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判断下面两句歌词分别属于哪首planet日本歌曲歌词,并写出这两首planet日本歌曲歌词的全部歌词; (1)一切就好像轮回般朦胧,心动

  一个非粤区歌迷评出的十首粤语经典歌曲
(排序不分先后)  经典粤语歌,已经有很多粤语圈的朋友排过了。本人从一个非粤区的歌迷角度,将粤语歌放到与韩日欧美印非等外语系歌曲平等的位置,根据自已的了解及所能检查的资讯,评出10首经典粤语歌曲。  如同中国人评10大经典英文歌曲一样,肯定评出的与欧美国家自已评的会不一样,这是因为跨语种文化审美的差异。  因此拿欧美国家那些歌曲在他们媒体上了几次新闻头条拿了几次评委大奖,来批评国人的歌单,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本人评的这个歌单,肯定跟粤语圈评的也会不一样,但这或许有利于粤区人客观分析粤语歌曲外埠市场的走势与定位。  还有,本歌单主要以歌曲在内地的传播情形为主,不考虑演唱者身份及江湖地位。排序不分先后。  请各位看清楚后再喷。  万水千山总是情
  上海滩
  万里长城永不倒  铁血丹心  一生何求  爱在深秋  飘雪  海阔天空  男儿当自强  红日  候选13首:  不装饰你的梦  相思风雨中  片片枫叶情  顺流逆流  真的汉子  朋友  光辉岁月  倩女幽魂  沉默是金  沧海一声笑  偏偏喜欢你  一人有一个梦想  一起走过的日子  改编合作类10首   星  千千阙歌  祝福  让一切随风  monica  容易受伤的女人  每天爱你多一些  现代爱情故事  痴心换情深  几分伤心几分痴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43次 发图:0张 | 更多
  真的很经典!  可惜是旧歌!  
  @xinxin209   我也是非粤语歌地区的一位粤语歌发烧友,基本同意LZ的十大,但个人感觉《千千阙歌》在内地的流行程度远胜于《飘雪》,其余9首没异议。
  @明天仍要继续 2楼
14:50:39  @xinxin209  我也是非粤语歌地区的一位粤语歌发烧友,基本同意LZ的十大,但个人感觉《千千阙歌》在内地的流行程度远胜于《飘雪》,其余9首没异议。  -----------------------------  同意
  铁塔凌云呢?石头记呢?  
  个人觉得,许冠杰有几首歌可以加上去
  @伊丽莎伯 4楼
19:12:04  铁塔凌云呢?石头记呢?  -----------------------------  @chenxi96520 6楼
16:07:51  个人觉得,许冠杰有几首歌可以加上去  -----------------------------  从我个人角度,铁塔凌云我认为是好作品,歌词尤佳。 只是在内地传播不广。  这首歌1是用粤语演唱,2是文字半文言化,丰富的古典文字意境
。 3是内涵深远的人文反思。
  从流行歌曲的层面,相信就算在香港本地,一般的歌迷也大多是第1点及第2点原因而喜欢“铁塔凌云”。  “自由神像在远方迷雾”,“此时此处此模样”,这种人文精神的意味,绝不是那种传统文字表面意象的人工堆砌,而且表达又很含蓄,句子的内涵超过词汇的内涵,回味深长。不是直接喊口号。  基于此点,石头记就差一些。并不是说石头记不好,用了很多叠词,化用了类似宋词的砌字技巧,表达上也是华人传统的文化套路,“弱柳尘缘真假恩怨”之类,如梦如空。  只要翻一下以前的话本或章回小说,类似的词作比比皆是。当然放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还能写出这种古典味道的词,不能不说是一种功力,这我当然承认。  相比之下,铁塔凌云跟石头记,从境界上看,我还是更欣赏铁塔凌云了。因为他的视野显然除了商业视野之外,还多了些人文视野。  类似的,内地的“弯弯的月亮”里有这句“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这种“人文精神”层面上的感谓,表达技巧与社会价值很高,视野更大,感情更深,也更难得。但居然还有大量港迷认为不如“弯弯的月亮”粤语歌词,对此,也就可以明白何以许冠杰黄霑之后的香港歌坛为何“尽耳聋”了。  当然内地的流行歌坛也不见得就耳朵好。这种类型的歌词总是很难写的,弄不好就变成发牢骚发议论的,或者流于理念的说教与叙述。那还不如直接写成论文算了
  @伊丽莎伯
19:12:04  铁塔凌云呢?石头记呢?  -----------------------------  @chenxi96520
16:07:51  个人觉得,许冠杰有几首歌可以加上去  -----------------------------  @xinxin209 8楼
11:28:58  从我个人角度,铁塔凌云我认为是好作品,歌词尤佳。 只是在内地传播不广。  这首歌1是用粤语演唱,2是文字半文言化,丰富的古典文字意境
。 3是内涵深远的人文反思。  从流行歌曲的层面,相信就算在香港本地,一般的歌迷也大多是第1点及第2点原因而喜欢“铁塔凌云”。  “自由神像在远方迷雾”,“此时此处此模样”,这种人文精神的意味,绝不是那种传统文字表面意象的人工堆砌,而且表达又很含蓄,句子的内......  -----------------------------  如果以歌词而论,我觉得许冠杰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双星情歌”。在当代,能写出颇有两宋婉约遗风的歌词,除了许冠杰,就剩方文山了。
  @chenxi96520 9楼
13:20:54  如果以歌词而论,我觉得许冠杰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双星情歌”。在当代,能写出颇有两宋婉约遗风的歌词,除了许冠杰,就剩方文山了。  -----------------------------  如果以歌词而论,我觉得许冠杰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双星情歌”。在当代,能写出颇有两宋婉约遗风的歌词,除了许冠杰,就剩方文山了。  -------------------  我一般以歌论歌,不会简单的断定只要是某歌手或某词人的,那就不错。  双星情歌从格局上看跟石头记差不多。都是传统审美趣味的。  这种类型的歌曲,文字渲染得再好,都是古典词作与古典趣味的重复,实无高低之分。  从流行歌曲的商业角度来看,作为一种风格消费,无可非议,无可挑剔。所以包括方文山那些古风歌词,我都没意见。  类似的,其他粤词人的古风歌词,从风格与趣味上,都不排斥,就是一个名气大小与传播面以及时代的问题。  主要比较的是品质方面,如果真要尊重传统的话,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与规则,那就是“文从字顺”,古文追求“思如泉涌”,是讲究文脉的贯通的。  就拿铁塔凌云来说,歌词文字细节上也有“夹塞”的地方。  发挥好的堆砌的就“圆通”一点,发挥不好的堆砌的就“生硬”一点,  流行歌曲消费听众的品味与判断力是参差不齐,也容易跟风,但制作人不能因此就连最基本的规则都不要了吧。  有一说一,对那些花哨矫情文辞不通的粤语歌词没必要肯定。
  一生何求应该是改编类的吧,原曲是王杰的惦记这一些
  @chenxi96520
13:20:54  如果以歌词而论,我觉得许冠杰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双星情歌”。在当代,能写出颇有两宋婉约遗风的歌词,除了许冠杰,就剩方文山了。  -----------------------------  如果以歌词而论,我觉得许冠杰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双星情歌”。在当代,能写出颇有两宋婉约遗风的歌词,除了许冠杰,就剩方文山了。  -------------------  @xinxin209 9楼
16:06:33  我一般以歌论歌,不会简单的断定只要是某歌手或某词人的,那就不错。  双星情歌从格局上看跟石头记差不多。都是传统审美趣味的。  这种类型的歌曲,文字渲染得再好,都是古典词作与古典趣味的重复,实无高低之分。  从流行歌曲的商业角度来看,作为一种风格消费,无可非议,无可挑剔。所以包括方文山那些古风歌词,我都没意见。  类似的,其他粤词人的古风歌词,从风格与趣味上,都不排斥,就是一个名气......  -----------------------------  好一句“文从字顺”,“思如泉涌”。感谢先生赐教,先生之能,不逊古人也。天涯果然卧虎藏龙,在下无比汗颜。  想来是受诗文影响,个人比较喜欢平仄有序,韵律有致之词。又偏不入其门,大言不惭,惭愧!
