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老电影,谁记得电影名字或者提供一些西柚有助于着床找到这部电影的线索,电影详情如下

北京正品书店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
开&&&&&&本:16开页&&&&&&数:256页字&&&&&&数:200.000千字I&&S&&B&&N:2售&&&&&&价:23.40元
原书售价:29.8元品&&&&&&相:运&&&&&&费:河北廊坊
至挂号印刷品:7.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3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基本信息
书名: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
原价:29.8元
折扣:78折
作者:刘顺仁&著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2
字数:200000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刘顺仁教授新作《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从“财报”看企业到从“管理”看企业,怎么管理,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做长久,电影般的情节,明白易懂的解析,道尽优秀企业的管理真谛。投资人、企业主必看的管理经典大片!比好莱坞大片还精彩的管理书。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尽在管理的三大神功。看电影的享受,是它持续燃烧的感动;管理者的满足,则是锻造企业牢不可破的竞争优势。  1.借由精彩故事,让人自然地、透彻地领略管理学的道理。透过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工程,刘教授说明了专业团队和高度授权组织的重要性;他以达芬奇画作“蒂班琪肖像”为例,说明该画能颠覆西方肖像画传统,是因为它纳入了画中人物的心理描绘,这与企业“解读顾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了说明成功策略必须具备的“独特价值”,刘教授也以当代人物为例,例如冠德建设马玉山先生(也是修习台大EMBA学程的成功企业家)与干部在台风天的表现;为强调现代企业对顾客的重视,刘教授借用邓丽君小姐的名曲《我只在乎你》,将概念加以延伸,尤显巧思。  2.《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第二篇“金字塔九大绝招”几乎涵盖企业实务的重要层面,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功夫。作者将各大管会原则精炼为各个“招式”(如成本管理原则、精实流程、顾客服务等)浅显易懂,容易执行。  3.作者以扎实的管理会计观念切入生活情境,佐以丰富趣味的人物或历史轶事、企业实例等,充分展现其跨领域、穿梭古今的涵养与写作功力。读者不但容易吸收,更能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极高的阅读乐趣。  4.《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取材与概念陈述方式,有别于坊间一般管理书籍,除却管理书籍冷硬、堆栈数字又不易理解的制式印象,充满浓厚人文气息。  5.不论是即将担负管理任务的新人、各行各业的资深管理者、创业者、学生、甚至是一般读者,皆可自《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获得丰富的管理会计观念,有助于强化专业知识,培养自身竞争力。  成本,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杀价竞争是市场中最常用的手段,却是竞争策略中最粗浅的手法。精确地衡量成本,活用成本,并以成本优势无情地掠夺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管理会计的入门功夫。  创新,从“问有趣的问题”开始:“谁是你的顾客”、“你的生意是什么”,这些问题逼迫经理人面对管理活动的本质,进而产生创新的思考。企业必须培养能“问有趣问题”的人才,营造可以激励创新的诱因与机制,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更是管理会计的进阶功夫——虽缓慢,但极为坚实。  人才,除了竞争更要联结:在竞争过程中淬炼出来的人才,形成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但企业整体战力的发挥,必须做到“聚焦联结”。“聚焦”是找到一个可以创造独特价值的着力点,“联结”则是善用管理机制,协同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努力。以“聚焦联结”来创造企业竞争力,即是管理会计武功的大成。
内容提要
《管理要像一部好电影》是《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姐妹篇,是一本探讨如何将管理数量化的书。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让读者从一个故事接到另一个故事、一个场景换到另一个场景,在看得津津有味、读得入神之时,不知不觉地领略到作者想说明的管理观念和道理。作者真正要告诉读者的是:数量化管理这一工具如何协助企业“反省策略,沟通策略,进而发挥强大的执行力”;如何“建构适当的诱因机制”;如何“分配决策管理权力”。此外,对于当前大众关切的“创新”议题,更是给予特别的着墨。经由法国创意设计大师史塔克之口,作者强调“找到自我”乃是创新的根源:人们应该深入了解自己的过去和当前处境,如此才能“深耕心中那块创新的福田”,这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能耐”。他还指出:创新要从“问有趣的问题”开始;创新代表“一种有深度的抄袭”,其先决条件是“策略上的专注”。这些言简意赅的陈述,可说是给予“创新”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诠释。
目录
精彩选读序言篇&心法篇第1章&创造自我的独特价值——乡野中打造世界餐厅管理会计的缩影:乡野中打造世界餐厅管理会计的思考架构管理观念如何数量化第2章&揉合卓越管理的五大要素——用分享创造企业的凝聚能量要素一:信守承诺的重要性要素二:创造策略核心组织要素三:信息是管理的基础要素四:诱因为行动力之母要素五:决策权的分配是门大学问管理会计五大要素环环相扣由权变理论看管理第二篇&招式篇第3章&倾听顾客才有成长力——达·芬奇教你解读顾客顾客到底是谁?给顾客提供精致的服务品质设身处地了解顾客潜在需求第4章&重视成本才有掠夺力——挥动卡内基的成本铁锤形成重视成本的组织文化最重要的成本观念:机会成本什么是成本?如何控制成本?成本与损失成本是知识经济的掠夺力要素第5章&建立标准才有复制力一挖掘秦国地下兵团的智慧标准化是一项长期战略姚明NBA得分下降的差异分析标准成本制与差异数分析标准成本制的诱因效果差异分析的延伸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第6章&以简御繁才有穿透力——学好作业基础管理卡普兰发展作业基础成本制作业基础成本制范例作业基础成本制之下的成本与定价作业基础成本制的导入时机作业基础成本制与服务业作业基础管理的应用——顾客别获利分析复杂性造成高成本范畴经济的陷阱第7章&面对现实才有先见力——让计划赶上变化CVP模型的基本结构以CVP找出损益两平点多种产品组合与CVP分析预算编制的观念架构预算目标的订定预算制度的三情境别让预算变成谎言第8章&流程精实才有协同力——在供应链中创造价值利丰集团的钻石模型分析丰田汽车的精实典范高贵不贵:Zara的启示精实供应链的秘诀精实流程拯救战士生命第9章&激励创新才有应变力——别以为莫扎特只靠天才创新从“问有趣的问题”开始创新的先决条件:策略上的专注以创新为本的组织文化:宁静的创新巨人美商3M精实企业的绿色创新:丰田汽车持续激发员工热情创新人才的管理:微软亚洲研究院旧干发新枝的挑战宝洁大胆采用外部创新构想:开放式创新的典范寻找莫扎特:天才并非不流汗水第10章&改善决策才有存活力——理智与情感的拔河赛决策是过程,不是单一事件信息的攸关性:短期决策的思考关键检视长期投资决策的基本工具投资案评估的敏感性分析:预估投资条件变动的可能影响实质选择权的应用:处理投资计划的中途变更“黄昏清兵卫”的决策:不易达成的双赢结果第11章&优化财务才有生命力——投资报酬率与资源分配在财报中找寻优质成长财务指标是分权制度的关键责任中心是分权管理的利器税务员救了美国佳能公司第三篇&总结篇第12章&人才聚集武林称雄——创造群龙无首的续航威力卡拉扬策马跨栏的体悟实践群龙无首式管理的Google:启蒙人才自我管理做大事以找替手为先荷兰东印度公司传奇:你够国际化吗?大国心态:中国要求洋会计师说中文聚焦联结,持续称雄企业的愿景与价值:口号还是真正的信仰?非财务指标的威力善用非财务指标避免误用非财务指标用心,在看不到的细节处
作者介绍
