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在半夏厚朴汤方歌与厚朴温中汤中的配伍意义有何不同

方剂学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方剂学练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与温中厚朴汤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11:27:26)[共155字]摘要:《圣济总录》卷十七方名温中厚朴汤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当归(切,焙)2两,干姜(炮)2两,桂(去粗皮)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白术2两,人参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甘草(炙)半两。主治久风入客肠胃,腹胀泄利。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取7分,去滓。早、晚食前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相关文献:
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气滞痰阻证。
4.使用注意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厚朴汤及其君臣佐使相关配伍水煎液中和厚朴酚及厚朴酚的含量。研究中发现佐以茯苓后提高了君臣配伍中厚朴酚与厚朴酚含量,佐以生姜则降低君臣配伍中厚朴酚与厚朴酚含量。加上紫苏叶后则对君臣配伍中厚朴酚与厚朴酚的含量未产生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半夏厚朴汤用:半夏10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苏叶10克,枳壳10克,生姜4片(自备)。水煎服,日l剂。服7剂,胸痛止,余症随之消失。
按:本案为胸中素蕴痰浊,外受寒邪,卫阳被遏,痰凝气滞,遂发胸痛。半夏厚朴汤方中苏叶、生姜辛温芳香,外散寒邪;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喘证。证属肝气郁结,肺气不宣,金不制木,木反侮金,气逆于上。治以疏肝降逆,肃肺化痰平喘。方用半夏厚朴汤合苏子降气汤加减。处方:厚朴、杏仁各15g,法夏12g,茯苓、咽中如有脔&之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正如《医宗金鉴》所云:&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但以半夏厚朴汤为
口服加减半夏厚朴汤:半夏12 g,厚朴9 g,茯苓12 g,生姜9 g,陈皮9 g,沉香6 g,佛手9 g,加水400 mL煎至200 mL,每日l剂,水煎2次,合并兑匀,分2次温服。2.2对照组
口服西咪替丁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④温养。《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⑤温补。《灵枢·五邪》:“补三里以温胃中。” ⑥温邪。温热病致病因素。 ⑦症状。《素问·通评虚实论》:“手足温则生。”⑧通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组成。其功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适用七情郁结,痰涎凝聚。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咳或呕等,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因其组方极其精炼访问中医人网站,中国最专业的中医药门户网站之一。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厚朴、紫苏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半夏、生姜、紫苏均有祛痰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作用,半夏、厚朴、茯苓均有镇静作用,厚朴有解布,聚而成痰,痰气相搏,阻于咽喉所致。以女性患者多见。本方以半夏、厚朴、陈皮行气开郁化痰散结;茯苓渗湿健脾,脾运则湿去,痰无由生,以增强半夏化痰之力;以苏叶芳香行气协助厚朴开郁散结,瓜蒌宽胸理气,射干、夏枯草利咽散结;生姜散郁结,降逆气,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组成,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七情郁气,凝涎而生”之梅核气病。笔者运用此方加味治疗胃脘痛、胃性哮喘、眩晕等病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1.1 胃脘痛 患者 温中祛寒 治疗学术语。系温法之一。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症见腹中冷痛、不思饮食、或食不消化、口淡不渴、呕吐清水、或呕吐下利、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常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 作者:子汤。又厥阴
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又少阴病,脉沉,急温之,宜四逆汤。今举仲
景论中数条,最是治三阴病之良法。今世之用,尚有未尽证者。愚尝校自至和初岁,迄于今
三十余年,不以岁之太过不及为则,每至夏至以前,有病伤寒人十中七病温疟。”《素问·疟论》:“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又:“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主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也,又谓之复方。
〔白虎加桂枝汤方〕辛凉苦甘复辛温法。
知母六钱,生石膏一两六钱,粳米一合,桂枝木三钱,炙甘草二钱。
水八碗,煮取三碗,先服一碗,得汗为度,不知再服,知后仍服一剂,中病即已。
