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沙漠之舟舟野骆驼》野骆驼的驼峰对野骆驼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骆驼 “沙漠之舟”五千年
字体:[][][]
  近来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使人们对骆驼有所关注,据研究人员称,“中东呼吸综合征”是由单峰骆驼传染给人类的。骆驼与人类的渊源颇深,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在一些游牧民族,甚至被奉为“天赐神物”。
  公元前3000年始作驮兽
  骆驼对人忠诚,耐饥耐渴,号称“沙漠之舟”,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用以驮运和骑乘。
  关于骆驼的起源,学界有很多说法。一种考证认为,骆驼的祖先是由距今约5000万年前的北美洲野骆驼进化而来,体型巨大,没有脚趾,大约在300万年前越过白令海峡横渡至亚洲,并进而到达中东和非洲。而另一种考证认为,10万年前的中东地区就存活着骆驼。2003年一支叙利亚-瑞士联合考古队在大马士革东北部约250公里的巴尔米拉地区的哈迈勒,发现了一种生活在距今约10万年前的巨型骆驼的骨骼化石,这种骆驼身高达4米,是现代骆驼身高的两倍。
  骆驼来到中国后,依其习性特征定居在蒙古高原和西北内陆。大量史料证明,至少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父系氏族社会,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就已经驯化了骆驼。远古岩画中就有许多双峰驼、单峰驼的形象。先秦古籍《逸周书》记载:“伊尹为县令,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匈奴、楼烦、月氏诸国,以骆驼、野马……为献。”伊尹为商王朝开国大臣,商代之前北方游牧民族就将骆驼视为珍稀动物向中原王朝进献。《史记?匈奴列传》也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可见,在当时,人们将骆驼看做珍稀动物,称其为奇畜。
  骆驼分单峰驼和双峰驼,单峰驼只有一个驼峰,更适合沙漠生活,分布于中东和北非。双峰驼又称大夏驼,更适合寒冷气候。两者的混血骆驼体型较大,只有一个驼峰,善于驮物,混血骆驼无论雌雄均有生殖能力。还有一种野骆驼,驼峰较小,毛较短,四肢较长,数量非常稀少,是世界上唯一可以饮用盐水生存的陆生动物。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在于其独特的身体构造。骆驼的驼峰里贮存着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供骆驼生存需要。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这些贮存的脂肪。骆驼的胃里还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据记载,骆驼23天不饮水仍能存活下来,即使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不会影响生存。
  骆驼有两排睫毛保护眼睛,耳孔有毛,鼻孔能闭合,视觉和嗅觉敏锐,这些均有助于适应多风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环境。
  被遗忘的国宝――野骆驼
  1896年2月,一支5人骆驼队迎着凛冽的寒风,艰难地跋涉在罗布泊干涸的古河床中。这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的探险队。他们在进入大漠后,发现了野骆驼的足迹经常出现在这一“生命禁区”,后来野骆驼就成了他们几乎陈尸沙海的死亡之旅中唯一的伴侣。
  野骆驼在古代曾广为分布。西起里海,东达黄河,南到青藏高原北部,北至贝加尔湖,都有野骆驼瘦高矫健的身影。100多年前,野骆驼尚存1万多只。但时过境迁,野骆驼现已在沙漠里几无踪影,成为极其珍稀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国内外专家经过深入考察得出结论:目前残存的野骆驼分布在中国阿尔金山、塔克拉玛干、罗布泊以及中蒙边境一带,据估计目前仅有不到900只。也就是说,在面积达33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安徽、江苏、浙江3省总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仅有几百只野骆驼,是“比大熊猫还要珍稀的野生动物”。野骆驼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被载入了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
  家养骆驼与野骆驼出自一类,家驼是由野驼驯化而来的,但经过6000多年的分道扬镳,二者从外形、生理特点到繁殖习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外形上野驼躯体高大健壮,家驼则稍矮、略显肥胖;家驼驼峰小而尖,呈锥形,野驼驼峰较肥大,呈U形;家驼体毛短且密,为淡棕色,野驼体毛粗长,颜色有深褐、浅黄、棕等多种。
  野骆驼不仅丰富了大漠戈壁景观,也是所在地区生物资源里重要的一环。由于它生命力强,遗传基因稳定,生殖能力超常,故对研究骆驼起源、品种分化及改良家驼品种,都有重要的科研与实际价值。人类的捕猎和天敌袭击,使野骆驼遇到危险时能连跑3天,时速达40公里,相比而言,家驼最快不过时速25公里。据了解,为重点保护野骆驼,我国政府已建立了阿尔金山-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骆驼在元代最受“重用”
