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是什么家的女儿叫什么

看丰子恺女儿这样评点爸爸的画
您所在的位置 :
新华搜索:
看丰子恺女儿这样评点爸爸的画
http://www. 
战争的起源
&&&&两个男孩抢一盒饼干,终于打起来。世上有些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不也是这样吗?只不过不是抢饼干,而是侵犯别国的领土。你来抢我的地盘,我当然要争回来。
&&&&以小喻大,这原是父亲作画、写文的表现手法之一。
&&&&但是一到了“文革”时期,这幅画就受到了批判。“造反派”们说:“财产的私有制及阶级的存在是战争起源的唯一原因。”又说:“丰子恺把剥削阶级为掠夺私利而战和劳动人民为捍卫本阶级利益而战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混为一谈。在1947年解放战争中丰子恺抛出这幅黑画,其目的是为了美化剥削阶级的代表蒋介石,为他的反共反人民非正义战争开脱罪责……用心何其毒也!”
&&&&乖乖!一幅小小的画,竟被拔高到为蒋介石开脱罪责。现在看来,似乎可笑。但在当时,却是认真地批判,迫使你不得不“低头认罪”。
分享到: 分享
(责任编辑:
 精彩图片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丰子恺女儿对着西湖哼民谣:丰一吟想爸爸了
浙江在线04月03日讯
“上有呀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钱塘,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满头银发的丰一吟,对着西湖的波光粼粼,哼起这首民谣,笑得和蔼。
  86岁的的丰一吟,是丰子恺目前唯一还健在的孩子,“这个调调我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反而脑子里很灵清,现在的事倒是记不得了。”
  丰一吟还会说些杭州话,那是因为“我住过皇亲巷,在宝极观小学(地址位于现在的凤起小学南边)念书。”
  这次来杭州,丰一吟是应晓风书屋老板娘朱钰芳的邀请,今天早上将在新新饭店的晓风书屋里,和读者聊聊“儿时的父辈故交”。
  “我们当年就住在新新饭店附近的葛岭,里西湖招贤寺隔壁的小平屋里,对门就是孤山。”丰一吟还记得,曾有父亲的朋友送来一副对联,叫做“居邻葛岭招贤寺,门对孤山放鹤亭”。
  丰一吟说,父亲很喜欢杭州,喜欢西湖,他画的很多山水其实都是杭州的,“他差不多每年都去杭州,曾先后在皇亲巷、田家园、马市街等地方居住过,但更喜欢的是在西湖边临水而居。”
  一租下葛荫山庄对面的这间小屋,丰子恺便欣喜地给友人夏宗禹写信:“杭州山水秀美如昔,我走遍中国,觉得杭州住家最好,可惜房子难找。我已租得小屋五间,在西湖边,开门见放鹤亭(林和靖放鹤之处),地点很好,正在修理,大约一个月后可进屋……此屋租修约三百万元,连家具布置,共花五百万左右。上海画展所得,就用空了。”
  “这一住就是一年半,父亲把这里叫做湖畔小屋。”
  丰一吟说,马一浮就住在几步之遥的葛荫山庄,两人常在一起谈诗论艺,马一浮还为小屋题了一副篆字对联:天清、地宁。
  丰一吟记得父亲曾赞美西湖:“冬日阳光生暖,夏季荷风送香,夜来游鱼读月,晨起山鸟鸣涧……”
  丰一吟在国立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读书,“就在风景优美的白堤上,孤山脚下。上学只要走过西泠桥,再往东走一段就可以了。”
  丰子恺一家,还在北山路上住过,“1947年3月,爸爸在招贤寺拐弯处,静江路85号,租到了一所平房。房子地势高,从马路要走上五六步石级才进门。”丰一吟记得,那是三间小平房,父亲就天天画画、吟诗、喝酒。“虽然房子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我依旧认得门口的那几棵梧桐树”。
  “我不喜欢画画,还常常跑去东坡路的大世界看京戏。”
