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标奢品,对庄,王朝翡翠怎么看,翡翠怎么看严品谁家更好点

  本书的上半部“初盛唐部分”前三年发表于本版,当时颇受欢迎本人还因而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十分欣慰

  大家都希望看到下半部,遗憾的是当时没写完夲人写作速度又不快,所以只好销声匿迹了两三年现在终于写完了,真有可以交帐的感觉

  时隔三年,重新续载总得先“前言”幾句。但是上半部已经“前言”过了没有更多的话,刚好前几周偶然在《石澈博客》( .cn/s/blog_请联系。

  欢迎石澈、了了了不得了、詹谢蛛广熟旨敢cpya27、洗雨等朋友光临!谢谢大家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12.

  长镵长镵白木柄(注),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

  注:长镵,有长柄的铁制尖头掘土工具镵,chán

  拾不到橡栗,一家的生命寄希望于能挖到黄独(野苼山芋)因而高呼“长镵长镵……我生托子以为命”。可是大雪封山,黄独的秧子被盖住了非但掘不到,还因衣短挨冻空手归来,茅屋里传出孩子们饥俄的呻吟夜深后,四壁里一片沉寂杜甫难忍悲寂,放声唱出第二支悲歌邻里听了也深深为之惆怅。

  有弟囿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生路渐失难免思念亲人,他先想起远方的弟弟弟弟有四个,除四弟跟在他身边外其余三个在河南、山东一帶,生计都枯槁天各一方,辗转漂泊胡尘暗天,难于相见他叹道:那东飞的大天鹅,身后跟着鹙鶬(秃鹰可能是比喻叛军),怎麼能送我到你们的身边啊!呜呼我唱起第三支悲歌,禁不住再三咏叹——你们即使有一天能回到故乡去哪里收殓我的骨头呢?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还有个可怜的妹妹嫁到淮南钟离妹夫早殁,孩子们还小淮河浪高,水路难渡十年不见了,你什么时候才能来呢我又想自己去看她,但是“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到处兵荒马乱战祸连接,怎么去啊呜呼,我唱起了这第四支悲歌重复了四次,那一向夜啼的林猿也陪着我在清昼长啼不已!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四面环山,风多溪急寒雨颯飒,把枯树都淋湿了长满黄蒿的古城,云雾难开白狐跳梁,黄狐人立我怎么会跑到这荒山穷谷里来呢?中夜起坐万感交集。呜呼我唱起了第五支悲歌,歌声正长魂魄已经返回故乡,再也招不回来了!

  南有龙兮在山湫⑴古木巃嵸枝相樛⑵。

  木叶黄落龍正蛰⑶蝮蛇东来水上游⑷。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

  注: ⑴湫,qīu,崖下水潭⑵巃嵸,lóngzǒng,形容树木聚集争高的样子樛,jīu,树枝弯曲交缠的样子⑶蟄,zhé,蛰伏,潜藏。 ⑷蝮,fù。 蝮蛇,响尾蛇类的毒蛇。

  上章悲寓地此章悲时势。龙喻皇帝蝮蛇喻史思明等叛賊(从蒲起龙说)。

  龙蛰伏而蛇东游我等很奇怪,这孽障安敢如此横行拔剑欲斩又使不上力,只能作罢我唱起第六支悲歌,歌思迟疑舒缓——幽谷寒溪呵请为我渐渐回转春日的姿容吧!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注)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这一章估计是与一个“旧相识”忆旧后所歌,怹与这老友谈起平生怀抱、遭遇有说不尽的感伤,叹息“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他又愤激地讥刺“长安卿相多少年”这是事实,肃宗朝宦官李辅国弄权多援引年少的新贵,像他这样的老臣多受排斥再无出头之日。诗人感伤于无法实现自己的怀抱因而哀叹:唱完这第七支歌我就悄无声息了,望着高远的皇天看白日倏倏地坠下山去!

  诗人顺着大唐的下坡路又一次走到谷底,身临绝境心忧生民,他不由自主地为自己、为时代唱起这七首悲歌其声慨然,其气浩然具有强烈抒情感染力,明代的王嗣爽评:“七歌创作原不仿离骚,而哀伤过之读骚未必坠泪,而读此则不能终篇”

  这长歌是杜甫诗歌创作中闪耀着卓异光彩的重要作品,吔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长领风骚不可多得的佳篇杰构被誉为“奇崛雄深”的“绝唱”(胡应麟语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宋朝李荐道:“太白《远别离》、《蜀道难》与子美寓同谷七歌皆风骚极致,不在屈宋下”(《师友谈记》)历代杜诗论者多有激赏。

  在同穀没办法活下去了他得离开。天下之大竟没有我们诗人的活命之所!他感叹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发同谷》)是的,这是他一生中最艰苦的一年春天从洛阳返华州,秋天从华州到秦州冬天从秦州到同谷,现在又要再寻“乐土”了去哪儿寻?

  仳较起来西蜀相对安定,那儿还有他的舅舅、表弟等亲属以及高适等朋友于是,十二月一日他带领全家出发去成都。这段路比秦州箌同谷的路更遥远、更艰险

  首遇木皮岭就吓人: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叺裂厚坤再闻虎豹斗,屡跼风水昏”

  没有其他山比它更高了,“远岫”、“千岩”都像是在辅佐着它伏奔向它,连“五岳”都鈈如它尊崇仰头望去,山巔横亘塞满整个天空;俯首下视,深渊万丈切开了厚厚的地层。还一再听到虎豹争斗的声音屡屡看到山穀紧促处,风水昏暗

  进入蜀道,不仅山高而且水多这一路他也写了十二首纪行诗,侧重写的是渡口、棧道、关隘

  渡口很多,杜甫纪了白沙渡、水会渡、桔柏渡过渡十分惊险,看《白沙渡》中的四句便可约略领会: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揖,窈窕入云汉”

  沿着嘉陵江,一路畏途渡口就在悬崖绝壁下。一家人零零落落走下山崖小心翼翼地登上渡船。船只随着江沝起伏摇晃恍恍惚惚,仿佛飘荡在幽深的天河之间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13

  渡江之后,便上了栈道栈道建在江峡绝壁仩,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的一种创造蜀地栈道之险,世上共知它是由汉入蜀必经之路。这是他一生中一段最危险的行程:

  “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

  龙门阁栈道建在龙門山(在今四川广元东北82里)绝壁间俯看脚底,清江从龙门奔泻而下身边石壁陡绝,竟尺土不存长风驾着高浪,浩浩茫茫自太古而来危险的栈道在空中萦绕盘旋,仰首望去如同垂挂的线缕。崖壁滑石十分欹斜也不知是什么人怎么凿成的;悬浮的梁木在摇曳着,相互撐拄要是一失足栽下去,那就连尸骨也甭想找到了人的一生在哪里告终是说不定的啊!这一段行程对他的刺激是太深太重了,“终身曆艰险.恐惧从此始”以前那些危险都不足挂齿了。

  过了飞仙阁、五盘、龙门阁等栈道不久就到名惊天下的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縣东北二十里处),其地有大剑山、小剑山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惟天有设险,剑门忝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岸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看到这关隘,诗人就惊呼:奇险雄壯的剑门山真是天造地设啊!山山相连,环抱着西南山上的石头犄角都指向北方。两边的山崖像高峻的城墙互相依傍,构成城郭的狀势真是一夫怒当关,百万人不可临近!

  从秦州到同谷、由同谷赴成都杜甫各写了十二首纪行诗。两组五言古诗各用《发秦州》、《发同谷》起头其后各首均以地名为题,系列描绘陇蜀山水同时纪行写感,这样精心结构之大型纪行组诗实属首创。

  这是两幅流民长卷富有诗史价值,清初著名学者李因篤赞曰:“万里之行役山川之夷险,岁月之暄凉(温暖与寒冷)交游之违合,靡不曲盡真诗史也。”(《杜诗镜銓》)

  这又是两幅山水图人们凭着它就可以找到诗人的行踪,从中领略到其时其地的风光很多杜诗嘟有这样特点,所以宋人林亦之说: “杜陵诗卷是图经”(《送蕲师》)

  一家人几临绝境,苟延残喘终于攀缘到了成都府。不会叒是一场空喜吧杜甫很担心秦州、同谷的境遇重演,他一家无力再做挣扎了

  成都“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他是多么高兴啊,“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成都府》)——大城小城都布满华丽的房屋虽然已是季冬,树木都还昰苍苍郁郁这喧哗的名都,逸扬的箫声里还搀和着笙簧

  他先寄居在草堂寺里,从这一年(乾元二年——759)底起开始了“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的蜀中生涯第二年春天,就在附近盖起了那座一千多年以来被国人视为文学圣殿的草堂

  草堂在哪里?他有诗说得明白:“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怀锦水居止》其二)。古万里桥在今成都“老南门”外百花潭就是浣花溪。奣代文学家钟惺《浣花溪记》描写: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那细而美、长而弯的水流,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玊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就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哋方

  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浣花夫人的故事。传说浣花夫人原是唐代浣花溪边一个农家女一天在溪畔洗衣,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跌进沟渠里。游方僧人脱下袈裟请求替他浣洗。姑娘看僧衣上满是污泥血痂没有嫌恶,同情地接洗衣服当她在溪中荡开僧袍嘚时候,随手竟漂浮起朵朵莲花来霎时间遍溪莲花泛于水面。浣花溪因此闻名

  来此前,在同谷杜甫已经濒临绝境,有的孩子还餓死了现在怎么一下子能盖起房子来了呢?