台湾大学经济学学士、美国匹兹堡大学会计学博士,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助理教授,现为台湾大学会计学系暨研究所教授。  刘教授于大一时修习初等会计学,因感觉会计是一门繁琐枯燥的学问,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碰会计课程。1985年于匹兹堡卡内基美隆大学攻读博士时,由于该校强调学科整合,加上跨系所修课的缘故,一位会计学博士生让他猛然发现会计有趣又实用,因而“改行”,立志这辈子竭尽全力把会计学教得活泼精彩。  刘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为策略性财报分析、策略性成本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对经理人行为及企业绩效的影响等,并长期关注企业、产业的竞争力分析。此外,刘教授还在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及EMBA设有多门课程,包括:成本与管理会计学、管理会计专题研讨、欧洲产业与经济发展、竞争力与绩效管理、竞争力的个体经济基础及生物科技产业管理等。  2005年,刘教授发起并成立台大管理学院“竞争力与创新研究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波特(Michael&Porter)教授主持的“策略与竞争力研究中心”(Institute&for&Strategy&and&Competitiveness)进行策略联盟。
文摘
第1章&创造自我的独特价值——乡野中打造世界餐厅  2004年春天,法国创意设计大师斯塔克(Philippe&Starck)访问台湾,我在台北和他共进晚餐。当我询问他对培养创意人才有什么建议时,他直截了当地回答:“找到自我!”(Find&your&owidentity!)斯塔克认为,太多年轻的心灵毁于长期模仿。想要创新,就需要了解自己的过去和所处环境,因为那是自我的根源。  斯塔克认为创造力是一个有点神秘的领域,它来自于痛恨齐一规格与追求个人独特性的强烈渴望。创造力不只是一种技能,它更是一种价值观及生活态度。稍可宽慰的是,关于如何培养创造力,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William&Faulkner,)提供了一个平易近人的看法:“创造力像是肌肉,随着使用而增长。”  2005年,我到哈佛商学院进修。有一次,我向策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教授(Michael&Porter)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只能给企业一个建议,那会是什么?”波特毫不犹豫地回答:“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这句话和斯塔克“找到自我才有竞争力”的见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竞争,个人或企业致力于追求“标杆”(henchmark)或“实务”(best&practices)。这些管理工具的确对提升效率有帮助,但企业可能因为互相模仿,失去原创性与独特性,最后反而变得没有竞争力。2003年10月,著名的企管畅销书作家彼得斯(Tom&Peters)出版了《重新想像!》(Re-imag-ine!)一书。和爱因斯坦一样,彼得斯大力鼓吹“想像比知识重要”,他向读者抛出一个挑战:重新想像什么令你这个人具有独特性。因此,别忽略自己内在的声音:什么是我具有最多热情的事:什么是我具有才能的事;什么是我愿意花费终身之力去完成的事。我想这些都是找到自我的必修课吧!  在这本书,我希望能陪伴读者,一同认识许多目前仍被广泛应用的管理会计观念与技术。这些都是过去一个世纪由产业发展过程中淬炼出来的智慧,能加强个人与企业的竞争力。它们不是教科书里死板的公式或计算,而是鲜活、有创意的思考方式。如何用管理会计的思维来科学地分析一个企业,也是本书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大多数读者会问:“管理会计和一般的管理知识有什么不同?”简单地说,管理会计的主要精神强调尽可能把管理的观念“数量化”,或者转变为具体且容易沟通的数据。因为,无法衡量的事物通常导致无法管理(No&measurement,No&mannagement)。特别是当产业竞争更加剧烈,组织规模更加庞大复杂后,拥有具体客观的信息,对组织沟通与决策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此外,管理会计强调一个具备五大管理要素的思考架构。这五大要素依序是:(1)以信守承诺创造凝聚力,(2)创造策略核心组织,(3)取得优质管理信息,(4)妥善的设计行为诱因,(5)适当的分配决策权。那么,什么是管理会计?什么是管理会计思维?管理如何数量化?我们用下面的举例来说明。  管理会计的缩影:乡野中打造世界餐厅  世界著名餐厅“小华盛顿栈”(The&Inat&Little&Washington)的创业与管理,是管理会计观念一个有趣的缩影。我曾以它作为案例,开始我在台湾大学EMBA教授的“管理会计”课程。  沿着212号公路西行,开着旧货车前往仙纳度国家公园(Shenandoah&National&Park)的欧康诺(Patrick&OConnell),被弗吉尼亚州的乡间魔力所深深震撼。正前方,形成仙纳度国家公园骨干的蓝脊山脉(Blue&Ridge&Mountains)正笼罩在薄雾中。路旁的黄色小野菊连绵几百米,牛群静静地啃着青草,一捆捆干草散落在丘陵上。花香、草味、黄澄澄的午后阳光,时间仿佛静止。欧康诺十分钟情这份大城市罕见的乡野情趣,以及这里培育出美国前四位总统的人文传统,也热爱那一座座散布于乡间的小农庄。  突然间,欧康诺看到一个小路标——华盛顿弗吉尼亚(WashingtoVirginia)。这个小镇建立于1786年,只有150位居民。它是如此迷你,因此弗吉尼亚人昵称它为“小华盛顿”(Little&Washington)。这里几乎没有任何商业活动,离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120公里,约一个半小时车程。200多年来,小华盛顿静静地偎傍在仙纳度国家公园旁。仙纳度的印地安语原意是“星星的女儿”,而小华盛顿就像星星之女颈间遗落的一颗小珍珠。  此时一个狂想跃入欧康诺脑海:“我能在小华盛顿开家餐厅吗?这家餐厅可以让世人分享我对厨艺的热情,顾客还能优游于弗吉尼亚的乡间美景,品味小华盛顿遗世独立的情趣。”餐厅约莫80个座位,套餐定价120至150美元。另外还需外加酒钱(餐厅的美酒与美食同等重要)、25%的小费以及4.5%的吉尼亚州税金。  一个企划案正在成形:在荒野中打造世界餐厅。这是开玩笑吗?经过分组讨论,经历丰富且思维缜密的台湾大学EMBA同学,对欧康诺的奇想做了以下评论:“热情有余,理想太高,不切实际。谁会开一个半小时的车到一个偏僻的餐厅,吃一顿动辄超过200美元的晚餐呢?”这正是欧康诺创业初期最常听到的批评。我们应该庆幸欧康诺没有因为这些批评而退却,反而把这些劣势转成它的优势(稍后详述)。小华盛顿栈后来的发展也正好验证了欧康诺果断明智的决策,它几乎囊括美国餐饮业的所有重要荣誉:大华盛顿地区美食导览权威《查氏餐馆调查》(Zagat&Survez)有史以来首度满分的评价,以及尔后每年评比的总冠军;美国汽车协会(AAA)旅游导览五颗星评价;比尔德(James&Beard)全国餐厅及主厨奖等。
序言
精彩选读序言篇&心法篇第1章&创造自我的独特价值——乡野中打造世界餐厅管理会计的缩影:乡野中打造世界餐厅管理会计的思考架构管理观念如何数量化第2章&揉合卓越管理的五大要素——用分享创造企业的凝聚能量要素一:信守承诺的重要性要素二:创造策略核心组织要素三:信息是管理的基础要素四:诱因为行动力之母要素五:决策权的分配是门大学问管理会计五大要素环环相扣由权变理论看管理第二篇&招式篇第3章&倾听顾客才有成长力——达·芬奇教你解读顾客顾客到底是谁?给顾客提供精致的服务品质设身处地了解顾客潜在需求第4章&重视成本才有掠夺力——挥动卡内基的成本铁锤形成重视成本的组织文化最重要的成本观念:机会成本什么是成本?如何控制成本?成本与损失成本是知识经济的掠夺力要素第5章&建立标准才有复制力一挖掘秦国地下兵团的智慧标准化是一项长期战略姚明NBA得分下降的差异分析标准成本制与差异数分析标准成本制的诱因效果差异分析的延伸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第6章&以简御繁才有穿透力——学好作业基础管理卡普兰发展作业基础成本制作业基础成本制范例作业基础成本制之下的成本与定价作业基础成本制的导入时机作业基础成本制与服务业作业基础管理的应用——顾客别获利分析复杂性造成高成本范畴经济的陷阱第7章&面对现实才有先见力——让计划赶上变化CVP模型的基本结构以CVP找出损益两平点多种产品组合与CVP分析预算编制的观念架构预算目标的订定预算制度的三情境别让预算变成谎言第8章&流程精实才有协同力——在供应链中创造价值利丰集团的钻石模型分析丰田汽车的精实典范高贵不贵:Zara的启示精实供应链的秘诀精实流程拯救战士生命第9章&激励创新才有应变力——别以为莫扎特只靠天才创新从“问有趣的问题”开始创新的先决条件:策略上的专注以创新为本的组织文化:宁静的创新巨人美商3M精实企业的绿色创新:丰田汽车持续激发员工热情创新人才的管理:微软亚洲研究院旧干发新枝的挑战宝洁大胆采用外部创新构想:开放式创新的典范寻找莫扎特:天才并非不流汗水第10章&改善决策才有存活力——理智与情感的拔河赛决策是过程,不是单一事件信息的攸关性:短期决策的思考关键检视长期投资决策的基本工具投资案评估的敏感性分析:预估投资条件变动的可能影响实质选择权的应用:处理投资计划的中途变更“黄昏清兵卫”的决策:不易达成的双赢结果第11章&优化财务才有生命力——投资报酬率与资源分配在财报中找寻优质成长财务指标是分权制度的关键责任中心是分权管理的利器税务员救了美国佳能公司第三篇&总结篇第12章&人才聚集武林称雄——创造群龙无首的续航威力卡拉扬策马跨栏的体悟实践群龙无首式管理的Google:启蒙人才自我管理做大事以找替手为先荷兰东印度公司传奇:你够国际化吗?大国心态:中国要求洋会计师说中文聚焦联结,持续称雄企业的愿景与价值:口号还是真正的信仰?非财务指标的威力善用非财务指标避免误用非财务指标用心,在看不到的细节处
