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娘家人们帮答第二届三月三民族电影展会有哪些民族电影啊?

我发现我的思路跟大家不一样……

虽然我也是无肉不欢星人,但真要考虑古人吃什么菜,第一反应还是「蔬菜」而非「菜式」。

菜式的变迁当然也是相当重要的,但菜式的变化也是建立在原料、调料、烹调方式的演化之上的,吃的东西都不一样,怎么做也很难模仿出古味来。

这时候不得不「称赞」一下咱们古代的植物分类了:

《植物名实图考》当中提到了如下植物类别——谷类、蔬类、山草类、隰草类、石草类、水草类、蔓草类、芳草类、毒草类、群芳类、果类、木类。

基本上,想要找古代蔬菜,在「蔬类」的卷册当中找寻,基本上就够了。

以下正式提及,哪些蔬菜是古代常见的。

冬葵的食用历史,非常非常非常早。有多早呢?

《诗经·豳风·七月》当中有这么一段: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及菽。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当然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汉乐府诗《长歌行》:

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想必在学此诗之时,大家都一再受到告诫:这个葵不是向日葵,是葵菜!

没办法,如今向日葵的知名度,比起冬葵,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再往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第三有「种葵第十七」的章节,可见葵在当时在蔬菜当中的重要地位。

这一节当中,有「凡掐,必待露解。谚曰: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这样的记载;以此看来,「朝露待日晞」这一句,不仅仅是状物,更是描述习俗与种植技术。

冬葵至今都是常见的蔬菜,我的家乡对其有「冬苋菜」的称呼,应该源自其「冬寒菜」的别称;而湖南话当中,「苋」的发音与「寒」仅有音调的区别,「寒」为阳平,「苋」为阳去。其实冬葵与苋菜差别颇大,应该是读音相近导致讹传了。

历史上有那么一段时间,冬葵从蔬菜的名录当中消失。譬如李时珍有「今人不复食」的说法;王世懋「菜品无葵,不知何菜当之」,以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的看法,「此语出而不种葵者不知葵,种葵者亦不敢名葵」,只是名字与蔬菜对应不上而已。

【顺便再鄙视一下度娘百科:

这东西,根本不是冬葵,而是罂粟葵,是锦葵科花长得像罂粟的一种植物。而冬葵的词条,甚至配图都有问题。信谁都不要信度娘。】

荠菜说来也是古今皆食的蔬菜。

《诗经·邶风·谷风》有言:

「荼」是苦苣菜一类的东西,相似种类颇多,不大好确认具体是哪一种;不过似乎都可以作为野菜食用,味道是带苦味的,有一点回甘。

高力士曾有一首《感巫州荠菜》,「力士谪黔中,道至巫州,地多荠菜而人不食,因感之作诗寄意」: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这样看来,如果高力士没有认错东西,唐时荠菜是作蔬菜,上市出售的。

陆游是一个荠菜控。光是《食荠》就写了三首:

采采珍蔬不待畦,中原正味压蒪丝。
挑根择叶无虚日,直到开花如雪时。

「挑根择叶无虚日」,简直是一日无荠菜不美啊;「直到开花如雪时」,指的是荠菜开花就老化粗糙,不堪为蔬。

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
传夸真欲嫌茶苦,自笑何时得瓠肥?

看来放翁眼中,蕨、薇虽然也是好吃的野菜,却还是比不过荠菜的甘美啊。

小著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
风炉歙钵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

荠菜凉拌,加点盐加点醋,加点姜加点桂皮,真是好滋味啊。

七绝不够,还要写七律,《食荠糁甚美,盖蜀人所谓东坡羹也》:

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
蓴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
异味颇思修净供,秘方常惜授厨人。
午窗自抚膨脝腹,好住烟村莫厌贫。

荠菜粥又叫东坡羹,大概跟苏东坡这位美食家也有渊源吧;只是除开「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这一句,也找不到更多苏轼与荠菜的交集。

七律写得还不过瘾,还有《食荠十韵》:

舍东种早韭,生计似庾郎;舍西种小果,戏学蚕丛乡。
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
采撷无阙日,烹饪有秘方,侯火地炉暖,加糁沙钵香。
尚嫌杂笋蕨,而况污膏粱。炊粳及煮饼,得此生辉光。
吾馋实易足,扪腹喜欲狂,一扫万钱食,终老稽山旁。

