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采桑子诗采桑子中“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是讲容若思念爱人,肠断天涯吗?

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文&&章:78篇
评&&论:409条
访问量:17214
找博主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
&&&&&&&&&&& &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 & & & & & & & & & & & & & & ——《采桑子》& &&容若,是幼有词才的代名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据他最早的诗词记载,是在他十岁的时候。& & &十岁已经能成吟,明珠夫妇对容若在教育上下的功夫,便可见一斑了。& & &据说这首《一斛珠·元夜月蚀》便是容若十岁时所作:& & &星毬映彻,一夜微褪梅梢雪。紫姑待话经年别。窃药心灰,慵把菱花揭。& & &踏歌才起清钲歇。扇纨仍似秋期洁。天公毕竟风流绝。教看蛾眉,特放些时缺。& & &如今看来,这首词若说是出自一个十岁孩童之手,这词风未免也太成熟了些,而且用典颇多,从“紫姑”“窃药”,到“踏歌”“扇纨”,确实显露出不少风流之态,十岁的孩子,当真写得出?& & &这倒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不过,我们的纳兰公子自小聪慧敏捷,读书过目不忘,倒也说不定真有可能写出这样一篇词来,如今说起这首词究竟是不是纳兰十岁时所写,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在那些言之凿凿说此词为纳兰十岁所写的记载中,大多都是渲染十岁的稚子是如何出口成章的。& & &于是我们不妨就窃喜一下,至少也算是一种对容若——冬郎才华的肯定吧!& &再者,便是容若的另一首词,这首《采桑子》& &虽然出身富贵家,但如果说容若一辈子没经历过一丁点挫折,那就是骗人了。& &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帝王尚且有烦恼,更何况寻常人家?& & &所以,作为天之骄子的纳兰容若,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挫折。& & &那一次是康熙十二年,癸丑。& & &纳兰容若十九岁。& & &十七岁时纳兰容若就入了太学,国子监祭酒徐文元十分赏识他。& & &十八岁,纳兰容若和其他莘莘学子一样,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毫无悬念的中了举人。& & &每次看到这里总是忍不住想起另外一个著名的“举人”来。& & &那便是范进。& & &范进考了一辈子的试,生活贫困潦倒,一直考到五十四岁才考中了个秀才,后来终于中了举人,竟然是欢喜的发疯了,挨了岳父胡屠夫一巴掌才清醒过来虽是小说家言,不过从有八股文考试起,那倒不是有无数个“范进”,一辈子就只想着能考取功名,然后全家鸡犬升天吗?&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自隋唐开始的考试,让古往今来千千万万读书人一头栽了进去。考了一辈子的试,考到白发苍苍依旧是个童生的人,也不知有多少。连宋代文豪苏洵都曾发出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 &年仅十八岁就考上了举人,容若与其他白头童生相比,无疑是十分出众的,当然,在其他人眼里,也是该羡慕与嫉妒的。& & &所以,连老天爷都觉得他太顺利了,该受点挫折,于是在容若十九岁准备参加会试的时候竟突然得了寒疾,结果没能参加那一年的殿试。& & &自然榜上无名。& & &在容若的一生当中,这大概可以算是他第一个小小的挫折了吧?& & &他没能参加那次殿试,病好之后,是后悔呢,还是不以为意呢?从他淡泊名利的性格来看,后者的可能性大一点。& & &无论如何,容若并没有参加这一次得殿试,在其后的两年里,他一边研读一边还主持编撰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更编成了《渌水亭杂识》。& & &闲暇的时间里,他依然继续着自己的诗词。& & &这一年,他写了几首《采桑子》,风格各有不同,其中一首,便是这首“&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了。& & &不知为何,容若身在北京,可他的词,却隐隐透着一种江南三月的气息,从他的词里,能看到的是江南的小桥流水,杨柳明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月夜下二十四桥氤氲的蒙蒙水汽,婉转又清新。& & & 也许容若前世是自江南雨巷中翩然走来的少年公子,撑着伞,缓缓走过时光的流转。也许在某天夜里,他刚刚结束了当天的编撰工作,月上中天,其他人都已经歇息了,他也吹灭了蜡烛,关上房门,向自己的寝室慢慢走去。& & &途中,经过蜿蜒曲折的长廊,穿过小巧精致的别院,在扶疏的花木中穿梭而过,分花拂柳间4,花木深处,一缕淡淡的,虚无缥缈的香气在夜色中微微的酝酿,一丝儿一丝儿地转进容若的鼻里。& & 那是不知何处飘来的一缕冷香,在这漆黑的深夜中仿佛是从梦境中飘散出来的,带着冷冷清清的味道。& & &那会是谁的梦呢?& & &容若不由的停下了脚步。& & &银白色的月亮悬挂在空中,柔柔的月光洒了下来,给寂静的院子镀上了一层银白色。院子里的花木在月光的照耀下,都像是笼了层银纱一般。& & &青石板的地面还微微有些湿润,那是不久前才下了一场小雨,润润的。空气中那淡淡的冷香也越发显得清新了,花木也更加青翠。& & &早晨就盛开了的桃花被雨水打掉了一些,还剩下一些在枝头上,继续颤巍巍地开放着,含羞带怯,在清冷的夜色里带来一丝儿娇俏的意味,如同一双媚眼的明月,静静的看着春雨过后的满树桃花,满庭落芳。不知从什么地方隐隐传来箜篌的乐声,若有若无,合着那股淡淡的冷香,浸着夜的冷清,在清新的空气中,慢慢的,婉转的飘散着。& & &容若静静地听着,细细的分辨着,却听不出来是哪里传来的乐声。& & &或许,是哪家的女子,在思念离家的丈夫吧。& &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 &那箜篌声中,寄托的,或许就是那痴情女子苦苦等候的相思之情。& & &容若静静地听了许久,也在园子里停留了许久,直到那箜篌声不知不觉的散去,夜重新宁静了下来,容若才缓缓地,继续向前走去,走向自己的寝室。& & &室内,侍女们早已掌了灯,静候着公子的回来。& & &床边的几案上,一缕茶香幽幽的,婀娜的飘散,绕过几案,从碧青色的窗纱间透了出去,与窗外的夜色融为一体。& & &有时我想,容若因病没有去参加殿试,与他,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他有几年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编撰书籍,吟哦诗词,而不是在官场中渐渐的消磨掉他天生的才华。& & &可是,这也不过是后人的猜想与揣测罢了,他当时是如何想的,又谁说得清呢?& &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月上中天的夜晚,那一缕幽幽的冷香,那一缕淡淡的乐声,才会让素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容若,有感而发,从而写下这首《采桑子》吧?& & &只是在他心中,暗损了韶华的,究竟是什么,如今已经不得而知,只有那词里的清新气息,在幽静的夜色中飘然而来,让人口角噙香。&&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
最近推荐的博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兰容若采桑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