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完颜姓,但为什么是汉族?

  完颜姓,如今,完颜氏一族已经大多改为单字汉姓王氏、汪氏、鄢氏、张氏、完氏、颜氏、苑氏、粘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雍氏、艾氏等。近年来,又有许多完颜氏后裔族人又纷纷申请改回“完颜”复姓,民族属性亦改回为“满族”。完颜姓溯源  单一渊源:  源于女真族,出自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属于以氏族部落名称为氏,或以居邑名称为氏。  女真,或女贞,亦作“女真族”,源自三千多年前“肃慎”。汉朝至晋朝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朝至唐朝时期称“靺鞨”,辽国至金国时期称“女真”,明朝末期至今称为满族。  女真民族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女真、长白女真、东海女真、扈伦女真四大组成部分。  史籍《金史·世纪》中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  宋朝徽宗赵佶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颜旻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金国政权;明朝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佟·努尔哈赤在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他传承了祖先完颜·阿骨打的国称,国号为“金”,史称“后金”;明朝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女真族人(满族)入主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  宋、元时期,女真族形成和崛起,从根本上改变广东北地区的历史,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宋朝人说女真族“本名朱里真,番语讹为女真”,可见“朱里真”是汉称。在被辽国契丹贵族的统治下,为避辽兴宗耶律真的讳,改称“女直”,也写作“女质”。  “女真”一名,最早出现在公元七世纪。在史籍《金史》中是这样记述女真族的起源的:女真族的始祖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在唐朝贞观年间,因氏族离散,年逾六十岁的函普从高丽旧居出走。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丽,只有保活里随他出来。走到完颜部时,正巧碰上人们互争财物,械斗不已,函普出面调停,平息了事态。作为酬谢,完颜部送给了他一头青牛。为了在当地站稳脚跟,函普又用这头青牛作为聘礼,和完颜部的一个六十岁老妇人的女儿结了婚,婚后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完颜部人。  完颜部是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的一个氏族部落,是古“靺鞨”民族的一个分支,女真民族是由其中的朱里真人组成的,与大地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完颜,即女真族人对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流域的称谓。  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是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沿绥滨蜿蜒河分布的沿岸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蜿蜒”、“完颜”乃是同音汉字的异写。所以,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的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天长日久,随着该部首领完颜·阿骨打成为统一女真各部的最高统治者,女真语“完颜”演变为汉语的“王”。  完颜氏,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从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而完颜部就定居在完达山。完达山,相传是完颜部人女真王到过的地方,主峰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今俄罗斯国境内。完颜氏是金、元两朝的著姓,其王族嫡系后裔后来多冠以汉姓为王氏。  据史书记载,完颜部女真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建金国于北宋时期,并据有中国北部地方,时间始于北宋政和五年(金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终于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共计历经九个皇帝,一百一十九年。  著名的清朝姓氏学家张澍经考察后指出:“今完颜氏皆去完为颜,惟曲阜不敢冒兖国之姓,特称完氏。满清建国后,有完颜伟属满洲镶黄旗人。”  目前,安徽、福建、台湾都分布有金国女真宗室完颜氏的后裔子孙。在金国灭亡以后的许多年之后,皇裔完颜·守祥率族人东归,其后世子孙得到后金政权(清)的认可,被纳入镶黄旗满洲。  完颜·守祥是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太师、令三省事、都元帅、越国王完颜·宗弼(金兀术)的侄子金世宗完颜·乌禄(完颜雍)之后。南宋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金国灭亡之时,都城汴京降蒙古,城中完颜氏宗族五百余人皆被蒙古人戮杀,史称“青城之难”。其中的完颜·守祥幸免于难,侥幸逃回金源故地。当时,蒙古政权对金国皇族后裔看管甚严,完颜·守祥一族被迫在今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境内的张广才岭中耕种自给。到了明朝时期,这一族人的势力渐大,其首领被委任以都督之职。满清皇族爱新觉罗氏世家与金国皇族完颜氏世家都属于女真人,他们同族、同源,但不同部。明朝末年,佟·努尔哈赤以金国的继承者自居,起兵反明,称其所建政权为大金,史称“后金”,期间竭力笼络完颜氏族人,共同抗击明朝。佟·努尔哈赤起事后,完颜·守祥的第十四世后代完颜·鲁克素率族投附到其麾下,其第二子甚受重视,被授以高官。随后扈从清顺治皇帝入关,迁居北京,成为满族贵族,满语为Wanggiya Hala。在有清一代,满清政府一直对完颜氏一族优宠有加。在清康熙大帝以后,完颜氏族人开始人丁兴旺。至清乾隆年间,完颜氏族人在京品官者多达近百人,后在清乾隆年间修纂《八旗世族谱》时,完颜氏被列为第一。  清朝后期,完颜氏族人仍受尊崇。例如完颜·麟庆在道光年间任河道总督,其子完颜·崇实、完颜·崇厚均任盛京将军。完颜·崇厚还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后因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基亚条约》而被罢官。  完颜氏与满清皇室关系甚深,清朝灭亡之后,其关联仍有增无减。例如,爱新觉罗·溥仪之六妹即下嫁完颜·武贤为妻。完颜·武贤又名王爱兰,喜诗善画,后来是北京画院的职业画家,尤喜画兰,其族兄完颜·佐贤则擅长书法篆刻,熟悉北京掌故,有“北京通”之誉,还著有《康乾遗俗轶事饰物考》一书。  此外,在蒙古族、锡伯族中也有完颜氏族人,乃金国灭亡之后完颜氏人加入元籍者,与满族完颜氏同源同祖。&迁徙分布历史上的女真族  在辽国时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有七十二部落”,地方数千里,人口超过十万户,散居山谷之间。渐渐地,女真族由分散的氏族部落统一起来。部是从部落发展来的,族由氏族血缘关系改组而成。不相统一的部落,发展到“远近相服”而推举了“酋领”的部族,酋领必然派出自己家族成员,到那些归附的部落取代原来首领的职权,于是出现了以氏代姓、统属其部的新的社会组织形式。  辽国时期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居于咸州东北(今辽宁开原)至束沫江之间(今第二松花江),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的称之为“回跋”(亦称回霸);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东北(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居乌苏里江以东而近东海(日本海)的称之为“东海女真”。