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德磨剑的书法值钱吗多少钱

[转载]《近代玄门高道传》——桂理恒辑
《近代玄门高道传》
玄门道教,为吾国固有之宗教,世谓之国教。溯其源流梗概,始于上古轩辕访道广成,而有性命修真之说。迨至春秋老聃,著道德五千言,黄老之说益甚。夫老聃者,本太清道德天尊老君八十一化身所显,于焉出世立说,圣教垂成。千载至今,凡言道德性命者,无不出其左右,奉为正鹄。汉末天下崩乱,太平道徒始出山匡扶政教,揭竿逐鹿,替天行道。怎奈沧桑离乱,群雄偃旗,互为争持。太平隐匿,而五斗米道行世,是玄门有正式教团伊始,继曰天师,终名正一。力主斋醮符箓,幽冥赈济之术。其间虽言炉火内炼,未稍以为砥流。金元夷狄入主中州,山河破碎,文典支离。金莲正宗重阳祖师,嗣东华帝君之传,而创立全真大教,倡导性命功行,整合三教学说。广度儒释道者,遍及海域洪荒。再经龙门邱祖西行化胡,谒见元朝太祖,太祖褒嘉而为国师神仙,元门掌教。当是时也,玄门亘古未有如斯之盛矣。自此定鼎南北两宗,主领金丹符箓,涵合性命盟威,亦乃天意所归,万法有主。使后世慕道学子,再无迷惘之苦,直趋明径之路。然道家有道、经、师三宝之说。所谓道者,即修真性命全真功行捷登天衢之道。而师者,乃指引迷途,咸归正法,破迷释妄,固学者不可无师。昔韩昌黎先生著《师说》,直言授业解惑之要,道家亦不外乎如是。然二者之外,则经之为贵。何谓经?儒者习四书五经,而为圣贤丈夫。释家有经律论之大藏法藏,足为千古行者之鉴。道家经教,亦尤过甚而无逊其体统。夫道藏经籍,千篇万论,总归真一之法,直超无为之域。或言炉火性命,或言卜筮星象,或言朝暮课诵,或言医药养生,或言导引吐纳,或言饮食身心,或言仙真列传,不一而概其全。而仙真列传者,犹释教高僧传纪,儒家圣贤诸子,皆为述载三教圣人修身处世,立德济世之功行。其迹不可没,事不容忽。何也?夫玄门正法,千古相承。道风正气,万世不移。宇宙沧溟,饱经治乱沧桑。正法教相,无一因时没落。此则教门之独有,亦为道化之凝集。董子曰:天不变道亦不变,旨哉斯言之至。故而深研古今仙真圣贤列传,逐渐裨益身心,陶冶性情。乃使凡俗污垢渐去,终归清虚境地。凡夫读圣贤书,观圣贤迹,行圣贤事,立圣贤言,修圣贤德,效圣贤生。则久自登圣贤彼岸,超凡脱俗,出淤不染,为仙真,为佛祖,亦如是也。是故传纪之重,不可疏忽。自古仙真列传之书,不枚胜举,佳作频出。自汉朝《神仙、列仙》之有传而至金元《真仙体道通鉴》之大成。明清以降,宗匠凋零,心灯黯淡,然亦有继宗阐教,续毫补缀者,忝列传纪其间。然斯时正一日暮,天师世家亦无谱遗。故多全真祖师执笔,王昆阳,闵一得宗师,亦有《钵鉴、心灯》之行世。唯惜近世以来,晚清民国,玄门虽衰微靡振,然宗师巨匠自层出不穷,苦撑法船,代天宣化。百年以来,其数伟阙,琳宫蓬莱,登真无间,足资慰藉,无愧昊天。怅嗟诸师行道,生平无考,纪传史斑,更难搜寻。余久谪玄门,多方见闻,博采群经,走访丛林,历经数载之功,厘辑片言星语,诚为难得,已属稀有。因虑祖师弘道艰辛,修真不易,救世行功,德感人天。真人事迹更勿使之淹没无闻,淡迁史篇。如此则愧对穹苍,俯仰难安。再经岁月之久,甚难知闻,埋没云霄,诚为一大憾事。余偶观释教书中,乃有《民国高僧传纪》一佚,余心怅然。乃感玄门高道,近世以来无一列传,事迹零星,朝野难闻。乃发心辑逸《近世玄门高道传》一篇。草草整理,未加工序。人物似有未概其全,以俟方来补阙,再深加造述,评点测论,以飨读者及诸善士。今之章篇,分为六类:曰“宗师方丈、修真苦行、武功革命、道医养生、隐仙才艺、居士弘道”。拙笔寥糙,非精雅文。唯望观者,窥其言外之意,切莫拘泥执象则已。如斯则不枉费余辑斯编之苦心愿力矣。亦愿列位宗祖护佑,仙灵常庇,使我华夏道统千秋绵延,正法兴隆。人均丰登,共庆尧舜。是为序。&&&&
&&&&&&&&&&&&&&&&&&&&&&&&&&&&&
&&&&&&&&&&&&&&&&&&&&&&&&&&&&&&&&&&&&&&&&&&&&&&&&&&&&
——桂理恒2012季夏序于京师
《宗师方丈篇》
葛月潭真人:(1854——1934)原名葛月新,道号明新,又号甯靜子,又稱枕流道人、震庚道人,1854年出生于山東省邱縣。幼年時家境中落,1858年随家遷居北京,尋親不遇。次年闖關東來到沈陽,年僅6歲的葛月潭被父母寄食于沈陽鬥姥宮。葛月潭聰明伶俐,博聞強記,深得道士們喜歡,對其進行啓蒙教育,四年中竟得大成,琴棋書畫,無所不精。1867年,葛月潭在鬥姥宮出家修道。1874年拜龍門派第十九代張園璇真人壇下領受了天仙大戒,成爲第二十代受戒弟子,并以操守、才華受到諸大師贊許。1875年,葛月潭赴北京白雲觀,先後充做迎賓知事、客堂知賓,廣交天下名流,常是聚首一堂,講經文,論書畫。細心好學的葛月潭,随時向那些翰林學士們請教,并拜著名畫家周棠(字少白)爲師,攻習丹青,又自學書法。由于天資聰穎,刻苦鑽研,數年而成。他博覽道藏,潛修益力,學識淵博,道學高深,才華橫溢。兼學詩、書、畫,号稱三絕。尤以畫花卉、怪石爲長,又善詩、賦及行、隸書等,名重一時。被譽爲“能書能畫更能詩,文采風流冠一時”的學者、詩人和畫家。1877年,葛月潭返回沈陽太清官後,一方面盡心太清宮廟務,一方面精研詩書畫孜孜不倦,造詣深到。其書畫在沈陽名氣日大。書畫不訂潤格,有求必應。詩文傳于後世者頗多,與蓮浦、少山并稱奉天(沈陽)畫壇三傑。他用隸書爲"中和福"茶莊題寫的牌匾,至今尚存。其金石印章,刀法圓潤,獨具風格。有《葛月潭方丈畫寶真迹》刊行。1880年,奉天(沈陽)城淫雨滂沱,鬥姆宮前殿椽檐塌,他自告奮勇,願負其責,數日即修複完好。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當時政治維新形勢影響下,他遵守“談道義而化奸頑,講經史而曉愚昧”的教理,解囊在太清官辦起一座國民學校,專招貧困子弟免費入學讀書,培養出大批人才。還創立宗教粹通學堂,培養道教人才。受到奉天當局的贊賞和獎勵。同時,爲振興經濟,興辦實業,他又出巨資助辦染織廠。1905年因太清宮玉皇閣大火,原監院解職他往;1907年(一說1908年),葛月潭被公推太清宮監院。就職後,廣結道緣,籌措資金,1908年春天,将遭火焚的玉皇閣重建。民國初年(1912年)葛月潭聯合南北道流,上書公府,推北平白雲觀爲中國道教總會,設關東總分會于太清官,葛月潭任會長。民國三年(1914年)又經諸山公議,各界推舉,葛月潭由監院轉升方丈,旋即開壇演戒,授徒傳道,以弘教旨,成爲龍門派第20代傳戒方丈,東北黃冠的領袖。
曾三次設壇,傳戒弟子千餘名。葛月潭雖置身于玄門,仍關心國家與人民。1916年,著名讨袁(指袁世凱)将領黃興、蔡锷相繼逝世。沈陽各界舉行蔡锷、黃興追悼大會,他親筆敬上一副挽聯:“國士無雙雙國士,完人難二二完人。”情真意切,詞書俱佳,曾廣爲傳誦。時人說葛月潭也是當代無雙的高人。民國九年(1920年),山東、河北一帶遭受特大旱災,哀鴻遍野,悲嚎徹天。消息傳至沈陽,葛方丈憂心如焚,徹夜難眠,他雖無回天之力,但存濟世之心,發願付出自己全部力量來救濟災區人民,于是揮毫作書、繪畫,售款濟助災民。次年,旱象波及直隸(河北一帶),地無青草,野有餓殍,葛方丈除自己捐款外,還号召全東北道教界人士捐資以助災民。感其義舉,當時大總統獎掖他“嘉祥褒章”一枚,山東督軍兼省長田蘊山、會辦赈務何春江贈他“好行其德”匾額一塊。民國19年(1930年),北京白雲觀被京兆尹查封充公,葛月潭通信于吳俊升,吳俊升轉呈于張作霖,張作霖命令全部歸還。同年,遼西水災嚴重,民不堪命,爲此葛月潭都親自作畫,派弟子出售,畫款全部赈濟災民。葛月潭晚年隐修于奉天(沈陽)斗姆宮,生活恬淡甯靜,精神矍铄,鶴發童顔,每日以詩書畫爲伴,藝術造詣益深。每有求其書畫者,必定允諾,且不收潤筆。葛月潭多次遊曆并小住千山,把千山作爲他的歸宿。1929年,葛月潭親自選定千山無量觀聚仙台爲其墓址。1934年,葛方丈每后屈指自计,告人曰“吾将於冬月初九申时东归矣。”众人笑而听之,记于心中。后果于是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日申时,更衣升堂,正襟端坐,羽化登仙。臨終前,召械茏犹们皣谕嗅崾拢鼘O栈^承鬥姆宮監院之職。讓監院邢真澈和俗弟子劉偉華爲他展開宣紙,侍候筆墨,他扶案提筆繪絕筆蘭花一幅,題詩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仙槎,揮塵東溟去,雲天到處家”;又七絕雲:“倏然蛻去有形身,蝶夢莲蘧幻亦真,心似閑雲任去往,休将泥爪問前因”,然後大書“道心惟微”四字,朗笑而坐逝于太清宮。终年81岁,太清宮爲其舉辦盛大道場。1935年春,其坐龛咄綗o量觀,殓入塔内,塔名曰葛公塔。塔上刻有葛月潭生前所繪的蘭竹及其優美的題字“海爲龍世界,雲是鶴家鄉”,并有詩一首:“我有青青草一叢,與蕙爲伍正當風。莫笑臨池着墨少,已掃煙雲飓尺中。”
刘理授真人:(1870——1937)清末道士,近代玄门大师。法名理授,俗名宗海,字敬義,號受元子。清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二十二日,出生於湖北省漢川縣。從小聰慧好學,天資過人。年輕時,已對五經諸子、醫卜星相六書頗有學問。19歲在天門縣南鄉下新子河東嶽廟出家,拜肖高登為師,潛心修道、苦讀經籍、廣結善緣、大興壇宇,先後在該縣創建了巢雲道院、隆鎮觀、泗州寺,在漢川縣建立了聚善堂、西湖堡、白雲觀、凌雲觀等廟觀。一生雲遊四方,遍訪高道,武當、天台、金庭、南海、九華、五台、廬山、華嶽、衡嶽、嵩嶽諸聖地,均留有其足跡。曾在華山得陝俠羅公的奇遁南宮之術,在衡山得松陽子許公的金丹大道。後留住一甲聚善堂,選居靜室,篤志修持,寒暑無間,數十年如一日,丹功日增。清宣統元年(1909),他在武當宮被道眾公推為監院。民國八年(1919)。春,他到北京白雲觀第二十一代龍門正宗嫡派陳大真人壇下受戒,並得天仙大戒戒牒。癸亥年(1923),他被漢陽玄妙觀道眾及地方神耆迎請為玄妙觀方丈。乙丑年(1925),他在武昌主持長春觀,並在九月的傳戒中登壇說法,闡揚大道,聽者無不踴躍。他平生衣著樸素、飲食精糲,修道彌篤,苦行終日。除精通內功外,對書法、劍術、醫理、易彖亦多有建樹。劉嗣授苦讀道教經典,出遊名山古剎,集各家之長哂渺夺t、卜、星、相、風水、天文、地理等學問之中。後到漢陽玄廟觀讀書論道,專事鑽研《易經》,將漢易、宋易精華編成講義向弟子傳授,並哂靡桌砥饰觥兜赖陆洝罚狡鋳W秘,闡其玄旨。由是名聲大振,影響遠及湖南、蘇杭。1921年,他與武昌長春觀監院共同舉辦傳戒盛會,四方道友慕名而至,求戒者達470人。此次傳戒得天字型大小、地字型大小、接法嗣之號各一人。1923年任漢陽玄廟觀方丈,1925年任武昌長春觀方丈。正欲籌備第二期傳戒盛會,忽患病,神志不清,雙目失明。旋轉漢口離明宮就養,1937年羽化于武昌長春觀,一代黄冠宗师归真而去。
