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人叫逸轩个叫王来好

  @猫十三2012 猫兄,周末,继续支持,不改变,不懈怠
  刘邦在帐中备下盛宴,美酒佳肴美女啥的,一样都不能少。刘邦一再为项伯斟酒,极力奉承,并且与项伯许下儿女亲家。见火候差不多了,刘邦再次敬酒, 说:“自从我入关以来, 丝毫财物都不敢居为己有,而是把种种库房都封存起来, 等着项王来好移交呢。我把守函谷关, 是担心其它诸候或者是强盗出入关中呀。我对项王敬仰如滔滔江水,日日夜夜盼着他到来, 怎么可能反对呢? 希望您回去美言几句, 就说我刘邦决不会忘记你们项家对我的大恩大德。”  项伯是老实人,信以为真了,当场表示,回去后肯定会劝项羽化干戈为玉帛,当然,你刘邦第二天一大早必须亲自到项羽的军营中去向项羽解释清楚,才有诚意嘛,多年不见的老兄弟了,该聚聚了。刘邦满口答应。回到营帐,项伯找到项羽,无非把刘邦的那套说辞添油加醋地重说一遍,并强调:“今有大功者击之,不义也”。项羽与刘邦当年并肩战斗,可谓战友情深啊,再说人家根本没有根本没有王关中的打算,也没有独占秦宫财宝的想法,而是封在那等自己来发落呢,还有再打的必要吗,再打就陷自己于不义了。项羽是英雄,英雄最重什么,重情重义呀,故当即最消了第二天的战斗命令,一场大战消弥于无形。项羽重情义,这是英雄的高贵品质,也是他玩政治的天生缺陷。对于政治家来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利益。故讲不得情义,一讲情义,就会被情义迷了眼,看不清利益,分不清敌我,就是神勇如项羽,最终也会被人玩死。故主席告诫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不可沽名学霸王。老天永恒,是因为他无情无义,他若有了情义,也会变老,何况人呢?霸王项羽就是例子,大家不要学他样哟,不然,会被人讥笑为妇人之仁的。  第二天一早,刘邦便率张良及等几十个随从来鸿门面见项羽。当然,他要避开项羽的雷霆一击,就必须要服软,就必须放低身段,低低低,一值低到尘埃里。但他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因为躲过了人生一劫,此后将海阔天空。刘邦低声下气,说道:“臣与将军缪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小人之言,令臣与将军有隙”。总之,我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一起讨伐秦国,我们有共同的敌人,我们的立场是一致的。我抢先入关就是个偶然,现在小人挑拨离间,导致你我之间有误会,破坏我们的兄弟感情,他想干什么?刘邦一席话让项羽无地自容啊,他怎能听信奸人之言错怪自己的兄弟呢,连忙告诉刘邦:“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之如此。”
  @百年柯尔特 103楼
21:04  猫十三的再出大作,必须看必须顶必须收藏  -----------------------------  欢迎老朋友  
  支持猫兄!
  项羽传下话去, 在他的大帐中设宴款待刘邦,算是道个谦吧,'鸿门宴"正式上演了,没人专门导演,其实就是项羽临时起兴,哥们儿革命几年,经历多少艰难曲折啊,现在大功告成,该坐下来好好喝一杯了。  大家按宾主坐下。中间自然是主人项羽,边上是项伯, 左边一席是范增, 右边一席坐的是客人刘邦, 对面席上是作陪的张良。席上最轻松的人就是项羽了,谈笑风生,神定气闲。他希望的是和平, 而不是战争。秦王朝已经灭亡了, 战争也该结束了,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范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明白项羽变化怎么这么大,昨天还怒发冲天,大有灭此朝食之概,怎么今天就换了个人,变成一对好基友啦。不行,我得暗示他,范增就拿出那个诀边使眼色边暗示项羽,快下决心把刘邦做了,你看多好的机会啊。那个年代还没有凳子,大家都是席地而坐,其实是跪坐在自己的小腿上,如果有人暗杀,根本来不及反应。项羽假装看不见,也许心里在偷偷地想念,无奈刘邦有张温暖的脸,唉,还是抬头仰望天空吧,天空中繁星点点,怎能让血污沾染这宁静的夏天?  项羽当然明白刘邦是他争夺天下的对手, 可是能在人家登门赔罪的时候杀了吗?他可不想一辈子被人骂成是无耻小人。以阴谋战胜对手甚至是杀死对手, 在项羽的道德观念中都是可耻的事情。赢就要赢得潇洒, 即使是输, 也要输得漂亮。宁可得不到诱人的胜利, 也不可以做出可耻的事情。而刘邦恰恰相反,他追求的目标是胜利,为达到目标, 他会不惜一切代价,使尽一切手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刘邦原本就是无赖,自然无任何底线可言。
  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知道他又动了妇人之仁,只好私下招来会舞剑的项庄,如此这般的吩咐。他必欲置刘邦于死地而后快,他知道刘邦是胸怀大志的人,是项羽争霸之路上最大的敌手,怎么能对敌人仁慈呢?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嘛。  项庄进来后,先按礼节依次敬酒,敬毕,项庄对项羽说:“君王和沛公饮酒,也没个歌舞伎乐,喝的是闷酒嘛,不让让我来舞剑助兴,权作娱乐啦。” 项羽应允,于是,项庄剑舞翩翩,舞出了一个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把刘邦笼罩在剑影中,项伯一看不对,这明摆着要刺杀我亲家呀,不行,我得护着。 于是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弊沛公,庄不得击”。 此时的刘邦就像热锅的上的蚂蚁,坐立难安,他不知道人家还有什么狠招,难道说就这样等着挨宰?范增也是心急如麻,举诀项羽不理,暗杀又不成功,还有其它好办法吗?张良洞若观火, 敢情宴无好宴,酒无好酒啊。赶紧到大帐外找到樊哙。樊哙问,怎么样了?张良苦笑道,危机呀!现在项庄剑舞,其目的就是要刺杀沛公也。樊哙说,情况紧急,让我进去与主公共呼吸同命运。哙即带剑拥盾冲进军门,执戟站岗的卫士想阻止,樊哙用盾一撞,卫士倒地,哙遂冲了进去,怒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整个一猛张飞穿越的样子。  项羽见冲进一个不速之客,大为惊讶,心想,这世上难道还有比我更猛的猛男?立即按着剑坐直身子,说:“来者何人,为何不邀自到?”张良连忙解释,这是沛公的司机呀,项羽一听,原来是自己人,见樊哙雄赳赳气昂昴,心生喜欢,说:“好一条汉子!那就赐他一杯酒吧!”樊哙也不客气,拜谢一声,站着一饮而尽。项羽又命令赐给樊哙一条猪腿。手下的人竟然故意送来一只生猪腿,樊哙毫不在意,就把盾牌反扣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然后拔出剑来边切边吃,狼吞虎咽,吃得满嘴是血,可谓雄壮奔放。项羽打心眼里欣赏啊,他们原本是同一类型,故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也。项羽复问:“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道我连死都不怕,一杯酒又有啥可怕的!他借着酒劲继续发挥,说:“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樊哙言词其实和刘邦跟项伯所说说的话一个意思,我估计刘邦行前早跟手下人统一了口径,否则,以樊哙一武夫,那能临场发挥得这么好。当然,这些话从樊哙嘴里说出来,更显得振振有词。
  支持猫兄!
  @二孛力 108楼
09:22  支持猫兄!  -----------------------------  谢谢  
  项羽无言以对,只好说“坐!坐!”樊哙便挨着张良坐下来,屁股还没坐热,刘邦便以尿急为由,招樊哙一块儿出来,玩起尿遁,现在是凶多吉少啊,樊哙一搅和,把大伙儿都搅晕鸟,正是溜走的良机,此时不走,何待何时?但是就这样溜之乎也毕竟不礼貌,便问樊哙要不要告别一下。樊哙说有啥好辞的呢,接着又是一段经典语录,特别是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为后人一再引用,我记得n年前,某市有个计生局长,曾为征收社会抚养费一事与客户讨价还价,当客户提出 “那抚养费都是你们说了算?”的质疑时,其回答得铿锵有力:“你现在就是我板针刀上的肉,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那么粗人樊哙怎么能说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么富有哲理的话呢?这可能和那条生猪腿有关。估计项羽的侍从以为他是人猿泰山,所以偿他一块生肉,樊哙可能就边切边想,我姐夫现在不就象这块生猪腿,项羽想怎么剁就怎么剁?  刘邦当机立断,在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大亲随的护卫下,丢下所有车马、侍从,从间道逃离,而留下张良向项羽告别并致歉。 张良问, 来的时候带什么见面礼了吧,刘邦说,见面礼当然有啊,白璧一双,准备献给项王;玉斗一对,准备献给亚父。正赶上刀光剑影的,也忘了拿出来。既然这样,那您替我献上吧。接着又特意吩咐张良:“从这条近路到我们军营,超不过二十里。到时候你估计我们安全到达军营后,便进去告辞好了。”  刘邦就抄小路顺利回到军营后,立即把就把告密的曹无伤诛杀,一点犹豫也没有。
张良估摸刘邦到了军营,便回到席上,项羽问,沛公去那儿了?张良解释,沛公不胜酒力,离席回营,让我代为致歉。说着就把刘邦的礼物分送给了项、范,项默然接过白璧,放在座位上,而范增一接过玉斗,狠狠扔到地上,拔出剑来击得粉碎,叹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结果不出范增所料,几年后,刘邦在楚汉争霸赛中取后胜出,创建了辉煌四百年的大汉帝国。当然,这不是本贴的内容,本贴是写革命同志间的那点事儿,当革命同志演变成敌人时,就不是本贴能关心的了。好吧,回到主题,且把古人放到一边,再跳回现代,看看一代军神粟裕的精彩表演吧。接下来请看《学霸王粟裕唱鸿门》。
  支持猫兄!