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分而治之”。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之北(今黑龙江松花江北流段)、宁江州之东(今吉林扶余),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后来建立了金国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辽国还特别设了一些王府,目的在于以女真治女真:北女真族人分布在辽河中游一带,辽设北女真国大王府、北女真兵马司管辖。南女真族人分布在辽东半岛上,辽设南女真国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管辖。鸭绿江女真族人分布在鸭绿江一带,辽设鸭绿江女真大王府管辖。长白山女真族人分布在长白山一带,辽设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蒲卢毛朵部族人分布在海兰江流域,辽设蒲卢毛朵部大王府管辖。  生女真族人部落众多,居处则更为分散,其时女真各部的分布情形大体为:  完颜部:世居安出虎水(亦称作阿术浒、安术虎、案出浒等),分布在黑龙江哈尔滨东郊阿什河流域;  温都部:分布在来流水(今拉林河)以南,匹古敦水(今蜚克图河)以北地区;  蒲察部:分布在阿什河及伊通县境内;  斡勒部:分布在阿什河之北;  徒单部:分布在黑龙江木兰县布雅密河(今白杨木河)流域;  术甲部:世居琶里郭水,分布在木兰县佛特库河(今黄泥河)流域;  加古部:分布在黑龙江五常县境内的活龙河流域;  裴满部:分布在五常县境内;  唐括部:分布在黑龙江五岳河附近;  术虎部:一称乌虎部,分布在来流水流域;  乌塔部:邻近乌古伦部;  陀满部:分布在图们江附近;  乌延部:分布在蝉舂河(今延边嘎呀河)、星显水、阿不塞水流域;  斡准部:分布在苏滨水(今绥芬河)流域;  职德部:分布在绥芬河流域;  含国部:分布在乌苏里江上游一带;  兀勒部:世居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合流处的东兀勒河一带;  主偎部:分布在扎伊芬河流域;  秃答部:分布在都尔河流域;  鳖古部:分布在布库河及松花江、黑龙江汇流处;  婆离八部,又称颇里八部,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的伯力一带。  达鲁古部:世居洮儿河、嫩江下游一带,分布在吉林前郭县境内;  纥石烈部:分布在星显水(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陶温水(今汤旺河)、徒笼古水(今多陇乌河)流域;  温迪痕部:分布在统门水(今图们江)、胡论水(今活龙河)、移离闵(今饮马河)流域;  乌古伦部:邻近奥屯部、乌塔部;  乌萨扎部:分布在来流水流域;  泥庞古部:分布在黑龙江呼兰县境内;  乌林答部:分布在瑚尔哈河(今牡丹江)的支流海浪河(今海兰河)流域;  辽国时期的生女真族人长期没有本族文字,通常还是用结绳、刻木之类原始的方法记事。他们既不懂汉文,也不懂契丹文,至多通晓契丹语,仅仅凭记忆往来传话和充当翻译。至于成文的天文和历法就更谈不上了,只是凭借世代相传的经验来识辨四季和记忆自己的年龄。以“青草几度”来判断岁月,草青一次当作一年,自然本人也就增长了一岁。  生女真族人遇疾病,很少用药医治。同时,居处地势的复杂和生产生活的多样化,炼就了生女真人娴熟的骑术。史籍《说郛》中说他们“骑上下崖如飞,渡江河不用舟楫,俘马而渡”,简直可以说是神奇至极了。农副产品除自用和就地交换外,还远运到宁江州的榷场上去出售,主要货物有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密腊、麻布之类。  生女真习惯于依山谷而居,住的是木板屋,大门一律东向。家家产户烧火炕,用来取暖、抗寒和除湿。他们久居深山,多饶林木,因陶器粗陋,瓷器又难得到,于是盛行使用木器,碟、盆、杓之类生活用具多为木制。女真人很喜欢饮酒,爱吃别具风味的肉菜粥糜,这是由鲜肉和野菜捣成的肉馅泥。他们还采摘芍药花的嫩芽做成鲜脆佳肴,味脆美,香久留。  生女真地处寒冷地带,衣裳多用各种皮毛制作,富人以貂鼠、狐貉皮为裘,贫者以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为衫。  在婚姻形态上,大体确定了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形式,同时存留诸如自寻配偶和抢婚的遗风,还表现为“男下女礼”,就是在女家举行结婚仪式,鼓励“入赘”。  而生女真中最强大的完颜部,又分十二部,以部为氏。  函普的后人,担负了统一女真各部的重任。绥可时期,已定居安出虎水(今黑龙江阿什河流域),种植五谷,制造舟车,建筑房屋,学会了烧炭和炼铁。乌古迪时期,史称“自景祖(乌古迺)以来,两世四主,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乌古迺奠定的基础,为他的后人所继承和发展。  女真族的强大,引起辽王朝的不安。不仅派重兵防御,大辽皇帝还年年东巡。辽国每年要向女真族征收贡马万匹,契丹贵族强买女真族的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蜜蜡、麻布,他们还随意强抢、殴打女真人。辽国和契丹贵族的残暴,自然也引起了女真人的不满、愤怒和反抗。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不仅统一了女真各部,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发展了本民族的经济文化,壮大了武装力量,还领导了当时东北的汉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辽的武装斗争。他生前还和南宋王朝达成协议,南北夹攻辽军,协助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宋、金间的海上交通也日益频繁。  阿骨打在繁忙的战争年代,仍很注意农业生产,对黑龙江流域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做了不少努力。在他生前还创制了女真文字。公元1125年,宋金联合攻灭辽国。后来,宋、金双方缔约,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形成新的南北对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金国,拥有了北部中国的广大版图。  金国采用了宋,辽官制。在地方上,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并行。猛安谋克,是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  金国有十九路总管府,分掌各路兵马和居民。东北地区分属北京路、上京路、东京路。北京路以今辽宁宁城县为中心,领辽西地区和吉林北部。上京路以今黑龙江阿城县为中心,领吉林北部、中部及长春、黑龙江。东京路以今辽宁辽阳市为中心,管辖辽东广阔地带。  女真族在夺取了辽国政权以后,强令中原人口搬迁到黑龙江流域。这里,土地平坦肥沃,人来多了以后,出现了到处有村落、庄稼满田野的兴旺景象。农业生产技术有所发展,如松花江畔的肇州、冷山一带,不仅种植五谷和蔬菜,还从外地移植回鹘豆、西瓜、红芍药、桃树、李树。  金兵从中原掳掠来一些木匠、造船匠,学习修造中原式的运粮船。他们还广泛应用中原建筑的工艺流程和风格。开矿、冶炼也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矿洞规模之大,冶铁炉之多,还有金银制品、陶瓷烧制、铁制农具的生产技术,大大超过辽国时期。几乎与中原一样,只是质量稍有不及而已。如铸铜以铜镜居多,工艺一般虽较粗糙,不过也有像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双龙纹铜镜这样的精品。金国也有了自铸的铜钱,包括“正隆通宝”,“大定通宝”、“泰和重宝”,还发行了叫“小钞”、“交钞”的纸币。商业贸易以国家经营为主,以盐为大宗。只有一些金、银首饰的经营,归私人商家经营。金、银器上的“上京翟家记”字款,说明上京的翟家是自产自销的私人银号。  女真族不仅有本民族的语言,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女真文字最早是由一个叫完颜希尹创制的,他仿照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而创制了女真大字。后来,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仿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制而成。这种女真小字流行很广。流传至今的女真文已经不多,今吉林省扶余县的石碑崴子屯有一通碑,叫《大金得胜陀颂碑》,是目前最为珍贵的女真文字实物。女真文字一直沿用到明朝,凡是在女真族地区任职的文武官员,晋京朝见的奏疏、表章,一律要用女真文字书写。