  在我国元代,骆驼是“五畜”之一,养驼业在当时的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元代骆驼数量大增主要是成吉思汗征服西夏之后,从那里缴获了不少骆驼,还从“欣都思边地带回来很多骆驼,很多山羊”,“欣都思”指的就是今天的印度。正是因为成吉思汗四处出征,从各地掠夺了大量的骆驼,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骆驼的数量和种类,为养驼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饲养管理骆驼,由贵族把持十四道牧场的经营与管理,养殖的骆驼主要用于乘舆、供奉中央、用作作战工具及食用等。
  元代,骆驼是皇室贵族的御用乘骑,元顺帝时,“壬子,发阿鲁哈、不兰奚骆驼一百一十,上供太皇太后乘舆之用。”在元朝,“凡行幸,先鸣鼓于驼,以威振远迩,亦以试桥梁伏水而次象焉。”故有周伯琦诗曰:“雷轰驼鼓振,霞绚象舆行。”由此可见,皇帝乘舆出行是以鸣驼鼓为先,然后乘坐象车,骆驼在皇帝行幸礼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据《元宫词百章笺注》载,“春游到处景堪夸,厌戴名花插野花。笑语懒行随凤辂,内官催上骆驼车。”“骆驼车”是元代宫女所乘之车,这一特殊现象是元朝所独有的。
  骆驼在元代除作为皇室乘舆,还是中央赏赐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供奉中央的珍贵礼品。曾有记载,元世祖时期,中央“赐皇子爱牙赤部曲等……马二万六千九百一十四、羊十万二百一十、驼八、牛九百。”元文宗时期,政府为了扩充军力购买“骆驼百、牛三百,充扈从属军之用”。而且,曾有史料描述了骑驼作战的勇猛场面,“札八儿每战,被重甲舞槊,陷阵驰突如飞,尝乘骆驼以战,众莫能当。”除此之外,元军传送紧急公文和情报消息,四百里以上的传送是由骆驼完成的。
  蒙古人把骆驼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食其肉。成吉思汗与乃蛮争战,失败逃亡路上因为饥渴难耐,手下曾将一匹骆驼杀掉,“燔以啖”于太祖。除此之外,元代蒙古人一直将驼乳作为上层贵族享用的饮料。驼峰在元代也是一道名菜佳肴。汪元量的《十筵诗》曰:“第二筵开入九重,君王把酒劝三宫。驼峰割罢行酥酪,又进椒盘剥嫩葱。”而驼蹄在宫廷内以及王室贵族宴席之上,也是一道名肴。
  延伸阅读
  游牧民族的“天赐神物”
  骆驼主要生活在中国北疆和西北,它们吃苦耐劳、充满灵性,古人称之为“塞外奇畜”,远古游牧民族视之为“天赐神物”,蒙古族更是赞之为“苍天的神羔,生命的恩泽”。
  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征服西夏时病逝在甘肃清水县的行宫里,按照蒙古贵族的传统习俗,葬礼是秘密进行的。因此,成吉思汗究竟葬在什么地方,说法不一。当时蒙古贵族的葬俗是入殓处不设陵墓。据《草木子》记载:“国制不起坟垄,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子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则知葬所矣。”这就是说,在行葬时宰杀一只驼羔埋在陵前,让母驼看到驼羔被杀的情景。待到拜谒陵墓时,把母驼牵来。母驼一到驼羔被宰杀的地方就发出哀鸣,人们就可以确定陵墓所在的位置。后人为祭祀成吉思汗,把他的宫帐安放在蒙古高原,就是现在的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一带。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蒙古人世世代代在草原上生存,马和骆驼伴随左右。为了祈求骆驼能够繁衍兴旺,古代牧人们在精美的丝绢上精心描绘出骆驼神的形象。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骆驼博物馆中有这样一幅蒙古骆驼神绢画。绢画描绘着一峰正在奔跑的骆驼,在骆驼背上有一位神人:他有三只眼,右手持一道尖头令牌,左手持法器,蓬发直竖,飘带飞舞,祥云缭绕在骆驼与神人背后。这位骑骆驼的神人,就是草原上传说的蒙古骆驼神。在蒙古草原和沙漠地区,牧人们对骆驼神十分崇拜,相信他可以保佑牧场丰润,保佑牧民旅途平安。
  乌珠穆沁人,尤其是老人临死的时候,家人要把一片绒毛撕细,轻轻敷在其鼻孔上,看看出不出气。什么时候绒片不动了,就说明老人咽了气。乌珠穆沁人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会留下来,冥冥中庇荫子孙,所以家人会把这片绒毛收起来装进招福的香斗中,作为珍贵之物保存。成吉思汗死后也是用驼毛作为其灵魂的吸附物。成吉思汗及其原配布尔帖夫人的灵帐中,有一副蒙古式工艺图案的镀金银棺,连守灵的达尔哈特们也不知其中放有何物。“文革”时一群红卫兵闯进成陵,揭开这个千古之谜,原来里面只放着一小撮白驼毛。(吕丽娜)
责任编辑:桑爱叶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十五课野骆驼十六.doc 2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第十五课野骆驼十六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十五课野骆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记住每个生字与词语的读法及书写规则。2.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会组成词组。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重点:记住每个词语的读法并组成词组、造句。难点:理解词语的用法,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注意观察周边的事物。