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有哪些小众的优质科幻电影?


第一观察丨总书记首提全球文明倡议意义非凡
新华社 2小时前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谈文明多样性
新华网 2小时前
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给世界带来什么
新华网 8小时前
耄耋老人深夜迷路 青岛市北民警接力找到家人
民警帮迷路老人找到家人(来源: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信网3月18日讯(通讯员扈晓阳记者陆彦蓉)3月1
信网 1小时前 派出所 公安局 萍乡 青岛
耄耋老人
全国节水抗旱稻全产业链创新联盟在津成立
天津北方网讯:3月18日,2023年中国天津种业振兴大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种
北方网 1小时前 天津 产业链 生物 高质量发展 二氧化碳
俄媒:泽连斯基签令,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实施制裁
综合俄新社、塔斯社18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令,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实施制裁。(环球网)
环球网 59分钟前 叙利亚 乌克兰
这是什么缘分?女子称离职被拒HR招人又招到自己
3月18日,山东济南。李女士称因工作压力大提出离职,公司极力挽留自己背地里又开始偷偷招聘,没想到又重
金羊网 41分钟前 劳动合同 离职 白鹿 山东
马龙晋级男单决赛,国乒锁定WTT新加坡大满贯男单冠亚军
3月18日,在刚刚结束的WTT世界乒联新加坡大满贯另一场男单半决赛中,中国队选手马龙以4∶1击败巴西
金羊网 30分钟前 马龙 人民日报 雨果 樊振东 卫冕冠军
白宫发布最新声明!美国总统拜登:实施更严厉的处罚
当地时间3月17日,根据白宫发布的一份声明,美国总统拜登敦促美国国会采取行动,对管理不善导致其机构倒
央视财经 2小时前 3 破产 证券交易委员会
白宫 股票 司法部没有更多数据了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评论 安德的游戏 4 2014-03-05 16:30:26
对于电影版《安德的游戏》,我之前的期待一直不高,觉得拍出来也就是个《关键第四号》、《宿主》、《心灵传输者》那样的青少年科幻片。没想到,在和刘慈欣、姚海军、吴岩、夏笳、小姬等科幻圈的朋友们一起看了IMAX版《安德的游戏》之后,大家的反响一致非常好!
《安德的游戏》投资高达1.1亿美元,但北美票房仅仅6100万美元,加上海外部分,到现在全球票房也刚过1.1亿,看来出品方狮门公司是要赔钱了。狮门公司目前还没有决定要不要接着拍续集,即使拍,也可能会拍一个电视剧版的番外篇。另有消息称,如果有续集电影,可能不按照任何一部小说来拍,而是讲一个原创的故事。
这部大制作科幻电影真的是因质量不好而失利的么?我们对这部科幻电影的感觉和评价难道有偏差?这次,就让我们以《安德的游戏》为例子,谈谈科幻电影的一些问题。
成功还是失败的游戏?
首先,我们来谈谈票房问题。作为一部上亿美元的大制作科幻片,《安德的游戏》11月1日的北美档期就有些悲剧——前面有10月3日上映的《地心引力》强势捞金,在北美拿下2.5亿美元票房,几乎霸占了整个10月票房;后有11月8日《雷神2:黑暗世界》,也拿到了2亿美元票房。两部大片夹击之下,《安德的游戏》基本没有空间来竞争。再有,虽然《安德的游戏》演员阵容很不错,但总体上看缺乏票房号召力:哈里森·福特经过了他叱咤电影票房的时代,何况也不是主角;本·金斯利虽然演技出色,但没有商业大片的影响力;三位小演员都很出色:“阳光小美女”加上科恩兄弟《大地惊雷》中的小姑娘,还有《雨果》的小男孩担纲主角,不过都没有《饥饿游戏》里詹妮弗·劳伦斯那样的人气。像影片中维奥拉·戴维斯这样拿过两次奥斯卡提名的黑人女演员也无助于影片票房。
此外,原作者卡德一直反同性婚姻,还说奥巴马是个没信仰的独裁者,在本片的拍摄和上映前后都闹出不少负面新闻,令片方的电影宣传受了不少影响。
