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举行一次阅兵,是否能像苏联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阅兵一样绝地反击

[原创][九评]史上“最令人澎湃”的大阅兵——苏联红场
导读:[face=楷体][size=22][b]
[face=楷体][size=22][b]
激情澎湃的斯大林发出激昂的声音,慢慢的感染了正在穿过红场的苏联士兵,一开始他们嫩毫不知情,但是他们的脚步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整齐。他们曾经恐惧的眼神慢慢的变成坚定的信念,他们低下的腰背慢慢的挺直起来。帽子上和身上的白毛大雪也不
日,在希特勒扫清欧洲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同盟国征服苏联的障碍之后(对英的海狮作战失利,没有征服英伦三岛),希特勒德军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突袭,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由于战争爆发之前的“大清洗”运动,和与欧洲周边国家对抗战争中的惨胜,导致军队实力很大下降。在初期损失惨重,28个师被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1941年9月底,德国法西斯军队集结180万军队,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向莫斯科发动攻势。如何在这种攻势下保下莫斯科,真的可以说是非常困难。朱可夫元帅感到一阵阵的头痛。德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话让苏联人乃至世界人感到畏惧。斯大林同志11月1号,派人将朱可夫叫到自己莫斯科办公室,朱可夫元帅以为又要商讨如何对付德国法西斯军队,刚要开口说出自己的战略思想,斯大林就打断了他——今天我们先不谈作战,先说说我的想法。我认为我们有必要举行一次大阅兵。朱可夫当时就愣住了——什么,大阅兵?在德军的眼皮子底下,最近的德军只有25公里近,大阅兵让德军轰炸机收人头长经验吗?这无疑震撼了朱可夫,这也是朱可夫敬佩斯大林的一个原因,不仅仅因为他俩同是鞋匠的儿子,不仅仅因为他们同时农民出身,不仅仅因为他们的母亲都让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朱可夫真的很尊敬斯大林同志,虽然晚年凄凉,依旧很是尊敬斯大林同志,当时的说法可能叫个人崇拜吧。斯大林告诉朱可夫——对,我就是想举办一次阅兵,宣告我们苏联军队的作战意志。我希望你能够保证不让德军的轰炸机把炸弹投在我们的头顶。这一次阅兵将会是数十万人的大阅兵,我们不希望有人能够知道。包括我们的士兵!朱可夫再三的思考了阅兵的安全问题,感觉保证阅兵的空中安全是非常能够完成的。如果是地面进攻就不太可能保证了。所以斯大林向朱可夫做出了指示——你只要让德军的飞机安生的待在自己的巢穴就可以了。地面出问题了,我们随机应变。这次大阅兵真的可谓是大赌博,德军就在莫斯科附近25公里处,就连朱可夫和斯大林都认为危险系数很高。但是为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成功,朱可夫和斯大林面对180万战无不胜的德国法西斯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了鼓舞自己的士兵士气。面对敌人25公里外的炮火,选择了硬碰硬。——这真的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阅兵。通过6天的准备工作,斯大林和朱可夫谁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下达了命令,他们手下的将军和士兵们都以为是战前准备工作,11月7日凌晨,天空下起了白毛大雪,洋洋洒洒。朱可夫命令部队在红场附近集结,军士们弥漫着淡淡的哀伤情绪,德国法西斯的战无不胜的神话和攻克除苏联以外的所有欧洲地盘的事实,让刚刚经历过惨胜芬兰和惨败德国军队的苏联士兵感到寒冷。几十万的军队黑压压一片,没有人认为自己即将参加战斗会活着回到自己的家乡。集结完毕之后,时间一点点过去,由于时间仓促,斯大林本想着让广播电台录下这一幕。但是广播电台却弄成了全球播放,于是这场士兵们谁也不知道的大阅兵就这样轻悄悄的开始了,士兵们以为只是一次步行穿过红场的行军路线。白毛大雪洒在他们身上,洒在他们的国土上,洒在他们内心的冰凉上。当第一波士兵走到红场的时刻,士兵们的耳中响起了广播电台斯大林的声音:“你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解放战争。”“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者!”激情澎湃的斯大林发出激昂的声音,慢慢的感染了正在穿过红场的苏联士兵,一开始他们嫩毫不知情,但是他们的脚步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整齐。他们曾经恐惧的眼神慢慢的变成坚定的信念,他们低下的腰背慢慢的挺直起来。帽子上和身上的白毛大雪也不能禁止他们内心的火热,他们手里握着的枪杆越来越紧,战胜敌人,打败敌人,粉碎敌人成为他们的唯一信念,旁观的苏联人民同样热泪盈眶,这是他们自己的军队,他们高昂的走过红场就要直接进入战斗,为了苏联人民英勇的奋斗,他们眼中的热泪变成了迷恋和依依不舍,但是他们都知道了——我们战无不胜!打到侵略者!捍卫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是战斗民族!