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文钞,看看我们缘分有几年

想念佛、持咒有力量,有功效,那是非要学会金刚念诵不可的,现在很多修显宗的人不太重视金刚念诵,甚至根本不懂什么是金刚念诵,那是非常可惜。3、从始至终,耳朵都要认真地听自己念佛或者念咒的声音,而不要去理会其他外部声音,这很重要,念咒其实也是在修炼第二识(耳识),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耳根圆通太重要了,不懂耳根圆通那想修成就几乎不可能,大家赶快去研究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在《楞严经》里。

很多念佛持咒很多年的仍然会感觉一点功夫也没有,甚至身体还反而越来越差(道家讲的“开口神气散”的缘故),这基本都是没有掌握念诵的核心要点,也就是不懂得如何做到金刚念诵。念咒其实也是在修炼第二识(耳识),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耳根圆通太重要了,不懂耳根圆通那想修成就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家敢快去研究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在《愣严经》里。金刚念诵得好的人,可以整日整夜地念,喉咙也不会哑。

《楞严经》耳根圆通法门略讲。点我易度门小助手:《法华经》讲义。点我易度门小助手:《金刚经》讲义。点我易度门小助手:聊天室音频连播。

持楞严咒总是梦见观世音菩萨,是为什么?后来自己领悟到可能自己本身跟菩萨缘分比较深,所以菩萨经常入梦来。我们每天念楞严咒的祈请文里边,后面两句是: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本身就是护持楞严法门的大菩萨啊。《楞严经》二十五圆通里边,文殊菩萨首推的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还有金刚藏菩萨,安其在佛陀的左右二边,一边是千手观音,一边是金刚藏菩萨。

准提法是一个道道地地悟后起修的法门。耳根圆通  另一方面,金刚念诵的修证次第也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修证次第,各位不要以为耳根圆通很简单,恰恰不简单。总而言之,准提法门是一个大般若法门,但并非把大般若分成两半,一半生起次第,一半圆满次第,倘若如此,那还在二分法中,不究竟的。

首愚师父于烟台法会上讲《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法门之简介》《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楞严经》在二十五位圆通讲了之后,释迦佛头顶放光,十方诸佛来灌释迦牟尼佛的顶,释迦牟尼佛宝光也灌十方诸佛的顶。所以"清净法身佛"是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慧眼、法眼、我们的佛眼才能看到的,跟十方诸佛同一鼻孔出气,彻底的了解,哦,原来心就是佛,"即心即佛,是心作佛",心外无别法,认知要有这样的智慧才不至于颠倒。

合掌观音。关于恭敬合掌礼佛之文,广见于诸经论中,如法华经方便品所举之(大九·九下)‘恭敬合掌礼’,观无量寿经所举之(大一二·三四五上)‘合掌叉手,赞叹诸佛’等。关于恭敬合掌礼佛之文,广见于诸经论中,如法华经方便品所举之(大九·九下)“恭敬合掌礼”,观无量寿经所举之(大一二·三四五上)“合掌叉手,赞叹诸佛”等。合掌观音观世音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缘示现三十三身,其中之婆罗门身,即配当于此合掌观音。

(5)[转载]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初心,指的就是修习任何法门,刚刚开始的那一念心。此时的心与十方诸佛的心变成一体了,与十方诸佛本自具足的微妙觉心──佛的心、菩提心、涅盘心相应了。这种境界三昧的境界,三昧修成了,就超越了世间出世间,十方一切世界统统圆成在这念心。心达到了寂静无为不动的境界,十方虚空都在我们这念心当中,所有的一切事事物物都离不开虚空,当然都在我们这念心当中。

只有耳根圆通章叫做一门深入。不是你念一句佛号、诵一部经典,叫做一门深入,这个有违佛的教化,完全不是佛意!世间有我执、法执,学佛的人,有自己的境界的执着、依靠经典的执着,不晓得法法本来就圆满的东西,禅跟净本来就是一家人。只有耳根圆通章叫做一门深入,【前佛令选择圆根,以密示耳门,于解结次第中,但列三空,】人空、法空、空空。(慧律法师《楞严经》第十二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最后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见者添福-文殊菩萨是如何悟道的  释迦牟尼佛曾在楞严法会上,询问参加法会的诸菩萨和阿罗汉:当初修行,都各依什么方法入门,又因何而圆通悟道?文殊菩萨——因耳根圆通。他推崇的证悟方法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法门,在《楞严经》中,文殊菩萨所作的偈子是对《楞严经》前六卷内容的提纲挈领,背诵、精研这段偈文是深入理解楞严的一个善巧法门。

真念佛是无念哪,有个念佛的念头就是第六识在念佛。要用清净心来念佛,没有念佛的念头,也没有不念佛的念头,一天天从早到晚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始终不间断。直到今年,我的老同修(老伴)看见一本念佛开示,因为我眼睛不好看不见,她告诉我,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倓虚法师都弘扬呼吸念佛方法,提倡呼吸念佛。切记切记,呼吸念佛方法不能在"动"的状态下使用,走路我们可以随着脚步念佛,切菜可以随着手动的频率念佛。念佛!

佛已经在《楞严经》里讲的很清楚了,观世音菩萨就是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而成就“观世音”的,所以现在佛就直接讲果地的观世音菩萨——只要听闻求救的音声,即时便能施以果地的威德而与解难。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头顶上坐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是真修的模范,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着一串念珠,头顶着一尊阿弥陀佛。学习观世音菩萨从闻性上修行,文殊菩萨也亲自出来给我们证明,本师释迦牟尼佛也认可,说“如是如是”。

耳根圆通法门。我们修法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照、返闻闻自性的方法来做功夫最易得力。我们修心中心密法,就是把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的用功法门合起来进行的。我们现在用观世音菩萨所选择的六根中最利的耳根,统摄其他五根的方法来绵密持咒,也就是照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想继"的教导法修行。"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己能闻声音的闻性。观世音菩萨接下来讲:

念佛法门,十方诸佛选的。《楞严经》里面,文殊菩萨为我们这个世界选择法门,他选的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不与圆通』,没有选「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为什么今天普遍教我们念佛?这就证明这个法门普遍适合於十方一切众生,这是耳根圆通跟念佛圆通做一个比较。钞【然则耳根不摄念佛。】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个法门不能包括念佛法门。钞【念佛能摄耳根。】  念佛法门能包容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法门。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因行与果德》 - 佛弟子文库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因行与果德》至于《法华经》则说的是观世音菩萨的果德,也就是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之后,来广度众生,用心耳来听得、知道一切众生的声音,然后处处度众生,时时度众生。''观世音菩萨''的名字也有新译与旧译之别,最早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法师译为''观世音'',玄奘三藏的《心经》译为''观自在''。

若悟明利用耳根修证圆通之法门,以耳根闻性无论在凡在圣皆具有之三真实,闻性又超离身心,且人人现俱,故从此门下手最为方便。可见“入流亡所”是修证圆通的总诀。你在心中不再执著一个我在听,开始是有我有听,有能听的我,有所听的声音,然后你入流忘所是把所听的声音忘记掉,然后开始摄持回来注意到自己的耳根上,当你注意到耳根上面,接下来就是你知道耳根也是生灭法,连耳根也不注意,这个时候闻性现前,闻性马上就现前了。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3、修慧:即如幻闻熏,闻修念念旋元自归,伏归元真,发本明    耀,解六结,越三空,破五阴,超五浊,全凭无分别智返闻    之功夫,入三摩地,从根解结的功夫(有修中三摩地,证中    三摩地,证入园通之三摩地,即妙三摩地)。4、根结既现,渐次增进,尘既不缘,根无所偶,根结亦解(受    阴破矣)。

这样念佛就能成就——大势至菩萨圆通念佛法门。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与观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明日农历七月十三,是大势至菩萨圣诞,今天为大家介绍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妙法,希望大家都能念佛入定、开悟见佛。大势至菩萨最妙念佛法门。阿弥陀佛向大势至菩萨开示念佛法门,大势至菩萨于闻法后,严谨受教,精进修持,即由念佛而证得三昧。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圆顿真捷,简便易修,胜过一切法门。

耳根圆通与念佛法门 佛缘网站 佛教网 -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印光大师文钞:江公望之所示,乃反闻之法。切勿以圆通自居。可见楼主所引,正是印光大师所教借耳根摄心的念佛方法,是念佛法门之一。印光大师在上文中对耳根圆通讲得很明确“汝须知大士之反闻,并不闻音声,乃闻闻性。”“有声音无声音皆闻。”印光大师对听念佛声音的方法说“吾人念佛,随闻此佛音声,固亦反闻之气分。切勿以圆通自居。专一以往生自期,”

[转载]如何正确修证耳根圆通法门?《楞严经》里介绍入三摩地,诸位圣者介绍了二十五种法门,佛陀与文殊菩萨独赞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什么是耳根,就是闻性,不是指肉形的耳朵。有些法师介绍耳根圆通法门,譬如叫人一直观察所念佛号,说这是耳根圆通法门,这是一种误解。这是观音尘,不是观耳根,当然也可以用,但没观耳根殊胜!我们观察我们的“听力”,观察听力所产生的现象,不要被现象所迷惑,要追踪它的本质。

发菩提心就是发了彻底觉悟的心,即是具有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的心,愿共一切众生究竟觉悟的心,也即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此菩提心之内容,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知,佛道无上誓愿成”。黄念祖居士说:“菩提心是心中之王。菩萨要修行,要以此心为先。若不发这个心,你一切的万行都没有根本,就无从建立。”“忘了利他的心,忘了觉悟的心,你就是作善法,也只是作魔的事业[2]

开悟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就是从耳根而入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耳根圆通法门就不用把阿弥陀佛形象作为所缘境观在面前,而是以一句弥陀圣号为所缘境,自己的心常常安住在阿弥陀佛的圣号上,这样久了就会得定,得定就是得三摩地嘛。所以佛陀教我们修行,不修世间定,直接通过念佛圆通法门、或者耳根圆通法门、或者止观的修法、或者上师瑜伽的修法最终得到“法性灭尽定”。

舍识用根[二、因闻佛教示悟圆入一科中,已密选耳根为圆通本根,故引古观世音佛,教示从闻、思、修法门,正是从耳根下手;]这个闻、思、修,有很多人有时候弄错,所以,底下加一个「慧」,就会更清楚:闻慧、思慧、修慧。第一个「佛」字就是诸佛;第二个佛字:所说的佛法,整句的意思是:与其你闻法,忆持诸佛所说的佛法,不如,何不自闻闻?按照所承受的法门,[既发大心,须求佛示,彼佛即指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三慧下手;

智慧法语:如何简单修行,尤其是观音菩萨法门。编者按:娑婆世界众生修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最好。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注释】:诚如佛所询问我等修行方便的法门,为了救度末劫时期,想要出离世间苦海的人,使他成就证得寂静真心的,只有修观世音所开示的观察世间音声的法门,才是最好的修法。

修习佛法,需要真正了解什么是正念,什么是正知正见首愚法师:修习佛法,需要真正了解什么是正念,什么是正知正见。第二个层次,直接跟耳根圆通对接,耳根圆通当然是正念,当然是很深的正知正见;我经常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念佛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也都是净土法门,只要符合正念,只要符合正知正见的都是在念佛,难道非要念“南无阿弥陀佛”才叫念佛吗?如果以净土宗的境界来妄议其他法门,那是在谤佛谤法谤僧,那是很严重的。

《首楞严经》说,有二十五圣自选圆通,最后选定耳根圆通是最殊胜的,所以,可以从耳根圆通开始入手修行。比如我们听声音,周围哪里有击鼓、敲锣、别人说话,我们的耳根就追过去,心就往外走,去听那个声音,然后认为“这里有一个声音,被我听着,我来分别它是好是坏,对我什么态度”等等,由此产生很多烦恼。因为如果它也生了,比如你闻到一个打锣的声音,声音就变成了这个打锣声,那击鼓的声音你就听不着了。