  @猫十三2012 十三兄哈哈,新一周,支持  清风楼上赴官斋,  此日平生眼豁开。  方信普通年事远,  不从葱岭带将来。  ——————  人鱼家族周一问候,平安吉祥。  家族地址:
  四、学霸王粟裕唱鸿门  一般人都认为,项羽的鸿门宴失败了,因为没有做掉刘邦,以致乌江遗恨。但菜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项羽是鸿门宴最大的赢家。他提出了个打劫说,说“有一天刘三正在路上走着,突然闪出个持刀大汉,让刘三交出钱来,否则就要他的命。刘三情知不敌,就乖巧地将钱包交出去了。日后,刘三又带警察将劫匪绳之以法。这件事到了让我们的专家教授中学老师大人评论时,多半就会众口一词地笑话这个劫匪留下了后患,当时一刀把刘三干掉,钱不就都是你的了吗,后面不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了吗。各位看官可能会说啦,菜九把我们的专家教授中学老师大人当白痴啊。菜九当然没狂妄到如此地步,他们当然不是白痴,不过有时有点拎不清倒是真的。比如鸿门宴这件事,与上述情况就很相似,但那个劫匪一样的项羽不是让他们嘲笑了几百几千年吗。鸿门宴的结果难道不就是项羽拿到了钱,刘邦保住了命吗。”他这打劫说非常不靠谱,打劫说的前提是怀王之约是合理的,那么刘邦王关中也是合理的。按照怀王之约,率先入关的刘邦应以秦王的身份统治整个故秦之地,恢复秦统一前七国并立的局面。也就是说率先入关的刘邦一个人独享反秦的胜利果实,这显然非常不公平。这就好比足球比赛中,谁进球谁独享奖金一样。再说了怀王不过楚国的国王,其它六国凭啥要遵守怀王之约?可见,怀王之约就是个脑残的约定,无论谁抢先进关都无法遵守,即使项羽自己抢先入关,他也无法按怀王之约王关中,也就是说胜利果实不是任何人能独吞的,都必须与人分享胜利果实。既然怀王之约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实现,那么打劫之说不成立,按实情项羽还是个输家。当然,这不是项羽的失败,因为他根本就没那个想法,他是盖世英雄,自不屑于阴谋诡计。他不过是提供了一个舞台,至于台上的人如何临场发挥,演得如何惊心动魄,完全不是他所掌控的,他是被鸿门宴了。所以,刘邦才能顺利出逃,在后来的排坐坐分果果中,还能分到胜利果实,被封为汉中王,最终以此为基地成就帝业。
  @走错房间上对床
08:58:00  最近央视四套在重播井岗上 但可惜很多史实没有全部写出来  -----------------------------  @猫十三-23 19:52:45  很多细节会颠覆主流价值观,还是不写的好。  -----------------------------  一点不写也不太好 那就跟市面上流行的说法一致了 没独特性
  后人吸取了项羽的教训,在翻唱鸿门宴时,都是准备了好几手预案,凡入局者很难逃出生天。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粟裕同学导演的一曲鸿门宴,就不怎么成功。有人说了,粟裕是军神啊,怎么可能失算?当然,在粟粉眼里,粟裕是神一样的存在,说起他的光辉业绩那是如数家珍呀。什么苏中七捷呀,什么决战孟良崮,什么淮海大会战呀,但是数来数去,粟裕筒子的辉煌都集中在国共争霸那几年,此前默默无闻,此后黯然失色。黯然失色是因为受冤屈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嘛。至于默默无闻,则是因为功夫还没练到家,还在忙着打妖怪提级呢。说起来,粟裕筒子和林总原本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是从南昌城走出来的老兵,但林总是科班出身,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加上天赋极高,很快在实战中提练出一套神鬼莫测的战法,战绩骄然,故秀出班行,仅二年时间便成长为领军主将,与虎将彭总并驾齐驱。而粟裕读的是师范,后来投笔从军,从大兵干起,只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没有值得一谈的战绩,职务自然也上不去,在红军后期还只是个师级干部,没有独挡一面的机会,最多是做做林总等的参谋长,借机偷艺。那个年代,凭的真本事,不象现在,要么拼爹,没爹拼的靠的是活动。有个段子说得好哇,生命在于运动,提升在于活动,不跑不送,听天有命,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 拔重用。
  34年7月,粟裕任职参谋长的七军团在寻淮洲、乐少华率领下,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经福建辗转至赣西北,与方志敏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军十军团,粟裕依然担任军团参谋长。随后,该军团沿长江向安徽运动。老蒋同志很是纳闷,不是说好的北上抗日么,怎么奔南京而来。我估计红十军团是嫌北上抗日太远,不如直接去上海抗日,当时上海驻防有皇军海军陆战队嘛,同样是抗日,干吗要舍近救远呢?老蒋同志不理这个茬,直接上重兵伏击。结果十军团在怀玉山遭围歼。方志敏、寻淮洲、乐少华等军团级领导全部遇难,只有军团政治部主任刘英、粟裕等率领千余人突围,到达闽浙赣苏区。闽浙赣也站不住脚,只好接着跑路,余部百余人在刘英、粟裕诸人率领下,打着抗日挺进师的旗号,于1935年辗转至浙西南,与红十三军残部会合后潜伏在莽莽大山中。当时,我党打出的是北上抗日的旗号,挺进师是其先遣队,可是浙西南没有日本人啊,来此干啥呢?
  写得不错  
  一来浙西南,强龙便压了地头蛇,刘英、粟裕诸人成了浙西南的军政主官,以前的只能靠边站,谁叫他们没人没枪呢?刘、粟一上位,便施展老井冈的手段,打土豪分田地扩红军,挺进师很快发展到一二千人,可谓风生水起。当地保安团屡次清剿,由于没有正规部队参加,结果屡战屡败,根本不是挺进师的对手。当老蒋同志从报上看到粟刘共匪在自己的老家猖獗的消息,把省主席黄绍宏臭骂了一顿。睡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老将同志立即调兵遣将,得意弟子罗卓英出马,正规师现身,挺进师立刻坚持不住了,于是突破封锁线,向南撤至闽东。闽东是闽东独立师活动的地盘,当家的叫叶飞,号称独立师,其实是支游击武装,见来了正规红军,这叶飞倒也知趣,立即划出一块地盘安置挺进师,即然在一起,自然要统一领导,于是两家联合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当时,南方各游击区都与上级党委失去联系,只能各自为战,碰到需要联合的时候,当然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故实力强的刘英、粟裕分任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和组织部长,而闽东独立师的叶飞仅任宣传部长兼团省委书记,同时成立了闽浙军区,粟裕任司令,刘英任政委。这样,浙南闽东的军政大权掌握在刘英、粟裕这些外来户手上,独立师是地头蛇,如何服气,所以名义上合并了,实际上自行其是不听调度,这让刘很没面子。便要把叶飞留在临时省委,藉以调离闽东,认为独立师不到白区开展游击战争,是右倾保守主义,计划对闽东独立师进行整编,然后和挺进师一起杀回浙西南,建立新的根据地。叶飞当然不肯,没有了部队,他凭什么跟刘、粟叫板,那还不是人家板针刀上的肉,想怎么剁就怎么剁?浙西南更是坚决不去,那有出钱出力,却是替别人做衣裳的,万一党国掏了老家,岂不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写了这么多,竟然没个推荐,伤自尊了。
  @猫十三2012 十三兄威武,继续支持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有尘埃。  ——————  人鱼家族周二问候,平安吉祥。  家族地址:
  @走错房间上对床
08:58:00  最近央视四套在重播井岗上 但可惜很多史实没有全部写出来  -----------------------------  @猫十三2012
19:52:45  很多细节会颠覆主流价值观,还是不写的好。  -----------------------------  @走错房间上对床
14:09:57  一点不写也不太好 那就跟市面上流行的说法一致了 没独特性  -----------------------------  拍电视,肯定是抓主旋律,枝枝节节的能削就削了,无关主题嘛。
  粟裕见刘、叶无法调和,茅盾越闹越大,便出来做和事佬,他知道要独立师离开自己的地盘放弃地头蛇的位置,是不现实的, 除非你有实力吃掉他,反客为主,否则,呆在人家的地盘,该低头时还得低头。于是,粟便站出来支持叶,理由是当前敌人大兵压境,如果独立师现在离开闽东,根据地很快就会垮台,如果浙南也拿不下,岂不是进退失据?又向叶飞建议,和闽北地区取得联系,请闽北的当家黄道来主持建立闽浙赣临时省委。粟在江西时期与黄道有过交集,相信他的为人,且其党内职务较高,应该有能力主持好闽浙赣三个游击区的工作,故他又专门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黄道,希望他站出来,协调三个游击区的工作,化解内部纷争。 三六年二月,叶飞专门跑到闽北郑和县,找到潜伏在洞宫山的黄道,将刘、叶纷争介绍了一遍,然后猛拍黄的马屁,说黄职务高威望大 成立闽浙赣临时省委,其当书记当仁不让。叶相信,只要黄、叶联合起来,还怕对付不了刘英这个外来户?但黄道缺乏信心,因为闽北也只有握鸟枪的游击队,闽东闽北两家加起来怕也不是挺进师的对手,人家可是打过无数恶仗的正规部队,个个都是百战之余的高手呀,搞不好就象叶飞一样引狼入室呢,黄道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不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好,但是谁不想扩展自己的实力呢?故两家分手,叶飞的闽东与自己的闽北合并,成立闽赣临时省委,叶飞可不想彻底得罪刘英,便想脚踩两只船,即成立闽赣临时省委,也维持原来的闽浙边临时省委。黄道当然不干,想两面讨好,没门!当然话说出就比较婉转了,他说:“如果正常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只能采用非常方法,这是斗争的需要。何况临时省委是你们两家协商成立的,未经中央批准,可合可散嘛。”