广播录下了这一幕,并进行了全球播放,同盟国的人民和士兵们看到了这一幕,也是倍受鼓舞,恨不得跟法西斯决战。德国的赫尔曼·威廉·戈林也看到了这一幕,他和他的参谋们都不敢告诉希特勒,可是不知怎么样,希特勒意外的打开了电视,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希特勒很生气,打电话给戈林:你们怎么不通知我,就在莫斯科举行阅兵式。——希特勒生气是因为攻克莫斯科举行阅兵式,德国的将军们居然没有告诉自己。可是等他听到俄语的声音,他意识到,只有25公里外的莫斯科依旧在那个农民斯大林的手里。他下令立即空袭莫斯科,炸死这群农民。戈林立即命令轰炸飞机不顾当时恶劣的环境起飞轰炸莫斯科红场,只要在红场投下炸弹,莫斯科保卫战就不用进行了。几十万的军队就在那里集结,这就是莫斯科最后的力量。但是朱可夫已经派遣了两个师的高射炮在那里等待德国的飞机,最终击落德国29架飞机之后,德国飞机被迫撤回任务。这是一次赌博,恶劣的天气又一次帮助了苏联人民,德国在随后的大雪,感到了极度的不适应。终于遭到了德国第一次惨重的失败。彻底击碎了德国纳粹战无不胜的神话,也直接扭转了整个欧洲战场德国的进攻势头,直接导致了德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结局。1945年5月9日德国宣布投降,6月24日苏联人民迎来了自己苏德战争胜利的第一次庆祝战胜纳粹德国的大阅兵行动,所有人热泪盈眶喜极而泣。二战老兵们自发进行了集体将200面纳粹德国党卫军旗愤怒的扔在了列宁墓脚下,宣告了苏德战争中苏联人民的浴血奋战。这次阅兵,作为老九个人,我真的很是感动,包括写的时候也是热泪盈眶,我希望中国人民用同样的心理对待我们自己的大阅兵仪式。我也希望我们同样拥有战斗民族般的坚定信念和意志,不是为了任何势力,而是为了我们的民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能够团结一致拥有必胜的信念,无论是谁都不能阻止我们团结进步的步伐。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
日,苏联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这次大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
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简介
数十万受阅官兵直接开赴前线
日,希特勒德军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突袭,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在初期损失惨重,28个师被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
9月底,德军集中180万军队,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向莫斯科进攻。在这种形势下,苏联如何鼓舞军民的士气对于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尤为关键。
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这次大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经过浴血奋战,苏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于12月转入了反攻。[1]
此次阅兵的执行指挥员为莫斯科军区司令帕维尔·阿尔捷米耶夫,总指挥是苏联元帅谢苗·布琼尼。走在阅兵队伍最前方的是迫击炮学校和列宁军政学院的学员,接下来是第323步兵师、第2步兵师、内务部队捷尔任斯基步兵师和特种任务团,之后是武器装备分队。
在11月7日的阅兵仪式上,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号召莫斯科军民不要撤离,坚守城市。斯大林说:“红军和红海军的战士、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的主要力量。处在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
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影响
当阅兵开始后,无线电波把阅兵的消息从红场传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德国柏林。德军将领在战后审判中供认,希特勒身边的人都没有向他汇报红场举行阅兵的事,他完全是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的。
当阅兵进行曲和整齐的步伐声响起时,希特勒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收音机中传出震耳欲聋的俄语口号“乌拉”后,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希特勒立即冲向电话,命令手下接通位于莫斯科前线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他先是严厉训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元帅,然后要求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接电话,给后者1小时赎罪时间,要求将莫斯科阅兵现场炸得片甲不留!