耳根圆通法门,这不断的耳鸣声该怎么去听。将耳鸣视为耳朵的呼吸,不要觉得它是个问题,它是正常的,它是此时此刻你存在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就像鼻孔的呼吸一样自然、正常,它是存在给予那耳朵的另一种生命之一。所以,以耳鸣为对象,修耳根圆通法门,以自然为基调,以自然为背景。修耳根圆通法门,首先去认识、琢磨、体会声音——不管是内在的声音,还是外在的声音,都仅仅是一种意识现象。如果你执著那声音,那是自心取自心。

3-15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五)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各种法门中先讲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原文如下:初于闻中,入流亡所。那你这个闻性是用什么观的,是在用第七 识分别心来观,耳根用功完了,就直接跳到了分别心上,中间的 眼根和苦喜二情,还有没有内容的情绪,全都忽略。眼根破灭观情绪。重新整理就是这样的顺序了,外动灭,内动生,内动灭,静 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灭生,生灭寂灭,成佛。

帜。建幡幢,就是建立佛寺,这个地方佛在这里讲经教学,度化众生,这叫殊胜的幡幢。其土清净,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西方极乐世界是琉璃为地,阿难尊者成佛,他的国土也是琉璃为地。世尊现前出世的这个世间,劫名叫贤劫。为什么称贤劫?这一个大劫里头有一千尊佛出世,所以称之为贤劫。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往下,第五尊佛就是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成佛。在这一劫里面,非常难得,有一千尊佛出世,诸位看《三千佛名经》就看到。《三千佛名经》讲过去千佛、现在千佛、未来千佛,现在千佛就是贤劫,圣贤多!时间长远,空间太大,虽然贤劫有千佛出世,善根薄的人还是遇不到,必须是善根深厚才能遇到。
  阿难将来成佛,劫名叫妙音遍满。这个名号难得!妙音是什么音?念佛的声音遍满世界,讲经弘法的声音遍满宇宙。这个名号好在哪里?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学佛的人多。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学佛的人少,佛的法音在这个地球上,地球上居民不多,只有七十亿人,七十亿人有多少人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听到如来经教?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七十亿人当中不到一亿人,也就是七十分之一。七十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听到,还有六十九个人没听到,这是妙音不普遍。现代科学发达,资讯方便,用卫星传播、用网路传播,现在的手机都可以传播,能够接收网路,能够接收卫星,算是方便太多了。可是几个人接收念佛号的音声?几个人接收讲经的音声?很少。不善的信息佔多数,善的信息少数。
  古德有言,「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在现前这个世界里头,我们所见到的都是同行相忌,嫉妒障碍,很少看到同行互相称赞的,很稀有。如果同行互相赞叹,这个世界一定是太平盛世,才会有这个现象。如果互相毁谤,互相嫉妒障碍,这个世界就是乱世。今天确实是大乱之世。盛世跟乱世怎么来的?是我们自己制造的。我们互相嫉妒、互相排斥,这就是制造乱世;互相赞叹,我们就制造和谐、幸福、美满的盛世。不是没有原因的,都是自作自受。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得要把这个教训落实,这一生当中决定不毁谤别人。这个人真干了坏事,我们应该什么心态?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里不落印象。心里面只装好的,不装坏的,只装有利益的,不装有损害的,我们的心就好心。中国人常讲的良心,良是善良,我们的心要善良,心不能坏了。可是,人性本来是善的,也就是说,每个人你的真心、本心是善良的,是佛心,为什么会变坏?中国古圣先贤说,你的先人对你疏忽了教育,你学坏了。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
  中国古圣先贤明白这个道理,老祖宗有智慧,非常重视教育。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从母亲怀孕的时候开始,叫胎教。母亲怀孕,她的心情,就是她的情绪,会影响胎儿,她的言说、她的动作、她的思想统统影响胎儿。所以怀孕这十个月,为了小孩禀受正气,她的思想清净,一切不善的东西不想,不善的话不说,不善的事情不做,让胎儿禀受母亲的正气,这个小孩生下来就很好教,纯净纯正。小孩出生之后,他睁开眼睛会看,他会听,不要以为他无知,他非常聪明,已经在学习了。所以父母要当心,在他满三岁这个时间之内,也就是一千天,帮助他扎根教育。扎什么样的根?扎圣贤之根,希望这个孩子长大成圣成贤,而不是希望他升官发财,中国教育不教这个东西,中国教育是圣贤教育。
  教育是以孔孟为标本,孔子、孟子,这是大圣大贤。圣贤人,帝王师,换句话说,富贵人的老师。把人教好,把家教好,把社会教好,把国家教好,把天下人教好,这是中国父母对儿女的期望。但是这种理念在最近两百年被疏忽了,前一百年还有讲的人,但是真正做的人很少了,后面这一百年,连讲的人都没有了。现在讲到中国传统教育,一般年轻人非常陌生,不但没有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古人说的,「子不教,人心坏了;家不齐,社会乱了」。现在中国古时候那个家庭没有了,不要说齐,家没有了,社会怎么能不乱!人心是什么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贪瞋痴慢,七情五欲。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碰到这样的社会。
  我们算是不幸当中的大幸,见到中国传统文化,听到大乘佛法,真正像佛经上所说的,「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这是不幸当中的大幸。闻,有机会闻佛法,就要发心深入经藏,对佛法求彻底的明瞭,然后依教奉行。尤其是我们遇到这么好的《无量寿经》会集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集註,稀有难逢。在这二、三十年当中,依这部经修行往生不退,这样的人很多。我们亲眼看见的,亲耳所闻的,足以给我们做证明。动乱的社会警觉了我们的迷情,让我们有正确的选择,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一生决定成就、决定成佛,这多难得。
  在这些年当中,对于《会集本》持反对意见的人不少,毁谤的人很多。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有人来问我,我们要不要写文章去反驳?我告诉大家,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我们是弥陀弟子,如果连这一点点小事都不能包容,我们去不了极乐世界。我说他们反对,他们批评,他们毁谤,我们对他们要感恩。为什么要感恩?他们替我们消业障。我们这一生造的罪不多,过去生?再过去生?生生世世累积的罪业不知道有多少。我有错误他批评我,是替我消业障;我没有错误他批评我,帮助我消的业障更大,把我过去生生世世的业障都消掉,这是我的恩人。我们总是以感恩的心来看待,决定不要对立。对立,我们说他不和,我们自己也不和,跟他一样,有什么两样?他跟我不和,我跟他和;他毁谤我,我赞叹他;他陷害我,我感恩他,这样就对了。人人都能学会这样,天下就太平,冲突就没有了。冲突没有了,对立没有了,竞争没有了,战争也就没有了,这个带给社会多少利益!我们要多想想,不要听到人说不高兴就生气,那你的功夫还差很远,这风一吹你就动了。古人讲「八风吹不动」,你这小小风一吹就动了,就受不了,你怎么能往生?我相信真正能往生的人,个个都是八风吹不动的,名闻利养边都不沾的。所以,只问自己,不要问别人,听到这些言语,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统统都是好话,统统都是好人。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这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
  你看佛的这些弟子,世尊在此地跟阿难授记,这个授记多么圆满,说了佛号,说了国土的名号,说了妙音遍满,这是弘法利生的盛况。下面再说佛的寿命跟阿弥陀佛没差别,「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不是说年,论劫数的。劫没有说小劫、中劫,就肯定是大劫,如果是小劫、中劫要註明,没有这个字样就是大劫。太殊胜了!假如有个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就计算,「算数校计不能得知」,你去计算,你去数他的寿命,你没有办法知道,他寿命太长了。「正法住世倍于寿命」,给他的寿命加一倍。我们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示现,这个世界的众生造的罪业太重,愚痴,不开窍,佛只能说小法,说大法听不懂,不能开悟。所以佛的寿命只有八十岁,一百岁不到。佛的正法只有一千年,像法也是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佛的法运。
  佛的法音,包括经典的流布也不是很广。古时候没有印刷术,经典要手抄,流通量非常少。现代印刷术发达,印的数量也不多。我们这一生尽心尽力努力,希望布施一万套《大藏经》,快要圆满了。诸位想想,这个地球上七十亿人口,只有一万套《大藏经》,太少了!多少人才摊到一套?讲经教学虽然用网路、用卫星电视,毕竟收看的人不多。为什么不多?他不喜欢看,觉得看这个没味道,他要去找刺激。佛法教人修寂静,现在人不甘寂寞,所以他定不下来,他要热闹。所以,真正学佛的人很少,往生的人更不多,一万个念佛人能有一、二个往生,不错了。六十年前,这是上一辈,老师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往生的只有三、五个。六十年之后的今天,减少了,没有三、五个,一万个人只有一、二个。所以我们要努力、要精进,这个缘太殊胜、太难得,决定不能放松,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个世间统统放下。这个世间无论是善是恶,决定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礼阿弥陀佛,三业精进,决定得生。菩萨教导我们,欢喜、有缘,我们可以在一起共学;有人不喜欢我们,讨厌,我们赶紧躲开,不要惹他生气,这就对了。一切时、一切处想着,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大家生欢喜心,我来;大家不欢喜我,我赶快走,这叫行菩萨道。绝不要让别人因我而造罪业,这就不好。他见到我,他会毁谤,他会造业,不见到我就好了,赶快离开,躲得远远的,这就对了。这个世界上人都不要我,我们赶紧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欢迎,阿弥陀佛喜欢,因为我们不闹事,我们很听话、不闹事。
  底下说,「像法住世復倍正法」,倍倍增长。「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恆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我们要问,阿难尊者何以有这么大的福报?看这个样子,他超过释迦牟尼,超过阿弥陀佛,这什么原因,有没有想出来?阿难当年在世一生干的是什么?弘传如来正法,这一段经文里头真正意思在此地。你能够像阿难一样,承传正法,弘扬正法,光大正法,一生欢喜做一样事情,弘法利生,弘法利生的人的果报就像阿难一样。反过来,要是障碍正法的弘扬,他造的罪业也不可思议。所以从正面、从反面、从侧面多看看,就明白了,尊者在做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要认真向他学习。
  学佛,特别是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世界,这部经第二品就显示清楚了,「德遵普贤」。极乐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普贤菩萨的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第一个教我们就是「礼敬诸佛」。诸佛指谁?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一切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无间地狱众生。这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他本性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的本性就是佛性,所以他本来是佛。对于一切众生就应该礼敬,决定没有分别,他现在在哪一道不分,用清净心看待、平等心看待,你就是修普贤行。「称赞如来」,称赞就有差别,你看礼敬诸佛,诸佛是不分的,如来就分别了。如来什么意思?如来是指性德,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什么是与性德相应的?佛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三皈是性德,觉正净,十善是性德,五戒是性德,六和是性德,三学、六度是性德,普贤十愿是性德。在中国传统里面讲,五伦是性德,五常是性德,四维八德是性德。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没有叫你毁谤,没有叫你批评。现在人喜欢批评人,认为批评才能够见到真理。这话讲得没错,那是看什么人批评。
  几年前我在印尼访问,印尼大学(伊斯兰的大学),赠送给我博士学位。那一天校长,我们在一起吃午餐,校长告诉我,我们学校有「比较宗教学」这个科目。我当时听了就向校长报告,我说这个名称有问题。他说有什么问题?宗教比较,谁来比较?比较的人一定超过释迦牟尼佛,超过耶稣,超过穆罕默德,他才能做比较,没有这样的人,谁敢比较?校长听了之后,他说那怎么办?我说不要比较,要学习,每个宗教我们都虚心、认真去学习,这就对了。怎么敢批评?认真学习我决定贊成。我跟穆斯林的朋友在一起,我告诉他,我学习《古兰经》,我学习《古兰经》的时候,我的心态是最虔诚的穆斯林。我对真主、对先知、对天使要没有真诚恭敬心,他们说的话我就听不懂。真诚心、恭敬心,你才能学到东西,没有真诚、恭敬学不到。批评的心,怎么能学到东西?那在造罪业。两种不同的学术,不同的宗派,要不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怎么能说话?真搞通了,分别心就没有了。为什么?方法不一样,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同。像我们到一个目的地,我们从此地到马六甲去,路很多,各人开车走的路不一样。不一样没有关系,最后都到达,那就没话说,各个都是大圆满。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到最后同异变成一个,同异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大乘佛法,这是所有宗教的最后都归于一。
