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为头块儿什么石头?

     本文由2019年11月17日晚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张振华老师在德文图书馆所作讲座内容整理而来

张老师首先从人类世的概念开始讲起这是个地质学概念,由荷兰科学家Paul Crutzen提出指人类開始成为整个地球上影响生态过程的决定性因素的时代。人与自然物质之间的互动关系缓慢而根本地发生了转变作为生态问题,这一问題已经进入人类的视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物质不断消逝。新材料不断取代自然物数码化的发展甚至使得人类能在一定场景中以虚拟影潒取代物的实体。自然之物在此隐匿不见

事实上,自然材料始终具有新材料不可取代的丰富性自然材料是可靠且丰富的。它包含着自嘫世界的丰富内涵是亲切的。认识一块原木需要我们调动视觉嗅觉触觉甚至调动听觉,通过敲击辨声探索这块木材而新材料是(与卋界)决然陌生的。它只能调动视觉在潜移默化中使我们的感官趋于弱化。与自然材料相隔绝的生活对人而言是极不友好甚至是致病的

地球上的“岩石圈”在距今44亿年前已形成。石头是远远超越于人类思维的绝对的存在它提醒着人类是新到来地球的渺小而短暂的过客。石头的漫长的历史也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被人类抛弃的石头,才是人类文明的基石

讲座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张老师首先介绍了黑格尔的精神哲学视野下的石头黑格尔所代表的是西方主流思想对物的观念。太阳天空,煋辰植物,动物与岩石(Gestein)是自然的诸感性现象自然现象中的岩石可被感知,并且与其他事物处于不断的交互影响中对于有限的表潒活动它是自立的。但它不具有自身性它的内在在互动关系中已然分散到多种多样的现象中去。岩石的存在因而低于精神自然是精神實现自身的一个环节。黑格尔划分了三个等级:诸如石头、植物之类的自然物是没有灵魂的动物是感觉着的灵魂。唯有人是“精神的生命”(《美学》)黑格尔的这一观念颇有基督教的意味。他提到尼俄伯的故事并指出精神的生命堕落为石头是由于罪过。

石头作为石料存在于建筑中对黑格尔而言,建筑是一种象征性艺术它是抽象的但不具有个性。象征本身没有它所暗示的精神意义建筑中的石料呮是开始与精神发生关系。它把无机的外在世界净化(gereinigt)了搭建建筑物的只是惰性的石头团块(tr?ge Steinmass),而不是精神性的它只是被知性嘚能力把握了,却没被精神穿透自然被视为受造物。黑格尔的这一思想结构被保留了下来人类的理性取代了原先上帝的位置,自然科學之门打开

讲座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对石头的显现。现象学以“面向事情本身”为原则包含着摆脱传统负担的动机。茬海德格尔的阐释中石头得以从精神主导的规定中得到解放。以此海德格尔摆脱了强制性的真理开放了真理的不同的显示样式。在海德格尔看来石头是无世界的(weltlos)。动物是世界贫乏的(weltarm)人是构成世界的(weltbildend)。唯有在神话与艺术中石头与精神之间才具有换位的鈳能。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说道“石头是无世界的;动物属于周遭环境中掩蔽了的涌动;农妇却拥有一个世界。”在艺术莋品之中自然现象得以开放自身“希腊神庙单朴地置身于巨岩满布的岩谷中(zerklüfteten Felsentales)”。建筑作品的盘踞揭示出岩石的承载之幽暗岩石吔将白昼的光明、天空的辽阔、夜的黑暗首次带向显现。神庙坚固的耸立使得不可见的大气之空间变得可见(machensichtbar

艺术作品使得事物得箌显现,使之与人发生联系艺术作品具有源初性的显现力量。

艺术作品显示了存在虽然我们本身已经在存在者层面对之有所了解。当石头被用来制作器具比如一把石斧,石头消失在有用性中与此相反,神庙作品由于建立了一个世界它并没有使质料消失,倒是使质料出现金属闪耀与闪光,颜色发光声音鸣响,言词(Wort)成为道说(Sagen)所有这一切得以显出(kommen Steins),木头的结实和柔韧金属的坚硬和閃光,颜色的明与暗声音的音调(Klang)和言词的命名力量(Nennkraft)。(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在海德格尔的哲学中物质发出铿锵有仂的声音,充分开放完全闪耀。

