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后我终于知道道龙和神将是怎么来的了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人们把“裨将”说成了“皮匠”。三个下层的、在第一线上行军打仗的裨将,有时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就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得有效。因此,“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才是这句谚语的原意和原字。3、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本是一句歇后语,“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后来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很有意思,虽然逻辑上不通,不过还是有个意思在。4、王八蛋这是一句民间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变成“王八蛋”,整个境界马上下来了。5、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应该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走路、不怕费鞋。因为猎人想捕狼,往往要翻山越岭,跑许多山路,所以非常费鞋。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就诞生并流传开来了。这句俗语中的“鞋子”一词后来又怎么会讹变为“孩子”呢?原来,在古汉语中是没有j、q、x这3个音的,所以,在古汉语中“鞋”是读做“hai”。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做“hai”,另一部分则读做了“xie”。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读成“hai zi”。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6、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热,这个成语就是以狗的这一身体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7、无奸不成商“无尖不成商”被误解为“无奸不成商”。“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在卖米给大家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以惠买家。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后来由于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无奸不成商”。8、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么不通的一句话居然人们还在用。实际上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度是度量的意思,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君子、丈夫要有度量。从“度”到“毒”,无非是一些小人的自我安慰用法,结果还流传的这么广,岂不让人唏嘘。9、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自私的一句话。误解的关键在于对“为”字的理解。实际上,在这里“为”应读作二声,不是四声。四声的“为”,是为了自己;二声的“为”,是作为的意思,“为己”即做最真实的自己。人的生命秉于天地自然,其性本善,最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灵性不昧的自己。如果不活出人性本善的真实自己,必会与天地自然之道相悖,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当然是“天诛地灭”。10、“打破沙锅问到底”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这一俗语原本为“打破砂锅璺到底”,意为砂锅被打破后其裂纹会一裂到底。后来被谐音讹传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表示遇事刨根问底、穷追不舍。11、“床第之私”原为“床笫之私”。要注意,不是“第”而是“笫(zǐ)”。是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12、“不见棺材不落泪”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13、“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当时很名贵。14、“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意思是: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于文明社会之外。15、“不到黄河心不死”原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16、“为朋友两肋插刀”其来历是(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17、“空穴来风”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结果,后来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信箱:(欢迎您原创投稿)⊙责任编辑:安良推荐2016最值得关注的微信↘长按微信号复制↙港澳台历史文化微信号:gatlswh简介:最大的香港、澳门、台湾历史文化社区,我们以文会友,不亦快哉!欧美历史文化微信号:omlswh简介:最大的欧美历史文化爱好者社区,21世纪,将是中华文明与欧美文明交相辉印的世纪!日韩历史文化微信号:rhlswh简介:最大的日本韩国历史文化爱好者社区,一起来了解吧!红楼梦赏析微信号:hlm364简介:最大的红楼梦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论语微信号:lunyua简介:最大的论语爱好者社区!古文观止微信号:gwgz123简介:最大的古文观止爱好者社区三国演义微信号:sgyy365简介:中国最大的三国演义爱好者社区资治通鉴微信号:zztj123简介:最大的资治通鉴爱好者社区诗经微信号:shijingba简介:最大的诗经爱好者社区孙子兵法微信号:szbingfa<span style="margin: 0 padding: 5px 0px 0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line-height:
明朝那些事儿(mcnxser)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mcnxser最大的《明朝那些事儿》爱好者阅读者社区,以书交友,以文会友,不亦快哉!热门文章最新文章mcnxser最大的《明朝那些事儿》爱好者阅读者社区,以书交友,以文会友,不亦快哉!&&&&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的眼睛让我终于知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