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电影名字 是一部关于洪晃的父亲的名字电影 电影说的是他父亲是收破烂的到后面去参加综艺

你现在的位置:&&&&&&请教有一部范宁的片子说她和亲生父亲被迫分开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请教有一部范宁的片子说她和亲生父亲被迫分开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她在其中演了一个小女孩因为爸爸没有能力抚养她,而被政府交给一个领养家庭,被迫和父亲分开,但是小女孩每天晚上都跑去爸爸家里,后来领养家庭决定还是把她还给她的亲生父亲,这部片子叫什么来着?
--------------------AUM,I LOVE U楼主
《不一样的爸爸》 感人至深的电影
--------------------
英文名I AM SAM我是山姆
--------------------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942名成员209个主题
可用积分:15分打开微信扫一扫下载
43个节目被提到
评分:8.2 /
1988/张艺谋/巩俐/姜文
2014 /郑晓龙 /周迅 /朱亚文
评分:6.1 /
2009/韩三平/唐国强/张国立
评分:8.7 /
1995/姜文/夏雨/宁静
评分:7.9 /
2004/周星驰/周星驰/黄圣依
2016 /九把刀 /鄢胜宇 /王大陆
2014 /都晓 /黄秋生
1979 /亚努什·吉约夫斯基 /
评分:8.6 /
1992/赵宝刚/葛优/吕丽萍
评分:8.4 /
1993/冯小刚/姜文/王姬
评分:8.7 /
2010/姜文/姜文/葛优
评分:7.8 /
1990/张艺谋/巩俐/李保田
评分:8.3 /
1991/张艺谋/巩俐/何赛飞
蒲腾晋 /陈玉莲 /刘德凯
评分:7.8 /
1992/张艺谋/巩俐/刘佩琦
评分:9.1 /
1994/张艺谋/葛优/巩俐
2015 /何沛林 /
评分:9.2 /
2001/郭宝昌/陈宝国/斯琴高娃
2003 /郭宝昌 /斯琴高娃
评分:8.0 /
1997/张艺谋/葛优/姜文
评分:7.1 /
1991/田壮壮/姜文/徐帆
评分:6.3 /
2014/姜文/姜文/葛优
2010 /刘莎莎 /
Jarmo Lampela /劳拉·布林
评分:7.9 /
2000/王朔/徐帆/冯小刚
2015 /托尼·别斯塔德 /
评分:7.8 /
1986/吴天明/张艺谋/吕丽萍
评分:6.8 /
1988/黄柏文/Parkman Wong/
评分:8.9 /
1986/谢晋/刘晓庆/姜文
1990 /赖水清 /沈孟生 /云中岳
评分:8.4 /
1993/李力持/周星驰/郑佩佩
1960 /梁哲夫 /
1958 /陈焕文 /
1954 /谢虹 /
评分:7.1 /
2003/路学长/丁嘉丽/李滨
评分:7.5 /
2007/彭浩翔/杜汶泽/陈奕迅
评分:8.0 /
尤小刚/朱琳/石兆琪
评分:4.6 /
2009/张艺谋/小沈阳/孙红雷
评分:9.2 /
2000/姜文/姜文/香川照之
评分:8.9 /
1987/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尊龙/陈冲
1988 /周寰 /陈道明 /朱旭
评分:8.1 /
1994/李力持/周星驰/陈宝莲
评分:7.8 /
1996/李力持/周星驰/莫文蔚
梁德华 /郑则仕 /林心如
陈皓威 /王仁甫 /陈浩民
评分:7.4 /
1992/杜琪峰/周星驰/梅艳芳
评分:7.9 /
2015/管虎/冯小刚/张涵予
评分:8.2 /
1997/冯小刚/葛优/何冰
评分:8.0 /
2007/姜文/姜文/陈冲
2011 /今井和久(MMJ) /三浦春马 /齐藤由贵
1966 /俞賢穆 /严莺兰 /李艺春
2015 /张书耀 /
评分:7.0 /
2001/黄建新/吕丽萍/李小萌
评分:8.2 /
1990/谢飞/姜文/岳红
王小伟 /王小伟
评分:7.7 /
1988/凌子风/刘晓庆/姜文
评分:8.5 /
1999/周星驰/周星驰/莫文蔚
2000 /斯派克 李 (Spike Lee) /
1982 /马丁·斯科塞斯 /罗伯特·德尼罗 /杰瑞·刘易斯
2011 /刘仪伟 /
评分:7.4 /
1990/元奎/吴孟达/吴君如
评分:7.5 /
