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婴儿是什么意思二十三岁的女儿还是婴儿

28个方法,让宝宝从小自信
28个方法,让宝宝从小自信
28个方法,让宝宝从小自信
让宝宝从小自信,你当然希望他自信,但自信不是天生的,如此打造自信宝宝的28个方法,你可以试试?& & 1 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么?”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 2 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 3 宝宝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宝宝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 4 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 5 用商量的口气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报纸拿给妈妈,好么?”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 6 让宝宝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宝宝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 7 给宝宝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 8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宝宝,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宝宝自信的土壤。& & 9不对宝宝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 10 带宝宝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 给宝宝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 12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 13 让宝宝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 14当宝宝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 15 让宝宝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 16 帮助宝宝拟订详细计划,并提醒他执行。比如帮宝宝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练琴了,对吧?"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 17 宝宝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 & 18 孩子在拼七巧板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 & 19 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 20 本来并不想带他去麦当劳,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
21 帮助宝宝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宝宝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 22 教他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 23 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梦想做的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会更有自信。& & 24 尽量让宝宝在生活中脱离依赖。上幼儿园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处境中充满自信。& & 25 让宝宝从小学会游山玩水。带宝宝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 & 26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辱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 27 宝宝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 28父母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做受人尊敬的人。父母在社会中不受人尊重,最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提升宝宝智力的40个简单方法
宝宝的智力是爸爸妈妈一直都非常关心得问题,但这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里提供提高宝宝智力的40个方法,希望能对提高您家宝宝智力起到帮助。
一.提高宝宝逻辑性1、考推理你和宝宝准备一起吃早点了,但还没有把早饭盒揭开,父母可让孩子猜一猜:“猜猜看,咱们今天早点吃什么?”“你希望是牛奶还是豆浆?”这种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
2、数数楼梯的台阶上下楼梯会让孩子感到疲倦而无味,但倘若这时父母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能让宝宝智能有所提升,而且宝宝吵闹着要大人抱自己上楼梯的状况也将会大大减少。父母可带领孩子一级台阶一级台阶、一层一层地数数楼梯的阶数,在不知不觉攀爬楼梯的过程中,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也会有所提高。
3、认路、数门牌带孩子出门后,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时间,因为回家的路上时间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较放松。这个时候,面对四通八达的各条马路,让孩子分辨并记忆,找出各条路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学会利用参照物来认路,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在回家的路上,还可以指导孩子数门牌号码,分清哪边是偶数,哪边是奇数,能强化孩子的数字概念,对提升数学逻辑智能很有帮助。
4、寻找节目时间表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孩子最爱看的节目是在什么时间播出呢?可以在电视报上找出那个时间,教孩子认识时间。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而且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还能学会一些汉字。