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领读法学习方法:理解法练习法观察法跟读法教学手段:卡片课本书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背诵课文教师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二、学习生字:1.老师领读所要学习的生字,学生齐读。2.逐词讲解生字的书写规则的同时学生边书空分写。3.老师引导学生组词。4.在讲解词语的过程中做教育。(1)盏:上下结构,皿字底,如:一盏灯(2)设:左右结构,言字旁,如:设计,开设(3)盘:上下结构,皿字底,如:盘子,茶盘(4)陆:左右结构,左双耳,如:大陆,陆地(5)脖:左右结构,月字旁,如:脖子,颈脖三、学习词语:1.老师领读所要学习的词语,学生齐读。2.逐词讲解词语的书写规则的同时学生边书空分写。3.老师引导学生组成词组并造句。4.在讲解词语的过程中做教育。(1)游览:~天池/~名山例句:大家游览了著名的西安古城。(2)吸收:~氧气/~热量例句:花草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3)适应:很~/不~例句:和大人相比,孩子的适应能力更强。四、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五、板书设计: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和词语2、完成汉语练习册第十五课野骆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记住每个生字词语的读法及书写规则。2.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会组成词组。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重点:记住每个词语的读法并组成词组、造句。难点:理解词语的用法,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爱卫生、要整洁。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领读法学习方法:理解法练习法观察法跟读法教学手段:卡片课本书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听写字词。2.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口头组成词组造句。二、学习生字:1.老师领读所要学习的生字,学生齐读。2.逐词讲解生字的书写规则的同时学生边书空分写。3.老师引导学生组词。4.在讲解词语的过程中做教育。(1)肤:左右结构,月字旁,如:肤色,护肤(2)曾:上下结构,如:曾经(3)饥:左右结构,食字旁,如:饥荒,充饥(4)傍:左右结构,单人旁,如:傍晚,依山傍水(5)批:左右结构,提手旁,如:批准,审批三、学习词语:1.老师领读所要学习的词语,学生齐读。2.逐词讲解词语的书写规则的同时学生边书空分写。3.老师引导学生组成词组并造句。4.在讲解词语的过程中做教育。(1)批准:~申请,盼望~例句:我明天有事请假,老师批准了。(2)证明:~真假,指出~例句:科学家们证明了地球是圆的。(3)建立:~友谊,必须~例句:全班同学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四、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五、板书设计: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和词语2、完成汉语练习册第十五课野骆驼(第三课时)课型:课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每个词语的用法。2.能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会朗读,会翻译。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能力。4.学生们能够把学过的句子在实际生活中灵活的运用。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尊敬科学。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句型。2.理解本课课文的意思。难点:学生们能够把学过的句子在实际生活中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领读法鼓励法学习方法:跟读法合作法练习法比赛发教学手段:插图课本书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1)、老师请几位同学上黑板听写词语。(2)、朗读本课课文。2.讲解课文: (1)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插图,老师板书课题,句子及重点句型。(2)老师根据插图内容向同学们提出问题。(3)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一起读。(4)讲解课文意思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5)进行巩固练习,用重点句型造句。学句子:1.饥饿时,也骆驼驼峰里的油逐渐变为身体所需的热能。2.每当微风吹过的时候,盘子就在空中随风摇动,闪闪发光。巩固练习:(1)···时···例句:我每天上学时,妈妈都会说一句:“路上注意平安!”。(2)每当···的时候···例句:每当冬天过去,春天回来的时候,河里就有很多的开河鱼。(2)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1.阿丽娅在上海,去了哪些地方?她觉得哪儿最有意思?2.阿丽娅去了哪些馆?3.阿丽娅看到的中国馆是什么样的?4.瑞士馆有什么特点?5.拉脱维亚馆的外墙设计有什么特点?三、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五、布置作业:?1、一课三练2、复述课文课题:第十五课野骆驼(第四课时)课型:课文(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每个词语的用法。2.能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会朗读,会翻译。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能力。4.学生们能够把学过的句子在实际生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文学名:
双峰驼、野驼
Camelus bactrianus
脊索动物门
大型偶蹄目
基本资料/野骆驼
野骆驼沙漠之舟—野骆驼野骆驼野骆驼别名 双峰驼、野驼学名 Camelus ferus英文名 bactrian camel骆驼科 Camelidae分布 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偶蹄类。体躯高大,和家养双峰驼十分相似。头小,耳短,上唇中央有裂,鼻孔内有瓣膜可防风沙。背具双驼峰,尾较短。四肢细长,脚掌下有宽厚的肉垫。全身被以细密而柔软的绒毛,毛色多为淡棕黄色,吻部毛色稍灰,肘关节处的毛尖棕黑色,尾毛棕黄色。生活于戈壁荒漠地带。骆驼性情温顺,机警顽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较快且有持久性,能耐饥渴及冷热,故有“沙漠之舟”的称号。野骆驼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现象。主要采食红柳、骆驼刺、芨芨草、白刺等植物,吃饱后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卧息反刍。发情期在3月份,孕期13个月,每胎1仔。早在二千多年前,家养双峰驼就是中国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
形态特征/野骆驼
野骆驼野骆驼的体形高大而稍瘦,体长2.2—3.5米,尾长50—60厘米,肩高1.8—2米,体重450—690公斤。头部较小,后部具有分泌黑色臭液的臭腺。吻部较短,上唇裂成两瓣,状如兔唇。鼻孔中有瓣膜,能随意开闭,既可以保证呼吸的通畅,又可以防止风沙灌进鼻孔之内,从鼻子里流出的水还能顺着鼻沟流到嘴里。耳壳小而圆,内有浓密的细毛阻挡风沙,还可以把耳壳紧紧折迭起来。眼睛外面有两排长而密的睫毛,并长有双重的眼睑,两侧眼睑均可以单独启闭,在“鸣沙射人石喷雨”的弥漫风沙中仍然能够保持清晰的视力。据说它还能够预感到风暴的来临,《北史》中就有:“且末(新疆南部的一个县)西北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患。风之所至,惟老驼预知之,即嗔而聚立,埋其口鼻于沙中。人每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毙。”的记载。野骆驼的颈部较长,弯曲似鹅颈。背部的毛有保护皮肤免受炙热阳光照射的作用。尾巴比较短,生有短的绒毛。背部生有两个较小的肉驼峰,下圆上尖,坚实硬挺,呈圆锥形,峰顶的毛短而稀疏,没有垂毛。过去曾认为驼峰是贮水的器官,但后来的研究表明,驼峰的结构主要是脂肪和结缔组织,隆起时蓄积量可以高达50公斤,在饥饿和营养确乏时逐渐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热能。它还具有适当变化的体温,在傍晚时升高到40℃,在黎明时则降低到34℃,从而适应荒漠地带一天中较大的温差。野骆驼的四肢细长,与其他有蹄类动物不同,第三、四趾特别发达,趾端有蹄甲,中间一节趾骨较大,两趾之间有很大的开叉,是由2根中掌骨所连成的1根管骨在下端分叉成为“丫”字形,并与趾骨连在一起,外面有海绵状胼胝垫,增大接触地面部分的面积,因而能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而不下陷,还可以防止足趾在夏季灼热、冬季冰冷的沙地上受伤。它的胸部、前膝肘端和后膝的皮肤增厚,形成7块耐磨、隔热、保暖的角质垫,以便在沙地上跪卧休息。野骆驼的全身的淡棕黄色体毛细密柔软,但均较短,毛色也比较浅,没有其他色型,与其周围的生活环境十分接近。每年5—6月换毛时,旧毛并不立即退掉,而是在绒被与皮肤之间形成通风降温的间隙,从而度过炎热的夏天,直到秋季新绒长成以后,旧毛才陆续脱掉。
生长繁殖/野骆驼
野骆驼野峰驼的活动,一般以十几头大小的集群为规律。在繁殖期,每个种群由一峰成年公驼和几峰母驼带一些未成年幼驼组成,有固定活动区域,除非季节转换时才进行几百公里的长途迁徙。另外,公的幼驼一旦到了两岁左右,就会被逐出种群,去别的种群争夺“领导权”。野骆驼的繁衍是在自然的优胜劣汰中进行的,能够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的个体存活下来,其它的便自然死亡被无情淘汰。野骆驼的寿命一般在30岁左右。野骆驼有极强的交配和生殖能力,交配季节是冬末,这时雄驼显得非常暴躁,不吃不喝,甚至连觉也不睡。孕期13个月,每胎1仔。初生小驼,当天就能直立行走,两三天之后可又跑又跳。早在二千多年前,家养双峰驼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野骆驼在交配期后,雄骆驼会离开驼群。二、四月间你会看到一些孤单的野骆驼独自四处游荡,但他们不会离它们的家人太远,一旦有危险就会跑回去保护雌骆驼和小骆驼。过了13个月,雌骆驼也会悄悄地离开驼群去生小骆驼。1995年科学家在KUM Tagh库姆塔格沙丘附近曾幸运地目睹了一只刚刚生完幼仔的雌骆驼。小骆驼出生还不到一天,科学家们设法拍下了唯一的一张Bactrian野骆驼幼仔的照片。每年的1~3月是野骆驼的发情季节,雄兽争斗时,主要是将头部伸到对方的两腿之间,绊倒对方后再用嘴撕咬。这时常常见到单独行动的野骆驼,往往都是求偶争斗的失败者,也有发情的雄性跑到家骆驼群里,与雌性家骆驼交配的情况发生。雌性每2年繁殖一次,怀孕期为12~14个月,翌年3~4月生产,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后2小时便能站立,当天便能跟随双亲行走,一直到1年以后才分离。4~5岁时性成熟,寿命为35~40年。