尽管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并不适合飞行,德军飞机还是强行起飞了,当它们接近莫斯科上空时,遭到苏军歼击机和高炮部队的猛烈阻击,甚至有多架苏军米格-1歼击机直接撞向德军飞机。结果,没有一架德军轰炸机能飞到红场上空,倒是有25架飞机被苏军击落,剩下的机群只好悻悻地逃回基地。
曾参加莫斯科战役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在谈及1941年红场阅兵的意义时说:“对苏联军民而言,这次阅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激动人心的。虽然形式上是一次传统的阅兵,但个中意义截然不同,它展现了苏联人民对法西斯的蔑视。尽管胜利还很遥远,但人民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对法西斯分子来说,这次阅兵却像是晴天霹雳。”
在1941年最后的几周里,德军还能对莫斯科发起攻击和轰炸,但顺利完成红场阅兵的苏联红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远东和西伯利亚赶来的援军也陆续充实到前线。到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前线的兵力达到110万人,拥有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尽管苏军的实力仍弱于德军(170万人、1.35万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但已具备了反击的实力。
日夜,苏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德军发起反攻。此时莫斯科地区已被大雪覆盖,由于苏军使用的T-34/76、KV-1等坦克采用了较宽的履带,能在厚厚的积雪里开行,这一有利条件使苏军坦克在战斗中占尽便宜。苏军还有大量摩托雪橇部队,他们以连为单位,经常趁夜潜入德军后方,袭扰补给线,焚烧德军存储的物资,当大股德军赶来援救时,苏军连队就搭乘摩托雪橇迅速脱离,令德军苦不堪言。
除了苏军发动的袭扰和反攻,莫斯科地区的极寒天气也令德军饱受煎熬。德军元帅冯·包克的战斗日志记载,当时的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左右,且频繁刮起暴风雪,缺少过冬衣物的德军因伤冻而大量减员。据统计,到莫斯科战役结束时,被冻死冻伤的德军约有10万人,这还不包括那些因为严寒而患上肺炎、流感等疾病的官兵。
经过浴血奋战,到了1942年2月,苏军已将德军打退到距莫斯科100千米至250千米的区域,德军损失了50余万人和大量技术兵器,遭受了二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为此,希特勒撤换了包括布劳希奇、包克、古德里安在内的35名高级将领。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无敌”的神话,苏军所取得的胜利也令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的英、美两国意识到,苏联是必须团结的对象。
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轶事
总的来说,这次阅兵活动的组织实施都相当成功,在整个过程中只发生了一些小纰漏。例如在阅兵仪式中,2辆排在受阅队列末尾的T-34/76坦克刚刚经过观礼台就突然转弯,飞快地向队伍行进的反方向驶去。斯大林立即询问身边的卫队长,发生了什么事。事情很快查明,原来坦克兵在来到红场之前就接到通知,敌人有可能在阅兵期间发动进攻,要求他们在阅兵结束后立即返回战场。不巧的是,由于通往红场的石板路上堆满积雪,一辆T-34/76坦克因为履带打滑而陷入雪坑,这两辆坦克急忙返回救助战友。
还有一个小故事发生在拍摄环节。由于阅兵活动提前2小时开始,活动组织者没能及时通知摄影师,好在按照惯例,摄影师的助手们都提前2小时到达现场调试设备。助手们眼看着阅兵就要开始,可摄影师还没过来,只好自己动手拍摄,手忙脚乱之中居然忘记调试声音,导致斯大林在阅兵式上的讲话没能正确录音。当摄影师抵达红场时,阅兵式早已结束。过了一会儿,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库兹米切夫将军走过来,对大家说:“领袖的讲话没能录音不怪你们,是我们的组织工作没做好。不过,这件事要想办法弥补一下。”
