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高古玉器器为什么没有受到藏家的热捧

古玉器为什么没有受到藏家的热捧
我的图书馆
古玉器为什么没有受到藏家的热捧
当今的玉器市场,玉雕大师们可谓呼风唤雨、炙手可热。与之相对的,却是古玉,特别是高古玉市场的冷淡清静,在拍卖会上偶有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拍品成交,就可称之为高价了。那么,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玉缘何没有受到藏家的热捧?收藏古玉究竟有何难度和禁区?且看业界专家的深入分析。
鉴赏古玉需要深厚历史文化储备
玩古玉主要玩的是文化;而今天人们玩玉器,看重的是工和料。《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重工重料其实属于收藏的初级阶段,层次越高的藏家,越关注文物艺术品的内在价值。但由于目前社会整体的收藏素养尚未达到较高的层次,也就较少有这样的藏家脱颖而出。
从认知上讲,鉴赏古玉需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现在很多人不具备这样的功底,对古玉尤其是高古玉的内涵一窍不通,无法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做玉器生意的朋友曾经很直白地告诉我:“古玉实在是看不懂啊,真假看不懂、年份看不懂、功用意义也看不懂,就算要推介都不知如何说好。”而且古玉的玉料比较驳杂,尤其是高古玉中,地方玉所占比例非常大;工艺上由于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进步,总体也是昔不如今。但新玉就不同了,没有真假年代问题,只要玉质好、工好,老少咸宜,市场接受度比较大。
当然,要说这个时代真的没有人喜欢高古玉也不尽然。只是当下整个文物艺术品市场,真东西少,假东西多,仿古玉、伪古玉充斥各种古玩店,很多人被市场乱象逼得不敢再出手了。
从另一方面说,古玉的遗存量也有限。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期间,由于大陆缺乏文物艺术品流通市场,加上许多好东西又都进了国家文物单位,民间收藏受到一定限制。虽然近二三十年来,各地不断有出土的东西流入民间,海外回流文物也不少,会出现一些好的古玉,但当下全国的收藏大军浩浩荡荡,哪里有那么多真古董满足大家的需求?造假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二三十年前,中国港台地区就兴起了收藏古玉之风,很多藏家以收古玉为荣,认为这是个人品味的高度展现。前不久我到台湾考察,台湾藏家告诉我,以前台湾没人愿意玩新玉,只是将其当做一种工艺品。近些年来,大陆收新玉的风气渐渐渗入到港台地区,为了生意往来,他们才开始关注新玉。
从长远来看,我仍然认为,按照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规律,随着藏家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艺术品市场的日益规范化,以古玉本身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目前较新玉偏低的市场价格终将会回归合理,其真正的历史文化价值终将为越来越多的藏家们所认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崔磊—
应本着求索精神收藏古玉
当代玉雕审美是第一位,看待古玉则必须立足于一点—具备文献考据精神。除了欣赏古玉本身的美,更要通过古玉来透视历史、触摸历史,了解那个年代工艺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当时制作这样的玉器是为了表现什么样的精神。本着求索的精神去收藏古玉,就会觉得很好玩,很有趣味。
当然,古玉,特别是高古玉的料没有新玉好,是客观事实。但为什么博物馆里将那么多的高古玉当做宝贝,就是因为博物馆收藏的是历史,是文化脉络。
我本身就非常喜欢古玉,通过玉璧、玉琮、玉璋、玉制人物去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化用于当代的玉雕创作,是无尽的营养。有卖古玉的朋友偶尔也会抱怨,认为当代玉雕挤压了古玉市场,我会说,其实我们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假如将高古玉比作一栋楼的首层,那当代玉雕就是六七楼,没有地基就不会有上层建筑,没有玉文化的延续就不可能有当代玉雕。
高古玉在今天不太受欢迎,恰恰说明当代人对历史、对文化缺乏认识和兴趣。同时可以看出,炒作文物艺术品的人,大多不是真正的文化人,他们往往只会从审美角度甚至升值角度来谈古玉收藏价值,而且语焉不详。有的人把挺好的古玉打个洞、穿个孔戴在了身上,其实是对古玉的糟蹋和亵渎。可见,文化修养不足,玩古玉还会闹出很多让人无语的笑话。
