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事谈不上后悔的一件事作文,只是不值,应该用什么成语

有好的事情要分享出去该用成语怎么说 三路知识网
有好的事情要分享出去该用成语怎么说
来源:网络收集 & 发布时间: &
有好的事情要分享出去该用成语怎么说
普天同庆pǔ tiān tóng qìng【解释】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出处】《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结构】主谓式。【用法】多用来形容国家令人高兴的事。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辨形】普;不能写作“晋”。【近义词】额手称庆、拍手称快【反义词】哀鸿遍野、怨声载道【例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日子。
本文地址:https://www.slzays.com/7638.html
有好的事情要分享出去该用成语怎么说 …… 普天同庆 pǔ tiān tóng qìng 【解释】天下的人或全国的人共同庆祝。
【出处】《三国志·魏书·郭淮传》:"今溥(普)天同庆而卿最留迟,何也?"
【结构】主谓式。
【用...……
好东西不要藏着要大家分享 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公诸同好
[解释]公:公开;诸:之于;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
有关分享的成语 50个 给20分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51.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很多。绪:事情的开...……
用什么成语或名言来形容下面这些事物 ……也付出了很多,但最后得到了回报(如果没得到回报又怎么说)------天道酬勤,(劳而无获,竹篮打水)
4、自己也有囧事,还要取笑人家----五十步笑百步
5、形容人的声音很好,很动听...……
形容(开心)成语怎么说?越多越好 ……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心痒难挠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 形容非常高兴。
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手舞足蹈...……
有美好的事情与人分享用什么成语来形容 ……佐雍得尝
拼音: zuǒ yōng dé cháng
解释: 比喻助人为善,自己也分享光荣。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是成语,是谚语……
一件事情的经过用一个词语或成语就能表达,而且能说让人明白... …… 到此为止……
把别人的东西引用到另一个地方,用成语怎么说
…… 借花献佛……
形容做事很圆滑 用一成语怎么说
……用圆滑的语言,顺着人家的意思说。
【突梯滑稽】:突梯:圆滑的样子;滑稽:圆转随俗。委婉顺从,圆滑而随俗。
【外方内员】: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外方内圆】:外方:外表有...……
描写安慰或者分享的成语,仿写句子用的,越多越好 ……雪中送炭
胜败乃兵家常事
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把自己的快乐与朋友分享,快乐会加倍;朋友分担你的...……
所有问题分类7个成语新说故事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7个成语新说故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很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后悔。真不希望事情发生过用成语怎么说_百度知道
很不好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后悔。真不希望事情发生过用成语怎么说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挂角于树:“‘羚羊挂角:“盛唐诸人唯在兴趣;作宾语,羚羊挂角,不着形迹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羚羊挂角 líng yáng guà jiǎo 【解释】羚羊夜宿;比喻意境超脱,脚不着地。” 【英译】superlative poetic art,无迹可求,以避祸患。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这才是入于化境了,无迹可寻’。”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主谓式
采纳率:8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成语故事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狡兔三窟” “难兄难弟” “望洋兴叹”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如“莫须 有” “敲门砖”之类,多于四字的如“恭敬不如从命” “有志者事竟成”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类,在成语中占绝对少数。有人统计,在汉语的成语中,四字格 的成语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既然四字格的成语占了成语中的绝大多数,那么,是不是四字格的词组都是成语呢?回 答是否定的。例如“北京大学” “康熙字典”等专有名词, “唯物主义” “航天飞机”等科学术 语, “基本成分” “密切合作”等普通词组等,都不是成语。 作为成语,有两个要点:首先,它表示的是一般概念;其次,具有固定的形式。上面所 说的专有名词和科学术语,虽然有固定的形式,但它们表示的是特定的或是科学的概念,而 不是一般的概念;而普通词组虽然表示的是一般概念,但它们的构成成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语言环境的改变和表达的需要,可以进行调换和改变,如“基本成分”可以变为“主要 成分” , “密切合作”可以变为“紧密合作” 。成语则不同,它不为一事一物所专有,也不具有 科学含义,并且形式固定,不能随意调换文字、颠倒顺序。如“不可救药”这个成语,既可 以用来形容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又可用来比喻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 步;它可以形容任何一位病人,也可以比喻任何一件事情。又如“狡兔三窟”这个成语,可 以用来比喻任何一个人藏身的地方多。 “不可救药”不能颠倒写成“救药不可” , “狡兔三窟” 不能随意写成“狡兔四窟”或“三窟狡兔” 。 汉语成语具有以下一些非常显著的特点: 1、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本身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言词简练,但表达的意思却十 分完备。人们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用较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例如, “不可救 药”用来形容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或比喻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画饼充饥”用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抛砖 引玉”用来表示谦虚,比喻自己的看法和文字十分粗浅,希望能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 2、形象生动。大多数成语都来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寓言传说,而这些人物、事件和 寓言本身都具有故事性,因而这样的成语便具备了形象生动的特点。比如,一看到“江郎才 尽”这个成语,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江淹的形象;一说到“扬扬得意” 这个成语,立刻就会联想起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晏婴的车夫志得意满的神情,以及被妻子 责骂的故事来。 3、含义深刻。大多数成语都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它的本义,二是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成语的本义大都比较浅显,而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就深刻得多了。比如, “囫囵吞枣”这个成 语的本义十分容易理解,可是人们使用它时,往往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不求消化和理解,就 好像把枣子整个地吞食下去一样,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学问; “脍炙人口”本义是指人人都 爱吃的美食,而它比喻的却是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4、易学易记。首先,由于成语大多有一个故事,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因此能够激发人 的学习兴趣,人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记忆就成了比较容易的事情了。其次,成语的结构形 式有规律可循,如“惩前毖后”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 “惩前”与“毖后”对仗又十分工整, 这为学习和记忆带来了方便。特别是由于成语具有四字性,也使成语易学易记。 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粗略地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事件。源自历史事件的成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 为成语,如“对症下药”――东汉的神医华佗去为两个人治病,那两人病情相似,但华佗却 针对不同的病因分别开出了泻药和发汗的药。另一种情况是截取或改易记载某一历史事件的 著名文句而成为成语,如“挥汗如雨”就是直接从晏子所说的“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1 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截取而来的。 2、前人故事。源自前人故事的成语,其主人公有的知名,有的则不怎么知名,但故事本 身衍生的成语含义比较深刻,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如“胸有成竹”――宋朝画家文与 可擅长画竹,当时的著名诗人晁补之作诗说: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后来人们就用“胸 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3、寓言传说。源自寓言传说的成语,往往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愚公移山”――记 述愚公率领子孙要移走家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作为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 怕困难,坚持到底。 此外,有的成语来源于谚语俗语、名言警句等。源自俗语的,如“亡羊补牢”――《战 国策.楚策》 : “臣闻鄙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源自名言的如“舍生取义”――《孟子. 告子上》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汉语成语具有言词简练、形象生动的特点,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学习和使用成语都 不十分困难。但是,若想很好地掌握和使用成语,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1、查成语词典,随时解决读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成语问题。由于成语言简意赅、含义深 刻,所以人们谈话或作文时喜欢使用。如果我们碰到了不懂的成语,就应该及时查阅成语词 典,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类词典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 《新华成语词典》 , 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成语词典》等,都可拿来参考。 2、读成语故事,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含义。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事件、前人故事和寓言 传说,具有较强的故事性,通过阅读成语故事,不仅可以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含义,还有助 于帮助我们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学们还可以采取组织成语故事报告会等形式,巩固 学习效果。本书可以作为这种学习方式采用的参考资料。 3、背成语名句,起到一箭双雕之功效。不少成语藏在名句中,而这种名句大多由上下两 句构成对仗的形式,易于学习和背诵。 