51.但热不寒,或微寒多热,舌干口渴,溺短,热为之也。热处湿中,湿蕴生热,湿热交混,非偏寒偏热可治: 故以杏仁、滑石、通草,先宣肺气,由肺而达膀胱以利湿。厚朴苦温而泻湿满。芩连清里而止湿热之利。郁金芳香走窍而开闭结。橘半强胃而宣湿化痰,以止呕恶,俾三焦混处之邪,各得分解矣。
温中愈溃汤
钱)共煎汤三大盅,分三次温饮下。病愈者勿须尽剂,热退即停服。白虎加人参汤中无粳米者,因方中有生山药可代粳米和胃也。【效果】三次将药服完,温热大减,神已清爽。大使犹未通下,心中犹觉发热,诊其脉仍似有力,遂将原方去山药仍煎三盅,俾徐徐温饮下,服 温邪 病因学名词。系各种温热病致病邪气的通称。包括温病中的春温、风温、暑温、伏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疫、温毒和温疟等病的病因。《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作者: 温脾 即温中祛寒。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 作者: 温阳 治疗学术语,温法之一。温通阳气的治法。如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等。详各条。 作者:所以温病包括的范围也有大有小。许多文献都指出,温病是多种外感温热病的总称。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指出:&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光绪年间的《温病指南》中记载 温气 ①指阳气。《素问·调经论》:“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 ②指邪热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 作者: 温法 治疗学术语。系八法之一。又作祛寒法。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劳者温之”。具体方法有温中祛寒、湿经祛寒、回阳救逆。详各条。 作者: 温脐法 间接灸的一种。《医学入门》载温脐种子方:“五灵脂、白芷、青盐各二钱,麝香一分为末,另有荞麦粉水和成条圈放脐上,以前药实于脐中,用艾灸之。妇人尤宜。但觉脐中温暖即止,过数日再灸。” 作者: 温补 治疗学术语,系补法之一。用温性补益药治疗虚寒证的方法。如脾胃虚寒用理中汤;肾气虚寒用右归丸等。 作者:风者天之阳气,温者天之热气,若非其时而见
之,即为戾气,人或染之,即为病气。都由冬春久
暖,雨泽愆期,风阳化燥,鼓荡寰宇,而人于气交之
中,素禀阴亏者,最易凑袭。故风温一症,良由先伏
温邪,后再感风,风与温合,是为风温。然温则应
火,风则 劳者温之 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疗原则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劳累过度耗损精气者,宜用甘温补气药调养。例如中气不足而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舌淡白,脉虚大,治宜甘温除热,补中益气。用补中益气汤。 作者:温病 病名。 ①多指温热病之泛称。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症见身热、头痛、呕吐等,但《经》多以“病温”为名。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灵枢·论疾诊尺》:“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素问·评热病论》:“有病温
吴鞠通曰∶风有温有寒。风寒之风,此风从北方来,乃触发之寒风也。最善收引,阴盛
必伤阳,故首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而为头痛,身热等证。太阳阳腑也,伤寒阴邪也,阴盛
伤人之阳也,故曰风寒。风温之风,此风从东方来,乃解冻之温风也。最善发泄,阳
湿温谵热汗流频。腹满胫寒头目疼。病在太阴无发汗。加苍白术效如神。
湿温者。谓伤于湿。因而中暑。湿与热搏。即发湿温也。其脉寸濡而弱。尺小而急。其
满。头目痛。发壮热。若妄言。身上汗多。而胫逆冷。其病则在太阴经。宜以白虎加苍术汤
桂枝汤加花粉杏仁。
风为天之阳气,温乃化热之邪,两阳熏灼,先伤上焦,种种变幻情状,不外手三阴为病薮,头胀汗出,身热咳嗽,必然并见,当与辛凉轻剂,清解为先,大忌辛温消散,劫烁清津,太阴无肃化之权,救逆则有蔗汁庐根玉竹门冬 温肝散寒 治疗学术语。系温阳法之一。治疗阳气不足,肝为寒邪所中或寒滞肝脉的方法。症见手足逆冷,干呕吐冷涎,寒疝绕脐痛或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或厥阴寒逆头痛,脉沉弦紧等。代表方如吴茱萸汤、大乌头煎。 作者: 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作香开窍、凉血清营等法,阳虚者则宜温中止血。 ②属疫疠类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盛夏湿温之证,即藏疫疠,一人受之为湿温,一方传遍即为疫疠,以春夏间湿、热、暑三气交蒸故也。”从①②所记述之症情,湿温可赅括现代医学之肠伤寒、副伤寒、。盖其方中首用槟榔草果厚朴为君,夫槟榔子之坚者也,诸子皆降,槟榔苦辛而温,体重而坚,由中走下,直达肛门中下焦药也。草果亦子也,其气臭烈大热,其味苦,太阴脾经之劫药也。厚朴苦温,亦中焦药也。岂有上焦温病,首用中下焦苦温雄烈劫夺之品,先劫少阴17世纪中叶细菌学出现之前,《温疫论》提出了:“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气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即“戾气”。这种学说是十分先进的。《温疫论》对温疫的免疫性的论述也确是十分令人敬佩。书中说:“至于无形之气,偏中于动物者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辛温,而余则佐以辛凉云,下文湿温论中,不惟不忌辛温,且用辛热也。
〔新加香薷饮方〕辛温复辛凉法。
香薷〔二钱〕、银花〔三钱〕、鲜扁豆花〔三钱〕、厚朴〔二钱〕、连翘〔二钱〕。
水水温、洗澡方式等方面要做到温、揉、泡、勤。
温,即水温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一般在38~39度为好。牛皮癣患者皮肤干燥、皮损较厚,如果水温低了,不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软化角质,影响浴后外用吸收;水温过高可能刺激皮肤导致新皮疹产生,因此水温以匮麦门冬汤。