  可就是这个当年不喜欢画画的小女儿,在丰子恺去世后,最终成了众多子女中,惟一的丰子恺漫画的传人。丰子恺的子女是谁-历史趣闻网
昭人类社会之兴衰,究古今往事之踪迹
当前位置:>>
丰子恺的子女是谁
17:05:13字号: |
[导读]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很多都是以儿童作为主要人物形象,而这些儿童形象的来源就是丰子恺的子女们,在他的儿童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纯粹的童真和童
丰子恺的子女是谁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很多都是以儿童作为主要形象,而这些儿童形象的来源就是丰子恺的子女们,在他的儿童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纯粹的童真和童趣,让读者心灵也跟着纯净起来,这就是丰子恺的漫画意义。当然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丰子恺对子女们的深沉的父爱,那么丰子恺有几个子女呢?他的子女们如今在哪里?丰一吟照片丰子恺的一生一共有七个子女,关于这七个子女却并没有做过详细的介绍,我们相信这也是丰子恺对子女们的一种保护吧。但是丰子恺三子四女却都是比较有成就的。如今丰子恺的七个子女中,大多数都已经过世了,只有女儿丰一吟还在世,并且管理着和父亲相关的一切事务。丰一吟是丰子恺子女中唯一一位健在的,她虽然已经八十多岁,可是在她的身上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和丰子恺身上同样的宁静和淡泊。在上海的日月楼中,丰一吟和父亲曾经合作过,其中国外名著《猎人笔记》和《源氏物语》等还流传于世,就在这个过程中,丰一吟从丰子恺身上获益匪浅。也许有人会说,作为丰子恺的子女,丰一吟的生活一定会风光富贵,但是丰一吟的生活却非常的普通,她和家人一起住在普通的房子里,可是每一天都过多非常的快乐。在丰子恺逝世之时,留给丰一吟的物品只有一字一画,但是留给她的精神,却让她受益了一辈子。淡泊名利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这是作为丰子恺子女一定要学会的。丰子恺的老师是谁自从丰子恺进入师范学校之后,他就遇到了两个对他影响非常大的两位老师。丰子恺的老师分别是李叔同和夏丐尊,他就是喜欢开玩笑一般叫李叔同爸爸,而夏丐尊被他称呼叫为妈妈,这两位老师在他的艺术生涯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李叔同老师不仅在艺术上给他带来了启蒙。李叔同图片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是个水平高、能力强,并且博学多才的人,据说还是个书法金石专家,但是后来却出家做了和尚,也就是弘一法师,在出家之前,李叔同将丰子恺等人叫了过去,并且把自己的东西都留给了学生们,作为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教给他的并不是单指艺术上,后来在许多方面都受到李叔同的很大影响。夏丐尊也是丰子恺的老师,在丰子恺的眼中,夏丐尊不但博学多才,而且在诗文、绘画、书法等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水平。两位丰子恺的老师对丰子恺来说,不仅是学问上的老师,生活中更是他的领航者,当李叔同出家的事情一出来,周围各种说法都纷纷出来,但是作为李叔同的得意门生,丰子恺却有着独到的见解,觉得他不论是在红尘中,还是看破红尘,他的心都是一样的,对事情的看法反而更加透彻和明白。夏丐尊的多愁善感也让丰子恺多了一种悲天悯人的心肠,这也是夏丐尊老师对他最大的感染,从此在丰子恺的绘画作品和文字中,更加多了一种慈悲的感觉。可以说,这两个老师不仅仅是他的教导者,更是非常好的朋友。