1991/陈嘉上/秦沛/周星驰
评分:6.0 /
1977/张彻/傅声/恬妞
2017 /蒋家骏 /杨旭文 /李一桐
2008 /李国立 /胡歌 /林依晨
2003 /鞠觉亮 /李亚鹏 /周迅
评分:0.0 /
2005/赵毅维/崔林/刘佳
林汝为 /胡亚捷 /宋春丽
评分:8.1 /
1997/李昌翰/安在旭/车仁表
2015 /曹颖 /
评分:0.0 /
1995/李岳峰/
评分:0.0 /
2018/Steve Clark/杰瑞米·艾恩斯/杰克·休斯顿
作者其他文章
打开微信扫一扫下载
/李凯馨/黄俊捷
《班长大人》说是校园生活,但不是最贴合当下的青春模式,其实更应该说是我们曾经幻想…
/宋芸桦/王大陆
对于一个人来说,总会有摆脱幼稚和变得成熟的一天。
/陈道明/巩俐
影片舍弃浓艳色彩,台词少如默片。仅以钢琴奏出《渔光曲》的几个音符,文艺范儿扑面而…
/乔纳森·莱斯·梅耶斯/弗莱迪·海默
音乐总是以特殊的力量存在于生活中,就像埃文哪怕历经曲折,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叶兰/冯四
中国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凯瑞·穆里根/安德鲁·加菲尔德
这部电影改编自英裔日本作家石黒一熊的小说。在英国乡村,一个学校,一群孩子。他们一…
43个节目被提到
评分:8.2 /
1988/张艺谋/巩俐/姜文
2014 /郑晓龙 /周迅 /朱亚文
评分:6.1 /
2009/韩三平/唐国强/张国立
评分:8.7 /
1995/姜文/夏雨/宁静
评分:7.9 /
2004/周星驰/周星驰/黄圣依
2016 /九把刀 /鄢胜宇 /王大陆
2014 /都晓 /黄秋生
1979 /亚努什·吉约夫斯基 /
评分:8.6 /
1992/赵宝刚/葛优/吕丽萍
评分:8.4 /
1993/冯小刚/姜文/王姬
评分:8.7 /
2010/姜文/姜文/葛优
评分:7.8 /
1990/张艺谋/巩俐/李保田
评分:8.3 /
1991/张艺谋/巩俐/何赛飞
蒲腾晋 /陈玉莲 /刘德凯
评分:7.8 /
1992/张艺谋/巩俐/刘佩琦
评分:9.1 /
1994/张艺谋/葛优/巩俐
2015 /何沛林 /
评分:9.2 /
2001/郭宝昌/陈宝国/斯琴高娃
2003 /郭宝昌 /斯琴高娃
评分:8.0 /
1997/张艺谋/葛优/姜文
评分:7.1 /
1991/田壮壮/姜文/徐帆
评分:6.3 /
2014/姜文/姜文/葛优
2010 /刘莎莎 /
Jarmo Lampela /劳拉·布林
评分:7.9 /
2000/王朔/徐帆/冯小刚
2015 /托尼·别斯塔德 /
评分:7.8 /
1986/吴天明/张艺谋/吕丽萍
评分:6.8 /
1988/黄柏文/Parkman Wong/
评分:8.9 /
1986/谢晋/刘晓庆/姜文
1990 /赖水清 /沈孟生 /云中岳
评分:8.4 /
1993/李力持/周星驰/郑佩佩
1960 /梁哲夫 /
1958 /陈焕文 /
1954 /谢虹 /
评分:7.1 /
2003/路学长/丁嘉丽/李滨
评分:7.5 /
2007/彭浩翔/杜汶泽/陈奕迅
评分:8.0 /
尤小刚/朱琳/石兆琪
评分:4.6 /
2009/张艺谋/小沈阳/孙红雷
评分:9.2 /
2000/姜文/姜文/香川照之
评分:8.9 /
1987/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尊龙/陈冲
1988 /周寰 /陈道明 /朱旭
评分:8.1 /
1994/李力持/周星驰/陈宝莲
评分:7.8 /
1996/李力持/周星驰/莫文蔚
梁德华 /郑则仕 /林心如
陈皓威 /王仁甫 /陈浩民
评分:7.4 /
1992/杜琪峰/周星驰/梅艳芳
评分:7.9 /
2015/管虎/冯小刚/张涵予
评分:8.2 /
1997/冯小刚/葛优/何冰
评分:8.0 /
2007/姜文/姜文/陈冲
2011 /今井和久(MMJ) /三浦春马 /齐藤由贵
1966 /俞賢穆 /严莺兰 /李艺春
2015 /张书耀 /
评分:7.0 /
2001/黄建新/吕丽萍/李小萌
评分:8.2 /
1990/谢飞/姜文/岳红
王小伟 /王小伟
评分:7.7 /
1988/凌子风/刘晓庆/姜文
评分:8.5 /
1999/周星驰/周星驰/莫文蔚
2000 /斯派克 李 (Spike Lee) /
1982 /马丁·斯科塞斯 /罗伯特·德尼罗 /杰瑞·刘易斯