在中国文字史上,女真文字和契丹文字一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女真贵族不仅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还自觉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金国建国之初,女真族的文化还很落后。入主中原后,征集到大批汉族图书,一批汉族文人前来归附,使女真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女真贵族自幼学习汉族语文和各种文化知识,朝廷还采用骈体文写诏谕和奏章。唐、宋诗词,也是金国宫廷文学的主要形式。女真贵族完颜踌,能诗善画,他在《思归诗》中有“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这样颇为风趣的诗句。  金国女真族的歌舞音乐也受中原影响,常用乐器有的箫、琵琶、笙、鼓之类。宫廷乐工、歌女也能表演柳永的《望海潮》一类的乐曲。  女真族信奉珊蛮教。珊蛮,即萨满。在女真语中,把巫婆叫珊蛮。所以,珊蛮教实际是一种巫术。重要的是,后来的满洲人也信奉珊蛮教。金国女真人也接受了佛教和道教,于是各地出现了许多佛寺和佛塔。  公元1234年,在蒙古人铁马金戈的有力打击下,盛极一时的大金国土崩瓦解。先前徙居中原、华北和辽东的女真族迅速被同化。而那些留居在故地的女真族,似乎一夜之间作鸟兽散,重又分散为众多的部落,接受来自元朝新政权的统治。  在元朝,松花江和黑龙江下游,称之为混同江,元朝在这里设立桃温、胡里改、斡朵怜、脱斡邻、荸苦江五个万户府;又在黑龙江口特林地方设东征元帅府,在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古千户所,在滨海地区设鲸海千户所,在黑龙江下游设兀者野人、乞列迷万户府。一般情况是,万户府下有千户所,千户所下又有百户所。这些女真部落,“各仍旧俗,无市并城郭,逐水草为居,以射猎为业”。  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朝皇帝朱棣派人到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招抚女真族。女真,原作“朱里真”,又作“朱里扯特”、“主儿彻惕”、“主儿扯惕”、“拙尔察歹”,满语称之为“珠申”、“诸申”。  明朝先后设辽东都司二十五卫,奴儿干部司三百八十四卫,统辖整个东北地区。女真族分布在松花江以东,黑龙江下游以西,濒临日本海,南界朝鲜半岛的广大地区。明朝初期,依照分布区域,把女真族划作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以原渤海国建州为部名,分布在长白山、牡丹江、绥芬河之间,以今吉林珲舂县、黑龙江宁安县为聚居地。  建州女真,原为居住在黑龙江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的火儿阿部。明朝初期,火儿阿部酋长阿哈出,赐名李思诚,任建州卫指挥。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阿哈出死后,他的儿子释家奴,赐名李显忠,世袭父职。宣德年间,阿哈出之孙李满住,率部从三姓迁至宁古塔,又迁至婆猪江一带(今黑龙江浑江)。明正统初年,因受海西女真、朝鲜的侵扰,又迁到苏子河上游的灶突山附近(今辽宁新宾呼兰哈达)。建州女真另一支,为居住在三姓附近的斡朵里部,酋长为猛哥帖木耳(孟特穆),明永乐八年,因野人女真侵扰而南迁,几经转迁,于正统初重新集结于浑河流域。  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明朝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与建州卫合称“建州三卫”。明万历年间,朝廷先后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公元年,努尔哈赤用兵十一年,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为中心,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公元年,又相继统一扈伦四部。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以赫图阿拉为兴京,史称后金。海西女真  海西女真沿用元朝地名,因居地在东海之西而得名,分布在松花江下游的吉林扶余县至黑龙江阿城县一带。  海西女真之名始见于元朝,泛指海西诸卫的女真人。海西女真有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四部,又有山夷、江夷之分。山夷依山作窟,即熟女真完颜种;江夷居黑龙江,即生女真。哈达、叶赫属山夷,而辉发、乌拉则属江夷。后迁至呼兰河流域,呼兰与呼伦(扈伦)为音转,又称呼伦四部。公元十七世纪初,为佟·努尔哈赤所统一。野人女真  野人女真同样是沿袭元朝旧名,是女真中比较落后的一部分,故冠以“野人”之称,分布在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及乌苏里江以东。野人女真又称东海女真、东海窝集部,分为萨哈连、呼尔哈、瓦尔喀、库尔喀四部。而呼尔哈部,是建州女真的老家所在。后来,留居原地的仍为呼尔哈部,而迁走的就是建州女真。  在明朝时期,女真族是重新组合的民族。建州卫、毛怜卫的女真族,多是渤海族遗民,从事农耕定居生活,种谷纺线,饮食服用,与汉族没有多大区别。海西女真人,多是金国完颜部后裔,同样也从事耕稼,他们倚山作寨,亲属聚居在一起。野人女真,又称女真野人,是女真族同赫哲族、鄂伦春族融合而成的一支,风俗与海西女真相同,所不同的是,“不事耕稼,惟以捕猎为生”。  满族始称满洲,后有新(满语“伊彻”)、旧(满语“弗”)满洲之分,实际上包含了东北地区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满族主体部分的形成。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赫哲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公元十五~十七世纪,满族已成为一个新的共同体。所以,满洲之为族称,是以建州、海西女真为主体,同时又包括了大部分野人女真,当地的汉族、蒙古族和别的民族,也是构成满族的重要因素。  肃慎作为满族的最早先民,尽管史书上语焉不详,但考古发掘资料却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物证。至于肃慎及其后裔,既有关联又不能等同,不应该把肃慎以下的邑娄、勿吉、靺鞨、女真各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当为满族本身的形成发展过程。可又不能把肃慎以下,直至明朝女真人的世代相承关系,与满族的形成割裂开来。否则,是不能正确反映满族悠久的历史渊源的,当然,满族真正以一个民族出现,只能说在明朝末期的公元十七世纪之初。这不是说构成满族的成员到了明朝末期才降临人间,而是表示这时已从女真人中间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的历史,起源于明朝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组合。  从女真到满族,这是中国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是历史进步的重大成果。  由于从公元年间完颜·阿骨打及世系十帝在东北建立了金国,立国一百十九年。因此,完颜为金国国姓。据史书记载,女真人姓氏有百余种之多,分为白号之姓和黑号之姓。女真人崇尚白色,以白为贵,因此,白号之姓属贵族之姓,比黑号之姓要高贵的多。完颜氏是皇族姓氏,于是成为白号姓氏中最高贵的姓氏,名列白号之首。完颜氏在女真族古语中后来逐渐演化为“王”的意思,即帝王之王。  据宋朝宇文懋昭撰写的《大金国志》记载,完颜·阿骨打在称帝建国的时候,采纳了渤海士人杨朴的建议“以王为姓,以曼为名,国号大金”。完颜氏的拼读之音,与汉字“王”字读音相近,因此“完颜”极有可能是女真语对“王”的译音。河南完颜氏后裔  目前,全国完颜女真的直系后裔有一万多人,仅河南省鹿邑县就有五千多人。出鹿邑县城东南四公里是涡北镇完楼村,村头是他们祖先完颜必重的墓地,立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的墓碑已经风化。1994年,完颜家族重修了完颜必重的墓碑。  “我们是完颜·宗弼的后裔。”马铺镇完老家村的完颜三坤说,完颜·宗弼就是金兀术。据其考证,他们的祖先是明朝万历年间从安徽肥东迁徙而来的。元末明初,金太祖四太子完颜·宗弼后代完颜佩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今天的安徽肥东县完颜牌坊村。明万历年间,完颜佩的十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完楼村有占地五十多亩的完颜祠堂,完颜祠堂建筑规制为传统庙堂式,体现了金代建筑风格,又汇集了满族民族特色和皇家文化内涵。祠堂内正面挂着完颜家族世代祖先画像,本地人称“影”。完颜家族把居住的村子均冠以完姓,鹿邑县有完楼村、完老家村、完天齐村、完观庙村等。  