达到每分钟进行5次齐射。由于木制的送弹棍不适应如此频繁的装填射击,很容易折断,于是普鲁士军队就用铁制送弹棍代替了木制送弹棍。另外,普鲁士军队还很注意训练的长期性,要求士兵在队形行进中保持很精确的步伐,这样,全营在行进中能保持排面整齐。当有许多部队在一起作战时,也要求它们能在行进中保持线式队形。为使各个营并列行进,保持一线,条令规定队列行进的速度较慢,每分钟75步。
  普鲁士军队让每一列中的士兵肩并肩地挨着,各列之间的间距为5英尺。在战场上,一步一步地行进,反复使用这种技能以形成一个方阵,以抵挡骑兵冲击。但是,他们希望在战场上尽量不用这种愚笨的方法,因为当骑兵从后面冲击时,他们可以让后面几列的士兵向后转,快速地对来自后面的袭击作出反应。当然,普鲁士军队的严格训练,的确促使了部队在战场上展开成战斗队形的方法的改进。由于军队士兵成份相同,每个步兵团又都掌握了相同的技能,因此,在向战场开进途中,普鲁士军队将步兵编成二路纵队。每一纵队就是战斗中标准的两条战斗横队中的一列。在行进中,一个营接着一个营。这样,整个部队在前进时就已是保持着战斗队形,在战斗前,不需要再重新编成线式战斗队形。惟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他们的行进方向是朝向敌人部署的垂直方向时,各个营如何转动方向,才能形成营与营并列的、与敌方队形平行的线式战斗队形。
  普鲁士军队的行军序列与作战时线式队形次序一致,每营以各排为单位,一个排紧跟着一个排前进,就像他们在横队中一样,成三列横队,每排有24名士兵组成并肩站立,两侧分别为一名军官和一名士官。这种三列纵深的队形正面不足20码,纵深为4码。每营的8个排一个跟一个行进,但保持一定距离,各排间距离为20码,这个距离正好是一个排队形的正面宽度。当营停止前进时,各排作一个90°转向,这样,整个营就可以成一线式战斗队形了。因为,在行进纵队中,每排前后距离正好是一个排的正面宽度
  这样,一个营行进纵队之长约为150码,变为战斗队形时,其正面也为150码。如果是一支有40个步兵营的军队,行军时就编成两个平行的由营组成的纵队,每一个纵队的长度约为2英里。部队要转换为战斗队形时,部队必须停止前进,然后所有的排都转个90°角。
  为了使部队转过来后能面对敌人,普鲁士军队可能以两列并列纵队在预定战场的左侧行进,当先头营到达预定交战线的左端时,行军纵队右转90°继续前进,在整个纵队向与敌人部署平行的方向行进过程中,各排依次右转90°角,填补预先留出的各排空隙,形成线式战斗队形。第二线部署也同样先右转行进,在前一线部署的后面几百码的距离上,与第一线部署平行行进。当先头营到达预定交战线的右端时,所有各营停止前进,所有各排再向左转90°。这样,整个部队就面向敌人展开成了战斗队形
  只要各排、各营熟练地掌握自己的行进技能,普鲁士军队就能采取这种行军方式,使军队在战场上形成像指挥官预先计划的战斗队形。迅速、准确地实施此种行进方式,普鲁士就能快速地进行部署,出人预料地、或在敌人还没准备好之前出现在敌人前面。当然,如果军队能够在与敌人线式战斗队形平行方向行进,那么部队展开的速度会更快。因为,指挥官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这种方法,当行进纵队行进到敌人前面时,所有各排只需转90°就行了。也就是说,部队不需要专门进行部署,部队只要停止前进,各排迅速转90°角就行了。因此,如果普鲁士的指挥官能够设计出这种与敌人线式队形平行的行进纵队,那么,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就更容易实现在敌人准备好之前、或者预料之外展开成战斗队形。
军队构成所引起的伤亡变化
  尽管由于近距离内的快速齐射对人员的杀伤力大大提高,但是,腓特烈大帝及其对手的军队在交战中,双方人员的伤亡比人们预想的要小。两个世纪以来,战争中的人员伤亡在不断减少。在三十年战争中,得胜一方的人员伤亡占其总兵力的12.5%,战败一方则为37.4%。这个数据与发生在100年以前战争中的人员伤亡比例不同,但是,我们不能以此得出什么结论,因为,这一数据缺乏可比性。
  然而,如果对年间发生的战争伤亡数据进行比较,就会看出一个明显变化。得胜一方的伤亡比例没有多大变化,仍然是12.6%;而战败一方的伤亡比例则减少为27.6%。虽然这个时期线式战术得到了广泛运用,以及在这个时期的后期,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装备了刺刀,但这些都不是使伤亡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部队的严格训练、编制固定的常备军队的出现是主要的原因。因为训练有素、编制固定的常备军队,肯定要比三十年战争中缺乏训练的雇佣军队,更能经得住战败的考验。
  年,部队广泛装备卡座式刺刀。这个时期,战争中得胜一方的伤亡比例还是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为12.5%;战败一方伤亡比例略有下降,为21.9%。由装备带刺刀滑膛枪手组成的步兵,成份单一,是一种优于骑兵的兵种。战斗中失利后,其受到的损失会比以前的长矛兵和不带刺刀的滑膛枪兵要小。武器装备的变化,似乎是这个时期战败一方伤亡率略有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个时期的军队在作战中,不再成集团式集中部署,而是以横队方式展开,这或许也是导致伤亡比例下降的一个原因。因为,获胜的一方,要想发现仓皇败退的敌人,必须进行较大范围的搜索,而且所发现的、可以对之攻击的敌人往往规模很小。 [ 注:加斯东·博达尔,《克列格列克西肯的军事历史(年)》(维恩和莱比锡,1908年)。 ]