于是,导演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摄影师马克·特罗扬诺夫斯基和伊万·别利亚科夫提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在克里姆林宫里搭一个和现场相同的观礼台,再拍一遍。为了做得天衣无缝,他们要求把克里姆林宫的窗户都打开,让里面和外面一样冷,以便斯大林讲话时能够看见他嘴边冒出白色水汽。不过,在最终重拍时,斯大林的嘴边并没有出现白色水汽,而导演与现场观众也没有发现这一问题。
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和助手伊利亚·科帕林将红场阅兵与斯大林的讲话加入到纪录片《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也称《莫斯科反击战》)中,该片获得了1943年美国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更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极大地激发了苏联军民的战斗热情,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伟大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腾讯新闻频道[引用日期]兵临城下:1941年苏联红场大阅兵
来源:搜狐历史
  导读: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联政府曾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过多次阅兵,然而,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举行的红场阅兵却异乎寻常,因为此时恰逢苏联军民拼死保卫莫斯科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的时刻。
  德军兵分三路突破了苏联国境防线 苏联到了生死存亡边缘
  日苏联首次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因为苏联首次5?1国际劳动节阅兵,奠定了二战后苏联确立了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并决定把阅兵的日期由原5?1国际劳动节改为卫国战争胜利日。
  的阅兵式是苏联在卫国战争之前的最后一次阅兵,在此次阅兵后的6月22日纳粹德国实施了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即对苏作战,苏联卫国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550万军队兵分三路,突破了苏联国境防线,直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6月29日,德军攻陷明斯克,7月15日,占领斯摩棱斯克,9月,德军"台风"行动开始。180万德军,1700辆坦克,1390架飞机,14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直逼莫斯科。进攻方法仍像战争初期那样,同时从三个方向给苏军以决定性打击。
  10月2日,德军从中部突破了苏军防线,到10中旬的两周之内,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完成了三个大包围圈,两个在布良斯克附近,另一个在维亚兹马以西。在这三个包围圈作战中,德军共俘虏六十六万三千俄国人。 莫斯科已成危城。连列宁的遗体也被搬到了2000公里外的秋明。
  向莫斯科进攻,是德国对苏联"闪电战"受挫后被迫改变了的一个作战方案,它想缩小进攻面,集中兵力,取得更大的战争效果。当时,希特勒曾严令德军必须在10月12日攻占莫斯科,并扬言,要在莫斯科红场上检阅德国军队。
  五个月内德军不仅打到距莫斯科市区仅10公里处,还成建制地歼灭了苏军19个集团军和250个师,使苏联真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面对这危急关头,苏军迅速在莫斯科以西约八十公里的莫日艾斯克组织了防线,阻止德军推进。10月10日,斯大林任命朱可夫大将为西方和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迅速重建了四个集团军,以防守莫日艾斯克。10月中旬,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0月15日,苏联政府的部分机构和外国使节迁往古比雪夫。斯大林留在莫斯科,亲自指挥保卫成,10月19日,国防委员会宣布莫斯科戒严,号召首都人民誓死保卫莫斯科。三天之内,全市组织了二十五个工人营,十二万人的民兵师,一百六十九个巷战小组。有四十五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妇女。在首都和全国军民支援下,前线军民英勇抗敌,浴血奋战。