主要类别/野骆驼
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现圈养着7头双峰野骆驼(是国内外目前圈养最大的种群)。野骆驼的分类问题一波三折,在我国科学家展开对野生双峰驼的研究过程中,在野骆驼的分类的争论已延续了一个多世纪。当年斯文·赫定等人都认为野骆驼是人类驯养的家驼重返荒野的种类。但通过近一个世纪的科学研究,人们大多数已基本接受了普尔热瓦斯基给野骆驼的命名,然而,日据媒体报道,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世界正式宣布,新疆罗布泊地区的双峰野骆驼是一个新发现的哺乳动物新物种。对此,新闻工作者提出疑问,动物学界的分类学家提出质疑,作为新种的根据是什么?该新种又是如何重新命名的?原来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日上午,中外野骆驼合作考察队正在罗布泊南部地区纵穿库姆塔格沙漠。笔者探路走在考察队的最前方,突然发现一群十几只秃鹰在不远处争斗,多年的野外工作经验告诉笔者,附近一定是有什么大型野生动物的尸体,为拍下秃鹫打斗争食的场面,笔者带着500mm长镜头照相机弯着腰向前接近,还没照上两张秃鹰都飞走了,这时笔者发现是一只被狼咬死的野骆驼亚成体尸体,当约翰·海尔先生赶到后用笔者的防身匕首从野双峰驼腿部取下一块用于检测DNA的皮毛材料。后来该标本被送至在兰州大学就读博士学位的韩建林处,他在国外对该标本做了线粒体DNA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并与家养双峰驼作了比较,结果发现野生双峰驼与家养双峰驼的内在遗传学特征上发现一定的差异,在18种识别6个碱基的限制性DNA内切酶消化后的产物中,检出3种野生双峰驼所特有的限制性态型。这的确是人类首次对野生双峰驼的一个新认识,是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的一项成果。然而,要作为一个新物种似乎还缺些什么。仅仅是依据2-3峰野双峰的皮毛材料基因分析就可定论吗?家养双峰驼与野生双峰驼之间的差别早已被公认,因此野生双峰驼才在一世纪前被命名为不同的种类,模式标本产地就是罗布泊地区。但当时这只是一个亚种级的差别,按国际动物命名法则的动物命名优先权原则,这是一个已被科学命名过的动物,在动物命名法则中,一个物种只能冠以一次新种(new species)的特别声明,对已命名过的动物要有变动,只能做分类地位的调整,要重新命名该物种、采取什么命名方法命名,在分类学上都是不成立的?实际也无法重新命名的,这是分类学上的一个基本常识。因此,所说的新种并没有经过任何学术论文来重新命名和调整。分子生物学显示遗传基因的差别恰巧更能说明其与家驼的不同,但若提高到种级阶元,仅仅靠现有的资料定论是不够的,在基因分型尚在探索、并且没有公认分类标准的阶段,基因分型还是需要精典的传统分类学方法来作佐证。但是,实际人们对野骆驼的分类研究工作还很欠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实更多的种级差异,而且更难突破的是野生双峰驼和家养双峰驼之间根本不存在生殖隔离的问题。生殖隔离是目前传统分类学作为两个不同物种的一个最基本的分类指标,动物分类学对种这个基本分类阶元的定义是:“种是能够(或可能的)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
历史过程/野骆驼
从哪里来——野骆驼几百万年以前,骆驼的祖先在北美Arizona沙漠中。它们体型较小,只有一米高。几百万年来,他们生存,繁衍,慢慢地从北美的老家迁居。一些走到南美,逐渐演变成南美的动物,比如羊驼,骆马。这些动物虽然没有驼峰,但它们都属于骆驼家族。其它一些骆驼穿过当时连接着美洲和亚洲的白令海峡,到了一个很寒冷的地带,它们聪明地在背上长起驼峰,用来储藏脂肪(有些科学家认为是一个驼峰,有的认为是两个)。当缺乏食物时,脂肪就可以供给消耗。与此同时,骆驼也练就了长时间不喝水的本领。经过又一段时期的进化,它们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双峰骆驼。其中一部分骆驼留在了这片寒冷荒凉的地区,长出长长的驼毛当作御寒的大衣;其余的继续向南迁,进入阿拉伯和非洲的温暖地带。在这里它们既不需要长毛大衣,也用不了两个驼峰来储存脂肪,所以一些人认为他们渐渐演变成单峰驼或单峰骆驼。因为在温暖的气候里,一个驼峰的储藏量已经足够了。曾有一段时期,人们认为双峰骆驼和它们的北美祖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大约4000年前,人们驯服了野骆驼,并教会它驮东西和载人。然而另一种双峰野骆驼仍在大自然里,那就是人们说的Bactrian野骆驼。根据从戈壁考察中取来的死野骆驼皮样,科学家正在进行DNA也就是基因测试。测试结果表明,Bactrian野骆驼与其它双峰骆驼有3%的不同,看到这里你一定在想这没什么意思,可是人类与猩猩也只有5%的区别。显然那些以驮着货物,成群结队由人们牵引着,走过丝绸之路和亚洲其他驼道的家骆驼,实际上和野骆驼是很不相同的物种。这就是这种动物的第二个奇特之处。住在哪里——野骆驼人类把野骆驼逼进了戈壁沙漠,事实证明几世纪前它们住在更富饶的中亚大草原上。甚至今天一些沙漠里的骆驼还要冒着炎夏的酷热走到山中,去喝一喝清凉的冰雪融水,啃一啃新鲜的嫩草。在野骆驼住的蒙古戈壁,不是所有的水都是咸的,但在中国戈壁的中心地带--嘎顺戈壁,也称苦戈壁,却只有盐水。盐水从地下沽沽地冒上来,看上去像雪一样。野骆驼就喝这种水,吃生长在盐泉周围的一些草。这些草都能忍受夏季 55摄氏度的高温,也能靠盐泉生长。与此相反,冬季气温会降到零下30摄氏度。难怪骆驼有它的长毛大衣了。可是这样的大衣在夏天显然又太热了,因此,四五月份野骆驼就要脱毛。脱毛后的野骆驼样子变了很多,不过到9月份它们又重新长毛以备冬天的来临。