  叶飞毕竟还是小字辈,而刘英是通天的人物,将来与中央联系上他肯定要吃亏,便问:“今后如和中央接上联系,打起官司来怎么办?”,黄道毫不犹豫地说:“我一定替你们征明”。  叶飞既然已经得罪了刘英,可不想再得罪黄道,于是作了个痛苦的决定,与刘英分手,追随黄道。  叶飞回到闽东后, 参加了刘英主持召开的闽浙临时省委会议。会上,叶飞汇报了自己与黄道会谈的结果,宣布退出闽浙临时省委,与闽北成产新的临时省委。刘英见叶飞找到了靠山,再象以前那样用强是不行了,再说由于挺进师在应对罗卓英清剿中,元气大伤,没有能力在罗卓英虎视丹丹的情况下杀回浙西南恢复根据地,还得要寄人莉下,在人屋檐下,岂能不低头?于是检讨自己的错误,并且提出由叶飞来担任闽浙临时省委书记。这叶飞此时已经铁了心要脱离临时省委,故软硬不吃,检讨也好,封官也好,全不管用,叶飞执意要分裂,刘英只好随其自然,如果逼急了,叶飞下逐客令,自己怕是连个安家的地方都没有呀。之后,挺进师仍然厚着脸皮呆在闽东,直到36年6月,两广事件爆发,罗卓英部奉调至湖南,刘、粟这才率部回到浙西南,重建了根据地,扩充了队伍,有了本钱的刘英第一想到的自然是分裂出去的闽东,本已到手的鸭子咋能让他飞了,你叶飞肯合作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刘英便以临时省委的名义下达了扣押、逮捕叶飞的手令:近日你(粟裕)要借一会面的机会将叶飞逮捕,派专人押解鼎平。这是省委的命令。任何影响、拖延此命令执行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对抗和分裂省委。监督执行的部队随后就到,望速决。
  观点不错,粟裕可以着重写写。
  支持猫兄!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猫十三2012 猫兄,继续加油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人鱼家族周三问候,平安吉祥。  家族地址:
  显然,合并不成,刘英只好火并了。粟裕这位将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昙花一现的名将,此时小宇宙还没有爆发,还是不为人知的小角色,即没啥妙法消灭敌人,也没啥能力发展自己。但对付自己人还是有一套的,他向霸王项羽学习,在庆元南阳摆了一个鸿门宴,请叶飞带部队过来,谈两家合作事宜。如果是刘英请客,打死叶飞也不会来,但粟不一样,在刘、叶冲突时粟裕不是站在叶飞一边说话么,故叶飞没起疑心,按时赴约。宴开不久,夹坐在叶飞、陈挺两边的挺进师的干部“霍”地站起,转身扭着叶飞、陈挺的胳膊,把他们抓了起来。叶飞带来的警卫班长见状,疾步从外厢房赶过来,大声问道:“为什么抓我们的首长?” 话未落地,一声枪响,便倒在血泊中。没有人提起说这是谁开的枪,但是从设在厅堂的主席上的就座人员来看,只有粟裕有这样的利索手段。诱捕了叶飞等几个闽东独立师的头领,击毙了敢于反抗的士兵后,粟将叶的部队打散混编在挺进师中,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南阳事件,大难不死的叶飞后来回忆:  “当天晚饭的时候,我、陈挺和闽东的干部都入席了。如同旧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场景,酒过三巡,掷杯为号,预先布置好坐在我两边的人把我抓了起来,把陈挺同志也抓了。我的警卫员拔出驳壳枪,打出门去,报告连队冲出去。我的手脚被捆绑起来,背上还被撑了一根竹竿,不能动弹,就像对待土豪、叛徒一样。”
  @猫十三-29 17:05:51  后人吸取了项羽的教训,在翻唱鸿门宴时,都是准备了好几手预案,凡入局者很难逃出生天。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粟裕同学导演的一曲鸿门宴,就不怎么成功。有人说了,粟裕是军神啊,怎么可能失算?当然,在粟粉眼里,粟裕是神一样的存在,说起他的光辉业绩那是如数家珍呀。什么苏中七捷呀,什么决战孟良崮,什么淮海大会战呀,但是数来数去,粟裕筒子的辉煌都集中在国共争霸那几年,此前默默无闻,此后黯然失色。黯然失色是因为......  -----------------------------  林总这么年轻就爬上去靠的是两只手,缺一不可,一方面是自己有本事,一方面家世渊源
  在粟裕将叶飞等人押往临时省委的途中,被保安团袭击,叶飞知道如果被押送道刘英之处,是必死无疑。他想,自己是末来的海军司令呀,现在就去见老马同志,将来的海军怎么办?故趁押送的部队被敌人缠住之机,脚底沫油,押解的人慌忙给了叶飞一枪,但没打中,粟裕顺手一枪,结果击中叶飞腿部,这时国军也逼上来了,陈挺只好背着叶飞从十几仗的悬崖跳下来。恰巧挂在树上,没有摔死。天黑后,叶飞不顾疼痛连着走了五夜,赶到了自己的地盘闽东,宣布与闽浙边临时省委彻底脱离关系,重新树起自己的旗帜,被粟裕吃掉的人马陆续归队,这样,两家彻底闹翻了,还差一点打起来,后经老资历的黄道调解,才相安无事。  刘英怀疑是粟裕暗中放跑了叶飞,便把粟裕扣押起来,开会批判,说他参与“分裂省委”的活动,“全盘否定浙西南的工作”,“对恢复浙西南丧失信心”。
  新一天新心情
  @猫十三-01 19:55:17  在粟裕将叶飞等人押往临时省委的途中,被保安团袭击,叶飞知道如果被押送道刘英之处,是必死无疑。他想,自己是末来的海军司令呀,现在就去见老马同志,将来的海军怎么办?故趁押送的部队被敌人缠住之机,脚底沫油,押解的人慌忙给了叶飞一枪,但没打中,粟裕顺手一枪,结果击中叶飞腿部,这时国军也逼上来了,陈挺只好背着叶飞从十几仗的悬崖跳下来。恰巧挂在树上,没有摔死。天黑后,叶飞不顾疼痛连着走了五夜,赶到了自己......  -----------------------------  对敌斗争残酷也就罢了,对同志也这么残酷,真是有了党性就没了人性。
  粟裕回忆:  “刘英同志对我发动的这场突然袭击,我事前毫无觉察。面对严重的敌情,我们既已失去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同闽东、闽北兄弟地区的关系又搞破裂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刚刚遭到严重摧残,现在内部又出现了危机,在这样极端严重的时刻,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分裂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反复思考,从浙南革命斗争的全局着想,我被迫违心地作了“申明”。这场斗争才算结束。此后,我和刘英同志就分开活动了,刘英同志主要坚持于浙南地区,我则主要活动在浙赣路南侧和浙西南地区。我们在总的方面仍是统一的,配合的,但在各自活动的地区内则各自行动,而且互相之间心存戒备,每当必须会合时也各自带着武装,并且不住在一个房子里。””  刘、粟二人都怕被对方火并,故戒备森严,可见,革命伙伴如果公开分裂了,想火并就不那么容易了。   粟裕的故事讲完了,接下来再穿越回古代,扒一扒三国时期的鸿门宴,请看下一节《诸葛洛梦断吴宫宴》
  @猫十三2012 猫兄,明天开会,今天支持
  五、诸葛洛梦断吴宫宴  三国多神童。著名的有会称象的曹冲,会分梨的孔融。就是孔融的儿子吧,恐怕也是个神童。史载,建安十三年的时候,孔融因为触怒了曹操,被判死刑,朝廷内外一片慌恐呀,因言获罪,怎叫不人提心吊胆?孔融两个八、九岁大的儿子, 依然兴致勃勃地玩他们喜欢的《撸啊撸》,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孔融看着两个不知世事的孩子,心疼啊,就对执行逮捕任务的警察恳求道:“我的罪责自会承担,但不会牵连到这两个无辜的孩子吧?”孩子们听到父亲的话,就慢慢走进来,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果然不久,抓捕孩子的人也来了,把他们全家都抓走了。从此,成语库里多了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或简称巢覆卵破,我发现革命队伍发生火并时,有时也会巢覆卵破,比如著名的大肃反,这是后话,暂且不讲,还是接着讲神童吧。前方说了三国多神童,魏国有曹冲、孔融,吴国不甘示弱,也出了个神童诸葛洛,即本节的主角。《江表传》称其:“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先讲一个显其才捷的段子。一天,孙权宴会群臣的时候,派人牵来一头驴,在驴的脸上还挂一个标签,写着:诸葛子瑜。子瑜是诸葛洛的父亲诸葛瑾的字。诸葛瑾长了一张驴脸,故孙权故意拿诸葛瑾寻开心。大家伙一见全乐了,诸葛谨一脸窘状哇。七岁的诸葛恪见状,立马淡定地跪在孙权前,说“请让我加两个字吧”,孙权想看看他玩什么花样,便同意了,诸葛恪就在标签下方接着写了“之驴”二字,众人暗暗佩服,小小年纪,才思就如此敏捷,不愧是神童啊,孙权龙心大悦,就把这头驴赐给了他。
  强烈要求上干货。比如富田,26路军高层,李明瑞,刘志丹。。。三国神马的就不要上了。  
  楼主前头说的热闹,后面就扯得远了
  诸葛恪最擅长的还是脑筋急转弯,辩才无碍呀,其神童事迹虽然不少,但几乎都是与人耍嘴皮子,有的段子完全是相声的好素材。比如在一次宫庭聚会上,有只白头鸟飞停在宫殿前。孙权随口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随口答道:这是白头翁。当时在座张昭年龄最大,满头白发,便怀疑诸葛恪在戏弄他,就说,没听说鸟有叫这名儿的,若有“白头翁”,那你诸葛恪能找出只“白头婆”来吗?诸葛恪笑道:谁说所有的鸟名都能成双成对的,有种鸟叫“鹦母”,辅吴将军,你能再找出只“鹦父”吗?张昭语塞。再比如太子曾经嘲弄说:“诸葛元逊可以吃马屎。”诸葛恪回答:“愿太子吃鸡蛋。”孙权纳闷,就问:“别人让你吃马屎,你咋回他吃鸡蛋?”诸葛恪笑道:“它们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一样一样的。”孙权大笑,其机智可见一斑。
  诸葛恪拍起马屁来不露痕迹,更是让孙权心花怒放浑身舒泰,可谓此道中的高手。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和叔父,哪个更优秀?诸葛恪答:我父亲。孙权很奇怪,诸葛亮声望远在诸葛谨之上呀,诸葛恪凭什么说他父亲更优秀,便问为啥,诸葛恪道,我父亲知道侍奉明主,而叔父不知。又一次,蜀国使者来到吴国,孙权对使者说:“诸葛恪喜欢骑马,回去告诉你们诸葛丞相,为他侄儿选匹好马送来。”诸葛恪一听,立即跪到孙权面前拜谢,孙权觉得奇怪,说:“八字还没一撇呢,你谢个啥?”诸葛恪说:“蜀国就好像陛下在外面的马厩,陛下一句话,好马肯定能送到,我当然要感谢。”呵呵,他叔叔变成孙权的弼马温了。
  干货!干货!上干货!别拿小学课外读物的内容充数啊!  
