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五泉山大佛着火附近哪儿有化妆的地方?

【图片】兰州旅游攻略_兰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45,052贴子:
兰州旅游攻略收藏
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 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黄河水的滋养,使得兰州成为闻名全国的“瓜果城” 。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兰州的黑瓜子,板大形正,被称为“兰州 大片”,畅销海内外;兰州的白兰瓜、黄河蜜,清香溢口,素有“赏景下杭州、 品瓜上兰州”的赞誉。 兰州又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其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并曾两 次入选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文物点500 多处,古遗址250处,古城12处,古建筑50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 、吐鲁沟、石佛沟、兴隆山;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白衣寺等名 胜古迹,还有兰山公园、南湖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 各异的景点。 这是一座唯一黄河环绕的大都会,这是一座因“拉面”而声名鹊起的城市,这也 是一座藏着“马踏飞燕”的城市。作为甘南旅途的起点,或许它的风情与藏区有 很大的不同,但绝对值得你细细的品味。
历史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15000年前已有先民繁衍、生息、距今500 0年前后,兰州的远古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彩陶文化——马家窑文化。秦始皇三 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榆中县,是兰州及其以西广大西北地区最早的行政 建制;汉武帝年间设金城县、汉昭帝年间设金城郡,“金城”古称即见于史册。 十六国时期,西秦将国都先后设在今兰州的菀川、西固两地。年(公元581年)设兰州,置兰州总管府,遂有“兰州”之名。余年间,兰州以“屏障中原、联络西域、襟带万里”之势丝绸之路重镇。明建文 元年(公元1399年)肃王移节兰州,兰州遂为藩都。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 年)陕甘分治,遂成省会。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正式设立兰州市,为 西北五省区第二个设市城市。
环境兰州市处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即北纬34°,东经 103°40’距西北其他四 省(自治区)的省会平均距离最近。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 过,枕山带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 ,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 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并集中分布在6~9月。年平均气温9.3℃。
著名景点介绍: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最高峰海拔2400米。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是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桥横空飞架峡谷。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唐宋时,兴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称“洞天福地”。清代时,这里庙宇楼阁,甚为壮观。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意,改名“兴隆山”。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1949年8月其灵柩才迁往青海塔尔寺。兴隆山因这段历史更加著名。兴隆山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保护区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有人隐居修行。至唐、宋,这里更是殿宇富丽,称“洞天福地”。清乾隆年间,山西曲沃人刘一明(道号悟元子)苦修三十余年,起造建筑七十余座,著书三十余部,为研究医学、道教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西夏交兵,曾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1939年至1949年,成吉思汗棂棺从内蒙迁陈兴隆山达十年之久。明崇祯二年,李自成于这里揭竿起义。