陈明霖真人:(?)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一代传戒律师。派名明霦,律名至霦,字钟乾,号毓坤,又号玉峰子。清文宗咸丰四年(1854)生于河北顺天府宁河县,世居天津海滨。据道书《白云观方丈传戒谱》载:明霦幼而聪敏,秉性至孝,侍母素食,不茄晕酒。稍长,即有超凡出世之想。年二十四,投拜新城圣海宫陈圆岚真人为师,研究道妙,别具会心。厥后,赴关东干闾二山访道,遍历名山大川,屡遇异人,传授心法。光绪壬午年(1882年),高云溪方丈传戒白云观。他躬逢其盛,才冠群贤,云溪方丈因受之大法。彼时监戒大师张明治亦将所受张耕云老方丈之法,付与明霦,代传道脉。明霦道德名誉,夙为众所钦佩。光绪十年(1884年),云溪方丈复开戒坛,明霦被推任引礼大师。次年(1885年),被道众推任总理都管各执事。他不负众望,怨劳不辞,曾创修花园工程,襄办永久会务,置买田地等。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道众选任他为监戒大师,冬月,因积劳过甚,退隐宣武城南玉皇庙养病,并自署斋名“安乐洞天”。二十二年(1896),圣海宫陈师病笃,乃回新城侍奉。同年秋。高方丈又开坛传戒,任证盟大师。事后仍归本庙主持事务。他肩负重任,在各国联军入境中国时,坚定不移,誓守庙土,毅然与联军长官接洽,遂订保护居民之约。两载有余,秋毫无犯,使乡民财产转危为安,后将庙产香火余资竭力樽节,于壬寅(1902)正月在新城创办小学校,招邻里子弟入校读书,不收学费,功德无量。时直督北洋大臣袁世凯还赠以匠额:“德水滂仁一日行,道有福旌其功德。”宣统元年(1909年),任白云观监院。辛亥(1911)年又被道众推举任方丈。他阅历精深,虚怀若谷,待人治事素以慈善为怀。1912年,上书袁大总统,创立“中央道教会”。倡导各省道庙设立分会,以整顿道教清规,推广地方慈善事业,并发起国人道德思想爱国教育。1913年开启玄坛,宣演大法,得皈依弟子三百二十余人。1919年三月,开坛说戒百日,祈祷世界和平,庆祝欧战告终。得戒弟子432人。徐世昌颁匾“葆素涵真”。1926年,于徐世昌接洽,献白云观明版《道藏》,影印流传。1927年再次开坛受戒,三次传戒共度戒子1091人。第三次开坛传戒后,离观云游。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二月,陈方丈羽化。
杨来旺真人:(?——1909)清末武当山全真龙门派著名道士。陕西白河县人,曾是清同治“举人”。同治初(公元1862年)杨来旺来武当山出家,拜全真龙门派何阳春为师,成为该派第13代滴传弟子,杨来旺是他的道名。他志诚修道,立志振兴道业,修复武当山殿宇,经荐为武当山紫霄宫道总。是这个时期武当山最有贡献的道教领袖人物。史料记载,武当山皇家庙观,经历明末清初战乱,损毁严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杨来旺道总担负着重任。由于他早年为陕西汉中抚台治病有验,抚台病愈后亲自到武当支持来旺中兴道业。抚台坐镇武当3年,调运钱粮、修复部分宫观。杨来旺亲率门徒王复渺、苗复清、徐本善、程合星等道人,经10余年辛苦募化,相继修复紫霄宫十方堂、东道院殿堂5间、道房22间,西道院殿堂5间,道房47间,修龙虎殿道房70余间。朝天宫17间。真帝观殿堂、道院47间。财神庙9间,龙泉观3间,老君堂13间,关帝庙5间,磨针井15间,冲虚庵29间,周府庵134间。还维修了申府庵、晋府庵、襄府庵、沐府庵、紫府庵、万寿庵、玄都观、八仙观、三元宫、城南奎星楼、紫云亭等一大批殿宇。后又有道人阎成浑、朱信春、胡云,周信春等人修复了一些殿宇。据不完全统计,武当山宫观殿宇道房在清末仍有3000余间,道人千余名。使“武当诸宫一新”。杨来旺致力修复宫观的同时,还在紫霄、南岩、静乐诸宫积极发展武当山全真龙门派力量,自收门徒50余人。这些人都为武当道教的中兴,作出很大贡献。熊宾《续修大岳太和山志》记载:“光绪已酉(实为宣统元年,1909年)夏四月八日,宝珠峰(紫霄宫前)突起黑气一股,直冲空祭。登时昼晦,迅雷大作。杨来旺正午餐。猛闻雷声,恍然若有所警悟。遂仰天而偈曰:‘芒寒星斗剑、身入五云端。口汲天河水,灵爽涉秦川’。偈毕端坐而化。”
徐至成真人:字海卿。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全真派著名道士。出身于书香门第,清咸丰年间(年)弃家从道。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杭州显真观全真龙门派道士王明真到上海募建“雷祖殿”,徐遂皈依为师,并改名至成。光绪七年(1881年)去北京白云观听住持高仁峒说戒,受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成为龙门派第二十一代弟子。返沪以后,苦志劝募,筹集巨资,在城北创建“雷祖殿”道观。后因殿基改筑马路,于是在西门外(今西林后路)重建雷祖殿,并增建斗姆殿等建筑。光绪十四年,又去北京,得到皇室和北京白云观住持高仁峒帮助,请得明版《道藏》一部。回到上海后,遂将道观名称改为海上白云观,自任监院。又在日晖港购地建立塔院,作为十方道士去世后的墓地。光绪十六年逝世,遗言嘱:“须公举有德者继为监院,不得收徒众,乱规模,坏产业,以负余心。”
光緒十六年(1890)陰曆7月15日,他在上海羽化。其弟子黃至純等在西門外日暉港為其建墓奉安,並追其為大真人。
李理山道长:江苏镇江人,生于清同治十二(1873年)。杭州玉皇山福星观监院
自幼在杭州玉皇山福星观拜师出家,道号紫东。玉皇山福星观是道教全
真派在江南五省(苏、浙、皖、赣、闽)的第一座“子孙丛林”,香火旺盛,远近闻名。李理山自幼在此名山宫观中读经习武、陶冶性情。他既精道教斋醮科仪,且精道教内家拳技,体魄矫健,神态沉肃坚毅。为人清高洒脱,修道严守规戒;办事果敢公道,刚直不阿;富有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由于他才华出众、办事果断,在青年时代就成了福星观的当家。他带领道众在山上植树造林,修建宫观殿堂。并挖掘了“天乙池”,开辟了“紫来洞”,使玉皇山成为满山葱翠、殿宇庄严的洞天福地。由于福星观声誉日高,李理山在江南道教界中也成了赫赫有名的人物。据传,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他与江西龙虎山天师道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齐名于江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大肆进犯我神圣国土,疯狂屠杀我中国人民。不久,杭州沦于日寇铁蹄践踏之下。李理山看到日寇杀人放火,奸淫掳掠,钱塘江边南星桥一带,房屋全部烧毁,只剩一片废墟。江边的老百姓,无衣无食,扶老携幼,挣扎在死亡线上,流亡逃难。真是哀鸿遍野,处处狼烟。李理山道长义愤填膺,热血沸腾,再也不能潜修于静室。出于民族自尊心与爱国感情,他毅然决定,停止了宫观宗教活动,带领道众全力投入抗日救亡的工作。他敞开了紫来洞道院,收容了一千七百多名上山逃难的难民。犹恐居住不下,又发动道俗群众一百数十人砍倒山上的毛竹与树木,紧急搭建起几十间茅棚,让难民栖身安定下来。这许多难民,一日三餐,吃饭用粮的数字很大。坐吃山空,玉皇山的存粮很快便颗粒无存,眼看要断炊了。李理山不畏困难冒险下山,通过日寇层层的封锁,到杭州市去找当时的慈善团体“国际红十字会”请求支援。该会派人了解山上处境困难,同意供给粮食。李理山又组织人力下山运粮,要通过日寇的岗哨关卡,困难重重。有的被查出,日寇说是给山中抗日游击队偷运粮食,人被折磨,粮食也被抢去。李理山设法请“红十字会”出面打交道、开证明,还要巧作掩护,才能把救济粮送上山。有时是粮食上了山,而他却是空腹回到观中。虽然如此艰难、危险,而他依然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责山上香火既停,香资功德收入断绝,这近两千难民的生活,经济支出浩大,渐渐难以为继。李理山道长派了他的徒弟吕宗安前往上海,利用“租界”的偏安,在武定路创建了玉皇山福星观上海分院。巧逢香火鼎盛,得到的宗教收入就送回杭州供给山上的难民生活开支。这样共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杭州的战争逐渐平息下来,难民也纷纷下山谋生,人数渐次减少,玉皇山的难民收容所才告结束。李理山道长爱国爱民、济人之难的高尚品德,在这一时期表现最为鲜明卓越,因而他在道教界及民间也更受尊敬多年来,道教界中人多把李理山描述为江南武林仪义。说他不畏权贵,慷慨仗义,武功超群。在宫观生活中,他律己严,对人亦严,道众日事诵经习武,不准稍越规范。在江南道教界,他与张恩溥分别为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的领袖人物,解放前两人曾多次协议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的道教组织,但总因时局动荡与两派意见不一而未果。1949年杭州解放时,李理山时年已76岁。因坏人诬陷,日被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逮捕,日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罪判处李理山有期徒刑十年。不久,李理山含冤病故于劳改狱中。
李宗阳真人:()号博虚道人。河南济源人。早年读书,通诗文、工书法。未及成年,因家道
败落,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出家,研读道教经典并学习医术达十年之久,期间曾在陕西华山修道。后
赴北京,拜白云观方丈高仁侗为师。真人以孝敬闻名远近,在庙外租小屋供其母。两年后被举为八仙宫监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与光绪帝逃至西安。因高仁侗为慈禧信任,高遂带信给李,命其护驾。慈禧在西安期
间,曾赴八仙宫进香,封李为“忠孝神仙”“玉冠紫袍真人”。当时八仙宫土地多被侵占,李上奏慈禧,得赠御棍以保护八仙宫庙产。慈禧还赐银修建八仙宫殿堂、山门,敕封八仙宫为“万寿八仙宫”,并题“玉清至道”匾额。光绪帝封李“大德禅师”之号,题“宝箓仙传”匾额。三十二年(1906)李在
八仙宫开坛传戒,广收弟子,弘扬道教。次年,李因光绪帝封其为“大德禅师”,自思与佛教有缘,遂辞去八仙宫监院之职,赴少林寺、普陀山参悟佛法。三年后,居杭州玉皇山黄龙洞习静功及禅法。1912年应道众之请任南阳玄妙观主持,曾与南阳红十字会合办红十字医院,在玄妙观设孤儿院,收养弃婴及苦难儿童。1936年因年高卸主持之职。1939年羽化于玄妙观。
