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的老公83年出生中国论坛的网址是多少?07年左右玩过这个论坛上一个可以交易农场、鸡场、冶炼厂等虚拟产业经营游戏

  时间过的真快,离开北京的事业单位来到深圳一晃就十年了。期间做品牌推广、管理的打工日子在记忆里也已恍惚。去年,女儿在美国出生,中年得女,除了高兴还是高兴。女儿满月回国后,原本玩心十足的我做起了自己都不敢想象的奶爸。可是,现实的问题来了,接下来为女儿做点什么呢?自己的下半生何处着落呢?想来想去,还是做老本行吧。以前在农业部门工作,虽说不是实体,看得也多了。前几年开始还在东北包过土地,多少还是熟悉一些。在美国半年,也考察了几家小农场,加上现在大家好像也蛮重视食品安全的,做作原生态农业或许还是个出路。这么想就这么干了。于是在四月蒙蒙的雨季里,找到了这个距离深圳仅130公里的客家小山村。第一次到村里,就被这个仅剩四户人家的村庄吸引住了。上图看看村子先(图片是深圳著名摄影师虫子拍的,是好朋友,不是盗图,特此说明,以免被喷)
楼主发言:122次 发图: | 更多
  发布了图片                  
  惠东?
  不错,  常去稔山镇,下次去找你
  隔塘村全是张姓,原本有200多人,现在一半在香港,一半在广州、深圳、县城和镇里,留在村里的只有三户人家。其中,村长是上有快百岁的老母情,不愿意离开,即使村长在镇里有一栋漂亮的四层楼。另外一家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即使在城里建有豪宅,也宁可每日自驾回老宅过夜。当然,老宅业已翻修为豪华的乡间别墅了。或许人家是不愿舍弃老家的风水,或许是留恋乡间的这份宁静。还有一户一家三口,倒是还在继续昔日的农家生活,在当地已属于罕见。就是这么一个平常的小山村,长满果树的丘陵环抱着一个水塘,水塘开口处是一片大约200亩的水田。村子整体占地大约2000多亩,大多是山岭果园。原本打算种植玉米蔬菜的打算看来在此地是行不通了,得换个做法才行。   到村子里的那天,副村长在医院上班的女儿恰巧来看他,闲聊中说起来很多产妇产后想找土鸡吃,又怕市场上那些鸡不安全,又说你何不在果园里养当地土鸡。副村长也鼓动说,果园里草多、虫子多,还有果树可以给鸡遮阴。果园里都是荔枝龙眼,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两种水果烂市之后,村里人就不再管理它们了,任由这些果树自生自灭,整个果园杂草齐腰,倒是恢复到原生态了。这些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周围很多人都开始接受有机原生态的理念了,这里距离深圳、广州不远,搞这个也许可以。于是,就拍板先从果园养鸡来开始我原生态农场的第一步。  
  荒废了快20年的水田,白鹭和水牛在一起。  大片的水田如今已是荒草丛生了。          只有紧邻村里的这块水田还种有一点几户人家的口粮。
  从四月份开始进场,拉电、铺水管、收拾房子,每天都在忙活。四月三十一号,第一批1200只鸡苗进场了。整个五月,这里每天都下雨,提心吊胆过了一个月,到六月份小鸡开始在草丛里自由觅食的时候,师傅说这些小鸡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间了,可以考虑要接着搭鸡棚,进第二批鸡苗了。    
  又过了半个月,满一个月的小鸡崽可以上树了。      
  胡须鸡的原生态放养看来没什么问题了,在靠近进村道路的这一边,我也挂起了农场的招牌。下一步就是要考虑再上个什么项目的问题了。  
