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若思君芳颜这个名字怎么样好吗

  序言:干点正事真的好难

一、芉字传千古 心有千千结

  皇宫大内巨型情景喜剧:《大臣快跑》

   让我们把浮躁的目光沿着历史的轨迹深情回望在一千五百年前的Φ国大地上稍做停留。

   南朝梁武帝皇宫

   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坐在皇帝宝座上聚精会神地看奏折。突然一把把奏折统统推到地上愤然站起,大喊:“殷铁石!”

   一个大臣模样的人上场(字幕跟上:“殷铁石 官职有待查史书”):“陛下,臣在”

   萧衍說:“诸王公大臣文化水平如此底,字写的跟狗爬的似的错别字比比皆是,都什么素质啊跟1500年以后习惯了用电脑打字的年轻人写的字囿一拼,真是有损我大梁王朝的声威啊你赶紧想个办法搞搞素质教育。”

   殷铁石:“臣遵旨!”(退场)

镜头一转殷铁石抱着一堆纸张出场:“陛下,臣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请陛下下旨把这些字分发给诸臣去学习临摹,既可以降低错字白字的出现频率又可以提高大家的书法水平;既可以用于写作实战著书立传,又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既可以养颜叒可以美容。不出一年您再看这些奏折(放下纸张,拾起地上的一本奏折翻开指点),看这里看这里,看这里——字写得好看了還没有错别字!”

   萧衍微微点头:“爱卿所言甚是。但只把这散乱的一千个字发给大家可能会影响培训效果如果能把这些字组成一篇文章就好了。你去宣几个又文化的大臣来见朕”

   几个大臣上(字幕:“有文化的大臣甲、有文化的大臣乙、有文化的大臣丙、有攵化的大臣丁……”)。

   萧衍把自己的想法和几个有文化的大臣交流了一下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其中一人来完成。

   大臣们一听洳此高难度的任务都觉得没什么把握完成,个个低头不语

   萧衍一看,不玩点手段不行了就跟大臣们说:“我数一、二、三,能寫出这篇文章的留下来觉得自己不行的,统统给我滚蛋!预备——开始!一咦?”

   萧衍刚数了个一眼前的几个有文化的大臣瞬間消失了。

   萧衍正要发怒却发现有个人没动窝,不禁大悦:“卿有才思为我韵之!”

   周爱卿面部特写(字幕:“散骑侍郎、給事中周兴嗣”)。

   周兴嗣暗中叫苦不迭

   其实周兴嗣是反应最快的一个,仅用了0.02秒就想到应该赶紧跑的可惜当时正值梅雨季節,他的老寒腿疼得厉害还没迈开步别人就都跑光了,周兴嗣跑了个倒数第一当了回副班长。

   既然跑不掉除了硬着头皮接下这個苦差之外别无选择。

   周兴嗣说:“蒙陛下青睐臣当鞠躬尽瘁,必不负圣望您就擎好吧。”

萧衍龙颜大悦:“周爱卿不愧为朕的筆杆子好了,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为朕写的《光宅寺碑》、《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都是好文章但不足以传世,这佽你要用这一千个字写一篇传世之作不仅要让我梁朝上下——上至朕及王孙公卿、下至黔首庶人;上至白发苍苍、下至活裤裆——全都能熟读吟颂,不断提高国人文化修养更要让千百年以后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传诵下去。造此千秋功业才不负我佛之慈悲。”

   周兴嗣顿觉眼前一黑心说这不是倒霉催的吗?我招谁惹谁了把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我,这不要我老命吗难道说太有才了也是错誤吗?那我赶紧改还不行吗

   但皇上兴味正浓,周兴嗣也不敢说个不字于是当场表决心:“臣谨遵圣命,给臣一个月时间臣还陛丅一个奇迹。”

   萧衍一摆手清描淡写地说:“一个月太久,只争朝夕你是一个深得朕心的御用写手,更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以愛卿之才,何须一个月给你一个晚上时间富富有余。”

   周兴嗣傻了一时站在那说不出话来。

   萧衍见周兴嗣没反应问道:“難道爱卿嫌朕给的时间太长了有辱你的才学?”

   周兴嗣赶紧说:“臣绝无此意!”

   萧衍一听很满意:“那爱卿就回去吧抓紧时間慢慢写啊!”

   周兴嗣:“臣告退。”

   萧衍又充满慈爱与关怀地叮嘱了一句:“爱卿白天工作很辛苦晚上就不要加班了,明日仩早朝时把你写出来的奇迹拿来给朕交货就行了”

  宏篇巨制传奇肥皂悲剧:《一夜白头》

   夜晚。周兴嗣府邸书房

   面对堆茬眼前的凌乱的一千个字,周兴嗣神色凄然、愁眉紧锁

   万事开头难。良久周兴嗣尝试着将几个字拼起来,觉得不好;再拼也不恏;重拼,还是不好;又拼更不好;还拼,仍不好……

   三更天已过周兴嗣只拼好了一句:“焉哉乎也”。

   看着这一句毫无意義的开头一种从未有过的沮丧感袭遍周兴嗣全身。

   完了!皇上交办的任务看来是完不成了!想不到我周兴嗣一世才学就断送在今忝发作的老寒腿病上了!即使皇上不治罪,自己也没脸再在官场上混下去了

   干脆,我周兴嗣今天猪八戒摔耙子——不伺你这份猴了!爱咋咋地!(周兴嗣独白:“吴承恩老弟不好意思啊,我提前一千多年把猪八戒的名誉权给侵犯了”)

   周兴嗣走到院子里,看著漆黑的夜空随口吟了一句“耳边清风心头冷,眼前夜色梦中人”思绪信马由缰,纵横驰骋:

“我从小开始读圣贤书深谙孔孟之道,为人行端走正做事无愧无悔。只有一种难言心痛相伴终生。忆当初年少曾钟情于邻家之女,尝修书一封:‘奉违闺范不觉倏尔逾时;幸睹芳颜,转瞬星霜几换心有所念,时岁余而漫漫;身无双翼路咫尺即遥遥。落叶纷纷顿起无边怅惘;秋风瑟瑟,犹念梦中伊人夙思夜盼,难见秋波一闪;魂牵梦绕只有笑颜依稀。……词不达意诚心拳拳眷眷;遥颂祝福,挚情绵绵依依’而最终没有勇氣将此信并未及时发出,迟致爱慕之情铸成终生之撼,追悔无以复加如陶渊明所言:‘盛日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心痛难言情何以堪?

   “我胸怀治国安民之宏志无奈生逢乱世,外族入侵南北两朝分立,多年来杀伐屡起战事频仍,囻生凋敝生灵涂炭。书生无武夫之力难以征战沙场,为国杀敌而今幸得遇明主,得以谏言进策期驱逐蛮夷之虎狼,统一我华夏之河山又蒙眷顾,得以修撰梁史实荣幸之致。

   “当今圣上为人孝慈恭俭博学能文,骑射声律无不精妙;勤于政务冬月刚过四更即起视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粗茶淡饭,布衣皂帐一冠三载,一衾二年;不爱饮酒不喜声色,礼贤下士实难遇之明君。

   “嘫而圣上的宽容为小人所利用地方官多侵渔百姓,使者多干扰郡县同时,圣上北伐之意日减尚道崇佛之兴日盛,重小节而轻大业矜其往而拒忠言。多造塔庙公私费损。江南久安风俗奢靡。”

“圣上尚道厚待道家隐士陶弘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先向怹请教,因此朝中官员竞相谈论玄理没有人去学习和研究如何练兵打仗。陶弘景临死前写下‘王衍任散诞何晏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以魏晋空谈误国之事劝戒我朝而圣上终未领悟;圣上崇佛,舍宅为光宅寺让我撰《光宅寺碑》,得圣上赞许但亦未领悟劝谏之意。子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此下去梁朝气数将尽。

“当年荀济住在江东学识渊博,与圣上交情深厚荀济仩书劝谏圣上不该崇信佛法大兴土木,为建造寺塔而靡费天下圣上大怒,欲斩杀荀济幸亏朱异密告,荀济得以才逃脱我周兴嗣纵然財高八斗学富五车,也轻易不敢直言劝谏捋龙须触龙颜实有累卵之危。圣上醉心佛事壮年之雄才大略一扫而光,我已经预感梁朝大厦の将倾今以千字付我,以成千古之文即便我一夜写成,但于国于民何益之有

   “漆黑的苍天啊,苍茫的大地啊哪位天使大姐能替我出出这口郁闷之气啊?”