2011 /刘仪伟 /
评分:7.4 /
1990/元奎/吴孟达/吴君如
评分:7.5 /
1991/陈嘉上/秦沛/周星驰
评分:6.0 /
1977/张彻/傅声/恬妞
2017 /蒋家骏 /杨旭文 /李一桐
2008 /李国立 /胡歌 /林依晨
2003 /鞠觉亮 /李亚鹏 /周迅
评分:0.0 /
2005/赵毅维/崔林/刘佳
林汝为 /胡亚捷 /宋春丽
评分:8.1 /
1997/李昌翰/安在旭/车仁表
2015 /曹颖 /
评分:0.0 /
1995/李岳峰/
评分:0.0 /
2018/Steve Clark/杰瑞米·艾恩斯/杰克·休斯顿王愿坚:关注洪流中的每朵浪花
王愿坚:关注洪流中的每朵浪花
 来源: 
  【述往】
  作者:王小莹
  写在前面
  父亲王愿坚是个军旅作家,20世纪50年代写过一系列红军题材和军队题材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党费》《七根火柴》《三人行》等。“文革”后,他又开始从事电影创作,改编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创作了电影《四渡赤水》等。
  父亲的小说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善于浓墨重彩地刻画人性中最璀璨、最感人的瞬间,笔下的人物充满理想,富有激情。许多人上学时在语文课本里都读过他的作品。
  父亲平易近人,热情好客,家中常有读者慕名前来。据母亲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20世纪80年代曾与父亲有过交往,还来过我们家。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专门提到了父亲,提到了他们之间的交往,这令我们全家非常感动。
  1929年,父亲出生在山东诸城的一个文化家庭。我的祖父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而祖父的哥哥毕业于北京译学馆,回到山东后,同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等秘密组织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父亲虽然是写红军题材的作家,但他本人并没有参加过长征。他初中只读了半年,15岁辍学参军,在宣传队从写小剧本做起,很快成长为战地记者、报社编辑。1952年调入北京后,开始从事军队文艺刊物和革命回忆录的编辑工作,25岁起陆续发表了成名作《党费》和一系列短篇小说。
  父亲很勤奋,早期的短篇小说,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小时候,我的床放在父母房间,有时夜里醒来,会看到父亲还在伏案工作或看书。父亲会把书桌的抽屉拉开一点,把书放在抽屉挡板的上面,书的上半部分靠着台面,微微倾斜。
  父亲的手笼在袖口里,半天才会抽出来翻一页。姐姐们曾笑话他看书慢,他总是慢悠悠地说:“哎……看书慢是种本事,我以前看书也很快的。”
  假日里,父亲喜欢逛书店。离我家不远的灯市口有个“中国书店”,专门卖旧书,父亲喜欢到那里“淘”书。他还常带我去人民文学出版社,那里有个专门销售“内部参考”书的地方,进去需要专门证件。内部书屋并不大,里面阳光充沛,除了满屋书架,还有几张高级的老式沙发。
  父亲在书店总要待很久,出来时会买上几本书,然后在小铺买根棒棒糖哄我走路。母亲常说父亲邋遢,但他的书橱、书桌却总是十分整洁。过一段时间,他就要收拾一次书橱,腾出地方把新买来的书放进去,把要读的书拿出来,包上书皮。
  父亲书皮包得非常仔细,会先沿着书用手抹出一条印,然后顺着这条印把纸折一下,剪去多余地方,再把书包进去。这样的书皮既平整又挺括,小学时我的书很多都是父亲给包的。“文革”开始时,父亲已有了一千多本书,摆满在家里大大小小五六个书架和书橱里。
  我上小学时,“文革”还没开始,姐姐拿出一本新出版的《解放军文艺》给我看,我那时识字不多,但有三个字还是认识的,那就是父亲的名字,幼小的心灵瞬间有了一份大大的骄傲。
