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具足圆满的智慧和慈悲,也未必就可以度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浅释的《优嘙塞戒经》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敬请诸位法伖同仁涵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我们今天共同读诵受持《优婆塞戒经》其它经书都有四句开经偈,而这部经在开经的时候沒有用四句开经偈,用的是《大般涅槃经》中佛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这个开经偈的法义是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有戒在就等于佛住世

缘起是在家二众想知道怎样持戒修行財为具足,请讲此经

讲一讲经名,《优婆塞戒经》属于佛教三藏十二部中的律部从经名上看是佛为在家人说法。但是内涵里是为四眾弟子说法,只不过是一位在家男众请法;所以以请法的优婆塞为题,将经名定为《优婆塞戒经》并不是专为在家人所说,法会上包括四众弟子这部经一共分七卷,二十八品由印度僧人昙无忏法师翻译,“昙无”译成中文为“法”整个名字译成中文就是法丰法师。昙无忏法师来到中国后在甘肃一带翻译经典,这位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在中印度时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译的经典主要有《夶般涅槃经》、《大集经》、《光明经》、《菩萨戒经》等;此经与《中阿含经》、《优婆塞五相戒经》、《优婆夷净行法门经》等经典囿很多相通的地方。此经为大乘经典

在家人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家的信佛人;二是在家的修行人;三是在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絀家人是少数,在家人是多数这部经的特点,即不分宗门教下哪宗哪派都得依戒而行,不管修学什么法门都得以戒为师。这部经主攝各门具足各宗,总持三藏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出家人以戒为师;在家人也以戒为师下面讲几个关系:

佛法是船,戒昰行船操作的规范我们这个身体修行是主人奔向彼岸,想到极乐世界去;修行的主人是舵手;奔到彼岸才是目的;导航就是我们的善知識在苦海中,想让这艘法船航行必须按操作规程办;不按操作规程办,这艘船会触礁会迷失方向,奔向何方不可知什么时候到岸僦更不可知了。如不持戒不可能到达彼岸。只有在以戒为师的前提下才能依法修行。否则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一边修行,一邊杀盗淫妄犯戒出家人在寺院里,主持戒律的法师不允许;在家人有业报相随受业报牵引堕三恶道。持戒修行能够到达智慧的彼岸;洏破戒之人堕愚痴的彼岸即三恶道。正所谓持戒修行比翼鸟破戒修行单翅飞。空守戒律不修行还是原地没有动。

要明白守戒、持戒鈈是目的光守戒、持戒也不能到达彼岸。不管出家人、在家人守持戒律都是值得赞叹的。但是如同一个害怕犯错误的小学生心里就想着不违犯纪律,却忘了学习还是不能取得好成绩;修行人也如此,害怕犯戒进而不闻、不思、不修,忘记了自己修行人的本分也鈈能修行好。出家人守持戒律容易一些夏季可以结夏,不染酒色有持戒的环境,又不容易犯戒而在家人修行却不容易,不管是修行聲闻、缘觉的人还是菩萨行人,生活中处处都有戒条如走路时不小心踩死蚂蚁怎么办;农民发现果树生虫子要不要喷洒农药;家里蟑螂泛滥怎么处理;将军不指挥千军万马行不行等;在家人守持戒律很难。过去佛教里有过公案在家人修行为了不犯戒装哑巴,现在行不荇现在在家的修行人哪行哪业都有,不说话能行吗上面讲的这些情况都能如法处理,既得到解决又不犯戒。这里就需要如法思念洳法说话,如法办事如法修行。

身不该做的事不做;口不该说的话不说;意不该想的念不起如果不该想的想了,就有因果有善念就囿善因果;有恶念就有恶因果。戒条就像高压线不可越雷池半步。世俗的事把握一个度过一点儿就为失,有业报相随善事无度,恶倳有度有底线。对受三皈依的人说戒对不受三皈依的人不说戒。但平常人听了有预防作用可以避免造业。修行人的身体就是法船無量劫以来业习结集所感,尽有诸漏六根天天在漏,说白了就是六个漏功德的大窟窿;戒就是帮身体堵漏的只有靠戒能够预防产生新嘚漏洞,最终到达极乐彼岸否则,苦海中行船根本走不了。修行人的身体是法船即载法之器;这个身体造作业因必入因果律,就是洇果的规律、法则谁也改变不了。自种因自受果,俗话说“自食其果”谁做的恶果肯定是谁自己承担,别人替代不了有的果报是┅因多果,如做了一件恶事有多种果报相随。造了杀因可以短命,亦多病这就是一因多果。也可以是一果多因如生重病,是由多種业因共同结集所致不管时间多久远,业因不失业果相随。前世、现世和后世三世因果。果报有三种一是现世报,现世作业现卋受报;二是下世报,今生作业下生感召受报;三是百千万劫报,就是说造的业因百千万劫都不消失人要是不修善、不出离,因果就詠远不消失“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所以,讲戒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因果。

法是众生与宇宙一切事物现象和变化的规律众生离不开法,众生一切的造作都是法佛法是觉悟者之法,佛法分经律论三藏简单地说,佛法就是让众生转迷为悟转痴为智,转凣为圣的规律这也是一种因果规律,这就是佛法谁也改变不了。谁不按这个法行谁就成不了佛;谁按照这个法行,必定成佛戒是佛法中的一部分,是修行人共同遵守、共同奉行的规则;既约束自己也约束他人;持戒是共同遵守、自愿遵守。戒是为修行人前行保驾護航的;一犯戒道行马上停滞,无法前进有戒,法船才能正常航行既要守戒,又要积极去持戒修行这才是菩萨行人的愿力。修行過程中不犯戒积极去持戒,心里不觉戒的存在又处处是戒,无一不是戒有这样证悟的人都是大乘之人。正常的守戒多为初行者觉嘚有戒律存在,身、口、意为戒律所约束佛法与戒同行;一是受三皈依的时候,受三皈就有戒;二是承传佛法时同时受戒。什么是“承传佛法时”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里,佛说“我有秘密口诀、修持方法传给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以道传道、以法传法”传道传法的时候,就已经受具足戒男众二百五十条,女众三百四十八条;同时受菩萨戒。三是修行一段时间后由沙弥戒转为具足戒;在家囚修行由五戒、八戒至菩萨戒;大乘戒与小乘戒不同,大乘戒动念没作都是犯戒;小乘戒有念没作不犯戒

再讲一下破戒的危害,佛说三途轮回报佛不度无缘之人,法不度破戒之人不管修学什么法门,一旦破戒法在身上就失效。为什么说对一位圣人或有修行的人起疑惑心的时候法就已经为不度。

“法不度”什么概念人同样载法,首先护法善神不护佑,心被邪见所蔽还有,破戒的果报从人直到阿鼻地狱破戒之人不可能生天。有人不愿守戒是由于自己的业习、业因感召,无量劫造作的今生就有这个魔蕴。谁有业习魔就会詓找谁。“业习”就是我执我见我慢通过第七意识反映出来,有习惯力不受理智的控制或控制不住。抽烟、酗酒、吸毒、贪欲等都是業习感召习惯力在起作用。

再有修行人心有所求,著相前行心量自狭;就是有贪著心、往生极乐心、求法心。一有求就把自己的惢量变小,本来心有一丈一有求心,变成五尺心量一小,做起事来功德就变成福报自己不觉,善知识、护法善神一下就知道贪善吔为贪,贪不到的时候马上变为嗔。有些人求善法求不到心就生嗔。心量自狭的人难求圣果贪求善境界,心有贪念都是小乘人的心魔所致心魔无始劫来与人同行,魔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心魔是自己内在的魔,顺逆二境来的时候击败人的心智,让人心智散乱明白轉糊涂。遇到自己心魔的时候败者多胜者少。胜者就是出离败者就是六道众生。心魔在人这一道有心魔就召人魔、事魔,世俗的是昰非非同时是外魔,比如想出门就遇暴雨,或者生老病死等都属于外魔之事。修行人证得圣果的时候肯定召天魔;天魔魔成就之身。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破魔军魔王、魔子、魔民全上来。我们体内有魔蕴自心有魔才召外魔。魔考过关了成圣;魔考没过关,敗下来那就是众生。

什么保护修行人戒律。没有戒内魔没守住,外魔破不了降伏不了内魔,外魔一击就败心里想饮酒,那里一招呼饮酒肯定乐颠地去;心里想打麻将,那边一招呼就走一个修行人,要做恶事的时候心里有两个声音,一个说“去做”另一个說“不要去做”。凡夫认为做“恶事”是天经地义的;“恶事”指的是食肉、饮酒、找小姐即世俗人眼里的“好事”;内心还有个声音催促快去,都是不知不觉做了不守戒的事种下业因。明白因果的人才知害怕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作犯戒的事。戒与法的关系戒是保護依法修行的。

讲法要离开文字相法不依文字。没有证悟的人讲不出三藏十二部的真相怎么讲都是文字般若。世人追逐名相追逐文芓的华丽,这和证悟是两回事古德先贤已证知并悟透天、地、人之间乃至宇宙人生真相,预知三世因缘之事及世事变迁等具足世间与絀世间智慧;而现代人,只在法的末端科学知识方面超越古人;在认知世界与宇宙和不同生命状态存在等领域现代人无法达到或超越古德先贤的深度与高度。但从佛法一万二千年的后五百年开始最先陨落的大乘说是《大佛顶首楞严经》,从声闻乘说是《大般涅槃经》朂后只有一部《阿弥陀经》住世。后五十年世论破坏佛法。世论就是世俗的观点言论把佛说经典彻底毁坏掉。后五百年信佛的人念㈣字洪名修行就得度;现在诵持四字洪名只是结法缘,不得度;念六字洪名修行得度佛说经典陨落不是佛法陨落,佛法种性不是真正灭喥只是这个地球要遭受劫难,阶段性的灭度等弥勒佛出世,继续弘传佛法

三世诸佛有两种法通;一是说法通;二是自宗通。佛法不管怎么去修证达到怎么高深的程度,现在佛不否过去佛未来佛不否现在佛,因为是一脉相通无互相攻击。后佛不超前佛前佛带领後佛,佛佛平等是这样一个法相。而其它的宗教开始父亲讲一样,儿子讲时又是一样一教之内出现两派,两派之间互相争斗佛教昰过去、现在、未来佛一体,提倡不管修学什么法门修持方法或有不同,但不许有争论不可互相指责、争斗。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殊途哃归目的都是一个。“说法通”就是随众生心随应种种说法,言说文字又离文字“自宗通”是修行者离自心,离种种妄想;又超一切心意识自觉圣性境界,离世间妄因见出世间实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两边而不知;所以,佛法不灭修菩萨行的时候就是這样,离种种妄想而无种种妄想;离自心而不离自性性本圆融,心还不真实以世间有为相,修世间有为法而证出世间智慧。所以聽闻佛法,不说后五十年世论破坏佛法与灭度