房理家炼师:(1903——1978)原名房允典,祖籍山东省长山县。道名房理家,字春雨,号铁道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出生于安徽省宿县城东门里(即现在的安徽省宿州市城内)。十年之后,房允典及其全家又返回山东省长山县。他曾进入长山县高等小学校读书,后因家境贫困而中途辍学。此后在机房、杂货店、酱园等处做工之余,他好学进取,勤读诗书。21岁在直系军阀吴佩孚所属陆军十二师五十八团中从军,民国十三年(即公元1924年)在第一次直奉大战中负伤,从此离开军队,结束了短暂的戎马生涯。民国十五年,到辽宁省本溪县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三清观出家修道。拜在炉上至下顺炼师座下为徒,取道名房理家,正式成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二代弟子,从此潜心修持,研悟丹道,精习诗书,遂为关东道门之秀。当时,八宝云光洞三清观拥有道众30余人,房理家在此修行五年。每日坚持早晚功课,参经文之要义,悟性命之玄微,求大道之渊源,明天地之造化,解阴阳之妙理。民国23年(1934年)11月9日在太清宫目睹葛月潭羽化情景,将其感悟成诗一首:“天元丹法问谁知,有自无生世所希,天地为炉真造化,阴阳作药自玄奇”。民国28年(1939年),房理家在太清宫任知客。是年三月间,伪满洲国民生部授意成立“伪满洲国道教总会”,他为拒任,曾去吉林省拉法山太和洞自种自食,静心修炼。七月伪满洲国民生部和协和会在长春召开会议,房理家被委任为干事。他拒命不受,要求辞职。民国30年(1941年),被冠以伪满洲国道教总会副会长,奉天分会会长。公元1943年秋,奉天太清宫金诚泽方丈在滨江双城无量观开坛传戒,房理家炼师被聘为戒坛“八炼师”之一的“纠察妙道炼师”。1945年,日伪政权虽以此笼络人心,逼他出任伪满洲国道教总会会长。他为了承延道教真传,在奉天关岳庙担任监院,以提倡道门修炼,创建道教圜堂“悟真室”,带领道众精修大道。其高足弟子李宗廉炼师曾保留珍贵旧照一帧,乃系房理家炼师与坐圜道众之合影,背后匾额“悟真室”三字即为房理家炼师亲笔所书。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即公元1947年),房理家炼师在沈阳市关岳庙开办“弘道小学”和“弘道中学”,其目的是以学校保护道日,房理家炼师应邀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大典。1954年,房炼师主持修建度师塔、姜公祠、昭忠祠、火神殿和三清殿五座,以为道教事业尽心竭力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共和国新政权带给他的喜悦。1957年,赴京参加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大会,当选为首届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公元1959年,沈阳市内的道教宫观合并,开办“兴无”工厂,房理家炼师担任副厂长,率领广大道众开展自养。1963年,房理家炼师出任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并当选为辽宁省政协第三、四界委员。房理家炼师出家苦修,悟道精深,博学多艺,长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尤工书法。《太清宫续承志碑》和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碑文中有其墨宝。房理家炼师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学者,《道教学》中曾经将他与陈撄宁、伍止渊等相提并论,可见房理家炼师在中国道教学术界中地位之高!曾任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三清观监院的李宗廉炼师与曾信丹东市凤城赛马常宁观监院的刘宗尧炼师皆系房理家炼师亲传弟子,刚刚羽化的大连市龙潭山龙华宫监院张礼矩炼师亦为其冠巾与亲授弟子。他带领道众,开展道学研究,区别正信与封建迷信的界限,并为道教“有宗”、“有教”而尽自己的努力,为东北道教作出了杰出贡献。房理家炼师羽化于公元日,享年75岁。
阎理和真人(?——1908)道派名阎永和,四川崇庆州人。十余岁时,父亡。遂出家修行,自称“儒林之弃才”。光绪十八年(1892)嗣法于宋慧安律师,任二仙庵方丈。建大殿及御书阁。光绪二十一年(1895)传戒,戒期一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再次传戒,戒期为半年。并拟定以后每年九月份开坛传戒。任二仙庵方丈期间,发起重刊《道藏辑要》,光绪三十四年(1908)羽化。
凌圆佐真人(1828——1911)道号会默子。浙江临海下陵人。早年常患胃病,久治不愈,诸医束手。十八岁时,一日正襟危坐,似见一道装长者赐以灵丹,服之病愈,如梦初觉。自思与道有缘,不敢自昧前因,乃立誓不婚,弃儒入道,至委羽山拜张永翰为师,并与沈永良真人相友善。励志清修,静坐无间。认为内功需兼为行,每遇善举,力行不怠。曾独创茶亭有三,募建大石桥有二。远近道士幕其道深行广,德劭年高,迎请为雁荡净名道院方丈,登坛传戒,讲座宏开,颇极一时之盛。年八十四羽化。
姚祥瑞真人(1847——1912)传戒法名明瑞,号霭云,陕西西安府渭南县人。少年遭战乱,阖门遇难。年十七,投奔清军将领多隆阿,受多隆阿之赏识,命其亲率兵马队。生经数十战,积功升任游击。多隆阿卒后,遂弃官变名,入崂山学道。复游楚燕豫间。又至奉天(沈阳)栖太清宫。后入都,居白云观。在光绪八年(1882)白云观方丈高仁峒传戒的《登真录》上,姚明瑞担任保举大师。曾任白云观监院,后任南阳玄妙观方丈。热心教育,曾投巨资办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获清廷颁授“全真广学”和“惠浃中州”两块匾额。民国元年(1912)羽化。
金诚泽真人:(1876——1946)号润芝,1876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县。曾任千山无量观监院、沈阳太清宫监院和方丈。金诚泽早年立志出家修道,投入全真教龙门派,在千山无量观打坛涌经,苦修40余载,心诚意坚,刻苦用功,深受道友好评,被选为监院。金诚泽治教严谨,承道业择选佳徒,悉育良士继师传道,功德双修,誉满全辽。他乐善好施,以慈悲为怀,经常接济贫苦百姓,民国初年,辽南大旱,寸草不生,农户断炊,他义舍钱粮,救济进庙求助和周边农户,千山百姓有口皆碑。1946年,金诚泽积劳成疾病逝于沈阳太清宫,终年70岁。
于诚润道长:(1900——1970)原名于振广,190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邵树林子村。于诚润家境贫寒,9岁起勉强读了4年小学,便辍学给富人放猪、扛活。1920年10月,于诚润在千山慈祥观出家做了道士。1926年在沈阳太和宫当殿主。1927年返回千山慈祥观当殿主。1944年11月在沈阳太清宫受戒。1949年,于诚润应邀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0年又返回千山,1956年任千山无量观监院,后任千山宗教生产合作社主任,并荣获鞍山市劳动模范称号,当选鞍山市首届人民代表。自1961年起,于诚润连续当选为鞍山市第四、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鞍山市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及常委、政协辽宁省委员会委员。同时当选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道教协会副会长。1970年,于诚润因病逝世,终年70岁。
蒋宗瀚方丈:()字宣富,号得舒,道号清容子。浙江省黄岩市头陀区长潭乡前蒋村后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二十四日。蒋宗瀚家境贫寒,父亲为锯板工,兄妹四人,他排行老大。八岁丧父,因家贫无钱营葬,其母忍痛卖了蒋宗瀚之三弟,蒋宗瀚亦
被送至长潭乡茅恩路廊的道教广福宫当烧火。他九岁正式束发,拜蒋理富道长为师,为全真龙门派第廿三代玄裔,开始了修道生涯。其师见其纯良敦厚,且天资聪慧,为培养他成为有学识的道士,便送其进乡间私塾读书。12岁时,蒋宗瀚感到山乡僻处,山民贫病交迫,因无钱诊病而丧生者甚多,遂立志学医,治病救人。从此他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经历五年的苦学,终于懂得了中医的医理药性及辩证治疗方法,走进了乡间医生的行列。17岁时,投黄岩委羽山大有宫潜修道功,并开始行医。由于心地慈善、精细诊断,不数年,声誉鹊起,名闻遐迩,来求治病者络绎不绝。24岁时,应海门(现椒江市)乾元观道友邀请登坛打醮。为道众所赏识,请其到海门常住,由范陶氏与杨氏两家为主赞助盖起老子殿三间,后来,陆续扩建了厨房卧室三椽。从此安居在南门山修道,同时精研医术、针灸。1927年26岁,开始坐关,不见宾客,闭门治学,专攻道经与医学。三年坐关期满,到武昌长春观受三坛大戒,得中道教状元——天字第一号。1933年主委羽山大有宫讲席,同时收徒传戒,传人有陈宗耀、张诚乐、许诚谦等。解放后在道观中行医。1952年受海门信孚药店聘请,坐堂门诊。1956年参加海门联合诊所,后并入中医院任副院长。1959年调入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讲授针灸。1960年调入杭州莫干山医院工作。同年受聘浙江医科大学任副教授,参加省中医研究所科研工作和浙江第一医院门诊。1962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第二次全国道教徒代表会议,蒋宗瀚当选为常务理事和副会长。同年秋,经中国道协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决定,恭请蒋宗瀚道长来京协助陈撄宁会长主持中国道协工作,兼任北京白云观方丈。蒋宗瀚信仰虔诚,颇有振兴道教之志,毅然应请来京,放弃中医教授职务而改事道教教务。蒋方丈事亲至孝,在母亲身边时,恭敬顺从,伺候周到,有事外出,亦必雇请一老婆婆与年迈的慈母为伴并照料生活,久而久之,乡邻皆誉蒋方丈为孝子。他一生自奉俭朴,布衣素食,但对人则十分慷慨,接济贫困,从不吝惜,特别是为贫困者支付药费乃是常有的事。他临终时仅存有三百多元工资,嘱咐门徒用这点钱为其营葬,不要给工作单位增添麻烦。他一生严于律己,谦谨做人,一生为人做好事,品德高尚。他晚年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当选为县人民代表、浙江省政协委员。蒋方丈一生潜心修道,内功深厚。对医药学精心研究和实践,建树颇多,毕生为群众解除疾苦,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其手稿在十年浩劫中损失不少,仅存残稿,他也未来得及整理便仙逝。据说,尚存有《针灸讲义》手稿及《医客笔录》等,希望其门人整理继承,造福人民,以慰蒋方丈之仙灵。
