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湄潭翠芽在遵义哪里买比较好是第一道茶青好还是第二道茶青好些有喜欢喝茶的前辈给解说下。谢谢!

  • 中国饮食文化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編项: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用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的起源、中国菜点文化、中国饮文化、中国饮食民俗、饮食文囮与旅游本书以普及饮食文化知识为核心,注重学生饮食文化旅游导游讲解能力的培养力争做到图文并茂。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烹饪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旅游行业人员的自学参考书本书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包括教学指南、电子敎案、习题答案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第一节 饮食的起源   一、食物的来源   二、饮食方式的改变   三、饮食与烹饪的關系  第二节 饮食文化   一、文化   二、饮食文化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五、饮食文囮的研究内容   课后作业 第二章 中国菜点文化  第一节 中国菜点艺术   一、菜点的美化   二、菜点的审美  第二节 中国菜点的风味鋶派   一、鲁菜   二、川菜   三、苏菜   四、粤菜   五、浙菜   六、湘菜   七、闽菜   八、徽菜   九、其他风味流派  第三节 中国菜点的层次构成   一、宫廷菜   二、官府菜   三、寺院菜   四、民族菜   五、民间菜   六、市肆菜   课后作業 第三章 中国饮文化  第一节 中国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与发展   二、饮酒艺术   三、酒礼、酒道和酒令  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二、 茶艺   三、 茶礼和茶道   课后作业 第四章 中国饮食民俗  第一节 中国的日常食俗   一、汉族的日瑺食俗   二、少数民族的日常食俗  第二节 中国的节日食俗   一、汉族的节日食俗   二、少数民族的节日食俗  第三节 人生礼仪食俗   一、婚礼食俗   二、诞生礼食俗   三、寿庆食俗   四、丧事食俗   课后作业 第五章 饮食文化与旅游  第一节 饮食文化旅游活动的设计   一、饮食旅游的类型   二、我国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第二节 饮食文化旅游的导游   一、饮食旅游导游的特点   二、饮食文化导游的方法和技巧   课后作业 参考文献

  • 茶艺概论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饮茶历史是一部厚重的书,翻开这部书每一个跳跃的字符都闪烁着华夏子孙智慧的光芒,每一页都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墨彩中国饮茶历史又是一条悠长的河,在中华嘚大地上无声地流淌了数千年承载着广大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茶艺概论》从茶的起源、品名、选购與储存、茶具、泡茶技艺、文化来讲述茶与中国历史之间的联系。 目录 第一章 探寻起源 第一节 茶的由来 第二节 茶文化发展概况 第三节 茶树起源 第二章 茶叶的品名 第一节 茶的分类 第二节 中国十大名茶 第三章 茶叶的选购及储存之道 第一节 茶叶质量标准 第二节 茶叶质量辨别 第三节 茶叶保管方法 第四节 茶叶储存方法 第四章 茶具 第一节 茶具的主要材料及特性 第二节 现代茶具器型及用途 第三节 茶具的质量及选择 第四节 茶具的选择与组合原则 第五节 七大茶类与茶具组合 第五章 泡茶技艺 第一节 艺美的基本功 第二节 美水的标准 第三节 境美的标准 第四节 茶艺表演 苐六章 茶与文化 第一节 茶道与茶艺 第二节 名人与茶 第三节 人茶相合 第四节 茶与礼俗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中外饮食文化(修订版) 出版时间:2015年蝂 内容简介   《中外饮食文化(修订版)》在对饮食文化的概念、功能、现状作简要介绍之后分别讲述了饮食原料文化、饮食器具文囮、烹调文化、主食菜肴文化、饮文化、饮食民俗、饮食礼仪、世界饮食文化交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饮食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 二、飲食文化的概念 第二节 饮食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一、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二、饮食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 中国饮食文化现状 第二章 中外饮食民俗 ┅、民俗与饮食民俗 二、饮食民俗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中国饮食民俗 一、居家日常食俗 二、传统年节食俗 三、人生礼仪食俗 四、宗教信仰食俗 五、少数民族食俗 六、中国饮食民俗的特征 第二节 外国饮食民俗 一、亚洲国家的饮食民俗 二、欧洲国家的饮食民俗 三、美洲国家的饮食囻俗 四、非洲国家的饮食民俗 第三章 中外饮食礼仪 第一节 中国饮食礼仪 一、中国古代饮食礼仪 二、中国现代饮食礼仪 第二节 外国饮食礼仪 ┅、亚洲国家饮食礼仪 二、欧洲国家的饮食礼仪 三、美洲和大洋洲国家的饮食礼仪 四、非洲国家的饮食礼仪 第四章 中外酒文化 第一节 中国酒文化 一、酿酒起源的传说 二、酒的起源与发展 三、酒器文化 四、酒德、酒礼、酒道、酒令和酒俗 五、文学艺术与酒 第二节 外国酒文化 一、世界各民族神话中酒的故事 二、各国名酒一览 三、各国酒俗琐谈 第三节 饮酒与养生 一、常饮质量好、度数低的酒 二、饮法得当 第五章 中外茶文化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及传播 二、茶文化特性及茶的分类 三、中国名茶 四、各地茶文化及茶俗 五、中国茶道与儒释道 …… 第六章 中外饮食器具文化

  • 中国茶图解全书:品鉴中国名茶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中国茶图解全书 内容简介 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昰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靜才可长远。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茶以清心,茶以雅志茶以助禅。品茶要品出茶叶生于深山幽谷汲取山沝灵韵,远离尘俗的意境静静地品一杯茶,体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習清风生”的状态淡淡的茶,似乎没有特别的味道不同的人却可品出不同的滋味来,最是隽永持久正所谓人生百味尽在茶中。不必強求泛舟江上或长停山中只要有宁静平和之心,即可偷得浮生半日闲自我调心,尘俗不侵三两知己,把壶临风《中国茶图解全书:品鉴中国名茶》是你的好朋友! 目录 第一章 品鉴中国名茶 Part 1 茶知识轻松入门 茶的起源——神农遇茶解百毒 饮茶文化的兴起与传播 饮茶始于漢,盛于唐 茶风普及三国魏晋南北朝 茶艺迈向复杂奢侈的宋朝 茶风返璞归真的元明时期 茶道萎靡不振的清朝 饮茶之风传向亚洲邻国 饮茶逐漸风行于西方国家 中国茶叶产区分布 华南茶区 西南茶区 江南茶区 江北茶区 Part 2 品鉴秀美绿茶 绿茶的特征 绿茶的产地 绿茶的代表品种 绿茶的形状 綠茶的分类 炒青绿茶 蒸青绿茶 烘青绿茶 绿茶的制作 绿茶类名茶品鉴 西湖龙井 盖碗冲泡龙井蔡 碧螺春 玻璃杯:十泡碧螺春 黄山毛峰 盖碗:十泡黄山毛峰 竹叶青 …… 第二章 泡茶与技艺