除完楼村外,在马铺、太清、贾滩、杨湖口等五个乡镇的十个自然村也聚居着完颜氏村民。河南省内完颜家族的人除了鹿邑县的五千多人外,汝州和禹州还有五百多人。现在,所知道的全国完颜女真后裔有一万多人,人口比较多的是鹿邑县,另外,甘肃省泾川县的完颜村有三千多人,安徽肥东县的完颜牌坊村有两千多人。  从元朝到1987年这段时间里,鹿邑县的完颜家族却是汉族,单姓“完”。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任崇岳曾数次到鹿邑县进行考察,他说,据《完颜氏家谱》记载,天兴三年,延续了一百十九年的金国灭亡,那些达官贵族只得四处逃生。为了生存需要,他们隐族易姓,改女真族为汉族,改复姓“完颜”为“王”姓。史籍《金史·国语解》中说:“完颜,汉姓曰王。”  但是,河南省鹿邑县的这一支女真族却偏偏姓完,因为在金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完颜姓氏是女真族最尊贵的姓氏,只有天子及宗室才姓完颜。他们冒着极大风险保存“完”姓氏,就是要子孙记住,他们流淌的仍是皇族血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马铺镇完老家村的完颜·后勤等人听说安徽肥东县人民政府批准了完颜牌坊村完氏的请求,将单姓“完”改为“完颜”,从汉族恢复成满族的消息后,他们也向鹿邑县政府提出申请。1987年,鹿邑县“金兀术后人”的单姓“完”统一改为复姓“完颜”,民族类属也从汉族变回为满族。  涡北镇完楼村八十多岁的完颜凤楼说,鹿邑县的完颜姓村民有这样的族规:不听不看《说岳全传》,不唱有关岳家将的戏曲,不看与岳飞有关的电影。他们认为里边有侮辱先祖的内容。另外,同姓同族不通婚,不与岳姓通婚。解放前,有一个剧团在马铺镇完老家村的邻村演《朱仙镇》,完颜姓家族知道后,去人把戏台子掀翻了,并险些发生打斗。完颜三坤在和甘肃省泾川县完颜村金兀术后裔交谈中,发现他们都遵奉“男人不能娶岳姓女子、女子不能嫁岳姓男子”的祖训。  但是,鹿邑县的这一祖训却被马铺镇完老家村的完颜·三永改变。1992年,完颜·三永和邻村一位姓岳的姑娘偷偷相爱。他们准备结婚时,却遭到完颜·三永父母的坚决反对,村里的一些族人也坚决反对。但是完颜·三永认为他们是干涉自己的婚姻自由,据理力争。最后,村支书完颜·三和召集族人进行讨论。完颜·三和和村里的一些开明人士认为,现在是新社会,婚姻法也有明确规定,婚姻自由,再说不与岳姓通婚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最后做通了完颜·三永父母的工作。有情人终成眷属。完颜三坤说,这是鹿邑县完颜家族第一例和岳姓通婚的。去年,本村的完颜·立石也和一位姓岳的姑娘结了婚。  现在,完颜族人的有的祖训虽然被改变了,但是一些民间信仰仍深深地烙在他们心中。现在,他们还不吃马肉和狗肉。女真族是游牧民族,马是他们主要的作战、运输工具,所以他们对马怀有深厚的感情。而不吃狗肉则出自一个典故:佟·努尔哈赤幼年时,明朝总兵李成梁要杀他,佟·努尔哈赤匆忙中偷了一皮马,带着自己喂养的一条大青狗逃出军营。在逃跑途中,马中箭毙命,佟·努尔哈赤只好躲在一个大草甸子里。李成梁放火烧他,他的大青狗飞快跑到河边,跳入水中,然后回到佟·努尔哈赤身边打滚灭火,来往不止。最后,佟·努尔哈赤脱险,而大青狗却被累死。从此,满族人敬狗爱狗,不杀狗不吃狗肉。至今,办理婚丧等红白喜事时,他们仍习惯用红纸剪成马狗图案,张贴在门窗上。  满族人喜爱喜鹊,视之为神,并把它当作本民族的图腾。完颜三坤说,鹿邑县的完颜姓村民交往中还用“抱拳礼”,年幼的向长辈行礼时,右手抱拳,左手从左边半抱着右拳,两个大拇指并列平行;长辈还礼时,手势正好相反。春节时行跪拜礼,跪姿为半跪式,眼正视,头端正。  另外,在土葬中,完颜村民沿袭着这样一个习俗,在棺材上放一把用柳条、麻绳和高粱秆做成的弓箭,箭头正对着棺材前方。显示出他们的祖先剽悍威武,刚猛桀骜,性格豪爽,质朴实在的气质。  马铺镇完家村是鹿邑县最大的“完颜部落”,有两千三百多口人。村支书完颜三和说,完颜家族的人性格率直,不服输,爱打抱不平。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完颜家族习武之人众多。夜幕降临后,他们在村里空地上练习武术。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习武的人也少了。据《鹿邑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鹿邑县完颜一支出现十几名武举人和文秀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多名革命烈士。鹿邑县烈士陵园的碑记上就镌刻着七名完颜姓氏先烈的名字。  最近,有人萌发了举办“完颜宗亲学术研讨会”的想法,《说岳全传》、《岳飞传》、《大将牛皋》、《八大锤》等文学作品把岳飞渲染成了民族大英雄,而完颜氏的金兀术则成了侵略中原的敌人。人们均认为,在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女真族人也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甘肃完颜氏后裔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有个村子叫完颜村。从八百余年前宋、金之间发生在泾川(古称安定)激烈交战之古战场西北方向看去,完颜村内有几座馍头状的山巅相连,直竖天边。这就是奇特的“九顶梅花山”。说它奇特,并不是因为其层峦叠嶂或山势险峻,而是蜿蜒起伏,九曲连环,俯视山巅恰似一朵盛开的梅花。有关“九顶梅花山”的凄凉而悲壮的传说故事,件件与完颜家族休戚相关。  坐落于“九顶梅花山”山麓至河岸台地上的完颜村里,聚居着一群沉默的村民,八百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他们执著地守护着一座神秘莫测的古墓。据说,墓主为金兀术之子完颜亨。让人惊叹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村民们仍保留着本家族的生活习俗。  完颜氏后裔,遁居于甘肃平凉泾川,从公元1138年至今与当地人共同生活了八百多年,从外很难窥视到其不同之处。诚然,民族融合、互相取长补短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不过,民族特点表现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外部容易察觉,而蕴藏于他们内心世界的民族心理、民族情感则比较隐蔽。  元灭金后,对女真人有“惟完颜一族不赦”的政策,惟有“九顶梅花山”下守陵的完颜氏后裔保全了完颜姓氏。这些女真人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是败兵之将、皇家后裔,由贵族到平民,再与当地人互通婚姻,在相互取长补短和长期相处磨合中逐渐过渡为当地土著人。  完颜村的居民以完颜家族为主,约有三千多人。  说起完颜村的来历,牵涉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岳飞抗击金兀术”的故事。这个金兀术即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官拜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封梁王并赐以金卷(贷死金卷),金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死于上京。其子完颜·亨,本名孛迭,自幼随父征战,才勇过人,屡建战功,金熙宗时封芮王,为猛安(千户长)加银青荣禄大夫。金天德初年加特进,按金制,官至一品,“宗室子忌之”。  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海陵王完颜·亮弑金熙宗篡位称帝,初以亨为右卫大将军,后忌其难为己用,借故将其调任真定(今河北正定)尹,复调任广宁尹,终于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将其杀害。金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又在遣人屠杀诸宗室时杀害了亨妃徒单氏、次妃大氏及亨子羊蹄三人。  完颜亨家族为躲避迫害,西迁至金兀术旧部和芮王妃徒单氏家族统治下的安定郡,即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一带,并在亲友的帮助下迁葬完颜亨于安定郡“九顶梅花山”上。同年完颜·亮遇弑,金世宗完颜·雍即位。金世宗大定初年(公元1161年),追复完颜亨官爵,晋封韩王;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改葬亨及其妻、子,重修王陵。完颜家族遂作为守陵人,在泾河畔繁衍生息。因为完颜亨死前为芮王,所以完颜亨古墓当地人称为“芮王坟”,而在完颜村内现在仍有“芮王咀”、“芮王坪”等地名亦可佐证。  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沧桑,曾经驰骋在中国北方,把赵宋王朝赶到江南的金兀术的后裔们,已经完全融合汉化,成为当地的土著,自称为汉族,惟一保留着的就是先祖的姓氏——完颜,以及忌讳《岳飞大战金兀术》之类演义和戏曲的历史隐痛。