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2.50元23.40元5.96元30.00元19.80元29.80元7.45元8.00元19.00元4.00元15.00元5.00元19.90元17.90元23.20元25.30元9.60元25.60元24.00元8.50元23.10元21.5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当前位置:&&影视动态
电影《集结号》学术研讨会实录
<font color="07年12月29日 14:14
  主办单位:
  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中心
  时间:日下午3:00
  出席研讨会人员名单:
  郑洞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倪震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
  李道新北京大学教授
  饶曙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陈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葆华《电影》社长、主编
  汪天云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副总裁
  傅红星上海电影资料馆馆长
  傅红星:非常高兴诸位专家能够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咱们召开一个小型的电影《集结号》学术研讨会。《集结号》已经在全国公映,公映的时间还不到一个礼拜,这是一部在中国现在一个新的时期出现的一部新的电影,这部电影有很多新的景象,这部电影将成为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文化话题,甚至会是一个社会话题。
  尤其这是一部讲述一个中国男人在残酷的环境底下,在艰难的困境当中,坚守他的信念,寻找他的理想和信念的这样一部电影,尤其是在中国现在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出现的这样一个片子,就是我们中国电影怎么把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我们的商业类型,和我们的艺术追求很好的结合到一块,我觉得这个电影有非常多的值得总结的地方。理论是总结实践的,同时也可以来指导实践,这部电影在社会上正轰轰烈烈上演的时候,我希望我们的电影理论界也能够发出我们理论界的声音,学术界的声音。
  今天范围不大,都是我们自己的学术报刊、杂志,和我们的《中国电影报》,所以我们请诸位专家能够放开说,对这个片子进行很好的学术的研讨。
  汪天云:我们能不能这样讨论,《集结号》放了以后,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它的票房刚才已经介绍了,我们希望在票房好的前提之下,我们也能够很认真的分析一下这部片子的艺术性、学术性和它的创造性方面的很多优点,给它在这方面做一些恰如其分的肯定。我看到摄制组很辛苦的宣传,这部片子那么多人看了以后很感动,有很多人认为很好,有很多人认为这部影片有很多真挚的东西,他没有写战争对人类的残酷,没有写连队,它实际上是写了一个受了委屈的英雄,而这个英雄在以后的年代里面怎么样找历史的真实,我觉得是一个博大的描写。作为军事片来说,我们有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现,上影集团作为投资方之一,我们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对这部片子要做一些学术性的东西。
  《文汇报》已经发表了一版了,但是大量都是冯小刚怎么说,角色怎么说。所以今天请专家、教授,特别是电影方面的教授,是你们培养了很多年轻的导演,从你们的角度对这部电影做一些学术的分析,然后我们希望通过媒体把这个东西传播出去。有的人看了这些评论以后觉得这个片子值得看,因为这个片子中没有用大明星,基本上都是比较年轻的新人。另外这个片子跟我们以前拍的不同,他把人的牺牲这种悲壮,这种人在战斗当中的脆弱,人在过程当中的害怕和最后觉得无奈,很多问题难以一下子讲清楚,我觉得这个片子在艺术上和创意上有很多非常好的东西,也是比较长远的东西。因为当今社会人受了委屈以后该怎么办?这是一个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个片子为什么让很多人感觉到真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应该是受褒奖的,结果连当一个士兵的权利都没有,历史是要还原真实,最后的结果还是给人信心和暖色的。
  所以这部片子可以谈的东西很多,我们开过很多的研讨会,各位老师从语言、从思想、从基调这些方面分析,使得这个电影在各个方面比较饱满。我们想今天还是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对《集结号》做一些学术方面的讨论,就我本人来说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电影院那么短,那时候还长,后来冯小刚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剪完了以后在观众比较多的情况下看了一下,确实对人的感召力还是很强的。所以我们今天还是请各位老师多谈。
  郑洞天:我可以说一点。其实这两天所有媒体给我打电话我都没有回答,为什么呢?我说一个月以前我的文章已经发表了,第一篇《大众电影》23期已经登过了,你们就去转引那里面的观点就可以了。但是那个因为是散文式的,所以不是正面的解读这个电影,我只是讲一点,这个电影有助于改变我们对电影的很多固有的看法,包括很多人把它跟整个大兵影片类型比,我认为对现在的年轻观众,如果将来喜欢这部电影的话,说明一个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过去拼命想让观众接受各种各样观念的电影,反而他们效果没有,适得其反。
  而现在进电影院基本上都和战争无关,自卫反击战的时候,现在进电影院的人还没有生出来,但是他们为什么要去看?刘恒说的是对的,艺术不太管哪一场具体战争本身的东西,它是管人在战争当中怎么回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我在那篇文章最后说,因为题目是一个比较含糊的题目叫战争和我们,我说我的本意叫一部关于爷儿们的电影,在我心里这部电影是写爷儿们的,这句话也是大量的说,冯小刚自己也说,很多媒体说想要知道一个男人,什么是男人,就去看《集结号》。
  我说在我这篇短文里面,主旋律、现实主义、爱国主义、商业大片、类型电影,这些词本来是各自用各自的,但是我全用了,对这部电影全用了,有助于改变我们相对呆板的评论。我们现在说中国电影怎么救,怎么能够让老百姓喜欢,我们想了很多方法,比如说某种意义上我们说商业大片是救中国电影的,我也说过,为什么呢?因为要支撑票房和唤起老百姓进电影院的动力,成为经济的杠杆,商业大片肯定是举足轻重,而且是不可缺少的,哪一年大片火,哪一年影市整个就提升,这个没有问题。
  但是它不是唯一的,或者说它会引起另外一种,比如说当《无极》那一年,所有的商业大片都不讨好,这是一个面,你不能把它当成中国电影的全部,但是由于这几部不好看,就认为那一年整个的中国电影就完蛋了。而且商业大片是对的,而且很重要。反过来说,主旋律也很重要,因为这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个载体,这个所有国家没有例外,不用回避这个问题。只是我们比如赶上要拍《云水谣》,《张思德》,大家皆大欢喜,如果拍成特别版的不讨观众喜欢的,其实不怪主旋律本身,但是它也不能代表电影的全部,类型电影也一样,好莱坞用了100年类型电影,我们中国就出在类型片不地道,哪一种都不地道,哪一种都不会拍,我们冒出来一个宁浩,《疯狂的石头》就成了一部彻彻底底拍类型片的伟大成就。我多次讲过,这个有某种的类型电影,甚至模仿,还没有一部电影这么模仿过,这个好,但是小成本拿2000万票房的核心问题不仅仅是类型片,比如说这部影片里面骂了谁,谁倒霉,谁吃亏,这个社会价值取向是《疯狂的石头》最讨老百姓好的原因,宁浩亲自说了,这个电影有一个最坏的,最坏的还得死,就不找社会了,随便找一帮哥们儿,说全中国现在最坏?最恨谁?100个人大概90多个人写房地产商,那么就定这部电影最坏就是徐峥,这是最后这部电影最后获得老百姓喜欢的最大的原因,还是社会趋向。
  《集结号》这个问题,尽管我们不要说什么平反,什么冤案,它还没到,它只是建立在一个为了尊严,为了战友,为了所谓现在有一句话新闻联播都说了,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就为这一条我要恢复。这个恢复其实就触动了老百姓对于我们走过的建国以来这段历史当中所有的人,当年那句话,我热爱这个国家,它爱我们,这方面的所有的情怀被《集结号》触动了,这是我个人认为。我们看第一拨到现在快半年多了,我那时候就被这个触动,所以后来多少人问,今年的大片怎么样,我说你们等着瞧,人家现在不说话,为什么?让他们骂的,你们为什么骂我们,我们现在不说了,问我怎么样?我说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大片,而且近两三个月在广院、电影学院和外地的一些大学多次讲了《集结号》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为什么?我敢说的原因不怕你们说我说的不对,其实我当时号召一个人掏200块钱,我没有说这四部电影多好,我是说四种电影四个样子,这个钱值。