戈壁滩就是石头沙漠,嘎顺戈壁的许多地方遍布着小小的黑石子,而在戈壁滩的其他地方,大山和丘陵上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石头,看上去就象某个巨人曾经走过这里,在山上撒了大把大把的彩色石头。清晨和傍晚的时候,阳光照在山上,景色美极了。和甘肃戈壁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个沙漠34万平方公里都复盖着沙丘,一些骆驼则生存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部边缘,靠近塔里木河的地带。“塔克拉玛干”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这些沙漠每年都在不断扩大,人们一直在与沙漠侵吞农田作斗争。沙漠边缘地带的人们已经学会引高山融化的雪水来灌溉农田。几个世纪来,沙漠居民已在沙漠边沿地带开辟了丰饶的农牧场,但在别的一些地方,人们并未能战胜沙漠。有许多古代城市埋葬在沙漠底下。沙漠仍在越变越大,这被称为“沙漠扩大化”。虽然植树种草有利于人们控制沙漠,但对沙漠居民来说这会是一场持久的战斗。假如像有些人说的,世界正在越变越暖,那么沙漠里的风也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防止沙漠扩大化的斗争也会变得更加艰巨。骆驼既不喜欢沙漠的美景也不爱它的荒凉,它只是想远离人类,因为猎人捕杀它们,而且一些非法开矿者也把骆驼肉当作食物。有一些非法开矿者趁骆驼停在盐水泉边喝水的时候,用自制的土炸弹去炸它们。骆驼被炸死后,这些人就割去一些骆驼肉当食物。在蒙古和中国阿尔金山的野骆驼则有另一个威胁--狼。这些地区有充足的淡水,所以狼也能生存。在蒙古,牧人们被劝告迁移出野骆驼居住的地区,但同时住在那里的狼就不能捕捉牧人老弱病残的羊来充饥,它们就开始捕食骆驼。这已变成威胁骆驼生存的一大问题。其他一些珍稀动物,象野羊、野驴、藏野驴和戈壁熊,也住在沙漠附近有淡水的地方。这些动物住在沙漠的边缘,每到夏季,高山的雪水就会潺潺地流进这里。但这些动物也受到人类猎杀的威胁。只有Bactrian野骆驼能生存在沙漠的中心,假如你去这种地方看看,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其它的动物,甚至连只鸟也没有。这是因为这里完全没有淡水的缘故。只有一种吸血的大TICK住在盐水泉边专等着野骆驼来喝水,到时它就爬到它们的腿上吸血。怎样生活——野骆驼一只雄性Bactrian野骆驼往往带着一群十多只雌骆驼和它们的小骆驼。1999年的一次考察中,在阿尔金山附近,人们惊讶地看到一只强壮的雄骆驼竟然带了17只雌骆驼和16只小骆驼,这是很不一般的情况 。为了争夺雌骆驼,雄骆驼们会打架,打败的那只有时会走上150公里去找别的雌骆驼。可能它会和家骆驼交配,生下的小骆驼就成了“杂交种”。无论中国还是蒙古的牧人都不喜欢这种“杂交种”,因为它们长大以后很难驯服。所以这种小骆驼往往会被杀掉。在科学家们看来这样有利于保持Bactrian野骆驼的基因纯正,此外野骆驼和家骆驼的不断交配也会使纯种Bactrian野骆驼渐渐灭绝。野骆驼的第三个有趣之处就是它能够几百年来沿着同一条道路迁徙。在嘎顺戈壁中,野骆驼的脚印重重叠叠地从一个盐水泉延伸向另一个。当盐水泉边的植物被吃完时,它们就迁向别处。有趣的是这些野骆驼总是排成一队沿着老路走。由于它们个个紧紧跟随,所以在沙漠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从Kun Tagh沙丘就有一条非常明显的骆驼踩出的小路一直伸向阿尔金山。嘎顺戈壁的野骆驼每年都要经过这里,它们到阿尔金山的阴凉山谷里,躲避夏季沙漠的高温;冬天,它们又走回到沙漠的中心地带。春天的气温稍温和,但野骆驼还有另一个威胁,那就是说来就来的沙漠风暴。当地人称为黄沙暴和黑沙暴。黄沙暴刮起时能挡住太阳,使周围的东西看上去都是金黄色的。更强大更可怕的是黑沙暴,当它来临时,遮天蔽日,把白天变成黑夜。黑沙暴里不仅有沙子,而且石头也随风乱飞。这时可怜的骆驼只能伸着长脖子躺在地上。1997年的考察中,20只家骆驼有18只在黄沙暴中逃散;1999年,一次黑沙暴中,17只家骆驼失踪,有一只竟然跑了150公里去躲避这场及其可怕的沙暴。 骆驼的第四个惊人之处就是它会哭。骆驼都会掉眼泪,泪水从它的长睫毛下顺着脸颊流下来。虽然我想它在沙暴里一定很不快活,但它不是因为难过而哭,而是它在用这一绝妙本领来冲洗出眼里的沙子。它还有长长的鼻翼保护着鼻腔,所以在沙暴中也能呼吸。 因为骆驼具备了这些了不起的本领来适应沙漠生活,所以人们称它为“沙漠之王”。
现状/野骆驼
野骆驼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但至今仍在野外生存的仅有蒙古西部的阿塔山和中国西北一带!这些地区都是大片的沙漠和戈壁等!据中外科学家们调查,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不到一千只,而且仅存于我国新疆、甘肃及这两个省(区)与蒙古国交界地带的荒漠戈壁这极狭小的“孤岛”地区。据专家们分析,五六十年代时罗布泊一带的野骆驼至少四五千峰,八十年代初估算也有700峰左右,而仅剩几十峰了。据1999年5月国际科考队称,在罗布泊南部的考察中,他们在头3天中先后见到54峰野骆驼,其中第一天就见到一群37峰的驼群,驼群中还有17峰小驼,这是很难得的。专家们说,这表明近些年来野骆驼的保护有了作用,同时也说明,罗布泊地区的野骆驼不止几十峰,很可能达到或超过100峰。专家们一致认为,罗布泊地区是野生双峰驼模式产地及纯血统种群的分布区,其它3个分布区与家驼放牧分布区都有重合现象。另据新华社报道称:“甘肃境内的野骆驼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70多峰发展到400多峰。”其分布地除与新疆相联片的阿尔金山北麓的阿克塞安南坝外,还有敦煌湾腰墩、肃北马鬃山地区(笔者在马鬃山岩画中亲眼见到众多的野骆驼,证明历史以至史前时期这里是野骆驼的重要活动区)。甘肃境内的野骆驼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70多峰发展到400多峰。