  支持猫兄!
  哈哈哈,写得精彩
  写下区哈,第一次看是在首页看到的,忘记收藏,后来找了好久了,搜火拼,井冈山等,都没有找到,后来一页一页翻,终于找到,一般只看不回的,一定要写哦,喜欢这种不正常视角。
  大家都知道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而诸葛恪也有这本事。一次,孙权设宴款待蜀使费祎前,对群臣说:“蜀使来的时候,你们只管伏案吃喝,别给我站起来。”祎至,孙权自己停下来,而群臣按他吩咐只管自己吃喝,费祎见状便讥讽道:“凤皇来翔,骐驎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恪立马答道:“爰植梧桐,以待凤皇,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可见,诸葛恪不光是会耍嘴皮子,肚子里还是有点干货的,如果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完全能成长为一代大儒。可诸葛恪志不在此,对他来说吟诗写赋啥的那是雕虫小技,他是有大抱负的,是要治国平天下的。有首唐诗写得好哇: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可见,读书人心里都有个英雄情结,梦想效命疆场,建功立业,故诸葛恪有这种想法不奇怪,更何况榜样就在身边呢,他心中有个标杆,就是叔父诸葛亮。想想其先进事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起死回生,存亡继绝,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么令人神往,同样留着诸葛家的血脉,叔父你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诸葛恪暗暗发誓。
  神童诸葛恪人小鬼大,巧于应对,及长,英才卓越,罕见其匹,孙权大为欣赏,夸他:“蓝田生玉,真不虚也。”革命年代最稀缺的是什么,人才呀,象这样又有智商又有情商的双料人才自然要重用,可是这世上夸夸其谈而没真本事的人多了,比如纸上谈兵的赵括,再比如败街亭的马谡,嘴巴上无人能敌,可真正厮杀却是一败涂地,此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负也,孙权心里不踏实,便让诸葛恪代理节度,掌管军队的粮草供应,想称称他到底有多少斤两。诸葛恪自认为是个帅才,凡事举重若轻,怎么受得了无穷无尽的数目字,免不了回家大发牢骚,诸葛亮知道后,便给陆逊写了封信,让他转给孙权,说:“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孙权心想, 让粗心大意的人管粮草,到时给搞得丢三拉四,不是给自己添堵么?即然诸葛亮都来求情了,那就换吧。便让诸葛恪领兵。
  这警卫团有点特殊,其主体是充满革命激情的学生,甚至还有不少放弃学业的大学生,比如王良、游雪程、罗荣桓等人,这些人有点政治头脑,觉得跟着主席更靠谱  -----------------------  历史有很多隐情,这里不合逻辑
  @SS忠诚即吾荣誉
18:19:45  强烈要求上干货。比如富田,26路军高层,李明瑞,刘志丹。。。三国神马的就不要上了。  -----------------------------  以后会写的,本贴是古代现代来回切换,请稍安勿躁。
  这警卫团有点特殊,其主体是充满革命激情的学生,甚至还有不少放弃学业的大学生,比如王良、游雪程、罗荣桓等人,这些人有点政治头脑,觉得跟着主席更靠谱  -----------------------  @沭河畔一株柳
17:00:51  历史
有很多隐情,这里不合逻辑  -----------------------------  事实不一定合逻辑,秋收起义后,那帮老兵都跑光了,余下的就是空有热情没有实战经验的学生,被28团讥笑为学生兵。
  @猫十三楼
22:19  这警卫团有点特殊,其主体是充满革命激情的学生,甚至还有不少放弃学业的大学生,比如王良、游雪程、罗荣桓等人,这些人有点政治头脑,觉得跟着主席更靠谱  -----------------------  @沭河畔一株柳
17:00:51  历史
有很多隐情,这里不合逻辑  -----------------------------  事实不一定合逻辑,秋收起义后,那帮老兵都跑光了,余下的就是空有热情没有实战经验的学生,被28团讥笑为学生兵。  -----------------------------  
  领了兵的诸葛恪知道,要想在宿将如云的部队中脱颖而出,须得干一件惊兴天动地的大事不可,干啥能惊天动地呢?打曹魏?那是找抽的节奏,打蜀汉?那是叔叔的地盘,怎么能打。打山越?对,就是它了。于是给孙权打报告,要求领兵平定丹阳郡的山越人,并夸下海口:只要3年,就可征得甲士四万。群臣议论时,都认为是天方夜谭,因为“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人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可架不住人家诸葛恪一再坚持,孙权便提拔其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负责征抚山越。
  @假装活着楼
10:40  写下区哈,第一次看是在首页看到的,忘记收藏,后来找了好久了,搜火拼,井冈山等,都没有找到,后来一页一页翻,终于找到,一般只看不回的,一定要写哦,喜欢这种不正常视角。  -----------------------------  尽力写  
  @二孛力 142楼
09:41  支持猫兄!  -----------------------------  感谢  
  写得不错,加油
  诸葛瑾忧心忡忡,诸葛家遗传基因是谨慎啊,故后世有诸葛一生唯谨慎之说,可这诸葛恪胆大妄为,明显是基因变异嘛,他料定此事难成,叹道:“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诸葛恪之所以信心爆仓,是因为有诸葛亮征南中的成功先例,前文说过,诸葛亮就是诸葛恪人生路上的标杆,自然对诸葛亮事迹耳熟能详,叔叔是怎么平定南中的?心战啊,“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丹阳不就是吴国的南中吗,叔叔攻心为上,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南中,从此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我用三年时间,难道还征抚不了山越?诸葛恪上任后,采取攻心战术,言必行,行必果,果然如期平定山越,并选四万精壮编入军队,自留一万,其它分拨给其他将领。孙权大喜呀,这多年难啃的骨头竟然让诸葛恪给啃下来了,果真有几把刷子,当然,我的眼光也不赖,难怪后人说我有识人之明,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陈... ...论功行赏,就直接封个乡候吧,他不是老想着叔叔的遗愿,要北定中原么,那就拜为威北将军... ...
  此后,诸葛恪为孙权所依重,陆逊病故后, 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假节,驻扎武昌,代陆逊领荆州刺史。 孙权临死前,因太子孙亮年少,便找了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孙峻等五个托孤大臣来辅佐他,首辅是诸葛恪,以大将军的身份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因平时与诸葛恪不对付,害怕以后受制于他,便在孙权去世后封锁消息,想矫诏除掉他。诸葛恪得到孙峻的密报后,先发制人,杀死孙弘,发布孙权死讯,为之治丧。  孙亮即位后,拜诸葛恪为太傅,总统军国大事。诸葛恪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孙吴皇族势力非常强大,加上陆、顾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互为声援,诸葛恪感觉自己就象坐在火山口上。自己初来辅政的时候,老将军吕岱曾告戒说“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 当时还不以为然,说古人三思而后行,你却让我十思,这是看不起我吧。 现在看来是金玉良言啊。诸葛恪在给弟弟诸葛融的信,透露了自己的患得患失,“... ... 皇太子以丁酉践酋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博陆而受姬公负图之托,惧忝丞相辅汉之效;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惭惶惶,所虑万端。且民恶其上,动见瞻观,何时易哉?今以顽钝之姿,处保傅之位,艰多智寡,任重谋浅,谁为唇齿?近汉之世,燕、盖交遘,有上官之变,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 ... ”
  很精采,正因为精采,让人生上菜有点慢,有点少的感觉。
  楼主写完前不要请去喝咖啡啊
  支持猫兄!