5、和孩子一起数玩具晚上睡觉之前,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过,父母可以从旁协助,借此机会帮助孩子学到新本领。最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大声数玩具,数完一件放好一件。孩子通过模仿就能知道数数的顺序,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数和放玩具了。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6、看商品标价逛商场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标签,让孩子知道每样商品都有它的标价。然后再和孩子算一算,买两件要多少钱,妈妈有10元钱,够买几样……这能使孩子对金钱有个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他的数学智能。
7、增减衣物学数学天气暖和了,衣服要减少;冬天天气冷,衣服要相应地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数衣服的件数,夏天穿单衣1件;秋天穿内衣+毛衣+外套共3件;冬天穿内衣+毛衣+外套+防寒服共4件。宝宝在此过程中就会把天气冷和要保暖及穿厚衣服,天气热和要凉快及穿薄衣服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从具体的生活经验中提升本体感觉,认识自然。在穿脱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自己系纽扣,从上往下系,或是从下往上系,让宝宝的数学逻辑智能得到提升。
二.增强与人交往能力8、与人打招呼教孩子向遇到的熟人打招呼,向他们问好。打招呼的时候教孩子用不同的礼貌称呼,如“叔叔,阿姨,奶奶”等,还要教孩子使用礼貌的招呼用语“您好”、“您去上班吗”等等。这可提升孩子的人际智能。
9、让孩子进行自我介绍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让孩子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不必说得太多,如果孩子害羞,只要介绍一下姓名、年龄就可以了,这既能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提升他的内省智能。
10、到有相仿年龄小朋友的人家做客爸爸妈妈有时候也要挑选一下做客的对象。到有小孩子的人家去做客,能为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时机。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也能培养孩子合群及合作的意识。
11、让孩子来帮忙爸爸妈妈可以假装自己有困难,让孩子来帮一下忙,如帮忙搓一下抹布等。通过劳动,孩子能建立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意识。父母的帮忙请求能让孩子有参与感,并能训练他最初的合作性,对他的人际交往有好处。
12、让宝宝去问路妈妈可以经常带孩子上街,在街上时,妈妈要鼓励宝宝去问路,这可以提升他的人际智能,因为向陌生人询问道路,可以充分锻炼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提升空间智能13、认方向路上教孩子注意认路、辨别方向,如以建筑物为识别标记等。尤其到十字路口等复杂地形,可让孩子观察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这可提升孩子的空间智能,让孩子熟悉道路。
14、辨认东南西北教孩子利用周围景观来认路,例如用阳台、树叶方向、路牌等等来帮助辨认东南西北,对孩子方向感的训练很有帮助,还能提升孩子的空间智能。
15、给宝宝下指令妈妈可以让宝宝做个小帮手,给他适当地下指令,如“帮妈妈去拿放在里面的那罐牛奶”,或指示他“看看你的背后”、“往左边一点”等。对宝宝说话,妈妈要多用以下字眼:在里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最上面、最下面等等。这能提升宝宝的空间智能。
16、观察树叶的变化季节交替,植物的变化最明显。生活中,可以观察树叶一年四季的变化,让宝宝了解季节的概念,同时提升宝宝的视觉空间智能。夏天树叶的颜色是翠绿色的,到了秋天就变黄了,而到了冬天就落光了,只剩下孤零零的树枝,但春暖花开时,嫩绿的树芽又冒出了头。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观察同一棵树,观察1年,并为宝宝讲解其中的道理。树叶颜色的变化、生长和枯萎在宝宝的视线里不断交替,提升了孩子的空间智能和自然智能。
17、看地图找方向准备出游前,最好先买一张旅游目的地的地图,当然也可以在到达目的地再买。别小看这张地图,它可是你提升宝宝空间智能的有效工具。告诉宝宝你们下一个目标,让宝宝在地图上找到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目的地位置,并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前往目的地的路上,爸爸妈妈还要提醒宝宝看路标,到达目的地后,再拿出地图让宝宝确认目标是否正确。这个过程看似复杂,但对提升宝宝的空间智能非常有效,同时宝宝的方向感。空间想象力以及执行能力也都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18、学名称、认识沿途景物指着路上的街道、车站、建筑物,告诉孩子它们各自的名称、建造年代。可提升孩子的语文智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可让孩子观察沿途的自然景观并向孩子作介绍,告诉他各种景观的名称、特点、功用、季节变化等,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
四.锻炼说话能力19、让孩子形容他最喜欢的动画角色孩子对自己喜欢的角色印象一定很深刻。可以让孩子形容给妈妈听,他喜欢的角色长得什么样,是一只小鸭子,还是一只大笨熊,它的嘴是什么颜色等等。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边走路边唱儿歌父母带孩子走在路上时,有许多增加孩子知识的机会,可以给孩子猜测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之类的谜语,孩子不一定能猜出来,但对这种形象生动的儿歌会感兴趣,有利于孩子的语言智能。21、描述物品特点妈妈可以拿着一个宝宝感兴趣的物品,为他描述这个物品的一个或多个特点,如谈谈它的颜色(是草地般的绿色);或是它的形状和大小(小圆球);数量的多寡(两个桔子);或是它的质地(柔软的或是硬的);或描述它的声音(电视的声音很大,很吵)。也可以让宝宝试着描述一下这个物品的特点。宝宝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运用语言和组织语言,他的语言智能也就能得到提高。
22、一起决定买什么在购物的过程中,可以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正在挑选面包,你可以和宝宝讨论一下你的想法,也让宝宝说说他的想法,他一定会说为什么要买这个面包,也许是样子好看,也许是闻起来很香等等。最后做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决定,宝宝在发表他的意见的同时,大大提升了他的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