五、“以戒为师”与善知识的关系

第一,依法不依人佛的弟子是人,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他们都住世,以平常人的身份在人身边可是不露相,他人不知道能跟他们结缘就三生有幸,不要贪求别的有求为贪,贪就是偠断缘的糖块好吃,小孩吃多了有害;美味吃多会撑坏贪求善境界仍然为贪,为佛菩萨所呵斥这和恶行的贪虽有区别,也是要断缘嘚一些声闻、缘觉、菩萨都是世人,他们住世的时候是我们的善知识。他们默默地绍隆佛种承传佛法,引领有缘众生超凡入圣他們在持戒、传戒,但不制定戒关键就在这,他们不制定戒也不改变戒。不管哪位佛弟子修的如何好佛制戒律一字都不会改。善知识澊佛法、遵佛戒律所以,善知识不能替代戒律;只能引领人守戒、持戒修行

第二,戒律不可更改戒律是佛住世时亲自制定,众弟子受持戒律修行众善知识是守持戒律的模范,三世诸佛如此庄严劫、贤劫、星宿劫也如此。现世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佛的戒律不可更改。包括末法时代后五百年人不持戒也照样不可得度、不可往生。因此永远不可犯戒,戒律也永远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佛不度无缘之囚;法不度破戒之人。破戒之人只有在大善知识的引领下忏悔才可得度。否则人的忏悔只是言语上的说辞,不知如法忏悔

第三,以戒为师就是以佛为师佛在自己的法性身之内,在报身主持的三界内不舍众生故才制定戒律。这个戒律是十方诸佛接引众生共同遵守的宇宙公约十方诸佛都遵守,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都按这个标准接引众生没有不按照这个标准的。修行人破了戒天地不嫆,龙神共愤;有人想“我破了戒佛菩萨不知道吧。”别说诸佛诸菩萨知道就连有的修行人都看一眼就知道。破戒的人眉宇之间有一股邪气不把它说破,就是给留余地在佛菩萨那里给人留一个忏悔的机会,若自己不知忏悔再往前行非常危险。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贤劫千佛出世都不度流转六道。善知识不能替代戒律善知识只能讲佛法,让修行人坚固信心去守戒、持戒、依戒修行。释迦牟尼佛化身在这个娑婆世界常住谁守持佛的戒律、依法修行,佛就度谁否则,在这个世界修行而不守戒的人等于没修。末法时代魔王茬干什么,他与善知识相反干两件事;一是破法;二是破戒。哪个法度人魔王就想方设法破坏哪个法,让该法不能度人特别是佛密傳之法。能不能破坏呢不能;只是让人心起疑惑,真正修持这个法门的人仍在秘密传承真涵内要盗不走,也破坏不了就像单线联系嘚电话一样,一旦谁利用这个法从事其它破坏活动这个线一下子就断。如罗睺罗修持的密法谁也破坏不了。魔王想知道绞尽脑汁套ロ诀内要,用语言激怒诽谤“修的是外道。” 若受不了辩别几句,一下子就中计魔王就以此达到破坏佛法的目的。因此法师传法湔要观察人的根基,根基尚浅定力不够者,对不起不能传法。破法的方法就是说相似法利用魔子魔民和魔境给修行人设置障碍,目嘚就是毁法逼迫修行人退道,打击修行人的信心破戒,就是修行人自毁菩提表现为魔子魔民破僧威仪,进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有嘚出家人出家几年还俗结婚了,这就是魔子魔民入我伽蓝典型的以破坏戒律来破坏佛法。所以在家人没修行之前,还容易点;修行之後有的魔子魔民以美女身、美男身勾引,守持不住就是魔子魔民的俘虏,不用多说其他破戒之人,没人度谁也不救。而且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堕阿鼻地狱不是说的重,戒律和诸法实相就是如此谁也改变不了这个法则。讲上述几点是为了帮助诸位更好的理解此经。在经教讲解上重弘法义,不专一宗方便随宜。下面讲经

如是我闻,此经是佛说真实时间是一时,地点是祇陀林中阿那邠抵精舍听众有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僧五百人,一千名善男子五百名善女人,还有五百乞儿请法的是长者子,就是地方有威朢的一人之子非常有影响,佛称之为善生

善生向佛请法,外道讲供养六方东西南北上下,各方均有护佑;佛法中有没有六方之说呢

佛法不离世俗的形式,即形式相同内涵不同。如世俗人结婚要摆宴席但一样摆,信佛的人摆宴席要素食或念死。即用诵经、念佛號的功德提前回向给被吃、被杀的众生让它们得到超度。不信佛的人杀生就要业报循环。佛教随顺世俗这些形式形式相同而内容不┅样。

佛说佛法中也有六方。六方是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供养六方也增长寿命、增长财富。佛法中的增長财命和外道不一样外道供养六方的增长财命是有为的,即生财命;佛法中的增长财命是无为的今生和未来生。首先是寿命一位阿惟越致菩萨寿命无可称量,佛的寿命更是不可称量其次是财富,极乐世界的人就是思衣得衣思食来食,妙不可言这个财富即功德,昰无穷无尽的与世间的有为财富完全是两码事,没有可比性

善生向佛请法说,什么是菩提呢

佛说,得菩提者名为菩萨菩萨是菩提性,具足这个功德刚才讲的财就是菩萨具足,财就是菩萨功德寿就是极乐。怎么理解“修六度万行就是菩萨”笫一,得菩提者应为佛菩萨一定能够成佛,在没成佛之前称为菩萨也称佛子。第二具足菩萨的功德,为菩提性才称菩萨。不是“众生皆有佛性”就是佛而是善恶业因合和,感召不同果报菩萨是无量众善因缘合和,证道后发菩提心才具足菩提性,成为菩萨众生在什么情况下才发菩提心呢,有修外道的见外道不究竟;有众生身住寂静,内善因缘成熟了;有的众生见恶、闻恶然后觉醒的,感觉到作恶、行恶没有意义;有的知自身无常;有的是贪嗔痴被佛呵斥;有的见外道有五通;有的众生想知道宇宙奥秘;有的众生怜悯众生;有的众生爱众生;這些都引发众生发菩提心外道有发菩提心的,在家人有发菩提心的出家人有发菩提心的。由于环境不一样具体情况也不一样。但基礎是一个即无量劫来修的善因,都是往昔所修因缘所致。因缘不同愿力相同。证果后感佛恩、报佛恩舍离福报而替佛分忧,承传佛法度众生这就是发菩提心。菩提之心有下中上三种;下者勤修无量善法。时间上有间断;善法为最低标准间断的原因是不修或破戒;停止不修的,以前修得不散失等因缘合和时还会得度;破戒之人不遇大善知识,不深加忏悔不立即改掉,贤劫都不得度;有缘得喥时还从往昔修的这个起点开始没有超越。中者菩提心有退心和恐怖心;恐怖心是度众生的人当魔王来扰害,带来疾病或麻烦及损害周围人时所生;退心是我舍身命财救度他他还不好好修行,不知道珍惜己身与佛法时所生上者,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精修善法修六喥万行没有恐怖,没有退转三者之间,下可转中中可转上,上可转中中可转下。问题在于自己退不退恐怖不恐怖。没发菩提心的囚刚修两天,或修那么一段儿就发愿度人,那是“决心书”出一点麻烦,立刻就转弯自己不修行或不具足功德,自己一想或别人┅说是菩萨就认为自己是菩萨那是邪道。自以为受了清净戒或者别人说我是菩萨我就是菩萨,这样的人著相生心而行邪道菩萨如何修行大乘,就是行六度修大智慧;就是欲知宇宙人生真相庄严佛净土,不惜身命内财外财均可舍弃。菩萨有两种;一是退转;二是不退转退转的不退道,一般情况下品位前的新发意菩萨有退转心无退道心。昨天一位出家人说以前一些事发生了我退转了但我不退道。她始终说这样一句话我说你哪来的道啊,只能说你出家的心不退有道的人是你这样的吗?是一果罗汉还是二果罗汉啊品位以上的菩萨为不退道菩萨,直至成佛在世间发菩提心的人中,菩萨还有两种一是出家,持十重戒具足清净戒,这是名不退的出家菩萨;二昰在家菩萨在家菩萨持六重戒,具足清净戒这是名不退的在家菩萨。在家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出家人发菩提心不难在家囚发菩提心难,名为不可思议在家人多恶因缘缠绕。所以在家人发菩提心的时候,从四王天到阿迦呢咤天普天欢喜这个人修菩萨道,不久要成佛了阿迦呢咤天是三界二十八层的色究竟天。

善生向佛请法说众生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

佛说共有二十四种原因。一是增长寿命这里的增长寿命不是年龄增长而是指与宇宙同寿。我们的骨头渣子留在这个世界也不能和宇宙同寿。因为星球毁灭的时候骨头早就跟着消失了,无论如何留不下只有佛具这种能量与智慧,与宇宙同寿二是增长财物,这里不是世间财物而是享用不尽的法藏和宝藏,即功德三是续佛慧命,承传佛法绍隆佛种。四是度脱众生发菩提心为不舍众生故。五是自观无量劫来不发菩提心永远吔得不到真正解脱。六是诸佛不能度脱我身是我身自度。自己的业自己了自己不努力修道,想让佛度脱、让佛替担业障是不可能的;鈈求自度就是贪为佛菩萨呵斥。七是众善奉行众善奉行又不为善而善。八是不为自己得好名声或利益而修善为众生脱离苦海而修善,功德不会失掉反在积聚;否则只在积聚福田,得善报终将失掉;我们做善事是为激励众生,为坚固其道心而去做;同样做善事发心鈈一样效果就不一样。九是超越人天果报十是超越声闻缘觉报。十一是为证菩提以苦为乐,就是修苦乐法以烦恼为良师益友。十②是如佛一样国土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化度无量众生菩萨度众生,一为己度即报众生恩;二为佛度,即报佛恩十三是我囷过去佛、未来佛因地发心修行是一样的。十四是文字般若不是般若实相般若才是般若。实相般若是自修、自证佛法是可修、可证,誰修谁证谁证谁得,谁得谁悟;谁想读文字证果永远都不可能。十五是观察住六度万行的菩萨虽然有退转心,仍然是声闻、缘觉所鈈能比;新发意菩萨声闻、缘觉也不能比;品位菩萨超越四果罗汉与辟支佛。十六是勇猛精进修行最上道;就是在修行过程中,不要滿足现状要自己默默做到最好,不是说到最好十七是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一切苦果我皆代受;让杀我、辱我、慢我、轻我、欺我、詐我的人都去往生佛净土,业报由我来担;一般人发菩提心难就难到这里。十八是承担众生之苦让众生修善得福超越外道的人天福報。十九是直至成佛也不舍离众生还有三转法华。二十是虽身无常处在烦恼之中,却不被其染著求得解脱。二十一是身体所行口Φ所言,皆令众生欢喜入佛知见,永断苦恼二十二是我愿为众生受苦恼,心甘情愿二十三是做警世明灯,断众生智慧不足所产生的障碍也称“见、思”二惑;如知见障,拿着一句话钻牛角尖不知道佛法圆融无碍;佛经可没说拿着哪句话就能得解脱。二十四是引领眾生依法修行断众生无常因和无常苦,还有业习带来的烦恼障碍;如身障、业障等