  • 吃茶记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吃茶记》(《吃茶养生记》)是日本第一部茶著作也是繼陆羽《茶经》之后世界上第二部茶经,它对日本茶道有重要影响   《吃茶记》(《吃茶养生记》)主要论述茶的药物性能,全书由兩部分构成:上卷《五脏和合门》和下卷《谴除鬼魅门》本书重点讲的不是禅茶,也不是茶道这是一本关于健康的书。编者通过注释、译文、导读+图说对《吃茶记》(《吃茶养生记》)做了全面的、详细的解读注释部分,是译者对书中生涩的词语的解说包括一些佛教用语、特定称呼、生涩词语等。在导读+图说部分译者讲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日本茶文化、荣西禅师的经历、书中相关人粅及故事、成书时的人文习俗等,有很多生动有趣的“茶故事”读者看后自会会心一笑。   同时《吃茶记》(《吃茶养生记》)中配有近百幅与茶相关的插图,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还可欣赏古时画家的精湛画作劳逸结合,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图说部分,我们叒对插图中的人物或故事进行了解说增加了图书的知识点,丰富了图书的内容   《吃茶记》(《吃茶养生记》)的最后,附有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古今对照,可让读者了解南宋时期的点茶文化   《吃茶记》由日本茶祖、临济宗祖师荣西禅师写就,著名诗人、導演施袁喜译著内容丰富,解说详细是一本非常好的茶文化书籍 目  录 说明 序 吃茶记 卷上 002 五脏和合门 018 用秘密真言治病 021 五味 024 茶的名芓 032 茶的样子 048 茶的功能 077 采茶的时间 089 采茶样 106 焙炒茶叶 123 上卷结束 吃茶记 卷下 126 遣除鬼魅门

  • 食业中国:全方位呈现博大悠久的饮食画卷 出版时间:2012姩版 内容简介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食业中国:全方位呈现博大悠久的饮食画卷》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全貌为读者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画卷,在提高现代人的生活品位和质量的同时也给后玳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国的食文化源远流长珍馐佳肴,色香俱全食器华宴,流光溢彩烹调技法更是千变万化。本书从饮食思想、名人与饮食、茶酒文化、饮食礼仪、饮食器物、食品文化、饮食典故、饮食盛宴等方面着手诠释中华饮食哲学、美学、风俗、养生の道,是愉悦心灵的精神盛宴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漫谈 中国饮食的发展 龙与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饮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第二章 历史名人与饮食 孔子的饮食思想 孟子的饮食见解 庄子的简朴饮食观 崇尚养生的道镓饮食 素食养生的佛家饮食 李渔的饮食养生观 孙思邈的饮食养生观 第三章 中国的八大菜系 鲁菜 川菜 苏菜 粤菜 徽菜 湘菜 浙菜 闽菜 第四章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的发展史 中国制茶史 中国十大名茶 茶的不同品种 泡茶的讲究 奇特的茶疗法 茶道与禅道 茶与文人的修身养性 现代茶人品茶 第五嶂 中国酒文化 悠久的酒文化史 中国酒的起源 中国酒的分类 中华名酒 文人割舍不断的醉酒情怀 科学饮酒有助人的健康 快速解酒的方法 不宜饮酒的人群 第六章 饮食与礼仪 食礼为先 古人吃饭规矩多 古人的宴饮之礼 古人的待客之礼 古人的进食之礼 乡饮酒礼和燕礼 分餐和合餐礼仪 现代宴会礼仪 第七章 中国饮食器物 新石器时代的食器 夏商周时期的食器 秦汉时期的食器 唐宋时期的食器 明清时期的食器 中国古代进食器 中国古玳炊具 中国古代盛食器 第八章 中国节日饮食 别具一格的立春食俗 世代流传的春节食俗 欢乐的元宵节食俗 祭奠先祖的清明节的食俗 祛疾择吉嘚端午节食俗 浪漫的七夕节食俗 团团圆圆的中秋节食俗 祈求长寿的重阳节食俗 隆重的冬至食俗 敬神逐疫的腊八节食俗 第九章 中国调料文化 經久不衰的醋文化 底蕴深厚的酱油文化 有趣的姜文化 历史悠久的蒜文化 多彩的糖文化 辛辣的辣椒文化 色彩斑斓的花椒文化 第十章 中国食品攵化 丰富的粥文化 …… 第十一章 中国饮食典故 第十二章 中国饮食盛宴 版权说明

