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哪个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吃汤圆

中国传统节日吃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吃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吃什么  传统节日食品都有哪些?传统节日食品是不是都具有特殊的养生保健作用?食用这些传统食品时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 除夕的饺子  农历十二月三十,俗称大年夜,是一年之中旧岁将尽的最后时刻。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全家人围坐一团,一边吃饺子,一边分享这一年以来的喜悦,洋溢着幸福与温馨。在北京还讲究吃更年的饺子。饺子的得名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因为新年和旧年“交于子时”,于是把这种外形像元宝的食品就叫做“交子”,人们在午夜的钟声刚刚敲响之时开始吃饺子,迎接新春的来临。  养生价值点评:饺子中既有谷物,又有肉类,还有一定量的蔬菜,符合荤素搭配、酸碱搭配的原则,这在传统节日食品中是较为难得的,若能控制馅中的肉,丰富蔬菜,营养将更为均衡。  养生价值星级:★★★☆☆  ◆ 新年的年糕  新年的时候,以产米为主的南方还流行吃“年糕”――用糯米压制而成的食品。食用时可以炸,可以煮,也可以炒。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其中蕴涵了人们对亲友的祝福和对来年生活的企盼。  养生价值点评:年糕以米为原料加工而成,其中主要的营养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其他营养素含量甚微。而淀粉和蛋白质现代人基本都是过剩的,所以年糕属于高能且营养素单一的食品,营养价值较低,不宜多食。在食用时若能配以蔬菜等其他食物,将有助于营养的均衡。  养生价值星级:★☆☆☆☆  ◆ 元宵节的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或灯节,人们习惯吃用糯米粉制作的元宵和汤圆。“元宵”是中国北方人的叫法,在南方,人们则称之为“汤圆”、“醪糟”等,而且在制作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上也有所不同,口味也不尽相同。  “元宵”是放好馅料后手工摇制,其使用的糯米粉是将糯米泡后再用石碾子磨制。由于用的是湿粉,馅料是硬的,常常加入各种果料,所以吃起来有“咬劲”。与之相比,汤圆是用水磨干粉包制,非常细腻,糯米粉包制时能放入更多的油脂,馅料也不会出现大的颗粒果料,其特点是口感软滑细腻。  养生价值点评:汤圆和元宵含有大量淀粉、白糖和油脂,四颗元宵的能量相当于一碗米饭,足见其能量之高,因此应浅尝辄止。多吃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加重胃肠负担,并导致胃肠不适、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养生价值星级:★☆☆☆☆  ◆ 立春的春饼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此时,万物复苏,各种植物开始生长。立春时节裹着葱、菠菜等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愿,也是在催促提醒人们,要抓紧农时,莫误大好春光。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春饼又叫荷叶饼、薄饼,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它的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口感柔韧耐嚼,吃法也有很多种,卷包配菜、作为主食单吃、炒饼都可以。  养生价值点评:春饼以面饼为皮,常裹以各种蔬菜、粉条、鸡蛋等菜肴食用,不仅味道可口,而且主副食搭配,既有谷物,又有新鲜蔬菜,能量相对其他传统食品要低的多,是的传统节日食品中的佼佼者。  养生价值星级:★★★★☆  ◆ 清明节的青团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有很多习俗。古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以前禁火的习俗,始于春秋战国时代。传说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介子推始终忠心耿耿地追随着他,并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才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但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派人上山也没找到。于是,有人建议,不如放火烧山,大火起时介子推定会自己走出来。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可是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现在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清明祭祖、扫墓的习俗以及青团等一直延续了下来。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积克。