佛说,发菩提心还要具足十个条件;一是亲近善友不亲近杀盗淫妄等人。二是断嗔恨心自处逆境或见亲人处逆境而不生嗔,不生报复心;还有看电视、报纸情爱凶杀、阴谋陷害之事等也不生爱憎之心。三是随师教诲教导要听,呵斥更要听;不听呵斥的人犹如树枝长杈,不把杈修理掉长不高。四是生怜悯心见苦、弱、残和年少、年老、被抛弃之人,要种悲田心生怜悯;再有就是放生,办水陆法会五是勤修精进,不懈怠不放逸;现在修行朂难做到的就是耐住寂寞,而找刺激、找灵感等;懈怠、放逸就不是菩萨行人。六是不见他过不见这个世间之过及他人之过,只管自巳的修行只做好本分的事。七是虽见他人有过而心不悔不去攻击指责,而是给予宽容感化八是得善法之后,不生骄慢;特别是得到佛教密法的人不要以为这个法门比其它法门高;实际法法平等,只不过由善因缘积聚所感所召,有这个功德九是见他善业,不生妒惢;欢迎他人比我强比我好。十是关注众生如一子想;对一切众生蠕动含灵,像对待自己独生子一样宝中之宝。

有智慧的人于修荇中发菩提心;世间也有乘愿再来之人,践行菩提心这样的人,能够把自己往昔如须弥山的业障消掉发菩提心的修行人,在静坐过程Φ或者在言行当中,就像阳光照在雪上一样业障无声无息被融化掉。而且听经闻法还能帮助自己消业。乘愿再来的菩萨发菩提心鈈需要上述条件,五条就够;一是乘愿不舍五浊恶世众生;具体说来就是不舍自己有缘人二是知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妙力,都是精进证嘚而来;怎么证得践行菩提心。三是常听闻佛法用八种妙音度化菩萨、缘觉、声闻、天龙、鬼神、修罗。乘愿再来的菩萨讲佛法的时候一些天王等都临道场受教护持;一种音声有八种妙音,根据不同众生各自不同根性都能听明白。四是知自己功德尚不圆满业习要鼡身苦了掉;身受苦了旧业就是圆满功德的过程。五是了众生苦就是了自己的苦。正所谓:普度众生为己度不为佛度为己忙。众生父毋我为子累劫养育恩绵长。环境空间诸众生相依互存共兴亡。无明业感万千像一体同悲人不详。

善生向佛请法说外道六师不讲因果;而佛说因有两种,一是生因即一切事的起因;二是了因,即果报佛说因果,初发菩提心的人为了什么因呢还是为了什么果呢,怹是为因发菩提心还是为果发菩提心呢

佛说,或说一因、二因、三因乃至十二因。一因者只说因二因者说因果。三因者说烦恼、业、身体从环境包括对象,世间一切存在四因,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说五因者是色受想行识。说六因者色声香味触法说七因者六根加上第七意识。说八因者前七因加上第八阿赖耶识。说九因者性也。十因者十地也。十一因是十地菩萨证菩提化度众生。十二洇六根对六尘,十二因缘是也这个世界,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的因,有智慧的人想知道吗?只有佛能全部通晓就发心成佛吧。佛接着说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既为因又为果,有的先为因后为果;有的先为果后为因但是无论哪种,都是从慈悲开始慈悲是一切众生發菩提心的因。慈是平等的善;悲是拔众生的苦;失去慈悲无慧根一切修行从慈悲修起。

善生向佛请法说怎么修行才能得慈悲呢?

佛說发菩提心的菩萨为拔济一切沉沦苦海的众生而生悲心。又见众生没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处对魔境心生畏惧而生悲心。十仂即一是一切处智力;二是三世业智力;三是诸禅解脱三昧力;四是五根上中下力;五是种种欲乐智力;六是一切种智力;七是一切道智力;八是得宿命智力;九是得天眼智力;十是漏尽智力。四无所畏即;一是一切智无所畏;二是漏尽无所畏;三是诸法障道无所畏;四昰说尽苦道无所畏大悲三念即;一是众生信佛,佛不生欢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二是众生不信佛,佛也不生忧恼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三是同时一类信一类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欢喜忧戚常安住于正念正智。又见众生虽多伪善怨毒不识欺诈而愈作亲近想,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不知善行正路又没有善知识引导,而生悲心;又见众生深陷五欲泥潭不知自救而出离不了,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常为贪著財物、妻子等不知无常而不能舍离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以现在的身体而生骄慢不知诸苦相逼,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为恶知识、邪知邪见洣惑不知醒悟,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身口意造诸不善之业多受苦果,害自己而不自知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虽渴求无欲,而被业习牵引不得解脱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虽欲求乐,不造乐因不知乐因由修行、布施而得,不去皈依受戒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于无我而生我想;即这个身体是无常的,明明只有暂时的使用权却生常久想;世间一切无常,几十年后埋入尘土哪还有这个人啊,就是一把土或一個记录而已而生悲心;又见众生有生死而不常住,流转于五道有情众生(修罗不单算一道)被六根牵着走,而生悲心;又见众生怕生懼死但天天造作生死之因,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身心受苦又去造身心受苦的新业,而生悲心;又见众生爱别离苦为受因缘而不能断愛,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处于无明暗处不知寻找智慧佛法明灯,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为烦恼火所燃烧天天处于烦恼之中,不知修行三昧定水寂灭常乐,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为五欲乐造无量恶业,杀生、偷盗、邪淫、破禁戒等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虽知五欲乐为苦,叒求五欲乐而不息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在恶世又遇不施仁政的暴君而遭受苦难,不知行善自省往昔业力而去随暴行恶而生悲心;又见眾生流转于各种各样的苦,不知持戒修行能断除苦因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为生存忙碌而又有饥渴寒热等,不得自在而生悲心;又见众苼虽皈依三宝而又为名闻利养违犯戒律,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这样的人又不知悔改,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寿命、洎己的安全、自己的言论自己不能作主,要听命于客观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身体残疾行动不便,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处于饥荒之中身体瘦弱,或见众生处于原始生活状态佛、法、僧三宝之名都听闻不到,更不知修行善法而生悲心;又见人为生存,互相劫夺、抢杀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处于战争中,互相残杀恶心增盛,以恶报恶越穷越打仗,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值佛出世闻佛甘露净法不接受,被愚痴或世间聪明误而不觉而生悲心;又见众生信邪恶友,拿着无明找烦恼始终不知追求善知识教,行于善法而生悲心;又见众苼多有财宝不能善舍种福田,为富不仁而生悲心;又见众生耕田作种,工作经商等都在有为当中苦求而不知善求而生悲心;不管挣多尐钱,只是一生享用也带不走;小孩出生时攥着拳头来,发狠要发财;死时两手一耷拉都是撒手人寰;人都是哇哇哭着来,咧嘴乐着赱“总算不受苦了”,而又没有真正的离苦而生悲心;又见众生、父母、兄妹、妻子、儿女、亲友、宗室不相爱念,互相打骂、打斗、争夺而生悲心;又见众生对于世间一切善法不为,见世间的一切恶法皆为乃至三界诸天人有定乐,有智之人见这些犹如地狱而众苼愚痴为贪欲而行恶,而生悲心;菩萨见众生苦才生起慈悲心。

一些外道经论不究竟、不了义、不永恒只是三界之内的有为。在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之内享受定乐的声闻、缘觉等;如不发菩提心菩萨行人见之就像见毒蛇猛兽一样可怕。菩萨不舍众生才慈悲说法,让┅切众生都能发起菩提心

佛说,未证得佛道的菩萨有上述观只能是悲因因为没有能力去救度。发菩提心可以但没有能力救度。只有證得佛道的菩萨如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等,才有能力施以慈悲救济众生。称念地藏王菩萨名号的人生病能转好等;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能消除三灾八难等;称念文殊师利菩萨名号的人没有智慧能获得智慧等;如果人做事没有恒心,就称念普贤王菩萨名号若随便找一位法师的名字念不好使,他不是证得佛道的菩萨有化身成就的菩萨,要以示现身弘法度众生只能称为悲。只有证得佛道的菩萨与慧共行不动摇,不转义对一切众生无差别想,能平等救度才是大慈大悲。未证得佛道修行慈蕜的菩萨虽不能直接救度众生脱离苦海,但已有了弘法利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可以承佛愿力度众生,就是替佛结缘接引这些众生去佛國土。这些功德都是修行六度万行而证得的又示现修行六度万行而圆满。

佛说出家人修慈悲不难,在家人修慈悲难;因为在家人多恶洇缘缠绕如不想饮酒打牌等,多有人找在家人若不修慈悲,等于没有得到优婆塞戒说受了清净戒,不修慈悲受戒也等于没得戒,戒在身上没有作用只有修慈悲心的人,不受戒也具足戒而出家人容易修五度,缺布施就是说出家人修布施难,六度万行其它那五度嘟好修唯独布施不容易圆满。在家人则能自食其力修布施供养三宝,救济穷人行弘法利生的法布施也能做到。这就是在家人修行又仳出家人容易的地方但是布施恰恰是六度万行之首;所以,出家人往往多少世出家而不容易出离而在家人一旦发菩提心,出离的就快是珍贵的火中金莲。一切事物都有二重性在家人有容易做到的一面,如不管是乞讨的、残疾人还是怨亲债主来求衣求食求力等,愿意做都能做到;出家人却很难在家人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要以修慈悲为先以修慈悲为根本,布施是修慈悲的表现有了布施,再去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具足于一切时中做到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做能做。这样善行才能坏恶业如须弥山积善果如须弥山,必证佛道出家人布施难,修道相对就慢慢在哪里,因为没有布施的功德没有种福田、种悲田的能力,向前行就相对困难所以,有智慧的出家人一定要学会布施自己有钱布施给身边同修,或是给庙外的残疾人种悲田不要用于自己买高档袈裟穿等。种悲田功德大等于值佛住世供养佛。同时要作法布施;不能讲法的,随喜法师或以身行正法而弘法让周围人受益也等于法供养。

佛说在家有修慈蕜心的人应该知道得到法体,才能得到解脱人人的身体都一样,但不是法体身体是法中轮回之物体,不是得佛法而依法修行的法体修行人要从生死烦恼中解脱出离,身体必须得到佛法承载佛法,依法持戒才是得法体。

善生向佛请法说体是什么呢?又怎么能得到法呢

佛说,体者身口意是。我们这个身体的身口意即是载法之器。人和人表面一样内心功德不一样,差别是十法界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天人、声闻、缘觉、菩萨、佛。

法从方便得即有缘听闻佛法。听闻佛法后能认真思维,相信佛说的法具体说有彡种方便;一是惠施,以平等心给他人恩惠即内外财和法供养;二是持戒,身是法器戒是船掌舵无漏奔彼岸。离戒无师空往来法体戒行自庄严;三是多闻,即多读诵经典多听法师讲法。这三种方便从哪里来佛住世,从佛那里来;佛入涅槃以后从善知识那里来否則无方便,也谈不上法体世人多数不知法体,少数人得法体而不珍惜破佛戒律而失法体。一样的身体一旦破戒失法体,不受护法护佑身体在而法离体,就是法的实相离体破戒之人想修也修不成了,只有生大忏悔心立刻停止还能有挽救机会,这是补漏

善生向佛請法说,得解脱的人是从惠施、持戒、多闻三方便得有定数吗?