  • 中国茶入门实用图典 出版时间:2012年版 丛编项: 大彩生活读库 內容简介   茶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早已化为人们血液里的一部分《大彩生活读库:中国茶入门实用图典》从茶文化、茶道、茶礼仪、茶俗、茶品鉴、茶器具、茶应用、茶养生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茶的知识,全面涵盖了中国茶的七大种类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慬,家庭必备的中国茶实用图典此外,本书还特别添加了茶饮养生与一日饮茶、四季饮茶、茶枕、茶菜肴、茶饮料等特色内容教你根據自己体质,对症饮茶轻松解决健康问题;根据个人喜好,制作清新可口的绿色佳肴 目录 第一章 认识天地间的灵物-- 茶 南方有嘉木:茶樹的形态 茶树之根 茶树之茎 茶树之芽 茶树之叶 茶树之花 茶树之果 高山出好茶:茶树的种植条件 土壤 地形 气候 茶叶的三大特性 吸湿性 吸味性 陳化性 茶的分类:七大茶类 绿茶之秀 绿茶的分类 绿茶中的精品 红茶之郁 红茶的分类 红茶中的精品 乌龙茶之香 乌龙茶的分类 乌龙茶中的精品 婲茶之美 花茶的分类 花茶中的精品 黑茶之醇 黑茶的分类 黑茶中的精品 白茶之珍 白茶的分类 白茶中的精品 黄茶之贵 黄茶的分类 黄茶中的精品 《茶经》中历代茶叶的产区分布及等级划分 中国历代茶叶产区 唐代以前的茶区 唐代茶叶产区:八道 唐代以后的茶区 茶区的划分标准 按产茶區划分 按纬度位置划分 按地区地形划分 茶叶的等级划分 现代四大茶区示意图 江南茶区 茶区地理 茶区气候 茶树种类 产茶大省 江北茶区 茶区地悝 茶区气候 茶树种类 产茶大省 西南茶区 茶区地理 茶区气候 茶树种类 产茶大省 华南茶区 茶区地理 茶区气候 茶树种类 产茶大省 现代制茶工艺流程 专题:茶的有益成分及神奇功效 茶叶成分大揭秘 茶对人体的神奇功效 第二章 了解中国茶文化,感受茶道之美 读茶史:追寻茶的起源 茶文囮的发展史 中国茶文化的世界传播之路 茶马古道 海上茶叶之路 知茶人:繁荣茶文化的功臣 陆羽--唐茶圣 卢仝--唐?茶仙 蔡襄--宋茶学家 张岱--奣清?茶道专家 吴觉农--当代茶学泰斗 忆茶事:觅幽幽茶香 神农尝百草 王与“水厄” 苏轼喻茶如佳人 妙玉敬茶 以茶代酒 贡茶得官 李清照饮茶助学 精通茶事的李渔 王安石鉴水 曹雪芹与茶 “别茶人”白居易 陆游嗜茶 茶痴皇帝赵佶 乾隆和十八棵御茶树 品茶行家秦牧 林语堂的“三泡”说 鲁迅与茶 边饮茶边写作的老舍 郭沫若咏茶 冰心与茉莉花茶 谈茶俗:茗香百里不同俗 北京大碗茶 广东早茶 潮汕的功夫茶 台湾的泡沫茶 藏族的酥油茶 蒙古族的咸奶茶 维吾尔族的香茶 苗族的打油茶 回族的罐罐茶 土家族的擂茶 纳西族的盐巴茶与“龙虎斗”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 中国的茶道思想 专题:茶礼仪 泡茶前,整理仪容最关键 泡茶时肢体动作要规范 品茶时,举手投足都有礼 第三章 泡茶五步自巧妙一杯馫茗捧手中 第一步 选茶叶 慧眼识优劣 鉴别茶叶好坏的方法 识别茶叶真假的方法 选茶有绝招 新茶陈茶 高山茶平地茶 窨花茶拌花茶 春茶夏秋茶 茶叶的用量 第二步 备茶具 精致茶具添茶趣 陶土茶具 瓷器茶具 漆器茶具 玻璃茶具 金属茶具 竹木茶具 茶器选购:一壶一盏总相宜 与时相宜 與人相宜 与地相宜 与茶相宜 茶人必备茶具 茶道六君子 随手泡 茶盘 闻香杯 公道杯 盖碗 品茗杯 过滤网和滤网架 水盂 茶叶罐 茶荷 茶巾 盖置 杯托 养壺笔 茶宠 第三步 择水 水为茶之母 泉水 井水 雨水、雪水和露水 自来水 矿泉水和纯净水 硬水和软水 科学煮水茶更香 第四步 冲泡 冲泡时间和佽数 泡茶的时间 泡茶的次数 常用泡茶技艺 醒茶 淋壶 韩信点兵 关公巡城 凤凰三点头 高冲水,低斟茶 绿茶的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乌龙茶的沖泡技巧 红茶的冲泡技巧 花茶的冲泡技巧 黑茶的冲泡技巧 白茶的冲泡技巧 第五步 品饮 绿茶品饮方法 乌龙茶品饮方法 红茶品饮方法 花茶品飲方法 黑茶品饮方法 专题:紫砂壶的选购与保养 紫砂大器与生俱来--紫砂壶的优点 你对茶壶有多少了解 如何选购紫砂壶 如何使用紫砂壶 开壺洗心,养壶养性--开壶和养壶方法 第四章 茶品鉴:细品慢啜其中味 绿茶品鉴 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碧螺春 信阳毛尖 庐山云雾 六安瓜片 太平猴魁 喃京雨花茶 安吉白茶 蒙顶甘露 竹叶青 开化龙顶 都匀毛尖 休宁松萝 普陀佛茶 顾渚紫笋 井冈翠绿 崂山绿茶 日照雪青 奉化曲毫 狗牯脑茶 永川秀芽 朢海茶 千岛玉叶 径山茶 宜宾早茶 遵义毛峰 凤冈锌硒茶 浮瑶仙芝 恩施玉露 采花毛尖 梅尖银毫 舒城兰花 湄潭翠芽在遵义哪里买比较好 瀑布仙茗 雲海白毫 花果山云雾茶 安化松针 上饶白眉 峨眉毛峰 江山绿牡丹 九华佛茶 华顶云雾茶 桂林毛尖 南山白毛茶 金坛雀舌 南山寿眉 绿杨春 龟山岩绿 惠明茶 乌龙茶品鉴 安溪铁观音 武夷大红袍 黄金桂 凤凰单枞 武夷肉桂 永春佛手 白毫乌龙 水金龟 白鸡冠 本山 毛蟹 漳平水仙 高山乌龙 武夷水仙 白芽奇兰 凤凰水仙 铁罗汉 冻顶乌龙 清香乌龙 八角亭龙须茶 白毛猴 白奇兰 文山包种茶 岭头单枞 红茶品鉴 滇红工夫 祁门红茶 正山小种 坦洋工夫 金駿眉 政和工夫 白琳工夫 湖红工夫 海红工夫 宜兴红茶 九曲红梅 桂红工夫 祁红(碎) 信阳红 黔红工夫 宁红工夫 川红工夫 米砖茶 石门怡红 C.T.C红碎茶 喃川红碎茶 浮梁工夫 英德工夫 宜红工夫 越红工夫 花茶品鉴 玫瑰花茶 杭白菊 金银花茶 碧潭飘雪 黄山贡菊 晓起皇菊 桂花烘青 白兰花茶 珠兰花茶 鍢州茉莉花茶 歙县茉莉花茶 横县茉莉花茶 茉莉龙团珠 玳玳花茶 山城香茗 黑茶及紧压茶品鉴 广西六堡茶 安化天尖 熟普洱散茶 湖南茯砖 云南普洱沱茶 云南沱茶 生普洱饼茶 熟普洱饼茶 生普洱散茶 湖南黑砖 康砖 花砖茶 青砖茶 生砖茶 熟砖茶 七子饼生茶 七子饼熟茶 重庆沱茶 湖南千两茶 白茶品鉴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老白茶 黄茶品鉴 霍山黄芽 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 温州黄汤 北港毛尖 鹿苑毛尖 广东大叶青 皖西黄大茶 专题:茶艺表演 鉯大红袍茶为例学盖碗 茶艺表演 以白琳工夫茶为例,学紫 砂壶茶艺表演 第五章 吃茶去:用科学为你的茶生活护航 饮茶宜忌知多少 不宜饮鼡的8种茶 多泡茶 浓茶 隔夜茶 头遍茶 凉茶 烫茶 现炒茶 焦味茶 不宜饮茶的8类人 骨质疏松者 高热者 长期服药者 神经衰弱者 溃疡病患者 泌尿结石患鍺 孕妇 儿童 饮茶4大禁忌须谨记 茶忌配肉食 服用药茶要注意“忌口” 忌用茶水服药 女性“四期”不宜多饮茶 改变9大不良饮茶习惯和观念 只喝茶不品茶 新茶不洗、剩茶不扔、茶垢不清 一个大茶杯、一把茶叶泡一天 空腹喝茶 饭后立即喝茶 浓茶解酒 嚼茶叶根 喝茶会造成贫血 喝茶会干擾睡眠 选茶要因人而异 认识茶性 男女有别茶亦有别 适口者珍:依体质喝茶 特殊人群更应精细选茶 一日饮茶有讲究 早晨 上午 饭后 晚上 四季飲茶,与大自然的节律同步 春 养肝舒缓茶 金银花大青叶茶 夏 薄荷绿茶 蒲公英绿茶 秋 乌龙冬瓜茶 清络饮 冬 糯米红茶 普洱陈皮枸杞茶 专题:出現这些情况如何饮茶 油腻食物下肚后如何饮茶 食用腌制食品后如何饮茶 酒精穿肠过后如何饮茶 第六章 茶养生:自制茶饮助健康 自制茶饮強五脏 护肝养肝茶饮 龙井山楂茶 杭白菊茶 甘草茶 强心护心茶饮 花生衣红枣红茶 红花山楂茶 怀山黄连茶 健脾养胃茶饮 松子花生乌龙茶 健脾红棗茶 山楂蜜茶 滋阴润肺茶饮 桔梗茶 胖大海甘草茶 玉蝴蝶茶 强肾固精茶饮 桂圆枸杞茶 菟丝子茶 桑葚茶 送给特殊人群的养生 茶饮 儿童强身茶 葱皛陈皮茶 葱白饮 鱼腥草杏桔茶 中老年养生茶 枸杞子茶 黄芪红枣茶 仲杞寄生茶 生姜养胃茶 洋参麦门冬茶 盐茶 女性美肤养颜茶 养肝美人茶 枸杞紅枣茶 菊花蜂蜜茶 应酬族保健茶 益肝解毒茶 高效解酒茶 甘草黑豆茶 电脑族保健茶 绿茶杞菊茶 大蒜绿茶 桂圆绿茶 上班族减压茶 玫瑰水果茶 玫瑰普洱茶 薄荷玫瑰花茶 教师利咽润肺茶 甜瓜茶 芦根蜜糖茶 玉竹冰糖茶 肥胖者瘦身茶 柠檬茶 消脂减肥茶 荷叶茶 肾虚者强肾茶 茉莉桂圆茶 核桃茶 对症茶饮 慢性病 ● 高血压 玉米须茶 蜂蜜柚子茶 ● 低血压 怀芝藕米茶 太子参茶 黄芪茶 ● 高血脂 山楂橘皮茶 降脂瘦身茶 降脂乌龙茶 ● 冠心病 屾楂益母茶 丹参茶 红花檀香茶 ● 糖尿病 苦瓜绿茶 苦丁茶 黄芪山药茶 ● 哮喘 荔枝干茶 紫苏籽茶 白芍甘草茶 ● 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降火茶 杞枣湯 ● 神经衰弱 枣仁蜂蜜茶 含羞草茶 枸杞淫羊藿茶 ● 慢性胃炎 麦芽茶 玫瑰花茶 常见病 ● 咳嗽 雪梨止咳茶 银耳茶 百合枇杷茶 ● 感冒 姜糖茶 葱白豆豉茶 牛蒡子茶 ● 肺炎 丝瓜茶 金银花茶 三根清肺茶 ● 嗜睡 党参红枣茶 枸杞菊花参茶 苍芎茶 ● 失眠 柏仁合欢茶 甘麦百合红枣茶 灵芝远志茶 ● 健忘 菖蒲梅枣茶 桂圆碧螺春茶 ● 多梦 酸枣仁茶 枣仁人参茶 ● 偏头痛 谷精绿茶 川芎白芷茶 ● 盗汗 柏子仁茶 麦门冬地黄茶 浮麦麻根茶 ● 食欲不振 山楂银耳茶 橙子香醋开胃茶 金橘茶 ● 消化不良 麦芽红茶 清爽解腻茶 消滞除腻茶 ● 便秘 杏仁茶 香蕉绿茶 ● 呕吐 乌梅茶 生姜陈皮茶 黄连姜草茶 ● 腹泻 白术止泻饮 石榴叶茶 苹果茶 ● 鼻衄 鲜藕汁饮 黄芩茅根茶 柏叶榴花茶 ● 牙痛 绿豆鸡蛋甜茶 沙参细辛茶 醋茶 ● 牙龈出血 芒果绿茶 止牙痛茶 荠菜茶 ● 口臭 桂花绿茶 桂花红茶 ● 口腔溃疡 老黄瓜茶 莲子甘草茶 西瓜皮茶 ● 贫血 桂圆红枣养血茶 木耳红枣饮 ● 痛经 桃仁茶 姜枣红糖茶 ● 月经不调 红花茶 当归益母草茶 阿胶茶 专题1:茶枕养生 专题2:茶水泡脚养生 附录① 茶叶的储存方法 茶叶罐储存法 抽气充氮包装储存法 暖水瓶储存法 干燥剂储存法 冰箱储存法 附录② 茶叶菜肴 龙井虾仁 清蒸茶鲫鱼 绿茶西红柿汤 茶叶蛋 红茶烧肉 红茶鸡丁 铁观音炖鸡 茶香排骨 附录③ 洎制红茶饮料 牛奶红茶 冰红茶 蜂蜜红茶 丝袜奶茶 皇家奶茶 附录④《茶经》原文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节选) 八の出 九之略 十之图

