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犹药也书善读可以医愚之可医愚的出处是哪本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选自:西汉·刘向 《说苑》

书是一味良药,善于读书的人用它可以治疗迷惑和愚蠢。

人,不论18岁还是80岁,不阅读就是老了。有些家长自己不阅读,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般,家长不阅读,孩子就不阅读。家长不阅读却逼着孩子阅读,这啥意思?无知呀!

总有人借口“忙”而不读书,实则这些人闲下来也不会读书。只有忙碌没了文化,会连本带利都输掉。

英国人曾说,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读书好吗?麻烦您了。

选自:《孝善·微国学》之“文明篇”


出品:湖北省麻城市政府

冠名:湖北·麻城市孝感乡(孝善)文化园

制作:商道(天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摘要:前清光绪元年(1875)张之洞在四川提督学政任上,撰有《书目答问》一书,编写目的是教导当时的举人秀才们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受到《书目答问》的启发,后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告诉现代的读书人,他们在课外应该读什么书?要不要给他们提供一份课外必读书目?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只读各自专业的书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一般知识,也就必须读一定数量的专业以外的书。书是人类的益友,善读,得以医愚。大学生必读书目的管理、创新与实施,是医愚的关键。必读书目是我们应该落实的,但不能让它像紧箍咒一样禁锢我们,大学生必读书目的创新增强与管理提高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亟待。
  关键词:大学生必读书目 阅读指导 内容编写 文化素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经过几年来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探索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远不能停留在开设多少门公选课、举办多少讲座等上。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普及、影像声音资料的泛滥已经对大学生的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阅读时间减少,阅读退化是当前大学生文化取向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
  一、推出大学生必读书目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着速度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入侵,使我们的思想与文化底蕴受到冲击。大学生不知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大学生对《论语》、《孟子》一无所知,大学生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文化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这是民族振兴、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加以正视并克服的障碍与挑战。其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固有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承续出现了严重的偏离或迷失,对体现民族之魂魄的基本载体——国学(人文素质教育),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忽略或偏激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漠视文化本根做法的后遗症将显得日益严重,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因此,大学生必读书目的推出有其不可或缺的必要性。
  二、必读书目的内容选择与编写
  古人云:“开卷有益”,但若阅读内容选择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面对图书馆浩瀚的书籍时,许多大学生在选择上却表现出无所适从的倾向。大部分学生谈到影响自己阅读因素时,选择“同学影响,他们看什么我就看什么”的学生占到42%,受“流行影响”的也占到28%,还有21%的同学表示老师、家人的推荐和介绍是影响他们阅读的主要因素。对于“目前最需要补充哪类书籍”的问题,文学院的学生明显表现出希望跳出自身专业限制的倾向,渴望获得“经济类”或“管理类”的知识,而像信息学院、生科院这样理工科的学生则对“历史类”及“道德类哲学类”的经典名著的诉求重点是不一样的,这是他们寻求自我完善、发展的一个要求。
  编写课外必读书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书目应包括古今中外一般公认的各种名著。(二)、对每位作者要有简要的介绍。古今中外许多学者大多是后人的榜样,介绍他们的生平对读者也是很好的教育。(三)、对每部著作也要简要介绍和评论。清代编“四库全书”,每部书前面都写了“提要”。(四)、提供的数目以多少为宜,需要在编写过程中研究, 1000种左右不算太多。可以先编试用本,以后每个几年加以调整修订。
  这样的必读书目对学生是十分有益的。等到他们走上了社会,“课外必读书目”就变成了“业余必读书目”,在工作岗位上仍然需要继续读各种名著,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只有大家都读书学习,每个人都有较多的知识和修养,社会风气才能纯正,这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条件。对于国家干部、公务员、学校教师、科技人员等来讲,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就包括读书。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时光,多读点有益的书,做点有益的事!大学生必读书目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要特别注意其内容的选择与编写。注意书目的多样性、时事性、进步性等,保证书目的数量与质量。对编写的内容进行监督与评估,使其达到最佳效果,使必读书目能够充分散发其光芒,给大学生的生活增光添彩,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做出重要贡献。
  三、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在尊重和保护学生在阅读与鉴赏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导师在大学生阅读中的指导作用。在大学期间,导师应指导学生参考国家教育部指定的大学生必读书目,制定一个四年的阅读计划,以便于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更好地充实完善自己,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增强知识储备。
  大学生必读书目有其必要性,大学生要好好品味其中的趣味。在阅读本专业书籍,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领略之外的风光。多多体会自己圈子之外的故事,选择一些经典典籍、与时事相关的书籍,在大学期间努力充实自身,努力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大学生必读书目的推出,对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贡献,随着导师对本科生的阅读指导,随着必读书目的改革与监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阅读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随之可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对教育改革奠定一定的基础。对民族文化的兴旺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必读书目中,外国文学作品也占了一定比例。阅读外国优秀书籍不仅可以领略外国的风土人情,还可以从而思考国学与外国文学的区别,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从侧面为民族文化增砖添瓦,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的长河中永远屹立。
  大学生必读书目的改革与发展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亟待。社会、学校、学生需要一起体会领悟这一任务的必要性。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思想,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必读书目的阅读指导与教育管理水平,做到善读书,深刻体会世界的文化风采,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大力振兴民族文化凝聚力。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明辨慎思笃行,让生活永远新鲜,让青春伴着书香有声有色地走过。
  [1]《创新“必读书目”教学管理提高大学生经典阅读水平》
  [2]《大学生课外必读书目刍议》