  由训练有素、装备带刺刀滑膛枪步兵组成的常备军队,导致了在会战中战败一方伤亡比例明显减小。这个比例的减小,使得会战对双方军队的战术影响在变小,这应该会使军队会战的次数增多。道恩元帅对雇佣兵制度以来指挥官们对会战的态度,发表了简明的看法:“我认为,如果在一次会战取胜后所获得的优势,要比被打败后所遭受的损失,或者组织撤退所存在的危害要大的多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决定会战。”如果道恩元帅再考虑上对交战取胜可能性的估计,那他将会有更坚定实施会战的决心。 [ 注:克里斯托弗·达菲,《年间奥地利帝国的武装力量》(纽约,1977年版)第144页。 ]
  如果战败一方的伤亡损失下降的话,那么一个指挥官将更愿意冒险实施会战。即使对于获胜的一方,虽然不会再像以前会战中那样取得巨大的战术胜利,那他也应该更愿意实施会战。因为,就像大多数的赌徒在赌博时一样,在赔率相同的情况下,宁愿多次下小的赌注,而不会一次性下大的赌注。
  与三十年战争中的指挥官们相比,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期间,不像马尔伯勒那样很少作战,他积极作战,也承受了一些失败。但是,正是通过积极、主动的频繁会战,腓特烈大帝成功地打破了敌人的后勤封锁战略,保住了重要的后勤供应基地,获得了重大的战略利益。
UID2899601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194金钱1030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0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1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194金钱1030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科普贴支持一个``````
CPU:Intel&&酷睿2 QGHz
内存:金士顿&&4G 1333 DDR2
显卡:华硕&&GTX280 1024M DDR3
主板:技嘉&&EP45 - DS3
硬盘:西数 750G SATA 3.0G/m
显示器:Sumsung&&P*1080
电源:660W
系统:Windows 7&&64bit
UID572408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70金钱3879 荣誉2 人气0 在线时间640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3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70金钱3879 荣誉2 人气0 评议0
这个是《西方战争艺术》那书里的吧……
我昨天也发过一次了
回避性能+2
UID427806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03金钱6572 荣誉0 人气2 在线时间4226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03金钱6572 荣誉0 人气2 评议0
日本战国15世纪 信长就开始使用三段击了
UID1797680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02金钱575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7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2金钱575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拜托 信长的三段击的意思是&&两个人不停的装填 不断的把装填好的枪递给第一个开枪的人用好不好&&不是你看到的西方人的三段击 还好意思说是KOEI的信长之野望``&&信长上讲的明明白白的&&而且是三段合击& &搞清概念再说```
Memento Mori大马士革领主绝对中立 高等精灵 预言大师
UID1480178主题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5积分7629金钱17707 荣誉96 人气5 在线时间10 小时评议0
帖子精华5积分7629金钱17707 荣誉96 人气5 评议0
还没说杂贺众的招呢。。。。。。。。。。。
神作Mana-Khemia:http://mana-khemia.jp
Memento mori——这话在这对所有人都有效,无效的话,那就不是人了。。。
本人已辞职,有事请找zhuangdiablo。。。
这ID08年10月我才用的,所以那之前的发言,怎么起名的一概不知道,我在别的论坛是不用和这同名的ID的,所以不要打错招呼了。。。
日,7年间无人战胜的真绯蜂改由MON击破,STG新时代来临了。也许我也该考虑自己新的开始了。。。
绊地狱弹幕真鬼畜。。。
UID3087638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70金钱2249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74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0金钱2249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原帖由 eminemgwj 于
20:05 发表
拜托 信长的三段击的意思是&&两个人不停的装填 不断的把装填好的枪递给第一个开枪的人用好不好&&不是你看到的西方人的三段击 还好意思说是KOEI的信长之野望``&&信长上讲的明明白白的&&而且是三段合击& &搞清概念再说 ...