  所以,学佛之后,不但对佛的所有宗派,知道是一不是二,回过头来看看世界上所有宗教,全是一没有二,所以我们提出世界宗教是一家。要认真的讲,世界宗教是一体,这是大乘说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是一体,每个宗教都在里头,不在外头。一体,礼敬诸佛就圆满了。没有这个认知,没有这个度量,这个度量是贤首国师所说的含容空有,空是虚空,就是心包太虚,容是容纳,容纳万有,量周沙界。这是什么?这是你自己的真心,这是自己的本性。学佛没有别的,要回归真性,回归到自性,那就叫妙觉如来。所以我们看到阿难的成就,也看到诸大菩萨、诸大声闻的成就,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再看下面的註解,「山海慧如来,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有长的寿命,为众生做依靠,大家对他生起信心,道理在此地。「盖教主住世时短,则化事短促,众生难遇」。像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间不长,八十年,讲经教学只有四十九年,所以教化众生的事时间短促,众生见到佛不容易。
  这几天,我们在马来西亚共同在一起学习《无量寿经》,学习黄念老的註解,各地,尤其是大陆,我看到好几个国家的同修都到这边来看我。如果你们是观光旅游,很好,观光旅游碰到讲经教学,这个缘很殊胜。如果是特地要想来看看我,就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浪费这么多的精神,到这来看看我。实际上,你在网路可以看到,在卫星电视可以看到,在光碟里面可以看到,不必到马来西亚来。到这来跑这一趟,心都跑乱了,要修清净心,这才好。永远保持身心清净,永远保持法喜充满,这样就好。不必要见,一定要见到人这个念头不好,这是执着,情执。情执是执着里头最麻烦的一桩事情,最严重的烦恼,许多烦恼都从这生起来的。这情执我们断掉,我们在这里好好的从网路上学习、光碟上学习,一片光碟都行。东北刘素云居士,就一套《无量寿经》光碟,她学十年,她就成功了。你问她,妳往生有没有把握?她点头告诉你,有把握。什么时候往生?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真自在!什么时候往生,自己不做主,谁做主?阿弥陀佛做主。他叫我住,我就多住几天;他叫我走,我马上就走。你说你多自在。这个世间身心世界放得干干净净,阿弥陀佛就照顾你。你还有牵挂,阿弥陀佛不照顾你;毫无牵挂了,阿弥陀佛决定照顾你。这桩事情也是祕密,章嘉大师传给我的,我传给你们大家。我们跟阿弥陀佛有热线,畅通无阻。所以你问我,我什么事都没有,除了念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我们要遵从、要依教奉行。
  「教主长住」,像阿弥陀佛住的时间长,阿难将来成佛了,山海慧如来寿命长,众生有依靠。「化缘无穷」,教化众生的时间长,「利生无尽」。是不是佛有意要长住、要短住?不是的,依众生业力。佛所证得的境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整个宇宙融成一体,在净宗叫常寂光。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没有空间就是没有方所、没有距离,给你说真话,就在当下。但是一般人听不懂,一般人无法体会。真的,就在当下;离开当下,无有一法可得。应化时间长短,统统是缘,是众生的缘,不是佛。众生的缘深、广、长,佛的应亦如是。众生的缘很浅、很薄,我们娑婆世界跟众生的缘就是这样的,很浅、很薄,所以佛在这个世间住世不长。能够遇到的,即使佛灭度之后到今天,能够遇到的,与释迦、弥陀、十方诸佛都有缘分;没有缘分,你听不到这个音声,你看不到这个形像,统统有缘分。尤其是今天遇到了阿弥陀佛,这个善根福德稀有难逢,我们能把握住,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成就,这就完全正确了。下面引日本大德,澄宪法师的赞,「佛寿无量,化道至德也。谁不渴仰此愿哉!」佛寿无量,教化众生至德,至是达到极处,教化众生对众生来讲是恩德,对佛自己来讲是悲德,大悲心,都达到极处。哪一个众生不渴仰此愿?这一愿就是寿命无量愿。
  「又弥陀是报佛,极乐是报土,教主寿命无量,是真实无量,非有量之无量」。以现代的话来说,「寿命无量,指绝对之无量,非相对之无量。」古德有这个说法,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你所见的阿弥陀佛,无量寿是有量的,有量的无量。实报土里面,阿弥陀佛是报身如来,那是真正无量的无量。可是莲池、蕅益这些大师告诉我们,所谓有量的无量是对我们娑婆世界往生这些人说的。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干净,这就有量,断干净之后,有量就变成无量,我们是以有量的无量进入极乐世界。但是在极乐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时间很短,不要很长的时间,你就证得无量的无量。为什么?每一个往生的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尤其六道凡夫,生到极乐世界全都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没有阿修罗,没有罗剎,只有人天两道。我们这是六道,极乐世界只有两道,跟我们世界不同。方便有余土跟我们这个世界相同,方便有余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在极乐世界这是方便有余土。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是华藏世界,报身佛,叫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的报身;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毘卢遮那如来,这三身是一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应化有量,法报就无量,证得报身就无量。到极乐世界,每个人都证得,甚至于说不要修行,到那里去就证得。这是本经第二十愿,我们还没有念到,现在念到的是第十五愿,二十愿就讲到了,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诸位要知道,阿惟越致菩萨是报身菩萨,是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换句话说,我们的真正身分,确确实实是往生同居土,但是在同居土里头就变成实报土,我们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实报土的菩萨没有两样,这是阿弥陀佛加持我们的,不用我们修就得到,这个得到的利益无量无边。
  我们讲一桩事情你就晓得。极乐世界之所以那么好,永远都不会变,靠的是什么?靠教育。所以我上一次来的时候,跟这边的一些校长们谈话,我提十个教学为先,最后两个,「诸佛剎土,教学为先」,最后一个,「极乐世界,教学为先」。诸佛如来对教学太重视,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没有中断的。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的应身,教学有中断的,吃饭的时候不能教学,睡觉的时候不能教学,就中断了。要知道,到极乐世界的人不要吃饭,不是这种肉身,不需要食物营养。营养从哪来?营养从清净、平等心当中来,就是自性里面来的。身体健康,永远不生病,永远年轻,不会衰老,所以他没有休息。佛讲经说法没有休息,无量寿就是无量年都不休息;听经的人也是无量寿,也不要休息。你看,这一点多厉害。
  第二点不思议的,这个身坐在阿弥陀佛讲堂,在那里听经讲法,同时分身,化身、分身,分多少身?分无量无边身。到哪里去?到无量无边诸佛剎土,到那里供佛去,香花供佛。供佛修福,听经闻法修慧。到极乐世界不是听阿弥陀佛一个人说法,十方一切诸佛剎土里头佛都在说法,你统统听到、统统看到。你看,你每天供养无量无边佛,闻无量无边佛说法,极乐世界一天,我们这个地方万万年都赶不上。所以他成佛快,太快了。上上根人到极乐世界一天就成就了,不要到第二天。中下根性的人时间长一点,比任何地方修行都快速。真正是一个速成班,快速成就班,这个地方就不能不去。极乐世界是报土,教主寿命无量,是真实无量,不是相对的无量。众生寿命也是无量,有部分是相对的无量,但是住上几天、几个星期,他就自自然然变成绝对的无量,不是相对的无量。
  「此愿下明,国中人民寿命亦皆无量」,这一句是经文。澄宪法师说,「人民寿命无量,净土第一德也」。古德这句话说得不错,净土宗第一德就是叫你到极乐世界去证无量寿,去就得到了。「继释云」,继续解释,还是澄宪师的话,「修行佛道者,死魔为恐」。四种魔里头,最后一个死魔,五阴魔、烦恼魔、天魔、死魔。在这个世界,你修行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你不能再继续修了。你一转生,再一投胎,就算你修得不错,你到人道来,到你真正懂得用功修行,这也得二十年,你这二十年当中中断了。下一辈子得人身,从头再来起,可能进度比这一生快一点,因为你有基础、有底子。这就是进进退退,一个生死,一个大退转,这是麻烦。
  五阴魔是讲身体,很想修行,身体不行,我想一天拜一千拜,拜一百拜就累得不得了,就拜不下去,这都属于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身体,身体是四大,受想行识是心,心态,会受外面境界干扰。心不清净,心不平等,这个对修行造成严重障碍。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这个身不是阿赖耶变现的。我们现在的身,色是阿赖耶的色法一分,心是阿赖耶的心法里头的一分,阿赖耶的见分,身体是阿赖耶的相分,假的,不是真的,阿赖耶是生灭法。极乐世界所受的身是法性身,法性是不生不灭。所以极乐世界的人身跟我们这里不一样,他那里是常住身,我们这个地方是生灭身,无常。极乐世界是真常,凡圣同居土得的身都是真常,真的是第一德。
  我们这个世界的四魔,你看,有五阴、有烦恼,还有天魔。天魔就是身外,外面境界的诱惑都叫天魔,不是我们自身的。外面名闻利养的诱惑,所谓是财色名利,外面的;里面的烦恼,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是里面的。里跟外一凑合,就造罪业。造业,肯定是恶业多、善业少。如果是造利益众生的事业,善业,利益自己的是恶业。最好不造业,善业、恶业都不造,那是怎么个生活方法?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就对了。还是断恶修善,但是不落在心里,心里干干净净,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叫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相重要,放下重要,不能执着。人之所以会衰老,就是因为你有执着,你有烦恼,烦心的事情很多。古人说一句话「忧能使人老」,人忧虑很多,老化就很快;人没有忧虑,老化就很慢。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身体是假的,念头也是假的,何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让自己在受果报。不放在心上,没事,清净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是利益众生的,不是自利的,利益众生也不着相,叫真清净,真的无为。
  所以这下面讲,「生死间隔,退缘根本」,退得最厉害的就是生死。「见佛闻法,值遇众圣,供养诸佛,亲近善友,自然快乐,无有众苦,其德非一。」这就是讲净土第一德。在极乐世界,见佛闻法,这个佛是阿弥陀佛,法是弥陀说法,进入阿弥陀佛的讲堂,你在那里听经闻法,离开讲堂,你就成佛了。为什么?还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不会离开讲堂。什么时候离开讲堂?成佛就离开,没成佛不离开。进讲堂是凡夫,离开讲堂,成佛。这个学习的讲堂到哪里去找?只有极乐世界有,其他诸佛国土里头没有。阿弥陀佛的讲堂不可思议,那就是成佛的坛城。
  下面讲得更殊胜,「供养诸佛,亲近善友」,诸佛跟善友是一不是二,这个地方讲的善友就是诸佛,这是什么?你分身去的,化身去的。十方世界每个世界都有佛,佛是一切众生的善友,佛绝对不会有个恶念对众生。众生对佛起个恶念,佛不可能一个恶念对众生,佛没有。所以佛、法身菩萨是一切众生的善友。「自然快乐」,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乐,只有苦没有乐。这个话要懂,是真的,不是假的。没有契入佛的境界,在这个世间没乐,如果契入佛的境界,有乐,法喜充满。我们从《论语》,孔子那里得到一个信息。《论语》第一句话说,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法喜充满。夫子这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你把你所学的真正落实了,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叫习。就是说你学到了你真能做到,你就很快乐,那个快乐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内心里头生出来的。这给我们一个信息。夫子说的是世间法,你把孝亲做出来了,欢喜;你把尊重长辈做出来了,欢喜。
  佛法比世法更浓、更深、更广,你能把十善做出来,你多欢喜,真的法喜充满;能把六和敬做出来,多欢喜。我跟全世界人和睦相处,他不跟我和,我跟他和,多么欢喜。这种欢喜心就能感动别人,有些善根利的,几次见面就感动了;有些钝的,要很长时间才能感动。几个月感动,二、三年感动,二、三十年感动,有的人到临死感动了,但是感动,他死了,寿命到了。他很欢喜,我这一生总算遇到一个好人,但是他寿命终了,他带着欢喜心走的,不堕恶道。我们要学菩萨,自己做出来感动别人,不要让别人感动我,这是菩萨。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所以「自然快乐,无有众苦」。这个快乐不是外面刺激来的,与外面境界不相干,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都非常快乐,叫法喜充满。「其德非一」,这是自性无量功德之所成就,真得受用。得法喜了,你功夫得力,向前,不往后退转了。
  「若寿命短促者,遗恨几计」,这个几计是难以计算,后悔,遗憾,我在有寿命的时候为什么不学?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不知道,学佛之后真的是很遗憾自己,为什么不早十年学佛?我学佛是二十六岁,那个时候想我十六岁遇到佛法多好!没有缘分,十六岁是中日抗战时候,打仗的时候,没有遇到善友,没有人给我讲佛。遇到寺庙,里面去转转,看到好多塑像,都把它当鬼神看待,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能说得出来。「如玉杯无底」,这是讲人遗憾。玉杯,玉是宝,做成的杯子,下头没有底,装水全漏掉了。这叫什么?这叫遗憾。所以人没有闻到佛法,真的,忧虑、烦恼无量无边,活得很辛苦,不知道这些忧虑是冤枉的。为什么?所虑的万物假的,能够忧虑的,我的身心,也是假的,根本它就不存在,你忧虑什么?真的是冤枉。这桩事情只有大乘佛法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学习要有恭敬心,真诚恭敬,细心去体会,体会得愈深,你就了解愈清楚、愈明白,你就真正放下了。不必要人要求提醒你,自然放下,这一放下,你就入境界。
  下面有个括弧,这括弧里面是黄念祖老居士提醒我们的,「盖玉杯实为良材」,材料好,玉做的,「若无底则不成器」。那是什么?它得不到器用,我这个杯子是要盛水的,装水的,它不能装水,没有底,这叫不成器,没有器的作用。「又望西亦曰:诸乐根本,只在此愿」。这个是极乐世界的根本。为什么乐?寿命长久,永生不灭,这个乐,这真乐。那反过来看,人生最怕的是什么?怕死,死是最苦,再狠的人听到一个死字,他腿也软掉了。这个里面含义很深很广。