  老村长建议说,你这里将近500亩荔枝龙眼,虽说果没效益,但可以养蜜蜂呀,这些果树往年没人管理,也就没有农药污染,这样的蜂蜜人人都会喜欢的。是哟,可以养蜂呀。但我来的时候,荔枝龙眼的花期已过,再说养蜂这事也得有技术含量吧,得找个老把势才能干这事。老村长说,这事不难,你若真有心干,我给你介绍一个养蜂四十年的人。他一直想找个老板托着他。我就纳闷,养蜂不是没什么投入吗,不是全靠蜜蜂采蜜的吗?后来经老村长一番说道,算是听出了个大概。原来,本地养蜂人原本在人民公社时期就是给集体养蜂的,后来改革开放了,这边工业起来了,人们开始进厂做事了,养蜂人可能是习惯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加之有手艺在,就转而给自己养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还是个好营生呢。当地人都喜欢用蜂蜜配药,每有新蜜出来,在蜂场就把蜜卖了。可近几年却不行了,一个是年龄大了,儿子在城里习惯了,不愿意做这个,自己辛苦。最关键的是,蜂蜜没有以前那么好卖了。超市里、公路边的蜂蜜卖的价格很低,原来的收购商把价格压到没钱赚的地步,只有靠过去的散户买,日子难过了。确实,这是一个我到这里后时常遇到的困惑:价格是交易的最高原则,品质不再是关键要素了。正如这位老蜂农遇到的问题,货真价实的好蜂蜜就是卖不过那些不知道怎么搞出来的东西。我想既然自己是来做原生态农场的,多一个也无妨。况且蜂农老谢干了这么多年,什么都齐全,我只要把他的蜂蜜销售出去就行,农场还多个基地,不管销售难度多大,眼前来看,还是个划算的投资。于是,决定次日进山收编养蜂人老谢。
  第二天进山,刚坐下来,就有一阵山雨飘过,十五分钟后,眼前出现了两道彩虹。心中暗想,这是个好兆头,事情能成。  
  这是当时老谢拿来招待我的夏蜜—乌桕蜜。  
  来一张老谢的工作照,六十多的人了常年在山里与蜜蜂打交道,看起来还是蛮精神的哟!  
  回归本真,休闲自得!  
  有机会去看看呀!!!!  
  非常钦佩实干家。  返璞归真是比较好的方向。
  马克,有空好好看看,睡觉先  
  有前途!支持!
  开卖了不  
  环境很漂亮哈。  
  我也正好想在乡下包个地搞养殖,一定要去向你好好学习,请加我的QQ9900593。以后好向你请教
  收编老谢后的第一款产品,希望这样的合作可以为他带来安定和信心。  乌桕蜜在冰箱保存后结晶了。    
  当初就想着在这里同步纪录一下自己的足迹,无奈事务繁多,每天都是干不完的事情和操不完的心,加上懒惰,就把这事给耽搁了。最近整理手机相册,发现办农场后竟然已经拍了上千张照片了,再过几个月,想找一张都得费老劲。还是借天涯宝地梳理一下吧。一来理理一路走来的经验教训、得失成败,权当在这里写日记了,或者就当这里是个存储器,二来天涯高人多,说不定那天就遇到了,给指点一番,也好少走弯路。这么着就利用在农场晚上时间,快放一下过去几个月发生的事情。
  五月份的下雨天在忐忑中过去了,六月份又是搭鸡棚,又是收编老谢的养蜂场,又要准备整理菜地,时间都跑到忙碌里面去了,接近月底时候,果园里的荔枝红了,就和太太商量,约几个朋友来农场玩玩,让大家体验体验原生态的乡间生活。
  荔枝红了  
  朋友们携家带口地来了,老天真给脸,挂起了一道彩虹    
  田园风光总是能够触动我们内心的某些地方    
  荔枝过后就是龙眼,父母带着孩子,自由采摘,其乐融融。    
  好地方啊,从深圳如何过去?导航地址到哪?
  村里的阿浩厨艺不错,就给大家做了一桌客家风味的家常菜,菜式简单,食材可全都是原生态的哟。都说菜甜、肉香,个个大快朵颐,没有一个看起来要节食的。            
  老谢养蜂在山里,这里原本有一个村庄,三十年废弃了,山里的溪水清亮,潭水清凉,是个消暑的好去处。大人孩子全下去了。                
  有想法!赞一个!
  好地方,有空去玩下
  老谢的蜂蜜也得到了朋友们的热捧,看来这势头不错。      
  蜂蜜的确不错哦,放冰箱后结晶了··
  好贴!  楼主承包这么大的农场,看来也是实力雄厚啊!!
