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象能过河吗中相有什么用?是防止对面的卒过河用的嘛?

&在线对弈客户端安装程序
在线对弈 v3.20版
&&日期: 1:20:00&&
浅谈象棋战略
这是我发表在象棋家园和棋中论坛上的帖子,现在放在这儿。请大家指正。在研究象棋战略之前,先熟悉一下各子的性能。在这方面,先哲贾题韬先生已经给我们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现节录如下:战员分析----棋子(贾题韬)&&&棋子乃用以战斗之战员。其类凡七:曰车、曰炮、曰马、曰相、曰士、曰兵、曰将。夫不知兵者不能用兵,理属自明,不待词费。兹将各子之特点、实力、用法,分述于下:(一)车特点:勇猛迅速,攻、守、进、退,无往不利。实力:占第一位,可当马或炮之二倍。用法:起手布局,应早出以策应各方。否则虽强必弱,虽先必后。横出直出,或左或右,须视局势之向背而定,不得随手。中局冲杀,应留有余地,以便进退。以车于战员中,具有主力作用,敌人与其一举一动,无不注意之消息之,以图制其死命,此宜谨者也。残局杀和,变化綦繁,大抵敌方缺士者,不得轻与兑换,宜配马、兵;缺相者宜配炮、兵;士、相全者,宜配马、炮、兵。(二)炮特点:行动迅速而易于成势,遥制对方,联系诸子,使前、后、左、右如常山之蛇,有击必应;如布电之网,有触必发;凭籍士、相,攻守兼施,凡局势多以之为主。实力:次于车,一般以为马、炮相较,各有殊胜,此大不然,马行缓,炮行速,马系于一方,炮关乎全局。残局之中,就攻的方面言,马固较优,然守的方面则较为绌;且炮可以籍士、相而攻守兼施,攻不如马者,特在缺乏士、相之时,尚不得一概而论也。临局非得先手,万不可轻以炮换马。用法:起手所重在势,宜深藏以蓄之,轻发则弱而无力,且有全局散涣之虞。宜有余子为之前,则遥制之力大;宜置于横通之线,则闪击之用神。敌缺象而有士时,最有利于炮之攻势,不得轻与兑换。残局应退守我方,借士、相而为运用。(三)马特点:回环跳跃,盘旋曲折,线的活动较车、炮为迟缓;面的活动活动则较广泛而灵动;以车、炮之四方指顾,尚不若此之八面玲珑也。其行曲,其力柔,其神逸,枯涩简单之局,得之则错综变化之致,儒将风流,于马有之。实力:仅次于炮。用法:马行缓,且有绊腿之限制,故全局宜置于可据之地,为守兵之用。必有较守兵为大之代价,始可进攻。进攻则须辅之以车、炮或二马连环,以防敌人之扼制。残局宜攻,如缺相时,须视局势之强弱而为进退,以与相可互补以为守也。(四)相特点:保卫将(帅),固其专司,而尤在协调诸子,使得籍以成势。例如,当头炮、缠角马等局均以相口为据点;担子炮、单提马等局均以相为间架;伤车、马、炮其势弱,伤相者其势危,诚哉其辅弼之用矣。实力:次于马。用法:前局宜静,轻动则有有害局势之严整。“当头兵”为其前护,宜珍惜勿失,失之则相易受威胁,连环起飞,须避炮锋;遇马飞抵,最善绊腿。残局宜动,可以遮将;可以搪马;可以闲,以窥敌之动静;可以隔,加强炮之攻势。如有缺时,宜留马以备救补,并亟应设法消灭对方之炮减少危险。(五)士特点:大体同于相,唯活动范围较狭,腹心之用为胜耳。实力:次于相。用法:前局宜静,残局亦不宜轻动。避炮锋宜顺补;避车锋宜背补;避马锋宜角补。与炮有攻守相济之功,尤于残局时为然,于缺士时为切。(六)兵特点:其数最多,勇于牺牲,杀之不易尽,死之大有功。实力:次于士。用法:此当据其位置而言之:&“当头兵”最重要,除当头炮局,前局不宜轻动;三、七路之兵宜早动,至少宜动一面,以免碍马之前进,且必进一步于“相口”,始有据点也;边兵,则对方跃边马者始宜动,否则亦以静为宜。残局前进,须有护援,进至横线第七路,即应慎审,不可轻下。我方车、炮得势者,宜以兵破其相;车、马得势者,宜以兵破其士;如双方势力相当者,则应相机为用,又不可轻作牺牲也。(七)将特点:诸子皆可牺牲,惟此不可牺牲;诸子为决胜负之工具,此则为决胜负之目标。实力:就其为全局之核心言,可谓大于一切;就其实际战斗力言,可谓小于一切。用法:无论全局、残局均以静为原则,动为例外。通常宜居中路,惟亦视攻守之强弱,以避重就轻,非可拘定。残局之用,在走闲着,盖惟将之闲,多不致影响全局耳。关于战员之分析,略如上述。吾尝玩其风格,车如长城,如飘风;炮如春雷,如冷雹;马如名花,如游龙;士、相分飞,似惊寒之雁阵;兵不畏死,如凿路之五丁;将守深宫,高风细柳。试比物兴志而神会其别致,将vv有味于桔中之乐,而怡然于可歌、可舞、可惊、可喜之别一天地也。笔者不惜大幅摘选贾老大作,原因在于其所关于棋子的理解是我们进行象棋战略的基础。以下论述基本上是对贾老论述研读的一些心得。由于笔者棋艺较浅。所述不当,还望方家指正。在复习了贾老的精论之后,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象棋搏杀之道在于攻马和击象(击象包括攻和杀)。攻马击象擒王构成了象棋搏杀的全程总体的手段和目标。笔者认为,擒王为目标,车炮为主力,攻马以争先,击象以成杀是象棋战争的总体战略。开局迅速出动车马炮,中局大多是攻马和攻象。攻象往往成杀,攻马往往较缓(一马换双象,其势必英雄)。如果在攻马的时候配合中炮击中卒或边卒,获得中路攻势或沉底攻势。就布局而言,五七炮成为万用布局,即几乎可以对付任何布局,是因为,一路瞄准中路,一路瞄准七路,中路可以瞄准中象和将帅,七路可以瞄准马象。一般而言,七路炮总能瞄准马象,因为,对方跳边马再飞起同一边的象,则阵形不协调,飞起边马则底象被瞄,飞起象则马被瞄,要么,飞起象后走拐角马,而拐角马极易受车炮的攻击。(另外,七路炮使得对方补士象时总存在着别扭的感觉,因为补七象三路象被七路炮瞄着,补三象将来炮七平八可将军,当然还是补三象优先,因为补七象被打闷宫的可能性较大,而七路炮平七再平八就是两步棋,一进一出,等于没走,而高手较量,一般不会给两步棋这样的机会。并且将军并不一定死棋)三七线的重要性也在于此,我方三七线占领了,则对方的三七线马象则受攻。如果避免马受攻而单提马,则中路防护薄弱。五八炮进三兵的思想也是这样,炮八进四,如果黑方象三进五,则炮八平三,如象七进五,则炮八平七。仙人指路对底炮:兵七进一的目的就是活通马,黑方卒底炮就是限制红方上马。如红方强行走马八进七,黑方卒3进1,这步棋具有强制性,否则卒底炮就失去意义了。&文清大师讲过:在所有的布局中,或多或少都有中炮对都有屏风马的影子(大意)。宇兵与侍群在其著作《象棋智多星-----21世纪象棋教室》一书中也有对屏风马的类似评论:红方用中炮进攻,黑方跳双马保护中卒,黑方马好像一扇屏风,故称为中炮对屏风马。综观象棋发展史,中炮对屏风马布局一直占据了布局领域的主导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屏风马布局是研究其他布局的基础,任何布局的攻守规律,无一不和屏风马布局息息相关,屏风马布局是学习象棋布局的必修课。&&&&因此,鉴于以上专家论述,笔者认为中炮对屏风马布局可作为破解象棋迷宫的“罗塞塔石碑”,所有类型的布局(炮马兵相类布局)都可以中炮对屏风马布局作为分析布局得失的起始参照系。&以上曾说过,五七炮是个万金油,中炮布局中都有它参与,只有为数很少的布局五七炮是吃亏的外,大部分布局它都能应付,因此获得了“先手万用布局”的绰号。但还有一类布局,先后手都行而没有明显“练门”的布局,那就是屏风马。&&&&我们来看屏风马,在开局阶段,三七路的马不仅具有保护中卒的作用,还有加厚三七路的作用。此不仅针对车还针对具有穿透力的炮。