  我一年级还未结束,“文革”就开始了,父亲写的小说受到批判。他成为“牛鬼蛇神”,我也因此在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很多人都被抄了家,父母也开始烧东西了,手稿、笔记和先前写的日记统统在内,书也陆陆续续地卖了。那时,一来收购废品的,大院门前就会排起长队。通常是我在队里排着,两个姐姐负责搬书,她们搬出的书越堆越多,摆了一长溜,路过的人都惊讶:谁家的书啊,这么多!
  最后一次卖书,是我们要从原来住的地方搬出来。当时,我们住在总政宿舍,这里曾经是前清的驸马府,里面似乎有数不清的院子。从大院的最西边搬到大院的最东边,一路上不知有多少台阶要上上下下。所有的东西都得自己搬,大家直发愁,家里的东西太多了,准备把能卖的都卖掉。
  卖书时,父亲望着小书架上剩下不多的几十本书,迟迟不愿动手。我们却在一边使劲喊:
  “卖了吧!卖了吧!”
  那时,精装书都不收,嫌上面有硬壳。父亲就一本本地把书壳撕下来,把书瓤捆好让我们搬去卖。精美的书壳剩了一大摞,父亲摆在小书架上,留了很久。
  父亲被隔离了,单独住在一个小屋子里,也算一种“牛棚”吧,但是没人看管,趁院里没人,我会悄悄溜进小屋和他谈天说地。父亲会以戒烟为名从母亲那里弄点东西做成小零食,放在抽屉里。他烤的窝头片、炒的黄豆又酥又香,我看见就拿来吃。
  母亲怕我总去父亲那里惹麻烦,就找“造反派”商量,让父亲辅导我学习毛主席诗词。于是,在父亲的书桌上,除了红色的《毛泽东选集》,又多了本深蓝色线装版的《毛泽东诗词选》。
  虽然,我只有八九岁,但父亲仍认真备课,教材除了那本毛主席诗词,还有一本厚厚的《辞源》。父亲说,那时解放战争临近尾声,解放军开始占领城市,每当有机会进城,他都会先去照相馆找胶卷,然后就去逛书店。这本《辞源》好像就是打济南后买的,书是合订本;只有32开,里面字很小,密密麻麻;尽管使用了当时罕见的超薄字典纸,仍有近两寸厚,很沉。
  父亲讲,老板见他爱不释手,便要把《辞源》送给他。因为解放军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所以老板用一元钱的价格“卖”给了他。于是,他背着这本沉甸甸的《辞源》,行军打仗,南征北战。
  讲诗词自然就是讲故事,父亲一首诗能讲好几天。先是历史背景,父亲从毛主席秋收起义讲到上井冈山,从五次反“围剿”讲到红军长征……他是大型革命历史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肚子里这样的故事太多了。还有就是神话故事,当时属于“四旧”,不能讲,但毛主席在诗词里引用了不少历史典故,那就不一样了。
  这样的典故,到父亲那里,添枝加叶地能讲好半天。毛主席在诗词里提到“不周山”,父亲就讲共工与蚩尤大战不周山,共工战败“怒触不周山”,把天给撞塌了,怎么办?于是,父亲又额外加了一个“女娲补天”。有时,他聊得高兴,还会给我讲一段《笑林广记》。这也算是那段屈辱生活中的“开心一刻”了。
  每次讲诗词,父亲除了讲解生字和大意,也会讲一些诗词的基本常识,比如押韵、对仗、修辞等。毛主席《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最后一句是:“不周山下红旗乱”。父亲说:“诗词因为字少,所以用字很讲究,比如这个‘乱’字就用得很好,把红旗飘舞的景象描写得十分生动。”他还举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例子,“诗词里有时候就因为用好了一个字,让整首诗成为名篇”。于是,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推敲”一词的来历……
王愿坚在写作中。(摄于一九八○年冬)
  “文革”开始时,父亲只有三十七八岁,正值创作的绝佳年龄,但那时,在他桌上很少再能见到稿纸,除非写检查。
  “文革”中,我们新搬的房子在食堂伙房边上,有一天,我出门碰到炊事班班长老孙,他把我叫到一边悄悄说:“你那个啥……嗯……”那时为了划清界限,老孙有点不知怎么称呼我父亲,“你和他说,烧完锅炉,到伙房来一下,我找他。”
  从伙房回来时,父亲心情很好。他说,炊事班被评为“五好标兵班”,领导让他们在会上发言,老孙想请他帮忙写个“讲用稿”。
  “讲用稿”类似于现在的事迹报告。当天晚上,我听到急促的脚步声从窗外掠过,伴着一阵热汤面的香气,接着就听到有人轻轻敲门。话音虽然很轻,但仍能听出是老孙。老孙13岁进京学徒,根红苗正,也不怕啥,大晚上主动给“牛鬼蛇神”送夜宵。
  自此,父亲的台灯又开始亮到了很晚,我在他破旧的三屉桌上见到了久违的大稿纸,整整齐齐平铺着。