现在,平凉市泾川县隶属于王村乡的完颜村与隶属于合道乡的完颜洼,共有完颜氏九百三十余户四千二百余人。已迁居甘肃平凉、兰州、陕西宝鸡及新疆等省、市,尚有二十余户一百二十余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完颜氏聚居区人数之多以泾川为次。  站在泾河南岸北望,完颜村绿树环绕,崖畔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孔孔窑洞,有的门窗俱全,有的却大张着黑黑的洞口,显然是已被废弃。涉泾河北行,来到完颜村前,才发现有两条并不宽阔也不太深的山沟,把完颜村分割成东西两部分。崖畔和沟两侧分布着上百孔新旧不一的窑洞,几乎都闲置着,没人居住。据村民介绍,从很早很早以前,完颜家族的先辈们为了守陵,结束了马背上的生涯,开始了农耕生活,并逐渐与当地的汉民族融合,依山挖窑洞居住。  改革开放以来,完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金兀术的后裔们过上了从来没有过的好日子。农民有了钱,首先想到的就是修房子。这些年,完颜村家家户户修起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终于告别了祖祖辈辈安身的窑洞。从马背到窑洞,从窑洞到瓦房,金兀术的后裔们终于完成了历史的大跨越。  沿着完颜东村一条陡峭的山沟小路,爬上“芮王坪”,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是泾河流域最宽阔、最平坦的一片台地。台地北边并肩矗立着三座状如馒头的小山,中间山脚下就是完颜亨的陵墓所在地,依山临水,视野开阔,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穿过一块块生长茂盛的玉米地,来到一大片葱茏喜人的西瓜田,就是“芮王坟”旧址。据介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芮王坟”规模还非常宏伟,石碑、石柱、石兽还很多,但是最神秘的,是这些石碑等纪念物上没有任何文字。因而,“芮王坟”又俗称“碑子坟”。  守陵人禁口如锁,守住了一个个历史的隐秘,外人谁也不知道墓主的真实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多次平田整地,“芮王坟”被铲平,那些石碑等纪念物统统被毁。重修陵墓时为何不留任何文字?这个历史之谜只有留待史学家去破解了。  金国以来,因战争而动、而迁的金宗室后裔完颜氏女真人以家族群聚式定居并成当地望族的地区有:河南省的鹿邑县、安徽省的肥东县、福建省的泉州市、台湾省的彰化县、甘肃省的泾川县等。  从金国起,未东归的女真族人虽然分布在祖国各地,但大多保留着自己的民族之别。完颜姓名人完颜姓历史名人  完颜·宗弼:(公元?~1148年待考),即金兀朮,也作斡啜、斡出、晃斡出等,本名兀朮,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著名金国将领,宋、金两国对峙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完颜·宗弼有胆略,善射,早年从都统完颜杲追袭辽天祚帝于鸳鸯泺。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国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俘获宋徽、钦二帝,灭掉了北宋。同年农历5月1日,康王赵构继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在当时,金国处于战略攻势,而南宋处于守势。金国屡屡南侵,战事频繁,由此为完颜·宗弼,岳飞等杰出将领提供了一展鸿图的舞台。  金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完颜·宗弼从南京路都统完颜宗望伐宋,取汤阴县,逼汴梁迫宋帝出奔,率百骑追击,获马三千匹而还。  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完颜·宗弼率军败宋军宗盂数万人,克青州,临朐;又破宋兵三万于河上,继取濮州、开德府、大明府,平定河北。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金军分路南下侵宋,完颜·宗弼率军南下,于农历5月奔袭扬州,赵构渡江南逃;农历10月,率军直趋江浙;农历11月,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大破宋军,下广德,勇闯天险独松岭,强渡长江至建康(今江苏南京),赵构逃往杭州;完颜·宗弼紧追不舍,连下广德、安吉等地,经湖州(今浙江湖州)攻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巧渡曹娥江,克明州,以追击赵构。赵构已无处可逃,只好乘船亡命海上,金兵入海又追了三百余里,由于不习水战,追之不及而还。  这次完颜·宗弼领兵追赵构,跨江河,越天险,破关隘,捣城池,搜山川,入大海,无坚不摧,无敌不克。时间之短,战线之长,地域之广,都出人意料,金人称之为“搜山检海”捉赵构。此役大大振奋金国朝野,使完颜·宗弼一战成名。当时的金国国王完颜·亮为此作诗一首:“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以诗扬其豪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颜·宗弼退兵北归的途中,遭到了南宋名将韩世忠、岳飞的顽强阻击,十万大军被困于黄天荡四十八日才得脱身。完颜·宗弼回到金上京后仍心有余悸,说:“南人使船,好像我们北人使马,怎么了的!”金国内部以达懒为首的主和派乘金熙宗刚继位之时专权将河南、陕西之地归宋议和。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大金国开始实施战略转移,拓疆川陕。  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秋,自江浙回军不久的完颜·宗弼,又同完颜·宗辅一起转战陕西。农历9月,完颜·宗辅进兵洛水,以完颜·娄室、完颜·宗弼为左、右翼督统,并进合击,拉开了“富平之战“序幕。当时的宋朝川陕宣抚处置使张俊也以刘锡为帅,集结了刘锜、赵哲、吴玠等将领统率的数倍于金国的四十余万大军,以层层包围之势,与金军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县北)展开决战。是役,南宋名将张浚、刘琦、赵哲、吴玠并秦凤路经略使孙渥以熙河路经略使刘锡为都统制将马步兵十八万,号称四十万,五路其发集结于富平,张浚坐镇邠州督战。战役中,宋军把完颜·宗弼统率的金军作为进攻的重点,攻势凶猛,完颜·宗弼所部被重重包围,从中午战至黄昏,力战而不却,牵制了宋军的主力,为扭转战局赢得了时间。金将赤盏晖全军覆没、大将韩常被射伤一目,亦死战不退。此时的金将完颜·娄室找到了宋军的薄弱处——赵哲统率的部队,于是以其所率的所有精锐骑兵冲击赵军,赵军一触即溃,完颜·娄室与完颜·宗弼合兵掩杀,金军士气大振,致使南宋十八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金军乘胜追击,以少胜多,取得了富平之战的胜利。  富平战役,一方面由于张浚自恃强大,判断失误,没有利用敌弱我强,且敌军兵分两路的失误,果断发动攻击,贻误战机,另一方面也由于完颜宗弼的剽悍勇猛,牵制了敌人主力,最终以金国大胜而结束,南宋尽失陕西五路大部分地区。  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冬,完颜·宗弼率部入四川,与“富平之战“中兵败的南宋名将吴玠、吴璘兄弟大战于和尚(今陕西宝鸡西南)。此一役完颜·宗弼被打得大败而归,将士多殁。完颜·宗弼“仅以身免“,甚至“剃其须髯而去“。此战,完颜·宗弼损失兵将过千,自己还受了箭伤,这是金宋交战中金军首次的大败仗。  金天会十一年(公元1134年)农历2月,撒离吴玠军于固镇。冬,完颜·宗弼率兵突袭,一举拿再下和尚原。和尚原战役后,完颜·宗弼又率十三万大军取徽县仙人关,半路又一次遇到了吴氏兄弟的有备之师,又打了一个和尚原式的大败仗,无奈之下,他只好退往秦中。完颜·宗弼见吴氏兄弟善战,便不再与其力战,专以智取。直至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完颜·宗弼致书宋高宗赵构令吴氏兄弟退兵,方才不战而胜,放心控制川陕一带。  同年(公元1134年),金国朝廷命伪齐刘豫,遣军攻占襄阳府(今属湖北襄樊)等六郡。农历5~7月,南宋朝廷命岳飞率军收复了襄阳等六郡。农历9月,完颜·宗弼与伪齐军联合向两淮地区发动攻势,遭到韩世忠、岳飞军的坚决抗击,后因金太宗病危,金军渡淮北撤。  金熙宗天会十五年,完颜·宗弼升为右副元帅,封沈王。他在朝内支持完颜·宗傒、完颜·希尹等,反对左副元帅完颜·昌与南宋达成归还陕西、河南的协议。  金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完颜·宗弼晋升为都元帅,晋封越国王、太保,并以谋反罪杀完颜·昌于祁州(今河北安国)。  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完颜·宗弼为太保,领行台尚书省,农历5月,完颜·宗弼撕毁和约,再次发动侵宋战争,分兵四路大举进攻南宋。