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佬喝啤酒估价,这瓶酒现在值多少钱啊我是一点

大佬微直播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温州男子30年间收藏上千瓶酒 最贵一瓶已无法估价_社会新闻_海峡网
您现在的位置:&&&
温州商人林伟,收藏白酒近30年,藏酒种类达数千种,其中有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也有坛子酒、洋酒。最让他自豪的是一瓶茅台八十年,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用十几万元买的。
(林伟与他收藏的酒)
分好几个地方
收藏了几千种酒
林伟,60后,温州市区人,做的是粮油贸易,收藏白酒属他的个人爱好。
走进林伟的办公室,会发现这里就是一个小型酒类收藏室。
(酒柜里摆着许多收藏的酒)
一排酒柜,几百瓶白酒,以国产白酒为主,有茅台、五粮液、剑南春,这些酒年份都有数十年了。此外还有一部分洋酒,不是葡萄酒,也属于白酒类。
林伟说,这几百瓶酒只是他收藏的冰山一角,还有一部分有特色的,被他收藏在家里和妙果寺古玩市场的店铺里,另外他还在雪山路租了一个酒窖专门收藏坛子酒等。
(双沟大曲)
记者问他一共收藏了多少瓶酒,他说没办法计算,因为有些种类不会只收藏一瓶,&在市场上看到各种喜欢的酒,就全买了&。他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说大概收藏了几千种白酒。他妻子在家里打扫酒柜,给每瓶酒掸完灰都要花上一个星期。
(酒柜里摆着许多收藏的酒)
别人看他整天买酒
笑他是疯子
林伟说,很早以前他就喜欢喝酒,最喜欢喝白酒,喝多了,对白酒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有意识地收藏白酒。他不记得自己收藏的第一瓶是什么酒,因为当时只要看到喜欢的白酒他就会买。身边人看他整天买白酒,笑他是个疯子。
(虎骨酒)
和收藏玉石一样,收藏白酒也需要眼光,有时候会混进假酒。记者向他请教如何鉴定假酒,他说这是经验,不是教一两招就能学会的。
林伟能很轻松地分辨出五粮液十年和二十年的区别。
记者考他:&现在度数最高的白酒是多少度?&他回答:&是96度,产自罗马尼亚,家里就有3瓶,而国产度数最高的白酒是75度。&
(上世纪60年代的烧酒)
他收藏的酒很多是找不到的绝版林伟说,在流通市场上,他收藏的酒很多是找不到的绝版。
上世纪90年代,他买过一瓶茅台,当时大概是100多元,现在已经价值8000元了。
(竹叶青酒还保留着从前走亲戚时绑的绳子)
记者向他打听现在他手头最贵的酒是哪一瓶,他说是上世纪90年代用十几万元买的一瓶茅台八十年,现在的价值已经没办法估算了,&以当时的物价,十几万元都可以买套房了。&
林伟说,只要你喜欢,就不会觉得这酒贵,而且年份白酒是一种稀有、不可复制的消费品,未来的收藏价值将会很大。白酒便于储存、资源稀缺、文化内涵深厚,这些特点让它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收藏白酒,其实是收藏文化。
责任编辑:杨林宇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 举报邮箱: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C)2016 海峡网(福建日报主管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号-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友情链接: |传统的估值模型中,市盈率与市净率是衡量“内在美”的两个核心指标,PE越低越有价值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传统的估值模型中,市盈率与市净率是衡量“内在美”的两个核心指标,PE越低越有价值
传统的估值模型中,市盈率与市净率是衡量“内在美”的两个核心指标,PE越低越有价值,这基本上是一个共识。  但这却无法解释美国股市高PE的科技股的强劲表现,亚马逊与特斯拉的上涨跟它们的PE与PB有什么关系?  股票投资走到现在这个科技与创新驱动的大时代,还死抱着市盈率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股票的“内在美”,确实有点过时。