温热病,已伤少阴之阴,少壮阴未易复者,恰当夏令发泄,百益酒酿造有灰,辛热劫阴泄气,致形体颓然,药难见效,每日饵鸡距子生用,其汤饮用马料豆汤。邪热兼酒热伤阴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者,重在虐耳。为今返正。先与
糜粥。使胃中得濡。厥阳不致上冒。而神昏之累可已。进药之理。甘温可以生津
除热。即斑疹亦不足虑。观仲景论中。邪少虚多。阴液阳津并涸者。复脉汤主之。谨仿此义。
炙甘草人参生地白芍阿胶麦冬
温邪有升无降。经腑气机交逆。营卫失椒黄丸。花椒辛热,补命火;熟地黄甘温,滋肾阴。二者相伍,共奏温阳补肾之功。配熟地黄者,乃阴生阳长之义。可用于肝肾阳虚型眼底病变;亦可用于一些眼底病的后期,以助视力的提高。
(2)花椒、细辛
二者皆辛热温散之品,相须为用,作外洗剂,具良好(六六)温邪自里而出。两脉洪大。烦渴便溏。脘闷食少。舌苔中绛边白。是肺大肠表里见症相应。姑拟清里。
少佐以泄邪。
桑叶(一钱)杏仁(三钱)连翘(二钱)羚羊角(一钱)桔梗(一钱)川通草(一钱)薄荷(一钱)竹
心(廿根)
赵(六八)温邪逆传膻。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温病以手经为主,未始不关足经也。但初受之时,断不可以辛温发其阳耳。盖伤寒伤人身之阳,故喜辛温甘温苦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2.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
误表动半夏之燥,加栝蒌根生津止渴。脉弦迟则寒更重矣,《金匮》谓脉弦迟者,当温之,故于小柴胡汤内加干姜、陈皮温中,且能由中达外,使中阳得伸,逐邪外出也。
〔小柴胡汤方〕苦辛甘温法。
柴胡〔三钱〕、黄芩〔一钱五分〕、半夏〔二钱〕、人参〔一钱〕、,术附汤主之。
此浊湿久留肠胃,致肾阳亦困,而肛门坠痛也。肛门之脉曰尻,肾虚则痛,气结亦痛,但气结之痛有二: 寒湿、热湿也。热湿气实之坠痛,如滞下门中,用黄连、槟榔之证是也。此则气虚而为寒湿所闭,故以参附峻补肾中元阳之气,姜术补脾中建运之
叶子雨曰∶湿温之因有三,阳脉濡而弱,阴脉小而急,此先受暑,后中湿,乃暑邪蒸湿
者是也。证见两胫冷,腹满,又胸头目痛,妄言,治在足太阴,不可发汗。由先伤于脾,因而
中,湿热相搏者是也。脉濡弱,舌苔白或绛底,呕逆口干,不能汤饮,胸满闷,身潮属性:沈(南浔,三十三岁) 凡外邪入肺而咳嗽者,可用表散肺气。若内伤累及于肺致咳者,必从内伤治(此系中虚咳嗽,用药纯粹以精。)汗之则泄阳气,肺痿食减音低,显然药误。黄 米仁 黄精 白芨痰饮乃积滞久留,吐出为安。若浊粘涎沫,是身中脏腑津液,所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书店排行榜
当前共有:字
提示:分享时会自动附带图书的链接地址与封面图片。
jQuery("#pageDivUser").html("");
bind_UserCommentsList(mtype, pageindex);
jQuery("li[name='tiu']").removeClass("current2");
jQuery("#" + "tab_userli" + mtype).addClass("current2");
function bind_UserCommentsList(mtype,pageindex){ //绑定网店网友评论
var pagesize = 5;
jQuery.getJSON('/AjaxBookNoUser.ashx?___time=' + Math.random(), { ___type: 'Get_CommentsBookUserList', bookid: bookid, mtype: mtype, pageindex: pageindex, pagesize: pagesize }, function (result) {
if (result != "0" && result != "-1") {
var html = "";
jQuery.each(result.list, function (i, item) { //绑定Table 0 地址
1标题 2 源 3 时间
var t = "";
t += "{0} ";
t += "{2}";
t += "{5}{3}";
var ibuy = "未购买用户:";
if(item.isbuy ==1){
ibuy="已购买用户:";}
t = t.format(item.title,item.content,item.date,ibuy);
jQuery("#book_usercm_list").html(html);
if (result.page.icount > pagesize){ //绑定分页
bind_pager(mtype, pageindex, result.page.pcount,'bind_UserCommentsList','pageDivUser');
jQuery("#book_usercm_list").html("暂时没有书评信息。");
function set_CommentsTab(mtype, pageindex) {
jQuery(".book_comms_tab").html("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jQuery("#pageDiv").html("");
bind_CommentsList(mtype, pageindex);
jQuery("li[name='ti']").removeClass("current2");
jQuery("#" + "tab_li" + mtype).addClass("current2");
function bind_CommentsList(mtype, pageindex) {//绑定书评
var pagesize = 15;
jQuery.getJSON('/AjaxBookNoUser.ashx?___time=' + Math.random(), { ___type: 'Get_CommentsInfoLits', bookid: bookid, mtype: mtype, pageindex: pageindex, pagesize: pagesize }, function (result) {
if (result != "0" && result != "-1") {
var html = "";
jQuery.each(result.list, function (i, item) { //绑定Table 0 地址
1标题 2 源 3 时间
var t = "{2}{3}";