出兵夺回原交还宋朝的河南、陕西之地。完颜·宗弼所率主力军在顺昌府(今安徽阜阳)为宋将刘锜所率八字军击败(顺昌之战),只好退回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退兵时,又与岳飞军战于郾城(今河南郾城),完颜·宗弼大败;转攻颍昌府(今河南许昌东)时,又大败,被迫退还汴京。岳飞乘势反击,屡败完颜·宗弼所部,收复了郑州、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地。正当岳飞准备举兵收复中原之时,南宋朝廷为向金国乞和,强令岳飞退兵,在宋军班师后,完颜·宗弼乘机又将河南地区占领,一代抗金名将岳飞亦被南宋丞相秦桧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春,完颜·宗弼兵进淮南,与宋军接战,互有胜负。与宋高宗、秦桧订立和约,使南宋称臣于金,输纳岁币。金、宋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南北长期对峙局面,此即“绍兴和议”。  岳飞已死,能够抵抗金国的只有驻守在和尚原的吴氏兄弟。公元1141年,完颜·宗弼写信给宋高宗赵构:“望宋朝派专人让吴氏兄弟退兵!这恐怕是我们最关心的事了”,而且还特地在这段话之前写上了“所有淮上大军,使至日诸道班还”的话。宋高宗读信后心惊胆擅,告诫吴氏兄弟不可冒犯完颜·宗弼。于是完颜·宗弼便以区区一纸短信,便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从此完颜·宗弼大军横行川陕,无人能敌。  金皇统二年,完颜·宗弼还朝,兼监修国史,以功拜进太傅,赐人口,牛,马各千,驼百,羊万,每岁宋进贡内给银,七年,为太师,令三省事,都元帅,独掌军政大权。  金皇统八年(公元1149年)农历10月,完颜·宗弼病逝。金大定十五年追谥为“忠烈”。  完颜·宗弼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宗王,也是一位极为难得的军事统帅与重要宰执。战场上,他身先士卒,用兵神速,胆略过人,连连大破宋朝名将宗泽、韩世忠,平定中原,追击宋朝皇帝赵构,迫使宋朝上表称臣,确立了当时金国不可撼动的超级政治大国地位。在朝中开国元老或死或叛、政局不稳之时,他独撑危局,使王朝顺利度过难关。《金史·宗弼传》曾赞曰:”宗弼蹙宋主于海岛,卒定画淮之约。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矫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后,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金世宗在位时曾有言在先:“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非虚言也。”  女真民族的后裔满族,对这位一代风云人物是颇为怀念和敬仰的。今日白山黑水,有不少完颜·宗弼的遗迹。著名的有“金兀术运粮河”,这条河虽不一定是完颜·宗弼主持开凿的,但确实和金初对辽、宋战争的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为缓解阿什河的漕运而开凿了这条运河。“金兀术运粮河“全长约五十余公里,东南起点在阿城杨树乡广庆庄附近,西北流经双城和哈尔滨交界地带,在道里区新农乡西下坎附近与松花江汇合。虽然现在已大部分夷为耕地,但还能辨识出大致模样。此外还有“老兀术坟(辽庆陵)”、“金兀术屯粮台(绥化四方台)”、“金兀术斩将台(阿骨打陵墓)”等等。  历史地评价完颜·宗弼,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女真民族崛起于宋朝时期,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先后臣服于宋朝、辽国,还一度臣服于高丽,幸有完颜·阿骨打奋起于白山黑水,征服了辽国、高丽,使女真民族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疆域之广,超过了当时被尊为正朔的北宋王朝,完颜·宗弼在征服契丹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在对宋朝的战争中,完颜·宗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他的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女真族的金国政权不可能连续战胜当时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北宋王朝,完颜·宗弼为女真民族扩大了生存空间、改善了生存环境,是女真民族中地位显耀的民族英雄。  宋、金战争,就是中华民族的兄弟之争。岳飞是民族英雄,完颜·宗弼也是民族英雄。不能否认岳飞的民族英雄地位,也不能以狭隘落后的民族观认定完颜·宗弼是侵略者。&  完颜·希尹:(公元?~1140年),女真族,族名谷神,又译作兀室、悟室、骨捨等,贵族欢都之子,女真完颜部人。著名金国大臣,女真文字的创制者。  完颜·希尹随金太祖完颜·旻兴兵,参预攻辽、建国等重大事件。  女真原无文字,完颜·希尹受命创制女真字,依据契丹字、汉字制造新字,以拼写女真语言。金天辅三年(公元1119年)制成,被定为金国官方通用的文字。后被称为“女真大字”。  金天辅五年,完颜·希尹随金军大举灭辽。次年,从副都统完颜·宗翰于北安州(今河北承德)大败辽奚王霞末。随后,在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大破辽军,追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于鸳鸯泺(今河北张北安固里淖)、白水泺(今内蒙古察右前旗黄旗海)等地,攻占辽西京(今山西大同)。完颜·希尹任权西南、西北两路都统。  金太宗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农历10月,完颜·希尹任元帅右监军,与完颜·宗翰等率军攻宋,金熙宗完颜亶时,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陈王。  完颜·希尹为相期间,倡导学习汉文化,协助熙宗改定礼仪、制度。  金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完颜·希尹完颜·宗弼(金兀术)捕杀太师、领三省事完颜宗磐,太保、领三省事完颜宗隽。次年,因完颜·宗弼奏请,完颜·希尹遂以“奸状已萌,心在无君”罪名,被处死。  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因“死非其罪”,追赠以开府仪同三司、邢国公,改葬。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再追封为豫王。&  完颜·守祥:(生卒年待考),汴京人(今河南开封)。著名金国末期保存完颜氏一族之英雄。  完颜·守祥是完颜·兀术的侄子、被历史称为“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雍之后裔。  金国最后一位皇帝完颜·守绪,号金哀宗,于公元1233年蒙古兵大举围城的情况下,率领一部分宗族大臣向东逃亡,第二年被迫自杀,跟随的臣子也大部分被蒙古兵所杀。  当时留守南京城的将领中有个叫崔立的将军,野心勃勃,趁机广揽兵权,并主张投降蒙古。但是蒙古统帅却不相信他。为了取得蒙古统帅的赏识,崔立派人把开封城的城门楼全部烧毁,使开封失去了防御的功能;又将皇太后、皇后以及宗室近支男女五百多人,以及大量金银财宝全部押送到蒙军驻守的青城,这就是有名的“青城之难”。送到青城的贵族男女,在受到种种侮辱之后,大部分被杀死,只有两宫太后及部分嫔妃幸免于难,她们作为蒙古军的战利品,随同金银财宝,被押送到北方草原。  在这次劫难中,金国的嫡系子孙基本上被杀戮殆尽,只有一支皇室的旁支,因为与皇室的关系比较疏远,被崔立遗漏,因祸得福,得以逃此一劫。幸免于难的皇室旁支在金哀宗的远房堂兄弟完颜·守祥的带领下,为了逃避崔立和蒙古兵的迫害,由南京开封府,从海路辗转逃回上京会宁府。后来,又离开上京,逃到城东张广才岭的森林中定居,重新过上了农耕狩猎的生活。  完颜·守祥的后代后来又渐渐发达起来,有些杰出人物还做过明朝的地方官。明朝末期,长白山下的另外一支女真人,也就是建州女真,在佟·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势力强大,于是,完颜·守祥的第十四世孙完颜·鲁克素带领家族迁徙到长白山脚下,投奔佟·努尔哈赤。不过,当时佟·努尔哈赤对其他部落的兼并工作还没有完成,所以完颜·鲁克素观望了一段时间,到他儿子完颜·护其哈与完颜·达其哈时,才正式投靠佟·努尔哈赤。  完颜·护其哈与完颜·达其哈兄弟俩英勇善战,又舍得把妹妹送给佟·努尔哈赤作妃子,所以深得佟·努尔哈赤的信任,被委以重任。先后辅佐佟·努尔哈赤和爱新觉罗·皇太极,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1644年,完颜·护其哈、完颜·达其哈为首的完颜氏家族,也“从龙入关”,与清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和大清朝一起移居北京。