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蒋卫东—
收藏古玉易碰触法律禁区
高古玉在市场上,并未像一些人所期待或想象得那么昂贵,我以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古玉流通容易碰触法律禁区。
我们都知道,古玉、特别是高古玉的传世量非常少,绝大部分都是出土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中有明确规定:出土文物不能进入市场流通,拍卖公司不允许上拍出土文物。所以守规矩的拍卖公司,都不会上拍出土玉器。而正规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自然会进入博物馆。只有一些通过盗墓或者其他方式出土的古玉,才可能流向黑市或古玩市场。盗墓出土的这些东西,即使有人敢买,也要承担法律风险。因为其背后牵涉着盗墓案,一旦案子破了,古玉是要被收缴的,买卖双方都有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所以,出土古玉,特别是高古玉的流通,多数是在法律的禁区之内作业,藏家都会有一定的顾忌。
另外,当下文物艺术品市场赝品充斥,出土文物又是法律禁止买卖的,因此也就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款来对市场进行规范。那么,出土古玉的私下流通很容易变成不受法律保护和约束的真空地带。目前古玉乃至整个文物市场的乱象丛生,便是注脚。
当然,古玉不如当代名家玉雕受欢迎,也跟当代人对古玉的认识有一定关系。今天很多人选择玉器,注重的是视觉美感,尤其在意质料的温润洁白与工艺的巧夺天工。而在出土古玉中,料能达到羊脂白玉品级的很少。清乾隆以前,大部分的古玉尤其是高古玉,颜色都比较驳杂,玉料比较多样,纯粹的和田白玉不多。而且,古人也不像当代人这么重皮壳,俏色巧雕有一些,但并非主流。所以,当代人追料追皮的风气,大大影响了古玉的接受度。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何乾隆玉在古玉拍卖市场上能够一枝独秀了—其料和工,都比较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市场价格不等于文物价值。就玉器研究而言,文物的价值认定都是从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三方面来做判断的。因此,只要是真正的古玉,不管其质料如何、工艺如何,不管是官作还是民作,都是我们八千多年玉文化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件都有其定位、有其意义。
收藏家朱绍良—
解读不足一二还是少碰为妙
真正推崇高古玉的时代,远的不说,近的可能在清末民初。但这种状况很快就改变了,因为高古玉绝大部分都是出土器,而在土里历经了几百上千年的东西,无论是在洁白度还是美感上,都已经被侵蚀得所剩无几了。
清末民初,当时的金石学家潘祖荫和万印楼楼主陈介祺都很推崇青铜器和古玉,大量收入这些出土文物,而且,在他们看来,玉要有沁色才美。事实上,按照科学的观点,血沁、土沁、水沁,都不是有利于健康的物质。后来,留学西方的中国人多了,大家慢慢又转向追求玉的洁白无瑕、温润可亲。于是,古玉中就很重视传世品的那部分,特别是明清宫廷玉器。
这种风气沿袭下来,今人也比较认同,所以清宫玉器,特别是乾隆玉,现在的拍卖价远远高于商周时代的高古玉。乾隆朝因为打通了和田玉的运输渠道,所选玉料很好,而且是阳光底下的传世品,所以市场的认可度很高。
我对于高古玉是一概不碰的。除了因为大部分是出土器,我比较忌讳之外,还因为现在造假的实在太多,防不胜防。另外,好的高古玉基本都进了博物馆,或者在一些大藏家手里,他们不会轻易释放到市场上,能在拍卖场上看到的顶级高古玉实在少之又少,所以宁缺毋滥。
还有一点,传统玉文化深厚绵长,孔子说过“玉有十一德”,《礼记》中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甚至还有流传很广的和氏璧的故事,可见前人对玉很是情有独钟。但今人对古代玉文化的了解很肤浅,像玉圭、玉琮、玉璧等器型,各种古玉上的纹饰,现在的专家学者也未必能说清说透。文化积淀很深,解读却不够清晰,我们所知不足一二,还是少碰为妙。
我想,出土玉最好的归宿确实是博物馆,这样才更有利于体现其教育和研究价值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别人在关注
相关描述:
  从11月24日开始,在佳士得、邦瀚斯、东京中央等拍卖行带领下,香港进入第二轮秋季拍卖,艺术品拍卖市场又诞生了一批“亿元俱乐部”成员,在市场预料之中的天价背后,有其逻辑可寻。
  清晰源流提升价值
  在此次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最受关注的拍品莫过于乐从堂珍藏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和傅...