  又如《群疑论》里面所说的,「谓彼国人民命极长远。纵令凡夫,还入变易,究竟成佛」。这个是《群疑论》,这个註解里头都有解释,大家自己可以看。彼国人民,是极乐世界的人民。纵令凡夫,这是指凡圣同居土往生的。这个往生的人,烦恼没断,带业往生,带着烦恼习气。他为什么能往生?念佛的功夫到家了,虽有烦恼习气没断,他的功夫能把烦恼习气控制住,烦恼习气不会发作,这就行,这就能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烦恼习气永远不会发作。为什么?极乐世界一切事法都能满你的意思,你就不会发脾气,也不会起贪心。你喜欢黄金,你看到极乐世界铺马路的全是黄金,黄金为地,黄金是铺路的,像现在我们对待贵宾,铺红地毯,极乐世界是铺黄金。你说黄金多少,谁要黄金?不要了。要珠宝,名贵的珠宝,极乐世界是建筑材料,他们的房子统统是珠宝建筑的。大地,琉璃是大地。琉璃,翻成中国的意思,我们中国人叫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颜色是绿色的。极乐世界大地也是绿色的,是翡翠,太多了,多到怎么样?多到你厌烦,不要了。你看到那个,念头都不会有,无论什么东西,太多了。一切受用,随念即至。我站在这个地方,想这个地方盖个房子住很好,那房子就在了,你就感觉到你住在房子里面。房子大小随心所欲。还有,我这个房子住在空中,它就升了,升到空中去了,想在地面,它就落下来。
  所以到极乐世界,贪瞋痴慢疑自然没有了,你全都看到,全听到、全都接触到,想吃东西,是百味佳餚就在面前。百味是什么?古时候皇上吃饭,每一餐饭都是一百道菜,排成十个,纵横十个,一百道菜,这皇上一个人吃。那个菜碗都不大,都小小的,小碟子一样,宫廷里面的生活。可是百味饮食摆在面前,不想吃了,这个身体不需要这些东西,这个念头不想了,全没有了,干干净净的,都看不见,不需要收拾碗筷。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没有你烦心的地方,你有烦恼生不起来。这是非常理想修行的道场,在这个道场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就。「盖生极乐,见佛闻法,一切时处皆是增上」,增上缘,「无有退缘」,你绝对不会退转,都是帮助你提升,没有缘叫你退转的,所以你的成就非常快速。「寿命復又无量,故不论根器如何,凡往生者必定成佛。称之为净土第一德,良有以也。」真的是净土第一德。
  这个参考资料里面,有一段可以念给大家听听,就是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在括弧里头看到的,「了分段生死而入变易生死」。什么叫分段,什么叫变易,简称就称为「二死」,两种生死。「一切众生,在三界六道中,由于善恶业所感,其寿命皆有分限」,就是寿命有限,「其身形皆有段别」,我们的身体形状,「故其生死,名分段生死。」如果我们细分,人一生有幼年,有少年,有青年,有壮年,有老年。幼年过了,到少年,那幼年就死了,幼年不再回来;少年过去了,青年生起来;青年过去了,壮年生起来;壮年过去了,老年就生起来;老年过去了,这就死亡,来生再转世了。转到人道,那又是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但是在一期生命当中,从幼年到老年,可以叫变易生死,它产生变化,改变了。变易生死再细说,每一天都不一样,天天都在变。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是最究竟的,一秒钟变多少次?变一千六百兆次。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说的是我们肉体跟精神。哪一个念头是自己?一个都不是。这叫什么?看破身心世界。真看破了,身心世界你放下了,你不再计较,不再执着,不再分别,甚至于不再起心动念,恭喜你,你成佛了。成佛不是别的,放下就是。放下,真修行,第一行门。修什么,放不下,都是白修了,得不到利益,放下是真正得到利益。就是人说两种生死,分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说法有浅深不一样。最浅的,人从投胎出生,生了,到最后死亡,这死了,这叫一段,这是一个大段。细分,像我刚才分的,幼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这是细分,这个分法也叫做变易,也是分段,变易、分段意思都有。真正变易不是分段,那是三乘圣者,不是凡夫。凡夫,变易跟分段可以说是融在一起的。说到最细的时候,那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是分段,也是变易,因为前念跟后念完全不相同。你真正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了,身心世界原来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才欢欢喜喜放下。放下就是成就,就是证果,这叫真正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二次讲)-第197集(净空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跟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註》第四百六十四页倒数第五行,这要从前面念起,从前一行,倒数第六行当中看起:
  「又如《群疑论》谓彼国人民命极长远。纵令凡夫,还入变易,究竟成佛」。这就是「了分段生死而入变易生死」。我们在参考资料里头,这一段没有讲完。我们看这里第二段,「三乘圣者,已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但因修道的结果,迷想渐灭,证悟渐增,此迷悟的迁移,每一期皆不同,其中由前期移入后期,恰如一度生死,其变化神妙莫测,不可思议,故名变易生死,或不思议变易生死」。三乘圣者,声闻、缘觉、菩萨,这三种人都已经将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下面我们还会讲到。六道里面生死轮迴他没有了,也就是他永远超越六道,再不会回到六道来。所以这就是,了是了断,分段生死他了断了。但因修道的结果,这个了断见思烦恼是修得的,因为修道的结果,迷想渐灭,证悟渐增。他没有到彻底大彻大悟,只是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没断。总而言之就一句话,他的迷惑颠倒逐渐减轻,愈来愈轻。不像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迷惑颠倒是愈来愈严重,不可能轻。如果要是想迷惑逐渐减轻,决定是修行人。为什么?修行远离一切染污,远离一切不善,他的清净心、善业才能不断的增长,这个渐增是渐渐增长。
  这种迷悟转变,这个迁移就是转变,转迷为悟。每一次的转变都不同,譬如小乘初果,见思烦恼里面的见惑他断了,思惑没断,他必须要去断思惑,思惑断一分,他的境界就向上提高一分,断两分就提升两分。这一种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逐步向上提升的过程,他要通过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才能证到阿罗汉,这真正脱离六道轮迴了。没有证得四果在四果向,还在六道里面,大概是在四禅天或者是在四空天,在这里面。再向上提升,他就超越六道轮迴。声闻如是,缘觉、菩萨亦如是。菩萨最明显的,《华严经》上所说十信菩萨,将菩萨的地位分成五十一个阶级,第一个阶段是十信,第二个阶段十住,第三十行,第四十迴向,第五十地,这个是大分。细分,每一阶里头有十个等级,十信里头,初信、二信、三信、四信一直到十信。十信满了,就是初住,从初住、二住、三住一直也是到十住。总共五十个位次,上面有等觉,就五十一个位次。
  菩萨的阶位,每一个阶位的转移,就好像一次生死一样。这不是真的生死,这是他要用功修行,要放下下面一个等级才能向上升一级,不能够放下十信,就不能到初住,放不下初住,他就升不了二住,这种转移不是真正的生死,是一个变化。好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年级升到二年级,要用一年的时间把你学的功课学好,考试及格,这很辛苦才能升到二年级,二年级一年辛苦才能升到三年级,这叫变易,这个不是分段,这叫变易。这个变化神妙莫测,菩萨的变易跟我们在学校念书,从小学升中学、中学升大学、大学升研究所很相似。但是我们这一生读书,从幼儿园念到研究所,是说像变易生死。但是这个很平常,年龄逐渐长大了,从六、七岁大概到研究所也是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年岁在变化,智慧也在增长,同样的,烦恼习气愈来愈多。菩萨转变跟这个世间完全不相同,他是烦恼轻、智慧长,业障逐渐消除,功德向上提升,这个其中变化神妙莫测,这个变易神妙就是说菩萨的智慧、德能、神通。虽然证得阿罗汉,六种神通统统具足,可是比阿罗汉高的辟支佛,神通的能量是阿罗汉不能相比的。菩萨有那么多的等级,每提升一个等级,这个智慧、神通、道力增长都不可思议,我们凡夫无法想像的。像这些都属于变易生死,或者说不可思议的变易。到最后,等觉菩萨最后一次变易,这一次变易就没有了,他功德就圆满了,叫究竟成佛。
  我们再往下面看,「盖生极乐,见佛闻法,一切时处皆是增上,无有退缘」。这极乐世界好!因为在一般十法界里面,他有进有退,进进退退,这也都是属于变易。一直到明心见性证得法身,就不退转了,真的不退了。所以阿罗汉,这三种不退,阿罗汉只有一种位不退,他是圣人,不会退转做凡夫。菩萨两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菩萨慈悲,不会退转到小乘。小乘只知道自度,不肯发心度众生,这叫小乘。所以小乘出不了十法界,能脱离六道轮迴出不了十法界。只有大乘菩萨圆满证得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是念念趣向无上菩提。
  净土宗的同学一定要知道,净土是大乘不是小乘;换句话说,用小乘心修净土不能往生。凡夫念佛能往生净土,小乘不能。凡夫比不上小乘,但是凡夫发心可以发大心,小乘大心发不出来,只有自利不知道利人。凡夫行,凡夫劝他要发大心,自利利他,自他二利。凡夫里头还有一种叫大心凡夫,能够捨己利他,把利他摆在第一,自利忘记了,没有想到自利,念念都是想到利他,这跟阿弥陀佛的心愿完全相同,所以他能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闻佛说法,福慧增长,同时又能够分身到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不仅是供佛闻法,还度有缘众生。十方世界都有跟自己有缘的众生,遇到了,众生不认识你,你认识他,你知道他过去在哪一生、哪一世跟你在一起。现在你成就了,极乐世界成就,他还没成就,你一定会帮他成就,你有能力观机,你能够现身说法。
  现身不是自己意思,是随众生的缘,他喜欢见什么身,你就能现什么身,他喜欢佛身,你就能现佛身而为说法。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你知道他的程度,说什么样的法他喜欢听,他能听得懂,所以,现身是为他而现,说法是为他而说。那问你,你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如果你起心动念,你退转了。你像如来、像法身菩萨一样,现身说法,供佛闻法,都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里来的分别执着!所以是用一个纯净纯善的自性,真心,应无量无边的众生。佛也是众缘和合而生,报身如来,无量智慧功德而生的身。这种身,供佛、度化众生都不会起心动念,经上所说叫「法尔如是」,有缘遇到自自然然随他的念头现身说法,帮助他觉悟,帮助他离苦得乐。极乐世界没有退缘,只有进步没有退步,所以成佛特别快。「寿命復又无量,故不论根器如何」,贤愚不肖,「凡往生者必定成佛。称之为净土第一德,良有以也」。寿命无量,我们就学到此地。
  下面看第十六,「声闻无数愿」。前面我们读过,各种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接着这个经文: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六愿,声闻无数愿。我们看念老的註解,「第十六,声闻无数愿。愿文曰:国中声闻天人无数」。这一句经文,澄宪法师他说,「阿弥陀佛,弟子无量,三无量中,其一也」。这个三无量,念老为我们说出,「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眷属无量」。这个眷属就是弟子,十方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是阿弥陀佛的眷属,也就是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学生无量无边,跟光明寿量同样是无量无边际。「愿云声闻」,里面包括缘觉,因为这是属于叫二乘。「或疑《悲华经》谓彼佛国土,无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大众,纯是菩萨,无量无边」。《悲华经》上有这么一段经文,说极乐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极乐世界没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往生的大众全是菩萨,无量无边。《无量寿经》上为什么又说声闻无数?
  下面是念老为我们解释,「盖此二者,文虽相左,而义实无违」。文字上看好像是不一样,但是从义理上来看不相违背,为什么?他是声闻也好,辟支佛也好,人天也好,像我们,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本经教导我们,无论上中下三辈,无不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才能往生。发菩提心,这不就是菩萨吗?声闻发菩提心,声闻变成菩萨;缘觉发菩提心,缘觉也变成菩萨;乃至于畜生、饿鬼、地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悲华经》上所说的,所有大众纯是菩萨,无量无边。这个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要记住,这是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三辈生者,既已悉发菩提心,所行必是菩萨乘。故《悲华》云纯是菩萨也」。这能讲得通,确确实实是事实真相。我们接着发菩提心往下念,《悲华经》纯是菩萨,「至于彼国声闻缘觉,只是就其断惑之情况而言。虽断见思,未破尘沙与无明惑,是称声闻,非是只求自度之二乘。若只求自度,不愿度他,则是未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即不能往生」,这交代得很清楚了。换句话说,真正想往生到极乐世界,一定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是自度度他。大乘,菩提心非常重要。净业三福第三条,菩萨福,第一条是人天,第二条是二乘,第三条是菩萨。第一句就说是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不是菩萨,发菩提心这才是菩萨。菩提心是什么?我在二十多年前,那个时候在美国,美国第一个净宗学会在旧金山,现在这个会还在,还是杨一华居士在主持。当时我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对净宗同学行门上,就是修行,五门功课。这个五门很简单,人人都能记得住。第一门净业三福,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第二门就是六和敬;第三门是三学,就是戒定慧;第四门是六度;第五门是普贤十愿。我们希望净宗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够做到,都能够落实。这里面有儒释道的三个根,三个根在哪里?在三福第一条,三福三条,第一条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里面就有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头一句,修十善业。儒释道三个根在第一条,这是根本之根本。