例如,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雄兔脚扑朔,雌 兔眼迷离”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对于这种包含成语的名句,同学们可 以用对对子的形式互相提问,还可以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 此外,还要注意,学习和运用成语,既要理解并掌握它的本义,又要理解并掌握它的引 申义或比喻义,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分清褒义和贬义的区别,恰当地使用成语来表达 自己的喜爱或者憎恶的感情。 安步当车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撸chù) 。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 颜呓螅胄醢谅厮担 “颜撸愎矗 ”颜卟槐安豢旱囟云胄跛担 “大王, 你过来! ”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摺Q弑闼担 “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 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 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 齐宣王恼怒地问他: “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咚担 “当然是士人尊贵! 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 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由此可见, 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叩难⑺担 “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 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 ”颜吆敛欢模峋龃切唬 “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 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 己的尊贵。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 ”颜咚蛋眨娲嵌ァ 后来,人们就以“安步当车”表示不乘车而安然步行,又比喻安于现状,不求显贵。安, 安详,不慌不忙;步,步行。2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 宾、何仙姑与韩湘子。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 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茫茫东海, 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于是吕洞宾就提议: “不如我们八个人 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 ”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 的意见。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接下来,韩 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 曹国舅投下玉笏(hù) ,何仙姑投下竹罩。他们各自站在自己投放的东西上面,依靠自己的 神力,乘风破浪,终于顺利地到达了东海对岸,如期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用来比喻在某一个集体中,每 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本领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 话般的传说。有的说李白晚年游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有一天夜晚他的 小船停靠在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 ,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 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落江而死。因此在采石便出现不少以李白的事 迹为主题的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zh?)仙楼、捉月亭等,引来了很多的文人雅士 前来参观。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留的诗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 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 力。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 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 。民间历来把鲁班奉为木匠的始祖,因此自然没人敢在鲁班面前 卖弄自己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要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不谦虚的可 笑行为,就被称为“鲁班门前弄大斧” ,简作“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 刀”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半途而废 战国时期,黄河岸边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个十分贤惠懂事理的妇女。有一次, 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拿回家交给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劝告他说: “我听说有道德的人 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况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使自己得利 而玷污自己的名声呢?”乐羊子听了,惭愧万分,便把捡到的金子放回了原处,并且外出求 学访师,以求能在学问上有所进步。 然而过了一年,乐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问: “你怎么刚刚学了一年就回来了呢?”乐 羊子说: “我在外面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你,于是就赶回来看望一下。 ”妻子听后,就拿起 一把剪刀走到了织布机旁,说: “这些丝绸,是把蚕茧抽成丝,再通过织布机织成,是一根丝 一根丝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现在如果把这匹丝绸剪断,以前的劳动就 会白费。你在外求学也要日积月累,要通过不断钻研才能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如果学了 一半就回来,这不是与剪断织布机上的丝线一样会前功尽弃吗?”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这番话,非常感动,随即又外出继续求学。七年之后乐羊子学成归来, 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后来人们就用“半途而废”来比喻某些人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3 抱薪救火 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 个国家。七国之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它不断地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政策,扩大自己 的疆土。 从公元前 276 年开始,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不但损兵折将,而且丢失了 很多城池。三年之后,秦军终于打败了魏、赵、韩三国的联军,杀了十五万人,并且俘虏了 魏国大将芒卵。这时,魏国的另一名大将段干子向魏王出主意,建议把魏国的南阳城割让给 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谋臣苏代对魏王说: “想要得到大将印玺(xǐ)的人是段干子,想 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却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管印玺,让想得到印玺的人管 理土地。我看,在魏国的土地没有割让完之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此外,用割地的办法去 讨好秦国,就好像是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柴草没有燃烧完之前,火是不会熄灭的。 ” 魏王听了段干子和苏代的话,始终拿不定主意,致使魏国的土地不断地被秦国侵占,国 力也不断地遭到削弱。公元前 225 年,魏国还是被秦国灭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一个人处理问题不得当,结果形势发展和最初的愿 望相违背,不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许多新的困难。薪,柴草。 闭门思过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人向善,以礼让解纷息 讼。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任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经过高陵县,看见兄弟二人为了争夺田产而大打出手。韩延寿见此 情景十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一贯推行的礼义教化的巨大嘲讽。他于是说: “我有幸成为这 里的长官,却没给老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没有蒙受教化的熏陶,以致兄弟失和,骨肉争讼, 这个责任全都是因为我无德无能造成的,我必须引咎辞职,关起门好好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 听候朝廷处分。 ”说完之后就回到住处不再出门,终日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的行为,使当地的官员都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也一个个把自己捆起来自投监狱表示请 罪。争田产的兄弟俩这下全傻了,连他们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责他俩犯了大罪。兄弟俩 被深深感动,痛悔自己的错误,剃光了头,裸着上身到县衙请罪。俩人都表示愿将田产让给 对方,希望韩太守能原谅他们。韩延寿于是出门和县里官员及兄弟两个见了面,并大设酒宴 与他们同欢共乐。 后来,人们就用“闭门思过”来比喻有了过失和错误之后要自我反省和检讨。过,过失。 鞭长莫及 春秋时,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经过宋国,按理应事先通知宋国。 可是楚庄王自恃大国之君,不把宋国放在眼里,说: “不用通知宋国,只管过去就是! ”申舟 经过宋国的时候,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当时执掌宋国国务的华元对国君宋文公说: “楚国使者 经过我国,事先连通知都没有,简直把我国看做已经亡了,成为它的属地了,这是不能容忍 的!我们必须维护主权独立和尊严,不能受这样的侮辱!他们如果借此发兵,我们大不了也 是亡国,我们宁愿战败而亡,决不可屈辱而亡! ”于是,宋文公把申舟杀了。 楚庄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兵攻打宋国,宋国急忙向晋国请求援助。晋景公怕不出兵 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便准备出兵帮忙。晋大夫伯宗认为出兵援救宋国对晋国非常不利,就 劝阻晋景公说: “古人说过,即使马鞭子再长,也打不着马的肚皮。如今,老天爷要让楚国逞 强,怎么能和它相争呢?遇事要心中有数啊!河水可以容纳污浊的东西,山林之中可以隐藏 毒虫,美玉也难免含有瑕疵(xiác?)啊。所以,我们要容忍一时的屈辱,不要因为不救 宋国就感到羞耻,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 ”晋景公听了这番话,于是只派了一位大夫 叫解扬的,到宋国去安慰一番。 后来,人们引用“鞭长莫及”来比喻现有力量所不能办到的事,或者是虽有力量也难以 办到的事。4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 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有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 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 “对于不懂的 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仪的表现啊。 ”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 ,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 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会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shì)号。按照这个习俗, 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就赐他谥号为“文” ,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 “老师,孔 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 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 后来人们常用“不耻下问”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 不自以为是。耻,以为耻辱。 不得要领 西汉的时候,汉武帝一直想消灭边患匈奴。他听说匈奴打败了月氏(yu?zh?) ,月氏 人家破人亡,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因此他就想联络月氏共同进攻匈奴,但是到月氏必须 经过匈奴的地界,于是他就派郎官张骞(qiün)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但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了,他被匈奴人软禁了十多年,不能离开匈奴。匈 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着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向西北逃走。他们走了几十天, 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王听说汉朝非常强大,于是就对张骞很热情,并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 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把他送到了月氏国。但是此时的月氏国因为迁徙到了更偏 远的地方,没有了匈奴的侵略,所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因此, 月氏国王虽然对张骞非常友好热情, 但是始终不肯表露是否与汉朝联合进攻匈奴的明确态度。 张骞在那里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觉得月氏国并没有联合起兵的意思,就启程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不得要领”来表示有些人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看不到问题的关键。要,古 “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之处。 不寒而栗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 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后来又多次升迁。在任职期间, 义纵公正无私,不惧怕权贵,严格执行各种法令,使当地的秩序有了极大的改观,那些违法 乱纪的人都非常怕他。后来,义纵又升迁为南阳太守,他听说有一个名叫宁成的都尉横征暴 敛,残暴无比,于是就派人查实了宁成的种种罪行,根据法律给他治了罪。 不久,由于定襄地区秩序非常混乱,犯罪分子十分猖獗(chünju?) ,汉武帝便把 义纵派到定襄担任太守。义纵一到定襄,就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措施。他从在监狱服刑的罪犯 中挑出二百多名重罪轻判并且有私自解脱桎梏 (zhìù) 行为的犯人, 从重判决, 斩首示众; 同时,将二百多名私自到监狱探望这些重犯并帮助他们逃跑的人一并斩首。 这件事在定襄地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都在议论义纵一天杀死四百多人这件事。此 时虽然天气不寒冷,可是有些人却心惊胆战,浑身发抖。那些过去有过犯罪行为的人,从此 之后便老实多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故事概括出“不寒而栗”这个成语,形容非常恐惧的心情。栗,战 栗,颤抖。 不可救药 西周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5 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 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 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 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 昏庸无能,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 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 “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老夫我一片诚意,小子 们却是骄傲自得。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 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 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千万别把忧患当做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全面爆发的时候尽 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后来的势态果然不出凡伯所料, 国都的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西周从此衰落下去,出现了分 崩离析的局面。 后来,人们就用“不可救药”来形容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或比喻事情 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明帝时,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于是皇帝便对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 班超先到了鄯(shàn)善国。鄯善国王知道他很有才干,对他十分敬重。但过了一些时候, 国王却对他怠慢起来了。 班超感到形势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对策。他分析当时的情况,说: “最近, 鄯善国王之所以对我们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来联络,使国王犹豫起来,不知道应 该和谁修好。我们已经处于很危险的境地了。匈奴人才来了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就 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不定再过些日子,他就会把我们绑起来统统送给匈奴。那样,我们的 骨头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 大家说该怎么办呢?” 同行者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不管是死是活, 我们都听你的! ”班超十分激动地说: “对!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现在唯一的办法, 就是今天晚上去杀掉匈奴派来的使者。只有这样,才能使鄯善国王归顺汉朝。 ” 于是,班超和属下在晚上发动突袭,一举消灭了匈奴派来的使团。第二天,班超便提着 匈奴使者的脑袋去见鄯善国王。国王大吃一惊,马上表示愿意和汉朝永久友好。 后来,人们就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比喻不下决心、不深入险境、不经历艰苦的 奋斗,就不能获得胜利。 不遗余力 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强盛,不断派兵去攻击其他国家。公元前 260 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歼灭了由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秦王趁机派出使 者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否则就要将赵国踏为平地。 于是,赵王召集楼昌、虞卿来商量对策。赵王说: “我们的军队在长平一带吃了败仗,我 准备率领赵国的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有什么意见?”楼昌表示反对,他主张派出 重要使臣到秦国去讲和。虞卿对这两种意见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楼昌的意见不切合实际, 然后针对赵王的意见,问道: “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败您带去的全部兵马呢?”赵 王说: “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意思是说,秦国进攻我们,已经把所有 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败我们才肯返回的。虞卿于是说: “希望大王能听从我的意见,派 出重要使者带着珠宝礼品到楚国、魏国去。楚王和魏王贪图我们的礼品,必然会很好地接待 我们的使者。秦王看到这种情况,必然会疑心各国诸侯要联合抗秦。秦王就会心生顾虑,不 敢贸然进攻我们,我们与秦国讲和才能成为现实。 ”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结果军 队也吃了败仗。 后来,人们就用“不遗余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6 长驱直入 公元 219 年,刘备夺取了汉中,随即命令驻扎在荆州一带的关羽攻打曹操部将曹仁占据 的襄(xiün)阳、樊(fán)城。关羽占据了有利地形,利用汉水猛涨的时机,放水淹 了曹仁率领的军队,又将驻守在樊城的曹仁团团围住,随时准备攻城,并生擒曹仁。 曹操得知部将失败的消息,就派徐晃率军前去支援曹仁,同时派人联合孙权夹击关羽。 关羽于是就在营寨四周挖战壕,以抵御徐晃的进攻。而徐晃带领军队越过重重障碍,直攻关 羽的大本营,大败关羽。在曹操、孙权军队的夹击下,最后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孙权杀害。 徐晃使曹军反败为胜,因而威名大震。曹操为了嘉奖徐晃,专门写了一封书信《劳徐晃 令》 ,让人带给徐晃。信中说: “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 者也。 ”意思是说:我带兵打仗三十多年,也知道不少善于用兵打仗的著名军事将领,却还没 有遇到像你这样远距离不停顿地快速前进,直冲入敌人重围而打胜仗的人。 徐晃胜利后回到曹操驻扎的地方,曹操走出七里之外去迎接他,并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宴 会。 后来,人们就用“长驱直入”来形容进军十分顺利迅猛,不可阻挡。长驱,不停顿地策 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 车水马龙 东汉时,汉章帝的母亲马太后是一个非常明理的老太太。有一年,汉章帝准备根据汉朝 的旧制,对他的母亲马太后的弟兄们加官晋爵,但是马太后不同意。 第二年夏天,全国发生了特大旱灾。一些迷信的大臣就认为,这是皇帝不给马太后的兄 弟们加官晋爵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很多官员再次提出了封官的事情。马太后仍然不同意, 她义正词严地说: “提出要对我的兄弟们封爵的人,都是想讨好我,以达到为自己捞取高官厚 禄的目的。我身为太后,平时节衣缩食,周围伺候我的人也很简朴。我这样做正是要用自己 的行动为下面的人做个好样子,我以为我娘家的人知道后也能像我这样。但是,他们却不以 为然,还嘲笑我。前几天,我路过我娘家,看到去家里请安问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车马来往 不断,像流水游龙一样,十分热闹繁华。家里的佣人,衣服考究得连给我驾驭车子的马夫都 自叹不如。我对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了。他们只顾着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我怎 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晋爵呢?”听了这些话,那些主张给他们加官晋爵的人就再也不敢提这 回事了。 后来,人们便以“车水马龙”作为成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惩前毖后 周武王伐纣,建立了西周王朝。但是没过几年,周武王就死了,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 成王年纪太小,所以由他的叔父周公旦辅佐,实际上由周公旦代替他管理国家。 但是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鲜和蔡叔度,因为看到周公旦握有大权,便心怀嫉妒。他 们在外面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自己想做天子,将来要谋害周成王。周公旦听说后,为了避嫌 便离开京城,住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了。 后来,成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把周公旦接了回来。尽管成王没有治另外两个叔父的 罪,但是这二人却慌了手脚,急忙怂恿(sǒnyǒn)殷纣王的儿子武庚起兵造反,最后 还是周成王命令周公旦带兵把他们消灭了。 