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义忠作品摄影作品价格

“我不懂英文,我太太英文很好,她一回家我就拿着我想看的书请她帮我翻译,有时候她很累,躺在床上将睡未睡地帮我翻译,我就用录音机录下来。”摄影师阮义忠谈到其作品《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创作时的情况说。

但是阮义忠录完重听的时候觉得只是把录音抄出来非常乏味,于是就写了很多自己的理解,这些“读书笔记”就是这本书的雏形。“当年我还没有戒烟,我是一边拿香烟一边拿笔,我烟瘾最大的时候一天要抽三包,这根烟还没熄掉,我就点上另一根烟,有时候忘了把拿笔的手也放到嘴里要抽。”三十年后的今天,他依旧清晰记得当时的细节。

当问到阮义忠夫人袁瑶瑶她是否还记得经她口读出的那些文章时,她说:“那些都是我在半瞌睡状态时下意识翻译出来的,真的记不清了,摄影并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我的先生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我主要是帮他忙。”

5月21日《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再版发布,阮义忠与摄影师刘铮在北京言几又书店展开对谈。

活动中,阮义忠为坐在台下的妻子拍照。

“摄影让我真正体味事情的意义”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中讲到擅长拍犯罪世界的维吉,讲到用很写实的手法拍出超现实风格的比尔·波兰德,讲到总是用温情的眼光看世界的安德拉,也讲到记述下来犹太人的生活状况的罗曼·瑞斯力克,一共二十位当代摄影师。阮义忠说:“我就想尽量地用这些摄影师们独特的影像语言去描述他们的风格。”

30余年前,痴迷摄影的阮义忠在台湾《幼狮文艺》撰写专栏,每期介绍一位摄影师,后来专栏结集出版,于是有了这本书《二十位人性见证者》。该书1988年在大陆出版,成为一代摄影师了解西方摄影的必读书目。

“书中的这二十位摄影师中我只认识布列松。”阮义忠说,“当年《摄影家杂志》登第一期的时候,还不晓得第二期在哪里,印刷厂装了十本,我太太拿第一期的杂志,当天坐飞机到巴黎去邀稿,通过巴黎的一个摄影师朋友朋友,我太太到了布列松的家。”阮义忠认为书中的每一个摄影师都是他心灵的密友。

刘铮与这本书结缘始于1988年,他调侃,当时大二的他的摄影习作课上所教学的美是柳枝下的湖面,以及湖上的小船与雨伞这样的景色,他也会踩着圆明园的雪去拍日出和日落,去拍摄所有视觉上普遍认为是美的景色。而《二十位人性见证者》给他一种巨大的冲击,“我这才知道原来摄影也可以是这样。”

不同于阮义忠常用人文与温情的语言,刘铮自述,他的作品中“更多是背叛。”他至今很感念阮义忠对于他的赏识以及对他截然不同的摄影理念的包容,刘铮的《三界》第一次大规模地被人看到是在阮义忠的杂志上。他说:“1996年拍大规模的摆拍的人体,当时几乎可以被扫黄的,是非常有风险的。1996年我一个模特一天费用2000元,我一天花1万块钱,那样风险摄影的作品,阮老师是完全理解和包容的。”

阮义忠说:“摄影让我去真正地体味我所要面对的事情的意义。我用镜头对准一个人时就是对他的一种尊重,我要将平凡人的特质强调出来。”而对于刘铮来说,摄影如同一个发泄的渠道:“没有它我将无可想象自己的生活。我的孤独在社会中很难被容忍,我的摄影也给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此我是孤独地存在着”。

“我是活在21世纪的古人”

阮义忠的摄影作品都是黑白的。

他说,写作《二十位人性见证者》时对于摄影师作品的选择,选来选去都觉得是黑白的好一些,黑白的照片能够比较快地达到象征性。

《北港的妈祖信徒》中虔诚的妇人跪地叩首,就照片来看,地面上与妇人的手心上都满是黑色的残渣,如果就照片来看,不太容易看出妇人是跪在一片鞭炮皮中。在专访时,记者提出读者可能会将满地的鞭炮渣看成淤泥,因而会对照片存其他解读时,阮义忠则坚决地说:“不会的,不会有人看成别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会有人把它看成别的,鞭炮的形状是可以看出来的,我的照片就是纪实的。”

阮义忠对于黑白照片有种偏执,在采访中可以觉察。早期的拍摄中,选择黑白照片是因为当时胶片与冲印技术的限制,至于是否会以照片中的内容为表象,传达出自己的思考,他回答:“我很小心地处理照片,我就是记录。我也没有传达太多我的想法,它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已。”

关于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影像语言的不同,阮义忠说:“彩色更难拍,黑白比较好解决。”从技术操作上看,他认为彩色要克服很多色彩之间不协调的因素,当因素太多,对一个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构成威胁时,就算失败了。

