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芦笙舞音调有哪些

春节序曲里 芦笙这个乐器吗? - 知乎2被浏览16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小学音乐优秀而教案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吹芦笙》教学设计 - 小学音乐教案
考教师网微信号:kjsw910
1. 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演。
2. 通过演唱和律动,引导学生感受侗族儿童歌曲的音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欣赏歌曲《吹芦笙》,体会侗族音乐风格。
2. 了解侗族风土人情及侗族特色乐器&芦笙&。
这是一首富有浓郁少数民族音调特色的儿童歌曲。歌词中间插入侗族人民歌唱时特有的衬词,具有侗族歌曲特色。芦笙是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每逢节庆集会,人们都要在芦笙所吹奏出的音乐中尽情地歌唱和舞蹈。由于受地域、环境、语言和民俗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音乐存在较大差异,其音调也各具特色。《吹芦笙》就具有比较鲜明的侗族音乐特点。全曲是小巧的三段式结构,即A-B-C结构,采用了侗族民歌中常用的五声羽调式写成。只有五度的音域却把侗族芦笙吹奏音调表现得栩栩如生。歌曲节奏紧凑、旋律明快热烈而富于变化。最后用衬词&耶&字作吆喝声结束全曲,更增添了歌曲的童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复习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教师:这首歌曲中表现了我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的民族。今天老师介绍一个少数民族给大家认识。
教师出示图片。
提问:侗族人民非常多才多艺,图片中表现出侗族人民除了会唱歌、跳舞,还会什么?
学生回答:演奏乐器。
教师:他们吹奏的乐器就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芦笙。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歌曲名字就叫《吹芦笙》。
二、欣赏《吹芦笙》
(一)认识
1. 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少数民族广泛流行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芦笙是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每逢节庆集会,人们都要在芦笙所吹奏出的音乐中尽情歌唱和舞蹈。
2. 聆听音频。
学生聆听芦笙音色,听后形容出芦笙的音色。
(二)动画欣赏
提问:歌曲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
(三)歌曲欣赏
完整聆听音频。
提问:歌曲情绪怎样?用动作表现出歌曲情绪。
学生感受歌曲情绪,用拍手、简单律动表现歌曲情绪。
(四)分段聆听
1. 听赏,提问:A段情绪怎样?设计什么动作表现。
学生回答:欢快活泼的情绪,并设计动作表现该情绪。
教师总结,再次聆听A段(学生拍手听)。
2. 用乐器为A段伴奏。
教师出示指导学生用响板伴奏。
3. 听赏,提问:B段情绪和A段有什么区别?设计什么动作表现?
学生回答:情绪变得优美些。并设计动作表现该情绪。
教师总结,再次聆听B段(学生拍肩、拍腿听)。
4. 用乐器为B段伴奏。
教师出示指导学生用碰铃伴奏。
5. 听赏,提问:C段情绪和A、B哪段类似?设计什么动作表现?
学生回答:情绪和B段类似,并设计动作表现该情绪。
教师总结,再次聆听C段(学生晃动身体聆听)。
6. 用乐器为C段伴奏。
教师出示指导学生用碰铃伴奏。
三、演唱歌曲
教师出示,完整演唱歌曲。
学生边听边轻声跟唱。
四、表演(欣赏视频)
(一)模仿吹芦笙
(二)学习律动动作
双手模仿吹奏芦笙,双脚横向一拍一动做迈步踢腿的动作。(向左迈左腿,踢右脚,向右迈右腿,踢左脚。)
双手动作不变,脚下改为&两步一踢&,即左腿向左迈步,右脚并步;左腿再向左迈步,踢右脚。(反方向动作相同。)
(三)听音乐律动
学生分组听音乐律动,教师评价。
(四)完整表演
分组用打击乐器伴奏和律动的形式表演。
A组:响板。
B组:碰铃。
C组:律动。
教师评价及总结。
小组互换表演。
五、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并且能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都做得不错,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走访我国的名山大川,用你们的眼睛去更进一步地认识祖国。
上一篇:上一条:
下一篇:下一条:
10-06小学音乐优秀获奖教案:人音版第九册《牧场上的家》
10-18小学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案
10-06小学音乐优秀获奖教案:人音版第九册《牧场上的家》
友情链接:笙的芦笙介绍_百度知道
笙的芦笙介绍
我有更好的答案
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 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芦笙舞伴奏和芦笙乐队合奏。经过 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关于芦笙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在重峦叠翠的苗岭山下,在清澈碧绿的清水 江畔,在山明水秀的苗家山寨,很早以前住着一对老夫妻,阿爹叫篙确,阿婆叫娓袅,他们40岁才生下一个姑娘,取名榜雀。姑娘心灵手巧,长得比孔雀还美,比黄莺还会歌唱,苗 家后生都很喜欢她,而榜雀暗地却爱上了青年猎手茂沙。勇敢的茂沙武艺高强,曾杀猛虎为 父报仇,射鹰精为民除害。有一次,杀死白野鸡怪救了一位姑娘。姑娘得救了,茂沙也走远了,这姑娘原来就是榜雀,父母见到爱女无比高兴,热泪盈眶。