  有一天,我问父亲:“他们是不是对你写的‘讲用稿’特别满意?”
  父亲摇摇头说:“他们说,现在写东西不是这样了。”
  我拿起父亲写的稿子看起来,然后大模大样地评价道:
  “‘讲用稿’不是这样写的,应该先写一段毛主席语录,再写一段好人好事,还要写心得体会……”
  父亲听我这样说,默默地吸了口烟,没有作声。
  1969年,陆陆续续有被打倒的人出来工作,父亲也在这一年戴上了领章帽徽,算是被“解放”了。但组织上并没有给他安排工作,而是将他派到了安徽六安的一家部队农场当兵。
  40岁的父亲和20岁左右的战士一起睡上下铺,一起下地种稻子。父亲能吃苦,人又随和,和战士们的关系搞得很好。部队的连营首长时常把他叫去写总结或报告,也借机让他休息一下,改善生活。
  父亲把在连队的经历视为“深入生活”,农场的日子过得也很愉快。他在给母亲的信里写道:“我们现在不是40岁,而是20岁的两倍!”
  暑假时,母亲带着我,背着蚊帐、席子去农场看父亲。父亲到合肥来接我们,并告诉我们不用再走了,省军区安排他去安庆写一个老红军题材的长篇小说。于是,我们就住在省军区大院专为军分区首长准备的招待所里,条件非常好。
  父亲又能够从事写作了,而且是脱产写作,心情非常好。正式的采访还未开始,他不太忙,白天就陪我和母亲四处走走。他晚上看材料看得很晚,渐渐恢复了以前的工作习惯。
  我们离开合肥后,父亲去了安庆,他完成了那部名为《踏遍青山》的长篇小说(虽然是不署名的)。军区还多次举办文学创作培训班,让父亲帮助培养基层部队的写作人员。于是,除六安“老王”、安庆“王作家”之外,父亲在安徽又多了一个称呼:王老师。
  父亲回京后,再没有向母亲要过“工业券”去买茶叶,茶缸里总是浓浓地泡着带着虫眼的大叶子,他说那叫“六安瓜片”。桌上一摞稿子,父亲说那是“学生习作”。家里的餐桌上还多了过节才能供应的木耳和花生,这些都是来自那些父亲连名字都记不过来的朋友和“学生”。
  故乡山东已经没有人了。安徽,仿佛成为父亲第二个“乡下老家”。
  那时我常想:写作,真是门好手艺。
  王愿坚(后排左一)与陆柱国(后排中)在都江堰。(摄于1972年10月)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972年,父亲从安徽调至北京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厂里的其他同志一起改编话剧《万水千山》。
  为了写好这部红军长征题材的电影,父亲四处寻找资料。那时,家里除了毛主席著作和马恩列斯选集,啥书也没有,全国所有图书馆和资料室都不开放,很多单位原有的书籍也被人拿得七零八落。
  父亲于是跑到解放军出版社库房去捡那些剩下的书,又在八一厂的资料室捡回了许多破旧的电影剧本。他还通过各种关系寻找党史、军史和文史资料。
  实在搞不到手的资料,父亲就借来用手抄。当时,家里住房条件不好,白天乱,无法写作,他就抄资料,抄了足有十几大本。家里的床下、墙根,摆满了各类装资料和书籍的纸箱。
  父亲曾自豪地说,他拥有当时最全的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他的梦想,是自己来写一部关于红军长征的史诗。
  那时,“文革”还未结束,对于文学创作限制很多,要由组织上设立主题,集体创作,层层审查。八一厂里有好几个“创作组”,大家相遇时,总是要询问对方,剧本审查结果如何。
  最后,《万水千山》剧本的原作者恢复了工作,父亲他们“七稿八稿通不过”的剧本,结局只能是“物归原主”了。
  为了工作方便,八一厂为“创作组”在总政一家招待所包了一些房间,父亲平时就住在那里写作。《万水千山》创作组解散之后,父亲回到了家里。中午,母亲上班路远不回家,如果没有客人,放学回来我就会买两个烧饼,买五分钱的萝卜条。运气好时,遇到有卖猪头肉的,我也会买两毛钱的回来。
  父亲把烧饼放在炉上烤完,我们趁热夹上猪头肉吃。他常回忆:“你爷爷当年在北京,特别喜欢吃浦五房的酱肘子。”没有猪头肉的日子,他就在书桌前就着茶水边看报边吃烧饼,边上摆一碟萝卜条,很像电影《人到中年》里的情景。
  就在那段时期,父亲和原创作组的同事、著名电影编剧陆柱国按照指示精神,共同将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成了电影剧本。陆柱国伯伯是搞电影的高手,擅长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和场景的处理;父亲擅长主题的提炼和人物的塑造,特别是擅长“煽情”,每每将故事处理得感人至深。