  @chenxi96520 11楼
18:50:52  好一句“文从字顺”,“思如泉涌”。感谢先生赐教......  想来是受诗文影响,个人比较喜欢平仄有序,韵律有致之词。又偏不入其门,大言不惭,惭愧!  -----------------------------  不敢当啊,大家同为天涯网友,相互交流而已。  其实中国风也不一定非要用文言来包装  方文山的婉约也不全都是堆砌古词,像:  你的爱飞很远 /像候鸟看不见 在湿地的水面 /那伤心乱成一遍   你的爱飞很远 /像候鸟季节变迁 我含泪面向着北边   你的爱飞很远 /像候鸟看不见 我站在河岸边 被树丛隔离想念.....  婉约深情,意境开阔悠远,情绪纠结绵长,既通顺流畅又不输文采,极富古典中国风的味道,但完全是用自然的白话文表达的。
  选得不错,不必喷。
  @makesyc 1楼
02:34:05  真的很经典!  可惜是旧歌!  -----------------------------  粤语的新歌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也就是陈奕迅的还行,谢安琪的《喜帖街》也算是
  @chenxi96520
18:50:52  好一句“文从字顺”,“思如泉涌”。感谢先生赐教......  想来是受诗文影响,个人比较喜欢平仄有序,韵律有致之词。又偏不入其门,大言不惭,惭愧!  -----------------------------  @xinxin209 13楼
20:06:44  不敢当啊,大家同为天涯网友,相互交流而已。  其实中国风也不一定非要用文言来包装  方文山的婉约也不全都是堆砌古词,像:  你的爱飞很远 /像候鸟看不见 在湿地的水面 /那伤心乱成一遍  你的爱飞很远 /像候鸟季节变迁 我含泪面向着北边  你的爱飞很远 /像候鸟看不见 我站在河岸边 被树丛隔离想念.....  婉约深情,意境开阔悠远,情绪纠结绵长,既通顺流畅又不输文采,极富古典中国风的味道,但完全......  -----------------------------  《铁塔凌云》是香港流行乐坛开山之作,《双星情歌》是我最喜欢的许冠杰作品,但许冠杰的代表作,我认为是《半斤八两》,因为这首歌代表的是香港数百万人的共同心态,最能引起港人共鸣。
  @chenxi96520
13:20:54  如果以歌词而论,我觉得许冠杰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双星情歌”。在当代,能写出颇有两宋婉约遗风的歌词,除了许冠杰,就剩方文山了。  -----------------------------  如果以歌词而论,我觉得许冠杰最好的作品应该是“双星情歌”。在当代,能写出颇有两宋婉约遗风的歌词,除了许冠杰,就剩方文山了。  -------------------  @xinxin209 9楼
16:06:33  我一般以歌论歌,不会简单的断定只要是某歌手或某词人的,那就不错。  双星情歌从格局上看跟石头记差不多。都是传统审美趣味的。  这种类型的歌曲,文字渲染得再好,都是古典词作与古典趣味的重复,实无高低之分。  从流行歌曲的商业角度来看,作为一种风格消费,无可非议,无可挑剔。所以包括方文山那些古风歌词,我都没意见。  类似的,其他粤词人的古风歌词,从风格与趣味上,都不排斥,就是一个名气......  -----------------------------  从语法角度来看,粤语流行曲的很多歌词是不知所云的,这也是当年我们这些“追星族”被老师长辈诟病的地方。比如“我的眼神泛滥着爱情”、“以后明天的深夜”、“红红原是你,赠我的心中艳阳”等,但我认为,对于流行曲的歌词,不必从语法上过分苛求,应该欣赏作词者的逸兴遄飞和率性而为,就像毕加索的画,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画什么。我最推崇的粤语歌词,是潘伟源的《祝福》(叶倩文版)和乔靖夫的《深蓝》。
  @明天仍要继续
14:50:39  @xinxin209  我也是非粤语歌地区的一位粤语歌发烧友,基本同意LZ的十大,但个人感觉《千千阙歌》在内地的流行程度远胜于《飘雪》,其余9首没异议。  -----------------------------  @记忆与印象 3楼
17:15:23  同意  -----------------------------  同意
  @chenxi96520 5楼
16:07:51  个人觉得,许冠杰有几首歌可以加上去  -----------------------------  同意
  @荒谷神雕 17楼
20:42:50  从语法角度来看,粤语流行曲的很多歌词是不知所云的,这也是当年我们这些“追星族”被老师长辈诟病的地方。比如“我的眼神泛滥着爱情”、“以后明天的深夜”、“红红原是你,赠我的心中艳阳”等,但我认为,对于流行曲的歌词,不必从语法上过分苛求,应该欣赏作词者的逸兴遄飞和率性而为,就像毕加索的画,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画什么。我最推崇的粤语歌词,是潘伟源的《祝福》(叶倩文版)和乔靖夫的《深蓝》。  -----------------------------  呵呵,是的,同意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是可以不严格遵守语法的。  1,我前面提出的基本规则“文从字顺”及“文脉贯通”首先是针对那些评点 粤语流行歌曲优秀词作“古典优雅唯美中国风” 的说法的。  我的前限是,如果粤语流行歌词认为自已是在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话,那么就至少就要有“文从字顺”。  这里的“文从字顺”并不是说符合白话文的“文从字顺”,而是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所遵崇的“文从字顺”,即上下文气的贯通。  格律诗词的单字与单词的组合,可以跳跃,倒置,这没问题,但完整的诗词组合起来要有文脉的承启畅通,尤其是比较深刻复杂的感情,一定要“情催意动”“意在辞先”。  你去查看的李杜苏秦的经典之作,哪个不是文气贯通的呢?  连这个基本都做不到的话,又怎么能说自已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呢?  半文不白胡乱堆砌词藻的做法实际是商业化过程中压缩人力成本仓促赶工闭门造车的后果。  2,如果说按照“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是可以不严格遵守语法”这个原则,这就意味着“文言格律语法”戒条的破除,历史的结果就正是白话文的出现(散文化),白话文说穿了就是文言文的一种自由表达形式。  这样,粤语歌词坚持使用文言,半文不白创作的理由也就无法自圆其说。  就算有创作的自由,也仍然要遵循基本的“文脉贯通”这一要求。
  @荒谷神雕
20:42:50  从语法角度来看,粤语流行曲的很多歌词是不知所云的,这也是当年我们这些“追星族”被老师长辈诟病的地方。比如“我的眼神泛滥着爱情”、“以后明天的深夜”、“红红原是你,赠我的心中艳阳”等,但我认为,对于流行曲的歌词,不必从语法上过分苛求,应该欣赏作词者的逸兴遄飞和率性而为,就像毕加索的画,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画什么。我最推崇的粤语歌词,是潘伟源的《祝福》(叶倩文版)和乔靖夫的《深蓝》。  -----------------------------  @xinxin209 20楼
22:25:29  呵呵,是的,同意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是可以不严格遵守语法的。  1,我前面提出的基本规则“文从字顺”及“文脉贯通”首先是针对那些评点 粤语流行歌曲优秀词作“古典优雅唯美中国风” 的说法的。  我的前限是,如果粤语流行歌词认为自已是在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话,那么就至少就要有“文从字顺”。  这里的“文从字顺”并不是说符合白话文的“文从字顺”,而是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所遵崇的“文从字顺”,即上下......  -----------------------------  1,其实还真是商业化过程中压缩人力成本仓促赶工闭门造车的后果。一个知名填词人一旦需要量产歌词的时候,谁敢保证首首成经典啊,哈哈~~~~江郎亦有才尽时嘛。其次还有个原因,毕竟只是流行歌曲而已,通俗大众即可,全首歌曲,有那么一两句“我爱你,无能为力”啊什么的,让一些刚好产生所谓“共鸣”的青年听到,扩展想象,一番感慨。恩,成功了。  半文不白,虽然听多了嫌腻,但比起如今口水歌泛滥,还算有点诚意。再说了,能半文不白,现在也不多见了。所以,有时候,我挺喜欢大陆一些摇滚乐队的歌曲,比如《梦回唐朝》。  前段时间,还跟一个玩乐队而自命愤青的朋友说起这事儿,我说:“你一天到晚,自己写歌,排练,天天摇滚,你的歌,有人喜欢吗”?他说我不懂,这是摇滚,摇滚要的是态度,不是迎合大众。我说我的想法很简单,甭跟我谈什么高雅与庸俗,摇滚和流行,你想成功,你这样的能不能成?为什么人家不听?你跑到酒吧驻唱,唱你自己的原创,为什么人家喊着要换歌,换BEYOND?这是你思想上的病态。他说:“要不你给我写歌词?”我说:“我写返工你敢唱吗?我写64你敢唱吗?省省吧,咱该干嘛干嘛,写写情爱就行了。都老大不小了,别再像十年前一样自以为是。”其实,我哪里敢写!
  @伊丽莎伯
19:12:04  铁塔凌云呢?石头记呢?  -----------------------------  @chenxi96520
16:07:51  个人觉得,许冠杰有几首歌可以加上去  -----------------------------  @xinxin209 7楼
11:28:58  从我个人角度,铁塔凌云我认为是好作品,歌词尤佳。 只是在内地传播不广。  这首歌1是用粤语演唱,2是文字半文言化,丰富的古典文字意境
。 3是内涵深远的人文反思。  从流行歌曲的层面,相信就算在香港本地,一般的歌迷也大多是第1点及第2点原因而喜欢“铁塔凌云”。  “自由神像在远方迷雾”,“此时此处此模样”,这种人文精神的意味,绝不是那种传统文字表面意象的人工堆砌,而且表达又很含蓄,句子的内......  -----------------------------  我的感觉是,如果从香港流行音乐史的意义上说,铁塔凌云可以排前三,从歌曲本身的品质上说,石头记可以排前三,但楼主排的是非粤区的十大粤语歌,重点在于歌曲在非粤语区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说,这两首歌没有进前30的可能。我自己对这两首歌的认识是,石头记的品质要明显好过铁塔凌云。
  @伊丽莎伯
19:12:04  铁塔凌云呢?石头记呢?  -----------------------------  @chenxi96520
16:07:51  个人觉得,许冠杰有几首歌可以加上去  -----------------------------  @xinxin209
11:28:58  从我个人角度,铁塔凌云我认为是好作品,歌词尤佳。 只是在内地传播不广。  这首歌1是用粤语演唱,2是文字半文言化,丰富的古典文字意境
。 3是内涵深远的人文反思。  从流行歌曲的层面,相信就算在香港本地,一般的歌迷也大多是第1点及第2点原因而喜欢“铁塔凌云”。  “自由神像在远方迷雾”,“此时此处此模样”,这种人文精神的意味,绝不是那种传统文字表面意象的人工堆砌,而且表达又很含蓄,句子的内......  -----------------------------  @记忆与印象 22楼
09:10:03  我的感觉是,如果从香港流行音乐史的意义上说,铁塔凌云可以排前三,从歌曲本身的品质上说,石头记可以排前三,但楼主排的是非粤区的十大粤语歌,重点在于歌曲在非粤语区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说,这两首歌没有进前30的可能。我自己对这两首歌的认识是,石头记的品质要明显好过铁塔凌云。  -----------------------------  石头记可是号称香港新旧乐坛的分水岭的,不过就算这样当年十大中文金曲也排不上号,第一名到第四名全部是翻唱(太阳星辰,灰色,千亿个夜晚,Don't Say Goodbye),如果当时乐坛多点鼓励给原创和非偶像歌手,后来也不会进入四大天王时代并迅速衰败。。。
  @记忆与印象 22楼
09:10:03  我的感觉是,如果从香港流行音乐史的意义上说,铁塔凌云可以排前三,从歌曲本身的品质上说,石头记可以排前三,但楼主排的是非粤区的十大粤语歌,重点在于歌曲在非粤语区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说,这两首歌没有进前30的可能。我自己对这两首歌的认识是,石头记的品质要明显好过铁塔凌云。  -----------------------------  因为我们大多是即兴随意的发贴,所以文字组织难免粗疏,有些概念没有交待清楚。  我说的品质,范围是:仅考虑歌词,并在尊重遵循文言格式的前提下,歌词文字所达到的品质。  如果放掉遵循文言格式这个条件,歌词的品质就要另做考虑。  所以如果不将品质这一概念限定清楚,歌曲是无法比较的,这就是形成各执一词的原因。  而你说的是歌曲的品质,我估计你的意思是综合了曲子与伴乐的部份,可能还包括音乐的效果。  仅从硬件与工艺上来讲,铁塔凌云约70年代初出品,石头记约80年代未出品,相差接近20年,这么大的年代跨度,无论是录音工作室还是演出场地及器材,音响设备及电声乐器的效果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听众所追求的品质要求也就随时代随物质而变化,按这个前限说来,石头记的品质比铁塔凌云好,也未必不可。  就拿香港红馆来说,你认为70年代开演唱会的效果能跟现在2000年开演唱会的效果相比吗?  但就算这样,有些烧友还愿意拿着黑胶唱片,非要听那种“沙沙”的音色呢,你要跟他说歌曲品质不行,他还白眼看你,认为你无非追风少年,只配听那浮浅的东西呢?