t = t.format("/bookview/" + bookid + "/" + item.PubYear + "/" + item.GUID, item.Title, item.Source, item.PubDate.split(' ')[0]);
jQuery(".book_comms_tab").html(html);
if (result.page.icount > pagesize){ //绑定分页
bind_pager(mtype, pageindex, result.page.pcount,"bind_CommentsList","pageDiv");
jQuery(".book_comms_tab").html("暂时没有书评信息。");
function bind_pager(m, p, c,f,d) {//分页 m-type p-index c-count f-function d-control
var phmb = "&"
var ph = "";
var pi = parseInt(p);
var ci = parseInt(c);
var first = ((pi - 1) == 0) ? 0 : (pi - 1);
if (first > 0) {
if (c > 8) { ph += phmb.format("", m, 1, "首页",f); }
ph += phmb.format("", m, first, "上一页",f);
for (var j = ((pi - 4) > 1) ? (pi - 4) : 1; (j <= ci) && (j
1) ? (pi - 4) : 1) + 8)); j++) {
if (j == pi) {
ph += phmb.format("class=\"aspNetDisabled\"", m, j, j,f);
ph += phmb.format("", m, j, j,f);
var last = ((pi + 1) > ci) ? (ci + 1) : (pi + 1);
8) { ph += phmb.format("", m, ci, "尾页",f); }
jQuery("#"+d).html(ph);京 东 价:
[定价:¥]
PLUS会员专享价
支&#x3000;&#x3000;持:
搭配赠品: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学方剂有捷径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联系供应商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中医方剂考试重点缩印文档_百度文库
中医方剂考试重点缩印文档
1.方剂:是中医在辩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事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2.理血剂:是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证和出血证的方剂。
3.臣药:是方中能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其治疗作用的药物。
4.反佐服法:是病情严重时,采用寒药热服,热药寒服,以防止邪药格拒的一种特殊的服药方法。
5.补益剂:是凡用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6.方剂学:是研究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7.君药:是方中针对主病或病症的主要方面起主要作用的药物。
8.温里剂:是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以祛除脏腑或经络间寒邪,用以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9.固涩剂:是凡以收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之证的方剂。
10.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作用,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11.引经药:是能引导方中诸药的药力直达病所的药物。
12.祛湿剂:是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症的一类方剂。
13.补法:是通过补益、滋养人体气、血、阴、阳,或加强脏腑功能,主治因气、血、阴、阳不足或脏腑虚弱所引起的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14.反佐法:是根据病情需要,方中用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15.治燥剂:是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滋润的作用,用以治疗燥证的方剂。 16.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是在表的病邪随汗而发的一种治法。
17.治法:是临床辨明证侯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18.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以消除脏腑经络间的寒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19.佐助药:是在方中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其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的药物。
20.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语》一书钟将诸多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治疗大法。
21.佐治药:是方中用以消除或缓解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22.火郁发之:是火热病邪郁遏在里的病证,可用轻宣、升散、清疏、透散之品,使郁火病邪向外透散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23.透热转气:是温热病邪初入营分,在清营解毒的同时,陪以清透之品,将营分的邪热向外透发,使之从气分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24.治风剂:是凡用辛散疏风或滋潜熄风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等作用,用以治疗风病的方剂。