  在股民的眼里,世间最美的山水,莫过于一浪更比一浪高的上证指数K线图;世间最美的人儿,莫过于那些1年10倍、10年100倍的大牛股。  所以,就有那么些多愁善感之人,时常惦记着6124君与5178君。一想起十年生死两茫茫,就不思量,自难忘,就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每每把股民搞得泪眼朦胧。  6124君已仙逝10年,她的俏模样已随风飘远;而5178君,出走两年,音容宛在,总让人牵肠挂肚,只是,那一天之后,上证指数已跌去了40%,创业板指数更是跌去了超过60%,一大批个股跌幅惊人,绝大多数投资者损失惨重。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美景”都跌残废了,还是有仅存的漂亮K线;也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成了泪人,个别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例如,恒瑞医药、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为代表的漂亮50们。  虽说漂亮50成为了我大A的“颜值担当”,无奈,矮丑挫的3000义无反顾地不断拉低我大A的整体“颜值”水平。  股市进入看脸时代  大爷我觉得,股价走势图就是上市公司的脸,“颜值”高低跟她的内在价值大小不一定正相关。  一说到我大A的价值投资,大致上就是喝酒——吃药——买保险这几个动作,谁说大象不会跳舞?你灌他一瓶酒试试,他跳起舞来,地球人都拦不住。  酒气冲天之中,还没喝醉的有识之士,突然发现了一桶油比不上一瓶酒、全部军工股市值加起来比不上三瓶酒(茅五洋)的醉人景象,就开始嚷嚷了。  股市中的茅台股价上天了,酒市中的茅台酒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以前只听说产品涨价了会推动股价上涨,现如今可以反过来演绎,股票涨价了酒价随之水涨船高。  看样子,不管是茅台酒还是茅台股价,大有想怎么涨就怎么涨的任性。  有人说,茅台酒现在成了奢侈品,那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天天享用的;成了收藏品,可以像黄金白银一样保值增值;成了面子酒,宴请重要客人,不喝茅台没面子;成了保健品,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说,赤水河的水含有多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喝茅台延年益寿云云。  又有人说,茅台现在没有公款消费了,私人也可以买得起。想想也是,只要你想喝,就算拿的是最低月工资,咬咬牙还是可以买得起一瓶的,广州的最低月工资标准差不多就是一瓶飞天茅台酒的价钱,所以,不贵呀!  再说了,面子可不是用金钱就买得到的,贵不贵要看自我的满足感。比如,当年上海的时髦女青年,为了买一个LV的包包挂在肩上,都可以吃半年方便面来攒钱,人家也不是贪图享受好吧,那是精神追求!LV一上肩,纺织女工也可摇身一变成名媛淑女。一件纺织女工都可以买得起的东西,你说LV贵吗?据说当年的上海美女是宁可家里被盗,也不愿自己摔跤。值钱的都穿身上了,摔坏了心疼,家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小偷去了估计也白跑一趟。  “漂亮”是件撒手锏,但还是有外在美和内在美之说。完美主义者当然希望找到内外兼修色艺俱佳的好公司,可惜,此事古难全。  近期A股市场中这种由少数股票作为一个板块整体穿越牛熊可以持续小半年这样的现象,在过往的风格轮动中是极为罕见的,尤为罕见的是,这次市场表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即漂亮的更加漂亮,要命的加倍要命。  于是,有人把这种极端走势看作是对价值投资者的持续奖励,同时对投机炒作者的加倍惩罚,是一种矫枉过正的投资者教育。  当然,给好公司以高溢价是成熟市场的一般规律,是一种普遍现象。毕竟市场的估值是对公司内在价值、成长性、股东回报的一种综合评价。让好公司长期享受高溢价,这应该成为股票市场的普世价值。  然而,这到底是一种长期趋势的开始,还是我大A的故伎重演?等大多数人信以为真的时候,重复一次剧烈的2~8抑或1~9阶段性行情风格的切换,对此,投资者应该保持一定的清醒。  如果说外在的漂亮表现为股价的上涨,那么,内在的漂亮当然是指它的投资价值。问题是,投资价值如何衡量?传统的估值模型中,市盈率与市净率是衡量“内在美”的两个核心指标,PE越低越有价值,这基本上是一个共识。  但这却无法解释美国股市高PE的科技股的强劲表现,亚马逊与特斯拉的上涨跟它们的PE与PB有什么关系?  