过了几年,成王长大了,周公旦就把政权还给了他。成王亲政的那天,带了很多大臣到 庙里祭拜祖先,并告诉大家: “我后悔以前听了管叔鲜、蔡叔度的谣言而误会了周公旦叔父, 今后应当慎重,以防再发生祸患。 ” 后来,人们把周成王的话概括为“惩前毖后” ,用来表示接受了以前的教训,今后就要小 心谨慎,不能再重犯以前的错误。惩,警戒;毖,谨慎小心。 出尔反尔 战国时期,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由于邹国的人民对统治者不满,当邹国的7 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人民群众并不相救。结果,邹国被打败,并被鲁国杀死了三十 多名官吏。邹穆公非常气愤,但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请孟子帮他出主意。邹穆公对 孟子说: “这次战争,我的官吏死了三十多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 恨极了。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r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听了邹穆公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见死不救,完全是这些官吏自己的 责任。他说: “在饥荒的年月里,你的百姓受到饥饿的威胁,老弱病残者都被活活饿死,身强 力壮一点的,也被迫四处逃荒。而在你的谷仓中,却堆满了粮食,在你的库房里,也装满了 财宝。你的官吏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却不向你报告,对于百姓的生死,根本就漠不关心, 只知道自己高高在上。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 ‘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也怎么对待你。 ’ (原文 是: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 )过去,你的百姓无法报复,这次刚好有了机会。我看,你还 是应该改变一下对老百姓的态度才对。 ”邹穆公听了,默默无言。 成语“出尔反尔”由“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压缩而来,原意是你怎么对待人家,人 家也怎么对待你。现在意思发生了变化,多用来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 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隐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很有才学,号称“卧龙” 。刘备曾三次拜访他,请求 他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终于出来做了他的军师,并得到了他 的高度信任。 有一次,曹操带兵十万,向新野进军进攻刘备。面对曹操的进攻,诸葛亮建议诱敌深入, 然后一举歼灭。但是诸葛亮又考虑到自己刚刚出山,担心关羽、张飞不服气,计划难以实现。 刘备知道后,就赐给他帅印和尚方宝剑,并嘱咐其他人必须服从指挥,如有违抗,一律斩首。 于是,诸葛亮便命令关羽和张飞带兵埋伏在豫山中,让赵云打头阵,以假装战败诱敌追 击。曹操看到刘备的军队乱七八糟,便哈哈大笑,直奔刘军杀来。赵云假装战败,引诱曹军 追击。当曹军走到狭窄的山路时,诸葛亮命令早已埋伏在四周的关羽和张飞的部队立即火烧 曹军,十万曹军被全部击溃。 之后,有人作诗称赞诸葛亮: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 “初出茅庐”原指诸葛亮首次指挥作战就打了胜仗,后来用以比喻才进入社会,缺乏经 验。 唇亡齿寒 春秋时候,晋献公借口虢(u?)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消灭虢国。可是在晋 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怎样才能顺利 通过虞国呢?”大夫荀息说: “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 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 思,就说: “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 暂时存放在虞国罢了。 ”晋献公于是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晋国送来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他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攻打虢国,当 时就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 “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近邻,我 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被消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就像 没有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一样啊! ”虞国国君说: “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 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 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后来,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 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国国君抓住,灭了虞国。 后来人们就总结了“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打草惊蛇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 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8 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 的怨气。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 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 手上。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 坏了, 冷汗不停地往下滴, 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 一边发着抖, 心里想: 怎么会这样, 这?? 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用颤抖的手拿笔在状纸上 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 “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意思是你控告主簿,虽然目的就像 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条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了!写罢,他手一松, 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引申出“打草惊蛇”这一成语,用来比喻一方面给予甲惩罚,另 一方面乙也受到了警戒。现在人们多用这一成语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往往由于一些不必要的 举动,导致对方察觉到了自己秘密的意图。 大公无私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黄羊。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问: “现在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去比较合适呢?”祁黄羊说: “叫解狐去吧。 ”晋平公道: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们见了面彼此连招呼都不打,你怎么会推荐他到这样重要的地方 当县令呢?”祁黄羊笑了笑,说: “您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而是问我什么人能胜任南阳县 令,因此,我就把我认为最合适的解狐推荐给您。 ”于是,晋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结果解 狐充分发挥他的才干,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和欢迎。 后来,晋平公又问祁黄羊: “现在朝廷缺个法官,你觉得谁可以胜任呢?”祁黄羊很诚恳 地说: “祁午去做法官再合适不过了。 ”晋平公十分惊讶地说: “祁午是你的儿子啊,你推荐自 己的儿子,难道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说: “您是问我谁可以当法官,并没有问我祁午 是不是我的儿子啊。 ” 晋平公于是就派祁午当了法官。 祁午办事十分公正, 处理案件果断公正, 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祁黄羊的行为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连孔子都称赞说: “祁黄羊这样做很对,他推荐人, 对外不排斥仇人,对内不回避儿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可真是大公无私呀! ” 后来,人们就用“大公无私”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办事公道、顾全大局、毫无私心。 大器晚成 三国时期,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名叫崔琰(yǎn)。他从小学习武艺,不过直到二十三 岁才开始读《论语》 、 《诗经》等书籍。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朝廷的官员们对他十分推 崇,连曹操都很敬重他。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非常残暴,甚至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 于是崔琰劝说袁绍命令士兵不要这样做,袁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并 且封他为骑都尉。 崔琰后来跟随曹操的时候,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崔琰就反对说: “自古以来的规矩都是立长子,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啊! ”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 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对人才的识别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 就和名望,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常常对别人说: “此所谓 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意思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崔林将来一定 会成大器。后来,崔林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在魏文 帝曹丕朝中担任司空,被封为安阳乡侯,成为魏国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常用以比喻一个人成材成名较晚。 倒行逆施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名叫伍奢,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伍奢9 和费无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师。费无忌是个奸恶小人,常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楚 平王听信谗言,把太子派到边境做官,让他远离自己。后来,费无忌又诬陷太子阴谋反叛。 楚平王听了非常生气,又派人去杀太子。太子得到秘密通知后,就逃往宋国去了。伍奢去为 太子说情,楚平王又把伍奢抓起来关进了监狱。 费无忌又无耻地对楚平王说: “伍奢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必须捉来杀了,否则会成为祸 害的。 ”于是,楚平王派人去把伍尚、伍员骗来。伍员识破了这场骗局,并在他人的帮助下逃 往宋国,最后到了吴国。他为了借吴国的兵力替自己报仇,就帮助吴王阖闾(h?lǘ)夺取 了王位。 后来,伍员同吴王阖闾领兵进攻楚国,打进了楚国的国都。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员便把 他的坟墓挖开,用鞭子狠狠地把楚平王的尸体抽了三百下。伍员的好友申包胥写信责备他太 过分了,伍员对送信的人说: “你替我谢谢申包胥,并告诉他,我报仇心切,就像行人赶路一 样,天快黑了,但离目的地还很远,所以只好不择手段,倒着走路,不能按常理办事了。 (原 文是: ‘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 ) ” 成语“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 意愿。 