相关描述:
  从11月24日开始,在佳士得、邦瀚斯、东京中央等拍卖行带领下,香港进入第二轮秋季拍卖,艺术品拍卖市场又诞生了一批“亿元俱乐部”成员,在市场预料之中的天价背后,有其逻辑可寻。
  清晰源流提升价值
  在此次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最受关注的拍品莫过于乐从堂珍藏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和傅...
相关描述:
乐从堂珍藏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
  从11月24日开始,在佳士得、邦瀚斯、东京中央等拍卖行带领下,香港进入第二轮秋季拍卖,艺术品拍卖市场又诞生了一批“亿元俱乐部”成员,在市场预料之中的天价背后,有其逻辑可寻。
  清晰源流提升价值
  在此次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最受关注的拍品莫过于...
相关描述:  古代玉器收藏家均把玉质的优劣放在第一位。那么何为“优质玉”?何为“劣质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古代收藏家之间也并非完全一致。在汉晋时期曾经有过关于重玉质还是重玉色的讨论。 “玉质”,儒家提出玉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印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诎然、气如白虹、精神见于山川”等特色,而别于其它石...
相关描述:  乱世藏金,盛世藏宝,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以其独特的文汇内涵,高档的文化品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古玉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精华,也是收藏家们关注的热点。很多人准备涉足古玉收藏,而收藏就免不了要投资,对古玉的投资不同于股票投资,房地...
相关描述:  一件高古碧玉器,市场价格有可能高达几十万元,而一件现代同质碧玉,价格则相去甚远,同质不同价造成目前市场上仿古碧玉众多。到底该如何鉴别真假与年代呢?收藏专家教你望、闻、问、切四招识别高古碧玉。
  碧玉首先是以质论价,其次是以年代论价,据了解,同质不同年代的碧玉,价格有可能相差几十倍,...
相关描述:
战国时代穀纹玉环
  附图为战国时代琢製的穀纹玉环,色沁天然形成(主要受土层中所含铁与朱砂长久沁蚀而成);出土时已有轻微崩缺。玉环本身也琢得不大规整;由于战国时群雄并起,各据一方,故不同地域在战乱时雕琢出来的玉器,玉质工艺皆较参差,并非件件精美;但现今古玉收藏家皆视同至宝,不会嫌弃。...
相关描述:  7月中旬北京超宝斋等多家古玩店因销售假“齐家玉”被摘牌。8月2日,工商总局、文物局发文将联合针对“文物流通市场”进行专项整顿。8月7日 由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湖南省文物总店)举办的“中国古代玉器鉴定高级培训班”在长沙开班。这正是应对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博系统对文物鉴定人才的需求日...
相关描述:  刘学贤
  2000年初我认识了一位企业家,旗下有两个企业,事业做得很成功。自从社会上刮起了收藏古玩之风,1998年他也开始喜欢上了收藏古玉,收藏初始便购买大量有关古玉的书籍,只要是有古玉照片,阐述鉴定理论,有各大博物馆藏品的书他就买回来仔细阅读,一年多光是这些书他就花了七八万元。除...
相关描述:  每次见到无尽,他的身上总能摸出几件宝贝来,有的已温润如蜡,有的还干涩如石,有待盘磨。玉不离身似乎已经成为他的标志性象征,这样一路走来已有20 多年光景,当问及为什么会对古玉如此钟情,他说:喜欢玉器随身摩挲把玩之乐,无事对之,可发思古幽情;佩之在身,走路也小心谨慎起来,也算是以玉正身了。...