股票投资走到现在这个科技与创新驱动的大时代,还死抱着市盈率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股票的“内在美”,确实有点过时。  尽管A股市场要命的3000里,不知道哪些是真正的高科技公司,但是,更远的未来,中国的微软、谷歌、亚马逊、特斯拉肯定不会出自“茅五洋”们的酒窖里。  看得见美在脸上,看不见美在心里  塞思·卡拉曼在《格雷厄姆和多德永恒的智慧》中写道:市场对证券的估价并不总是正确的。事实上,从短期来看,市场可能是相当低效的,而且价格和基本价值之间具有较大的偏差。出乎意料的变化,不确定性的增强,以及资本流动的因素可以引发市场短期波动,使得价格可能会因此而被高估或低估。用格雷厄姆的话说,就是“证券价格常常是一个基本要素,因此,一只股票在某个价格水平上可能有投资价值,但在另一个水平上就没有”。  好公司与好股票经常不是一回事,古今中外的股票市场,概莫如此,只是,人们一般都不会坦诚自己是奔着好股票去的。作为投资者,谁都喜欢相貌漂亮(有着迷人的股价上升曲线)的股票。  投资者看股票的时候,基本上还是看形态,看趋势。看了老半天,你以为看的是价值,其实看的是颜值。  我发现,价值在股市中经常是一个投机因子。那些刻板的价值投资理念,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成熟股市,也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当我大A的分析师热火朝天大谈特谈价值投资的时候,最近美国的分析师却跟我们唱起反调,非常煞风景地宣称:如今的价值投资似乎没多少价值。  这种基于价值因素而购买股票的策略,简言之就是买入估值最低的股票,卖出估值最高的股票。这个策略被股神沃伦·巴菲特奉为圭臬,但是,根据高盛集团的一份报告,如果在过去10年坚持价值投资,投资者将累计亏损15%。  在同一时期,标普500指数几乎翻了一番。尽管价值投资策略的拥趸们承受着大萧条以来最长的持续跑输大盘表现,但高盛表示,现在谈放弃还为时过早。  股票策略师Ben Snider牵头的高盛团队在发给客户的报告中称,价值回报的大环境在近些年尤为不友好,目前经济周期的成熟度表明,价值回报在短期内仍将保持低迷。  最近的疲软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当前经济周期异常缓慢的增速和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拉长。分析师提示投资者,周期性逆风有望减弱,成长型股票的短期前景看好。  虽然Snider认为,只要人们继续做出投资决策,价值投资长期而言会有效。然而,随着被动投资基金和智能投资策略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与应用,意味着未来取得价值回报的难度在加大。  高盛认为,只有当经济全面增长且增速相对强劲时,价值型股票才会跑赢大盘,而这往往发生在经济周期的起始阶段;当经济形势疲软且增速低迷时,价值型股票会跑输大盘,因为低增长的所谓新常态放大了投资者对成长型股票的兴趣。  “长期停滞”和“更久低速”等概念的涌现,激发投资者将极大部分资金配置到能够创造自我增长的股票,导致高成长型股票跑赢大盘,而价值型股票则表现不佳。  增长数据和通胀预期在2017年初达到最高点,也预示着价值因素跑赢大盘时代的结束,再往后走,价值因素会再度黯淡。  长期来看,影响价值投资的最大因素是人类更持久投资缺陷的镜像:偏见和情绪影响资产配置过程的趋势。  Snider认为,在历史上,对价值效应的可能解释中,一个主要的主题是人类过于看重增长状况和其他股票特征的趋势。即使量化和被动策略的资产增长,人类存在不同的投资过程、风险容忍度、回报目标和心理偏见,也表明某种程度的价值效应将会持续下去。  “二八”转换还是“一九”,人为把股票分成了大票(大市值)和小票(小市值)。这哪里算得上是真正的价值投资理念与成长理念的对决呢?看来看去,大多数还是跟风投机一把,归根结底,价值也好,成长也罢,就是风格转换中押“大”还是押“小”,还是一个炒作的噱头,追涨杀跌,买涨不买跌,都是同一个道理。  干的漂亮不如长得漂亮?  你不要以为我在跟你谈职场,我其实是在跟你谈人生,不,是谈股市。  苹果公司最近招来了一些美国分析师的“同情”,原因是业绩如日中天的苹果,竟然没能成为科技股新贵俱乐部中的一员,更让人感觉悲愤的是,市盈率仅仅14倍的苹果竟然遭到了投资者的抛售,最多时两天就“掉价”了400亿美元。  几年前流行起来的首字母缩略词FANG中的A却不是苹果。FANG指的是Facebook(FB)、亚马逊(Amazon, AMZN)、Netflix (NFLX) 和谷歌(Google)(现在是Alphabet(GOOG))的首字母缩写。  