  我认为支撑它的是这个东西,有了这一条,我不知道冯小刚心里想了多少,刘恒想了多少,但是我看了杨某人,中央台访问过他,就是原作作者,他是看了东方时空登了一个老百姓的故事,真有这么一件事,一个福建的作家写了这个小说,他写小说的思想,再到刘恒,再到冯小刚,这个过程当中,我相信我刚才说的东西一直在他们血液里面滚,这是支撑这个片子的。尽管这些小演员他们不想,但是他们会被这个东西感染,就是恢复一个人的尊严,何况是一个战士,何况已经牺牲了,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载体,我现在是在为共和国牺牲的人的尊严去恢复,你有什么可说的?所以我相信尽管网上炒得那么大,下一阶段不会出大事,因为这个理说是说得清的,更何况打过仗现在全中国才多少人?没有多少,这些人的大部分其实就是那些在控制着吹集结号的人,又是这些人的极少数,而大部分也是说吹了半天没有等着集结号的现在还活着,他们也是拥护这个电影,这个电影不会有问题。
  我在各个课堂上说,比如说我说过艺术家最重要的就是干一个活用一个干法,这个可以说,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刚才说了,我们讨论电影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连用,比如说类型化、商业片、什么什么市场规律,或者说什么等等,但是创作者拍的时候,其实他是没有这么清晰理性的分,我这个按照那个类型拍,他其实是根据每个故事拍的,任何一个故事,《张思德》、《云水谣》、《集结号》,有一个人连着有这样的三次剧本,这个人就是一流的。他对电影的敏感远远走在我们电影界的前面,他提前做到了老板你要什么活。张和平找尹力说要拍《张思德》,尹力说要找刘恒,三个人一吨饭吃下来,刘恒说给50万,这也是张和平给的最高的,《张思德》是没有故事的,但是编到那种程度,所有人都认为毛泽东和张思德那个关系对,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觉得样式把握上有多大的能力,我们觉得有一点的战略是对的,不是质朴,我不知道拍黑白式是怎么定的,但是有故事。
  到了《云水谣》,我更清楚了,因为我拍台湾往事之前这个本就有了,是张克辉老师先写的,张副主席先写的这个本,这个本是几位老台胞自己的故事,几个爱情故事,张主席是一个业余文艺发烧友,他觉得电影剧本就得写爱情故事,他自己的故事里面没爱情,他没先写自己的事,他先写的《云水谣》这个剧本。我当时觉得这个故事太硬了,就是两地相思,后来就搁了,黄丹使了很大的劲,才拍成台湾往事,拍完之后张主席不死心,刚好拍完台湾往事开两会,当时胡主席说接着拍,我真的没有想到刘恒把《云水谣》写成这样,而且他写的一步到位,而且是革命的,就是革命的泰坦尼克或者革命的飘。刘恒一下子掌握了所有商业爱情大片的全部因素,而且又是一个爱国的革命类型的。
  然后到了《集结号》,我都怀疑,我就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这个模式,这个模式当然应该说对于严肃作家还说是很容易的,一个影片应该感动人,否则的话是没用的,咱们有好的炸点吗?有啊,但是这个不重要,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还是每个人的思想,包括比如说谁敢写一个指导员那样的人,那样一个孬种,一个逃兵,这种笔触必须有很有胆略,另外又很懂得反差,把每个人物的反差用到极致,这就是戏剧性,然后又是现实主义,这两个事就构成了。其实也有很巧的东西,比如团长在救护队里遇到他的时候,其实两个人并不会形成后来那个莫逆之交的关系,他们两个莫逆是在朝鲜战场上踩地雷,这是编的,就是说这种编的又好看,美国鬼子过来了,那哥儿们说怎么办?就给他说中国话,中国话他们听不懂。这种东西老百姓看了开心,但是对刘恒来讲是雕虫小技,刘恒的厉害就是他把握整体的力量强了以后,那些东西在他这个级别的作家都不成问题。
  于是这个戏打破了所有的界限,因为对一个自由的创作者来讲,获得了另外一个自由,而且我当时觉得《云水谣》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剧本,因为刘恒是一流的,全中国也就十几个,另外一个都想写《云水谣》多丢人,而刘恒不在乎,给什么活,干到这个活的最好,电影就是天生这样的东西,然后又赶上尹力导演和冯小刚。冯小刚这次的能力,除了驾驭一部影片的,我相信还是他骨子里面的社会责任感,就是爱国也好,实际上就是一个老百姓出来的一个孩子,老百姓人家的孩子这样的一种情怀,这个东西我觉得更重要,为什么?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我最近要写出来,就是他拍完《集结号》得了白癜风了,谁没看到,就是这两天你看他一脸白癜风,我为什么对这事特敏感吗?我儿子就是在17岁的时候得白癜风,找了所有的医生,医生说就是压力,就是精神压力,其实他当时不是考大学的压力,后来知道他的压力是他早恋了。就是说医生说白癜风是属于医生到今天为止还没有确诊的一个病之一,但是突然得这个病的都是因为压力,冯小刚是最不怕压力的人,他拍这部戏,他前面九部戏都没有出白癜风,就这一件事证明他痛,他心里在淌着血,所以他能拍到这么完美,就冲这一点,我觉得要特别向他致敬,他不会说那些我要中国电影怎么怎么着,但是他拍到这样的人,他愿意与之为伍人的时候,那些调侃的东西不会有太大的压力,那个对他来说是玩一样的东西,他才聪明了,但是这部戏他太认真了。
  我一直建议他去做一个手术,先天性防止双井路,这个要做一个手术好,他到现在还没做,没做那个手术,又把白癜风弄出来了,这个都不算学术,但是这个我想说出来,那么骂中国电影的人你们凭什么骂?你们为中国电影做了一件什么事?我就先说这一点。
  尹鸿:各位老师说的都挺到位的,我看了这两个电影以后,我个人感觉可能《集结号》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意义,自己这两天也正在写一些文章,我觉得两个大片在回归主流,我想说两个层面的回归,一个回归是叙事方面的回归,可能是从我们专业角度来讲,前几部大片很不一样,前几部大片是根据市场需求,更多是一个拼盘式的,它的场景、演员、角色状态,以及一些情节的设置和安排,带有大量的商业市场配置的痕迹,所以我自己把它叫做拼盘电影,更多是靠一个开放性的想象力吸引观众的一种电影。
  而那种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作为一个差异品种,在一定时候会是非常有个性和差异性的产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像《英雄》,一直能够在国际影坛中获得自己的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这种拼盘式的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开放式,它所有的演员的对话都可以听出来它不是角色,可以听出来语言的差异和角色之间的不对味,由于这种开放性导致了非常容易从影片里面出来,所以所有的观众都批评它不真实和虚假,其实主要是电影上面的开放性造成的。
  而我觉得《集结号》和《投名状》应该说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回到了封闭型的线性叙事状态,就是以戏剧性为核心,然后选演员、选故事和场景,所有的东西都要进入故事状态,进入封闭型状态,其实这个例子非常简单,就是整个故事是一个线性叙事,而且是一个核心事件,而且所有的演员和事件在配置上来讲不是纯粹的为配置而配置,《集结号》没有一大明星,其实是完成了电影的封闭感。其实《投名状》在讨论的时候,有两个问题没有完全封闭,第一个问题就是金城武的声音,他跟北方语言可能还有一点跳,第二就是徐静蕾角色的出现还是有点跳,但是它的封闭型已经做的不错了,整个的故事本来是在南京在苏州发生的一个冬天江南,可是他把它搞成一个西伯利亚式的,完全的二战的战壕,但是为什么观众不骂不批评呢?是因为整个故事封闭的非常好,不给你看到苏州的小桥流水,所以使得电影封闭。
  其实到《集结号》体现的更鲜明,没有那些大明星,但是我觉得客观效果带来了故事的封闭感,而且我觉得整个铺垫非常好,人物的细腻度、层次感,即便最后大团员的结局,冯小刚做了很多自我修正和修订,包括最后的结局,即便我们觉得是一个大团员的结局,但是应该说它的层次感都仍然不落俗套,很多人做这个大团圆可能会觉得做的难受,矫情、难受,但是冯小刚把这个结局做的非常有层次,而且据我观察,很多观众恰恰是因为被这样的结局感动,所以灯亮的时候很多观众没有抹去自己的眼泪,就是因为这场戏的感动。
  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回归,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这两个电影得到的负面评价非常少的原因,因为中国观众一直是非常习惯看封闭性线性故事,应该说大片和夜宴,我觉得它的艺术层次不低,但是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大的批评?其实最重要的是没有形成看到那样一种开放式电影的假定性,更多的观众愿意看封闭性的线性故事,所以这两个故事观众接受非常好,而且《集结号》更好,我听到很多人元旦要带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看,换句话说年轻的观众自己被这个电影感动了,还愿意带自己的爸爸妈妈去看真的新片很少很少。
  它的第二个回归就是价值观赏的回归,向主流的回归,为什么我个人觉得不把它定位主旋律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在于,它在表达尊严,表达英雄气概,表达我们对那些死去的,为共和国曾经奋斗的这些人,不管我们今天怎么来看历史的进程,但是这些人曾经为了这个事业付出的代价和牺牲,我们表达对他们的致敬,这是一个非常主旋律的,或者非常主流的价值。但是这个主流的价值观实际上为什么在过去我们的这些主旋律电影表达的难受,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把个性跟人和历史价值之间找到一个张力,而这个电影之所以能够赢得观众,跟别的主旋律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因为找到了这个人物跟历史之间的梳理,其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恰恰体现了这种电影的一个进程,就是我们终于认识到了这种梳理性,而这种梳理性不是批判或者否定历史进程,反过来也不能用历史进程否定个体的命运和生命体验。