五.培养艺术细胞23、唱歌让孩子在路上唱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能调动孩子的情绪,因为在幼儿园里,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单独唱歌的机会,如果能让他单独唱,他对音乐一定会感兴趣。
24、听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劳动你是不是每周都进行一次全家大扫除呢?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一边大扫除,一边听欢快的音乐。这能提高大家的劳动情绪,孩子也会觉得这是个快乐的时间,有助于养成他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也提升了他的音乐智能。
六.训练观察力和记忆力25、辨认蔬菜让孩子辨认青菜、菠菜等蔬菜,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特征,能提升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
26、观察菜的颜色变化在妈妈做饭时,让孩子练习判断菜什么时候熟了,找一找生菜和熟菜颜色上的不同,可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27、观察做菜的顺序妈妈做菜时,让宝宝在旁边仔细观察妈妈做菜的工序,做好之后,让他说出某一道菜的步骤,如做芹菜炒肉丝时是先炒肉丝还是先炒芹菜等,这样能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增长孩子的生活常识。
28、介绍营养价值在陪宝宝吃饭时,父母先说每道菜的营养价值,接着看孩子能记住多少,既增长了知识,又训练了记忆力。
29、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孩子照着电视中的样子画出他喜欢角色的样子。电视的画面不是固定的,因此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训练他的记忆力。
30、说出玩具的颜色可以让孩子先说出某件玩具的颜色,然后再说出哪些玩具颜色一样,这可以教孩子认识颜色,还能培养孩子视觉分辨力和观察能力。
31、教孩子找出相同材质的玩具可以教孩子把不同材质的玩具放在一起,比如有的是塑料玩具,有的是绒毛玩具,还有的是木头做的玩具等等。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触觉感知力和视觉分辨力,让孩子学会分类。
32、辨认颜色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机会,让孩子学习辨认各种颜色。如叶子的颜色,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还可以问问宝宝“我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黑色的,哪些又是红色的”等等。室外还有许多花草颜色各异,可以教宝宝分辨花的种类和色彩,如菊花的品种就很繁多,颜色也是多样的,是很不错的自然教材。在辨认颜色的过程中,宝宝的视觉智能不断地受到刺激,充分发挥他的视觉能力,培养他的辨别和观察能力。爸妈在他进行颜色辨认时尽量不要加以暗示,要让宝宝自己去观察身边的东西,认出所要寻找的视觉对象。
33、辨认声音带宝宝到一个接近大自然的室外环境时,接触自然界声音的机会大增,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注意听某种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溪流的水声、风声和雷声,都可以用来提升宝宝的听觉能力。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还有许多声音,如:机车启动,汽车按喇叭,消防车的长鸣,盖高楼的敲击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刺激宝宝的听觉。在宝宝对这些声音有了记忆之后,可以让他听到声音后马上辨认。通过刺激宝宝的听觉会让他的感觉更敏锐,变得更机灵。
34、触物猜名在室外活动时,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室外遇到的各种材质、形状、大小等都不同的东西提升宝宝的触觉能力。先让宝宝把手放到背后掌心朝上,家长把捡到的各种小东西放到宝宝的掌心上,让他先形容一下手中的东西触摸起来的感觉,然后再说出他猜到的答案。例如宝宝可以触摸家长放在他手中的鹅卵石,说:“我摸到一个硬硬的、滑滑的、冰冰的、重重的东西,觉得好像是一块石头。”然后让宝宝拿到面前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进行这种智能提升活动时除了用静物,还可以用动物。看看宝宝能不能猜出他正触摸的是一只蚕宝宝,或是一只蚂蚁。
七.增强内省智能35、和孩子一起反省
一天的勞碌、忙作終於過到,是跟孩子好好談心的時候了。不要擺出家長的面孔,應和孩子成為最好的朋友,在愛的氣氛中,誘導孩子說說自己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犯過錯誤,或做了哪些好事讓老師表揚了,為什么表揚……讓孩子自己找原因,这样能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
36、故意说错一件事情与孩子谈心时,故意说错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说错一个故事,例如今天艳阳高照,而你却说今天天气不好,看孩子的反应,这样能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逻辑智能。
37、表达心情全家人在一起聊天,突然让孩子判断家里其他人是不是高兴,高兴的程度如何;或者讲一个故事,让孩子练习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以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
38、让宝宝参与出游前准备在出游前,爸爸妈妈都会进行物品准备,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与宝宝无关,其实让宝宝参与出游前准备是有效提升他逻辑智能和内省智能的机会。让宝宝想想出游要准备的物品,也许有他特别希望携带的东西父母没有记得。在准备的过程中,从起居到饮食,一项一项考虑进去,鼓励宝宝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会让宝宝的逻辑智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尊重宝宝的意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这对培养他的内省智能很有效。