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最著名的景点云龙桥是一座画廊式木拱桥,桥身为木体弓形,精巧玲珑,似彩虹跨越山涧。桥身长155米,宽3米,桥上设廊7间,桥的两头各有一阁,是歇山顶四角飞檐的建筑。廊内雕梁画栋,廊顶覆盖琉璃瓦。按道家的义理,“龙腾云,云从龙”,这座桥使栖云、兴龙两峰贯通一气,所以叫做“云龙桥”。桥头篆刻着一副醒目的对联:“云比泰山多,霖雨苍生仙人悦;龙入沧海外,扑峦翠霭灵气来。”另一人文景观为蒋介石官邸。1942年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为迎接蒋介石来兰,抽调了专门的工程设计人员,在此修建了一所小巧玲珑、结构独特、庄严深邃的小别墅——有名的蒋氏行宫。一楼设有客厅、候见室、侍从室、会议室;二楼有会议室、机要室、卧室、化妆室和卫生间。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存使甘肃位于全国文物大省之列,甘肃省博物馆也因得天独厚的条件,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我馆都有丰富的收藏。其中尤其以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这些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道道通甘肃省博物馆科学、艺术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要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除了常规的实物展览外,为它们提供一种更为开放的展示方式,让久藏深闺的文物为广大群众所欣赏,让古老的中华历史文明为世界所了解,网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我们试图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建造一座流动的虚拟博物馆,在这里,凝固深厚历史将与流动的现代信息有机结合,为我们提供跨越时空的交流,在这里,它将为你呈现甘肃省博物馆的另一种魅力。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整体造型是一位神态娴雅的母亲侧卧黄河岸边,看护着怀抱中游泳的幼儿的情景。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吐鲁沟 位于兰州市西北160公里处的永登县连城林内,属祁连山脉的东麓, 是一以奇山秀水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旅游区,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吐鲁”是古代蒙语,意为“大,好”,或“美好的果园”。吐鲁沟曾为多民族杂居地区,这里受山地气候影响,吐鲁沟降雨丰沛,沟内峰峦叠嶂,林木苍翠,曲径通幽,吐奇纳秀,成为一毫无人工雕凿的原始自然风景区。区内有发源于俄博峰的吐鲁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过,至三岔汇合后,经前沟汇入大通河。沿河谷修有公路直通沟内,两岸步移景异,气象万千。吐鲁沟自然风景区海拔1,998-3,165米,总面积6,157公顷。游客跨越大通河桥,即进入前吐鲁沟森林风景区。从大桥至三岔旅石崖泻珠游村6公里,便分成大小两沟,左侧是大吐鲁沟,全长14.7公里,是以奇特地貌风景为主的公园主要赏景区,共计有24处景点,峰、峦、崖、石,千姿百态,绝壁飞瀑,石崖泻珠,虽自天作,宛如人开。再上行,便到沟掌草原,为迷人的草原游览区。从三岔右行即进入小吐鲁沟林区。沟长7公里,有12处景点。小区内有1,600多种树木花草,栖息着麝、跑鹿、蓝马鸡、猞猁、石羊等数十种珍稀动物,一片茫茫林海,古木参天,溪流淙淙,到处鸟语花香,俨然一自然画廊。
兰州水车博览园的南大门(正门)是一个造形独特的木架结构的大门,它寓意着两个意思:博览园大门一、它是抽象化了的兰州水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来表达兰州水车这个主题;二、它寓意着兰州是一个两山一水的山水城市。大门是由木架组成的,形似两座“山“。它分别代表兰州的兰山和白塔山;左边的水池代表黄河。寓意着兰州是山水相连的美丽城市。水车广场进入大门,是水车博览广场的第一部分——水车广场。水车广场以知名于国内外的兰州水车为主体,并荟萃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水车数十轮。因此,兰州水车博览园是世界上水车品种、数量最多的主题公园。其中,兰州水车以其独到的构造、精湛的工艺、雄浑粗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水车的代表。水车广场创始人段续水车博览园在水车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雕像,他就是兰州水车的创始人——段续。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兰州人。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任云南道御使、湖广参议、密云兵备副使等,“多有惠政“。在任曾宦游南方数省,对南方木制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祥察其构造原理,绘成图样。晚年回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仿制,几遭失败。