  这个电影我个人认为,是中国真正的在主流电影上有了一大进步,而一大进步完全靠近了好莱坞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就是找到了个体跟历史进程这个梳理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历史进程的合法性,另一方面用个体命运使这种合法性得到了一定的往后推,不要让它变成纯粹的历史教科书,我觉得这一点的成就甚至要高于它的艺术成就。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知识分子,在今天这样状况之下,我想他们批评这些主旋律电影本身或者主流电影,因为所有的主流电影对知识分子来说都是批判对象,其实也不必大惊小怪,好莱坞电影从来都是知识分子的批评对象,主要是人文知识分子的批评对象。因为所有的电影中都表达个体价值跟合法性之间的关系,这个必然是知识分子会选择批评。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不必过于看重这些批判,这些批判不是对你批判地,它是一个社会文化批评,而这个社会文化批评跟电影本身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当然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由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我们会觉得中国电影要争取自己的主流有时候会面临危险,我们想对这样的批评,请求这样一些批评稍微宽容一些,我想是有一定的现实性的,就是我们今天中国电影要成为主流电影,我们遇到两方面的干扰都非常强烈。一方面是我们有能力让它变得完全没有个体性,要变成一个历史进程合法性的阐述。另一方面当你用个体性阐述历史进程梳理的时候,有人会认为你替代了历史的进程和价值,所以中国电影处在了左右为难的情况。所以我认为它对所有的东西的妥协是一个历史必然,不是一个非常大的电影,但是我认为它是一个杰出的电影,这个杰出在于让中国的主流电影找到了叙事价值,甚至找到了表达价值观的方式。
  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对《集结号》,它创作上存在的所谓认为不满的地方,我也跟学生讲,从意识形态来讲,可能《投名状》要比《集结号》来的深刻,或者来的更彻底一些,更容易表达欲望跟情谊,公益性理性和个体情感之间巨大的不可协调性。但是我自己认为,尽管是说《集结号》在思想深度,在人文深度上也许不是最高的,但是它的意义就在于为主流电影创造了一种样板,而主流电影从来不是靠深度取胜的,而是它的主流能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感动。我觉得今天这个电影被那么多人感动,确实起到了主流电影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我投赞成票,这就是我的观点。
  傅红星:确实这是一部写主流,而且是非常融合主流这样观点的商业片,或者有着商业电影外壳的一部主流的片子,实际上就是一个互相融合的片子,我觉得确实是得到了好莱坞的精髓,也就是刚才郑老师说的,你干一种活就得有一种干法。实际上没有落入国共两党之间的恩恩怨怨,讲的就是在这个战争当中,因为战争是人类最简单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原始的,最古老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战争它会带来所有的严重的后果,甚至会摧毁生命,重要的是战争当中的人,那么在战争当中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谷子地就成了一个坚韧的守护信念的男人的代名词,就是中国男人是一个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局面,都能坚守一种信念,对自己的一种信念的追随,直至找到,我觉得这就是今天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去看,老老小小去看,我觉得这里面有善良,有那种中国式的兄弟情谊、兄弟情怀,有一种为了他人可以牺牲自己,为了一种他认定的信念或者信仰可以牺牲自己,可以不屈不挠去找的精神,我觉得这确实是有主流意识。
  可能有些人会批评它没有农村人的朴实,他们端枪像美国大兵一样,这就是一种类型,瑞恩的,包括韩国电影给全球观众造成一种新的战争美感,这是一种类型。再加上中国式的类型片,也许张艺谋创造的秋菊打官司,秋菊的一根筋要讨说法就跟谷子地去讨荣誉,去寻找47个兄弟的一根筋是一样的,我觉得他们很会融合这些元素,世界的元素,中国的元素,导演很聪明,编剧很聪明,他们不仅聪明的运用了各种这样的手法,同时确实他们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是和创作者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是吻合的,我觉得他们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有艺术良心的人,是讲职业道德的人。我觉得确实,我看了一遍我知道他们是编的,但是我也是非常感动,可能像尹鸿说的,从电影院出来,我是陪着两个老革命看的,他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战争,他们出来以后很兴奋,他们说就应该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这样的电影应该让年轻人多看看,我说是不是这里面打的太残酷?是不是他们打的太密集了?两个老革命很理解,说这是艺术加工,需要提炼,我觉得实际上编导是用一种现代意识来做的,因为电影是做出来的,它不是完全的还原真实,它就给你看上去很美,接收了就行了。
  接下来请李道新教授。
  李道新:这个学期因为有《投名状》和《集结号》的出现,关于战争片的问题,在课堂上也讲了,我自己也非常的好奇,或者说感兴趣,对这部影片将要拍成战争片这样的类型,它总结的人类的问题,那么事实上同学们对这个也都非常感兴趣,战争片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曾经非常重要的类型,或者说一种样式,事实上不仅有从新回到人们视野中的必要性,而且也肯定会成为人们心中的非常重要的追随的点。事实上这两个影片出来以后,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在我看来,我觉得《集结号》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于它实际上又回到了英雄,我们中国战争片从17年前开始算的话,有一点英雄的诉求,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表达主流电影唯一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到80年代,尤其是到80年代中期或者后期,我觉得中国战争片走向了另外一个道路,就是随着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兴起,在某种意义上战争片也成为表达人道主义和人性主义非常重要片种,所以英雄主义在某种意义被消减。应该说从大众观看的视野中,这样的英雄的消减并不是他的选择。
  当然90年代和现在有很多主旋律的作品,也会有一些英雄,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英雄由于各种原因和17年的英雄还是有一些不同的表现,主要还是咱们的国家领导人,曾经的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以及在集体英雄的前提下,个体英雄的一些行为,所以说曾经的英雄成为一种精神食粮的一种体系,在现在中国电影当中实际上还是在被呼唤。我觉得《集结号》的出现就是这样一种应答这种呼唤最好的样本,事实上当影片在描叙这些英雄当中,尤其是当影片最后的字幕出现了谷子地生平的时候,我自己感觉我是被深深的触动了,我觉得中国电影,尤其是这样一种在大片和贺岁片的前提下所拍摄的一部战争电影,能够对人性或者说平民,普通英雄有如此巨大的、博大的一种个性和个人的人文关怀,我觉得这应该说在中国电影史上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事件。
  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集结号》应该是中国电影战争片当中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为它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中国电影重新回到了一个主流意识形态英雄的时代,但是同时又赋予了它非常深厚的人道主义的内涵。所以说这样一个情景的到来,应该说这几十年,至少是17年之后到现在的50年,整个中国战争电影探索的结果,非常不容易,而且看到了非常的欣喜。
  然后我觉得还有一点,在这部影片当中以英雄为命名的方式是非常有意思的,刚才说到英雄大多数是在牺牲的一瞬间被命名,在此之前有一个需要认识的过程,在赋予他英雄这样一个角色的过程当中,应该说政治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在这部《集结号》里面,我觉得非常有意味的是英雄被命名是一个被延宕的事情,实际上英雄的壮举,牺牲的时候在全片的三分之一就已经完成了,但是整部影片开始显示出一种人性和现代性。所以从这里开始,实际上就获得了当下的中国观众,主要是年轻的中国观众的对话的可能性,并且是要寻求一种被命名的这样一种冲动,使得这部电影更多与17年以来,整个中国战争电影相互接续的这样一种机会。事实上我觉得它的效果也已经达到了。