八.提高运动能力39、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在开始时,可以让孩子帮助你来整理,渐渐地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当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即使他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要责怪他。这可以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明白,小孩子应该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40、远距离沟通爸爸妈妈可带宝宝到一个较空旷的草地或广场,爸爸、宝宝、妈妈3个人之间间隔一段距离,爸爸用语言加手势把一句话表达清楚,宝宝看到后再学着爸爸的样子把这句话传给另一边的妈妈。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宝宝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在有趣的游戏式活动中提升宝宝的语言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
这个活动可以锻炼宝宝的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在有趣的游戏式活动中提升宝宝的语言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求解梦,梦见巨大的地下福尔马林池,泡着很多小孩儿和残肢。_百度知道
求解梦,梦见巨大的地下福尔马林池,泡着很多小孩儿和残肢。
我就跟他解释。但是孩子们在水底下游泳都很开心,上下铺的床,我赶紧去把小男孩抱起来了,把他抱到上铺的床上了,小胖子穿白背心,有一个穿着黑西装牛仔裤很帅的小男孩,这个组织的坏人正谋划着把活着的小孩先转移到别的地方先是有十来个人包括我在大操场上跑步,这些小孩是全部都要被杀死的,水底下泡着各种尸骸,我是看他摔倒了关心他才来抱他的,(小男孩,发现一个小孩摔倒了,两三岁)有个瘦高穿粉衣裳的十来岁的女孩直接从他身上跨过去了,没有血,我把他送到一个宿舍,四五岁,小男孩还不乐意,还有很多小孩儿在里头游泳,淡黄色的水。
然后不知怎么的就到了水底下了,他就住那儿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也梦到类似的事情,可不要当真啊!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谚语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对不对呢?应该说有一部分是经验之谈,也有一部分是科学根据。那么对梦的解释,古今中外都有很多解释。比如说中国的《周公解梦》。像欧洲最大的影响最深的叫弗洛伊德,他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他和神经官能症打交道以后,弗洛伊德写了一本书就叫做《梦的解析》,他基本的理论观点就是人有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那么在白天醒着的时候,意识活动控制这种无意识活动,所以有些欲望就不能够得以实现,得不到发泄。那么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有意识控制了,这个时候,无意识的这个欲望,就以梦的形式发泄出来,而且以梦的形式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叫精神分析理论 这是当时他除了对正常人的睡眠解释外,对一些人还...
怎么能把你的回答删除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福尔马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孩子
  “你喜欢孩子吗?”   “喜欢”基里洛夫儉快而又冷淡地答道。   “那么你也爱生活?”   “是的,也爱生活……”   这是《鬼》中的一段话。基里洛夫接着告诉斯塔夫罗金,自己很幸福。纪德说这是一种“新生”,“这一新生的第一效果,就是把人们拉回到童年的最初状态:‘假如你们不变得跟孩子那样,你们就进入不了天国。’关于这一点,我要为您们援引拉布吕耶尔的这句话:‘孩子们既没有往昔,也没有未来,他们生活在现实。’而成人就做不到那样‘基里洛夫是个无神论者,他在即将自杀的时候,对彼得·斯捷潘诺维奇说:   “神是必须有的,所以应当有。”   “嗯,好极了。”   “但是我知道,神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基里洛夫否定上帝,却没否定孩子。从“喜欢孩子”到“爱生活”的过渡竟显得那么自然。“孩子”在基里洛夫的世界里,成为通向“生活”、通向永恒、通向幸福的桥梁。上帝在某种层面上说,对人起到的也是一种类似桥梁的引导作用——把人引导到幸福、7欠恒的彼岸世界。基里洛夫在自己的世界里放逐了上帝,他必须给自己另外找到一个引导者。他经过理性的反省,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孩子”代替了虚幻的上帝。这是一个不信神的人的例子,再举一个信神的人的例子。《白痴》中,梅诗金公爵对罗果仁叙说自己的一段经历:   一小时以前,我在回旅馆的路上遇见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吃奶的孩子。女人还年轻,孩子才一个半月。孩子向她笑了一下,根据她的观察,这还是孩子出生以来的第一次。只见她非常非常虔诚地画了个十字,我问她:“你在想什么,大嫂?”(那时候我什么都爱问)她说:“做母亲的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笑,心里有多么高兴;上帝第一次看到有罪的凡人真心诚意地跪在他面前做祈祷,我想一定也是那么高兴。”   乡下女人纯朴而真诚地信仰上帝,她的信仰是没有经过理性反省的,就像她喜爱怀里的孩子,完全出于本能。对孩子的爱,毫不费力地让她过渡到对上帝的坚定信仰。孩子不经意间,成为她和上帝之间的桥梁。在这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的世界里,孩子,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这两个例子,我想到两点:其一,孩子是真实的,地位较低,对孩子的爱都出于本能,而上帝是虚幻的,高于世人的,以至要对上帝进行理性的反省。其二,无论是否信仰上帝,人们都爱孩子,但有的通过孩子反对上帝,有的则通过孩子走向上帝。这是人走向彼岸世界的两种道路之间的争斗:是依靠人的力量,还是依靠上帝的力量?人的力量是否值得信任?上帝的力量是否值得信任?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自己交给上帝去裁决,就像亚伯拉罕,上帝让他将自己的孩子献祭,他便将自己的孩子献祭。亚伯拉罕并不揣测上帝的意图,他对上帝的信仰是没有经过理性反省的。基督一再强调,不愿意通过奇迹赢得人们的信仰,也是同样的意思。但是,启蒙运动以后,人们对上帝公开提出挑战。伏尔泰说,如果上帝不存在,也应该把它造出来。这么说来,上帝并不是那么天经地义的。这类思想让很多人感到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其中之一。上帝是否存在,如果真的不存在,那人该怎么办?依靠人的力量能让人得救吗?这个问题一辈子纠缠着他。   俗常生活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像《白痴》里的那个乡下妇女一样,对孩子充满爱意。他在流放西伯利亚期间给哥哥的一封信里说:“我整夜整夜地思考你的孩子们的生活,我诅咒命运让我无法伸出手来帮助他们。”他还曾经把自己作品中的许多章节读给五岁的女儿和她的小朋友们听。后来他对朋友们谈到,当他给孩子们朗读这些章节时,他更加肯定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即使最深奥的书里,也有孩子们能够理解的片段,汇集起来,出版一本可供孩子们阅读的小书。