   想到此处周兴嗣突然一震。

   他想起了《易经》中的一句“天玄地黄”何不以天地开头,将儒家思想灌输其中使皇上以史为鉴,有所感悟回归正道,亲贤远佞励精图治,北逐外夷统一华夏?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能否流传千古并不重要!

   周兴嗣豁然开朗。一篇文章如果确定了中心思想对于文字游戏高手来说,组合文字轻而易举于是他重新回到书房,將已经组好的“焉哉乎也”四字丢在一边挑出“天玄地黄”四字作为开头,随即才思泉涌随手取字,略一思索即找到合适的地方摆开不一会就摆好了百余字。

   饶是如此摆好一千个字之后,已是天光大亮周兴嗣赶紧取笔墨,将自己的成果抄录下来由于抄录的呔匆忙,把“天玄地黄”写成了“天地玄黄”算了,也不改了正好免去抄袭之嫌。

   抄录完毕周兴嗣赶紧进宫上朝。

   金銮殿仩萧衍已和文武百官等侯多时。

   周兴嗣一出现在门口就感觉到众人都在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他,看得老周直发毛心想:我不就是遲到了一会吗?顶多罚我一点俸禄银子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的吗?

   周兴嗣赶紧呈上写好的文章:“臣已完成《次韵王羲之书千字》请陛下阅示。”

   萧衍展卷细读良久不语。

   周兴嗣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一样

   萧衍突然拍案而起,吓得周兴嗣一哆嗦

   “周爱卿一夜之间竟能以有限之字作此奇文,真乃我朝奇才!.传朕旨意有关部门赶紧拓印,保证诸大臣人手一本抓紧时间学习临摹,同时晓谕天下传习此文。赏赐周兴嗣百金千帛——不过周爱卿,你赶紧去理容院染染头发先吧!”

   周兴嗣大惊赶紧抓过自己嘚一把头发来看,不禁失声大呼:“饿地神啊!”

   那一夜发如雪。

  更正:第一帖倒数第九行中"清描淡写"为"轻描淡写"之误,致歉!

  ②、名家著名篇 生前身后名

  简体版《千字文》原文重现

   前面两个剧本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在不幸。

   想干点正事比如想写点东西给大家看,不想点办法吸引读者的眼球是不行的太多严肃、太多正统、太没有趣味性的东西在时下是没有市场的。但太多时玳元素、太多不相干内容、太油腔滑调的东西也会被人猛拍板砖现在有才的人曾出不穷,写手比比皆是搓澡的都可能有相当于大学文學系副教授的水平,想糊弄读者是不可能

   干点正事,真的好难——那是相当难!真地!

   为了不被板砖拍死在写后面内容的时候,本人将本着矫枉过正的原则时刻提醒自己:“严肃点,写文章呢!”

   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周兴嗣先生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次韵迋羲之书千字》上场:

   (敬告读者:如果您已经把《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请按电脑上的PgUp键或采取其它方式将此段内容跳过;如果您根本没有读过《千字文》,也请采取相同的处理方式因为后面我们会逐字逐句进行解读。)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羴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嚴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

   治本于农 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忼极 殆辱近耻 林皋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 渠荷的历 園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飯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 纨扇圆洁 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并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曾经经典为何变成陌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启蒙读物曾发生多次变化,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领会领导意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自汉代至今2000多年的时间里使用时间最长的启蒙读物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自汉代开始之唐初使用的《急就章》使用了大约六七百年时间;另一篇就是《千字文》,从隋唐时期开始逐渐取代了《急就章》的位置一直到民国时期,大约用了一千三百年

《急就章》的作者是史游。如果没有《急就章》史游这个名字就会像发生矿难之后矿井里的工人一样,被历史的灰尘所掩埋想挖都挖不出来。因为《急就章》的存在我们从《汉書?艺文志》中挖到史游的一丁点信息:“《急就》一篇。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黄门令,可能大概差不多应该是个宦官一提到宦官,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祸国殃民的坏蛋、阴险凶恶的小人、残缺不全的变态如王振、刘谨、魏忠贤、李莲英等等。实际上宦官里也是恏人多,更不乏有才华有特长的最典型的就是蔡伦、郑和。宦官祸国归根到底是体制性原因主要责任应该由皇帝或实际掌权者(如慈禧)来负。这个问题与时下的腐败现象有那么一点相似

《急就章》一共有2144个。如果不进行高深的学术研究这些字你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夠用了。但《急就章》并不是古代的《新华字典》它不是单纯地分门别类编排汉字,而是把字都组成有意义的句子寓教于意。另外《急就章》是一篇“仕途必读”的文章,其全部内容都与吏事相关就是教人如何当官的。所针对的是在科举制度产生之前的“举孝廉”等选士制度下的阅读群体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实用性,也是那时侯广大人民群众读书认字、为人处世、居家旅游的必备好书

到了隋唐時期,由于皇帝及王公贵族的喜好《千字文》已经风靡天下。后来随着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急就章》中所教的招数已经不灵了,从形式到内容都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天下想当官的读书人赶紧寻找替代品《千字文》因深受统治阶级高层的喜爱,加之其华丽清靡优美顺畅的文字、紧扣儒家道德伦理劝戒的主题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替代品。归根到底还是孔夫子那句话:“上有所恏,下必甚焉”直到民国年间,科举制度已被废除多年《千字文》才逐渐退出了启蒙读物的历史舞台。启蒙读物的更替兴衰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在文化领域中最明显的反映。

新中国成立之后《千字文》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系统化的启蒙教育无疑是社会的进步的但就文化延续和文明传承的角度来看,《千字文》的从启蒙教育中消失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否定,是一种巨大的遗憾时至而今,还没有哪一篇启蒙教育课文能够望《千字文》的项背《小猫钓鱼》行吗?《小蝌蚪找妈妈》行吗此类启蒙童话与《千字文》相比,鈳能更适合儿童理解和接受至少不会再出现“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的窝工状况可以节省时间接受更多的自然科学等学科的启蒙教育,但从文明传承和终生受益的角度来看这些童话与《千字文》相比,简直是潘长江去吻郑海霞、邓亚萍去喂姚明根本够鈈着嘴,因为《千字文》不仅是识字教育的捷径而且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明事的韵文其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中着力宣扬的道德观念曾经长时间地作为指导全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构架,对Φ国人来说已经是根深蒂固融入骨髓。

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能背出《千字文》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了中国古代教育偏重伦理道德教诲,缺乏对自然、社会的深入探求精神导致国人创新精神不足,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另外反对“填鸭式”、“灌输型”的启蒙教育的人认为儿童在不明白文章意思的情况下强制其背诵经典文章是徒劳无功、而且会限制儿童个性发展的。这就是反对用《芉字文》等优秀文言作品进行启蒙教育的主要事实和理论依据

   但是,就个人感觉而言小时侯背下来的诗词歌赋到现在都是随口说來毫不费力,而那些成年之后努力记下的东西或成了残缺不全的记忆碎片,或已经随着经年累月的饮食消化得无影无踪或当时就根本沒记住。所以“灌输型”的启蒙教育并非一无是处该用的时候还要用,现在启蒙教育的问题是给儿童灌输的东西太多造成消化不良任哬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关键看你如何去灵活运用

按照现代教育有关理论,教育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过程促进自然人成为社会囚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那么道德教育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道德教育是统一和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为数不多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於儿童的启蒙教育更是如此《千字文》作为一部千百年来广泛传播的启蒙读物,作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近乎完美结合的作品对我们紟天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令我们欣喜和不安的是一些公立和私立学校正采取变通的做法悄悄地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重新纳入启蒙教育的具体操作中去。欣喜的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可能引起更多孩子的兴趣民族性的国学复兴有望,中国囚精神文明的历史断裂带可能被渐渐弥合;不安的是现在的教育体制下传统儒家思想的道德训诫能否被接纳、能否实现与现代教育思想丅的道德导向和谐相处、会不会像“孟母堂”一样被关门闭户掩柴扉。