  @猫十三2012
22:19  这警卫团有点特殊,其主体是充满革命激情的学生,甚至还有不少放弃学业的大学生,比如王良、游雪程、罗荣桓等人,这些人有点政治头脑,觉得跟着主席更靠谱  -----------------------  @沭河畔一株柳
17:00:51  历史
有很多隐情,这里不合逻辑  -----------------------------  事实不一定合逻辑,秋收起义后,那帮老兵都跑光了,余下的就是空有热情没有实战经验的学生,被28团讥笑为学生兵。  -----------------------------  @猫十三-04 09:15:51  -----------------------------  那就说得通了,就跟赌博一样,一小撮社会经验不足,又想提前上位的小野心家们本来想押宝,赌一把梭哈,没想到输得精光溜溜,又没脸回去,这帮小土匪回去被主流社会所不容,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横下去。  而老BYD因为此前为私吞两万银元,杀了自己的好友,回去怕东窗事发,杀人犯打算当土大王。  两大股各怀鬼胎的家伙凑一起,上井冈了
  诸葛恪知道要站稳脚跟就得收民心,要收民心就得广施德政,于是取消孙权时代的种种苛政,比如监视官民的特务制度,比如减免拖欠的赋税,再比如取消种种苛捐杂税。种种举措都给百姓以德泽实惠,自然大得民心,诸葛恪每次外出,许多人引颈相望,想一睹其风采。  诸葛恪的梦想是完成叔叔的宿愿,以前屯兵皖口时,屡有进取之举,如出兵袭击舒县,再如遣间蝶深入魏境,以摸清魏军部署,欲图谋寿春,无奈孙权早年被张辽打败,杯弓蛇影啊,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谢天谢地,那敢有非份之想,故极力阻止,诸葛恪满腔抱负无处施展。如今大权在握,无人能阻止诸葛恪的脚步了。诸葛恪一上位便在东兴征集人力,重建以前未完成的大堤,左右依山各筑城一座。派将军留略、全端分各领兵千人,守东、西两城,自己则率部返回建业。魏深以为耻,遂分兵三路攻吴:征南将军王昶进攻南郡;镇南将军毋丘俭进攻武昌;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军7万进攻东兴,作浮桥渡水,攻打两城。吴守军告急,诸葛恪亲率援军4万,以冠军将军丁奉与吕据、留赞、唐咨等为前锋,急驰东兴。时天降大雪,魏军诸将正置酒高会,毫无戒备。首先赶到的丁奉率部轻装突袭魏军前部营垒,吕据等部也相继赶到,擂鼓呐喊,奋勇向前,不加防备的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因超载桥断,落水及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先后溺死。其它两路见东兴兵败,皆烧营退走,留下大批军需物资,让吴军缴获。
  @猫十三2012 猫兄,我来也,哈哈  金屑眼中翳,  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  佛视为何人。  ——————  人鱼家族周一问候,平安吉祥。  家族地址:
  东兴大捷,进一步坚定了诸葛恪北伐中原的决心,在他看来,原来曹魏表面上强大无比,实则是纸老虎,不堪一击啊,如果联合蜀汉,东西并举,魏亡指日可待。于是,诸葛恪派司马李衡往蜀汉说服姜维,如此分析曹魏必须的原因:“古人有言,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也。今敌政在私门,外内猜隔,兵挫於外,而民怨於内,自曹操以来,彼之亡形未有如今者也。若大举伐之,使吴攻其东,汉入其西,彼救西则东虚,重东则西轻,以练实之军,乘虚轻之敌,破之必矣。”姜维觉得在理,同意出兵。  公元253年,东兴大捷的第二年,诸葛恪计划出兵伐魏。群臣一致劝阻,因为刚打过打大仗,军士疲惫,且国力远比不上曹魏,依江自守可以,咋能主动出击?诸葛恪见一片苦心竟然无人能理解,只好特意写篇文章,举出古今事例,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不乘此时伐魏,将留下长远的遗憾。文中说:“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风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即指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可见诸葛亮对其影响之大。 丹杨太守聂友与诸葛恪素有交情,写信劝阻,诸葛恪就把这篇文章送给聂友,并在后面题字说:“你说的虽然也有道理,但没有看到长远大局,仔细看看我的文章就会明白了。”
  @糯米牛
08:22:41  楼主写完前不要请去喝咖啡啊  -----------------------------  不会
  这年三月,诸葛恪不顾群臣反对,征发二十万人伐魏,百姓骚动,当时整个东吴不到二百万人口,等于青壮尽出呀,能不骚动吗?诸葛恪原本想深入淮南,驱略百姓。有部将劝他:“如今引军深入,敌人领地里的百姓一定会逃走,恐怕士兵辛苦而收获很小,不如停下来包围新城。新城被围困,敌人的救兵一定会到来,那时再设法进攻,一定会有大的收获。”诸葛恪想,围城打援,以逸待劳,好主意。便于五月回军包围新城。新城守军不过三千人余,但苦战月余,仍不能攻克。 坚城难攻,熟悉诸葛亮故事的人都知道,诸葛亮领精兵数万,花数月时间却打不下仅有千余人防守的陈仓,何况远不及其叔叔的诸葛恪呢?吴军士卒疲劳,加上时值盛署,疫病流行,死伤随处可见。见吴军疲病,司马师命司马孚、毋丘俭趁势率军急进,合击吴军。诸葛恪被迫率兵撤退,回到吴境时,只有不足十万人,损失严重,诸葛恪大失人望。此时诸葛恪就好比败街亭的诸葛亮,诸葛亮怎么做的,一是找替罪羊,挥泪斩马谡,二是罪己,自贬三等,丞相降为右将军。然而,自降三等的诸葛亮依然牢牢地控制着局势,以右将军之职代理丞相之权,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地位在蜀汉无人能取代。诸葛恪就不同了,他一找不了替罪羊,二无法罪己,毕竟还有滕胤、吕据、孙峻等三个托孤大臣,他如果自贬,任何一个都能取而代之,他将永远失去秉政的机会。所以,他没出此下策,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进一步加强控制,一回来把自己出征后选曹奏准任命的各级官员,一律罢免,重新选任。改换宿卫人员,用他亲近的人担任,以进攻青州、徐州的名义,命令部队整装待发,将军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孙峻决定趁民怨众嫌之时取而代之,这是千古难逢的机会,怎肯放过,便和吴主孙亮定下计策,在吴宫置酒,请诸葛恪赴宴。前一天晚上,诸葛恪家中屡有灵异事件,故内心疑虑,停车宫门之外,逡巡未入。孙峻担心诸葛恪不按时进来,事情败露。便出来迎着诸葛恪说:“假如身体不舒服,就以后再来吧,我去禀告皇上。” 诸葛恪说:“我会尽力进去的。”这时,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偷偷写条子给他,上面写着今日宴会布置不同寻常,恐怕会有变故。诸葛恪看到后准备返回,在大门处遇到太常滕胤。诸葛恪说:“我突然腹痛,不能入见了。”滕胤不知孙峻的计划,对诸葛恪说:“皇上自从您回来就没见过您,今日设宴招待,您都到门口了咋能回去呢,还是尽力入见吧。”诸葛恪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返回去,带剑上殿,向吴主行礼入坐。侍者端上酒来,诸葛恪迟疑不饮。孙峻说:“你病未痊愈,肯定随身带有药酒,那自己取出来喝吧。”酒过数巡,吴主孙亮起身回内殿,孙峻假托如厕,脱掉长衣,换上短装,出来厉声喝道:“有诏捉拿诸葛恪!”诸葛恪大惊而起,欲拔剑自卫,但未出鞘,孙峻已连砍数刀,诸葛恪倒地身亡,一代权臣梦断吴宫宴。
  @创造新世界
07:59:14  很精采,正因为精采,让人生上菜有点慢,有点少的感觉。  -----------------------------  不急,慢慢来
  六、从朱毛之争看蛇吞象,革命队伍里非典型事件  革命初起,家家思乱,人人自危,有想法的都会拉队伍,于是乎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身处汉末乱世的曹丕如此描述: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并。所谓吞并,一般都是大吃小,服气的合并,不服气的火并。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英雄四起争猎鹿,猎得肥鹿的就一定是最强大的一方吗?不然,有过抄股经历的都知道,白马股往往是跟着大盘浮沉,远远跑赢大盘的却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股票,即所谓黑马。革命事业也一样,赢得最终胜利的,往往是革命队伍里的黑马,自然,黑马们要想做大做强,自然少不了以小吃大,即蛇吞象,甚至于空手套白狼,然而,抓到碗里的就是自己吗,没那么简单,没有一番复杂的化学反应,是不可能化为一个整体的,不信,请看朱毛红军是如何整合的。  朱老总是空手套白狼的典型。话说南昌起义时,老总虽然名义为军长,但他的九军只有一个教导团,也就一千多从没摸过枪的学生,实际上就是一个空壳。没有实力,自然就没有权力,南昌起义时,总指挥前委书记是周恩来,前委委员有张国焘,有李立三,有叶挺,有刘伯承,有聂荣臻,甚至还有拿笔杆子的郭沫若。 堂堂滇中名将,九军军长朱德同志却被排除在委员之外,只好带着他的千余人走在队伍最前面,为全军做向导,因为留守江西的国军都是当年李烈均从云南带出来的滇军朱倍德部,团以上的军官不是他的同学,就是他的部下,凭他这张老脸,可以让挡道的滇军把路让开。出了江西,面对的是粤军,这张老脸就不管用了,开路的朱德转而负责没人想做的殿后。在三河坝分兵时,主力南下,去接收传说中苏联人的两船军火,老总指挥二十五师和他的教导团共计4000余人留守三河坝,阻击抄袭我军后路的国军,阻击几天之后,撤出三河坝准备南下与主力会合时,仅剩2000多人,他的教导团几乎报销,余下的只好编入二十五师。这时候,南下一些失散的官兵跑回来告诉大家,主力南下作战失败,只有12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领导人分散突围。周恩来、聂荣臻去了香港,叶挺去了南洋,贺龙去了湖南,刘伯承去了上海。主力都散了,我们不是主力还在这干什么?我们也散伙算了。师长周士弟、党代表李硕儒等高级干部等人都主张散伙,换个地方继续革命,朱德说你们走只管走,部队不能散伙,只要有人、有枪就有办法。于是,头对脑脑们纷纷离队,他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最后,营团以上干部只有朱德、陈毅两人,陈毅嘛,搞政工的,正如他自己回忆的那样,在部队里边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因为是8月中旬才去,再说大家把搞政工看成是卖狗皮膏药的,不听他们的。而老总呢,这支部队本来跟他没半毛钱的关系,是叶挺一手发展起来的,营团主管都是叶的人马,可是他们没了信心,全走了,部队成了一般散沙,有着传奇般经历的老总自然就成了主心骨,当兵的都有英雄情节嘛。于是,这支孤军便成了朱德的部队。
  投资大师巴菲特提出投资的三原则是:第一条,不要亏钱;第二条,不要亏钱;第三条,牢记前两条。也就是说一定要保住本钱,才能有翻身的机会。朱老总可是个老江湖,最懂得保存实力的重要性,当大佬们纷纷离队后,他敏锐地抓住机会,有了自己的本钱,从此,他不再是职业经理人,而成为待价而沽的小老板,他的目的就是尽量保住自己的这点本钱,将来有机会上市,才能做大做强。因此,他采用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游击战术,期望能保住本钱潜伏下来待时而动。去那潜伏,自然去江西了,还是因为江西驻军是滇军,自然不好意思对老总下狠手,故部队沿赣粤边境的大山朝江西运动,不久,部队翻过崇山峻岭进入江西大庾,正好老总预料的那样,驻防赣南的刘士毅,原本是老总滇军时期的老部下,便装着没看见,任由他们在此休整过冬。然而,部队虽然没怎么打仗,却减员严重,从二千余减少七八百人,再这样下去,还不给跑光了,可见陈毅的政治工作不给力呀,老总只好亲自出来忽悠,毕竟是打打杀杀几十年的人,又留过洋渡过金,忽悠起来那是一套一套的。陈毅回忆:   “朱老总那个时候比较乐观,他在讲话中说: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了,留下来的“渣渣”就是十月革命的骨干。我们现在等于1905年的俄国革命,我们只要留得一点人,在今后的革命中就会起很大的作用。他还说,蒋桂战争一定要爆发的,蒋冯战争也是一定要爆发的。我就当过军阀。军阀不争地盘是不可能的。我在云南当军阀,在四川要争地盘就打仗。现在新军阀不可能不打。他们一打,那个时候我们一个班就可以占一个县,我们现在这些人就可以占几十个县。”老总说的是实话,当年他当军阀的时候,一个团千来号人就能占据一块地盘,吃香喝辣娶小老婆,怎一个爽字了得。
  楼主狗on
  以林连长为代表的黄浦骄子们是不屑于这种土匪式流窜战术的,他们是堂堂军校正规生,是热血青年 ,再说他们团以铁军著称,北伐以来逢敌必克逢城必下,什么时候这么窝囊过。更让林生气的是三河坝溃败后,有能耐的纷纷出走,最后只留下朱、陈两个外来户再加一个王尔琢是连以上干部,于是从连排中提拔营团级,却没有林的份,自从分到基层部队当见习排长,半年不到林排长就成了主力连长,可自从起义以来,将近一年了,他这个连长还是连长,没有半点进步。林总晚年曾对粟裕说过,南昌起义后那么多连长,就我们俩打得最好。粟裕是刚刚才提升连长的,而我们的林连长却是个资格最老的连长,职务提升却总是没他的份,沮丧之下林连长便想到了出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吗,到那儿不是干革命?于是,忍无可忍的林连长便当了逃兵。他一路跑向梅关,发现当地的老百姓非常反革命,见着言语不通的,长得白白静静,便逮住收腰包打人,有时还要杀人。林连长一看不对,当天深夜又跑回来了,并向陈诗人主动认错,陈诗人很大度,让林继续干他的老连长。人才难得啊,象林连长这么能打的,那是宝贝,怎么忍心处罚呢?再说,跑的人多了去了,林连长能迷途知返,还是好同志嘛。
  听说南昌起义余部杀回赣南,江西省委高兴坏了。当时,江西的革命形势大好,在井冈山,主席正轰轰烈烈,如今发展到二千来人,在赣西南,李文林势头正猛,在赣东北,方志敏正领着人打土豪分田地。总之,江西人民在我党的带领下,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干得热火朝天呢。可惜的是,各地发展起来的基本上都是农民武装,虽然人手也有一支枪,却都是不会冒烟的红樱枪,打土豪威风凛凛,上战场却是毫无用场,敌军一进剿便只能流窜山林,胜利果实根本保不住嘛,现在好了,有正规部队了,江西革命必然风起云涌掀起新高潮。赣南特委马上来人向朱老总介绍情况,重点介绍井冈山根据地,他们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朱部入伙毛部,做大做强。然而杀回赣南,掀起革命新高潮。可朱老总却停滞不前,在大庾这一带徘徊。他为啥不率部直进,提前实现那伟大的朱毛胜利大会师呢? 为自己人讳是国人的光荣传统,我党也难以免俗。就说陈诗人吧,在回忆这段光辉岁月时,有意回避了一件事,朱老总没有率部加入毛的革命队伍,而是转身南下,投靠了自己的老兄弟范石生。  朱德与范石生于1909年同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都曾是同盟会会员,一起参加过推翻清朝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闻名全国的昆明“重九起义”, 感情笃深,曾结义为兄弟,护国讨袁起义时兵分两路,朱德部随蔡鄂北上四川,范石生部随李列均东进广东,从此两个好兄弟天各一方。
  支持猫兄!