于是二下云南考察,获得水道翻水之巧思,结合黄河水急等特点,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制成了喇叭口水巷、凹形翻槽和巨轮式的黄河水车。段续的水车成功后,黄河两岸的农民争相仿制,一时间黄河水车四起,使干旱少雨的兰州黄河两岸农田得惠于段续所创制的黄河水车。这尊雕像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段续创制水车的情景。雕像位于水车广场东端,在南大门的中轴线上,雕像前面是直径26米的水车图案。他左手执图,右手置于胸前,左脚向前跨出,清风将衣摆吹起,面部表情慈祥、生动,似在思索,似在比画,似在指挥,宛若在现场指导建造水车。兰州水车段续雕像左侧的是南方竹制筒车,右侧的是段续创制的兰州木制水车。公元1556年,段续就是根据南方的竹筒水车创制了雄浑粗犷的兰州水车。历经四百余年,兰州水车日臻完善。她构造独到、工艺精湛、雄浑粗犷、风格独特。至一九五二年,二百五十二轮水车林立于黄河两岸,蔚为壮观,成为金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而知名于国内外。兰州水车直径16米左右,16对辐条由车轴向车缘辐射构成巨轮,辐条顶端置刮水板,刮水板之间置40个长方体水筒,其下为凌空架设的木槽,可引水流。车轴固定在水巷石坝之上,河水涌入水巷,形成急湍,刮水板受力,驱动水车转动,水筒“倒挽河水“,倾入水槽以灌田。一轮水车可灌溉田地三百余亩。在水车广场展现着各具特色的水车:在我们左侧的是一架推水车(又称水挂子),它依靠人力推动水车,将水提起,倾人水渠,灌溉农田;在我们右侧的是一架脚踏水车,其原理是用力踩动木轮,由传动链条带动水车,达到提水灌溉的目的;在水车广场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手推水车和脚踏水车,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用刮水板通过水槽的方法,将水提升上来。适用于提升低水位的水(如水塘里的水)用来灌溉。
白塔七级八面,为实心砖塔。每级每角均有翘起的砖刻小龙头,下系风铃,随风飘荡,声清音脆。高约17米,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为公园,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为三台建筑群,依山而筑,飞檐红柱,参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连,四通八达。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现紫荆树已枯死。白塔山经过多年绿化,树高林密,曲径通幽。公园内独特的“黄河奇石馆”藏石丰富,和裕固族接待帐房为别处少见,独具风格。山下为中山桥,使二者已连为一体,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白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毫无损伤,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兰州市白塔山东约1公里处有元代的王保保城遗址。相传明初,大将徐达、冯胜奉命攻打元军王保保,久攻不破,恰至元宵节,徐达白塔山公园命军士做成又粗又长的鼓,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以大旗为号,里应外合,终于攻破了王保保城。为纪念这场战斗的胜利,这种鼓被命名为“太平鼓”,并成为兰州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从此,王保保城和太平鼓更加闻名。佛塔是同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始传的印度佛塔是单层结构,后与中国的亭、台、搂、阁等建筑形式有机结合,有发展,有创造,形成了多边多层等形形色色的塔。塔在中国是成千上万的,是数不胜数的。其中白塔也不少,北京就有北海白塔,白塔寺的白塔……中国的白塔太多了,而兰州白塔确有着不少的故事!白塔山来历的另外一种说法“白塔山上的白塔是明代刘永诚在原遗址上修建的”,这是昨日记者从白塔暨白塔寺历史文化研究会了解到的。此研究会由兰州园林局、白塔山公园共同举办,省地方志、省博物馆等相关单位的专家教授参会,但会上对白塔的建成地确切年代仍无定论。在会上,专家们一一推翻了以前的一些说法,提出了一个比较中庸的观点,建议如果重新修筑白塔的时候,在碑上写“不知何人建塔,重修于??年”,留给后人更多想象空间。同时,专家也提议,要把白塔作为兰州的一个文化旅游标志来推广。白塔山以“白塔”而得名。白塔寺在山巅,相传为纪念元代以为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西藏著名喇嘛而建。据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统一大元帝国的疆域时,曾致书西藏喇嘛教的萨迦派法王。法王即派一著名喇嘛去觐见成吉思汗,该喇嘛途经兰州时不幸病逝,于是元朝下令修塔兰州白塔纪念。元代所修白塔今已不存,现存塔为明景泰年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在旧址上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建寺址,改名慈恩寺,但百姓仍呼之为白塔寺。白塔八面七级,高17米,各级每面都有佛像。角檐有铜马,微风吹过,清脆动听,上冠绿顶,下筑圆基。清人秦维岳有诗云:“北上环拥势嵯峨,塔影巍然最上坡。布地散金名宝刹,擎天一柱俯黄河。”描绘出白塔雄姿。出白塔寺门西下右转,有水濂观音洞。在洞西北台上,建有关帝庙、驻春亭、兰台,至山巅处建有一亭曰“牡丹亭”。白塔寺西南稍低处,有峰突起,号称凤岭山,清康熙时在上面修建了三官殿和观音洞。嘉庆时又添建了药王殿和财神殿及三间灵官楼等建筑。寺东南有三教道统祠,祠东为三皇殿,祠前有石拱桥,石拱为门,可通来往。过牌楼而下,便是罗汉殿,殿前有悬楼10余间,供游人凭眺及休息。