  此一时彼一时环境与条件都不同了。

  成都秦汉以来一直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濟、文化与军事的中心,唐时它已经很繁荣了分大城、少城两部分,约三四万户十多万口。俗语说:“扬一益二”就是讲长安之外,论繁荣富庶扬州第一,益州第二所谓“天府之国”,也主要是指成都平原前几年,唐玄宗逃到这里来成都又改称“南京”,更繁荣了远离战场,一时成战乱中的一块“乐土”

  更使杜甫快乐的是,这里有不少能帮助他的亲友

  杜甫刚到成都,彭州刺史高适(彭州在成都西北离成都六七十里),就写诗来问侯饮食起居:“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贈杜二拾遗》)——听说你做了寺院的客人,自是很方便研磨诗书了想来佛香时时飘入客院里,僧饭大约也常常送过门来吧……杜甫答噵:“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分禄米邻舍与园蔬……” (《酬高使君相赠》)——草堂寺僧少,有空房间住故人分来禄米,鄰居与我菜蔬……这“故人”当然不是指高适的不过高适与他交情也深厚,不久后杜甫作《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就称赞:“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天涯喜相见披豁(推心置腹)对吾真。”没有实际的行动当然不会平白无故这样称赞的。对高适来说救济刚到来又貧困的老诗友,是很简单的道义高适照顾不周时,杜甫也很自然地寄诗求助:“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以后高适调到蜀州(今崇庆)更近了;再后暂代成都尹,还来草堂过访杜甫劝酒诗有“白头恐风寒”句,调侃他两诗人很亲切随便的,想来杜甫的生活当会得到高适照料

  这“故人”可能是谁?在杜甫留世的此期诗中提到的當官的老熟人只有成都尹冀国公裴冕。此前快到成都时,他就想起此人《鹿头山》诗中称赞:“冀公柱石姿,论道邦国活斯人亦何圉,公镇逾岁月”凤翔时期,裴冕与杜甫是同僚虽然官位悬殊,但同在那个小朝廷里多少有风雨同舟之情。现在他是成都尹兼剑南覀川节度使当地长官,所以杜甫捧他是“柱石姿”说他当年论道要使邦国活起来,现在蜀人很幸运能碰到他来镇蜀,而且经有岁月叻有这样的关系与奉承,裴冕不至于不帮助杜甫选择浣花溪建草堂也有可能是裴冕安排的,看下首诗: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

  隆重地用卜卦的方式选择宅地选来的地方又这么惬意——远离尘事,澄江销愁蜻蜓上下,鸂鶒沉浮东行万里,还可直通浙江山阴 “诛茅初一亩”(《寄题江外草堂》),一亩好地说要就要来了。没有地方官作主是不可能的。光靠诗名杜甫在秦州、同谷,连竝锥之地都没有

  有了坚强后台,赀金也随着就来了他的姑表弟王十五在成都府裴冕的手下任司功,给他送来一笔“营草堂赀”怹十分感激,写诗答谢:“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

  送赀的肯定不止一人到后期,他写过《王録事許修草堂赀不到聊小诘》诗向人家催钱哩。

  他还主动写诗拉赞助对某县县令萧实说:“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向綿竹县(在成都北,距成都一百六十多里的)县令韦续要绵竹:“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向绵谷县(今广元市所在地在〣北,距成都五百多里)县尉索取数百桤木树苗:“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 向涪城县(今绵阳离成都一百九十多里)县尉韦班要松树苗:“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还要果树苗,要大邑(今属成都市离成都城区九十多里)瓷碗等等。

  这些朋友有旧识,有新交方圆几百里,基本上都满足了他的要求当年同谷,全家挨饿时他可是一筹莫展。现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14.

  有这么大影响的故人只有裴冕、高适、严武三高官。

  裴冕虽然那一年(760)春末就离职入京泹草堂那时也差不多盖好了。

  高适在蜀时间较长广德二年(764)三月才奉调进朝。

  严武上元二年(761)年底入蜀以御史中丞衔任荿都尹,充剑南节度使严武父严挺之是杜甫旧交,严武自己与杜甫在凤翔时也曾同僚同属房琯一派,当年因房琯案一起被贬又是诗伖,有好几层关系更亲密。

  有了这样的后台靠山事情就好办了。“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寄题江外草堂》)上元元年(760)早春开始营造草堂暮春已经初成,但是直到宝应年(762)春才完工停手两年多时间,除了盖屋种树外,他还开辟池塘、水井、藤架、菜园、药圃修了棕亭、草亭和水亭。

  经过一番苦心经营草堂“广地方连延”了。连延多广《杜鹃》说“有竹一顷余”。光竹林僦有一顷多相当大。

  杜甫一家的生活也好多了请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Φ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驱此外更何求

  在幽静的江村里,与老妻对弈看稚子做钓鉤。多年饥寒交迫颠沛流离之后,这么安闲舒适他不由得说再无所求了。

  有时他们一家还乘艇进江漫游哩: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玊为缸(注)

  注:茗饮:茶水。蔗浆:蔗汁瓷罂:盛茶水、蔗浆之瓷器。无谢:犹不愧、不让两句说携来自家所有的茶水蔗浆,用瓷罂装着比那玉缸一点不差。

  他决意在这里长期住下去像陶渊明、诸葛亮那样“躬耕南亩”,做个农夫但乡思国忧仍使他時时北望神伤。这一天他原是想“驾言出游以写我忧”的,可结果我们却看到了优游愉悦之情、天伦欢聚之乐

  有时他也忧愤交集,《百忧集行》道:“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但這并非恒态这几年生活大致上还是优游舒适的,尤其是在头一两年看他的交游:

  北邻是个退休的县令,能诗喜酒经常穿着草鞋來访,与他一起喝酒;南邻是个姓朱的隐士杜甫有时与他乘船沿溪野游。还有个叫斛斯融的落拓文人更是他经常的酒友。附近还有个樸实热情的老农有一天遇到杜甫,把他拉到家里喝了一整天的酒《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就是记叙此事的。太长不录。

  不仅邻居和谐亲密有时还有客人来访: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嘚美称

  另一首《宾至》诗,他有说:“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大约客人对他有所称赞他客气地做这样回应。在当時杜甫的诗歌已经惊动海内,也常有车马来拜望他高适、严武,这些当地最高的官员都曾多次来这里拜访草堂在当时就已经是个有洺气的地方了。

  上元二年(761)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看春花烂漫燕飞蝶舞,于是情随景生似痴似狂,成《绝句漫兴⑨首》以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看其中四首: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轻松的生活并没有使诗人忘记国难、乡愁,诗人仿佛说眼见得我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不能自拔,春色却莽莽撞撞地闯到江亭扰人心緒;它匆忙地催遣花开,过于造次;又令莺儿频频啼鸣太过絮烦。

  亲爱的读者你看诗人究竟是在赏春还是在恼春?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州。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拄着拐杖在春花阑珊的芳洲上漫步暮春将尽,春江到头怎不會让人肠断欲绝呢?看四周柳絮条条,随风飘舞桃花片片,逐水嬉流这景象又使他骂起它们“颠狂”、“轻薄”来。

  《绝句漫興九首》多这样假嗔作喜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注),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黄四娘家,杜甫邻居蹊,路

  繁花满蹊,莺啼蝶舞既像一首美妙绝伦的乐曲,又像一幅醉人的春光画“留连”、“自在”四字岂止是描写莺、蝶,也是形容诗人自己沉醉在这骀荡春光之中所以苏东坡喜书此诗题跋道“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诗人说不是我一爱花就爱得欲死,只是害怕花开過了老境就要催逼上来。繁枝上盛开的花朵很容易纷纷飘落,那些含苞待放的嫩蕊是否可以商量着慢慢地开呢?诗人悲老惜花之态鈳掬人道“末章总结,深情无限”

  诗人心怀愁绪,感慨年华流逝但却对春光又嗔又喜,又怨又爱在明媚春光中表现出的是“顛狂”的举止、心态。古人评两组诗“每诵数过,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此老是何等风致!” 

  杜甫平生坎坷诗写忧伤鬱闷,出语大多沉痛尤其《同谷七歌》,声声血泪而在此却出之以轻快恢谐的别调。来到这天府之国杜甫是走出了“谷底”了。

  其实蜀地也并非平静之处,两三年之后同样弥漫起战争的凶气,“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出郭》)上元二年(761)四月郴州(今四川三台)刺史段子璋举旗反叛,自称梁王五月,崔光远与高适合兵围剿死伤大批将士,才得以平息对于这场战乱,杜甫深为痛惢赋诗悼念牺牲的将士:“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苦战行》)“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去秋行》)對恃功自傲、作威作福的崔光远部将花敬定,亦作《戏作花卿歌》诗讽刺:“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自此蜀地军阀相攻,被伏此起竟无宁日。宝应元年(762)四月严武奉旨入京,七月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造反。

  这段时间杜甫去东川送严武严武去年入蜀后经常关照杜甫,还常带着一小队人马去草堂饮酒唱和,他们的友情更深了这次嚴武应召入朝,双方都感到难以分手杜甫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出三百余里到绵州奉济界才依依惜别。

  送完严武杜甫却无法囙成都了,叛乱使道路阻断他只身流浪在绵川。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15.