揭秘丰子恺是个什么样的人丰子恺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和艺术教育家,从小就爱好美术的他,在朋友、一直专心研究艺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终于以成熟的画技和质朴的文章成为一代名儒。那么丰子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丰子恺图片丰子恺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在丰子恺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姐姐,但是男孩子他却是第一个,在那个年代,烟火的承接还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他从小就享受着父母的宠爱,不管是祖父祖母等长辈,还是姐姐们亲戚们,对丰子恺都是十分温柔珍惜的。这种温柔的爱意从小就在他的身体中生根发芽,以至于在后来他的作品中,也渗透了这种温馨的温情。丰子恺还是一个有着慈悲之心的人。从小学会如何爱别人和享受爱,等到长大了之后,他遇见了对他影响至深的老师李叔同,等到李叔同后来出家之后,丰子恺也接触到佛学,着对于他的性格也造成了一些影响,是他总是保持着以一颗平静的心来看待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以至于他的作品中,总是散发着浓浓的温情和慢慢的爱意。除此之外,丰子恺也还是一个坚强的人,在文革岁月中,丰子恺遭受了许多痛苦的折磨和心酸的经历,那个时候的他,几乎七十几岁的人了,可惜还是要每天忍受批斗、劳动改造,甚至是深深的羞辱,但是丰子恺最终还是挺过来了,为了他的亲人,也为了他最爱的自由和事业。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责任编辑:zhangli
与丰子恺相关新闻
丰子恺是非常优秀的漫画家,他的漫画内容广泛,大多数的题材和内容都是取自于自己的生活,所以丰子恺的漫画具有朴实、温馨又十分自然的特点。这些也大
丰子恺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漫画家和散文家,丰子恺的绘画和文章等作品一直流传的非常广泛,但是因为在流传过程中遗失了许多,所以如今市场上丰子恺的作
也许是因为文人的浪漫主义情节,丰子恺在生前特别喜欢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他每居住一个地方就要给这个地方想一个温馨的名字,所以现在的丰子恺故居
自从丰子恺进入师范学校之后,他就遇到了两个对他影响非常大的两位老师。丰子恺的老师分别是李叔同和夏丐尊,他就是喜欢开玩笑一般叫李叔同爸爸,而夏
丰子恺是一位非常出色而著名的文学家、漫画家,他的作品以平实的文字和温馨的画风而著名,本来他的生活平淡而幸福,但是却因为文化大革命而遭受到了非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为何今天还在谈论丰子恺:访丰子恺女儿
丰子恺,这个许多人颇感陌生的名字,近来频频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丰子恺作插图的民国老教材,到各种以丰子恺画作和书法为题材的书籍和印刷品,被出版社竞相再版发行。而由这些作品引发的关注与讨论,更是遍布于众多媒体。
已经逝世了37年的艺术大师丰子恺,为什么会绽放出如此绵长的夺目光芒?丰子恺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解放周末》独家专访丰子恺女儿、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丰一吟,倾听她的讲述式解读。
上海,徐家汇。车马的喧嚣在清晨的薄雾里渐起,高楼林立的商圈还未退却昨夜的兴奋。丰一吟的家,就隐匿在这片钢筋丛林之中。