青城古镇景区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历史价值。先后有《老柿子树》、《黄河浪》等电视剧在此选景拍摄。据史记载,青城古镇为宋仁宗年间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所筑,所以叫青城。历史上的青城是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水陆交通发达,北京、天津、太原等外地客商云集,泊来文化使得青城古民居既有山西大宅院风味,又有北京四合院的格式。现存的50多处民宅四合院古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民宅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三个村。其中有明代建筑一处,清代建筑33处,民国建筑15处。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12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18处,残缺的有14处,仅存门楼的有16处这些古民居的砖木雕刻艺术也非常精湛,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大多通过象形、会意、谐音等手法构求艺术语言,来托物寄情。在这里游客既可看到古香古色的明清民居,又可在动听的青城小曲《西厢调》,还可观看精彩刺激的斗羊表演,体会到独特的黄河古镇水岸民风。高氏祠堂高氏祠堂(拍摄于2012)(12张)始建于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其中殿堂、廊坊共计20多间,过厅还悬有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匾额。里面悬挂清道光帝御赐高鸣桂“才兼文武”和咸丰帝御赐高鸿儒“进士”匾额。200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书院青城书院(拍摄于2012)(12张)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一百多年的历史培养了大批优人才,其中翰林1人,进士10人,文举23人,50多位武举人及许多贡生。是兰州六大书院之一。古镇还有多处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城皇庙内的古建筑。青城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待于进一步去挖掘开发。青城隍庙城隍庙(拍摄于2012)(15张)原址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为守备府,是一条城守备军指挥部的所在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建为城隍庙,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大殿保存基本完好。又集资修复了门楼及戏楼,这里成为当地人们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罗家大院罗家大院(拍摄于2012)(22张)为四合院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造型独特别致,气势宏伟庄严,使整个祠堂更显古朴典雅,是典型民俗文化博物馆。院子中有当年水烟作坊、水缸,石桌和满院子自然而生的草相映成趣。二进院子陈设有刺绣、灯笼和一些小物件。院后花园里有一处荷塘,荷叶碧绿,生机勃勃。电视剧《老柿子树》在此院拍摄,成为剧中四个儿子居住的场所。
黄河铁桥有人说黄河铁桥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2背后的历史编辑20世纪初叶,走过了500年的镇远浮桥终于要和金城兰州人告别了,僻居甘肃兰州的一批官员壮志满怀,欲建前人未竟之功——修建铁桥,一时间议论纷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十九,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上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报告说已经与德商泰来洋行在日签订了修建黄河铁桥的合同。而此时,不但合同已签,建桥所需要的料件也已在转送兰州的途中,升允的奏章显然有些先斩后奏的意味。按照晚清的文书运转制度,官员欲办某事,须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理到一定程度,如果证明不可行,则停止办理;如确实可行,则上报上级机关或朝廷。如此看来,自认为“赋性迂谨, 景观(13张)凡事未经办妥,不敢遽以上读宸聪”的升允,并非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他对建造黄河铁桥一事已有了十足的把握。