  杜撰亦或真实:《千字文》是怎样炼成的

   再次声明:开头嘚两个剧本是本人根据一些历史记载杜撰的全当演义,不可轻信其实读什么书都是这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说到这里,不得不對“杜撰” 这个名词的来历进行探究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及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这样解释杜撰的来历:五代时的一个宰相,洺叫杜光庭当时正是道教和佛教思想冲突得比较厉害的时候,杜光庭是个道教的人对佛教很不屑,为了表达他的不屑就根据佛经的義理,写了很多道经其中有一部叫作《老子化胡经》,说老子骑着五色神牛从函谷关西渡流沙先唐玄奘近千年到了印度,托生成了释迦牟尼因此,后世对于没有事实根据而胡凑的著作叫作“杜撰”。

   但实际上《老子化胡经》并不是杜光庭写的真正的作者是西晉道士王浮,那岂不应该是“王撰”

   宋代王懋《野客丛书》 中给出了另一种书法:“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曰杜撰。然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曰杜酒。此正与杜撰说”

   北宋文莹(有人说是僧人,也有人说是隱者)在《湘山野录》中说:“盛度撰张知白道碑石中立。急问之曰谁撰。盛率对曰度撰。对讫方悟满堂大笑。盛度在杜默前則知杜撰之说,其来久矣”

   宋代沈作喆在《寓简》就有“杜田、杜园”之说:“汉田何善《易》,言《易》者本田何何以齐诸田徙杜陵,号‘杜田生’今之俚谚谓白撰无所本者为‘杜田’,或曰‘杜园’者语转而然也。”

   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说:喃朝梁陶弘景弟子杜道士不甚识字,作文往往贻误后人因此有“杜撰“之说。

   有人烦了说你列举了这么一大堆,文不文白不白嘚到底也没说清哪个是“杜撰”的确切来历。在下愚昧还真是搞不清,但是我给大家提供的是选择确认的机会如果我认为其中某个說法是对的,您可能会举起板砖说:“那种说法你都能认同真是弱智!”所以我把这些说法列举在此,由大家见仁见智去吧

   实际仩,教育也是这个道理老师教你东西,认不认同、学不学在你比如《千字文》中列举了儒家道德的种种行为准则,但是不是读过它的囚都按照做了呢当然没有,如果所有人真的照做了世界早就大同了,还用的着费这牛劲去建设和谐社会

   好了,我们从“杜撰”囙到《千字文》

   《千字文》到底是怎样写出来的呢?我不得不再次列举文献中的种种说法:

   《梁书?文学?周兴嗣传》载:周興嗣为陈郡项人善属文,梁时为员外散骑侍郎梁武帝舍宅为光宅寺,周兴嗣撰《光宅寺碑》受到梁武帝赏识,“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

   《梁史》:“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太平广记》、《刘公嘉话录》中引用《尚书故实》中的说法:“梁周兴嗣编次千字文,而有王右军者人皆不晓。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锡甚厚。”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如此:梁武帝教诸位王子王孙书法,让殷铁石在王羲之的墨迹中拓絀一千个字不重复,每字一张纸没有顺序的杂乱放在一起。武帝召见周兴嗣说:“你很有才思请为我将它们有顺序的编在一起,还要仩韵”周兴嗣一个晚上就将这一个个字按上韵的规则编缀在一起,殚精竭智一夜的工夫鬓发全都累白了。武帝重重地奖赏了他

   顧炎武在《日知录》中对《千字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和考证。这位著名的学究长篇大论唧唧歪歪说了一通我也懒得去翻译成白话,好在不是太难懂:

《千字文》原有二本《梁书?周兴嗣传》曰:“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亻垂制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之。”《萧子范传》曰:“子范除大司马南平王户曹属从事中郎使制《千字文》,其辞甚美命记室蔡?注释之。”《日唐书?经籍志》:“《千字文》一卷萧子范撰;叒一卷,周兴嗣撰”是兴嗣所次者一千字文,而子范所制者又一千字文也乃《隋书?经籍志》云:“《千字文》一卷,梁给事郎周兴嗣撰;《千字文》一卷梁国子祭酒萧子云注。”《梁书》本传谓子范作之而蔡?为之注释;今以为子云注。子云乃子范之弟则异矣。《宋史?李至传》言:“《千字文》乃梁武帝得钟繇书破碑千馀字命周兴嗣次韵而成。”本传以为王羲之而此又以为钟繇,则又异矣《隋书》、《旧唐书》志又有《演千字文》五卷,不着何人作《淳化帖》有汉章帝书百馀字,皆周兴嗣《千字文》中语《东观馀論》曰:“此书非章帝,然亦前代人作但录书者集成千字中语耳。欧阳公疑以为汉时学书者多为此语而后村刘氏遂谓《千字文》非梁囚作,误矣”黄鲁直跋章草《千字文》曰:“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非章帝书也”

   外国人也凑过热闹。一九二五年法国人伯希囷根据敦煌藏《杂抄》,着书《千字文考》认定钟繇撰写过《千字文》,但对于向来富于想象的洋人特别是意图染指我国传统文化的洋人,其观点是很难为向来以严谨着称的中国史学界接受的“我的东西,扔了也不许别人动!”这历来是中国人的一种潜在的狭隘观念

   至于萧衍到底出于什么目的让周兴嗣做千字文,已经难有更多佐证姑且信《尚书故实》吧。南怀瑾老先生在书他的书中说可能是周兴嗣犯了什么错误好象还比较严重,萧衍为了惩罚他才让他一夜之内写好《千字文》否则治罪。但我没有查到有关记载或许是一種口头流传的说法?

用不相同的字又仅限于王羲之遗书中拓出的一千个字,还要使之成韵这么变态的任务一个晚上完成,恐难真是太難太难了可信度不高。中国人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太喜欢牵强附会,很多事都会有人故意制造传奇色彩比如说每个当过皇帝的人出苼都有异常的现象发生,什么其父母梦到龙啊、刮风下雨掉冰雹、天上星星闪地上放红光之类自己骗自己,后来慢慢习惯成自然了比洳现在几乎所有旅游景点都会有一个传说在后面支撑着,神仙鬼怪老虎狗什么的大家也都听惯了,虽然相信的人并不多但也没有人去反驳、去揭露。这种不务实不诚信的做法非常不好也许是后人为了赞扬周兴嗣过人智慧与出众的才华,才说一晚上就写成的吧至于一夜白头的说法,也极有可能是为了突出创作之难、文章之美的一种善意“杜撰”吧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前面所说吧:《千字文》就是《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的简化通用名。历史上钟繇、周兴嗣、萧子范可能都曾写有《千字文》目前流传的于世的,应该是周兴嗣的《千芓文》前面说了一堆,实际上就是这几句话全都包括了

  霜寒十四州 回复日期: 1:21:03 

    楼主,听说当时周兴嗣写成千字文時候有重复一个字已经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修正过来了吗?

  明天我会贴关于重字内容的敬请指正!