相关描述:  目前,和田玉的收藏越来越热,爱好者越来越多,但在对和田玉的认识与收藏中出现了九大误区。
  一、羊脂玉成为和田玉的代名词
  羊脂玉只是对和田玉的白度、润度的形容词而已,而科学界定是要从白度、润度、硬度、密度、纯度五个方面来把握,才能甄别是不是和田玉。
  二、籽料就是上等和田玉...
相关描述:李女士家收藏的玉带片,行家认为属于古玉制品。这块绿色带斑点的玉璧,至今没有行家说出门道。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明  玉石在华人世界一直是投资和收藏、把玩的钟爱之物。当下大多数家庭都或多或少会收藏和佩带玉石物件。而古玉物件作为玉石文化和收藏界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古玉爱...
相关描述:  玉石在华人世界一直是投资和收藏、把玩的钟爱之物。当下大多数家庭都或多或少会收藏和佩带玉石物件。而古玉物件作为玉石文化和收藏界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古玉爱好者青睐。由于古玉长期成为奢侈品市场的宠儿,导致市场呈现一物难求的局面。然而,在科技手段异常发达的今天,古玉收藏品市场在快...
相关描述:  
李女士家收藏的玉带片,行家认为属于古玉制品。
这块绿色带斑点的玉璧,至今没有行家说出门道。
  玉石在华人世界一直是投资和收藏、把玩的钟爱之物。当下大多数家庭都或多或少会收藏和佩带玉石物件。而古玉物件作为玉石文化和收藏界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古玉爱好者青睐。由于...
相关描述:
古玉被认为是仍处于价值洼地的收藏门类。一年前,邦瀚斯推出思源堂藏中国玉器专场,受到了热烈的追捧,藏界对古玉的热情也日渐高涨起来。2017年各大拍卖行纷纷在春拍中推出古玉专场,邦瀚斯也继思源堂之后,在5月30日又推出了“韫玉生辉——松竹堂珍藏玉器”专场。
《韫玉生辉—...
相关描述:  佳士得香港2017年春季拍卖会5月31日收槌,经过6天十六场拍卖,总成交额达到了24.5亿港元。该业绩环比其2016年秋拍24.4亿港元成交总额略有增加,同比2016年春季28.19亿港元的成交额减少了13.1%。
  这场春拍中,赵无极的一幅油画作品《29.09.64》以约1.53...
相关描述:  佳士得香港2017年春季拍卖会5月31日收槌,经过6天十六场拍卖,总成交额达到了24.5亿港元。该业绩环比其2016年秋拍24.4亿港元成交总额略有增加,同比2016年春季28.19亿港元的成交额减少了13.1%。
  这场春拍中,赵无极的一幅油画作品《29.09.64》以约1.53...
相关描述:  都知道古玩收藏水很深,可还是有人往里跳,砸锅卖铁,梦想捡漏。郑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上海博物馆工作了三十多年的专家周丽丽告诉大眼妹,郑先生的这对瓷瓶品俗称“魂瓶”,是民间陪葬用品。它源于西汉,兴于三国,盛于宋代,衰于民国,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墓葬中比较多见。且不论是不是赝品,即便是...
相关描述:  台北宇珍国际艺术春拍于4月22日登场,预展为4月1日-21日,地点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二段15号中华文化总会大楼。本季宇珍用心征集,严谨挑选,在台湾藏家深厚的收藏基础下,隆重呈献「古玉生辉–马温璧珍藏专拍」及「璀璨英华–台湾藏家古玉珍藏专拍」两场焦点专拍,汇集252件古玉,为高古玉器文物交...
相关描述:  中国玉器收藏市场在2016年完成了一次重要蜕变,“老玉卖不过新玉”的场面终于乾坤逆转。内地藏家力量的崛起深刻影响了市场走向,新玉市场与老玉市场遭遇冰火两重天。
  古玉崛起 买家有备而来
  老玉市场的走火,可谓天时、地利、人和。2016年,内地藏家与拍卖公司一系列节奏近乎密集的高...