  南昌起义前,范石生任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由广西平马调防广东韶关和湖南汝城、资兴一带。离赣南不过二三百里路。朱德想到了与范石生合作,便去函与范联系。不久范石生派人带来希望双方合作的亲笔信。 
  朱老总立即给范回信,表示愿意就合作事宜与他正式谈判,并提出合作的3个条件:一、本部编为一个团,不得拆散;二、本部政治工作保持独立;三、本团械弹被服从速补给,先拨一个月经费。并阐明: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党什么时候调我们走,我们就什么时候走,你给我们的物资完全由我们自己支配,我们的内部组织和训练工作等,完全按照我们的决定办,你们不得干涉。  11月中旬,朱德接到范石生的回信。他在信中写道:“春城一别匆匆数载,兄怀救国救民大志,远渡重洋,寻求兴邦立国之道,而南昌一举,世人瞩目,弟诚感佩良深。今虽暂处逆境之中,然中原逐鹿,各方崛起,鹿死谁手,仍未可知。来信所提诸论点,愚意可行,弟当勉力为助。兄若再起东山,则来日前程,不可量矣!弟今寄人篱下,终非久计,正欲与兄共商良策,以谋自主自强。希即枉驾汝城,到(曾)曰唯处一晤,专此恭候。”
  朱老总为啥不率部与毛会师,而是南下投靠自己的老兄弟范军长呢?让我们以小人之心度度君子之腹吧。 朱老总这时是小老板了,有了八百余人的本钱,但这本钱毕竟是刚从别人那儿空手套白狼套过来,还没有彻底消化,如何北上井冈,他的部队必然被毛收编,自己孤家寡人一个,毛收编起来毫无阻碍,按党的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嘛,那么他的本钱就没有了,队伍成了毛的队伍,他最多弄个职业经理人干干。就算老毛宅心仁厚,不打这支部队的主意,投毛似乎也没有多大前途,要知道这支部队经过一番折腾已经是弹尽粮绝,极需补充,而井冈山除了一望无际毛竹外,还能补充什么?没有补充,怎么打仗,怎么去扩张实力?而转投范就不一样,那是自己的老兄弟,不会挖自己的墙角,再说了,这支部队理念与他们格格不入,想收编也无从下手,故尔自己过去了就是股东身份,来去自由,自己的本钱永远都在。而且能得到军需补充,兵精粮足之后,天下之大,何处不能任我驰骋?  朱老总率部南下,一路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官兵们私下嘀咕:老总想干啥?
  最不爽的是一帮连排级军官,他们是热血青年,起来革命就是要打倒军阀的,现在咋去投靠军阀?  六连长聂鹤亭就是最早扎刺的一个。  聂连长和林连长平时走得近,一个六连一个七连,邻居嘛,自然来往就多。两人常在一起吹大山。聂连长走过的码头多,啥事没经历?自然是满嘴跑火车。林连长呢?看的书多,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天文地理,聂连长听得晕晕乎乎。吹累了,便吆喝几个同党一起打鸡子,那个叫化鸡真是香啊,陈帅几十年后还记得清清楚楚。  聂连长便找林连长商量,老总想干哈呢?不去井冈高举红旗,却去投靠军阀?不行,不能再跟他混了,我们一起去上海找组织吧。  林连长走过一次,最后灰溜溜回来了,自然不想再走了,免不了相言相劝,稍安勿躁相机而动云云。  聂连长转不过这个弯儿,极不情愿再打国民党的旗号,谁劝也不听,便多次提出去上海找组织,搞别的工作。朱、陈见实在无法说服,只得同意。聂连长后来在《自传》中坦陈:我当时的思想是,革命要继续下去,不能打退堂鼓。  聊完了逃兵聂连长,再来聊聊另一个逃兵耿凯连长的事儿。这耿凯是老总的心腹,南昌起义时,朱老总名为军长,实际手下就一个几百人的军官教导团,这耿连长就是几百分之一。起义军溃散时,军官教导团灰飞烟灭,就余下耿连长鞍前马后跟着老总辗转到了铁军73团。此后,一路腥风血雨,到了赣南才算喘口气儿好好休整了一段时间。聂连长走后,朱老总思来想去,还是自己人靠谱,便把六连交给了耿凯。没想到耿连长更狠,快到韶关时,玩了个集体失踪,不作别天边的云彩,就带着一连人马八九十号人悄悄地消失在大山深处。老总心疼不已,那可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强将啊。便令陈毅四处寻找,上百号人总能留下蛛丝马迹嘛。  耿连长带着一连人昼伏夜行,欲北上井冈,迂回到了一个叫桂东鹅形山的地方,忽听一声炮响, 杀出一彪人马,将耿连长们团团围定,齐喊一声缴枪不杀。  耿连长定睛一看,却也是一颗红星头上戴,数面红旗风中舞,好几百人马,虽然是齐整整人手一枪,却大多是红艳艳的红樱枪,夕阳映照下,煞是好看。  原来是自己人也。于是二一添成伍,暂时安居在鹅形周边的山上,打打游击,练练体能,倒也是自在潇洒。  原来,这是主席的队伍,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三营。营长张子清,营付伍中豪。这伍中豪是林连长的黄浦四期,以后两军合一,这二位常在一起吃吃鸡子演演战法,羡杀陈诗人也。这支队伍怎么回孤零零躲在这鹅形山呢?