25.清法:是通过清泄气分、透营转气、凉血散血、泄火解毒、清热祛暑以及清虚热等作用,以祛除体内温热火毒之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26.调和药:是方中能调和诸药的性能,协调诸药的相互作用或起到矫味作用的药物。
27.逆流挽舟:是痢疾因挟湿外邪从表陷里,致肠道壅滞,传化功能失调者,用疏表散邪,使陷里之邪从表出而愈,其痢自止的一种治疗方法。
28.和解剂:是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截虐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胃肠不和证,以及疟疾的方剂。
29.干温除热:是用干温药物治疗因虚而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
30.清热剂:是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31.理气剂:是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32.解表剂:是以解表要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机,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33.祛痰剂:是以祛痰要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等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34.泻下剂:是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填空题
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籍是《伤寒杂病论》。
2.越鞠丸主治的六郁是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 3.小青龙汤具有温肺化饮的药对是干姜、细辛、五味子。 4.温经汤的君药是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5.龙胆泻肝汤主治证的病机是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 6.真武汤主治证的病机是脾肾阳虚,温化无能,水饮内停。
7.清营汤中,既具有清热解毒,又能透热转气的药物是金银花、连翘。 8.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是清热散结。
9.清燥救肺汤体现“培土生金”之法的药物是人参、甘草。
1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而成的药典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就功效而言,安宫牛黄丸擅长于清热解毒。
12.麻子仁丸中杏仁的作用是润肠通便,降利肺气。
13.大承气汤的煎服方法是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溶服芒硝。 14.逍遥散的功效是寒积实证。
15.热入营分和血分的代表方剂分别是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16.当归四逆汤与桂枝汤共有的药物是桂枝、芍药、大枣、炙甘草。 17.肾气丸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干地黄。
18.黄土汤主治证的病机是脾阳不足,脾气亦虚,脾不统血。 19.半夏厚朴汤的主治证是梅核气之痰气互结证。 20.完带汤中具有疏肝柔肝的药物是柴胡、白芍。
21.首次一句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伤寒明理论》。 22.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是补中益气汤。
23.白虎汤的用方要点是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有力。 24.大黄附子汤的主治证是寒积实证。
25.越鞠丸中配伍苍术的作用是燥湿健脾,助半夏化痰。
26.半夏泄心汤的配伍特点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 27.阳和汤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熟地黄。
28.半夏厚朴汤配伍五苓散的意义是渗湿健脾,助半夏化痰。 29.“凉开三宝”是指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 30.四神丸的主治证是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
3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为1:2。 32.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是风寒外束,寒饮内停,肺失宣降。
33.旋覆代赭汤与半夏泄心汤共有的药物是半夏、人参、大枣、炙甘草。 34.小蓟饮子的功效是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35.藿香正气散的主治证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36.保和丸的君药是山楂。
37.清气化痰丸的用方要点是咳吐黄痰,咯之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38.麻黄汤的功效是辛温发汗,利水通淋。 39.阳和汤中,“此三味随酷暑不能缺一也”指的三味药是麻黄,肉桂,炮姜。 40.当归四逆汤的功效是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41.最早论述“八法”的医藉是《医学心语》。 42.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为1:1。 43.白头翁汤的主治证是热毒痢疾。