  并且正因为如此,我觉得《集结号》这个电影,在这个方面,就是在回归英雄和英雄命名,真正揭示了中国17年战争电影的这样一种传统,事实上我们认为整个17年的中国电影的英雄叙事,应该主流的意识形态,以及当时的大众想象,事实上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电影史上的不可抛弃的宝贵的财富。那么《集结号》我觉得能够站在这样的一种人道主义的情况之下,能够用相对现代的形式,有中国战争类型片的传统或者说英雄类型片的传统对我来说非常兴奋,也许它的价值还不只是存在这样的方面,因为太近,所以无法对它进行太多其他方面的总结,这就是我的一些简短的看法。
  倪震:我只是说对电影本身的一个感动和思考。我想说主流价值和导演个人理想的自然的契合,题目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主流价值观,当然今天不想把它简单的用主旋律这个词,原因就是从十七大最近的报告来讲,对主流价值观的阐释和体现也是有很多新的含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如果拿到我们人文,拿到我们艺术领域和文化领域来看也有了很多新的内容,所以不能简单的划等号。
  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关于类型,关于商业,且不谈它,我就感觉到跟冯小刚导演个人的艺术理想,个人的以往自己拍过电影的系列,实际上得到了一个很有机,作了一个很自然的结合。如果说我们今天为主要体现国家意志去实现主流价值观的话,我觉得不会达到《集结号》现在所看到的这种效果和感动程度,所以我想表达这样的阐释,想谈一下冯小刚自己的社会价值观和电影艺术的他所一直追求的。
  我认识冯小刚是十几年前,他还在拍《一地鸡毛》和《月亮对面》,以及他策划过我是你爸爸和狼狈不堪的生活,每一次剧本拍完了的时候都有焦点。我觉得现在到《集结号》的时候,实际上是冯小刚自己最真实的思想,历史的和社会的价值观的追随,和电影艺术,到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一个结合。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谈主流价值观,其实里面包含了对剧中那些平凡战士,其实他们一开始都是有名字的,怎么到了后来都是没有名字的?对他们这些人充分的价值的肯定和承认,刚才郑老师讲了很多刘恒的才能,这部电影把台词拿出来有很多的精彩。
  实际上就体现了电影所追求的那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我觉得跟我们今天整个主流价值方面所要提倡的整体的社会的国家意识的要求,我觉得是有了发展,有了进步,有了新的要求,在这部电影得到了体现。我们以前有历史题材的片子,刚才李道新老师讲到我们有战争片,在那些片子里我们也有平凡战士,也有每个人牺牲时候的很动人的具体的场面和牺牲的方式,我在这儿不一一去点那些片子的名字了。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像这部电影这样,对其中每一个战士的名字都是有的,而且每一个战士牺牲的方法是很具体的,每个动作都赋予了这个人跟他的名字是连在一起的,我们记住了,但是后来为什么所有的47个人找不到了,所以就有了命名的方式和命名的年代的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第一个我想说的今天我们国家意识形态中,对主流价值观的解释、提法在往前跨进和往前发展,和导演和编导对这个主流价值观的体现,个人自身的历史体验、社会体验,社会观念的统一,在这个里面得到了一个比较自然的表现。我说这个意思,我想在刚才各位发言当中,做一点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个意思就是说,在历史当中个人命运和个人价值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以前在谈外国电影的时候多次讲过,离二次世界大战越远,描写的都是在巨大的战争上个人的立体表述,我们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包括《兵临城下》,我们都看到了巨大背景,这个背景一点也不放松,但是同时着重的是写这个背景前面的个人,这个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
  我觉得在我们这次来讲,在中国电影当中也出现了,关于个人生命、个人命运,在历史当中的价值,或者被淹没,或者被忽视这样的主题,在中国电影中也不是没有表达过,我们《一个和八个》曾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不同的切入角度,被冤枉的八个“土匪”、“逃兵”、“奸细”,在抗日面前应该怎么看待?但是《集结号》从另外一个角度涉及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个人命运和历史的关系。
  所以在历史中的个人命运这个问题上,刚才我非常同意尹鸿教授讲的那个意见,其实我准备的时候跟他所说得几乎是一样的,就是什么呢?就是历史,国家观点的宏大叙事跟现在站在比较个人角度的一个共识,个人命运在历史当中形成一个共识,这样一个叙事,两者之间叙事上面比较明显的区别。那么我觉得《集结号》这部电影在士兵们战士们的历史气息、人物角度,还来自泥土的解放军战士,在这一点上面,我觉得跟我们传统血肉相连,实际上是特别浓郁的体现了我们以往战争电影,特别是表现英雄解放战争的一种血肉关系,表现的特别清楚。
  但是在描写这些战士们个体化的生命形式,和他们的体现,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和体现方面,又和以往产生了疏离或者是断裂,这就表现最重要的一场大事,就是我没听到号声,你们听到了吗?那些人听到和没听到咱们快撤吧,这在整个电影里面是很重要的,就是撤还是不撤?刚才讲到的有些离开电影的批评者,说组织上不管,组织上不可靠,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那些批评者的问题是来自这场戏,这场戏是及其重要的一个核心环节,在里面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以往传统概念当中不同的战事,撤还是不撤?听没有听到集结号。
  所以我觉得为什么老战士看到这个戏也感动的不得了?就是因为里面描写的所有的战士的气质,这种性质,这种语言可以跟我们以往的战争电影和历史战斗片是完全另外一个情况,但是在这当中出现了作者、编导、创作者们对个体价值观的一个重新解释。
  而且我觉得不能孤立的看到《集结号》的出现,我们最近期间出现的历史天空,亮剑,在那些电视剧出来的时候,我想用一个词就是新英雄主义,在这个里面,主要的英雄人物都跟我们以往的电影电视当中的英雄人物有了很大的向前跨进一步,就是重新解释英雄的命运和英雄的性质,包括很多演员在里面,由于剧本提供的空间,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在观众当中有了对他们更加立体或者更加喜欢的共鸣和承认。
  所以我觉得《集结号》的出现,实际上是跟那些电视剧当中所表现的对于英雄的阐释和英雄个人化的性质的表现,是整个社会走到今天这个时刻,就是在从国家意识形态方面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而从创作者这边也到了思考跨上取得时刻,就是说整个中国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向前跨越的一个时机。所以孤立的对《集结号》发生批评,我想达不到效果,而且今后的作品会在这样的一个轨迹上向前发展,好多不同的作者都会有相似的感受,所以我觉得《集结号》的出现不是很偶然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主流价值观和电影的结合,我觉得如果说冯小刚韬晦了这么多年可能也有点夸张,但是一开始冯小刚也是想做电影,但是受到了种种的市场的观众的很多很多的原因,使得他不可能在起步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很多真正的想法得到一种机会表达,我觉得这十来年的贺岁片,或者是情感喜剧的表达,一方面获得了在观众当中的信任度,另外也获得了投资方面的信任度,当然还有创作上面的工作。实际上夜宴和《集结号》前面那么多影片之后,冯小刚觉得自己的力量和经验有了这样来创造的条件,包括李安这次回答记者,他说我是一个比较内在和保守的人,我以前觉得我不能做这些事,但是后来拍过那些多片子以后我觉得我也许可以做《色?戒》那样的尝试,表达一些我以前不敢表达的东西。
  我觉得从冯小刚一个系列性的研究来讲,我感觉到《集结号》是他的社会观、历史观和电影观一个真实的结合,台词的优势一直是冯小刚作品中也存在的特点,掌握人物性格,通过台词来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我觉得这个里面快速的剪接和战争片快捷的动作,以及在这个动作中的台词,可能我们以前的片子里比较少,但是在这个片子里我感觉到无论是同一级的指战员之间,还是指战员和战士之间在特殊环境下的台词冲突和环境动作组合在一起,表现了在我们的战争电影里面的在技巧方面、电影语言方面的一种新的表现。当然后半部电影发展的动力,情节冲突的动力,使得关于个人命运和个人价值的这样一个冲突一直贯彻到最后。