在讨论科技股上涨过于迅猛之时,有为苹果“打抱不平”的分析师提出FAAMG概念,即去掉FANG中市值相对较小的Netflix,加上苹果和微软,可惜没人买账。  美国投资者对科技股的定义变得更为苛刻了,连苹果都入不了他们的法眼。科技新贵俱乐部FANG主要专注互联网服务及平台业务,而苹果和微软的硬件业务则占有更大比重。整体而言,投资者似乎把最大热情留给了这些平台公司,而硬件公司有时候则被遗忘。  分析师评估公司价值的一个方法是看市盈率。根据这个指标,苹果的估值远低于美国四大科技公司FANG。苹果2018年预期市盈率为14.1倍,其中还包括巨额现金余额。相比之下,亚马逊和Netflix 2018年预期市盈率约85倍,而Facebook和Alphabet预期市盈率约为25倍。与苹果更具可比性(都生产硬件)的微软2018年预期市盈率也有20倍。可见,市盈率并不是投资者最看重的指标。  从股价表现看,2017年以来,苹果股价累计上涨25%,而美国四大科技公司的涨幅都在20%-30%(微软同期仅涨12%)。不过,从更长时间段来看,这四大科技公司的股票表现显著好于苹果。过去五年中,这四大科技公司的股价平均涨幅超600%,而苹果的股价涨幅仅100%左右。所以,股价的K线图漂亮不漂亮,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对其未来价值的预期。美国股市也是看脸时代,不独A股如此。  苹果市值约为7500亿美元,高于四大科技公司和微软,而排在第二的Alphabet的市值约为6500亿美元,Netflix市值仅650亿美元,是其中市值最小的公司。Facebook、亚马逊、苹果、微软和Alphabet这些公司市值巨大,以至于标普500指数今年涨幅的40%左右都归功于这五家公司。  过去10年中,Netflix股价上涨逾5000%,远超亚马逊、苹果、Alphabet(Facebook上市才五年),说明小市值的成长型公司的股价更具弹性,长期看涨幅可能会远超大象。投资者还是觉得小鲜肉更漂亮,既然选择看脸,那干嘛不挑个脸小点儿的?  你以为看到的是价值,其实是颜值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爱走极端,投资者的情绪钟摆很少在中间地带停留,不成熟的投资者都少不了这毛病。  对于情绪波动率比较大的散户而言,他们所理解的价值投资不过是另一种投机。风格转换的意思,就是说不能一根筋,要闻风而动,随风起舞,这不是投机又是什么呢?  风没吹到漂亮50的时候,她们都是一群灰姑娘,乏人问津,但等到风一吹掉她们脸上的“灰”,露出颜如玉,王子见了也怦然心动。任何一只灰头土面的股票,只有等到股价上涨了一倍甚至更多的时候,分析师讲起她的价值时,就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可是,过往股价低迷时,那些关于白酒塑化剂超标、银行不良率远高于账面的担忧,随着股价的上涨,无需企业任何努力,就一夜之间化解无形,无人提及。为何价值投资理念总是在股价大涨之后才忽然就像台风一样吹过来?而之前就没有几个人理解、认同,接受?股价一涨,那些十几年没想明白的道理,十几天就想明白了?股价再涨,几十年没人相信的东西,几十天大家都深信不疑了?  遥想当年,中石油上市首日被“价值投资者”炒到48块钱一股,现在是7块多一点。当时分析师们不是说它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吗?相信这个“硬道理”的人很多估计十年也没解套,这十年来,每逢月黑风高之夜,还有多少人在唱“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满仓买了中石油”啊。  还有一个有关“时间的玫瑰”的旧故事,说的是与茅台有得一拼的古树普洱茶。十年前,据说既可以保值增值又可以延年益寿的古树普洱茶被炒到1000块一饼,有很多人卷入其中。终归是一场春梦,哪里有什么玫瑰,无非就是浪费时间,爱到荼靡,最后发现昨天的宝贝到今天100块都脱不了手。  分析师总是在解释为什么会上涨和下跌,他总得说点理由,不然看起来就不像是一个专家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的情形是,房子涨价,股票低迷,大爷我去年就断言,不是地产股股票价低估了,就是房子高估了,如果你看好楼市的未来,买房子当然不如买房地产股票。  现在茅台的情形是,股票暴涨,产品涨价。于是就有一位卖方分析师出研究报告,说茅台股价会到613元,另一位卖方分析师不知跟上一位是不是同学,也紧跟其后出研究报告,说会到615元,精确得很,可以媲美刘主席质疑过的那些“预测大盘指数精确到个位数”的分析师。  