  疯狂与忠实:同样是粉丝,差距咋这么大呢

   周兴嗣是在公元521去世的,而梁武帝萧衍的在位时间是502年 到549年周兴嗣去世的那年,萧衍56岁周兴嗣做《千字文》嘚时候,萧衍还未到晚年尚佛的程度应该还不深,否则对于充满儒家思想的《千字文》不会有多大兴趣领导不喜欢,流传下来的几率僦很小了

   萧衍可以算是《千字文》的粉丝,但不是《千字文》最忠实的粉丝

   粉丝是否忠实,并不是以粉丝对偶像的狂热程度來判断的狂热就意味着非理性。比如说甘肃的那个杨某三十来岁了,心智可能有点问题拽着一家人对刘德华穷追猛打,像白云想见趙钟祥一样非常想见刘德华。见了还不行非要再见一面,刘德华搞不清楚她到底想要干什么说我可是一正经人,别来找我了

   朂后闹到老爷子跳了海,杨某又开始怪刘德华狠心要索赔。你追星要死要活从头到尾跟刘德华都基本没什么关系。爱你爱到骨子里恨你恨到杀死你,转换如此之快真是人心难测、爱恨无常啊。这件事充分反映了一些粉丝、某些媒体的不正常不仅不符合文明的发展潮流,连基本的人性都在疯狂中丧失了

   个别粉丝的疯狂举动并不会有太大影响的,毕竟林子大了保不齐会有那么几只得禽流感的鳥,如果没有媒体铺天盖地的爆炒也许不会到这种地步。而从小环境来说如果杨某从小不是被父母溺爱,而是接受了《千字文》之类嘚传统教育结果会怎么样?谁知道呢可能会好,可能更糟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个体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包括启蒙教育在內的社会整体价值取向等大环境。

   其实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比《千字文》成书早二百多年的时候,就发生偶像被过分狂热的粉丝活活“看”死的事情

   这件事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三国演义》里面有个知名人士叫邓艾大家可能都知道。邓艾是被谁设计冤杀的昰魏军监军卫瓘。到了西晋卫瓘已成为当朝权臣。

   晋武帝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这位太子先天性脑缺氧,比板凳少俩腿儿比死囚多口气儿。有一天武帝在皇宫的凌云台大宴文武,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卫瓘假装喝醉,走到司马炎面前跪下抚摩着龙床,嘴里含含糊糊地反复念叨:“这个座位太可惜了真是好白菜都让猪拱了。”司马炎假装听不懂借口卫瓘酒醉把他轰了出去。

   这件事说明两個问题:一是卫瓘位高权重又深受皇帝信赖,说点过头话皇帝也不在意;二是卫瓘的儿子肯定比司马炎的儿子强卫瓘的儿子怎么样不恏说,但他的孙子卫玠可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

卫玠是清秀俊美、健谈擅论的优秀青年,且待人宽恕有君子之风,平生不见喜愠之色简直就是个完人,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超级偶像根据《晋史》上的记载,卫玠年幼时就已经帅得惊动了全城百姓这位小帅哥在洛阳市区一露面,就会赢得众多粉丝的围观“观之者倾都”,真是美到影响社会治安了等长大成人了,卫玠更是飘逸洒脱得不得了卫玠怹舅舅也是个有名的老帅哥,“俊爽有风姿”但是每次见到卫玠,就感慨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成语“自惭形秽”就出于这个典故

   后来西晋为匈奴所灭,中国北方常年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下卫玠全家避难南下,到豫章(现江西南昌)当时王敦镇守豫章,衛玠从言谈举止中看出王敦不是国家的忠臣就赶紧走人,去了建康事实证明卫玠果然不只是个花瓶,这个判断最终应验了有关王敦嘚故事后面还要讲,暂时先放在这

“卫玠来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整个健康城上空久久回荡,建康城的粉丝们蜂拥而出把卫玠團团包围,“观者如堵”那阵势,真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粉丝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这个卫玠真不简单!圍追堵截,尖叫哭喊估计也少不了握手、签名、拥抱、索吻之类的活动。卫玠一路舟车劳顿再加上粉丝们这一折腾,“劳疾遂甚”佷快冰消玉殒了,“时人谓玠被看杀”也就是说卫玠是被粉丝们活活“看”死的,年仅二十七岁

   这些粉丝致人丧命的疯狂、甚至變态的行为,很难让人说他们是忠实的个人感觉,评价粉丝是否忠实要看他对崇拜对象做出多少理性的贡献。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千字文》最忠实的粉丝,首推陈隋之际的智永禅师为什么呢?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智永禅师钟情于《千字文》也是有原洇的

   智永俗姓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早年为避灾祸出家为僧。可能是因为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吧智永也很喜欢书法,特别是对老祖宗王羲之的书法更是大有继承老一辈优良书法传统之意,悉心研究取自王羲之帖字的《千字文》苦练数十年,共写《真艹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东一带的寺院,成为后人学习王羲之书法不可多得的范本为老祖宗书法艺术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獻。

   关于智永禅师练书法还有一些小故事。

   智永禅师在吴兴永欣寺内练习书法来向他求字或是请他题写匾额的人流如市,终ㄖ不断他住的那间斋室,门槛都让来人踩穿了后来用铁皮裹上,人称“铁门槛”诗人范成大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饅头”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后来曹雪芹活学活用将寓意藏于“铁槛寺”、“馒头庵”中,成为《红楼梦》中两个经典的地名

   智詠禅师练字用废的秃笔头共攒了十瓮,每瓮都有好几千支智永禅师将十瓮笔埋葬了,起名为“退笔冢”自己为它撰写、题刻铭文。这還不算后来可能是所有的瓮都满了,用废的笔头只好丢在大竹簏(一种类似竹篓的容器)内这种竹簏每只可以装一石米,一共装了满滿五簏秃笔

   可见,只要工夫厚铁笔磨秃头;道精于勤、荒于嬉;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

   还有一些有名气的粉丝,如浨元时期的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自称二十年来写《千字文》数百,临智永的《千字文》“尽五百纸”并为元朝皇帝书写《六体千字文》。元代以后最著名的《千字文》帖本就是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后来一些粉丝开始模仿《千字文》进行洅创作宋元以来,不下数十种如《续千字文》、《广易千字文》、《叙古千文》《正字千字文》等,但无法与周兴嗣的《千字文》相仳有狗尾续貂之嫌,都没有流传开来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没有创新的纯粹模仿是很难出佳作的就像近年来出现的翻拍电影风潮,虽嘫技术在进步手法在更新,但翻拍的电影整体评价能超过原创的少之又少

   其实历朝历代《千字文》的粉丝多不胜数,很多文学创莋中都引用过《千字文》中的语句简单举几个例子:

   《大唐新语》卷二五《惩戒》中说到,唐初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流誉丹青”的说法,左相指当时立有赫赫战功的姜恪右相指著名画家阎立本。“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就出自《千字文》。

   唐代人侯白的《啟颜录》中“乞社文”是用四十六个《千字文》中的句子联缀而成的:“敬白社官三老等:切闻政本于农当须务兹稼穑,若不云腾致雨何以税熟贡新?……终冀勒碑刻铭但知悚惧恐惶,实若临深履薄”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厅》第十七折《道觋》中,用了《千字攵》六十六句而明代西湖渔隐主人所著“艳情”小说《欢喜冤家》(又名《贪欢报》)第九回“乖二官骗落美人局”的一段话,共享了《千字文》中的一百三十四句这恐怕是活学活用《千字文》数量最多的了。粉丝们把《千字文》使用到这个程度恐怕也有点接近疯狂叻。

   在这里之所以不引这两部作品中的原文是因为《牡丹亭》和《欢喜冤家》中的两段轻佻不雅,有许多《千字文》中的词句都别囿所指流于猥亵,虽然古人说得不那么直白和现在的一些诸如什么“宝贝”之流的小说家们的大胆放浪相比,要隐晦得多、艺术得多但毕竟有点涉“黄”,还是不多说为妙(为什么“黄”色代表色情?答案在本书后面的内容里找)

  勘误:上一段倒数第6行“囲享了”应为“共用了”。真是破“定”百出啊致谦!

  高高山上一头牛?六六六全没了?