  今天学佛的同学很多,我们在世界各个地区看到不少,但是在家的同学十善业道没做到,出家同学《沙弥律仪》没做到。你要问佛教为什么衰了?没有戒律就衰了。儒教为什么灭了?不讲礼就灭了。今天儒释道有名无实,什么原因?只是在经典上讲讲说说而已,一句都没有做到,这是假的。佛在经典上有规定,任何一部经都有教、理、行、果,今天我们研究经只研究教,只重在这一点,理、行、果都不要了,这人家叫迷信。那教什么?只念经不懂意思,也不晓得怎么修行。佛教就灭了。所以,佛教要回归教育。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讲经教学,他们有教、有理,把经里面的道理方法统统讲得清清楚楚。可是明白之后要落实在生活上,要做到!把佛陀的教诲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变成我们工作里面相应了,变成待人接物必须守的一些原则,学以致用。从行当中去证果,就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证明佛所教的道理方法正确,我们真正得利益,这就叫没有白学。如果没有理、没有行、没有果,完全落于形式,这就是现在人所讲的迷信。迷信,早迟会被排斥掉的,也就是说这个社会它不需要你,你会在这个社会里头消失掉,就是灭亡了。佛陀教学不如是,有教、有理、有行、有果,我们统统都要学,圆满的修学。修学《无量寿经》,就是弥陀弟子,虽然在这个世间,极乐世界已经註册了,已经有名了,在这个世间暂住而已,离开这个世间决定回归净土。回归净土就是证果。
  这个地方我们所看到的纯是菩萨,决定成佛。菩提心有体、相、作用,菩提心的体是真诚,相是清净,自受用是清净平等觉,他受用就是对人,用什么心对人?大慈大悲。通常大慈大悲下头加了一句,救苦救难,这是大乘菩萨心。所以没有发愿度众生,这就是没有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往生的条件是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有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所以不能往生。有菩提心,一向专念缩短到最短的,往生前十念,那是讲一向专念,这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不可思议的大愿,也是四十八愿的核心,「十念必生」,但是要具足菩提心,没有菩提心不行。
  这个地方,不发菩提心即不能往生,这有证据。「证诸《宋译》此意甚显」。《宋译》本里面说,「我得菩提成正觉已」,这个我是阿弥陀佛自称,他说他自己得菩提成正觉。「所有众生,令生我剎。虽住声闻缘觉之位,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宝剎之内,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宋译》本的经文。这个地方发菩提心在哪里?就是在声闻缘觉,在十方诸佛剎土里面遍作佛事,这就是发菩提心。为什么?我们看底下就知道了。「按声闻不闻他方佛名」,小乘,小乘只知道释迦牟尼佛,不知道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有诸佛。我们参访过一些小乘的国家道场,进入大殿拜佛,里面佛像很多,全部都是释迦牟尼佛,看到弥勒菩萨、观音菩萨,其他的大乘菩萨很少看见,其他诸佛如来都没有,这我们看到很多。小乘只知道有释迦牟尼佛,只知道有这个娑婆世界,不晓得有他方世界,不知道他方世界有诸佛在教化。这些声闻缘觉他们知道,他们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宝剎之内,遍作佛事。这个遍作佛事,就是供养诸佛,闻佛说法。遇到有缘还能够普度众生,这就是他们在十方剎土遍作佛事。末后,悉皆令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是《宋译》本的原文。
  下面念老告诉我们,「按声闻不闻他方佛名,但求小乘涅槃,不取佛果。今极乐人民所谓为声闻者」,极乐世界的声闻缘觉,「能远至无数佛国,作无量佛事,度无边众生」。这个佛事,在这里面我们要简单做个介绍。佛意思是觉悟,帮助自己觉悟,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佛事。跟我们现在一般人观念当中,提到佛事都是经忏,叫经忏佛事,不一样的。佛经里头讲的佛事,没有经忏佛事,释迦牟尼佛的事业,一生教学。四十九年教学,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业,叫佛事。佛门里头经忏超度是很晚很晚的事情。
  我初学佛的时候,曾经请教过道安法师,老法师往生很久了。我向他请教,这佛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佛事?他告诉我,他也不是很肯定的说,他说应该是从唐明皇时候开始的。因为唐明皇他在的时候,也是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引发安禄山叛变,造反,几乎亡国,遭了一场大难。本来他的政治非常之好,所谓贞观、开元,开元之治媲美贞观,非常不幸的就这桩事情,宠爱杨贵妃,搞出了政变。这次政变,幸亏郭子仪这批人把动乱平定了。平息之后,唐明皇在每一个战场建立一个寺庙,这个寺庙就是追悼死亡的将士跟军民,是个纪念的,像忠烈祠一样,叫开元寺。所以开元寺很多,都是在战场建立。国家做了一次就是超度的佛事,实在是纪念忠烈,是这么个意思,过去没有过,应该从这里开端。
  国家既然这样做法,民间就效法,民间老人过世,也请法师去做超度佛事。诸位要知道,那个时候请出家人超度,一定都是很有身分、有地位的,平民做不到,所以也很少数,但是这个风气开了。一直到什么时候才盛起来的?道安法师认为,超度的兴盛不出三百年。也就是说,是三百年以内的事情,三百年以前有,很少,三百年以后慢慢多了。两百年以后就喧宾夺主了,为什么?寺庙不讲经了,专门做经忏佛事。本来是教学的,亦变成为死人服务了。这就是什么?这就变成宗教了。佛教本来是教学,由这样就变成宗教。怎么变成宗教的,为什么理由变成宗教的,我们要知道。所以这是变质的佛教,不是真正的。真正应该两百多年前,寺院庵堂是以讲经为主,这个要知道,决定不是经忏佛事。
  今天的世界灾难频繁。我是很多年不看电视、不看报纸,跟媒体不接触,所以我的生活当中,每一天天下太平,没事。你们每天看报纸,每天看新闻,你就晓得这社会很乱。那我们对于这些死难的鬼魂,这个东西真有,不是假的,佛教虽然是教育,佛教承认六道轮迴,承认有天神,承认有鬼神,但是佛教不崇敬他们,把他们当作一般众生看待,没有特殊的地位。普贤菩萨礼敬诸佛,他们也在内,都接受礼敬。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天神本来是佛,鬼神本来也是佛。他们因为造作的业不一样,感得的果报不相同,造善业,有生天了,造恶业,有堕到鬼道、堕到地狱了,这是业力牵引所感的果报。于是我们净宗学会,过去我曾经提倡,每个月给这些众生做一次超度,一个月一次。这个超度是我们自动自发的,不收钱的。有同修家亲眷属要超度带牌位,可以,不收供养。我们用真诚心、清净心诵经念佛给他迴向,做三时系念佛事也可以,冥阳两利。这是悲悯那些恶道众生,是我们附带做的,不是主要的。
  所以此地讲的声闻不是真正的小乘声闻,是真正发菩提心的声闻。在此地我们看到经上说,极乐世界声闻缘觉,只是就其断惑的情况而言,虽断见思,未破尘沙无明,他断证的功夫跟我们这个地方的声闻相同,所以称他作声闻。实际,他是发菩提心的大菩萨,只是烦恼习气还没断干净,称他作声闻,是这么个意思。
  见思、尘沙、无明这三种迷惑,我们参考资料里头有,在第二页第二段,「惑者,昏迷不了之义」。昏跟迷的意思相同,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不明白、不了解,我们看错了,我们想错了,于是造业受报。这个见思烦恼是六道轮迴的业,这个烦恼要是断了,六道轮迴就超越了。我们看这个资料里头说的,第一见思惑,见就是分别,「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也叫做见烦恼。意根是第七识,意识是第六识,反正是与意识、意根都有关系。但是意识只有分别,它不执着,意识不执着,意根执着。意根是第七识,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换句话说,第七识,这意根它是什么?它是四种烦恼纠缠在一起。
  四种烦恼第一个就是我见,根本就没有我,它执着有个我,这不是身见,这叫做我见,比身见重,它是身见的根本。人虽然不要这个身了,但是有我,他还执着一个我,那就是末那识。跟着它起来的烦恼有三个,我爱,我爱就是贪;我痴,就是愚痴;我慢,慢是傲慢,我慢就是瞋恚。所以,贪瞋痴是跟着我见同时起来的,只要有我就有贪瞋痴跟着你,这个麻烦大了。所以这三个叫根本烦恼,俱生的根本烦恼。从这个意思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我爱,我爱是贪烦恼,情执就是贪毒的根。贪瞋痴,贪瞋痴的根是什么?贪瞋痴的核心是什么?要断,要从根上断就很容易,不从根很难断。所以贪的根就是情执,瞋恚的根就是傲慢,我慢,瞋恚的根,愚痴的根就是怀疑。这个是贪瞋痴三毒的核心。
  我们想断贪瞋痴的烦恼,十善里头教给我们,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不贪从哪里做起?从情执,放下情执不贪了,其他的都容易放下;不傲慢,不瞋就能做到,瞋恚就可以放下;不怀疑,就能做到不愚痴,愚痴放下了。所以,断贪瞋痴找它的核心点,从这个地方下手。难是确实是难,但是一定要看清楚,为什么?它是假的。外面境界一切法包括七情五欲,佛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佛经上也常常叫它做无常,有生有灭的法,假的不是真的,应该放下了。
  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这是五种见惑,是假的不是真的,错误的见解。贪瞋痴慢疑是思惑,就是我们想错了。通常佛经上常常把它五种见惑归纳,称它作恶见,善恶的恶,这五种是恶见。贪、瞋、痴、慢、疑、恶见,合称为六个根本烦恼。根本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它们生出来的。能生一切烦恼的根是假的,所以烦恼不是真的。烦恼怎么生出来的?这个根,这是根,贪、瞋、痴、慢、疑、恶见是根,根遇到缘,烦恼就起现行,是这么回事情。你真把它看穿,就叫做看破。看破你就能放下,你不再执着,烦恼现行,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放在心上就吃亏了,你就有忧悲苦恼。别人骂你,你放在心上就生闷气。生了几天,自己身体气坏了,与那个人不相干,你看你亏吃多大!他骂你,指着你的名字骂你,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未必是指我,不就没事了吗?不放在心上。骂人的那个人骂得很辛苦,他吃的亏大,我这里一笑了之,没有接受,骂了半天没接受,没接受就还给他了。我们不能禁止他不骂人,但是我可以不接受,不生烦恼。那些都是缘,里面虽然根没有断,外头缘断了,也就不生烦恼了。
  思惑,思是思惟,就是思想,「又贪染也」,见思烦恼是贪染,「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这叫思惑。「此见、思惑」,这个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亦名通惑」,为什么说通?「通声闻、缘觉、菩萨」,统统都有。修小乘的,断见思证阿罗汉;修缘觉的,断见思成辟支佛;修大乘菩萨的,断见思烦恼,这是权教菩萨。住在哪里?住在十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这两个地方是他们住的,在那里修行。「三乘共断」。
  第二「尘沙惑」,尘沙是说众生见惑、思惑数量太多,无量无边,像微尘、像沙土一样,「乃他人分上之惑」。这不是自己身上,在自己身上叫见思,在别人的身上叫尘沙,也就是别人的见思烦恼。世出世间法,人、事、物,不外乎这个三大类,「菩萨之行,专为化他」,这是菩萨的事业,这叫做佛事。佛是以教化众生为事,佛的身分是老师,而且是义务老师,他教学不收学费的。所以要收学费,这个不如法。很多外国的法师,在美国传法的时候,收学费的,皈依要收费,有定价的,灌顶要收学费,听经也要收学费,而且价钱愈高听众愈多,这有真货。我们在外国讲经教学不收学费,他说大概那没有什么,你看他不收学费,不来听。现在人听骗不听劝,不收学费的不值钱,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一文不值。学费收得愈高,人(听众)愈来愈多,这个世界颠倒了。它颠倒我们不能跟它颠倒,我们要跟它颠倒就错了。他来听,算有缘,他不来听,没有缘,没有缘不要强迫。佛教我们随缘不攀缘,这样自己身心自在。所以菩萨行是专为化他,教化众生。
  「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菩萨教的这些学生,学生们见思烦恼断了,就是菩萨的尘沙惑断了,如果学生没有断见思,菩萨的尘沙惑没断。这是什么事情?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教学相长」,众生断烦恼,菩萨的境界向上提升,这个向上提升就是断尘沙惑。所以「亦名别惑,别在菩萨」,也就是说,声闻、缘觉、凡夫没有,这个惑菩萨才有。菩萨断尘沙惑,那就是要修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为什么?破尘沙惑。为度众生,众生根性不相等,很复杂,菩萨知道的法门不多就不能普度众生,要普度众生一定要广学多闻,你才能面面都顾到。像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为我们说无量法门,度无量众生,不是说一个法门。
  那我们今天同样是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们是把无量法门放弃了。年轻的时候学了不少,年岁大了想了一想,那些法门我们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说明没有办法修成功,所以统统放弃了,专修净土。用这一门自度度他行不行?行,古人就有例子,是不是道绰禅师?我记得不清楚。这个法师一生专弘《阿弥陀经》,一生讲《阿弥陀经》两百多遍,他不讲别的经,一门深入,自行化他,这是我们的榜样。这个方法好,心地清净。一生讲一部经,专攻一部经,我们相信愈讲愈好,遍遍不同。所以我在晚年回头了,我专学《无量寿经》,专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长,《弥陀经》短。这个经像现在这样进度来讲,一年讲一遍,标准的时间是一千二百个小时,一天讲四个小时,讲满三百天,这部经圆满,一千二百个小时。自己欢喜,往生净土有把握。这个世界是住旅馆的,住旅馆随主人便,什么都好,样样都好,没有一样牵挂的,没有一样操心的,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
  第三「无明惑」。无明惑什么意思?「谓于一切法无所明了,故曰无明」。无明就是不知道、不明白、不了解一切法的真相。这个迷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业识种子就是阿赖耶识里头含藏习气种子,种子没有形相,习气也没有形相,就是种子没有形相,业识也没有形相,但是它真有。古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业识种子要是有形状,这个形状再小,小到像微中子一般,无量劫来我们生生世世造的业习种子,他说尽虚空都容纳不下。古大德这个话,我们相信。业识种子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无相。这个业识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里头所含藏的习气种子,它遇到缘会起现行,会让我们生烦恼,生起贪瞋痴慢疑、生起自私自利、生起损人利己这些不善的念头,就造不善的业,业牵果报。