看来彼时荠菜并非培植的蔬菜,而是「天所赐」;但陆游仍然吃个不停,「采撷无阙日」,加米煮粥,「烹饪有秘方」。话是大白话,对于荠菜,也是实实在在的喜欢。

于是他在《买鱼》当中也提到了荠菜:

两京春荠论斤卖,江上鲈鱼不直钱。
斫脍捣齑香满屋,雨窗唤起醉中眠。

能论斤卖,即便没有培植,也因为常见并且味美,算得上时令鲜蔬了。

(好像突然明白为啥陆游能写近万首诗了……)

荠菜则自古就以甘著称;并非其味道有多甜,但确实是我吃到过最美味的野菜。

之前写过一个关于荠菜的回答:

是的,就是猪肉荠菜馅儿饺子的那个荠菜。
我的家乡那儿,每逢过年,恰巧是荠菜刚刚长得正肥,又还没开花的时节。
儿时最盼着过年,奶奶家在城郊的村庄,可以肆无忌惮地玩烟花,可以跟平时见面不多的堂表兄弟姐妹们一块玩,还有一点,就是盼着年夜饭里透着鲜甜的清炒的和下到火锅里的地菜子(荠菜)。
荠菜在我家乡并不是栽培的蔬菜,但田间地头极为常见,也是野菜当中难得的美味,清鲜,不带一点苦涩酸腥的杂味,口感不像家养的蔬菜那样松散,而是紧致、有嚼头,稍稍有点粗糙,比较容易塞牙。每当有机会吃到野荠菜,炒的都会夹上满满一筷子,那是连蒸腊肉都比不上的美味;若是涮火锅,也一定会在刚刚下锅,将将重新煮沸的时候,赶快夹起,品尝难得的清新滋味(别看我写得闲适,夹慢了就都没了)。
一开春,荠菜就要抽薹开花,这时候的荠菜,作为菜蔬,老而柴,难下口;但煮汤仍有清鲜的味道。其他地方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我的家乡则直白更多,“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一大把抽薹了的荠菜,不加其他配料,熬煮成汤,加入洗净的农家蛋,煮熟之后,鸡蛋剥壳,放入碗内,添上一碗茶色的汤汁,就是一份时令的家乡小吃;或是撒上白糖,就成了阳春时节难得的甜品。

薤白这东西,带上个难写难读「薤」字,让人觉着陌生而遥远。

实际上呢,跟其他几种蔬菜一起,薤白其实是《黄帝内经》当中所提的「五蔬」之一。然而现在这东西已经沦为野菜,少有培植了。

「五蔬」,所指的是葵、葱、藿、薤、韭;前文已经介绍了葵,葱和韭菜大家也都十分熟悉,至于藿,是指豆类的叶子,后文介绍薇的时候也会提到;而「薤」这东西,应该算是如今生活当中接触得最少的。

说起来,葱、韭、薤这三种古蔬,其实是同一个属——葱属 Allium 的东西,可算是不太远的亲戚;不过比较之下,三者味道还是颇有区别。葱味香而辛,如今更多是作为佐料,起去腥提香的作用,大葱则肥厚味甜,不过古时的葱指的是小葱;韭菜生食辛辣,烹熟之后味道变柔和;薤则又有不同,我曾经生吃过薤白的叶子,有不太浓烈的葱蒜气味,但没有辛辣的口感,很适合生食。

薤白的学名,Allium macrostemon,其种加词意思是「长雄蕊的」,其实说起来并不比其他的葱类植物有更长的雄蕊。

以上三图分别是薤白、葱 Allium fistulosum、韭 Allium tuberosum 的花,雄蕊相对比例并无显著区别,甚至可以说葱的雄蕊比较长。

学名的内容还是不要那么较真了;说起来,薤白在外观上的特点,在于它的花序,一来相比葱蒜韭菜等常见的葱属蔬菜,它的花序更显得稀稀拉拉,花不算密集;二来最明显的特征,是伴生在花序当中的珠芽——就是最开始图当中棕色像花苞一样的东西。