榜雀因找不到茂沙而茶饭不想、容颜憔悴。多才多艺的老阿爹,采金竹、削簧片,做出一支精巧的芦笙,用它吹出优美 的音调,篙确老爹又教寨子里的青年做芦笙、吹芦笙。赛芦笙那天,远近苗寨的青年都赶来 参加,终于引来了头插白野鸡翎的茂沙,榜雀一眼就认出了他,篙确老爹请他到家里做客, 榜雀精神焕发,与茂沙畅叙衷情,两人结为美满夫妻。在锦绣的侗乡,传说芦笙始于三国时代。孔明出兵进犯侗家寨,以战鼓为号。当时侗族首领 孟获,则令人凿竹吹音,作为纠集人马、进攻或退却的信号,后来逐渐地演变为芦笙。在一些地区的侗歌中,还记述着制作芦笙的详细过程,说是开始曾用木头削制簧片,吹不出声音来,继而改用竹子或牛角制作,虽发了音,但吹起来太费力,后来孟获的儿子从战甲上取下一些铜片,仿岩洞滴水声,将其锤得很薄,装在芦竹管上,才发出动听的声音来,从而 相继制成了各种大小不同的芦笙。在我国乐器史上,芦笙出现的年代较葫芦笙为晚,公元12世纪初南宋时期,芦笙的前身“卢 沙”才见于文献记载,当然在记入史籍前还有着相当长的岁月。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有:“卢沙,?人乐,状类箫,纵八管,横一管贯之。”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七)乐 器 条中记述更详:“瑶人之乐有卢沙、铳鼓、葫芦笙、竹笛。……卢沙之制,状如古箫(指排 箫),编竹为之,纵一横八,以一吹八,伊嘎其声。”上述记载表明,卢沙的外形虽与排箫相似,但演奏方法却与芦笙是一致的。在广西一带的瑶族等少数民族中,同时存在着卢沙和 葫芦笙两种乐器。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也有:“辰、源、清州蛮……农隙时,至一二百 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芦笙一词作为乐器之名,始见于明代文献。明 代钱古训《百夷传》中写道:“村甸间击大鼓,吹芦笙,舞干为宴。”在明代倪辂所著《南 诏野史》中,记载着进入滇中的苗族“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 终日不倦。”明代田汝成的《炎缴纪闻》也有:“峒人,暇则吹芦笙。”明代邝露《赤雅》 中也有:“侗……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即芦笙),长歌闭目,顿首踏足,为混沌舞。” 清代田雯蒙斋《黔书》载:“其笙截竹为管者六,通其节而栉比之,……又截竹径尺,衡绾 于六管之御而吹之。”芦笙是从葫芦笙演变而来的,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葫芦性脆、不结实,又易漏气,竹簧也 容易吸湿变音。明代音乐家朱载?就曾在其“辨笙不宜用真匏”的文章中说出了它的缺点。在黔、桂、湘等省、区,我国少数民族的先民们,逐渐在葫芦笙的基础上,制成了木制笙斗 和金属簧片的芦笙,从而获得了较大的音量和优美的音色。在苗、侗、瑶等民族中,芦笙不 断发展,并逐步取代了十分盛行的葫芦笙。本世纪60年代初,云南音乐工作者在西双版纳布 朗族地区,曾收集到一支古老的十四管排笙,笙管分为左右两排穿过笙斗,它已不用葫芦而 用竹管做笙斗,簧片也改为铜簧,其外形,与宋代“状如古箫,编竹为之”的卢沙相似。这支遗存的古排笙,足以为葫芦笙演变发展为芦笙的历史作见证。旧社会,苗、侗等族人民受尽历代统治者的深重压迫和剥削,呻吟喘息在死亡的边缘,过着 “柴火当棉袄,蕨根当粮草,松胶当灯照,赤脚当鞋跑”的日子,芦笙也和它的主人一样遭 到摧残。清代封建统治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民族同化政策,不许苗胞讲苗语、穿苗族服装 ,更害怕苗族人民借吹芦笙和跳芦笙舞来“聚众造反”,蛮横地下令禁止吹芦笙。当统治者 逐寨搜缴芦笙时,苗族同胞就把它埋藏起来,待搜缴者一过,又取出来吹奏。苗家不堪忍受 反动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曾先后掀起了多次武装起义和拒粮抗款的英勇斗争。咸丰、同治 年间,苗族英雄张秀眉领导的抗清起义中,芦笙成了进军的“号角”,激励着起义者前仆后 继、英勇战斗。1949年11月,苗、侗等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新生。1950年国庆节的10月3日晚上 ,苗族著名芦笙手东丹干等人,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在这个民族大 团结的文艺盛会上,代表贵州省文工团向毛主席敬献了一对芦笙,并表演了苗族传统的芦笙舞。毛主席观看后,欣然命笔写下了《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著名诗词。贵州苗族芦 笙手还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过精彩的芦笙舞,受到各国人民的称赞。在中国分布广泛,大致有十七簧、二十一簧和三十六 簧三种规格。多用于合奏以及地方戏曲伴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 & & & & & & &日本Z
第九届泛珠大会官网
贵州都市报
贵州工业经济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古老芦笙曲谱传诵至今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新闻热线:96677&|&
  榕江县仁里水族乡仁吉侗寨发现的芦笙曲谱,是类似于象形文字的符号记录,表示吹奏音调的指法以及踩歌堂的舞蹈动作。吹芦笙为口传艺术,其曲谱一般没有文字记录。正因为有了这种芦笙谱记录,使当地代代流传的《敢冷》、《担能》等九支古老传统芦笙曲,得以传承至今。图为村民吴昌贤在展示祖辈流传下来的古老芦笙曲谱。(贵景网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和芦笙恋曲一样类型的名曲还有那哪些_百度知道
和芦笙恋曲一样类型的名曲还有那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芦笙是用来祭祀死人,不是用来歌唱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苗族芦笙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