我大A的分析师最近又发明了一个新词——“价值博弈”,说是蓝筹股投资的低风险阶段已经过去,未来的蓝筹行情有可能从“价值投资”走向“价值博弈”,而“价值博弈”需要更强的个股鉴别能力和交易技巧。价值与博弈可以放一块说?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怪,好像是,某对电影明星夫妻非常相爱,不过,热恋的阶段已经过去,开始了“爱情出轨”的另一个阶段,“爱情出轨”需要更多的技巧。殊不知,娱乐圈的爱情只是演戏,生活却天天出轨。  正如约翰·加尔布雷斯所言,我们有两类预言家:无知的和不知道自己无知的。  什么事情一旦成为一种共识的时候,那么,接下来,它大概率会走向既有趋势的反面。这个市场的规律是,一致性预期基本上不会发生。  要记住,我们仍然是趋势投资者。价值投资也好,主题投资也好,都是一个趋势因子。  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烂公司也不等于烂股票,而且,好公司要在好的时点上才是好股票。  著名的橡树资本合伙人霍华德·马克斯在给投资者的备忘录中写到: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必须以价格为根本出发点。投资最重要的事,买好的(标的),更要买的好(时机).  马克斯发现投资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它的矛盾性:最显而易见、人人赞同的事,最终往往证明是错误的。  买进人人都喜欢的股票不会赚大钱,买进被大众低估的股票才会赚大钱。  如果人人都喜欢它,可能是因为它一直表现良好。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迄今为止的优异表现能够预示未来的优异表现。事实上,迄今为止的优异表现往往是借用了未来的概念,因此,它预示着较差的未来场表现。  如果人人都喜欢它,那么很有可能价格已经高到受人追捧的水平,增值空间可能相对较小。(当然,从“估价过高”到“估价更高”是有可能的,但我并不指望这种情况会发生。)  如果人人都喜欢它,那么很有可能这一领域已经被彻底发掘过,资金流入资金已经过多,便宜货也所剩无几了。  如果人人都喜欢它,一旦群体心理改变并寻求离场,就会面临价格下跌的显著风险。  杰出投资者能够识别并买进价格低于实际价值的股票,只有当多数人看不到投资价值的时候,价格才会低于价值。约吉·贝拉有一句名言:“没有人愿意再光顾那家餐馆了,因为它太挤了。”  简而言之,杰出投资者有两个基本要素:  第一,看到别人没有看到或不重视的品质(并且没有反映在价格上);  第二,将这种品质转化为现实(或至少被市场接受).  通过第一点应明确的是,杰出投资的进程始于投资者的深刻洞察、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或早期投资。这就是为何成功投资者大多都很寂寞的原因。  长期来说,价值投资还是有价值的,因为,价值股其实赌的是投资者心理的缺陷。在历史长河中,投资者总是喜欢高估增长性因子,这使得价值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一直持续下去。  这让人想起了对冲基金大佬、特朗普顾问卡尔·瑟雷安·伊坎推特自我简介中所展露的智慧:有人通过学习人工智能变得富有,而我,通过学习人类的愚蠢来赚钱。  关于人类的愚蠢,这儿有个小小的段子,可以羞怯地印证一下——  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  两根大阳线,龙虎榜上机构现;  三根大阳线,散户追高不听劝;  四根大阳线,游资砸盘说再见。  由此看来,改变投资者信仰的,不是价值与成长,也不是投资与投机,而是,无数根漂亮的大阳线!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南京一小伙一万元收的一瓶酒 7年后拍了135万_新浪江苏_新浪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谈到“酒”,总能感到几分文人骚客骨子里的潇洒。其实,有些人的人生可以很潇洒,而有的人,能把与酒相伴的生活过得很精致。正如他,一个潇洒而执着的“寻酒人”。
  张晶晶,他是南京的一名80后,有个听着很秀气的名字,而他却是个喜爱和白酒打交道的纯爷们。7年前,他因缘际会接触到了白酒圈中多名前辈级大佬,于是毅然辞掉台企的高薪工作,一头扎进了中国顶端的白酒圈中,成为一名品酒师。诗一般的职业“寻酒人”,让他与酒的故事丰富而鲜活起来,而他3年前萌生的一个想法——寻找一款“父辈们能喝得起”的纯粮酿造白酒也一直荡漾在他的寻酒人生里……
  参加品老酒赛获冠军
  他眼里,大奖10万不及一壶老酒