  红场阅兵:坦克直接从红场开往前线
  在这种形势下,苏联如何鼓舞军民的士气对于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尤为关键。
  在1941年十月革命节纪念日前几天,斯大林召见了莫斯科卫戍部队司令员阿尔捷米耶夫将军和空军司令员日加列夫将军:"过几天就是十月革命纪念日,我们要不要在红场上举行阅兵式?"两位将军一下子懵了:此时此刻还要举行阅兵式?两位将军非常惊诧,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斯大林又问道:"我再问一次,要不要举行阅兵式?"阿尔捷米耶夫迟疑地说:"但是局势&&而且城里没有部队,炮兵和坦克都在前线。这合适吗?"斯大林回答说:"但是,国防委员会认为必须举行阅兵式。这不仅会对莫斯科市民,而且还会对全军和全国起到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两位司令员接受了指示,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筹备阅兵式。
  日,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斯大林亲自决策,由28467名苏军官兵在红场进行了气壮山河的分列式。7日8点,传奇阅兵开始。它比过去传统的阅兵时间提前两个小时。 "谢&米&布琼尼检阅部队,帕&阿&阿尔捷米耶夫中将指挥阅兵部队。与传统的做法不同,今天讲话的不是检阅部队的人,而是斯大林。就是在这一天,他说出了让所有的人都永志不忘的话:&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让我们的先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兹涅佐夫的英勇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你们!让伟大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
  亲历者回忆了当时阅兵的场景。"一些步兵营在敌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调到莫斯科来参加阅兵式。"跟着从前线下来的各部队和分队后面走的是民兵团―――一支服装五颜六色的部队。短皮袄、短呢大衣、绗过的短棉上衣、(腰部带褶的)旧式棉大衣、军大衣,还有让人记起卡霍夫卡和察里津、卡斯托尔纳亚和彼列科普&&战斗的军大衣;长筒靴、毡靴、带裹腿的半高腰鞋&&带耳罩的软帽、布琼尼式军帽、带护耳的棉帽、带帽沿的便帽、平顶羔皮帽、羊皮高帽&&步枪混杂着卡宾枪,很少的冲锋枪,没有反坦克枪。"应该承认,民兵战士的样子不够雄赳赳,不像受阅的样子。
  就在阅兵式进行的时候,在莫斯科近郊机场上有550架飞机处于一级战斗准备,高射炮手们也随时保持着高度戒备。同时,参加阅兵的防空军混成高炮团的所有全组炮手都携有整套编制弹药。分列式的其他参加者也无不处于完全战斗状态。其中,著名的西伯利亚师及大量坦克则从红场直接开往了前线。
  红场阅兵鼓舞苏联军民士气 二战德军首次大失败
  日莫斯科红场阅兵的深远意义在于及时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恐惧、失败、怀疑、颓丧的情绪,有力地振奋、鼓舞、激励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解密档案文件证实了这一点,比如,日苏军第11集团军政治宣传处呈交给西北方面军政治宣传部的政治报告汇报说:"从战斗一开始,反革命活动就开始了,而且越来越猖獗。这帮匪徒到处破坏电报电话通信,不仅在集团军后方进行破坏活动,还充当德国人的间谍。他们还组织一帮武装匪徒进攻我部队,在考纳斯、维尔纽斯和其他城市里的楼房里向我行进部队开火。这对我部队人身安全和情绪不能不产生影响。"战争期间,苏联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谢尔巴科夫对在非俄罗斯族战士中工作的宣传员讲话时也指出,仅一个月,仅列宁格勒方面军就发生投敌事件22起。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因为相当一部分苏联军民对于苏联能否赢得战争的胜利抱持怀疑和悲观的态度造成的。
  德国《人民观察家报》曾登出这样的醒目标题:"伟大时刻来临:东方战局已定"。希特勒甚至在体育馆庆祝大会上指出:"我只能在今天这样说,因为今天我才能肯定地宣布:敌人已经被打倒,再也翻不了身!"