因此屏风马中路和三七路皆厚。而屏风马,马跳三七路,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或多或少阻止了对方车炮是完全攻击。即,中路护住了中卒,兼护花心。三七路加厚,防止对方七路(或三路炮)一路到底或打相叫将,甚或杀象闷宫。二八路则防停止了车炮沉底。一九路则防止了边炮打卒偷袭。四六路亦有所兼顾。同它相比较的是单提马。虽然阻止了边炮的偷袭并保护了三七路卒中的一个,中卒也在另一只马的保护之下,获得了一定的安全。甚至单提马获得了“七宝连树”的美誉。但中路有所削弱,边马一侧的三(或七路)有可能禁不住对方弃七(或三)路兵并平炮瞄象的打击。虽然说子子有根,但没有重点的防御是很脆弱的。孙子兵法云:无不备者无不寡,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屏风马成为先后手皆宜的超级万用布局,并且成为布局典范并不是纯理论的规定,而是有着其内在的根据。其次反宫马(反宫马稍一调整就是屏风马),再次是炮局,炮局跳双正马,中路和三七路皆厚,但双相联系链条中断),最后是单提马,三七路一侧较厚,但另一侧和中路较薄。将帅是自卫,士为核心防御。象为中层防御。中卒为外层防御。三七路马兼外层防御和三七路阻击作用。车炮为机动力量。总之,攻马以扩先,攻象以成杀(攻窝心马和攻象腰是比较特殊形式的攻马攻马和攻象)。马是攻击子,象是防御子,攻马主要是延缓对方的攻击,攻象是撕毁对方的防线。马是具有极大攻击潜力的棋子。因此攻马是削弱对方的进攻潜力,对攻王而言,具有间接性,而攻象则具有直接性。攻马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所有的优势都是通过攻马获得,包括后来的攻象成杀。攻象具备特殊性。但大部分猛烈的攻杀都与攻象有关。这也体现南北风格。南重攻马,北重攻象。南方细腻,但细腻棋在时机成熟时也可迅速转化成大刀阔斧的攻杀。开局迅速出动车马炮,就如同围棋中先下具有最大战略价值的点位,然后逐步逐步依次减少。反正每一步棋在当前来说都是价值最大。这就是彭老所说的真先手。在对方处于进攻状态,而我方处于防御状态时(大体上还是对攻时),如果同时存在攻马和攻象的机会,应当攻马以延缓对方的进攻的速度。在布局阶段,如果对方炮八平七,如果补象,我方还是走象三进五比较稳妥。即使已经走了马二进一边马。因为如果象三进五并且走的是边马,则三路象始终在红方七路炮的威胁之下。如果边马受到威胁,实在不行还可弃掉它,在其他地方再寻求补偿。“伤车马炮势弱,伤象则势危”(贾题韬语,见《象棋指归》)保护中卒的马往往还有保护中士和同侧底士的功能。另外,在一四路,有底士护底士,无底士则可垫将。这只马往往由另一侧炮来保护。攻击此马往往用两种方法:一是直接直接兑去此马,二是攻击或兑去保护此马的炮,夺去此马之根。此马还可能作为二路直车之根,有时兑去此马,用八路直车牵制其二路炮和无根车。大体而言,护士用车马,护象用车炮(车立于田字另一点可同时护住双象,炮可在另一侧护住象腰)。马攻象护士,炮护象攻士。(张强:一炮一般换不来双士)攻马主要针对保护中卒的马,一方面对三七路施加压力的同时,同时企图控制对方的卒林线,对中路也起到了间接的影响。控制对方的卒林线,具有限制对方马的出击,同时为己方的马的进攻建立桥头阵地。这对理解中炮过河车急进中兵布局有所帮助。中相还有一些附带功能1,如飞的是三路相,并且跳起的是三路正马,此中相具有暗护此三路马的作用。倘如对方车攻击此马,此马可以退一(有时可退五,如果此马在七路大概退五是一条最灵活的路径了),然后再退至三路,而后可进四进至士角,相机再跃至相肩。2,保护三七路卒,3,为巡河炮提供安全点位,以炮来护马相。4,为三七路炮冒着对方车的火力进行转角机动提供中转站,或者拦截对方车马炮争取较大战场空间做出贡献。5,使得吃中卒的马再奔卧槽这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塞的最短道路减少了四条。残局阶段,对于车双炮对双车,车双炮若想胜,双士当然重要,但相也不能丢。因为丢了相,炮在中路就没有了根据地(胡荣华)。缺象就怕炮来攻,实际上,缺双象不仅怕炮,还怕马。这是因为缺双象,马可通过三路四五六七路多条路径并且配合其他子力进行卧槽,挂角,钓鱼马等各种攻杀。在布局阶段,五九炮以攻马为主(实际上,对方也是以攻红方三路弱马进行反击),五八炮以攻象为主兼攻马,五七炮攻马兼攻象,五六炮则攻击力稍弱,无明显较强攻击目标,但有顶马串马塞象腰之功效。双中炮直接攻击中路,目标单一,近似爆破,因此效果并不理想。中相位,在此位任何进攻性子力都可以发动攻击距离原位将最近而对方将不能自卫。有人说,中局多保卒,残局要占中线。而中象位正处于残局中央枢纽位置。中局中央枢纽位置是中卒位,是抑制对方马的重要阵地,是红方马过河后发动攻击的中转位置。需要车做前导先加以占领。卒林线和河界线是双方中局决战的场所,最重要的还是马的出路问题,因此有“卒林线车守最牢”的说法。其次是炮击中卒问题。进占卒林还为残局扫卒做准备。&&我们在从起手看。赵庆阁大师在《楚汉风云》讲棋栏目中,曾讲过,第一手棋不能浪费。我的理解就是,第一手棋是战略方针表明棋手将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方针或防守方针。除仙人指路和进马局外,一般起手都表明了对该棋局的态度。中炮局最为直白,直取中路。黑方应手也是五花八门,在低手下棋中经常还出现应飞象的,但屏风马最为稳正。士角炮(炮二平四)其目的不甚明确,但攻守兼备,存在着攻方面可伸炮串打马炮,实际上延缓对进正马方面起到了守的作用。另外,如果前有车,对方背补士,这一侧无马守护,再配合出帅,炮必换双士。或有车在前,这一侧有另一沉底车配合,发炮打士,立见杀局。可进六塞相眼。守方面可炮4进2顶马,可配合3路兵阻断马的另一进路。可进一打双车,可进一顶马守住卧槽,在4路原位可守卧槽,退一可守两面卧槽。保留了飞相的可能性。对付这一炮二平四的起手,专家讲最好的着法就炮2平5。实际上,较早的有卒7进1,迫使红方马二进一走边马。如强行走马二进三,按照贾题韬的说法,黑方应以炮8&平7,红方立见窘迫(愚形)。(本人倾向于走马8进7,好多软件也是这样走的。因为,黑方走卒7进1,然后再走炮8平7,将来马路就成问题。要么马8进9,此马必定迟出。因为马9进8还要一手卒9进1,如进7,在开中局阶段也未必有好的出路;或者马8进6走拐角马,但拐角马正好迎着红方的士角炮。所以还不如马8进7来得干脆,围棋里讲补棋宜一手补净。如既补不净,又留有那么多疑问,其本身就不是一手好棋,不知我的讲法妥否,望高手指正)。现在这一手卒7进1在早期是一步行之有效的着法,但有了炮二平五更好的着法后,已不多见了。但其基本思想已被飞相局对士角炮应所吸收:相三进五,炮2平4,兵七进一,马2进1。总之,士角炮目的不那么直接,但用途似也不少,也不攻马或攻象的效用。再谈仙人指路,前面曾提及,仙人指路进一着三七兵,虽有投石问路的意思,但其最直接的目的却活通马路。但黑方最有针对性的着法却是炮2平3卒底炮小当头,瞄住马兼瞄象。如红方强行进马:兵七进一,炮2平3;马八进七,卒3进1,马七进六,卒3进行吃兵,马六进五,象7进5,下一步马8进6攻击此马,如红马退回,则结果是人家马进一步红方自己马退一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另外,人家多一吃了兵的过河卒。这里仍然围绕的是马的问题。