  记号一个,明年有时间去玩  
  夜晚,在距离深圳100多公里的乡间,看到了让大家欢呼雀跃的银河  
  转眼,十一假期到了,分别来了两拨朋友来农场玩,去山上戏水,大家都说这是我们自己的“爸爸去哪儿”                
  很羡慕
  山里面养蜂人的住所,有柴火锅灶。城里来的人很少能吃到这样做出来的饭菜了,尤其是小孩子更觉得好奇。关键是原生态的食材做出来的东西味道好呀。焖草鹅、肉丸汤、炒青菜,再加上腊味土豆焖饭,大人孩子吃得那个高兴呀。看不出谁想节食。        
    深圳娱乐频道荟生活栏目到农场做节目
          一种胡须鸡可以有好几种吃法。
  亲,站短个地址。有时间去叨扰你。  
  顺藤摸瓜,看了你的资料,这是软文广告。  主要对你的自我介绍不实,所以有些看法。2012在杂谈发帖疑似香烟广告,现在是蜂蜜。这都无可非议。只是自我介绍不要从公务员变为推销的,让人不可信!  原生态农业,在你的操作中,无非从荒弃的土地和落寞的资源,经你重新包装一下,冠个时髦响亮的名称,弄些宣传。当然,现在推销也兴许这个,未可厚非。  其实,大米还是那个大米,肉鸡还是那个肉鸡,如果真的是好东西,那个村子不会如此落魄。修正一下,多祝镇没有隔塘村,应该是格塘村吧。呵呵,不带这么不尊重地名的!  你的主打产品应该是蜂蜜,这东西加些荔枝就如你微信聊天记录那么牛?比你牛的多了去了,你还没有规模经营,像模像样的生产场所呢,不会是倒老张的东西吧。  地方是好地方,严重怀疑会不会被你所谓的经营而肆意破坏!  2012年大概进去的地方,已经非常糟糕了,现在不知里面原生态的环境,能够维持多久?  
  贴一下楼主QQ里介绍的网页图片。转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AxODQyOA==&mid=&idx=1&sn=d9bf5d35e53a2c7dd4936fdc457ec9c9&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许多生态环境,更多的是需要人们去保护它们!!!                                            不是有意和楼主过不去,这种好地方尽量不要去打扰它,挣钱有很多门路。原生态也不是如此搞法,多好的潭水溪流啊,是不是偏要弄个污水池啊!
  在深版看到这样的帖子,很有感触。尽管是个广告贴,楼主很会煽情,版友也憧憬这种田园般的诗意生活,其实都是大忽悠,楼主日常生活大概不会在哪里,估计更不会在那里生产经营,只是忙于宣传和包装,推销产品。  中国的土地改革,已从城市走向农村,就像过去的投机者,从城市房地产中强取豪夺大量的好处,剩下一堆问题让消费者慢慢去承受和消化。同样,嗅觉灵敏者,现在把触角伸向美丽的乡村,同样铜臭味一定会把她糟蹋成不像样子,只是时间问题。  农村土地改革,应该从城市土地的改革中吸取教训,不是简单的大块承包,让炒作者有机可乘,唯利是图,不计后果。要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对一些原生态的环境,要严格保护,杜绝开发!