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现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树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现在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但是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光绪初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就有过修建铁桥之议,但因为洋人出价太高而作罢。进入20世纪,走向末路的清廷开始实行新政,鼓励洋务。 黄河铁桥(3张)升允到任后不久,即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立了甘肃洋务总局,由兰州道彭英甲兼洋务总局总办。正是洋务的兴起,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升允敏锐地意识到“外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德商天津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正好游历至甘肃,双方一经接触,立即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桥价十六万五千两,不足左宗棠时的三分之一。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兰州注定要在20世纪初叶、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完成一件惊世伟业。
五泉山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林木葱郁花草香,雕梁飞阁泉瀑鸣”,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陇上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现存最早的一所建筑“崇庆寺”内的“金刚殿”,系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余年。蓁建筑群均系清末陆续重修。`五泉山赋五 泉 山 赋汪 少 潭山不在高,五泉驰名;水不在深,日月取影。千载香火,三教景行;古木参天,四季分明。去病早逝,勇冠群英;太公晚遇,文治武兴。尔炘虽远,联妙诗精;龙渊不才,但赋其情:五泉山大门吾爱五泉山也,颇爱其泉。承天地之精华,生北国之佳境;历沧桑之巨变,惠古今之生灵。纵观五泉,依山而坐;恰关帝之夜读,犹太白之醉卧。惠蒙如足,伫立两厢;朝迎旭日,泉声朗朗;夕送晚霞,霭雾茫茫。慢坡东行,石栈凌空飞荡;拾阶西上,平湖美人初妆。青山抱玉,含惠泉若铃铛;悬崖吐液,披蒙泉似霓裳。三泉星聚,豁然开朗:掬月居首,陨石屏障;右臂摸子,洞幽水凉;左肩甘露,云淡天苍。喜花好月圆,对酒当歌,谁盼玉兔东临,蝶影成双?悲黄叶遍地,哀鸿孤飞,谁摸瓦砾碎石,儿女自妄?天降甘霖,远客邂逅,谁烹清茶佳茗,手留余香?新词旧韵,琴瑟悠扬,谁奏高山流水,以待红装?善哉!雨润暮鼓,烟迷晨钟;五泉相携,各尽所能。童山披翠,其功浩荡;良田千亩,其情泱泱。源源不断,虽粉身亦无惧;生生不息,纵百折而不回。此五泉也?实五仙也!吾爱五泉山也,诚爱其景。滴滴藏世界,涓涓流古今。陇海西望,拓丝路之故道;黄河东翘,惊两岸之复兴。举目北瞰,借白塔以擎天;回眸南睇,仰三台以摘星。闹中取静,群佛当仁不让;远离喧嚣,众生正道慈航。烟峦古寺,错落有致;歌台水榭;碧波荡漾;丘壑起伏,盘桓跌宕;驻足园中,神清气爽。八卦台低,飞泉流瀑,左探灵山殿之新筑;太昊宫暖,翠幽新圃,右入嘛呢寺之旧院。嘛呢寺为藏传,堪民族融合之典范。全寺朝北坐南,前置小院;有巧巧斋、曲曲亭,有仄仄门、依依径,有重重院、叠叠园;更有数十经轮,金光灿灿。两侧悬楼,环绕大殿,妙趣盈盈,风格别样;禅意盎然,相得益彰。东西长廊,蜿蜒成双;风雨无阻,上下通畅。游乐东向,海盗船满载尖叫;提心吊胆,人工湖激流勇进。猎奇西行,熊猫馆指点国宝;闲庭信步,动物园且寻童心。此东西二龙口及左右景点之大观也。主景区则端坐中麓,春夏万木葱茏,百鸟争鸣,鲜花怒放。秋冬落叶萧疏,粉妆玉砌,冰莹雪香。山门为轴,松柏两行;一柳独大,正对牌坊;双龙壁前,蝴蝶亭凌空展翅,鹤舞龙翔;九曲桥畔,大雄殿庄严肃穆,钟鸣鼎唱。万源阁拔地而起,傲然独立;青云梯扶摇直上,直通天堂。地藏寺尽收东廊,卧佛在望;文昌宫北接魁星,寸管流芳。千佛阁危岩横陈,下临绝壁;三教洞一览全城,蒸蒸日上。果然是: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烽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吾爱五泉山也,实爱其人。圣者其圣,功者其功;一山育化,三教呈祥。有孔夫子、有霍去病,有孙中山、有刘尔炘,有文昌君、有诸葛相,有三世佛、有立金刚,有观世音、有地藏王!克己复礼,仁者孔圣;驱逐鞑虏,勇者孙文;修齐治平,当赞文昌;鞠躬尽瘁,谁比孔明?至德至爱,我效我仿!山穷水尽,观世音慈悲救苦难,何妨变性?千钧一发,地藏王大义入地狱,舍我其谁?接引佛洪武初成,六百年辗转,几遭劫难,虽文革伤其左手,慈容不改,无怨无悔!铜卧佛曲肘而眠,彻悟乎“一心事佛,勤修尔大德大善;三界无我,休究吾是睡是醒。”泰然于“香客三叩八万里,老夫一觉九千年!”四大皆空,物我两忘!其难得糊涂乎?但得大自在耳!悲夫!念去病家奴之后,十七从戎,马鞭响处,五泉奔涌,对答匈奴未灭,胡以家为?然多少膏粱子弟,终老无成,却欲点将封侯,如此好高骛远,岂非笑谈!吾九岁初识五泉,三十年来,上下四百余回,蒙庇佑于孩提,竞前茅于群雄;慰慈母于华发,启稚子于懵懂。虽故地重游,然常访常新,足见诸圣贤之博大,而吾辈之浅陋也!呜呼,吾爱五泉也,明月前身;吾赋五泉也,和而不争。即弱冠而常思,至不惑而初成,叹流水之今日,感转瞬与永恒。今吾捉刀赋汉月,含笑弄吴钩,常怀君子心,不度小人腹,始知菩提无树般般树,明镜非台处处台。