44.愈昌用败毒散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从表出而愈,称为逆流挽舟法。
45.完带汤的功效是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46.清胃散中配伍当归的作用是养血和血,以助消肿。 47.温开的代表方是苏合香丸。
48.六味地黄丸中“三补”药物指的是熟地,山茱萸,山药。
49.小蓟饮子与龙胆泻肝汤共有的药物是生地、当归、木通、栀子、甘草。
50.天王补心丹中常说的“三参”是人参、丹参、玄参。 51.我国现存古医藉中载方最多的一部方书是《普济方》。 5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用方要点是身热,喘急,脉数。 53.银翘散的功效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54.六味地黄丸中“三泻”药物指的是泽泻、丹皮、茯苓。 55.气虚发热证宜首选用补中益气汤方治疗。 56.重镇安神的代表方是朱砂安神丸。 57.理中丸的君药是干姜。
58.温经汤的功效是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59.四神丸中配伍吴茱萸的意义是温中散寒。
60.镇肝熄风汤的用法要点是头目眩晕,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 61.乌梅丸的配伍特点是酸苦辛并进,寒热并用,补泻兼施。
62.小柴胡汤中具有外透内清作用,为和解少阳的关键药对是柴胡与黄芩。
63.清气化痰丸由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以胆南星、瓜蒌、黄芩、杏仁、枳实而成。
64.补血的基本方是四物汤。
65.三仁汤中“三仁”是杏仁、白寇仁、薏苡仁。 66.三仁汤的配伍特点是宣上,畅中,渗下。 67.清燥救肺汤的君药是霜桑叶。
68.祛湿剂中配伍最多的一类药物是理气药。 69.补阳还五汤中配伍地龙的作用是通经活络。 70.热入营分的典型舌象是舌绛而干。
71.在中药的煎药方法中,对于胶质、粘性大、而且容易融化的药物宜烊化。
72.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用方要点是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73.大黄附子汤中大黄的作用是泻下通便。
74.五苓散中配伍桂枝的作用是温阳化气,兼以解表。
75.龙胆泻肝汤中具有清热利湿,导湿热从水道而出的药物是车前子、木通、泽泻。
76.平胃散中配伍厚朴的作用是行气化湿,消胀除满,助苍术燥湿。 77.就功效而言,至宝丹擅长于豁痰开窍。 78.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薄荷。 79.旋覆代赭汤用量独重的药物是生姜。
80.血府逐瘀汤的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81.方剂的变化形式有药味的增损,药量的加减,剂型的变化。 82.大承气汤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厚朴。
83.清胃散中具有清热散火解毒,并具有“火郁发之”之意的药物是升麻。
84.麻子仁丸主治证的病机是胃肠燥热内结,脾约不能布津,肠失濡润。 85.开窍剂分为温开剂和凉开剂。
86.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所致心神不安的方剂是朱砂安神丸。 87.天王补心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生地黄。
88.理中丸与四君子汤共有的药物是人参、白术、甘草。
89.同时含有桃仁、川芎、当归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生化汤。
90.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湿滞脾胃,气机不畅,胃失和降。 91.汤剂的制备中,煎药最好的用具是砂锅、瓦罐或陶瓷器皿。
92.银翘散中配伍辛温的荆芥和淡豆豉的作用是助金银花、连翘透散表邪,同时使全方不致凉遏。
93.白虎汤原方中石膏的用量为一斤。
94.逍遥散中具有养血柔肝的药物是当归、白芍。
95.体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剂是六味地黄丸。 96.用来治疗五更泄泻的主方是四神丸。
97.二陈汤的用方要点是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 98.就功效而言,紫雪擅长于熄风止痉。
99.小蓟饮子中配伍藕节、蒲黄的意义是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是止血而不留瘀。
100.麻黄汤证的病机是风寒外束,营卫郁滞,肺失宣降。 101.关于服药时间,对胃肠有刺激的方剂宜饭后服。 102.开窍剂适用于神昏窍闭证。
103.败毒散的主治证是气虚之人,外感风寒,瘀血阻滞。 104.治疗阳虚失血的两首常见方剂是理中丸、黄土汤。 105.补养安神的代表方剂是天王补心丹。
106.麦门冬汤除治疗胃阴不足证外,还可以治疗肺胃阴虚之肺萎。 107.温经汤主治月经不调和不孕,其病机是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108.藿香正气散与平胃散共有的药物是陈皮、厚朴、生姜、大枣。 109.麦门冬汤原方中麦门冬与半夏的用量之比是7:1。 110.主治大头瘟的代表方剂是普剂消毒饮。 111.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112.补气的基本方是四君子汤。
113.旋覆代赭汤中配伍代赭石的作用是重镇降逆。 114.体现“益火之源,以消荫翳”的方剂是肾气丸。 115.清燥救肺汤用治燥热伤肺重症。
116.六郁以气郁为先,故越鞠丸以香附为君药行气解郁。 117.五脏中,水湿为病关系最为密切的三脏是肺脾肾。
118.黄土汤中配伍性味苦寒的黄芩的作用是止血,并制约方中诸温燥辛热药耗血动血。
119.茵陈蒿汤中配伍栀子的作用是清热燥湿,并利三焦,引湿热下行。 120.朱砂安神丸中配伍黄连的作用是清心泄火。 121.我国目前最大的一部方书是《中医方剂大辞典》。 122.阳和汤的功效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123.在祛湿剂、活血祛瘀剂中常配伍理气药。 124.方剂之组成结构是君臣佐使。