有清一代,清廷对完颜氏优宠有加。  清康熙一朝以后,完颜氏人丁兴旺。清乾隆年间,完颜氏在京品官者近百人。清乾隆年间修纂《八旗世族谱》,完颜氏被列为第一。&  完颜·亨:(公元?~1154年待考),女真族,女真名孛迭,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完颜·宗弼(金兀术)之子。著名金国将领。  完颜·亨自幼随父征战,才勇过人,屡建战功,金熙宗时封芮王,为猛安(千户长)加银青荣禄大夫。金天德初年加特进,按金制,官至一品,“宗室子忌之”。  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海陵王完颜·亮弑金熙宗篡位称帝,初以完颜·亨为右卫大将军,后忌其难为己用,借故将其调任真定尹(今河北正定),复调任广宁尹,终于在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将其杀害。  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海陵王又在遣人屠杀诸宗室时,杀害了完颜·亨的子妃徒单氏、次妃大氏及儿子完颜·羊蹄三人。  完颜·亨的家族为躲避迫害,西迁至完颜·宗弼旧部和芮王妃徒单氏家族统治下的安定郡(今甘肃平凉泾川),并在亲友的帮助下迁葬完颜·亨于安定郡“九顶梅花山”上。  公元1154年,海陵王完颜·亮遇弑,金世宗完颜·雍即位。  在金世宗大定初年(公元1161年),金国朝廷追复完颜·亨的官爵,追晋为韩王。  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改葬完颜·亨及其妻、子,重修了王陵。完颜家族遂作为守陵人,在泾河畔繁衍生息。  因为完颜·亨死前为芮王,所以完颜·亨的古墓现被当地人称为“芮王坟”,在完颜村内现在仍有“芮王咀”、“芮王坪”等地名亦可佐证。&  完颜·伟:(公元?~1748年待考),满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清雍正年间,完颜·伟自内务府笔帖式累迁户部员外郎。命往江南学习河务。  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完颜·伟授浙江海防道。调江南河务道,寻擢浙江按察使。方建尖山坝工,巡抚卢焯奏以伟督工,岁赉银五百。  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完颜·伟命为江南副总河,就擢河道总督。高邮南关、五里、车逻三坝,值河、湖盛涨,泄水辄浸下河州县民田。上命闭洪泽湖天然坝及三坝,不使水入下河。知州沈光曾以上河滨湖滩地被水,议以济运馀水由三坝减泄,并易芒稻河闸为坝,疏宝应、高邮、甘泉诸湖南注之路。完颜·伟劾其扰乱河工,沈光曾坐夺官。初,上以黄河大溜逼清口,命循清康熙年间旧迹,开陶庄引河,导使北注。大学士鄂尔泰与河道总督高斌合勘,甫定议,会暴汛积淤,工遂停。高斌亦去任,复命伟相度。伟议自清口迤西黄河南岸设木龙挑溜,使渐趋而北。  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疏言:“淮源上游雨多水发,贾鲁河盛涨,由涡达淮,汇于洪泽湖。三石滚坝减归高、宝、邵伯等湖,而古沟、东坝漫刷过水又自白马湖来会,水势益大。臣督筑子堰捍御,并开高邮老土坝及南关等三坝,水势始定。”上嘉之。古是岁是岁黄河亦盛涨,石林口减水过多,沛县及山东鱼台、滕、峄诸县皆被水。伟具疏请罪。御史吴炜劾伟用人不得当,伟疏辨,上不深责,调河东河道总督。  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完颜·伟奏言:“山东历年被水,由於上游散漫,下游梗阻。运河东接汶、泗、沂、济诸水,泄入微山、蜀山、南旺、马踏诸湖;北接漳、卫二水,泄入盐河、徒骇、马颊、钩盘诸河。遇伏秋异涨,宣泄不及,应於运河内增闸坝以分其势,疏下河以暢其流。其经由各州县,凡沟渠淤狭者浚之,堤堰残缺者修之。”报可。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完颜·伟以母老乞回京,有旨慰留。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完颜·伟被授左副都御史,不久便逝世。&  完颜·麟庆:(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完颜麟庆历任内阁中书,兵部主事,湖北巡抚。  北京有个白云观,建于唐朝,时称为“天长观”,金国时期改名为“太极宫”,元朝称为“长春观”,明朝初期改为“白云观”。由于历史太久,到清朝时,白云观的宗师殿已经没有了。完颜·麟庆是虔诚的道教徒,便出资为长春道祖丘处机等七大真人重塑了金身。  完颜·麟庆在清道光年间任河道总督,其子完颜·崇实、完颜·崇厚均为著名的盛京将军。&  完颜·崇实:(公元?~1876年),满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  完颜·崇实历任刑部尚书,清光绪元年(公元1876年),清德宗皇帝曾下圣旨,命令文勤公四川总督完颜·崇实巡视关外各省。然后命他任盛京将军(今辽宁沈阳),兼兵部尚书都御史及奉天府府尹(今辽宁沈阳),行总督权。  在清朝,“将军”是八旗中最高长官,由满族人担任。不一定是武官担任“将军”,文官也可担任“将军”。“总督”在清朝为地方最高长官,管理一省到二、三省的军民政务。  完颜·崇实到奉天后,曾奏请德宗皇帝把左宝贵调到奉天,统带八旗长矛队,后改名为长胜营。左宝贵先后参与征剿“宋三好”、“高希殄”等人有功。完颜·崇实奏请德宗皇帝,赐左宝贵号为“鉴色巴图鲁”记名提督。  完颜·崇厚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后因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基亚条约》而被罢官。  完颜·崇实非常效忠于清咸丰皇帝,在镇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清光绪皇帝即位后,更升任为盛京将军,因公务太累,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颜·崇实,终年五十多岁。  完颜·崇实的文才很好,曾为四川成都蜀汉昭烈皇帝刘备之陵提联一幅:“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上联“桑车盖”指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的刘备屋舍东南角有一株桑树高五丈余,远望如车盖,时人说他家有王气。下联指史称刘邦创立汉朝,先从汉中还定三秦,然后统一天下,刘禅在成都降魏,汉朝才最后灭亡,所以说巴蜀关系到汉朝的始终。&  完颜·崇厚:(公元年),字地山;内务府镶黄旗人,河道总督完颜·麟庆之子、完颜·崇实之弟。著名清末大臣。  清道光年间举人。历官长芦盐运使、兵部、户部、更部侍郎,三口通商大臣,署直隶总督、奉天将军。  清同治中期,办畿辅葛沽、盐水沽、邢家沽垦务。参加与英、法重修租界条约、与葡萄牙、丹麦等国议订通商条约等外交活动,充出访法国专使,措置奉天州县设置,办围场垦务。  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其兄盛京将军完颜·崇实逝世,到农历10月,完颜·崇厚由兵部侍郎调任盛京将军。他见左宝贵(公元年,字冠廷,回族,原费县地方村人(今平邑),清朝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间殉国)剿匪有功,治军有方,便奏请皇帝,清德宗皇帝亲赐“黄袍马褂”,任命为高州镇总兵,仍留驻奉天。并叫左宝贵选择合适的地方建造府第。  于是,左宝贵在现在的小西路,即铁路医院北侧建造“左大人府”。在建造左大人府挖地基时,挖出元宝十八缸。左宝贵当时命令把十八缸元宝全部封存,随后上报完颜·崇厚。完颜·崇厚见元宝太多,不敢擅自处理,便写呈文上报朝廷。清德宗皇帝看后大悦,御笔朱批:“自身之福,财银自裁。”  左宝贵接到圣旨磕头谢恩后,又朝拜“真主”。决心下扶民众,为百姓多做好事。  清光绪四年,充出使俄国大臣,加内大臣衔,晋左都御史次年,私自与俄订约,许以多处通商,优惠征税,修建铁路、西北各城设领事馆、俄国永远占踞伊犁城一带等条件遭全国上下反对,被捕人狱。  后输银三十万两济军,获释赏官。清光绪十九年逝世。完颜姓近现代名人  完颜·武贤:(),满族,又名王爱兰;北京人。著名近现代画家。  清末满洲正红旗都统蘅桂之子,金王朝世宗皇帝二十七代孙;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六妹(爱新觉罗·溥韫娱,公元年)即下嫁完颜武贤为妻。完颜武贤喜诗善画,是北京画院的职业画家,尤喜画兰。&  完颜·佐贤:满族,完颜武贤之兄;北京人。著名近现代书法、篆刻家。长于书法篆刻,熟悉北京掌故,有“北京通”之誉,著有《康乾遗俗轶事饰物考》。&  完颜·昭:(1950~),满族,又名王昭,完颜·武贤之子,金世宗第二十八代孙;北京人。著名现代画家。  完颜·昭自幼受到家族艺术的熏陶,深受父母教诲、刻苦习画。从八岁开始其作品便多次参加国际儿童美术画展并获奖。