后来,他逝世后,这本书由俄国著名语言文学家米勒编辑出版,书名是“献给俄国的孩子们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选”。书中收集了堪称俄罗斯文学中最复杂、最深刻的作品的片段:《穷人》《尼托契卡·涅瓦诺娃》《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少年》以及《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现实生活中对孩子的喜爱,如实地投射到他的文学创作中。他的作品有太多儿童形象。在《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里,写到涅丽的性格和命运;在《群魔》里,斯塔夫罗金和沙托夫的谈话,和基里洛夫之间的谈话都涉及到孩子;在《罪与罚》里,有马尔梅多夫的孩子们;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许多章节都跟孩子有关,比如《和小学生们相遇》《在清新空气里〉》《叛逆》《男孩子们》。“孩子”的形象不但以极高的密度贯串整部宏大的小说,而且,在我看来是理解他小说思想的核心要素之一。“孩子”这一形象在什么时候出现,以什么样的面孔出现,都是作者经过精心安排的。“孩子”和宗教有着微妙的对照关系,关涉到宗教的地方,也往往提及孩子。譬如小说开头,集中篇幅讲了三个主要人物德米特里、伊凡、阿辽沙的幼年时期。最后把重点落到年纪最小的阿辽沙身上。阿辽沙还不到四岁,母亲就去世了,但他对母亲印象深刻,有一个画面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夏天的一个寂静的晚上,从打开的窗户射进了落日的斜晖——斜晖记得最真切。屋里一角有个神像,前面点燃着神灯,母亲跪在神像面前,歇斯底里地痛哭着,有时还叫唤和呼喊,两手抓住他,紧紧地抱住,勒得他感到疼痛;她为他祷告圣母,两手捧着他,伸到神像跟前,好像求圣母的庇护……突然,奶娘跑了进来,惊慌地把他从她手里抢走。   这是一个孩子留下的对母亲美好而不安的记忆,最后到来的那个不安如何消除?记忆之中笼罩着的宗教氛围已经隐约暗示了解决途径。阿辽沙长大回到故乡,“在找到了母亲的坟墓不久之后”,忽然对父亲说,他“想进修道院去”。为什么是在找到母亲墓地之后决定进修道院?联系前面提到的那个孩子时代的记忆,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孩提时代的记忆唤醒了阿辽沙心中的宗教意识。在这儿,“孩子”的形象,成了阿辽沙和宗教之间的桥梁。   阿辽沙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核心人物,不但在思想上如此,在小说的结构上也如此。围绕阿辽沙,小说向我们展开了三个彼此独立而又有所联系的世界。首先,阿辽沙引出一个宗教的世界,这是一个几乎外在于现实世界的世界’这个世界代表着真理和救赎,中心人物是佐西马长老。小说第一部第二卷《不适当的聚会》>,主要讲的就是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受到的侵袭,侵袭来自卡拉马佐夫家族代表的现实世界。这是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主要人物是老卡拉马佐夫和他的三个儿子:德米特里、伊凡、私生子斯麦尔加科夫。前面提到的这次聚会试图借助佐西马长老的力量,也就是宗教的力量,调节卡拉马佐夫家族的矛盾,没想到,却是以老卡拉马佐夫搅乱整个修道院,佐西马长老向德米特里下跪作为结局,我把这理解为,现实世界上升到宗教世界的失败。在这触目惊心的失败之后,阿辽沙又引出一个孩子的世界,这个世界以伊留莎和柯立亚两个孩子为中心,跟小说的中心情节——^拉马佐夫家族的纠纷并没太大联系。这是一个几乎独立于成人世界的世界,但这个世界又是建立在世俗世界之中的。之后,这三个世界一姑且粗糙地将其命名为宗教世界、世俗世界、孩子世界,一直相伴着发展。为什么孩子世界是在宗教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干?页失败后引出的?并且,在我们能看到的篇幅之内,为什么小说是以孩子的世界终结的?这一系列问题不会是偶然的,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孩子,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又承载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什么思想?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孩子”包括婴儿、儿童、少年,甚至还包括青年。这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复杂世界,每一个年龄层次的孩子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承载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不同思考。孩子如何一步一步发生变化,如何最终融入成人世界,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关心的问题。   1.婴儿和儿童   首先说婴儿。在第三部第三卷《预审》中,德米特里在小酒馆里以弑父嫌疑人的身份被审讯,在漫长的审讯结束后,德米特里累得睡着了。“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同此时此地的境况完全不合拍的梦。”他梦见自己坐在一辆农民赶的马车上,经过一个刚刚遭受火灾的村庄,许多瘦弱的农妇成排地站在村口,边上一个瘦骨嶙峋的女人,怀抱一个正在啼哭的婴儿。“婴儿哭着,哭着,伸出小手,光光的小手握着小拳头,冻得肤色完全发青了。”马车夫告诉他,“娃娃”在哭,“娃娃”这个词引起了德米特里满心的怜惜。他固执地问,“娃娃”为什么哭,为什么不让娃娃穿暖和,回答是因为遭了灾,可他仍然近乎愚蠢地问下去,“娃娃”为什么这样穷?人们为什么这样穷?为什么不拥抱接吻?这些问题使得他心里涌起一种强烈的怜惜之情。“他想哭泣,想要对大家做点什么事情,让婴孩再也不哭,让婴孩的干瘦黧黑的母亲再也不哭,让世上从此再也没有人流泪。”德米特里醒过来后,对旁边的人说“我做了一个好梦”,说话的口气“有点古怪”,并且“露出一种新的,闪耀着喜悦的脸色”。他本来一直为自己辩护,现在他忽然放弃了,他对屋子里的人说:“……我们大家全都是残忍的,我们大家全是恶魔,都在使人们,使母亲和婴儿哭泣,但是一切人里面……我是最卑鄙的恶棍!……我愿意受苦,我将通过受苦来洗净自己!”   奇迹在德米特里身上发生了’他一下子从痛苦的深渊里脱身出来——至少在这一时刻。创造这奇迹的正是孩子,一个最最柔弱的婴儿,小说中多次提到孩子,但提到婴儿的次数不多。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目中,婴儿是神圣的、纯洁的,婴儿的纯洁有着净涤人心的强大力量,婴儿就仿佛一面洁净的镜子,可以照出人心里的一切肮脏,让人看清楚自己。   再说儿童。这儿面临一个困难:如何区分儿童、少年、青年?本文按照一般的观点区分,十二岁以下的是儿童,以上的、未成年的是少年。成年的但比较年轻的是青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在三十岁以下,都应该划归青年的范畴)。我还想过一个针对小说里的少年和青年的划分方法:少年是不能独立参加社交活动的,而青年可以。但小说中并非每个人都会明确告知年龄,多数只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判断。   