实际上,反宫马炮8平6的目的也是限制红方马8进7上正马。在顺炮布局中,贾题韬先生曾提及:可以归结斗顺炮的几个要点:  1、以直车应付横车,巡河车的布置,于攻于守,均极关重要。  2、无论防守或进攻,双马正出都比单提马式有力。  3、在相互双马正出的布置中,巡河炮成为系铃解铃的重要手段。  4、夹炮屏风马系顺炮移步换形时易于出现的局面,但有主动整形与被迫整形之分。  5、在一方因换形而撤离当头炮时,另一方应注意挺进中兵、连环夹马的运用。在这里提到了车马炮,巡河车是防止出现先手天马行空,亦有拦马之用。双正马护中之用,关键的巡河炮则是用来打马。在顺炮直车两头蛇对双横车布局中好像也存在着黑方攻马以争先的情况。再谈飞相局,起手飞相,我想是因为,起手架中炮最大的弱点就是双相失去联系。这也是象棋的魅力所在,给了一方最大攻击力的同时,也给他留了一个最大隐患。我的一位叫严明的好友讲了他的一个心得:考量一个棋手中炮的实力就在于弃相的时机。另外,由此还可以得出一个推论:当中路中炮的进攻受阻,应当适当地卸中炮,这跟前面所第一手不能浪费的论断似乎相矛盾。其实并不矛盾,这是一个相反相成命题。第一手中炮进攻是方针,但中路和其他路进攻受阻,强攻不下。这时,就应该弥补漏洞,以便寻机待敌或轻松求和。因为在急攻过程中肯定是留有许多没来得及补的漏洞。稍一软手,便为敌方所乘。我认为就是棋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方针。也就是说,形势变化,方针也随之改变。这也是个时机问题。可作为严先生论述的一个补充。但这不能作为对攻中士相残缺的情况。士相既已残缺,表明消极避让卸中炮无异于自杀。回到飞相局这个话题,飞相局因为一手就补掉了中炮所具有的先天缺陷,即被掉黑方两面攻相的可能。这实际上就是反攻象的思想。由于飞相具有消极性,它的先手效率究竟发挥了多少?这是因人而异的事了,书上讲较量中残,我的理解就是效率可能不太高,即在布局阶段对不败有相当的把握,但对求胜却把握不大。的确体现了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思想。有网友指出,第一步不飞象,前五步就不要再飞象。这句话也确实有一定道理。针对飞相,据说,最有效的着法当数应付飞相十八法(胡荣华语)中的士角炮:相三进五,炮2平4。按照《表妹乱谈棋》的说法,此步士角炮具有针对性。即红方相眼即成,平炮士角就有了潜在的塞相眼的权利。笔者认为就是有了攻相的潜在的权利。笔者要补充的是:当红方相三进五后,就有了马二进四再马四进六将来跃相肩的可能。而这一步平炮既可单独进四堵住它,也可配合其他子力,兑掉它。也就是具有了潜在的攻击具有极大威胁的可能卧槽的马的可能。也就是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的走法。体现了古人“守江河必守于江河之外”的战略思想。真如你打太极我走八卦,你抱球我跑圈,似乎文不对题,却又暗藏机锋。至于士四进五上士局,黑方一手炮二平三卒底炮暗瞄底相。至于炮二平六过宫炮,据说最好的应手就是架中炮出9路横车,然后车9平4攻炮,逼迫红上一手士,然后伺机进盘头马。看上去黑方是攻炮,实际上暗攻马。因为黑方攻过宫炮,使得红炮不能腾挪,上七路正马则子力倾轧。马被迫飞边后,中路空虚,黑马活跃,中路盘出,实际上达到抑制彼马发扬我马的作用。针对起马局马二进三,卒7进1,这勿庸赘言,直接制马。&再多一句,我认为起马还是最完美的起手。其实,先贤们早有论述,还是引用贾题韬的论述:论“起马局”  这原是已故甘肃名手彭述圣惯用的局面(开局),现在已经颇为流行了。1956年在北京举行第一次全国比赛时,笔者(贾题韬本人)和彭老共同参加裁判工作,话次间曾谈过他所喜欢这一布局的理由,他认为:“起马局”和“仙人指路”都含有试探对方企图的意味,但后者易于受到对方立即平炮射兵的迫击,有失掉先手的顾虑;前者先跳马,取得进三兵或七兵的选择权,比较灵活多变。我认为他这一段话,确系对起马局很好和说明。前面已经讲到许多起手。对过宫炮再多几句。表妹乱谈棋中讲:进攻不如中炮,灵活不如仙指,稳正不如飞相,这可能是最近几年不火的原因。过宫炮的作用类似士角炮,偏于进攻,但易使子力雍塞,不如士角炮攻守兼备。陈松顺《棋术与棋理》中提到,三七路的开放性是很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就与下三路线和两相之间即三七路线之间构成的成杀区域有关。凡是成杀,如果对九宫不构成威胁,不可能构成杀局。而成杀,往往与破象有关或马卧槽。另外,三七路线是攻马以得先的重要目标。因此,不管是中局扭杀,或中局成杀,三七路线是很重要的。攻炮一般较难,因为炮在初期机动性比马大,不大容易捉死。主帅在三楼角上机动性与在底线角上一样最小,即只有两种选择。但在三楼角上危险性最大,无士相保护。其次在三楼中间。在九宫中间机动性最大,可有四个选择,但危险性与底线角上差不多。虽然,只有一相保护的可能性,但其有高度的机动性,能迅速归位,所以还比较安全。底线中间机动性仅次于九宫,与三楼中间相同,有三种选择,但其危险性最小。因为有完全的士相保护。底线与三楼相比较,不仅有完全的士相保护,而且底线以外,即中线的延伸线外是绝对完全。因此,在完全的士相保护下,暂不考虑其他如车马炮诸子的作用,将帅在底线,针对对方最&强子车和强子炮而言,三面是安全的。而将帅在三楼,针对对方车,最多两面安全,而且还缺乏相的保护,炮可对其进行四面攻击。即使无车一侧,如以士以外其他子如车炮马保护。中线即存在闷宫的可能。即三楼之将帅,无士之侧,还不宜近距离保护。先手,即时间问题,即兵法上所讲的兵贵神速。争先手,即打时间差。遵循子先势杀的规律。子是最基本的要素,先是打时间差。势,即空间问题是一定的子力通过打时间差,占据重要的相比较对方有利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力量分配状态。杀即由有利的力量分配状态所产生的势能,在一定的时机所集中产生的动能。所以兵法云,机不可失。子先势杀,每一个都是后一个的必要条件。先手的大小可以四方面来比较:1,布局阶段,出动子力的大小和出动子力的个数。明车为最大,通马其次。2,双方所威胁的子力价值大小,所威胁的子力越大价值越大,如将帅。2,选择越多,对方的选择越少,也就是威胁越多,对方给自己的威胁越少先手越大。如打将,自己对对方的威胁是个不确定数,而对方给自己的威胁几乎为零(因为存在解将还将,解杀还杀的可能,对方的应将反倒使自己处于被威胁状态),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高手尽可能避免被打将了。因而,打将是这两方面的集中体现。而成杀是集中体现的集中体现。子先势杀因而就可这样理解,势为杀服务,而势由先所造成。先手越大,所造之势越好,导向成杀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得子又得先如先手吃子打将很好理解。同理失子同时失先如上述的反例被吃子打将也很好理解。失子得先就需要权衡了。所有的弃子局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最多的是弃马,其次是弃炮弃车。这样问题就归结为所弃之子与成杀速度来比较了。具体来说,在大子还剩四子以上时,得二先可以弃马或炮,先三先可弃车(三先相当于一马强一车弱),而得三先存四子基本可成杀。求其次是先弃后取,就是弃掉一子然后再得回,这样目标是一先。相当于兑子得先或先手得子。