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独吾之座右铭也?岂非五泉山之墓志乎!己丑腊八于金城嗜龙斋[1]名称来源五泉山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而得名。相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霍去病征西,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著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这虽属神话,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绝妙确为世人瞩目。景区特色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五泉山五泉山可分西、中、东三路游览,三路均有楼台亭阁、长栈虹桥、清泉飞瀑,但布局各异,自成体系,各有独到之处。若从西路前行,第一个风景点为“翠幽新圃”,圃内有梅花洞,洞内有几汪清池,几丈回廊,一座凌波轩,一座八角亭,一座地下游艺场。池中飞檐红柱的倒影,和青幽山色相映,景致优美迷人。循西长廊而上,有一形似一轮初上新月的小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桥,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紧依在企桥边。泉圆形,四周绿树掩映,芳草环绕,泉水清澈见底,味甘甜,宜于烹茶,且有灌溉之利,非常实惠,故名“惠泉”。离开惠泉,踏着一道道青石阶回旋而上,就到了久负盛名的“嘛尼寺”。这里古槐浓郁,寺院清幽,一排悬楼横压寺门,东为瞰霞楼,西为延月楼,楼下前方有依依径、仄仄门、重重院、叠叠园、曲曲亭,小巧玲珑,曲折有致。出嘛尼寺,向高处继行,只见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泻壁下一汪清潭中,这便是西龙口。这里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处文昌宫西边,孤亭掩护,源流纤细,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犹如甘露。相传此泉合“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出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宫。宫东侧有一垣花墙,其花瓶状小门的门楣上,大书着三个淡灰的隶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几眼泉迥然不同,说它是泉,其实更象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样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约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盘中,“掬月”雅名由此而来。这里还是西、中、东三条上山路径的汇合处。与文昌宫毗邻的是旷观楼。登楼俯瞰,兰州市容尽收眼底。楼下有一深约10米的古洞,洞底聚有一汪泉水,水底布有花石瓦砾,这就是五泉中的“摸子泉”。常有信男善女钻进洞中,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摸着石头则得男,摸着瓦片则生女,刘尔炘曾在洞门口书一对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出旷观楼榜着山岩再向高处登攀,就到了千佛阁。它修筑在东龙口的千佛阁飞瀑上面,气势雄伟壮观,地形险要惊人,为五泉山最高的建筑物。凭栏下望,只见东长廊凌空而下,跨重岩,绕清流,环亭榭,把半壁园林团团围起,象捍卫林泉的长城。迈出千佛阁沿东长廊缓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这儿上临东龙口,下濒蒙泉。仰视可观东龙口飞泻而下的瀑布,俯瞰则可饱览五泉之冠的“蒙泉”。“蒙”为卦名,是六十四卦之一,坎上艮下,坎为水,艮为山,用“蒙”字概括东谷面貌,含山下有险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诗赞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由东长廊西望,在那高耸、陡峭的青云梯下有一个四角钟亭雄立山腰。亭内悬挂一个高约3米,口宽2米,计重10000斤的泰和钟,系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由待鉴镐监视铸造。此钟造型雄伟,声音洪亮,所铸铭文,清晰可辨。原悬于普照寺(兰园旧址)钟鼓楼,为兰州最早的金石文物之一。解放后移置五泉山,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从钟亭而下,过万源阁, 大雄宝殿,就到了“金刚殿”(即明崇庆寺中殿)。大殿系歇山式屋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结构精巧,气势庄严。殿内原塑四大金刚,今已荡然无存,只有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一尊铜接引佛和铁筹的莲花基座尚存。佛像高5.3米,围阔2.7米,重20000余斤,站立在莲花铁座之上,面目丰腴,微露笑容,衣褶清晰,左手托钵,右手轻扬,似向中外游客致招手礼。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传武帝时,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着鞭出泉”。