  很多权威的乐评人说,1987年的乐坛上真正值得关注的只有三首歌:林子祥的《千亿个夜晚》,张学友的《太阳星辰》,和达明一派乐队的《石头记》。
  @记忆与印象
09:10:03  我的感觉是,如果从香港流行音乐史的意义上说,铁塔凌云可以排前三,从歌曲本身的品质上说,石头记可以排前三,但楼主排的是非粤区的十大粤语歌,重点在于歌曲在非粤语区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说,这两首歌没有进前30的可能。我自己对这两首歌的认识是,石头记的品质要明显好过铁塔凌云。  -----------------------------  @xinxin209 24楼
10:32:56  因为我们大多是即兴随意的发贴,所以文字组织难免粗疏,有些概念没有交待清楚。  我说的品质,范围是:仅考虑歌词,并在尊重遵循文言格式的前提下,歌词文字所达到的品质。  如果放掉遵循文言格式这个条件,歌词的品质就要另做考虑。  所以如果不将品质这一概念限定清楚,歌曲是无法比较的,这就是形成各执一词的原因。  而你说的是歌曲的品质,我估计你的意思是综合了曲子与伴乐的部份,可能还包括音乐......  -----------------------------  仅考虑歌词,我觉得石头记也明显好过铁塔凌云。
  @记忆与印象 26楼
10:38:21  仅考虑歌词,我觉得石头记也明显好过铁塔凌云。  -----------------------------  那能否进一步说明一下理由呢?
  @记忆与印象 25楼
10:34:13  很多权威的乐评人说,1987年的乐坛上真正值得关注的只有三首歌:林子祥的《千亿个夜晚》,张学友的《太阳星辰》,和达明一派乐队的《石头记》。  -----------------------------  我倒觉得87年是香港乐坛的巅峰,值得关注的远不止三首歌,大批歌手推出代表作,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谭咏麟的墙上的肖像,再见吧浪漫,张国荣的SUMMER ROMANCE 87,陈百强的梦里人,达明的石头记,Raidas的传说,太极的沉默风暴等等等等。。。87以后香港乐坛再也没有达到过这个高度,所以与其说石头记是分水岭,更不如说是最高点,其后就是一路下坡了
  @记忆与印象
10:38:21  仅考虑歌词,我觉得石头记也明显好过铁塔凌云。  -----------------------------  @xinxin209 27楼
10:50:48  那能否进一步说明一下理由呢?  -----------------------------  铁塔凌云  曲:许冠杰 词:许冠文  铁塔凌云望不见欢欣人面  富士耸峙听不见游人欢笑  自由神像在远方迷雾  山长水远未入其怀抱  檀岛滩崖点点鳞光  希能及渔灯在彼邦  俯首低问  何时何方何模样  回音轻传  此时此处此模样  何须多见复多求  且唱一曲归途上  此时此处此模样  此模样  石头记  曲:刘以达 词:陈少琪  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 渐厚   鞋踏破路湿透   再看遍远远青山吹飞絮 弱柳   曾独醉病消瘦  听遍那渺渺世间轻飘送 乐韵   人独舞乱衣鬓   一心把思绪抛却似虚如真   深院内旧梦复浮沉   一心把生关死结与酒同饮   焉知那笑黡藏泪印  丝丝点点计算   偏偏相差太远   兜兜转转   化作段段尘缘   纷纷扰扰作嫁   春宵恋恋变卦   真真假假   悉悲欢恩怨原是诈(花色香皆看化)  不光歌词,唱功和编曲上石头记都远胜铁塔凌云
  @chenxi96520 21楼
00:02:13  1,其实还真是商业化过程中压缩人力成本仓促赶工闭门造车的后果。一个知名填词人一旦需要量产歌词的时候,谁敢保证首首成经典啊,哈哈~~~~江郎亦有才尽时嘛。其次还有个原因,毕竟只是流行歌曲而已,通俗大众即可,全首歌曲,有那么一两句“我爱你,无能为力”啊什么的,让一些刚好产生所谓“共鸣”的青年听到,扩展想象,一番感慨。恩,成功了。  半文不白,虽然听多了嫌腻,但比起如今口水歌泛滥,还算有点诚意。再说了......  -----------------------------  呵呵,朋友深藏不露啊。  其实我是不拘泥流行歌词的格式的,只是他们要强调文言,我只是顺风扯篷而已。  说到现在的口水歌,你也要看到现在多数年轻人那就是快餐式口水情,他那个年龄,那个环境,没那么多牵挂与放不下的,让他们懂一点珍惜,悟一点古风情怀,这不是扯嘛。  口水情当然要配口水歌喽,也许,万一,搞不好,10年后,那会你又说现在的口水歌还有点诚意了呢?当然,我是胡说的。  -------------------------  他说我不懂,这是摇滚,摇滚要的是态度,不是迎合大众。  ------------------------  我看他懂的是“行为艺术”吧。那音乐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借物罢了。  广义的“行为艺术”,意思就是说,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都可以利用来表达他的某种态度。  说到这里,我觉得这个摇滚青年跟那些赶工的词人很相似,只不过一个玩的是乐器的行为艺术,一个玩的是文字的行为艺术。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将一个个音符,一个个文字无序的胡乱的拼凑堆砌起来,甚至是畸形的噪音,甚至是凌乱的病句。  以前这种情况,只是那些衣食无忧无所事事精神颓废大脑当机错乱不正常的贵族们享用的特质,他们也用不着别人消费。  没想到如今也被闲人们开发利用高仿山寨了。  人的情绪很多种,从开心,愉快,恬静,牵挂,郁闷,埋怨,怨恨再到愤怒,错乱!  表现手法有很多,这有什么不能写的呢?
  @忘川求水 23楼
10:23:26  石头记可是号称香港新旧乐坛的分水岭的,不过就算这样当年十大中文金曲也排不上号,第一名到第四名全部是翻唱(太阳星辰,灰色,千亿个夜晚,Don't Say Goodbye),如果当时乐坛多点鼓励给原创和非偶像歌手,后来也不会进入四大天王时代并迅速衰败。。。  -----------------------------  我倒觉得87年是香港乐坛的巅峰,值得关注的远不止三首歌,大批歌手推出代表作,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谭咏麟的墙上的肖像,再见吧浪漫,张国荣的SUMMER ROMANCE 87,陈百强的梦里人,达明的石头记,Raidas的传说,太极的沉默风暴等等等等。。。87以后香港乐坛再也没有达到过这个高度,所以与其说石头记是分水岭,更不如说是最高点,其后就是一路下坡了  --------------------------------  上了十大金曲榜又怎样呢?我内地的,当年对这些香港十大金曲榜没什么印象,虽然报纸可能也有些报道,我只知道当年有很多歌手的磁带,可以自由的听与选择。  主要还是磁带里的歌曲有没有竞争力。  张学友那个太阳星辰当初没太多印象,你一说我才恍惚有点记忆,是有那盘磁盘。但里面的歌完全记不得了,现在想起来,怎么有资格上十大金曲榜呢?其他的金曲,你说的那些,包括石头记,真的没注意过。到现在对这类排行榜还是无感。  其实那几年,谭跟陈还有黄的磁带都有粤语歌的,流行面也不低。  Beyond的歌传唱的人很多的。
  @记忆与印象
10:38:21  仅考虑歌词,我觉得石头记也明显好过铁塔凌云。  -----------------------------  @xinxin209 27楼
10:50:48  那能否进一步说明一下理由呢?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在他看来,词的境界是其最高的审美评判标准。我认同这种看法。从境界的角度说,《铁塔凌云》是许冠文身在异国怀念香港的一首思乡之作,配以许冠杰清新简洁的民谣曲风,不失为一首成功作品,但这首歌传递给听众的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情感,谈不上意境,而《石头记》以144个字浓缩了巨著《红楼梦》,整首歌文字的精致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它准确地将《红楼梦》中那种繁华落尽后的荒凉和人生的幻灭感传达的淋漓尽致,听歌后的那种情绪,和读过《红楼梦》后的心境是非常一致的,这正是王国维谈到的“无我之境”,这绝非一些雕琢文字的“中国风”歌曲所能相比的。《铁塔凌云》可以说“有情无境”, 《石头记》却是一首表现人生境况的意境饱满的歌曲,的确是经典之作。
  @记忆与印象
10:38:21  仅考虑歌词,我觉得石头记也明显好过铁塔凌云。  -----------------------------  @xinxin209
10:50:48  那能否进一步说明一下理由呢?  -----------------------------  @忘川求水 29楼
11:46:34  铁塔凌云
曲:许冠杰 词:许冠文  铁塔凌云望不见欢欣人面  富士耸峙听不见游人欢笑  自由神像在远方迷雾  .............  石头记
曲:刘以达 词:陈少琪  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 渐厚  鞋踏破路湿透  ......  -----------------------------  贴个歌词上来?给出具体评比的解释与理由啊。
  @记忆与印象 32楼
13:18:3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在他看来,词的境界是其最高的审美评判标准。我认同这种看法。从境界的角度说,《铁塔凌云》是许冠文身在异国怀念香港的一首思乡之作,配以许冠杰清新简洁的民谣曲风,不失为一首成功作品,但这首歌传递给听众的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情感,谈不上意境,而《石头记》以144个字浓缩了巨著《红楼梦》,整首歌文字的精致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它准确地将《红楼梦》中那种繁华落尽后的荒凉和人生的幻灭感传达的淋漓尽致,听歌后的那种情绪,和读过《红楼梦》后的心境是非常一致的,这正是王国维谈到的“无我之境”,这绝非一些雕琢文字的“中国风”歌曲所能相比的。《铁塔凌云》可以说“有情无境”, 《石头记》却是一首表现人生境况的意境饱满的歌曲,的确是经典之作  -----------------------------  好吧,为了回复你这贴,我就多花点时间,慢慢叙来:  1 意境可不是境界。意境是单字,单词或词组(短句)所籍含的意象。  如石头记里面的:清风 飘雪 飞絮 弱柳 独醉 消瘦....  还有大量的叠词:丝丝点点计算 纷纷扰扰作嫁 兜兜转转 真真假假 悲欢恩怨等  这些大量的单独提出来就具有意象的词组,形成了歌词的词眼,只要关注歌词的人,他的眼睛首先被抓住的就是这些词组。  大量使用“双字四字六字”词藻组句的格式,在文言时代叫做“骈文”。  骈文没什么不好,但是重词轻文,成为后来古文运动所改造的对象。  什么叫境界?  春眼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基本上对春,对鸟,对花,都没有任何的修饰,没有任何多余的意象,今天看起来也还跟白水话一样,小学生都能读。  但完整的看起来,却透出生命无可奈何的逝去感,既有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也有对万物的留恋与爱惜,以及勤勉与警醒。或者说不可名状,难以描述,你可以想到更多....这种对生命的感触与感动,这种深情,这种气度,完全超越了眼前的景象,跨越了任何具体的山川宇宙的时空界限,这就叫境界,即所谓的“意在言外”。这可要等小学生长到30甚至40岁才有可能会明白和领悟到的。  比你那些什么真假空虚啊,恩怨幻梦啊,表达出的意境还要更大,大得多。  对比之下,石头记的文风就显得虚飘多了,这不用我多说了吧。  境界就是完整的词作,整体表现出来思维内涵,而不仅仅是意境。  你单词的意境越多,你整体的境界就会越小。为什么呢?  因为在单词构建意境的同时,实际也就限定了情绪的范围,不可两全。  这也是古文运动发起改革骈文的原因。