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养生价值点评:青团子主要成分是淀粉,以豆沙或枣泥为馅,加入少量猪油,能量高,营养价值与汤圆类似。  养生价值星级:★☆☆☆☆  ◆ 端午节的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五月初五,是祭奠中华民族图腾神龙最为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祭奠屈原的传统节日,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后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还准备了饭团、鸡蛋、雄黄酒等食物丢进江里,目的是让鱼、虾、蟹吃饱了,以免伤害屈大夫。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养生价值点评:北方的粽子通常为枣馅或豆沙馅,南方则以肉馅为主,能量高且营养素较为单一,不宜多食。  养生价值星级:★☆☆☆☆  ◆ 中秋节的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是人们期盼丰收和家庭团聚的节日。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中秋之夜,彩云初散,皓月当空,在银色的月光下,全家围坐在摆满水果、月饼的圆桌旁,共庆家庭的团圆。这天晚上一定要吃的就是月饼。在整个节日期间,南方、北方风味的月饼争奇斗艳,精美的月饼成为人们相互馈赠和表达情意的食品。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续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因为月饼是圆形的,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阖家团聚,品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养生价值点评:月饼本身含有大量的糖,为了让月饼保持质地柔软的口感,还要加入大量油脂,因此月饼是典型的高糖高脂型食品,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一对老夫妇为了把儿女送的月饼吃完,连续一两个月吃月饼,以致吃出了糖尿病,因此吃月饼也应浅尝辄止。  养生价值星级:★☆☆☆☆  ◆ 腊八节的腊八粥  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又叫佛成道节或佛浴节,为佛教传统节日。传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之日,要焚香礼佛,钟鼓齐鸣熬粥供佛。人们用五谷杂粮、干果熬煮成腊八粥,在腊八节早上食用。熬制腊八粥的原料至少为八样。一般有大米、小米、糯米、大麦、小麦米、薏仁米、红豆、绿豆、芸豆、莲子、白果、花生仁、桂圆、杏仁、瓜子仁、葡萄干、红枣、栗子、果脯等。此外,在民间还有咸腊八粥,荤腊八粥等多种制法。  养生价值点评:腊八粥的原料丰富,既有五谷杂粮,还可加入豆类、干果和坚果,充分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思想,各种原料中的蛋白质还能充分互补,提高蛋白质总体的吸收利用率,而且粥类食品水分含量高,热量较低,是养生保健之佳品,四季皆宜。  养生价值星级:★★★★★  ◆ 灶王节的糖瓜  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为灶王节,又叫送灶节或送神节,是道教的传统节日,也是古代祭祀灶君的节日,俗称小年。传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这一天司灶的灶君要升天朝见玉皇大帝,禀奏人间善恶之事。人们都希望他隐恶扬善,“上天言好事,下凡保平安”。所以,人们为灶君送行,要用麦芽糖做的糖瓜、糖饼来堵住他的嘴,不让他乱说人间坏话。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灶王节是冬季中最为寒冷的日子,人们通过温性的麦芽糖来达到驱除寒冷的目的,同时甜食也为孩子们带来喜迎新年的欢乐时光。  养生价值点评:糖瓜的成分是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中双糖的一种,营养价值与普通糖果类似,不宜多食。  养生价值星级:★☆☆☆☆  传统食品的文化价值大于营养价值  我国的这些传统节日食品,在物质匮乏、食物供应不足的时代,无论是汤圆、月饼、青团子还是饺子,都算的上是难得的美味,只有过年过节才能享用的美食,享用这些美食也让人们更加期待节日的来临。  不过在物质丰富,人们普遍能量过剩的今天,许多高能的传统节日食品就显得暗淡了许多,尤其是年糕、汤圆、元宵、青团子、粽子、月饼、糖瓜等食品,人们在食用这些食物时,更多的是在回味、继承他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体现其文化价值!【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图片_赏花灯吃汤圆庆团圆
& & & 今天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坐在一起吃汤圆,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一起去赏花灯,猜灯谜,非常热闹。
& 本文由小英编辑整理,是中的原创作品,发表于,已经有4人强力围攻。
很好(0)0%差劲(0)0%
上一篇: 下一篇:
另类其他月好评排行
另类其他月人气排行
精品库分享最精美的素材图片,QQ头像,个性签名,QQ皮肤图片的精品网站!