  到六道轮迴谁做主宰?就是业识种子做主宰,哪一个种子力量强,它先受报。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想,我们这些种子,善恶种子,哪个力量最强?如果贪心最强,贪的念头最强,将来到鬼道去,贪跟鬼有缘。瞋恚最强,常常发脾气,贡高我慢,这个习气最强,他跟地狱有缘,堕地狱的成分就很大。愚痴是对事情煳里煳涂,搞不清楚,迷惑颠倒,这愚痴,愚痴最强,容易堕畜生道。这三恶道去了。如果我们对于伦理道德这个观念强,来生又会到人道来;如果道德水平高,意念清净,他就到天道去了;念佛的念头强,念念是阿弥陀佛,这个人决定往生净土。所以我们将来会到哪一道去,自己比谁都清楚,不要问人。问人别人会骗你,别人未必真的知道,只有自己对自己是比谁都清楚。自己晚上心地清净的时候,你好好反省,我来生到哪一道?会看得很准,差误不大,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学佛要明理,要真修行,不明理,光是修口头的佛学,不行,无济于事。说得再好,没有做到,依旧搞六道轮迴。
  我过去在台中学经教,学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採取的註解是古註,康熙年间慈云灌顶法师的《疏钞》,《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这个註解註得非常好,讲得很详细,可是末后有一篇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句就是堕无间地狱。我看到这一篇大惑不解,念佛是好事情,纵然不能往生,总不会堕无间地狱。我就拿着这个本子见李老师,向李老师请教。老师一看,这是大问题,这不是小问题,我不给你一个人讲,讲经的时候他提出来讲,跟大家讲。老师慈悲!现在念佛,建个念佛堂,搞个念佛道场,带领大众一起念佛,很像样子。如果他的目的不是在念佛,是把这个当作生意买卖来看,每个人到这来都要交钱的,他在这里开佛店,这种心态就是无间地狱,这么一回事。有没有?真有,不但现在有,古时候也有。这就是对佛法完全无知,敢利用佛法来骗财骗色,这都是无间地狱的果报。灌顶法师把它列为一百条第一条,最后的第一百条是念佛成佛,上上品往生。古德真正慈悲,把念佛的利病都说出来。前头一半讲病,念佛的毛病,你犯这些毛病,那都有罪;后一半是如法,与经教、理论、方法完全相应,讲西方极乐世界九品往生。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记住,业识种子是阿赖耶含藏的善恶种子,这是烦恼的根本。烦恼的范围非常广大,与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密切关系,动一个念头,阿赖耶识里头就有一个种子,最好不起心不动念。
  「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声闻是小乘,业识种子是大乘,佛在大乘经上讲到,小乘经不讲,小乘只讲到第六识,不说七、八识,大乘才讲第七、第八识,所以他们不知其名。「别在大乘菩萨,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这个惑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就断了,在法相宗里面,叫做转八识成四智。所以这个也是别惑,别在菩萨,声闻缘觉他不知道。
  读到这些地方,我们看这些参考资料,对这些名词术语它真正的含义能有所了解。总是劝我们要发菩提心,要修大乘法,因为净土宗是大乘。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极乐世界的人民,凡圣同居土里头人、天,方便有余土里面声闻、缘觉,都能够远至无数佛国,他们有这么大的神通能够化身参访十方诸佛剎土,供佛闻法。供养佛是修福报,闻法是开智慧,福慧双修。本身在阿弥陀佛讲堂没有离开,分身到无量诸佛剎土,不碍事。
  无量诸佛剎土,包不包括我们这个地球?当然包括,地球不在宇宙之外。地球上,他从地球上往生去的,地球上还有很多熟人,他知不知道?知道,完全知道。我们前面读过,他们有天眼、有天耳、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神足通、漏尽通,六通具足。那他知道,为什么不来度我们?这是个问题,他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不来?缘不成熟他就不来,缘要成熟他就来了,你也能见到他。什么叫缘成熟?你相信他,你会听他的话,会依教奉行,这就缘成熟。你也想离开这个世界,也想往生极乐世界,他肯定来帮助你。这个例子很多,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初祖慧远大师,东晋时代,远公往生的时候他就看到。莲社,庐山东林念佛堂,他老人家建立的,当时在一起共修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都往生。往生的时候,早先往生的人都会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所以远公大师看到了,比他早往生的人都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一个一个名字他都叫得出来,都来欢迎,所以不是假的。阿弥陀佛与诸大众,功夫好的有无量化佛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这个应该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一千化佛,上品下生那是有五百化佛。我们同参道友,仔细在里面看,都在其中,所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极乐世界人民所谓的声闻,既然能远至无数佛国,作无量佛事。无量佛事就是接引众生,帮助众生生起信心,生起愿心,念佛真正求往生。这些人往生,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每个往生的人,阿弥陀佛都是分身去接引。跟我们有缘的人,我们肯定也会分身,随在阿弥陀佛的身旁去接引他。所以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往生到极乐世界绝不孤单,好朋友、好同修比在这个世界的人多。因为这个世界,我们只看到这一生熟人,过去生中忘记掉了,不知道了。到极乐世界,过去生中的熟人都知道,他有宿命通,他有天眼通,而且能量都非常大。所以极乐世界熟人多,个个都往生,个个都是善人,没有坏人,坏人去不了极乐世界。所以到极乐世界,生生世世那些好朋友、好人统统都俱会在一处,个个无量寿,没有生老病死苦。哪里最快乐?极乐世界最快乐,熟人太多了。还有在十法界里面的,在诸佛剎土里面的,统统看到、统统见到,他们说话全都听到。那个时候六根非常灵敏,极其微细的声音能听到,极微色能看得见,无论在身边或是在遥远的远方能够看到,分毫不差。你要了解真相,你会非常向往,这个地方我得赶快去,不愿意在这个世界多待一天,要早一点去。
  正是帮助众生,「悉令成佛,正是大菩萨之行径,岂能视为一般声闻耶?是所谓之声闻」。这跟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的声闻不是普通人,实实在在说,「皆已发菩萨之大心,行菩萨之大行,趣无上之大果,其实正如《悲华》所谓纯是菩萨」。《悲华经》这一句说得好,极乐世界的居民全是菩萨,而且纯是菩萨,经上佛有的时候说声闻、缘觉,用意是鼓励我们这个地方的小乘人,希望他们迴小向大。看看极乐世界的声闻全都成为大菩萨,我们现前小乘人应当要发大心,应当要拓开心量,要学大乘经典。
  宇宙绝对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它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大千世界,是由无量无数无尽的诸佛如来所组成的。《华严经》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说得清楚,但是这些经典小乘没有,小乘藏经里头没有《华严》、没有《法华》。现在交通方便,资讯发达,心量应当拓开。古时候交通不方便,没有资讯,一个人一生活动的范围空间不大。古时候出国的人很少很少,没有听说人常常出国的。现在这科学带来的便利,这种便利必须知道它有副作用。我们对它的利知道,享用它,对它的弊也知道,我们知道迴避,只受其利不受其害,这是有智慧的人,这是聪明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二次讲)-第198集(净空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跟我念三皈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註》,第四百六十六页第三行,从第三行看起:
  「本章下云: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这是假设的,有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的众生,这些众生「悉成缘觉」,比阿罗汉还高一级。「于百千劫,悉共计校」,于百千劫这么长的时间,这些缘觉,就是辟支佛,一起来计算、来校量,「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换句话说,身分是缘觉,辟支佛,数量是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多,于百千劫这是时间,一起来计算、来校量,不能知道极乐世界人数之多,不能知道极乐世界众生寿命之长。所以是真正的无量,而不是有量的无量。这一段经文,「总显佛寿无量,人民寿命无量,国中弟子无量」,说了三个无量,显示极乐世界的第一德。
  「三千大千世界者,乃一佛所化之境」,是一尊佛教化众生的范围,所谓的一佛国,就是一尊佛教化的区域。「以须弥山为中心,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这先说一个单位世界,这个单位世界就是一个小世界。这个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合四大洲,四大洲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有情众生居住的境界,现在称为星球,古时候称它为四大洲。它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在哪里?古时候有人说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这个山是地球上最高的山,但是跟佛经上讲的那个不一样。因为佛经上讲的,太阳、月亮是绕着须弥山的中间,就是腰部,绕着这里运行。那我们太阳、月亮并没有绕喜马拉雅山运行,所以这个不相应。第二个,佛说了,须弥山的北面北俱卢洲,人寿平均一千岁,很少短命的,福报最大,那个地方没有佛法。这个跟经上讲的不相应,现在我们地球上的喜马拉雅山的北面是西藏,西藏佛法鼎盛,西藏人寿命没有一千岁。所以这个也不是,说明须弥山不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的太阳系,太阳带着这么多行星,现在知道它是绕银河系旋转。银河系确确实实,银河系的中心是凸出来的,确实像个高山一样,太阳是从边缘上绕着走。所以,须弥山不在地球上。
  我们往下看,这个单位世界确实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今天所说的银河系。「如是之世界积至一千」,一千个银河系,就叫一个小千世界。再积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然后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就叫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先以一千乘世界,得小千。又以一千乘小千,得中千。最后又以一千乘中千」,再得一个大千。这个样子,它三次以千相乘,「故曰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只是一个大千世界,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这桩事情,有很多读书人,地位都很高,大学教授,博士毕业,佛书看得不多,知道佛书里头讲三千大千世界,他以为宇宙之间只有三千个大千世界,这是很大的误会。佛经上讲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为什么说三千?它有小千、中千、大千,倍倍相乘,这叫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区,教化区。
  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少个银河系?有十亿。因为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这个大千世界里头,三千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现代天文学家已经初步发现,宇宙中世界无量。人现在都知道太阳,以及围绕太阳的九大行星,称作太阳系,地球是太阳系里面的一个星球,围绕太阳旋转。现在人知道,太阳不但有自转,同时也绕银河星云的中心,这个星云中心,天文学家假定它叫黑洞。黑洞是天体的一种,绕着这个运行,约二万万年绕一周,这就是太阳年。太阳绕银河,绕一周要多长的时间?两亿年。中国万万叫亿,两亿年又绕到原来的点,绕一圈。
  这个地方讲到黑洞,黑洞是天文学的名词,我们参考资料里头也节录了,从《中国大百科全书》里头节录的。「黑洞,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它是天体之一。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到现在还不清楚、不明朗,只知道「它有非常强大的引力」,大到什么程度?「致使投射到这种天体上的物质只进不出」。也就是说一切物质现象遇到它,都被它吸进去,没有发现到它出来,包括光,「连光线也反射不出来」,所以称它作黑洞。光、电磁波发射到一个星球,它会反射,像月亮是最好的一个例子。月亮本身不发光,光是太阳光,是太阳照到月亮,月亮反射,我们看到,它反射。但是黑洞,光照进去之后,没有看到它反射,就不见了。电磁波亦如是,我们把电磁波发射到那里,它不会反射来,被它吸进去了。「称之为黑洞」。
  底下有一个参考资料,我们接着看。「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恆星」,星球在宇宙里头有成住坏空,这个现象天文学家看得很清楚,常常有。这一块区域没有星,突然有个星发现了;还有这个地方原来这些星,突然有一颗星不见了,说明星有生、有住、有异、有灭。大乘经上讲物质现象有生住异灭,不只是山河大地,是讲星球、讲星系。像太阳系,太阳系科学家说有成住坏空,跟佛经上讲的一样,这个星球会老化。老化到最后的阶段,「由中子星进一步收缩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场」。这个引力场就是区域、范围,这个范围当中有很大的引力,这种情形在太空当中很多。它很麻烦,为什么?肉眼看不到它,如果你一靠它的边,被它吸进去之后就不见了,飞机被它吸收过去了,轮船也被它吸去了。这些都是有记载的,飞机飞到天上,不晓得到哪里去了。黑洞有大有小,它的性质,现在人所知道的大概就是这样东西,你看「使得它所发射的任何电磁波都无法向外传播」,它本身引力太大,「变成看不见的孤立天体,人们只能通过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这叫黑洞。地球上制造这些飞机,确实有少数,在太空飞行记录里头都有记载,这个飞机不见了,没有下落。飞出去,跟地面上有联系,联系突然中断,以后再没有消息了,到中断地点去侦察,找不到痕迹。银河系当中,这个黑洞是最大的,我们所了解是最大的,甚至于星球都会被它吸进去。究竟是什么?一直到现在没有人知道。