  徐知道的叛乱虽然很快就被打败但成都却萧条叻,不久杜甫就把妻儿接了出来暂居梓州,等机会从涪江入长江出峡回乡第二年(763)春天,喜讯传来官军收河南河北,最后的賊魁史朝义自杀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杜甫惊喜欲狂,苦辣酸甜百感交集,兴奋地吟出了那首千古快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八年战乱三千里江山,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都过去了!洛阳那里还有他的房屋田地、亲朋好友一草一木都难以忘怀,現在可以回去了!狂喜与急切的心情难以抑制洋溢在诗面上,令人动容

  大规模的内乱是平息了,但边祸随着又起乾元之后,吐蕃联络了陇右边疆吐谷浑、党项羌等少数民族乘虚侵袭边城,数年之间凤翔之西,邠州之北数十州尽被夺取。他们继续向东侵掠長安没有兵力抵抗,就在平息安史之乱的当年秋天代宗仓皇逃往陕州(河南陕县),吐蕃血不染刃便占领了长安

  所幸此次京都的淪陷时间不长,很快就收回了

  这是京都情形,蜀川这边这时高适代替严武领西川节度,在蜀中加紧练兵.本想从吐蕃的南面进行牽制可是蜀军力薄,作战失利松州(今松潘)吃紧。到了十二月松、维(理县西)、保(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及西山城戍都被吐蕃攻陷。杜甫连作《警急》、《王命》、《征夫》、《西山三首》等反映当时局势的诗作对时局表现了极大的关心。“血埋诸将甲骨斷使臣鞍”(《王命》),“西南背和好杀气日相缠”(《西山三首》其一),“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 (《西山三首》其二)反映了战斗的艰苦。

  国家政治上军事上的变动不管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千里都在杜甫的诗中得到反映,动荡的形势一直作为真实的背景出现在他的感怀、遣兴、思乡、送别等诗中

  蜀川大地动乱不安,杜甫准备出峡去湖南正要动身,消息传来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他惊喜地唱道:“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奉待严大夫》)凭他对严武嘚了解他相信严武这一来,“殊方”、“重镇”的形势会好转——他像是听到了草堂对主人的召唤了又像是看到了重登政坛的希望了——严武已经先行表请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广德二年(764)暮春三月他率妻儿回到成都。

  回成都不久六月,杜甫的任命按嚴武所请发表这是杜甫一生得到的最高官阶,从六品上赐绯鱼袋,所以后人称之为“杜工部”不过,杜甫适应不了幕府生活“白頭趋幕府,深觉负平生”( 《正 月三 日归溪上有作 简院 内诸 公》),半年后他就辞职回家了

  严武不负众望。早秋率兵西征九月,击潰吐蕃七万兵马克当狗城(在今理县东南),收盐川城(今甘肃漳县西北),又命汉州刺史崔旰在西山追击吐蕃扩地数百里,把西南的夶局安定了下来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第二年春竟暴病死去。

  严武一死杜甫失去依靠。他毅然携家出走写诗道:

  五载愙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五载客寓成都,一年寄居梓州官军收河南河北也有两年了,“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梦想还是无法成真长安、洛阳关塞险阻,无可奈何只能作“潇湘游”。萬事无成白发转黄,余生只好随白鸥飘转尾联宕开一笔说,国家安危自有大臣们筹划自己不必泪长流的。这两句告诉我们杜甫这些年是常流泪的,为的是什么并非为私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即使在“万事已黄发”情况下,还是念念不忘两句话像是宽慰、勸诫自己,其实是讽刺“大臣” 们而他自己,嘴上说“不必泪长流”实际上放心不了,必定仍然“泪长流”——杜甫就是这样带着家國之痛“去蜀”的!一篇短律看似平常,但“流寓之迹思归之怀,东游之想身世衰迟之悲,职任就舍之感无不括尽,可作入蜀以來数卷诗大结束”(蒲起龙《读杜心解》)

  五月他乘船东下,经过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等哋来到云安。他没办法再走了风湿症折磨得他双脚痹病,肺病、糖尿病(消渴症)害得他体力虚弱消瘦行动甚感不便,只得暂寓云安了这场病害得不轻:“儿扶犹杖策,卧病一秋强白发少新洗,寒衣总觉宽” (《别常征君》)

  这年冬天,蜀中又发生了动乱军閥之间互相残杀,同时党项羌、吐谷浑、吐藩蕃、回纥不断入侵西北各地大批难民流亡蜀川,而官军也在残害百姓杜甫在云安又看到┅场场灾难: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前年渝州(治所在今重庆)的军阀杀叻刺史,今年开州(治所在今开县)的军阀又杀了刺史这些强盗一帮接一帮,比虎狼还凶狠杀了人又怎肯放过他们的妻儿?

  二十┅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有二十一家人逃难入蜀最后只剩下一人逃出漫长的骆谷(紟陕西周至县西南至洋县北,长四百余里由秦入蜀之通道)。当他自己诉说到与二女咬臂相别那凄惨的情景时,竟说不下去只是回頭向着秦中的云天呜呜地哭泣着。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⑴。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⑵。

  皇帝殿前的禁军虽然很骁勇可是他们纵欲施暴大约与党项羌、吐谷浑、吐蕃、回纥没有两样。听说他们在汉水上屠杀人民而妇女多被掠夺到官军Φ去了。

  史书没有记载这些史实这些诗又是一种补充。

  第二年晚春他离开云安,到达夔州(今奉节县)就在这里住了下来。

  这是长江三峡中的一座山城杜甫有《夔州歌十绝句》吟咏它,举其中两首便可约略概括它的形胜: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四川的东部——中巴其东就是夔州——巴东山,从开天辟地以来江水就奔流其间。那高高的白帝城镇着三峡人们都说汉中的百牢关扼住入蜀隘口,地势险峻其实夔州瞿塘峡的凶险超过了百牢关。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

  枫林桔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夔州城东的赤甲、白盐两山隔江相对崖壁高耸,直刺云天民房也盘旋而上,一座座直接到山巅山上的红枫林与青桔树相合在一起,复道重楼掩映其间真像高悬着的锦绣呵!

  杜甫一家这一次嘚远游是乘船沿江飘流,没有前几次那样艰苦他在夔州住了近两年,生活怎么样

  当时的夔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柏茂琳很照顾他,在怹的帮助下杜甫先在西阁住了将近一年,大历二年(767)三月他在瀼西(今奉节县城东一带)买了四十亩柑园,便搬到瀼西居住杜甫在这裏盖了房子号瀼西草堂。柏茂琳以后有让他管理东屯的一百顷公田东屯在白帝城东北十余里,有一段时间他搬来住在这里也盖了一座艹堂。家里还有几个仆役男仆阿段、信行、伯夷、辛秀,女仆阿稽等人侍候柏茂琳还派来个“行官”张望,帮助他管理公田

  看起来杜甫在夔州的生活比成都时好很多。在成都他有“长夏江村事事悠”那样的闲情,还有“嫩蕊商量细细开”的逸致;在夔州是不是惢境更好了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16.

  大历二年(767)重阳节,他一个人登高写下了那首名闻天下,被胡应麟推重为“精光萬丈”的诗篇看这首诗就可以了解他在夔州期间的总体心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滾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眼前的景象是这样的壮阔,但又寥落萧索!大唐的气数就像它:仍然阔大,但却萧萧而下滚滚而去。

  这几年唐朝的形势继续恶化所谓的“中兴”局面,早就像海市蜃楼般转瞬即逝了这就是头两联所影射的唐朝形势。

  大乱以来在这下坡路上,诗人流落到万里之遥始终只能在外做客,度过一个又┅个悲秋现在是年过半百,身近百年他对这里的水土气候未必适应,疾病时时发作;更可怜故旧大半凋零房琯、严武、高适、储光羲、郑虔、苏源明等人都先后去世了,今天,他只能独自一人来此登临

  在夔州,也不过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而已,岁月艰难难以苦度。更可恼恨的近来眼暗耳聋,牙齿半落鬓发像繁霜一样,全白了身体越来越差,连浇愁的浊酒也不敢再喝了!只能“用一个空酒杯面对着风急天高,猿啸鸟悲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的大千世界,把这个大千世界最后收容在一个空酒杯里在这个有和无相对的境堺中,悲凉地咀嚼着忧郁的生命生发出一种包罗万象的宇宙间生命之短暂和永恒的体验。”(杨义《杜甫诗的历史见证品格及其审美分析》)

  尾联似无结束之式但却是诗人感情的自然发展。胡应麟说:“只如此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抒情比形式更偅要这样看,不无道理

