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培养音乐节奏感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小学生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出良好的节奏感,会极大地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有益于学生情操的陶冶.探讨了音乐节奏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并分析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措施.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赵各庄第二小学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浅谈律动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律动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合理运用
一、律动教学在当今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现状
(一)、律动教学定义
&&& 律动教学指在把音乐学习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用身体的富有韵律的动作去表现音乐、探索音乐。律动能够引领学生充分和准确地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情感内涵等。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 律动同音乐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正是音乐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之处。通过这种手舞足蹈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使其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不由自主的投入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从而更好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律动教学,有助于低年级学生节奏能力的提高,通过节奏运动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全身心的集中注意,锻炼学生灵敏的反映,以及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中,能够充分并且合理的运用律动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奥尔夫的体态律动教学是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吸收与发展。体态律动是指一种有音乐伴奏的身体运动的教学法,但这种身体的运动不仅仅是由音乐伴奏,而是受音乐启发,并由此产生的,使音乐和运动之间互相补充。其目的就是更有效地利用听觉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其生而有之的音乐感。
(二)、律动教学在当今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现状的了解与总结
&&&在我国大多数的小学音乐课是以聆听、听唱教学为主,缺少辅助式的教学方式,导致音乐课一直墨守陈规、单一教学,突显不出与其他文化课所不同的特点,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这门基础素质修养课程的兴趣,缺乏主动性去追求从音乐中获取的自我满足、自我发展的目标,音乐课也就变得黯淡无光。
目前,对于小学的音乐课堂有很多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认为音乐教学不能仅仅的停留在聆听上,适当的加入了律动教学、舞蹈等辅助手段进行唱歌学习以及欣赏教学。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融入律动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肢体的运动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学生的音乐和自身审美等多方面能力有所提高,同时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律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律动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 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以学生的听唱与模仿的方式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使学生充分的感受与理解作品,并且学生也不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音乐课是去应有的兴趣和快乐。但是,如果让学生亲身去参与到课堂的音乐教学中,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乐曲的印象,提高了上课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律动掌握并且能够记住一些平时难记的旋律或节奏。在音乐课堂中恰当的运用到律动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新课标中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如果让这么小的孩子枯燥无味的背诵歌曲,一定是既吃力又没效果。然而根据歌词大意编排简单的动作,学生背唱歌曲的速度明显加快。如在教唱《洗手绢》时,编排成表演唱,调动学生的情绪边做边唱。这样,歌曲学完后,学生牢牢记住,只要我唱其中的一句旋律,学生就能够载歌载舞的表演起来。学习过程中加入一些体态律动,不仅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兴趣,能主动的学习歌曲,还能形象的记住歌词。另外,低年级歌曲都比较短小,相对来说,只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情感的变化,歌曲韵律,一般的歌曲就能演唱的比较好。如《小青蛙找家》,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的轻快,学生就可以用青蛙轻快的跳动来表现。最后一句小青蛙终于回到家,心理很喜悦,学生又回到轻快的跳。这样,孩子在唱唱跳跳中掌握了这首歌的情绪,而且还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歌曲处理简单化。&
1、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音乐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时显得很抽象,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学生和音乐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音乐的律动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点。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的特性,他们对于参与音乐其中一定会很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新鲜的游戏,舞蹈等促使学生们对音乐歌曲的关注以及对于音乐更好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自然愉快的音乐学习。在我实习期间,上《牧歌》这首蒙古族歌曲时,利用了律动的作用,播放蒙古族民歌做背景音乐,让学生跟着马头琴的旋律做律动,要求学生尽量表现出马头琴悠扬的特点表达歌曲的情绪,然后跟我学习蒙古族舞蹈的具有特点的动作,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对蒙古族知识的认识。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律动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体验,且还利用他们对集体律动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
