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文言文的起义技能会不会和贪之手和兵仙叠加

[][][][][][][][][][][][]
最新文章热门文章
[][][][][][][][][][][][]
[][][][][][][][][][][][]
新手必看: 游戏系统: 特色英雄: 角色全解:
03-3011-2511-2409-02
今日推荐有奖活动
《决战!平安京》首部CG《序幕》海报曝光
给你一个真江湖!网易《楚留香》2月1日公测
十年全职,经典荣耀!全职高手手游激情开测,截图狂送大额京东卡!
奇迹交响音乐会强势开幕了,现在参与留言活动神秘豪礼等你来拿!
日期名称状态下载号
01-31封测01-31公测01-31内测01-31公测01-31公测02-01公测02-01公测02-01内测02-02内测02-02内测02-08公测
日期名称号
12-2512-1112-0611-2809-2109-1308-0908-0908-07
京公网安备 92 京ICP证140355号 京网文【-109号
未成年人家长监护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论陈胜吴广起义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冯泽鑫 - 简书
《论陈胜吴广起义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冯泽鑫
陈胜吴广起义,又叫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给秦朝末年以沉重的打击,不过,再强大的军队也会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到底是怎样失败的呢?
事末必有始,陈胜吴广到底为何起义?在当时,俩人当队长将人送到渔阳去抵抗外族,却有大雨耽误了行程,按秦朝的重法是要以死,人们那么珍爱自己的生命,当然不会去白白送死,就引发了起义,并成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无可奈何。这都要归功于秦朝的严法,遇大雨本是一个迟到的好理由,却被时人认为是必死。陈胜吴广认为我们既然逃是死,还不如起义有一线生机,不过就算是临时起义,也还是要有一些计划的……
2.深得民心。陈胜吴广诈称是扶苏项燕,当时这两人一个武将一个主公都深得民心。但是光靠着还是不够的,时人信鬼神,于是他们就“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人们都认为陈胜吴广是“hero”纷纷另眼相看。况吴广素爱人,深得民心。
3.秦朝的剥削。陈胜起义成功也有胡亥及他爸的功劳:对民众残酷的徭役使陈胜吴广起义并引来其他人纷纷起义。
现在来看看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1.个人问题。陈胜吴广起义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的,号为“张楚”,可是后来陈胜称王了!人家是跟着你扶苏项燕的名义来的,这当然人心溃散,还有,陈胜在称王后,其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老百姓的关系日益疏远。比如史记中的一个例子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这就使陈胜威望下降,农民起义军靠得就是百姓的支持,现在连百姓都不理你了,谁还理你?
2.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另一方面,革命队伍内部矛盾也在持续扩大。人们割地为王再加上秦将章邯的厉害起义军终于灭亡。
3.骄兵必败,陈胜这个人只是农民,没有军事经验。陈胜在称王后变得十分骄傲,而且听信了别人的谗言,随意杀害自己的手下,渐渐地,他与一起起义的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在像之前那么友好了。
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失败,他们的起义让各国王朝纷纷重新建立,起义军刘邦项羽直捣咸阳,取得起义军的胜利,结束了秦王朝统治,使百姓重建阳光 ,这其中,二人的功劳深不可没。
《反经》霸图 【原文】 臣闻周有天下,其理三百余年。成康之隆也,刑措四十余年而不用;及其衰也,亦三百余年。(太公说文王曰:“虽屈于一人之下,则申于万人之上,唯贤人而后能为之。”于是文王所就而见者六人,求而见者十人,所呼而友者千人,友之友谓之朋,朋之朋之党,党之党谓之群,以此...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动人心魄的口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深得民心,得到附近饱受秦帝国暴政之苦的老百姓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加入了起义军队伍。 因此,陈胜的起义军队伍...
世人一提到陈胜吴广,便会想起他们的壮举——中国第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兵大泽乡,又一举号令天下反秦,打破了秦的压迫封建。而陈胜吴广起义的成败,又论功几何? 我认为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原因,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当时正逢秦朝的压迫,人民也逐渐崩溃,陈胜,吴广一...
(厚颜提示:文章最后有&打赏&功能)
(不管时空怎么转变,人类的行为大致不变一一一村上春树《银河英雄传说》)
河南、驻马店,夕阳西下。金色的落日余辉下从粮食局仓库里走出一个年轻人,关门落锁,从容地沿着围墙巡视一周,满意地拍拍墙角消防用的水缸,转身向市中心大...
陈胜、吴广也算在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了
秦朝的暴政不得不让百姓们反抗,当百姓想反抗时,这不就来了个陈胜,吴广。根当时人民受秦朝的压迫,也逐渐烦躁。陈胜,吴广变发起起义军的名号,很多人跟随着他们的军队一起反抗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他们打着扶苏,项燕两个人的的名号,很...
LLVM是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的简称。这个库提供了与编译器相关的支持,能够进行程序语言的编译期优化、链接优化、在线编译优化、代码生成。可以作为多种语言编译器的后台来使用。 Clang是一个C++编写的基于LLVM、发布于LLVM BSD许可证下...
八个月二十八天,未来的小牙终于露头了,下面两个一个露出来了,一个还没有,露出来那个看上去是锯齿状的,不平。 这两天开始吃泥状的东西了,水果可以磨成泥,她喜欢吃黄瓜,今天给她弄的梨子太甜了,她不爱吃。 七个月二十天开始叫爸爸,叫的很清楚,每天教无数遍妈妈,还是不叫。只有哭的时...
棒棒是我弟弟,也是我们家的开心果。我们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从襁褓吃了睡,睡了吃的小婴儿,变成胖乎乎、会自己玩玩具,还时不时模仿我的小屁孩。
他很爱笑,只要你冲他笑,他一定也会对你笑。他笑起来特别帅气,嘴巴咧的大大的,洁白整孩孩真齐的牙齿露在外面,眼...
在我早期职业生涯中某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正在整理一些新特性给一个Rails客户软件。很简单的东西,我在工作上很自信,我部署完这些更新,合上电脑,开上车和朋友去郊外野炊。我的手机响了在我刚刚到达的时候,是我的项目组长Kevin打过来的。 “这个顾客的站点停止工作了。是怎么回事?...
关于这两个的使用,小伙伴非常熟悉,个人现在放上来,仅供有需要的小伙伴参考用 //1.tableView //2.collection 项目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OwenJoe/tableView-collectionView.git当前位置: >
陈胜吴广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发布时间: 11:41 浏览:加载中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公元前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末年。从起义的爆发、发展到形成全国规模,绝不是偶然的。
   建立秦朝以后,秦朝加在农民头上的剥削压迫是非常重的。史载当时田租、口赋等封建负担,&二十倍于古&,特别是让农民感到负担最重的,还是兵役、 徭役。按照政府规定,一个成年男子每年要为政府服徭役一个月,一生要在本郡服兵役一年,又要到京师或边疆戍守一年。此外,秦始皇经常发动全国人力,大兴土 木,四处征伐,如修造阿房宫、骊山墓、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击匈奴等。因而各种徭役非常繁重。当时全国约2000万人口中,往往有200多万人被征发 去服苦役。这就造成了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的重负。同时,秦法苛酷,稍有触犯就要受到重罚,每年被苛法虐害的百姓成千上万,以致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 惨象。
  秦二世掌权后,对人民的压迫变本加厉,&赋敛愈重,戍徭无已&,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了。统治阶级拼命压制人民反抗,刑罚越来越严酷,&刑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人民忍无可忍,&欲为乱者,十室而五&,决心起而反抗,革命形势已到一触即发的程度。
  同时,秦二世是用阴谋手段取得帝位的,生怕人们不服,先后杀死扶苏、蒙恬、蒙毅、等宗室大臣几十人。结果,&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众&,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大混乱。到这时,不但人民已经无法生活下去,统治阶级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农民起义爆发的条件完全成熟。
  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陈胜,又名陈涉,阳城人,雇农出身。吴广,又名吴叔,阳夏人,也是贫苦农民。公元前209年7月,他们和900个贫苦农民在秦朝两个尉官监押之下,一起 被征发去戍守渔阳。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渔阳。按照秦朝法律,失期当斩,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陈胜便和吴广商议,现在逃 亡是个死,起来造反也不过是个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拼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他们又分析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势,认为只要敢于举起义旗,必能得到天下响 应。于是,他们下定决心发动起义。