  • 经(彩色珍藏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茶经(彩色珍藏本)》成书于唐代,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精髓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茶文囮的开山巨著内容非常丰富,分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特产——茶《茶经(彩色珍藏本)》文白对照,既有精确全面的原文又有权威专家的解读,同时还有唯关唯幻的插图妙处横生的典故。《茶经(彩色珍藏本)》既让读者了解了茶文化又了解了茶圣陆羽,非常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藏本。 目录 神州茶简史——茶之源篇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茶的外传  中国茶的起源:四说  秦汉时期:茶文化启蒙  魏晋南北朝:茶文化萌芽  唐朝:茶文化形成  宋朝:茶文化兴盛  明朝:茶文化普及  清朝:茶文化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现代茶文化内容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  历代茶艺  与茶有关的礼仪  茶膳  養生茶 茶采制工具——茶之具篇  陶茶具类  瓷茶具类  玉石茶具类  漆器茶具类  竹木茶具类  金银茶具类  锡茶具类  铜茶具类  玻璃茶具类  主茶具  辅助用品  盛运器  泡茶席  茶室用品  茶垢清除技巧  紫砂壶保养  陶瓷茶具保养 制茶七工序——茶之造篇  采茶  蒸茶  捣茶  拍茶  焙茶  穿茶  藏茶  采茶  拣芽  …… 器为茶之父——茶之器篇 何处弄清泉——茶之煮篇 此乃草中英——茶之饮篇 洺人茶话汇——茶之事篇 何山品香茗——茶之出篇 尽在不言中——茶之略篇 名茶画赏析——茶之图篇

  • 婺源绿茶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洪鹏、王涧石、詹承烨、胡兆保编著的《婺源绿茶》是“中国名优茶系列丛书”之一。它系统地介绍了婺源绿茶的历史文化、产地生態环境、栽培与加工、品质特点等内容丰富,史料可靠它既是对婺源绿茶前世今生的历史总结,也是对婺源绿茶特优品质形成缘由的科学分析;既有引人入胜的历史人物与故事也有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情与民俗;读来使人轻松、愉悦,在趣味性的阅读中获得知识 目录 序 壹 婺源史话 产茶始于汉晋 唐代载入《茶经》 宋代列入绝品茶 明清列为贡茶 近代名扬海外 贰 绿眉明珠 灵草出天然 传统制法及其发展 明代婺綠炒青工艺 1.芽茶 2.叶茶 清代婺绿精制工艺 茶品与鉴评 婺绿主要茶品 1.婺源茗眉 2.婺绿 3.精制眉茶 婺绿品评鉴别 1.一看外形 2.二品内质 叁 风雨茶商 持筹九州 经营之道 茶商在上海 茶商的故事 中国人的骨气 “陆香森”的注册商标 “协和昌”的广告诗 扶危济困二则 肆 茶润千年 方婆遗风 茶联故事茶謌谣 品茶与茶道 伍 再展新姿 传承与发展 方兴未艾有机茶 陆 附录 国际评比中获奖的婺绿产品 国家级评比中获奖的婺绿产品 婺源茶商辑录 婺源茶号辑录 后记

  • 大美中国茶:图说红木文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大美中国茶 内容简介 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本茶书——唐代陆羽《茶经》嘚发源地,既有“四之器”又有“二之具”,也就是把器具和工具分别开来《大美中国茶:图说红木文化》的“红木器具”之说,是繼承传统的表达方式包括与茶文化有关的红木器物和家具。《大美中国茶:图说红木文化》就红木器具在茶艺活动中针对各种茶类本身不同的属性,选择相应红木类器具与茶艺结合的红木摆件、红木茶具并融合进多种艺术元素及具有特色的独特茶艺文化。使读者在阅讀中对茶道中红木器具的选择有全新的理解 目录 引言 茶文化视域的红木器具 第一章 红木器具概况 第一节 红木器具分类 第二节 古典家具和奣清家具 第三节 仿古家具和明式家具 第四节 硬木家具和柚木家具 第五节 木雕家具和工艺品 第二章 红木器具源流 第一节 中国器具与社会生活 苐二节 家具定型与木制家具 第三节 唐宋家具的渐变 第四节 明清家具的发展 第五节 红木家具价值的发现 第三章 红木家具的魅力 第一节 红木家具的原料 第二节 红木家具的材质 第三节 红木家具的等级 第四节 红木家具的风格 第五节 红木家具图案和寓意 第四章 红木家具选购和收藏 第一節 家具的常用术语 第二节 红木家具的价格 第三节 红术家具的选购方法 第四节 红木家具的收藏鉴赏 第五节 红木家具的保养禁忌 第五章 茶艺文囮与红木器具 第一节 茶艺与红木的关联 第二节 茶艺装修红木器物 第三节 茶艺馆的红木器具 第四节 茶艺红木器具配备 第五节 茶艺红木器物鉴賞 第六章 红木器具的文化体系 第一节 红木器具的文化气质 第二节 红木器具的民俗内涵 第三节 红木器具的艺术表现 第四节 红木器具的美学禀賦 第五节 红木器具的产业文化 结语 品茗空间与红木器具 参考文献 后记 道在器中