  我和你说了,我不是有意针对你,我只是一个普通版友。我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发展经济,由于没有合理保护,许多风景如画的环境从糟蹋,污染,直至完全消失,面目全非,最后干脆房地产全部包装了。深圳的改革开放,速度很快,剩下的原生态环境资源很宝贵。你选的地方,拍的相片多好啊!趋利化进程让这个自然山村,人迹渐少,本来是个好事,而且会更好。可你偏偏去打扰它。如果你单单搞些原生态的农产品,我没想法,本身你也是农业行家,也懂得尊重保持原生态环境,是你产品的保障。但你怎么做的,引一大帮人去干什么,莫非还想搞个农家乐?事实上,农家乐究竟对你这个原生态环境,是好事还是坏事,你不清楚吗?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吧。
  @作者:Bluesmood
小伙子你是个热心人,电脑的水平似乎比较高,楼主在这发软文就让他发吧,这么没什么的,做事业不容易,新媒体时代必须依靠网络营销,可以理解的。我们还是谈论大片吧,人人字幕组复活了,这个周末的大片你还没贴出来呢,大家都等着你在。
  bluesmood说的也对,现在人们关注健康、原生态食品,但我们也更要关注保护环境。看到满天星的那张照片,好触动,好久不见了。
  曹大师一进这个帖子,讨论就变得尖锐和复杂起来。我再回楼主一条,不再参与了,因为最终结果,我是好心吃恶果。  一个原生态环境,一旦被你大张旗鼓的操作起来会很糟糕。虫子的摄影水平很高,也颇具影响力,你也请深圳娱乐频道荟生活栏目到农场做节目,而且你对产品的宣传手法着重于原生态环境,风景如画,潭水溪流,美味佳肴。这样做法,事实上是打扰了这一片宁静,人们真正感兴趣的不是产品,而是环境。相信你也很好客,地方离深圳不远,大家也会去看看,顺便买点你的产品。如此循环,这个地方会人气渐高,甚至出名,到时唯利是图的项目和资金会流入,不要说农家乐,什么都有可能,这种局面不是你想控制得了的。恶性竞争,别说你这个原生态低利产品被挤出,破坏污染环境唯利可图的投资会大肆涌入。。。这种吸引人气,人多利多,钱多就臭,一塌糊涂的情况,不要再在这个已非常宝贵的原生态环境重演!你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坏的。当然,你如果很有能力,会确保这种情况不会发生,我无话可说。但你毕竟是个创业者,追求利益,希望成功。也相信你会视环境如生命,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大家也是懂的。呵呵。。。
  都是为了钱才去开发的,没钱谁去搞这个,对不。生活嘛,很正常。
  路是对头了,过不了几年,你就是先行者。
  为什么选择在离深圳130公里的地方办原生态农场。别说涯友们有质疑,就连身边的好朋友、当地镇上的老乡,一开始听我说这事的时候,也是一脸狐疑,整个一个不相信。也许是因为我以前是在北京报社工作,来深圳后又是做品牌推广活动。现在要做原生态农业,很容易就会让人这么想:这小子是在玩原生态的噱头吧。如果不是朋友们亲身体验、亲眼所见,到现在我的这个小农场在他们眼里还是如此。这也是我要到这里发帖的初衷。我想借这个平台说说自己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和思考所得,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原生态农业的做法,二来想探讨一下原生态农业究竟有没有出路,出路在哪里。  前面我说过了,我所在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部分人都脱离了农村、农业。因为仅仅靠每人那点田地,再怎么精耕细作,生活也是没法改善的。对他们而言,现实的选择就是进城、进厂。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非议的选择,城市里的人不能说因为喜欢乡下的淳朴和那些农民自家种养的农产品,就要求农民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受穷受苦吧。谁都有选择的权利。正如现在很多人去西藏,说没有几十年前那样的原汁原味了。在他们眼里,巴不得西藏永远都处在几十年前 的状态才好呢。你也不想想,凭什么人家就要作为满足好奇的对象和拍照的陪衬呢?农民对待农业也是如此。凭什么要为了城里人的那点乡愁而要坚守?离开、寻找更好的生活。紧邻珠三角的地理优势为这里的人提供了选择的便利和可能。于是,这里的土地逐渐抛荒。我相信这样的情景全国到处都是,而且越来越来越猛。随着农民离开家园纷纷进城,规模化的农业开始担当起了为我们提供农产品的主角。每天运往城市的大量蔬菜、肉禽蛋等等,越来越集中在了一些大的厂商手里。为保证供应量,降低成本,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迅速发生改变。大规模工厂化的养殖场、粮食基地、蔬菜基地正在各地迅速发展。关于这个,以前我在报社工作时候采访报道过很多,正是这些大规模的现代农业项目,在农业人口持续减少的同时,保障了农产品供应。与此同时,问题也来了。