125.败毒散用于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称为逆流挽舟法。 126.败毒散主治证的病机是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 127.苏子降气汤主治证的病机是痰涎壅肺,肾阳不足。 128.一般而言,上部出血忌用生提药。
129.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为君,意在大补元气,补气行血。
130.龙胆泻肝汤中生地、当归除了滋阴养血作用外,还有防方中木通、泽泻、车前渗利太过作用。
131.小青龙汤的主治证是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 132.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证是风痰上扰证。 133.治疗热痰证之代表方为清气化痰丸。 134.治疗邪热在卫分的代表方为银翘散。
135.用于治疗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的方剂是麻子仁丸。
136.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阴虚证的代表方。 137.治疗风痰证之代表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
138.定喘汤主治证的病机是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139.生化汤的功效是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140.二陈汤为治湿痰证之代表方。
141.主治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是麻黄汤。 142.主治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是桂枝汤。
143.具有燥湿健脾,行气和胃功效的方剂是平胃散。 144.真武汤由炮附子、生姜、白芍、茯苓、白术药组成。 145.治燥剂分为轻宣外燥剂、滋润内燥剂两类。 146.含有还螵蛸、茜草的方剂为固冲汤。
147.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青蒿鳖甲配鳖甲有“先入后出”之妙。 148.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主治证是风痰上扰证。
149.方中含有玄参、生地、麦冬三药天王补心丹。
150.银翘散与桑菊饮二方均含有药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151.生化汤的主治病证是产后瘀血腹痛。
152.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者,宜选用白虎汤治疗。 153.一般来说,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 154.四神丸方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补骨脂。
155.阳和汤主治证的病机是阳虚血虚,寒凝痰滞。
156.镇肝熄风汤主治证之病机是肝肾阴虚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 157.仙方活命饮之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158.燥证有外燥和内燥之分,其中外燥有温燥,凉燥之别。 159.川芎茶调散中茶叶的作用是清上降下。 160.黄土汤与理中丸均可治疗阳虚失血证。 161.小柴胡汤、败毒散两方中均含有柴胡。
162.麻子仁丸由小承气汤加麻子仁、杏仁、白芍、蜂蜜组成。 163.乌梅丸除主治蛔厥外,亦可用于治疗正气虚弱,寒热错杂之久泻久痢证。 164.逍遥散为调和肝脾之代表方。 165.活血祛瘀中常配伍理气药。
166.燥证有外燥和内燥之分,内燥又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异。
167.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语》中将中医诸多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168.二陈汤中用少量乌梅来收敛肺气,与半夏配伍,使散中有收,祛痰不伤正。
169.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故煎煮时间不宜太久,以免药性挥发耗散。
170.羚角钩藤汤中具有增液舒筋作用的药物是芍药,生地,生甘草。 171.茵陈蒿汤中用大黄的作用是泻热逐瘀,导瘀热下行。
172.犀角地黄汤配伍严谨,使热消血宁而无耗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留瘀之弊。
173.小青龙汤中主要用来温化痰饮的药是干姜,细辛。 174.真武汤的功用是温阳利水。
175.定喘汤中用白果的意义是敛肺定喘,祛痰止渴。 176.银翘散中配伍的两味辛温药是荆芥穗、淡豆豉。 177.《伤寒明理论》的作者是成无己。
178.肾气丸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 179.苏子降气汤中肉桂的作用是温肾纳气。
180.小柴胡汤主要用来治疗伤寒少阳证。
181.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是《五十二病方》。
182.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作用为通行血脉,助桃仁等活血祛瘀。
183.活血祛瘀剂、消食剂与祛湿剂、祛痰剂等四类方剂中常配以理气药。 184.败毒散中用人参的目的是扶阳正气以助解表,使祛邪不伤正,防邪复犯。 185.四逆汤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
186.用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的方剂是羚角钩藤汤。 187.阳和汤中用量最轻的药物是麻黄、姜炭。
188.藿香在藿香正气散中的作用是外散风寒,内化湿浊。 189.温经汤中用当归、白芍、阿胶、麦冬。
190.九味羌活汤中黄芩、生地的作用是清泄里热,并防治方中辛温燥烈药伤津。
191.藿香正气散之功用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简答题
1.白虎汤与五苓散主治证中均有“烦渴”,其病机与治法有何不同?