Copyright &
深港 版权所有
编辑:小琴 日期:
11:37 浏览吃元宵观花灯 民俗专家细说“元宵节”
字体:[][][]
“元宵”的由来&新华社发&
  民俗专家细说“元宵”由来&
  “元宵”作为元宵节一种独特的风味小吃,入口香甜,令人齿颊留香。那么,元宵节为何要吃元宵呢?&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食品,旧时曾称作“圆子”“汤圆”“糖圆”“团子”等。&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据说,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泛舟长江,见江面上漂着个浮物,色白微黄,船工捞起来献给楚昭王。昭王食之,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昭王于是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世相沿成习。&
  元宵节吃汤圆,其风俗大行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后来,元宵又称为“汤元”,清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这种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王来华说,如今,北方人称其为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掀起春节后的又一娱乐高潮&
  民俗专家称,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闹”元宵掀起春节后的娱乐高潮,人们张灯结彩,耍狮舞龙,大放焰火,彻夜狂欢。&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作为春节过后的又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一个“闹”字,把元宵节的气氛凸现得淋漓尽致。“小初一,大十五”,起于西汉,盛于唐宋,流传至今,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为一天,到唐朝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农历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清代节庆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元宵节与春节相接,人们赏月观灯,竞猜灯谜,吃元宵,耍“百戏”,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是掀起春节后的娱乐活动高潮。有诗描写唐朝长安闹元宵的画面:“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把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盛况和游人的兴致表达无遗。&
  宋代元宵夜花灯的装饰造型也很精美,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苏东坡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宋代词人辛弃疾也曾作词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可见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
  及至明清两代,闹元宵的形式更加发展了。是日夜,放灯之时,还有舞狮、踩高跷、走旱船、耍龙灯、击太平鼓以及唱戏、杂技表演等,简直就像西方的狂欢节。同时,元宵灯节盛况空前,谜家如云。&
  王来华表示,今天,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海峡两岸,在海外华人的聚集区也是年年欢庆不衰。
  观赏花灯“闹”&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民俗专家表示,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放灯、观灯,人们称为“闹花灯”。&
  关于观灯还要从汉明帝说起。据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罗澍伟研究员介绍,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朝廷号召百姓于上元夜放灯,以示对佛的尊重。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来华进一步介绍说,汉明帝时只是灯节的起源,要说发展成空前的盛世,那就是唐代了。唐代时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富庶,人口众多。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灯节。&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达,元宵灯会无论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
  到了明代,灯节活动更为发展,还增设了戏曲表演。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里取消了灯会,但是民间的灯会却仍然盛行。&
  随着历代元宵灯会的发展,灯节时间也越来越长。汉代一天,唐代为三天,宋代为五天,明代则长达十天,到了清代,日期缩短为三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民俗专家认为,元宵节的灯火繁盛,且历代相沿,热闹非凡,和历代皇帝的倡导、参与有很大关系。帝王们常借节日之光追求享受,讨民间“富足”的口彩。&
  民俗专家表示,如今的灯节,油灯已成为历史,除手提灯尚用蜡烛外,一般多用电灯取光。我国各地的花灯品种也越来越多,从而令元宵灯节变得更加五光十色,绚丽多姿。&
  元宵节猜灯谜始于南宋&
  元宵节在我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民俗专家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元宵节猜灯谜自南宋时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
  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
  民俗专家介绍说,我国民间所产生的灯谜浩如烟海,千变万化。人们有时用“像老虎一样难以射猎”来形容谜语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其中用文句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
  从南宋到清朝五百年间,元宵节猜灯谜习俗一直延续不断,不仅民间百姓喜爱,即使在皇宫深院,王公贵族乃至皇帝都乐此不疲。&
  民俗专家表示,灯谜文化至今风韵不绝,特别是到了元宵节,不少地方于街道闹市悬挂灯谜让人猜射,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如今,民间猜谜已不限于元宵,有的地方平时朋友相聚也会猜上一阵子灯谜,猜谜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
  中国的“情人节”&与“姻缘会”&&
  民俗专家介绍说,自古以来,由于元宵灯节不对闺阁女子加以限制,因此就有了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和“姻缘会”的说法。&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在古代,受封建礼教束缚,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元宵节这天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于是就给那些整日待字闺中的小姐们一个认识青年男子的好机会,而年轻女孩结伴出游也给未婚小伙子们提供了一个结识佳人的机会。&
  在元宵节这一天,未婚男女们都借着赏花灯为自己物色对象。平时没有机会相见的男女情人们,在元宵灯节时也可以借着观灯的机会相见。所以说元宵节又是男女青年和情人相会的日子,于是这一天被人们看作是一个浪漫的日子。&
  从中国历代诗词歌赋中也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温馨。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在《青玉案》中也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的就是元宵夜时男女约会的情景。&
  而在传统戏曲里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如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定情。从这些浪漫的爱情故事看,元宵节也确是中国的“情人节”和“姻缘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夜,为有情人提供了一个传情达意的渠道,情侣们或密笺赴约,或互赠诗帕,体现的是一种纯洁的男女之情,这种感情含蓄内敛,韵味十足。
责任编辑:王 小宁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传统节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