彭椿仙道长:(1883---1942),法名至国,贵州省毕节市人,青年时代曾入云南讲武堂求学,后见清廷腐败,萌生学道之念,遂到青城山拜天师洞道士程明星为师。由于学道志坚,勤奋过人,获得道众拥戴,公推为住持。清末,曾就读四川劝业道周善培所办之四川通省农政学堂蚕别科方外班,毕业后回青城山推广蚕桑,并广植楠、杉树。民国八年(1919年)受到四川省长杨庶堪表扬,颁给“道在养生”题额,以资鼓励。民国八年(1919)到民国二十八年(1938),在彭椿仙的主持下,陆续建成天师洞斋堂、西廊、饮霞山舎、银杏阁、三清大殿、长啸楼、大客堂、古常道观山门等许多殿堂。抗战期间,彭椿仙还从本庙每年收入中提取若干,以补助应征入伍壮丁家属,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他还曾保护过成都文艺界抗敌协会领导人杨波(中共地下党员)。彭椿仙关心贫苦农民,他常常给青城山附近贫苦农民以粮、钱帮助。他一生热爱种树,不仅自己种,还要周围群众种树爱树,还革除佃户新年向寺庙送礼的惯例,让佃户种树、护树,年复一年,而今许多参天大树,就是彭椿仙苦心经营留下的。他热爱教育事业,1917年在青城山麓双钟寺创办小学。1919年,又在石笋堂建小学一所,解决贫苦子弟入学困难。彭椿仙一生为青城山操劳,为贫苦人民谋利益,以至积劳成疾。壬午年(1942年)三月十八日羽化于天师洞。由其弟子易心莹大师继承道业。《青城武术志》记曰:民初天师洞住持彭椿仙,少年为江湖好汉,能飞檐走壁;七旬尚能越墙过户,精青城剑。黄炎培先生在其《郁郁青城道》一文中谈到:“吾友杨叔明曾述椿仙有师,少年为江湖好汉,能飞檐走劈。叔明曾请面谈,年虽七十尚能矫捷越墙垣。问师生平门弟子维受术最精?答椿仙。叔明,杨遇寿裔孙,门客中尚多传授此术,故知道这类事。
乔清心道长:原籍山东省馆陶县,约生于年间,家庭虽不是书香门第,却也够上耕读人家,少年受私塾教育多年,是一个知书达礼的知识分子。旧社会的神话小说如《湘子度林英》、《孙膑修道云蒙山》等“善书宝卷”,乔清心每一博览即爱不释手,似有仙缘,于是,产生了出家修神仙的思想。他在家过了数年教书生活,
除授课外就废寝忘食博览各种神话小说,他母亲恐他误入歧途,年末弱冠即给完婚,希冀冲淡出家思想,谁知在新婚之夜他竟“失踪”。这一出走就直奔华山中峰出家当了道士,几十年过去杳无音信,造成老母终堂,生妻去帏约。约从1927年起,他在华山一住就是十年,每想起古代仙人王乔、羡门等就会令他神往,在师友的帮助下,他潜心研究丹经,颇有所获。据他说,有一次静坐时入了大静,在冥漠中出现一黑一白现象,开静后竟经过七日,心中大喜,思忖如能长久地静坐下去,神仙就在望了,可是以后静坐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乃认识到自己还是根基浅薄,遂辞师下山做“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往名山洞府参访野老高贤去了。1943年乔清心到达东北黑龙江省,时逢沈阳太清宫金诚泽方丈在双城县无量观开坛放戒,乃入戒坛受“三坛大戒”,受戒以后,乔清心律己更严,举止言行唯戒是守,苦志修持,于1948年底返回陕西省长安县三角坡八仙官庄房长春堂挂单清修。1949年5月间西安获得解放,由于对共产党的政策一无所知,当时八仙宫监院姚德存已引退,宫内一百多道众“群龙无首”,遂公议到长春堂敦请德高望众的乔清心到八仙宫主持庙务。1955年乔清心当选为八仙宫连任第三任监院,这在八仙宫是史无前例的,以前最多也只是连任二任,那时乔监院已成为八仙宫道众的精神支柱。就在他连任第三任监院升座之际,道众送他匾额一方“上德若谷”。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乔清心当选为副会长,由北京返回向道众详细传达道协精神。他说:“道协成立,我们道教有了自己的组织,道协的宗旨就是团结全国道教徒,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道教从创始至今,特别是道教全真派诞生以后,历尽艰辛和曲折,仍能到现在而不衰,这不能不归功于道教的教理、教义的博大精深,道教徒们又奉行老子的清静无为的教旨,与世无争。在修持上除情去欲,忍辱含垢,苦己利人而深得广大群众的信仰。”在“文革”前,八仙宫道众那种终生只讲奉献,不图享受,轻物质,重精神,自食其力的俭补恬淡生活,全部继承的是全真风貌。乔清心平素除钻研道经、农业以外,尤潜心于医学,他说:“医道通仙’道,学仙先学医。”道教的先辈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邀等,他们不但是博古通今的学者,更都精于医学,他们都留有大量的医学传世。所以他把道经和医书杂陈于案头,以供披览。他正准备积累素材,将来拟编写一本道教养生学公诸于世。他的这一愿望尚未实现,“文革”风暴骤起,宗教界首当其冲。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8月下旬的一天,乔外出开会回来,发现八仙宫的道教塑像被“破四旧”的红卫兵推倒在地,任人践踏;道教经典也被堆在院中焚烧。面对八仙宫这座始建于宋代的著名道观惨遭如此破坏,他泪流满面,悲愤万分,突然狂笑着扬长而去,只身赴太白山,隐居修炼,不知所终。
闻理朴道长:(),字达之,号文素子,温州梧埏人。住世106年。曾任温州平阳东岳观住持,台州黄岩大有宫(中国道教第二大洞天)住持和天台崇道观(桐柏宫)方丈。闻理朴天赋异秉,学贯古今,身承三家道脉(道教南宗丹鼎派第11代、武当派第15代、龙门律宗第22代传人),丹功修为极高,深不可测。是解放前道教界仅有的几位大方丈之一,道教界尊称“朴道人”。是著名的律师,也是民国时期龙门律宗的振兴者。据《平阳县志》记载:闻理朴具有先天异质,左手掌“离位”有红润联络成山岳形状,运功于掌可呈现满室红光。右手掌中指根纹似“戒”字,甚为毫肖。清代中叶,道教全真派中的龙门派从浙江黄岩县委羽山大有宫传至平阳东岳观,来自大有宫的薛圆顺、林圆丹两位大师被尊为平阳龙门派的始祖。民国二年(1913),林圆丹的再传弟子方至通,自紫云洞来东岳观任住持。方至通是平阳宜山上岗人,民国二年在浙江镇海县渊德观受戒时,考取第一名天仙状元,成为龙门派正宗第二十一代嗣师。当方至通接管东岳观香火之后,即按丛林制度分司执掌,量才使用,各尽其能。八方道友来往日众,於是人才济济,上下一心,道业大兴。闻理朴自幼好道,民国七年(1918)二十五岁时出家,,先是隐居于温州胜美尘吕公祠。两年后,慕方至通道范风高,往师事之,深得器重。方至通曾对众人说:“此吾教承道人也。”后闻北方多高人,为求深造,闻理朴决意云游访道。跋涉名山大川,到处参学。民国十三年(1924),赴湖北长春观受戒。当时参戒者达五千余人,闻理朴经三场论文:道、经、律法考试,荣登魁首,被称为“天仙妙道状元”。长春观方丈刘敬义律师赞叹道:“子真吾道柱石也!”
乃亲授大法。闻理朴戒坛期满接法归来,仍居平阳东岳观。当时正值其师方至通病危,他终日随侍在侧,亲奉汤药,乡里对此众口称誉。民国十四年,方至通羽化,闻理朴被众推为东岳观住持。闻理朴住持东岳观期间,以提倡积功立德为宗旨。当时温州地区水旱蝗灾并作,平阳、乐清、瑞安等处灾情尤重,许多地方颗粒无收。闻理朴勤俭持观,手足胼胝,通过生产自救,不仅解决了观内道众的温饱,还把东岳观整饰一新。同时,他还依据古籍修正整理了玄门功课、经忏、音韵、仪律,使十方忏礼,咸归正轨闻理朴的高风亮节,得到四方道友的推崇和景仰,当时闻风前来本观常住者达三十馀人,一时道风大振。当时,东岳观还在太岁殿设立“育真私塾”,为无力上学的儿童免费施教,前来就学的约四、五十人。闻理朴羽化后,当年的受学儿童追念师恩,於东岳观后山竖立“闻理朴道人纪念碑”以作纪念。闻理朴后在中国道教第二大洞天黄岩委羽山大有宫任住持。现在委羽洞口还有闻理朴大师手书石碑“篦萝深处”,落款是“朴道人”。民国21年(1932),叶宗滨(天台高道,住世105年)迎请闻理朴出任天台桐柏宫方丈,于正月至三月开坛传戒,受戒道士有78人,为解放前道教界三件大事之一。大有宫与东岳观两观之间一直有著密切的关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大有宫开戒,蔡理鉴任大有宫方丈,蒋宗瀚(后任北京白云观万丈、中国道协副会长)主持开坛传戒,为全国12个省87名戒子授戒,邀请闻理朴担任戒师。《黄岩道教史》记载:民国时期,振兴龙门律宗是第22代闻理朴、蔡理鉴、黄理贯,以及23代蒋宗瀚,24代伍诚鼎(即伍止渊。民国31年接替闻理朴为桐柏祟道观方丈)等。闻理朴一生忠诚道教事业,终生不慕荣华势利,自奉淡薄。尝作楹联以明志:“焚香静坐,抱膝长吟,幽兴闲情供我辈;拥资敌国,尊爵当朝,勋名事业让他人。”后定居乐清杨八洞疗养,日诵玉皇经不辍。忽一日,与大众话别:“我将远游矣”,随后取竹叶煎汤沐浴,浴毕端坐振笔赋诗,诗曰:“四十四年谪世尘,韬光道月羽衣身。如令依旧朝真去,安享蓬莱不老春。”诗成归隐于名山大川。后人有诗赞曰:“绿竹绮绮兮其叶青青,临风摇曳兮虚无其心。傲雷冻霜兮岁寒不凋,劲节柔韧兮抱道坚贞。”闻理朴天资聪颖,善书能画,尤擅文辞。著有《道德经浅着》、《文素子诗文集》等。文革期间遭劫,现仅存诗稿若干首,藏於东岳观中。
王合详、刘教贤、孙永庆:王合祥真人()年间由铁刹山来到当时的绥化,共收度弟子7人。其弟子刘教贤精研道教经典,精通符咒道法,擅长呼风唤雨、长生不老、多般变化之术,人称刘大法师,扬名内外,影响巨大。刘教贤曾收度弟子二十人,并广泛遍布于黑龙江各地建庙布道。先是,其弟子王永山在海伦修建了青云宫、孙永庆在铁力凌云山修建了太圣宫(是原铁力境内最大的庙宇,最盛时常住道士200余人,宫内藏有影印道经千余册,并有道学哲理、方术、修练符法、斋醮祈禳等卷帙繁多),之后安永清在海伦建凌云宫、孙永庆弟子赵圆蓬、赵圆波、赵圆守三兄弟等在海伦建三圣宫(今仍存),康永畅在铁力潘家冈建玉清宫、孙永庆与其弟子在中大营建得胜宫(今伊春铁力关帝庙),高永生在庆安疙疸山建玉清宫,刘教贤玄裔弟子又在绥化城内建关帝庙、关岳庙、太和宫。同期,在黑龙江各地广建青华宫、治圣宫、太平宫、太圣宫、紫霞观、全真庵、同善宫、全至庵、关帝庙等。至此,绥化及黑龙江的道教事业发展了起来。孙永庆原是辽宁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光绪10年(1884年),34岁时出家于绥化慈云宫,属龙门正宗第十七代道师刘教贤弟子。光绪24年,即1898年,48岁的孙永庆秉承通天道长遗命,偕师弟刘永钟,从绥化慈云宫向东北方向寻来,行了数百里来到了铁山包一深山之中,之后,孙永庆则在深山隐居修行。忽一日孙真人修行时偶见东南方向凌云浮现,随即动身追逐凌云来到了凌云显现之地。随即,孙真人顶礼膜拜,并仔细观察此地。孙真人惊叹凌云山这绝佳的佛道修行胜地,遂将此山定名为凌云山。此后,孙道士遂蒙建庙修宇之念,时有善士将此一带山地数十垧舍与孙道士,且助其修茅庵以居之,孙道士躬耕垅亩,苦心修炼,道心弥坚,也许是冥思苦想之至,夏天某日,孙道士在院中打坐、忽见草塘东北山腰处有庙宇辉煌,如海市蜃楼,良久乃去,甚奇之,不解其意。又过了数年,孙道士又两次在打坐修行之时遇见“仙人”,“仙人”手指当年庙宇辉煌处而告之曰:此山乃福地仙乡,应在此建庙。于是建庙工程于光绪31年(1905年)正式启动,翌年建成太圣宫混元殿,后又有善人将荒地百余垧捐予建庙,作为供道士们衣食之需的后勤基地。孙真人大开山门,广收弟子,大力开荒种地。从此,庙产渐丰,财气渐旺,寺院建设工程也就不仅有了可靠的后勤保障,也有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孙永庆真人修行有道的名声也不径而走,名气愈来愈大,辽宁建昌县乐乐堂募化生甘儒和主管李钟山先后慕名来访。李钟山通《易经》,晓阴阳,擅风水。他的到来,进一步证实了凌云山风水地脉奇绝之说,帮助孙永庆勘定了建庙之址且广发修庙之倡。与此同时,孙永庆还带领着众弟子徒步数千里,走访各地名寺古刹,为明命寺的修建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施工,历经十余载,终于建成了这东北闻名,佛道教合一的明命寺。