  @记忆与印象
13:18:3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在他看来,词的境界是其最高的审美评判标准。我认同这种看法。从境界的角度说,《铁塔凌云》是许冠文身在异国怀念香港的一首思乡之作,配以许冠杰清新简洁的民谣曲风,不失为一首成功作品,但这首歌传递给听众的是一种比较直接的
,谈不上意境,而《石头记》以144个字浓缩了巨著《红楼梦》,整首歌文字的精致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它准确地将《红楼梦》中那种繁华落尽后的荒凉和人生的幻灭感传达的淋漓尽致,听歌后的那种情绪,和读过《红楼梦》后的心境是非常一致的,这正是王国维谈到的“无我之境”,这绝非一些雕琢文字的“中国风”歌曲所能相比的。《铁塔凌云》可以说“有情无境”, 《石头记》却是一首表现人生境况的意境饱满的歌曲,的确是经典之作  -----------------------------  @xinxin209 34楼
15:20:21  好吧,为了回复你这贴,我就多花点时间,慢慢叙来:  1 意境可不是境界。意境是单字,单词或词组(短句)所籍含的意象。  如石头记里面的:清风 飘雪 飞絮 弱柳 独醉 消瘦....  还有大量的叠词:丝丝点点计算 纷纷扰扰作嫁 兜兜转转 真真假假 悲欢恩怨等  这些大量的单独提出来就具有意象的词组,形成了歌词的词眼,只要关注歌词的人,他的眼睛首先被抓住的就是这些词组。  大量使用“双字四字六字......  -----------------------------  第一次听人说石头记的歌词是骈文,真的无语。第一,叠字跟骈文毫无关系,倒是骈文里很少用叠字,把叠字和骈文混作一谈实在可以;第二,骈文也叫四六文,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美。石头记那么多长句,更没有对仗,竟然还能视作骈文,简直胡扯
  那有人说,你乱贴标签,乱盖帽子。不是的。  骈文只不过拿来类比一下而已,而且他并没有消失,还作为一种技巧被各类文言化用。如很多诗词里面都能找到。  石头记歌词,我也认为很好啊,但这个好是整体的评价,具体到特点分析时,他就有优有劣,不可能处处皆妙,一般说来,他的长处就是他的短处。  他大量运用了叠词等富有意象的文辞,加以文言化的包装,能够让读者较为方便直接的进入文字渲染的古典氛围中。  这就是他的优点。  但这些富有意象的古典文辞,也使得歌词的基调定为格为“悲欢恩怨原是诈(花色香皆看化)  ”
。  包括红楼梦在内,这种“繁华一梦成空”的传统境界,空阔虚无。  他跟西方那些世界名著的区别或差距在什么地方?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忘川求水 35楼
15:47:34  第一次听人说石头记的歌词是骈文,真的无语。第一,叠字跟骈文毫无关系,倒是骈文里很少用叠字,把叠字和骈文混作一谈实在可以;第二,骈文也叫四六文,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美。石头记那么多长句,更没有对仗,竟然还能视作骈文,简直胡扯  -----------------------------  那你要这样说的话,我也无语了。我叠字跟辞彩是分开说的好吗。  照你这样说,石头记虽然用了这么多叠字,但毕竟也不合诗词格式,也不完全合文言文法。是不是我说他石头记文言化也错了呢?
  少了些什么呢?差别在什么地方呢?“繁华一梦成空”,似乎少了些气度。  看王国维的: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气度局促,自然境界狭小。  再看黄霑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顺不顺?白不白?既顺又白,文气是贯通的,这符合古文运动散文化的宗旨。  上海滩歌词里的情绪奔复激荡,回环相扣,既爱又恨,爱恨两难。很符合80年代初人们想要冲破旧文化藩篱,寻求人性真爱的现代心理。  你说这样的气度与境界,是不是要超出“四大皆空”的境界呢?  新社会生活里在寻求之中的得失,付出与辛苦,这些情绪的自由迁移演变,怎么可能用寻章摘句的文言辞句精准的表达出来呢?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红楼梦的“繁华一梦终成空”的境界固然凄美,但也逐渐成为陈旧的文字进入历史,只有红楼进入历史染上尘埃才意味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变迁感港人应该感触更深啊。  而文化的碰撞,感情的大胆追求带来的更丰富多变的情绪,则挂上时代的烙印,需要更现代更开放更具想像力的文字来表达。  那再来说铁塔凌云,虽然还是文言化,但少了很多古典意象的单词,又将铁塔,富士,自由神像这三个新意象的单词放入,形成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首先从这点看,就是让人欣赏的突破。  但就是这样的异国风情,也挡不住他归乡的决心。  如果潜心体会的话,游子为何游历海外各国之后,还要回来呢?  很显然他要开创自已的天地,或许他会将在外所接触的新文化带回来,让家乡也能像铁塔,富士,女神一样,而不是“在远方迷雾”呢?  所以他“且唱一曲归途上”。  就从歌词这些地方表现出来的内涵而言,难道不比那种虚幻的隔离的陈旧的“中国风”的境界更励志更远大吗?
  铁塔凌云文言化?你不要说文言功底,连文言常识都不具备,把古文观止通读了再来说话,至少你可以知道文言是什么样子的
  @记忆与印象
13:18:3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在他看来,词的境界是其最高的审美评判标准。我认同这种看法。从境界的角度说,《铁塔凌云》是许冠文身在异国怀念香港的一首思乡之作,配以许冠杰清新简洁的民谣曲风,不失为一首成功作品,但这首歌传递给听众的是一种比较直接的
,谈不上意境,而《石头记》以144个字浓缩了巨著《红楼梦》,整首歌文字的精致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它准确地将《红楼梦》中那种繁华落尽后的荒凉和人生的幻灭感传达的淋漓尽致,听歌后的那种情绪,和读过《红楼梦》后的心境是非常一致的,这正是王国维谈到的“无我之境”,这绝非一些雕琢文字的“中国风”歌曲所能相比的。《铁塔凌云》可以说“有情无境”, 《石头记》却是一首表现人生境况的意境饱满的歌曲,的确是经典之作  -----------------------------  @xinxin209 34楼
15:20:21  好吧,为了回复你这贴,我就多花点时间,慢慢叙来:  1 意境可不是境界。意境是单字,单词或词组(短句)所籍含的意象。  如石头记里面的:清风 飘雪 飞絮 弱柳 独醉 消瘦....  还有大量的叠词:丝丝点点计算 纷纷扰扰作嫁 兜兜转转 真真假假 悲欢恩怨等  这些大量的单独提出来就具有意象的词组,形成了歌词的词眼,只要关注歌词的人,他的眼睛首先被抓住的就是这些词组。  大量使用“双字四字六字......  -----------------------------  你的这段话里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你把意象和意境混淆了。意境是单字,单词或词组(短句)所籍含的意象?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意象是一些具体事物,但其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如你说的清风、 飘雪、 飞絮、 弱柳,这些不是意境而是意象,这些意象共同传递出的情调和境界才是意境。你说的什么“这些大量的单独提出来就具有意象的词组”这种说法就很可笑了。清风、 飘雪、 飞絮、 弱柳就是意象,又怎么具有意象呢?“春眼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中的、花鸟、风雨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中融入了诗人伤感、留恋的情感。又怎么叫“对鸟,对花,都没有任何的修饰,没有任何多余的意象”?意象不是一个修饰性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融入了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形象。
  @xinxin209 38楼
17:33:08  少了些什么呢?差别在什么地方呢?“繁华一梦成空”,似乎少了些气度。  看王国维的: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气度局促,自然境界狭小。  再看黄霑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顺不顺?白不白?既顺又白,文气是贯通的,这符合古文运动散文化的宗旨。  上海滩歌词里的情绪奔复激荡,回环相扣,既......  -----------------------------  至于什么境界更好?这是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的,境界有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宝帘闲挂小银钩”所描述的意境,并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只是不同诗人在经历不同情境时发出的各异感叹。《红楼梦》的境界要叫狭小,还有什么境界叫大?那是不同社会不同时代所有人都会共有的一种人性的慨叹。当然每个人的审美趣味不同,有人喜欢宏大壮阔,有人喜欢精致小巧,有人喜欢“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有人喜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如有人喜欢Beyond有人喜欢达明。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样说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你如果 喜欢《铁塔凌云》超过《石头记》,我不想和你多争论,我身边也有不少人并不喜欢《石头记》,但也有很多人极喜欢。我并不认为他们某些人是专家某些人没品位。文学、音乐之类的东西,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了,没有人有资格做一个真正权威的排行榜 ,把天下的唱片和歌曲分出一个清晰的名次,因为对于不同的耳朵和心灵来说,文学、音乐好不好没有绝对的标准,甲之熊掌很可能是乙之砒霜。