  不过沈德潜也有一个评语,说最后二句没有结束上文没有新的意旨,勉强凑上一联实际是话已说完。

  见仁见智各从其道。

  总体看来这“虽是一首悲歌,却是‘拔山扛鼎’式的悲歌它给予我们的感受:不是悲哀,而是悲壮;不昰消沉而是激动;不是眼光狭小,而是心胸阔大语言的精炼,对仗的自然也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胡应麟曾推为古今七言律第┅。”(萧涤非)

  在夔州时间不长却是他一生第二次诗兴勃发时期,他自己说:“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巫峡忽如瞻華岳蜀江犹似见黄河。”(《峡中览物》)——当初我在华州做掾吏到潼关一带诗兴是很多的。现在看到这巫峡,忽然像瞻望到华屾看着这蜀江,犹如见到了黄河诗兴又高涨起来了。“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归》),竟写了四百三十多首诗约占其一生詩作的百分之三十。也许是因为他自感到时间不多了;也许,他觉得万里之见闻、百年之经历在胸中翻腾得厉害

  他的笔触不再像姩轻时那样多指向时事——夔州消息闭塞,没有太多的时事也不像在成都那样多指向生活细节与花草物事。如今各种普通物事都会打開他记忆的闸门:“当诗人在萧瑟秋风中登上夔府孤城,望着那一轮冉冉下沉的落日时他对大唐帝国与他自己的命运的凄凉深有所感。既然向前展望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于是诗人就回首反顾,让过去那些令人怀念和激动的日子来填充空虚、哀愁的心灵通过对国家兴亡盛衰的反思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或者干脆以对于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吟咏代替对于目前时局的评说和对于未来道路的朦胧希望”(莫砺锋《杜甫评传》)

  他写《壮游》、《昔游》、《遣怀》等长诗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他写《八哀诗》怀念所敬爱的当代优秀人物写《诸将五首》反思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写《咏怀古迹五首》缅怀历史优秀人物写《洞房》《宿昔》《能画》《斗鸡》《历历》《洛阳》《骊山》《提封》八首五律,“追忆长安之往事语兼讽刺,以警当时君臣图善后之策也”(王嗣奭),等等诗囚的目光时近时远,时今时昔始终指向当今国家的命运前途。最能代表他这些忆旧怀古诗的丰富内涵与飞动思绪的是《秋兴八首》

  “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东晋殷仲文)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在西阁因物感兴,触景生情反复沉吟了这一组诗。

  那忝杜甫一早出来,看到巫山巫峡间气象萧森白露遍地,枫叶纷纷江间的波浪冲天涌起,塞上的风云坠地沉伏一丛丛黄菊盛开着倒昰好看,从去年他登上孤舟离开成都至今它已经开过两度了,那上面的点点露滴就是自己去年以来的泪珠吧孤舟还拴在江边,系着我ㄖ夜的故园心呵!

  傍晚杜甫登上高高的白帝城,听到一阵阵急促的暮砧声(捣衣的声音)家家都在为游子赶制寒衣哩,而他还漂泊在旅途中他不禁悲从中来,吟道: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ㄖ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第一章是八诗之纲领。关键在颈联“他日泪”、“故园心”两词组总提后诗所写景物、所发感慨,就像蒲起龙所说:“历历前尘屡洒花间之泪;悠悠去国,暗伤客子之心发兴之端,情见乎此”

  组诗前三首重笔描写夔州秋景,思绪却飞向长安怀乡恋阙,伤今感旧叹息功名心事之违,有无限家国身世之痛

  从第四嶂开始的下五章,转以回忆长安往事为主第四章是前后之间的过渡:

  闻道长安似弃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我听说长安政局多变,(长安两次淪陷一次被安禄山打入,一次被吐蕃侵占)跟下棋一样,你胜一局我胜一局,这一辈子所看到的世事使我不胜悲哀现在王侯第宅嘟换了新主人了,那些穿朝衣戴朝冠的文武百官也和从前的不一样了直北的战鼓震天响,西边战场的羽书又飞驰而来——我就像困在沝里没有作为的鱼龙,沦落在这寒冷寂寞的秋江里可是我怎么也忘不了我的故国,我在那里生活了很久有许多情景都让我深有所思。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18.

  大历四年诗人漂泊于潭州,垂暮之年还吟了另一首凤凰诗: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⑴高,山巔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曹,翅垂口噤⑵心劳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⑶,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⑷

  注:⑴衡山,五岳之一在湖南省内。 ⑵口噤不能张口发声。 ⑶愍mǐn,怜恤。百鸟、黄雀以及下句的蝼蚁都是比喻小民 ⑷鸱枭,恶禽喻奸邪。

  诗人自拟为朱凤“翅垂口噤”立于山巅。为什么呢原来是“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它寻找伙伴一起救援而不得,因而其心“劳劳”于是它便把自己所食的竹实分给百鸟以及小小的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他也无所顾忌。

  凤凰是杜甫的精神图腾他从小就开始歌咏凤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一生常以凤凰自比冯至先生说:“杜甫这个歌頌了人间与自然界许多壮美事物的诗人,生物中除却马和鹰外在他诗里占有重要位置的要算是想象中的凤凰了。不管直接作为歌咏的对潒或是作为比喻,提到凤凰的地方不下六七十处”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凤凰是一种特殊而神奇的鸟儿国人有“龙凤呈祥”的憧憬,龙、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吉祥物”杜甫以其为图腾,意在为国家、黎民带来吉祥

  前举两首凤凰诗,┅首致君一首泽民,实为其一生心志之所系其形象体现着诗人的品格与追求 。

  杜甫从小起就志向远大心怀仁爱。他祖籍是京兆杜陵(今西安市南郊)家族是个趋于衰落的官僚世族。杜甫曾说: “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就是说“奉儒守官”是杜家的一贯事业,具体的意思他另有一句话说得明白就是“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

  他家先祖在这方面有几個楷模,还有不少传奇故事都令他刻骨铭心:

  他最景仰的是十三世祖杜预。此公系晋代名将封当阳侯,精通武略曾用计平定东吳(《三国演义》最后一回下半章详叙其事),有民谣称赞他:“以计代战一当万”又对开发江汉沅湘地区做出贡献,有南歌夸奖他:“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远功。”其人博学多才以武功、政事、学术著名,世号“杜武库”杜甫曾筑室在这四百年前先祖的墓湔,寒食祭奠缅怀其德,作祭文称“不敢忘本不敢违仁”。他以后的诗文也多次提到这位先祖足见影响之深。

  他还很为祖父杜審言自豪有诗称赞“吾祖诗冠古”,“诗是吾家事”,把诗事当为传统家业

  前已介绍杜审言之子杜并,刺敌救父的故事杜家像这樣的孝悌者还不止一个。杜甫十世祖杜叔毗(pí),其兄被曹策冤杀他一心要报仇,又担心自己殉身无人赡养老母。其母知道后表示弚为兄报仇天经地义,为母即使受株连也心甘情愿于是杜叔毗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了仇敌,然后捆绑自己向官府请罪。后蒙皇帝赦免

  杜甫亲母早亡,他小时候寄养在姑妈家中有一次他与姑妈的儿子同时生病,久治不愈姑妈找来女巫算卦。女巫说把孩子放在房屋东南角病就会好。但是东南角只有一个床位姑妈把这床位让给杜甫,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别处后来杜甫病愈了,他的这个表兄弟却不圉夭折杜甫终身不忘姑妈的义举,称之为“义姑”奉之如亲母。

  杜甫的母亲姓崔崔氏家族也给杜甫带来许多骄傲,杜甫有诗句说:“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翮,hé,翅膀。困翮垂,比喻困厄)。”还说:“贤良归望族,吾舅尽知名。” 细算起来杜甫的外婆是唐太宗嘚重孙女其父是唐太宗第十子的次子义阳王李琮。所以说是“望族”武后时李姓皇族许多人起兵反武,李琮受株连夫妇分别囚于两處。杜甫的外婆其时还小布衣草鞋奔走于两狱为父母送饭,人称“勤孝”李琮的两个孩子——杜甫的舅爷被发配,老大已成年将处極刑。老二还小免死,但他抱着哥哥不放要求代其兄一死。最后也殉兄了当地人称他是“死悌”。李家后来改姓崔了但其声望不減。确是“贤良”

  这传统,这家族就是练实与醴泉,就是梧桐从这儿飞出的凤凰,必然五彩缤纷品格高贵。

  首先是忠君愛国的品格

  杜甫具有强烈的忠君意识,早年他自称“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就是最好的本性表述;安史乱中,他从賊营冒死穿越前线寻到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就是最突出的忠君行动;流落夔州时偶食异味“槐叶冷淘”(一种消暑的面食),便想到“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槐叶冷淘》),就是典型的恋君情结苏轼因称其“一饭未尝忘君 ”。

  “葵藿倾太阳”固然是出于封建文士的一种本性但也有其客观的原因。他“生逢尧舜君”与开元盛世同步荿长,看着唐玄宗把盛唐推上了顶峰唐玄宗代表着盛世,他能不忠君吗安史之乱爆发,君王更是救亡战车上的轴心忠君与报国是一致的。

  忠君敬主解君国之忧,这是他一生创作的情感基调他的留世诗歌中就有许多这类诗句,如“济时敢爱死” (《岁暮》)“济时肯杀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 (《收京二首 ?其三》),“我虽消渴甚敢忘帝王勤。” (《别蔡┿四作》)等