  《闪闪的红星》由于不是“大题材”,进展得十分顺利,很快就投入拍摄了。
  当时八一厂的各项工作也在恢复之中,厂里为这部影片组织了强大的制作阵容,导演、摄影和作曲都是厂里一流的人才,大家因“文革”而压抑许久的激情与才华,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极大释放,影片上映后即在全国引起轰动。
  之后,父亲又被安排创作电影《四渡赤水》。1976年,剧本还未完成,“四人帮”倒台,所有的创作组都被解散了。父亲抓住这个机会,从1976年年底,开始创作了一系列领袖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获得了较高评价,有的也获了奖,但社会反响不是很大。
  后来,《四渡赤水》创作组又恢复了,编剧从两人增加到四人。据母亲回忆,父亲在接到通知的那天晚上,一宿没睡,他实在不想再回去搞集体创作了。
  从1974年到1982年,《四渡赤水》这部电影整整搞了八年。
  后来,父亲有了行政职务,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行政工作中,没有再进行文学创作,但还是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文学创作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结合他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写得很有深度、很实在,文字优美,结构严谨。
  在这些文章中,父亲不仅提炼出来很多自己的创作理论,也总结了自己创作上的得失。他这样写道:“我二十多年小说创作体会最深的是:一个作家永远不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写在纸上。作家永远是一个非常诚实的撒谎者,没有想象不行,没有思路、没有创造也不行。我承认是撒谎,但又认为它必须是诚实的。”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应该从千百吨真实中提取属于你的那几句谎言。”
  1991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带走了被动荡的岁月耗散的才华,带走了他的梦想和遗憾,走的时候不到62岁。
  父亲去世后,母亲把这些文章整理出版了两部文集,陆柱国伯伯为其中一部写了序:“愿坚的论文非常独特:既不板起面孔,引经据典,又非云山雾罩,莫测高深。他的论文是由许许多多动情的故事,感人的细节,奇特的比喻,深邃的哲理组合而成的。其引人入胜之程度,可以和他的小说媲美,甚至还有所超越。”
  父亲降生在一个红色的摇篮里,一生勤奋上进、乐于助人,志向高远、信仰坚定。他说:“为革命而写作,是我神圣的使命;为革命创作而不断改善自己,加强自己,也是一项神圣的使命。”
  父亲还教导我:“书不要读得太杂,年轻的时候要多读些人物传记,让伟人的光芒照亮你一生的道路。”
  我觉得,父亲的一生都以革命伟人为标杆,以艺术大家为榜样,希望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深入、再深入,希望自己能够攀登更高的艺术之峰。
  当然,父亲也有自身的局限——历史的局限、生活的局限、教育的局限……但正如他在文学评论中写的那样——
  “局限好极了。如果没有局限,艺术就会没有味道。”
  《红星照我去战斗》
  20世纪70年代,父亲与人合作将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成电影。
  有一天,父亲从电影厂回来讲:导演说有一个竹排顺流而下的镜头需要配首歌,请大家合计着写个词。导演还给起了个头:小小竹排江中游……
  大家听完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开头不像歌词。父亲却说:
  “这个头起得不错,给了后面很大的空间,就像《红楼梦》里王熙凤给宝玉、黛玉联诗时起的头:一夜北风紧……这个开头可以引人遐想,后面什么都可以说。”
  我问父亲:“你怎么写的呢?”
  父亲说:“我接了一句“巍巍青山两岸走……”