  @xinxin209
17:33:08  少了些什么呢?差别在什么地方呢?“繁华一梦成空”,似乎少了些气度。  看王国维的: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气度局促,自然境界狭小。  再看黄霑的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顺不顺?白不白?既顺又白,文气是贯通的,这符合古文运动散文化的宗旨。  上海滩歌词里的情绪奔复激荡,回环相扣,既......  -----------------------------  @记忆与印象 41楼
19:39:33  至于什么境界更好?这是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的,境界有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宝帘闲挂小银钩”所描述的意境,并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只是不同诗人在经历不同情境时发出的各异感叹。《红楼梦》的境界要叫狭小,还有什么境界叫大?那是不同社会不......  -----------------------------  评论得很客观,正所谓各花入各眼,自己钟意的最好,不见得非要排个名次啥的,我是最反感啥歌曲排行榜的。《铁塔凌云》和《石头记》都各有千秋,起码在粤语歌的历史长河里堪称经典,相对而言,《铁塔凌云》歌词稍嫌直白了点,《石头记》歌词文言文的味道更浓了点。
  @荒谷神雕
20:42:50  从语法角度来看,粤语流行曲的很多歌词是不知所云的,这也是当年我们这些“追星族”被老师长辈诟病的地方。比如“我的眼神泛滥着爱情”、“以后明天的深夜”、“红红原是你,赠我的心中艳阳”等,但我认为,对于流行曲的歌词,不必从语法上过分苛求,应该欣赏作词者的逸兴遄飞和率性而为,就像毕加索的画,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画什么。我最推崇的粤语歌词,是潘伟源的《祝福》(叶倩文版)和乔靖夫的《深蓝》。  -----------------------------  @xinxin209 20楼
22:25:29  呵呵,是的,同意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是可以不严格遵守语法的。  1,我前面提出的基本规则“文从字顺”及“文脉贯通”首先是针对那些评点 粤语流行歌曲优秀词作“古典优雅唯美中国风” 的说法的。  我的前限是,如果粤语流行歌词认为自已是在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话,那么就至少就要有“文从字顺”。  这里的“文从字顺”并不是说符合白话文的“文从字顺”,而是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所遵崇的“文从字顺”,即上下......  -----------------------------  石头记的词固然一流,但并没有压过曲。作词压过作曲的粤语歌不多,乔靖夫的《深蓝》是其中一首。
  @荒谷神雕
20:42:50  从语法角度来看,粤语流行曲的很多歌词是不知所云的,这也是当年我们这些“追星族”被老师长辈诟病的地方。比如“我的眼神泛滥着爱情”、“以后明天的深夜”、“红红原是你,赠我的心中艳阳”等,但我认为,对于流行曲的歌词,不必从语法上过分苛求,应该欣赏作词者的逸兴遄飞和率性而为,就像毕加索的画,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画什么。我最推崇的粤语歌词,是潘伟源的《祝福》(叶倩文版)和乔靖夫的《深蓝》。  -----------------------------  @xinxin209
22:25:29  呵呵,是的,同意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是可以不严格遵守语法的。  1,我前面提出的基本规则“文从字顺”及“文脉贯通”首先是针对那些评点 粤语流行歌曲优秀词作“古典优雅唯美中国风” 的说法的。  我的前限是,如果粤语流行歌词认为自已是在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话,那么就至少就要有“文从字顺”。  这里的“文从字顺”并不是说符合白话文的“文从字顺”,而是韩愈为代表的古文运动所遵崇的“文从字顺”,即上下......  -----------------------------  @chenxi96520 21楼
00:02:13  1,其实还真是商业化过程中压缩人力成本仓促赶工闭门造车的后果。一个知名填词人一旦需要量产歌词的时候,谁敢保证首首成经典啊,哈哈~~~~江郎亦有才尽时嘛。其次还有个原因,毕竟只是流行歌曲而已,通俗大众即可,全首歌曲,有那么一两句“我爱你,无能为力”啊什么的,让一些刚好产生所谓“共鸣”的青年听到,扩展想象,一番感慨。恩,成功了。  半文不白,虽然听多了嫌腻,但比起如今口水歌泛滥,还算有点诚意。再说了......  -----------------------------  乔靖夫是著名作家,作品有武侠小说《武道狂之诗》等,我第一次听《深蓝》,是被作词而不是被作曲所吸引,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一看作词,原来是乔靖夫,当时还感到很意外,纵横捭阖的武侠作家怎么写起歌词来了?
  @荒谷神雕 44楼
20:52:49  乔靖夫是著名作家,作品有
小说《武道狂之诗》等,我第一次听《深蓝》,是被作词而不是被作曲所吸引,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一看作词,原来是乔靖夫,当时还感到很意外,纵横捭阖的
作家怎么写起歌词来了?  -----------------------------  这位神雕大侠,请参看一下30楼的回贴内容,对号入座即可。
  @忘川求水 39楼
18:25:26  铁塔凌云文言化?你不要说文言功底,连文言常识都不具备,把古文观止通读了再来说话,至少你可以知道文言是什么样子的  -----------------------------  从你的回贴的意思来看,显然是有文言功底的人,相信你看过我的回贴,也应该知道我表达的意思。  既然你具备这样的常识,那问你“岂能及渔灯在彼邦 何须多见复多求”有没有文言化的倾向,是不是半文不白?像你这样理解力的话,把古文观止通读了又能怎样呢?还不是生吞活剥。  本人的核心是,无需通读古文观止,通读了更不会喜欢粤语歌词,明白?  考虑到你的理解力,我着重提示,我说的是整体哦。
  @记忆与印象 40楼
19:10:39  你的这段话里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你把意象和意境混淆了。意境是单字,单词或词组(短句)所籍含的意象?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意象是一些具体事物,但其中融入了诗人的
。如你说的清风、 飘雪、 飞絮、 弱柳,这些不是意境而是意象,这些意象共同传递出的情调和境界才是意境。你说的什么“这些大量的单独提出来就具有意象的词组”这种说法就很可笑了。清风、 飘雪、 飞絮、 弱柳就是意象,又怎么具有意象呢?......  -----------------------------  并不是我搞错了,而是中文传统就是不讲究精确定义的,由于重视比兴,及大量的文字活用,你可以为你的理解找到大量的例证。  在这个层面上,皓首穷经的旧儒们已经打了几千年的笔仗了,我可不想跟你在这里纠缠这些。  看你回这些,显然也是有文字功底的人,相信会有判断力。应该明白我大致的意思。  我借着评石头记与铁塔凌云,挑一些刺,并不是想否定他们有资格做为歌词存在。  无非是想引人反思,这些受推崇的粤语歌词,为什么不容易走向外埠市场?  既然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为什么连走到内地都举步维艰呢?  而为什么另外一些粤语歌词却又能潇洒走一回呢?  对比之下,他们之间倒底有怎样的区别呢?这才是一个总结者应该做的事吧?  做为非粤圈的人,他们可能对这些粤语歌词做怎样的评判?  本人至少给出了一个可供粤语圈参考的角度。  老是翻什么十大金曲榜,真的很有意义很有意思吗?
  @记忆与印象 41楼
19:39:33  至于什么境界更好?这是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的,境界有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宝帘闲挂小银钩”所描述的意境,并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只是不同诗人在经历不同情境时发出的各异感叹。《红楼梦》的境界要叫狭小,还有什么境界叫大?那是不同社会不......  -----------------------------  你说的有道理,境界有大小,而不分高下。  红楼梦为什么受推崇?红楼梦并不仅仅是说是用文字展示了“繁华一梦成空”的境界,他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权贵家族由盛及衰的过程,那种感触是写实性的。  回到80年代未,石头记的歌词,展示的“悲欢恩怨原是诈”的境界与味道,不明白想击中哪些人?  这跟京华春梦那种影视作品是没法比的,因为人家有个故事在做铺垫与烘托。  就依你所说,石头记写尽了红楼梦的境界,写得再好,问题是想让哪些人来体会呢?研究红学的人,想来不会有兴趣。  再加上是流行歌曲做为包装载体,可想而知,这首歌的听众面又被缩小的很多。  以那个年龄段的歌迷,要普遍接受这种“红楼一梦”的感情体悟,比较难。换句话说,打不到他们心里。只有个别看武侠的小文青或许会有点兴趣吧?  真正能看红楼梦的那档年轻人,不仅少,而且很挑,早就去看古典书去了,没多少来听石头梦。  而这恰恰就是为什么黄家驹代表的粤语歌能够在内地站住脚的原因,因为他的歌代表着年青人的迷茫希望理想奋斗与爱情。  这种情况下,他本人包括粤语歌曲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纰漏与缺点都不是重点了。  这种与时代相结合,利用时代流行的文化载体,表达的感情理念与审美品味又与现实中社会群体的述求相契合,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的歌曲是“实而不虚”的,是“意在辞先”的。这种境界是真境界。  而像石头记这样的歌曲,却因为没有相对应述的群体,因此可以说是一种“重辞尚虚”的作品,作品的境界是虚设的,这就是我前面说他“虚幻隔离”的原因,注意,提醒看贴的人看清楚,我是有前提的,是从作品发行之后的客观反馈来评的。  并不是单独针对说作词人“华而不实”。看清楚了。