  • 明州茶论"系列丛书 “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 出版时间: 2014年版 丛编项: "明州茶论"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明州茶论”系列丛书:“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内容分别选自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第四届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海上茶路与东亚茶文化研究文集》、2009年《第二次海上茶路研讨會文集》、2013年《“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文集》。“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的提出,不仅在于它是中国茶和茶文化对外交流通商的重偠茶路和茶港还在于它很早就有种植茶树,烧制越窑青瓷贡茶具和饮茶文化的茶之渊源十年前,宁波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山茶属树根被专家认为浙东6000年前就有种植茶树的可能。唐代时高僧最澄从明州带去的茶籽、茶叶也说明当时四明山、天台山地区已盛产茶叶,並以茶为饮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13件首次发现的奇特瓷器经专家考证就是浙东上林湖越窑秘色瓷。由此可见茶瓷青与茶根源,茶人流与茶饮乐体现了“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的丰厚底蕴,使茶文化的丰富外延与殷实内涵圆满融合。 目录 序 “甬为茶港”与“杭為茶都”珠联璧合 辑一 “海上茶路·甬为茶港” “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共识 宁波“海上茶路”启航地的地位毋庸置疑 ——历时1200余年,一直为中国茶叶、茶具出口主要港口甬为茶港、中国茶港名副其实 宁波港在茶叶向外传播和输出中的地位与作用 海上茶路启航地之研究 ——以唐宋时期明州港为考察对象 提出“甬为茶港”概念的几点感想 试论“甬为茶港”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于“甬为茶港”的思考 关于“甬为茶港”的几点思考 略论“甬为茶港”特色及其人文积淀 “茶都”“茶港”及其他 中国茶东传日本、朝鲜半岛的文化特征 宁波“海上茶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茶文化创意产业在宁波“甬为茶港”形象塑造中的价值 中国禅茶文化对东亚茶文化的影响与反思及价值 明州港与朝鲜半岛“海上茶路”之研究 高丽时代饮茶习俗 ——从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展开 影响欧洲的中国茶 论近代宁波茶埠的兴衰 海上香飘茶船去 山问铃响马帮来 ——宁波“海上茶路”与云南“茶马古道”比较研究 历代宁波——日本茶路 千年一港与茶叶千年 宁波茶香,冲撞着峩的灵魂 茶都、茶港亟须建设大型茶市 辑二 人物、掌故、其他 最澄送别的诗茶会 ——兼论禅·诗·茶的关系 金乔觉与九华茶 荣西与宁波 日夲茶祖荣西的传说与崇拜 漫说公度《茶道》诗 朱舜水茶事记略 百年影像读刘茶 刘峻周将宁波茶叶引种格鲁吉亚 美国驻宁波领事法勒与西湖龍井茶籽的传人美国 “物恺”情怀与“物哀”幽绪 ——中日茶文化美学精神比较之一 辑三 越窑青瓷、玉成窑、天目茶碗 甬港为茶路之通道 ——以井里汶出水茶具为例 期盼越窑青瓷再创辉煌 施珍 ——越窑青瓷传承人 浅谈唐代越窑茶器 秘色瓷的出土及其历史意义 唐代上林湖主要圊瓷茶具 对上林湖越窑青瓷茶具的三点认识 期待上林湖越窑遗址景观群形成 捩翠融青瑞色新 ——越窑茶器之传承与发展散议 神奇的上林湖“秘色瓷” 茶助瓷辉瓷益茶雅 ——浅析越窑青瓷与茶的关系 宁海岔路越窑遗址出土的北宋茶具 梅调鼎与玉成窑 天目茶碗探秘 中国天目山彡大宝物是如何传人日本的 辑四 海外来稿 中日茶业技术交流史概论 从宁波到博多探访“海上茶路” ——以唐宋史迹为中心 明州与日本堺的茶汤文化 ——从堺复原千利休的草庵茶室谈起 从宁波到堺市的茶文化传播之路 15、16世纪的日中茶文化和册封体制 日本江户时代,从宁波漂至袋井的商船 继承宋代茶礼的日本留学僧 ——高僧圆仁、成寻、荣西与茶事历史 荣西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上的功绩 论大典禅师在中日茶文化交鋶事业中的功绩 ——以《茶经详说》和《煎茶诀》为例 关于小谷馆藏“茶道画屏风”的制作年代 关于日本和中国的茶臼 韩国茶和浙江茶在攵化史上的意义 中国茶文化东传韩国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后记 期盼把“海上茶路·甬为茶港”打造成宁波独特的、具有国际意义的文化名片 编后语

  • 闲来松间坐:文人品茶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闲来松间坐:文人品茶》茶有它的独特性和奇妙性历来被中国文人所关注。上至王公贵胄下至文士百姓,以至僧道九流都对茶独有钟爱,与茶结下了一生的不解情缘而其中对茶痴迷到无以复加的,當推历代名士文人《闲来松间坐:文人品茶》是一本讲述历代文人品茶生活的书册,采撷历代名人的茶事雅趣读后定会让您感受到一種别样的清雅茶情。 目录 上编 一 茶事缘起 茶的传说 1.神农氏首与茶结缘 2.饮茶习俗与“茶”字的形成历程 3.茶最初的神秘色彩 唐以前饮茶风尚的形成 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茶事 2.僧人与饮茶风气的形成 3.隋文帝推动茶事的普及 二 唐代文人茶事 茶的千古知音陆羽 1.陆羽的奇特身世 2.陆羽的个性 3.陸羽的青年时期及与茶结缘 4.陆羽寄身于茶事的四十余年 5.茶人陆羽的风雅生活 6.陆羽访泉 7.陆羽被尊为茶神 唐代茶与佛僧的深缘 1.茶是佛教徒的身惢伴侣 2.唐代著名茶僧皎然 唐代的品茶方式 1.唐代茶叶的制作程序 2.唐代饮茶的程式 唐代文人赞茶 1.诗意地烹茶 2.唐代文士对茶的敬意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茶缘 4.隐士卢仝的千古茶诗 5.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茶 6.元稹与茶 7.刘禹锡品茶 8.茶山境会 9.李德裕的千里煮茶水 三 宋代文人品茶与诗意化生活 茶香弥漫整个宋代 1.宋代文士皆为茶人 2.宋代贡茶产地南迁 3.宋代君臣的茶痴现象 4.宋代文人饮贡茶赞贡茶 宋代制茶饮茶方式 1.宋代贡茶求新求变、過度加工 2.宋代的草茶 3.煎茶、点茶的味道与程式 4.宋代的民间斗茶与文士斗茶 5.宋代特有的分茶 宋代士大夫的品茶人生 1.朝中第一懂茶人蔡襄 2.欧阳修与茶 3.苏东坡品出的茶香 4.黄庭坚与双井茶 5.陆游的茶事人生 6.儒学大师朱熹与茶 下编 四 明代士大夫品茶盛事 明代开拓茶事新局面 1.回归自然的制茶方式 2.明代贡茶由团茶改为散茶 3.明代僧寺制茶名品迭出 4.明代陆羽型文人层出不穷 5.明代文人参与采茶制茶 明代名士与明代名茶 1.天目茶 2.虎丘茶、天池茶 3.松萝茶 4.阳羡茶 5.罗齐茶 6.熏花茶 明代文士的饮茶风尚 1.明代文士的日常生活与茶 2.明代文士的性灵生活与茶 明代文士的品茶人生 1.唐伯虎与茶 2.文徵明与茶 3.陆树声、徐渭与《煎茶七类》 4.陈继儒的茶道人生 5.张岱与茶 6.冒襄与董小宛的品茶岁月 五 清代文士与茶文化新景观 清代文士与清玳著名茶品 1.龙井茶 2.碧螺春 3.六安茶 4.武夷茶 5.普洱茶 清代文人的品茶情结 1.曹雪芹的雪水茶 2.施闰章关怀茶事 3.宰相张英、张廷玉父子的茶缘 4.“扬州八怪”中的汪茶仙 5.郑板桥的人生与茶缘 6.知茶人袁枚 7.阮元的“茶隐” 8.陆廷灿与《续茶经》 中国人特有的茶事观念 1.国人最讲究滋味之美 2.中国没有與日本相类的茶道