正如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子一样,现代化的农业已经成为石化农业、化学农业,如果没有化肥、农药、各种添加剂促生长剂,现代农业是无法保障人们的需求的。其中,也有很多是违规操作,类似新闻报道这几年已经很多了。人们在享受城市生活的种种便捷和舒适的同时,正在远离过去曾经有过的宁静、自然和淳朴,甚至在日常食物的选取上面临着许多风险。这是一个不用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乡愁永远在心中,无论多么迫于无奈,还是有许多人在回溯那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环境和田野自然的美味。更有很多人开始反省现代农业,试图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农产品的生产回归到自然的状态。这是因为有了人类太多的干预后,农产品正在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源头。市场有需求,农村有条件,有如此之多的抛荒地,干嘛不做原生态的农业呢。  也许是大家看多了太多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别说我在这里发帖说自己搞原生态,就是身边的朋友在亲身体验之前,在亲口品尝农场出产的各种农产品之前。怀疑是大大的,没有我也不信。让我欣慰的和感激的是,朋友们品尝过后又给周围的朋友热情推荐。就这样,市场慢慢拓展开了。有的朋友发对太多人去现场体验,认为那样会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有了名气之后还会引来大资本的开发,彻底毁了那个原生态的环境。这个说法我认同他的初衷。我以我的胡须鸡养殖基地为例,说说我现在的做法,希望得到高人指点。  农场现在的胡须鸡养殖基地是在一个丘陵果园里,这里生长有大概5000棵荔枝、龙眼和一些松树、桉树,分属于全村百姓所有。当时,我在征询村民意见时候,所有的村民都认为果园养鸡好,有的要地租,有的甚至不要地租,我当时还纳闷呢,这么好?后来经人细细一说,才明白其中的缘由。本来,当地百姓就喜欢在果园散养鸡,鸡可以吃草、虫,凡是鸡活动的地方,都会把土翻松,鸡粪给果树施肥,多余的还能下鱼塘喂鱼。这是一个一举几得的事情,不然为什么大家都欢迎呢。我又纳闷了,既然果园养鸡这么好,为什么村民自己不养呢?回答是不好卖。散养鸡大家都觉得是好东西,胡须鸡又是本地土种,是上了国家珍稀家禽遗传保护目录的优质土鸡,怎么会卖不动呢?先不管这个,养起来再说。后来的事情确实如此,散养的好鸡确实不好卖,起码不好上量,虽然从村子里到镇里再到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甚至更远的杭州等地,没一个说不好吃、不香,但就是卖不过那些生长期不超过80天的笼养鸡。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容我往下慢慢写吧。
      第一张图是今年7月份第二批鸡苗刚来的时候,小鸡仔跑到草丛中都看不见了。第二张图是它们长到五个月大了,草都看不见了。果树周围的土都是松松的,这省了多少打理果园的人工呀,怪不得周围那些果树的主人当初那么愿意让我到他们家的林子里去放养鸡呢。
  今天还是雨,想着山里的蜜蜂只能在蜂箱里吃那些已经酿熟的冬蜜,心中满是无奈。养殖场的工人来电说,这几天下雨,鸡到处下蛋,很多都沾上泥巴了,看起来脏脏的。但又不能用水洗,那样就很难保存了。于是我给这几天订蛋的客户发了这样一条微信: 最近几天下雨,农场的母鸡到处下单,也不找个避雨的地方,所以鸡蛋看起来脏脏的,有泥巴。生鸡蛋不能拿水清洗,那样鸡蛋很快就坏了,变成坏蛋了。为了不让坏蛋走进各位的家门,我们只好原貌原样了。虽然看起来风尘仆仆的,但内心依然纯洁。就这种鸡蛋母鸡都能孵出小鸡仔,可见里面没有任何污染之类,不然小生命怎么可以抵抗的了。所以,如果你收到了外表看起来脏脏的鸡蛋,第一,不要用水清洗,那样它会变成坏蛋的,第二,不用担心里面受污染,自然的安排比我们人类要周全的多。    
  农场已经开办快一年了,期间也是好事多磨。先是一开始围的塑胶网风吹日晒三个月就顶不住了。这下可好,500亩的果场好像都不够它们跑的,傍边的废弃水田、对面的松树林里到处都是农场的鸡。村里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们不是嫌这些鸡,是说这么满天满地,肯定会走失不少的,可惜了。就在这时,在周围浓密的灌木丛里发现了不知道被什么野兽吃剩下的鸡爪和散落一地的鸡毛。晚上,监控摄像头拍到了野兽来吃鸡的镜头。      
  是什么样的  
  很喜欢楼主现在做的事,自己也想过,不过没楼主这实力~  
  早上七点钟,老谢打电话说今天晴天,可以摇蜜了。于是,马上取车进山。果然,下过几天雨后,空气格外清新。想着那些可爱的小蜜蜂终于可以去采食鸭脚花蜜了,苦等半个月后我们终于可以采收最为珍贵的冬蜜了,心情还是有点小激动的。打开蜂箱,果然都已经封盖,用刀刮掉表面的蜂蜡,里面就是花香浓郁、晶莹透亮的冬蜜。这个冬天,老天眷顾我。谢谢   
  发布了图片            
  这广告做的也没啥水平!  