  好看,千万别弃贴  
  话说主席带着秋收起义余部,经过多少曲折,来到井冈山下,赠枪送炮,总算收编王、袁部队,有了一个落脚点,听说南昌余部正逶迤而来,领头的是护法名将朱玉阶,闻信大喜,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啊,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咋盼也盼不来,咋回事,不行咱得主动点。于是,一面派出了得力干将何长工,设法寻找党中央汇报,打听南昌队伍的下落。一面南下,向朱部靠近。抵达井冈山西麓的酃县水口后,部队稍事休整。  骠悍的湘军知道毛匪犯境,逐兵分两路自茶陵来袭。老毛玩起声东击西的拿手好戏,派出宛希先、黄子吉率第一营两个连游击茶陵,骚扰敌人,顺便打打土豪筹筹军响。老毛自帅第三营、第一营一个连和特务连迂回至赣省遂川县大汾,不成想却被民团打冷枪偷袭了。   遂川肖家壁率靖卫团三四百人夜间突袭,张子清、伍中豪率领三营单打肖家壁,击溃之。却在深山云海中迷路,辗转至湘省桂东鹅形山上, 于是在此间一面安家结舍,一而四处打主席同志的消息。岂料,主席没等到,先等来了陈毅。  陈毅听闻百里外有一哨人马四处打家劫舍,颇似我党的作为,于是老陈带着警卫员化妆而来。陈毅穿着长夹衣,外罩灰长袍,同行的警卫员小衣襟,短青衣,腰里都别着枪,红绸子还露了出来——标准的反动民团扮相啊。  陈毅见山川秀丽,诗兴大发,一路呤风赏风,不多时间便来到那鹅形山下。不曾想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这哥俩。  别开枪,我是陈毅。陈手忙脚乱,赶快自报家门。他为人豪爽,性格嘛,有点急躁。那时的陈毅,还不是成熟的革命家,类似的莽撞事他干了不少。和朱老总带领残军,四处奔命,大家有一顿没一顿的,有时候饿得就跟头狼似的。那时节,初到井冈的主席已经认识到做好群众工作重要性。为此,宣布工农革命军三项纪律: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三、打土豪要归公。可是,朱老总的部队还不知道嘛,看见庄稼地里有个红薯都有人眼里冒光,扒拉扒拉土就吃,陈毅原则性强,又负责政治,忍不住在身后就上起思想教育课,结果啪啪两枪过来,差点要了老命。回去给老总回报,老总笑到,仓禀实而知礼节,好歹也要等吃饱了再说嘛。这分明是秀才遇见兵啊。  值班的弟兄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缴了枪。然后捆绑了起来,送进了大营。  大营里,耿凯正和张子清闲话呢,看见陈毅捆绑进来,不仅笑道:  “好肥的一只棕子啊,”回身对张营长说:“自己人,他是朱老总的指导员呢。”  于是大家见面,一起劝说耿凯,冰释前嫌, 陈毅、耿凯带着这一连人马,返回老总驻地,就将所见所闻略述一二,老总晓得狡兔三窟的道理,便派主席的小弟泽覃来见,和张子清相见甚欢,一夜深谈后返回,详情告知老总。受老总委托,泽覃化名覃泽,带上老总的合作意向书,起身前往井冈,联络主席。
  有意思,千万不要去喝咖啡啊
  朱倍德 有误,当为 朱培德,,字益之,祖籍安宁,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猫十三2012 问候猫兄,哈哈  几年个事挂胸怀,  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  一声江上待郎来。  ——————  人鱼家族周四问候,平安吉祥。  家族地址:
  朱德率部至范军防区后,暂用“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团”番号, 化名王楷(朱德字玉楷),名义任十六军参议、四十七师副师长兼一四○团团长。陈毅任一四○团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团参谋长 。范石生给老兄弟的部队 每枝步枪配200发子弹,机炮配1000发。损坏的枪支,由军部修理所尽先修理。每人发给一套冬装及毯子、背包带、绑腿、干粮袋等。洋镐、十字锹、行军锅、木桶等,均予补充齐全。而当时朱德部只有七八百人,却按一个团的编制足额配备军需物资,装备有俄式重机枪2挺、手提轻机枪4挺、驳壳枪120余支、步枪500余支,补充了6万发子弹,士气为之一振。  十六军军需处长唐凤翥感慨地说:“范军长平日对一枪一弹都看得像命根子,今天对朱德这个老朋友却这样慷慨起来了。”   可见,老总率部与老兄弟范石生合作,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老总接收了范兄弟的大堆装备后,没忘记不远处的毛部三营,派人紧急送来。三营鸟枪换炮,四百人衣着光鲜,扔了红樱枪,人手一支瓦亮瓦亮的汉阳造,扛着两箱子弹就朝着茶陵杀了回来。   此时,主席拉出了所有人马,团部和一营,由职业经理人黄浦一期生、团长陈浩带队全体出动,二打茶陵。 而自己留在了山上,再接再厉做好袁王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营一举击溃湘东清乡司令罗定的队伍,顺利进城。 这陈团长山野之人进了大城市,眼花鸟乱,难免就K歌桑拿之类地提前腐败起来, 没钱了就伸手跟商会要,急坏了一营党代表宛希先。飞鸽传书,告知详情。主席闻听心急,快马赶来。张子清带着三营,也来到了茶陵城下,战友久别再见,分外亲热。张团长设宴款待,酒足饭饱,各自聊开了别后经历。
  张团长听闻朱老总的先进事迹,也跟着动了心思,朱老总会一招借鸡生蛋,俺就来个借船下海,只要做大做强,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在黄浦时,教育长方鼎英对自己青眼有加,如今他领着国党的十三军驻防湘南,自己不妨去那儿捞捞油水,到时候见招拆招,就不信有过不去的坎儿。第二天,和副团长,参谋长一大堆人商定后,便带着队伍开赴湘南。  这可是全部家当啊,你张浩全部拐走了,主席他老有家岂不是要喝西北风?事态危急,主席心急火燎,紧紧追赶,终于在茶陵湖口追上了队伍。陈浩数人自然百般抵赖,情况扑朔迷离,于是命令队伍掉头,开回宁冈县砻市。回到砻市,真相大白,老毛为警效尤,处决陈浩团长,以及附其议的副团长徐庶、参谋长韩昌剑、营长黄子吉,总之,营以上高官一窝端,唯有三营长张子清因接收了朱老总的给养,兵精粮足,自然没动这歪主意,与他们坚决斗争,故跃升为团长,何挺颖为团代表,伍中豪水涨船高,欢欢喜喜做了营长。那年头子弹金贵,所谓处决,都是用大石头砸死。当那颗执刑的大石头砸下时,陈浩团长叹道,借别人的钱,抄自己的股,不只是容易爆仓,那是随时可能掉脑袋的,可见杠杆股市是多少害人也么哥。  老毛的代表何长工辗转找到了朱老总的部队,致上老毛的诚挚问候和急切的合作愿望。同时,党中央也没有忘记这支孤军,经常派人来联络感情,不久,中央传来指示。任命朱为北江三特委之一,率部南下参加广州起义。  是北上井冈还是南下广州,朱老总又一次走在人生的拐点上,最后,他选择了南下参加广州起义,跟着中央走总是没错的吧。
  顶,好贴
  朱老总率部随十六军军部向韶关转移。未到韶关,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即已传开。于是,朱、陈、王开会商议,决定部队在韶关西北20公里的犁铺头驻扎下来,每天走走路跑跑步,再组织组织学习,累得陈毅团团转。  再说这范石生信守诺言,对于朱德部队的种种行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干预和制止。忽一天,范石生从广州派秘书杨钟寿专程到犁铺头给朱德送了一封紧急密函,催促朱德率部从速离开。原来,十六军军部少将参谋处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丁腾是蒋介石安插在范部的亲信,丁将朱、范合作的事密告蒋,蒋电令李济琛转告范石生,即将朱德部队就地解决,并派方鼎英的十三军及桂系黄绍雄在仁化一带监视范军及朱德部队的动向……  范石生不忘旧情和承诺,暗中写信把这消息急告朱德,并给朱德部队5万块现洋作为路费。朱德率部迅速脱离十六军后, 由于有枪有粮,发展到二千余人。  下一步上井冈么?要知道主席望眼欲穿啊。那伟大的会师该提上议事日程吧。可是不,朱老总更想独闯天下,除非近不得已,谁想寄人篱下?正巧,宜章大户胡家五少爷胡少海来联系,愿意做带路党,引导朱、陈入主湘南。胡少海早年弃学从军。于1921年入嘉禾民军,后升至连长。1923年所在部队被编为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直辖独立旅,任营长。1926年任国军第6军营长、团长,后率部分湘籍士兵脱离国军,在湘粤边游击,他很想衣锦还乡,可惜有心无力,听说朱德部无路可走,便找上门,盛情邀请朱部去湘南闹革命。 老总欣然同意,并利用胡少海的社会地位,制定了智取宜章的方案。由胡少海以国民革命军第16军140团团副的名义,率领一支先遣队进驻宜章,稳住宜章的上层统治者后,大部队随即跟进。胡五少以“宴请桑梓父老”为名,对准备捉拿的人都送去请柬,并在宴前设下埋伏,将之一网打尽,朱、陈部顺利进驻。史称智取宜章,掀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
  当打下宜章时,朱老总兵强马壮,于是,重新挂起红旗,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为师长,陈为师党代表,王尔琢为师参谋长,南昌起义余部整编为28团,原七十三团编为第一营,原七十四团编为第二营,朱德的教导团和从潮汕逃出的叶挺、贺龙部编为第三营。以周子昆为第一营营长,袁崇全为二营长,肖劲为三营长。可怜的林彪仍然是连长,任一营二连连长。为什么不提拔能征善战的林连长呢?陈后来是这样解释的:  “因为林彪开过小差,不重视政治工作和政治机构,平时搞私人小圈子--因此,在湘南暴动提营长时没有林彪﹔成立工农革命军,师党委也没有提他。他当时是很不高兴的,总说他当连长太久了……”  陈的解释当然不靠谱。实际上,老总的目的是要把这支部队彻底消化,有如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才能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运用自如,因此,他要提拔的是把自己当神一样崇拜的人,而林彪太有自己的个性,遇事都喜欢琢磨,有自己的想法,且喜怒不形于色,老总也琢磨不透他心里到底都想些什么,是不是跟自己贴心,能打仗又怎么样?万一是个反贼仔,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故尔迟迟没有提拔林彪。林彪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当然,这要等两年之后,朱老总才知道不重用林彪的恶果,就象项在破釜沉舟的时候,不知道成天在自己面前象蚊子一样嗡嗡叫个不停的执乾卫士韩信竟然是自己的克星一样。  智取宜章后,朱德部队分兵四处,占领了湘南十多个县,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工农革命军也发展到1万余人。   28年3月份,蒋介石亲自出面,把湘粤军阀联合起来, 出动了九个师,另加一个教导团。南北夹击湘南。其中南线的总指挥正是朱德的老同学范石生。李宗仁感受到来自湘南的强大威胁,逐派出第十七军李宜煊一个师进剿住扎在莱阳的朱、陈起义军。  桂系来了,那可是当时最强悍的部队。桂系军队士兵多由广西本省招募,是清一色的广西兵,他们在外作战时,往往很抱团,一致对外。面对来势迅猛的桂系部队,朱、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溜之大及,“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嘛。且政治上不得人心,经济上无款可筹,除了跑路之外,外有其它办法吗?权衡利弊,朱德不顾湘南特委的反对和阻挠,带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四师自郴县奔向井冈。老总的心情不错,一年来,自己虽有军长之号,实际上身边只有不足一团的兵力,如今齐唰唰上万人,咋能不自豪,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腰挎双枪貌美如花的小美眉警卫左右,她就是老总的新任妻子伍若兰。