这些东西跟花苞可没啥关系;要说起来,每一个小小的珠芽,其实倒像是一个微缩版的大蒜头,剥落下来,掉到地上,又可以长出一棵新的薤白。而这东西的气味也跟蒜头颇为类似。

所以这伸出来的不开花的长长的怪东西,其实跟开花确实没有关系:

不过是珠芽提早萌发,还没脱离母体就长出叶子罢了。

关于薤的描述,古诗文当中也不算罕见。曹操、曹植父子皆有《薤露行》的乐府诗作: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从文风也可以区分出父子的诗作究竟是哪一篇。

杜甫也有《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箸头。
衰年关鬲冷,味暖并无忧。

「畦蔬绕舍秋」,秋丛绕舍的是满畦的蔬菜;这蔬菜当中有什么呢?「盈筐承露薤」,装满竹筐的是还带着露水的薤啊。

「束比青刍色」,扎成一捆的薤,有着青草的翠色;「圆齐玉箸头」,另一边呢,根茎显出白嫩的颜色,像是玉做的筷子头一样。

还有《佐还山后寄三首》,是杜甫辞官下秦州后为解决生计问题,向族侄杜佐求援所作的诗: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
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
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
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
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几道泉浇圃,交横落慢坡。
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
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
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

说起来,藠头也算是南方常见的蔬菜,扎成一捆,也颇有这样的外貌。

到底是藠头就是培植的家薤,只不过这唐朝以来的蔬菜变了个名字,如今的薤白是山薤,是野生的薤;还是以前的薤白不再种植,而重新变成野菜,如今的藠头又是另外培植而来?这些东西,已经不大容易考证。

或许能找到关于薤白的珠芽的描述,会有更明晰的证据吧。

另外,汪曾祺先生有《葵·薤》一文,也写了关于此两种蔬菜的考据。


  • 伯夷叔齐中毒死:各种野豌豆 Vicia ssp.

其实这一节的内容,我在关于蔷薇名字的考据的一个回答当中有提到,当时是查证「薇」这个字的内容,写了相关的东西。

以下是原回答中相关内容,懒得再写了:

薇这植物,大概由于《诗经》当中《采薇》一诗,以及伯夷、叔齐采薇而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而为大家所熟悉吧。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而《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的:

薇:菜也。似藿。从艸微聲。 ,籀文薇省。無非切。

藿这里并非指藿香。《康熙字典》引用《说文》:

“尗”就是“菽”,五谷之一,指豆类。

可见藿指的是豆类。现在也有这种用法,如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而《说文》对薇的解释则是:

也就是像豆类,但是比较小;这与薇常见的解释,野豌豆属植物Vicia sp.,在外形以及分类上,是相符合的。野豌豆确实是一类果实比较小的豆类。

Vicia sativa 救荒野豌豆/大巢菜。全国均产。为绿肥及优良牧草。

Vicia hirsuta 小巢菜。产陕西、甘肃、青海、华东、华中、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为绿肥及饲料,牲畜喜食。

Vicia tetrasperma 四籽野豌豆。产陕西、甘肃、新疆、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为优良牧草,嫩叶可食。
薇,《尔雅》:薇,垂水。陆玑《诗疏》:蔓生似豌豆。项安世以为即野豌豆之不实者,《本草拾遗》始著录。《礼》:铏芼羊芐豕薇。汉时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而《字说》以为薇者之食,何其谬耶!古今南北饮食不同,地黄叶唯怀庆人得食之,亦将谓在下者之食耶?薇,垂水,《注》云生于水旁。考据家以登山采薇,薇自名垂水,不可云水草。今河畔弃壖,蔓生尤肥,茎弱不能自立,在山而附,在泽而垂,奚有异也?杜诗:「今日南湖采蕨薇」,蕨有山、水二种,薇亦然矣。《说文》:薇似藿菜之薇者,形义俱足。陈藏器以为叶似萍,亦与豌豆叶相类,而释者或曰迷蕨,或曰金樱芽,或曰白薇,宜为前人所诘。此菜亦有结实、不结实二种,结实者豆可以充饥,不结实者茎叶可茹,余得之牧竖云。
野豌豆生园圃中,田陇陂泽尤肥。结角长半寸许,豆可为粉,与薇一类而分大小。《野菜谱》谓之野菉豆。