易心莹道长:道号理伦,俗名良德,字综乾。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九月二十六日生于四川遂宁县老池乡双河口一农民家庭。兄弟六人,行次居末。自幼体弱多病,因常闻长辈讲道家有强身保国之术,遂锐意向道,于1913年弃家,只身至青城山天师洞为道徒,拜全真龙门派碧洞宗魏松遐道长为师,时年17岁。道观中行师徒传承子孙制,诸老道长见他过于浑噩忠厚,讷讷寡语,皆不欲收为弟子,因而留庙劳作。年余,家中探知其踪迹所在,其兄到青城山促同返家,心莹行自半途私遁,到成都青羊宫二仙庵蚕桑传习所作杂工,又历年余。1917年,常道观(即天师洞)魏松遐道长去二仙庵,见心莹不辞劳苦,坚志学道,感其虔诚,将其带回天师洞,收为弟子,心莹遂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二代道士。时常道观住持为彭椿仙大师,方图振兴教务,鉴于道众文化素质太低,乃命心莹束修往本山朝阳庵投拜吴君可门下读书。吴君可固儒而深于道者,心莹锐进不已,得涉猎经史,茅塞顿开,旋回观作导游。1926年成都名翰林颜楷游青城,住天师洞,见心莹勤学好问,益加奖掖;住持彭椿仙道长复以文化培植相付托,心莹遂得投拜于颜翰林之门下。同年夏随颜翰林至成都,入颜崇德书屋深造。越三年,颜病故,而心莹荷其裁成,自是学业亦因之猛进。心莹回天师洞后,道众推任知客,接待四方来山参访之羽客及社会名流,在职三年,彭椿仙监院以其矢志弘扬道教、培养教徒为务,乃另选人充任知客,俾心莹专作道教学术研究。自
1931年至1942年共经十年,心莹潜心治学,以其伏案所得,著《老子通义》、《老子道义学系统表》、《道教系统表》(即老子应化图说),并作《青城风景导览》、《青城指南》、《道学课本》、《道教三字经》等书。又辑《女子道教丛书》以及道教炼丹、养生有关书籍,且多在观中刊行。易心莹自建国以来,荣膺多职,激发其志趣,益奋力撰述,其编纂之《四川省道教史》,广征博采,反复易稿,多次请教于蒙文通教授,亦见其治学态度之严谨,用功之深。惜该文稿在“文革”遭劫散失,今残存于四川省社科院及天师洞稿,乃初草之稿,而非最后定稿。故其病笃易箦之际,以未能收回定稿而垂涕叹恨!
他的思想属道教正统派,坚持性命双修,劝戒同行,现代色彩较淡。解放青城山时,有两个师的国军在街子镇负隅顽抗。地下党找到易心莹,易心莹立即前往劝化,力争了两个师的起义。土改时,政府没收庙产,枪毙了一批以前与国民党来往密切的道士,其余遣返原籍。易心莹因多次保全救护过地下党员而留住宫观。
1975年,心滢对几位老道友说:“明年东北灾变异常,影响全国。”旁人问:“会不会影响到青城山,能禳灾吗?”心滢回答:“我已好多年没见元神了,最近体衰神昏,恐怕已难禳灾。明年我大限将临,到时有人强行火化,若入火不化,则我会禳灾的。”第二年,心滢去世。
张至益道长:(),又名张信益,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原籍四川资中。他生于成都,幼年父母双亡,依舅父住乐山。16岁患重病,病愈后出家学道。l919年拜王明月为师,随师到重庆水月庵出家。两年后随武林高手去合川大益山修练。1927年到成都二仙庵熊诚斌方丈座下受全真三坛大戒,在青羊宫等处学道经、教仪、武功。旋又师传戒大师、武林高手朱智涵学习道教秘传武功。他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创造了融气功、武术为一体,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武功拳术。五年后隐居大邑鹤鸣山,潜心修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至益受聘在青城山传授道教武功。1987年,鹤鸣山被批准为道教活动点,张至益被迎回鹤鸣山任住持。1989年,全真龙门派在北京白云观传戒,张至益被礼请为传戒法会的演礼大师。1992年冬,张至益在大邑鹤鸣山羽化,享年九十三岁。省市道协和大邑县有关人士参加了悼念仪式,后由弟子集资在鹤鸣山慈航殿后山建墓。
许信友道长:(1905——1995)俗名许公庭,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马格庄乡大皂许家庄村。1926年8月,许信友到千山泰和宫拜孙诚基为师修道,成为道教全真教龙门派第25代弟子。1929年5月,受戒于沈阳太清宫,同年9月,去吉林省东丰县小北门外天和宫任殿主,1934年被选为监院。1935年,许信友任东丰县道教分会长,1942年5月任道教总会庶务,总理道教总会后勤工作。1943年到哈尔滨正阳宫任监院,同年及翌年,曾两次返回沈阳,为太清宫方丈金城泽传戒做引清大师。1945年,许信友返回沈阳太清宫任经师。1958年任该宫执客,他与道众们劳动自养,创办化工厂。1962年5月,被调到千山宗教生产合作社任副主任。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寺观被破坏,宗教活动被禁止,大多道众离庙他往,许信友坚持住庙修持,带领剩余道众开展农业生产,自给自足。1979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后,辽宁省恢复了道教协会,许信友被选为副会长,1980年又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同年4月23日,在许信友主持下,无量观举行了隆重的开光盛典,恢复了道教正常的宗教活动。1983年,许信友当选为市政协委员会委员、市人民代表。1984年,鞍山道教协会成立,许信友当选为会长。1995年,许信友羽化,终年90岁。
王理仙道长:全真派高道,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传戒律师。11岁时入私塾习儒业,读书六年。一兄一妹,父母劳累早逝,其长兄早已自立另居,王理仙靠劳动谋生并抚养幼妹。24岁时,妹嫁,王理仙无意随俗浮沉,投奔怀德县杨大城子无量宫出家修道。师爷为王明露道长,师父赵至善道长。入道出家八年后(1943年),适逢沈阳太清宫金崇泽方丈在黑龙江双城县无量观开坛传戒,戒期一百天,他入坛受戒为“天字第一号”戒子。日(农历十月十三日),道教全真第一丛林——龙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办已中辍六十多年的传统授戒仪典。事前,1988年中国道协理事会便决议恭请王理仙道长开座为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这次戒期20天,受戒弟子75人。王理仙方丈神态慈祥,细为受戒弟子说戒并发予戒牒。他成了全真道教授戒盛典的中兴者,是白云观法统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告诫受戒弟子要“爱国爱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1992年3月,中国道协召开第五次代表会议,他被敦聘为名誉理事。1995年仙逝于西安八仙宫。
王信安道长:公元1918年出生于河北省宽城县农村。16岁时,投奔宽城县大同观出家,拜该观李智山道长为师,成为全真道华山派第二十代传人,开始了清静修道的生活。1943年,王信安至双城县无量观受道教“三坛大戒”。1944年,拜别师傅李智山道长和大同观道友,开始云游道教洞天福地、名山胜迹,参访玄门之道德高士。他不恋山水之锦绣,不辞跋山涉水之辛劳,意在寻觅深谙道学者而有所求学。由于求知若渴,且态度诚恳谦虚,故而不几年便在道教义理、养生丹道、医药学等谙方面有长足进步,成为道教界有较高学识的道士。1949年春,王信安身背道箧,云游参访来到了湖南衡山玄都观(又称半山亭)。他参访了祝融峰上唐代高道司马承祯之故址。及衡山下魏晋时期传《黄庭经》的魏夫人之修真处,深感衡山为修道之佳境。玄都观中道众,见王信安信仰虔诚,待人宽厚,且学识渊博,亦再三挽留他常住玄都观,王道长因而留止。由于他深得玄都观道众的信任与敬重,不久被推选为玄都观监院。1949年8月,湖南省和平解放。在衡山地区实行土改后,王信安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带领全山道教徒垦荒种地,大搞农业生产劳动,自力更生。 1958年全国掀起“反右”运动,中国道协也开了“反右斗争”会,王信安道长因在会中坦率地提过一点意见,被打成“右派分子”,受到了错误的批判。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王信安被迫离观下山,回到他在河北宽城的农村老家。老乡们大都知道他为人忠厚,而且能医病采药。都仍然敬重他,并推选他当“赤脚医生”。1980年夏,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王信安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三次全国道教徒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第三届理事。同年秋,王信安离宽城老家,重返道观,常住北京白云观,参加观中的管理工作。为培养道教后继人才,他毫不保留地将道教知识传授给年轻的道教徒。1985年初夏,湖南省道教界收回了南岳玄都观,道众恭请王信安道长回玄都观主持庙务。王信安有独门绝技“罗汉功”,远近闻名。王道长将“罗汉功”传与了关门弟子赵初冬,后赵初冬当上了南岳武术院院长。2000年贵州遵义人彭祖怀来南岳拜赵冬初为师,赵初冬便将王信安道长传授给自己的独门绝技“罗汉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彭祖怀。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彭祖怀终于练就一身过硬功夫。