首页< 上一页1
Copyright &
Artron. All Rights Reserved是否所有古玉都有收藏价值
玉花形发冠
水晶跪立应龙
玉回首卧马
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尤其是古玉,发展史长达八千年,与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礼仪、等级和审美观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其他艺术品无法比拟的。可以说,玉器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史的缩影。
在广东,古玉收藏向来相对于书画、瓷器收藏较为小众,但正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民间古玉藏品展颠覆了人们对广东藏玉的惯有认识。虽然只是民间藏玉展,但藏品涵盖上至距今5000余年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下至近现代时期,让几位国家级专家都连连感叹“实属罕见”。
古玉为何少大器?
主持人:中国的玉文化博大精深,因为年代跨度很大,很多人习惯把古玉分为高古玉、中古玉、近古玉,这是怎么区分的?
云希正:目前对高古玉、中古玉、近古玉的时代划分并不完全一致,我是倾向于把汉代以前的古玉划分为高古玉,包括新石器时代还有夏商周三代;汉代以后的属于中古玉;近古玉的时代划分现在也不完全一致,有的人把明代以后的玉器视为近古玉,有的人把清代、民国的玉器直接划归近现代玉器。
主持人:各个时期的玉器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但我们发现,古玉的个头普遍比较小,就像这次的“拾贝斋藏玉精品展”,一件长38.8厘米的“玉钺”,就被视为“钺中之王”,这是为什么?
刘云辉:古玉也有大器,但的确比较少,以小件为主,这主要是受当时的材料所限。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玉璧、玉琮都是和田籽玉,是当时皇室用的东西。那时候巴掌大的一块玉就很了不起了,大件的玉器一般材质都不是特别好。
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有几个高峰,汉代就是其中的一个高峰,当时的玉器制作量很大,有礼仪玉、装饰玉、葬玉、生活用玉等。特别是西汉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东汉时班超再次打通这条线路,这使得大量来自新疆的优质和田玉料可以进入中原地区。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息,经济萧条,玉器发展进入低谷。而且当时道教发展起来,人们将玉看成是延年益寿的药物,一度出现“食玉”之风,认为“服玉者,寿如玉”,这对玉器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还有相信金缕玉衣可以防腐,这是中国玉文化的糟粕,但并不是主流。中国的玉文化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中国玉器八千年绵延不断,至今仍在生产与使用。而世界其他两个古代玉器产地——中南美洲玛雅文化和新西兰毛利人的玉文化流行时间很短,而且器形种类单一,不像中国的玉文化根植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非常了不起。
古玉收藏不单只是和田玉
主持人:玛瑙是古人非常看重的宝玉石,水晶在古玉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似乎一般的藏家收藏的古玉都仅限于和田玉,这是为什么?
云希正:不是藏家不愿意收,而是这两种制品比起和田玉的制品要少得多。水晶、玛瑙被地矿学者称为半宝石,文物鉴赏家称其为非主流玉器,但它们在广义的玉料家族中占有显要位置。今天看来,水晶、玛瑙蕴藏丰富,但古水晶、玛瑙制品遗存较少,真品难寻。
事实上,水晶、玛瑙的开采与使用,是和玉器同步的。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就曾利用水晶作为打制石器的原料,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使用玛瑙、水晶制作简单的工具和人体装饰品,但品种、数量比较少,远不如玉器制作发达。玉、水晶、玛瑙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制作工艺也基本相同。
从西周开始出现的“组玉佩”,除了玉璜、牌形饰为主体外,串联其间的珠、管首先玛瑙。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水晶、玛瑙制品的范围扩大,创新增多。当时将水晶制品镶嵌在高等级剑具的剑首,文献上称为“明珠标首”;玛瑙制品装饰在剑鞘上,古人视作“红玉”。
和田玉在王室中的主导地位是慢慢建立起来的,王朝的建立就是和田玉大规模东输的最重要动力。从夏朝开始,和田玉东渐,到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大量和田玉料进入中原地区,最终确立了和田玉在王室中的主导地位,其他地方玉就成为了陪衬。
主持人:古玉的材质除和田玉、玛瑙、水晶以外还有哪些?