更主要的问题出在影片的定位上:狮门公司试图把《安德的游戏》打造成科幻版《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希望它赶上如今的Young
Adult电影风潮;原著本来就是一部少儿成长小说;而导演加文·胡德则试图把电影拍得更有深度……引用新浪微博上“-bny-”网友的分析就是——爆米花控说:大场面太短,差评!剧情控说:小儿科,差评!狮门定位的目标观众说:没有三角恋,差评!原著死忠粉说:这个被删那个被删走马观花不爽。差评!…平均下来就悲催了。
让我们从口碑评价上来验证一下这种看法吧:《安德的游戏》在IMDb分数其实不低,共有3万5人打分,平均得分7.2——以用户打分排序,评分用户在1500名以上的2013年科幻电影中,《安德的游戏》排名第11位,还在《环太平洋》之上。排名第一的《金笼》是部虚构背景的移民电影,其科幻味道很淡;第二名《她》是部文艺气息很浓的片子,科幻感也不强;排第三的《Riley
Rewind》是部独立科幻小片,只有70分钟。总体上看普通北美观众对《安德的游戏》评价还不错。
但在媒体汇总的著名网站metacritic上,《安德的游戏》只有51分,位居2013年科幻电影得分的倒数几位:《地心引力》96,《饥饿游戏2》75,《星际迷航:暗黑无界》72,《环太平洋》64,《僵尸世界大战》63,《钢铁侠3》62,《极乐空间》61,《超人:钢铁之躯》55,《遗落战境》54,《重返地球》33!但我们看看这个网站上收录的媒体影评,其中偏好评的有14篇,中评的20,完全负评的只有4篇,正因为4篇负评中有两篇很极端地打了0分,导致影评总体评分偏低。看得出,影评人对科幻电影的感觉与普通影迷有时是不太一致的:《超人:钢铁之躯》在IMDb上得分7.4,《遗落战境》7.0,但在metacritic它们都低于60分及格线。《安德的游戏》难道还不如《极乐空间》和《遗落战境》么?
好游戏还是坏游戏?
那天,机缘巧合,可以在北京与大刘(刘慈欣)、老姚(科幻世界的姚海军)、小姬、吴岩老师和夏笳一起来看电影。大家先坐在影院旁边的哈根达斯店里闲谈,作为组织者,我还颇有点惴惴:之前国外对此片的风评不太好,要是真看了部大烂片岂不浪费大家时间?没想到看完从影院出来,众人都有些兴奋。小姬一直在说“太好看了太好看了,还要看一遍!”,夏笳则以女博士的敏感上升到了理论与文化高度,一向沉稳的大刘在得知影片票房、口碑平平的情况时则表示“这样的科幻电影都不喜欢,我感到很绝望”……
《安德的游戏》到底算不算一部好科幻电影?是不是成功的科幻小说改编?我不想在这里说服对本片感觉不好的朋友,各人感受不同评价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还是想谈谈为什么我们认为它是一部出色的科幻电影,借此也梳理一下目前好莱坞科幻电影的趋势走向。
最近一阵看到不少网友的议论,确实有种困惑感:到底什么样的科幻电影才是好的科幻片?《地心引力》被很多人认为根本不是科幻,原因是离现实太近,似乎没啥幻想的内容。这样说的话,科幻小说中一大票近未来小说是不是都不够科幻了呢?比如说大刘的《地火》、《全频带阻塞式干扰》,陈楸帆的《荒潮》,弗洛·文奇的《真名实姓》,海茵莱茵的《进入盛夏之门》,以及《发条女孩》、《群星,我的归宿》、《末日危途》等等。《地心引力》对太空的展现,对人面临绝境时的恐惧与求生本能刻画,包括其略显保守的回归母体态度,都是很典型的科幻电影母题。如果难以接受它,那么像《海滩》、《奇爱博士》、《奇幻核子战》、《纽约大逃亡》、《逃离地下天堂》等一批经典科幻电影可能都会与你失之交臂了。何况《地心引力》的拍摄技巧极为出色,是科幻电影中继《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电子争霸战》、《终结者》、《黑客帝国》、《阿凡达》等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
还有《环太平洋》,很多人又会认为这部科幻电影光是机器人和怪物打架,没内涵——显然,他们把影片等同于了《超级战舰》、《钢铁侠》、《2012》、《铁甲钢拳》这样的视觉特效大片,没有体会到《环太平洋》背后的B级片文化(怪兽电影、日本时代剧、日本特摄片、老科幻片等)。这让我又想起被很多人鄙视的《阿凡达》,甚至被有些科幻影迷不屑称为科幻的《星球大战》——如果我们把这些“科幻电影”都剔除出去,难道科幻电影地位就能更高么?所谓纯粹的科幻到底意义何在呢?科幻迷不本该是眼界开阔、敢于想象、兼容并蓄的人群么?