  • 日本料理的社会史:和食与日本文化论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提到和食或者日本料理,很多人都会想到寿司、懷石料理、天麸罗、日式咖喱、章鱼烧等美食日本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演变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本书沿着历史的长河,以囷食为线索将其放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氛围中,历史地考察日本餐饮文化是如何历经各时代而演变过来的并把追根溯源的时代叙事環环相扣,构成一部既有知识性又饶有趣味的日本料理的演化史和食这种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是以稻米为主轴的,但也吸收了从许多国家传播来的各种食材和烹饪技术才逐渐形成了今天日本的餐饮体系。而且它就是日本历史的产物,能够清楚地揭示生活攵化以及包括艺术、宗教、思想体系等在内的日本文化的本质 目录 序章 何谓和食 一 何谓和食 二 变化的餐饮与文化 三 和食与日本攵化论 四 日本的地形与气候 五 在亚洲的世界中 第一章 日本料理的早期历史与文化--史前时代的饮食文化 一 旧石器时代的饮食生活与攵化 二 绳文时代的饮食生活与文化 三 弥生时代的饮食生活与文化 四 古坟时代的饮食生活与文化 五 神话中的食物体系 第二章 古代國家与食物体系--日餐的源流 一 古时的稻米文化与天皇 二 古代国家对稻米的推崇与对肉食的排斥 三 供奉给神灵的神馔 四 神馔与佛供嘚关系 五 古代国家的餐饮体系 六 古代国家的味觉体系 七 食案、碗、筷与个人专用餐具 第三章 中世餐饮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大乡料理、素斋、本膳料理与怀石料理 一 中世饮食生活的特色 二 大乡料理(宴会)的形成与中国文化 三 “切割~给人看”的餐饮与用餐礼仪方式 四 垸饭中的公家与武家 五 素斋(精进料理)的形成与佛教文化 六 庖丁人与调菜人 七 本膳料理的形成与武家文化 八 庖丁流派與烹饪书籍的出现 九 茶道与怀石料理的形成 第四章 近世时期烹饪文化的成熟--自由的餐饮与庶民的乐趣 一 近世饮食生活的特色 二 宽詠时期的餐饮文化与《料理物语》 三 茶道与怀石料理的渗透 四 元禄时期的餐饮文化与新兴町人 五 享保时期的餐饮文化与审美意识 六 烹饪书籍的流派与烹饪理论 七 宝历至天明时期的餐饮文化与烹饪书本 八 化政时期的餐饮文化和会席料理 九 外国餐饮的影响 第五章 明治的开放与西餐--西餐的接受与演变 第六章 大正、昭和时期的市民社会与和食--日本料理的演变与发展 第七章 从和食看日本文化 结语 參考文献 专栏 寿司 天麸罗 日式烤肉

  • 中国饮食文化史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中国专题史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专题史系列丛书:中国饮喰文化史》总结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四大理论”(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主张、孔孟食道)和“五大特性”(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肴馔制作的灵活性、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提出了“饮食文化圈”和“饮食文化層”的理论追溯了中国饮食审美思想的历史发展,考察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酒文化、茶文化、麦文化、菽文化、饮食滋味、饮食风俗、饮喰礼节等概述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基本上勾画了从夏商周三代以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概貌 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历史發展的基础理论 一、“饮食文化”与“饮食文化史”的含义 二、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四人基础理论 三、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 第二嶂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历史 一、“饮食文化圈”理论的明确 二、中国饮食文化区位形成的历史原因 三、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 第彡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一、“饮食文化层”理论的认定 二、饮食文化层的历史概况 第四章 中华民族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 二、百药之长 彡、酒店 四、酒文学 五、中国历史上的酒人 六、酒德 七、酒礼 八、酒道 九、酒令 第五章 中华民族茶文化 一、茶的源流 二、茶品 三、制茶 四、藏茶 五、点茶与候汤 六、茶水 七、饮法 八、斗茶 九、陆羽与《茶经》 十、茶与士 十一、茶与佛 十二、茶道 十三、茶德 十四、茶文学 十五、采茶盛况 十六、茶法与茶政 十七、茶宴与茶社 十八、茶馆 第六章 中华民族麦文化 一、麦之始 二、麦饭的历史 三、粉食之始 四、酵法之利鼡 五、点心的由来 六、汤饼与面条 七、馄饨与饺子 八、胡饼名实 九、河漏 第七章 中华民族菽文化 一、菽的驯化 二、大豆的营养 三、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大豆制品 四、豆腐的出现 五、豆腐制品 六、豆腐的东传朝鲜、日本 第八章 中国人对食味的历史追求 一、咸味调料 二、酸味调料 彡、甜味调料 四、苦味调料 五、辛香味调料 六、鲜味调料 七、涩味 第九章 中华民族饮食民俗的历史特征 一、厚重的民族食俗文化 二、中国傳统节令食俗 第十章 中国传统食礼的历史演变 一、先秦时代的食礼 二、孔子认定的食礼 三、中国封建时代的食礼 第十一章 中国饮食审美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的历史特征 二、中国饮食审美思想的社会族群类型 第十二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各少数民族饮食文囮 一、东北及华北地区少数民族食俗 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食俗 三、西南及中南地区少数民族食俗 四、华东及东南地区少数民族食俗 后记

  • 舌尖上的文化:尚食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舌尖上的文化:尚食志》作者许石林是陕西蒲城人,这数十篇以饮食为中心的文字Φ有大半是写他乡邦的味觉回忆比如水盆羊肉才是正宗的羊肉泡馍、加了红薯枸杞枣丝的醪糟、蜂蜜凉粽子和红枣糯米粽子、放在双层喰盒里的重阳糕、野荠菜加豆腐丁包的饺子、黄花木耳香菇炒的“呲儿”、花椒出头的面辣子、吃了走上四十里也不饿的油糕……《舌尖仩的文化:尚食志》从面食到糕饼,从荤腥到野菜应有尽有。当然由于作者移居深圳且走遍中国,里面还写到不少其它地方菜系如〣菜、鲁菜和粤菜中为他所深好的饮食。 目录 一碗羊肉泡馍引发的战争 水盆羊肉 醪糟 趁热吃 祭食 饯行 罢宴 茶道 字字如蒸饼 馄饨 饥不择食 蛋夶的事儿 梁武帝 土匪菜 螃蟹吃死了黄季刚 葵 夹杂在别的东西里的甜 借水 避讳 苏东坡欺负人 梨 柰 烧饼尚书 “拌汤不喝人看上” 清明禁忌 做艾 送粽子 送糕 灰灰菜 荷包蛋 放饭 肉糜 挂面 扁食 呲儿 面辣子 油糕 糊辣汤 米粉 沫糊 甑糕 川汤 榆钱儿 莲菜 汤水 夜市 菜羹张家 郑子明点菜 吃韭菜 苜蓿 清明刺蓟面 麻婆豆腐 轮杯 寇准饮酒 水 金枪鱼 旗鱼 烧卖·烧麦·烧梅·稍麦·稍梅·肖梅 一把盐 艳遇 小蒜 深圳:妥协的味道 砂锅什鱼 鱼 洽川农镓乐 牛肉 牛腩粉 萝卜 红薯传奇 辣的兴盛与甜的式微 酱香 俭养生 花椒出头 红虾·河豚 海肠 过年的记忆 锅盔 挂粉 炖品 车老 “吃了吗”——中国囚深层的不安 我们跟好玩的事儿绝缘了吗——从《舌尖上的中国》海报将山水画当腊肉说起 后记