  起义开始了。陈胜、吴广出面,夺了两个押队尉官的武器,把他们杀死。然后,陈胜集合全队,对大家 说:&咱们遇雨失期,依法当斩。即使朝廷不杀我们,戍边的人也要有十分之六七被折磨死。壮士不死便罢,死就应该死得壮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经过陈胜 的动员,900个戍卒同声高呼:&我们拥护你!服从你的命令!&于是,大家便行动起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还一起袒露右臂,举行盟誓,正式宣布起 义。陈胜、吴广被推为起义领袖。
  农民起义军很快攻占大泽乡,接着又攻克蕲县。不久,起义军开始向外扩展。陈胜派出一支兵力攻略蕲县以 东地区,自己则与吴广率领主力向西进军,连克金开、谯、苦、柘等地。进征途中,农民纷纷参加起义队伍。打到陈时,陈胜已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 数万人,力量已很强大。陈胜攻占陈后,当地群众建议:&将军(亲)身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要求建立以陈胜为首的农民政 权。于是,在群众拥戴之下,陈胜遂称陈王,国号&张楚&。这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便在革命烽火之中正式诞生了。
  陈胜领导 农民起义和&张楚&革命政权的建立,如一声春雷,震动了全国。于是,&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天下从之如流水&,各地纷纷起义,响 应陈胜。其中最重要的是沛县亭长出身的和出身于楚国贵族的项梁、所领导的两支起义军。这时,对秦灭六国心怀不满的六国贵族,如张耳、陈余等人也乘 时而起,打出了反秦的旗号。这些人加入起义,无非是想利用群众力量,乘机进行割据。
  陈胜起义军明确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战斗目 标,打击矛头直接指向秦王朝。起义军在阵地建立政权后,便兵分三路,立即向秦的都城咸阳进军。一路由吴广率领,准备夺取秦的军事重镇和最大粮仓所在地荥 阳。一路由周文统率,是起义军的主力部队,正面攻夺函谷关,准备直取咸阳;另一路则攻南阳、叩武关,以从侧翼迂回进攻咸阳。同时,陈胜又分遣诸将,四出攻 略,以扩展革命政权的影响。他派武臣、张耳北征旧赵地,派邓宗南取九江郡;派周市经略魏地。秦朝在关东的地方政权纷纷动摇和瓦解。
  周市大军西进途中,不断吸收农民参加起义队伍,进抵函谷关时,已形成拥有兵车千乘、战士数十万人的强大队伍。这支队伍,一路拔城破关,锐不可当。九月,他们一直打到离咸阳只有百十里路的地方,给秦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消息传来,秦二世集团大为惊慌,急忙赦免在骊山修墓的几十万&刑徒&和&奴产子&,仓促组成一支军队,派少府章邯率领,向农民军反扑。周市的这支起义军 虽然作战英勇,但由于发展太快,孤军深入,而且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经过几次苦战,被迫撤出函谷关,最后在渑池一战,再次失利,周市兵败自杀。
  秦将章邯乘势东下,进逼正在围攻荥阳的农民军。吴广所部起义军久围荥阳不下,内部发生分裂。吴广被部将田臧假借陈王命令杀死。接着,田臧便率军西向迎战章邯。敖仓之战,田臧兵败被杀。这支起义军也失败了。
  章邯又转过头来,驱兵向起义军中心据守的陈进攻。陈胜亲自指挥农民军,英勇抗击反动军队。但终因兵力单薄,又无外援,只好逐步后撤。十二月,退到下城父时,陈胜不幸被叛徒庄贾杀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领袖壮烈牺牲了。
  农民军主力虽已失败,陈胜、吴广也先后牺牲,但其余部则仍然坚持战斗。其中,由吕臣领导的&苍头军&,斗争更为英勇。他们曾收复秦军占夺的陈,惩杀了叛徒庄贾,给秦军以很大的打击。后来,吕臣领导的&苍头军&,联合项梁、项羽农民军,继续坚持反秦斗争。
   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陈胜是中国农民革命史上第一位农民革命领袖。&张楚&政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出现的第一个农民革命政 权。因此,秦末农民起义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并为此后历代的农民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辉榜样。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揭开了我国古代农民战争 史上壮丽的序幕。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夏商周 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基本信息/兵仙
&&书名兵仙&&&&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又名楚汉风云中的韩信&&&&&&&&&&&&&&&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作者&&李肖肖&&定价39.00&ISBN&978-7-218-10285-6&开本&787*&类别&通俗历史读物/励志书籍 &页数347&&
内容概述/兵仙
他长袖善舞,收放自如,世称兵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亦许战神。起于微贱,无恃无怙,却传奇般成为三军统帅,于20多岁,驰骋天下,无一败绩。一本基于历史真实,从哲学思辨、传统兵法、现代管理、职场晋升、个人奋斗及人生体验,全方位描述“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英雄辈出的楚汉风云里绝境逆袭,最终成就“兵仙”“战神”的力作。
作者简介/兵仙
中山大学文学硕士,师承中国古典文献学老师,参加新一轮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
谨以此纪念在新疆的三年岁月献给那些年一起战斗过的援友们,献给所有胸怀大志、想要成就一番伟业的人们,也献给在苦难中站立起来已经蔚然撑起一片蓝天的我的国家,祝愿她永恤国本,格局远大,气象万千
对“韩信”这个名字,想来没有人会感到陌生。别说斯文之士,哪怕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多多少少也会听到过“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样的话语;而今天我们使用的许多成语、俗语、熟语,诸如“一饭千金”、“背水一战”、“胯下之辱”、“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独当一面”、“拔旗易帜”、“推陈出新”、“大丈夫能屈能伸”、“置之死地而后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类,也都与韩信相关。这位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的惊天动地与惊心动魄的事迹,他为高祖刘邦打天下坐江山所创立的盖世功业,在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与班固的《汉书·韩信传》等篇中有详实而传神的记载,后来更因小说家戏剧家的不时演绎、学者文人的反复论评与墨士骚客的无尽吟咏而广为人知。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韩信真可称得上是一位广袖长舞、收放自如的“兵仙”,一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神”,一位驰骋天下、所向披靡的“奇帅”。他似乎就是为了在战场上纵横捭阖而降生到这个我们世界的,而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则恰好为他叱咤风云提供了一个绝美的舞台。作为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军事家,他从被刘邦高坛拜将的那一刻起,就显示了非凡的作战指挥才能。他用兵奇险诡谲、出神入化,从明修栈道到暗渡陈仓,从进袭章邯到经略三秦,从擒魏灭赵到降燕伐齐,从困死项羽到全歼楚军,数载之中,指挥战役战斗无数,居然自始至终无一败绩!试问当时英雄能与争锋者谁?后世将帅可与比肩者几?但是这位军事天才却不懂生活哲学,更不懂王霸政治,是以在天下初定之后便受到了主子的疑忌,最终更因“谋反”而惹来“族诛”之祸,在历史上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永久哀叹。然而也正由于其人生的戏剧性,韩信才成为了古往今来人们百说不厌的话题——无论是在历史著述里还是文学作品里,是在官方表达中还是民间叙述中。现在,读者在李肖肖先生的《兵仙——楚汉风云中的韩信》这部作品中,又看到了对韩信故事的新演绎。《兵仙》以秦汉易代的历史为背景,用时下颇为流行的网络文学表达形式,从容不迫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楚汉战争的宏大场面,并以此为背景活泼、生动地述说了韩信的一生,故事内容包括宾萌寄食、胯下之辱、投奔项梁、扶助项羽、投奔刘邦、获荐萧何、登坛拜将、进袭关中、击败章邯、出兵东征、渡河败魏、出师破赵、背水而战、破齐之役、澭水之战、击败龙且、请封齐王、决战垓下、罢王封侯、获罪族诛等等,所涉人物则有陈胜、项羽、刘邦、张良、萧何、陈平、曹参、章邯、周勃、樊哙、张耳、陈余、彭越、黥布、郦食其、广武君、蒯通、田横、吕后……,几乎全覆盖了楚汉战争期间的所有重要的人与事。作品通过政治的冷酷、战争的惨烈,凸显了“兵仙”的奇谲、“战神”的从容,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军事家韩信是怎样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成就盖世功业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他在秦汉易代过程中所曾发挥过的重大影响。一部历史文学作品,自然首先应当具有历史性,也就是说它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它所依据的资料必须是可信的、它对人物与事件的论评必须是有据的;一部历史文学作品,同时还应当具有文学性,也就是说它的人物必须色彩丰富、性格鲜活,它的故事必须曲折回环、一波三折,它的语言必须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我们看到,《兵仙》这部作品,应当说大致达到了这二者的统一。作品所记录的历史本身是沉重的、残酷的、血腥的,但作者所采用的表达方式却是调侃的、嬉戏的、有趣的,因此我们阅读这部作品时,不会因为历史本身的沉重而产生被挤逼感,反倒觉得书里所写的一切都那么引人入胜。作者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史实常有自己的独特解读;他很喜欢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讲故事,在述说历史时融入自己对人对事的推理、判断,有时甚至还会有一点发挥、杜撰。但作者的议论并不会妨碍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反而会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因为他的议论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他对若干问题的推理、判断合乎历史逻辑。