既然有图,我们就来看看细节咯:

可以看到,救荒野豌豆的小叶,主脉和侧脉都比较明显,与野绿豆的图片相符。

而小巢菜的叶子明显细弱很多,看不清小叶的侧脉,隐约可见主脉。

(才不是对焦不清楚花拍糊了,就(bù)是(xiǎo)要(xīn)拍叶子)

至于四籽野豌豆,显得相当杂乱(太柔弱了),但叶形倒是比较接近《植物名实图考》当中的“薇”。

至少《植物名实图考》的意见是,薇应该是小巢菜一类的植物,其图片果实的外形(图中植株左下方)也与小巢菜类似。而野豌豆则确实是指现在的野豌豆Vicia sepium(没拍到照片),根据《中国植物志》的描述,野豌豆果实长约2.1-3.9cm,与“结角长半寸许”符合;而救荒野豌豆果实长约4-6cm,怎么也称不上半寸许。

个人的意见:古代人对于植物并没有特别系统的知识,相似的物种可能共用一个名字,因此常见的野豌豆属植物可能被统称为“薇”。

而根据“似藿菜之微者也”的说法,相对于本身已经不太大的野大豆的花,能够从各方面称得上“微”,并且足够常见,特别是在商周人们活动范围的,似乎更可能是小巢菜或者四籽野豌豆这样的种类。至于其他的常见种类,譬如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也可以找到不太符合的特征。

多说一句,伯夷叔齐采薇而食,都说是饿死首阳山,在我看来,可能不完全是饿的:救荒野豌豆这种野菜,在花果期是有毒的,种子也具毒性,伯夷叔齐有可能是有毒的救荒野豌豆吃太多,加上吃不饱,营养不良抵抗力弱,才死在首阳山。

这告诉我们,认种是能救命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啊!

海南情人节“三月三”终于到啦

小伙伴们可以开启“拍吃玩拍吃玩”循环模式了

想知道“三月三”有多好玩吗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市水满乡两大主会场

从3月29日到4月1日(农历三月初二至三月初五)

我们一起来玩转“三月三”吧

“浪漫三月·黎苗同庆·情定琼中”

琼中,地处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是海南三大山(五指山、黎母山、吊罗山)的所在地和三大河(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的发源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67%,海榆中线横贯全境,公路网射状四周,是海南岛公路南北、东西走向的交通枢纽。

境内有黎族人民的始祖山

黎母山,山势险峻,水分四郡

久晴海氛清廓,雾起翠尖浮空

“故老相传,雷摄一蛇卵在黎山中,生一女,号为黎母,食山果为粮,巢林木而居。岁久,交趾蛮过海采香,因与结配,子孙众多,开山种粮。”黎母山因此得名。

汉、黎、苗族是琼中的主要民族

每年三月三,黎族人民要祭拜祖先

预祝山兰谷丰收、狩猎收获

黎族青年男女带着酒和肉欢聚在一起

通过对歌跳舞寻找自己的爱情

三月三也是苗族人民祭祀祖宗家神

祈求子孙平安、五谷丰登、合家幸福的日子

琼中10个乡镇、571个自然村

13万黎族苗族同胞就会开启狂欢模式

超过80%的男女老少会穿上民族服饰涌向县城营根镇

不是黎苗族的人可以去玩吗

只要不犯忌讳,随你吃喝玩乐

这就奉上三月三活动议程

快看看有木有你心水的那一款呢

3月30日(农历初三)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月三广场

琼中县城百花廊桥至三月三广场

黎苗特色服饰展示,走秀及颁奖活动。

3月30日—4月1日(农历初三--初五)

琼中黎苗风情街(县城壹号广场)

民族特色商品、食品以及扶贫产业产品等展销

可供嘉宾游客和当地群众购买、品尝、观赏和体验

黎族忌在吃饭时用筷子敲打饭碗,或吹口哨

认为敲打饭碗会招来饿鬼

吹口哨会吧饭魂赶跑,不吉利

这些好吃的真的太让人心动啦

五色饭,又叫青精饭或花米饭

四种植物汁液将糯米染成黑、红、黄、紫四色

琼中绿橙、竹朗村桑椹、和平镇牛肉干、鱼茶、南药

3月31日—4月1日(农历初四--初五)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运动场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攀爬椰子树、射弩、陀螺、押加等