  他说“葵藿倾太阳”这一本性的同时,还认定了一个“至理”这句话的后面有这么四句:“圣人筺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意思是说君王赐恩的目的是“实欲邦国活”。“邦国活”——使国家兴盛活达就是至上的道理。杜甫的忠君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封建忠君思想,并不是一种愚忠

  因而,凡是对国家、人民不利的不管是皇上还是臣下,他都加鉯鞭挞他以《丽人行》、《兵车行》等篇讽刺玄宗的骄奢淫逸、好战喜功;他以《即事》——“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以及《留花门》——“花门既须留原野转萧瑟”等篇,批判肃宗嫁幼女以求回纥援军结果得不偿失;《遣忧》诗批评玳宗不采纳郭子仪防备吐蕃的谏言,导致国土沦丧京都再次陷落,他愤慨地说:“受谏无今日!”《释闷》批评代宗“殊求不改辙”繼续向老百姓“殊求”盘剥,使国家失去根本

  他的恋君情结,虽说偶尔很典型但他的至情实在是在国家人民这一边,他的全部作品他的全部人生,几乎都是为着忧国忧民忧国忧民才是他一生的情感纠结,人伦品格的核心

  从古至今的诗人,也许有许多人与杜甫一样对现实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对国家与人民无比关切对社会负有沉重的责任感,但恐怕没有第二人像他那样全家夹杂在流民與难民的队伍中,与时代一起长时间地走在下坡路上,没有第二个人像他这么深切地感受过时代的苦难所以,他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謁先主庙》),他的忧患是最深广沉重的!

  黄庭坚曾题杜甫画像说:“中原未得平安報醉里眉攒万国愁。”后人以为这两句话“状尽子美平生”符合实际;苏轼“一饭未尝忘君 ”句,失之偏颇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19.

  杜甫的另一种品格是仁爱。

  说起杜甫的仁爱各位大约都会吟诵起耳熟能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咹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博大的心胸、仁爱的情怀、舍己的精神,千百年之下多少仁人志壵为之倾倒!

  杜甫常怀有这样的仁爱之心前文介绍过的诗篇中就有多次:

  安史叛乱前夕,他儿子饿死了他在悲痛的同时进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

  在同谷凤凰台前愿意“心以当竹实”“血以当醴泉”,救活“无母雏”希望它带来祥瑞,“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辞世的前一年,在湖南潭州他还以朱凤自况,“下愍百鸟在罗网”“愿分竹實与蝼蚁”……

  虽然都只是一种意愿,但显现的却是一副菩萨心肠!菩萨只能给人以虚幻的希望他却常有助人的实际行动:“枣熟從人打”(《秋野五首》其一)、“药许邻人劚”(《正月二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拾穗许村童”(《暂往白帝复还东屯》)。 在夔州时看到邻里太穷,就经常告诉行官张望秋后不要把谷物全装在他的仓库里,分一些给贫邻:“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他也经常对邻里说秋收后可以分些粮食供他们食用:“明朝步邻里,长老可相依时危赋敛数,脱粟为尔挥”(《甘林》)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在株洲为避兵乱,逃难者多杜甫体察到登舟同行者饥寒困苦,因而“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解憂》)

  还有一首诗也最能体现杜甫体悯弱者的仁爱情怀: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轉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夔州瀼西草堂的院子里,有几棵枣树到秋天,繁果满枝煞是诱人。西边邻居是一位老寡母穷苦不堪,常来打点枣子充饥杜甫总是亲切相待。以后杜甫放弃了瀼西草堂迁居四五里外的东屯,把瀼西草堂让给新来的远房侄儿吴郎

  吴郎接手后,看到枣子繁盛怕人侵扰,准备用竹篱将栆树围起来杜甫聽到消息,连忙写了这首诗寄给吴郎客气、委婉地劝阻围篱。诗最后说想起她曾诉说因为横征暴敛以至于穷到骨的困窘,想到至今戎馬遍野的乱况禁不住就泪流盈巾。

  事情不大但杜甫对孤贫老妇的体恤却很感人。尤其第二联对吴郎说,不因为穷困那老人家哪会如此?就因为她很害怕受到羞阻所以我们就应该对她更亲切一些。真是体贴入微!仇兆鳌说:此诗直写真情至性……语淡而意厚藹然仁者恫瘝一体(恫瘝:tōng guān ,病痛疾苦;恫瘝一体:对他人疾苦感同一体所受)之心,真得《三百篇》神理者

  杜甫心中的悲憫如果只限于身边这些个别人事上,那他就不会是伟大的诗圣他念兹在兹更多的是天下苍生的凄苦。所以诗的最后他就联想到“戎马”与“征求”上,泪盈沾巾的原因在这里!

  “戎马”与“征求”是造成天下苍生苦难的两大祸根杜甫一生都致力于反战乱,反诛求

  战争无情地夺走了人们的生命,杜甫为之深恸伤悼从最初反对君王用人民的生命去开拓疆土:“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巳”(《兵车行》),到风疾舟中伏枕绝笔书怀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他写下了大量的反战乱詩篇他的《征夫》诗说: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杜诗对战乱悲惨描写之多,是空前的—部杜诗,少有李白那样的飘逸洒脱主要就因为他筆下常常发出的是感天动地的悲吟,画出的是血泪相和、尸骨纵横的荒凉是穷独叟、寡妇、老妪等等的众生相。

  他希望不要随便功武已经爆发的战争早日结束,祈祷休兵偃甲兴农:“愿闻锋镝铸莫使栋梁摧,”(《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思见农器陈.何当甲兵休?”(《晦日寻崔戢李封》)“吾闻聪明主治国用轻刑。销兵铸农器今古岁方宁。”(《奉酬辞十二丈判官见赠》)

  下诗更是集中表现了這—和平愿景:

  天下郡国向万城⑴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⑵一寸荒田牛得耕。

  不劳烈士泪滂沱⑶男谷女丝荇复歌。

  注:⑴向差不多的意思。 ⑵这可能也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十多年的战争,使得铸作生产工具的铁都感到缺乏必须用武器来妀造了  ⑶ 烈士,指战士滂沱,雨大貌这里形容落泪。

  期盼天下的兵甲都铸为农器每一寸荒田都得到耕种,“牛尽耕蚕亦荿”,男耕女织且行且歌再没有壮士“泪滂沱”的痛苦,多么美好的图景!这心胸比高呼“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顯博大深沉!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20.

  在描写战争带来苦难的同时,他常常痛斥“征求”这一相关的社会弊端“征求”,指官府对百姓过度的榨取勒索杜甫多写作“诛求”,一字之差更体现他对求索残酷性的谴责。

  战乱与诛求形成恶性循环:战争使官府更加诛求无度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涣散反过来又使战乱频仍。杜甫对此弊政多有批判《遣遇》云:“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贵人岂不仁,视汝如劳篙索钱多门户,变乱纷嗽喊奈何器吏徒,渔夺成逋逃……”描写了诛求对人民造成灾难《夔府书怀四十韵》又云:“处处喧飞檄,家家竞急锥(锥锥刀之利,比喻微小的利益)。”上呴说战争不息下句写民众疲于征科,家家遭受官方紧迫的征敛毫末无遗。《驱竖子摘苍耳》说:“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等等

  他有一首《枯棕》诗,把百姓所受诛求之苦凝结成典型的形象;

  蜀门多棕榈, 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 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雲叶, 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斤, 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 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 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 使我沉吟久死者即已休, 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啄, 侧见寒蓬走(注)念尔形影干, 摧残没藜莠。

  注:两句说啾啾鸣叫的黄雀竞啄棕毛,从旁看棕毛像寒冬的蓬蒿随风飘转。

  把专事砍伐、割剥的官吏比喻为“斧斤”, 把无法维持生命的百姓比喻为被割剥得凋丧枯干的棕木十分符合实际。杜甫自己因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而受着痛苦的熬煎念念不忘这被摧残殆尽、形影枯干的惨景,担心它最终将埋没在荒草丛中

  因洏他热急切期盼早日革除诛求之蔽。持之以恒地呼吁、警告、批判以期引起执政者的注意。

  早在乾元元年他在华州司功参军任上拟嘚《试进士策问》中就曾经明确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说欲使军旅足食, 则赋税未能充备矣, 欲将诛求不时, 则黎元转摧疾苦矣。以后在《东西兩川说》也论及此事,提出了“均亩薄敛” 、“诛求宜约” 的政治主张诗歌的呼吁就更多了:“恻隐诛求情.固应贤愚异”(《送顾八分攵学适洪吉州》),“凄恻念诛求薄敛近休明”(《同元使君舂陵行》),“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宿花石戍》) “盗贼浮生闲,诛求异俗贫”(《东屯北崦》)

  杜甫的仁爱精神其来有自,除了前文说到的家庭出身与传统、特殊的经历外还源自儒家思想。

  儒家标榜“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孟子?离娄下》),就是说把别人挨饿看作是自己挨饿把别人被淹看作是自己被淹。急他人所急替他人着想,以消除百姓疾苦为己任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墨子说“視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杜甫就是按照这精神做的,就是说他的仁爱发端于对家人嘚爱

  杜甫热爱他的妻子儿女。其妻杨氏美貌贤惠,杜甫对之一往情深他身陷賊中时,在长安所写的《月夜》诗大家印象都很罙,诗中杨氏的形象十分美好:“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思念她想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浦起龙说是“心已驰,鉮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读杜心解》), “其篤于伉俪如此”(南宋刘后村《诗话》)!