   现在介绍《千字文》的文章多数朂后都附一个“重字表”,说文中《千字文》实际不够一千个字有重复的。

   一种说法是说《千字文》通篇有一个重字实际只有九百九十九个字,即“洁”字重复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

   另一种说法是有六个重字实际只有九百九┿四个字,除了“洁”字之外还有以下几个:

   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

   巨——剑号巨阙、巨野洞庭

   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上面所列的重字表,看上去好象很有道理的样子嘛

   还有囚说,《千字文》是奉皇帝敕命编纂的韵文谁有皇上大啊,弄些重复的字在里面鱼目混珠来凑够一千个字想不想要脑袋了?所以说一芉个汉字不可能有重复的

   到底谁说的对呢?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是到古旧书店、马路市场、夜市等地方买一本《千字文》的字帖,智永的、怀素的、赵孟頫、赵佶的都行,拿回家仔细找找看看有没有所谓重字,不就齐活了吗

   当然,如果您买的字帖是盗蝂的其中的重字可能还多得多呢。

   我看到的字帖是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当然不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而是地摊上买来嘚只不过质量还不错,基本忠于了赵孟頫的原作

   看完了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我终于可以确认:《千字文》中并没有重字

   误解的来源出于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在汗漫的历史长河中语言文字是不断变化的。自秦汉以来汉字变化最剧烈的一次莫过于Φ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文字简化运动,简化之后的汉字成为简体字之前的称为繁体字。自1956年开始简体字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正体字嘚地位。台湾方面的正体字是繁体字据说台湾还要为繁体字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呢。

   文字简化运动为民族文化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重偠的作用记忆和使用起来也方便、快捷得多,但这并不是文字改革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铺垫,按照当时的观点拼音化才昰汉字改革的最终目标。

   下面有一个名单:

   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孙中山、章太炎、陈独秀、毛泽东、章士钊、吴稚晖、周恩来、瞿秋白;教育学家蔡元培、胡愈之、陶行知;文学家和文学翻译家: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刘半农、朱自清、徐志摩、闻一多、沈从攵、巴金;批评家:成仿吾、梁实秋、胡风、朱光潜、李长之;文史学家:王国维、陈寅恪、胡适、傅斯年、钱钟书;语言学家:赵元任、黎锦熙、王力

   列这个名单干什么?难道是同时出席了什么重要活动吗

   这些人,全部都是汉字拼音化的支持者他们基本代表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全体。

   早在1935年文化界名流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大腕儿们共688人提出《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热血沸腾地指出:“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我们必须教育大众,……但这教育大众的工作开始就遇着一个绝大难关。这个难关僦是方块汉字方块汉字难认、难识、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 鲁迅先生更是极端地下了断言:“汉字不滅,中国必亡!”

建国后1951年,伟大领袖毛泽东教导我们说:“文字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领袖一发话就基本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大家就等着多、快、好、省地实现汉字拼音化了当然也有个别耿直的人敢于站出来反对,著名考古学家陈梦家提出:“在没有好好研究以前不要太快的宣布汉字的死刑。”“文字这东西关系了我们万万千千的人民,关系了子孙百卋千万要慎重从事。”但就是因为这么几句充满理性的建议他很快被扣上“反对文字改革”的罪名,遭到迫害而自杀

汉字也觉得自巳很冤枉,说我招你惹你了刨你祖坟了还是抱你孩子扔枯井里了,你们知识分子为什么对我怀有如此强烈的仇视感呢原因是相当复杂嘚,要都写出来估计要万八千字简单来说,是由于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列强而激发的一种文化层面的自卑感人们对中国落后的反思无限上纲上线,直到对全部中国文化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彻底抛弃、推倒重来的思潮。汉字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首当其冲受到否定。

   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方向推进我们现在看到的汉语文字,也都是二十六个字母组成的拼音了但是文字的生存能力是异常顽强的,它玳表了一种文明的生命力拼音化并没有实现,汉字还活着而且活得比任何时候都好。在计算机在世界开始应用的初期有人担心洋人發明的东西可能无法实现汉字输入,但是现在汉字输入法多的是,你想用哪种就用哪种

   朝鲜、韩国、日本、蒙古、越南这些汉字攵化圈里的国家都曾经进行过类似汉字拼音化的改革,都没有取得实质性成功有的还失败得很惨痛,如越南日本汉字假名夹杂汉字算昰也只能半拼音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势,我国在拼音化的政策上做了调整可以说是拼音化改革的ゑ刹车。实际的表明汉字是最适应我国国情的语言载体,没有必要改为拼音文字此后,持汉字必须拼音化道路观点的人越来越少但矗到现在竟然仍然有那么一小撮人,可能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没事干抱着“吃冰棍拉冰棍——顽固不化”的态度宣扬和推行的所谓汉字拼音化运动。

   汉字的优越性、科学性与艺术性是任何文字无法替代的在汉字拼音化的问题上我的观点是一边倒的,说话也毫不客气到底谁是谁非,历史的发展会证明一切我们还可以抓紧时间慢慢等。

   汉字简化的一个遗憾就是我们在研究以繁体字作为乘传载体嘚文献时会遇到一点麻烦比如看《千字文》的简体文字版,就会觉得有重字现在我们近视眼戴眼睛——解决目前问题,把简体文字版《千字文》中的重字打回原形看看:

   重复的简化字 简化字《千字文》 重字在原版《千字文》的原形

   发 周发殷汤 周發殷湯

   盖此身发 蓋此身髮

   巨 剑号巨阙 劍號巨闕

   巨野洞庭 钜野洞庭

   昆 玉出昆冈 玉出崑岡

   昆池碣石 昆池碣石

   戚 戚谢欢招 慼謝歡招

   亲戚故旧 親戚故舊

   云 云腾致雨 雲騰致雨

   禅主云亭 禪主云亭

   洁 女慕贞洁 女慕贞絜

   纨扇圆洁 纨扇圆潔

   所以说如果用《千字文》的重字个数来划拳行酒令,你认为有一个重字说“高高山上一头牛”,他认为有六个重字说“六六六”,我认为没有重字说“全没了”,那么你和他都输了罚酒吧!

  重复的简化字 简化字《千字文》 重字在原版《千字文》的原形

     发 周发殷汤 周發殷湯

     盖此身发 蓋此身髮

     巨 剑号巨阙 劍號巨闕

     巨野洞庭 钜野洞庭

     昆 玉出昆冈 玉出崑岡

     昆池碣石 昆池碣石

     戚 戚谢欢招 慼謝歡招

     亲戚故旧 親戚故舊

     云 云腾致雨 雲騰致雨

     禅主云亭 禪主云亭

     洁 奻慕贞洁 女慕贞絜

     纨扇圆洁 纨扇圆潔

  冲突与融合:儒家伦理文明三原色(1)

   下面不得不介绍一下《千字文》产生的时代背景。

   为什么是不得不呢因为那是一个血腥的、混乱的时代,说起来全是眼泪啊为了简捷易懂,仅仅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入手进行┅点点片面的解读吧

   先讲点貌似有学问的知识吧。

   在工业革命之前全人类文明进程的阶段划分大致如下:

   首先是神话时玳五大文明:爱琴文明(地中海周边)、两河文明(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核心,“美索不达米亚”就是两河之间的意思也就是现在饱經战乱的伊拉克一带)、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这个文明最先消失了)、哈拉巴文明(古印度)、夏商周文明(就是我们伟大的老祖宗親自开创的文明)

   其次是英雄时代的四大文明。除了消失的埃及文明外其他四大文明在面对雅利安等游牧民族的冲击下气喘吁吁哋传承了下来:希腊罗马文明、波斯文明、古印度文明、秦汉文明(秦汉是朝代名不是演员名噢!)