小说中提到儿童的地方,前文已经提到的阿辽沙的那个关于母亲的记忆是一个。小说也写到阿辽沙的大哥德米特里的儿童时代,那时候德米特里“被抛弃在父亲的后院里,光着脚在地上跑着,小脚上只有一个纽扣”,小城的医生赫尔岑斯图勃看见了,很可怜他,给他买了一磅孩子们很爱吃的胡桃,并且教他用德语说“圣父”“圣子”“圣灵”。   这两个例子,有两点很值得注意。其一,小孩子是弱者,被父辈或者成人世界侵害、漠视。阿辽沙的记忆中充满不安,一只忽然伸出的手把他从母亲的怀里抢走;德米特里则被父亲完全抛弃在一边,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其二,宗教在其中闪烁着光亮。阿辽沙的记忆中,母亲为他祷告圣母;童年的德米特里,接受赫尔岑斯图勃礼物的同时,也接受了“圣父”“圣子”“圣灵”。老卡拉马佐夫的四个儿子中,德米特里和阿辽沙有某种共性,他们内心里都深信上帝,就算是德米特里的罪过,也不是阴险可憎的,反倒显得很单纯。孩子跟上帝的关系是和谐的,孩子坚固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而接下来要说到的例子刚好相反。   伊凡在一个小酒馆里跟弟弟阿辽沙碰面’他准备向弟弟抛出那个充满毒素的思想(宗教大法官)之前,伊凡决定先讲一些“孩子”的故事:土耳其人在保加利亚到处行凶,“津津有味地折磨孩子,包括用匕首从母亲的肚子里剖出孩子,一直到当着母亲的面把吃奶的幼儿抛向空中,再用刺刀接住”。然后是在日内瓦处决掉的一个名叫査理的坏蛋和凶手的例子。査理在童年时代忍饥挨饿,动辄挨打,成人后图财害命,杀死一个老人。在监狱里,牧师们和慈善的贵妇人等把他包围起来,感化他、说服他,最后他终于感动得哭泣:“早先我在童年的时代,一直为能吃到猪食而高兴,现在天福降到我的身上,我将在主的怀里幸福地死去。”之后,又讲了两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第一个小女孩七岁,被父亲毒打,事情闹到法庭上,父亲被判无罪。“旁听的群众因为那个折磨小孩的人被判了无罪,竟快乐得欢呼起来。”第二个小女孩五岁,被父母百般责备虐待,夜间还被关在厕所里。小男孩八岁,因为玩耍时不小心把将军心爱的一只猎狗的腿弄伤了,被将军抓起来,将军下令脱去孩子的衣服,让他跑出去,然后放出所有猎犬向他   扑去’就这样小男孩在母亲眼前被撕成碎块。   这些例子里,有婴儿,但更多的是儿童。孩子们仍然像婴儿一样纯洁,还没受到人世的一点儿污染,却没享受到一点儿温情,得到的完全是无辜的虐待。“小孩子们是无路可走、无处可诉的,他们有着天使般的信任心,这恰恰使虐待者的卑贱的血沸腾起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常常在作品中描写小孩子的痛苦,而且对痛苦的描写极其细致,让人沉浸在难以忍受的细节之中,似乎要让人遭受一种良心的谴责。以上这两点加起来——“纯洁的天使”和柔弱的受害者,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纯真的孩子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佐西马长老临终前的一段关于孩子的话,正好说的是这两层意思:   你们尤其要爱小孩,因为他们也没有罪孽,像天使一般,他们活在世上,好像是对我们的一种指示,使我们感动,使我们的心变得纯净。侮辱小孩的人是可悲的。   这两个特点是相互关联的。正是孩子“天使般的”纯洁,引起人们犯罪的欲望,也正是孩子“天使般的”纯洁,把人们的罪恶衬托得丑陋不堪,将无辜者和人世间的罪恶强烈对立起来。之所以在婴儿身上强调纯洁,在儿童身上强调受苦,我想是因为婴儿是没有意识的,完全没有沾染现实世界的阴影,而儿童有了一定的意识,有意识才能认知到痛苦,才能使痛苦成其为痛苦。   2.少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少年身上,开始强调他们接近成年人的特点。《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少年”构成了孩子世界的主体。我把这部分人又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以柯立亚、伊留沙为主体,以斯涅吉辽夫的住所为主要活动地点;另一部分只有一个人,霍赫拉柯娃太太的女儿丽扎。这些孩子是否还像前面讲到的婴儿和儿童一样,完全是纯洁的天使或者柔弱的受害者吗?   十四岁的柯立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着重刻画的一个少年形象。他受到母亲的溺爱,有些男孩子因此“取笑他、捉弄他”,但他“力气大得吓人”,“举动灵活,性格固执,胆大而富于进取精神”,能够自我保护,而且各门功课都很好,受到同学的欢迎。“但他同时又像最坏的孩子那样绝不放过一切方便的机会拼命淘气,不仅淘气,还要弄点小聪明,做出点古怪行为,给人‘吃点苦头’,显一手,露一露脸。”有两件事把他的淘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件是他跟一群少年打赌,自己敢在夜里火车经过的时候,脸朝下躺在轨道中间,直到火车从自己身上开过去。他赌赢了,而且得了“不顾死活的人”的名声。另外一件是他怂恿一个小伙子牵动马车,压断了一只鹅的脖子。除了淘气,他还出奇地自尊,这让他很多时候在对人对事上显得不近人情。一件是在“特洛伊城的建造者”问题上,对待自己的小伙伴卡尔塔绍夫一次次打压;另外一件是在他把“彼列兹汪‘也就是被伊留莎伤害过的“茹奇卡’带到重病中、正为此事内疚不已的伊留莎面前,他没有立即告诉伊留莎,茹奇卡还活着,而是不断剌伤他,虽然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原来“彼列兹汪”就是“茹奇卡‘但真相大白之前,他说的这些话,我们很难把它仅仅看作是一种“欲扬先抑’想要给伊留莎更大的惊喜。他的每一句话,都有一种玩味伊留莎的痛苦的意味。这种伤害后的慈悲,在斯麦尔加科夫这个可怕的人的童年时代,也有表现:“小时候,他就很喜欢把猫吊死,然后再为他举行葬礼。”这四件事,都可以看到柯立亚性格中冷酷残忍的一面。   伊留莎身上同样有冷酷残忍的一面。比如:他在斯麦尔加科夫的怂恿下,把一块插了大头针的面包扔给一只饿了很久的狗(茹奇卡)吃。那只狗跑过来,“一口吞了下去,就身子打转,狂叫起来,接着就拼命地跑了,一边跑,一边叫,从此就失踪了‘这跟柯立亚让车轮子从鹅颈上碾过实在不相上下。   霍赫拉柯娃太太的女儿丽扎也是如此。她有病的脚刚刚好,便对来访的阿辽沙,时而说:“我愿意有人折磨我,娶了我去,然后就折磨我,骗我,离开我,抛弃我。我不愿意成为有幸福的人!”不一会儿又自相矛盾地说:“他就像陀螺一样:你得把他转一下,放到地上,狠狠地抽,抽,用鞭子抽;我如果嫁给他,就要一辈子像抽陀螺似的抽得他转。”这是一种自虐和他虐的心理。   她还说:“我盼望混乱。我净想放火烧房子。我老想着我怎样走过去,偷偷儿点着它,一定要偷偷儿点着。人们在忙着灭火,而房子还在那儿燃烧。”又讲到“一个犹太人把四岁小孩两只手上的指头先剁了下来,然后把他钉在墙上”,她想象着亲手钉小孩,并且坐在他的对面,听着他的痛苦呻吟,自个儿吃蜜饯菠萝——这里面包含着多么残酷和疯狂的因素?阿辽沙并没有规劝她什么,只是说:“人有些时候是爱犯罪的。”这话真一针见血。那这种犯罪的欲望是怎么冒出来的?受环境的影响,还是人性本身不可克服的缺憾?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没立即指出来,但这无疑是这部小说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节末尾会详细讨论。   在这些少年身上,还保留着一点儿“婴儿”或者“儿童”纯洁的特点吗?