刘晓雄:还有绿松石、青田石、琥珀、煤精、琉璃等等。玉的定义应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玉只包括软玉和硬玉。
主持人:现在出土发现的一些琉璃璧,是不是就是当年用琉璃仿制的玉璧?
刘云辉:没错,古代玉材很珍贵,皇帝墓葬里就发现有璃璧殉葬。在古代就已经有真玉和假玉之分,文献有记载,汉代举行祭祀活动时,不能用假玉,宁可小一点都要用真玉。但到了唐代,人的观点发生了变化,祭祀也开始有假玉出现,出现了琉璃璧。在墓葬中,柱子本来是要用玉做的,但后来也开始用花石替代了。
但在真玉和假玉的区分上,古人是很清楚的,真东西就是真东西,代替物就是代替物,不像现在的作假几乎都可以乱真了。
云希正:所以不管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眼力的人,玩古玉都要自己学会识真辨伪。这句话大家都常说,但真正做到也不容易,包括我们在这行工作了几十年,到现在都要很谨慎。
古玉偏重艺术性
新玉偏重工艺性
主持人:古玉不但很少有大器,玉质更是比不过新玉,玩古玉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刘云辉:中国玉器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几个高峰,每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总体来说,早期的玉器更具艺术性,到了晚期的玉器,基本上我们都认为是工艺品了。
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早期的玉器很多都是礼器,寄托着当时人的信仰,沟通天地,也是身份的象征,文化内涵很丰富。玉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很深远,早在2500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泽内质联系在一起。
而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逐渐有了认识,敬畏之心大减,玉器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祈福、辟邪吉祥的一种寄托。
刘晓雄:就好像汉代的玉器,造型灵动、线条流畅,虽然本身的玉质不怎么样,但是拓片以后线条非常清晰灵动,那个感觉和近现代的玉器很不一样。近现代的玉器太多借助机械的手段,感觉硬邦邦的。当然,我也不否认当代也有一些大师工艺很好,但你细细琢磨比较就会发现,那个味道真的是不一样的。汉代玉器的信息量、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但到明清之后就没有这个味道了,没有太多文化内涵了。
并非年头越早的古玉价值越高
主持人:现在流传下来的古玉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是不是所有的古玉都有收藏价值?
云希正:古玉的价值也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果是从博物馆的角度出发,一件古玉价值的高低,是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这三方面来衡量的,然后分为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并不是说年头越早就越好。
比如说这次省博展出的玉钺,我们几个专家都承认是钺中之王。玉钺是神权、王权、军事指挥权集于一身的象征物,后来变成王者手中的权杖。石钺有很多,但玉钺并不多见。这次展出的玉钺,接近距今4500年前陕西襄汾陶寺文化玉钺的特征,之前发现的陶寺文化玉钺长仅16.6厘米,而这件玉钺长38.8厘米,在史前玉钺遗存中是最长的,所以我们认为它的价值高。
又比如说这次展出的一件东汉水晶翁仲,跟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翁仲风格很接近,但河南等地出土的翁仲高度仅在2.9-4.1厘米之间,而这件东汉水晶翁仲高16厘米,应该是迄今发现最高的一尊水晶翁仲。
刘晓雄:一件古玉价值的高低,跟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跟墓葬主的身份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同时期的古玉可以分为普通品、帝王玉、民间玉等等,价格差别非常大。
现在很多人都说“古玉卖不过新玉”,我并不认同,关键要看什么样的古玉。如果是同样大小的一件圆雕动物,汉代的价值肯定比明清的高,
玩玉器的群体可以用金字塔来打个比方,玩新玉的人在金字塔底层有一大堆,慢慢往上是一些玩明清玉、玩中古玉、玩高古玉的。有些新玉玩家玩着玩着,随着认知度的提升,就会一直往上追,变成古玉玩家。在我介入古玉收藏这20多年来,高古玉的价格一点都不便宜。
偏激的人不能玩收藏
主持人:刘晓雄先生玩古玉20多年,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跟藏家们分享?