  9月22日上午,张晶晶参加了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首届“真实年份名酒”品评大赛,在全国数百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大赛冠军,荣获一等奖,奖金十万元。据介绍,在江西进贤县举行的中国首届“真实年份名酒”品评大赛,也是中国酒类行业首次针对年份名酒(老酒)举行的品评大赛,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名品酒爱好者同台竞技。
  然而,面对这一笔巨额奖金,张晶晶表示,他希望将这笔钱换成老酒。
  出生于1982年的张晶晶,是南京栖霞人,且大学本硕阶段学的都是工商管理,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台资企业,年薪并不低,7年前,他毅然辞职,全身心投入白酒行业。
  “我这名字没有什么深意,是我妈妈起的。”张晶晶笑着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工作期间,他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白酒上,可能是体味到了其中的真味。
  偶然接触行业大佬
  成为他的领路人进入白酒行业
  张晶晶说,接触白酒的机会来自偶然。“当时我还在南京大学上学,我一个同学是洋河酒厂一位负责人,正好梁邦昌老师到南京来,我参与了接待,从此与梁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张晶晶说,梁老师是他品酒的领路人,带他走进了这座充满着神奇魅力、且交汇着文化与艺术的殿堂。
  张晶晶所说的梁邦昌,正是中国白酒泰斗、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专家组原组长、原洋河酒厂厂长。“此后,我经常跟梁老师一起到全国各地酒厂,参与酒品指导与赏鉴,受益匪浅。”张晶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正是得益于梁邦昌的耳提面命,他迅速领悟到了中国白酒博大精深的加工制作工艺及蕴含的文化内涵。
  “白酒作为一种带有深厚文化底蕴,且寄托着人际交流情感的饮品,不仅深植于中国民间,更是一个支柱产业。”张晶晶说,全国有证的无证的酒厂,超过万余家,为寻找老酒,他每年要跑遍一百多家酒厂。
  几年来,张晶晶到过数百家酒厂,喝过超千余种的酒体,品味了南北地区不同风格的酒品,同时还接触了大量的一线酿酒工匠。“正是在这样的历练中,让我见识了不同的酿酒工艺,也很好地掌握了品酒的技艺。”张晶晶说。也正是凭借着这一过硬的本领,他幸运地夺得冠军。
  职业寻酒人
  其实想找一款“父辈们喝得起”的白酒
  “全国各地的酒厂跑,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就是跟老师们一起,帮助一些酒厂做技术指导,并接触到了中国白酒核心圈层,跟他们关系比较好,同时有意收集一些好的老酒。”说这话时,张晶晶已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前往四川。他说,正因如此,朋友们称他为职业寻酒人,哪里有好酒就往哪里跑。
  父亲及同辈人喜欢喝点小酒,但张晶晶发现,现在好的白酒价格实在太高,真正想喝到好且便宜的白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萌生了一个想法,给父辈们寻找一款价格在几十块钱,又能代表中国传统酿造工艺的纯粮白酒。
  “按照工艺来说,白酒分三种。其一,液态法白酒,即以酒精为基础勾兑的白酒;其二,固液结合法白酒,即勾兑中酒精不超过40%,粮食酒比率大于60%;其三,纯酿固态法白酒,即不添加任何香精、香料、酒精,真正的纯粮食酿造白酒。”张晶晶说,他想找的纯粮白酒,就是第三种方式做成的,售价不要太高,质量过关,父辈们花个百儿八十块钱能买得起喝得起。
  事实上,张晶晶一直苦寻的这一款“父辈们能喝得起”的纯粮酿造白酒,从南到北,找了很多酒厂,也找了很多年,但并没有结果。“真正的纯酿生产成本高,资金压力比较大,当年出产的原酒也不能立即出售变现,出厂后进入销售渠道又都有较高的利润要求,最终价格大大超出普通人承受的范围。”张晶晶说,很遗憾,至今也未能找到这样一款白酒。
  “张晶晶寻找最真实的,最好的白酒,他的一系列寻酒历程,其实是在做系统性的、清本正源的工作。”梁邦昌说,现在白酒行业品牌众多,鱼龙混杂,一般消费者很难辨别白酒性价比的真实性,白酒的消费,最后还是消费品质,而不是消费品牌。在寻酒这件事上,他愿意支持并帮助张晶晶。