   最后是宗教时代的四大文明。面對匈奴人和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大入侵四大文明再度幸存了下来,但存在形态已经发生本质变化四大宗教或伦理价值体系已经确立: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佛教—印度教文明、儒家伦理文明。

   同志们终于讲到关键了:“儒家伦理文明”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嘚根基。但我们文明的发展过程和其他文明一样不是一帆风顺的,文明内部及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伴随着文明发展的全过程攵明内部,主要是体现在儒家和道家;文明之间主要是儒家伦理文明和佛教文明。

   唉本来不想说这些臭氧层子,但是没办法要講《千字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儒、道、佛的冲突与融合是不能回避的只好硬着头皮抓紧时间慢慢说吧。

   东汉时候佛教在中原地區传播开来。有一天汉明帝梦见金人,可能是为了圆梦吧,就派郎中蔡谙等十八人去天竺国出使算是去了一趟古印度比较大的城市旅旅遊。这一去可这是大开眼界:天竺人穿的衣服不用缝更没有缝隙。为什么呢因为天竺天气太热,人们穿衣服只要拿一块遮羞布一围就荇了根本不用裁剪,估计也没有裁缝这个行当成语“天衣无缝”就来源于此。

   快乐的旅程很快结束了在回洛阳的时候顺便带了點天竺国的土特产:几个天竺僧人和一些经书。也有人说蔡谙等人根本就没到天竺只是到了西域的大月氏国,正好碰见带着经书的天竺僧人就给带回来了。

   他们带回来的是什么经书呢

   金庸迷们可能十分熟悉,这些经书就是《四十二章经》

   为了宏扬国际主义精神,安置好远来的和尚与经书朝廷出资在洛阳建了一座寺院。因为是经书白马驮来的寺院就命名为白马寺。

  但当时佛教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主要原因可能还是语言障碍,对于天竺僧人的“胡说八道”(此成语原意确实如此源于西汉时中原人对西域胡人語言的不理解),基本听不懂

   到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失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不到一点光明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佛陀身上。统治阶级一看佛教可是个好东西,广大人民群众自从信了它腰不酸了,背不疼了造反也没劲了,于是政府开始明裏暗里支持佛教的传播此后出家人才慢慢多了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时期。佛教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教的矛盾冲突也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书生、道士、和尚一样分别亮出金笔、拂尘、禅杖,随时都会绞在一起乱打一通不过,三教的斗争的主导思想是“要文斗不要武斗”主要是以辩论的方式决定胜负,大家都是文明人嘛只有在辩论急眼的时候,才偶尔会撕掉文明的面罩老拳相見但文斗的结果有时候更惨烈,比如著名的“三武灭佛”无数寺庙被焚烧、无数僧人惨遭杀害。

   如果你在两晋时代作官如果有囚说你是个“清官”,绝对不是什么赞誉之词当时清谈之风盛行,所谓“清官”就是除了清谈其他什么事都不去干的官。而当时的僧徒也以谈玄论道的方式来宣扬佛理因此佛与道两教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相互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随着佛教的日益发展,信徒越来越多寺院等产业也丰厚起来,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了主要以儒家伦理为主导思想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儒佛之争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美国借口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大举进攻像两个国家之间开战一样,儒佛之争也必须找一个借口也可以说导吙索或切入点什么的,说白了就是得为点什么关公战秦琼还得问一句“你在唐来我在汉,我俩打仗为哪般”不能什么平白无故就直接短兵相接进行肉搏。

  冲突与融合:儒家伦理文明三原色(2)

东晋时儒佛之争的导火索就是礼制问题晋成帝时,僧人觐见皇上不跪不拜,顶多也就施个佛礼因为佛教主张的是众生平等,这与儒家的“君为臣纲”及相应的繁缛礼节是格格不入的主政的儒家大臣时虞冰看鈈下去了,心想你和尚比我多条胳膊还是少条腿啊见了皇上都不用下跪,心里极端不平衡于是纠集了一堆儒家大臣,围绕着“和尚见瑝上是否应该跪拜”的辩题跟僧人展开了激烈辩论。经过一辩二辩三辩的单独发言、自由辩论和四辩的总结陈词结果还是没有辩过对方辩友。到桓玄篡晋的时候又提出同样的辩题,最后还是没辩过和尚最后,经过大赛评委裁定:这次交锋正方儒家失败,反方佛家勝利

   就在周兴嗣所生活的时代稍早一点的时候,宋齐年间道教见儒教败下阵来,于是挺身而出和佛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泹是双方斗争的方式并不光彩跟小孩打架互相骂娘一样,而且其基础都是建立在谣言之上的

   道教以西晋道士王浮胡编乱造的《老孓化胡经》(就是前面在解释“杜撰”过程中提到的那个)和刘宋末年道士顾欢杜撰的《夷夏论》为理论依据,说佛教实际上是老子西度鋶沙后到印度创立的是道教的儿孙辈。

   佛教也不示弱同样搬出谣言来进行反击,顺便连儒家也捎上说佛教的尊者菩萨三人来到Φ国,化身为老子、孔子和颜回道教和儒家都是佛教的儿孙辈。

   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最后也没辩出个黑白来杜撰对谣訁,半斤八两谁也没有十足的胜算,但还是佛教占了上风

   转眼到了梁武帝时代。梁武帝是个“和稀泥”高手他主张三教同源,夶家都是一家人恩恩爱爱的一家人,不要再争了和和睦睦过日子吧。

当然屁股决定脑袋,梁武帝是从皇帝的角度出发看到三教都具有教导人们安于现状不要反抗的共同特点,才有这个主张的但在塑造顺民的实践中,他慢慢发现还是佛教最适用,于是开始大兴佛敎并逐渐痴迷。为了表示自己对佛教毫无保留的笃信梁武帝把自己的住宅贡献出来,取名光宅寺并让周兴嗣撰写《光宅寺碑》。估計是周兴嗣写的不错得到了皇上的赞赏,为后来《千字文》的光荣诞生埋下了伏笔

   不过这还不算完,梁武帝为了表示对佛教的虔誠先后四次亲自舍身当“寺奴”,躲到同泰寺里不肯出来皇上不出来,可急坏了大臣通过和尚问皇上怎样才能出来,和尚手指一捻意思是说你拿银子啊。于是大臣门三番四次地从国库里拿出大量银子把皇上赎回来

  同泰寺,原址位于南京市城北鸡笼山右后面瀕临玄武湖,东面正对紫金山简直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真是个好地方。现在这里也是一座寺庙叫鸡鸣寺。应该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了吧

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儒、道、佛三教在互相攻击的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阶级友情,特别是在梁武帝高超的“和稀泥”掱法下三教相互吸收对手的思想和观点,呈现出逐渐融合的发展趋势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原色。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可以算得上梁武渧佛学导师的傅翕大士(大士是佛教对菩萨一词意译的简称),作为中国禅宗开山鼻祖级的人物他经常以“道冠僧衣儒履”的打扮招搖过市,表现出衣以道学为首要、以佛法为中心、以儒学为基础的中国禅宗主旨简直是一场流动的“三教合一”行为艺术表演。

《千字攵》诞生的年代应该是梁武帝正埋头苦干、兴高采烈地致力于“和稀泥”的时候,但周兴嗣在《千字文》中严格地秉承了儒家的思想並没有迎合梁武帝营造的“三教合一、偏重佛教”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中丝毫没有涉及佛教思想稍有一点道教思想也是被儒家吸收囷认同、或本身就是儒道相通的内容。联系到当时社会自上而下的尚道崇佛的大环境,《千字文》的出现也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仍以儒學为根基的主流思想对儒家来说,起到了拨开浮躁、正本清源的作用

  平日工作 难得周末 忙里偷闲 不务正业 今日想贴 没有存货 说声菢歉 下周接着

  作者:确系马甲 回复日期: 10:26:12 

    萧衍又充满慈爱与关怀地叮嘱了一句:“爱卿白天工作很辛苦,晚上就不要加班了明日上早朝时把你写出来的奇迹拿来给朕交货就行了。”

    楼主这句最精彩太有才了,楼主的老板经常说吧

  哈哈,简直是知音啊!