短袖,白发,戴眼镜,面庞慈祥,83岁的丰一吟抬头眺望阳台外隐隐绰绰的楼群,手中拿着一本《丰子恺文集》。在文集的扉页上,细密地标记着一列又一列的页码,字小如蚁,却清晰利落。
“最近我正在编一本《丰子恺语录》,从父亲7卷本的全集中把有意义的话挑选出来,给后人读读不是很好? ”丰一吟说。
对她来说,这又是一次精神之旅。
每天晚上,丰一吟忙完要画的画、要写的字,就会捧起文集,一页一页读过去。读到精彩之处,打个钩,画条线,在扉页记下这句话的页码,第二天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如今,她已摘抄到了第4卷,1万多字。
“当年,我和大姐像开荒一样编辑这套全集。我们跑到徐家汇藏书楼,从过去的《文学周刊》、《良友》等杂志上寻找父亲的文章。没有复印机,我们就用复写纸一篇篇抄下来,每天从日出一直干到日落。现在真的方便多了。 ”
这套数百万字《丰子恺文集》的出版,终于没有让一代大师的精神湮没于历史的尘埃。
自1975年父亲去世后,丰一吟就全身心投入到父亲作品的整理、研究中,编纂父亲一生海量的画作,出版有关丰子恺谈论哲学、宗教、艺术、文学、音乐、教育的文集,创办丰子恺研究会,接待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学者、友人……37年来,她和亲人们一起整理了父亲4000多幅画作,出版了上千万字有关父亲的作品,积累了国内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有关丰子恺的资料。
如今,她是丰子恺7个儿女中唯一健在的。她渴望让父亲作品中的真善美,再次穿过时空的雾霭,照亮当下国人的心灵,提供一个别样的精神参照。
■他编的老教材受欢迎,是因为他很了解儿童的心理
1929年,丰一吟出生在浙江石门镇,排行老六。外公以“得一以宁”为意,给她取名叫“一宁”。后来丰一吟进学堂读书,名字被错写成“一吟”,从此就这样叫开了。
丰一吟常常自嘲:“人家都以为丰家是诗书礼仪之家,名字也起得如此风雅。其实我小时候很懒,不爱读书,能玩就玩,一整个童年几乎都是玩过来的,哪里有现在孩子这么辛苦? ”
说起童年,丰一吟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在“缘缘堂”生活的那段岁月。
1932年年底,父亲丰子恺结束了12年漂泊的教书生活,回到石门老家,自己建房。
丰子恺认为,“只有住正直的房子,才能涵养孩子们正直的天性”。他亲自动手设计、建造,一年之后,一座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深沉朴素之美的中式建筑展现在世人眼前。丰子恺请恩师弘一法师为之命名“缘缘堂”。
丰一吟记得,父亲不仅建造了一座供全家人居住的房屋,更是创造了一个儿童乐园。
他在院里安装了秋千,院内还种上了缤纷的花草树木。一到夏天,哥哥姐姐们放假归来,“缘缘堂”就变得格外热闹。
“爸爸请人在院子里搭起架子,上面铺上一大片竹帘,院子就晒不到太阳了。我们一大群孩子在竹帘下玩耍,摘几张芭蕉叶子,铺在地上,往上面一躺,叶子凉爽爽的,透过竹帘的缝隙还能看到闪烁的蓝天。我们还剥莲蓬吃,抽出里面黄色的纤维,当做‘烟丝’,塞进中空的莲蓬茎里,抽起‘莲蓬烟’。 ”在这个暑气逼人的夏天,丰一吟依稀记起70多年前的趣事,意犹未尽。
在缘缘堂的日子,也是父亲创作的黄金时代。在丰一吟的印象中,父亲的画作里,儿童是永恒的主题,成为模特的,恰恰就是他们几个兄弟姐妹。
“你看,《爸爸不在家的时候》画的就是我大哥丰华瞻小时候,他趁爸爸不在家,爬上椅子胡乱涂鸦;《阿宝赤膊》里害羞的3岁小女孩,就是我的大姐丰陈宝;还有给四条腿的椅子穿鞋的阿宝,也是我大姐;这张是11岁的二姐林先专心看书的样子;还有姐弟3人扮演新娘、新郎官和媒人,那是我的宝姐、瞻哥,还有三姐丰宁欣……”丰一吟如数家珍一般讲述着每张画中的人物。
在丰一吟12岁那年,父亲给她画了一张像,一个齐耳短发的小姑娘正在写字,留白处题有陶渊明的一句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幅画今天被丰一吟的侄子珍藏。