2. 民俗趣味体育活动:背媳妇、挑水接力、

原生态黎歌苗歌对唱比赛,原生态音乐、舞蹈等大众文化活动表演

3月30日—4月1日(初三--初五)

红毛镇什寒、番响村、什运乡便文村

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纪念馆

琼中县文体演艺中心一楼

少数民族发展成果展及非遗展

琼中宾馆迎宾楼等地将举办黎学丛书发行仪式暨黎族文化论坛

对黎族文化感兴趣或海南文化工作者可以去淘宝啦~

看完琼中,知道你在等大美五指山啦!!!

“春闹三月三 和谐五指山”

这里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翡翠山城”

距离市区45公里的五指山热带雨林景区,有一条自五指山第一峰逶迤至雅宾草地的峡谷——五指山大峡谷,谷深滩险,奇石林立,水流湍急,有80多个大小落差,其中最大落差80米,最深水位8米,最斜水坡45度,最急流速5~8m/s,有100多个“S”型大小河段,这一优势催生了被誉为“华夏第一漂”的特色娱乐项目“五指山大峡谷漂流”。

五指山市将以“春闹三月三 和谐五指山”为主题

举办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

现场有祭祀袍隆扣大典乐舞告祭

还有粉枪队、牛角号与弓箭队、黎族传统木鼓、叮咚助阵

祭祀袍隆扣大典乐舞告祭活动

首届五指山“三月三”美食烹饪比赛

暨南药膳食与五指山猪食材创新赛

在五指山,小黄牛、“五脚猪”放养山林,蚂蚁鸡散养林间,肉禽肥处不腻,瘦处不柴,鲜嫩爽口,多吃不厌。河里捞出的鳗鲡、金钱龟、团鱼不用费心就能烹出一桌佳肴。还有稀有的山珍配河味——灵芝山蟹,用五指山灵芝和五指山河蟹配以调料精心烹制而成,具有驱寒、润肾、补气,理疗关节炎及降火等功效。让我去五指山住一住吧!

由生鱼混炒米粉,加食盐,用陶罐封存发酵月余而成

喜欢的人认为它甘香可口

不喜欢的人一口都吃不下去

鲱鱼罐头:论演员的自我修养

据说由产量极低的山兰糯米酿成

有机会一品佳酿的小伙伴记得回来评论一下

发现妹好想知道什么味道

酒足饭饱还可以来一盏清茶

五指山水满乡的水满茶以香气高雅幽远著称

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都比普通绿茶高一倍以上

农历一、二月产的水满茶质量最高

“三月三”正好可以喝到这波清香四溢的春茶

五指山-琼中-长征镇-吊罗山-提蒙乡-保亭-五指山

环五指山200公里单车挑战赛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分会2017年会暨高校骑行教育论坛会议

在海南中部山区骑车,空气真的太好!

水满全域旅游品牌推介活动

南圣镇庆祝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文艺汇演

暨第三届农民文艺汇演。

捡螺,抓鸭子,芭蕉渡水等水上项目;

民族文艺表演;番阳黎锦苗绣展示;

夫妻互背、赶五脚猪、赶黑山羊、

拔河、跳绳、拉乌龟、顶棍、射驽、

夫妻互背、织锦等体育竞赛和趣味活动。

毛道乡第二届美食邀请赛暨毛道特色美食品尝活动、

黎族传统歌舞汇演、特色农副产品展示、

观摩学习藤编基础技术、

黎家年糕制作、毛道鱼茶制作等活动。

歌舞表演, 脱贫攻坚有奖知识问答,黎族苗族服装展示;

民族传统竞技比赛,包括押加(拉乌龟)、顶棍、高跷、

背新娘、巧夹槟郎、同舟共济等。

五指山市首届民歌大赛颁奖晚会

“三月三”主题文艺晚会

《水满茶香》电影放映活动

“篝火传情 黎苗同欢”篝火晚会

五指山市宣传文化中心二楼

“森林湖”杯醉美五指山摄影作品展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月三是哪些民族的重要节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