  1942年初,苏军击溃了进攻莫斯科的德军,毙伤十六万八千人,把德军赶离莫斯科一百到二百五十公里,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在1941年德苏战场的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被击溃五十个师,陆军伤亡八十三万多人。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苏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而这与日的大阅兵是密不可分的。
(责任编辑:杨少杰)
原标题:兵临城下:1941年苏联红场大阅兵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核心提示日的红场阅兵是苏联历史上时间最短的一次阅兵,仅仅持续了25分钟,其中还包括斯大林发表的著名演讲。但是,它的意义与作用却是任何一次阅兵都无法比及的。
& &此时,隔在克里姆林宫与德国侵略者之间是为数不多的几十个苏联步兵师,它们由之前突出德军重围的部队和莫斯科民兵组成,守住阵地的希望来自于从西伯利亚和远东赶来的援军。苏军防线时常会出现一个大缺口,德军机械化部队很容易由此横穿而过,直扑莫斯科。& & 最终拯救莫斯科的是苏联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日的红场阅兵就是这种精神的凝结。这是苏联历史上时间最短的一次阅兵,仅仅持续了25分钟,其中还包括斯大林发表的著名演讲。但是,它的意义与作用却是任何一次阅兵都无法比及的。&莫斯科陷入重围& & 俄罗斯军事历史学院首席研究员、退役上校鲍里斯·涅姆佐夫认为:“这次阅兵的意义非同寻常。当时莫斯科周边的形势已经非常紧张,苏德双方投入超过200万人参战,仅从参战人数来说,就足见莫斯科的得失关系到整个战争的走向。”& & 1941年10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西面的维亚济马消灭了苏联西方面军的65万官兵,莫斯科当面的防御顿时空虚起来。10月10日,莫斯科电台突然广播德军突破苏军在莫斯科近郊莫扎伊斯克的防线,这条消息加剧了紧张情绪,连莫斯科地铁也一度停运了。10月中旬,莫斯科陷入重围,德军飞机不停地轰炸莫斯科市区,甚至有炸弹落到克里姆林宫。在希特勒看来,莫斯科已是唾手可得,他放言要在11月7日即苏联十月革命节当天举行莫斯科红场阅兵,以此羞辱苏联军民,许多纳粹官兵还收到参加阅兵的新礼服。在希特勒看来,针对苏联的闪电战是如此“成功”,德军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打到莫斯科城下,苏联的失败似乎近在咫尺。& & 面对紧张的局势,苏联政府机关与各国外交人员开始向古比雪夫(今萨马拉)撤退,莫斯科至高尔基(今下诺夫哥罗德)铁路的一个岔道口上还停放着两列专列,其中一列是为斯大林撤出莫斯科准备的。10月19日晨,斯大林早早来到车站,他在站台上来回走了近两个小时,然后不知何故,他又坐汽车回到克里姆林宫。后来才知道,斯大林与新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通了电话,朱可夫在电话中力劝他继续留在莫斯科,因为他离开莫斯科后,将士们将无心再战,这将严重影响苏军士气。在朱可夫的劝说下,斯大林决定继续坐镇莫斯科指挥作战,斯大林的这一决定为今后改变莫斯科的战局打下了基础。& & 面对内忧外患,斯大林急需向外证明莫斯科一切正常,局势尚在掌控之中,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依照过去的惯例,举行一次红场阅兵。时任莫斯科军区防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员的尼古拉·斯贝托夫中将回忆:“10月28日,斯大林召集一批重要将领进入克里姆林宫,包括莫斯科军区司令员阿尔捷米耶夫、空军司令员日加列夫、莫斯科军区防空军司令员戈罗马金和我。我们根本没有想到,最高统帅此时的烦恼是阅兵的问题。斯大林说:‘十月革命节就要到了,我们能在莫斯科举行一次阅兵吗?’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大家都面面相觑。莫斯科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阅兵,但今年的形势太不一样了,谁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面对众人的沉默不语,斯大林不得不将自己的问题重复三遍,最后一遍都已经面带怒容了。直到此时,大家才反应过来,异口同声地说:‘当然了,阅兵还是要搞的,可以振奋前后方的士气!’”一张便条定下决心& & 苏联既然确定举行阅兵,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危险的形势下组织好阅兵。德国军机每天都在袭扰莫斯科,观礼台上的国家首脑就是德机突袭的活靶子,出于安全考虑,阅兵只能在黑暗中举行。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过人的智慧,他最初发给阅兵指挥部的命令是要在11月7日上午10时开始阅兵,但在最后关头却提前到上午8时,因为此刻莫斯科的天空还没完全亮,德机空袭会看不清目标。虽然这一变化引发了一些小混乱,但同时也把德国人欺骗了。& & 红场阅兵面临的另一大危险是:德军会不会在这一天向莫斯科发起大规模进攻。俄罗斯军事历史学院院长伊万·巴西克上校找到的档案显示,斯大林曾两次召回正在莫斯科外围督战的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询问前线战况。