其分布地除与新疆相联片的阿尔金山北麓的阿克塞安南坝外,还有敦煌湾腰墩、肃北马鬃山地区。甘肃省野生动物管理局有关专家称。种族数量:在百多年以前,全世界都认为野骆驼基本灭绝了,至少是在主要栖息地非洲和美洲。因为亚洲尤其中亚也是野骆驼曾经生息的家园。十九世纪中叶,从中国传出一个消息:有人在新疆荒漠看到了野生双峰驼。这个传闻震动了全世界,激起了动物学家和探险家们的浓厚兴趣。据俄国人谢苗尔盖《新疆探察史》一书记载,1875年,俄国沙皇召募探险队赴中国新疆捕捉野马。当时,野马也处于同野骆驼同等危机状况,唯在中国仅存。曾在俄国皇家博物院当过实习生的曼斯特市教师普尔热瓦尔斯基报名获准,组建探险队,来到中国。他首次进疆是1877年初春,发现野马的存在,并带回了9张野马皮标本。普氏第二次进疆,虽没捕获到活的野马,但他先后在阿尔金山和罗布泊及北塔山一带,猎捕并制作了10大箱动物标本,其中就有4张在罗布泊捕获制作的野骆驼标本。据称,探险队在罗布泊荒漠,不止一次遇到野骆驼队群。这是传说野骆驼在世界范围灭绝后的新发现,也是近代史记载中最早的一次野骆驼发现,因之,罗布泊地区成为野生双峰驼的模式标本产地。1883年,普氏在罗布泊发现的野骆驼被命名为“野生双峰驼西部亚种”。1901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到罗布泊探险考察时,也发现当时罗布泊荒漠时常有成群结队的野骆驼出没,他的考察日记里记载了他们看到的野骆驼的一些情形。又有国内电视台为介绍野骆驼,深入罗布泊荒漠进行“守拍”,也多不成功,所获无几。1995年以来,国际性野骆驼考察队多次进入罗布泊地区寻找、考察和观测野骆驼保护区作出规划。考察队先后到达中蒙边境、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阿尔金山考察,并6次进入罗布泊荒漠无人区,累计行程3万余公里,终于找到了野骆驼,先后看到52个群落238头,基本摸清了野双峰驼在中国境内及中蒙边境分布区的环境、人类活动及影响,并对各区域野双峰驼的分布、数量、繁殖习性、食性、迁徙规律及天敌等作了研究,还完成了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的规划。阿尔金山北麓,是野骆驼生活的主要地区,种群较大。这个活动区主要在新疆若羌县境内和甘肃与新疆接壤的阿克塞县西部。这里荒漠比较好,灌木较多,又有一定量的水源,很适合野骆驼生活。经过调查估计,这一片的野骆驼至少在 300峰左右。因为国际科考队最近几年发现的200多峰野骆驼,大部分在阿尔金山北麓一带[]。甘肃境内的野骆驼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70多峰发展到400多峰, 其分布地除与新疆相连的阿尔金山北麓的阿克塞安南坝外,还有敦煌湾腰墩和肃北马鬃山地区。甘肃阿克塞境内现有野骆驼近200峰,敦煌湾腰墩和肃北马鬃山地区也分别有100峰左右。新疆哈密地区西北到北塔山与蒙古国交界地带,至少有100峰左右野骆驼。年蒙古国科学考察队在蒙古国阿尔泰山以南地区发现76群586头野骆驼,每群平均7.4头,17~36头成群占12%、7~12头成群占21%、7头以下小群占67%。
保护级别/野骆驼
一级保护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红皮书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一级濒危物种1959年,中国对野骆驼做过一些调查,1986年建立了新疆若羌县1.5多平方公里的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1992年,在甘肃建立了阿克塞安南坝自然保护区2001年,建立敦煌湾腰墩自然保护区与阿尔金山野骆驼保护区相联结。甘肃还在有野骆驼的肃北马鬃山一带划定了保护区,和其它动物一起实施了保护。日,甘肃安南坝野骆驼生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鄯善县决定将野骆驼定为城市吉祥物,将其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进行精心设计和开发。日,内蒙古骆驼保护学会成立。日,中国畜牧业协会骆驼分会成立。日,8岁的野骆驼“那仁”登上英国Nature杂志官方网站的首页头条新闻,向全世界公布由内蒙古骆驼保护学会理事长吉日木图教授主持完成的《双峰野骆驼与家驼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解析》成果。珍惜动物作为一个独特的物种,野骆驼已成为地球上比大熊猫更为珍稀的野生动物。据中外科学家们调查,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不到一千只,而且仅存于中国新疆、甘肃及这两个省(区)与蒙古国交界地带的荒漠戈壁这极狭小的“孤岛”地区。这应该引起一切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人们的热切关注,因为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存在关系极大。野骆驼,也即野生双峰驼,是世界上仅存的真驼属野生种。它的同族兄弟是野单峰驼,早已在数百年前灭绝,因此野双峰驼益显珍贵,成为世界上唯存的野生骆驼,属珍稀物种,在物种的遗传和科学研究上有重要价值。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干扰和自己环境的不断恶化,野骆驼数量急剧减少,分布和生活圈子越来越小,现已被列入中国一类保护动物和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野生双峰驼现仅存在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国,主要在中国。长期从事野骆驼研究并创办了“野骆驼保护基金会”的英国学者约翰·海尔说:“因为野骆驼的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能靠喝盐水生存的动物。