2、锻炼小学低年级学生肢体协调性
&&& 律动教学中会运用一些舞蹈元素,基本的舞步、简单的舞蹈队形变化以及民族舞蹈文化,其目的主要是可以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节奏感、时空感和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感和形体美感的认识。小学音乐教材中选编的许许多多的各民族不同风格特点的儿童歌曲,例如彝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在实习过程中,我在上三年级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这节课时,加入一些傣族的孔雀舞,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体验了解到了傣族的特色文化,并且锻炼的学生的肢体协调性。通过身体律动表现音乐中的各个元素,以音乐为本进行律动设计。教材中选编的这些民族歌曲,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从而了解到少数民族具有的一些习性。如《金孔雀轻轻跳》教师通过教授傣族的孔雀舞律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傣族对于孔雀的重视。让学生反复的律动的同时,形成对于傣族音乐节奏特点以及旋律特点的初步认知,同时锻炼学生肢体的协调性。
三、将律动教学合理的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程中
(一)、律动教学与唱歌教学的结合
&&& 以往的音乐课,一到唱歌课,一般都是学生听老师范唱、听录音范唱,然后老师再教学生唱。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歌曲没有什么兴趣。在之前的实习中,我上过这样一节音乐课,再简单的发声练习过后,直接开始学习新歌曲,教师反复的范唱,学生则是模仿学习,后来发现效果一般。一方面是部分学生不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就是学生对歌词不理解,导致不能记住歌词与节奏旋律。很明显的感受到学生对于音乐课缺乏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对于音乐,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因此,在课堂中以律动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唱歌课中设计合适的律动,让学生在动中学习歌曲,学生一动起来,学起来就起劲多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数鸭子》这首歌,旋律比较简单,节奏是中速活泼的并且富有感情。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前半部分有说词,教师可以让学生边拍手边练习读节奏,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住节奏与拍子。在后半部分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每句歌词的意思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在聆听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边做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认识包括旋律和节奏特点。这样不但学生兴趣高,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律动还能让学生们对音乐文化有着更直接的体验和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时,通过跳蒙古族舞蹈,学习挤奶动作,体验策马狂奔,让小朋友们在律动中体验到了蒙古族的特有文化,使这首歌在表演起来时“蒙古味”十足。
(二)、律动教学与欣赏教学的结合
&&& 律动教学强调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游戏等方式训练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去理解、表现音乐。例如在《跳圆舞曲的小猫》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乐曲中的主人公小猫,离开座位,在教师律动舞蹈的引导下跳这只圆舞曲。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着首作品欣赏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是学生更好的感受作品。在让学生们动起来的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学生肢体的协调能力以及节奏感。在欣赏一首作品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某一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某一种手段,如节奏型、旋律线等,还可以用自身的舞蹈动作表现乐曲主题。
律动是真实情感体验和正确聆听音乐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作为聆听音乐者主动参与音乐的第一个最自然的表现行为。心理学上记载,在音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未必可以找到比体态律动更直接、更有利地发展音乐节奏感的其他途径。因此,律动教学能使学生积极到把自己投入音乐中,极大地强化学生聆听音乐的自觉性、且可为学生音乐听觉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律动教学与节奏练习的结合
&&& 律动是通过有节奏的动作,而动作离不开手脚、关节的相互配合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起到活络筋骨。通过一定量的活动,很容易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通过随音乐有节奏的活动,将身体锻炼、动作协调、艺术气质有机的融为一体,达到韵律美感,比起单纯的体育锻炼更适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深受学生喜爱,也更适合儿童爱动的生理条件。一堂音乐课中让学生适当的动一动,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把枯燥的音符变成走走、跑跑、停停,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两只老虎》这节课中,在学习节奏时,四分音符称作走,八分音符称作跑,这样在练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更准确的读对节奏。在坚持律动教学中也可以纠正驼背、抠胸、端肩等不正确站、坐等不良习惯。低年级学生学习律动,不仅可以锤炼优美的体态,提高审美,更能开发智力,锻炼协调能力,使他们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健康活泼。