10月底,他将朱可夫叫到克里姆林宫,亲自问道:“我们想在十月革命节当天举行隆重的阅兵式,你看前线形势允许我们这样做吗?”朱可夫报告说:“近期内,敌人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刚刚遭受巨大的损失,必须要补充兵员,重新集结兵力。至于德国航空兵,倒是有可能继续空袭,所以必须要加强莫斯科的防空力量,我们可以从其他战线调来一些歼击机。”& & 回到前线指挥所后,朱可夫反复分析德军进攻的可能性,侦察兵还按照他的指示抓来一个德国俘虏,这是主管后勤的小军官,被抓时已经穿上准备去莫斯科阅兵的新礼服。经过审讯,苏军得知德军没有准备过冬的厚衣服,官兵冻伤严重,士气低落,部队长官让他们都穿上新发的礼服,抵挡一下严寒。由于战事严峻,朱可夫不能离开岗位,于是派信使向斯大林送去一张便条,这是一小块司令部办公用纸,他在上面亲笔写下:“德军士气低落,近期内不会发动进攻。朱可夫。”& & 正是看了这张便条之后,斯大林才最终做出举行阅兵的决定。 &&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 & 日,莫斯科市委在马雅科夫斯基地铁站举行隆重的十月革命胜利庆祝大会。朱可夫出席了这次庆祝会,但没有参加第二天的红场阅兵,而是坐镇在前线指挥所,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防止法西斯军队攻入莫斯科。由于红场阅兵过程是向全球直播的,所以一旦德军获悉,很可能直接发动闪电攻势,他们的坦克集群很容易突入莫斯科市中心。& & 在阅兵仪式上,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号召人民不要撤离,坚守莫斯科,他还赋予苏联军民崇高的任务。斯大林说:“红军和红海军的战士,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男女游击队员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的主要力量。处在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 斯大林还在这次演讲中用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发民众的斗志:“让我们伟大祖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迪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迪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和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精神鼓舞你们奋勇前进!”& & 本次阅兵的执行指挥员为莫斯科军区司令帕维尔·阿尔捷米耶夫,总指挥为苏联元帅谢苗·布琼尼。走在阅兵队伍最前方的是迫击炮学校和列宁军政学院的学员,接下来是第323步兵师、第2步兵师、内务部队捷尔任斯基步兵师和特种任务团,之后是武器装备分队(包括骑兵、炮兵和坦克等)。阅兵仪式中,两辆最新式T-34/76中型坦克排在受阅部队的末尾,当它们经过观礼台之后,突然转弯,飞快地向队伍行进的反方向驶去。斯大林立即询问身边的卫队长,发生了什么事。经过迅速调查,事情很快就查明了,原来苏联坦克兵在来到红场之前就接到前线的通知,敌人有可能在阅兵期间发动进攻,要求他们在阅兵结束后立即全速返回战场。不巧的是,由于通往红场的石板路上满是积雪,一辆T-34/76坦克因为履带打滑而陷入雪坑中出不来,所以另两辆坦克在通过观礼台后立即返回救助战友。& & 还有一个小问题出现在拍摄方面。阅兵组织者忘记通知摄影师阅兵提前举行了,好在按照惯例,摄影师的助手们都提前两个小时到达现场调试设备。助手们眼看着阅兵就要开始了,可摄影师还没过来,只好自己来录像,手忙脚乱之中居然忘记调试声音,导致斯大林的讲话声音没有录上。上午10时,当摄影师来到红场时,那里已经空空如也。过了一会儿,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库兹米切夫将军走过来,对大家说:“领袖的讲话录音没有录上不怪你们,是我们的组织工作没做好。不过,这件事情要想办法弥补一下。”& & 要想在观礼台再次拍摄录音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导演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摄影师马克·特罗扬诺夫斯基和伊万·别利亚科夫提出一个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在克里姆林宫里面搭起一个和红场上完全相同的观礼台。为了做得天衣无缝,他们要求把克里姆林宫的窗户都打开,让里面和外面一样冷,以便斯大林讲话时能够看见他嘴里冒出的白色水气。但是在摄影时,斯大林的嘴里边还是没有出现水气,而导演与现场观众也没有发现这一问题。& & 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和助手伊利亚·科帕林将红场阅兵与斯大林的讲话加入到纪录片《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也称《莫斯科反击战》)之中,该片获得1943年美国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更主要的是,该片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反击德军的士气,相信苏联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希特勒要炸掉阅兵场& & 苏联杰出军事侦察员、“苏联英雄”获得者弗拉基米尔·卡尔波夫在讲到1941年红场阅兵时称:“对苏联军民来说,这次阅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振奋人心的。