  冬蜜(鸭脚木蜜)果然不错。  
  忙碌了一个周末,终于有空坐下来。翻看去年在美国拍的照片,贴一张,权当顶贴了。  
  农场今年四月底进的第一批鸡苗已经长了足足七个多月了,无论白切、煲汤,那味道是真心好呀。可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让那些喜欢吃土鸡,想吃土鸡的消费者能够买的到呢,农批市场和超市显然不行,哪里是拼价格的地方,我没有竞争力。天涯高手云集,谁给支个招呀!  
  楼主给个详细地址吧,开车导航去哪,有时间去看看。
  胡须鸡是传统土鸡,味道超赞的。但就是因为体重轻,生长周期长、产蛋少,养鸡场和农民都不大愿意养。现在就惠州河源养的多一些,可能是价格高过其他??种,市面上不多见。现在的普通黄鸡,一个多月就能长4斤多,卖10多元一斤,胡须鸡最少五个月才长三斤,没法竞争。  
  楼主签了几年的承包合同呢?产权归属还是在村委会么?
  是签的合同,产权还是农民的,租地  
  很快去那边,到时带孩子去参观一下,欢迎不?  
  昨天从农场带回来一袋红薯,今早做薯泥吃。加了点黄油,要加芝士发现没了,只好将就,也很好吃,家里人都喜欢。太太发到了朋友圈里,居然好几个朋友要买。好吧,买就卖吧,只不过用快递寄红薯好像奢侈了一点。  
  发布了图片                
  有的人笑话我,办一个小农场还起名叫“悦自然生态农场”,赶都叫悦的时髦。其实,当时要注册公司时候,我想了一个更俗的名字“多福”,农场在多祝镇嘛,就顺带着起这么个名字,后来代办注册的人说多福这两个字做字号不行,太多人用了(看来大家从内心深处还是希望福气多多的)。后来在农场附近的山水之间转悠的多了,想到对于当地人来说,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山水,甚至时时刻刻都有逃离的念头和举动。在另外一群人心中却如桃源般引人神往。真是风景永远在彼岸,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是要向往一个地方,到达,然后下一站,这也许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后来有一天带不满一岁的女儿去香港,看着她护照上的英文名字:grace,这个单词有优雅、恩惠、魅力、慈悲、神的恩典的含义。想起来在农场的山水之间的感受。面对一池清澈见底的溪水时,脑海中马上泛起儿时的场景,忍不住要跳下去(即使没有泳裤),面对那满天繁星时的感概,面对雨中蓑衣时心中也会涌起的诗意,面对果实累累时那份喜悦,所以这一些,不都是自然赐予我的吗?在自然的赐予面前,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开始有了一点诗意,一点可以让自己陶醉的东西,我想中文里面“悦”字的确可以表达这份意味,于是,农场就起名为“悦自然生态农场”,公司叫“悦自然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努力用感恩自然的心态,取自自然、造福客户、善待自然。希望自然于我们不再是索取的对象,而是放下人类的狂妄,将我们自己融入自然,遵循自然法则,在自然的庇护下健康快乐地生活。是为悦自然感想片段,还望高人指点。  
  感谢分享,顶 一下
  今天,一个也是做原生态杂粮的小伙子来体验店聊天,建议我说,既然你们有农场,就在那里搞一个生活馆,让人家城里去的人不但能欣赏体验到原生态的农村风光,还能享受到城市一样的舒适。不能让人家感觉到了你那里就是进了一个村子,那样也太没档次了。这样的建议,我已经听了不下几十次了,但我还是得耐心地给这个小伙子讲讲我的想法。  农家乐的兴起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已经成为都市人群闲暇消费的重要内容了。这种闲暇时间去乡下感受自然、休闲娱乐的方式,不但在中国,在发达国家也已流行了很多年。只要人们向往自然、向往那种融入自然的状态,相信这种消费形式还要继续保留下去。