  我们再看下面文,「太阳是银河星云中之一颗恆星」。现在知道,所谓的恆星它还是在运动,它有自转、有公转,「银河星云约有一千亿个恆星」。恆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星本身发光,换句话说,是在太空里面燃烧的一个火球,太阳就是一个例子,是燃烧中间的火球。这个火球上的资源能不能烧尽?能,烧久了它就烧没有了,没有的时候它光就没有了。在太空当中,会燃烧的这种火球有一千亿个。那不放光的,不放光的乘上十倍都不止。你看太阳,带着九颗大行星,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行星,这个天文学家看到了,小行星可特多。太空很复杂,太空不安全,这些星会互相撞上,虽然它有轨道,偶尔它也会越轨,越轨就出事。宇宙中有无数的星云,星云本身也在运动,所以整个宇宙无有一法不是在运动当中,它要不运动,它就消失了。它怎么生的?从运动当中产生的,不运动,这个现象就不见了。所以,「银河亦只是宇宙更大天体中之一员。如是辗转扩大,不可穷尽」。辗转扩大是《华严经》上说的,《华严经》上给我们讲二十重华藏世界,这就是更大的天体,我们现在科学技术还没有探测到。
  「当前天文学上之发现,已初步证实经云之世界无量」,这是天文学家在天文望远镜里面观察到的,世界无量无边。至于佛经上常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化之境」,只是一尊佛他教学的范围,就是他的教区,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世尊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大宇宙之中,「佛无量」,不止是一尊。释迦牟尼佛单单介绍佛的名字,说了一部经,叫《佛名经》,专门说佛的名号,十方世界,佛说了一万二千多尊的名号。这只是略说,细说说不尽,大略的说一说就说了一万二千多。所以「世界无量」。
  这个愿文的大意,是三千大千世界里一切众生统统都成缘觉,这假设的。以他们的神通之力,共同计算,都不能知阿弥陀寿量多长,极乐世界人民寿量多长,极乐世界人口有多少,统统算不尽。阿罗汉不知道,辟支佛也不知道,权教佛菩萨还是不知道。到什么时候知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时候知道了。他知道他也说不出,因为这桩事情无法形容。辟支佛都不能知道阿弥陀佛的寿量、往生极乐世界人的寿量,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七十亿人口,极乐世界的人口无数无量,没有法子计算,这种情形我们能想像得到。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已经有十劫,这十劫之中,每天,每个小时,或者说每秒钟,从十方世界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往生的人有多少?算不尽。何况这个人口天天在增加、念念在增加,都是以极大数字在增加、在成长。极乐世界确实法性身、法性土,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以它容得下。这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真心、本性是没有边际的,所以能容。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下面是第九章,第十七愿,这一章也就一愿。请看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剎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右面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称者,称扬。叹者,赞叹。《汉译》曰:我作佛时,令我名闻八方上下无数佛国。诸佛各于弟子众中,叹我功德国土之善。诸天人民蠕动之类,闻我名字,皆悉踊跃来生我国」。汉译的本子,吴译的本子跟这个意思差不多,汉译这一愿很详细。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他修行证得究竟圆满,这就成佛了。成佛之后,愿他的名号在十方诸佛国土里面,八方加上下就是十方,十方无量无边无数的佛国,这些诸佛在他弟子当中,为大家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普遍劝大家求生净土。弥陀有这一愿,这一愿兑现了,没有一尊佛对大众讲经,说不讲《无量寿经》的、不讲《弥陀经》的、不讲《观无量寿佛经》的,没有。佛为众生说一切经,必定讲这三部经,为什么?这是弥陀的本愿,佛希望一切诸佛为他做宣传,劝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快速成佛。佛为什么要给他宣讲?因为这一愿是一切诸佛如来共同的愿望,没有一尊佛不希望众生赶快成佛。这个心是佛心,所以一切诸佛都欢喜为大家介绍极乐世界。讲这部经比讲什么经都欢喜,为什么?这部经完全是为根熟众生而说的。根没有熟,说它没用,众生不喜欢听,听了也不相信,信了也不发愿,所以他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根没熟。
  大家根都没熟,佛在这里讲这部经,为什么?这里头至少有一个人根熟了,佛才会讲。「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一个人真信、真愿、真肯念佛求往生,一个人,佛都要说。别的人?别的人旁听,旁听的人也得利益,没有善根的,阿赖耶里面种善根了;有善根的,这个善根慢慢向上提升、增长,不成熟。如果成熟的话那就是当机者,佛为谁讲的?佛就是为他讲的。你要是当机,这个经就是为你讲的,所以你一听就非常欢喜,恨不得赶快往生。对这个世间真放下,没有丝毫留恋了,弥陀弟子,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再看下文,「诸天人民蠕动之类,闻我名字,皆悉踊跃来生我国」。佛为弥陀介绍,把极乐世界介绍给一切众生,诸天人民,蠕动是畜生道,小飞虫、小爬虫;这些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字,皆大欢喜,往生极乐世界。这些众生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经文里头,确确实实包括我们在内,我们一定要直下承当,这里头有我一分,我不在外。吴译本里面类之,经文跟这里说的差不多。「望西云:六八愿中」,六八就是四十八,四十八愿当中,「此愿至要」。前面我们曾经读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有五种真实大愿,特别教导我们的,这一愿是其中的一愿。为什么?如果没有这一愿,诸佛如来不给我们介绍,我们怎么会知道有极乐世界?怎么会知道有阿弥陀佛?所以世尊的介绍,功德大了,帮助一切众生往生,就是度这个众生成佛。是弥陀的本愿,也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本愿,就是说没有一尊佛不喜欢众生快速成佛。所以,「我等今值往生教者」,值是遇到,我们今天能够遇到往生教,往生教就是净土法门,信愿持名的法门,这叫往生教,「偏此愿恩,善思念之」。四十八愿,特别这一愿的恩德,念念不忘。我们认真努力报释迦牟尼佛之恩,他为我们宣说、为我们介绍,就是希望我们学习,修这个法门,一生圆满。
  「望西意为,若无此愿,则我等身在娑婆秽土,如何能闻彼土之教主与佛剎之名字,彼佛彼土,胜妙功德,清净庄严」。我们怎么会知道?这是世尊对我们的大恩大德。「若未曾闻,又何由发起求生彼土之胜愿」,我们要是不知道,你不可能发愿,你不知道有极乐世界。「故今日我等能闻净土法门,实由此愿之力」,正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出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专门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的、介绍阿弥陀佛的。「故本师释尊于此秽土,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及其国土不可思议功德,令我得闻」,我们才能够听到。「故赞曰,四十八愿中,此愿至要」,也就是这一愿是四十八愿最重要的一愿,介绍我们。
  「法藏求愿名闻十方者,只为普摄十方一切众生」,因为法藏菩萨帮助十方世界,一切六道里面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他用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众生不知道这个名号,就没有办法去了,这个名号是他接引众生的方便。因此,名号特别重要,世尊把它介绍给我们。底下这一句说得好,「若无此愿,则十念必生之愿便同虚设,盖闻名方能持名也」。没有听过阿弥陀佛这名号,没有见过阿弥陀佛这名号的文字,底下这一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那就是假的。所以一定要知道名号,于是我们就明白了。明白,我们要有行动,把阿弥陀佛的名号介绍给别人。名号,我们对它要恭敬,名号是神圣的,但是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有巧方便,我们接引一切众生念佛,比对阿弥陀佛恭敬更重要;换句话说,什么是最极恭敬?劝人信愿持名、念佛往生,这是对阿弥陀佛最直接的恭敬,最真实的恭敬。那怎么做法?我们把佛的名号写在衣服上、印在衣服上,穿在身上外面走一遍,你看多少人都看到阿弥陀佛,这方法好!
  好像是在十几二十年前,我在香港讲经,夏天到香港,看到年轻人穿的衣服,前面跟背后都有图案,那个图案很不好看,像魔鬼一样。所以我就动个念头,为什么不写阿弥陀佛,为什么不把佛经上这些好的句子写在上面,穿在身上,街上一走,你看多少人一入眼根永为道种。甚至于还有人把佛像印在背心上,这有点不太恭敬,因为你要流汗,再洗,还得要去洗衣服,所以名字比较好一点。我们以后就不用佛像,完全用名号。为了广度众生,为了跟一切众生结阿弥陀佛的缘,我相信这个做法阿弥陀佛欢喜,阿弥陀佛不会说我们这种做法是对他不恭敬。因为我们能体会到,阿弥陀佛是把接引众生放在第一,其他都在其次,如何让众生心里头有阿弥陀佛。
  我在早年,初出家的时候,李老师在台中办大专佛学讲座,接引这些年轻在校读书的学生。这个讲座办得很成功,每个星期天上课,因为同学星期天放假。他愿意学佛,上、下午都有课程,到慈光图书馆来接受佛陀教育。我认识很多这些同学们,我教他一个方法,劝别的同学学佛,什么方法?手上戴一串念珠,手珠。最先他们不好意思,我说这一串念珠功德很大,他说功德在哪里?人家看到你手上珠子,心里就想到阿弥陀佛,可能他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你就度了一个人。把阿弥陀佛种在人阿赖耶识里头,这个功德多大!他们想通了,对,都接受了。然后我再告诉他,你们在学校学的教科书,书上不都写自己名字?是。书上不写自己名字,写阿弥陀佛,人家一看,这是阿弥陀佛的,他念阿弥陀佛,他叫你也叫阿弥陀佛。方法很多。
  我还劝过不少企业,经商的、工商业的这些老闆,他们为了推销商品,常常在报纸、杂志上登广告,我就告诉他,你那广告上面加个南无阿弥陀佛。不费钱,它广告一张纸那么大,我上面加一个南无阿弥陀佛,你看,让人家看广告时候看到阿弥陀佛。方法多得很!学佛的同学,你看过年大家贴对联,人家贴对联,我们的对联用红纸写南无阿弥陀佛,这边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不忘阿弥陀佛。让每一个经过你门口的时候,都会念一声阿弥陀佛,你说你有多大福报。这都是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有心,没心不行,要有心。交际应酬场合当中如果用名片,名片上也印上南无阿弥陀佛。这都是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的意思,诸佛都称赞、赞叹,我们不能例外,我们跟诸佛一样。要懂得用什么方式、用什么方法赞叹阿弥陀佛,让一切众生有机会听到、看到这个名号,阿赖耶上就下种子。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又《会疏》解称叹我名曰:称我名者,此有三义」,称南无阿弥陀佛,第一个,「诸佛称扬彼佛德号」。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称扬阿弥陀佛德号的,为什么?这是弥陀本愿功德。这个本愿功德也加持诸佛如来,所以诸佛如来常常称赞阿弥陀佛。第二,诸佛赞叹称名之人,咨嗟就是称赞的意思,称赞称名之人。「如彼小经」,小经是《佛说阿弥陀经》,「诚证护念称名之人」。真诚为经作证,一切诸佛护念念佛人。念阿弥陀佛,不但阿弥陀佛护念你,一切诸佛都护念你,决定不要去找其他的依靠。现在信鬼神的人很多,自己有问题、有疑问都去问鬼神,他不去念阿弥陀佛,他去问鬼神。错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对净宗信心不足,他还有怀疑;如果对净土信心十足,是丝毫怀疑都没有,他有问题问谁?问阿弥陀佛,绝对不会找其他的人。现在这个时代,传递信息很复杂,少数佛菩萨,多数都是鬼神。这些信息传到我们这里了,我们如何辨别?与经教相应的可以相信,与经教不相应的决定不要相信它。一心念佛,专求净土,你决定得生,你相信经上所说的。念佛人得佛加持,得一切诸佛加持,你为什么不相信?
  第三,「诸佛亦咨嗟,亦自称彼佛名」。一切诸佛如来,这就是他也念佛,他念南无阿弥陀佛,诸佛都常常念这个佛号。为什么?给我们做榜样,你看佛都念阿弥陀佛,何况我们。「此表诸佛称叹之义有三」,也有三个道理,诸佛为什么赞叹?第一,「诸佛赞叹彼佛圣号」。这是弥陀本愿,弥陀真成佛了,愿愿都圆满了,没有一愿是虚愿,所以诸佛赞叹,赞叹阿弥陀佛无与伦比的功德圆满成就。第二,「诸佛赞叹一切称念弥陀名号之人」。由此可知,名号功德真实不可思议。第三,「诸佛本身亦称念弥陀圣号,依念佛三昧圆成佛果」。这就是一切十方诸佛还要求阿弥陀佛加持他,他们修念佛三昧才圆成佛果,这句话重要。
  佛佛道同,难道诸佛还不如阿弥陀佛吗?要到妙觉位就完全相同了,跟阿弥陀佛相同,等觉位还不相同。成佛,诸佛,诸佛是指谁?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告诉我们,《金刚经》上所说的诸佛,是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诸佛,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中国大乘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成佛了。天台智者大师所说的六种佛,叫六即佛,即,就是的意思,六种。第一种,他说「理即佛」,从理上讲,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都是佛。诸佛如来见一切众生都是佛,是见理上的佛,理即佛。虽然是佛,不是假的,《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不是佛是什么?如来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功德、圆满的相好,样样圆满。一切众生呢?一切众生在理上讲统统圆满,你这些智慧、德相没有失掉,只是你现前有障碍,智慧、德相现不出来。什么障碍?佛说三大类,第一大类无明烦恼,第二大类尘沙烦恼,第三大类见思烦恼。因为有这三大类的烦恼,把你自性的智慧、德相障碍住了,不是没有,有,就是它不现前,障碍去掉就现前,什么时候去掉,什么时候现前。你能放下一分就现一分,放下两分就现两分,完全放下你就成佛、成菩萨了,问题在你肯不肯放下。所以,放下就是!这个话佛讲得太多了,大小乘都教人放下,那些是烦恼,烦恼是假的,不是真的,应当放下。
  放下见思烦恼你就证阿罗汉,六种神通都出现。阿罗汉的六种神通,小神通,有侷限的,侷限多大?阿罗汉里面最大的神通,只能见三千大千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释迦佛教区之外的见不到、也听不到,这么大能量。这个教区多大?前面我们读过,十亿个银河系,十亿,十万万个银河系,这么大的范围。还是放下好。现在人用手机,手机居然能够收看网路的信息。我住在香港哪个地区、哪一条街、门牌多少号,他在手机上,在空中照相,把我住的那个地方看到了。但是阿罗汉的神通,他想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他就到达了;我们手机上看到,我们人没有到达。