  所以我就想在这部电影当中,角色感的把握和镜头剪接的一个处理,我觉得在冯小刚自己的经验上,或者在中国电影近期以来有关战争影片的表现手段上,也许在别的场合我们可以进一步的细细的做一些分析,就是说这方面是有了向前跨越的一步。所以总体来讲,回归到主题上应该说是体现这几个方面,因为今天说体现主流价值观,空洞的说题材好,思想价值好,是没有意义的,你的价值观一定包含着电影价值,才能讲到这个主流价值,要不然就悬在空中,今天我觉得这里面就包含着这样的内容,所以我的题目就是想回到这个点上,就是导演个人的价值追求、价值追求跟主流价值观生命本身的一个结合,导演个人,作品当中的是暂时的个人,全部融汇到这个主题中,所以出现了《集结号》。
  汪天云:我们现在看电影很少有理论性的系统的分析,我们同时放两个,一个是《投名状》,一个是《集结号》,《集结号》实际上英雄和普遍共同了,普遍人可以成为英雄,英雄也可能像普遍人一样受委屈,《投名状》刚好,只有投军,有粮有饷还有枪有炮,不受欺负,还是搞特权。公然喊当匪,要当最大的,当了军长以后就可以有洋枪。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集结号》抛开战争,是一个和平年代,也成名这种价值观,现在价值观很多元,所以这部电影实际上对我们的思考是很多的。
  倪震:它不仅是给每个英雄有名字的,而且冯小刚对每个英雄的脸形、胖瘦是给了充分的体现,他就是拿这个抗议爹妈生下来是有名字的,怎么变成了没有名字的了?导演这句话是用电影语言表示的,不只是刘恒的剧本,在这些地方是花了很大工夫的,就是给英雄很大的形象。刚才尹鸿说我们是搞专业的人,我们专业的人理解和体会的时候,看到了冯小刚的内心,他化了多少心血体现这些英雄,你们怎么让他们失踪了?这个是导演要表现的东西。
  赵葆华:刚才各位都说的特别充分,我都赞赏这些观点,年底这几部大片,我都是自己掏钱到电影院看的,跟我太太,所有的影片都去看了,看了以后享受中国电影盛大的场面,心里非常受冲击。昨天下午中央电视台四套新闻节目采访我,他说近来这三部大片带起来的票房,引起了票房的话题,让我谈谈看法,我这样说,我说如果不关注中国电影票房,第一说明他不了解中国电影,第二说明他站着说话不腰疼,电影票房不断攀升说明中国的影响力在不断的上升,我们走到今天,中国电影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能够把观众重新召回电影院里面,就这一点说我觉得应该向冯小刚和《集结号》致敬。
  说到《集结号》本身的意义,在我看来为中国主流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畴,这是一个,或者《集结号》为行进将近五年的中国大片的创作,用这个作品本身做了一个总结,而且提供了一个范例,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我把它概括起来,就是主流大片,它是把强势话语和一种综合类型样式的总结,所谓强势话语不是一般的情爱,一般的大片,所谓强势话题是当下社会当下时代最关注的话题,我们以往表述为主旋律精神,我们可以表现这种强势时代话语,这个片子有两大化,第一英雄主义,第二关注生命,拿英雄主义关注生命,这两大话语都从主人公谷子地身上体现。
  《集结号》实际上是两个故事组成一个和弦,第一个故事是战争,第二个故事是和平,第一个关于战争表现的是谷子地,是对责任的坚守,是为了掩护更多的生命,而且这种坚守本身,这种责任的坚守表现确实是气壮山河,感天动地,非常赋有视觉和情感冲击力,在责任坚守当中,一群士兵完成了一种英雄主义,完成了自己的英雄形象,这是第一个主题,关于战争。
  第二个就是关于和平,和平里,谷子地开始进行的是一种对烈士英烈的寻找,寻找烈士英灵也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的坚守又被描述的铭心刻骨,第一个他对责任的坚守表达的感天动地,第二个坚守又被表达的铭心刻骨,它不仅仅是站在类型的角度,而是融合了其他类型片的样式,打破了各种类型片的通道,形成自己的样子。
  这个是我们当下十七大精神提的给生命尊重,给草根英雄的尊重,这个和平故事体现了很强大的平民关怀,这跟冯小刚的出身不谋而合,他也是出身平民,我想这都从谷子地身上完成了当前强势的话语,英雄主义,还有关注生命,特别是关注人的生命,普通生命。
  那么英雄书写中和我们以往的英雄书写不一样,以往的都是视死如归,都是不怕死这样传统类型的状态,从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影片失去了共性,这部影片的创作,确实我觉得还英雄真实的面目也好,或者实现了英雄的平民化的书写也好,我觉得做了非常好的处理。而这种英雄的出现,无异是欣喜的,更具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所有这样的英雄表达过程和书写过程,在艺术体验里面无异是给我们一个新鲜。所以这个是冯小刚对艺术的贡献。
  我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流大片一定要找到强势的社会化和时代化,也就是最大多数人关注的,而不是关注个体的一小部分,所以这才形成大片话语的强势、思想和观念的强势。同时要承载着一个艺术形象,谷子地或者背后的47师139团,47位战士承载着强势话语,特别巧我在当兵的时候也是47师139团,他写的16军的故事,也有个九连,这个九连特别有名,思想红,基础牢的红九连。这个九连,谷子地以下的47个人全部阵亡,但是谷子地承载着一个很执着的寻找的过程,为烈士正名的过程,给普通的生命给予精神赠礼,这个过程在艺术处理上不分析它,就是表现的铭心刻骨,是通过感染了艺术感染了赵二斗,感染了整个社会力量,同时也感染了观众。所以战争和和平的两个故事,都完成了英雄主义与尊重个人生命的两大时代主题,两大强势话语,所以这个艺术处理的非常好。
  但是这个片子我有不满足的地方,就是谷子地,只有这一处张力的表达,但是对他孤寂的表达,还少那么一点,如果有这么一笔和后来这种烈士英明的归来像映衬的感染力会更强。我看让我觉得激动人心,要么热血沸腾,但是我看了以后又有不满足的地方,我觉得人文精神的细部展示雕刻的还差一点,我对冯小刚的评价就是还差一步到大师,这部作品是还差一步到伟大。
  傅红星:赵老师说的很好。
  陈墨:我很兴奋,这肯定是一个好的电影,可以从很多的层面上来谈,第一个是主流电影的商业化这个题目也可以谈,第二个就是类型电影的个性化也可以谈,因为把战争片的类型,后面把它拉的很开,有很多的观众和读者可以加入,交流的地方也可以谈。
  但是我今天要说一个意思,就是我要跟尹鸿讨论一个问题,他说是这个电影是一个回归,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这个电影是一个拓展,他讲了一个线性的回归,但是他忽略了对好莱坞电影的一个界定,这是很重要的。它重要的拓展是中国电影认为纬度的拓展,我刚刚要写一个文章就是中国电影为什么不好看,其实我们中国电影不好看的原因用学术原因就是概念化,用观众的语言就是不说人话没有人味的,而冯小刚的电影是说人话和有人味的。
  第二个冯小刚认为纬度的建立,我认为过去中国电影的认为纬度有一点萎缩和有一点点暧昧的状态,而人文的意识形态或者人文的思想纬度很难展开。我们始终没有解决一个问题,他从认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个人的意识形态是水火不容的,实际上是它是相溶的,是可以融合的,但是在我们的主流话语中一直没有谈清楚这个问题。《集结号》也是来源于从传统出发,从极端的个人主义,不针对国家意识形态觉得好像是不给吹集结号,这个毫无道理,只要一个懂得战争的人都会知道战争中什么情况都可以发生,任何一个军事家都知道在任何一个战场上牺牲一个局部保全整体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冯小刚的拓展,最大的功劳就是建立了这样一个以个人自己基本本位的一个纬度,使得中国电影除了影像上有很好的拓展以外,从价值体系上有了很的拓展。
  《一个和八个》,和冯小刚《集结号》的区别,一个八个还是概念的,而冯小刚的《集结号》里面的人物是有具体生命状态的,那个是概念的状态,《集结号》里面提供两种解释,其实就是全人类都可以谱写的,在艺术家眼里,在谷子地和冯小刚眼里,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活的人,这个才是感动人的地方,而这个电影最要表达的其实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寻来试图建立一个新的价值观念,就是为中国电影拓展的新的价值观念,就是真的从个体的生命出发,才能使中国电影很感动人,很好看。这个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是说人话的层面,我认为谷子地的那些话很带劲,因为在战场上特殊的环境中,人性的很多的外壳或者盔甲都会被解除,因为马上就要死了,不知道我们几个战友下一刻谁会死,所以会变得非常的质感。
  我一再强调另一个面,就是每一个演员,都跟我们十七年的电影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是个体人的生命的语言,而且是在战争环境中真实的语言,是有人味的语言,过去我们的电影不好看,就是它有道德价值,有政治价值,但是缺乏人味,而冯小刚的电影是有人味的,是有切肤之痛的,他所有的电影都在玩,而这个电影是切肤之痛的表达自己对社会和对生命这样一个看法。
  冯小刚这个电影更大的一个价值,实际上除了不仅仅是坚持他自己说人话和有人味,每个人物都赋予一个具体的形象以外,其实这个电影更大的价值,也是让我更多思索的是,他是在思索或者是在追寻历史把个人当做人质,他是把一个一个无名的人的价值凸现出来,就是寻求一个待遇,这个待遇就是一种价值在世俗层面或者叙事层面的一个说法,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当中包含了对人,就是对个人生命价值这样一个追寻。因为冯小刚比较聪明,或者说我同意尹鸿的说法,这个电影不够伟大只够杰出,就是这个电影再往前走就比较难了,对战士的重新命名也好,其实就是说还是有更远的企图,要确立和证明个体生命价值,每一个个体生命牺牲都是有价值的,不管它的生活状态多少的卑微,他只是个人的想法,就是这些人的俗的欲望,但是这些人的牺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推而广之,每一个中国艺术家都能够从这点读这个电影,这个电影所提供的寻找的线索,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说这样一个话题,中国电影建立的人文的纬度,或者舒展看来,中国电影真的是大有希望。