师维新道长:河南人,生于公元1914年,8岁时,因家境贫穷出家,为全真派道士。自幼便在道观中学习道教经书、规戒、醮仪,亦从事农业耕作。青年时期曾先后住过西安八仙宫、陕西楼观台、甘肃平凉崆峒山道观。1947年,他云游参访来到洛阳邙山上清宫,听说这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曾住过的地方,觉得能在这里常住修持,定是十分幸运的事。因而在这里停留下来,一住就是40多年,即使在“文革”中他也未出宫下山,一直坚持劳作与清修。他道装整肃,束发长须,面目清瘦,神情朴质,因长年劳作,他身板结实,有着一双长满厚茧的手。他一贯淡薄名利,作人正派,常说“全真道最要紧的是‘道德性命’四个字,就是要修功德,炼性命。”少数道士靠卜卦、卖符、跳神、赶鬼骗取钱财,他则对此辈嗤之以鼻,目为坑人。他自己除务农外,始终只在庙内诵经、炼功、钻研道书。宁可生活清苦,也不贪非分之财,他有两句《座右铭》:“磨豆浆水淡,淡中有味;休话菜根苦,苦里求甜。”也有一些道土,终年四方云游,化缘度日,明曰访师求道,实为逃避劳作,谋求散逛舒心。徒弟见他道装破旧,劝他作新的,他拒绝说:“人之体肤,生于父母,美在自然,不必打扮,能保暖护体就成了。”他从小钻研道教经籍,了解道教历史,能讲授和背诵《道德经》、《清静经》等许多经典,是著名的经师;他又深谙道教醮仪,是道教界著名的高功之一。他崇尚道德,心地纯良,非来历清楚、行为端正的道士,绝不收留挂格。收徒弟更为谨慎小心,他常说:“宁可绝了门户,也不收一个败类!”他教导年轻道士。一定要遵纪守法,勤奋劳作,崇尚道德,性命双修。道教界称赞他是爱国爱教的楷模。师维新8岁时,到洛阳上清宫拜当时的住持郭得禄为师。郭住持1931年仙逝后,17岁的师维新主持庙务。师维新精通道家经典、韵调、法器、礼仪,还从师父那儿继承了独门武术南无拳,成为南无拳29代传人。南无拳在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中,是极神秘的一派。800多年里,人们对其是只闻其名,罕见其形,基本上被判定已经绝迹。洛阳上清宫本是一座气势恢宏香火兴旺的道观,但在日军攻占洛阳时,这里的建筑和大量古树在日机猛烈轰炸下毁灭殆尽。新中国成立后,限制发展道徒,实际上就是静待其自灭。师维新秉持着对道家之道的信仰,与青灯为伴,坚守在上清宫。他还经营着上清宫的10来亩土地,忙时耕种稼穑,不仅自食其力,而且年年积极向政府交公粮,曾被评为劳动模范。耕作之外,师维新专心致志地进行道家法事活动。夜静更深时,他练拳习武,不为人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是河南省和洛阳市的人民代表。1956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即被选为首届理事,后连任两届。在社会上,师维新一直保持着一个拥护政府奉公守法道人的光彩形象。
岳崇岱会长:岳崇岱——沈阳太清宫方丈、第一届中国道协会长,道号东樵子,俗名岳云发。1939年曾被推选为伪满道教总会常任理事。1944年再返闾山圣清宫清修四年,后到北京白云观参访。解放前返沈阳太清宫。1949年沈阳解放,经道众推选任沈阳太清宫方丈,成为道教全真龙门派正宗第廿六代法嗣。在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政策下,岳崇岱主张道教界应修持与劳动生产两不误,一方面过正常宗教生活,一方面应自食其力,积极开展自养。他倡议并带动道众办了纸匣工厂,组织道众从事生产劳动。他拥护党和政府,经常组织道众学习政府公布的方针政策,并组织读报了解国家时事,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形势。1956年夏,岳方丈有鉴于中国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皆建立了全国性爱国宗教团体,惟道教仍如一盘散沙,未建立全国性爱国宗教团体,乃与全国各地区道教界知名人士联络,倡议建立中国道教协会。得到各宗派、各名山宫观知名人士赞同后,于日于北京举行了发起人会议,并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岳方丈为众望所归,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主任。他肩负重任,移居北京白云观,着手筹建“中国道协”工作,一方面物色人才,建立办事机构,一方面募巨资修缮白云观(备作会址)。1956年7月间,岳方丈已被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吸收为特邀委员。日,周恩来总理(兼任全国政协主席)接见了岳崇岱。3月13日岳崇岱在全国政协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以《扭转消极思想,参加社会活动》为题讲话,表达了他的爱国爱教之忱。1957年4月中旬中国道教界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月12日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岳崇岱方丈当选为中国道协第一届会长。4月15日上午岳崇岱会长与全体代表到中南海,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李济深接见并合影留念。岳方丈就任会长后,便着手建立正式办事机构,延聘人才,并设计开展会务计划。不料1958年春全国掀起的“反右”斗争政治运动的浪头波及道教界,1958年4月岳会长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分子”,5月间离京返沈阳太清宫,同年含冤羽化。
《修真苦行篇》
沪上三阳道人:三阳道人张松谷,沪上人。精通卜筮阴阳之道以及丹道修真之法,丹法乃传承全真南宗沈太虚真人。三阳道人所著《丹法二十四诀》、《丹经指南》、《补亏正法》等。在当时影响非凡,受业弟子众多,为清末民初之丹道大家。
刘明瑞真人:()
顺天府宛平县人。字琇峰,号盼蟾子,别号敲蹻道人。《南无道派宗谱》载:名瑞自幼疾病缠身,家运坎坷。弱冠,父母双亡,自竭苦志。及壮岁,参入军伍。因军功,职赏部厅队官。因公务至江南沛县,遇友人,赐以丹经,因感叹世事浮沉,遂弃职归山,隐遁玄门,皈依南无派。著有《敲蹻洞章》、《盘熻易考》、《道源精微》,《元汇医镜》,力主三教贯通之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隐居于京东次渠村,灭迹藏形,绝无知者。享年九十三。为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刘名瑞虽承南无派,从《道源精微歌》等著作看,其丹法和《伍柳仙宗》深合符节,或有谓之为柳华阳弟子者。所以千峰老人丹法是伍柳派丹法的继承和发挥,是道家丹道流派中的正宗。
伍止渊真人:(),法名诚鼎,道号陵源子,城内作善巷人。少时患肺痨,久治难愈,始习气功。20岁在宁波佑圣观出家,拜全真龙门二十三代梅宗林为师。21岁入定21日,时间之久,近代少见。民国14年(1925),于湖北长春观考戒,被授予“妙道大师”称号。19年,对诸医无效的肺结核患者施行气功,病人当日止血,2年后不药而愈。次年,在方山下童桥里办追源学社,每周讲授1次气功。2个多月,治愈肺结核患者二三十人。同年在九峰桃花潭畔建小玄都观,任住持。22年9月,县城仓头街大火,伍止渊与许某从上海筹募,置消防车1辆,作公益事业。同年,任委羽山大有宫监戒大师,为八大师之一。25年,任天台山桐柏宫盟鉴兼住持。1949年冬,受当地势力迫害返居小玄都观。多次提议并筹建九峰公园。1957年夏,上海筹建气功疗养院,10余人来黄岩向伍求教气功。1961年,应全国道协会长陈樱宁邀请,赴京出席道教会议,并参加国庆观礼,谢绝陈樱宁挽留在道协工作。1966年8月羽化,终年71岁。伍止渊气功功法,以清静无为、反本归原为主导,继承并创新全真内丹炼养方法,名重一时。童颜鹤发,仙风飘逸,人称“伍大师”,授传百余人,有的成为气功大师和道教学者。伍止渊是县政协一、二届委员和四、五、六届县人民代表。著有《静坐却病生理学》。
张至正真人:道号安连子,继承吴明慧遗志,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务,努力弘扬全真道。张至正与天柱山道众一起,经过10余年艰苦努力,修复了铁瓦殿,
云盖观(又名大顶)道观,又在铁钟坪创建双峰观道场,建有主殿4座,配殿3座。主殿名为“通明殿”、“斗姥殿”、“无极殿”、“万圣楼”,配殿名为“灵官殿”、“娘娘殿”“太白殿”,还建有钟楼、鼓楼、客厅、厢房等房屋100余间,住观道士人数最多时达100余人,使双峰观成为天柱山道教史上修建的道观中规模最大的道观。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李先念部队转战商洛市。1946年夏秋间,李先念率约300人的部队在极端困难之际,从漫川关走山路到双峰观,受到张至正大师热情的接待,部队隐蔽山中半月。分别时,张至正为确保李先念的安全,特地为李换上道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在天柱山道教界贯彻落实得比较好,据1952年统计,当时山阳县共有道观37处,庙房478间,乾道123人,坤道99人,其活动中心天柱山有乾道38人,坤道29人。1956年,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务的张至正道长当选为山阳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1958年春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的理事扩大会议。他生于光绪年间,原籍丹凤县竹林关人氏。自幼看来很聪明,就是不会说话,后来怎么能成为天柱山一代开山祖师呢?这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安连一岁多就出异事,每逢无人的时候,他有说又笑,只要听见人的脚步声,什么也不说了,父母觉得奇怪,想办法逗他玩,他就是不说笑,就这样一直十二岁都不会说话。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竹林关大街上熙熙攘攘,一个身穿破烂拖着一个小孩的老人,冒着刺骨的寒风,一步一踉跄来到大街上。小孩瘦小的脸庞冻的如紫茄子似的,老者眼望天空悲泣有声,四周的人群围着他们,然后又默默离去。原来老者身染重病,偏逢饥寒交迫,一老一少,只好沿街乞讨,可惜没一个善人接济他们。正当老者绝望的时候,被安连之父张明秀看见,把他带回家中精心为老者调治,十几天过后,老者告辞回家,明秀夫妇百般挽留,老者坚意要走,并告诉他们说:“我本是修道之人,出来是结缘的,现在必须马上回去。夫妇俩一听是修行之人,心里非常高兴,随即询问:修道过程及修炼要诀。老者见他二人善根深重,郑重告诉他说:“若真想修道上天柱山一切都会明白”。说完眨眼就不见了。原来老者是慈航道人所化,带着善财童子化度缘人。明秀夫妇知道神仙来度化自己,于是就带一双儿女上天柱山出家修道了。安连那年十二岁,山上正过庙会,突然不见他的踪影,众人急坏了,到处寻找。他母亲那时已得大道,知道他失踪的原因,安慰大家不要急,他自己会回来的。第三天中午一位老人把他送回来,来到庙院,老者径直走进灵官殿就不见了。说来也奇,安连回来以后智慧大开,问一答十,大家都惊呆了,谁也不知道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十二年的哑童,忽然一下变成了神童。原是老人是王灵官变化的,把安连带到大山岐开智慧去了,前辈看他是栽道之器,就把庙务交给安连全权管理,他肩负重任,任劳任怨。一直主持到1980年成道。每年8月14日是安连祖师成道日,四面八方善男信女朝参者络绎不绝,都称安连祖师为“金祖分性,普度真君。