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绘的这个“少年世界”,可以说是成人世界的“初级阶段”,几乎每一个少年身上,都具有“双重人格”,他们受到成人世界的阴霾侵蚀,但仍然保留着孩子的纯洁,而且有所发展。要讲这个问题,我想先分析一下“纯洁”这个词。我把“纯洁”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的纯洁,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像婴儿一样,是无作为的。伊凡在《宗教大法官》一节中,举出那么多孩子遭受无辜伤害的例子,在他的话语中那些孩子具有的就是这样的“纯洁”。高级的纯洁,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画满赏心悦目的美丽图画的纸,是具有感染力、具有爱的,是有作为的,这样的纯洁在婴儿的世界里是找不到的。   “爱”在伊留莎和柯立亚身上都是很容易找到的。关于伊留莎,不妨看看他看到爸爸被德米特里抓住胡子拖到大街上时的表现,他如何卑微地祈求德米特里放掉爸爸。还有,他自知伤害了茹奇卡后表现出的痛苦,这些都是尚未泯灭的爱的表现。柯立亚也经常表现出对他人的爱来,他俨然是那个少年世界的头头,但对崇拜他的人,多数是充满友爱的,并不会故意刁难。他喜欢出头帮别人,伊留莎也受到过他的帮助,他还说“我一向是爱小孩的”。伊留莎用小刀刺伤他,他仍能够原谅他;他还偷偷找到茹奇卡,养在家里,训练它,带它去看望病重的伊留莎。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可以看出他的爱心。   爱和残忍,在少年们身上混杂在一起,有时候爱也伴随着残忍,比如柯立亚带茹奇卡去看伊留莎这件事,这种情形在柯立亚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向我们展示出他那混乱的内心世界。他迫不及待地表现出自己的成熟,却往往显得装腔作势,他生吞活剥地接受一些来自成人世界的思想,这是危险的,其天性很可能被生拉硬扯地改变。阿辽沙不无忧心地说:“我发愁的只是像您这样优秀的天性,还没有开始生活,就已经被所有这些浅薄的胡说八道引诱坏了。”我对阿辽沙“浅薄的胡说八道”这样的断语不作评论,但他对柯立亚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柯立亚还说,他想到别人会嘲笑自己,“简直准备摧毁世上的一切常规”,他折磨自己,也折磨周围的人,却又“希望为全人类而死”。他的内心跟丽扎一样混乱,但大体上“还是会赞美生活的”。   这也正是我为什么把这几个少年分成两拨的根本原因。柯立亚和伊留莎大体上是赞美生活的,而丽扎,那个曾经不断灿烂微笑的小姑娘一虽然笑是在取笑阿辽沙,却一变而为对整个人类充满盲目的仇恨,而这种仇恨伤害的首先是自己。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柯立亚是抱有希望的,却把丽扎称为“小魔鬼’对她流露出一种混杂着怜悯的绝望。   青年   小说中主要涉及的几个青年的年纪是这样的:阿辽沙二十岁,伊凡二十四岁,德米特里二十八岁,卡尔甘诺夫二十来岁。这几个人中,阿辽沙和卡尔甘诺夫的年龄比较接近,他们都才刚刚成年。最开始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称阿辽沙是“我的这位青年人‘“身材匀称,脸色红润,目光清澈,全身健康”,“人很深沉,显然也很宁静”。对卡尔甘诺夫的称呼同样是“青年人”,对他的描述是“面孔漂亮,体格强壮,身材魁梧”,并且“好作凝思,老像心不在焉的样子”。从这些文字不难看出,两个人实在很相像,都是身体健康,好作沉思这两个特点,同时在两个人身上体现出来,我想是有独特用意的。   这之后,小说的叙述再提到这两个人,却常常称之为“孩子’先说卡尔甘诺夫,他再次出现,是在德米特里被捕的那个小酒馆中。德米特里刚到酒馆时,他正尴尬地跟格鲁申卡坐在一起’格鲁申卡说他是个“多可爱、多有趣的孩子”“我的孩子”,他像小孩子一样,直言不讳,劝阻德米特里不要再跟波兰人赌钱。最可贵的是,在德米特里被捕,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他虽然“几乎肯定相信米卡是有罪的‘但仍然从屋里跑出来送米卡。米卡离开后,他“坐着,哭了许久,哭得就像还是个小孩子,而不是已经二十岁的青年人”。他在小说中只出现了这么一个片段,他像孩子一样真诚,对人也充满信任,但他似乎缺少一些判断力,阿辽沙在这方面则比他要强得多。   对阿辽沙’佐西马长老称呼他为“好孩子”’而且’作者特意加一个括号’注明“长老爱这么称呼他‘丽扎责备他:“您做出这种事情来说明您自己就是个孩子,世上最小最小的孩子!”伊凡对他说“像你这样的小孩子”,格鲁申卡称他为“我的小天使”,天使也是小孩子。不单称呼上如此,在阿辽沙的行为上,也常常看得到“小孩子”的特点。他会跟一群没什么关系的小孩子混在一起,他像小孩子一样,有着惊人的纯洁、真诚’对人充满信任。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一种洞悉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那种纯洁到极致的人才能够拥有的。在卡捷琳娜的住处,他当着哥哥伊凡的面,对一向自认为真心地爱着德米特里的卡_娜指出,她并不爱德米特里,爱的是伊凡,因为爱他,所以要折磨他。他激动地说:“我真不知道我现在怎么敢这样说,但是总该有人说出老实话来……因为这里谁也不愿意说实话……”他扮演的角色跟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小孩子一模一样。对德米特里,他一直充满信任。德米特里一再申辩自己没有杀死父亲’但没人相信’这让他痛苦万分’终于有一次’他雛勇气询问阿辽沙,听到阿辽沙说从未怀疑过他,他“立刻满脸现出了幸福的光辉‘这不仅说明阿辽沙像孩子一样信任德米特里’也说明德米特里知道阿辽沙像孩子一样,是不会撒谎骗自己的,他说没怀疑过自己,那就真的没怀疑过自己。   阿辽沙和卡尔甘诺夫仿佛成人世界对孩子世界的回光返照,到伊凡和德米特里,这种孩子特有的光辉就不再是持续的,而仅仅是偶然出现了。这两个人的年纪比较大,他们离孩子的世界已经很远,巳经走进成人世界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时常称他们为“孩子”,但已经很少。而且,直接说他们“是孩子”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比如,伊凡和阿辽沙在小酒馆碰面,问他对自己了解些什么,阿辽沙说:“你是个普通的青年……实际上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伊凡听后,很高兴地说:“我也老是自己琢磨着,我还是个二十三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孩子……”除此以外,“孩子”跟伊凡和德米特里拉上关系,多数是在比喻的情况下。比如,伊凡结束自己的长篇大论后,对阿辽沙说:“我不想把你引坏,使你离开你的立脚点,我也许是想用你来治疗我自己。”这时候,他“忽然微笑了”完全像一个温顺的小孩。   这种情形在德米特里身上尤其明显。单以他最后一夜去找格鲁申卡,一直追寻着她来到小酒馆这一段为例,当他忽然得知格鲁申卡找初恋情人去了,这个冷冰冰的事实“怪物似的出现在他面前”。他“像被惊傻了似的呆望着它,简直浑身冰凉”。这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写道:“他就像个安静温柔的孩子似的,温顺而小声地对费尼娅说起话来……”他买了许多东西,跑到小酒馆,向格鲁申卡的旧情人波兰人祝酒,自己先喝了一杯,“脸上现出了仿佛孩子般的表情”。后来,警察来了,德米特里被当作杀父的凶手审讯,他盯着审讯他的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的戒指问,那是什么宝石,他“好像一个固执的孩子”。