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创编一些符合歌曲节奏和意义的律动,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进行无意义节奏律动的创编,就是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拍击身体各个部位的无意义动作,或适当运用一些打击乐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学生可用拍腿、跺脚等无意义的动作表达的节奏,在整首乐曲中可根据学生意愿自由创编,几种动作可交替进行。第二步进行有意义的节奏律动的创编,就是在原来无意义创编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或音乐的理解,创编一些跟音乐有关的律动来表达感情,这种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而让学生探索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创造力的发展极为有益。例如:在《拍皮球》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律动表现音乐。“花皮球,&真可爱”,可用拍手表示喜欢的心情。“你拍拍,我拍拍”可做摹仿拍皮球的动作,活泼可爱,极好地体现了这首歌曲欢快的情绪。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律动对于人的形象、性格的形成、思想品德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孩子们总是很容易被律动调动起来,对律动充满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与低年段孩子生性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紧密相关。
四、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律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大多部分是靠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是通过模仿学习,对新知识产生印象,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需要接受很大挑战。他们拥有的认识了解新内容的知识或经验并不丰富,在对于小学低年级段学生教学时应采取更具形象的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接受新知识,在课堂加入律动教学就是很有利的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更具体形象记忆、被动的学习,思考的问题大部分是教师提出的,并且多依赖于教师和家长。
兴趣就是人类的一种“自主性”功能。“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自觉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的论述了“兴趣”二字在儿童心理上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根据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所产生的兴趣点的巨大作用,教师们可以利用简单的律动游戏或者图像资料等进行教学,营造所学课程的情景氛围,以引起学生兴趣。
&& &律动教学对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引起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于演唱以及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学生在律动教学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变得轻松,并且没有负担。律动教学的本质特征是生动活泼的,也是最能够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充分接受的。
律动教学运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中不仅仅是指律动,教师通过律动创编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更加多姿多彩,表现动态的律动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将律动教学更好的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律动教学所具有最大的效益。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注重细节,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律动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使学生热爱课堂,热爱音乐。这种活泼的律动教学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让学生从小对音乐产生兴趣,学会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1] 裘斐鋆.《“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1.6
[2] 张冬梅.《谈谈“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年第3期
[3] 黄明丽.《
舞蹈--音乐的注解 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艺林漫话2011.4
文章来源: /article-13784.html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并训练好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的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因此,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后,还是不能准确的拍击出一条完整的节奏,更不能准确地唱好一首歌曲。由此我开始思索: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节奏感。而内心音乐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才有成效。于是,我决定将&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作为我的第一项课题研究。再根据&音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音乐教育越早越有效&等观点,我又将研究对象确定在小学低段,通过内心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的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的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去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并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学习演奏方法,指导学生用它来进行节奏训练。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时,我们便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声音的、与自己熟悉的乐器音色、音质相同的物品来自制乐器。矿泉水瓶或易拉罐装小石子或豆子替代沙锤;一串金属小调羹用丝线串在一起替代串铃;用饼干盒替代小鼓;金属调羹敲击瓷碗充当&碰铃&......形状各异地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用而生。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在音乐的蓝天上自由翱翔,敲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并训练好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习节奏是必不可少的,节奏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和能力,实施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为了能够让学生熟练拍击节奏,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节奏训练渗入每一堂课中。教师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合理多样的节奏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合作的能力,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表现能力,使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使学生未来的音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