比如他对韩信有可能是韩非子遗腹子的考证虽有戏论成分,却不见得全是捕风捉影。他在叙述垓下之战时,曾提到战前韩信被刘邦授予指挥作战的全权一事,其中有若干想象成分。作者解释说:“这段情景出于我个人的发挥,它借鉴了三国演义的部分情节,意在说明战争前的形势。虽然系发挥,但绝对是在对历史事实、人物性格和当时情景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按历史逻辑演绎的。”对历史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是作者夹叙夹议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显然是成功的。作品对韩信甘受“胯下之辱”的原因的分析,对各次战役的双方主帅的心理活动的分析,对刘邦与韩信微妙关系的分析,对萧何、张良辞封户原因的分析,对韩信在纵横家蒯通的策反攻势面前的心理分析,都相当深入精当。笔者认为,对一部历史文学作品而言,这样的心理分析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它往往能对事件的发展走向做出某种合理解释,并使故事的过程与人物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作者在讲故事时很重视还原历史的真实,并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使人物脸谱化,这一点给人的印象很深刻。例如,项羽虽然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但是作者并没有丑化他,反而在许多地方表达了对他的好感,说就综合素质而言,他是一个“好同志”、“好将军”、“好男儿”、“好丈夫”,之所以在历史舞台上成为失败者,是因为本身不具备领导的素质却坐到了领导的席位上。同样,作者对刘邦也做了合乎事实的评价,说他并没有什么过人本领,“武不能杀敌,文不能抚众”,而且为人秉性不好,是一名“江湖无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乏善可陈;但他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懂得识人用人,所以能在逐鹿天下中胜出。《兵仙》给作者印象很深刻的一点,还在作者对历史的叙述似乎是没有时空边界的,他写作也像韩信用兵一般,长袖广舞,享有很高的自由度。在《兵仙》的叙事框架中,似乎存在着一条可以贯通古今中外的“时空隧道”,作者可随意穿越其中而不受任何限制。于是我们看到了这部讲述秦汉之争的作品,居然会出现商鞅、赵奢、孔子这样的前代历史人物,出现诸葛亮、关张赵,水浒梁山一百零八将这样的后世文学角色,出现毛主席的语录,出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言论,出现德鲁克的管理学,出现传销的概念,出现房地产开发,出现swot模型,出现希特勒的闪电战理论,出现……,而奇特的是,这些人物或元素在书中的存在,并不让我们觉得有什么唐突!特别值得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作者并非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而是通过写历史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揭示社会人生的真谛。作者与其说是在写韩信,不如说是在借韩信这个载体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心灵感悟。因此,读者阅读本书,就不仅仅是一个了解历史、体验文学、享受娱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理解社会、研究管理、思考哲学的过程。肖肖几年前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在学期间曾修习过我开设的课程,在课外与我也有较多接触,毕业后与我的联系更为密切。他对我执弟子礼向来甚恭,不过在我的心目中他更多的是我的忘年友。我喜欢与他交往,首先是因为欣赏他的上进心。《周易·乾·文言》说“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他是把此语作为座右铭的。他平时好学善思,一旦被某个什么问题吸引住,便会一门心思钻入其中,非探个究竟不可。这种品质,在他在学时期便显露出来了。记得有一次,他曾把自己撰写的论文《〈古诗十九首〉研究》送来,请我“斧正”,文章有好几万字长,厚厚一大叠,我尚未阅读,已先为他的钻研精神所感动。我喜欢与他交往,还因为欣赏他思想的独立性。2011年他硕士毕业时,本来是既有机会在上海就业、也有条件在广州深造的,但是他却选择了到新疆去当志愿者,在一个为戈壁沙漠包围的西陲边城一呆就是三年!这段独特的社会经历给了他许多人生体验,使他在开阔了视野、磨砺了意志、锻炼了能力的同时,也潜心研读了一些著作,思考了许多问题,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与对现实的感悟。这部《兵仙》,便是他在援疆期间的业余创获。《兵仙》是肖肖的处女作。既然是处女作,就难免在生气勃勃的同时,也会有生涩幼嫩的一面。在我看来,后者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文字打磨不够,有粗糙冗长之嫌;二是网络写作手法用得过滥,有欠节制;三是作品因围绕人物展开,故事轮廓不够清晰。对作品的不足之处,我想肖肖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曾在自序说到:“我只是一个总结着,一个传布者,切不可因为我轻看了古人,更不可因为古人高看了我。”因为是《兵仙》这部作品的最早读者,所以我接受了肖肖的请求,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出,用为本书的序言。相信读者在阅读肖肖的作品后,会有比我更深的见解。于中山大学沁庐,日。(本序的作者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目 录/兵仙
前言&一、年龄出身&(一)宾萌身份&(二)寄食理想&(三)韩国遗孤&二、创业之初&(一)黎明之前&(二)什么是人才&(三)第一任领导:项梁&三、第二任领导:项羽&(一)第一个职位:郎中&(二)什么是领导者&(三)项羽的综合评价&四、一次跳槽的经历&(一)第三位领导:刘邦&(二)第二个职位:连敖&(三)贵人夏侯婴&(四)第三个职位:治粟都尉&五、登坛拜将,不负韶华&(一)谈判&(二)应对&(三)出策&六、暗度陈仓,牛刀小试&(一)山横秦岭,对手章邯&(二)从故道还,一参成名&(三)出山收礼,再起风波&七、东征&(一)诗人魏豹&(二)合齐赵,挟五诸侯兵&(三)逆境中勇猛进步的青年&八、刘邦用人&(一)志向检验,题出韩信&(二)谋士张良:美人如花&(三)谋士张良:点破韩信&(四)谋士张良:绝代药方&(五)飞龙在天,用人总结&九、战略转移&(一)破魏:韩信与诗人的战争&(二)陈余:韩信的下一个对手&(三)小插曲:一个女人的故事&(四)太行山下:一场政治战&十、张耳和陈余&(一)重提章邯&(二)贤士李良&(三)拆散兄弟&(四)支走曹参&十一、破赵&(一)兵力及形势&(二)用间的高手&(三)背水一战&(四)总结大会&(五)快速进步的青年&十二、主力战场&(一)第三味药,彭越登场&(二)重新布局,天下敖仓&(三)薛公事件,形势转移&十三、破齐&(一)高阳酒徒&(二)奇人蒯通&(三)当酒徒遇到奇人&(四)高阳酒徒之死&(五)入齐&(六)澭水之战&(七)生命的制高点&十四、站在历史方向盘边的韩信&(一)第一波进攻&(二)第二波进攻&(三)第三波进攻&(四)第四波进攻&(五)蒯通的动机&(六)韩信请封&十五、最后决战&(一)英雄末路,广武传音&(二)回光返照,固陵小胜&(三)孤城落日,陈下突围&(四)最后决战,垓下之围&(五)困兽之斗&(六)霸王葬礼&十六、韩信之死&(一)新一号敌人&(二)刘邦的心事&(三)韩信的错误&(四)夺命老太后&(五)韩信之死&(六)最后的话&
精彩章节/兵仙
&第一任领导:项梁陈胜起事不到半年,迅速土崩瓦解,于当年十二月在秦军章邯的围追堵截中,被自己的车夫杀死,车夫将他做了邀功的资本叛变投敌。听到陈胜兵败的消息,加上陈胜部将盛情邀请,终于决定渡江了,韩信也终于盼到了偶像的身影。第二年二月,项梁渡江。韩信带着胸中的才略,豪情万丈,仗剑从军,现在正是用人时候,他相信出身好、见识广、懂兵法的项梁将军不会让自己失望的。然而,项梁让他失望了。出身世家的项梁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在心中给穷人和弱者留空间的人,他一生信奉的只有权力和实力,将军世家的教育给了他强大的力量和宏大的胸怀,他的眼中只有江山,即使在一个超越三皇五帝的统一帝国已经建立之后仍然死性不改。父亲兵败身亡,国破家亡,他丝毫不沮丧。在秦始皇威严无比巡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的时候,他也马不停蹄走遍了天下的山山水水、名城大都,蓄养自己心中的大志。秦始皇隳名城、徙豪杰、销锋镝不遗余力削弱诸侯力量计划在他这里宣告破产。他坐过牢,杀过人,最后在离咸阳最远的名城会稽停了下来。这是长江的最东边,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卧薪尝胆,最终一举灭了当时的霸主吴国;战国末期,这里早已是楚国的地盘,人口众多,粮食丰足,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里三面无兵,只有一边敌人可能来犯,还有大江阻隔,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这都是起兵最理想的地方。虽然因为杀人躲避官方的缉拿和仇人的报复来到了这里,但叔侄俩似乎不知道低调是什么,不久就成了会稽太守的座上宾,叔叔的能力让整个地方的贤人自叹不如,侄子的武力竟使全吴的子弟都感到害怕。非但如此,项梁还公然在秦始皇的徭役和别人的丧礼上演练兵法,这两个异乡人如此无法无天,却没人敢管。陈胜挑头,天下皆反,项梁终于如愿以偿,但如前文所说,他却选择了观望。虽然史书没讲为什么,但从他的行为中很容易推断。因为在会稽这个地方,最先扬言要反的并不是他,而是会稽太守,并推他为将军,他假装应诺,却让侄子杀了太守。此时,距秦始皇统一六国方十年,大秦帝国的余威还在,各国亡民十年间也都充分领略了大秦刑法的苛严,虽然上有陈胜顶头,下有豪杰拥护,但没有几个人敢主动做带头大哥,一些头领是被绑在椅子上成就伟业的。现在有人愿意挑头,项梁却不干,非要杀了人家,自己来当这个带头大哥,他的理想和为人可见一斑。杀了太守,从来没有造反经验的他,有条不紊布置了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在人事的安排上,令所有豪杰心服口服。只有一人不服,项梁很悠然地问他:“你还记得某年某月某日某家丧葬,我让你操办一件事情,你办得如何呢?”那人当即无话。心机之重,城府之深,居然到如此地步,可见他平常都在想些什么,为造反做了多少准备工作。黄淮地区骚乱已经半年,群雄四起,互不相服,他作为一个外来之客,刚一过江,即能成为群雄的中心,也不是光凭项燕之后的身世背景就可以得来的。他心中只有天下,看不得小人小物,平日所过,都是豪杰大腕,只信奉实力和权利,怎么会在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小人物的想法?几乎和韩信同时,和他同为扶汉三杰的黥布也加入了项梁的队伍,随即受到重用,冲锋陷阵,名满天下,并最终封地称王,因为黥布来时,带了数千人马。