再后来,格鲁申卡对阿辽沙说过一句话,对他的这一情况总结道:“眼前有那么可怕的事,他却有时为了一点小事情哈哈大笑’简直就像一个小孩。”   除开字面上出现“孩子”,在审讯过程中,德米特里的表现也像一个孩子。他对别人怀疑他杀死父亲表示出极大的愤怒,主动地交代很多对于自己不利的事实,帮助别人分析问题,还执勘地要别人相信他,就仿佛完全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后来,审讯结束后,他做了个梦,梦见了婴儿。他为什么在这时候梦见婴儿,梦见最最纯洁的孩子?那是因为此时的德米特里跟婴儿有共通性。婴儿赤裸着,一无所有,他也一样,他原以为失去格鲁申卡了,在这种时候,他忽然获得了一种纯净的力量,而在审讯过程中,他被要求脱光衣服搜査。这是一个被剥夺一切的象征,他被侮辱得很彻底,他跟小孩子一样,是“柔弱的受害者”。他一下子回到了最原初的状态,他的心一下子明净了,所以他才说得出这样的话:“我们大家全是残忍的,我们大家全是恶魔,都在使人们,使母亲和婴儿哭泣……”   “小孩”的比喻还多次出现在其他人身上。前面提到过的卡尔甘诺夫除了被直接说成“小孩‘被比喻成小孩的情形也不在少数。还有格鲁申卡,被很多人认为是坏女人,但她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却是这样描写她的:   这张脸上那种孩子般天真无邪的神情。她像孩子似的看人,像孩子似的为了什么而喜悦,她正是“喜滋滋地”走到桌子跟前来,似乎正在怀着完全像孩子般迫不及待的、信任的好奇心,期待着立刻出现一件什么事情。   当一个人的心里出现一丝闪光,陀思妥耶夫斯基便往往用上孩子的比喻,可见他对孩子充满怎样强烈的爱。阿辽沙、卡尔甘诺夫、格鲁申卡三个人已经站在成人世界的大门口了,伊凡和德米特里则已经完全是成人,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们身上强调的不是成人的堕落,而是执拗地强调他们“是孩子”“像孩子’体现出强烈的对他们身上孩子特性的留恋。孩子的什么特性?不是“柔弱的受害者”,而是纯洁。写到少年的时候,情况恰恰相反。虽然少年们的内心仍然是纯洁的,但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很清醒地看到,他们身上巳经具有成人世界的残忍、做作等恶习。   基于这样的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到少年、青年这两类站在孩子世界和成人世界边界线上的人时,表现出来的情感很别扭。本来还是孩子的少年,他不得不无奈地写到他们的凶残、罪恶;本来已经不再是孩子的青年人,他又不时地写他们的纯洁,即便他们有很多的恶,也忍不住在他们一闪亮的刹那,说他们“像孩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对待这两类人的态度上,有一种痛苦的挣扎。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孩子,既是“纯洁的天使”(婴儿),又是“柔弱的受害者”(儿童)。孩子和成人之间总有一种紧张关系,孩子是柔弱的,容易受到成人的伤害,但孩子又是纯洁的,可以给成人世界以道德上的警醒。对于不再是婴儿或者儿童的孩子,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方面无奈地描述出他们接近于成人世界的种种罪恶;另一方面,又不断在他们身上寻找婴儿纯洁的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纯洁的孩子面临着一个十字路口,一条是向善的道路,一条是罪恶的道路。而罪恶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将孩子引到自己的路上来。这就是阿辽沙说的,人有时候是想犯罪的。同时,孩子身上也会有一种爱潜藏着,受到外在激发,会表现出来,战胜罪恶。以柯立亚和伊留莎为核心的那一群孩子,跟成人一样,有凶残的一面,但也有爱的一面,他们之间也跟成人一样有矛盾,但他们的矛盾很容易就用爱化解了。这想化的成人世界。   那孩子的“罪恶”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小说中看得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不相信“原罪”的。对他来说,孩子的痛苦是绝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孩子是完全无辜的,没有一点儿罪恶的,孩子的纯洁是最最纯真的。那么,当孩子渐渐长大,由婴儿长成少年,孩子身上的种种残忍,是如何得以产生的?换句话说,罪恶如何在纯洁的人身上成为可能?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外部,即孩子是受到成人的影响。其一,孩子耳濡目染成人世界的种种行为,不自觉地进行模仿。比如柯立亚,他的很多思想一上帝是没有的、为全人类死等,都是从成人世界生搬硬套来的。前面说过,我把小说中的少年分为两组,一组以丽扎为中心,另一组以柯立亚为中心。前者恶占主导,后者善占主导。这大概是因为丽扎的圈子里基本上都是成人,而柯立亚的圈子里,有很多小孩子,这些小孩子又都受到阿辽沙的好的弓I导。其二,成人对孩子的伤害扭曲了孩子的心灵,让孩子遭受创伤的同时’转而试图去伤害比他更弱小的对象,以证实自己的力量。比如斯麦尔加科夫,这是一个罪恶而卑鄙的灵魂。然而,他是如何成为这样的?我想和他从小所受的屈辱不无关系。他母亲是个疯子,生下他后就死掉了,他是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是德米特里三兄弟的同父异母兄弟,但事实上他只是他们的奴仆。没有什么人曾经给过他温暖,谁都可以欺压他。伊留莎跟斯麦尔加科夫类似作者让他们俩接近不会是无意的。他家里生活困窘,一定也受过不少的欺压。小说中还写到,他父亲被德米特里拽着胡子在大街上拖拉,他攀在德米特里的手臂上苦苦哀求,但德米特里对他毫无怜悯。他受到斯麦尔加科夫的怂恿,喂苑奇卡藏了大头针的面包,看到苑奇卡痛苦的样子,他又后悔不Eo然而,他在那样股前,就没想到后果吗?他一定想到了,但他迷恋于伤害一个更弱小者的快感。无论是斯麦尔加科夫把猫吊死,还是伊留莎喂狗吃藏有大头针的面包,都体现出施行者的力量一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犯罪行为都体现出犯罪人的力量。斯麦尔加科夫为猫举行葬礼是一种恩典,伊留莎为狗受到伤害而后悔,是真心地认罪。两者虽然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同样是一种有力的行为。阿辽沙对丽扎说,人有时候是想犯罪的。这其实就是对力量的迷恋,对支配的迷恋。丽扎所说的几种犯罪的欲望,对这一点也作了完美的賺。   以上说的只是外因,必然还有一个内因,孩子的罪恶才能成为可能。前面说过,婴儿是纯洁的,但这种纯洁是不作为的。当然,不能把孩子跟动物等同起来,孩子内心里已经存在一个“人性的核”。这个人性的核是纯良的,处于一种非常完美的平衡状态。然而,外部世界却是不平衡的。当一个人渐渐长大,意识到外部的不平衡,他内心里的这种天然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产生出委屈、悲伤、嫉妒、怨恨等一系列情绪,就会导致情绪的主体采取有力的行为去干预外界的不平衡状态。如果情绪得到了控制,这就是正当的反抗,如果情绪没有得到控制,过当了,那就是犯罪。   上海 蒲跃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婴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