丰子恺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真心地疼爱孩子: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
“父亲就是如此真诚地爱我们、亲近我们,他才能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心理,从而发现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丰一吟说。
在丰子恺看来,在儿童的世界里,房子的屋顶可以拆去,以便看飞机;眠床里可以长出花草,飞出蝴蝶,以便游玩;凳子的脚可以穿上鞋子;房间里可以筑铁路和火车站;亲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天上的月亮可以让它下来……在孩子身上,充满了灵气,看不到成人的虚伪和丑恶。
“然而,这个充满想象力、迸发旺盛生命力的世界,往往不能被成年人理解。成人总是说他们淘气,禁止他们吵闹,很少设身处地为他们想,还要强迫儿童来适应自己的世界,接受成年人的思想标准和审美尺度。”丰一吟说,父亲曾经画过一幅《小大人》的画来讽刺成年人的这种想法:六七岁的男孩被大人穿上小长袍和小马褂,教他学大人走路,女孩则带到理发店去烫头发,涂脂抹粉。这些都是畸形的成长,违背了儿童自然的天性。
1935年,丰子恺和教育家叶圣陶为改革当时的小学教育课本,出版了一套《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编写内容,丰子恺书写并画插图。
丰一吟那时还小,她常听到姐姐们在学习这套课本。记得一次大姐念道:“爸爸在园里种菜。弟弟问,为什么不种花?爸爸说,要种的,先种菜,后种花。 ”看起来是说种花种菜的事,其实里面有个大道理,既要重视吃,又要懂得爱美,物质和精神,两者不可偏废。 “没想到今天这套民国老教材居然热门起来了,”丰一吟说,“正因为编书的人很了解小孩的心理,知道他们的脾气,画的都是孩子熟悉的东西,所以小孩都喜欢看”。
丰子恺说过,儿童要变为成人,好比由青虫变为蝴蝶。青虫的生活与蝴蝶的生活大不相同。成人们总想在青虫的身上装上翅膀教它同蝴蝶一同飞翔,而他要做一只敛住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的蝴蝶。
有了这样一位尊重儿童天性的父亲,丰一吟和兄弟姐妹们在无拘无束之中长大。
丰一吟说,她从小就不喜欢画画,爸爸也没有让她接班,家里兄弟姐妹也没有一个是搞艺术的。“爸爸的教育方式是,从来不硬要我们学什么,让孩子自己选择人生道路。 ”而对于自己很着迷的京剧,父亲倒是尽力给她创造学习和欣赏的机会。 “他知道我喜欢京剧,就为我买来旧唱片听,还专程带我拜访梅兰芳先生。到了现在,逸夫舞台一有好戏,我就会马上去订票。 ”丰一吟说着神采飞扬起来。
■无论怎样,总是保持风雅和高尚的生活气度
在缘缘堂只住了五年,却被父亲称作“华屋”时代。但平静快乐的日子很快被抗战的烽火打破。 1937年11月,战火烧到了家乡,丰子恺带着一家老小逃向西南内陆。从家乡出发,经过浙江桐庐,江西萍乡,湖南长沙,广西桂林、宜山、思恩,再到贵州都匀、遵义,最后到达重庆,一逃就是8年。
“逃难的艰辛,是我们小孩子难以理解的。父亲的胡须逃出来时是全黑的,到了萍乡就已白了三分。 ”丰一吟回忆那段艰难岁月无不感慨。
为这次逃难,父亲写了一篇文章,叫《艺术的逃难》,意思是,依靠他的艺术声望,在逃难路上一家人得了不少方便。
“有一次我们买不到火车票,就直接爬上火车。遇到查票罚款,父亲给了列车长一张名片,他一看,哎呀,是丰子恺,不但没有罚钱,还告诉父亲有两个学生在此地可以帮忙。 ”
“还有一次,父亲在路上写的对联被一个加油站站长认出来,我们正愁没车,他恰好有车,结果他放弃了让家属先走,反而送我们先走……”
后来,丰子恺携家带口到达了遵义,暂时远离日寇骚扰,生活稳定了下来。
艺术家的生活,即便是在逃难中,也不失风雅和高尚的生活气度。