这五眼泉至今犹在。一为甘露泉,在文昌宫西边,孤亭掩蔽,清泉涓涓,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如甘露。二为掬月泉,在文昌宫东面,泉宽约尺许,深约五尺,形如井状,中秋之夜,月出东山,这里得月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盘中。三为摸子泉旷观楼下的摸子洞中。过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说摸着石子的生男孩,摸着瓦片的生女孩。清末学者刘尔欣曾在洞口书写一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天斧沙宫这是兰州市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2500万年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驱车来到仁寿山下,离开公路北行1.5公里,即到龙风峡。这是一条路曲而平的沙沟,沿沟4~5公里面,迷人的丹霞地貌奇景布列两旁,宛如结构严谨、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的建筑群,虽自无工,却宛如人开。早在清光绪18年(公元1891年)10月11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考察过这里后,在《辛卯侍行记》中有了这一奇特地貌景面的较早记载。西北师范大家地理系教授黄可光先生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早在清光绪18年(公元1891年)10月11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考察过天斧沙宫这里后,在《辛卯侍行记》中有了这一奇特地貌景面的较早记载。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黄可光先生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指红色碎屑岩组成的具有陡直剖面的各种地表形态,是陈国达在1939年研究了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后命名的。这是兰州市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2500万年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驱车来到仁寿山下,离开公路北行1.5公里,即到龙风峡。这是一条路曲而平的沙沟,沿沟4~5公里面,迷人的丹霞地貌奇景布列两旁,宛如结构严谨、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的建筑群,虽自无工,却宛如人开。早在清光绪18年(公元1891年)10月11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考察过这里后,在《辛卯侍行记》中有了这一奇特地貌景面的较早记载。西北师范大家地理系教授黄可光先生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1]
对于景点的介绍先到这里!如果大家感觉有不足之处希望可以跟帖完善,谢谢
美食篇兰州牛肉面。牛肉面始于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在近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金城,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兰州牛肉面有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五大特点。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三细、毛细、韭叶子等种类。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萝卜片,调上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绝。其间凝聚着马保子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兰州牛肉拉面技术,堪称西北一绝。拉面制作在中国流传已久,清代王憺望曾作《兰州牛肉面吟》曰:"兰州拉面天下功,制法来自怀庆府。汤如甘露面似金,一条入口赛神仙。"由此可见兰州拉面制作久负盛名,天下第一之技法。兰州牛肉拉面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尤其是马家大爷牛肉面,实践性很强,其方法 制作材料(18张)和技巧,用文字表述,您只能看个七八成。其真功夫方法和技巧只能由师傅言传身教,面授机宜,弟子要边悟边学,边悟边练,方能渐入其境界。著名的马家大爷牛肉面的清香与可口,正如清代张澍诗中所写的:“雨过金城关,白马激溜回。几度黄河水,临流此路穷。拉面千丝香,惟独马家爷。美味难再期,回首故乡远。日出念真经,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叹息,只盼牛肉面”。
对面的新人看过来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州市五泉山动物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