东施效颦 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一位美女,与王昭君、杨玉环、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 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西施原名施夷光,天生丽质。那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在 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 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 《庄子》里面记载这样了一个故事。当西施还在自己的家乡生活时,有一次害心痛病而 捂着心口,皱着眉走路。村子里的人见到西施楚楚可怜的样子,都觉得西施更加美丽了,对 她的美貌赞不绝口。村子里还有一个女子名叫东施,模样长得非常丑陋,她看见后,认为西 施那种样子非常好看,于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口,皱眉蹙(cù)额地走在村庄里,想增 加自己的美貌,博得别人的赞叹。可是,事与愿违,人们见了她那种怪模样,赶紧把门关上, 不愿见她;即使见了她,也避得远远的。她只知道西施眉头皱看起来很好看,却不知道西施 皱眉好看是因为她本身就美丽无比。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 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 ,善 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 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 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 之操曲》 。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 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 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 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 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 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10 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位神医名叫华佗(huàtu?) 。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给人治病的时 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敬仰。 有一次,两个地方上的小官吏倪(ní)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两人的 病情非常相似, 都感觉头疼发热。 华佗仔细为两个病人作了检查, 然后说: “倪寻应该用泻药, 而李延要吃发汗的药。 ” 这两个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问: “我们两个人的病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吃的药却并 不相同呢?” 华佗解释说: “倪寻的身体外部并没有什么毛病, 病是由于身体内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 李延的身体内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所以,虽然你们两位的病情 表现是一样的,但是药方却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 华佗随即给两人分别开了药方,他们两人买了华佗开的药,刚刚吃了两天,病就全好了。 当时的人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就用“对症下药”来称赞华佗的这种治疗方法。 后来,人们将“对症下药”作为成语,来比喻针对不同的客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 法加以应对,从而妥善地处理问题。 多多益善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有一个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的青年人,名叫韩信。他 先是参加了项羽领导的起义军,但项羽并不重用他,于是他又投靠了另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 袖刘邦,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他通过数年的征战,指挥军队攻克了秦朝的国都并打败了项 羽,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刘邦当了汉朝皇帝后,担心手下的功臣们谋反,对韩信也逐渐失去了信任,于是设计将 韩信抓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治罪,只是降了韩信的官职,又将他从监狱里放了出来。韩信知 道这是刘邦畏忌自己的才干,所以心里闷闷不乐,经常推说有病而不去上朝。 刘邦明白了韩信的心思,于是就常常找韩信聊天,讨论国事,并谈论朝中各位将领的才 能。有一次,刘邦问韩信: “你觉得我能统率多少军队呢?”韩信回答说: “陛(bì)下最多 能统率十万人的军队。 ” 刘邦接着问道: “那你呢?” 韩信从容地回答说: “我带兵越多越好啊! ” (原文是: “臣多多益善尔! ” )刘邦笑道: “既然你带兵打仗越多越好,为什么以前还是被我 逮住了呢?”韩信说: “陛下您虽然不善于带领士兵打仗,但是您很善于率领和指挥将领,所 以我就被您抓住了。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多多益善”来比喻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 咄咄怪事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 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研兵法,所以还精通各种战争谋略。 由于他才能出众,就被当时的皇帝任命为建武大将军,统率着扬州、豫州、徐州、兖(y ǎn) 州和青州五个州的军队。 他担任大将军期间, 率领部队打了很多胜仗, 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在一次战斗中,殷浩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便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信安这个偏远的地方。 殷浩到了信安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内心里却是十分不满,而且充 满了怨气。人们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他,他总是要么在静坐发呆,要么就在漫无目 的地乱走,还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写字。大家暗中细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比画着 “咄咄怪事”这四个字。原来殷浩被罢官,事出突然,其中的原因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所 以,他只是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现内心的迷惑和愤懑(m?n) 。 后来,人们引用“咄咄怪事”来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或者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咄 咄,表示惊诧的声音。11 恶贯满盈 商朝末年,国君商纣(zh?u)王暴虐(n??)无道,任用奸臣,残杀忠良,激起了民 愤,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 当时,有一个西伯侯名字叫姬(j?)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纣王便把 他抓了起来,关在h(yǒu)里这个地方。后来姬昌被释放,他更加实施仁政,政治清明,国 力日渐强大,其他诸侯王开始纷纷归顺他。 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当了诸侯王。姬发起兵讨伐商纣王,得到了其他诸侯的 响应。大军向东渡过黄河,向商朝的国都进发,最后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 了一场大仗。纣王军队中的战士也对纣王心怀不满,所以在交战的时候纷纷调转武器,进攻 纣王。纣王见大势已去,便自杀了,商朝由此灭亡。 姬发出兵东征之前,曾向全军发布了誓师宣言《泰誓》 。宣言列举了商纣王的种种滔天罪 行,并说: “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意思是说,商纣王罪大恶极,坏事做绝,就像穿在绳子 上的钱币一样,已经穿满了整根绳子。对这样的人,上天命令我们一定要杀了他。 后来,人们总结出“恶贯满盈”作为成语,指所犯罪恶如绳贯钱,已周遍满溢,比喻罪 大恶极,末日已到。 反客为主 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打汉中。汉中的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通知 上司曹操,曹操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亲自率兵四十万前往抵御刘备的军队。 夏侯渊知道曹操的援军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带兵进攻。刘备的将领黄忠见曹军前来挑 战,就派大将陈式去迎战。夏侯尚和陈式交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夏侯尚便假装战败想要逃走, 陈式乘胜追击。谁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滚下来很多大木头,砸中了陈式,夏侯渊便生擒了 陈式。 黄忠听到部下的报告后,连忙去和谋士法正商量。法正说: “夏侯渊这个人很浮躁,有勇 无谋。我们可以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激励军队向前推进,然后引诱夏侯渊来战,从而捉住 他,这就是反客为主的战法。 ” 黄忠采纳了他的建议,将阵地稳步向前推进。夏侯渊见蜀汉军队不断向自己这边推进, 便组织人马进行反击,派夏侯尚率军出战。结果,夏侯尚与黄忠一交手就被活捉了。 夏侯渊非常生气,出兵包围了黄忠的军队,还破口大骂。可是,任凭夏侯渊怎么辱骂, 黄忠就是不出战。时间慢慢过去,曹军越来越疲惫。这时黄忠突然出战,夏侯渊来不及防范, 被黄忠一刀砍成了两段,曹军大败。 后来人们就用“反客为主”来表示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分道扬镳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河间公。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元志。 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被任命为洛阳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将都城由山西平城迁到河南洛阳。按 照当时的封建礼节,官职低的元志应该给官职高的李彪让路,但元志生性倔强,不肯避让。 他们两人争执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宫去请孝文帝裁决。李彪说: “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 作为官职比我低的洛阳令,元志不应该抢道。 ”元志说: “我是洛阳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统统编在我的户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范围之内, 我为什么要给李彪让路呢?” 孝文帝见自己手下的两个大臣发生争执,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说: “洛阳,我之 丰沛,自应分道扬镳(biüo) 。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意思是说,洛阳是我国的都城, 你们双方各有职责,那么就把路分开作为两部分,你们各自驱车在一边走。从今以后,谁也 不要抢占谁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从皇宫出来以后,马上用标尺量路画线,每人各走半边,也就相安无事了。12 后来,人们用“分道扬镳”作为成语,比喻志趣、目标各不相同,所以最好各走各的路, 互相不干涉。镳,马勒口;扬镳,举鞭驱马前进的意思。 分庭抗礼 一天,孔子和学生们在树林里休息。学生们读书,孔子弹琴。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 一位渔夫静静地听孔子弹奏。孔子弹完了,渔夫招手叫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和子路,问了孔子 的情况,又说了几句寓意深刻的话,就转身走了。 子贡把渔夫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追上渔夫表示要虚心求教。于是,渔夫就和孔子畅谈 起人生的道理来。