不是游戏的游戏
说回《安德的游戏》,为何我觉得这是一部出色的科幻电影?首先,影片在节奏、情节、角色、特效、主题等方面相当均衡,没有明显的短板。这在近些年的科幻电影中已经很难得了。大刘评价说:“它是好莱坞电影中少见的一个平衡很好的电影,一般的好莱坞大片都是特技特别高超、特别棒,但故事和人物极弱,特别是在最近两年的几部大作里面,比如像《超级战舰》、《洛杉矶之战》这些影片,表现得尤其明显,但《安德的游戏》各方面都很均衡,整体水准很高。”
不认同这种评价的可能既有没看过原作的观众,也有原作的铁杆粉丝,他们对影片的情节和角色都颇有微词,但批评的思路却是完全相反的:原作粉丝往往觉得影片节奏太快,删掉的情节太多;而没看过原作的观众往往觉得影片前半部分太没意思,缺乏高潮。《安德的游戏》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这种成长小说往往是层层递进,一点点用故事推动角色成长发展的,但改编成电影,肯定没法把所有情节都放进去。影片114分钟的片长几乎已经达到了这类科幻商业大片的上限——《饥饿游戏2》的小说肯定没有《安德的游戏》复杂,但影片却长达146分钟,足足比本片长了半小时之多(尽管如此,影片情节都不算复杂)。那是因为《饥饿游戏》小说系列近年在北美很红,不像《安德的游戏》是30年前的经典了,其读者基础比后者大很多。有人说影片的情节太“赶”,叙事不够细致,其实《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中有几部也拍得情节非常赶,比如《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以及《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节奏都如同这两部还是著名导演阿方索·卡隆和迈克·尼维尔拍的呢。
原著党与普通观众对角色的态度也很不相同:前者会把电影角色与小说描写反复对照,看到这个十几岁的比邦佐还高的安德就很难接受;普通观众则觉得十几岁的少年安德还是太偏“少儿向”了。如果电影对小说亦步亦趋,角色都必须与原作分毫不差,还叫什么改编创作呢?这年头,连詹姆斯·邦德都从当年小说中描写的“身材瘦削,蓝眼黑发”演变到由壮硕金发的丹尼尔·克雷格饰演,也没见到大家说那就不是007先生了。
《安德的游戏》是不是很少儿向?看看最近些年的少儿科幻、奇幻电影,以及流行的YA(Young
Adult)电影就知道了。在《暮光》、《珀西·杰克逊》、《饥饿游戏》、《哈利·波特》系列等YA电影中,一定会围绕爱情、友情、亲情和青春荷尔蒙展开,而在电影《安德的游戏》中,这三方面都基本付之阙如:除了和佩查·阿卡丽略显暧昧,完全没有爱情元素;安德与豆子等人的友情以及他与哥哥姐姐的复杂亲情也因电影长度关系做了大量删减(顺便说一句,我认为对哥哥姐姐这条线索的删减非常合理,否则影片很容易跑偏)。可以说,影片只关注一条主线,即安德面临的严酷训练环境和人类未来的命运。
《安德的游戏》背后有两部电影明显的影子:保罗·范霍文导演的《星河战队》以及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外表上,《安德的游戏》与《星河战队》都是写人类与虫族的太空战争,都是成长故事的线索,虫族设定也很接近:数量巨大;以生物而不是机械方式发展军力;都很类似蚂蚁,有明显的等级分工……骨子里《安德的游戏》则更接近《全金属外壳》,特别是影片中的教官和军士训练安德等少年一段,简直就是《全金属外壳》前半段的简化和翻版。更重要的是,《安德的游戏》在主题上同样与库布里克的经典作品非常一致,即强烈的反战意识。不过导演胡德显然达不到库布里克的高度,不能像库布里克那样用各种细节及细致深刻的精神反思来体现战争的荒诞、残酷和对人性的扭曲——在《全金属外壳》结尾,美国大兵们端着武器,嘴里唱的却是他们从小听到大的《米老鼠之歌》,整个场景极具黑色的讽刺效果。
范霍文导演的《星河战队》虽然很不错,但从改编角度看其实并不算合理,电影与原作小说已经有很大不同了。《安德的游戏》没有走这条路,结果想看人类与虫族大战的观众就未免有些失望。电影版《安德的游戏》还是尽量贴近小说的,只在结尾特别突出了反战的态度。
时光网上有导演访谈文章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南非导演,胡德深受已故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政治信仰的影响,他坚信只有和平才是真正解决争端的唯一途径。胡德希望观众在看电影时能够将自己代入进主人公安德的世界里,思考如果自己拥有和安德同样的天赋时,会如何领导其他人?如果拥有毁灭一整个星球的能力时,会作出什么样的决定?“你可以用暴力手段获胜,但最后暴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只会激起对方的仇恨,如此循环往复。就像南非,如果不通过和平对话理解彼此,我们永远无法凝聚成一个国家。”胡德说,“我希望观众能享受特效,但是更重要的是反思其中的命题。”
从情节、角色、特效等方面制作水准来说,《安德的游戏》算可以打75分的电影。但影片在主题上的探讨,足以给其加分不少。近年来的科幻电影在主题方面少有开拓,除了视觉奇观电影,很多都有向主流类型片靠拢的趋势,围绕人性(爱情、家庭、个人选择、生活困境等)展开(例如《月球》、《另一个地球》、《她》、《无姓之人》、《怪兽》等等);那种站在一定高度上的带有纯正科幻味道的电影却相当少见了。按前文所言,我们当然不排斥这种人文色彩浓厚的科幻电影,其中也确有不少佳作。但这些科幻片总少了点看科幻小说时的那种感觉:以科幻的超越眼光来看待整个人类及宇宙;对现实原则进行反思、质疑并虚构出另一种可能的现实原则;把想象的世界或物体引入现实,观察其反应,体味世相背后的真实……