  在张晶晶的理想里,真正由粮食酿造的白酒,从酒厂生产出来,中间商的利润要求不高,来到普通市民的餐桌上,价格不会太高,这才是“父辈们能喝得起”的好酒,事实并非如此。“我希望白酒生产商不要把酒看成是暴利,而是应该像做奢侈品一样做白酒的品质,然后以普通人能消费的价格提供,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白酒工艺。”他说。
  南京寻酒圈
  一万元收的一瓶酒,7年后拍了135万
  其实,在南京一直有多个老酒圈子,他们中的不少人常年也外出寻酒。为此,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了南京老酒圈一位资深的收藏家兼寻酒人张先生,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寻找老酒有十多年了,周围有很多收藏老酒的朋友,为了寻找一瓶好酒,甚至经常坐飞机到广州、广西、新疆,甚至是日本、马来西亚等地。而在朋友圈中,经常交流好酒已成常态,一些朋友收藏的好酒,一瓶拍出百万元的高价也很常见。
  张先生就以收藏茅台老酒著称,在南京老酒界颇有名气。张先生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在2009年收藏了一箱12瓶咖啡色的黑酱茅台,为1985年出产的,当初从别人手上收购过来时,每瓶一万元,在去年拍卖会上,这样一瓶茅台拍出了135万元的高价。此外,2010年左右,张先生和一位朋友曾飞至广西,从当地一位退休老人手上购得7瓶日和7月9日产的茅台白酒,当时以每瓶价格1.3万元入手,如今已有人出价每瓶25万元。“也是通过以前的工作关系得知这一消息的,这位老人原先是当地一家腊肠厂的负责人,茅台酒是作为一种调味原料,企业进了一批茅台酒,但后来企业破产后资产进行了清理,这位负责人分得了一箱茅台。”张先生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本来一箱是20瓶,后来他家里人喝了一些,因喝不惯,最终剩下10瓶,品相也不错,但对方只愿意出售7瓶。
  据介绍,在老酒圈中,有不少这样的寻酒人,也不断地造就富裕的神话。一些人甚至专门准备好出国护照,一有消息就立即飞赴国外。比如,上个世纪60年代茅台酒厂曾出口了一批白酒到日本,飞天的商标换成了葵花商标,再后来又换回飞天商标。因为这个商标熟悉的人不多,至今在日本还有留存,因此成了国内寻酒人追逐的目标,最高的价格也卖到几十万元一瓶。
  如何品鉴老酒?
  据介绍,老酒分为老原酒和老陈品酒。原酒,行话也叫“原窝子”,没有任何添加,刚酿出来的,而老陈品酒也就是真实年份酒。
  张晶晶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品鉴一款老酒,需要从色、香、味三个方面入手,缺一不可。首先观色,老酒颜色呈微黄、透明状态,有点像旧报纸的颜色,不能有异色,不能有人为做出的不自然的黄色。
  其次闻香,纯粮食酿造的老酒,有一种原料香,俗称粮香。从陈味和窖味上区别老酒的年份。陈味分为老陈、醇陈和粮陈,老陈是单纯由时间沉淀所带来的陈香;醇陈是乙醇通过长时间的摆放,产生芳香的物质所散发出的香味;粮陈为粮食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一种独特的香味。窖味是储存老酒的酒窖品质所决定的,好的老酒也离不开好的酒窖。比如,一款浓香型白酒,需要经过20年以上才会产生一种淡淡的,酱酒的香气。
  最后是品味,口感上,“酒体绵柔,丰满就是好酒。”老酒在储存过程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脂化,氢键缔合,老酒低沸点物质不停地释放,从而产生绵柔的状态。
  “当一款高品质老酒入口,舌感有酒香的强烈,而无辣舌不快感,香气在嘴巴里绽开,沁润感特别强,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散开后,味呈收缩状,一直往下缩,缩得越紧越好。”张晶晶说。在鉴别过程中,需要鉴别是否有杂味,尤其要注意水解,跑气,酒体偏格的情况。
09-27 07:44|分享
09-27 07:43|分享
09-27 07:39|分享
09-27 07:37|分享
09-27 07:35|分享
09-27 07:30|分享
09-27 07:14|分享
09-26 19:43|分享
09-26 19:42|分享
09-26 19:40|分享
新浪地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佬喝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