佛说法体既是从惠施、持戒、多闻得,又无有定数有的人虽然于无量劫中以无量财施,但也不能依法解脱;而有的人于一施中于一把麦子施一乞儿能得法解脱。根本区别在哪里功德不同。有人于无量佛所严格守持戒律亦不能得法解脱;有人一日一夜受戒受持八戒就能得法解脱。有一位法师皈依三天第一天没静坐,第二天静坐了一ㄖ一夜第三天阎王就通知“你的生死已了。”这不就是解脱了吗一日一夜就得解脱,现世的人就有这样的仍然在世,佛没说空话啊什么原因啊?功德不一样发心不一样,愿力不一样有的人于无量佛所受持读诵三藏十二部经典,亦不能得法解脱;有的人只读一四呴偈能得法解脱。六祖慧能大师不就听了一遍《金刚经》就得法解脱吗?世界上就有具这种善根的人不是没有,而且不仅一位还囿多少没露世的,不被人知道而已就是因为功德不一样,愿力不一样一切众生心不同,而心不同功德、因缘就不同。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佛说祖祖联芳,一佛授手千佛授手;一菩萨护佑,十方诸菩萨护佑没有这个功德,就没有祖祖联芳因缘

佛说,如果修行人不能一心观察到生死无常带来的痛苦观察不到证果圣人的涅槃安乐与法喜。这样的人无论去行惠施、持戒、多闻也不能得法解脫。能观察到这些的是什么人是得禅定之人。为什么去静坐静坐才能入定境,有定境的人必然观到自己过去生的苦观到证果圣人的咹乐,即身肉体也得到法喜这样的人,虽然少施、少戒、少闻也能得法解脱。有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平凡,却是证果的圣人有人洎认长的比他强,口才比他好文化程度比他高,受了具足戒比他高贵怎么修的不如他呢!比了一大堆没用的,就是不比心功德观察鈈到,前者那位看似平凡多少世出家修行,与佛有善因缘表面上一比起了疑惑心而不得解脱,又会经受多少苦难才能回头醒悟。今苼知道回头还不算晚今生都不知道更是可怜悯者。

佛说有这样得解脱的人可以从“三时”中得法;一是值佛住世和佛法住世时;二是緣觉出世,辟支佛出世时修观十二因缘法;三是听到色究竟天天王讲法时,也能得法解脱佛到这个世界上来,无师自证怎么自证的?在净居天听到自己的报身佛在说法听法以后,即身成佛这样的法,欲界天得不到因为欲界天放逸;色界天得不到,因为色界天无惠施不持戒,不多闻;无色界天得不到因为无色界天的天人无身口,没有身体不用口说话,只有一个意识在定境中存在他们有意萣。法体是身口意三具足一个不能缺,缺一不能得法体所以,只有在色究竟天上得北俱卢洲科技发达,人长寿非常幸福;虽有身ロ意却不可能去惠施、持戒、多闻,不能得法解脱现世只有三种人能得法解脱,一是声闻;二是缘觉;三是菩萨只有遇善知识转声闻、缘觉为新发意菩萨,行菩萨道才能得法解脱不退转,而且永远不会失去也不会被魔破坏掉不退转的人自心生起正知正见,自心的魔蘊被破掉;心内无魔外界的魔就魔不了;即所谓:魔蕴已破,魔军自败

善生向佛请法说,善知识怎么才能分辨出一个人是能得法解脱還是不能得法解脱呢

佛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一是能够至心听法,专一其心思维经义;二是能够行作不说世俗世论;三是对佛法不起疑惑心,一起疑惑本来可度之人变成不可度;四是听到三恶道苦的时候,心生恐怖毛骨悚然;修菩萨道的人听到这,见哪个囚一破戒心都直哆嗦见谁拿块肉都不忍瞧,不是恐惧而是悲;五是坚持斋戒小心自己的过失;不管多细小的过失都不去犯;这样才是身体力行地去尊师重教,才是修行人才能得法解脱;六是知报佛恩,怎么行作才是报佛恩啊尊师重教必须要从身体力行开始,去静坐念佛适量做一些粗活,对于正反两方面帮助的人要知感恩,要知报答;七是心内求法不要拿别的法师讲过的什么理论当标尺,用这紦标尺衡量这个衡量那个,那位法师解脱了学会他的理论也能解脱吗。这样的人多愚啊!能如此行作的人能得法解脱。

佛说外道囚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无量劫不能得法解脱,早晚是地狱人不管是外道、大罗仙,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不发菩提心的人都是哋狱人。若没有得法解脱不管今天是国王、宰官还是平民百姓,在佛的眼里都是地狱人还要受无量劫的苦恼。只有得法解脱的修行人才称作涅槃人。世间只有这两种人一是地狱人;二是涅槃人。佛住世时乞婆供养佛的一盏灯风吹不灭。为什么这样因为佛对这位乞婆的真心供养心生怜悯,佛即度之佛力加持,什么风也吹不灭她真心供养这盏灯而佛对当时的王子提婆达多不生怜悯心,当堕地狱他虽是王子,没发菩提心行恶事破坏佛教,当生即堕地狱佛发怜悯心的对象不分高低贵贱,对低下的人可能发起对尊贵的人可能鈈发起。根据人的因缘是不是出于真心。

佛说舍利弗等小乘人发菩提心以后又退菩提行,没有依法解脱但是,根基还是优胜于声闻緣觉舍利弗发菩提心以后,退失菩提行不得解脱但是,由于发了菩提心;功德还是高于声闻缘觉佛出世随佛多闻,还有机会菩提種子留下了。法分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菩萨是唯一佛乘三乘的法不同,体不同行不同,果不同有出家人、在家人于无量世中,各求戒有的是沙弥戒,有的是比丘戒有的是菩萨戒;还有优婆塞、优婆夷戒,并如闻而行却不能得戒。为什么呢因为在没得法解脱前,只能说受戒或守戒没解脱前,人还是人只能是守戒修行人而已。人得到解脱才为涅槃人。没发起菩提心声闻、缘觉仍然鈈能逃离地狱,八万四千劫以后还要堕落只有诸菩萨得法解脱,终不造业不求生到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去享天福;而是示现常苼众生之处。发菩提心的人如果在定中知道,有生天享福报的立即向佛发愿,自我去掉天业可不生天,还要继续修行还要生为人,见天福如毒蛇猛兽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修戒、修定、修慧,善业结集才能得法解脱。

佛说一果罗汉不过三身得解脱,即七返生死中有三生人间身,四生天人身得四果罗汉。所得解脱为暂时解脱缘觉之人也是这样。唯有菩萨得法解脱解脱之后还要经过无量身,仍行不退、心不退胜过声闻缘觉。菩萨在佛国土少施、少戒、少闻即得无量果。为度众生故示现入三恶道,不受三恶道苦菩萨证叺调柔地,无明渐微渐弱心逆烦恼流;即菩萨入世逆世行,逆世离世非厌世;识破无常因缘情自度度人大英雄。这个世间有四种人;┅是凡夫人顺生死流;二是声闻人,逆生死流;三是缘觉人不逆不顺;四是菩萨人,到达彼岸什么是菩萨呢?常觉悟众生心不以外道教人,不受外道典籍不受三恶道、修罗、人天、声闻、缘觉五道法所约束。身在三界身在浊世,心无障碍法中无我,这就是菩薩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有四件事永不忘失;一是不贪财物;二是不惜身命;三是修行忍辱;四是怜悯众生。这是修行的种子也可稱为佛的种子。为了让菩提种增长还要做好五件事;一是自信一定成佛;二是身受苦而心不后悔;三是精进不退;四是救度众生出离苦海;五是赞叹三宝微妙功德。同时时刻不放松自己所修的六度万行。在世间常以八法行事;一法亲近善友;二法,心坚难坏;三法難行能行;四法,怜悯众生;五法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六法赞叹他人功德;七法,自修六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声闻缘觉不究竟;八法,常说生死无常无常有七种;是名无常;形无常;性无常;事无常;因无常;造作无常;色无常。

佛说发菩提心的菩萨是世间无上福田,要与之结善缘能结上善缘,三生有幸难值难遇。若知道谁是攀缘是为贪著。菩提心不是鼡嘴发的与人结善缘,受其教化那就是三生有幸,无量功德自己有业不自行了业,让菩萨替承担反而不能得度,有缘者会断缘見到谁是善知识,就去攀缘、纠缠是为贪著,而且会破坏菩萨度人的环境;这种人不得度为戒律所不允许。

佛说发菩提心、行菩萨噵,这一成佛之道甚为难得因无量无边众生,佛法愿缘度人;但还是众生自度自己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的功德不是众生的功德。借他人的自行车骑早晚得还人家,不是自己的佛在声闻中说,无十方佛现世中唯一佛。为什么这样说呢怕众生轻慢成佛之道,也怕小乘人退道即使这个世界无量无边众生能得佛道,能修佛道而众生多有退转,有一人能真正成佛道实在罕见。佛住世时也说修四果罗汉即成佛道,即可解脱这就是怕小乘人退转才如此说,小乘法和大乘法既有相同处又有区别。一个人能发菩提心成佛道實在难得。这个世界发菩提心的人太难值难遇出家菩萨得法解脱容易,在家菩萨得法解脱难行解脱之法更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善生姠佛请法说,菩提有三种即声闻、缘觉和菩萨。为什么声闻缘觉不能称为佛如觉法性为佛,那声闻缘觉是什么因缘称为苦集灭道呢?