按照一般商业片的节奏规律,《安德的游戏》在结尾的大战之后再有5到10分钟内容即可结束,然而导演却用了超过15分钟的长度讲述安德在胜利之后的反思,十几岁的少年依然踏上了赎罪与反思之旅。哈里森·福特饰演的教官在结尾对安德说:“胜利是最重要的。”安德则回答:“胜利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这句点睛之笔告诉我们,影片塑造的不是一般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安德面对游戏的态度,在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中,格外有价值。
这篇影评有剧透","

  “海外上座率90%,北美、澳洲第一上座率”,电影《流浪地球》2月18日发布海外口碑视频特辑,海外观众助力中国科幻。《流浪地球》已于大年初一上映,口碑票房齐开花,截止到2月17日票房突破37亿人民币,于中国电影影史位列第二。
  中国科幻走向世界 海外媒体为其点赞
  电影《流浪地球》自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凭借其炸裂口碑与票房佳绩,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科幻讨论风潮”,将“中国科幻”这个小众话题推到了大家的讨论中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中国科幻。而在大洋的彼岸,《流浪地球》于2月8日在北美上映,同样掀起了一场小风暴。
  电影《流浪地球》从2月5日点映开始便受到海外媒体关注,《好莱坞报道者》、《纽约时报》、《Flicks》、《福布斯》、《Sciencefiction》、《The Verge》、《News 18》等争相报道。其中《纽约时报》甚至将电影《流浪地球》视为中国科幻的一种标志, 将其称之为“中国电影终于加入太空竞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海外排片创近年新高 “家”元素赚尽观众眼泪
  “北美最高排片单日平均30分钟一场,连续多日单厅票房冠军”,这是《流浪地球》北美首周的票房写照,也是北美观众对于《流浪地球》的关注与认可。截止至北美时间2月14日,上映第二周的《流浪地球》北美票房累计293.3万美元。
  《流浪地球》海外不仅票房创下佳绩,口碑也广受好评,“燃“、“场面震撼”、“特效尤其惊艳”、“脑洞很大”、“细节非常到位”、“享受其中、非常喜欢”等关键词经常出现在海外观众的评价中。国外著名电影网站“IMDB”目前超过4500人评分,分数7.8,著名影评人评论网站“烂番茄”新鲜度为80%。
  对于许多在海外的华人来说《流浪地球》可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电影中对家的情感,让身在异国他乡的他们深有感触。对于海外华人来说“看到熟悉的城市北京与上海”让他们感觉非常亲切
,“现在的年轻人真了不起,看看我们中国人也能拍出个这么个大片”则令海外华人感受到中国力量的进步,让他们感到自豪。《流浪地球》目前正在海外热映中,在观众的要求下,影院排片继续上升北美扩映至80座城市135间影院、澳新扩映至11座城市41间影院。
  电影《流浪地球》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上海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腾讯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青新影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优酷电影有限公司、霍尔果斯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湖南芒果娱乐有限公司、嘲风影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影纵横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北京耀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华夏天山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睿博星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泰洋川禾文化传媒(天津)有限公司、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宁洋影业(广州)有限公司、北京自由酷鲸影业有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中影数字院线(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摩天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星河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北京世纪伙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流浪地球》由刘慈欣原著,郭帆导演,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出演,Mike隋、屈菁菁、张亦驰、杨皓宇、李虹辰、杨轶、姜志刚、张欢主演。影片目前正在全国热映,这趟冒险之旅欢迎你的加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门科幻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