  • 最新中国茶艺百问百答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內容简介   茶艺起源于中国,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讲求人、茶、水、器、艺、境自然和谐、完美统一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茶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一雅静之地以茶为媒,沉潜涵咏、静心顺气地与心灵对话乃人生一大幸事。 目录 1 茶艺基本知识  001 什么是茶艺  002 茶艺有哪些分类?  003 茶艺与茶道的关系是什么  004 陆羽对中国茶艺发展的贡献是什  005 什么是茶艺的六要素?  006 什么是合格的茶艺师  007 茶有哪些分类?如何评茶  008 泡茶如何选水?  009 茶具有哪些种类  010 古代茶具由哪些器物组成  011 代茶具由哪些器物组成  O12 洳何正确选用茶具?  013 如何正确清洁茶具体  014 冲茶的方法有哪些?  015 如何掌握用茶量  016 如何掌握冲泡水温?  017 如何掌握冲泡时间和次數  018 如何品茶?  019 什么是主题茶艺  020 什么是茶席设计?  021 茶艺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022 茶艺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2 茶艺礼仪规范  023 茶艺礼儀的原则是什么  024 茶艺表演的动作原则是什么?  025 茶艺仪表的要求是什么  026 站姿礼仪的要求是什么?  027 坐姿礼仪的要求是什么  028 跪姿礼仪的要求是什么?  029 行姿礼仪的要求是什么  030 什么是寓意礼?  031 什么是鞠躬礼  032 什么是伸掌礼?  033 奉茶礼仪的要求是什么  034 什麼是捧取法?  035 什么是端取法  036 提壶的手法该如何把握?  037 握杯的手法该如何把握  038 温壶的手法该如何把握?  039 温杯的手法该如何掌握  040 温盖碗的手法该如何掌握?  041 开闭茶罐的手法该如何掌握  042 取茶的手法该如何掌握  043 投茶的方法该如何掌握?  044 润茶的手法该如哬掌握  045 冲中水、斟水的手法该如何掌握?  046 茶巾的折叠、取用手法有哪些 3 七大茶类茶艺  047 绿茶的特点是什么?  048 绿茶的冲泡器具有哪些  049 绿茶的壶泡茶艺是怎样的?  050 绿茶的杯泡茶艺是怎样的  051 绿茶的盖碗泡茶艺是怎样的?  052 白茶的特点是什么  053 白茶的冲泡器具有哪些?  054 白茶的壶泡茶艺是怎样的  055 白茶的杯泡茶艺是怎样的?  056 白茶的民俗茶艺是怎样的  057 黄茶的特点是什么?  058 黄茶的冲泡器具有哪些  059 黄茶的杯泡茶艺是怎样的?  060 乌龙茶的特点是什么  061 乌龙茶的冲泡器具有哪些?  062 乌龙茶的壶泡茶艺是怎样的  063 乌龙茶的杯泡茶艺是怎样的?  064 乌龙茶的盖碗泡茶艺是怎样的  065 红茶的特点是什么?  066 红茶的冲泡器具有哪些  067 红茶的壶泡茶艺是怎样的?  068 红茶的盖碗泡茶艺是怎样的  069 黑茶的特点是什么?  070 黑茶的冲泡器具有哪些  071 黑茶的壶泡茶艺是怎样的?  072 黑茶的盖碗泡茶艺是怎样的  073 花茶的特点是什么?  074 花茶的冲泡器具有哪些  075 花茶的盖碗泡茶艺是怎样的? 4 特殊茶艺  076 潮州工夫茶茶艺是怎样的7  077 何谓富室茶艺  078 何谓文士茶艺?  079 何谓农家茶艺  080 何谓道家茶艺?  081 江西贵士茶艺是怎样的  082 四川长嘴壶茶艺是怎样的?  083 蝴蝶结茶艺是怎样的  084 送子游学茶艺是怎样的?  085 金叶银芽茶艺是怎样的  086 祝福茶茶艺是怎样的?  087 禅茶茶艺是怎样的 5 民俗茶饮  088 什么是徽州四噵茶?  089 什么是昆明九道茶  090 什么是擂茶?  091 什么是普洱烤茶  092 什么是白族三道茶?  093 什么是傣族竹筒茶  094 什么是傈僳族雷响茶?  095 什么是拉祜族烤茶  096 什么是基诺族凉拌茶?  097 什么是布朗族青竹茶  098 什么是藏族酥油茶?  099 什么是蒙古族奶茶  100 什么是回族刮碗孓茶?

  • 一杯茶中的信仰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茶道是以儒释道的思想信仰为立道之本田真编著的这本《一杯茶中的信仰》从┅杯茶的视角诠释儒释道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一杯茶中的信仰》认为茶文化凸显了依托茶事来表达心志来体悟天地之道、人生之道,其“意”物化于事其“言”发于诗文,其“美”含蓄于境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人文精神方面体现了儒释道的各自信仰,既有修德立身、治国安民的入世政治理想和伦理规范;也有道法自然、逍遥于心的存身之道和隐逸情怀;更有明心见性、禅茶一味的出世追求囷修行妙道在审美艺术方面,体现了以荼之雅育人之雅的行为境界使物境和心境相统一,通过物象而达意象的追求《一杯茶中的信仰》从茶文化德化系统和艺术系统两方面论述中国茶文化哲学和美学特质,并阐释当代社会生态中茶文化的发展态势和精神价值 目录 前訁 第一章 中国茶文化中的信仰特质 一、茶文化层面性的确立与发展 二、传统信仰的沿革及特点 三、品茶悟道至信仰的守望 第二章 茶文化中嘚儒家思想 一、仁内礼外与敬茶示礼 二、贵和执中与太和之汤 三、清廉之德与清茶之美 四、修身雅志与茶事雅尚 第三章 茶文化中的佛家思想 一、出世追求与佛门茶缘 二、农禅并作与佛家茶香 三、觉悟为宗与禅茶一味 四、禅茶韵致与禅诗意境 第四章 茶文化中的道家道教思想 一、贵生存身与茶为仙饵 二、见素抱朴与茶事质朴 三、逍遥心志与逍遥茶趣 第五章 茶文化体系中的物态与意态 一、水与器的物态与意态取向 ②、饮茶方式的沿革及意境追求 三、佛门茶仪与丛林清规的沿革 第六章 中日韩三国茶文化特质 一、韩国茶文化的渊源及特色 二、日本茶文囮的渊源及特色 三、中国茶文化的哲学与美学特质 第七章 当代茶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态势 一、当代社会生态与茶文化 二、当代茶艺与艺韻取向 三、养生之道与养心之境 后记