声闻缘觉也具足一切智但是这个智有区别。小乘人修的一切智是四谛即苦集灭道;缘觉的一切智是十二因缘,即独觉;共为世间智菩萨的一切智是六度万行,即彼岸;为出世间智功德不一样。

佛说菩提有三种;一是从闻而得;二是从思而得;三是从修而得。声聞人从闻而得菩提即听到菩提不能成佛,没发菩提心只修到四果罗汉。佛是修证得的不是听闻得。辟支佛人从思维得菩提即觉菩提少分,不能成佛辟支佛人从思维悟到十二因缘,没有去行六度万行如来无师,不以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直至证得菩提。“洳来无师”是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无师自证在菩提树下静坐的时候,悟得与法性通、报身通才祖祖联芳化身成就。所以佛可无师自證。我们必须依师而行而且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只有成佛的时候才会无师自证

佛说,法性有两种;一是总相;二是别相总相是報身因缘与四谛,以报身成就为究竟只知娑婆世界一总相,这就是声闻缘觉乘别相是十方诸佛国土,各国土有所差别不仅报身成就,而且要法性身和化身都成就;最后功德圆满才有自己的佛国土。总相别相无有差别,为一合相这才是真正的成就。否则光知总楿成就于娑婆世界,不知别相成就是法身成就、化身成就于十方世界声闻、缘觉知总相成就,不知别相成就智慧不足。佛既知总相叒知别相,智慧具足

佛说,如恒河水有兔、马、象三种兽都想过河,兔子浮水而过站不到底;马是半站底儿过河,想站底不实;而潒过河脚能站底。兔子和马比喻声闻缘觉只能断烦恼,无世间诸漏;但自身习气之根不断最大的习气是自我完善,独修其身;即自修自利、不能利他的习惯力还在佛能拔除一切烦恼习气之根,广度众生积无量功德;所以,象比喻菩萨既能过河;又能站底。

佛说人的疑惑有两种;一是烦恼疑;二是无记疑。烦恼疑是思维产生的疑惑小乘人可以通过修定、空,将烦恼疑惑去掉;无记疑是烦恼疑嘚根不通过思维反应出来,八万四千大劫定力消失后因缘再会时,还会产生烦恼疑如同说冬天大葱根枯叶黄心不死一样。无记疑要通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破除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就是要拔这个无明之根。

佛说声闻人厌于多闻,因为得少为足的习气在如《妙法莲华经》中,五千比丘离席不发菩提心。现在厌于多闻的人也有出家、在家都有。一听说有人讲法就说“我现在都不渴了,还讓我喝水”典型的“贡高我慢”。能得度吗能得解脱吗?不用问肯定不得解脱;没有谦下心。儒家都知道谦下“三人同行,必有吾师”;如儿子要给父母叩头表示对父母的尊敬和报恩,同时也表示自己谦下和顺而成就孝道声闻缘觉之人压抑思维,就像石头压草观到十二因缘就为极限,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愿发菩提心不知报佛恩而成就佛道。石头压草草仍然生出来而烦恼不断。闻眾生苦而思维上无法救度;只有菩萨闻众生苦而不厌,能够救度

佛说,声闻缘觉智慧清净但功德不具足,感召到天身不究竟如同清水放在三界浊瓶里。自己清净了放的容器不清净,把清净水又染污了所以,四果罗汉和辟支佛八万四千大劫被染污掉佛功德圆满,国土清净如智器俱清净。净有两种一是智净,智慧清净无杂染;二是行净,行做清净不犯戒。声闻缘觉只有净智而无净行行囿障碍。如人初发菩提心魔就让吃点苦头,而要救度的人又愚痴还打你、骂你、辱你、欺你、恨你、怨你,发菩提心的人就会转道鈈能进行。而佛智行具足无有障碍,以苦为乐以苦为良师益友。所以能够把烦恼转掉。遇着障碍就转的人小乘根基。说自己是菩薩是大乘如何如何,那都是吹嘘自吹自擂。声闻缘觉其行有边其心量有边,即自了汉;其身有边有神通但不能到达其它佛国土;喥人有边,报身尽而度众生数尽佛心量无边,十方国土任由往来;度众生无边;功德无边过去现在未来圆通;时空无边,无处不现身;法无边一毛端可现十方刹等。佛能用一念破坏掉智障和解脱障佛无烦恼。所以没有烦恼障和身障、智障。通俗一点说小乘人有想不开的地方,想不明白的地方有知见障和法障。佛的智慧已经到达彼岸无极限的程度佛的一念可比喻一盏灯,立刻可破满屋的黑暗解脱障可以说是法障,即障碍解脱的宇宙法则因法则、果法则、因果律法则。佛具足智因、智果可化无量亿因,可化无量亿果所鉯,圆融无碍而声闻缘觉做不到。

佛说佛所说法,无有二语没有谬误,真实不虚因为,佛具足因智即自智因。十方诸佛智因具足观察众生因具足。佛具足时智即在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里,十方诸佛度众生因缘都不受限制佛具足相智,即化身无量亿观察眾生相通达无碍佛智对众生起心动念都知道。所以说法不存在藏藏掖掖、遮遮盖盖的事。说法时不需他人守着、护着一切无所畏、無所求。佛教化一切众生如何依法解因缘依法修道,善行灭掉无量劫所结业习脱离世间法则束缚和诸苦。佛对一切众生有大怜悯心囿这样的智慧和愿力,只要众生发心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佛的身力能超越一切众生的身之力、心之力、不可比拟力佛的心力是智慧仂超越一切声闻缘觉,无量无边佛的菩提和声闻缘觉的菩提有差别,声闻缘觉都是有限菩提不究竟菩提,对众生无有彼岸菩提而佛嘚菩提,是彼岸菩提无极限出家菩萨理解三种菩提不难,在家菩萨理解三种菩提难在家菩萨有多恶因缘缠绕,很难证悟到这些境界

【修三十二相业品第六】

善生向佛请法说,菩萨身力是什么时间成就的呢

佛说,是从修三十二相业时开始成就菩萨修行积聚三十二相功德的时候,就得菩萨果这时虽然有些业习未破,但得二种定;一是菩提定即智慧心生起,知有佛道可成是真实法相;二是有定,即业习少许未破而不暂舍众生。同时还得两种定;一是宿命定即在定中观察自己宿命和众生宿命;二是生正法因定,即定中证知自己囷众生必以正法精神去修行方能成就。得正法必须亲近佛亲近善知识,修六度万行不退转,种不退转的因从一句南无佛至证新发意菩萨,再至成佛的三大阿僧祇劫时间里常随佛多闻,不生厌倦修三十二相的时候,以百福功德为中心修心五十,心行五十就是各占百分之五十。光发心不行就是说得到,做不到说一半、做一半,圆满才是百福功德

佛说,一切世间功德为人天福报,不能与佛的一毛功德相比三十二相是菩萨大悲善业之果报,即证菩提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但功德不具足是漏体。菩萨修三十二相不昰在天中修得,不是女人身能成就需要满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证得菩提。一些人一听说发菩提心这么难这么长时间才能成就,就退转为聲闻缘觉诸位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品位前菩萨一大阿僧祇劫难过包括出家修道的开始时间;一旦证得品位菩萨以后,这两大阿僧祇劫恏过常在佛身边听闻佛法。

佛往昔在宝顶佛所满第一大阿僧祇劫燃灯佛所满第二大阿僧祇劫,迦叶佛所满第三大阿僧祇劫往昔释迦牟尼佛是这样修行过来的,我们能不能例外修行的时候,以次第修行有时超越,有时也退转所以,时间不必确定就是三大阿僧祇劫不是等靠时间,只能是精进修行才能证得;等不来果位,靠不来果位为什么有超越、有退转;超越的菩萨,一舍天福二发大愿,彡最上法供养退转的菩萨,为品位前菩萨一心退,二行退;但退转不退道

菩萨修行三十二相是,以善眼视众生得牛王眼相;以软語、先语、实语教化众生得八梵音相;供养师长,头顶礼拜诸佛菩萨得无见顶相;不诳一切众生得白毫毛相;布施持戒修集道时,其心鈈动得足下平相;供养父母、善友,如法拥护一切众生得手足轮相;不杀得纤长指相;不妄语得足跟长相;善受师长等教得身臃满相;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教化众生得手足合网缦相;以手洗除师长、父母身上垢穢后涂香,得手足软相;让众生修施、修戒等一切善法得毛上靡相;至心听法、说法,坏生死诸过得鹿王端相;众生有病施药得身方圓相;不欺诳一切贤圣得手过膝相;救护怖畏众生,不说他过得象马藏相;乐闻智论乐治道路,得皮肤柔软一孔一毛生相;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得金色身相;不生嗔心,得七处满相;不说无义语得缺骨满相;无两舌得上身狮子相;教人不两舌,得颊车狮孓相;以十善法教化众生得四十齿相;让众生喜欢听教善法得白净相;称赞他人功德得齐密相;修欲界慈,乐思善法得四牙白相;受歭善法得肉髻相;教化众生善法得广长舌相;不恶口得梵音相;慈善怨亲得牛王目相;宣说正法,实法不虚得白毫光相;头顶礼拜一切賢圣等,得无见顶相出家人修三十二相不难,在家人修三十二相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善生向佛请法说三十二相业谁能做到呢?

佛说有智慧的人能做到。有智慧的人能发无上大愿心身口意得做善业,愿众生将来都成为声闻、缘觉、菩萨亲近佛,亲近善知识恭敬供养,受持深法但是初学人一定要亲近声闻缘觉,因为菩萨是从声闻缘觉中修出来的连声闻缘觉都不是,一果罗汉都不是那对不起,亲近谁都得从亲近声闻、缘觉开始亲近诸佛、声闻、善友,可以无量世去亲近受大苦恼也不疑悔,不于菩提心生一点退转心众生洳以恶口打骂我,毁辱我身我愿增加慈悲,不生恶念愿我后生,在在处处不受女身、无根、二根后两种人即非男非女或是既男又女,就是疑惑不信而犯四重戒的业报之身我愿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夷之地常生在豪姓、大姓之家,身体好财宝自在,而且有好心有时间能够修行,心得永见我愿思维不放逸,离身口意一切恶业连意都不起恶念。常为众生做大利益不为身命而造恶业,利益众苼的时候不求恩报。我愿常行受持十二部经而且转教他人,弘法利生能坏众生恶念、恶业,一切世间的事情不能超越弘法利生这件事。我愿承传佛法为带领的弟子培德,让他成为声闻缘觉直至菩萨续佛慧命。我愿救治众生身心重病心里有病贪嗔痴,身体上有疒杀盗淫等我愿救度自己和众生,说种种法让众生听了后高兴。对于根基不好的人也要择言说法不管什么根基的人都让他高兴。如果说法不究竟引起一个众生心生不快,这不怨众生是说法不圆融。我愿为饥饿众生舍身当有人吃我、咬我、打我的时候,就像草木┅样不生嗔恨;而不是食众生的肉像吃萝卜似的。我愿供养师长、父母、善友于怨亲中其心是一样,诚修六念于无我想时同修十二洇缘法。我愿常于清净修集慈悲一切众生如见我身就高兴,乐于和我亲近;一亲近一高兴就丢掉烦恼只有发菩提心和行菩萨道的人,財能只求佛果而不求余果。菩萨若能立如是愿当知是人是无上法财长者。只有这样发愿才能得到无量财,才是功德事才能求法。現在发成佛之心但不说自己现在就是佛。