他认为,如果所有的艺术表现只是写实,就好像文章只是交代一件事情,那文字没有人读的,也不会留下特别的印象。不管什么语言,包括讲话,或者是摄影,或者是绘画,都是文学,首先要生动,然后要深刻。少了这两点大家就没有兴趣,也不会关心。

阮义忠说:“从按快门的一刻到一张照片的产生完全靠自己完成,带给我的不只是手工艺的满足,是每次洗照片时都可以回到按快门当下的那种感动,仿佛我又活过一辈子。现在我隔那么多时间看照片,都感到与当年拍照的陌生对象又重逢了,我希望我的摄影还是停留在自己重新放大的黑白。”

“我也会带数码相机记录一下,发发微博,除了这个我还用传统胶片,我是活在21世纪的古人。”阮义忠说。

“我该怎么端起我的相机?”

现场一个女孩在提问时几度哽咽:“我们拍他们,将他们生活的困难当成取材去展览,但是无法帮助他们。摄影师和被摄者关系究竟怎么定位?”

阮义忠认为:“要有同理心不要用自己的喜好来拍照。”他将自己的诸多作品的定位为“一种礼赞”,他说:“我从来不会去拍那些看起来不好的东西,对我来说,摄影是一种肯定,不是一种批判,如果会让别人不高兴,那我宁可不拍。”

他从1974年开始喜欢上摄影,到现在已经有40来年了,“除了我自己的创作之外,我跟完全陌生的乡下平凡的人物,两个陌生的生命撞击擦出了火花,我每张照片都是那个火花的定格,这使我的生命宽度增加了。”

他的图像中,有很多很鲜活可爱的人。有举着大雨遮住脸的渔民,阮义忠回忆::“渔民怕自己不上镜,就举起鱼遮挡了一下。”

还有一次,阮义忠看到一位老者在洗澡,觉得很适合拍一张,但是不知怎么开口,想了半天走上前搭讪,大致意思是问老者洗得还好吗,老人一听就热情地邀请他也下来洗澡,阮义忠怕辜负老人的好意和信任,只好也下去洗澡,洗完上岸,阮义忠忍不住拿起相机拍了一张,他正想着怎么跟老者解释,没想到老人却说:“多谢你。”阮义忠说,“他是我一生之师,是他教给我怎么看待摄影、看待对象。”

阮义忠夫妇与本届人文奖的初审评委们在同里花间堂的丽则女学。左起:严志刚、傅拥军、颜长江、任悦、袁瑶瑶、阮义忠、晋永权、沈昭良、秦伟及夫人

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自2016年6月1日启动征稿、截至2016年9月30日24时(北京时间),共收到3109 位参赛者的投稿。【注:平台分布:683人(官方邮箱)+680人(快拍快拍)+1573人(图虫网)+173人(新浪爱拍)】。投稿者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另有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

2016年10月11日上午9时,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初审评选工作在同里花间堂的丽则女学准时开始。就在前一天,各位评审老师从香港、从新加坡、从广州、从北京等地赶至同里,信守着我们这个约定。

首先,阮义忠先生就这次摄影人文奖进行了开幕致辞:“第一个要感谢就是在座的七位初审评委,以及后面的终审评委,致以最高的敬意。第二个我要感谢傅拥军跟何明,因为他们,我的摄影工作坊非常顺利地开动,有了工作坊我才有学生,有学生的鼓励跟帮助,我才会把摄影人文奖提早推出。如果我一个人,绝对是没有办法做这件事情,是靠大家的帮忙。现在要集合更多人的力量,才有办法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投稿的作品让我有一点点安慰,有一些在别的地方得奖的人,他们也愿意来参加。或者说有一些我从来不知道的人,他们的作品也让我吃惊。原来在当代的观念、艺术、表现盛行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把镜头对准那些人文精神的题材。所以,接下来就有劳各位替我们在好的作品当中挑出更好的,我就不多说了。”

阮义忠先生致辞,同里,花间堂,2016

致辞结束后,初审评委对入选照片一一进行细致初筛,对初筛后较为出彩的参赛作品进行了初评共15组投稿作品入围。人文奖终审评选将在10月底进行线上评选得出前三名,届时我们会作相关信息发布。

初审评委首先观看所有入选作品,进行初步筛选,同里,花间堂,2016

初审评委观看入选作品,进行第一轮投票,同里,花间堂,2016

初审现场休息间隙,评委老师为人文奖手册签名留念,同里,花间堂,2016

——————————————————————————————————————————————-

魏  壁,《寒池》(组照27张)

杜  伟,《形而上的慰藉》(组照40张)

张星海,《北京,北京》(组照40张)

钱海峰,《绿皮火车》(组照40张)

王大可,《东张西望》(组照40张)

李  止,《山行》(组照32张)

胡  敏,《孩子》(组照23张)