  父亲显然对“走”字的运用颇为得意,觉得这个“走”字把两岸青山快速后退的景象描写得传神入画,生动地再现出竹排在激流中飞驰的感觉。
  这首歌就是后来的经典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真情实感是作品的血脉
  作品文学价值的实现,内在地要求它的创作者有一条动脉,有一条静脉。在这个血管里流淌着人性和人情。没有人性和人情在全身的流动,你的文学作品就患了心血管病。须知,无情是整个艺术的大敌,观众在看作品的时候流泪,不止是对人物命运的担心,多半还是人情的感染。
  其次,还要抓住细节。如果用同样速度、同样密度为读者展现、展现、再展现,这是兵家之大忌,是艺术之大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对细节运用非常精心,一个细节,抵得住千言万语,艺术家的本事,就在于你能不能找到最富于表现力的独特的细节。有一次,一位江西老表告诉我,游击战争期间,他在陈毅老总部下当兵。当时他的肺部受了贯穿伤,到老乡周兰嫂家养伤,由于肺部不适,他一会儿就要咳嗽一阵。正在治伤过程中,广东军队的一个连队进山“剿匪”,就住在老乡阁楼下,这时候怎么办?一咳嗽敌人就听见了。周兰嫂急得没办法,把自己的孩子一把抓过来,打了几下孩子屁股,孩子一哭,她悄悄让老表咳嗽两声。这样的细节,就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
  (摘自王愿坚《提高电视剧的文学价值》一文)
  《光明日报》( 日 16版)[责任编辑:邱亭]
核心价值观专区
一起细细品味“十九大时光”特别的味道和颜色
·|·||·|·|·|
光明网版权所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亲子共赏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陪孩子看电影吧.doc 6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亲子共赏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陪孩子看电影吧.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亲子共赏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陪孩子看电影吧
作者:曹保印
序:从“亲子共赏”到“亲子共读”(1)
  作为一个男人,他的生命中有两件事情是非常关键的:成为父亲和失去父亲。成为父亲是人生的第一次历练,这个时候,他会体验心理的断乳,认识到他的生命不再仅仅属于他自己,他会更加富有责任感,觉得自己开始真正长大。而失去父亲则是人生的第二次历练,他会体验生命的断乳,觉得自己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
  保印的两次历练是倒过来的。他幼年丧父,所以对亲子关系特别敏感和珍惜;他中年得女,所以对天天特别钟爱而骄傲。自从有了女儿曹天健(乳名天天)以后,保印似乎换了一个人,他对生命的珍爱,对教育的关注,对儿童的研究,似乎更加自觉、执著,也更加严肃、认真了。
  他告诉我,教育好一个孩子固然很难,但是,毁掉一个孩子却非常容易,只要稍不留意,孩子就会养成坏习惯,而且坏习惯还多半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所以,他要求自己“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为孩子做好行为的楷模。我想,在汶川大地震以后,他之所以不辞辛苦为地震灾区的孩子出版公益画册《风雨彩虹:5·12地震灾区儿童绘画集》,为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而奔走呼唤,与他的父亲情结也是分不开的。
  作为长年编辑、写作和研究新闻评论文章的职业新闻评论人,保印与普通人不太一样的是,他更习惯于“批判性思索”而不是“不假思索”,更不是“肯定性或赞美性思索”。这种职业习惯,让他喜欢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凡事都要而且喜欢辩三分,也就是“较真儿”。