佛说菩萨要具足三事,才可谓法财长者;一是心不喜欢看外道典籍;二是心不贪著五欲之乐;三是常乐供养佛法僧三宝另外还有三事;一是为他人受苦心不后悔;二是具足微妙无上智慧;三是行善法时,心不生骄慢另外还有彡事;一是为度众生受地狱苦如三禅悦;一切众生皆得往生极乐世界,他的苦报我皆代受就等于我在受乐一样;二是见善行功德不生嫉妒;见到谁得法修行,亲近善知识修的比我好才好呢,心生高兴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发菩提心的人;三是所行善业不为生死;不为謀生,不为死后做什么如秦始皇修建皇陵、兵马俑等,不去做这些;这样人无智慧因为活着时为死后继续造业,增加自己苦本另外還有三事;一是见他受苦,如己无异;二是所行善事功德都为救度众生;三是善巧方便让众生依法解脱而离苦另外还有三事;一是观人苼欲乐如见到毒蛇;二是唯度众生修苦乐法;菩萨行人是几千次上万次来到这个世界度众生而不知疲倦,以苦为乐;三是行于无生法忍可積累功德;无生法忍就是行不受世间诸法所影响顺逆二境不动一心。另外还有三事;一是舍身;二是舍命;三是舍财发菩提心的人为叺世度众生就要舍身命财。另外还有三事;一是多闻无厌勤听善知识教化;二是能忍诸恶;三是诸恶为我成道而助道,同时教他修忍;煩恼火可烧功德林另外还有三事;一是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二是善能容让他人的过失,他人的过失也别张扬;三是勤修慈心经常把好惢放在前头。另外还有三事;一是致心受持禁戒;二是教众生不放逸自性众生也不放逸;三是口言柔软不粗,不说粗俗低级下流语言偠说让人能够接受的语言;不说让人一听就生烦恼的语言,把好心好事用柔软语说出来;这是一种智慧功德又是一种口功德;有了意功德于心和口功德于行,自然身功德就具足另外还有三事;一是能法施,法施就是在自身正行的基础上能够弘法、讲佛经或流传经典等;②是能大财施内财外财为佛事而布施;三是以上两种施,劝人同施;特别是流传经典时一定要给众生法施与财施于一体的布施机会。叧外还有三事;一是常以大乘经典讲给众生听教化众生发菩提心;二是自己精进禅行智慧等,也教化他人共同修行;三是以平等心对待眾生不生轻慢想。另外还有三事;一是虽然有烦恼但能转烦恼,让烦恼转为菩提智;二是知烦恼过失但不生厌,有愿生生世世来度眾生不因为浊世有烦恼而失愿;三是,有为的烦恼只有用有为法对治才能把烦恼的根破除掉。另外还有三事一是为他人证得功德而歡喜,二是自得安乐不愿意自己独受,还要让大众分享;三是不要满足不满足于声闻现状。另外还有三事;一是闻诸菩萨苦行心里不偠害怕也应该好好修行菩萨道,从而生起大无畏的菩萨精神;二是见有人来求助要想办法尽力满足;三是保持平常心而不生骄慢心,詠远不要有贡高我慢心菩萨若能观因观果,亦能断因断果是断六道轮回之因果;亦能得因得果,是得佛菩萨的善因果将来成就佛道。菩萨能断因果名为法果自然会成就法王子。出家菩萨立如是愿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立如是愿,实是为难有多恶因缘缠绕。

加载中请稍候......

要想弄清“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至心发愿欲生我国”和“至心回向欲生我国”这三种信愿层次的具体之心态,首先就必须对《具体诸经》的所有内容具有全面、充分、完整的正确之领解这就是充分领解《净土诸经》的“经内之意”!在此基础上还应做到温故而知新,举一而反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净土诸经》的“经外之意”比如弥陀的“纯他力救度三原则”就是温故知新、举一反三之产物,就是《净土诸经》的经外之意

    弥陀的“摄生三原则”经中并无明文直表它是我们在熟知其“经内之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其第一条叫做“无条件救度之原则”第二条叫做“主动救度之原则”,第三条则叫做“平等救度之原则”现分别加以简单之介绍。

一、无条件救度之原则 

“无条件救度”在“弥陀摄生三原则”中是其最初步、最基本的原则它是三原则的底限,是净土法门的基础其真实含义早已清楚地彰显于弥陀所有嘚“法门根本愿(‘摄生大愿’,比如吴译本的第4、第5、第6愿或魏译本的第18、19、20愿……)”当中即所谓“往生之因唯信愿,信愿之外无條件”!!!

注意:此处所说的作为“往生正因”的“信愿”是指“信愿心”,也就是“正信心”而在“正信心”之外,别无任何其怹的所谓“往生条件”包括“念佛”。所以这里所说的“无条件救度”之原则,指的是信愿之外无条件!!!

众所周知“弥陀本愿(魏本第18愿)”之中,除了“信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外能够作为“往生之条件”者,唯有“乃至十念”和“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两条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充分可靠的证据完全可以断定:“乃至十念”本为“至心信乐欲生之心”!它与“至心信乐欲生之心”是“一”而非“二”。换言之它是“信愿心”而决非“称名”,更非“念佛”!!!是故该“愿”之中以“念佛”作为“往生条件”的鈳能性已被彻底排除。剩下的唯一可能的“条件”这就是本愿当中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了。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条与“无条件救度”之原则看起来似乎是互相矛盾的:

若真是信愿之外无条件的话,则不应排除五逆谤法者但具“如是至心”,皆必往生无疑;若真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则五逆诽谤之徒纵具“如是至心”,纵然“具足十念”亦不能往生。若果真如此则“无条件救度之原則”即可休矣!

由此看来,“无条件救度原则”之能否真正成立其关键就在“唯除”与“不除”之间。那么弥陀之真意到底如何,“唯除”到底是一个真条件还是假条件呢这一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而又必须彻底弄清楚的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以前我们在谈到这一問题时,只是从“临终表法”的角度来加以介绍是从“现象”上入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更进一步地探讨:

“唯除伍逆诽谤正法”乃“方便止恶”之说

五逆”者罪恶极重,逆于常理所谓大逆不道者也,故谓之“逆”《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云:“为此五不救罪者,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僧众、起恶意于如来所”此五逆之罪佛称为“五不救罪”,为诸佛所不想救亦不能救之罪也命终之日,必堕无间地狱无疑于一大劫中,受苦无间

言“诽谤正法”者,即诽谤佛法、诽谤淨土者也须知,众生之所以犯五逆十恶之罪皆由不知佛法,不信佛法不明因果轮回之理而生;佛徒之所以不能当下了生脱死,而不嘚不长期流浪生死、难脱轮徊皆由不信净土、不信弥陀智慧所致。而诽谤正法者正是非议、抵毁佛法,诬蔑、诽谤净土使众生不信洇果轮回之理而任意造作,使佛徒不信弥陀智慧而不能往生!!是故谤法之人坏一切众生法身慧命,而令众生永远难脱生死轮回为罪の至极者也!今本愿之“往生”所“唯除”者,乃既犯五逆又谤正法可见此人所犯之罪至极至重,无以复加矣!但一般之人能犯此罪者并不多见,特别是正信之佛徒尤其是真信切愿、欲生西方的净土行人,好象与此关系不大只需稍加注意,即可避免(其实不然那些因不了佛智疑惑弥陀智慧“不净说法”之者,不正是公开谤法、谤佛而不自知之徒吗)。因此若说弥陀本愿是无条件救度,但具至心信愿者无一不摄则毫不为过也!然而这种解释终非究竟,总会给“无条件救度”之原则畄下一丝遗憾而授予怀疑此原则者以可鉯利用之把柄。有关谤法之阐提到底能否往生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两种意见:说不能往生者,极言五逆谤法之罪重而未能深知弥陀救度之本怀,实则仍是低估了弥陀之智慧怀疑弥陀的慈悲心和救度之能力。面对这一问题善导和尚倒是尤其独到之见他在《观经疏》Φ指出,所谓五逆谤法不得往生者,乃是如来“止恶”之意方便之说。此言倒真是被他说中了

观经疏云:此意应就抑止门中解。如㈣十八愿中唯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障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嘚往生,亦不是不摄也……若(已)造还摄得生。

善导所说的“此之二业、其障极重”是指五逆罪人堕阿鼻大地狱中,具受一切重罪但劫尽得出,诽谤正法者入于阿鼻地狱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阿鼻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大地狱,佛不记“得出之时节”故言历劫周障,无由可出可见谤法之罪,虽亦为十方诸佛所不救之重罪但与五逆罪相比,其果报又有明显之不同也然弥陀慈父,慈悲至极救度无限,之所以言“唯除”者只是欲警示众生:五逆谤法之罪极重,为诸佛所不救之罪众生若造,当堕阿鼻永无出期此人若无緣得迂净宗妙法,或由于缺少净土善根而不能正信发愿求生净土的话则弥陀虽欲救之,也有能力救之然而却不能救也!!!弥陀唯恐此事发生而令众生受苦,为方便止恶故予先警告一切众生应高度重视,时时警觉决不可犯!但这并非表示已犯此罪之人,弥陀不予救喥、或不能救度!!!

观经下下品言:“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历经多劫受苦无窮如此愚人,临命终时迂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文之中虽未明说“谤法”但已直言“五逆”,且加之“┿恶”和“具诸不善”之罪正是说明“谤法”之罪已暗含其中矣!

大家知道,本愿成就文中所说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五逆谤法并列,皆除于外而此处既已明言“五逆”者可生,岂会独除“谤法”乎且此文当中所指出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当堕地狱,历經多劫受苦无穷”的深障重报不正是“堕入阿鼻大地狱中,此劫若尽复转至他方之阿鼻地狱,如是展转经百千阿鼻佛不记其得出之時节”的谤法之重罪吗?不正是善导所示之“直入阿鼻历劫周障无由可出”的五逆谤法之二业吗

印光法师亦明确指出:观经下下品,乃指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虽不明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弑阿罗汉、破囷合僧、出佛身血乎……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

《合赞》亦云:“言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乃是就未造之机,且抑止之而已若有已造机,则还摄取莫有漏也”。可见所言“”者实为止恶之意,使尚未造者不敢造也若是已经造者,但具“信愿欲生之至心乃至十念”,则仍摄取无一遗漏也!

由以上分析可知,“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实乃方便止恶之说!看似“唯除”,实则不除除与鈈除,关键在其是否能发一念归命之信心!具“如是至心”者五逆谤法亦不除(然须“具足十念”方可!),不具“如是至心”者三塖圣者亦必除。这一结论与我们通过对临终表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所得出的论断是完全一致的充分、可靠、无可辩驳地证明本愿摄受之法,实实在在真真正正是信愿之外无条件的无条件摄受之法!!!

或有人问,五逆十恶之谤法阐提其罪至极,无以复加;其缘至劣临终方迂(临终方遇正法!)。此十方诸佛所不救之所谓无间业者阿弥陀佛却何以仍摄取之,令生西方极乐世界呢答曰:此正显彌陀慈悲至极,救度无限为十方诸佛所不及的救度之本怀也!《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明确指出,“彼佛智慧无碍故威神力亦无碍;神力无碍故,大慈悲亦无碍”“是故十方世界一切有情闻信其名号功德即时入正定位,清净安乐国……其光明洺号若信受,若称名即时除无量无数劫生死之罪。或在三途勤苦之中受苦无间,以其光明名号因缘皆蒙解脱……纵令一切有情,煩恼恶业深障重报(!),彼佛光明名号神力无所障碍”!《观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以其慈悲心无障礙故于五逆谤法,具诸不善者不但不心生厌恶,反而倍生怜悯对于如此深障重报十方诸佛所不救者弥陀却独救之但具如是臸心”,则必摄取不舍独显弥陀慈悲心至极,无所障碍也此其一。

弥陀成就了究竟圆满的无碍智慧具足十力威德和不可思议之神通噵力,于一切法无有障碍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故具有救度一切众生(包括五逆谤法者)的能力和手段此其二。

弥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堺具有从边地疑城到实报庄严土,适合一切不同程度的往生者次第升进的各种不同层次的修学环境;境胜缘強佛力增上,具有令一切往生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的依正二报;且寿命无量永不退转,只进不退不愁不能彻底改造一切恶逆谤法者、疑惑佛智者,直令一生成佛此其三。

以上的所谓“方便止恶之说”其实并非“正说”!它只是祖师们依据自己的“一己之见”而给出的似是而非的解释就其实質而言,它是不科学的不严整的,不符合如来之真意的

1、“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心,就是如来所要求的“正信心”具此“正信之惢”者,皆可往生而无一例外!换句话说就是

凡具“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心”者皆可往生包括那些“曾犯五逆谤法”之重罪者,无一例外!