我当然知道织田那时候三段击的样子,只是要说明西方人那时候为什么没有那样做,上面说的很明白,西方人后来甚至连三排齐射都放弃了,《爱国者》里面就是光第一排射击,你没仔细看还说我没搞清楚概念
[ 本帖最后由 ImpFelice 于
20:18 编辑 ]
UID1797680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02金钱575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7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2金钱575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原帖由 ImpFelice 于
20:17 发表
我当然知道织田那时候三段击的样子,只是要说明西方人那时候为什么没有那样做,上面说的很明白,西方人后来甚至连三排齐射都放弃了,《爱国者》里面就是光第一排射击,你没仔细看还说我没搞清楚概念 ...
那你第一句话什么意思&&什么怎么做?& &&&你不觉得如果你三段击的概念跟信长上的一样的话 不正好证明你的逻辑出现了问题吗?&&三段合击首先不是你说的什么甚至西方人的三排齐射都放弃之类的 因为西方人根本就没像信长那么做过 你这个帖子不就是说的多排射击演变成了单排射击吗?&&然后既然不是这么回事那你在这个帖子探讨的什么三排射 一排射的问题更和信长差的一万八千里& & 狡辩之类的没什么意思 如果仅仅是科普帖顶你&&但是想用一篇科普来证明你那错误的概念的话 实在是可悲
UID3087638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70金钱2249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74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70金钱2249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原帖由 eminemgwj 于
20:25 发表
那你第一句话什么意思&&什么怎么做?& &&&你不觉得如果你三段击的概念跟信长上的一样的话 不正好证明你的逻辑出现了问题吗?&&三段合击首先不是你说的什么甚至西方人的三排齐射都放弃之类的 因为西方人根本就没像信长 ...
三排齐射是那篇文章本来就含有的,我转载过来不方便随意修改,本意是针对之前讨论《爱国者》里面英军为什么光第一排射击,织田的三排轮流装填和西方的单排装填真的没可比性吗?你就凭这个就以为我把织田的三段击当成西方的三排齐射了?如果你认为我没看过日本历史的话我大可以花时间跟你讨论,还有你别拿日本汉字的“段”来乱用
[ 本帖最后由 ImpFelice 于
20:51 编辑 ]
UID1779330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82金钱645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121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82金钱645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我以前看过一部片子叫租鲁战争,那里面倒是用的三段,不过用的是现代的步枪(不是自动的),指挥官在那儿喊,1ST,2ND,3RD,喊哪排,哪排就射击,不过那时侯枪的装填速度快的多了
UID1995265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38金钱919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278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38金钱919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还好,中世纪里没出现&钓野伏&
UID2743161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151金钱4007 荣誉1 人气4 在线时间1054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151,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9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151金钱4007 荣誉1 人气4 评议0
什么三段击,龟甲阵的,只是人家提前注册了个名字.....用盾牌围的严严实实不是就罗马人知道,就罗马全战上除罗马以外的SB不知道把盾牌顶脑袋上....那什么三段击...有火枪的都会做类似的,只是叫法不一样......戚继光就有类似的弥补火枪射速不足的整形方法,叫什么的忘了...西方更是普遍.......日本就织田信长脑子开窍,知道轮换交替射击,其它大名都脑残...想不出来.只知道第一排射击,后面的都站着等前面的挂掉..........
UID647518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49金钱233 荣誉1 人气0 在线时间6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1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49金钱233 荣誉1 人气0 评议0
拜托日本那个三段击威力纯粹是KOEI吹出来的
UID915891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326金钱1549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376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326金钱1549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爱国者里面是两排射击,第一排和第二排是交错站立的,第二排是从间隙射击的
UID1057796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6金钱62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13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6金钱62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遠射武器以三排輪射來減省上膛這種戰法, 早在漢代弩弓上已有運用, 並不是甚麼新奇的戰法
UID343408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03金钱2548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664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03金钱2548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好长。。。。楼主辛苦了。大概看了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定不要站在第二排!!!
UID530051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246金钱968 荣誉1 人气0 在线时间53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2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46金钱968 荣誉1 人气0 评议0
最早的三段击是在中国明朝,是沐英打云南时创造的,明朝那些事里有提到
发帖数达到10000
大头像勋章
永久勋章,统一售价:8888金币。购买地址:待定
白金会员勋章
用户积分达到6000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世纪最伟大作曲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