即使落荒而来的刘邦,他也慷慨地赠予了几千人马;对各路王侯,更是礼遇有加;唯独这位慕名投奔的青年才俊,将一切交给了他,从未入过他的法眼。因为那些人都有能量,能量是现成的,感受得到的;而韩信只有能力,虽然能力是能量的来源,可以生发出源源不断的能量,但需要发现,需要开采。对此,志大如天的项梁很不屑,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寡人没空!”第二年九月,起事一周年,小胜即骄,不听人言,项梁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所有有关宏大的东西,都随着他的死而烟消云散。但他仍然不愧为名将的后代,他的出现,挫败了秦兵的锐气,重新树立了诸侯王的信心,让大家知道,秦兵并不是坚不可破;改变了陈胜政权四分五裂的格局,拥立真正的楚王,从而使大家有一个名义的中心,团结了诸侯的力量,革命的基础打造就是在他这里完成。然而,这一切对韩信而言,都是空的。他没有任何施展的机会,只是暂时填饱了肚子,代价是一个造反的罪名。等了他半年,跟了他半年,理想青年韩信只换来了四个字:“无所知名。”第二任领导:项羽韩信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名将的幻想,项梁死后,他继续留在了身边,项羽顺理成章成了他的第二任领导。从古至今,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项羽的评价都很高,所以,对韩信的这一任领导,我也不敢吝惜笔墨。(一)第一个职位:事实证明,项羽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韩信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卒,变成了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官员:郎中。郎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衔呢?先看工资水平:300石。当时,按照国家标准,一个普通县令的工资是600石,但县令是有正式编制的,也有定额;郎中则是编外人员,数量不限,完全视领导者的性格心情而定,多的时候上千人,什么阿猫阿狗进来都可以被封为郎中,战争年代工资能不能正常发放,现在已无从考证。再看工作性质:郎中属于郎官,内守门户,外充车骑,是皇帝的近卫军,也就是保镖。当然,皇帝的保镖不像我们常见的那样几个膀大腰圆的人站在身边就可以了,皇帝的保镖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军事体系,少说也有一个兵团,而郎官就是这个兵团的机关单位,属于领导阶层。按说整日在皇帝的身边,机会也会比常人多很多,即便时运不济,光靠工龄也不会差到哪去。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事实上并非所有在皇帝身边的人都能得到重用。郎也有分级,有议郎,有中郎,有侍郎,还有郎中。光看名字和次序,就知道排在最后面的郎中最没出息,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它的待遇最差,品级最低,离领导的距离最远,干的活也最不体面。但是,既然设立了职位,就要兼顾公平,不能一耙子打死。郎中虽然离皇帝远点,难得见领导一面,但却因此而成为近卫军中武装首长的最佳人选,因为议郎、中郎和侍郎要守在领导身边随时待命,所以外面的工作只好由郎中来做。郎中又有车、骑、户三个将职,管车的是车郎中,管骑的是骑郎中,管户的当然就是户郎中了。郎中虽然本身的薪水不高,但如果能挂上这三个实权职位,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能有灰色收入且不说,工资水平也是水涨船高,高达千石,早已不把具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县令放在眼里。后来,当韩信一夜成名成为大将军,樊哙那时才被封为郎中,不过,一样的郎中,樊哙却做得风生水起,坐拥千军,其中的道道就在这里。因为既然不在体制之内,就不那么受体制的约束,什么样的郎中能被外挂授予实权,完全领导说了算,而樊哙者,刘邦之挑担也(挑担:老婆姐妹的老公,像一个扁担两头挑,古人形象地称呼这样的男男关系为“挑担”)&。所以,有时不在官小,就看领导待不待见你。可惜韩信既没有樊哙那样有过硬的后台,集团老大项羽又是一个只认资历只讲义气不看水平的豪杰,而他自己,更不像陈平那样八面玲珑深得领导喜欢,所以虽然就在领导身边,却并不受领导待见,300石就是扎扎实实的300石。因为工作恰好也比较外缘的,所以干的活也确实比较外缘(坐冷板凳),用他后来的话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而就这,还是看了他雄伟的仪表和腰间的长剑,因为近卫军出去代表的乃是领导与国家,长得太寒碜丢不起人;至于他胸中的那几卷兵书,不是他没有拿出来晒,只是军事专家项羽摇摇头说:“算了吧,这个我比你懂。”从第二年九月份跟项羽开始,到第四年四月离开项羽,中间一个闰月,韩信在项羽身边,足足待了20个月一年半时间。这一年半中,项羽手刃了自己的直接领导,当上了楚国的最高军事长官,打破了楚怀王的政治幻想;完成了破釜沉舟的壮举,令天下人胆寒;大秦军队投降于他,天下诸侯听命于他,他率领天下人马,浩浩荡荡,进兵咸阳;刘邦稽首,天下听命;他火烧阿房宫,分封天下,成就了人生也是楚汉战争中最辉煌的时刻。可是,有志青年韩信跟随他一路,整个过程,只得了十四个字:“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还好,比项梁多了十个字,也算有进步。就这样,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两个军事家平安无事,在一起,一高一低,融洽相处了两年时间。他们本可以在一起纵横天下,但注定要日后决一雌雄,历史就是这样好看,耐人寻味。史书没有正面描写韩信在项羽身边的日子,只有这十四个字,我们无从得知这一年半时间,韩信同志除了拿一根烧火棍不自量力以自己三脚猫功夫保护当时天下第一高手项羽之外还做了什么,但从其他人的传记和一些相关的故事中,我们零零散散可以找出一些信息。关于那段时期的记述,太史公是最全面也最客观的,并饱含历史情怀。《史记》记载,在韩信成名之后,项羽营下两位大将,曾和他有过直接的往来,一个是刀兵相见,一个是穷极来投,他们对韩信的为人,都直接表达了意见。一个是龙且,项羽最信任的将军。当楚汉战争陷入胶着状态,韩信一举攻破了齐国,抄入项羽背后,背后嗖嗖的凉风引起了项羽的高度重视,但他自以为还构不成致命的威胁,于是,派遣了营下最得力的大将龙且去解决背后的隐患。龙且是项梁留下的老人,曾经让项梁骄傲终至兵败的那场战役就是他做的将军,后来还打败了威猛无比的常胜将军黥布。两朝元老,有能力,有资历,有战功,也有着盲目的乐观,目空一切。所以,当别人劝他小心韩信,打持久战、打政治战的时候,他却轻蔑地评价了韩信的为人,极惜笔墨:“我素知韩信之为人,易与耳!”只给了三个字,比项梁还节省笔墨,结果韩信没费什么功夫,一夜之间,就把他给消灭了,连同他的二十万大军,让项羽失去了一条大腿。此事容我们日后再说,但此时,从他的短短的评价中,我们却可以捕捉到不少信息。第一,素知。表明小郎中韩信在项羽营中还不是全无收获。虽然没有得到最高领导人的重视,但还是和营中的大人物扯上了关系,让人家“素知”。第二,虽然扯上了关系,但影响极为有限,这位大叔压根就没瞧得上他,即使在他名闻天下之后,仍然只是几个字:“容易对付。”第三,韩信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虽然怀才不遇,但不自暴自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极营造和上级领导的友好关系。还有一个是钟离昧,虽然没有龙大叔那样吃香,但也是项羽营中大将。此人忠厚老实,对积极上进的青年韩信的态度也温和许多。项羽死后,大家都投了敌营,他是少数几个依然打着项氏标签的将领之一,由于在以往的作战过中于勇猛,可能痛打过刘邦,他被刘皇帝牢牢记在心中,成为通缉令上的人物。于是在举国的通缉中,他投奔了韩信,将身家姓名交给了韩信,尽管老朋友最终还是辜负了他,但足见相互的信任之情。虽然《史记》中再没有其他有关郎中韩信的辉煌往事,但从这一正一反两位人物中,我们可以侧面想见当时的一二。项羽真是一个没有脑子的人。他出身于将军世家,天生就是块打仗的料,还有个叔叔对他寄予厚望,从军事理论到实战经验,无不手把手教他。而当时天下太平,也给他十几年的时间,让他有一个安安静静放书桌的地方。韩信不是一个大隐之人,他削尖脑袋天天向上,作为一个军事天才,一年半时间,他多次主动越权向项羽提交作战方案,你即使不用,作为一个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人,也应该能看到他这些作战方案的价值,却把一个军事奇才放在身边比较核心比较安全的无权部门长达一年多时间,冷落他,埋汰他,让他天天看到你,熟悉你的作战风格,熟悉你每一个将领的性格,若他日后反水,你还有葬身之地吗?种种迹象表明,当时最畅销的读物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最后一篇专门写间谍的重要性,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大意是说,商和周的崛起为什么那么神速,因为他们的开国将领,伊尹和姜子牙,都曾经潜伏在对手营中。可能略知其意的项羽真心不明白这段话的含义,可能毛手毛脚的项羽敷衍他叔叔根本就没翻到这一页,于是,他提供了最好的舞台,用了整整一年时间,默默给他的死对头培养了一名军事奇才。世间最大公无私的人也不过如此吧!西楚霸王,愿上帝保佑你!(二)什么是领导者我忘了谁说过的话,可能是一个外国人,大意是说:“古往今来,失败的英雄最容易博得人们的同情。人们都记住了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并深深崇拜他们,却对打败他们的人漠不关心。”项羽无疑能拉长这张名单。打败他的刘邦被描述成跳梁小丑,在写到这里的时候,我还特意询问了一下度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的问题是:“在戏剧中,刘邦是什么脸谱?”要想了解一个历史人物在民间的形象,脸谱是最直接的窗口,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刘邦作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构建我们民族文化的赫赫元勋,再怎么不济也不至于公开被画成反面形象。京剧确实如此,他是一个老生,可是度娘中网友的回答却令我大跌眼镜,几乎三分之二的人铁证如山般抢镜:“花脸!”“白脸!”在军事上击溃他的韩信虽然也因晚节不保而博得了人们的同情,但在和项羽有关的问题上却引起了民众的公愤,以至于民间疯传韩信在地狱遭到审判,其中一条对韩信不利的证据就是:“他竟敢公然打败了人民的英雄项羽。”两军交战还不让赢,可见民众对项羽的深情。我以前也是这种观点。中华民族苦大仇深,末代皇帝们都不争气,不肯过江东的项羽给国人留下了几乎唯一的硬气。但我在仔细研读了他们的历史资料后,只能无奈地说,刘邦雄才大略,项羽咎由自取。最直观的一点,请问各位,轰轰烈烈的楚汉战争中,都是些什么人在打,又是些什么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咸阳项羽分王天下之后,曾经的部将得了封地,不管满不满意,基本上都不再怎么鸟这位昔日的大王了。他的身边有四员大将因为没有封王而跟随他参加了这场战争,并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位是范增,项羽的头脑,坚持要除掉刘邦,曾经在战争初期把刘邦逼得狗急跳墙,后来被刘邦手下陈平反间除掉,项羽集团的智商急剧下降,由140跌破80,从此如刑天舞干戚。陈平,项羽旧部,曾被委以重任。