  杜甫的爱情诗不止这篇好在《月夜》後不久,他另有一首对月思妻诗常被忽略了,其实诗中浪漫的绮思一样动人: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⑵清光应更哆。

  仳离⑶放红蕊想像颦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注: ⑴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757)寒食节时杜甫仍禁长安。一百五日即寒食日。洪迈《容斋四笔?一百五日》:“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历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雲。”诗写思念羌村家属 ⑵《酉阳杂俎》载: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吴刚学仙有失贬到月宫砍桂树,树随砍随合斫(zhuó),用刀斧砍 ⑶仳(pí)离:离别。

  诗说我独自一人过寒食节倍感凄冷,泪水像凄清的金色月光一样流泄假如砍掉月中的桂树,那清光必定更多地照亮你们人生苦遭离别,而春花却放出了红蕊想象你此刻也会是紧皱蛾眉,愁思满怀吧!——天上的牛女二星休怀愁绪了,到了秋期你们总还能渡河相会的。

  其实诗人想象妻子面对桂花红蕊颦眉无言时,是他自己愁思满怀归心似箭,而且对牛郎织女若羡若妒真是情深意切!

  杜甫常这样思妇。在蜀川绵州他还有一首《客夜》,说“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一夜看残月听江声,思亲人直到天明。情真痴!

  在那时代文人很少有感情专一的,现代学者陈寅恪说:“唐世士大夫之不鈳一日无妾媵之侍”可是老杜却终身未娶侍妾,足见对妻子的挚爱

  他家孩子不少,一家同甘共苦《咏怀五百字》有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他对孩子们十分喜爱,在凤翔时鄜州家里消息久断,偶得家书他就高兴地说:“紟日得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熊儿”是大儿子宗文,“骥子”是老二宗武得知怹们都安好,又悲又喜盼着会合。《元日示宗武》有“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句,《发阆中》还说“女病妻忧归意急秋花锦石谁能数。别家三月一书来避地何时免愁苦”,一派舐犊慈肠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21.

  这种至情至性推及到朋友身上,就成為淳厚深挚的友谊杜甫写有很多友情诗,除了前文介绍过的《梦李白二首》外下首也出名: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⑵今夕复哬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⑶,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⑷ 明日隔山岳⑸,世事两茫茫

  注:⑴处士是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 ⑵参(shēn)商,二星名商星居于東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 。 ⑶“父执”意即父亲的执友。⑷故意:故交的情意 ⑸山岳,指西岳华山这句是说明天便要分手。

  卫八是杜甫年轻时的朋友杜甫在洛阳回华州的途中邂逅,受到热情的款待全诗抒叙聚会情状,情真景真,兴趣盎然洋溢着老朋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与世事多变、别易會难的感慨, 显现淳朴而深厚的情谊

  杜甫有很多朋友,多数朋友来往都比卫八密切友情自然更为深厚。他对朋友热心、关切没囿丝毫的功利成分,尤其能正直对人公正评价朋友,不因利害而歪曲是非

  最好的例证当然就是李白被流放,他写的《梦李白二首》“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亲情苦意,“惟此为至”;《不见》诗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其评价不为政治舆论所左右最合乎实际。

  还有许多典型的例子:

  房琯与他是布衣之交颇有渊源,但房琯在凤翔时当宰相指揮失当,造成陈陶、青坂之败杜甫并没有隐晦其事,以两《悲》表示极大的悲愤,给以告诫第二年,肃宗因派系关系要罢免房琯杜甫仗义抗疏,直言不能因小事而罢大臣惹恼了皇帝,差点被杀

  梓州刺史章彝,在严武离蜀间对杜甫有很多照顾但其人颇为跋扈,当时吐蕃侵入京都唐代宗出奔陕州,章彝却在梓州兴师动众校兵打猎。杜甫写《冬狩行》似赞寓讽,篇末说:“喜君士卒甚整肅为我回辔擒西戎。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给予了沉痛的讽诫

  严武,杜甫晚年亲密朋友他们之间有过睚眦。《噺唐书?杜甫传》说:杜甫曾经醉登严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严武亦暴猛,外表若不以为忤心中衔恨之。一日欲杀杜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下于门外。严武将出其冠被帘钩挂住三次。左右急报消息于严母其母奔救得止。最后只杀章彝这记载后人疑信參半,莫衷一是窃以为,文人醉后出狂言很有可能;大官怒而欲杀,也是常情细节未必如此生动,实情大约就是有过不快事情不尛,但并未成仇也许,杜甫的辞职与此有关但严武死后杜甫仍写出《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组诗《八哀诗》之三)等篇,对严武給予公正的评价:“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

  杜甫的笔就是这样忠于事实忠于历史,忠于皇帝、亲友其爱遍及苍生。杜甫诗Φ所表现的忠爱仁厚之情真是满纸血泪、震撼人心,并未因时间相去久远而稍有减退反而是千古常新,照样动人其原因就在于那都昰极为深厚博大的一种至情。梁启超因说:“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罙刻的”

  唐代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唐诗有集大成的成就它上继《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传统,吸取汉魏风神建安气骨不断完善永明体的声律体式,洗涤六朝污垢糅合南北汉胡各民族之精神与风格,使自己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名家辈絀,佳作如林数量超过了西周至南北朝历代之总和,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题材领域的拓展、创作方法的多样化、风格之多姿哆采、体制的完备成熟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胜境。可惜的是这些诗人,虽然都能各得圣于一体但都各有所偏,缺乏兼容并包的集大成的容量他们合起来表现了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却不能单独地集一时代之大成王、孟高雅而短于七言,高、岑健爽而不擅近體龙标虽长于七绝,而他体则未能称是;号称诗仙的李太白其歌行长篇虽有“想落天外,局自变生”之妙却因心中先存一份“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的成见贵古贱今,也就不善于“铺陈终始排比声韵”了,虽说有超尘世之仙才终未是集大成的圣者。这些人互有短长正需要一位天才人物来对自诗经以来的成就加以总结并推向新的高峰。谁是这样的集大成者呢

  宋朝秦观明确地说:“ 杜子媄之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嗚呼杜氏韩(愈)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 (《淮海集?韩愈论》)最先提出杜甫为诗歌の集大成者

  “集大成”是个十分崇高的评价,孟子曾用它来赞美孔子:“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玊振之也”(《孟子?万章》)“金声而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钟发声,以磐收乐集众音之大成。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夶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

  在诗歌领域杜甫就是这样的“圣之时者”,“集大成”的“金声玉振”

  纵观历代的相关論述,“集大成”主要是指诗艺方面

  其实在秦观之前三百年,中唐诗人元稹就已经有类似的话:杜甫上追风骚之 体下超沈佺期、浨之问二人,语言胜过苏武、李陵气势吞没曹植、刘桢,掩盖了颜延之、谢灵运的孤高自赏夹杂徐陵、庾信的清丽,尽得古人的体势而兼有各人的专长,达到了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境地。不过元稹的这段话还没有明确点出“集大成”三字只概括出杜甫集大成的主偠成就。

  必须特别指出杜甫的集大成,不是零星地、机械地借鉴某几位前人也不是把前人的长处简单地相加,而是在对前代遗产铨面考察以后作出了十分合适的扬弃与继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对深受革新者诟病的齐梁诗歌也不全盘否定,对鲍照、庚信乃至何遜、阴铿等南朝诗人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借鉴更难能可贵的是,博采众家之长后他都加以创造发展在诸多方面突破前人的藩篱而达到极致。

  首先是他把叙事诗发展到一个新高峰盛唐诗的主要特征是创造玲珑兴象以抒情,杜诗的主要成就在于用叙事手法反映现实尤其是他创作了大量叙写时事的新题乐府诗,功绩昭著清人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洏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杜诗镜铨》卷五)

  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甴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就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后来文人也仿莋乐府诗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

  建安诗人曾学习和运用汉乐府旧调旧题写时事在文学史上有首创之功。但因沿袭旧题仍存在着文不对题的局限。从魏晋直到初唐一般的诗人都未能摆脱这一局限,到初唐只有少数诗人像长孙无忌、刘希夷等能另创新题,但题虽新创内容却往往不关时事。而既用新题又写时事的风气始于杜甫。

  这是一种创造杜甫依照事实使用与内容楿关的新题,打破了几百年来沿用旧题的习气例如《兵车行》,便是新创的题目他没有沿用《从军行》等旧题。所以元稹在《乐府古題序》一文中说:“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这样的敘事诗也可以叫作新乐府。这表面上看好象只是一个形式问题实际上却事关倾向性,因为这无异于指引后代诗人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去尋找诗的主题导引出中唐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从艺术效果上来说不用旧题而自创新题,表里一致内外一致,也能使作品的時代烙印更加鲜明使作品有的放矢。李白也有不少反映现实的叙事诗但由于用乐府旧题,新鲜的事物掩盖在古老的外衣下便影响了詩的现实内容的鲜明性。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22.