  《集结号》是把无名状态有名化,把每一个个体生命建立起来,我想强调的是说这个电影如果做认真的解读或者认真的丰富以后,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创作一定是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不见得是一个典范,因为作为一个电影,一个完全的电影文本来讲,不见得是完美的,包括我对他的一些看法,就是邓超和他媳妇这个有点跳,他的质感跟战争中的演员有点跳,当团长和当连长,给我们印象中没有做旧的感觉,太新了,太现代了。当然这两个演员演的很好,情节安排和对话很好,只是说这两个演员的形象、作派,以及那个媳妇太城市化了,演员都很好,不见得适合在这个电影中表现,也许化妆上或者别的方面上没有做更好。
  这个电影我就是说,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帮助中国电影能够真正建立人文的纬度,其实历史的必然和个人的价值之间总是会存在一个矛盾或者一个隔阂或者一个疏理,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点要理解这两点是可以共存的,我们做的就是寻找两者之间可能妥协的点,而冯小刚找到了这样一个点,其实没有一个水火不相容的概念,这只是一个不同的角度,只不过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思考的元素不同而已,政治家、军事家思考的是数字,作为一个数字当然不会有任何的重量,但是一个艺术家思考47个活的战友,这个份量就比任何的数字都要大的多。我就说这一点。
  饶曙光:说到最后,这个话就越来越小了,我个人真的是旗帜鲜明,毫无保留的,为冯小刚、为刘恒,为《集结号》叫好,尤其是冯小刚拍了这个电影那么大的压力,这一点确实是非常的感动。
  实际上就是说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准备写这个文章,文章的题目就是所有影视企业与所有大片,我重点谈的就是我们现在需要在超级商业大片,主流价值混换的背景下,寻找主流电影,尤其是主流大片的可能性,我写这个文章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不理直气壮,就是说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实力支撑我的观点,在没有看《集结号》之前我对《集结号》充满了期待。12月18号在工人体育馆的时候我去了,带着我两个学生去了,我当时想着我不仅要去看这个电影,而且我要看万民观众看这个电影的感受,我看的时候被吸引了,它确实是一个影院电影,它有巨大的市场和空间,当你置身于影院的时候完全被他感动。
  像尹鸿讲的,看完以后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被感动了,我自己也被感动了,当时出来以后,他们做宣传的人问我对这个影片的意见,我简短的发表了一下,我觉得首先第一条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流大片,对中国电影具有方向性的意义。第二个这个影片成功在于内在的原因是对主流社会心理的体察和把握。
  我们一直在探讨战争类型电影如何突破,我个人对包括17年这些电影都做了梳理,我个人觉得我们过去的战争电影,它是一个狂欢电影,我们在看这个电影的过程中,我们很难体会到战争本身的压抑、沉重和残酷,而只是杀敌人的英雄主义,这些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过去战争题材的电影是英雄的战争,而不是人的战争,我们在这个战争中很少能看到个人的人性的冲突、压抑和悲哀,还有恐惧,这一点我觉得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对战争的恐惧其实是人性共有的东西,克服这个恐惧可以成为英雄,不能克服这个英雄就成为狗熊,关键是要走出这一步,但是走出这一步需要一个支撑点,我觉得冯小刚电影找到了这一点。所以首先我觉得它是一个对战争类型,对战争中的人的思考,把战争从英雄的战争还原为人的战争,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我觉得冯小刚的智慧和聪明,这是我觉得他保留了我们战争题材的革命英雄主义,但是淡化了那种称之为廉价的盲目的(乐观)主义,他给人带来的是把战争本身的东西淡化了,革命英雄主义成了一个离开个人的一种东西。我觉得冯小刚在这点上非常地智慧,如果他把英雄主义也淡化了,那这个影片肯定在主流意识形态就过不了关,我觉得一方面淡化了廉价的盲目的乐观主义,另一方面又强化了从人性出发的英雄主义。
  另外一个我们知道,如果跟好莱坞的战争大片相比的话,那么好莱坞战争大片对战争本身肯定有一个反思,这个反思一般就是反战,但是冯小刚他对战争有反思,但是又不是美国好莱坞的对战争的否定,因为他毕竟还是有一个战争的正义性,这些东西还是有。就是说对主流好莱坞式的反战电影有借鉴,但是又没有完全照搬。我觉得这几个方面都是冯小刚对战争类型电影的一个很突出的贡献。
  我们知道实际上最后冯小刚这个电影,关于战争的场面,也就是半个多小时,那么这半个多小时除了技术层面达到了一种好的效果,我觉得更重要是说他后面的主流社会心理的一种安抚,实际上假如说影片如果两个小时都是打的话,那么就不是我们今天看的《集结号》。我觉得我为什么说他最成功的内在原因是对主流社会心理的启发和契合,因为实际上后面一个多小时,就是在表达主流的社会心理,就是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追求,一个诉求,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当中都遇到很多不公平或者不正义的东西,我们每个人对它都有切肤之感,冯小刚恰巧就是在一个点上控制。
  我们讨论类型电影,实际上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类型电影最核心的力量,除了它的技术层面的叙事和影象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对观众和跟主流社会的关系,我觉得影片成功之处就是把追求公平的心理,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宣泄,同时又把它做的很好。那么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实际上是主流类型电影取得最大市场化,争取最大层面观众最有效的武器,实际上就是说如果说这部电影尽管战争层面,如果拍的更好,我觉得没有后面的话,这个影片的价值会大打折扣,而且类型电影最核心的东西,我觉得是跟主流社会心理的契合,我觉得这是这个电影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所以我认为,我们研究类型电影,更多的程度上应该研究主流社会心理,包括《投名状》,因为《投名状》从人的复杂性,它的深度,确实在某种层面里比《集结号》做的更到位,但是它跟主流商业类型电影实际上有一定的距离的,因为主流商业电影追求的是的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念,但是为什么观众同样接受?就是我们主流社会心理在趋向复杂化、多元化,趋向对宽容度越来越大。我认为决定一个电影最终价值的是它的人文含量,而不是它的技术含量,尽管技术含量很重要,假如说这个《集结号》没有前面半个小时那样精彩的场面,这个影片的价值又要打折扣。
  所以如果说有一点不足的话,我跟葆华意见是一致的,我觉得就是说这个影片还缺乏一个谷子地跟47个灵魂的一种对话,因为实际上我们谈到所谓的人道主义和人文的价值,其实最重要的是一个对话,人道主义最核心的东西都是对话,有了对话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沟通,一种宽容和一种相互的高度,这也是文化交流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态度。那么这个影片我觉得有点不太过瘾的就是谷子地跟47个灵魂缺乏一种具有震撼力和表现力的对话,如果有了这个的话,我觉得这个影片就成为伟大的作品,我觉得《集结号》的出现真的对中国的电影有一个方向性的引导,而且从这个电影延伸到类型电影和主流社会心理更深层次的探讨。
  傅红星:饶老师讲的很精彩。集结号终于吹响了,虽然在影片里面集结号很晚再响起,但是作为电影的《集结号》,在这个时代非常需要的时代的号角,坚守的号角,甚至是反战的呼唤和平的号角终于吹响了,因为集结号就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信念、荣誉、象征着英雄主义,象征着兄弟情谊,象征着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象征着所有神圣的东西。也就是说坚守就会得到,永不放弃就会得到。谢谢诸位专家、老师来点评《集结号》,相信诸位还会有更深刻,更犀利,更到位的评论文章尽快问世,我觉得我们电影理论界、电影评论界也要及时的吹响我们的集结号,引领我们的创作,引领我们的文化繁荣。
来源:海上电影
上影集团/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滋肾育胎丸有助于怀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