张永平真人:永平张真人,不知原名,出生官宦,幼而好学,16岁中秀才。时内忧外患,国道艰难,遂弃文从军,因文武艺精,练军有方,深得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赏识,30岁即任巡防军参将。
31岁,入西藏平叛,因战伤回成都治疗。一日晚上,梦黄袍道人点化,顿觉尘事如烟,人生难得,遂锐意学道。出访时,其从者60人,皆心腹手足,当访道至云南鸡足山时,随者余6人。道童闭门,跪3天乃入。其余6人分学算命、法术、静坐、硬功、软功、剑术,皆三年成就归去。
独永平欲学修行,师父赐名:“永平”,尽传修行之妙。9年后,元神神化,经书木鱼飞去。师父教其至西蜀弘道,遂归青城。时青城山为道教活动家盘踞,乌烟瘴气,道风沦丧。永平至后,不被容纳,遂到汶川水磨沟黄龙观挂单。观主周教诚道长知其修为,欢心接纳,永平留居,并将随身携带的70两金子、200两银子捐出修庙。
黄龙观地处深山,香客稀少,所住多为修行之士,永平未来时,道众饥寒交迫,常数日无食,永平到后发动道友垦荒种地,维修庙宇,每当无钱粮时,即有信众前来接济。永平对信众也是有求必应,听很多成都居士讲,每当有灾难时,永平即来告知,但每次都瞬间即去,无踪无影,而道众又见永平在观中做事,神情自若,故而传其有陆地神行之术,但其实是元神应化之功。一天永平用牛拉了一车财物路过一个山谷,两山上的土匪见了忙乱枪射击,但见永平赶着牛车慢悠悠的走,怎么也打不中,便下山追击,牛车或前或后,总也追不着,直追到黄龙观,时已黄昏,搜遍观里,虚无一人,也不见牛车财物,正欲烧殿堂,只见神座上一盘坐着的神像飞下,对着土匪头头就是一巴掌,直抽得头头的脸扭到了脑后,并骂道:“你造孽造到这里来了,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是祖师爷的地方。”待回过神来,神像又稳坐在神座上,惊魂未定之余,忙纳首便拜。原来永平早教道众回避,自己坐在神座上。
一次,永平与徒弟刘元尚到安岳一代传道,时哥老会盛行四川,到处皆有其码头,
一“舵把子”见永平包袱沉重,便起了“打猫儿”心肠,即带了两个“幺师”提枪来劫。相隔尚有数步,永平挥手一指,“舵把子”便定在那里,两“幺师”见状回头便跑。世人都认为永平有法术,其实是“隔山打牛”的点穴方法。永平又一指,“舵把子”恢复原状,忙磕头告饶,永平训斥教化了一番,让其离去,此后,各码头前来拜香的甚多。许多军阀政要也拜其为师,惜黄龙观在解放后被拆毁。
永平羽化后,遵其遗愿,其假身葬于青城山八卦台侧,山中逢旱,山民诚心拜之,即有雨来。其弟子刘元尚重整青城山,人呼“大师兄”,擅长丹道、医学,收徒甚众,曾于丈人峰顶立定7天7夜。付元天大师入道时曾拜刘元尚为师,元尚推迟,转而引拜永平之冢,成为关门弟子。解放时,政府派人来抓元尚,元尚盘坐羽化,葬于玉清宫后。后元天师继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戒大律师。
王圆清真人:四川盐亭县人,生于咸丰丙辰年七月初七,殁于民国七月十七(1919年),寿长一百多岁。尊为“灵应道德天尊”。降谕著有《玄妙真经》。高峰山道教开山祖师。王圆清羽化前,向广教寺的僧人立誓:今后他的徒子徒孙,一定像祭祀自己一样祭祀僧人。他将此誓言作为规制传给范云峰,要求今后子孙奉行不殆。僧人圆寂后,范云峰将其葬在王圆清的墓旁,并为二人之墓建石廓,修墓亭,树丰碑,以彰显后世。此僧人后来一直受到道教徒的祭祀,体现了佛道和谐的精神。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西充缝纫工范明清拜王圆清为师,传授心法,又授以儒、释、道三教的忠恕、慈悲、无为宗旨。1919年在高峰山无疾羽化。羽化后第五日,还能形貌不变地在重庆、合川、南充、射洪、蓬溪等地通知自己的弟子回高峰山办事,待弟子们赶上山时,才知道师父已经仙逝多日矣。三个月后,王点化亲传弟子范云峰。王在重庆将一把钥匙给一帮工(放牛娃),请送回其弟子范云峰处,并言有一样东西赠与放牛娃,在王的抽屉里。范遵言将钥匙启开王的抽屉,里面有一张纸条,王亲笔书:“赏放牛娃铜钱三文。”铜钱也在其中。此是民国八年(1919年)事。
吉亮工真人:江苏省扬州人也。号莽书生。得丹后又号风先生(风即疯癫之意)。生于清咸丰己未年。其太夫人仰氏怀八月而生真人于江苏省高邮县(有七活八不活之谣,盖真人即八月子也)。七岁就外傅,二十三岁入扬州府学,为府学生员。三十三岁举于乡,嗣三上春官不第,遂绝意进取,乃专心于道。真人自二十岁时,即阅读《参同契》、《悟真篇》诸书。深信神仙之说不妄。共时虽曾访求请益,惜未遇真师,后于某年正月,家人于新年时,恭请筲箕姑娘(类似扶乩)叩问休咎,其所答验异常。如是引起真人之兴趣,亦参与叩询。所答亦均奇验。最后筲箕姑娘,且直接说出姓名,姓张名春,自元度。乃山西太原府人,六朝刘宋时代修道飞升者。张真人并告以“因汝宿生德厚,特来渡汝,从今以后,不必再请,吾将亲来见汝,亲传口诀。”
真人自二十岁读道书,历经二十年,至光绪二十四年,乩言应验,果然得遇张真人。待见面后,除传与真人口诀外,并嘱以须俟外缘,金丹可成。于是真人日夕盼获外缘之早遇,急切之念,专一精诚。怀诸梦寐,若感神示曰:“汝勿忘癸卯之二月。”
真人果于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二月十一日,得遇奇缘(真人自记)。真人时年四十五岁,外缘既具,丹砂可成,共乐也何如!故真人有“是日也,吉云当空而不飞,瑞日丽天而增彩,如得连城于荆山,获玄殊于赤水”之句。真人自癸卯年起,便默然知其不同,然犹不敢自信也。隐居三年,大丹立就后,实有不同之明效大验矣,旋即晦迹。著有《天元人元天人合一之中国金丹学》及其他劝戒文字多篇行于世,而于民国六年飞升。
袁三峰真人:俗名守道,号三峰,道名明发,西宁傅家寨人,生于1850年,25岁出家,是道教龙门派传人,1953年羽化,仙寿103岁。他对道教丹法、法术有高深研究,在书画、武术等方面均造诣颇深,是西元山道教史上又一位著名尊师。三峰幼年时父母双亡,八岁时被卖到一财主家当童工。青年时期,财主派他跟随伙计赶骡马押运货物,往返于湟源、湟中、贵德、平安和兰州等地。一次,他和三个伙计到湟中塔尔寺地界办完事并购了转卖货物准备返回时已近半夜,刚走出十余里,突然被一伙拦路打劫者将货物抢劫一空。他对伙计们说:“你们回去免不了要遭毒打,甚至会丢了性命,现在就各自逃命去吧!”伙计问他怎么办?他说:“我最多挨顿毒打,可能还会让我干活的。”说罢便朝西宁走去。当时,在南朔山修炼的有一位姓蔡的高道,人们只知其姓不知其名,也不知他何时出家,修道几载,仙寿几何,却知他是龙门派传人。他很少接触俗人,就是慕道者有缘之辈也只能见得一半次,问他修道的秘诀及他本人的一些事时,他只是微微摇头而已。看他鬓、髯、眉、发皆白而脸色如童的样子,就知他道行高深。原来,他在山中不记春秋,苦修大丹,已得道祖真传,修成活神仙,只是尚未找到下一代传人,故而没有脱壳升天。有天晚上,蔡道正静坐修炼,忽见一仙人踩云徐徐而来,他急忙上前叩头顶礼,只听那仙人开口道:“你弟子有难,快去度他上山。”蔡道闻听,问那仙人:“敢问祖师是那位?”“吾乃西元山苏真人也。”蔡道这才抬头还想问些什么,但苏真人早已驾祥云离去了。蔡道朝空中叩了三头之后,掐指一算,果然如此。他不敢怠慢,借土遁向塔尔寺方向奔去。三峰步履蹒跚地走着,心想如何向财主交差之事。突然听到前面有痛苦的呻吟声,他三步并作两步,近前一看,是个老头,直挺挺地躺在大路中间,不住地呻吟。三峰蹲下身子问老人:“你老人家怎么了,是不是害病了?”老头摇摇头,吃力地抬起了一只手指指嘴又指指肚子。三峰明白了老人的意思,赶紧取下腰袋倒出所有的干粮,打开随身带的水壶,给了老头,老头示意他行动不便,三峰便小心地用一只胳膊托起,另一只手给老头喂馍、灌水。老头吃饱喝足,又示意他冷得很,三峰毫不迟疑地脱下自己的衣服向老头身上披去,正当他的手接触到老人的身体时,猛觉得这老头像一团火,刚要发问时,只听老头“哈哈哈”一笑说:“真乃吾徒也。”接着站起身来,摇身一变,现出本相,却是一位道貌岸然的老道。就是在深夜也能依稀看见他那高高挽起的发髻,银色的长髯和胡须,飘洒宽敞的道袍和白色的金刚袜子。三峰诧异非常,慌忙跪地边叩头边问老道:“俗子不知,何时冲撞了大仙,如此奚落与我?”蔡道又是哈哈一笑说:“我是来度你上山的,是考验,不是奚落,你肯跟我一起上山修道吗?”三峰一听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地说:“俗子早想脱离尘寰,修清净无为之道,苦于无门可投,无师指点,若仙师不嫌我粗俗,真是我天大的洪福。”说完嘣、嘣、嘣叩了三个响头。“好,起来,闭上你的双目,我这就带你上山去修炼。”三峰闭上双眼,蔡道施法带他上了西元山。上山后,蔡道邀请几位道友,在张真人殿中作道场举行了三皈五戒仪式,正式收三峰为徒,取法名为明发,为道教龙门派传人。
自此,袁明发在蔡道的指点传授下,不计寒暑,勤修苦炼,终于修成真道。蔡道把毕生所学传给弟子袁明发后,就羽化登真了。袁道悲恸地办完了师父的后事,继续苦修苦炼。有天晚上,袁道梦见一只梅花鹿自空中徐徐而降,来到他跟前,俯首贴耳,好似久别重逢的故友亲近非常,袁道觉得好奇之外,又有些愠怒,厉声斥道:“你是何方厄畜,敢来扰我寸心
?”说来也怪,这鹿竟开口道:“仙师息怒,吾原系上界一童子,只因贪睡误犯了天律,玉帝一怒之下将我贬为毛畜,打下凡尘,要我修功补过,好重返天界。我看仙师福德瀚海,况已得道,故想为仙师作一脚力,还望仙师慈悲收容。”说罢,双眼噙泪。袁道见状,不免怜悯,连声说:“好、好,既然如此,我就收容你吧。”第二天早晨,袁道穿过茂密的松林去滴水崖下提水,在泉水旁果然站着一只梅花鹿,和梦中所见一模一样。袁道提了水,心中默道:
“你果是夜梦神鹿就跟我走。”只这一念,那鹿就像小孩向大人撒娇似地跟着袁道来到观内。从此,这只梅花鹿就成为袁道的坐骑并陪伴他羽化。
王梦惺真人:(?—1913),孝子神仙王真人,字若惺,道名圆海,龙门派19代传人,辽宁省辽阳县人。王梦惺的父亲(名不详)曾在长春任小吏,他们家祖籍在辽阳,他的母亲韩氏也跟随丈夫来到了长春,若干年后,他的母亲因病去世后葬于当时长春城西门外,属于大佛寺庙产的义地上。王某携幼子回辽阳故里,后来王某病故。梦惺自幼好道,稍长,看破人生无常,入千山无量观出家为道士,道名圆海,修道十年。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初八日王梦惺重到长春。欲迁移母骨回辽阳五大山与父合葬。翌日,挖棺时发现坟墓旁有榆树三株,树根紧紧缠绕棺木,砍之流血不止。圆海知有神异,想是母亲留恋此地不愿迁葬。不忍再挖,遂发誓在母坟前结庐守孝三年,以尽孝道。于是在坟墓旁依树结庐,营穴而居。在其守孝的三年中,圆海自责先日失奉之罪,遂以链锁加项。并且终日赤脚,不食烟火,仅以清水、生米度日。自以破砖砌以小洞,终日坐其中不与人交谈,起初有问者,他便以字示意。他每天清晨三叩首,早晚一炷香,苦修苦练,受尽风吹、雨淋和酷署、严寒。村民为其所感,很多人赶来为他捐钱捐物,争先恐后的供养他。吉林省西南路分巡兵备道颜世卿、长春驻军陆军第三镇统制曹锟(后来的民国总统)等,曾前往探望,颜世卿赠送了头箍,曹锟赠送“孝有可风”的匾额。人们传说他有道,又怎么样有功夫。以后来访和观望的群众很多,赠送财物供品者不绝。有人给铜钱或者纸币,他也置之不顾。纸币被风刮跑,或者有人偷拿铜钱,他也不加拦阻。歹徒疑王梦惺身边有巨财,前往抢劫。民国二年(1913年)冬某夜,竟为胡匪所觊觎,逐尔遭难。次日清晨,有老人见圆海乘驴向西而去。而同一时间,王圆海却在庐中坐化。百姓遂传言:王梦惺为母守孝三年,是真孝子!他功成升天,得道成仙了。所以后来有人在其坟前刻石称其“庐墓飞升以尽孝而成大道”。