核心提示: 你有多久没安下心来,完完整整翻阅过一本书了?平时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读书;网络这么发达,碎片化阅读就够了……其实,读书这件事你还真的不能大意。今天,编者就从养生角度解读,读书是如何帮你延年益寿的。

你有多久没安下心来,完完整整翻阅过一本书了?平时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读书;网络这么发达,碎片化阅读就够了……其实,读书这件事你还真的不能大意。今天,编者就从养生角度解读,读书是如何帮你延年益寿的。

读书不仅让人增长知识,还对健康大有裨益。英国小说家毛姆认为,养成读书的习惯,就给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

预防大脑衰老 就像身体上的肌肉一样,大脑也需要通过锻炼来变得更强壮和健康。研究发现,读书能让大脑保持活跃和忙碌,从而预防衰老。

减压 研究发现,在各种减压方式中,阅读效果最佳,6分钟内就能使压力水平降低68%,比听音乐和散步效果都好。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时人们的思绪会集中在文字上,紧张的身心可以因此得到放松。

提高记忆力 每本书都有上亿个信息点,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名称、细节描写等,在阅读时,

大脑会轻松地记住这些东西,并将其储存起来,同时也让你的记忆力变得更好。

生活方式更健康 热爱阅读的人,作息更合理,饮食习惯更健康。一方面因为他们从书中汲取了更多健康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阅读让他们变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注意力更加集中 网络时代,我们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查看邮件、同时和多人聊天、接打电话……这种工作方式会削弱人的注意力。而在阅读时,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书籍中,这能帮助你变得更专注,提升办事效率。

缓解疼痛 通过阅读,能帮助晚期癌症病人减轻疼痛,忘记痛苦。目前,医生正在尝试将阅读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疼痛的方法。

治疗抑郁 英国精神病医师正在尝试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新方法,就是给患者在处方上开出阅读书单。专家认为,读书能够对轻度或中度抑郁症患者产生积极作用。

国人日均阅读仅15分钟

据“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每天读书超过1小时的人仅占36%;另有数据显示,国人平均每天花在电视上100分钟,花在网上45分钟,而纸质阅读仅有15分钟。电子媒介造成的碎片化阅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发现,2012年,我国18~70岁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而在北欧国家,这个数字为24本,美国为7本,韩国11本,日本8.4本左右。

中国人阅读量少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现代生活让人浮躁;二是成功评判标准改变;三是值得一读的书不多;四是从小没养成阅读习惯。

看书要选择明亮的地方,比如阳光下的阳台或草地;夜晚可使用台灯,注意不要让头或手挡住光线。灯泡可选护眼灯、白炽灯,光线相对自然、柔和。

电子书设备最好选择没有背光,视觉感受接近纸质书的,对眼睛损害较小。

看书时要有意识地多眨眼,以防眼睛变干。每读45分钟休息15分钟,可站在窗边远眺,尽可能看远处,以调节玻璃体的紧张度。

读书要保证书面离眼睛达到30厘米;在舒服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保护脊柱。最好是端坐,背部挺直,胸部稍稍挺起,把书举起来。

躺着看书可以将一腿弯曲、另一腿伸直,每隔几分钟就换一下,避免让身体的受力点集中在骨盆或腰椎上,导致肌肉疲乏。

如果你还在以各种理由拒绝阅读,那不妨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百忙之中,他总是抽出时间来阅读。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索契冬奥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特意提到的,他说在个人时间被工作占去之外,能做到的就是经常读书。

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回忆自己插队时读书的状况:“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

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善读可以医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