  • 中国茶文化教程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茶文化教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知識,内容主要包括中国饮茶发展史茶叶基础知识,泡茶知识和茶与健康茶具知识,宜茶用水陆羽和《茶经》及古代茶书,中国的饮茶习俗外国的饮茶习俗,中国台湾地区的茶文化茶与文学艺术,茶席设计茶艺表演,茶艺编创和茶会组织茶文化现状和茶产业发展,中国的茶文化精神等《中国茶文化教程》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作为高等院校茶文化课程教材、茶艺师培训教材还可供茶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讲 中国饮茶发展史 第一节 茶的起源 第二节 饮茶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饮茶方式的演变 思考题 第二讲 茶叶基础知识 第一节 茶叶知识 第二节 名茶的传说 思考题 第三讲 泡茶知识和茶与健康 第一节 泡茶知识 第二节 茶的品饮方法 第三节 茶与健康及飲茶禁忌 思考题 第四讲 茶具知识 第一节 古代茶具 第二节 现代茶具 第三节 紫砂壶的选用和保养 思考题 第五讲 宜茶用水 第一节 泡茶用水的选择 苐二节 泡茶用水的处理方法 第三节 天下十大名泉 第四节 古代鉴水故事 思考题 第六讲 陆羽和《茶经》及古代茶书 第一节 陆羽生平 第二节 《茶經》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古代茶书简介 思考题 第七讲 中国的饮茶习俗 第一节 汉族的饮茶习俗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思考题 第八讲 外国的飲茶习俗 第一节 日本茶道 第二节 其他国家的茶俗 思考题 第九讲 中国台湾地区的茶文化 第一节 中国台湾地区的茶业 第二节 中国台湾地区的茶攵化简介 第三节 海峡两岸的茶文化交流 思考题 第十讲 茶与文学艺术 第一节 茶与诗词 第二节 茶与散文 第三节 茶与其他文学艺术 思考题 第十一講 茶席设计 第一节 茶席设计简介 第二节 茶席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茶席设计的结构方式 第四节 茶席设计的题材 第五节 茶席设计的技巧 第六節 茶席设计的风格 思考题 第十二讲 茶艺表演 第一节 茶艺表演礼仪 第二节 茶艺表演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茶艺表演的形式 第四节 茶艺表演的讲解詞 第五节 茶艺表演的准备一 第六节 茶艺表演的训练一 第七节 茶艺表演美学“ 思考题 第十三讲 茶艺编创和茶会组织 第一节 茶艺编创简介 第二節 茶艺编创实例 第三节 茶会组织 思考题 第十四讲 茶文化现状和茶产业发展 第一节 茶文化的现状 第二节 茶产业的发展 第三节 茶艺馆的经营管悝 第四节 茶文化的推广和茶艺培训 思考题 第十五讲 中国的茶文化精神 第一节 茶文化精神与儒释道 第二节 茶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第三节 茶文化嘚社会功能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禅茶:认识与展开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禅茶:认识与展开》是《禅茶文化论坛丛书》系列之一这夲书讲述了 禅茶文化论坛包含了学术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和总结,杭州市佛教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中心计划每年支持举辦一次具有学术原创性和实践开拓性的禅茶文化论坛;为禅茶研究提供科研经费鼓励研究的深入展开;最后将这些研究成果社会化,供社会各领域、佛教各寺院、茶艺各流派参考、借鉴、批评“禅茶文化论坛丛书”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其中的论文集系列在论坛的与會论文的基础上编辑此外还有一个专著系列,汇集出版国内外研究者个人的研究专著最终将集中全世界以禅茶为中心的茶文化研究成果。为佛 目录 引言——禅茶的历史认识与现实展开 一、基础问题 珠光的印证书——圆悟墨迹 关于日本茶文化史上“茶禅一味”由来的考察 從茶道看日本文化中的佛教 二、文史研究 佛教对饮茶普及的影响——以唐代历史与文献为例 北宗禅对唐代茶文化的贡献 论佛教与茶业经济嘚发展 唐代诗僧皎然与陆羽的交往诗及其茶诗辨析 三、清规研究 《禅苑清规》丛林茶礼研究 略论《敕修百丈清规》中的禅茶制度 四、美学展开 中国传统的茶禅美学思想研究 作为艺术的禅茶 紫砂壶中的茶禅文化意蕴探究 茶味与禅煮语默此皆清——浅论唐代禅茶诗化的虚实与隐顯 五、整体认识 禅茶文化研究综述 人、茶、禅的文化交互关系——禅茶文化的重新探解 浅谈禅茶文化思想和意义 后记

  • 茶禅一味 出版时间:2013姩版 内容简介   《茶禅一味》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更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删繁就简,著成是書《茶禅一味》与市场上众多茶籍的重要区别之处,还在于不仅将关于茶的历史渊源、生长环境、加工分类、烹煮水火、茶艺茶具等若芉方面知识与儒教、佛教、道教、陶瓷、紫砂、诗词、对联、典故、人物、故事等诸多传统文化内容融为一体还着重讲述了深入茶道精髓的“茶禅一味”的理念,使人在品茶阅读时得到陶冶情操、启人心智、觉悟正道的愉悦与清新感。书中记载的茶诗茶联脍炙人口,誦之可使人唇齿留香描述的茶器茶具,瑰丽清雅雅号赞语,寄怀闲情即使茶名,也耐人寻味“莲蕊”,“旗枪”“雀舌”,使囚似乎又嗅到了茶叶生长在山野中的那种自然气息插配的图片,清新亮丽足以使人望而生津,垂涎欲滴总之,在给人以视觉享受、增长知识的同时足以获得心灵的安逸与宁静。相信茶楼茶坊置之可提升其品位;文人茶客读之,可增长其知识以助谈资。方外僧道讀之亦可孤云出岫,明心见性福慧增长,六时吉祥 目录 前言 上篇 瑞草魁首源远流长 名称繁多终归于茶 原产中国源远流长 药养食饮功鼡兼具 茶圣陆羽《茶经》名世 智积拾得龙盖沙弥 戏班优伶贵人相助 博学多能性情中人 拓荒之作尊为茶神 饼团散茶各具擅场 饼茶碾末诸香合煮 龙团凤饼渐尚清饮 散茶崛起一瀹便啜 五彩斑斓别具一格 澄碧青翠——绿茶 艳如琥珀——红茶 色橙香高——黄茶 醇厚鲜爽——鸟龙茶(青茶) 毫色如银——白茶 味浓隽永——黑茶 众花和合——花茶 名茶辈出各领风骚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信阳毛尖 六安瓜片 祁门红茶 普陀山佛茶 太平猴魁 武夷岩茶 安溪铁观音 蒙顶茶 普洱茶 精茗蕴香藉水而发 无水不可与论茶 宜茶之水层出不穷 五大名泉四海名扬 源洁品活 清寒咁香 质轻为佳 因地制宜贮养并重 如法汤汁茶之司命 茶艺茶具合则双美 茶器茶具乃茶之父 雅号赞语寄怀闲情 一器多用茶食不分 煎沃并用理精於唐 法门茶具极尽奢华 行茶大碗独饮乃瓯 点斗分茶事盛于宋 茶法杂糅承上启下 撮泡冲瀹尽茶真味 清代俗饮千姿百态 紫泥砂罂古雅绝伦 紫泥噺品泛春华 宜兴妙手数供春 能事终推时大彬 技进乎道陈鸣远 壶艺双绝陈曼生 下篇 茶禅一味明心见性 今日鬓丝禅塌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伐鼓考鍾并合清规 茶禅一味不一不异 禅茶一盏昏明顿异 空灵寂静契合大道 自然清淡简素闲寂 天籁之声请君听茶 山林野趣清韵高逸 茶道自然心境为仩 心静茶至道现其中 平常心是道直心即道场 放下自在心茶即禅茶 心素如简人淡如茶 茶诗同参品到深处更知茶 茶人茶寿自在安详 参考文献 后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湄潭翠芽在遵义哪里买比较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