  @xinxin209 47楼
22:27:19  并不是我搞错了,而是中文传统就是不讲究精确定义的,由于重视比兴,及大量的文字活用,你可以为你的理解找到大量的例证。  在这个层面上,皓首穷经的旧儒们已经打了几千年的笔仗了,我可不想跟你在这里纠缠这些。  看你回这些,显然也是有文字功底的人,相信会有判断力。应该明白我大致的意思。  我借着评石头记与铁塔凌云,挑一些刺,并不是想否定他们有资格做为歌词存在。  无非是想引人反思,这些受推崇......  -----------------------------  为什么这些歌在内地影响力不大,《铁塔凌云》流行时大陆人还在搞文革,大陆开始接受流行歌曲时这首歌已经过去10来年了,自然不可能风行。达明的音乐本来针对的就是小众,不是那种烂大街的口水歌。自然不会太流行。而你列出的那些在大陆流行的粤语歌曲除了本身的质量的确高,跟影视的传播力量也有很大关系。其中超过一半都 是一些当年万人空巷观看的电视剧和电影的主题歌,这是它们风行的基础。而谭咏麟在80年代的巨星地位,Beyond的精神偶像价值,也是《爱在深秋》、《海阔天空》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至于红日和飘雪,能不能进十大我持保留态度。
  @xinxin209 48楼
23:38:15  你说的有道理,境界有大小,而不分高下。  红楼梦为什么受推崇?红楼梦并不仅仅是说是用文字展示了“繁华一梦成空”的境界,他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权贵家族由盛及衰的过程,那种感触是写实性的。  回到80年代未,石头记的歌词,展示的“悲欢恩怨原是诈”的境界与味道,不明白想击中哪些人?  这跟京华春梦那种影视作品是没法比的,因为人家有个故事在做铺垫与烘托。  就依你所说,石头记写尽了红楼梦的境界,写得再好,问题是想让哪些人来体会呢?研究红学的人,想来不会有兴趣。  再加上是流行歌曲做为包装载体,可想而知,这首歌的听众面又被缩小的很多。  以那个年龄段的歌迷,要普遍接受这种“红楼一梦”的感情体悟,比较难。换句话说,打不到他们心里。只有个别看武侠的小文青或许会有点兴趣吧?  真正能看红楼梦的那档年轻人,不仅少,而且很挑,早就去看古典书去了,没多少来听石头梦。  而这恰恰就是为什么黄家驹代表的粤语歌能够在内地站住脚的原因,因为他的歌代表着年青人的迷茫希望理想奋斗与爱情。  这种情况下,他本人包括粤语歌曲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纰漏与缺点都不是重点了。  这种与时代相结合,利用时代流行的文化载体,表达的感情理念与审美品味又与现实中社会群体的述求相契合,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的歌曲是“实而不虚”的,是“意在辞先”的。这种境界是真境界。  而像石头记这样的歌曲,却因为没有相对应述的群体,因此可以说是一种“重辞尚虚”的作品,作品的境界是虚设的,这就是我前面说他“虚幻隔离”的原因,注意,提醒看贴的人看清楚,我是有前提的,是从作品发行之后的客观反馈来评的。  并不是单独针对说作词人“华而不实”。看清楚了。  -----------------------------  你大概不知道《石头记》这首歌的背景,这首歌是香港著名前卫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排练的舞台剧《石头记》的主题歌。所以它和《京华春梦》等歌曲一样都是有故事依托的,舞台剧本身相比影视作品自然是小众的,但并不是“没有相对应述的群体”,这首歌从流行度来说自然也不如几位巨星谭张梅的歌流行,但艺术质量另当别论。
  @xinxin209 48楼
23:38:15  而这恰恰就是为什么黄家驹代表的粤语歌能够在内地站住脚的原因,因为他的歌代表着年青人的迷茫希望理想奋斗与爱情。  这种情况下,他本人包括粤语歌曲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纰漏与缺点都不是重点了。  这种与时代相结合,利用时代流行的文化载体,表达的感情理念与审美品味又与现实中社会群体的述求相契合,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的歌曲是“实而不虚”的,是“意在辞先”的。这种境界是真境界。  -----------------------------  至于非要在Beyond和达明中分个高低我觉得没有必要,要讨论下去又成了文学史上讨论了很久的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的问题了。对我来说我两者都要。在失落时我会听《海阔天空》《谁伴我闯荡》为自己鼓劲,在闲暇时我会欣赏《一个人在途上》《禁色》,那是一种更纯粹的审美体验。
  @记忆与印象 49楼
08:45:56  为什么这些歌在内地影响力不大,《铁塔凌云》流行时大陆人还在搞文革,大陆开始接受流行歌曲时这首歌已经过去10来年了,自然不可能风行。达明的音乐本来针对的就是小众,不是那种烂大街的口水歌。自然不会太流行。而你列出的那些在大陆流行的粤语歌曲除了本身的质量的确高,跟影视的传播力量也有很大关系。其中超过一半都 是一些当年万人空巷观看的电视剧和电影的主题歌,这是它们风行的基础。而谭咏麟在80年代的巨星地位,......  -----------------------------  许冠杰是内地最为人知的独唱歌曲,据我所知应该是“败瓦”那首,好像叫“浪子心声”?双星情歌也知道。(这我还是先听陈百强唱的)  内地引进香港流行歌曲时,虽然距铁塔凌云首发有10来年了,但很多磁带是有合辑与精选的。  如果说这样也还被忽略,相比之下,只能归结到这首歌的词曲呈现内容的手法,做为流行歌曲,在当时已显陈旧。  而另一首基本上同期同代的“石头记”也未曾在内地流行,虽然他的制作较“铁塔凌云”要时尚先进得多,但所表达的情绪如前所述,在内地没有应对的群体。  当然,你可以说你愿意追求“小众”与“超脱离世”之美,那就不要说他是流行歌曲。就没有资格来评流行歌曲经典。  而且,运用了先进的电声设备,采用了流行歌曲的工艺制作方法,使用了流行歌手自然嗓的唱法....却要来表达“无大众述求”的离世情怀,  这种嫁接让那些更传统更纯粹的玩二胡琵琶扬琴听“平沙落雁”的孤高典雅之士如何看待呢?  做为音乐与审美的尝试,我个人是不反对这些东西的,但如果是我做了这些事的话,就不会再标榜自已是在做“纯粹的艺术”了。  除了影视传播的那几首之外,你说的“谭咏麟巨星地位,Beyond偶像价值”,对内地歌迷来说,基本上没什么作用。那时还不同于四大天王时期,  谭咏麟,Beyond的磁带跟其他歌手的磁带没什么特别的,能喜欢这些歌主要还是可以被感动,这点可能跟香港会有些不一样。  爱在深秋,朋友,光辉岁月,飘雪,这些粤语歌也并没有什么影视剧来帮忙传播的。
  @记忆与印象
08:45:56  为什么这些歌在内地影响力不大,《铁塔凌云》流行时大陆人还在搞文革,大陆开始接受流行歌曲时这首歌已经过去10来年了,自然不可能风行。达明的音乐本来针对的就是小众,不是那种烂大街的口水歌。自然不会太流行。而你列出的那些在大陆流行的粤语歌曲除了本身的质量的确高,跟影视的传播力量也有很大关系。其中超过一半都 是一些当年万人空巷观看的电视剧和电影的主题歌,这是它们风行的基础。而谭咏麟在80年代的巨星地位,......  -----------------------------  @xinxin209 52楼
10:37:40  许冠杰是内地最为人知的独唱歌曲,据我所知应该是“败瓦”那首,好像叫“浪子心声”?双星情歌也知道。(这我还是先听陈百强唱的)  内地引进香港流行歌曲时,虽然距铁塔凌云首发有10来年了,但很多磁带是有合辑与精选的。  如果说这样也还被忽略,相比之下,只能归结到这首歌的词曲呈现内容的手法,做为流行歌曲,在当时已显陈旧。  而另一首基本上同期同代的“石头记”也未曾在内地流行,虽然他的制作较“铁塔凌云”要时尚先进得多,但所表达的情绪如前所述,在内地没有应对的群体。  当然,你可以说你愿意追求“小众”与“超脱离世”之美,那就不要说他是流行歌曲。就没有资格来评流行歌曲经典。  而且,运用了先进的电声设备,采用了流行歌曲的工艺制作方法,使用了流行歌手自然嗓的唱法....却要来表达“无大众述求”的离世情怀,  这种嫁接让那些更传统更纯粹的玩二胡琵琶扬琴听“平沙落雁”的孤高典雅之士如何看待呢?  做为音乐与审美的尝试,我个人是不反对这些东西的,但如果是我做了这些事的话,就不会再标榜自已是在做“纯粹的艺术”了。  除了影视传播的那几首之外,你说的“谭咏麟巨星地位,Beyond偶像价值”,对内地歌迷来说,基本上没什么作用。那时还不同于四大天王时期,  谭咏麟,Beyond的磁带跟其他歌手的磁带没什么特别的,能喜欢这些歌主要还是可以被感动,这点可能跟香港会有些不一样。  爱在深秋,朋友,光辉岁月,飘雪,这些粤语歌也并没有什么影视剧来帮忙传播的。  -----------------------------  石头记和铁塔凌云怎么会是同期同代的?它们差了整整15年啊。  追求“小众”与“超脱离世”之美,那就不是流行歌曲?听这些歌就没有资格来评流行歌曲经典?这是什么 霸道言论。李宗盛的歌算流行了吧,但他写给自己的歌却和写给别人的歌有很大不同。那是一种个人化的倾诉。《开场白》《阿宗三件事》这些歌不流行,但它就不算流行歌曲?它的流行程度不如我是一只小小鸟、爱如潮水,但是不是这些歌的经典程度就差?我不这么看。为什么李宗盛不给自己写一些口水歌,不为也,非不能也。有些歌手追求的东西并不是红,而是自己真正喜欢的音乐。
  @xinxin209 52楼