一位是龙且,如项羽的一条腿,被他委以大任,去清扫他的后院,结果一战而亡,带走了他20万军队,从此,他成了独腿将军,而切断他大腿的人,正是韩信。韩信,曾经义无反顾、默默无闻地跟了他们叔侄两年时间。一位是曹咎,项羽的另一条腿,当彭越在他背后捣乱的时候,虽然不放心,但他还是把看家的重任交给了他,结果,此人本事不大,脾气不小,把他多年的家当拱手送人。曹咎,关系户,项羽一手提拔的大司马,并委以重任。一位是周殷,项羽的两只胳膊。关于此人,史书记载不多,我们不是很清楚,但项羽对他的能力和为人应该很看好,在鸿沟分治之后最关键的时刻,让他掌管一支军队守在自己可能逃亡的方向。结果,当他真的逃亡并陷入八面埋伏的时候,此人被黥布招降,反水倒戈。黥布,项羽旧部,深得他的重用,被封为九江王。结果,没了头脑和四肢的霸王只能在日落西山时唱一曲霸王别姬,做困兽之斗。我们看,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演正面人物的是他,演反面人物的还是他,等戏演完,就剩他一个“人彘”了。他真正的对手刘邦,只消坐在台下看大戏,等戏唱完,直接到柜台抱走钱箱即可。这就是西楚霸王和他的战争。用人失误只是表面的文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应该坐在台下,而不是像打了鸡血一样,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问题,把自己搬上舞台。所以,在项羽问题上,我们有必要扒开厚厚的灰尘,找到书本中那无人问津的第一章,再研究一下那个看似毫无意义却暗藏杀机的问题:什么是领导者。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身上。”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看书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喜欢看最无味的第一章,包括有着丰富领导经验的项羽同学,而一本好书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恰恰也就在那一章。所以,大家闲来无事,在一起磨嘴皮子、品评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对项羽这样的人物充满深情,满是赞誉与怀念之情,只恨他心肠不够狠辣,让坏人夺得了天下。恰恰是那些真正优秀的领导人,被他们嗤之以鼻:刘邦,中国历史上一个优秀王朝的开创者,被说成流氓、无赖;刘备,一个没钱没权身边云集天下最强大臣阵容最终鼎立一方的平民天子,被说成只会抹眼泪的废物;唐僧,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领导三个顽徒,跋涉千山万水,经历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阿罗汉,被说成最无用的人;宋江,等等。不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很难还历史一个公正,好像历史偏袒某人一样。一个领导者,之所以能被称为领导者,关键就在于领导二字。领导,就是率领众人,走到一个美好的家园。那么,他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品格,才能完成历史交付的这一重任呢?超强的武艺?项羽同学马上说:“我有!”可是,紧跟着一大帮人,樊哙、张飞、李逵,甚至孙悟空都跑出来,说:“我有,我有!”他们的领导者站在一旁,默不做声。过人的谋略?项羽同学又跳出来了,说:“我有!”可是,又紧跟着一大帮人,子房、孔明、吴用,甚至悟能同学都跳出来了,说:“我有,我有!”他们的领导者仍然站在一旁,默不做声。出奇的军事才能?这个项羽同学也有,但韩信、花荣、法正也都不甘示弱。还有什么“良好的出身”、“雄厚的资产”等等,只要一冒头,就有一大堆人挺身而出。显然,这些都不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必要条件,因为这些他的跟随者都可能有。《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领导者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大家的才能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技能训练上去。那么,什么才是领导者必备的呢?综合古今中外历史人物,我认为,三点足矣。第一,远大而光明的志向。只有有了远大而光明的志向,他带领的众人才有正确的方向。所以,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孔明终于肯见,但在决定跟随之前,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请问将军之志。”这是考验一个有志于成为领导人的第一关。刘备先生不愧为一代领导,答得有模有样,有板有眼,声色俱佳,孔明确信这位领导人不会把自己带到阴沟里,才为他分析天下形势。唐僧,也是因为西天取经的志向才出现才存在。《史记》记载,刘邦在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虽然他家境贫寒,却丝毫不妨碍他的狂妄,在周围人看来,是那么荒诞不经。所以,萧何曾对他的准老丈人这样说他坏话:“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他因公出差,在首都咸阳转了一圈之后,心中的志向就有了具体的形象:“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无独有偶,由于始皇太过招摇,《史记》也记载项羽在目睹这一场面后的看法:“彼可取而代之。”由于本文的主人公是韩信,项羽和刘邦都是他的领导者,为了弄清楚为什么韩信在跟了项羽两年又投身刘邦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他们两个人的志向。刘邦从小身怀大志,乃至后来传说有苍龙附体,路上杀一条蛇都被说成炎帝下凡,还被几个看相的高人赞叹。不管这些是不是真的,至少有一点是真的,一个有财力有影响的看相人在他还一文不值的时候,直接把自己的女儿下嫁给了他。而当时,她二十,他四十;她年轻貌美,守身如玉,他已届不惑之年,不修边幅,无钱无权,且已育有一子。更要命的是,这个女儿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禀赋,她会看相的父亲视她奇货可居,轻易不肯视人。而她也确实不错,日后被称为吕后,女人在史书中有独立的传记,她是第一个,还被放在了帝王的位置,超越所有王侯将相。事实证明,她确实也有这个能力,几年俘虏生涯如履平地,在最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从容有度,将几乎所有的王侯将相玩弄于掌中。她会识人的父亲却在她花季的时候把她嫁给了一个半老头子,一文不值的刘邦。这是外在的表现。内在的修为上,刘邦在秦始皇的统治下踏踏实实做了多年的基层公务员,深知其中深浅,也初步接触了秦始皇威严背后所支撑它的那个庞大的统一国家体。当他有幸目睹那个站在国家体顶尖人物的风采之后,羡叹之余,心中朦胧的志向马上有了依托,所以,这种志向是有一定基础支撑的,确确实实是一个志向。项羽全然不同,他从小跟随自己的叔父天马行空,从来就不知道自己脚踩的是土地,他叔父的志向也就是他的志向,他叔父的豪气也就是他的豪气。他的叔父是类似于金庸笔下慕容博式的人物,为了复国的幻想不择手段。当他亲眼看到那个被众人抬在肩膀上的人物不可一世的模样时,他看到的只是自己家族已经失去并且正是被这个人夺走了的尊贵与辉煌,他看到的只是这个人单薄的身躯,而看不到在这个单薄的身躯背后所支撑他的那个强大的国家统一体。所以,他在羡叹这种尊贵的同时,对那个单薄身躯的态度只是不屑,他随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他胸怀大志的叔父竟然被他的这种志气感动,可见这叔侄俩的理想有多高。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简单得出一个结论:刘邦那句话表达的,的确是一种志向;而项羽那句话表达的,只是一种傲慢。这个结论还可以在日后两人的行为中得到佐证。第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死后,反秦大业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各路义军回兵彭城。当月,放羊路上被项梁叔侄拉上皇帝宝座的楚怀王坐卧不安,他对项梁叔侄的能力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开始不甘心做一个傀儡皇帝。他匆匆忙忙赶到彭城,利用自己楚王的身份夺了项羽的兵权,开始重新部署天下的格局。&&项氏的势力过于庞大,必须加以制衡,不然,自己永远是个傀儡;陈胜的老部下吕臣忠心耿耿,亲手为陈胜报仇雪恨,此时又掌握兵权,可堪重用。于是,吕臣父子都被授以实权,刘邦也被委以重任。正当他对项羽的人事任免头疼不已时,一个战争的小插曲映入眼帘。原来兵败之前,有一个名叫宋义的人曾经劝过项梁,并准确地预言了战争的结局,但不为所用。怀王大喜过望,如获至宝,立刻召见此人,把这个宝贝封为上将军,高居项羽之上,希望他能震住项羽。然后封了个鲁公给项羽,为次将,并封曾经举荐自己出山的范增为末将。因为名将死绝,以前在少府主持工作,专管名山大川,兼任始皇陵总督头的章邯关键时刻毛遂自荐,一跃成为秦军兵马大元帅。做惯了包工头、财大气粗的章将军似乎看不起年轻人,除掉了陈胜、项梁,以为楚国已平,竟放任刘邦、项羽这样的后起之秀不管不顾,直奔赵国而去,赵国危在旦夕。当此之时,身为诸侯名义之王的楚怀王,有两件大事要办。第一件是破秦,第二件是救赵。秦国大军都在河北,此时咸阳空虚,正是灭秦的好机会,怀王把这个好事交给了刘邦,然后让上将军宋义带着满口牢骚的项羽赶紧滚蛋,硬碰硬对付章邯,救赵国之围;并签发皇帝令:“先入关中者王之。”这下项羽你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翻身了吧?但他过分低估了亡命之徒项羽的本事,也过分高估了没有带兵经验、没有威望、只有一枚上将军印的宋义的能力。宋义的军事主张是“承其弊”,即坐山观虎斗,大军在安阳(据辛德勇教授分析,这个“安阳”和今天河南省安阳无关,在今山东东平一代,据说那里有个安山,安阳,就是安山之南)足足停留了四十六天,并在项羽表达不满之后,由他亲自签发了一纸将军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字字针对项羽。这是宋义眼中的项羽,书生味十足的他以为一纸军令就可以绑住这一条狼,但随叔父一同亡命十年,经历过夺权斗争,攻城略地无数,从无败仗记录的项羽在军中积累了雄厚的威望,显然没有那么简单。项羽开始四下活动,煽风点火,攻击宋义的作战方案,宣传他自己的军事主张。老天也来帮项羽,天寒大雨,士卒又冷又饿,军中已颇多不满,宋义却饮酒作乐,并利用将军之权给家人安排工作;甚至为了送儿子走马上任,身为大军总指挥的他,竟然离军甚远,充分体现了一个好爸爸大私无公的政治豪情,也成就了部下项羽的绝世霸业。有范增为谋,有武艺做主,看准时机,顺水推舟,项羽毫不费力斩下了宋义的项上人头,一举成了楚国的上将军,并充分发扬斩草除根的精神,派人杀掉了还没有完成上任使命的宋公子。楚怀王摆脱傀儡的努力宣告失败,一生难得的一次雄起就那么匆匆收场了,还最终因此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之后,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的故事上演,项羽一战成名,成为天下实质上的领袖。在这件事上,落汤鸡项羽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掐准时机,干脆果断,很快完成了逆袭,堪称才气过人。