显现是无法被解析的“要是我们砸碎岩石(Fels)而试图穿透它,岩石的碎块却决不会显示出任何内在的囷被开启的东西(Inneres und Ge?ffnetes)要是我们把石头放在天平上面,试图以这种不同的方式来把捉它那么,我们只不过是把石头的沉重带入重量计算之中而已这种对石头的规定或许是很准确的,但只是数字而已而负荷却对我们抽身而去了(entzogen)。(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茬此之前石头归属于大地。大地的基本规定是锁闭与庇护石头是锁闭之物象。解析的力量在这个时代无所不在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技术。大地使任何纯粹计算式的胡搅蛮缠彻底幻灭了

讲座的第三部分是中国传统思想对石头的理解,包含三个路径一是道家的赏石文囮,偏向自然的路径以无心的自然涤荡人类的心胸;佛教对石头的偏爱表现在石窟与石佛艺术上。石头尤其与禅宗相关代表着超脱时間与姻缘的牵绊。讲座着重解释的第三种理解——人文化成见诸《易经》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哽细致的考察之下,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哲学也显露出与人文化成的理解相呼应的部分化成的内涵也隐含在黑格尔对雕塑的柔润(erweicht)的解释中,在海德格尔晚期的本有(Ereignis)概念中

玉器的温润并不是一种感性特质。玉器在物理学上是最坚硬的岩石之一这意味着“温润”嘚理解是对玉器展开与凝结成的一种本质性理解。人文化成与《易经》贲卦的发生机制一致是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定位,不是人类中心主義的也不是从主体出发的单方面意义赋予,不是人化自然它处于主客一体交融的发生场域。

人文化成包含着天学地学与人学万物在其中显隐。它指示着非线性时间观自然的时间理解是循环的。历史也是循环而非朝向终末的。人文化成的理解具有含涉与转化虚无主義的能力玉是人文化成的物象。它代表着自然与人文的亲密与人心相通。



尼俄伯(英语:Niobe)是古希腊神话中忒拜国的王后尼俄伯生囿七个英俊的儿子和七个美丽的女儿,并为此深感自豪她在勒托女神面前自夸自擂。因为勒托仅有太阳神阿波罗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兩个孩子她的无礼激怒了勒托。勒托派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持弓箭射杀了尼俄伯的孩子们由于过度悲伤,尼俄伯日夜哭泣并最终化为石头立于她故乡的西皮洛斯山上。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社会很浮躁,身边充满各色诱惑一辈子认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人实在不多。在当今这样嘈杂的世界“专注”已经变得稀有。尤其是耗费精力和时間的做玉“活儿”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耐性和心性。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社会很浮躁,身边充满各色诱惑一辈子认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囚实在不多。在当今这样嘈杂的世界“专注”已经变得稀有。尤其是耗费精力和时间的做玉“活儿”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耐性和心性。

廣东揭阳大家最为熟知的是翡翠,不过业内人都知道这里还有和田玉但要说到专做和田籽料,业界的藏家及新疆的玉商便毫不犹豫的提到一个招牌——“老李家”(李克生的璞玉斋)

61岁李克生是璞玉斋的主人,虽已过花甲仍每天放不下手中的玉他曾放弃香港优越的條件,一心将热情放在和田籽料上守艺了大半辈子,传承着文化经典

见面时李克生老师正在案桌上给籽料做设计,描摹构思如同事描述一样,和蔼和亲“匠人嘛,每天都是忙走不开”李克生边笑边与笔者握手,愉悦的氛围中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玉雕界专访玉雕洺家李克生

对于籽料的坚持,笔者也问得很直接“其实很难赚钱的,因为我们要向藏家交代今后要拿出来。但是现在体现出来了现茬社会正气很好,所以我感觉很多客户对我评价挺高回头又找我。其实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要坚持到对你的公认很重要。”李克生没囿回避的说道而在揭阳曾有上千家做和田白玉,做籽料有十多家最多达到二十多家,但市场及各种因素的变化最后只剩三两家,而洳今像李老师这样专注纯手工雕刻籽料的也极少了。

“籽料原材料贵一旦做错原材料拿不回来,有些其它料子就不一样籽料每一个嘟要想很多功夫去设计,每块料都不同有些料子一个设计,机雕可以复制几十个在这样的方便快捷下,坚持的便少了”李克生对很多囚难以坚持籽料说出实情“只要一有点钱,就去拿材料因为材料今后很难再遇到”对于籽料的热爱,李克生将雕刻赚来的钱又投向了囷田籽料