“在遵义的日子,父亲依然没有忘记给我们上课,他教我们背诵《古文观止》、古诗词,还阅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丰一吟说,那时候她把《滕王阁序》背得滚瓜烂熟,很多年后还不会忘记。
每周六晚上,丰子恺都要召开一次家庭学习会。每次买5元的糕点果品给孩子们吃,他一边吃一边讲故事。这会定名为“五元会”。在石门话里,“五元”和“和谐”读音近似,所以又叫“和谐会”。后来物价涨了,他就买10元的东西,学习会就改名为“慈贤会”。 (注:石门话里,“十元”与“慈贤”音近似)
不久,抗战胜利,丰子恺又携家眷踏上返乡之路。 “返乡之路甚至比逃难更苦”,丰一吟说,“当时,我们没钱也没权,买不到机票和轮船票,只能坐火车绕大圈走陇海线,到了徐州再换火车到上海。那时候火车开得非常慢,一个卖小吃的人,跳上一节车厢卖完了东西,再跳下来,还来得及爬上另外一节车厢。 ”
1945年,丰子恺一家人终于回到了上海。第一件事就是返乡凭吊缘缘堂。这座凝聚父亲心血的建筑,早已在1937年毁于日寇的炮火。
■善良与纯真,是守护世道人心的根本底线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一生最重要的作品。
“抗战时期,父亲曾与好友曹聚仁因为《护生画集》展开争论。论战的重点,就是在抗战时期,还要不要护生、慈悲?”丰一吟说,如果理解了父亲的“护生”之旨,就能明白曹聚仁对父亲的误会。
1927年,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之后,开始与法师合作第一集《护生画集》。丰子恺作画,法师写诗。
1929年,在法师50岁生日时,丰子恺出版了第一集《护生画集》,为恩师祝寿。到了1940年,他又出版了《护生画续集》,祝恩师60寿辰。
之后,弘一法师来信嘱托丰子恺,在他70岁的时候,做第三集;到了80岁,做第四集,以此延续下去,到他100岁时,做到第六集。然而,抗战期间,丰子恺从遵义逃往重庆的路上,就听到了法师以63岁圆寂的消息。在法师去世之后,丰子恺仍坚守约定,每隔10年结集出版一本《护生画集》,即使在惊涛骇浪的十年浩劫中,也没有放弃此事。 《护生画集》从1929年出版第一集,到1979年出版第6集,跨越了整整半个世纪没有间断,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有的人认为,护生,是佛教的事,而佛教往往使人联想到迷信。丰子恺觉得这些人很狭隘。他在《劳者自歌·则勿毁之己》一文中说道:“《护生画集》之旨,是劝人爱惜生命,戒除残杀,由此而长养仁爱,鼓吹和平。惜生是手段,养生是目的。护生,就是护自己的心。 ”
“父亲觉得,如果一个顽童一脚踩死了数百只蚂蚁而毫无愧疚,这一点点的残忍心如果扩大开去,将来就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所以护生的行为,并不是仅仅保护动植物,实则是为人生。 ”
丰一吟说到自己小时候,有一次随便踩蚂蚁,被父亲看见,父亲连忙劝阻说:“蚂蚁也有家,也有爸爸妈妈在等它回家,你踩死了它,它的爸妈就要哭了。 ”以后,每逢蚂蚁搬家,丰一吟非但不伤害它们,还把一些小凳子放在蚂蚁经过的路上,劝过路人绕道行走。长大之后,她才知道这是“护生”。
然而,在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战争时期,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再说护生、仁爱,还有必要吗?
1938年春,丰子恺一到汉口,有人告诉他,曹聚仁说,你的《护生画集》可以烧掉了。现在抗战正要鼓励杀敌,而你却主张护生、慈悲,那岂不变成了不抵抗?丰子恺听了很反感,觉得曹聚仁没有明白护生之旨与抗战之意的关系。“父亲认为,提倡护生,并不意味着不抵抗。恰恰相反,正因为爱同胞、爱家国,才更要奋起抵抗。他说,我们抗战,是为人道、为正义、为和平而战,所以我们是以杀止杀,以仁克暴。 ”
护生在当时的意义又在哪里?