这虽然是一次传统的阅兵,却不是一次普通的阅兵,它展现了苏联人民对法西斯的蔑视,虽然距离黎明还很遥远,但是人民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了。它让人民的信心提升到高不可及的程度,同时给法西斯匪军带来精神上的打击。对于法西斯分子来说,这次阅兵就像一次晴天霹雳。他们的情报机构收到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 & 红场阅兵开始后,无线电波从红场传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德国柏林。纳粹德军将领在战后审判中供认,希特勒身边的人都没有汇报关于莫斯科阅兵的情况,他完全是偶然打开收音机自己听到的,当阅兵进行曲和整齐的步伐声响起时,希特勒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震耳欲聋的俄语口号“乌拉”喊出后,他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希特勒立即冲向电话,命令手下接通位于莫斯科前线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对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元帅一顿严厉的训斥,然后他要求纳粹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听电话,给后者一个小时的赎罪时间,要将莫斯科阅兵现场炸得片甲不留!尽管下着暴风雪,德军轰炸机还是起飞了,当它们接近莫斯科上空时,遭到苏联歼击机和高炮部队的奋勇阻击,甚至有多架苏军米格-1歼击机直接撞向德国飞机。结果,德国空军没有一架轰炸机能够飞抵红场上空,倒是有25架飞机被苏军击落,剩下的机群只好悻悻地返回基地。& & 对于德军来说,莫斯科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了。在接下去的几周里,他们还能对莫斯科进行攻击和轰炸,但顺利完成红场阅兵的苏联红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况且从远东和西伯利亚赶来的生力军陆续充实到前线,战场的天平已经开始向苏联一方倾斜了。1941年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前线的兵力回升到110万人,拥有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尽管力量对比仍逊于德军(170万人,1.35万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但具备了反突击的实力。& & 日夜,苏军从南北两个方向上对德军发起反攻。此时莫斯科地区已被大雪覆盖,由于苏军使用的T-34、KV-1等坦克采用尺寸较宽的履带,接地面积大,能在厚厚的积雪里开行,这一有利条件使苏军坦克在战斗中占尽了便宜,因为德军使用的坦克经常因履带窄,接地面积小而陷到泥里。苏军还经常用T-34/76坦克来为雪地行军的步兵开路。苏军还有大量摩托雪橇部队,他们以连为作战单位,经常趁夜潜入德军后方,切断补给线,焚烧物资,当德军赶来阻击时,这些摩托雪橇利用优异的高速滑雪性能迅速脱离,令德军苦不堪言。& & 除了苏军反攻,极寒的天气也令德军饱受煎熬。德军元帅冯·包克的战斗日志记载,莫斯科地区的气温已降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又碰上暴风雪天气,没有准备过冬服装的德军出现大量伤冻减员,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向希特勒诉苦说,由于冬装还没有送到前线,他属下的部队因为冻伤而损失的兵力是被苏军消灭的兵力的两倍。据统计,到莫斯科战役结束时,德军共有约10万人冻死冻伤,这还不包括那些因为严寒而患上肺炎、流感等疾病的官兵。一名侥幸从莫斯科逃回的德国军官承认:“这些伤亡意味着德军在东线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 经过浴血奋战,至1942年2月,苏军已将德军打退到距莫斯科100-250千米开外的地区,德军损失50余万官兵和大量技术兵器,遭受了二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希特勒为此撤掉了包括布劳希奇、包克元帅、古德里安在内的35名高级将领。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苏联红军所取得的胜利也令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的英美两国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败纳粹德国所必须团结的对象,这也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作者:萧萧]
相关新闻关键字:
48小时热榜新闻视频
儿童色情信息举报专区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