4,占领空间大小。占领空间大的先手。虚必用奇,奇必精准,运子必速,临杀勿急(即林彪所说的三快一慢,准备要快,冲锋要快,追击要快,发动总要慢)虚必用奇,在象战中即针对对方的弱点,通过运子,即机动,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虚者,即敌方的最重要的弱点,是切入敌方阵地,或借此切入对方阵地的缝隙,如果用正兵,虚也会变实。防御和佯攻一般为正兵.孙子兵法讲,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还隐含着一点,即水的易变性,重在变。势与形的区别与联系:势是一定的力量所组合后形成新的不同于原来力量相加的代数和,而是高于其代数和的所蕴含的能量。这种能量是看不见的。形即这种势在一定的时机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效果,是看得见的。在象棋中,杀形杀形,杀就是形。势在战争准备期间完成,形在战争实施进行的,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势+机=形虚实讲空间,奇正讲时间。先手向势转化,是通过棋子的位置变化实现的,即通过不断的先手积累,形成处于某些位置下的子力之间的组合。位置蕴含着势能。因此,向有利情况转换的兑子即消去对方有利的位置,即消去有利的势能。一旦双车兑去,速度就是其次,接下来的就是在兑车以后所形成的局势中搏斗。这时兵力数量的多少往往就是决定因素。而双方选择兑车,肯定双方马炮的数量是相等的。这时就比较马炮所处的位置和兵卒的数量。在顶尖高手对局中,一般马炮的位置也不会相差太大,有时即便相差一点,只要不是致命的。兵卒的数量还是最主要的。因此说,无车棋首重兵卒。我认为:象棋子力按照功能应分为兵力与火力。每个子力威力所及范围就是火力。兵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防御方面,主要是阻挡对方的火力。在进攻时,兵力与机动速度有关。火力与兵力最强的是车,其机动速度最快,打击点最多,最多控17点。其次是炮,机动速度与车差不多,但打击点受限。再其次是马,机动速度次于车炮,并受绊马腿限制。火力最多达8个点,但受绊马腿限制,火力打折。它优于炮的方面是残局阶段子力减少,速度和火力都增加。另外,它是对面的控制。而车由于由于速度和火力都是最强,因而也可以看出是对面的潜在控制。就像高速旋转的物体一样,它看上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体,而是一个圆面。因此钱俊所讲的在许多子力集结一侧,对对方九宫形成净多两个单位子力(马炮算一个,车算两个)基本可以成杀。这儿,我认为应当将子力改作为火力。这样车仍然算作两个,另外就可将兵卒包括进去了。虚必用奇,奇必精准,运子必速,临杀勿急,催逼要紧(即林彪所说的三快一慢,准备要快,冲锋要快,追击要快,发动总攻要慢)。孙子兵法云:水形避高而趋下,兵形避实而击虚。另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又云: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孙膑兵法云:批(避)亢捣虚。又云: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这儿,祖孙两位兵圣都提出了两对范畴:虚实,奇正。虚实怎么和奇正相结合呢?下面再看看孙子兵法: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因此,正兵主要用防守,奇兵主要用于进攻。如果用正兵进攻实,杀敌八百,自损三千(克劳塞维茨说防御优于进攻),奇兵对实,以铢称镒,以卵击石。(当然,也有少量奇兵大胜敌军主力的例子,特别是在东晋南北朝,谢玄胜符坚,陈庆之的多次作战。但数量不多。而且,从细节上看,仍然是击虚。敌军虽然势众,在一定的时机,存在着某处虚弱,这也说明奇正还相生和虚而虚之,实而实之,虚而实之,实而虚之的道理。没有全实的地方,也没有全虚的地方,无不备者无不寡。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这个虚。以正对虚,没有利用好时间差,敌方虚兵也会变成实兵。因此就剩下一种可能,以奇对虚,虚必用奇,在象战中往往用于突破那一时刻。有人会问:在棋局中不是有捉炮捉车呢?它们就不是战略行动呢?我认为,大部分激烈的交战是在卒林线之间的四条横线组成的中央地带,主要解决的是马的问题。因车炮机动性高,其运动范围并不局限于这几条横线。但靠双车双炮并不能解决战局,在绝大部分棋局中,马的出击成为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的确,在布局阶段特殊是在中炮对屏风马布局中,有车一平二捉炮,然后黑方车9平8保炮。这在绝大部分屏风马布局中成为必走必走之着。如炮8平9,则将来此9路车只能出横车了。如出直车,也只能等待红方2路车升起后才能车9平8邀兑。平炮9路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而红方平车捉车也绝不是为了捉炮,一般也是为了进六控制上二路卒林线,借机攻马压马,抑制对方7路马,黑平炮兑车,红压马,黑再退炮打车,企图对红方三路马相构成压力。如果左马盘河进行对攻,存在挺卒威胁车的手段。但也暴露了中路薄弱和左边无根车炮被牵的问题。从稳健性上来讲不如平炮兑车。反击力上可能也不如平兑。因此,在布局阶段直接将攻车封车作为进攻或反击战略的可能就是左马盘河左炮封车双炮过河中炮七路先锋马对屏风马等几种为数不多的几种布局。还待继续研究,再作结论。直接将攻炮作为战略手段的还不多见。从车炮特性上讲,车炮机动性较大,是滑的。在攻车攻炮上并不一定取得多大的成效。最后可能落实到布局阶段机动性较差的马上去。“炮关乎全局,马系于一方”(贾题韬语,见《象棋指归》),车为战略战术性子力,炮为偏向于战略性子力,马为偏向于战术性子力。在中局也会有攻击炮的情况,但对其攻击往往是战术性的。对马的攻击往往是战略性的。而对象的攻击既是战略性的又是战术性的。比如,对三七路的攻击,既攻击马又攻击象,这是战略性的。而攻象成杀在具体操作上是战术性的,而就整个棋局而言则是战略性,因为象战的目的就是成杀。三七线是攻防两利的好线,对车马炮的进攻和防守都是重要的。四六路对于车攻守两利,对于炮守有余攻不足,机动性好,但难打出去,对马而言是攻有余守不足。中线利进攻不利于守。二八线有利于车炮机动,特别在开局对出车尤其重要。一九线是潜行线,是偷袭的。为什么开局迅速出动车马炮?兵法云,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待敌者劳。因此,开局就必须运用机动性最强的子力占据战略要地。&中兵的作用很大。一是保护象,加厚中路。二是防止兵(卒)林线被击穿。三是距离九宫最近,即使进入士角,与三七路兵所需步数相等。是中线与卒林线的十字交叉。在郭丽萍主讲的〈和冠军学象棋〉中,认为中兵的价值是其他位置原位兵卒价值的2倍。&在残局阶段,一车难胜士象全,而马炮,双马,三兵皆能胜士象全,其道理在于,开中局阶段,所需的是子力机动速度,而针对士象全,需要的并不是速度了,而是兵力和火力的数量。马炮组合很厉害,可胜马士象全。