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野骆驼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约翰·海尔先后4次实地考察了中国新疆野骆驼生存情况,他说:现在只有中国新疆和蒙古国有少量野骆驼,而蒙古国境内的野骆驼是靠淡水为生的,中国喝盐水生活的野骆驼更有研究价值和物种保存价值。人们对野骆驼这样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认识是过于晚了,在盲目的开发、人类各种活动的侵扰以及猎人的枪口下,野骆驼已经朝不保夕,命悬于丝。而据一份报告称,新疆还有非法采矿者在野驼常走的路上炸杀野骆驼的情况。一位罗布猎驼人甚至自述6年用弓箭与绊马索捕获过13只野骆驼,他因此被视为当地的“英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野生双峰驼作为濒危物种列入红皮书,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列为一级濒危物种,中国也把野骆驼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保护野骆驼的行动就开始了。1959年,中国对野骆驼做过一些调查,1964年,中国将野骆驼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当时一级保护动物只有7种);1986年,新疆环保局在阿尔金山建立了面积1.5万平方公里的野骆驼保护区;后在甘肃建立了阿克塞安南坝自然保护区(1992年)和敦煌湾腰墩自然保护区(2001年),与阿尔金山野骆驼保护区相联结。据甘肃野生动物管理局的负责人介绍,甘肃还在有野骆驼的肃北马鬃山一带划定了保护区(2001年),和其它动物一起实施了保护。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现圈养着7峰野骆驼(是国内外目前圈养最大的种群)。1993年,中国发行了第一套野骆驼邮票。联合国环境署官员、英国野骆驼保护基金创始人简·海尔博士的加盟,使中国的野骆驼保护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保护基金的资助下,年,简·海尔博士和中国的袁国映等人冒着生命危险,骑着家骆驼在中国境内的4个分布区,对野骆驼的分布范围、繁殖习性、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7.8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极旱荒漠类型保护区,也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野骆驼的模式产地。为保护罗布泊地区特有的荒漠生态系统和自然地貌,维持荒漠珍稀生物物种的天然栖息地,挽救世界上仅存于中国和蒙古的极度濒危物种——野骆驼,早在1986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就批准建立了“阿尔金山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省级)。年间,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组成科学考察队,先后6次进入阿尔金山——罗布泊地区,行程近四万公里,对在中国的骆驼主要分布区嘎顺戈壁、阿奇克谷地、阿尔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及中蒙边境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由于罗布泊北部嘎顺戈壁区域的野骆驼远离家骆驼,因此,被认定是世界上仅存的纯基因野双峰驼种群,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国家环保总局通过联合国全球基金会(GEF)出资75万美元建设野骆驼保护区,保护区的建设还得到世界野骆驼保护基金会和英国电器公司的资助。200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又以新政函72号文批准将保护区更名扩大为“阿尔金山——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建设是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具体体现。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温带、暖温带荒漠地带,气候干旱、植被稀疏,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有多种独特的珍稀荒漠动、植物物种分布,这些生物不仅具有特殊的基因类型,同时又是罗布泊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邮票/野骆驼
1993年特种邮票中国于日发行一套T野骆驼邮票。1套2枚1种,邮票规格为40毫米*30毫米。设计者殷会利,由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制。面值20分 野骆驼 6073.75万枚面值1.6元 野骆驼 5380.25万枚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新疆环境保护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资源与产业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6次
参与编辑人数:22位
最近更新时间: 23:17:50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骆驼为什么是沙漠之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