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 “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诲。 ”渔夫没有答 应他,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把车子拉了过来,子路请孔子上车。可是孔子仍然呆呆地 望着渔夫远去的方向,直到水波平静下来,听不见桨声了,才登上车子。 子路问孔子: “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不曾看见先生对人如此谦恭尊敬。就是天子和诸 侯见到您,也是相对行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 (原文是: ‘由得为役久矣, 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 之容。 ’ )但今天,那个渔夫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施礼后说话,是不是太过 分了呢?”孔子便向他说明了如此谦卑的原因。 “分庭伉礼”是说宾主相见,分别站在庭中两边,相对行礼,平等相待。伉,对等。现 在写作“分庭抗礼” ,用来比喻平起平坐,或表示互相对立。 奉公守法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 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 仁。 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 就是不肯缴纳田税。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 事的人。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 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 “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 法律,国家必然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到那个 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 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 赵胜听了这一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面前建议提拔赵奢。 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 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人们就用“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做事非常 规范。 赴汤蹈火 东汉末年,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当时曹操和袁绍都想 拉拢刘表,但刘表却不知道该归顺谁。有一天,刘表的属下韩嵩(sōn)说: “曹操他一旦 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我们,那时将军您就难以抵抗了。所以归附曹操乃是万全之策。 ” 刘表说: “如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我也难以适从。目前曹操住在许昌,你替我前去探一下 他们的虚实如何?”韩嵩说: “我是您的臣下,自当为您效劳,就是赴汤蹈火,我也勇往直前, 在所不辞。如果将军已作出归顺曹公的决策,那么派我进京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您主意未定, 就派我进京,天子封我一官,我就是天子之臣,按道义就不能再为将军效劳了。那时,将军 就不要为难我了。 ”刘表含糊其辞地要他去一趟再说。 韩嵩到了京城后,受曹操控制的汉献帝封他为零陵太守。刘表得知后,认为这是韩嵩对 自己的叛逆,准备等韩嵩回来后就杀了他。韩嵩一进门,刘表大骂: “韩嵩逆贼,竟敢叛我! ”13 韩嵩说: “我早已有言在先。今日是将军辜负我,不是我辜负将军! ”刘表哑口无言。刘表的 妻子见此情景,便悄悄地劝谏道: “韩嵩是本地颇有影响的人物,况且他理直气壮,诛杀他恐 难以服众。 ”刘表自知理亏,只得下令赦免了韩嵩死罪。 后来,人们就用“赴汤蹈火”来形容即使面对滚烫的热水和熊熊大火,也勇往直前,比 喻不避艰险。汤,热水。 负隅顽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n)对孟子说: “老 师,您听说齐国闹饥荒了吗?人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邑的粮仓救济 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孟子回答说: “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 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人名叫冯妇。他原来是个猎人,是个有名的打虎能手,但是不知道 什么原因,后来却不干这行了。他发誓说: “今后死也不再和这些野兽打交道了。 ” 有一天,他到野外去溜达,看见一群人正在追捕一只大老虎。老虎跑到一座山下,背靠 大山的角落,在与人们搏斗,没有人敢接近它。 (原文是: “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罚肄 ” )打虎的人看见冯妇来了,就十分 热情地前去迎接他,希望他来帮忙。冯妇看到这样的情景,觉得不出手相助的话,众人会有 生命的危险,于是就卷起衣袖参加到打虎的队伍中来。冯妇的勇猛丝毫不减当年,经过一场 激烈的搏斗之后,老虎终于被冯妇打死了。对冯妇帮助打老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称赞他是 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但也有人讥笑他不遵守自己的誓言,又重操旧业去打老虎。 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敌人依靠某种条件顽固抵抗,坚持不投降。 负,依靠;隅(yú) ,同“贰 ,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 感恩图报 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xū)带领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 “谁能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再攻打我国,我一定重赏他! ”可惜一连三天都没人想出好 办法。 到了第四天早上,一个年轻的渔夫跑来找郑定公说: “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 ” 郑定公一听,马上问道: “你需要多少士兵和马车?”渔夫摇摇头说: “我不要那些,也不用 食物,我只用我这根划船的桨。 ” 说完,渔夫便跑到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着船桨。伍子胥看到 后,问渔夫: “年轻人,你是谁啊?”渔夫回答道: “你没看到我手里的船桨吗?当年我父亲 就是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啊。 ”伍子胥想了想,便说: “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一位 渔夫救了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就是他的儿子。你怎么在这里呢?”渔夫说: “还不 是因为你们要来攻打我们。郑定公说谁能让你们退兵,他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 的父亲救过您的面上,就不要攻打我们了。 ”伍子胥感叹一声,说: “是你父亲救了我,我才 能当上大将军的。好吧,这个恩情我一定会报答的。 ”说完,伍子胥就下令撤兵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感恩图报”比喻别人给自己的恩惠要感激,并要想办法报答。 各自为政 战国时候的史书《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国的公子归生听了楚国的意见,准 备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带兵抵抗,两军在大棘这个地方安营扎寨,准备打仗。 在大战来临之前,宋国的主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便杀羊犒(kào)劳众位将士。但是, 他在犒劳将士的时候却忘了赏给他的车夫羊斟(zh?n)肉吃。羊斟因此怀恨在心,总想找 个机会报复华元。 到了作战的时候,羊斟心里想:平时你不把我放在心上,今天我就让你看看我的厉害。 他正想着,华元来找他驾车了。羊斟不声不响地把车准备好,叫华元上车。华元上了车,走 到半路的时候,羊斟便对华元说: “前些天犒劳将士,分羊肉的事由你做主;今天我驾车,那14 么往哪里走,则由我做主了。 ” (原文是: “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 )说着,便快 马扬鞭,把华元的战车径直赶到郑军的阵地上去了,华元稀里糊涂地就成了郑军的俘虏。 后来人们把羊斟的话概括为“各自为政” ,用来表示按照个人的主张办事,不顾及整体, 也不与别人协作。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 恭敬不如从命 很久以前,有一个刚过门的新媳妇。虽然她贤惠勤劳,但是公公婆婆总是看她不顺眼, 不满意她的所作所为。 有一年的冬天,婆婆突然要这个儿媳妇给她做笋汤喝。儿媳妇一边答应着一边就给婆婆 做,一会儿工夫就给婆婆做好了,并送到了饭桌上。另一个儿媳对此感到十分奇怪,问她说: “现在是寒冬腊月,哪来的嫩笋啊?”这个媳妇说: “我先答应着,以恭敬顺从来避免婆婆的 责骂罢了。确实没有地方能找到嫩笋啊,这是我很早以前就储藏好的笋。 ”不久,婆婆听到了 这番话,觉得自己以前对这个儿媳妇确实太不公正了,于是就改变态度,开始对她怜爱有加。 从此婆媳关系越来越好,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根据这个事,当地的人编了个顺口溜: “腊月煮笋羹,大人道便是;恭敬不如从命,受训 莫如从顺。 ”后来,前两句被省略,后两句留下来,成了谚语,意思是说:对一个人表示恭敬, 不如顺从他的意思;接受一个人的教训,不如顺从他的要求。 再后来, “恭敬不如从命”就成了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与其态度谦恭有礼,不如遵从人 家的意见,常用作表示接受对方款待或者馈(kuì)赠时的应酬(ch?u)语。 苟延残喘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 了。东郭先生骑着驴,走着走着,不知怎么就迷了路。他看见前面尘土飞扬,又不知道自己 在什么地方,心里感到很害怕。 突然,一只狼跑到他面前,伸着脖子哀求道: “先生不是很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吗?现在 赵简子正在追捕我,您能让我早点躲进您的书袋里,使我垂危的生命暂且延续下去吗?(原 文是: ‘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将来如果我有出头之日,先生就是我的救命 恩人了。 ”东郭先生听了狼的这番话,心一软,就把狼藏进了书袋。 等追捕狼的赵简子走远了,东郭先生才把狼放出来。这时,狼突然目露凶光,狡猾地说: “谢谢你救了我,不过我现在饿极了,你心肠这么好,就让我把你吃了吧。 ”说完就朝东郭先 生扑了过去。正在这危急时刻,正好来了一个猎人,一箭就把狼射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苟延残喘”作为成语,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活。苟,暂且,勉强;延, 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瓜田李下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 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有一天, 唐文宗问工部侍郎柳公权: “近来人们对朝廷有什么议论?” 柳公权回答说: “您 派郭宁做地方主官,有些人赞同,也有些人表示反对。 ”文宗听后,皱了皱眉头,显出不太高 兴的神情。过了一会儿,唐文宗对柳公权说: “郭宁做官一向没有什么过失,今天以金吾大将 的身份去做个主官,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吗?”柳公权说: “按照郭文对国家的功劳,派 做主官是无可非议的。只是听议论的人说,郭宁是因为进献了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样的 官职的。 ”文宗听了柳公权的这些话,赶紧解释说: “郭宁的两个女儿进宫不是献给我的,而 是去伺候太后的。 ”柳公权说: “瓜田李下的嫌疑,怎么能跟每个人都说得清呢?” 柳公权所引用的“瓜田李下” ,出自一首题为《君子行》的古乐府: “君子防未然,不处 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那意思就是说,当站在瓜田里面的时候,最好不要弯下 身子去提鞋子;站在李子树下的时候,最好不要伸出手去整理头上的帽子。以此来避免偷瓜 和李子的嫌疑。15 后来,人们常用“瓜田李下”来比喻容易使人产生嫌疑的地方。 好逸恶劳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 尚,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 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 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让这 位贵人换上一般人的衣服,并且改换了地方,让郭玉去看病。 