  有一个腰挎双枪貌美如花的小美眉警卫左右,她就是老总的新任妻子伍若兰。  ====  岂能不喜
  主力撤走后,留下的几万农军各自为战,就象待宰的羔羊,大部分被很快剿灭,只有少部分跑了出来。一部是黄克城的永兴农军千八百人,他们经彭公庙赶往酃县沔渡,老总率领的主力部队轻装简从,已经等在那里了。另一部是萧克的宜章独立营,4月20日左右,在资兴东南三、四十里的龙溪洞地区,与主席率领的井冈山第1团会合,成为了“第一支同毛泽东亲自率领的部队会合的湘南起义军”。 这成为肖克一生吹牛的资本。  本在井冈山打圈圈的毛委员怎么会在湘南出现呢?  今天,人们一提到毛,马上想到左,并称之为毛左,而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党大佬们一提到毛,想到的是右字,他事事与党中央唱反调,中央说打长沙,他却将部队带到井冈山打圈圈,中央说要在大城市搞暴动,他偏在农村搞割据,中央要杀光地主富农,他却和山大王暗送秋波。总之,他就是个反骨仔,没事就和党中央对着干,叫人家中央同志情何以堪?所以,当湘南暴动需要老毛部队共襄盛举时,党中央便派人来干两件事,一是把毛委员的委员撤了,一是命令将部队带到湘南火上浇油。  钦差大臣是湘南特委军事部长、省军委特派员周鲁同学。这位同鞋理科不错,文科不大好, 把撤职记成了开除党籍。他口含天宪,一通乱发挥:“老毛,你 太右,开除党籍,前委,取消了吧。就当个师长啥的;把军队统统调往湘南,那里形势一片大好呢。  党指挥枪嘛,没有党只有枪的毛师长只好指挥两个团分头行动,屁颠屁颠下了井冈。 听说毛匪下山,新城赣军某团先头营营长罗炳辉率部直追。一团一营在酃县沔渡突然掉头,一记回马枪成功将其迫退。第二年,罗炳辉被曾山筒子成功策反,后成长为我军三十六个军事家之一。
  没了追兵,大家晃悠悠地往前赶,到达酃县中村时,毛师长说服周同鞋,暂时攻打茶陵,以便落脚歇歇,同时派毛小弟率特务连,去和老总联系 。  酃县特别区委赶来汇报思想,主席这才知道自己没有被开除党籍啊,敢情是周同鞋记错了,回头再找周同鞋时,这位同鞋竟然人间蒸发,踪迹皆无了,他的历史到此戛然而止。一个大活人怎么没了?原因嘛,嘿嘿,你懂的。  有了党藉的主席又可以党指挥枪了。此时老将同志正调兵遣将,夹攻湘南,形势汲汲可危呀,特委一班人正忙着坚壁清野,欲与敌人决一死战,急需井冈部队去加盟,俗话说救场如救火,本该快马加鞭,速度赶去为是,可主席却完全不顾湖南省委的三令五申,硬着领着部队在酃县开展轰轰烈烈的建政运动。先是开军民诉苦大会,号召贫苦工农团结起来,打土豪,所谓打,其实是杀,有点钱财的都成了革命者刀下之鬼,接着建政权,分田地,经此一折腾,当地农民等于交了投名状,不跟我党走都不行了。此一模式后来成为模板,我军每打到新的地方,都要先组织诉苦会,激发草根的阶级意识,从而顺理成章地打土豪、分田地、建政权。  主席为什么不按照湖南省委的命令,率部直趋湘南呢?历史上没有解释,那让我来说明原因吧。湘南起义后,朱德部迅速壮大到一万余人,而主席才一二千人马,两相比较,好比滴水之于汪洋,如果两军整编的话,他老毛可要吃大亏,俗话怎么说的,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因此,主席就和大余时老总的心思一样,琢磨着如何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利好不是朱德部在湘南站稳脚跟,而是无路可走前来投奔他。所以,他希望湘南越折腾越好,当听说特委一班人搞什么坚壁清野,到处焚烧民房,湘南一片火海时。他笑了,这是自作孽不可活呀。三国时,刘璋面对刘备的强兵悍将一愁莫展时,有人便出主意,让他坚壁清野,刘璋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也。没想到特委一帮人的见识还不如千年前的封建诸候,三块表是怎么戴的?他知道历史上那著名的会师马上就要来到,那个激动哇。果然,三月下旬,湘南溃败,朱部急向井冈山方向运动。消息传来,主席立刻兵分两路,昼夜兼程,接应老总上山。
  追贴留名,此贴不火难,楼主自己小心。
  @猫十三2012 猫兄的大作,必须继续学习,周末愉快  焰里寒冰结,  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  木马逐风嘶。  ——————  人鱼家族周五问候,平安吉祥。  家族地址:
  主席亲率第一团,攻向湖南桂东,迎击从广东来的追兵。何长工率袁王部西向资兴、彭公庙方向,从正面迎接老总。 主席抵达酃县水口,与胡少海率领的湘南农军第三师会师,随后,率第一团在酃县城外,巧用地形,击退了尾随三师的一个团, 一团长张子清身负重伤,日后因井冈缺医少药不治而死,黄浦四期生伍中豪得以脱颖而出。  28年4月20日,毛 、朱初次晤面,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两手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传说地球为此颤动了好几下。两军会师,接下来自然是合二为一,一加一大于二嘛。24日,第一个山寨四军挂牌成立,这一天天气不错,砻市人声鼎沸,红旗飘扬,欢歌笑语。  朱德为第四军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下辖三个师:  第十师师长由朱德兼任,下辖南昌起义部队和宜章农军组成的两个团,约3000人;  第十一师师长由主席兼任,下辖秋收起义部队和井冈山当地的袁文才、王佐部队组成的两个团,约2000人;  第十二师师长由陈毅担任,下辖郴州等地的农军。这个师虽有5000人,却没有多少枪支,也没有军装,人称“梭镖师”。  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前敌委员会再次挂牌。主席党内职务最高,再加上得地利,故当选为书记,而朱德一系因为人多马壮,自然包览了所有委员,计有朱德、陈毅、王尔琢、龚楚四人。显然,在这个组织架构里,主席虽然贵为书记,但却是少数派,孤掌难鸣。那时候,我党还是非常民主的,讲究的是少数服从多数,主席随时有被架空的危险啊。内心五味杂陈的主席出人意料地背上了匣子枪。走到一身戎装的朱老总跟前,敬了一个不标不准的礼后,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罗’。显然,主席是以这种方式向老总示弱,示弱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进取,古人怎么教导我们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嘛。
  林连长心情很好。为啥呢?因为林连长升任十师二十八团一营营长了。其实也没啥好高兴的,一年前的一个团如今膨涨为一个军,上万人呀,多少人跃升为军、师级干部,走上了高级干部行列,那是跨了一大步啊,而他呢,只是跨了一小步,连水涨船高都算不上。当然,林营长没有这么想,经过一年的磨炼,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战法,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带一个连,能让一个连发挥最好的边际效用。如今带了一个营,他要让一个营发挥最好的边际效用,让大家看看,什么叫真本事。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新上井冈的林营长没有四处观风景,而是带兵训练,照例,开训之前都要说些鼓励的话,林营长挥动着小拳头,说:  “不管是这个军阀,还是那个土匪,只要有枪就有地盘,就有一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也能坐天下。”  林营长喜欢琢磨事儿,高深理论经过他的大脑过滤,便变成平白易懂的家常话。这枪杆子出政权的大道理,经林营如此一说,大字不识几个的工农子弟没有听不懂的。  “说得好,我们红军也能坐天下!”林彪说得正起劲,忽听得身后传来掌声和喝彩声,忙扭头一望,只见朱德和陈毅陪着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笑容满面地步上前来。   “这是一营长林彪,在耒阳以一个连打退了桂军一个师。”陈诗人忙不迭地介绍亮点。  “毛委员好。”林彪回头敬了个礼,这个常在主席台亮相的人,谁不认识啊。接着是握手,拍肩,拉家常,这个程序式场景,咱们在电视里常见。得知林营长的堂哥是育南兄弟,毛委员的那双大手握得更紧了,说,育南是我的铁哥们,育南的兄弟就是我的兄弟,你有军事天赋,党最需要的就是你这样人才,你们是党的未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林营长内心激动不已,没想到有一个坐在主席台上的人把自己当兄弟,对自己评价如此之高,可朱德他们怎么就有眼不识泰山呢?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我这辈子跟定你了。从此,毛委员那高大威猛的身影便永远停留在他的心中,咋删除也删除不了。  从那天始,林营长的春天来了。
  科普佳作  
  有戏说之嫌  
  支持猫兄!
  @大智若愚谋定后动
05:45:51  有戏说之嫌  -----------------------------  就是戏说,戏说好,要不是,必被扎口。
  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主席便犯愁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一万多人的粮草,让主席蛋疼不已。主席忽然灵光一现,心想,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遣散十二师呢?现在的四军就相当于朱毛的合股公司,但朱占大头,有七八千人,而自己只有二千人,是小股东,明显没有发言权嘛,自己虽然有蛇吞象的想法,奈何,对方太强大,无从下口哇。如果把三师遣散,大象变小象,以后凭我长袖善舞的本领,挖挖墙角什么的,还怕这支部队姓不了毛?于是,主席便以物产少,无法养活这么多人为由,要求十二师打回老家。众头领一合计,觉得在理。便决定减员增效,以十二师为主的七千农军奉命改编为四路游击队,杀回湘南,刚得瑟了两天的十二师陈师长光荣下岗。这些习惯锄头不习惯刀枪的农军一入湘南,便被当地民团围追堵截,绝大部分被虐杀,能逃出生天的,只有当时的农军团长黄克城等数人而已。  湘南农军返乡后,井冈山就留下了四个团,兵力六千余人。于是取消了师的建制,由军直辖团。分别是朱部第二十八团和宜章农军组成的第二十九团,毛部第三十一团和王佐、袁文才部组成的第三十二团。 其中二十八团枪支齐全,队伍整齐,还有机枪迫击炮,自然是牛气轰轰,傲视群雄。其它的三个团人多枪少,最惨的是二十九团,持枪不足百余人,号称“梭镖团”。接着,主席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由,将自己的一套治军方法移植于朱部二个团,重点是支部建在连上,连、营、团三级都有政治主官,从此以后,团长、营长啥的只负责打仗,其它的都得政治主官说了算。朱部本就没几个党员,于是,毛的弟子们顺理成章渗入朱部,担任各级政治主官,如给林营长搭档的政工干部,就是来自31团的熊寿祺。朱德当然不爽,可也无法反对,我党的原则就是党指挥枪,各级建立党组织是天经地义,他怎么反对?当然,他也不怕,毕竟,这支部队把自己当神一样崇拜,而且前委、军委都是自己的人,老毛的一点小动作又能改变什么?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个人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