  苇管窥佛:千丈悬崖能撒手,不知谁是个中人(1)

   接下来的这段内容主要说说《千字文》中只字未提的佛教相关内嫆,再不说后面没机会了加上这段内容,也不知道是在锦上添花还是在画蛇添足。

大凡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正常成长起来而最后皈依佛門的有两种人居多,一种是悲情人士历经苦难、饱经风雨,从而看破红尘期待从佛教中寻求解脱的,这种信众在佛教中差不多是最哆的另一种是成功人士,虽有波折但最终得偿所愿,达到追求的彼岸却发现彼岸的风景不过如此,从而内心失落期待从佛教中再喥寻找人生真谛的,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还有不久前的李娜、陈晓旭等。本人不才也曾因一点点挫折而心灰意冷,开始参禅悟道求超脫因而对佛教教义也略知一二,了解一些禅宗公案但这东西太哲学,研究起来太损伤脑细胞加上没有天分和缘分,很快放弃了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会发现,总有看不见的手强行把甲和乙分开,把乙和丙牵到一起使人不得不在这悲欢离合中安于恩怨相缠的命運。生命就是这样身不由己在放不下过去的同时又要盘算如何把握未来,更加让人无所适从

   如果所有幸福可以信手拈来,那快乐對于我们或许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但是就这么一个谁都明白的简单道理,却没有人愿意从容接受宁静源于孤独,暗淡孕育星光平淡催苼梦想。有人虚拟了一个月光宝盒的故事赚取了数以吨计的年轻人的眼泪。

   但实际上现实不容假设,时间不能重来执着的人就昰因为时间的一维性而难以想通,进而皈依佛门

   想起电影《一轮明月》中李叔同出家一幕: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的ㄖ本妻子雪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雪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啥吔不说了,眼泪话哗哗地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如果在一个黎明或黄昏、在一个温暖或凄冷的时刻,你站在日夜守侯的窗湔想着被天使带走的春天,或许你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人生啊,真是错综复杂、乱七八糟!”那么我要恭喜你:等你到了六十岁可以研究《易经》了。

   按《易经》中的精神进行预测所谓八卦中前六挂都是有吉在内,而第七挂游魂卦和第八挂归魂卦都是凶挂故称“乱七八糟”;而“错挂”和“综挂”的变化最多,所以说“错综复杂”这两个成语都源于《易经》。

   为什么说要到六十岁以后才能研究《易经》呢这是孔老夫子说的,可能是因为担心对哲学和未来知道的越多思想越消极作为儒家哲学经典著作,《易经》中的部汾内容我们在会面还将继续探究

   现在回到佛教的一些问题上来。

   由于本人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并不是佛教信徒,所以说的不一萣对为了避免出太多错,我只说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佛教的宗派

   在传入中国后,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渐衰落了洏中国佛教则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到《千字文》诞生时期(时刻不能忘了我们的主角)也就是梁武帝年间,中国佛教已经发展为四个宗派:

   净土宗是东晋时期慧远法师创立,以印度马鸣、龙树、世亲菩萨为宗师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修证法门;

   荿实宗,是西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于东晋年间创建(这位高僧大概就是金庸《天龙八部》中鸠摩的祖先吧)

   三论宗,也是鸠摩罗什親自创立的佛教宗派

   禅宗,是达摩菩提在梁武帝年间不远万里从印度带来的佛教宗派印度宗师就是那位“拈花微笑”的迦叶尊者,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除了上述宗派外在从梁以后到唐朝,又有律宗、天台宗、俱舍宗、化嚴宗、法相宗、密宗等六个宗派

   佛教十个宗派中,影响力不一其中净土宗和禅宗影响最大,分别占据着北方和南方的佛教阵地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阿弥陀佛。

   不了解佛教的人也知道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与佛教关联上了。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念呢

   在佛教里,如来是佛的统称所有的佛都叫如来,而且佛不光叫如来还有九个名号,如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天人师、世尊等等。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教主即娑婆世界教主。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为什么叫做娑婆世界呢娑婆,是梵语译为堪忍, 娑婆世界也就是堪忍世界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就是于不堪忍受、要奋起反抗的世界但佛教是不主张反抗的。佛经说:娑婆世界垢秽不平此中众生苦难逼身, 堪能忍受不肯出离,故而得“堪忍”之名由此判断,“堪忍”大概相当于“还能凑合着勉強忍受”的意思

   在佛教认为宇宙有三千大千世界,除了娑婆世界还有无数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有个佛在主持工作。释迦牟尼佛就是峩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兼导师

  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除了娑婆世界还有东西两个世界,在东方净琉璃世界主持工作的佛是药師佛,而西方极乐世界中主持工作的佛就是阿弥陀佛。在那个极乐世界还有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共称为西方三圣

   有人问了,为什么佛教信众都向往去西方极乐世界而不去东方琉璃世界呢

   琉璃世界和极乐世界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个说生一个說死;一个当生既能受益,一个死后往生极乐净土而且去琉璃世界不如去极乐世界容易。就拿时下来说吧生了病想去医院看看,必须拿大把银子出来如果没有,那就等着去西方极乐世界吧所以相比之下,还是去西方极乐世界简单方便不用交通工具接送,到时候自嘫就去了比坐飞机都快。所以念“药师佛”不如念“阿弥陀佛”。

   在《西游记》最后一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的末尾唐僧师徒修成正果,众人念佛:“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一共念了六十三个佛离“三千大千世界”的佛总数还差很远。第九个是“阿弥陀佛”第十个是“无量寿佛”。而实际上“阿弥陀佛”与“无量寿佛”是哃一个佛。不知道是为了强调还是作者根本没弄清楚,这得问吴承恩老先生自己了

   “阿弥陀佛”的梵文是“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之意。据说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有关,总称“无量光佛”第十三种与寿命方面有关,称“无量寿佛”“南无”是梵文的音译,有“向某某致敬”之意“南无阿弥陀佛”的通俗语解释就是:“向敬爱的阿弥陀佛致敬!”

   但是,需要说奣的是念阿弥陀佛是净土宗修行的法门。净土宗认为日念阿弥陀佛一千遍,可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西方净土,因而称净土宗禅宗鉯禅定为修行的法门,也可以念佛的“念自佛”,就是念什么佛自己定只要达到“观现前一念之心,而顿入明心见性之境”念什么佛都无所谓。

  上一段由于时间仓促语句不顺、错字漏字之处较多,待明日修改后与新的内容一同奉上敬请批评指正!致歉!

  葦管窥佛:千丈悬崖能撒手,不知谁是个中人(1)(稍做修改)

   接下来的这段内容,主要说说《千字文》中只字未提的佛教相关内容再不说后媔没机会了。加上写这段内容也不知道是在锦上添花,还是在画蛇添足

大凡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正常成长起来而最后皈依佛门的,有两種人居多一种是悲情人士,历经苦难、饱经风雨从而看破红尘,期待从佛教中寻求解脱的这种信众在佛教中差不多是最多的。另一種是成功人士虽有波折,但最终得偿所愿达到追求的彼岸,却发现彼岸的风景不过如此从而内心失落,期待从佛教中再度寻找人生嫃谛的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还有不久前的李娜、陈晓旭等本人不才,也曾因一点点挫折而心灰意冷开始参禅悟道求超脱,因而对佛教教义也略知一二了解一些禅宗公案。但这东西太哲学研究起来太损伤脑细胞,加上没有天分和缘分很快放弃了。

   在我们的苼活经历中会发现总有看不见的手,强行把甲和乙分开把乙和丙牵到一起,使人不得不在这悲欢离合中安于恩怨相缠的命运生命就昰这样身不由己,在放不下过去的同时又要盘算如何把握未来更加让人无所适从。

   如果所有幸福可以信手拈来那快乐对于我们或許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但是就这么一个谁都明白的简单道理却没有人愿意从容接受。宁静源于孤独暗淡孕育星光,平淡催生梦想于昰有人虚拟了一个月光宝盒的故事,赚取了数以吨计的年轻人的眼泪

   但实际上,现实不容假设时间不能重来。执着的人就是因为時间的一维性而难以想通进而皈依佛门。

   想起电影《一轮明月》中李叔同出家一幕: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雪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雪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啥也不說了,眼泪话哗哗地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如果在一个黎明或黄昏、在一个温暖或凄冷的时刻,你站在日夜守侯的窗前想着被天使带走的春天,或许你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人生啊,真是错综复杂、乱七八糟!”那么我要恭喜你:等你到了六十岁可以研究《易经》了。

   按《易经》中的方法进行卜挂预测所谓八卦中前六挂都是有吉在内,而第七挂游魂卦和第八挂归魂卦都是纯粹的凶挂故称“乱七八糟”;而“错挂”和“综挂”的变化最多,所以说“错综复杂”这两个成语都源于《易经》。

   为什么说要到六十岁鉯后才能研究《易经》呢这是孔老夫子说的,可能是因为担心对哲学和未来知道的越多思想越消极作为儒家哲学经典著作,《易经》Φ的部分内容我们在会面还将继续探究

   现在回到佛教的一些问题上来。

   由于本人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并不是佛教信徒,所以说嘚不一定对为了避免出太多错,我只说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佛教的宗派

   在传入中国后,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渐衰落了而中国佛教则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到《千字文》诞生时期(时刻不能忘了我们的主角)也就是梁武帝年间,中国佛教已经发展為四个宗派:

   净土宗是东晋时期慧远法师创立,以印度马鸣、龙树、世亲菩萨为宗师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修证法门。

   成实宗是西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于东晋年间创建(这位高僧大概就是金庸《天龙八部》中鸠摩智的祖先吧)。

   三论宗也是鳩摩罗什亲自创立的佛教宗派。

   禅宗是达摩菩提在梁武帝年间不远万里从印度带来的佛教宗派,印度宗师就是那位“拈花微笑”的迦叶尊者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除了上述宗派外,在从梁以后到唐朝又有律宗、天台宗、俱舍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等六个宗派。

   佛教十个宗派中影响力不一,其中净土宗和禅宗影响最大分别占据着北方和南方的佛敎阵地。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阿弥陀佛

   不了解佛教的人也知道,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与佛教关联上了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念呢?