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定期下乡,体验一下田园风光,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是极有好处的一件事情。这是我们的天性使然。我做农场的初衷并非要在乡下建农家乐式的休闲会所,我只是想探索一种都市附近的原生态农业的可行性。我也欢迎朋友们来农场体验了解,但这不是我的主业。我希望到农场体验的朋友是想了解原生态农业的运作方式,顺便享受一下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而抱有此种宗旨的朋友对是否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与城市相比)倒是不很在意的,我一直觉得这样才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原生态。如果说我在那里整个环境一流的农家乐,大家到来,无非就是吃顿农家菜,看着周围的田园风光指点一番。这样舟车劳顿就为了一顿田野之中的农家饭菜,我觉得实在是不值得。也许,我这么想有些脱离实际。但我还是想坚持这一点。毕竟还是有很多朋友赞成我的做法。  写到这里想起了这几天和另外一个朋友的聊天,他说原生态农产品的消费人群在哪里呢?究竟是那些人愿意接受高出超市数倍价格的农产品呢?确实如此,暂且不说食品安全等等,但从成本来说,原生态农产品采用的近乎原始的种养方式,时间长、产量低,除了味道好,其他方面确实和现代农业生产出来的东西相比一点竞争力都没有。房友们也有问农场的鸡、鸡蛋怎么卖,有的可能还在比较价格。从我内心来说,希望农场的产品可以做到物美价廉,如此,市场就不用担心了。但是,原生态农业的成本就摆在那里,总不能倒贴着去做市场吧。就拿农场为数不多的土鸡蛋来说,如果农场靠卖鸡蛋盈利,每只鸡蛋最少要卖到4元到6元,才能获得规模化养鸡场卖蛋一样的效益。实际上呢,我们的定价仅仅高出市面价3倍,很多消费者就无法接受了。好在农场的鸡蛋是副产品,我们卖鸡蛋只是鸡下了蛋,总不能自己全吃了吧,卖给朋友们也算回来一点成本就是了。吃过的朋友在谈及这样的土鸡蛋的那个滋味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惊艳,这里就不说了。总之,让他们在那一刻仿佛回到小时候。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好东西未必就会卖座。我相信,有需求的客户大有人在,但怎么样才能找到他们呢?对于我来说,这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  拉拉杂杂,是为由一段聊天引发的思考。
  有一个在天涯看了帖子的朋友前几天购买了农场的蜂蜜,今天上午终于收到了。这是朋友熟人之外的少数购买单之一,很关注她品尝后的感觉如何。让我高兴的是,她品尝过后,说这是她小时候吃过的蜂蜜的味道,绝对的真蜜等等,还谢谢我。看到这些评价,真是高兴呀。一个做原生态农业的人最难的不是把产品做好,最难的是怎么让消费者信任你、认同你。谢谢伟大的互联网,让这一切有了可能。我想随着更多的陌生消费者的参与,我的原生态农产品一定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我的原生态农业也会越走越好的。  
  有一个在天涯看了帖子的朋友前几天购买了农场的蜂蜜,今天上午终于收到了。这是朋友熟人之外的少数购买单之一,很关注她品尝后的感觉如何。让我高兴的是,她品尝过后,说这是她小时候吃过的蜂蜜的味道,绝对的真蜜等等,还谢谢我。看到这些评价,真是高兴呀。一个做原生态农业的人最难的不是把产品做好,最难的是怎么让消费者信任你、认同你。谢谢伟大的互联网,让这一切有了可能。我想随着更多的陌生消费者的参与,我的原生态农产品一定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同,我的原生态农业也会越走越好的。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让我们在冬天好好蓄积能量吧。  