10:37:40  而且,运用了先进的电声设备,采用了流行歌曲的工艺制作方法,使用了流行歌手自然嗓的唱法....却要来表达“无大众述求”的离世情怀,  这种嫁接让那些更传统更纯粹的玩二胡琵琶扬琴听“平沙落雁”的孤高典雅之士如何看待呢?  做为音乐与审美的尝试,我个人是不反对这些东西的,但如果是我做了这些事的话,就不会再标榜自已是在做“纯粹的艺术”了。  -----------------------------  达明并没有标榜自已是在做“纯粹的艺术”,我说的是我从他们的歌曲中获得了更纯粹的审美体验。我觉得他们的音乐是真正的好作品,音乐性更强的作品。事实上达明的音乐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实验,反而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现实感的作品,别人唱着“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的时候,他们却在“对岸海旁万点灯光”中发出警示“恐怕这个璀璨都市光辉到此”。当别人把爱情的方方面面刻画地淋漓尽致,他们却在人们看不见的角落发出悲壮 的呐喊:“愿某地方不需将爱伤害 抹杀内心的色彩   愿某日子 不需苦痛忍耐 将禁色尽染在梦魂内 ”在97 临近人们纷纷移民海外,他们却在《今天应该很高兴》中追忆香港的美丽,在人们追逐声色犬马,忘记了社会良知,他们却用《十个救火的少年》表达自己的愤怒,达明一派的音乐,跨越了电子、民歌小调等多种乐风的界限,其作品内容,更涵盖了从无根青少年的浪荡生活到爱情及种种社会政治话题,其丰富性和深刻性是勿容置疑的。和香港任何一位歌手、乐队、组合相比,他们都有理由为自己骄傲。他们做出了真正值得一听的音乐。
  @记忆与印象 54楼
11:38:17  达明并没有标榜自已是在做“纯粹的艺术”,我说的是我从他们的歌曲中获得了更纯粹的审美体验。我觉得他们的音乐是真正的好作品,音乐性更强的作品。事实上达明的音乐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实验,反而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现实感的作品,别人唱着“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的时候,他们却在“对岸海旁万点灯光”中发出警示“恐怕这个璀璨都市光辉到此”。当别人把爱情的方方面面刻画地淋漓尽致,他们却在人们看不见......  -----------------------------  好吧,貌似你说的这样有内涵,我确实考虑抽空多看下达明。  但你这是在讲达明的其他吧。  而我们前面是就歌论歌,讲的是“石头记”,中心不是“达明”。  从“石头记”看不到你后面讲的这些“意义”。  而且我评“石头记”,并不是说“达明”缺乏“社会意识”。他缺不缺我并不讨论。  而是说“石头记”所表述的“繁华梦尽成空”这种“情绪”,做为单独的流行歌曲,在当时的年代,在当时的内地,缺乏一个应对的受众群体。
  @记忆与印象 53楼
11:09:06  石头记和铁塔凌云怎么会是同期同代的?它们差了整整15年啊。  追求“小众”与“超脱离世”之美,那就不是流行歌曲?听这些歌就没有资格来评流行歌曲经典?这是什么 霸道言论。李宗盛的歌算流行了吧,但他写给自己的歌却和写给别人的歌有很大不同。那是一种个人化的倾诉。《开场白》《阿宗三件事》这些歌不流行,但它就不算流行歌曲?它的流行程度不如我是一只小小鸟、爱如潮水,但是不是这些歌的经典程度就差?我不这么......  -----------------------------  呵呵,又把李宗盛给拉进来了。我一向论歌不看人。论歌就看这歌所籍含的感情内涵是不是跟当时的年代与凡人对应起来。没有脱世务虚就行。  ------------------  石头记和铁塔凌云怎么会是同期同代的?它们差了整整15年啊。  ------------------  铁塔凌云在内地错开了10多年,而石头记87年?内地这边能听到,容差1-2年,基本上算同期同代,我说的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石头记在没有代差的情况下,在内地仍然没有获得足够的普及。  用新潮先进的金属合成材料,现代高仿的工艺,制作出汉朝时期的皇家食具,我想有人会赞叹这食具的美,工艺的精致,也会有人愿意收藏买下,  并运用现代包装的方法,发布广告,占据版面,在各地展示,我也承认这高仿文物拥有一些古代工艺品趣味与审美的受众。  广义上讲,让这些高仿文物向社会展示演出的行为,也属于流行文化。  餐具厂制作普通餐具谈不上艺术,也就是普通意义上的精致精巧的工艺要求,普罗大众的审美而已。  而这个高仿汉朝食具它并不是普通的餐具,完完全全按照文物的要求制作的  那么,制作高仿的古代食具,这是纯粹的艺术吗?是在对普罗大众进行传统文化的拯救吗?  只怕王刚首先就来反对你,如同高仿文物的厂家,看不上普通餐具的厂家,认为自已的食具具有“超脱俗物”的艺术性。  而在那些自命高端的文物行家眼里,只有真正的文物才是艺术!毕竟高仿不等于文物本身。  如果买家识别不出来,当成真的买,也不能怪卖家玩诈,只以怪自已眼拙。  行家会从年头,质地,色泽,斑纹,尺寸,格式...这些细节来考量高仿品,除了文物价值之外,对高仿食具有苛刻的要求。  但对于导演来说,影视剧借去拍一下,他们是不会在乎这些的,看上去差不多像皇帝用的就行。  现在我要评2013年度内地最佳10大流行餐具,我在评这个10大流行餐具的时候,你把这个高仿的餐具也加进来,说也要评进去。  那我就说,你那个餐具早就没人喜欢用了,虽然看上去他也比较新,但他的审美趣味都是历史了。我现在评的餐具,首先他在内地市场上有足够多应对的群体。  你也可以把你的拿出来卖,但事实证明没多少人买,所以不能算成流行餐具加入到评选中。  他只是借用了流行物的操作手法,他自身文化趣味的取向是务虚的,并不适合放在一起评。  但你拿出报道,证明高仿的汉朝餐具也曾在各地流行展示,并引起“专家”的注意,那我只能说:此流行非彼流行。
  @记忆与印象
11:38:17  达明并没有标榜自已是在做“纯粹的艺术”,我说的是我从他们的歌曲中获得了更纯粹的审美体验。我觉得他们的音乐是真正的好作品,音乐性更强的作品。事实上达明的音乐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实验,反而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现实感的作品,别人唱着“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的时候,他们却在“对岸海旁万点灯光”中发出警示“恐怕这个璀璨都市光辉到此”。当别人把爱情的方方面面刻画地淋漓尽致,他们却在人们看不见......  -----------------------------  @xinxin209 55楼
14:42:36  好吧,貌似你说的这样有内涵,我确实考虑抽空多看下达明。  但你这是在讲达明的其他吧。  而我们前面是就歌论歌,讲的是“石头记”,中心不是“达明”。  从“石头记”看不到你后面讲的这些“意义”。  而且我评“石头记”,并不是说“达明”缺乏“社会意识”。他缺不缺我并不讨论。  而是说“石头记”所表述的“繁华梦尽成空”这种“情绪”,做为单独的流行歌曲,在当时的年代,在当时的内地,缺乏一个应......  -----------------------------  我并没有说石头记当年在大陆很红,很流行。我前面说过“如果从香港流行音乐史的意义上说,铁塔凌云可以排前三,从歌曲本身的品质上说,石头记可以排前三,但楼主排的是非粤区的十大粤语歌,重点在于歌曲在非粤语区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说,这两首歌没有进前30的可能。”但是对我来说,它红不红流行不流行我根本不在乎,在我心中它是一首好歌,听这首歌我会有一种审美的愉悦。这就足够了。其他几首歌为什么流行石头记为什么不流行我无所谓。在当年的内地,它缺乏一个应对的受众群体,不假,但在我还有不少喜欢香港流行音乐的乐迷心中,它有很高的一个位置。
  @xinxin209 56楼
15:15:26  铁塔凌云在内地错开了10多年,而石头记87年?内地这边能听到,容差1-2年,基本上算同期同代,我说的是这个意思。  就是说石头记在没有代差的情况下,在内地仍然没有获得足够的普及。  用新潮先进的金属合成材料,现代高仿的工艺,制作出汉朝时期的皇家食具,我想有人会赞叹这食具的美,工艺的精致,也会有人愿意收藏买下,  并运用现代包装的方法,发布广告,占据版面,在各地展示,我也承认这高仿文物拥有一些......  -----------------------------  你这个类比我觉得不恰当。高仿的皇家食具的审美趣味都是历史的,已经不是现代人的口味了。但《石头记》的审美趣味却不是历史的,类似这种有中国古典风格意蕴的歌曲其实有很多,还会受到很多现代听众的喜欢,像谭咏麟的《水中花》、沙宝亮的《暗香》包括当年刘家昌的很多歌曲,邓丽君《淡淡幽情》中的歌曲,周杰伦的一些中国风歌曲,同样有很多人喜欢,不是有古典意蕴的东西都是历史的过时的东西。
  @记忆与印象
11:09:06  石头记和铁塔凌云怎么会是同期同代的?它们差了整整15年啊。  追求“小众”与“超脱离世”之美,那就不是流行歌曲?听这些歌就没有资格来评流行歌曲经典?这是什么 霸道言论。李宗盛的歌算流行了吧,但他写给自己的歌却和写给别人的歌有很大不同。那是一种个人化的倾诉。《开场白》《阿宗三件事》这些歌不流行,但它就不算流行歌曲?它的流行程度不如我是一只小小鸟、爱如潮水,但是不是这些歌的经典程度就差?我不这么......  -----------------------------  呵呵,又把李宗盛给拉进来了。我一向论歌不看人。论歌就看这歌所籍含的感情内涵是不是跟当时的年代与凡人对应起来。没有脱世务虚就行。  ------------------  我是一只小小鸟、爱如潮水这些红极一时的歌都是李宗盛创作的,他具有创作出如你所说很流行的也就是“跟当时的年代与凡人对应起来”的歌,但给自己却写一些你说的非常个人化的脱世务虚的歌,为什么?因为评价一首歌的价值,流行不是唯一的标准,流行的东西有时是媚俗的,而有些好的音乐是和大众的欣赏有距离的。
  @记忆与印象 58楼
15:48:33  你这个类比我觉得不恰当。高仿的皇家食具的审美趣味都是历史的,已经不是现代人的口味了。但《石头记》的审美趣味却不是历史的,类似这种有中国古典风格意蕴的歌曲其实有很多,还会受到很多现代听众的喜欢,像谭咏麟的《水中花》、沙宝亮的《暗香》包括当年刘家昌的很多歌曲,邓丽君《淡淡幽情》中的歌曲,周杰伦的一些中国风歌曲,同样有很多人喜欢,不是有古典意蕴的东西都是历史的过时......  -----------------------------  那是,如果暗香,还有周杰伦的中国风 都能得到肯定的话,石头记也应该得到肯定。  我是一致的,因为我将这类歌曲都放在同一档中。  相较而言,无论真古,还是仿古,个人者比较偏文字自然一点文气顺畅一点的。  水中花稍微特殊一点,我不知道你提的是国版还是粤版。  因为对花的伤逝,就是对年华的留念....这是每个凡人都拥有的难以释怀,国语歌词文气很通畅的,文字又富有变化,这对90年代的内地,基本上带有通杀的威力,老中青男女通杀。
  @记忆与印象 59楼
16:01:21  我是一只小小鸟、爱如潮水这些红极一时的歌都是李宗盛创作的,他具有创作出如你所说很流行的也就是“跟当时的年代与凡人对应起来”的歌,但给自己却写一些你说的非常个人化的脱世务虚的歌,为什么?因为评价一首歌的价值,流行不是唯一的标准,流行的东西有时是媚俗的,而有些好的音乐是和大众的欣赏有距离的。  -----------------------------  哪首是脱世务虚的?阿宗三件事,无非第1人称而已,写得都是个人生活中的事,他自已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份子,他的心事,同时代的凡人可以感同身受。这怎么脱世务虚了?