然而,这件事给项羽的负面影响实在太大,让他本不远大的志向变得更加扭曲,让他实现志向的方式变得更加粗暴。归纳起来,主要有二:1.进一步巩固了项羽强权即是政治的错误观点,让他在暴力路上越走越远,乃至丧心病狂。他似乎天生暴力,喜欢屠城杀人,其过往历史已给他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但他仍然不知悔改,当暴力再一次让他掌权成功的时候,暴力已成为他心中唯一的神。在掌握了更大的权力之后,烧杀无辜的能力和欲望空前疯涨:坑秦降兵二十万,毁咸阳,烧阿房,杀子婴。这些恶迹让他在关中的名声臭如厕石,为对手刘邦创造了空前绝后的群众基础。他分王天下,各分封王还未就位,齐国就领头造反,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带兵平叛。这个还说得过去,可领头的田荣已死,齐国已服,他仍不罢手,《史记》记载:“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就是说,毁人房屋,坑人降卒,虏人妻女,实行三光政策,范围还挺大,从南到北,给齐国大地画出了一条无人带。你这是做什么呢?身为天下的霸王,难道这些人不是你的臣民?你为了一个人,却把怨气洒在手无寸铁的人民身上。项羽的这种行为很令人费解,只能用今天的话说他是“内分泌失调”,又给日后韩信破齐并和他的军队决战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群众基础。&&&&2.进一步粉碎了他心中仅有的那么一点点敬畏之心,让其志向变得短浅,上不了台面。项梁在的时候,他有人做主,只管打仗,不问其他,实实在在过了一段逍遥自在的日子。项梁死后,他失去了主心骨,又莫名其妙被人夺了兵权,几乎奄奄一息。那时,虽然天下已经没有再能束缚他的人,但对皇帝他还有那么一点点敬畏之心。当宋义给他机会,让他弑上成功的时候,他已经目空一切,眼中再没有皇帝。所以,当苍天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主宰天下,论功行赏,分封王侯,他说:“皇上算个屁,打下天下,全靠我们这帮兄弟。”于是,虽富拥天下,他却彻底沦为一个黑社会大哥。无独有偶,刘邦对此,也发表过高见,史称“功人功狗”,和项羽的观点截然相反。对不起,说了这么多,还没弄清项羽的志向,实在不是我不愿说,而是项羽同志本没有什么上得了台的志向,这在他曾经发表过的一篇十五字的论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当时,刘邦俯首,他已成为天下实质上的主宰者,一把火烧了秦王宫,此时,有人劝他定都咸阳,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差等生项羽毕业论文也敷衍了事,结果,文章写得太短,不但没有学位证书,还很快送他上了西天。从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出三个信息:(1)项羽是个好乡民,出息了不忘乡亲,不管天下几何,一定要先回到家乡,摆个POSE,让乡亲们见识一番。(2)在项羽的价值体系中,出息和富贵是同义词。(3)项羽同学虽然读书不好,却擅长比喻。他从未考虑过江山,打仗的目的就是荣归故里,所以他可以贵为天下头领,他可以藐视一切王权,但让他来主笔江山这篇文章的时候,憋了一个月,只写了这几个字,然后就按照这篇论文的精神,开始分地盘。分给谁,我们后文再说,如何分,我们现在就讲。如何分?就一个精神,离家乡近,让兄弟们都能衣锦还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倒能继承孟子的衣钵,可天下不是他一人的天下。他先给自己挑选了一块满意的地盘,然后把剩下的分给一起来的兄弟们,怎么看都像是黑社会老大,丝毫没有众星拱月的架势。而分完地盘后的行为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谁不服打谁,谁欺负你,不用怕,大哥替你出气。这种分法不伦不类。当时对于如何治理天下,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沿袭周王朝的做法,裂地封王,俗称封建制。裂地封王,归根到底,是为了保护中央政权不受侵犯,让大家各自努力,发挥聪明才智,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拱卫中央政权,这是在生产力还不够先进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一种是法家思想的核心,以李斯为代表的郡县制。因为随着周王朝的不断发展,各诸侯国实力膨胀,失去制约,随着利益的纠纷不断擦枪走火,中央政府越来越弱,形同摆设,而斗争各方,数来数去,都是周家自己的人。与其兄弟相残,不如父亲一个人主宰天下,不再裂地,全国就是一个统一的诸侯国,为此,法家学者研究出一个新的制度,号称郡县制。这两种观点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诸侯的权限。前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除了向中央俯首称臣纳贡外,和中央政府在政治形态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后者则没有任何实在的权利,只享受相关的待遇,是一个名义上的地方领袖。关于这两种观点的争论,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没有停止,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开启了统一王朝的时代。这种主张虽几经复辟,但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方向,创造它的秦王朝虽不幸短命,但已成为一种先进文化的代表。项羽显然没有这种觉悟,而当时大多数起义造反的目标也很简单,只望造反成功,裂地封王,过上皇帝的日子。项羽在分割天下时顺应了这种潮流,但他读书不读完、偷章漏节的毛病害苦了他。他只知道裂地封王,却不知道裂地封王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把天下分成了一盘散沙,文章还没落款,天下已经骚乱。刘邦口不言,但志在胸,一心统一天下。所以,所到之处,置郡置县,丝毫不提封王的事,直至兴头上被项羽从天上打入地狱,逃亡路上,才终于让步,踞鞍下马,说:“关东我不要了,谁能拿下,我就封谁为王。”但这句话的有效期很短,日后封王的都被他收回来了,外加那王的脑袋和一家人的性命。由此可见他心中,从一开始就是志在天下,虽然不厚道,但这志向远大而光明,是苍生之福。所以,刘邦有志,项羽无志。再回过头来说作为领导者必要的品格。&&第二、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了光明远大的理想,若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支撑它实现,说到底,也是一句空话。因为世间多黑暗,众人多短浅,目光短浅的大多数人在黑暗的空间生活,但凡不是逼急了,没有多少人愿意主动打破这种生活。在这种大多数人得过且过的情态中,你要独树一帜,追求光明,追求远大,不光是跟黑暗作斗争,还会因为扰乱大多数人的生活而引起他们的反对。所以,实现志向的路上充满荆棘,充满危险,还有诱惑,你做好准备了吗?唐僧做到了,最终功德圆满。刘备前半生做到了,不管多么艰难,即使兄弟失散,妻儿落入敌手,自已一而再再而三地一夜之间被打回解放前,也从未妥协。所以,他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成为了鼎立一方的人物,但晚年意志不够坚定,在实力最强大的时候一败而溃,再也没有翻过身来,所以,他只能算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那么,项羽呢?他的对手刘邦呢?应该说,作为一个注定要成为皇帝的人物,碰到项羽,是刘邦的不幸。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读不懂兵书,却能打出世间最漂亮的仗,在韩信横空出世之前,从无对手,破谁灭谁,打谁谁疼,就像一块钢铁。为此,准皇帝刘邦曾被赶入四川,众叛亲离,曾用近六十万军队,占领了人家的空巢,却被人家三万人打得屁滚尿流,从城西头打到城东头,如丧家之犬,他却豪情万丈,扬鞭东指;曾经丢了老子,丢了老婆,抛弃儿女,曾经被重重包围,需要女人装扮士兵,需要部下装成自己,引开敌人,才侥幸逃脱,实在是被项羽打怕了,乃至项羽一来,刘邦和他的兵将们全部逃到山上,但不管再怎么困难,他都不忘心中的志向,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兵没了,可以再招,家没了,可以东山再起——不管怎样,只要人还在,就没事。然而,项羽不是,他真是一块钢铁,钢铁很硬,也很脆。他打谁灭谁,从无对手,可是,当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时,他开始妥协,当一战失败,尽管实力尚在,他却先自己崩溃。他唯一自豪的,是他保留了做人的尊严,以命来换。第三、客观而大胆的用人标准作为一个领导者,领导一群人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方向有了,意志也有了,但最终能不能走到地方,还要看你会不会用人,能不能招人。不会用人,这一群人意见不合,肯定会打架,他可能死于内斗;不会招人,路上坎坷,妖魔鬼怪无数,他会死在路上。在这一点上,大家有目共睹,就不拿刘备、宋江和唐僧来说事了,单说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刘邦不愧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即使在今天,他高超的用人水平仍然光辉夺目。第八年(公元前202年,汉五年)五月,项羽已死,天下已定,作为成功者,刘邦在洛阳宫中宴请群臣,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说说,不要害怕,但说无妨,为什么我能取得天下,为什么项羽会失去天下?”大家各抒己见,但基本逃不出韩信当年对形势的分析。此时,刘邦看时机差不多了,叫停了众位,开始发表获奖感言: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此段话简明扼要,一语点破天机。刘邦说这话时洋洋得意,可能还不知道,他已经无意中创造了天下最完美的治理结构。单从军事上而言,一个出谋划策,一个驰骋疆场,一个专管后勤,相互辖制,相互配合,形成铁三角,三个人,不多不少,无论从内从外,都坚如磐石。再从国家层面而言,一个管政府,一个管军事,一个是智囊,即使今天,再完美的治理结构,也不过如此。反观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还是轻的,他的用人实在拿不出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特点:1.内分泌失调式的情感与冲动。2.目空一切的贵族作风。支撑它们的,是“暴力统治世界”,“老子天下第一”,“老子怕什么”的强者心态。所以,他的用人,很大胆,但不客观。很多人都不客观,但大胆地不客观,只能说明你不想混了。他的用人,集中反映在两个地方:一是封王,一是用人。1.封王封王是用人水平的最高体现,是中华文化中最大的一门学问。封王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领导者水平的高低,所以,我国数量不多的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小说中,有封神榜一个。为什么说它如此重要呢?因为古往今来,能够得此殊荣的并不多,一般都是开国皇帝。