  我们到人间来投胎找这个父母,这都是缘分,你为什么找这一对夫妻做父母?你为什么不找别人?佛在经上给我们解释,父母跟子女有缘,如果没有缘,当面也看不见、也找不到。什么缘?

  佛给我们讲有四种缘

  第一个报恩,过去生中你跟他有缘,这父母对你有恩惠,你遇到了狠欢喜,你来报恩的。来报恩的小孩好,很省心,孝子贤孙,他就那么聪明、就那么乖、就那么听话。你要是懂这个道理,我们对人要广结善缘,要广结恩惠,报恩的人才多。

  如果是第二种报怨的,过去生中你们是冤家对头,他到你家来,来报怨的、来报仇的,这个麻烦大了,这个小孩将来是败家子,会搞得你家破人亡,来报怨的。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好的小孩少,坏的小孩多,什么原因?你父母对人是布施恩德多,还是自私自利想佔别人便宜念头多?道理就在此地。

  第三种是讨债的,你欠他的钱,但是不欠他的命,他也不会要你命,你所赚的钱就得还给他,讨债鬼。欠得少的,小孩养了三、四岁死了,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钱,就那么多,他讨完就走了,他跟你没什么感情,不管你怎么喜欢他,他对你没感情。如果是欠得多的,他可能要讨个一、二十岁,供到大学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走了,这是讨得多的。

  第四种就是还债的,是他欠父母的,所以他对父母物质生活会照顾狠好。也要看欠多少,欠得多的,那他多还,对父母物质照顾狠优厚;如果欠得少的,对父母生活勉强供你够吃就可以了,不会给你多余的,不会给你日子过得很好的。这我们都亲眼看见的,把父母当作什么?佣人差不多一样,年岁大了也有一个佣人去照顾他,但是看得跟佣人一样,每个月生活费用扣得紧紧的。没学佛不知道,一学佛知道这还债的,过去父母欠他的不多,所以他还他的狠少。

  佛说,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一家来。

  学佛之后,这一家怎么办?佛告诉我们,把这些孽缘转变成法缘。教,你要好好的教他,教伦理、教道德、教因果,把过去这个冤债都给它化解变成法缘。你看看不都在念吗?没有定法,法无定法,看你会不会转变。

  这个道理,佛法没到中国来,咱们中国老祖宗知道了,所以老祖宗重视扎根教育,扎根教育就是转变这个缘。所以缘不是不能变的,能变。你这一教一转变的时候,你对他就布施大恩大德了。为什么?他本来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的,你现在一下转变的时候,教他变成贤人、变成圣人、变成佛菩萨,这个恩德多大。

  从前学佛,这些法师大德天天在教学、天天在讲经,所以学佛的人天天真的在觉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以现在佛教没有了,这个我们要知道,佛教没有了,人就可怜,就等于航海一样,灯塔没有了,你在大海里盲目的、没有方向的,你说这多苦。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通灵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光大师文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