  @记忆与印象
16:01:21  我是一只小小鸟、爱如潮水这些红极一时的歌都是李宗盛创作的,他具有创作出如你所说很流行的也就是“跟当时的年代与凡人对应起来”的歌,但给自己却写一些你说的非常个人化的脱世务虚的歌,为什么?因为评价一首歌的价值,流行不是唯一的标准,流行的东西有时是媚俗的,而有些好的音乐是和大众的欣赏有距离的。  -----------------------------  @xinxin209 61楼
16:55:41  哪首是脱世务虚的?阿宗三件事,无非第1人称而已,写得都是个人生活中的事,他自已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份子,他的心事,同时代的凡人可以感同身受。这怎么脱世务虚了?  -----------------------------  那《石头记》又怎么脱世务虚了?。《石头记》说的是把情感抛一边,花色香皆看化,其实却是在一心把生关死结与酒同饮尚不能忘怀中的纠缠、徘徊和彷徨,有悟性的人是会从歌中品尝到淡然和超脱的情怀和一种很优美的意境。况且务虚未必就不好,让我选最近20年最好的中文小说,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肯定是我力荐的作品之一。
  @记忆与印象 62楼
17:21:15  那《石头记》又怎么脱世务虚了?。《石头记》说的是把
抛一边,花色香皆看化,其实却是在一心把生关死结与酒同饮尚不能忘怀中的纠缠、徘徊和彷徨,有悟性的人是会从歌中品尝到淡然和超脱的情怀和一种很优美的意境。况且务虚未必就不好,让我选最近20年最好的中文小说,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肯定是我力荐的作品之一。  -----------------------------  呵呵,确实够扯的。还又转回去了。  《石头记》又怎么脱世务虚了?我前面都解释过了。  1 从歌词文字形式上
粤语的文言化倾向
(非内地大众主流)  2 从歌词内容上,空泛 罗列叠词,没有具体的意识流。 (非贬义,古典词作者推崇空泛的意象)   3 从歌词意境上,表达的是世事真假幻灭恩怨成空的贵族病态美
(非贬义,也不是只有贵族才得此病)  4 从歌曲普及事实,在内地没什么影响,表达的情绪没有大众回应。  ..........  以上各点,不同的歌词可能占据的比例不一,所以要综合比较。  脱世务虚,脱世,意指脱离时代脱离大众脱离凡人的感情世界,务虚,是指作品符合上列数点,面世之后大众回应甚少,此所谓虚。  你分析什么“有悟性的人是会从歌中品尝到淡然和超脱的情怀和一种很优美的意境”,我也不否定。  阿宗三件事  1 从歌词文字形式上
内地通行的白话文   2 从歌词内容上 ,分别描述了女儿,写作,谋生3件事,很平淡没有什么华词重采。  3 从歌词意境上,普通人生活中的烦恼,写实的凡人意识过程。  4 从歌曲普及事实,在内地传播度也不高,表达的情绪没有大众回应。  .....  综合起来看,前3条都符合“入世务实”的文风,只有第4点不合。  所以并不是你说的只以“传播”度来考量的。  在本人看来,以流行文化为载体,制作华不实的歌曲,这也是一种“媚俗”吧?  当然务虚也没什么不好,两者确实不适合放在一起比较的  上面所述都是围绕歌词做为评点,没有考虑配曲音效部份。
  想不到我的一句“石头记和铁塔凌云”引来了这么多的讨论,我先跟楼主说几句,我对于你说《铁塔凌云》的歌词好于《石头记》的说法不敢苟同,我和大多数正统的音乐人观点一样,《石头记》是字字皆妙,立意上更高一层,《铁塔凌云》更加写实一些,写游子的乡愁思绪,而《石头记》写的是一种看透世情的孤寂,相对来说,人文精神“石头记”也许更加浓厚一些,毫无以为“石头记”的歌词有宋词的意境,但不能肯定写实的“铁塔凌云”歌词就高于“石头记”,各入花眼,我更加赞同“记忆与印象”的想法,也更欣赏“石头记”的词多一些。但“石头记”最强的还是曲子和编曲,那种化仙入蝶、空谷足音的优雅与美妙,你们的侧重点应该更加注重音乐本身,而不是纠结在这个词是否人文、是否字顺等,在我看来歌词相当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音乐本身散发出来的一种音乐已经更加重要!要不歌词平平的《千千阙歌》中虽然有“红红仍是你 赠我的心中艳阳”也照样至今流行和经典!许冠杰的好作品很多,其实《铁塔凌云》具有无可比拟的鼻祖意义,所以我看来是要入选的。但内地许多歌迷限于时代和歌曲的流行度而忽略了也实属正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十首。我跟“记忆与印象”的品好可能接近一些,赞同你对“铁塔凌云”和“石头记”的评说。
  @xinxin209
10:37:40  而且,运用了先进的电声设备,采用了流行歌曲的工艺制作方法,使用了流行歌手自然嗓的唱法....却要来表达“无大众述求”的离世情怀,  这种嫁接让那些更传统更纯粹的玩二胡琵琶扬琴听“平沙落雁”的孤高典雅之士如何看待呢?  做为音乐与审美的尝试,我个人是不反对这些东西的,但如果是我做了这些事的话,就不会再标榜自已是在做“纯粹的艺术”了。  -----------------------------  @记忆与印象 54楼
11:38:17  达明并没有标榜自已是在做“纯粹的艺术”,我说的是我从他们的歌曲中获得了更纯粹的审美体验。我觉得他们的音乐是真正的好作品,音乐性更强的作品。事实上达明的音乐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实验,反而是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现实感的作品,别人唱着“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的时候,他们却在“对岸海旁万点灯光”中发出警示“恐怕这个璀璨都市光辉到此”。当别人把爱情的方方面面刻画地淋漓尽致,他们却在人们看不见......  -----------------------------  达明一派的歌曲的确更加艺术化一些,即使他们没有可以去追求,但从刘以达的曲、黄耀明的演唱、一堆词作者就知道,达明一派歌曲质量之高是其他香港乐队和组合或者歌手难以企及的,达明一派能在现实社会中提炼出如此高标准的歌曲可谓是香港一绝,这两个妖怪也只有听得懂的人才会深入骨髓的爱恋。我总觉得歌曲的境界有高低之分,而不是楼主的大小之分。其实歌曲很多都是很私人的,不同性格的人喜欢不同歌声,也就喜欢不同的歌手,但比来比去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只有经过这种讨论和比较,争执和反诘,才能让彼此更深入理解这些各自认为的佳作。
  我作为一个粤语区的歌迷,也把自己的十大挑选出来吧。我想90后的歌迷的榜单和我的差别也是很大的。  许冠杰-铁塔凌云  叶丽仪-上海滩  罗文&甄妮-铁血丹心  陈慧娴-人生何处不相逢  达明一派-石头记  梅艳芳-似是故人来  谭咏麟-水中花  王菲-执迷不悔  BEYOND-海阔天空  张国荣-红
  @记忆与印象
17:21:15  那《石头记》又怎么脱世务虚了?。《石头记》说的是把
抛一边,花色香皆看化,其实却是在一心把生关死结与酒同饮尚不能忘怀中的纠缠、徘徊和彷徨,有悟性的人是会从歌中品尝到淡然和超脱的情怀和一种很优美的意境。况且务虚未必就不好,让我选最近20年最好的中文小说,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肯定是我力荐的作品之一。  -----------------------------  @xinxin209 63楼
19:35:46  呵呵,确实够扯的。还又转回去了。  《石头记》又怎么脱世务虚了?我前面都解释过了。  1 从歌词文字形式上
粤语的文言化倾向
(非内地大众主流)  2 从歌词内容上,空泛 罗列叠词,没有具体的意识流。 (非贬义,古典词作者推崇空泛的意象)  3 从歌词意境上,表达的是世事真假幻灭恩怨成空的贵族病态美
(非贬义,也不是只有贵族才得此病)  4 从歌曲普及事实,在内地没什么影响,表达的情绪没有......  -----------------------------  这种观点我很难认同。   1粤语的文字有文言化倾向?我并不觉得。且不说《半斤八两》“我吔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这种俚俗歌,就是从谭张梅到张学友王菲的大多数歌曲,也明显是都市化的情歌或其他商业歌曲。有一些追求古典风格的歌曲,也是现代性的歌曲形式。  2至于“空泛罗列叠词,没有具体的意识流。”就更可笑了,要这么说,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是脱世务虚了?《再回首》中“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也是脱世务虚了?什么是“具体的意识流”?拜托你弄清楚意识流的定义再发言。最好 再看看《墙上的斑点》《喧哗与骚动》这些意识流经典小说,满口文学理论的概念却总是张冠李戴,很可笑。  3从歌词意境上,表达的是世事真假幻灭恩怨成空的贵族病态美?《石头记》是一首写意的歌曲,只是一种情境,是每个人在一种特定氛围都会感受到的情绪,怎么和贵族扯上关系了,又怎么和病态扯上关系了?  4 从歌曲普及事实,在内地没什么影响,表达的情绪没有大众回应?在这个帖子里喜爱这首歌的歌迷也有好几位了吧。它不算太流行,但是在很多资深一点的歌迷那里口碑很高。大陆评选《20世纪中文经典单曲一百首》,《石头记》名列第3,所有粤语歌中排名第1的歌曲。“华语金曲奖”评30年30人30歌30碟,《石头记》入围30碟,评语是“达明为进念二十面体的同名舞台剧而作的概念唱片,可以载入史册的经典,主题歌“石头记”将粤语(尤其是香港粤语)保留的中国古典词意发挥到极致。刘以达将英式电子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正式确立了达明一派独树一帜的融会中西的电子风格,黄耀明凄美迷离的唱腔也成为标志之声。而张叔平所作的形象与平面设计(以及后来的系列唱片),也造就了一种颓废的达明美学。”一时的流行真的不算什么,能列入中文流行史有更重要的价值。
  @记忆与印象 67楼
08:50:24  这种观点我很难认同。  1粤语的文字有文言化倾向?我并不觉得。且不说《半斤八两》“我吔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这种俚俗歌,就是从谭张梅到张学友王菲的大多数歌曲,也明显是都市化的情歌或其他商业歌曲。有一些追求古典风格的歌曲,也是现代性的歌曲形式。  2至于“空泛罗列叠词,没有具体的意识流。”就更可笑了,要这么说,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是脱世务虚了?《再回首》......  -----------------------------  涉及的话题更多了,说不完了,呵呵,好吧,我的错,我胡乱用词....  你看看你自已贴的:***“石头记”将粤语(尤其是香港粤语)保留的&中国古典&词意发挥到极致****  我指的就是70年代--90年代这段时间,“石头记”这种类型的港粤“中国风”歌曲,在歌词创作上出现的一些趋向与特点。  粤语歌词是不是有我说的这种“半文不白堆砌词藻文脉不通”的情况,以你的资料与见解,何必硬要假装不知讳莫如深呢。  凭心而论,石头记的歌词在这类的粤语歌词里还算优秀,我也没说它没优点,一无是处,只要不是雷同的风格,我都愿意接受,我自已就并不拒绝这些歌曲。  实际上,白话歌词里也有“重辞轻文堆砌词藻文脉不通”的情况,有机会也可以说说呀。我也没说白话歌词就篇篇珠玑,句句精妙的。  达明一派的歌打包听了一些,还行啊,我现在多年以后这样说似乎有点不地道。  也许确实不像在90年代刚出炉时那样惊艳。  我得承认在流行歌曲的制作上,这些外来的流行歌曲表现出来的诚意,高品质,这个没掺水,对得起那个年代。  当时内地的流行歌曲确实制作很差,除了硬件设备的差距,歌曲整体的流行品质定位都做得不够好。  西北风虽然刮得猛,又靠着春晚和电视上位,但在磁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壶老酒歌曲原唱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