刘晓雄:20多年一路走来,寻寻觅觅,面对各种诱惑,能够坚持下来的确非常不容易,至今我没卖过一件藏品。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走上这条道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可能就是兴趣爱好吧。我也走过弯路、打眼交过很多学费,玩收藏买到假东西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关键是不要一路错下去,那就真的完蛋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对老师、找对专家,还要跟行家之间多一些沟通交流。
我有很多朋友一开始一起玩古玉,但很多人中途放弃了,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因为有着一颗平常心,没将收藏当做投资,而是在收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纠正、提高。收藏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买到一件东西,一个行家说假,一个专家说真,另一个专家又说不靠谱,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和一定的定力,你很容易会纠结,时间长了,就云里雾里自己都分不清真假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心。如果再带一点功利心,急功近利的话,买到假东西打击就很大。所以玩收藏的人性格千万不能偏激,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要不收藏就不是一种乐趣了。
其实一件东西有人说真、有人说假这很正常,有时候十个专家都可能会有十种说法,关键是收藏者自己有一个底线。比如说一块古玉,有人说是汉代的,有人说是春秋的,还有人说是战国的,这不是原则性问题,只是断代有争议,只要是老东西,没必要计较短短一两百年的争议,自己慢慢去研究就是了。
主持人:那你是如何平衡各方意见的?
刘晓雄:收藏这一行有三家:专家、行家、藏家,我认为这三者是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现在社会上这三家的矛盾比较大,经常是同样一件东西行家、专家各有看法,藏家对行家也有一些意见,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其实这三家本来应该是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各有所长,三个专家三个不同的观点我都正面吸收的话,对自己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刘云辉:刘先生这样的收藏家真的很少有。他的藏品涵盖上至距今5000余年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下至近现代时期。史前时期如有红山文化的玉联璧等,良渚文化的神面纹玉琮等,有龙山晚期文化的玉璧等。进入历史文明时期,藏品中除夏代之外,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唐代、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时期的玉器几乎没有缺环,基本上可以自成系统,这在收藏家中实属罕见。
云希正:要收藏就首先要做好功课,不能盲目地收,偶尔可能会碰到一件好东西,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交学费,抱着捡漏的心理玩收藏是不行的。收藏最终还是取决于收藏者本身的学识,你的眼力需要依靠你的学识,学识不仅仅是从书本上来的,还要研究各地考古出现的东西,找到收藏可以借鉴的标准器。
古玉收藏误区
一、求大求美
一些收藏家往往喜欢收藏体形大的、圆雕的、造型奇异的高古玉,殊不知这正是仿古作坊投其所好制作的仿古玉。唐代以前,由于受运输能力所限,玉料的块度较小,而且玉器的用途以佩戴为主,因此玉器的体形不大,基本上是片状,很少见陈设用玉,这是基本规律。目前市场上很多看上去大而美的高古玉都是仿品。
二、贪图便宜
很多收藏家都有这种心理,认为市场上可以捡漏,花小钱买好东西,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古玩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猛,收藏群体急剧扩大,连海外的中国文物都回流到国内,加上现在的社会资讯十分发达,捡漏的机会基本没有。“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对于每个收藏家来说都是真理。
三、过于心急
传统收藏家把收藏古玉当作闲情逸致,穷其一生所收藏的古玉不过一二百件。但现在有一些收藏家财大气粗,认为只要投入巨资就能收到大量古玉,这是违背收藏规律的。他们在三四年内一口气购买几百件古玉,结果大部分是仿品,这些仿品一眼望去用料、雕工、沁色几乎一致,显然是某一地作坊的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卢兆荫、古方)
嘉宾主持分享到:[责任编辑:
亚心网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馆藏高古玉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