兰州市西固区陈坪中心校东湾小学 甘肃 兰州 730060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尝试 - 中年级音乐学讲课堂中提高学生节奏感的实践研究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中年级音乐学讲课堂中提高学生节奏感的实践研究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尝试
7:55:03 | By: 14谢宇 ]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方法尝试
&&&& 节奏源自生活,生活中充满了节奏。人的行走、说话、唱歌、跳舞,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总之,在地球上、宇宙间无处不存在音响,有音响就有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 × × ×&其形式比较枯燥,学 da da da da 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我尝试了运用语言节奏,看图训练音乐节奏,激发学生的情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前十六后八分节奏时,先让学生模仿母鸡下蛋后“咯咯哒”的叫声,等全体学生都能按标准叫声模仿时,教师马上画上节奏“咯咯哒”,并讲解读法和用法。然后换上加有节奏的一句话让学生读,如:老母鸡,会下蛋,咯咯哒,咯咯哒
叫得欢,加强了学生对前十六后八分节奏的理解,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读节奏。 可见运用语言节奏,训练音乐节奏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并运用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运用语言节奏,看图训练音乐节奏。&&&& 1、看图认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布
,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林里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谷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2、看图读节奏&&&& 学生将这些方块儿的时值全掌握了,感觉这些方块儿很有意思,于是纷纷画拍将《布谷》的歌词按节奏读了出来。&& 布 谷 布 谷 在 森 林里 叫让 我 们
唱 吧 跳 吧 跳 吧& 春 天 春
天 快 要 来 啦.第一句可以老师带着读,第二句小组合作研究后再读,第三句学生自己读。分句读完后大家一起按节奏读歌词。学生们一边画拍一边读节奏,使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这样将节奏与歌词结合起来,在课上不但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习趣味性也提高了。&&&& 3、看图画节奏&&&&& 节奏的图形经常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也会对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歌曲《小雨沙沙》将方块儿变成了小雨滴,同学们被这一滴滴的小雨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节奏读的非常准确。&& 小 雨 小 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种 子
种 子 在说 话 在说话节奏读完后讲到:如果将小的雨滴去掉,单一个“小”字还读一拍;将沙沙的雨滴去掉,要想时值不变,就要在两字的下面画一条线“沙沙”;如果在一个字的右边画一条横线“沙—”,那么这个字读两拍。学生们都会瞪大眼睛等你将知识讲完,迫不及待地将歌曲前两句的小雨滴去掉,按画线读节奏,节奏读得非常准确:& 小 雨 小 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种 子
种 子 在说 话 在说 话这时可以给学生拔一下高,出示后半段歌词,“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呦呦,我要发芽”。教师按节奏读,学生画拍听,认真想像怎样画节奏。结果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很快而且准确无误的将节奏画了出来:& 哎呀 呀 雨水 真 甜— 哎呦 呦 我要 发
芽—& 可见学生的能力是不能低估的,这种学习节奏的方法是可行的,在每课教学时,都可以变化形式让学生看图按节奏读歌词,学生会很感兴趣。&&&&& 4、看图讲节奏&&&&& 歌曲《数鸭子》这一课出现了过去“×”形式的节奏谱,可以把新旧方法结合,在读儿歌的同时学会看“×”读节奏。&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歌词:&& 门 前 大桥下 游过一群鸭 0 快来快来数一数 二四六七八 0&& 然后方块儿去掉,加在节奏谱上,让学生读:& × × ××× ××××× 0 ×××××××
××××× 0&&&&&&&&&&&& 门
前& 大桥下& 游过一群 鸭&&& 快来快来数一 数 二四 六七八 最后看节奏谱读歌词:&&&&&&&&&&&&&&&&&&&&&&&&&&&&&&&&&&&&&&&&&& ×
× ××× ×× ×× × 0×× ×× ××× ×× ×× × 0& 门 前 大桥下 游过 一群 鸭&& 快来 快来 数一数 二四 六七 八& 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节奏,采用儿歌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接受,也很感兴趣,学习效率十分很高。&&& 5、离图学节奏&&&& 经过前几部的学习,学生对节奏有了初步的了解,已能准确地看图读节奏,并对节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时再变花样,单出示节奏谱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对新的读奏方法“走、跑”的形式产生兴趣。因此平时可适当的进行节奏训练,一般情况下在读节奏时教师可都与图相结合,让学生看图读节奏,这样变换点图案学生总会产生新鲜感,也可打剖千篇一律离图读节奏。6、用打击乐器创作节奏&&&& 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伴奏时,可都离图出示节奏,学生早被乐器吸引了,兴致当然很高。&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特点。然后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创作想象力,用各种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把知识穿插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美的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智能的提高
阅读全文(271)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copy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7 电话: 1 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培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