车的机动速度和火力辐射的射程最远,但在攻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在将门附近,当将受制于底线时,车的火力与兵卒的火力是相同的。这里,想到一个问题:赵庆阁大师在楚汉风云中讲,一车换双什么时候才合算?就是在进行突破的时候。一车二才不亏。我的理想就是在攻王突破时一条车换掉对方的两个子,如马炮或双马或双炮,使得我方在对方将帅附近就多了一个火力。因为在王城附近子力质量是次要的,数量是主要的。(张强认为在开局阶段,一车换双炮是不亏的,而换马炮是亏的。&车炮在一侧,杀伤力不大。因为功能有所重复。但其与任一攻击子结合,都有可能杀棋。因此有人讲,在一侧做杀时,最好以车炮为班底。三七象往往成为炮的目标,中象往往成为马的目标。当三路相飞成中相后,存在走贴身车和二路车的可能。二路车主要作用是一,过河压马;二,巡河兑卒活马或伺机顶马;三,骑河攻击(较少,特别是对方飞起中象后骑河的可能性更小);但当这几种可能性都消失后,出二路车还不如出贴身车。飞中相有利于出贴身车时,价值最大:一,加厚中路;二,利于车贴身而出,控制肋线;三,成为担子炮的枢轴。&象的作用略大于士,马双象对单车还有唯一的和式,而马双士一点机会都没有。中象可以成为担子炮的枢轴,并使得对方吃中兵的马减少了四个进攻点。实际上,双象就是防守一方防御的枢纽。因此,棋谚云:象棋象棋,有象有棋,无象无棋。伤车马炮势弱,伤象则势危。高象可制马,但遇车炮不行。飞起高象,正面可顶马,下面可防马卧槽,且阻止马回防;两侧可阻止马奔卧槽。总之,高象最大的作用是防马卧槽。一步高象可守两路卧槽,不管对方马在此高象的前后左右。因此,贾老评论象和士时说:(象)前局宜静,轻动则有有害局势之严整。“当头兵”为其前护,宜珍惜勿失,失之则相易受威胁,连环起飞,须避炮锋;遇马飞抵,最善绊腿。残局宜动,可以遮将;可以搪马;可以闲,以窥敌之动静;可以隔,加强炮之攻势。如有缺时,宜留马以备救补,并亟应设法消灭对方之炮减少危险。(士)前局宜静,残局亦不宜轻动。避炮锋宜顺补;避车锋宜背补;避马锋宜角补。与炮有攻守相济之功,尤于残局时为然,于缺士时为切。&郭丽萍:中局形势分析:一,价值(1,比较大子,大子多的优势。2,比较士象,缺士象的占劣势。3,比较兵卒,兵卒多的占优。)二位置,(4,比较位置,子力靠前的占优。)三,有效步数(5,有效步数计算。有效步数多的占优。)原则上先上象后上士。因为上象后不一定非得上士,是根据情况上士。但上士后尽早得上象。否则阵形不稳,防御体系不完整。上象后变化仍然很多,但上士后定型较早且易受炮的远程威胁。只有在对付中炮有必要反架中炮时才先上士,以便为反架中炮预留位置。从布局起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起手有飞相局,但很少有上士局。如果无根车炮被牵又无其他子力接应,则意味着即使已经获得两三步的先手也是假先手。因为多步先手意味着优势,而优势若转化为胜势还需要其他子力的配合。因此,一般情况下,一旦车炮或者车马被被牵,则意味着被动。张强:残局两个方面,一个是争夺兵卒,一个是子力位置。在比较双方强点后,再比较双方的弱点。再比较双方弱点能否化掉。能化掉的一方优势。单霞丽:布局,谁挑起战争,一般来说,都要吃亏一点。&&&&&如果在交战过后形成的局面中,边马不须挺边兵就能出动,这本身就是一个间接的利益(根据赵庆阁的讲评所理解)。&子力运行方向假设:首先,子力放在什么位置形成配合,其次,子力放在什么位置形成威胁。(根据赵庆阁的讲评所理解)黄耀东(广州甲级棋手):小卒过河赛大车。小卒在对方肋道相眼处威力是最大的。在这里,小卒威力接近一个车,但不等于一个车。有车杀无车,有杀胜无杀。郭丽萍:有车胜无车。张强:尤其是后半盘。&&张强:(郭丽萍:一车换二能踩掉这个兵(指中兵),开局阶段还是亏一些),开局阶段,到中局,一般都是多车方比较好下,毕竟车强如虎,(郭丽萍:不太主张一车换二),车的威力很大。一般来讲,其他地方获得补偿,一车换二比较好。或者换掉两个炮,价值还可以。如果双方都没有攻势的情况下,中炮一方应及时卸掉中炮,以补掉士象不连的弱点。概言之,得闲补漏,次则进兵。郭丽萍:一子等于三先。张强:一子等于三先是个大致的理念。主要看配合。有时候这个局面两先都要命(指一方有杀势)。有时候子跟先它不完全等。从起始的局面或开局不久的局面,一个子相当于三先左右。&李鹏:布局阶段重在活子。(因此,当前的重点是寻找己方的有几个子力不活的弱点。然后再找最重要的弱点,按车马炮的先后次序来解决。因为车要起主导作用,而马路一旦受压就长久受压。炮相对较为灵活,可稍后解决。&如果子力集积于一边(五个大子以上)又走不出棋来,就会阻塞。而且另一翼会出问题。因此,当子力集积于一边后就应当迅速组杀,在己方弱点暴露之前成势。这时往往需要采用突破战术:或用一车换二,或用一马换双象,或用一炮换双士,一车能换一子加士象中任两个也可以。因为这时对方在己方强大的进攻之下,几乎除车尚存在一点进攻能力,其他子力就成为防御子力了。在子力集积完毕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机动已经结束,这时速度已不是主要的了,而是攻击子力的多少是主要的。在这时,哪怕一个进入九宫的小兵的威力也接近一只车了。&刘殿中:简单占优,胜率更高(相对于艰难得子并将形势复杂化)单霞丽:布局阶段得两先是胜势。为什么攻马击象会成为象战的基本战略。实际上,就归纳为什么最易成为被打击的对象的问题。因为在开局阶段,在进攻性的子力中,马的机动性差,在向前方逐次增加兵力的过程中,需要在一侧集中至少三个以上的净子力,如果马上不来,仅靠双车双炮成杀的可能性是不会太大。因为兑掉其中任意两个,除剩双车还具备一些成杀能力(前提是对方至少被破一士)几乎没有什么成杀能力了;或者双车双炮四大强子中任意两个强子的火力(注意,这里指的是火力而不是兵力)被阻击在三七线和布置线所围成的区域之外,也几乎没有什么成杀的可能。需要补充的是,在布局阶段,象会不成为战略目标?应该说可以。比如,五八炮进三兵对屏风马进三卒,八路炮进四要么平七压马要么平胁象;还有中炮巡河炮,炮八进二后,主要目的是要么掩护七路马盘河,要么挺三兵邀兑后炮八平三胁象亮车。因此,循着这个思路,我们自然地想到在残局阶段什么最易成为攻击目标了。那就是兵卒。到了残局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战,兑去大量强子,特别是双车已经兑去,如果还没有明显的成杀的机会,那么进攻的目标自然而然地转向到兵卒身上了。至于车炮在象战中也会成为目标,那是在扭杀过程中的战役战术目标基本不会成为战略目标的,这是因为车炮的机动性较大的缘故。实际上,目标的出现就是弱点的出现。马象卒能成为象战的攻击目标,这是由这几种棋子的性能所决定先天性弱点所决定。在开局阶段,马的行程短,机动速度慢,易蹩腿,在中局阶段,象由于据点数目是固定的仅有七个,易被塞象眼。拿屏风马与单提马作比较,单提马跳了边马,马是安全了,但中路和底象却暴露出来,成为潜在的弱点。对于后手一方而言,马既然不能快速出击,那就看看家吧,单提马在总体上也就守了个卧槽,减轻了其他攻击子力的负担。但士为什么较少成为战略攻击目标呢?这也是因为其子力性能所决定。以前说士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缺点,联系紧密,而且还有王的贴身互保,这就决定了攻士必定要更多的子力,付出更大的成本,大体上要比攻象要多一个单位的子力,如炮,而且杀象后要有双车在场才能基本成杀。