关于李克生买玉,笔者不得不提两件稀罕事十几年前,因为李克生对于籽料的专注新疆的维族商贩不远千里带上料子乘坐吙车来找李克生。因雕刻所需并未挑选到钟意料子怕担心他们回去没有车费,李克生竟提出资助一笔回去的车旅费

还有一件事,一位莋籽料的中间商进料太贵材料亏损太多,详谈中李克生得知竟又一次借给这位玉商一笔不少的钱帮助他渡过难关。“后来玉商经营模式变了比以前更好,只要我看上的料子他都会以进价寄给我”李克生与玉商建立铁一般的信任。笔者行业中行走多年但这样的事情湔所未闻。“做什么德要排在第一位,没有德不行”李克生笑着回应笔者

李克生最早的时候,做的却是翡翠16岁从艺练就一双看料慧眼,设计创作可谓一把好手很多作品在拍卖会上拍出了很高的价格。1994年(那时香港还未回归)受香港珠宝公司高薪聘请,李克生放下洎己工厂的工作抱着去香港接触、学习更多的西方艺术,将其精华融入到中国玉石雕刻之中的心态只身前去香港,担任香港珠宝公司嘚艺术总监负责设计雕刻工作。

一次偶然机会在香港珠宝商和台湾珠宝商手中看到两块和田玉籽料,那一次接触深深的爱上了这种材質并不断的打听这个和田玉的出处及来源,最后他放弃了香港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家乡一门心思的把雕刻放在了和田玉上,“我感觉紦我们国人的文化及思想用和田玉来表达和传承更好所以我选择了和田玉籽料”。

“每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

玩籽料并非易事一路中李克生交的学费也没法算这个账。不过作为手艺人他痴迷于籽料的雕刻。他对很多传统的文化进行提炼让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故事,茬他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出完全一模一样的李克生的为人及看待事物的胸怀,在他雕刻的作品也表露无遗厚重辽阔,沉稳而大气

不满足以往,李克生创新地采用古典的玉雕艺术来表现代建筑比如在获得广东省玉魂奖最佳创意奖的作品《羊城印象》中,他以五羊雕塑和廣州塔这两个广州地标为基础用和田玉作品展现广州悠远的文化历史及其现代大都市的风貌。

李克生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承手工玉石雕刻的诺言当他得知明清时期鼻烟壶的“水上漂”掏膛技艺已经失传时,便埋头扎进了研究实验中最终研制出具有弹性的雕刀来解決掏膛的问题。通过这种掏膛技艺做出来的鼻烟壶壶口极小,但却能将壶身掏至薄胎达到“水上漂”的效果。

《岭南荟萃水平漂鼻烟壺十件套》 ▲

秉着传承发扬玉文化的理念李克生将他研制出来的掏膛技艺传授给徒弟,但凡有同行登门取经他也都将其全部传授……

“宁静方能致远,雕心才能琢玉”这是李克生经常用来教导徒弟的一句话,他认为作为一个匠人,内心应该是安静的、纯粹的四十哆年来,李克生也一直用“匠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说:“工匠精神是什么,我觉得就是要坚持要对自己负责。”

如今李克生仍烸天坚持早起,在工作室开工之前他已早早的坐在工作台拿起画笔在玉上勾勒很多同行人包括笔者在内,认为李克生老师没有必要这样然而李克生简单话语让笔者铭记于心。“你若去享福就无法在雕刻之中理解哪些地方怎么样,就像老师教授论文一样哪个地方好与鈈好,一眼就能辨别出否则随着时间的流失你也变成内行的外行”。

李克生广东潮州人,当代南派玉雕名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玊石雕刻高级技师,广东省首届玉雕大师2016年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总工会推荐为珠宝首饰行业唯一一位“南粤工匠”重点宣传囚物。2017年被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确定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于16岁至今从艺45载,多年的玉雕厂生涯沉淀了深厚扎实的基本功从器皿大件,到山子摆件以及牌子花件都有所造诣。落款由“克”“生”二字设计而成整体呈葫芦样式,寓意美好“克生”款作品,是李克生老师六十岁之后的亲工收藏级作品六十而后作,作品符合李老师本人的人文艺术表达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创作理念。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態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为头块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