他分封的背景是:一群兄弟出生入死,跟他打下了天下,这些人都身怀绝技,手握重兵,随便一个动一下都地动山摇;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之所以不顾生死,风风雨雨随他那么长时间,就是为了这一刻。此时,他要分蛋糕了,不是个个大小都相同,尺度全在于他,满不满意全在于他们。他的尺度掌握的很好,大家皆大欢喜。他的尺度稍微偏了,就有可能引起一方地震。他的尺度若掌握不好,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可能在分完蛋糕之后,就不复存在。这里面既要看个人的功劳,又要分析各自的性格,公正不是绝对的公正,客观不是绝对的客观。困难就在于这里。老天把这难得的机会给了项羽,项羽同志想都不想,手起刀落,人们眼镜碎了一地。不但没分上的要造他的反,分上的人也找他麻烦。其最根本原因,还是不公平,不客观。首先看,他都分给了什么人。他共封了十九个王(包括他自己),一个帝。塞王司马欣,巨鹿之战中投降的秦长史,曾做过砾阳狱卒,原因:曾有德于项梁。这是报恩。雍王章邯,秦降将;翟王董翳,秦都尉,劝章邯降。这些都是降卒。除了有恩于他的,就是曾经对他大哭,把他哭动心了,结为好兄弟。主动跟他一起入关的都有重封:张耳,赵王;臧荼,燕王,可谓衣锦还乡,好不风光。而风光还不止这些,他们当年离开的时候还都只是个将军或者丞相,他们回来时却已摇身一变成为一方之王。这可都是天下最好的地段,并且很有历史渊源,从来都不缺少王。那么,问题来了,这块土地上原来的王呢?怎么安置他们?他们可都是你新封王的故主,不管这些人当年随你入关有没有受到故主的授意,你的王朝刚一建立,就让你的新贵们骑在故主身上,你让天下如何看你的王朝?你让你的将军们日后如何对待你?凡事都有因果,你今天对别人做过的,就是其他人明天要对你做的。但项羽不管那些,按照诸王无功的精神,本是不应该封王给他们的,但他们坐了多年的王位,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对他们视而不见,很容易引起天下人质疑封王的合法性。于是,在这个问题上,他进行了折中,在所封新王的地盘边上又另辟了一块土地,作为厢房分给了他们。分别是:原赵王歇,变为代王;原燕王韩广,徙为辽东王。虽然地段不怎么好,但项羽管不了那么多,名义上都是一方之王,没有大小之分,应该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当然,这只是项羽一厢情愿。对于其他曾经是王,却对革命没有什么贡献,或者有贡献却不尽如他意的,如韩王、魏王,地盘都削去一大块,给了他自以为有功但不知名的小将,而这些小将都和那里的王无关,却分食了人家的地盘。其他主动入关的,除了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确实有些实力与知名度、名副其实外,剩下的都是一些无从谈起的小王小将。项氏是一个名门大族,和他一起走南闯北、出生入死的项氏族人还有很多,但从这份长长的名单中看不到他们的名字。平心而论,项羽是无私的。可是,他不知道,在无私前面,还有两个字,叫做大公。没有公正的无私是苍白的,还不如有私。因为那样,起码在出事的时候,在共同利益的迫使下,会有那么一个两个肯出来帮你,这难得的太平岁月可能会长久一些。可是,项羽同志很大气地说:“不用了,有我呢!”他的江湖豪气盖过了一切,包括亲情,在快意恩仇的狭隘江湖中,他不可谓不仗义。秦军的投降和诸侯的听命让他自负到了极点,他以为天下都是他的了,再没有人敢不听命于他,他已经不需要再考虑其他的东西了。在这种错误判断下,他简单而粗暴地以江湖义气确立了封王的标准——顺我者昌,所以蛋糕切得飞快。这是狂者的自信。历史证明,再强的人,狂,没有好下场。我们再来看看,什么人他没封。第一位,田荣。齐国的实力派,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也就是分完蛋糕之后第一个起来闹事让半边天下地动山摇的人物。项羽没有封他的理由很简单:以前叔叔项梁对他有恩,他却辜负了项梁,项梁的死,他负有直接的责任;后来他又跟宋义搞串联,挤兑自己,并且此人又臭又硬,软话不会讲半句,也没有随自己入关。项羽把田荣的地盘分割成三块,把田荣拥立的齐王赶到了最东边,大约今天青岛的位置,当年标准的荒地,被称为海上。而封和田荣有矛盾也没有什么实力的齐国流亡之将田都、流亡之王田,并让他们占了比较核心的地段。项羽都没想一下,这几个人曾经都在田荣帐下干活,没有田荣的同意,他们拿什么去称王?一块他项羽刻的王印吗?所以,不等他王印刻好,齐国反项的旗帜已公然在空中飘摇,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成功上任,甚至有的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第二位,陈余。他所封赵王张耳的过命的兄弟,曾经引他过河的救赵义军名义上的领袖,秦始皇时期已经名闻天下。当年陈胜起事,到淮阳打听的首批贤人中就有此人,曾经给陈胜提供过合理的建议,如果采纳,陈胜至少可以多活五年,那天下格局可能就不是那个样子了,也算是革命的元老级人物,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项羽多少给了他点面子,就地封了三县,理由也很简单:曾经和张耳闹翻,没有随自己一起入关。这无异打陈元老的耳光,比不封还侮辱人,项羽会为此付出代价。这是一个有着惊人能量的人物,现赵王和原赵王位置的颠倒让他一眼看到了破绽,并有足够的理由起兵,而三分齐国无视实力派田荣的存在也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外援。所以,不封此人,河北率先打破项氏天下的格局,从此不听西楚号令。第三位,彭越。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过人的军事素养和冷静的大脑,后来灭项不可或缺的三大功臣之一。项羽封王时他手拥上万武装,不过,他的武装和他一样,出身比较不正,今称江洋大盗,但绝非一般的土匪。更要命的是,他的地盘正好就在项羽所看中地盘的心脏部位,如一把尖刀,直逼项羽的心脏。项羽出身世家,看不起江湖人物,硬是对这样一支强悍的武装力量视而不见。他对彭越的态度,将让他痛苦一生,并一直陪着他走完他的人生路。如果没有这把尖刀在心脏处乱扎,他至少能把刘邦打入关中。他的这种失误,田荣一眼看穿,立马封彭越为将军,专在项羽心脏捣乱。这个边缘人物封的一个将军,抵过项羽封的十个王。其他的一些神秘人物,比如打仗总是冲在最前面、战功赫赫的蒲将军为什么没有封地,竟在他封王之后莫名其妙地消失,我们无从得知,但有这三个人,再加上一心统一天下的刘邦背后给他一刀,他的结局已经注定。我们再看看封地的位置。封地的位置也是一门大学问,周武王和周公在上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才勉强保存了周王朝几百多年的气数。他们封王的故事也因此被广为传颂,编为神话。由于兄弟和儿子比较多,周武王封地的原则是好儿子放在中央政府周边,方便随时应急;其他儿子和兄弟放到外围,但又不是很远,如果他们胆敢捣乱,可以很快平息;至于异性封王,不是不可以,但要滚远点。虽然姜太公以六十岁高龄辛辛苦苦帮周家打下了江山,功劳无匹,忠心不二,但对这位异性人封王,武王仍然相当谨慎。封地的时候,能让他滚多远滚多远,若不是中间隔着太平洋,估计美国现在就是我大中华的一个行省了,这还不够,周武王立即封姬姓子孙里面最贤良的周公在他旁边予以制衡。为了体现新王朝的开明,周武王还封了商王的子孙,让他们代代相传,不致断了香火,但马上就安排自己的两个兄弟在他们封地边上,并做他的宰相。即便如此小心,还有管蔡之乱,可是项羽呢?刘邦,天下唯一能够和他抗衡的人,项羽在封地时表现出了足够的谨慎,将此人赶到了当时边疆——四川,一个秦王朝专门发配犯人的地方。但是,人家稍稍贿赂了他,汉中马上就不要了,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被称为汉人而不是蜀人,这点贿赂立下了汗马功劳。汉中沃壤千里,和关中只隔了一座大山,中间有三条直接的通道,条条可通西安,是入关的风水宝地。当年刘备一得到蜀国,马上觊觎汉中,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关中,他又部署了哪个“周公”来制衡呢?在这个问题上,项羽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他将衣锦还乡精神执行到底的决心。他在关中部署了三个人,就是从秦投降而来的三个人。这三个人,一个是没用的关系户,一个是劝降的文官,只有一个章邯还有点能耐,但带丢了关中20万子弟,关中多少父母、孤儿和寡妇日夜找他要人呢,他章邯纵有天大本事,又能如何?而关中,刘邦曾经留下了好名声的地方,多少人一提起“刘邦”就流眼泪,仿佛亲爹。如此封法,等于把关中拱手让给了刘邦,而稍微有点军事头脑的人,都知道关中在中国大地上的战略地位。当时天下的中心在洛阳,天下最大的粮仓在洛阳,从关中到彭城最核心的通道也在洛阳,如此要塞,他总该放些人马吧?他确实放了,一个无名小卒,而且不是他自己的人——河南王申阳,这只因为此人在他入关时先打下河南,并奉主人张耳之命,到黄河边上迎接了他。此后,刘邦直接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地盘,主力部队都不从这里经过,占领这里如无人之地。而当刘邦占领了洛阳及边城之后,项羽再也没能越过这里一步。还有,他无视猛虎田荣的咆哮,在自己的后院齐国部署三个废物,就想高枕无忧过太平年。除此之外,他还以王的名义封了一个帝,所谓帝者,帝王也,帝在前,王在后,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不对劲,而毋庸讳言,他也是顶不愿意的。不愿意怎么办呢?杀了他,这事他还真干得出来。这个名义上的帝,已没有任何威胁,却在不久以后被他这个实质上的王给赶走了,赶走了还不解恨,又在路上把人弄死了,弄得天下皆知,结果,全部便宜了他的对手刘邦。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项羽完全无视客观存在的现实,只凭自己的心情封王,把天下看成了可以随他意志玩弄的天下,其结果只能有一个。不到半年,他一手切下的蛋糕已面目全非。2.用人观察其用人结构不难发现,除了项氏将军,都是项梁时期留下的老人。项梁重用的,如龙且、黥布、蒲将军,在他手下都得到了重用。项梁没用的,除了几个曾经对他们有恩的,他也一概视而不见。有恩的他用了两人,均为狱卒,事情还要从始皇时期说起。那时,项梁视察天下,到了关中栎阳,一不小心被投进了始皇的大牢。他虽贵为楚将,又有通天的本领,但天子脚下却无人认他。项羽急死了却一筹莫展,只好托人到爷爷的地盘上想办法,找到了蕲县(一个边远的小县)的狱卒曹咎,此人虽然身份低微,却极懂行,并和栎阳狱卒司马欣认识,只一封书,便将项梁从大牢弄出。天下事,找对门路,就这样简单,可是,项羽牢牢记在了心中。时隔多年,司马欣由于出色的行政能力,已从狱卒荣升为军中长史,随章邯平叛,并和赵高说上了话。由于赵国之败,赵高之害,和章邯一起降了项羽。又见恩人,项羽悲喜交集,不管他降将的身份,立即封他为上将军,并在分封天下的时候封他为塞王,定都栎阳。这是关中最好的地盘,就因为此人曾经徇私舞弊放走了一个犯人。而对曹咎,他更上心,差人到处打听,并引为座上宾,虔诚供在身边,官封大司马。一个小小的狱卒,掌握重要兵权,何德何能?这是项梁在世时所不敢的。他用人不能说不大胆,但这样的大胆,只加速了他灭亡的步伐。司马欣非是不感激他的恩情,但实在能力有限,只好垂手让出了关中;曹咎更是在楚汉交战最关键的时候逞匹夫之怒,丢了他一半家当。他用黥布,并封黥布为王,但黥布并不领情,不管他多么迁就,最终黥布还是釜底抽薪背叛了他,令他元气大伤。他用陈平,一个半路上捡来的人物,一见面就给大官,放在身边,很快又提拔成都尉(高级督军),并委以重任。可是那个任务并不是陈平的特长,还没上任就把地盘丢了,怕老大怪罪,封金挂印,投了刘邦。唯有一个韩信跟了他叔侄两代,忠心耿耿,并积极进取,多次用实践证明,愿意赴汤蹈火,为党国效劳。可是,他不用。一个季布,后来大汉的名臣,有胆有识,作战英勇,忠心不二,一诺千金,直到他死都没有背叛他。