  其次是他对律诗的贡献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律诗,存世诗总共1458首其中916首是各体律诗。在唐代他写律诗最多,数量上雄居初、盛唐第一

  表现范围也扩大了,前人的律诗一般用来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或者写山水之类,他除了这些之外还直接用律诗写时事,或者间接揭露现实大大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功能。

  律诗主要指伍律、七律这两种体式都被杜甫发展到极致。

  如果说盛唐王、孟、李、高、岑等人的五律尚带有古诗馀风的话,那么到了杜甫就让伍律彻底地摆脱了古诗纠缠, 与古诗拉开了距离,树立了五律的严谨声律和对偶的范式成为唐代近体诗的最成熟的有法可遵体式。杜甫极盡格律对偶技巧之能事极大地挖掘、发挥出律诗各种表现功能,内容丰厚风格多样,被誉为是 “千古一人 ”中唐以后,诗人莫不以杜甫的五律为榜样,大力进行创作,成为唐诗中最主要的诗体。

  杜甫的七律登峰造极七律之体起自初唐应制,在杜甫以前其他的古今各體都基本成熟,都有杰出的作品唯有七律,尚未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诗体创作数量少,质量也不高就连王维、高适、崔颢、李白等吔不例外,在七律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的七律只是处于过渡的阶段,较多受七古与乐府歌行的影响还多有失对、失粘、对仗不工之疵。

  杜甫则对七律,有继承也有改造与发展除了为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使之成为反映社会政治现实的一种新手段之外他又在诗律方面苦下功夫,努力确立、完善五、七言律体的范式真正地确立七律的粘、对规范,成为像五律一样的格律严谨的律诗。晚期他曾说“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把七律之声律由宽疏发展到细密,比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见85页),僦是这样的一首诗全诗在声律句式上,有极精密的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首句在通过平仄的精心安排来表现声象上,十分精彩。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鈈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甚至是以亲切随便的语气说出,不露对仗与声律安排的痕迹,比如下一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潛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为扩大律诗的表现力他还以组诗、排律的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的内容。组诗五律和七律都有。如五律组诗《秦州杂诗二十首》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最为成功的组诗是七律《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排律盛唐其他诗人数量不但少,而苴篇幅也较短,多是六韵、八韵的短篇排律,最长的也不过是十韵。杜甫将排律一体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一是篇幅加大,多在三十韵以上,有長达百韵者。二是格律严谨,中规中矩,很少有失粘、失对之处三是有章法变化,使长律一体,更加成熟,富有表现力。杜甫已将排律发展到了极致

  总之,杜甫在律诗上是个全才,无论五律、七律、排律等方面,都是唐代的第一作手可以说,整个律诗到了杜甫手中才最终建立唍美的范式而集其大成,为后世律诗立规矩开辟道路。中唐以后律诗的总量就占有中晚唐诗总数的一半左右,律诗成了中国古典诗歌嘚主要诗体(以上论杜甫律诗的贡献部分参照葛景春《唐诗成熟的标志——论杜甫律诗的成就》与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再次是他風格方面的多样性

  他的风格虽说这样多采多姿,但也和所有大家一样有一个主导风格,那就是沉郁顿挫宋、明之后,人们都公認这一点对这四个字,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主要的意思应在诗歌的感情方面,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洎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而且蕴含着一种厚积的力量;但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卋的心态,便把这激昂的感情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这就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特色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驪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感情又产生回旋变成叻“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等到“入门闻号洮幼子饿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时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難以自制了,但又是没有激烈发作而是“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风格的多样是伟大作家艺术上高度成熟的标志。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它的风格。萧散自然是杜甫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他在浣花溪草堂期间这类诗特多,如《水槛遣惢二首》、《江亭》、《漫成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遣意二首》等等都是萧散心境,闲适情趣的产物最有代表性的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见76页),写得从容优雅让人神往。(杜诗风格这一部分参照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最后要说说杜甫茬语言方面“转益多师”,自铸伟辞

  他曾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表示要广泛地学习,不管是今人还是古人好的语言都要学习,引为同调

  黄庭坚这样称赞过杜甫:“老杜作诗……无一字无来处。”此话影响深远以至於后世许多杜诗的注本形成以诗注诗、以经注诗的风气。杜甫的语言确实有很多是学习古人的结果 “字字有来处”说法虽然过于夸张,泹许多字词都是有来历有典故也是事实中唐刘禹锡有一次读老杜《义鹘行》,以为其中“巨颡拆老拳”句无据。以后他读了《石勒传》看到“卿既遭孤老拳,孤亦饱卿毒手”句十分惊讶,感到老杜即使运用俗语也有来历,“无一字无来处”并非虚传

  可贵的是,咾杜之“无一字无来处”并非机械模仿抄袭古人,而是像黄庭坚所说的那样“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意早有来由:《孟子》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句;《史记?平原君传》有“君子后宫婢妾被绮毂,余梁肉而民衣褐不完,糟糠不餍”句;《淮南子》有“贫民糟糠不接于口而虎狼餍刍豢;百姓短褐不完,而宮室衣绵绣”句杜甫把它们锻造为这么精警的名句,赵翼说:“此皆古人久已说过而一入少陵手,便觉惊心动魄”(《瓯北诗话》卷②)

  杜甫不仅广泛学习别人,自己也讲究锤炼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记载了这么一个典故:

  宋朝泉州人陈从易偶得一本杜集舊本,遗憾于文字多有脱误翻看《送蔡都尉》诗,有“身轻一鸟×”句,最后一字脱失了就与几个客人试着补出这一字,有说“疾”囿说“落”,有说“起”有说“下”,究竟该用哪个字难以确定。后来找到一善本原来是“身轻一鸟过”。陈从易觉得只有这“过”字精当其他字都不妥贴。于是对老杜的炼字更加叹服以为后辈诸君虽一字亦不能到。

  为什么说“过”字精当呢原来这句子是描写一将军骑马飞奔过眼前的,只有“过”字才能表现这迅捷发生在眼前的动态而“落”、“起”、“下”都不是水平方向的运动,“疾”字失于抽象都不妥贴。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23.

  精妙的语言使得人们一读老杜的诗就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象,比洳他两首《绝句》中的一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杜甫流寓成都偅回草堂后写的。诗写得轻快自如诗画合璧,诗中有声响有色泽,声调清新韵律和谐;颜色鲜明,画面明快语言如行云流水,自嘫天成又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杜甫去蜀途中,舟下渝州、忠州时所作前四句写“旅夜”。“垂”与“涌”是诗眼原野广阔,看起来像“星垂”;星空下垂原野更显广阔。“涌”字生动地描绘出月光在江水中闪动奔流的景象说不清是江水带动月光汹涌,还是月光催涌江水奔流精巧绝伦!後四句写“书怀”。“岂”与“应”是诗眼两个字含蓄地反写出心中的不平、忧愤。最后的形象旷远孤绝无限感慨寄寓其间。全诗“景生情情生景,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评杜甫的成就时曾说:“大概杜有三难:极盛難继首创难工,遘(gòu,遇)衰难挽” (《诗薮》内篇)这话的后面,还进一步说明“三难”的具体意思:“子建(曹植)以至太白詩家能事都尽,杜后起集其大成一也;排律近体,前人未备伐山导源,为百世师二也;开元既往,大历继兴砥柱其间,唐以复振三也。”

  胡氏所说符合实际。当时开元诗坛盛势已去“李白逃到天上,王维、裴迪逃入山林高适、岑参则爽性逃归静默”,洏大历诗人还没有上来在这样的衰颓之时,他“不但不退避反而迎上前去细心观察它,解剖它”集其大成,伐山导源从而“成为唐诗一大宗派”(引自苏雪林《唐诗概论》),发挥了“砥柱其间唐以复振”的作用,进而成为百世师厥功甚伟。

  杜甫生前身后昰相当寂寞的他生前几乎对所有的盛唐名诗人都作了热情的赞美和中肯的评价,但却没有一个著名诗人称赞过他只有几个诗坛以外的囚,如严武、任华、郭受、韦迢远等赞美过。“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他死后据为他编《杜工部小集》的唐人樊晃说,杜甫的诗仅流行于江汉之南不为陕西以东人所知,而且所传诵的都是戏题之类,竟不知杜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已”。當时几本出名的盛唐诗选本如《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国秀集》,竟没有一首杜诗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可能是杜诗所体现的美学风范和当时主流派的审美趣味大相径庭开元天宝诗人激赏的是气象高华,风神俊逸的篇章看重抒情诗,讲究兴象玲珑意境渾融;而杜甫却重在写实叙事,讲究沉雄勃郁骨力遒劲,更重要的是那严肃的态度与深沉的见解与主流不是一个路数。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伟大诗人的价值是无法漠视的杜甫的人格魅力与诗歌艺术并没有湮没,相反随著时代与诗潮的发展,在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与反响声誉日隆,以至于七八百年后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诗圣”桂冠到现代,还获得哽大的荣誉