  这样的思考,让他经常发现一些教育的真谛,发现一些别人经常忽略的问题。如关于电影的教育意义与价值。他告诉我,电影对儿童和青少年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部电影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超过一本书。在电影之外,电视连续剧的影响还会更大,但和电影相比,电视连续剧却鲜有“正面影响”的。
  为此,他用反省的方法,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所看的电影,发现在他看过的电影中,不仅没有一部是真正的儿童电影,而且还多是战争片(如《南征北战》、《地道战》等)、暴力片(如《第一滴血》、《少林寺》),有的甚至是看了之后,好长好长时间恐惧不已的恐怖片(如旧版《画皮》等)。当然,也有一些农村题材的电影,如《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等,现在看来,它们也基本上是“政治宣传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在正式电影放映前加映的科教片《热风是怎样形成的》,至今依然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相反,那部正式放映的电影,他却没有任何印象了。由此,保印认识到科教片对儿童的影响。然而,这样的科教片在当时就不多,现在更是完全消失了。这是科教片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如果能用科教片的形式,向儿童和青少年讲解知识,我相信,它的效果一定比教师捧着书本讲更好。
  在天天来到这个世界以后,除了日常的编辑工作,保印最热衷的事情也许就是陪天天玩了。他所有的写作,都是在女儿进入香甜的梦乡以后开始的。他写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为女儿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发现电影的价值,陪孩子看电影,首先大概也是为了他自己的天天。因此,他用心寻找那些真正能够伴随孩子成长的好电影,那些真正能够走进孩子生命的好电影。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从“亲子共赏”到“亲子共读”(2)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是保印努力的初步成果。他用爱家、爱朋友、爱生命、爱追梦、爱青春为主题,全面介绍了20部世界经典儿童电影。我注意到,他完全是以儿童为中心来判断电影的价值的,而这些电影涉及了人类所有最美好的价值与情感,如家庭、生命、友谊、理想、青春、诚信、合作、承诺、正义、善良、勇敢、公平、公正等。
  保印选择的这些儿童电影之所以是经典,而且是世界儿童经典,自然首先是因为它们所承载的价值是经典的,是儿童的,是人性的,是具有普遍价值的,如《绿野仙踪》承载的热爱家庭的价值,《夏洛的网》承载的合作、诚信、友谊的价值,《导盲犬小Q》承载的热爱生命的价值,《放牛班的春天》承载的对“问题儿童”不放弃、不抛弃,坚信奇迹会发生的爱的价值,《狗脸的岁月》和《千与千寻》承载的热爱青春的价值等。除此之外,才是电影的表现形式本身。
  与那些承载这些价值与情感的书籍一样,这些东西,不仅孩子需要,成年人同样需要。这些年在推广儿童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遗憾地发现,中国儿童极其缺乏这些充盈着人类最美好的价值与情感的营养,中国孩子的父母、教师也同样缺乏这些营养。而我们的电影,就更加没有这样的文化自觉。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事实上也缺乏这些营养,有人认为我们的一些大牌导演,充其量不过是“肢体导演”,在那些场面壮观、制作精良的电影后面,缺少的就是灵魂,缺少的就是价值引领。但是,儿童的健康成长,却真的离不开这些价值,也真的离不开这些承载着普遍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洋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