苏宗善道长:又名赞成,字长元。&&
风台县茅仙洞道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风台县,民国19年(1930年)入茅仙洞拜苏理纯道长为师,道号“海松子”,潜心修炼,先后朝拜南海普陀山、四川峨嵋山、太行山、西岳华山、九华山及黄山等。不动烟火十余年,在淮河上下游颇有声望。建国前曾与崔宗轩道长外出募化,扩建宫观。1957年出席中国道教代表会议,当选中国道教协会理事。在医学、道学上有较高造诣。1979年去世。
童合全真人:童合全是60年代武当山在庙老道人,为龙门第16代传人,是徐本善的弟子之一,本地人。他随师父修武当内功数十年,太和拳功夫也很高超。50年代后期,在庙道人都划入农业社劳动后,他带着年轻道人毛发顺继续秘密修功。后来农村生活艰苦,连饱饭都吃不上,他借此练辟谷。十天八天不见五谷照样挖地抬石头。那时农业社把道士当封建迷信对象看待,和对待四类分子差不多。但由于他专干重活脏活,干部也就没得岔子找。
三年自然灾害时,童合全看社员都没饭吃,索性托病不起,昼夜辟谷,数月后坐化。生前百般告诫毛发顺不能丢功夫,说道门将来还会有兴的时候,功夫还有大用。
武当毛道长:毛道长是紫霄宫在庙道人,为龙门派第27代传人,生于民国初年,现已80余岁,但看上去不过五六十岁年纪.毛老道长数年前对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他在武当曾拜过一个师父(毛道长没有露他师父的名姓。他说,道门有个规矩:言祖不言师。难怪很多道人都不露其师父的名姓)。师父讲他学道之初在武当山见到一个少年,少年说:“看你天分不薄,我愿传道与你。”谁想师父以为这是幼稚天真的少年作戏,就不理那少年。那少年也就笑嘻嘻地走了。从此在武当山再没见到这少年。时过30年,师父又在武当山遇到这少年,面容、举止、衣着跟30年前一模一样。师父才知道这是位真仙,30年前是自己慧灵不通才失去道缘,于是当下磕头打跪求真仙指点迷津。这位少年也就把内丹秘术教授给了他。这位师父后来活了一百多岁才仙逝。毛爷谈修功第一是道法自然,第二就是悟性,第三是德行修积如何。有了这几种道缘,功就长进快。长功不是人想的,越想越不长。人不想时道找人,不练就不行。人老想时道不见,练是瞎练。阴神出游、阳神出游都是有的,不过一个是假,一个是真。是真是假都不要管它才会得正道。前辈高真带功也是有的,他在虎耳岩修炼,不二和尚(不二和尚,法名圆信,北京房山县人。出家白云山,拜高僧德敬为师。嘉靖39年八武当虎耳岩修炼,凡42年,道名远振。万历30年坐化,享年120余岁。)就给他带过功,羽化了的童合全道长也给他带过功。但这都是自然而然,要想前辈带功,他才偏不给你带!为什么?功由德积,德积功合道。道与道相通。
李真果仙师:(公元),又名李正果、彭泽风,人们尊称他彭老道、道爷爷。他本姓李,后因过嗣与彭子渝,改姓彭,名雷风,号廷龙。后来又改名泽风,或泽丰。至民国16年(1927),他于成都二仙庵受戒,恢复本姓,道号真果,或号正果,又号不虚子。他出生于安岳县观音场(今护建乡),一说是潼南崇龕镇,6岁,家遭变故,移居于安岳县云峰场,是全国闻名的高道,也是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他先后云游了九宫山、武当山、青城山、峨眉山等许多闻名的名山道观。1932年返回安岳县云峰场。彭老道道法精深,医术奇绝,武术、气功、丹道功底雄厚,秉性峭直,德高望重。他为人治病药俭效奇,能起沉疴于一旦。为了方便群众治病,他带领学生们研制成了观音膏、涌泉膏、紫金锭、
济世仙丹、苏禾饮、六0六等20余种成药,疗效甚佳。现市场上畅销的“洁尔阴”,就是他的学生薛永新等人,在他传授的丹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他的一生为人民的健康、为宏扬道德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受老百姓的拥戴。日,彭老道无疾而终,享年104岁。他的学生捐资在云峰场修建了“李真果纪念馆”。后又于此修建道观“真果观”主祀奉他。
李崇钦道长:(生卒年不详),号李死人,四川葫芦坝人。弱冠出家于陕西太白山。奉阅道典,每日书卷不离手,亦号“道嗜”。喜丹功,又善低步游龙八卦掌,时值冬令,单衣布褂不畏严寒。1931年,到武昌长春观,被监院侯永德推选为知客。1946年,李被汉阳玄妙观道众推选为监院。李祟钦又擅长中医,以其针灸之灵验受到汉阳地区人们的赞扬。经各善堂筹资,玄妙观内办起了诊所,为民救痛苦,分文不取(药名长春丹,由大道观送往)。1954年,武汉受到洪水威胁,祟钦率领道众防洪抢险,肩跳百余斤,快步如梭,受到防洪指挥部表彰,获集体红旗一面。被选为汉阳区首届人大代表和武汉市道教筹备联合会常务理事。1964年,祟钦又回到长春观,与道众一起开办诊所,直至文革期间被迂回老藉仙逝。
杨崇全真人:陇县关山人,清末在药王洞出家。传说他由混元顶误跳下来,以致疯癫,被人称为杨疯子。他常在陇县街巷乞食,得钱即弃于地,引动小儿哄抢,杨则憨笑为乐。一些顽皮儿童向他抛x果皮瓦片,杨亦不x怒,只以鬼脸对之。他常背一背篓,上遮纳头,从不准人动。入夜即坐于千河石滩上,虽经雨雪,其坐处周围俱干,无雨雪迹。虽整日疯言疯语,后多有验。如在辛亥(1911)革命前,杨在天庆观大殿西墙头上画一和尚抱一妇人坐在炕头,人斥之,以为谤僧,杨则憨笑而歌:“不要笑,不要笑,和尚搂着妇人去睡觉”。辛亥革命后,剪辫去发,人们认为其前图似有预示之意。民国初年,白朗军流x过境前,杨一手x碗,一手持柏枝,边淘边向人淋水,口中念道:“淘柏!淘柏!”待白朗军入境后,人始知其意,淘柏逃北也。因白军过境只经城南,北乡安然无事,南逃者遭难,北逃者却避却此灾。杨羽化前,嘱其先祖永平公收尸,后羽化于城隍庙内。
田高苍真人:田高苍,甘肃人,其详细里籍已不可考,幼年即在龙门山出家,年逾七十后,头发尽落,人x称其为田秃子。据传,田常出神,赴他处参加庙会,所述会场情况,与亲临其境者所见无二。他第一次出神时,曾责怪赴会道友、熟人不与他答话,后来知系自己出神。渐亦不向人说,静定之功益进,享年九十六岁而仙蜕。
许炳智真人:唯知其为山东人,出家于云蒙山,属华山派后裔,因其说话行事疯疯癫癫,被人称为许疯子。1941年来龙门洞,年在火烧庵放牛。一日突将自己衲头焚化,入蟠龙山沟。1944年至石拱寺,睡时将下肢高置,头放低处。常露宿于野坡,烧香不分昼夜。以后又转到庄房放牛多年,解放后复去火烧庵。常说:“火车,红旗,日子将好过”。为人按摩治病多效,或撮土撒之。从其治病者日多,谣言四起,公安部门进行多次调查,察其言行无异,遂予不置。1949年阴雨连绵,人苦之,问许,不答,唯手划一圆,至中秋果晴。1957年乞食时说:“你给我吃,我办食堂大家吃”。人以为此话预示了其后办食堂一事。许每于饭前置瓢于火烧庵门前,不直接取物,饭倒入瓢内后,顶在头上诵经咒而后食。在县城化缘时,人多乐施予,许将多得财物,又暗送与贫苦残疾者。
闫崇德道长:(),宝鸡县人,龙门洞第二十六代传人。民国八年,(1919年)弃家求道,游栖陇县药王洞,受龙门嗣师郑信元引度,皈依全真。闫崇德天赋慧敏,参通道德,涉猎诸子百家与四书五经,过目成诵,临难不乱,颇能前知,如道场常有岩石下落,庙房倒塌,他皆能预测防范,使人有备,免于灾难,处道修持严谨,自奉俭朴,思维敏捷,性直口爽,且语言洪亮,故有“疯子”之绰号。闫崇德于民国26年(1937年)起,先后但任陇县药王洞、火烧寨、龙门洞住持或监院30多年,直至临终。在从道中,他曾访游关中、甘肃等地名山道观,研习道教经典,交游广泛,在陇东、关中道教界享有极高的威信,亦有较大的影。闫崇德出身贫苦,思想进步,同情革命:信仰虔诚,处人和善,爱老怜贫。抗战当中,他积极支应差拨,支持抗战。1945年,他亲自烧毁了道院多年出租田地的契约账单,并舍平地数十亩于贫苦百姓耕种,施粮米百亩担赈济孤寒。1943年起,他多次利用龙门洞有利条件掩护地下党员避难脱险。中共陇东地下党负责人李义祥、张可夫等常与闫往来。1947年,地下党员潘自力因受国民党追捕,来龙门洞避难,被闫以僧人身份予以掩护,临行时,闫给其银元作为盘费。因此,国民党陇县县党部对其剧增,不久就被人告密。同年7月23日,国民党陇县公安局长带领40余人,持枪荷弹对龙门洞进行了搜查,一无所获后,欲逮捕闫崇德与数名道士,闫即大怒,痛骂道:“我把你们这些吃得红眼了的吃庙贼,龙门洞有什么事,我是当家的,要杀要砍,有我闫崇德一人承当,何以累及他人?”局人无奈,只得带了闫崇德一人关押于陇县看守所,月余后又押解西安监狱。在狱中,闫被审讯40多次,严刑拷打,坐老虎凳,备受折磨,直至解放后还双腿行动不便。但他意志坚定,闭口不言,未漏一点真情。国民党省党部及军统人员在口供俱无的情况下,只能将其以“通匪”之名看押。后经西安八仙庵监院邱明中,(邱原系黄埔军校毕业生,曾任蒋介石近侍卫数年,后调军统局任特务营长,熊为其部下。抗战时,邱因不满蒋之逆行,愤而出家),与当时的陕西省省长熊斌多次交涉,并以八仙庵3000万元(旧币)作期,于同年腊月十三日将闫崇德保释出监狱。先后共被关押140天。解放后,闫崇德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情服务。土改中,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献出庙产土地,分给贫苦农民。镇反中,他带领公安人员捕捉暗藏在道教内的一贯道头子。1950年春,他又拿出龙门洞2000斤粮食发给农民度荒。1952年,抗美援朝中,他捐款50万元(旧币)支援前线。合作化运动中,他说服教徒入社,并自愿担任会计,积极工作,拿出庙产、耕畜粮食支持集体生产,救济困难群众。“文化大革民”中,党的宗教政策受到破坏,道观庙宇被砸,闫崇德特别对打毁神像十分不满,被群众一度以“牛鬼蛇神”对待,让其与四类分子一起接受批判,并令其参加修路等劳动改造。闫崇德终生从道,其善行义举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肯定。解放后,他曾历任县人委委员、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常委、省人民代表和全国道教协会理事。1957年,参加全国道教协会成立会议,并受到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1971年冬,仙逝于龙门洞庄房,葬于龙门洞坟茔,终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磨剑的书法值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