反过来,如果破象后有炮这个机动性强具有渗透打击功能的远程打击兵力配合的情况下,一般就不用爆破士就有可能成杀(这时吃士往往是白吃),而破了士甚至双士反而增大对方王的机动性,降低了炮的效能,成杀的可能性反而比破象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如果双方都没有明显的攻击目标,那么这盘棋就很可能向和盘的方向发展了。这儿,可以将象棋战略加上一句话:攻王总目标,车炮为主力,攻马以争先,击象以成杀,夺卒以收官;虚必用奇,奇必精准,运子必速,催逼要紧,临杀勿急。我对围棋不太懂,但一些棋理我想是相通的。如(围棋)段嵘:势所以应远制孤也,如左右皆净则空势反成单子矣。&外势用来作战,进攻对方的孤棋,最能发挥它的威力。&如果对方的棋都安定了,外势又没有开拆与之配合,那么,这种势很有可能因无法发挥作用而成为单官。在象棋里,快速出动车马炮,尤其是车,出动后的车处于外线,就局部而言获得了一定的势,而这势是用来作战的,围棋里里用来攻孤子,用在象棋里就是寻找对方的弱点作为目标来加以攻击。因此,在象棋作战的几个不同阶段,马象兵分别作为寻找的战略目标而加以打击或利用。&&实际上,开局阶段哪些子力需要活呢?车马。因为车与马都在棋盘的角部。炮本身就在开阔地带,因而就无所谓活不活了,而车马则不一样了,直车开出后,一般还需再走一步才能避免被封的命运,要么封对方,要么被对方封;横车也是需要两步才能进入开阔地带。马也是需要两步才能活动。这是针对李鹏所评述的“开局重在活子”所进行的理解。车还好,由于其有较强的机动性,不是非常容易成为受攻击的战略目标,而马则不一样了,一旦不灵活,就有可能成为打击对象。&&直车开出后,一般还需再走一步才能避免被封的命运,要么封对方,要么被对方封;横车也是需要两步才能进入开阔地带。这是指在屏风马局中.在顺炮局中,先手一方出直车,一步便能开出。当先手一方出直车后,后手一方如出车,也只能出横车了。出横车一般也只能平到四六路肋线。而先手一方出二路直车,一步便能控制二路直线。当然四六路比二八路价值大,但毕竟是通过两步实现的。如果进入对方阵地至少还需一步。而二路直车进入对方阵地在第二步就能达到。因此这样算下来,在顺炮直车对横车,出直车的效率应略大于出横车。如果把飞相局比作是反攻相的极端形式。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中炮盘头马当作是反攻马的极端形式。飞相将双相连接。盘头马将马在中路盘出。马防止受攻就急进并连环。因此,起马局就是这二者的折衷。在防止马被攻的同时,又保留了飞相的可能性。而仙指第一手却遭到卒底炮迎头痛击。--------------------------------------------------------------------------------------------------------&&1.&炮二平五&&马8进7&&&&2.&马二进三&&卒7进1&&3.&车一平二&&车9平8&&&&4.&车二进六&&马2进3&&5.&兵七进一&&炮8平9&&&&6.&车二平三----------------------------------------------------在平兑中,为什么车二平三,而不走车二平四呢?我想是因为,如果红方车二平四,黑方可炮1平2,下一手亮车。红方如炮二进五,则黑方不用补象直接走马3退5捉车炮。而车二平三后,黑方则不能炮2平1,否则,红炮八进五,黑须补一手棋。这时红马八进七,得一先。加上先走一先共二先。所以黑只有补士或炮9退1打车这手棋。而红借压马这手棋,使得黑多退一手炮9退1,与红方马八进七或兵五进一作交换。同时就暴露了黑方3路马的弱点。但黑也换得了炮9平7对红方三路线施加压力的机会。总的来说,我认为急进中兵不如五九炮稳健:这是因为,对方炮已置于7线,予红方三路造成了压力。这时反而将三路马跳出,给予黑方对攻的机会。而五九炮则不同,均衡出子。七路马则因红左车晚出,而较早和棋。因此,象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既能造就斗争的局面,而又使战线拉长最后达成和局,而其中又要求这中间能设置最多的陷阱,使得对方稍不留神就失败。象棋的最高境界就是和棋。象棋比的是在通向和棋的路上,谁先犯错,谁先倒下。和体现了“和的精神”,正如吴清源先生讲围棋体现了“中的精神”再谈谈子力的缺陷:马怕蹩腿象怕塞象眼,炮怕无目标(在己方横线上忌己方子力堵塞(见贾题韬《象棋指归》,在纵线上远炮勿虚发)。兵卒怕走的太多太快。士怕失双象。总的来说,士的弱点最少,士是将帅的贴身卫士,其弱点是由其它子不能有效组织防御而造成的。其特点是联系紧密,并且与将帅贴身互保。而这种最紧密的联系最怕马炮的渗透性攻击(卧槽闷宫)。其实,士本身并没有弱点,其实,它的弱点是失双象所造成。另外,它与象的区别是:象有七个点可走,士只能走五个点。每走两步士中,必定有一步要经过花心。这样,当撑起一士后,如需走底士,则必须先走中士。而如飞中相,欲走底相,如没有边马则一步即可。因此,飞相优先于飞士。即使,飞起顺士相后,如果面临对车沉底,也是先下相再下士,因为先下士后,对方车沉下来,则象永远也下不来了。而先下象则不然,对方车沉底欲吃象时,乘势飞起另一只相。以后根据情况决定下不下士。因此胡荣华说:臭棋乱飞士。&&黄少龙《象棋中局韬略》P11--12:军事学中讲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这可能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另一种表述吧。老人家在表述这个战略原则时还说到只有消灭了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了自己,故竭力主张打歼灭战。这跟孙子兵法中的思想不一样: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散民炒股这一条最重要――王子强注)。”下棋的道理同战争有相似之处。对于一盘棋来说,贯串始终的总战略思想是立于不败之地去争取胜利,其中核心问题是争取胜利。为此,在开局、中局、残局三个阶段应有程度不同的战略要求。一般来说,开局是战斗的动员部署,其战略目标是取得先手,或叫得先;中局是战斗的展开与高潮,在得先的基础上,其战略目标主要是取得优势,或叫占优;到了残局,是战斗的尾声或结束,在占优的基础上,其战略目标是夺取最后胜利,或叫取胜。鉴于中局的特点,双方主要攻子已经活跃,短兵相接,攻守交错,兵入腹地,处处摆开了战场。因此,已不仅仅是争夺先手的问题了。已经获得先手的一方,要进一步扩大先手取得优势;处于后手的一方,则力图反先,而且不会满足于反先,还要进一步夺取优势,这也说明了中局的战略目标是占优。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中局阶段已经形成杀势,那就不仅是占优而是取胜的问题了。怎样才能占优?优是双方力量对比的一个综合概念,它由两个因素组成:一个是先(主动权),另一个是子(实力)。先主要是指眼前的主动权,如果先手不扩大到一定程度,还不能构成优势。单纯的得子亦不等于优势。只有在不失先(或暂时失先,而以后能转为先手)的前提下,得子才会构成优势。至于得先又得子,那就是很大的优势了。另外还可以用弃子手段取得优势,使局面演变下去能追回失子或直接取胜。