在他十二岁时,与溥仪交谊甚深的周恩来及邓颖超特意派卫士长成元功送去十分珍贵少见的明朝文房四宝,以资鼓励,并寄希望于王昭,希望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完颜·昭在十五岁时,其作品入选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展,受到各界的重视和好评。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完颜·昭被分配到延安农村插队务农四年,后又被调到铁路部门当养路工。在十年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完颜·昭仍未忘记绘画,一有空闲他便挥笔创作。陕北的黄土高原生活,使他将体验的大自然之美融于创作之中,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曾多次送到延安参加美术展览。1978年,完颜·昭母亲病重。“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当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邓颖超得知完颜·昭已下乡务农、其母病重的消息后,责成有关部门尽快解决了完颜·昭和其女友韩秀贤的返城问题。  完颜·昭回京后,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努力作画并进入北京画院学习、深造。1982年母亲病故后,完颜·昭偕夫人韩秀贤东渡日本留学。先是在亚细亚大学攻读日语,之后进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从师于现代日本画巨匠平山郁夫(东京艺术大学校长、中日友好协会会长、日本文化勋章获得者)。完颜·昭在两年刻苦的学习研究里,在中国画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日本画的优长,经过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从1982年东渡至今,完颜·昭曾先后在日本、中国、法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四十五次,其作品广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喜爱和收藏。日本全国放送协会(NHK)、富士电视台、朝日电视都做过专题报道并多次播放。《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各大报纸也屡有介绍。  完颜·昭虽然已经旅居海外多年,然而却不忘祖国,经常回国探视亲友,和同行切磋画艺,进行文化交流。2000年以及2004年,文化部两次在北京的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举办了“王昭个人画展”。新华出版社已将其展品编为《王昭画册》,于2000年4月出版发行。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都有专题报道。  完颜·昭很关心公益事业,曾多次与日本NHK联手举办义卖画展,并通过NHK将画款捐赠给不发达国家。  1999年,完颜·昭作品《仙鹤》,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审定为吉祥卡。完颜·昭将所得款项通过儿童基金会,捐赠给科索沃难民。  2005年,完颜·昭所画的《红色富士山》被选定为吉祥卡向世界发行,总共售出106440张,金额为5322000日币。2006年2月的印尼苏门达腊大地震、海啸灾难牵动着他的心。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援下,完颜·昭举办了赈灾义卖展。即使当地冬雨连绵,但展厅依然呈现千人盛况,本次义卖所得620万日币。以上两项共所得日币。完颜·昭通过儿童基金会全额捐赠给受灾害袭击后的苦难儿童。  200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吉祥卡又一次选定了完颜·昭的作品,定于明年发行。完颜·昭表示他将继续为世界人道主义慈善事业做贡献。  完颜·昭的绘画作品很受美术界的好评。中国北京国际艺苑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主席刘迅说:“最近几年完颜·昭开始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无论题材在画面上的取舍和表现,都大胆地删繁就简,用墨和笔都具有中国文人画的特点,表现了画家的勇气和力度,而画面又包容了日本画清俊秀丽的韵味……”这是一位绘画大家对完颜·昭绘画技艺最准确的评价。  完颜·昭于2007年在法国南部、美国举办画展。完颜姓帝王国君  完颜·旻:(公元年),女真族,女真名完颜·阿骨打,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第二子;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祖上世为部落酋长。著名大金国的创建者,,金武元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八年,终年五十五岁。&  完颜·晟:(公元年),女真族,女真名吴乞买,完颜旻之弟;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第二代皇帝,,金文烈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十三年,终年六十岁。&  完颜·亶:(公元年),女真族,女真名合剌,完颜·旻嫡长子完颜·宗峻之长子;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第三代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十四年,终年三十岁。&  完颜·亮:(公元年),女真族,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完颜·宗傒次子;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第四代皇帝,史称。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七年,终年三十四岁。&  完颜·雍:(公元年),女真族,女真名乌禄,金兀术之侄,金太祖之孙,完颜·宗辅之子;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第五代皇帝,,金仁孝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二十九年,终年六十七岁。&  完颜·璟:(公元年),女真族,女真名麻达葛,金世宗之孙,完颜·允恭之子;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第六代皇帝,,金英孝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十九年,终年四十一岁。&  完颜·永济:(公元年),女真族,允济,小名兴胜,因避金显宗允薛之讳,改名为永济,金世宗第七子;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第七代皇帝,史称。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五年,终年六十岁。&  完颜·珣:(公元年),女真族,又名从嘉,原名吾睹社,完颜·允恭之庶长子,金世宗之孙,金章宗之兄;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第八代皇帝,,金圣孝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十二年,终年六十一岁。&  完颜·守绪:(公元年),女真族,亦称完颜守礼,金宣宗第三子;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末代皇帝,,金末帝。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十年,终年三十六岁。&  完颜·承麟:(公元?~1234年),女真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玄孙;安出虎水女真完颜部人(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著名金国末代皇帝,金末帝。在位时间从公元年为期两天,终年岁数待考。&&&&&&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答案。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24.136.*在
16:20:47 发表
姓和名中间加个点,你当是外国人?脑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还有姓完颜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