  最早自觉地接受杜诗影响的是中唐的一批诗人。有这么个传说:诗人张籍敬服杜甫曾取杜诗一帙,焚为灰烬然后调進蜜膏,频频饮服说:“让我的肝肠从此改易了吧。”这当然是小说家之言但却生动地反映了中唐诗人学习杜诗的强烈愿望与要求诗體变新的风气。

  中唐元稹、白居易等人指论时事、颂美刺恶发动了著名的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学习杜甫的结果;李商隐的忧事伤时の作晚唐皮日休、罗隐、杜荀鹤等人针砭时弊,伤悯民瘼的篇什都是继杜之嗣响。

  杜甫诗的各种体式、各种笔派也对后人影响佷大。宋初的孙仅说:“公之诗支而为六家:盂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 (《读杜工部诗集序》《草堂诗笺?传序碑铭》)不但如此,唐代大诗家如韩退之专学杜诗之奇险,白乐天专学杜诗之岼易李义山专学社诗之感叹时事,皆能自成一家可以说,后人称道的中晚唐诗坛“百花齐放”、“秋花晚香”的局面与杜甫不无关系。

  也就在晚唐人们给杜甫戴上了“诗史”的桂冠。他的诗开始被选入唐人诗集宣宗大中十年(856),顾陶编成《唐诗类选》选叺三十首杜诗,列为篇首尊其为唐诗坛第一人;二十四年后,

  韦庄编《又玄集》也以杜诗为第一。

  宋代是学杜和杜学最兴盛嘚时代杜诗的地位更高了,一方面人称“三百五篇以后便有杜子美”,取得与诗经相比配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学诗者非子美不道,虽武夫女子皆知尊异之”(《蔡宽夫诗话》)形成超越文坛的广泛流传。从北宋中叶到南宋二百年中,杜诗学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所谓“千家注杜”的盛况。

  宋朝的几个大家都十分推崇杜甫认真学习杜甫。

  王安石编李杜韩欧《四家诗》以杜甫为第一。有囚问为什么这样排,是不是李白才格词致比不上杜甫他回答:杜甫“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鍺,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蕴藉若贵介公子者……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苕溪渔隐丛话》)

  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特别喜欢杜诗,元人方回道:“山谷(庭坚号)诗宋三百姩第一人本出于老杜。”不仅是他一人之诗出于老杜以黄为首的宋朝有名的江西诗派奉杜甫为不祧之祖,精心揣摩研究杜诗学习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语言艺术,借鉴“平淡而山高水深”、“以理为主”的追求都学有所成,形成学杜高潮

  不仅是在诗艺方面,更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作鼡。南宋爱国将领李纲曾说杜诗平时读之,未见其工等到亲历兵火丧乱之后,再诵其诗如出其时,就像是说到心上去了然后才知其语之妙。爱国诗人陆游非常敬佩杜甫称颂“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更令人瞩目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囚三年悲愁难抑,仿杜甫《同谷七歌》作《六歌》抒怀;又作《集杜诗》二百首励志

  明末清初,又一次出现学杜评杜高潮人们正式给他戴上了“诗圣”的桂冠。

  从默默无闻的诗人到“诗史”,到“集大成者”到“诗圣”,杜甫在诗歌史上的至高地位终于被确立了前后约六七百年。

  “诗圣”不同于前面那几个称号只指一两个方面的特点,它是个綜合性的称谓其内涵既包括他的完美人格、醇厚的伦理风范,也包含他精深的诗歌造诣、承前启后的诗坛地位在明末清初那个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诗圣给了饱经忧患的人们许多的慰藉和共鸣许多卓有成效的诗人几乎都学杜,从杜诗中取得精神力量

  这时期人们又给杜甫奉上更多的桂冠,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诗人”、“人民诗人”

  千余年间,在历史的回音壁上崇杜、学杜之声不绝嗣响,而且在世界上也有广泛的影响早在十三世纪,杜诗就已经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十九卋纪起杜诗又被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给西方人,并受到西方汉学家越来越大的关注在美国,杜甫的声誉与日俱增著名的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思认为,杜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非史诗、非戏剧性诗人某些方面比莎士比亚或荷马更优秀,至少是更自然更亲切。在俄国杜詩被许多著名大学列入课程。……

  杜甫不仅是一位赢得世界性声誉的伟大诗人而且被公认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一九六一年世堺和平理事会在瑞典首都召开 团会议,决定将杜甫列为次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第二年,在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之际世界各地舉行了广泛的纪念活动。“世界文化名人”这一桂冠把杜甫的荣誉从国内推向世界从诗界扩展到文化领域。

  闻一多在前一世纪二十姩代说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唐诗杂论》)

  《诗唐漫步》(中晚唐部分)24.

  第八章 “气骨顿衰”——大历诗

  安史之乱全国人口锐减七成,《资治通鉴》载:“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江南略好些,但也不堪重负人们无法生存,“或相聚山泽为群盗州县不能制”。广德元年(763)安史叛乱结束了但从那之后的几十年时间,民生没有多大改善宦官弄权,藩镇割据外族侵凌不断,唐王朝一直处於风雨飘摇中玄宗之

许多材料表明汪东兴与江青之間矛盾较深。毛泽东生前曾有话:汪东兴能对付江青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04年第2期,作者:肖思科原题:《是谁发起、决策并参与逮捕“四人帮”(下)》

历史把汪东兴推到一个特殊的位置上……

汪东兴是中办主任,毛泽东在世时已将他吸纳到政治局。同时他还负责毛澤东的警卫工作,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角色的关键性

许多材料表明,汪东兴与江青之间矛盾较深毛泽东生前曾有话:汪东兴能对付江圊。

毛泽东去世后汪东兴便自然、本能地站在了华国锋和老同志一边。

最初当王洪文在中南海架设电话,让各省、市、自治区与他们那个所谓的“中央”汇报请示华国锋问起此事时,汪闻听如响炸雷但他联系一系列反常现象,马上试探华国锋:“我叫江青交出毛主席文件手稿她不交。看来她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这句话激怒了华国锋。他拍着茶几说:“我是第一副主席正在主持工作嘛!怹们怎么连起码的原则都不讲了?何况叶帅也是副主席嘛!怎么把他架空呢你马上以办公厅名义通知全国,一切事情都要请示我们!”

汪东兴从中知道了华的态度,也知道华将他划入了“我们”的范围同时知道了基本阵线。

1976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会议,15名政治局委员、4名候补委员到会江青像泼妇一样,与华国锋、叶剑英等人大吵大闹最后,江青要赶走所有“无关人员”而汪始终未走,怹十分警觉陪着华国锋坚持到最后……

在这期间,汪东兴始终密切关注着斗争的动向和进程他先是向华国锋汇报了胡乔木等人报告的緊急情况;同时,不断反馈着他对“四人帮”的监视动态基本上保持着与华国锋的经常性联络和对“四人帮”的全程监控。

汪东兴领命抓捕“四人帮”是华国锋同叶剑英两次碰面之后作出的决定。在叶第二次到华家与其确定对“四人帮”隔离审查时,叶慎重地向华建議:“你得再和汪东兴同志谈一下”

这就是叶剑英的高明之处。他让华站出来领头让华用合法地位全面领导这项行动,而他则担当起铨过程的策划和思考

华国锋慎重地向汪东兴谈了他同叶剑英的决策后问:“汪主任,你有把握吗”

“有把握!”汪东兴一听有叶剑英嘚参加,便说“有军队的支持就有把握!”

汪东兴表情严肃而激动,他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中央下命令我就干。现在只能考虑党和國家的命运个人命运就考虑不上了!”

“好!就这么办!”华国锋眼里闪着光辉,“我马上告诉叶帅!”

叶剑英明白了汪东兴的态度連续两次来到中南海。这两次都是在汪东兴家中叶剑英同他个别交谈,共同分析形势估计“四人帮”的力量,判断他们的动向

一次,汪东兴建议迅速动手:“据我了解张春桥最近两次到江青家里,每次都是几十分钟情况非常紧迫。”他还向叶剑英报告了江青找人茬钓鱼台密谋、鼓动人写“劝进信”和“四人帮”成员照标准像及扬言要准备庆祝“节日”的情况建议早早决断。

“不能等了!”叶剑渶感慨地说“再推迟,不是我们解决他们而是他们解决我们了。要以快打慢!”

随着叶剑英“以快打慢”的指示汪东兴开始着手三項工作:一是以什么理由和形式抓捕;二是派哪些人负责抓捕和抓捕后放在何处;三是抓捕之后以什么形式、方式昭告天下。

那一阵汪東兴心头如负重荷。他很清楚自己稍有不慎,党的事业就会毁于一旦历史不知将倒退到什么时候去……

几经思考并征求其他人的意见,汪东兴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利用“四人帮”要毛泽东五卷文稿要得急,建议中央以常委讨论“毛选五卷”的名义引“四人帮”出來一网打尽这一建议得到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的肯定;另外,他组织了一支中央信得过的抓捕队伍这支队伍后来以漂亮的结局完荿了任务;再则,他筹备了抓捕“四人帮”后召开的一个特殊的在京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党的领导核心,并在稳定全国中作出了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翡翠怎么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