郭玉不知道这个病人就是皇帝的贵人,他详细地询问了病情之后,便按部就班地应用针 灸疗法,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 汉和帝非常奇怪,就问郭玉这是什么原因。 郭玉回答说: “用针灸治病,位置差一点儿也不行。当我给王公贵族们治病的时候,他们 高高在上,我心里很害怕。因此,使我在四个方面很为难:一是我不能随意进行诊治;二是 怕他们自己不注意,耽误治疗;三是怕他们体质不好,不能用足够剂量的药;四是怕他们好 逸恶劳。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我治疗过的,但是有时候就不容易痊愈。 ” 汉和帝听了,认为郭玉说得很有道理。 后来,人们就用“好逸恶劳”来形容某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逸,安逸;恶(wù) , 讨厌,憎恨。 后来居上 汲黯(àn)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 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 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担任主爵都尉――一个主管地方官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施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 黯就说: “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 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 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 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 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汉武帝说: “陛下使用群臣,跟劈柴一样,越是后来的 越放在上面啊! ” (原文是: “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 )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 发牢骚。 于是, 他转脸对臣下们说: “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 你们听汲黯说话, 越来越离谱了! ” 后来人们将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语“后来居上” ,但是意义却发生了改变,用来形容后起 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 功用时,说道: “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 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 ”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 “我倒 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 “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 “我吃生梨的时候, 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 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 “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 “这还不 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 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 医生听了反问道: “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 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 话可说了。16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囫囵吞枣”作为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不 求消化、理解,就好像把枣子整个地吞下去一样,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学问。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 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文帝曹丕提出过很多好的 建议,魏文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 接着,魏文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文 帝说: “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 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 ” 卢毓推举了阮 (r uǎn)武和孙邕(yōn)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 “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 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 “靠名声 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 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 ” 魏文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 人们的称赞。 现在,人们就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 决实际问题。 挥汗如雨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能言善辩,非常机智。 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因为他是一个小矮个儿,所以楚国的门卫想戏弄他,就 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从小门进去。晏子看到这种情况偏偏不进去,他说: “我听 说,人有人门,狗有狗洞。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今天,我是到你们楚国来的,请 问楚国是狗国吗?如果楚国不是狗国而是人国, 我就应该从大门进去。 ” 楚国的门卫无话可说, 只好让他从大门进去。 晏子见到了楚王,楚王想戏弄他,就问: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 “齐之 临淄三百闾,张袂(m?i)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zhǒn)而在,何为无人?”意 思是说,齐国的临淄有三百多条街道,人多得张开衣袖就会使大地变成一片凉阴,挥一下额 头上的汗水就像天上下大雨一样,一到街上就肩靠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楚王说: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你来当使者呢?”晏子严肃地回答说: “我们齐国派使者的 原则是――按其好坏,各有所用。好的使者就派往好的国家,不好的使者就派往不好的国家。 我是最不好的使者,就派到你们楚国来了。 ”楚王听了哭笑不得,也不敢再戏弄晏子了。 后来,人们用“挥汗如雨”来形容天气太热,流汗很多;用“比肩继踵”表示人多,十 分拥挤。踵,脚后跟。 既往不咎 春秋时期,鲁哀公对祭祀土地神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在国家遇到外敌侵扰而出兵打仗时, 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带在身上。他认为土地神对所有的国家大事都有着很强的支配作用,因 而对它十分虔诚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个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 材比较好呢?这个问题却难倒了鲁哀公。 有一天,鲁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学生宰我找来,问道: “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 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宰我的答复非常荒唐,毫无根据,于是把他叫来进行了 严厉的批评教育。 孔子语重心长地对宰我说: “已经做了的事, 不用再解释了; 已经做完的事, 也不要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要再责怪了。 (原文是: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 不咎。 ’ )今后你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国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装懂。不然,一旦话 说出口,后悔就来不及了。 ”17 后来,人们就引用“既往不咎”表示过去做错了的事不再加以责备。既,已经;往,过 去;咎,责备。 家喻户晓 古代的一本名叫《烈女传》的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女子, 人称梁姑,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跟她的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 有一天,哥哥和嫂嫂下地干活去了,梁姑就在家独自照看着哥哥的一个儿子和她的两个 孩子。当她在屋外的庭院里洗衣服的时候,屋里突然着起了熊熊大火,烈火将三个小孩子堵 在屋子里,情况十分危急。 梁姑奋不顾身地冲进屋子里,想先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但是因为屋子里浓烟滚滚,根 本分不清哪个孩子是自己的小侄儿,所以等她把孩子抱出来一看,却发现得救的是自己的儿 子。这时候,火势越来越猛,再进去救孩子的话她自己都有生命危险。她急得如热锅上的蚂 蚁,捶胸大哭,心里想:这怎么得了啊!要是我不能把哥哥的孩子救出来,自己的孩子却得 救了,这样一来,家家户户不都会知道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吗?那么我以后将再也没 有脸去面对我的哥哥和嫂嫂了啊!不行,即使冲进去被烧死,我也得把自己的侄儿救出来! 于是,她冒着生命危险再一次冲进了已成火海的茅草屋,结果孩子没有被救出来,她自己也 被烧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家喻户晓”来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都知 道的意思。喻,明白;晓,知道。 箭在弦上 东汉末年,全国各地的军阀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发动战争。在河北的军阀袁绍手下,有 一位掌管文书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陈琳。当时另一个军阀曹操的势力增长很快,对袁绍的威胁 越来越大,于是袁绍就决定讨伐曹操。 有一天,袁绍把陈琳找来,让他写一篇声讨曹操的战斗檄(xí)文。于是,陈琳就按照 袁绍的意思起草了一篇名为《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在这篇文章里,陈琳不但历数了曹操 本人的各种罪状,连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辱骂了一番。 曹操经常犯头痛病。这天,正犯病时,曹操看到了手下人送来的这篇檄文。由于文章写 得生动精彩,曹操竟然越看越兴奋,连头也不疼了。虽然曹操对陈琳在文章中痛骂自己和自 己的祖辈也非常气愤,但是他还是非常欣赏陈琳的才华,并为陈琳服务于袁绍感到惋惜。 后来曹操打败了袁绍,陈琳归顺了曹操。有一天,曹操问陈琳: “当初你写檄文声讨我, 只骂我一个人就行了,为什么连我的祖宗三代也骂呢?”陈琳说: “那时我在袁绍手下做事, 他命令我写,我就写了。这就好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曹操理解 陈琳当时的处境,就没有责罚他,以后也再没有提起这件事。 后来,人们就用“箭在弦上”来比喻形势十分紧迫,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了。 有时也与“不得不发”连用。 江郎才尽 南北朝的时候,河南考城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文学家,名叫江淹。江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 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江淹读书十分用功,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 诗文,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人们称他为“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重用,当上了 大官。然而,生活条件的优裕使江淹不愿再去刻苦读书,他也越来越脱离下层人民的生活, 因此到晚年的时候,文章不但没有写得更好,而且越来越退步。对此,人们有很多传说。 