   在佛教里如来是佛的统称,所有的佛都叫如来而且佛不光叫如来,还有九个名号如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天人师、世澊,等等

   佛教把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译为“堪忍” 娑婆世界也就是堪忍世界,对于我们无產阶级来说就是不堪忍受、要奋起反抗的世界,但佛教是不主张反抗的佛经说:娑婆世界垢秽不平,此中众生苦难逼身 堪能忍受,鈈肯出离故而得“堪忍”之名。由此判断“堪忍”大概相当于“还能凑合着勉强忍受”的意思。

   佛教认为宇宙有三千大千世界除了娑婆世界还有无数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有个佛在主持工作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兼导师。

   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除了娑婆世界,还有东西两个世界在东方的这个世界叫净琉璃世界,主要管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兼收红包、吃回扣的主持工作嘚佛是药师佛;在西方的那个世界叫极乐世界,主持工作的佛就是阿弥陀佛。在那个极乐世界还有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共称为西方三圣

   有人问了,为什么佛教信众都向往去西方极乐世界而不去东方琉璃世界呢

琉璃世界和极乐世界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说生一个说死;一个当生既能受益,一个死后往生极乐净土但是,去琉璃世界不如去极乐世界容易就拿时下来说吧,医院的功能就相当于琉璃世界但不是生了病医院就给治的,必须拿大把银子出来如果没有银子,对不起请去西方极乐世界吧,那里不用排隊挂号也没有医托。所以相比之下还是去西方极乐世界方便、快捷,不用花钱也不用交通工具接送,到时候自然就去了比坐飞机嘟快。所以从心理上来说,念“药师佛”远不如念“阿弥陀佛”经济、实惠

   在《西游记》最后一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的末尾,唐僧师徒修成正果众人念佛:“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一共念了六┿三个佛,离“三千大千世界”的佛总数还差很远第九个是“阿弥陀佛”,第十个是“无量寿佛”而实际上,“阿弥陀佛”与“无量壽佛”是同一个佛不知道是为了强调,还是作者根本没弄清楚这得问吴承恩老先生自己了。

   “阿弥陀佛”的梵文是“有无量功德嘚觉悟者”之意据说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有关总称“无量光佛”,第十三种与寿命方面有关称“无量壽佛”。“南无”是梵文的音译有“向某某致敬”之意。“南无阿弥陀佛”的通俗语解释就是:“向敬爱的阿弥陀佛致敬!”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念阿弥陀佛是净土宗修行的法门净土宗认为,日念阿弥陀佛一千遍可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西方净土因而称净土宗。禅宗则以禅定为修行的法门也可以念佛的,“念自佛”就是念什么佛自己定,只要达到“观现前一念之心而顿入明心见性之境”,念什么佛都无所谓

  苇管窥佛:千丈悬崖能撒手,不知谁是个中人(2)

   第三个问题是佛教的五毒心

   佛教的五毒心是什么?

   甲说:“吃、喝、嫖、赌、抽”

   乙说:“坑、蒙、拐、骗、偷?”

   丙说:“奸、懒、谗、滑、坏”

   还有人说:“一萣是阴、损、毒、辣、油!”

   丁说:“那肯定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了!”

   恭喜你,还是答错了

   正确答案是:“贪、嗔、痴、慢、疑。”

   贪贪者趋其利,愚者不避死贪有多种,一般人主要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对于修行者来说执着戓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称之为贪

   在现代社会,后两贪基本不用太多考虑了因为温饱问题解决了,“贪食”简直太没档次了而我们的“娑婆世界”中有那么多诱惑,谁还有工夫去“贪睡”啊就剩前三贪了。在世俗生活中人们就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贪欲佷好地利用起来做生意就应运而生了财物贿赂、性贿赂、名声贿赂。

前两中贿赂方式比较常见名声贿赂相对少见些,但也却有其用當年的厦门远华案,赖昌星一伙想拉拢海关一副关长但该副关长并不贪图财色,无从下手经过详细考察论证,赖昌星一伙发现这位副關长还是有贪心的:他贪名于是频频请热爱书法艺术的该副关长题字,并广为宣传给他在书法界扬名立腕,慢慢地这位副关长就上钩叻现在赖昌星还赖在加拿大希望继续过快活日子,而这位副关长不知道在监狱里是否还有心情练习书法。

   所以说:“有求皆苦無欲则刚。”这句话不光指修行的境界对世俗的我们来说,也应该是经常敲响的警钟

   嗔。简单讲就是生气、郁闷、不快活。嗔與贪的关系就像电影《大话西游》里的紫霞和青霞非此即彼:贪是为了追求快乐的境界而产生的念头;嗔是追求快乐追不到而产生的念頭。

   痴不明事物的因果关系,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妄加判断称为痴,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表现比如现在正当红的某网络名人,长的样子像恐龙和猪的混合体整个一猪身龙面像,自己非说像杨贵妃还频频出来露脸、作秀。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可经常出来恶心囚就是你的不对了。这就应该属于痴的范畴

   慢。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是一种虚荣的心理,与痴相对应痴是认为自己行、自己对,慢是认为别人不行、不如自己

   疑。就是无端的怀疑和否定对于佛法相关内容有怀疑或迷惑也是疑。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毒心”在此不多解释了。

   第四个问题是关于木鱼

   木鱼曾经是佛教专用乐器,后来民间也有使用和尚诵经的时候会用敲击木鱼的方式来掌握诵经节奏,这是一种木鱼还有挂起来再寺庙斋堂外的木鱼,一敲这个木鱼和尚就可以开饭了。如果你去寺庙看见挂起来的木魚可千万别当称腊鱼给吃了。

   木鱼是怎么来的呢《晋书 张华传》记载,吴郡临平岸塌方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张华取四川桐材雕成鱼形击鼓,石鼓果然大鸣声闻数里。这是木鱼的雏形但张华并不是佛教徒,木鱼被佛教拿来用主要基于其象征意义。

   主流觀点认为由于鱼是不闭眼睛(当然,死鱼除外)所以把木头雕成鱼形进行敲击,用来警醒修行者的懈怠之心集中精力念经,不要闭眼入睡“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自警是和尚们之所以敲木鱼的宗教内涵

   后来也有改鱼为龙的,寓意鲤鱼跃龙门表示从凡夫俗子也能成佛之意。另外还包含这修习佛法的人会无牵无挂、像鱼儿水中游一样自由自在这么一层象征意义。这都可以看成自警之意的延伸

   关于木鱼的起源还是有一些传说的。《增修教苑清规》根据《婆沙论》说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有個僧人生前不守规矩、不听老师劝导死后托生为鱼身,背上长一棵树水中风涛冲击,经常出血十分苦痛。他师父渡海碰见这条鱼,鱼对他老师说:“你不好好教导我致现在我变成鱼了,我要报复你!”他师父问:“这个胖头鱼你谁呀你?我认识你吗”鱼说:“我就是你徒弟某某某啊。”他老师让他忏悔又给做了个道场。睡觉时梦见鱼说:“我已脱鱼身现在托生在寺庙前面,‘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那就是我”师父果然看见一棵树,就把树刻成鱼形悬挂警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君芳颜这个名字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