答:白虎汤主治证中的烦渴,是由于阳明气分热盛,热灼津伤所致,治当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使热清烦初,津生渴止。五苓散所治的烦渴,是因为膀胱蓄水,气化失司,其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治当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使水去气化,津液上行则烦渴自愈。
2.简述柴胡在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
答:柴胡在小柴胡汤中的配伍作用是透泻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与黄芩配伍,以和解少阳。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的配伍作用是升阳举陷,与补脾益气药配伍,以益气升阳,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 3.真武汤主治何病证?方中用芍药、生姜的意义是什么?
答: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方中用芍药敛阴缓急而疏筋止痛,并利小便,且监制附子之温燥;重用生姜温胃散寒行水,既助附子温阳祛寒,又助白术、茯苓祛湿。
4.祛痰剂、活血祛瘀剂、祛湿剂、消食剂中为何常配伍理气药? 答:这四类方剂中常配伍理气药是因为痰涎念滞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导滞;气顺则痰消,有利于痰邪消除。瘀血阻滞则气机不行,用以行气、行血,有利于气机通常、瘀血之除。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亦易阻滞气机,用以行气、气行则化湿。饮食之停滞也易使胃肠阻滞,用以使气机调畅,有利饮食之消化。
5.五苓散主治证中有口渴,为什么方中要配伍桂枝、白术等温燥之品? 答:五苓散所治烦渴,是因水蓄下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津液不得输布上潮所致。治宜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方中白术健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化水为津,又可输津四布,桂枝温通阳气,既内助膀胱气化,协渗利药以布津行水,又外散太阳经未净之邪。二药合用使水行气化,津液上承,则烦渴自愈。
6.举例说明补气健脾方中常配伍行气药的意义。
答:补气健脾方剂是用于脾胃气虚之证。由于脾胃气虚,运化力弱,而补气之品性较壅滞,易于碍胃,故补气健脾方剂宜配伍少量行气药物为佐,使之补而不滞。例如补中益气汤中用陈皮既调理气机,以助脾胃之升降,并可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7.为什么说六味地黄丸以补肾阴为主?配伍特点是什么?
答:六味地黄丸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滋补肝肾,称为“三补”。且熟地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两药之和,故是以补肾阴为主。其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且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是平补少阳的常用方剂。
8.肾气丸中补阳药仅桂枝、附子二味,且用量又小,是何道理?
答:肾气丸补阳方,方中只用附子、桂枝二味补阳之药是取“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而生化无穷”之意;用量小是取“少火生气”,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 9.小柴胡汤为什么用人参?
答:小柴胡汤主治邪从太阳传入少阳,是由于正气不足,邪气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入里故方中用人参益气健脾,既扶正祛邪外出,又扶正御邪内入。 10.简述大黄在大承汤、大黄附子汤、茵陈蒿汤中的配伍作用。
答:大黄在大承气汤中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与芒硝相须为用,峻下热结;大黄在大黄附子汤泻下通便,荡涤积滞,与附子相配,其寒性去而走泻之性犹存,荡涤肠胃,攻下冷积;大黄在茵陈蒿汤中降瘀泻热,与茵陈相配,使瘀热从大便而解。
11.小青龙汤主治何证?方中为什么要配伍五味子、白芍药?
答:小青龙汤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方用麻黄、桂枝为君,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然而,肺气逆甚,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虑其温燥伤津,所以又配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喘,芍药益阴血而敛津液,并为佐制之用,使全方温通发散不伤气津。
12.生化汤为什么重用当归为君?
答:生化汤主治血虚受寒,瘀血内敛而致的产后瘀血腹痛。根据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结者散之的理论,治宜化瘀生新,温经止痛。但产后是以血虚为主,故方中重用当归为君,养血活血,化瘀生新,且能温经散寒,一物三用,最切产后病机,使血气充盈,经脉周流,寒散痛止。
13.镇肝熄风汤中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的作用是什么?
答: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方用镇肝熄
贡献者:何伟中医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369人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夏厚朴汤方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