有的说,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停靠在禅灵寺旁边的河里,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自称 是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回过去借的一匹绸缎, 江淹便从怀里拿出自己剩下的几尺绸缎还给了他。 从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 “我 有一支五色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 ”江淹摸了摸怀里,果18 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 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人们于是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江郎才尽” 。 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来比喻某人的才思减退或者本领用完的意思。江,江淹;郎, 古代人对男子的美称;才,才思,才情;尽,空,完。 骄兵必败 汉朝时,军队经常在周边地区和匈奴国的军队发生战争。公元前 68 年,双方又发生了一 次战争,汉军占领了车师国,匈奴于是派骑兵袭击车师国。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的皇帝汉宣帝赶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在群臣中有两种意见:将军 赵充国主张攻打匈奴国,使他们不再骚扰车师国;而宰相魏相则不以为然,他对汉宣帝说: “近年来匈奴并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边境上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怎能为了一个小小的 车师国再去攻打匈奴呢?况且我们国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不但有天灾还有人祸。官吏需要 治理,违法乱纪的事情也在增多。现在摆在眼前的事情不是去攻打匈奴,而是整顿朝政,治 理官吏,这才是大事。 ”接着,魏相又指出了攻打匈奴的后果: “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即使是 打了胜仗,也会后患无穷。因为如果仗着国家强大、人民众多而出兵攻打别人,炫耀武力, 这样的军队就是骄横的军队,而骄横的军队一定会灭亡的。 (原文是: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 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 )我们汉朝的军队应该做一支文明而威武的军 队,而不是骄横的军队啊! ”汉宣帝认为魏丞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意见,没有出兵去攻 打匈奴。 后来,人们便用“骄兵必败”来比喻自负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会打败仗。骄,骄横;兵, 军队。 骄奢淫逸 春秋时代,卫庄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完,另一个小儿子名叫州吁。卫庄公非常宠 爱州吁,因此州吁非常任性,生活放荡,只知道贪图享受、吃喝玩乐,到处惹是生非,专横 霸道。但是卫庄公却任由他的宝贝儿子乱来,并不管教。 卫庄公的大臣石F(qu?)担心州吁这样下去,长大以后不仅不会有所作为,而且对卫国 的生死存亡也会产生很严重的消极影响。于是石F便劝卫庄公说: “爱孩子,就必须用正确的 方法去教育,一定要让孩子走上正路。而骄横、奢侈、荒淫、安逸,就意味着要走上邪路了。 (原文是: ‘骄奢淫逸,所自邪也。 ’ ) ”可是卫庄公根本不听石F的劝告,仍旧加倍地溺爱州 吁。 卫庄公死后,太子完继承了王位,史称卫桓公。然而卫桓公没有当上几天国君,州吁就 把哥哥卫桓公杀死而自立为国君。卫国的大臣和人民对杀害国君的残暴行为非常愤怒,都认 为州吁是一个毫无仁义道德的坏蛋。于是,大臣石F暗地里联合陈国的国君把州吁给杀掉了。 后来,人们引用“骄奢淫逸”作为成语,来形容放纵奢侈、荒淫无度的生活方式。 狡兔三窟 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养了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名叫冯谖(xuün) 。有一次, 孟尝君让冯谖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债。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点什么东西回来, 孟尝君说: “你看我家缺少什么你就买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邑后就和债民们说: “孟尝君不要 你们还债了。 ” 说完, 冯谖当众把账单全部烧掉了, 薛邑百姓为此非常感激孟尝君。 冯谖回去, 孟尝君问道: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给我买什么东西了吗?”冯谖说: “我觉得你家什么 都有,所以就自作主张给你把‘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 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之职,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邑。薛邑的男女老幼都 去迎接他,孟尝君这时才体会到冯谖为他买“义”的意义。可是冯谖却对他说: “狡猾的兔子 有三个藏身的洞(原文是‘狡兔有三窟’ ) ,才能免除一死。如今你才有一个洞,还不能放宽 心啊。让我再替你开两个洞吧。 ”接着,冯谖到了魏国,对魏王说: “孟尝君这个人非常能干, 凡是接待他的诸侯,都能富国强兵。 ”魏王相信了,便把丞相的职务留给孟尝君。齐王听到这19 个消息之后,马上用更隆重的礼节去请孟尝君再回去做宰相。冯谖这个时候才说: “现在三个 洞都修好了,你可以放心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了。 ” 后来,人们用“狡兔三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避免灾祸。现在多用于贬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 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柑橘的价格虽 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 得像破棉絮了。刘基气愤地责问道: “你为什么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卖柑橘的人笑了笑, 说: “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 而且就靠这个过日子。 我愿意卖, 人家愿意买,谁都没意见,只有你这位先生不满意。你可知道,当今世上欺骗人的多着呢! 你不想想,那些腰间佩着兵符好像是保卫国家的武将,难道真有孙子、吴起的打仗本领吗? 那些头戴乌纱帽、神气十足的人,难道真是治国的人才吗?其实他们也没多大本领。人民的 疾苦,他们根本就不管;官吏们胡作非为,他们也不制止。他们只顾自己吃饱了肚子,耗费 国家的粮食和钱财,却不知道羞耻。这些人和我卖的柑橘一样,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是 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没有。 ” 刘基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回到家里后,他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其中就有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句。 后来,人们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为成语,比喻外表虽然很华丽,可是里面却已 经一团糟了。 井底之蛙 有一只长期在井底生活的青蛙,有一天,它抬头看天的时候恰巧碰见一个路过井边的海 鳖朋友。于是这只青蛙便得意地夸耀说: “朋友你好,我生活在这里快乐极了!出去时,我可 以任意跳到井的栏杆上去;进来时,我就在洞里休息;我到水里时,水就挨着我的腋下,托 着我的下巴;踩进泥泞里,泥就淹没了双脚。环视一下我周围的蝌蚪和螃蟹,都比不上我啊。 况且我独占一个坑的水,这简直好极了!您为什么不进来看看呢?” 海鳖想进去看看,可是井太小,它左脚还没进去,右脚就被卡住了,于是只好慢慢地退 回来。它对井蛙说: “我住的那个海啊,千里都不能形容它的大。夏禹的时候,十年有九年都 发生水灾,但是海水却没有因此而增加;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都发生旱灾,而海水也没 有因此而减少。我们那个海啊,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为雨量的多少有 所增减。这就是我们住在大海最大的快乐了。 ” 这只青蛙听了海鳖的一番话后,十分惊讶,才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有多么狭小,非常惭愧。 这本是一个寓言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井底之蛙” ,用来比喻见识短浅又 盲目自大的人;也指那些看问题很片面、知识粗浅、眼界狭小的人。 九牛一毛 汉武帝时期,大将李陵率领军队去阻击匈奴的入侵。刚开始的时候,士气十分旺盛,汉 武帝听说以后心里很高兴,许多大臣也都纷纷称赞皇上英明、善于用人。过了一段时间,又 传来了李陵战败投降的消息,汉武帝非常生气,原来那些说好话的大臣又连忙大骂李陵不忠。 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吭,当汉武帝问他的意见时,他便说: “李陵只有五千人的 军队,被匈奴八万人的军队围困,而另一位将军李广利又不派兵援救,李陵他们打了十几天 仗,杀死杀伤敌人一万多,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最后粮食没了,箭也射完了,受伤才被俘虏 的。我相信李陵是忠于汉朝的,他不会真心投降于匈奴。 ”由于李广利是皇帝的亲戚,所以司 马迁的话让汉武帝非常生气,便把司马迁逮捕入狱,并下令对司马迁施以重刑。 司马迁受到的这种刑罚,让他既痛苦又愤怒,有时他恨不得一死了之。但是转念一想, 他这样死去, 毫无意义和价值。 他在给好朋友任安的信中写道: “像我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20 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 ,不但得不到同情,而且会惹人耻笑。 ” 于是,他决心勇敢地活下去。最终,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 成语“九牛一毛”由“九牛亡一毛”省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举足轻重 公元 25 年,光武帝刘秀虽已建立了东汉政权,但全国尚未统一。当时,蜀地的公孙述也 想称王称帝,争夺天下。这个时候,有一个实力派人物叫窦(d?u)融。王莽当权的时候, 他当上了伏波将军。王莽失败以后,他归附了淮阴王刘玄,不但做了张掖(y?)都尉,还被 刘玄的部属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 拥有河西五郡的大将军窦融看到刘秀在政治、军事上占优势,有意顺附,便召集各郡太 守和本地名流商讨,决定派使者带着书信和礼物前往洛阳。刘秀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隆 重接待了使者,并给窦融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说: “蜀地有公孙述,现蜀汉相攻,你的地位极 为重要, 一抬脚就会影响两端的轻重, 无论你站在哪一方, 都可以决定一方的成败。 (原文是: ‘举足左右,便分轻重。 ’ ) ”从此,窦融十分忠心地跟随着刘秀,很快被升为大司马。刘秀得 到窦融的支持,实力大增,终于消灭了公孙述和其他政敌o统一了天下。 后来,人们把“举足左右,便分轻重”简缩成“举足轻重”这一成语,用来形容在关键 时刻处于关键地位的人,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整个局面。 卷土重来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为了争皇帝的宝座,进行了多年的激烈战争。最后 刘邦逐渐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公元前 202 年,垓(üi)下一战大败项羽,项羽率领八百 名骑兵深夜突围,向南方逃去。逃到乌江时项羽的部下只剩下二十八个人,而刘邦的追兵则 有几千人之多。这时,乌江亭长撑着一只船过来,对项羽说: “江东虽然小,但是也有一千里 土地,几十万的人民,您仍然可以在那里称王,赶快渡江吧! ”项羽苦笑着说: “天要让我灭 亡,我渡过江去还有什么意思?况且当初和我一起渡江西进的八千多江东子弟,如今没有一 个活着。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同情我,继续拥戴我为王,可是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还有什 么脸面去见他们呢?”说完,项羽就拔剑自杀了。 到了唐朝,有一个著名诗人杜牧,想起项羽的英勇和失败,非常感慨,便在乌江亭上写 了《题乌江亭》这首诗: 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说,如果项羽当时不自杀身亡,而是渡过江去积聚力量再回来与刘邦较量,那么 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后来,人们用“卷土重来”比喻遭受失败和挫折之后,又重新再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起那件事我就后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