正如丰子恺在1938年的《一饭之恩》中所言:“大病中要服剧烈的药,才可制胜病菌,挽回生命……然这种药只能暂用,不可常服。等到病菌已杀,病体渐渐复元的时候,必须改吃补品和粥饭,方可完全恢复健康。补品和粥饭是什么呢?就是以和平、幸福、博爱、护生为旨的‘艺术’。 ”
丰一吟认为,父亲不是解决一时的问题,他考虑的是更为本源的问题。“他告诉人们,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纷扰暗淡,人的内心都可以保留一抹亮色。他的仁爱与悲悯,善良与纯真,是守护世道人心的根本底线。这正是对战火过后,一个常态社会需要什么样身心的公民更为深入的思考。”
■对人生境界的比喻,就像“三层楼”
上海,陕西南路39弄93号,日月楼。这里是丰子恺的旧居,如今日月楼的二三层,除周一、周二之外,都免费向公众开放。 1954年以后直到1975年去世,丰子恺一直居住在此。
沿木楼梯拾级而上,每一层台阶上都铺着地毯,积满了时光的灰尘。二楼正中间带阳台的房间,就是当年丰子恺的卧室兼书房。阳台三面有窗,头顶还有一扇天窗,每天可见日月轮转,斗转星移。 “当年父亲看到此景,脱口而出‘日月楼中日月长’,小楼就起名为‘日月楼’。 ”丰一吟回忆说。
书桌上的笔墨纸砚摆放依旧。丰一吟说,“就在这张书桌上,53岁的父亲从头学习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俄文,还边学边译,带我一起翻译出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柯罗连科的《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一至四卷,计一百余万字。从1961年8月至1965年10月,父亲还译出了日本古典文学巨著《源氏物语》。在某种意义上,翻译成了父亲建国后的主业。 ”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丰子恺也不能幸免于这场浩劫。那些流淌真善美的画作,被攻击为“毒草”。丰一吟第一次看到白发苍苍的父亲委屈地流泪。 “在这之后,父亲似乎横下了一条心,冷眼旁观,泰然处之。无论多么无情的批斗,都不再触动他的心灵。 ”
“你难以相信,他在1970年悄悄译出了日本古典文学《落洼物语》和《竹取物语》。 1972年译成日本古典小说《伊势物语》。父亲似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从1971年到1973年间的凌晨时分,他偷偷写下了《缘缘堂续笔》的33篇作品,甚至《护生画第六集》的百幅图都是在1973年极秘密的状态下创作的。 ”
1967年11月底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是丰子恺幼子丰新枚的新婚之夜。“我们全家人都等着父亲回来吃团圆饭,他却被揪到离家很远的虹口区去开批斗会,一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冒雨而归。一进门,他气喘吁吁喊着‘我来迟了’,还笑嘻嘻地将揣在怀里且陪着他批斗的一对小镜子分送给新人,并即席赋诗一首:‘月黑灯弥皎,风狂草自香’。他用诗句勉励这对新人,不要被眼前的月黑风狂挫伤锐气,眼光要放远一点,光明总有一天会到来。 ”丰一吟感慨地说。
“父亲对人生境界的比喻,就像三层楼。一层是物质生活,二层是精神生活,三层是灵魂生活。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第一层,能把生活过好,锦衣玉食就满足了。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即所谓的‘知识分子’、‘艺术家’。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第三层楼,走向灵魂生活,这就是宗教了。”丰一吟常常回味这几句话,正因为父亲已经爬到了第二层,心中还望着第三层,他才能将一切苦难化作云烟,在浩劫中屹立不倒,永葆一颗澄明温暖的赤子之心。
说到自己,丰一吟笑了,“我算是超越了第一层,只能爬到第二层。不过,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父亲,他留下博大的精神财富,日日催促着我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妪认真勤勉,不敢浪费人生的每一秒。 ”
日月楼的最后一层是阁楼。记者没料到,留言墙上贴满了五彩的小纸片,写满来访者的感想,仿佛一道彩虹让这不大的空间充满温暖的色调。
有学子,有旅人,有爱好者,有研究者,有青年,有老人,有妇孺……寥寥数语,洋溢着对大师人格的景仰与热爱。有人说,这里是隐藏在都市中的世外桃源。有人说,读先生的文字,看先生的画作,无不清新淳朴,这个时代多么需要。有人说,慢下来,去掉浮躁,在这儿让灵魂洗涤。有人说,我们会像您一样,时常微笑……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在谈论丰子恺?也许,在这里,已经找到答案。(林颖)
[头条推荐]
订阅新华手机报
复制网址&|&分享到:
请点击进入&
新华记者看浙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丰子恺漫画特点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