所以掌握先手的一方为了取得优势,通常是从扩先与得子两方面入手。&所以在开局阶段,除了车要快出,占领主要战略阵地成为作战的主导外,下面就是围绕马的问题而展开。车的前导作用在于控制,控制主战场――卒林线之间的一系列要点,抑彼马扬我马。车前马后就是这个阶段的高度概括。结合黄少龙大师的论述来看,从战略而言,得先主要还是车主导下的马路的通畅。而到中局,在我马扑出之后,能得一象或在炮占位很好的情况下迫使对方飞高象,在马炮占位较好的情况下迫使对方飞边象,或有炮存在的情况下马换双象,这基本上达到占优的目的了。在双方角力之时,我方没有太大弱点的情况下,能得一象基本可算占优了,而不仅仅是得先的问题了。而到了残局,主要就是谋兵了。按照胡荣华赵庆阁等大师们的看法,如果多一士或多一象,再多上一兵就是胜势(从实践来看至少有一强子)。如果两强子再多双兵也基本是胜势(在《京华棋坛风云录》一书中提到,谢小然有“大双兵必胜”的论断,按照张强和郭丽萍等人的说法,主要是指马炮残棋)。经过这样的抽象思考后,大体可看出,马象兵在开局得先,中局占优,残局取胜三个战略阶段中的地位了。当然车在开中残三阶段中始终都起着主导作用,它本身就是兼具战略和战术侧重战略性的子力。我们要谈的是在三个阶段中,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开局阶段,主要比较车马出动的快慢,炮是次要。车要占领战略要点,将来要起骨干主导作用,马是要活的。最重要的是马路的畅通,因为我马活则彼马就活。而我出直车对方若出直车易被压,出横车则略亏一点。马的出动基本是零和对策,车的出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零和特征不太明显。而炮的出动则基本不是零和关系,双方炮的出动并不一定要紧紧相随。多出一步与少出一步得失并不明显(除中炮外)&赵庆阁:看来双方都在调兵遣将,都是把车从低位置向高位置过渡。由没有作用到有作用这样一个过渡。所以这样一个过渡,一般是象棋高手在实战当中经常应用的。所以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你在看这个棋的时候,你就学一招。一般来说,双方咬得比较紧的时候,把车由低位向高位过渡,把车由没有作用到小作用,再到大作用,这个棋呢就是过渡一下,这个棋是非常大的。是容易被中等棋手所忽略的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你强攻,一下你攻不动,你高步车,使自己的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作用。这个棋下起来非常有弹性。进能攻,退能守。我的车灵活了,我不轻易地定位,而把进攻的点保持得比较多,我看你怎么走,然后我再发动进攻。&&&&&&&&&&&&
&&日期: 1:26: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黄少龙《象棋中局韬略》:开局任务得先,中局占优,残局取胜。前面所说,布局重在活子,所活之子主要是车马特别是马。如果我马活而彼马滞则可谓得先。而在中局马优于对方的情况下得一象或得一子或得三先则可谓占优。在残局阶段,有两强子的情况下,多双兵或多一士或一象再多一兵则是胜势。赵庆阁:我走的每一着棋,就是在你走过以后,看你的弱点,瞄着你的弱点,我的车马炮不断地展开,不断地投入到作战当中去。然后找弱点,我一点一点地发动进攻……所以在这里给咱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看人家高手的下棋,给咱们提供了一个(典范),人家为什么这么走呢?就是说针对对方走这着棋,我破坏你这着棋就可以了。一个回合是一个回合地走,不要走的太急,不要走的太缓。那么走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把对方的好棋给破坏了,你这步棋本身就是一步好棋。对方走一步棋,他想干什么。你抓住他,他强的地方我不去碰你,我也跟你打,我找你弱的地方,我去调兵遣将,跟你去作战去,这就是行棋的方向。赵庆阁:在中国象棋中,棋下到中残局,马还在底线,位置是最差的。&丰鹤:(在中局混战中)如果先手不能形成有效的攻击手段,对先手一方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当对方的兵压住我方的三路马时,马三*退二要比马三*退一道路宽广。马三*退一后,唯一的退路就是马一退三。而马三*退二后存在马二进四和进一的可能,特别是进四后还有进六进五进二的机动路线。&在对方炮瞄准我方七路,车占与炮同侧肋道时,若补士还是补六路。这是因为:对方4路车威胁底士,3路炮瞄准底相。但就车或单子而言,若补四路士以士制车,但存在对方3路炮打闷宫的极大可能。但补6路士虽然将门被封,但没有三子协同,即使双车也不能构成致命的威胁。大体上也只有车封将门,马奔卧槽这一种可能。但在早期,马还不能如此之快地跃进到卧槽位置。&在存在对方在我二路的下二路相眼封我车的情况下,横车(车一进一)被封比直车(车一平二)的情况比较:如横车被封,只有走两步兵后大出车。直车被封也只有上士象出贴身车,但这一边的马就不能动弹了。&赵庆阁:在仙人指路对卒底炮布局中,----------------------------------------------------&&1.&兵七进一&&炮2平3&&&&2.&炮二平五&&象3进5----------------------------------------------------黑方若走马8进7,则将来(飞象后)两炮多少失掉了一些联系,九路车的出动则受到一点影响。飞起3路象后,可以出动9路横车。9路车可以快速出来。陈松顺在《棋理与棋术》中认为,象在后手方进行内线式布局时,具有不可或缺的战术作用。如果这种战术作用是不可缺的。(那它在整个象战中的作用则是战略性的。不过这种战略性作用是随机概率性的――子强注)。在后手布局中,如果过早飞象(象3进5)后,则存在红方炮八九,下一步车九平八的棋。如果这时黑车一平二,则失去出贴身车的棋。也就是说这一步飞象的效率就是很低了。在布局阶段就是浪费了一先。可以说飞象的时机很重要,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不像撑士那么直观,撑士是在最需要的时候才撑,比如遭遇攻击或需要出将叫杀时。而飞象则要在早期进行先期防御时就要飞上,以保证双象联结,构建防御体系。因此时机的权衡就显得很难。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为什么能稳持小先手?我想,这是因为红车九进一这一着,迫使黑方炮2进1后象3进5(逼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使得黑方飞了一手象.这时黑不能平炮兑车,否则红车进五黑马7退8,红车九平二捉马黑立见窘迫.而当红车9进1时,黑又不能平炮兑车,否则,红还是车九平二捉马,然后再车车二进六后挺中兵.由于红车九进一后黑炮2进1与红车二退二交换,黑炮位置比原位略差,因为原位炮起到保马的作用.而红车二退二适得其时,既提前防止了黑马7进6左马盘河威胁红车,又为红车兑兵卒打下了伏笔.因此红方的每一步棋都是最高的,而黑方一步炮2进1加象3进5的两步棋至少让黑棋的行棋的效率绝对值少了一先多一点.炮2进1几乎白走,象3进5的效率最多是8成.因为飞象后黑车可出贴身车,这一点没浪费.但为这个出车而飞一步纯防御的棋让红挺一步马前兵,而红方兑兵后又威胁了黑马.。&&为什么上象优于士?其根源在于象棋的结构。车马炮兵中任一子单独在士未撑的情况下都不能成杀。而象未上就有炮在底线吃象叫将。在上士的情况下炮就有可能打闷宫。敛炮的目的也是阻止对方上正马挺兵。