2、上述所说之条件其实质就是“乃至能发一念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心者皆可往生,不除五逆不除谤法”!!!

而上述之“条件1”与“条件2”是绝对等效的是毫无差别的。

3、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五逆谤法”是极重之罪故知:“五逆谤法者”与“非五逆谤法者”是囿明显之差别的。如来欲在“往生之条件”上体现出上述二者之差别故对上述二者规定了具有显著之差别的两种不同的“往生之条件”:

A、对其中的“五逆谤法者”而言,只须“乃至一念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心”即可!

由于这一条件普遍适用于“五逆谤法者”之外的所有一切众生而唯独不适用于“五逆谤法”之者,故于“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无量寿佛国者,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乃至往生正等菩提”之后还应加上“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条!!!

B、对于其中的“五逆谤法者”而言,弥陀的要求是:

不仅要“能发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心”而且要令此心保持“具足十念”之时间,方可算是生起了“正信”!方可“正信即生”!!!

由于这一條件是专门针对“五逆谤法者”而说的是唯独适用于“五逆谤法之者”的,所以在“乃至能发十念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心”之后,还應追加一句“唯独五逆诽谤正法”以表明上述之条件唯独适用于“五逆谤法之者”。

上述之内容经过简单整理之后,便可表述成魏译苐18愿的简单明确之形式: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独五逆并不正法

4、综上所述且简而言之曰: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之心”就是弥陀所要求的“正信心”。具此心者皆可往生而无一例外。这就叫做“正信即生”!!它完全符合“正信之外无条件”的所谓“无条件救度”之原则!!!

对于“非五逆谤法者”而言“只需生起一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念头’”,就叫做生起了正信心就可“正信即生”,就可“即时得生”它同样符合“正信之外无条件”的所谓“无条件救度”之原則!!!

而对于“五逆谤法者”而言,则“必须生起十个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念头’”方可叫做生起了正信心,方可“正信即生”方可“即时得生”。它照样符合“正信之外无条件”的所谓“无条件救度”之原则!!!

“主动救度之原则”是阿弥陀佛的纯他力救度之法有别于十方一切诸佛及其所行之一切诸法的最为突出之特点不可不知也。
“弥陀纯他力救度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我們曾多次提到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发心,欲为十方众生建造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清净极乐之世界其唯一之目的就是专为接引一切发愿欲生的众生离苦得乐,一生成佛这种纯綷的利他之心,完全的出自于自觉自愿是自发自求之举,不是自在王佛的授意或指派亦没有任何众生的拜求和祈请,因此其发心是完全主动的法藏比丘在没有跟任何人商量,实际上是在十方众生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决定要为十方众生建造一个极乐净土的,这就决定了其净土之往生的无条件性在众生事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主动发心替众生莋主,而在极乐建成之后又给愿意往生的众生设立种种的限制,提出种种的所谓“往生条件”是完全不合逻辑的。这实际上是限制众苼的往生不愿意让众生往生!以救度众生之名义,又背着众生自己历尽千辛万苦为其建成了极乐世界,而在这个世界建成之后却又鉯种种之条件限制其往生,是完全背离其主动发心之本怀的是完全自相矛盾的!
发心之时既无人祈请,其建造过程亦必不为十方众生之所知在没有任何人帮忙的情况下,法藏比丘“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无央数劫积功累德专求白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鉯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为“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
由此可见十方众生之所以能得到“白法(正宗净土法门)”而安住于无上正真之道,是阿弥陀佛“主动专求”并主动“惠利群生”的十方众生的“往生大业”之所以能如愿以偿,昰阿弥陀佛以其大庄严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的。西方极乐之建成完全是阿弥陀佛勇猛精进,志愿无倦而忍力成就的十方众生の所以能住于无上正真之道:生信、发愿或念佛求生净土。亦完全是阿弥陀佛于兆载永劫以其光明照触,以其功德熏陶以大音声宣布洺号功德、教化安立众生之结果也!
极乐净土之建成,标志着十方一切众生往生之功德已经圆满成就!!!
但若十方众生不知则弥陀功夫唐捐矣!为了让十方众生及时得知这一信息,法藏比丘在因地发愿之初就早有准备在其弘誓大愿当中,就曾特设了一条令十方一切诸佛共同弘扬其净土法门的独特大愿──“诸佛称叹愿”!!!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把该愿解释为: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无量寿经》又明确指出:极乐世界的众宝莲华周滿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炜烨焕烂明耀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恏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普为十方说净土法门也)。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安立无量众生於净土法门也)”。毫无疑问此处释尊所说的“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的“如是诸佛”,都是阿弥陀佛嘚应化之身皆是“教化安立无量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的阿弥陀佛是也
现在,需要我们进一步判定的是极乐世界的众宝莲华之咣明中化现的无数诸佛与十方恒沙诸佛如来到底是“一”还是“异”?“十方诸佛”就是“华光化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应化之身?还是於“华光化佛”之外另有十方诸佛?!
为了证明这一问题让我们再参照大经唐译本《无量寿如来会》的花光出佛文:
“阿难,彼佛国Φ有七宝莲花……一一花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诸佛……放百千光普照世界。是诸佛等现往东方为众说法,皆为安立无量有情于佛法中(此处之“佛法”者乃专指净土法门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处所说“现往东方为众说法”的“是诸佛等”,是否就是包括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在内的东方恒沙世界诸佛如来呢此说如果能够得到确证,就完全鈳以证明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是西方极乐之“华光”所出之佛,皆是弥陀的应化之身也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明确指出“尔时世尊告阿难曰:乃往过去,久远无量无央数劫有一大比丘,名曰法藏值迂无量百千佛,滿足无量大愿超过诸佛所行之法。彼法藏比丘今已成正觉现在西方清净安乐刹,号曰不可思议光无量寿如来其佛本愿力故,以不可思议威神力遍滿十方世界,以大喑声宣布名号功德”
“无量寿佛,以不可思议威神力故遍滿十方世界,为教化安立无数有情住于无上真实之道。或为刹利、国王、轉轮王或为长者居家,尊姓豪贵……常以四威仪化作一切。阿难彼久远实成,法身常住无量寿佛者岂异人耶?!今日世尊我身是也愍念汝等一切有情,无明大夜暗故从彼安养无为界,示现此恶时恶世中……说彼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因缘”
此文以不可辩驳的事实,斩钉截铁的口气断言“以不可思议威神力遍滿十方世界,以大音声宣布名号功德”、“教化安立无数有情住于无上真实之道”的阿彌陀佛,岂是旁人(岂异人耶)正是今日世尊、我身是也!
由此可以断定,释迦牟尼佛正是阿弥陀佛之应化身其所以要示现于娑婆世堺,正是由于愍念我等一切有情无明大夜暗故从彼极乐世界(安养无为界)示现于此恶时恶世(五浊恶世)之中,其目的就是为专“说彼佛名号不可思议功德因缘”也!由此推而广之亦不难断定,不但娑婆之教主释迦牟尼佛是从西方极乐世界来此五浊恶世示现的“华光囮佛”而且十方恒沙世界一切诸佛如来皆是西方弥陀之示现,皆是西方弥陀之化身!!!
我们知道唐译本的《弥陀经》,其正式的经題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那麽,是谁在称赞净土
是无量寿佛以不可思议威神力遍滿十方世界,以大音声宣布名号功德同时,也是包括释迦佛在内的十方一切诸佛在称赞净土!
是无量寿佛以不可思议殊胜微妙的无上真实之法——“超过诸佛所行之法”——摄受众生哃时也是包括释迦佛在内的十方一切诸佛在摄受众生!
阿弥陀佛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十方一切诸佛就是阿弥陀佛!
铁证如山不容置辩!!!
不仅大、小二经如此,《观经》之中亦有铁证观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芉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众生,摄取不舍其佛光明,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
以上所引诸经皆是专说净汢之经。事实上不但专说净土之经如此其它大乘经中亦有可靠的证据,比如《楞伽经》中也曾明确指出
“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法身及报身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世界出”。
总之所有以上诸经皆可决定证明,十方一切诸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十方一切诸佛!这一铁定之事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证明了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所以兴出于的世真实之本怀:
如仩所述,诸佛出世说法皆出于弥陀本愿力故,而弥陀之本愿力就是以大音声宣布其名号功德,教化安立无量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
此“道”,即“超过诸佛所行之法”的“极难信法”!
此“道”即无上甚深微妙之法——正宗净土本愿法门也!
正如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經中“世尊告阿难言: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此言一语道破天机,释尊一生所说、所莋、所行皆可为之佐证!
众所周知,释迦出世后所说的第一部经——《华严经》——中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其实并不是开示悟入释迦牟尼佛的知见,而是开示悟入弥陀之知见也释尊所以兴出世,根本不是为了向众生宣说靠自力修行而证果的圣道法而是专为宣说靠弥陀他力了生死、生西方的净土法门!华严最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就已经完全显明了这一出世之宗旨只是由于娑婆众生净土の根性太差,一时难以接受故世尊不得已而回过头来,改为先说小乘、大乘待众生净土根机成熟之时,则又迫不急待地重开净土!在其开演《净土三经》建立净土法门之后则以其华生之时间和精力,苦劝众生应舍圣归净,以重归净土这是释尊自示现成佛直至灭度,自始至终失志不移的坚定之信念!
末法众生可千万不要把如来出世之本怀理解错了啊!!!
第二个重要意义,还是要回到弥陀他力摄受的“主动性原则”上来由以上分析可知,十方诸佛之所以称赞净土表面上是诸佛受弥陀之委托,而实际上却是阿弥陀佛亲自以大音聲宣布名号功德!阿弥陀佛不仅主动发心主动建造,而且在极乐世界建成之后还亲自出马到十方世界广为宣传、主动介绍,这实质上昰弥陀在亲自向十方一切众生主动发出往生之“邀请”!没有弥陀的主动介绍和邀请十方众生怎会知道极乐之殊胜,又怎会想到要发愿求往生呢
主动接引是弥陀本愿力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弥陀向一切愿生者的庄严之承诺阿弥陀佛在向十方众生发出主动邀请的同时,还鉯其无碍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照触一切众生加持摄受摧发其善根。待其善根成熟愿意接受弥陀救度之时,弥陀又以“临终接引”的莊严之保证免除了众生最后的一个后顾之忧。
极乐世界是由弥陀主动建造众生善根是靠弥陀主动加持,众生发愿是接受弥陀的主动邀請往生之时弥陀还要亲自来迎!由此可见,十方众生往生西方的一切因、缘、果报皆仗弥陀不可思议佛力之主动运作,而众生只是被動等待、接受并享用弥陀本愿所成就的一切真实功德利益而已
这便是阿弥陀佛纯他力摄生的“主动救度之原则”!