  刚才农场工人来电话说,昨天联系要去农场参观的那一家人到了,临走时候带了三只鸡、两斤鸡蛋。工人说,深圳人真是有钱任性呀,买几只鸡来回跑260公里。听到这个,我也哑然了。想起一位老家粤西的朋友说的话来了,他说市场上卖的都是鸡型不明物,若非回老家自带,是从不敢从市场上买鸡回来吃的。广东人,尤其是粤西湛江一代人,特别喜欢吃鸡肉,对他们来说可以天天吃鸡肉儿从不腻歪。对他们而言,一个月吃不到好吃的白切鸡,那简直是件很难想象的事情。联想到这个朋友,对于今天舟车劳顿去买鸡的这位客户,我倒是理解了很多。再说了,人家凭什么相信你呢。眼见为实嘛。支持现场见证,这也是悦自然生态农场的经营理念之一。希望今天的经历能让他们对悦自然生态农业树立起信心。  
  感谢昨天去农场的房友一家,你们的到访给农场带来了财气哦。在你们购买的三只鸡、两斤鸡蛋的带领下,昨天农场一口气卖出去150多只鸡,鸡蛋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卖的。因为这种土鸡蛋量少,也不能确定每天有没有、有多少,所以一般都是给那些家有小孩子的客户。农场也没办法大批提供鸡蛋,这种胡须鸡如果指望卖蛋盈利,一只蛋最少要卖到5元以上才可以。再好的鸡蛋,这个价格估计不会有人埋单的。每次农场有了鸡蛋,要么就直接送给那些家有小孩的订购客户,还有剩余就卖给家有小孩子的朋友,那份价钱自然比市面上高出不少,但也达不到盈利的水平,权当收回点稻谷钱,聊胜于无嘛。只要土鸡销的好,土鸡蛋还是这样给那些最需要的人。
  客户买了我家鸡蛋,忍不住发到朋友圈秀图,我也转一下。悦自然的土鸡蛋看着是不是不一样,还有孖蛋黄哟!  
    今天体验店来了一位老大爷,聊天中说起现在吃的东西都没味道了,要找点有以前味道的真难。我知道,这位老大爷要找的是几十年前的老味道。在所谓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下,熟悉的老味道不但稀缺而且奢侈。老大爷在店里品尝了农场自酿的客家黄酒和新疆基地的哈密枣,觉得是自己熟悉的味道,就各买了一些回家。以前我一直有个错误的认识,就是觉着老人家在采购食物时候最看重价格,看来并不尽然,他们是很在乎那种曾经熟悉的老味道的,只是在现在的市场上难以买到而已。临走,老大爷说,我给你们留下电话,有什么土东西就给他电话,越土越好。  
  必须再一次感谢网络,感谢各位伟大的妈妈客户,感谢老林,感谢顺丰快递小弟。这些纯正的胡须鸡初生蛋马上就要发往北京、深圳、广州、西安了。想到客户家里的孩子像女儿一样能吃到味美的土鸡蛋,我心里也是醉了。        
  呵呵,卖鸡蛋咯~~~~~~~~~~~~
  回到农场了,鸡们把地面啃的如此干净,还在土里找食呢。      
  太太去参加某有机市集,拍回得照片,前两张是号称土鸡蛋初生蛋的蛋黄,第三张是我家农场的鸡蛋。瞬间信心倍增        
  农场的鸡蛋也算是香飘神州了,继发往北京、杭州、西安、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之后,今天又添了三亚、昆明两个城市。  
  我不在农场的时候,老林带领的一班人也是蛮拼的,每天除了往本地餐馆送鸡,还要发这些快递,要为他们点赞才行。傍晚又接到坐垂直电商的电话,说是采购前的考察。现在的我对这些貌似大生意的消息已经有相当强的免疫力了。天上没有掉馅饼的,走多少路,看多少景。临风飞舞,那是在风口,还没起来就可能摔的粉身碎骨。    
  好地方
  冬日暖阳打在收割完的稻田里,油画似的感觉。鸭、鹅、鸡在金黄色的稻田里自由觅食,好惬意的田园风光。  
  发布了图片                
  @楼主:刀客梦想
你好,能否到湖北来投资一个这样的农场?我一直想搞一个你这样的农场,场地都看好了,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是没钱投资。可以的话站内我吧。
  楼主,你好!  请问能不能指教下投资了大概多少钱?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外贸论坛的网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