&&日期: 1:57: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1.&炮二平五&&马8进7&&&&2.&马二进三&&马2进3&&3.&车一平二&&车9平8&&&&4.&兵七进一&&卒7进1&&5.&马八进七&&炮2进4----------------------------------------------------第4着,红方选择兵七进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如黑炮8进4,则红兵三进一,黑一无所得。第5着马八进七,在现在看来:就是一步缓着。这步出马,为什么就是缓着呢。这是因为象棋战讲究效率。一着兵七进一已经达到扬我马抑我马的目的,这时的当务之急就应当是红方右翼黑方左翼。因为黑方左车已经出动而右车还未出动。所以红方车二进六的效率就大于马八进七了。也正是这一着5.&马八进七,使得本来红方就存在的一先之先行之利在开局没几步就形成并先的对杀局面,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半先。总的看来4.&兵七进一&&卒7进1&&5.&马八进七&&炮2进4红方的目的是活马。但也不能一味活马,这两步棋不能连续走到。围棋上在同一处连续下子会形成愚形,这种情形也可算是愚形了吧。已有人认为马八进七比兵七进一效率更高。这样在下兵七进一这一手效率较低的棋,再下马八进七有出子重复之嫌。走兵七进一的目的无非是要形成攻杀局面。当形成双炮过河形成攻杀局面时,也就意味着给了后手黑方对杀的机会。至于在实战中红方主动选择这一变化,则是一个临场策略问题,即考验对方的策略问题。赵庆阁大师说,双车的作用一般是攻击马。这样,在我们就更加理解开局阶段为什么要迅速出动车的目的了。出车首先是防止自身被压。而且出车还存在着一个零和博弈。己方的车出动得快(直车),则对方的车就出动得就慢,即使出横车也慢了一拍。出车干什么呢?起主导作用。怎样具体起主导作用呢?攻击马。因此开局阶段就是解决马的问题。但双炮过河的局面同样告诉我们在开局阶段,活马时也应适可而止。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
&&日期: 13:22: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拜读大作,不以为然。名家们是提出一些观念,这些观念都经过了实践检验,而足下以为要把它们捆死在您个人的某种观念或想法里,有点斗量海水之嫌,等你拿了特大,当了国手再论以为如何?
&&日期: 21:16: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谢谢了!非常有帮助!&&&&&
&&日期: 21:58: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听君一言,茅塞顿开。君何方神圣,惜吾不得以师事汝。吾将苦研三策,广结豪强。他日有成,纵万水千山,必登门拜谢&&&&&&&&
&&日期: 22:09: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这纯属学术探讨,基本是对许多大师的观点的总结。当特大与做学问还是有差别的。就象大学里的研究所与决策部门一样,搞研究的并不一定都是将军一样。就象搞历史一样,许多规律都是学者争论出来的,但他们并不一定就是决策者。我们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提出观点也并不就是特大们的特权。草民百姓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胡适老先生曾讲过: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不对的地方可以提出共同地探讨。可以这样说,大部分爱好者已经没有可能成为特大了,但并不妨碍我们以一种求道的精神来探讨它的规律。普鲁士的克劳塞维茨曾被拿破仑的军队俘虏过,但并不妨碍他写出《战争论》这样的世界名著。我所做的只不过是对大师们的观点的汇总,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我是把象棋当作一门学问来对待的,也就是象研究历史一样,明得失的。&&&&&
&&日期: 22:24: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我也不是什么神圣,只不过喜欢象棋,水平也不怎么样。平时喜欢搜集象棋书和网上的象棋视频。另外,还喜欢读一些诸如孙子兵法以及市面上出版的有关战略理论方面的书。毛主席讲过,主动权是战争的命脉。我的理解是,机动性是主动权的核心。从这方面结合象棋,提出一些有关象棋的东西。主要还是看刘殿中胡荣华赵庆阁张强郭丽萍等大师们的视频讲解。&&&&&
传说中的棋神
&&日期: 23:49: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楼主还不如发点经典的对局给我们研究一下,我想这样还实在些,各位高手觉得如何呢?
天降大任鱼你也
&&日期: 7:37: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呵呵有意思哈,不很对应的比方,如毛泽东看到战略,将军们看战役战术。在山上看全景,在树前看花开。嘿嘿&&&&&&&
&&日期: 19:20:00&&
回复:浅谈象棋战略
<td width="36" style="color:# 楼
&&&乐一乐,大家说说笑笑,也挺有意思的。至于整一些实战例子,我想我也不是什么高手,虽然搜集了几千册棋刊杂志,那是等退休以自得其乐用的,现在也没有心情坐下来一本本地来打谱。我写这个贴子也是看了杨广义老先生的视频以后,受其启发,再结合贾题韬老先生&的象棋指归中阐发,又看了赵庆阁胡荣华等的视频随便写了一些心得。基本不成文。实际上,从数学角度看,象棋就是多个变量的博弈方程。从最终结果看,应该是和棋,因为红方先行之一先并不足以取胜。我们把它用作比赛,其实是在寻找对策的最优路径。从很多成熟的布局看,基本上最佳应法就是和棋,最典型的就中炮盘头马对屏风马布局。之所以有可能在比赛中分出胜负,是因为在斗争中看谁最先出错,谁出错最多,谁出错是最致命的。应该是这样的次序,谁出错最致命,谁输;其次是谁出错最多谁输;如果前两者都没有,则比较谁先出错。最终的结果是就像拳击赛上通向平手的道路上谁最先倒下。
最前页&上一页&&1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电话:&&电子邮箱: &&&& 2006,版权所有(中国象棋大师网)&&&&冀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象能过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