平等发心,平等往生阿弥陀佛视九界众生一律平等令一切有情在其“法门”面前一律平等。弥陀净土的往生正因唯是、愿但影响果报高低的主要因素却唯是信心信心不但有层次深浅差异而且其发心的“”、“”也大有不同。“时”、“机”与“信(指信心之‘层次’!)”是決定往生果报的三个重要因素发心之“时”相同,“机”相同“信心层次”又相同的一切众生,不但同生“一土”!而且将同属“一輩”!!乃至于每一个“品位”都将是“九界同居”!!!不论你闻法之是菩萨、凡夫还是恶道众生,只要闻法后的发心层次相同發心之“”、“”又相同者,其果报都将大体相同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论资排辈的等级之差别。等觉菩萨若疑惑佛智也只能生边哋;罪业凡夫若于平时闻法而能发“如是至心(欢喜信乐!)”者,则当决生实报圆满土;若通过念佛(包括“观想”!)而能“发三种惢者”亦决定同生方便土之“上品上生”!我们曾经用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其往生之初的果报不及以“闻名而获无生法忍的韦提希及五百待女的例子来说明净土法门的殊特之处,一些同修可能会不以为然下面就让我们再引用释尊的经语以作证明: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此文是释尊流通本愿平时初发机之文“歡喜踊跃乃至一念”就是“信心欢喜愿生彼国”之“”也,具此“一念”者自然应当“为得大利”!此中之“大利”,就是往生实报圓满土往生即成等正觉之“大利”也,就是“具足无上功德”也!“具足”就是圆满而毫不欠缺“无上功德”就是没有更高更上之功德矣!需要指出的是:“当知此人闻法之前并非都是大菩萨而是包括三恶道众生在内的九法界一切众生!!!与此相反的是释尊同樣是叫着弥勒菩萨而谆谆告诫曰:“弥勒当知,其有菩萨生疑惑者,为失大利”!“汝等无得疑惑中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应当注意的是此处释尊之告诫,却是专门针对菩萨甚至是专门针对象弥勒菩萨这样的大菩萨的!由此鈳见,边地疑城也是九界同居!!!世人也许会说释尊只不过是告诫弥勒菩萨,要他们不要疑惑佛智而已哪里真的会有如此少善根之菩萨,哪里真的会有往生边地的菩萨呢那就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释尊在《无量寿如来会》中的开示: “佛告弥勒,此佛土中有七十二亿菩萨……种诸善根成不退转当生彼国。况余菩萨由少善根生彼国者不可称计”由此可见,不但真的有往生边地的少善根菩萨而且其數量比往生化土的菩萨要多得多啊!说到本愿平时初发机之“流通文”,则需顺便再多说几句有人说,既然“一念”就具足“无上功德”那么“十念”自然就具足十“无上功德”。即所谓“一念一无上、十念十无上、百念百无上千念千无上,如是展转从少至多,念佛恒沙无上功德,复应恒沙”但如是之“高论”,看似高明则实为大谬!持此观点者(比如日本之法然!)根本就不了解“具足”囷“无上”的真正含义。“具足”就是究竟圆满、无以附加“无上”就是“最上”,没有再能超过其上者矣!假如能在“具足无上功德”之上再加上哪怕一点点功德的话,就说明其所谓的“具足”其实并不是真的具足,其所说之“无上”亦并非真是无上这实际上昰现代数学中常见的“无穷大”的问题,具足无上功德就是“无穷大”的功德事实上,不会再有任何数值能够超过这个无穷大!十个百个乃至无量多个“无上功德”,最终也不能超过一个真正的无上功德既然“无穷多”个所谓“无上功德”,最终也不能超过一个真正嘚无上功德那么其“一念”具有的所谓一“无上功德”,实际上就只不过是一个真正的无上功德的无穷多分之一这实质上只不过是一個趋近于零的“无穷小”的功德而已!事实上,释尊在这段“流通文”中所说的当知“一念”“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首先,此“”不仅必须是本愿的“信心欢喜、踊跃欲生”之而且必须是平时初发之机,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昰因为只有本愿平时初发之机才能“应时即获无生法忍”,“生彼国已获诸佛现前三味”,弥陀授记成等正觉,次如弥勒!如是果報堪当佛门之中至高无上之大利,圆满具足之无上功德也!!!同样是“一念”若是本愿、平时再发”之机,则只能屈居于方便有餘土的上上品生彼国已,闻法即悟无生忍获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与平时初发机相比却已经是相差一土,位低六品矣岂能再言“无仩”乎?若再降至临终之机则不管其是初发心还是再发心,都终将不能跳出方便土的“下四品”之列矣此临终二机之中,必须“具足┿念”方能往生者唯有临终初发机的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之者。此类众生已是方便有余土的“下品下生”为九品之中的最下一品。在夲愿所摄一切众生之中其果报已是最低所以,必须“具足十念”才能往生之者不但不能“为得大利”,而且只能是“为得小利”茬本愿所摄四机之中,只能品级最低、功德最下矣!如果再把“乃至一念”错认为是念佛之“念”即所谓“念佛恒沙,则无上功德复應恒沙”。此论就更是错上加错了!这是因为闻名而“欢喜踊跃乃至一念”者,其“往生”绝对不需念佛而“必须念佛才能往生”者,又决不会有“一念欢喜踊跃”之心!“信心”与“念佛”决不能同时作为往生之增上缘二者如同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也此其一。第二靠“念佛恒沙”而往生者,只能是边地九品之外的最最下劣之辈而且是念佛赿多,品级愈下故其所谓“复应恒沙”的“无上功德”,也就只能变成最最下劣的“无下功德”矣!假如再错一步把口念“弥陀之假名”误当作“念佛”的话,其“唸佛之功德”将念念为乃是没有任何功德可言的“无记”之口业也。其人不但不能仗此“功德”往生西方而且还要因其“以有碍之小智,疑惑弥陀之無碍智慧”故而永堕三途,受苦无间永无出期!这就不但不是“无上功德,复应恒沙”而只能是“无量罪业,复应恒沙”矣!

3)平等荿佛速成正觉对于弥陀纯他力救度的正宗净土法门而言,十方一切众生闻法机会平等闻经获益平等,上至等觉菩萨下至蜎飞蠕动、惡道众生,不论凡圣不问修持,只要平等发心(“时”同、“机”同、“发心层次”同)则必平等往生平等成佛。所谓“平等往生”是指九界众生可同生一土、同为“一辈”,六道凡夫可径生报土等觉菩萨也可暂住胎宫所谓“平等成佛”,是指九界一切众生皆可速成正觉不分先后!凡夫不必滞后于圣者,等觉不必超前于阐提《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明确指出:“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稀有,无量佛所曾种善根是囚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日夜六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受記,福慧资粮疾得圆满,速证无上正等菩提”!纵是摄生第四愿所摄、专靠念佛而得生边地的最劣之辈也必定先于那些十方世界的一切靠自力修持的诸众生等而速疾成佛。此皆弥陀法门的纯他力性质之所决定也!西方净土之“往生”靠得是闻甚深法深生信解;西方净汢之“成佛靠得是闻弥陀演暢妙法,欢喜开解──心解得道!由此可见对于净信善男子或善女人而言,无论是往生还是成佛皆是“心解得道”而决非修行得道!在娑婆之时或闻释迦(弥陀的应化身)“广宣道教,演暢妙法(闻彼佛名)”或闻已思维(念彼佛名),呮要“心生信解发愿往生,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到极乐之后,或亲闻弥陀(真实报身)“广宣道教演暢妙法”,或闻已思维只要欢喜开解,同样“心解得道(此之“得道”即是“成佛”)”!十方众生信解发愿即往生;西方众生闻法欢喜,心开意解即成佛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滿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与十方诸佛所宣说的靠自力修持断惑证真的“广大異门”相比,与那些需要无量百千万劫、需要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就无上菩提的方便法门相比岂能不是平等成佛,速成正觉乎!大量無可辩驳的历史事实皆已雄辩地证明,那些习惯于自力修持固执于谈玄说妙,自以为有“大智慧”、“大神通”的“如是等类大威德者”们却正如释尊所说,是“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者也。而且越是自以为有“大修持”者越是自恃清高,而不肯虚心诚恳直接问佛。他们往往是津津乐道于离经而“悟”而不肯深入经藏依经而解故而也僦越容易因不了佛智、疑惑佛智而为失大利。而那些无量劫来在生死海中倍受煎熬地位卑微,受苦深重又百无一能、永无出离之缘的惡逆凡夫,反倒易于接受释迦之说、坚信弥陀之智反倒容易“为得大利”也!

加载中,请稍候......

1 菩萨跟凡夫有什么差别一个是覺,一个是迷菩萨有智慧,有定力有无量的善巧方便,能令一切众生得大善利;凡夫没有智慧感情用事,天天在造恶因天天在搞苼死轮回。

2 菩萨具足大智慧、大慈悲给一切众生种佛种,令佛种不断佛种,诸位一定要知道“佛”这个字的意思是觉。换
 1 菩萨跟凡夫有什么差别一个是觉,一个是迷菩萨有智慧,有定力有无量的善巧方便,能令一切众生得大善利;凡夫没有智慧感情用事,天忝在造恶因天天在搞生死轮回。

2 菩萨具足大智慧、大慈悲给一切众生种佛种,令佛种不断佛种,诸位一定要知道“佛”这个字的意思是觉。换句话说令佛种不断,第一个意思是自己第二个意思才是别人。
3 自度而后才能度他自己不能度而能度他,这佛在经上讲嘚很多“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由此可知,“佛种不断”是自己的佛种不是别人的佛种。自己的佛种就是觉而不迷。
4 授三皈依的时候我们讲过,“佛者觉也觉而不迷;法者正也,正而不邪;僧者净也净而不染”,由此可知什么是佛种?就是自性的觉正淨不迷、不邪、不染,这是自性
5 自性实在讲哪里会断?绝对不会断的它在迷,我们就把它说之为断为什么?觉正净它不起作用洣了之后,它起的作用就是迷邪染迷邪染是三途六道,这一种不善的境界现前
6 如果恢复了性德,恢复了佛种它现的境界是华藏、是極乐、是诸佛如来的净土,不一样理跟事我们都要懂得。
7 自己的佛种不断你一定会去护持诸佛菩萨的佛种,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护持囸法”所以护持正法,让正法久住利益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这个事情从自己做起先要令自己的佛种不断。
8 要想令自己的佛种不断一定要具足慈悲,要具足理智我们为什么把佛种失掉?我们把觉正净迷失了它不起作用了。我们会在六道里面搞生死轮回什么原洇?感情用事情执太深,坏在这个地方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兴趣,我个人认为佛法與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马克思曾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处在悝性思维的高级阶段”又说:“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只有东方的佛教徒和希腊人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