可是,他宁用曹咎。还有一个人,当时跺脚地动山摇,他也看到了此人的能力。而此人即使不能为他所用,有把柄在他手里,完全可以抓住不放,让他不能为对手所用。此人,姓张,名良,字子房。张良虽然跟刘邦很投缘,但作为韩相后代,一心辅佐的是韩王,直到鸿门宴前,他还扬言自己是为韩王送刘邦。项羽痛恨他不为自己所用,分封完毕之后,没让韩王去封地,而是带在了身边。那么,此时,天人共知的韩王部将张良,不管和刘邦多么投缘,都不能再赖在刘邦身边不走了,而事实确实如此。张良辞别刘邦,去找韩王。此时,只要扣住韩王,张良就是张学良,天大的本事,只能在软禁生涯中对鱼虫花草去发挥。可是,不知何故兮,三个月间,项羽把韩王连降数级为侯,然后又把人给杀了。不知道他拔山的力量,为何如此在意一个无权无势的木偶,他盖世的胸襟,为何竟容不下一个小人物的存在。只知道当他完成这项光荣的壮举后,惊奇地发现,张良义无反顾、毫无牵挂地跑到了刘邦的阵营,还赢得了天下人的喝彩。项羽总是擅长把有利于的自己事情变得有利于敌人,就像一把利剑,本来他执柄对方抓刃,可是,莫名其妙地,他就把柄让给了对方,自己空手抓刃。可能,他嫌自己功夫太高了吧。刘邦后来总结,能得天下,全靠三人,这里面就占了两个,如果这两个人不为刘邦所用,那么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可是,那么好的机会,老天赐给了他,硬是让他给大病初愈的对手做了一锅营养丰盛的汤。总结项羽的用人特点,毫无创新,任人唯亲,还看心情,外加内分泌失调。好了,不说了,到整体评价一下韩信第二代领导人项羽同志的时候了。(三)项羽的综合评价项羽得天独厚。他有骄傲的出身,良好的家教,恭敬慈爱,礼贤下士,深得士人的爱戴,不失为一个好同志。他有盖世的武功,惊人的才气,打仗总是冲在最前面,待士卒如婴儿,大家都乐于为他卖命,是一个好将军。他光明正大,从不耍阴谋诡计,当机立断,敢做敢当,顶天立地,是一个好男儿;他用情专一,疼惜女人,是一个模范丈夫;他心肠软,听不得别人讨饶,是一个好人。可是,唯独不是一个领导者,三种品质他不居其一,然而,他坐了领导者的位置。领导者的座椅不是谁想坐就能坐:它很高,高处不胜寒;很少,大家都争着坐;很怪,坐上去就下不来了:如果坐不稳,注定要让贤,并为自己的占座付出代价。他有过人的军事天赋,是一代军事奇才。学剑不成,却天下无敌;学兵法略知其意,却纵横天下,无人能挡。然而,读兵书只读一半,注定得其糟粕而弃其精华。几乎所有兵书,开章明义第一篇,都是从道谈起,从庙谈起,他却似乎把这一页翻过去了,完全不知庙胜的含义,只知滥杀无辜,屠城杀降。他百战百胜,然而,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他所过残破,孙子兵法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他可能根本不明白这些话的含义,而这些话才是用兵的要点。他读兵法,只求治兵,只看形势,只读变化,只在破敌,却对最根本的东西全不在意。兵法说,作为将军,言谈举止间就是千万人的性命,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不能有丝毫的情绪左右理智的判断,怒乃是用兵的五大危险之一,一定要想方设法压制住。可是,他几乎每一次出兵,都是从“大怒”开始。死到临头,他仍不思悔改,说:“天也,非战之罪。”可是,哪一本兵法告诉你,天下是打仗得来的?说到底,是读书的过。书没读好,就出来混。混得越大,死得越快。项梁生前,还有人能管得了他。项梁死后,他从此头上无天。他就像印度电影中的阿育王,本质不坏,身体里面潜藏巨大的能量,但失去了爱情和亲情的束缚,这能量如洪水猛兽,滔滔天下。阿育王有佛祖降服,修成正果;中国和印度有时差,佛祖晚来了一步,项羽终于异变。&韩信此时&屈指算来,从第一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起兵,到今天各路人马齐聚咸阳分享胜利果实,已近三年。穷青年韩信一路跟着偶像,从当时中国的最东边,转战数千公里,来到大秦的首都咸阳,也已有两年时间。这千里征程,大好河山,有血有泪,不可谓不壮观。可是,偶像只给了穷青年韩信一张站票,从淮阴经停巨鹿一路站到咸阳,只有参观权,没有发言权。他身怀绝技,看着蹩脚的演出,几次三番忍不住发言,都被视若笑柄。当看完偶像封王的闹剧,他彻底崩溃,理想破灭,终于决定要离开,在偶像以26岁英年成就世间伟业,并坐上人间最高位时离开。可是,此时,他能去哪呢?此时,项羽,27岁,青年得志,成为天下之王,背后数十万人马,身边大将如云,怀中美人如花,正还乡去了。刘邦,虽然暂时被挫了锐气,进了深山,但数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动山摇。陈平,五个月前,投身项羽,项羽一见如故,奉为上宾,鸿门宴上有他的身影。张良,西出则汉相,东归则韩宰,天下只在指掌,依然闲庭信步;黥布,战功赫赫,封九江王,此时正在回家的路上,无双美人正在家中等他。彭越,虽然被霸主忽略,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上万人的武装力量,注定不会被时代遗忘,许多人已经悄悄在打这支武装的主意。只有他,已近而立之年,一穷二白,重新面临抉择。两年的机关基层工作经验,并没有为他带来什么。既无人脉,又无资本,离开了项羽的阵营,他仍和以前一样,一无所有。大家各自衣锦还乡,他却如丧家之狗。而最要命的,是大秦帝国已经没了。第一波进攻他没在意,第二波进攻他没资格,此时,仗似乎已经打完。记得《亮剑》中,当全国快要解放之时,那些英勇善战的将领们在征战路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如果没仗打了,我们能做什么呢?”至少当时他们还有仗打,而这位绝代高手,还没来得及上场,戏已经演完。然而,这只是表象,韩信也并不这么认为。一年多的机关生涯,他免费跟随项羽参观了天下几乎所有的重要战场,以往只在地图上看到,走到跟前才发现是那么地直观而亲切!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川,每一个要塞,每一座城池,他都一一记在了心中。各路英雄在上面放马奔腾,一招一式,都和兵法暗合,不让发言,就在心中品评。他看到项梁如何死去,看到项羽如何夺权,看过了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之战,他把项羽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默默记在了心中。他知道有齐国有几个兄弟姓田,堪称豪杰;他在赵国看到了名闻天下的张陈兄弟,并亲眼看到他们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而分道扬镳;他知道魏国有位诗人叫魏咎;他知道关中已遍布刘邦的脚印。他认识了龙且,认识了钟离昧,并有了平生第一个朋友。至于其他人,他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他,可是,没关系,总有一天,他们会认识的,以他们最不愿看到的方式。对于真正的强者,历史不会让时间白流,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总有一天,过往的每一天,都会在他前行的路上散发出惊人的能量。重耳如是,韩信亦如是。然而,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的问题是,离开项羽,去什么地方?各路诸侯,虽然血管里多多少少都流有帝王将相的血液,但被秦皇帝打怕了,一夜之间得来这么多土地,仿佛做梦一般,小富即安,他们早已没有齐宣王当年在孟子面前夸口说“吾有大欲”的气魄和胸怀。纵观天下,只有不是贵族出身的汉王刘邦志在天下,最有造反的理由和可能。于是,他决定去投刘邦。
读者评价/兵仙
&岩中花树(豆瓣)这本书是我读过的跟当年明月手法最像的一本历史人物传!其中涵盖了管理学,兵法,心理学,等等一系列的知识,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一本书346页,其中虽然真正字面上写韩信的篇章大概不足180页,但涉及到其他的知识真的非常棒!我就比较喜欢这样可以融会贯通许多方面知识的人!!未央生(豆瓣)&又找回当年看《明朝那些事》的感觉了。该书笔法轻松诙谐,用了许多现代词汇。虽然主写韩信,但全书更多地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描写来表现韩信的成长历程。作者学识渊博涉猎广泛,让人在读传的同时更能了解历史,读史的同时更能学得在现代社会生存之道。&守约(豆瓣)&作为一个对历史人物并不大感冒的人,我是不愿意将我宝贵的时间用在一些无关痛痒甚至不吹水就不能下笔的现代历史读物的,我觉得那样太假,太造作,写一个人,所有的好事和巧合就都莫名其妙发生在他的身上,也不管他本人愿不愿意,所有的赞美和善意的诽谤都给了他,也不管他本人有没有意见,反正写书不会把死人写活。而大家又都喜欢听好听的话,所以即便乱写,也没人找他算账,但是我总怀疑,这样会把活人看死,把聪明人看笨。但看到这本书,我觉得有点意外,他并没有这样,而是呈现给我们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个人可能也有作者想象的成分,但是,他不是好人好事的收容站,也不是巧人巧事的处理场,而是一个至少在我们看起来正常的人,甚至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他的言行举止,没有被过分描摹的痕迹。我觉得这样的是恰当的。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一个人,只有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和他身边的人物,才能真正了解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做到了,虽然写其他人,有时有点越俎代庖的嫌疑,可能没有处理好。但是,通篇下来,我们看到的还是韩信,他有时如飞龙在天,又是如草灰蛇线,你看到他没了,他又无时不在,你看到他出现了,并不一定是他最好的时候,这样才符合生活的逻辑。可以说,他不完全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也不完全是一本关于韩信的书,他有点四不像,但它让人喜欢历史,让人认识韩信,喜欢韩信的人,推荐读一读这本书。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对韩信会有一个相对客观的了解,就像卓越网上那个看起来想抠脚大叔的人物的唯一的评论:“这才是现代人应该看得书,很精彩……”&李晓庆(豆瓣)&在读《兵仙》之前,对韩信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影视吧。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少年的胯下之辱等等。在读过《兵仙》后,对韩信算是有一个更广角度更深层次的认识吧。作者用诙谐的语言,把韩信的军事才能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原本有些枯燥乏味的历史军事变得生动有趣。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揣摩,让人觉得,好像作者就是处在楚汉风云中的一位世外高人,对一切都能了如指掌。。。&&木乐(豆瓣)&朋友送的一本书,刚看一个开头,就停不下来。能看出来,作者涉猎广博,用今天的话语体系去解读韩信那个时代的人、事、物,新鲜又有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失一种了解韩信的快捷之道。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05:28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