冯君蓝,《微尘圣像》(组照40张)

陈文进,《流浪者》(组照40张)

凌  飞,《藏地影像》(组照40张)

樊丽勇,《傩者》(组照24张)

邹璧宇,《黑土地上的生存》(组照29张)

邵广红,《我的孩子们》(组照28张)

周  伟,《怒姆乃依——怒江大峡谷的双重生活》(组照36张)

之后将陆续在阮义忠摄影中心公众号详细呈现15位候选人作品,敬请关注

———————————————————————————————————————————————

  何谓人文?——七位评委的回答

严长江:我觉得摄影人文奖这个提法很好,摄影的目的是人文,我不当这个摄影人文奖只是一个纪实摄影奖。它应该是以摄影的任何手段落实到人文上面,人文才是目的。不仅纪实的、观念的、甚至别的探索性的摄影,我觉得都可以归在这个范畴。人文,简单说就是:人与文化。人,强调人性化的东西;文,强调文化的东西。在我们这个国度,“人文”主义是非常需要的,现状也比较急缺的。倡导人文是这个时代的需要,更是我们这块土地的需要。

晋永权:人类普遍的价值情感。

任悦:关于什么是人文,我现在就在想,有哪些照片是我现在还能够,在我脑海里不断去浮现的。我觉得是那些跟每个人直接相关的,跟我相关的。在里面我能看到我自己,能够看到我的朋友,能够看到我的家人,看到我得学生,看到很多人。即使是一张风景,一个空的场景,没有人,有些照片仍然能够让你想起来一些人。

沈邵良:我认为人文本身是透过摄影能够更贴近土地的,透过作品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深化彼此的理解。

严志刚:人类文明史中形成的最有价值艺术与思想的留存,人类关注自身命运和生存环境的自觉进步。

秦伟:我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一种思考,一种思想。第一,它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单向的一种理解,而是从一个动态范围去思考。包括人的历史、存在的环境、自我的存在、社会的问题等方方面面的。所以是非常动态的范围。过往我们在纪实摄影里面都很单方面、单一去理解。感觉到拍拍苦难,拍拍贫穷的人,都是一种人文的纪录。这个对,但也不是全面的。第二,人文精神是多层次的,什么叫多层次?它应该是从自我的存在角度出发,去理解历史,理解我们的对象。目前我们的摄影,可能在摄影文化方面比较单薄,它应该看重一个思考上的纬度。

傅拥军:用足够的真诚和善意,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文。

———————————————————————————————————————————————

同里花间堂·丽则女学文化艺术公共空间,作为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初审及终审场地,给予了组委会极大的支持。它结合古建筑的时代背景注入创意与艺术,提炼地方文化之美,承接先人创新办学精神,盼望透过这份被历史选择的荣耀,重展风华。

丽则女学由退思园第二代主人任传薪所建,他自幼承父亲任兰生教诲,就读『同川自治学社』期间,受国学大师金松岑薰陶下,思想开明,倡导教育救国,尤以女子教育为先。因此1906年,年仅19岁的任传薪出巨资、聘名师、毁家办学,创办丽则女学,开近代中国女子受教育风气之先。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初审、终审都在此举行。阮义忠先生携本届组委会成员对花间堂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

第一届人文奖的前3名评选过程,由四位终审评委(Bryn Campbell,阮义忠,陈丹青,吕楠)参与。我们将于11月初在本公众号发布前3名候选人名单。并拟于2016年11月26日,在木心美术馆举行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颁奖典礼,将在颁奖典礼揭晓第1名、授予第1名以10万元人民币(税前)的奖金;同时为前3名颁奖。

图片及资料来源:阮义忠摄影中心

———————————————————————————————————————————————

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

人文奖初审评委  秦伟 沈昭良 晋永权 颜长江 傅拥军 严志刚 任悦

人文奖颁奖典礼场地支持  木心美术馆

人文奖筹备会场地支持  书香酒店集团

人文奖初审、终审场地支持  花间堂

人文奖合作征稿平台  快拍快拍 图虫 新浪爱拍

人文奖手册印刷支持  中原造像(台湾) 

人文奖奖杯设计制作支持  「上下」

人文奖文化衫设计制作支持  單農

人文奖嘉宾礼品支持  「上下」+ 單農

特别感谢以下企业及个人对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捐助:

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浙江汇丰塑业用品有限公司

浙江礼德进出口有限公司

黄岩瑞升工艺品有限公司

福建电视台《新视觉》(持续增加中...)

人文奖标志视觉设计:何明;特别鸣谢瑞意宋字体设计师战国栋先生及汉仪字库的支持

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组委会名单

执行组委会  夏楠 蒋理 贺珺 邹巍 董晓鹏 狄夏 李继松 田方方 宿东 韦树祥 鲍守廷 姚捷 周海川 彭娌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阮义忠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